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学物理小论文

中学物理小论文

中学物理小论文
中学物理小论文

古代的物理教育

13物理谢亚林

距今大约100多万年以前,在我国领土上有最原始的人群我们的祖先开始,他们为了自身的物质生活和维持人类生存的需要,就必须把生产活动的经验,其中包括使用和制造生产工具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众所周知,物理知识广泛存在于生活和生产之中,又与使用和制造生产工具息息相关。所以在传授生产活动经验的过程中,也同时把其中属于物理学的内容进行了传授,这就是物理教育的起源。诚然,这时的物理知识是他们的直接经验,其传授是在集体生产和集体生活中以口耳相传、示范模仿的形式进行的,是与生产劳动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的,是直接为当时的生产和生活服务的。

此后,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良和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物理知识也通过代代相传而不断地积累,不断地丰富。据我国考古工作者发现,到了中国奴隶社会的殷商时期,青铜工业、冶铸技术的水平已大有提高。如殷墟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就重达875千克。可见,若当时没有一定的力学和热学知识,以及运用的技能,是绝对制造不出来的。

我国到了24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已有文字可考的含有物理知识的著作《墨经》,它是墨家进行私学教育的教材,其中,不仅在教学内容上,已有力学和光学方面的知识,而且在教学方法上,也已运用了自然观察法,这是物理实验的起源。

春秋以后,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在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学校教育虽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在医学、算学、天文、历法等自然科学方面,在唐代已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实科学校,比欧洲12——14世纪产生的分科大学,早了500多年。然而,总的说来,学校教育都是重人文科学、轻自然科学,尤其是鄙视生产知识和生产技术的。因此,不论官学、私学、书院,都是普遍地以修习经史、古文或诗词歌赋为手段,以求取功名为目的,以致到鸦片战争期间,造成了“独是科名声利之习,深入人心,积习难返,士子所岌岌皇皇者,唯是之求”的局面。所以在中国古代,物理学始终没有从哲学、自然科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但是,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在古代,不仅有丰富的科技教育遗产,而且也培养了众多的科学家、发明家和大批的能工巧匠,他们发展了中国的手工业和文化艺术,也曾使中国的科学技术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我们从他们的学说中,可以了解当时的物理知识和教育思想,从他们的创造发明中,也可以有力地印证当时运用物理知识的水平。因此,研究这一方面的内容,在我国物理教育改革向新的广度和深度进发的今天,也有值得借鉴之处。

古代传授物理知识的途径

中国在夏代建立学校的基础上,经商、周、秦、汉、隋的发展,至唐代就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的学校体制,并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名额、学生人数、招生对象、教学内容等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但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教育制度和经济基础的制约,所以直至18世纪60年代近代学校创设之前,物理知识的传授,主要都是通过下列途径进行的。

一、手工业科技教育

在手工业的生产技术中,广泛地存在着物理知识的应用。因此,家族或师傅在把他们所掌握的专门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子孙或徒弟的过程中,同时也就把其中包含的应用物理知识的经验进行了传授。但由于中国手工业科技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家业世传和学徒制,而这两种形式的教育,其共同点,都是没有教材的言传身教,即一边教、一边学、一边干。所以,虽有在实践中教学容易掌握的优点,也有既不易流传推广,更难于把经验上升到理论的缺点。

二、著书立说

在古代,也有一些哲学或科技著作中,包含了一些物理知识,例如《墨经》、《考工记》等等,因而随着这种著作或学说的流传,同时也传授了有关的物理知识。这种传授的途径和方法,其优点是传授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但其缺点是既没有一定的要求,也很难于掌握。

三、聚徒讲学

在古代,学有专长的士子,自春秋兴起私学以来,就有以各自不同的哲学、政治、经济、社会观点和不同的知识领域,对招收的弟子进行教授的。在这种聚徒讲学的教学内容中,有时也有属于物理知识的内容。例如:春秋时期的墨家学派,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就含有物理知识的传授,又如明末清初的颜元,在他创办的漳南书院中,也曾设有水学、火学等科目,里面也含有属于流体力学和热学范畴的物理知识的传授。但这种私学,时聚时散,时办时停,所以只是断断续续地传授了一些其中与物理学有关的内容。

诚然,传授物理知识的上述途径,是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属于物理教育发展史上的孕育过程。

参考文献:<<墨经>>

<<考工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