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我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现状对策

我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现状对策

我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现状对策
我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现状对策

我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现状与对策

政府制度创新是世界范围内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趋势,许多国家都已经开始意识到政府制度创新的重要性,特别是欧美国家在制度创新上面早已经跑在我们前面。近年来联合国一直致力于推进政府管理创新,至今已经召开了多届”全球政府创新论坛”,其主旨在于通过强化国家能力和改善治理水平,来推动联合国新千年目标的实现。为适应全球化带来的新环境和信息技术的革命,为迎接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各种挑战,许多国家的政府都不断进行改革创新的实践和探索。西方从理论界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到以英、美、日等国为代表的政府管理创新实践,如撒切尔政府的”私有化运动”、布莱尔政府的”政府现代化运动”、克林顿政府的”政府流程再造”和日本政府的”政府全面质量管理”,都彰显着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和必要。

一、我国地方政府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促进我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动因分析

在我国,政府制度创新是直接通过政府官员的改革行为来实现的,也就是说领导个人决定,因而实现政府制度创新最直接的动因是政府领导的责任感与改革精神,这是政府制度创新的基本条件。我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根本动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府制度创新的动力来自于社会经济生活的改变,社会经济体制的变化直接要求政府管理体制的变革,否则就无法适应社会经济的要求。第二,政府制度创新是社会政治发展的逻辑要求,官员想获得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摘要】日前我国多数省份的地方政府机构的改革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广大人民对地方政府的改革举动深为关注。以前的地方政府人员臃肿、机构过多、职权交叉导致腐败现象日益严重,所以改革已经是迫在眉睫。再者,地方政府机构的改革难度超过其上级、上上级政府机构的改革。因此,本文将抓住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难点和重点进行研究和探讨,着力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共性与个性进行叙述。 【关键词】大部制省直管县因地制宜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央、省级政府就已经经过了好几次的机构改革,地方政府也不例外。而地方政府的改革成效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发展还直接影响到地方人民的生产、生活质量。以往的政府机构改革总是跳不出人员及机构“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在此方面,地方政府亦是面临同样的窘境。2008年10月,随着上海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被中央正式批复,新一轮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随即也拉开了大幕。此次,地方政府机构的改革应该极力避免以往出现的现象,以全新的方案对机构进行改革。但是同时我国的地方政府相对政府机构其上级、上上级政府机构的改革有其更困难的地方。 首先,地方政府财政不足。要想在改革上取得较好的成绩财政就要有所保障,而财政正是地方政府遇到的最大难题,如果没有足够的财政做保障,再好的改革方案也是空谈。因此,地方政府在改革机构的时候在财政方面需要得到中央的大力支持,除此之外,地方政府自身也要有所准备。 其次,地方政府在机构设置上也是改革成效取得成效的一大绊脚石。现在的理论工作者对中央政府亦或是省级政府的改革或许已然是研究得很透彻了,但是对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研究确是毫无成效,或是直接将中央或是省级政府机构 第1页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录 一、政府职能转变概述 (1) (一)政府职能的内涵 (1)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内涵 (2) 二、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现状分析 (3) (一)政府职能的现状 (3)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意义 (3) (三)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 (4) 三、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 (4) (一)管理理念存在偏颇 (4) (二)角色定位不够精准 (5) (三)政企、政市关系不顺畅 (5) 四、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分析 (5) (一)树立政府科学的行政经营理念 (6) (二)合理界定政府职能角色 (6) (三)科学界定政府职能内容 (7) 参考文献 (7)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众所周知,不同社会形态和不同历史阶段的政府职能的重点、内容、范围和行使职能的方式是不同的,为此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一个动态的长期过程。只有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府职能才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政府职能转变内涵及其理论基础的进行全面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现状,提出了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管理理念存在偏颇、角色定位不够精准、政企、政市关系不顺畅,文章最后在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建设性对策: 树立政府科学的行政经营理念、合理界定政府职能角色、科学界定政府职能内容。 【关键字】角色定位,政府职能,现状,对策 政府职能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政府职能在性质、内容、手段和方式上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切实转变我国政府职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必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政府的职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迅速高效地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适应经济发展,对我国政府是一个挑战,不仅关系到经济改革的成败,也是关系到政治改革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要尤其注重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和完善。 一、政府职能转变概述 (一)政府职能的内涵 政府职能就是指政府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责和功能。政府职能反映了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根本任务和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政府职能的主体是行政组织系统及其工作人员。表现为在中央为国务院及各部委,在地方为地方政府及其组成部分。所以说政府主体履行职能的能力如何,决定着政府组织体系的效率高低。二是政府职能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要求。政府

改革开放以来的五次政府机构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的五次政府机构改革 第一次1982年 1982年3月8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决议。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 第二次1988年 1988年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这次改革着重于大力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其内容主要是合理配置职能,科学划分职责分工,调整机构设置,转变职能,改变工作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完善运行机制,加速行政立法。改革的重点是那些与经济体制改革关系密切的经济管理部门。改革采取了自上而下,先中央政府后地方政府,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原有的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 第三次1993年 1993年3月2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方案实施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共59个,人员减少20%。1993年4月,国务院决定将国务院的直属机构由19个调整为13个,办事机构由9个调整为5个。国务院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8个。此外,国务院还设置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第四次1998年 1998年3月10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根据改革方案,国务院不再保留的有15个部、委。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

政府绩效评估参考方案

哈尔滨市政府绩效管理条例(草案) -------------------------------------------------------------------------------- 关于《哈尔滨市政府绩效管理条例(草案)》的说明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我现就《哈尔滨市政府绩效管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作简要说明,请予审议: 一、制定条例的必要性 政府绩效管理是以提高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为目的而采取的以公共责任和顾客至上为理念的政府改革策略,是持续改进和提高政府绩效的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是当今许多国家实施政府再造、落实政府责任、改进政府管理、提高政府效能、改善政府形象的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推行政府绩效管理,有利于形成各级政府正确的政绩导向,引导各级政府重新思考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实现政绩,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人民满意政府,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目前,国内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省、市进行了绩效管理探索。我市开展多年的目标责任制考核为推行绩效管理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由于目前全国各地的政府绩效管理实践多处于自发状态,没有统一的制度和法律作保障,使绩效管理在主体、内容、方法、程序、结果运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从而导致一些地方出现不同程度的走形式、走过场等弊端。为了使我市的政府绩效管理工作一开始就走上法制轨道,制定规范政府绩效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为推行绩效管理、促进科学发展提供保障,是十分必要的。 二、《条例(草案)》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适用范围。政府绩效管理主要依托于政府间的层级管理体制而推行,市政府对区县(市)政府和市政府所属部门进行绩效考核,即“下考一级”。因此,《条例(草案)》第二条规定了,“本条例适用于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的绩效管理”。根据我市多年来实际情况,政府以外的其他国家机关和单位也一并进行了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同样也需要实行绩效管理,因此,《条例(草案)》第四十九条规定了“本市其他机关、单位的绩效管理工作参照本条例执行”。按照市委要求,本条例实施后,目前市直机关实行的目标责任制考核过度为绩效管理。 (二)关于绩效管理机构。由于绩效管理是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全局性的工作,没有一个健全的管理机构难以推行。从长远看,应当成立全市统一的绩效管理委员会。由于机构的整合需要一个过程,按市委意见,绩效管理工作暂由市目标责任考核办公室承担。因此《条例(草案)》规定了绩效管理机构这个概念。

关于我国行政机构改革之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

关于我国行政机构改革之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改革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改革领域已经逐渐的从经济建设延伸到政治以及其他领域,政府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也在不断地变化。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深入建设,我国政府的职能正在积极转变,行政体制也在不断改革,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政府作为我国国计民生发展中重要的基石,对国计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科学合理的转变政府职能,推动行政机构的进一步改革,是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前的严峻考验。所以本文针对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方面加以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有利于我国政府加快角色转变,更好的推动社会发展。 【关键词】职能转变;行政改革;权力分散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在坚持政府职能的转变,自觉落实简政放权的指导方针,推动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但是我国经济的发展逐渐步入转型时期,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的很多不足都逐渐的突显出来,行政审批程序复杂,职能转变不得当等等一系列问题,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加大政府职能转变力度,进一步明确了

政府的职能,对于国计民生的各个领域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因此,想要更好的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必须要更好更快的推动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一、强化经济服务角色 我国当前的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政府对于经济发展中职能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想要更好的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要对政府和市场的界限加以明确,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时期,对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仍处于摸索阶段,因此极易导致政府过多的参与市场资源配置,引导市场走向,对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造成隐患。而这中参与方式最主要的就是行政审批环节,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不可预测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市场经济的竞争程度十分激烈,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政府过多的行政审批束缚了市场经济的竞争程度,也就束缚了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行政审批程序较为复杂,往往一套流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样的现象导致了很多市场竞争行为的失败,也导致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的衰弱,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政府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强对于政府和市场界限的认识,要充分的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首先,政府要明确自身在市场经济发展领域的职能,

第03章 政府及其职能 习题

第三章政府及其职能 一、填空题 1、由资源配置机制决定的经济模式有:、、。 2、纠正和克服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公共部门的介入,由此决定了财政主要应发挥三种职能,这就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公平,公平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和。 4、影响收入分配的因素有、、。 5、衡量收入差异的指标是。 6、收入分配包括两个层次,即和。 7、财政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在于。 二、单项选择题 ()1、基尼系数在时为收入分配的最佳状态。 A. 0.2 B. 0.3 C. 0.3~0.4 D. 0.4 ()2、经济学家用来说明收入状况的图形是 A.洛沦兹曲线 B.拉弗曲线 C.生产可能性曲线 D.无差异曲线 ( )3、以下哪项不属于斯密所认为的政府该干的事情? A.保护社会不受外国侵略 B.保护每一个社会成员不受其他社会成员的不公正对待 C.提供某些公共机构和公共工程 D.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 ()4、经济稳定的关键在于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 D.国际收支平衡 三、多项选择题 ()1、与私人组织不同,政府具有以下特征 A.拥有政治权力 B.具有经济人特征 C.合法性取决于公共选择过程 D.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 E.有义务满足公共需求 ()2.政府失败主要表现在以下哪几项? A、政治制度失灵 B、权力滥用 C、消费者偏好不合理 D、效率低下 E、寻租 ()3、以下哪些与机械论的观点相一致。 A.集体利益不取决于个人利益 B.消费者的偏好未必是合理的 C.个人要求和愿望是价值判断的唯一源泉 D.只有个人是真实存在的,离开了个人就没有集体 E.政府只是众多个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创立的社会工具 ()4、政府失败的原因有 A.有限的信息 B.对私人市场反应控制的有限性 C.对官僚主义控制的有限性 D.政府行为的越界 E.政策决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5、政府配置资源的手段主要有 A.预算 B.环境性制度 C.制约性制度 D.补贴制度 E.引导性制度 四、判断题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与化解的思路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与化解的思路 田锦尘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副司长 二O一三年十一月 我围绕“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及防范、化解的思路”谈一些个人看法。主要谈以下三个观点: 一、从近几年国内外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高度关注,有很多的判断,有的认为有十几万亿,有的认为有 20 多万亿,还有的认为 30 多万亿的甚至更多。现在国际上也有一股唱衰中国的声音,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问题是其中重要的一个依据。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客观面对,要看到我国政府债务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客观的原因。政府通过举债融资可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提高公共产品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熨平经济周期波动,提供了资金保障,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是在发展中形成的,问题的解决也应在发展中解决。分析判断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该考虑我国有别于其他国家的一些特殊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以下方面:全局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现状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主要是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大多具有直接或者间接的收益,能形成固定资产,有利于当地经济增长和财源的培育,与欧美国家主要用于福利支出有本质的不同。除了财政收入外,我国各级政府还有一定的固定资产、国有股权、可处置土地的使用权、在建工程等可变现的资产,可以根据需要变现以增强政府偿债能力。此外考虑我国经济处于稳定的增长阶段,地方政府通过举债进行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建设可以提高当地的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当地的商业环境,给地方经济和政府收入创造增长的空间,改善政府的偿债条件。这些都是判断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该看到一个有利的条件。同时也应该看到如果对地方政府债务不进行规范的管理,其危害也非常大。正因为如此各级政府、特别是国务院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2010年6月份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也即业界常说的19号文,有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的文件,通过这些举措,清理融资平台公司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保留的融资平台公司正按照市场化原则规范运行,与政府产权关系进一步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自主经营的能力大幅增强。据不完全的统计,2012年末在发行过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的807家城投公司的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比2010年年均增长19.9%和22.4%,平均资产负债率由2010年的58.5%,降低到 2012年56.4%。 在清理规范融资平台同时,通过发布地方政府债券,积极探索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2009年至2011年每年中央财政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000亿元,2012年、2013年发行额分别增加到2500亿元和3500亿元。从2011年起国务院批准上海、浙江、广东、深圳四省市试点实行发债,2013年发债试点地区扩展到山东和江

浅论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

浅论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 【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至今采用先经济后政治的方式虽然使经济逐步步入正轨,但政治明显脱节,不论在处理突发事件还是某些外交和经济问题时不免捉襟见肘。所以本文试图通过对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进行研究分析,以用政府职能的转变说明我党在政治以及执政能力上的成熟,这种能力的强化证明一个务实成熟的政党的发展,不仅贯彻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而且对经济和政治现实的把握日趋合理。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动因内容 经济体制的转型对于政治体制的要求与当前政治体制自由状态存在着矛盾,尤其是对政府职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职能的转变具有迫切性。[1]中国政府发展方向的新定位,中国在经济不断发展、市场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应当深化和细化对政府公共服务职责的认识,更有必要在此基础上把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推进到新的阶段。建设服务型政府又是中国政府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继续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因 政府职能是在一定的时期内 ,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和功能 ,它反映了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质与方向。因此,政府职能的转变就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的题中之义。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体现在三个方面的体制需求:经济体制转型;政治体制改革;社会环境变化。 1.经济体制转型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在我国,社会转型根本上是经济体制的转型,经济体制的转型对于整个社会的转型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传统的政府经济职能存在很多弊端,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原有政府经济职能的条件已发生了重大新变化,某些方面甚至是根本性变化。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资料所有制和企业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正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推动下,政府职能才具有了转变的现实必然性,而作为国家政策的执行者和地方稳定发展的推动者——地方政府,其职能也随之发生变化。任何国家的政府都必须十分关注经济的发展,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经济活动领域。这样,经济领域的变革必然会引起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方法和手段的改变。 2.政治体制改革要求政府职能转变。我国政治体制仍然明显地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确实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进一步强调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因此必须继续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力争取得新的进展。 3.社会环境变化要求政府职能转变。当前,我国的文化、技术、教育、法制、自然资源、人文、社会、经济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则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地方政府职能,政府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自身,保持在更高层次上与变换了的环境平衡。社会转型所导致的新社会问题使原来的社会问题变得复杂和尖锐,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加强社会管理。 二、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研究政府职能变革的实质是思考如何在制度变迁的条件下适度界定政府职能,如何实现政府管理制度的创新,从而使政府能够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所以根据当前我国的形势下,政府职能转变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状况以及治理思路分析

《财政学》课程论文 题目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状况以及治理思路分析系别工商管理系 专业工商管理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3 年 6 月 XXXX制

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定义和分类 (一)地方政府债务 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要按照协议或合同的约定,依照法律的规定向债权人承担的资金偿付义务。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包括省(以及省级政府)、地(或地级市)县(或县级市)、乡(镇)四级政府负债。 (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分类 世界银行汉纳·普拉科瓦(HanaPolackova)发展和完善的财政风险矩阵模型认为,政府债务可以用两对概念的组合来表示,即政府债务可以是直接的或者或有的,显性的或者隐性的。据此,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可以分为四项:显性的直接债务、隐性的直接债务、显性的或有债务和隐性的或有债务。传统的财政分析方法把注意力集中在政府显性的直接债务上,对其余三种政府债务则往往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直接债务是指政府在任何条件下都无法回避的责任和应当履行的义务,是后果可以预见的负债.例如政府发行的债券、法律规定的未来养老金的偿付等等。或有债务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政府需要承担和履行的责任及义务.其出现与否取决于特定事件是否发生,而这一特定事件的发生可以内生于政府的政策(例如政府项目带来的道德风险),也可以外生于政府的政策(例如自然灾害)。 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是从另一个角度对政府债务所作的划分。显性债务是指由国家法律或政府签订合同明确规定的必须由政府来偿还的债务,当债务到期时,政府有法律义务处理这些债务,例如主权债务的偿还以及难以履约的政府担保债务的偿还。隐性债务与之相反,它代表了道义上的义务,这种道义义务不受法律约束,而是由公众的期望或政府压力决定。在某些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经过事后的得失权衡,通常会对事件进行干预,承担事件的最终职责,以减少损失。例

政府绩效评估统计方法应用研究

政府绩效评估统计方法应用研究 政府绩效评估是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理论催生下“政府再造”运动中政府改革的一项重要工具。我国各级政府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侧重经济目标考核评比模式逐步转向社会发展全面动态的绩效评估轨道,经过近十年的改革与发展,政府绩效评估理论、方法和技术日趋完善。当前学界在研究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具体评估方法、手段较少述及,以福州市为例,从政府绩效评估指标考核视角,就绩效评估中运用统计方法评价地方经济发展进行探讨,以期深化该领域研究视域。 标签: 绩效评估;统计方法;指标实践 F2 1政府绩效评估简述 政府绩效评估,就是指运用数理统计、运筹学等原理和特定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政府在一定时期的效益和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 各级政府绩效评估从制度管理层面包括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责任分解、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考核评估、绩效结果运用、绩效整改提升六个方面。评估范围对象为本级政府的党政部门和所辖的县(市)、区,或县(市)区所辖的乡镇、街道。 2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置 正确评价政府绩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是首要前提,指标体系在整个绩效评估实施方案中占中心地位。正如任何事物是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中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一样,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也不断地发生变化,以适应社会经济变革,同时充分体现对政府发展的引导作用,最终目的是直接考察政府行为,践行科学发展的真实效果及成果。最终则表现在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2.1政府绩效评估指标考核的内容变化,突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科学的指标体系设置,要能够反映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具有定性认识和定量认识的双重作用。即有利于分析评价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改善程度,更有利于从实践的角度为证明改善成效提供定量支持。

建国以来政府机构改革回顾和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d73536411.html, 建国以来政府机构改革回顾和启示 作者:刘晓光 来源:《领导科学论坛》2014年第10期 【内容提要】建国以来,我国业已实施了9次机构改革,第10次机构改革方案已被十二届一次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目前各地正在实施。本文简述了这10次机构改革的基本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得出三点启示:一是职能转变是机构改革的核心,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实现的;二是权力本性是扩张的,阳光是权力的防腐剂,制度是权力的克星;三是改革的认识规律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在规划中前行”。 【关键词】机构改革职能转变制度 【作者简介】刘晓光,中共阿拉善盟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室主任、管理学讲师。 【中图分类号】 C9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10-0008-03 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要把党的十八大确立的改革开放重大部署落实好,就要认真回顾和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性,更加坚定地肩负起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责任。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全会作出了新一轮机构改革的战略部署,如何稳步推进这一轮机构改革,实现规划中提出的预期目标,是一个执政党和政府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历次政府机构改革概述 自1949年建国至今,我国业已实施了9次机构改革,第10次机构改革方案已被十二届一次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目前各地正在实施。由于机构改革在不同地区的实施方案各有不同,这里只对国务院的改革情况作简单介绍。 (一)第一次机构改革。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国务院,设立部委 机构35个、直属机构20个、办公机构8个以及秘书厅共64个部门。1955至1956年,国务院对所属机构做了调整,调整后职能部门由64个增加到81个。1956年下半年,中央提出了《国务院关于改进国家行政体制的决议(草案)》。从1958年开始,中央向地方下放了由中央集中管理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国务院所属机构也进行了精简合并,经济管理部门由50个减为36个。从1960年起,中央重新强调集中统一。1961年,为落实“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原来撤销的机构又相继恢复,而且又增设了新的部门。 (二)第二、第三次机构改革。一是1960至1964年,先后在中央和地方进行了两次集中的干部精简运动。1960年7月至1961年9月,主要集中在中央一级机关,以精简事业单位为重点,中央各部门司局级机关减少15%,事业单位减少26%,行政机关精简16000余人,事业

我国政府职能改革的途径摸索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途径探索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网络点击数:更新时间:2007-10-22 下午06:23:04 [摘要]继续推进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机构改革必须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基础,与政府职能转变同步进行。政府职能转变,要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总目标,同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合理界定我国政府职能,探索一条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积极发挥政府作用的新路子。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长期过程,转变政府职能是贯穿这一过程的重要课题。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作用、功能的转换与发展变化。包括管理职权、职责的改变(对哪些事务负有行政管理权责,管什么,管多宽,管到什么程度),管理角色(主角、配角等)的转换,管理手段、方法及其模式的转变等。十六大报告指出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机构需按这个总要求转变职能。 那么它转变的主要内容、根本途径是什么呢?通过调查和研究,笔者认为,政府职能的转变应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一个机构庞大、人员臃肿的政府,不仅会加重财政负担,增加政府成本,而且导致效率低下,远远适应不了行政管理现代化的要求。经济想要加速发展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建设廉洁政府,就要充分认识政府在反腐败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搞好自身的廉政建设,真正树立起廉洁行政的形象。要在制约行政权力上下工夫,建立起有效的廉政制约机制。在公务员收入相对不高,而又面临市场经济种种利益诱惑、物价频频升高的情况下,要从制度和配套措施上形成保障公务员廉洁行政的机制。同时,必须保证每一个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要广泛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特别是来自人民群众的舆论和批评监督。建设高效政府,首要的就是精简机构,建设精干的强有力的政府系统,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人才脱颖而出;要下放权力,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既要加强宏观调控,维护中央的权威,又要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建设高效政府的另一方面就是杜绝官僚作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同时还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根本上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体现行政效率的提高。 二、强化市场监督职能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监管还十分薄弱,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垄断严重,加上执法不严,管理松懈,纪律松弛,甚至有法不依,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

美国地方债发行经验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摘要 美国地方政府债券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国家,美国《宪法》明确赋予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权利与责任,地方债券的发行是州政府集资的重要工具,不但缓解了各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而且还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美国在地方债务发行上经验丰富,在管理方法和风险防范方面有科学的管理方法。 我国地方债发行起步较晚,还处于实验阶段,缺乏相关的经验,从而可以借鉴美国的地方债发行和管理的方法,从中规避一些教训并吸取经验。本文通过对美国的地方债发行的管理方法和防范风险措施进行分析,并且依照我国地方债务发行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地方债;风险防范;债务监管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二章.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的一般分析 2.1地方政府债务的概念 2.2美国地方政府的债务类型 2.3 美国市政债券的特点 第三章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发行与管理 3.1 美国市政债券的发行 3.2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 第四章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管理4.1 美国市政府债务的风险控制 4.1.1信用评级制度 4.1.2 债券保险制度

4.1.3 信息披露制度 4.1.4 社会监督 4.2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危机与化解 4.2.1 建立偿债准备金 4.2.2 政府债务担保 第五章美国地方政府债券管理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5.1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特点 5.2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的问题 5.2.1 美国地方债务出现的表面原因 5.2.2 美国地方政府出现债务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第六章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给我国的启示 6.1 我国政府的债务现状 6.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的问题 6.2 美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思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趋势

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 摘要: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担负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是由影响政府职能的诸多因素所决定的。 所谓政府职能,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政府职能反映着公共行政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政府职能的内容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 政治职能,亦称统治职能,政治职能是指政府为维护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外保护国家安全,对内维持社会秩序的职能。我国政府主要有四大政治职能:1.军事保卫职能。即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保卫国防安全、防御外来侵略的职能。2.外交职能。即通过政府的外交活动,促进本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正常的政治、经济往来,建立睦邻友好关系,促进国与国之间互惠互利,反对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的职能。3.治安职能。即维持国家内部社会秩序、镇压叛国和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的职能。4.民主政治建设职能。即通过政府活动,推进国家政权完善和民主政治发展的职能。 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的职能。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政府主要有三大经济职能:1.宏观调控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和运用财政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进行间接的、宏观的调控。2.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职能。政府通过政府管理、制定产业政策、计划指导、就业规划等方式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间接控制;同时,还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和企业的力量,与政府一道共同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任务。3.市场监管职能。即政府为确保市场运行畅通、保证公平竞争和公平交易、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而对企业和市场所进行的管理和监督。 文化职能是指政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依法对文化事业所实施的管理。它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政府的文化职能主要有一下四类:1.发展科学技术的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加强对重大科技工作的宏观调控,做好科技规划和预测等工作,重视基础性、高技术及其产业化研究。一般的科技工作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推动。2.发展教育的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社会教育发展战略,优化教育结构,加快教育体制改革,逐步形成政府办学与社会办学相结合的新体制。 3.发展文化事业的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方针、政策、法规等,引导整个社会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各项事业健康繁荣地发展。 4.发展卫生体育的职能。即政府制定各种方针、政策、法规等,引导全社会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 社会职能,即指除政治、经济、文化职能以外政府必须承担的其他职能。政府的社会职能主要有:1.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的职能。即政府为保证社会公平、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和个人收入差距,运用各种手段来调节社会分配、组织社会保障,以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职能。即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对因经济发展、人口膨胀等因素所造成的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破坏等进行恢复、治理、监督、控制,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的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政策扶持等措施,促进社会自我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4.提高人口质量,实行计划生育的职能。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因此我国政府必须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包括计划生育的法制建设,方针、政策的制定,规划组织计划生育科学研究,加强计划生育的宣传、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共进行了7次政府机构改革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共进行了7次政府机构改革 第一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982年.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这次政府机构改革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实行了干部年轻化.其成功点不仅在于精兵简政.这次改革的深远影响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打破了领导职务终身制,二是根据邓小平提出的“四化”标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大批年轻知识分子走上领导岗位. 第二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988年.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机构人员编制比原来的实际人数减少19.2%,并首次提出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在国务院66个部、委、局中,有32个部门共减少1.5万多人,有30个部门共增加5300人.增减相抵,机构改革后的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9700多人.我国改革的重心已由农村转向城市.尽管由于后来复杂的原因,原定于1989年开展的地方机构改革暂缓进行.但其历史性贡献是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直到现在,仍然是改革面临的重要任务.这次政府机构改革转变了政府职能. 第三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993年.改革实施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59个,人员减少20%.国务院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8个.这次改革提出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目标,实现“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行政管理职能转向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这次政府机构改革适应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如果说过去经济体制改革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到1992年终于“摸”到了这块“石头”,即邓小平南方谈话时强调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998年.国务院不再保留的有15个部委,新组建4个部委,更名的有3个部委.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这是力度最大的一次政府机构改革,主要任务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进行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由40个减少到29个,部门内设机构精简了1/4,移交给企业、地方、社会中介机构和行业自律组织的职能达200多项,人员编制减少了一半.与此同时,新组建了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4个部委.这次政府机构改革消除了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这次改革精简力度很大,一个突出特点是,行政管理从具体的工业经济管理中淡出.除了国防科技工业和信息产业两个管理部门外,这次改革将其他直接管理工业的10个部委都撤消了.同时,在国务院和省级政府机构,提出公务人员要减一半,国务院当时3.4万人减了1.7万人. 第五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2003年.这次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由28个部门组成.这次改革进一步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明确提出政府职能应集中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四个方面.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改组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设立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组建商务部,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基础上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国家经贸委下属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以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为目标.这次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改革目标很明确,即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

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及方法

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及方法 周琼1刘新华2 (1.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江西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文章来源:新余高专学报2007年12月33-35页 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随着企业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学习型政府、高绩效政府概念的提出,政府绩效评估(Government Performance Measurement)作为一项有效的管理工具和管理制度在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中受到广泛的关注,以“评估国”替代“行政国”成为行政管理论坛的热门话题。笔者试析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和探究政府绩效评估的方法,对于政府绩效评估理论和实践在中国发展不无补益。 一、探析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 1.政府绩效评估及其相关概念 界定政府绩效评估内涵的前提是准确认识绩效和政府绩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绩效”即成绩和成效。在管理学中,绩效(Performance)定义为从过程、产品和服务中得到的输出结果,并将该输出结果与目标、标准、过去结果、其他组织的情况进行比较,从而对该输出结果进行评估。可见,绩效评估(Performance Measurement)则是识别、观察、测量和评估绩效的过程。 政府行为的结果及其比较则称为政府绩效(Government Performance),它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及其管理工作效率、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实现其意志过程中体现的管理能力。”政府绩效并不单单是一个政绩层面的概念,它还包括政府成本、政府效率、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发展预期等含义。它不仅注重行政内部关系即如何管好自身的内部机制,更注重外部的行政与社会、行政与公民的关系,以社会、公民的满意评价作为最终标准;不仅要依靠制度规范等刚性机制,还需重视工作作风、工作态度等柔性机制;政府绩效不是一个单向度的概念,而是一个综合性的范畴,不单单是一个经济范畴,还具有伦理、政治的意义。公平作为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用以弥补市场机制不足的基本功能设计,在绩效的框架里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如社会保障、社会秩序等都是其具体载体。公民评价政府行为的重要指标就是公平。另外,民主注重程度,要求广度,这与效率在时限和节奏上都可能发生冲突,也只有通过绩效评估加以协调。 政府绩效评估(Government Performance Measurement)的界定在学术界尚未统一。笔者认为,政府绩效评估就是运用科学的标准、程序和方法对政府绩效做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价,以提高政府行为绩效和增强控制力的活动。它以绩效为本,谋求现代信息技术在政府公共部门之间、政府公共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广泛运用;谋求顾客通过公共责任机制对政府公共部门的直接监督;谋求政府管理对立法机构负责和对顾客负责的统一。它以服务质量和社会公众需求的满足为第一评价标准,蕴涵了公共责任和顾客至上的管理理念;它以加强与改善公共责任机制,使政府在管理公共事务、传递公共服务和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竞争力为评估目的。 政府绩效评估体现两个层面:一方面,它是一种以结果为本的控制,且作为改革与完善政府公共部门内部管理的措施体现了放松规制和市场化的改革取向。就其所体现的放松规制而言,奥斯本(Osborn)与盖布勒(T. Gaebler)认为,政府绩效评估就是改变照章办事的政府组织,谋求有使命感的政府;就是改变以过程为导向的控制机制,谋求以结果为导向的控制机制。

我国政府的职能

我国的政府的职能、宗旨和原则 主标题:我国的政府的职能宗旨和原则 副标题:剖析考点规律,明确高考考查重点,为学生备考提供简洁有效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政府职能、宗旨、原则 难度:3 重要程度:5 内容: 考点剖析: 根据《考试大纲》在命题时,国家职能是高考命题的重点,题型多以问答题为主,同时也有适量的选择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国家职能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我国的国家职能中,近几年突出考查政府职能的转变,考题具有更多的开放性和时政性,侧重考生对时政的理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今年全国卷中18题,2014年,我国废除实施多年的企业年检验照制度,公布《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此题考查有关政府职能和市场秩序的相关知识,考查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思维的发散性对于这类题目显得极为重要,知识既在书本上又在书本外,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提示对知识的积累,不能死读书。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在高考命题中一般以选择题和主观试题考查,结合政府关注民生问题,如医疗制度改革、保障房建设等典型事例,分析政府如何做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复习备考主要抓住以下知识点: 1.政府职能:全面把握政府的主要职能 主要职能具体内容原因或者目的举例 (1)保障人民民主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①民主:保卫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保护国家、企业 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 ②专政:惩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 原因:这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目的: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查禁违法网吧;打击走私活动;反恐活动等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原因:这是由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目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根据经济运行实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