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古琴基础知识

古琴基础知识

古琴基础知识
古琴基础知识

xx基础知识

古琴基础知识随着我市社会经济和文化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古琴艺术逐步被我市广大市民所瞩目,并已成为比重渐增的社会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为了满足广大古琴爱好者的学习要求,现将顾梅羹、李祥霆、龚一等几位大师有关古琴方面的论著摘录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一、xx简介

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是国乐之精粹。古琴的历史非常悠久,据传说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有史可查也有三千年了,可以说基本贯穿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琴融合了人们智慧的结晶,表现着华夏儿女对美好事物的赞颂与追求,并逐渐发展、完善至今,其魅力自然与众不同。它是一种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是传统高雅艺术的典型代表,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其意义与价值远远超出了一般的传统音乐。

古琴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宽六寸,象征六合;厚二寸,富天地阴阳之气。琴面上有标示音位的十三个徽,象征一年中的十二个月与四年一次的闰月。传说古琴本有五根弦,按着宫、商、角、徵、羽定弦,分别代表着金、木、水、火、土五位元素,后来周文王加一弦,周武王加一弦,故得七弦。其琴面拱圆,底板平坦,与古时天圆地方之说相应和。架弦的岳山、龙龈,支琴的雁足,发音的龙池与凤沼等形象与神奇的比喻,蕴涵了古时人们对青山绿水的喜爱与对华夏文明的执着。

作为一件乐器,它音色优美、深邃,拥有三种不同音色:

泛音幽雅、飘逸、空灵,仿若天籁之音,故称天声;散音深远、雄浑、厚重,有如钟磬之声,故称地声;按音细腻、柔润而略带忧伤,极似人的吟唱,故称人声。天、地、人三者相互补充、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架构了古琴丰富的音乐艺术表现平台。《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阳关三叠》、《酒狂》、《关山月》等三千余首悠远、动听的古曲和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更为后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古琴在古时还象征着地位与才学,许多历史名人都擅长鼓琴——神农、伏羲、舜、钟仪、师曹、师襄、师旷、师涓、成连、伯牙、雍门周、孔子、司马相如、赵飞燕、蔡邕、蔡文姬、嵇康、阮籍、白居易、赵耶利、董庭兰、薛易简、欧阳修、苏东坡、李清照、郭楚望、耶律楚材、赵佶、万松老人、严天池、冷谦、朱权、徐谷等,就连清朝的几位皇帝康熙、雍正、乾隆也都喜爱并擅长弹琴,乾隆

皇帝还收集了许多好琴并

记载在册。

自南宋末年以来,由于演奏风格、师承渊源、所据传谱的不同,形成了众多的琴派——浙派、虞山派、广陵派、浦城派、泛川派、九嶷派、诸城派、岭南派等。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曾多次提到古琴——“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椅桐梓漆,爰伐琴瑟”。“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吕氏春秋·本味篇》里,记述了春秋时楚国著名琴家伯牙鼓琴——高山、流水,而钟子期听后感慨道:

“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从此二人成为知音。春秋末年的孔子既是思想家、教育家,又是一位音乐家,他不但会弹古琴,而且技艺娴熟。他曾向师襄学弹《文王操》,能把乐曲内容完美地表现出来,并有着惊人的鉴赏能力。他教授的“六艺”之中的“乐”,就有弹琴诵诗的内容。他还作有《获麟操》、《猗兰操》等琴曲。西汉的大文学家司马相如曾为卓文君弹唱《凤求凰》,从而成就了一段美满姻缘,被后世传为佳话。东汉的蔡邕既是弹琴圣手,又是作曲名家,也是制琴大师。据《后汉书·蔡邕传》中记载:

蔡邕在吴地时,有一次邻居家烧柴做饭,他听到柴木在火中发出清脆的爆裂声,知是良材,立刻向邻人索要出来,制成琴后果然音色优美,因琴尾还带有焦痕,故被人们称为“焦尾琴”。这张琴同齐桓公的“号钟”、楚庄公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共同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琴。魏晋时期的琴家嵇康,位居“竹林七贤”之首。他博学多才,崇尚老子、庄子,音乐上颇有造诣,政治上鄙视腐败政权。他后来被司马氏杀害,临刑前还从容弹奏《广陵散》,以表述愤

恨不平之情,成为千古传诵的佳话,因此也就有了“《广陵散》从此绝矣”之说。可以说,有关古琴的传说、史实和文学作品不胜枚举。

除此之外,古琴又是一件工艺品——在上好木料(面板一般用梧桐木、杉木,底板一般用杉木或梓木)制成的琴身上髹(即上漆)上乌黑镜亮的漆胎层,漆胎里还会掺上鹿角灰、八宝灰(金粉和孔雀石、玛瑙、翡翠等珍贵玉石碾碎混合)。十三颗徽有螺钿、玉石、金、银等多种质地。调弦的琴轸也有木头、象牙、牛角、玉石等各种材质。丝织的穗更为古琴添上了几分秀美。装琴的琴囊用的是典雅华贵的绸缎,有的琴还用紫檀或黄花梨等珍贵木材做成的琴匣来盛装,琴匣内外还会有精美的雕刻。由于古琴制作精巧,且音色动听,琴的主人们往往以琴为宝,并根据其特点、音色等来为琴取名,连同对琴的赞美的诗句一并镌刻在琴的底板上。

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唐代名琴“九霄环佩”的形状是伏羲式,底板

上还刻有诗句、铭文——龙池上方刻篆书“九霄环佩”四个字,龙池下方刻篆书“包含”大印一方,再下是苏东坡的一首诗:

“蔼蔼春风细,琅琅环佩音,垂帘新燕语,沧海老龙吟。苏轼记”二十三个字。龙池左方刻“超迹苍宵,逍遥太极。庭坚”十个字,右方刻“泠然希太古,诗梦斋珍藏”十个字及“诗梦斋印”一方。凤沼上方刻楷书“三唐琴榭”一椭圆小印,沼下方刻篆书“楚圆藏琴”印一方。琴腹内纳音左侧刻楷书“开元癸丑三年斫”七个字,此琴传为唐时西蜀雷霄所制。古琴有多种样式,南宋田芝翁所辑《太古遗音》(宋人摹本),是我国最早载有古琴样式的琴论专著,上面绘有三十八种琴式:

神农、伏羲、灵机、响泉、凤式、连珠、仲尼、列子、伶官、师旷、落霞等琴式,最常见的为仲尼、伏羲、连珠、落霞、蕉叶等样式。

琴式的取名多来自发明者的名号、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或自然界的物象,每种名称都有着自身的特定含义。

历代文人墨客专门为古琴所写的诗、词、歌、赋就有厚厚的一大本。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就曾写过“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的诗句。

琴中有天、有地、有人;有年、有月、有日;有山、有水;有龙、有凤;有北辰、五行等等,真如一个小宇宙。它历经沧桑仍朴实无华,充满神韵却毫不招摇。它以自身的魅力向世人诉说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昭示了华夏儿女那颗深沉而质朴的心。

二、怎样学好xx

“怎样学好古琴?”是一个很普通又很值得讨论的问题。这个问题在琴人范围内还可能存在着不尽相同的看法,莫衷一是,但古琴作为一种乐器,它和二胡、琵琶、钢琴、小提琴一样,学习进程是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入门到深造,其规律与过程应该是一样的。

在操缦之初开指之时,习弹者应掌握好较为正确的演奏方法,懂得运指的基本原理。通过练习,理解并掌握其中的规则。习弹者可在教师的指导下仔细体会认真练习,使之方法正确,运力自如,音色圆润变化得当,姿势舒展大方、美观自然。其实讲究基本指法,运指的正确,是包括古琴在内的所有乐器演奏的同一要求。不少琴师在教学中将《仙翁操》、《秋风词》等小曲列为开指乐曲,就是因为这些乐曲本身具有着练习曲的性质和功能。有的个别琴生入门开指就要学某一首大、中型乐曲,其求学心情可以理解,但绝非上策。开指初学之时,非但没有必要去学高难度、高知名度的经典乐曲,而且在弹“练习曲”时也不可操之过急、急功求

“进

”。因为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牢固的基本功,才会有提高和深造的基础保证。

可见,初始的“开指”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课。

在练习一首正规乐曲的时候,也需要有针对性的练习程序。因为练习曲的基本功训练不可能包罗所有的技术技巧训练,何况演奏的技术、技巧也在不断地发展。因此,有必要进行有目标有针对性的、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的练习。

最后则是通过精雕细刻的处理,通过演奏表达乐曲的思想感情、完成艺术形象的塑造。

xx方法具体如下:

(一)在练琴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全身放松,内心平和。对于指法的掌握可以有认真努力的意识,不要有急躁强制的成分。要允许有从不会到会,从生到熟,从浅到深的过程。

甚至允许这个过程时间长些,以免欲速则不达。初学时会感到左手名指按弦时疼痛,则应停下,过一会儿再练,以免磨出水泡,更不要磨破。如果已经起泡,要停止练习,一直到水泡全消才可以再练习,如果磨破了手指,必须待完全愈合之后才可以再练习。如果两臂或指、腕有酸、累的感觉,则是方法有误及局部紧张所致,更要立刻停下来活动,放松一下再练。在跪指练习时,一开始可以只做“跪”的动作放在弦上而不必真按到弦上去。经过若干天,按弦的部位渐渐不太疼时,再一点点增加力度,正式按弦演奏。

(二)应该每日都安排时间练习,而不应一停多日,或一练数小时。一次数小时的效果不能代替每日一小时的功效。

(三)在学某一曲之前,如能听熟这一曲,甚至会背,则学习时会倍感轻松,有时会有顿悟之感,有豁然开朗之愉快。当然平时应多听琴曲,无论是否可能学到的,都有助于对琴曲的感受、修养先得到提高,到学习这一曲子时,可以事半功倍。

(四)对右手指法练习,要重视每个指法的要领,要明确这一指法的作用、目的。初学时不要求音色美,不要求音量充分,只要求方法正确,声音清楚即可。初学时运指应用中速,用力可以中等偏轻。

(五)对左手按弦的要求是,在按音实在的情况下,最可能小的力度,小到如果再小音就哑了的程度为宜。初学者很难做到,但应随时提起自己注意,去感觉用力的放松和节省,这节省也是为了左手的灵活的运用。在练习按音左右移指时,要保持力度的不增不减。而且要以慢速练习,先看到音位,再移指过去,不能盲目的、随意的、无效的重复。

(六)在练习时要试着体会和考察琴曲甚至练习曲中的句逗,将音一组的划分明确。

背谱同时看着左手练习。乐曲中的乐逗、乐句、乐

段,

由小到大,由部分到整体的累积式去练习,会更有效些。在练习中也要分别观察两手是否

正确,是否紧张。要正确的弹出一组组的音,一个个句子。而且每个句子或每组音,都需多次反复才能练好。又要将全曲从头到尾中间不停顿的整体练习。才能有利于真正掌握。在练琴时,心中要默唱所演奏的旋律,以心中的旋律来支配和掌握两手的演奏动作。

(七)在听录音时,最好能跟着唱出来,至少要心中默唱,而且用手或脚每拍打一下。

在初学琴者弹琴时用脚来这样打每拍一下是必要的。但随着演奏程度的提高,又要去掉这个打拍子的动作。有一拍,一下的感觉,作为音乐的节奏依靠和尺度即可。

(八)在可以背谱完整的弹下一个曲子之后,可以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演奏,客观地反复地听,可以清楚地发现问题,有利于重点练习克服出现问题的地方。如能够录下像来客观审看自己,自然更好。

(九)初学时模仿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在已经能比较熟练地背谱弹上那一个曲子时,可以将琴弦调到老师提供的录音资料的曲子相同的音高跟着录音弹,以前许多人教琴所用的对弹方法,也就是这种以模仿为主的方法。

三、弹琴的宜忌

演奏时,不仅五官四肢的形态动作有一定的规范,就是精神,思想呼吸都不能散漫粗野,才能达到妙境,尤其在初学的时候,必须首先打好基础,习练纯熟,以免日久习惯成性,难以更改。古人于此,清规戒律极多。兹将所宜所忌,择其最关重要者,条列于下,学者必须时时自省,注意纠正,自然就范了。

(一)精神要宁静,身体要端正,不可浮躁歪斜。

(二)思想要纯洁,情意要专注,不可杂乱散漫。

(三)呼吸要匀调,视听要集中,不可粗暴放纵。

(四)手指动作要简静,不可繁乱,用指又须甲肉相兼,甲多则声音焦燥,肉多则声音混浊,兼而用之,其声自然清润激切。

(五)两手用力都要不觉,不可努张过度,轻要不浮,重要不粗。

(六)大指按弦,不可以食指捏住作圈,帮助用力,不可张开虎口。

(七)名指按弦,要末节凸出,不可凹下,凹下称为折指,按不能坚。又不可以中指压其上帮贴用力。

(八)食指弹弦,大指虽可抵送,但不可捏紧,以免影响食指发力。

(九)左右手指取势,要文雅美观,左手各指不可粘连伏于弦上,右手各指不可握拳靠在岳边,两手小指虽禁不用,但要伸直,不可屈曲。

(十)形态虽要严肃,不可极度紧张,努目张口。动作虽要活泼,不可流于油滑取媚打花。

四、新制古琴的选择弹琴的人和只作收藏的人不同,首先要买一张能用的琴。尤其是买新制的古琴如不能用,对弹琴的人来说是最大的遗憾。那么一张能用的琴起码应该有什么样的条件呢?

(一)首先要弦能下指,也就是说琴弦离琴面不可过高,过高叫做抗指,会影响弹琴方法甚至累坏手指。通常以七徽的位置说,琴弦离琴面应在

0.5厘米为宜。如过低,易产生煞音(或叫沙音),而且空弦可能会拍打琴面。对岳山来说,如

1.5厘米高而琴又不抗指,则最为理想。有的琴中部下弯,俗称折腰,这样的琴也是要抗指的(相反,如果拱背,则会有抑弦、沙音等问题)。

(二)琴面不可过于扁平。过于扁平,左手按七弦尚无妨碍,在七徽或七徽以上按一、

二、三、四弦就会感到困难。琴面扁平是一弦到七弦之间的弦路上弧度过小,有的琴在

四、五徽处弦路上真的就几乎是平面,这样的琴不可用。有的琴虽有扁平之病,但因弦外的两侧弧度很大,或只在四徽以上才呈扁平状,这样的问题还是可以被忽略掉的。

(三)弦距不可过宽过窄。弦距的宽窄是指岳山处琴弦间的距离。有的琴因取料不足而两条弦之间距离很窄,会令弹琴的人手指变得拘谨平板。过宽则会感到不易控制,应以

1.7厘米为宜,多数古代琴都是差不多这样的弦距。这样弦路练出来的演奏习惯,可以适应大多数情况下所遇到的琴。琴尾弦距以一弦至七弦之间在

3.5厘米为多见和适当。

(四)琴的有效弦长是指由岳山到尾部龙龈之间的长度,以110厘米至111厘米为常制。

琴弦短于108厘米,则弦会太松,张力不足,振动不够,发不出应有的音质和音量。如弦长于上述指标,则音高很难达到标准要求(即使达音高到了标准,可能出现难以下指或易断弦问题)。

(五)琴面要平整。有的琴面制作不精细,除了漆不平整不光滑外,尚且有高低凹凸现象,则会产生煞音(或叫沙音)。挑选时,可以把琴面对着光慢慢前后左右偏转,如琴面反光,所有不平,明显可见。在该处按弦拨奏并做左手左右移动,可能会有沙音,如未产生沙音,则也可不计。

一张琴不管其他方面如何,上面各项如无问题,此琴就可以落指了。至少做指法的练习是可以用的了。

成人零基础学古琴

成人零基础学xx 而今古琴之风盛行,古琴艺术再次复兴也燃起了很多古琴爱好者沉寂已久的爱琴之火,很多古琴爱好者蠢蠢欲动,欲立马学之而后快,但多数信心不足者多以自己初次接触古琴,苦于对古琴基础一无所知而放弃学琴,认为零基础学古琴会很难学,错!大错特错!笔者拙见,古琴之道,无关乎基础之余,在乎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古琴是中国最为古老的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本称为“琴”,本世纪初期为了和其他乐器的统称区别,改称为“古琴”。古琴作为一个古老的乐器,其音苍老、清亮、浑厚、圆润、古朴。琴的“四善”: (苍、松、脆、滑)和“九德”(奇、古、透、润、静、圆、匀、清、芳)则是古人对古琴音色的总结。早在孔子时代,琴就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为四艺之首,古琴很早就成为中国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征。 为解答古琴初学者关于成人无基础这一问题的困惑,笔者在此浅谈些许关于成人零基础学古琴的几个要领,鄙人拙见,大家轻喷。 古琴学习要领之一在于心境自然,平心静气。 凡学问之道都与一个人的心灵境界有着很大的关系。爱棋之人,若是心浮气躁,不能运筹帷幄、处变不惊,方不可得棋中真正妙趣。 棋虽如此,何况琴乎?陶渊明曾有云“但得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细细体味,可知琴的学问绝不仅仅弹奏,更在于品茗抚琴,乐享闲暇时光。 要领之二: 拥有一把属于适合自己的古琴。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试问一架琴质量拙劣、音色混杂,何来高雅之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架音色好的古琴可以让初学古琴者如虎添翼,事半而功倍,而古琴当中又数“名家琴”音色卓越,像李一凡老师亲斫的“文琴”、王老师的“武琴”均为琴友的上上之选。

听闻李一凡老师除了能斫琴之外还是一个弹琴大家,能从一个弹琴者的角度出发斫琴着实难得,所斫的琴音色、质量之优可见一斑。 要领之三: 寻找一个优秀的xx老师。 非自学之道不可取,关键在于自学之道多艰辛,事倍却难功半,学成之时又无人分享喜悦,高山无流水,伯牙少子期,最后落得个“高处不胜寒”的结果,可悲可叹;再者,琴艺之韵,在乎会友,学习之余,又可切磋交流琴艺,亦师亦友,岂不快哉? 要领之四: 多与琴友、名师交流 爱琴之士多如牛毛,却偏偏多相距甚远,欲交流琴艺而不得,更别提寻访名师、品茗然抚琴了。故此类似“名家雅集”、“琴友交流会”等等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李一凡老师每每在雅集之后感慨: “得一知己,不远千里而来,品一壶好茶,听一曲妙音,每日闲暇之时总能忆起一段古琴情怀,不甚感激!” 故琴者,无关乎基础,无关乎远近,在于那一度热爱。闲暇之余,三两好友,一个决心,一份感悟,一次分享,一曲琴音,可谓琴生一大乐事!

古 琴 指 法 和 符 号

古琴指法和符号 1. 弦、徽符号说明 弦--自外向内分别为一弦、二弦、三弦、四弦、五弦、六弦、七弦共七根弦。 徽--自右向左分别为一徽、二徽、三徽、四徽、五徽、六徽、七徽、八徽、九徽、十徽、十一徽、十二徽、十三徽共十三个徽,其符号分别为:。每徽间又等分成十分,其符号分别为:。 在十三徽以下约三、四分则称徽外,其符号为,记谱时综合徽分如六徽二分记为:,十徽八分记为:。 2. 右手指法符号 2.1 右手基本指法符号 抹-- 挑-- 勾-- 剔-- 擘-- 托-- 打-- 摘-- 2.2 右手基本指法组合 抹挑-- 勾剔-- 抹勾-- 叠涓-- 背锁-- 短锁-- 长锁-- 轮-- 半轮-- 如一-- 双弹-- 拨-- 剌-- 拨剌-- 伏-- 撮-- 打圆-- 历-- 滚-- 拂-- 滚拂-- 反撮-- 掐(搯)撮三声-- 掐(搯)拨剌三声-- 3. 左手基本指法符号 3.1 左手手指符号 大指-- 食指-- 中指-- 名指-- 3.2 左手基本四法 绰-- 注-- 吟--[长吟-- 细吟-- 游吟-- 落指吟-- 略吟--] 猱(揉)--[长猱-- 落指猱-- 急猱-- 略猱--] 3.3 左手其它指法 跪-- 撞-- 双撞-- 逗-- 唤-- 上-- 下-- 淌-- 拖-- 往来-- 分开-- 进复-- 退复-- 掐(搯)起-- 爪起-- 带起-- 罨-- 虚罨-- 推出-- 同声-- 应合-- 浒-- 硬-- 不动--

4. 速度符号及其它 少息-- 连-- 乘-- 急-- 缓-- 慢-- 次、末-- 就-- 至-- 从头再作-- 从『处再作-- 再作-- 再二作-- 曲终-- 散音-- 按音-- 泛音-- 泛起-- 泛止— 古琴基础教学讲义 1.古琴的特点 古琴是弹拨乐器的一种.由于历经几千年流传发展至今已形成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各调齐备、指法丰富并有简单和声表现力极强的优秀民族乐器.古琴音乐的特点有: ㈠古琴音色优美:音色的优劣是根据泛音的多少和强弱来决定的.古琴本身有十三个徽,每个徽位是一个泛音的位置,即每根弦上都可以实际演奏出13个泛音,这是世界上任何乐器所不具备的,所以古琴本身的琴音就具备这个先决条件,而且每根弦上都有散音、按音、泛音,音色的变化也较一般乐器为多。 ㈡音域宽广、各调齐备,古琴有七根弦,从最低音c到最高音d共有四个八度加一个大二度(亦即是从)。古琴是从五声音阶为主的音乐,但是根据十二平均律可转任何调,这可与现代音乐相吻合。 ㈢指法丰富:古琴本身就是一个大指板、不同琴码,也没有品位,各音位全凭十三个徽位来定位,这样就使演奏上有更多的回旋余地,可以发出只有古琴上才有的特殊的上、下滑音,而且各种指法丰富,可产生出各种特殊效果,更提高古琴的表演手段。 ㈣可奏出简单的和声:古琴有七根弦索,在弹奏时可以利用特殊的指法,同时弹出二个协和的和声。 ㈤演奏速度多变:古琴的演奏速度不仅善于演奏较缓慢的舒发内心感情的节奏,而且也能以极快的速度表现气势磅碍的意境,在古琴上甚至也能奏出64分音符(即一拍有16个音)。 2.古琴的形制与构造 2.1古琴的形式--伏羲式、神农式、仲尼式、师旷式、落霞式、连珠式、焦叶式、列子式等,其中以仲尼式为最多。 2.2古琴的构造--琴面、琴底、琴腹、琴首、琴轸、雁足、琴徽 古人造琴是模仿自己的,琴首,琴颈,琴肩,琴腰……龙池,凤沼,雁足,龙龈,凤眼等等,这些和古人的信仰崇拜图腾有关系:。除和人、神有关系,古人造琴还与天地、自然吻合,大家都知道琴是由两块板组合而成,阴阳相合,中间琴箱里其实有两根柱子,一名天柱,一名地柱。现在可以看出,古人造琴,天地人三才相辅相成,自然而然,合乎天道,同时阴阳相合,内涵相当丰富。 2.3定弦、常用调及记谱法。 2.3.1定弦、常用调 我们吴门所弹的琴曲中,常用调有四种: 原调名原调名现调名现调名定弦定弦音高音高代表曲目代表曲目备 注备注原调名现调名定弦音高代表曲目备注 仲吕仲吕FF C D F G A c dC D F G A c d 良宵引良宵引正调正调仲吕

关于古琴的学习知识

关于古琴的学习知识 古琴,是一种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它被称之为一种文化,始终占据着中国古典 音乐艺术的最高点。自古以来就有“君子之座必左琴而右书”和“君子无故不撤琴瑟”的说法。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识古琴、喜爱古琴和学习古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 关于古琴的学习知识,欢迎阅读。 为什么古琴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琴的历史极其悠久,相传伏羲造琴,可以说几千年来它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文明 史流传至今,人们一直在演奏它,从未间断。古琴的样式十分丰富,有着近六十种不 同的款式。他还拥有一套独立完整的减字记谱体系,并且用这种减字记谱法保存了自 六朝以来的一百四十余部琴书谱集,在这些琴书谱集上,记载着三千三百六十余首不 同派别的传谱。这无疑是给中国乃至世界的音乐文化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古琴被 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世界给与古琴的一种荣誉,也是世界音乐文化对古琴 的一种肯定。 古琴都有哪些部件组成?叫什么名称? 琴是由“琴体”、“雁足”、“琴弦”、“琴轸”等部件组成。在琴体最右边的部分叫“琴额”,“琴额”上镶嵌着“岳山”,这是琴的最高部分。“岳山”靠额一侧镶有“承露”,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琴弦从“岳山”起,通过“琴颈”、“琴肩”、“琴腰”、“焦尾”到达“龙龈”缠绕在“雁足”之上。琴头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在琴面上还有十三个徽,这是泛音震动点的标记。琴底部有大小两个出音孔,位于中 部较长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短的称为“凤沼”。 古琴各部件都有自己独特的名称,他们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古人造琴,是将其哲学思想巧妙地融入了古琴之中。古琴面板呈圆弧型,象征着 天圆。底板平直,象征着地方。琴长(从岳山至龙龈)约三尺六寸六分,象征一年有三 百六十五天再加上一个闰日。有十三个徽,象征着一年有十二个月再加一个闰月。古 琴有七根弦,前五弦代表着五行,后两弦代表着文武。古琴有泛音(如天)、按音(如人) 和散音(如地)三种音色,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由于人们对古琴十分喜爱,所 以还将古琴加入了一些拟人化的称谓和神圣动物的名称如:“额”、“颈”、“肩”、“腰”、

古琴曲《流水》听赏 微课堂教学设计

大音希声话神韵 ———古琴曲《流水》听赏微课堂教学设计 浙江省湖州中学:刘鸿 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古琴曲《流水》,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和体验古琴曲追求的弦外之音的深邃意境。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体验古琴曲的深邃意境。 2、初步了解古琴的文化背景及人文内涵。 教学过程: 课题:《大音希声话神韵——古琴音乐赏析》 一、古韵声声续心境绵情源 师:请你闭目静心聆听一段音乐(注:播放古琴曲《阳关三叠》),想想音乐带给你怎样的心境? 师:很好,刚才你通过聆听古琴曲引发了很多美妙的心境,与此同时又让你产生了更多无语的状态,那么今天我们将通过聆听古琴曲《流水》来领悟其深邃的意境。 二、故事反倒设悬疑,问题引入思因由 (设计意图:高山流水“伯牙遇知音”的故事千古流传,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对此故事情节有所了解和耳闻,但故事背后蕴涵的古琴曲大音希声之境界所带来的曲高和寡却让学生耐人寻味,此环节通过悬疑问由引领学生探古寻音) 师:一曲《高山流水》激荡出“伯牙遇知音”的故事千古流传,那同学们对于故事中俞 感悟: 师:很好!从刚才你对“伯牙遇知音”的故事理解以及刚才初步接触到的古琴琴韵,古琴曲意境之深远带给我们曲高和寡之感,接下来,我想和你一起通过古琴曲《流水》来尝试“演绎”一番新世纪版的“伯牙遇知音”的故事,不知你意下如何啊? 三、皮筋调动心鸣,引发赏乐臆想 (意图说明:古琴曲意韵深邃、曲高和寡,对于现代高中生在欣赏时难免会出现无所适从的现象,通过随琴曲拨动牛皮筋的手段来促使学生与古琴音弦达到共振的效果,以此来引发学生产生赏乐臆想) 师:请你保持刚才的赏乐心境,继续闭目静心聆听古琴曲《流水》并随琴音的起伏轻轻拨动你手中的“弦”(注:牛皮筋),把自己置身于鼓琴者的心境,想想你在述说什么?传递什么......? 四、问题拓展深入,赏乐探古寻音 师:刚才你对古琴曲《流水》有如此奇妙之感受,你想过它通过什么手段或手法来演绎如此神韵的吗?那么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知感寻古琴曲《流水》带给我们的神韵。

古琴入门减字谱

减字谱看上去神秘,其实一点就透,咱们先认琴 ,靠我们”一““一二三四五六七”,离我们最远的那头开始算,是古琴的七根弦,代号分别是七”弦。最近的就是“ 减字谱里的一定要有数字,是表示弦数和徽数,先来认弦。 我们先认两个字——

”“是分别勾和。”“挑精品资料 古琴的七根弦—— ”嗖啦哆来咪嗖啦),而是“古琴只有七根弦,发出的音不是“哆来咪发索拉西”(1234567 (7 )”(4 )和“西”没(5612356 ),有“发 1235612356 的循环,越来越高。其实古筝也是一样,空弦没有 4 和7 ,而是

,就是沧海一声笑的第一”——“啦—索咪来哆所以,大家从靠近自己的方向往外拨一下句了, 这首曲子很古风?简直堪称穿越文里的萝莉们的保留曲”“沧海一声笑另外很多人觉得涅?“穿越不唱沧海笑,枉来异世走一遭”目,不然怎么都说, ”——)”跟“西(7 )“这首歌里面整首都没有发( 4 653212 32165 ,56561235 ,,65321 啦索咪来哆,咪来哆啦索,索啦索啦哆来咪索,啦索咪来哆来。 记———随沧——海笑,滔滔两岸潮,浮—沉—浪—今——朝。精品资料

看吧,整首都是这样。看这个字——

“勾”这个字的外框,表示是用勾的指法 大家把右手轻轻搭在桌子上,自然弯曲,中指轻轻向掌心“勾”一下,就是这个动作,而这个字就表示用中指勾的是第四根弦!然后是另一个指法,“挑” “挑”的简写,就是它的末一笔,“匕”字去掉上面的东东,换上大写的数字,表示这根弦用挑的指法。 挑的动作是怎样呢?大家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相搭,其余三指不用故意翘起,做个——自然的兰花指形状。想象第二根弦上面落了只小虫子,用食指将它挑飞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味(一) 在那个物欲横飞的世界里,兴许你的那颗心早已和我一样的浮躁、别安!而曾经的那份安稳、恬静已慢慢地丢失,在现实面前丧失了自我!但我是一名幸运儿,在我的大学日子中遇到了"小传",并让我重新寻回了那颗最确实心、最初的自我! "小传"是我们学院"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基地"协会的简称。遇到"小传"是在我大一快结束的时候,那时看到老师和学姐学长们在校园里做宣传!"小传"的宗旨是: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为和谐社会的创建注入一份力量!从此,我便爱上了那个协会! 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味。"小传"的每一位成员都要从《弟子规》做起!每天早上晨读一遍,利用课余时刻看有关的视频资料。当我读到《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时,让我倍感深触。想想往常在家里,父母叫我做点情况,可我总是爱迟延,甚至为此跟父母发生争执,顶撞父母。就连最基本的中华传统美德——孝顺父母,都没有做到!确实感到很羞愧!当我读到:"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昔此时",我深深体味到了我们的时刻十分有限的,它可能会在你聊QQ的时候,偷偷地从键盘上溜走了;也可能在你看电视剧的时候,乘机从遥控器上溜走了……将来,我要多利用这些时刻去学习传统文化和阅读书籍! 《弟子规》给我们带来的妨碍实在是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我日子中的缺点,也使我渐渐地按照《弟子规》去改正这些缺点。 在"小传"期间,老师还组织我们去秋浦书院做义工。每次我走进书院,都觉得身心分外的和谐,那份突如其来的肃静,才发觉是我心里向来所追找的!在做义工期间,除了打扫卫生外,更多的是在书院里进行参学,让我们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修身养性!参学的课程有:论语读书会,管仲班,茶艺,古琴等!而让我最感兴趣的是——古琴!老师别仅教我们弹琴和说有关的知识,还和我们分享他自身的记忆。让我知道了:要想弹好古琴,离别开丰富的人一辈子阅历!古琴——能够让自己的性格变得沉稳,心态变得平和。在你心情烦躁时,听琴一曲,能够排解郁结于心的烦闷与忧愁,并沉浸于古琴那独有的端庄幽雅的意境之美。学习古琴别仅丰富了我的文化内涵,缓解了压力,还提升了自己的修养和蔼质。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珍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同意,去实践,去体悟。学古别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学习、日子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心里,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味(二) 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关于我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在那个人人拜金的物欲横流的今天,学习传统的优良的东西,慢慢被大伙儿觉得稀奇了。这是什么原因? 任何一具民族、一具国家,别管是对历史负责,依然对以后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爱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宝,是五千年文化的积存,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所以,我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从中吸取精髓,使之发扬光大。 古人没有现代人的忙碌节奏,他们有更多的时刻去考虑人一辈子考虑以后考虑那些我们如今可能觉得是疯子似的咨询题,他们之因此睿智,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更专心的去观看了那个社会,我们被更多世俗的东西蒙住了双眼,我们被局限到了一具自己的小世界里,我们无法认识更广大的乾坤。如果我们考虑咨询题只从自己动身,那么看到的基本上很短期,肤浅的利益。那么为社会为他人牺牲更是无从说起。但是,假如把我们置于一具群体中,置身与我们大社会,我们就可不能过多的注重自我的感觉和个人的得失了。 我想一具人假如知道得了这些,那么心胸会开阔不少。文化是一具太深厚的主题,我无力探讨什么。但是以一具虚心学习者的身份,我觉得,将自己放在一具历史长河中,或是

古琴制作大全

古琴制作大全(专贴收集琴材、木料、斫制资料) 原文地址:古琴制作大全(专贴收集琴材、木料、斫制资料)作者:之音琴社 古琴面板之选材 我提倡要摹习古人,这是有道理的。古人,我在这里是狭义的指。按理说,古代有很多种人,有不识字的农民,有市井的泼皮无赖,有教坊的歌姬,有匠人,这些都是庶民。虽然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是如果论及高雅,我不得不说的还是那些士人,这些人所掌握的文化与生产方式是精细化的,是高一阶层的,如果除却阶级论的荼毒,那些文化人的道德操守是值得研究的。 古琴几乎是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在传统文化中一直于我刚才说的士人文化联系在一起,我们容易见到古代士人抚琴,却很少看到工匠抚琴,歌姬抚琴。古琴被列为“四艺”之首,是古代文人雅士的必习之技。同时,琴又与剑一起成为古

代文人雅士所推崇的随身之物,佩长剑弄兰操寄托着他们对刚柔相济、任侠儒雅完美人格的追求。古人心目中地位如此重要的古琴,对于选材也有特别的讲究。 汉朝的桓谭在其著作《新论.琴道》中说:“昔神农氏继宓义而王天下,亦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认为最早的古琴是神农氏用梧桐制成的。《诗经.庸风.定之方中》云:“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桑”。《后汉书》记载:“蔡邕泰山行,见焚桐,闻爆声曰:‘此良木也’,取而为琴”,是为“焦尾”。王充《论衡》中说:“神家皇帝削梧为琴”。《齐民要术》也提到:“梧桐山石间生者,为乐器则鸣。”这都说明,古人是梧桐来制作古琴的。 除了梧桐木外,杉木也可以用来做琴。《琅寰记》云:“雷威斫琴不必皆桐,每于大风雪中独往峨嵋,择松杉之优者伐而斫琴,妙过于桐。”说明唐代制琴大师雷威已经开始用杉木制琴了。但对于雷威是用新鲜的杉木,还是“木性都尽”的,并没交代清楚。又见其他文本记述雷威入峨眉山,“听其声连绵悠远者伐之为琴”。 雷氏家族在唐代制琴是非常有名的,也是非常特别的。由于古琴面板需要满足“松”、“透”,底板相对要“坚”,“实”,才能发妙音,才能阴阳调和,所以古人在选面板材的时候非常认真仔细,也有很多典故,一般而言都是选用古旧的桐木,但是雷氏蹊径独辟,选用杉木,而历代评价胜于桐木琴,不得不说是雷氏斫琴的高妙之处。同时,面板要选择纹理顺直的材质。此外木材近地则音易浊,不清亮,不脆,而靠木梢则音易飘,因此取中段最好,也最贵重。可用来斫琴,作面板的木材种类很多,如桐木、云杉、白松、涩木等都可作面板,不过木质硬的要用料薄一点,而木质松软的用料则相应要厚一点。旧时个别有用樟木面,也有用桐木。樟木接近铁梨,色淡,发黄,也有人称之为硬木,而桐木则发黑,发暗。琴材要年久干燥才不易变形,其木曲直已定,又加坚燥扣击其面而听其声,声坚劲清响,因此有人选梁木、梁柱或木电线杆作琴材。这些都适合作面板,也可作底,但作面板尤佳。老木越来越不易得,现在为节省时间琴材多用新木高温处理来满足松透的要求,然而这种新木材音质燥,用放大镜观察,则木材中纤维已断,而自然风干的木材则木纹完整,因此后者音色相对要更好。 古琴的制作——选材及斫琴工具(一)田双琨 古时有人说好琴“轻如叶,重如铁”,其实这种评价好琴的说法并不是全面的,琴的份量与选材有关,好琴的判断还与其声音、做工好坏密切相关。可谓良材、良工必须兼备,才有可能出一张好琴。 选材 古琴的制作,首先要从选材讲起。 古琴的选料,讲究:轻、松、脆、滑。轻字指木质要轻;松是指选用的木材要松透;脆是指选材要有脆性;滑则是指用料经打磨后要光滑。这是对琴材的必然要求。 斫琴的木材一般讲究用老木。首先,琴人弹老木制的琴不易有火气,其次,与新木材相比,老木不易变形、开裂,木性相对比较稳定。 老木的来源有老房梁、出土的棺木等等,但是棺木由于长年埋在地下,终年吸收地气,阴气十足,而且败棺也常裂,用此材做琴前最好先放置六、七年,行家称为返阳。此外,老木并非越老越好,如横划木纹时木材掉面,则此木已朽,不堪再用,且木材一老,原有木性改变很多,所以选木以老而不朽为妙。 琴材的底面一般比面板要硬,也有底板和面板用相同木种的。以下,就分不

古琴入门弹琴的基本姿势与指法审批稿

古琴入门弹琴的基本姿 势与指法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古琴入门:弹琴的基本姿势与指法 1、基本指法 弹琴时,应双手配合弹奏,左右手各有分工。右手主要用以弹弦。弹弦时,可运用大指、食指、中指、名指(无名指),不用小指(禁指)。 右手弹弦时,要求干净利落,不可拖泥带水。右手弹弦时,若向外弹(从身体一侧弹向琴徽一侧),称为弹“出”。若向内弹(从琴徽一侧弹向身体侧),称为弹“入”。 右手的指法,常用的约有三十余种。其中最基本的指法有八种,分别为:托、擘、挑、抹、剔、勾、摘、打。 托() 右手大指向外弹出为托。 擘(尸) 右手大指向内弹入为擘。 挑() 右手食指向外弹出为挑。 抹(木) 右手食指向内弹入为抹。 剔()

右手中指向外弹出为剔。 勾() 右手中指向内弹入为勾。 摘() 右手名指向外弹出为摘。 打(丁) 右手名指向内弹入为打。 2、其它常用指法 右手的八种基本指法,相互组合为用,则形成了右手的其他指法。抹挑() 右手在同一弦上先抹后挑。 勾剔() 右手在同一弦上先勾后剔。 历(厂) 右手由内向外连挑数弦。 如一() 右手同时剔相邻按音和散音同音的两弦,同出一声。 双弹()

右手在一按一散两弦上,由内向外先剔后挑。 抹勾() 右手在同一弦上先抹后勾。 圆搂() 右手两根弦上,用抹与勾同时各弹一弦。 全扶() 右手用食、中指同两弦上,先连抹再连勾。 轮() 右手在同一弦上,摘、剔、挑依次弹出,连得三声。半轮() 右手在同一弦上,剔、挑依次弹出,连得二声。 背锁() 右手在同一弦上,剔、抹、挑依次弹出。 短锁() 右手在同一弦上,先抹、勾两声,再接背锁。 长锁() 右手在同一弦上,先抹、挑两声,再接短锁。 打圆()

古琴入门教学视频古琴零基础入门课程初学古琴指法图教程

江西省南昌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 1.【试卷原题】11.已知,,A B C 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 AC →→=,则AB AC →→ ?的最小值为( ) A .14 - B .12 - C .34 - D .1-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是向量与三角的典型综合题。解法较多,属于较难题,得分率较低。 【易错点】1.不能正确用OA r ,OB r ,OC r 表示其它向量。 2.找不出OB r 与OA r 的夹角和OB r 与OC r 的夹角的倍数关系。 【解题思路】1.把向量用OA r ,OB r ,OC r 表示出来。

古琴基础指法

古琴基础指法 发布者: 西风阁主人|发布时间: 2012-3-19 12:35|查看数: 3407|评论数: 0|帖子模式 賓雁衘蘆势右手食指挑势

动作:食指向徽弹出曰挑。挑法,食指屈曲根、中两节,用大指甲尖轻抵食指箕斗中,使两指成一圈形,挑时大指伸直中末两节,并微运腕力将食指向前推送,以助食指自伸之力。以伸缩灵活为妙。其运动在大指中末二节和食指中节的伸屈,切不可将两指揑紧使其抵送不灵。(顾梅羹《琴学备要》) 手势:食指与大指均屈中末两节,大指以甲尖侧面轻抵食指箕斗中。中、名二指微弯,名指高于中指,禁指又高于名指而微翘。顾梅羹教授十分贴切的将“挑”这一手势列为《太古遗音》中的:“宾雁衔芦势”。原兴词曰“凉风倏至,鸿雁来宾;衔芦南乡,将以依仁;免度关而委去,递哀音而动人。” 出音:挑以甲尖,得声而手起。又要用力不觉,须坚实而不猛厉,才能得坚清之响,而虚灵无碍。 要领:“挑”是一个纯甲音,甲面着弦,中锋弹入。“挑”时须微微借助腕力。也就是说要有一个手腕微沉的动作。须当空下指,不可傍弦挨抚,“若傍弦挨抚,则出音混浊矣”(《程寓山左右手指法阐微》)。切不可将大指臵于食指旁侧,使其抵送不灵,这是很关键的一点。有些初学者总是爱将大指臵于食指旁侧,两指揑紧。致使大指的力臂缩短,食指伸屈幅度变小,也不美观。 彭祉卿在《桐心阁指法析微》中曾讲过:“凡抹、挑均宜轻弹,惟必轻而且劲,方能弹出本音。若其轻如抹,则只得弦上浮音,不耐听矣。”唐代陈拙对“挑”的解释说,“凡抹挑,以意见缓。凡挑,欲母助其实,不要推,轻虚出去。”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相比之下,“抹、挑”要比“勾、剔”力度稍轻些,宜轻弹,以意见缓。 孤鷔顾羣势右手中指勾势

学习古琴的心得体会

学习古琴的心得体会 时间转瞬即逝,这个学期选修了《古琴演奏技法与鉴赏》,听到老师耐心的为我们讲解,传授中国古代古琴的历史,一些古人弹琴的技巧,古人对弹琴的感受,使我受益匪浅。古人说:读史可以明鉴,但是在古琴方面,聆听琴声可以陶冶情操,缓解压力。使我的心情变得轻松,愉悦。 想要弹我琴,弹出动人心弦的琴声,首先,最基本的就是练好指法。指法——顾名思义,现在有一把琴,你要如何弹出美妙的琴音,离不开的就是你的两只手,十指,当然,十指未必每首琴曲都必须用到。但是作为弹奏的基础,他们是不可或缺的。当然有牛叉的才艺演出用脚弹奏,这个可以排除在外了! 纵观古琴史,如何想要弹出一曲动听的琴音,弹琴者在这当中占据了主导的作用。首先弹琴者坐姿要得体,弹琴更要得体,要强调感情的重要性。所以,对于一个出色的琴师,她要把琴曲当做自己的孩子,知音,注入自己的丰富的感情去对待她们!第二:要弹琴如歌,重视作品的曲调性。一首琴曲有她自己的基准,基调,我们弹琴要遵循琴曲的语调,不能本末倒置。古人常说:对牛弹琴,意思很明显,对于不懂曲调,不懂琴音的的听者来说,即使弹奏的不知是否有曲调,我们仍然是无法理解的。因此,在这里要虚心学学弹奏的曲调!第三:弹琴要按节奏谈。一个良好的节奏才能谈出令人难忘的琴声。第四:弹琴还要调节气息。一个人只有稳定的气息,他才能弹奏出一首成功的琴音。第五:弹琴要炼骨。何为炼骨?炼骨一词,在不同的发面有

不同的解释。作为古琴,炼骨就是掌握弹奏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比如高音与低音间的过渡。第六:弹琴要学会取音。只有熟练地了解琴音,才能恰到好处地取得琴声的节奏与音感!第七:弹琴要明白琴谱的道理。知道琴谱的作用,意义。感情的最终从哪里获得?最后,弹琴要辨别门派。不同历史时期,每个古琴名人都有不同的门派。他们代表这这一时期的琴声,代表着这个时期的古琴发展的主体方向。因而,每个时期的琴音都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瑰宝。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传统文化之瑰宝。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弹琴是需悟性的,需要点时间和过程。有人可以学的很快,一年流水梅花,有人三年弹个平沙。其实这些好比速生杨树和黄花梨的区别,前者适合如方便筷子,后者需洗洗考量制成传世器具。没有那个是一定正确的,只是满足了不同学琴者的需要。 弹琴需多读书,多亲近自然。作诗的功夫在诗外,弹琴亦然。关于琴谱,我个人觉得从少儿学古琴,琴学备要打好基本见识再从晚清看起,古文的解释和文字的识别和体会有一点积累后再入明代琴谱比较顺手。 琴器,有张好琴可以促使你提高学习古琴的兴趣,一张好琴光听听散音看看外形就是一种享受。至于对音色的鉴赏力,我个人来说是学琴一年之后的某一天去郑州买琴挑了一会又挑挑弹弹一下午,之后开窍了。当然这不是一下午就可以练就的,之前北京,苏州,乌鲁木齐也扒拉了很多琴。只是没有鉴赏力,浪费了很多机会。

古琴教案

古琴教案 指法班 ·第一节· 【指法·勾剔】 一、弹琴姿态 琴:琴身宜靠案边,琴头靠右,琴轸置于桌边外;琴头背面接触桌子最外沿者以及雁足下方,须垫防滑垫。 身体:对准四五徽之间;两腿张开,足分八字;全身放松,沉肩坠肘,肘部水平,垂直于琴弦;身体距桌子边缘大略20公分左右。 手:状如握球,姿态放松,动作简静;小指不用,须伸直;弹弦于一徽与岳山之间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处。 琴桌琴凳的安放:琴桌比一般桌子低,大概70公分高;桌面与琴凳面距离应在30公分左右。 二、勾 右手中指向身体方向击弦。中指指肚前三分之一处搭在琴弦上,指 根发力,斜向下45°击弦,发出半甲半肉之声,搭在下一根琴弦上。 注意:中指中节不可弯曲;肘腕不可向后拉拽,也不可向下摁弦。 连勾:勾完一弦后,肘带腕掌向后挪动约一个弦距的距离,指肚向 上提至勾所用之位置,然后再于此时所搭之弦上做勾。注意琴面前后的 弧度。 三、剔 右手中指向外弹出。中指勾后,肘腕向前平移少许,指肚搭在弦 上,中节突出,末节伸直,向前一根弦斜向上45°骤然弹出,发出 纯粹的甲声。 注意:注意不要剔到两根弦;音色须干脆清亮,不可向前送,不 可拖泥带水。 四、勾剔组合 琴曲中,勾剔通常前后连接配合。写作。组合练习: 【古琴知识·古琴概述】 一、古琴概述

古时名称:琴,玉琴,瑶琴,七弦琴。 历史:传说不可考;实物考证,湖北曾侯乙墓,距今2400余年。 传说:“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可不必尽信。 发展:西汉以后完善——最晚魏晋定型——隋唐宋明兴盛——清衰落——近代复苏——2003年古琴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古琴热兴起。 意义:1、中国最早的弦乐器和弹拨乐器(和瑟一起)。2、《神奇秘谱》:世界上存留最古老的器乐曲。 三、古琴的构造

古琴基础指法

古琴基础指法 发布者:?西风阁主人?|?发布时间: 2012-3-19 12:35|?查看数: 3407|?评论数: 0|帖子模式 宾雁衘芦势? ?右手食指挑势 ????动作:食指向徽弹出曰挑。挑法,食指屈曲根、中两节,用大指甲尖轻抵食指箕斗中使两指成一圈形,挑时大指伸直中末两节,并微运腕力将食指向前推送,以助食指自伸力。以伸缩灵活为妙。其运动在大指中末二节和食指中节的伸屈,切不可将两指揑紧使抵送不灵。(顾梅羹《琴学备要》) ? ?手势:食指与大指均屈中末两节,大指以甲尖侧面轻抵食指箕斗中。中、名二指微弯名指高于中指,禁指又高于名指而微翘。顾梅羹教授十分贴切的将“挑”这一手势列为《古遗音》中的:“宾雁衔芦势”。原兴词曰“凉风倏至,鸿雁来宾;衔芦南乡,将以依仁;免度关而委去,递哀音而动人。” ? ?出音:挑以甲尖,得声而手起。又要用力不觉,须坚实而不猛厉,才能得坚清之响而虚灵无碍。 ? ?要领:“挑”是一个纯甲音,甲面着弦,中锋弹入。“挑”时须微微借助腕力。也就是说有一个手腕微沉的动作。须当空下指,不可傍弦挨抚,“若傍弦挨抚,则出音混浊矣”(《寓山左右手指法阐微》)。切不可将大指置于食指旁侧,使其抵送不灵,这是很关键的点。有些初学者总是爱将大指置于食指旁侧,两指揑紧。致使大指的力臂缩短,食指伸幅度变小,也不美观。 ? ?彭祉卿在《桐心阁指法析微》中曾讲过:“凡抹、挑均宜轻弹,惟必轻而且劲,方能出本音。若其轻如抹,则只得弦上浮音,不耐听矣。”唐代陈拙对“挑”的解释说,“凡抹挑以意见缓。凡挑,欲母助其实,不要推,轻虚出去。”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相比之下,“抹、挑”要比“勾、剔”力度稍轻些,宜轻弹,以意见缓

古琴减字谱指法

减字谱:又称指法谱,是中国古琴的一种以记写指位与左右手演 奏技法为特征的记谱法。因为它是将古琴文字谱的指法、术语减取其 较具特点的部分组合而成,故名“减字谱”. 由唐末琴家曹柔创立的古琴文字谱,是由文字谱减化而来。这种 记谱法使用减字拼成某种符号记录左手按弦指法和右手弹奏指法,它 是一种只记录演奏法和音高,不记录音名、节奏的记谱法,其特点为:“字简而义尽,文约而音赅”。减字谱是对文字谱记谱法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一种沿用千年而未被取代的古老记谱法。 1、散:只用右手演奏,左手不触弦。 2、托:右手大指向外弹出。此手势称为“虚庭鹤舞”、“风前鹤舞”。 3、擘(劈):右手大指(用指甲)向内弹入。注:(托、擘)两手势的要义是触弦果断,但同时要松。 4、抹:右手食指向内弹入。此手势称为“鹤鸣在阴”。 5、挑:右手食指向外弹出。注:(抹、挑)两手势的要义是:食指触弦应和拇指的托擘一样坚定,但不可过急,动作应平滑。 6、勾:右手中指向内弹入。称之为“孤鹜顾群”势。 7、剔:右手中指向外弹出。注:(勾、剔)两手势的要义是:中指的弯曲应如野鸭的脖颈一样:弯曲而不可生硬有角,弯曲过度则触弦过急。 8、打:右手无名指向内弹入。称之为“商羊鼓舞”势。“商羊”是一种传 说中的鸟,据说只有一条腿。 9、摘:右手无名指向外弹出。注:(打、摘)两手势的要义是:与食指中指平滑的动作相反,名指的触弦应短而脆。 10、全扶:食、中、名三指各入一弦,同时弹奏出一个声音,称为“风 送轻云”势。

11、历(度):右手食指轻轻地依次向外挑两到三根弦。注:(全扶、历)均应触弦轻且细腻,这样声音才能融为一体。 12、撮:和弦性质,两手指分别拨动两弦,使之同时发声(需要拨动 的弦数分别写在“撮”的减字“早”的竖划之两侧)。称之为“飞龙拿云”势。一般的撮为“托勾”,相反的是“擘剔”,称为“反撮”(“反撮”的写法是在 撮的减字上方写一“反”字)。 13、泼剌:右手食、中、无名指在两根弦上首先向内拂弦(泼),然 后立即向外弹出(剌)。称为“游鱼摆尾”势。其像形画的是一条鲤鱼,其要旨是扫弦要宽广而有分寸。 14、打圆:是一个涉及两根弦,发出七个声音的指法。称为“神龟出水”势。 15、背锁:右手在同一弦上,剔、抹、挑依次弹出,共三个声音。称“鹍鹞翱翔”势。 16、短锁:右手在同一弦上,先徐徐抹勾,然后接以背锁,共出五个 声音。 17、长锁:右手在同一弦上,先抹挑抹勾,再接背锁。注:(全扶、历)均应触弦干脆,三音次第弹出要快。 18、轮:右手在同一弦上,依次摘、剔、挑,动作非常迅速。弹奏要 轻而细腻,使三个声音融合在一起。称之为“紫蟹傍行”势。 19、半轮:与“轮”的动作相同,但只用中指和无名指。 20、如一:两根琴弦同时发声。称“凤鸾合鸣”势。 21、双弹:在同一根弦上依次迅速弹出两音,通常是抹勾。为“寒鸦啄雪”势。应只用指尖弹奏,触弦短而干脆,像是啄的动作。 22、索铃:左手依次轻轻滑过数弦,右手食指配合左手的动作,同时 轻挑左手垫的那根弦;双手的动作须严格平行。称“振索鸣铃”势。

《流水》之走进古琴教学设计

欣赏《流水》之走进古琴微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够了解古琴文化,培养学习古琴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深刻感悟古琴艺术的内涵,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将古琴精髓传承下去。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方式学习古琴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欣赏和鉴赏高雅的古琴艺术。 知识与技能:认识古琴音色、形态、构造,学习基本演奏技巧,初步了解古琴的相关知识和文化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古琴相关知识。 难点:理解古琴艺术的人文内涵和深远意境。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思考视频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绝弦的故事。 师:同学们说的太对了,这就是“知音”的典故。 师:视频中演奏的乐器是什么,音色又是什么样的呢? 生:古筝;古琴;不知道;音色是深沉古朴,余味悠长的。 师:古琴和古筝的确有相似之处,但在形制音色上还是有区别的,古代文人常用古琴来表达情感,因此琴也是四艺之首。 【设计意图:通过“知音”典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将传统文化与古琴艺术直接联系在一起,加深了学科间的渗透和交流。】 (二)认识古琴 师:同学们,你们愿意去了解和认识古琴吗? 生:愿意。 师:下面让我们来详细的介绍一下古代传统乐器的大家长——古琴。(课件介绍古琴的历史文化、构造、喻义)

生观看并学习。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古琴和我们大家的身体结构有什么联系吧。 生(交流讨论后):和我们人体相似,都有头颈肩腰尾足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对啊,古琴的结构与凤身是相对应的,别看乐器不大,可是“五脏俱全”。人琴合一看起来形态也很美。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古琴的基本知识,体味古琴构造的形态美,感悟其中蕴含的人文内涵。】 (三)学习古琴 师:同学们,古琴的意境十分高深,音色变换丰富,你们知道有哪些基本的技巧吗? 生:不知道 师:基本的演奏技巧是绰注吟猱,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吧! 生观看视频,学习基本技法。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于古琴丰富表现形式、手法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古琴的兴趣。】(四)欣赏古琴曲《流水》片段 师:同学们了解了基本演奏技巧之后,让我们来欣赏一段古琴曲《流水》吧。 生观看视频,观察所用指法,静心欣赏乐曲。 师:你们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吗? 生(分组讨论后):古琴的音色很丰富,时而清脆时而低沉,很有韵味和意境;演奏的技巧很多,变换多样;有一种小河流水的感觉。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陶冶心境和情操,培养鉴赏能力和恬淡平和的心性。】(五)拓展延伸 师:作为一个被文人雅士所推崇的古代传统乐器之首的古琴,延续发展到今天,随着时间的变迁丝毫没有消减,仍然屹立于高山而岿然不动,这和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高深的价值影响力是分不开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古琴的人文价值。 生学习和了解掌握古琴文化价值。 【设计意图:使学生深刻感悟古琴艺术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呼吁学生保护和发扬古琴文化。】 (六)总结下课 四、教学评价

琴学备要

琴学备要 琴学备要(总规) 顾梅羹 琴学中以“指法”(即“减字”和“手势”)“音律”为两大主干,前者属于技术,后者属于理论。学习古琴演奏,固然重在技术的熟练和理论的了解,然而关于琴上传统的形体、名称、部位、度数,以及演奏前的装备、安弦,演奏时的调轸、姿态、宜忌等项,前人名之为弹琴总规确也是开首的要务,入门的基础,为初学所不可不知。兹根据宋代的《琴苑要録》、《太古遗音》、《洞天清录》,明代的《琴书大全》诸书,和清代的五知斋、诚一堂、自远堂、与古斋等琴谱所载,撮采要点,合于现实应用者,先为提出名曰总规,列于首篇,以备基本知识。果能留意体会,了然于心,不仅对传统制作法度,可以得到概念,即无师承传授,也能够自学而通。 第一章古琴制度 第一节琴体的概状 琴的体质,上面为梧桐木,下底为楸梓木,是用两木相合制造的。《太古遗音》琴材论云:“梧桐之材,心虚理疏,举则轻,击则松,折则脆,抚则滑,轻、松、脆、滑,谓之四善。”所以用它来作面板,能发出美妙的音响。楸梓之木,心实理坚,《洞天清禄集》择琴底云:“面以取声,底能匮声,底木不坚,声必散逸。”所以用它来作底板能凝聚美妙的音响。其它嵌镶的零件,如“岳山”、“龙龈”、“焦尾”、“凤轸”、“雁足”等,另用紫檀、玉石或犀角、象牙配制。通体外层,都以灰漆伏布底,光漆饰面,历代相传,式样多种,最常见通用的为“孔子式”。外表弧圆,内里洼陷,形如覆瓦的,为面、为上。外表平正,内里微洼,形如仰瓦的,为底、为下(底板也有内外都是平的)。两合而虚空的,为腹、为中(即共鸣箱)。其一低俯而宽阔的,为首、为前。一端高翘而狭窄的,为尾、为后。其两侧边,则斜而直,为左右、为外内。琴的形体大概如此。附图注明于下: 第二节琴面的部位 琴面的最前端,名为“凤额”。次于“凤额”后稍微较商起一二分的处所,称为“承露”,因为上面的小圆眼像露珠而得名;又叫“城路”,是说它好像城墙下面的路;以其部位在“岳山”的脚下,又名“岳裙”。上面七个小圆孔,名曰“弦眼”。连接“承露”而高起四五分的名为“岳山”;又称“临岳”;因为它巍然崇高,有如山岳的形态。岳内八九分为“起项”。项中稍收束为“凤颈”。从“凤颈”以上逐渐低头到“临岳”,称为“流水处”;亦曰“岳流”。从凤颈以下最广阔的处所为“肩”;又名“古人肩”或“仙人肩”取其像人肩背的平正。由“肩”到“腰”,前宽后狭,像两翅耸张,名曰“凤翅”。腰中更收束,名“龙腰”,取其曲折如龙;也叫“玉女腰”,取其纤细。腰末又稍宽为“起尾”。尾尽两旁曰“冠角”,取其形似为名。因蔡邕用焚余桐制琴,尾上还有烧焦的痕迹,又名“焦尾”。琴面正中最末尾微微高起的处所,为“龙龈”,亦称“龙唇”。冠内两线自“龙唇”绕入,为“龙须”,一曰“冠线”。琴面靠左有十三个圆点如明星的为“徽”,又名“晖”,它的次序是从近岳起为第一徽,以次至近尾为第十三徽。琴面的部位大概如此。附图注明于下:

学古琴赏析之心得

学古琴赏析之心得 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渐渐对古琴有了了解。我认识古琴,是来源于影视文学作品。在《笑傲江湖》里,它能让正邪两派高手结为知音,琴箫相和,共谱一曲“笑傲江湖”。虽然古琴看似只是只是一勾一挑的枯燥动作,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原来古琴七弦间方寸竟然有天地万物,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我们跟着老师溯源到每个朝代,感受古琴在每个朝代的不同,也让我体会到了古琴的四个特点。 (一)史之久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经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本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 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一度盛兴于民间,深得人们喜爱,用以抒情咏怀。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民间诗歌集《诗经》中得到印证。《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等等。古琴大量存在,史实、文学、艺术作品均来源于实际生活,这得有多么广泛的社会基础才能造成这种现象。所以说,古琴在我国古代民间曾经是相当普及的,至少在读书人中是家喻户晓。也正因为这样,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琴艺术终于传承到了今天。 远久的历史留给它的不只是沧桑的韵味,还余那富有灵魂的音色与人共鸣。 (二)形之巧 老师亲自把琴带来,让我们大家得以欣赏,并且亲身体会。古琴的造型精美,音色圆润清脆,音响细腻,丰富多变。古人演奏古琴,非常讲究。古人演奏之前,要沐浴更衣,点上香柱,然后双腿盘坐,把琴放在腿上或桌上演奏。 古琴的形制大小合适(约长120cm,宽20cm,厚6cm),结构紧凑(呈1头大1头小的长方体),具有整1性。它就象1个匀称而完整的人体,紧凑、协调而又大小适中,具有人体的风韵。1张琴就是1个完美的人体,有额,有颈,有项,有肩,有身,有腰,有尾,有足。而且它的各个部分又恰恰是用身体来命名,如琴头、琴额、琴颈、琴项、琴肩、琴腰、焦尾、雁足、等。可见,琴的造型原则是对人体美的模仿。 鸣箱、琴弦的构造决定了琴的基本音色。古琴共鸣箱:就是整个琴体,但它不同于其它乐器是由木板胶合而成,而是直接用1块整木掏空而成,箱壁厚而粗糙,故其音响深沉、浑厚、结实,有古朴、苍茫的神韵。琴弦:就弦的长度来说,古琴的有效弦长特别长,1般均在110cm 以上。有效弦长长,则其振幅大,振动时间久,故其余音绵长不绝,有绕梁之韵。琴没有"品"(柱)或"码子",非常便于灵活弹奏,以余音绵长不绝为特点的古琴,其独特的走手音是其它任何1种乐器所不具备和无法比拟的。 (三)音之美 古琴具有三种基本音色,散音、按音、泛音。散音代表地,按音代表人,泛音代表天,象征“天地人和”。 散音,即空弦音,奏法是右手拨弦,左手无动作,可听到较长时间的余音;泛音,奏法是用左手一指或多指正对徽位轻点琴弦,一触即起,同时右手拨弦,发出清越的琴音。诗音古琴共有119个常用的泛音音位,音位之多、使用之频繁是乐器之最;按音,又称走手音、案音、实音、走音,奏法是左手将弦按在琴面上,右手拨弦出音;继而左手揉弦以产生吟音,或移向其他音位产生滑音。绰、注、吟、猱等指法产生的吟音和滑音是古琴重要的最具特色的表情性音色。 一般的古琴曲是依照其乐曲的长短和结构的繁简而分于大曲、中曲、小曲,而琴曲无论大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