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2-悬停状态三维桨尖旋翼模型桨叶表面动态压力测量试验(26室 林永峰)(7)

22-悬停状态三维桨尖旋翼模型桨叶表面动态压力测量试验(26室 林永峰)(7)

22-悬停状态三维桨尖旋翼模型桨叶表面动态压力测量试验(26室  林永峰)(7)
22-悬停状态三维桨尖旋翼模型桨叶表面动态压力测量试验(26室  林永峰)(7)

22-悬停状态三维桨尖旋翼模型桨叶表面动态压力测量试验(26室林永峰)(7)

第二十六届(2010年)全国直升机年会论文

悬停状态三维桨尖旋翼模型桨叶表面动态压力测量试验

林永峰1黄建萍1严军2陈文轩2

(1.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旋翼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江西景德镇,333001;

2.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江西景德镇,333001;)

摘要:研制了抛物线后掠带下反的4m直径三维桨尖形状的旋翼模型,在一片桨叶的5个剖面上布置了微型压力传感器,开展了悬停状态下抛物线后掠桨尖和抛物线后掠带下反桨尖旋翼模型动态压力测量试验。采用动态信号的采集方法测量了桨叶表面压力,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分析结论。

关键词:三维桨尖;旋翼;表面压力;试验

0 引言

桨尖形状对旋翼性能有着重大的影响。桨尖区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区域。它既是桨叶的高动压区,又是桨尖涡的形成和逸出之处,桨尖形状小的改变就能导致桨尖涡的涡强和轨迹有大的变化,从而影响旋翼的流场、气动载荷和噪声。因此,采用合适的桨尖形状,能有效地改进旋翼的气动性能[1] [2] [3] [4] [5],对直升机旋翼桨尖形状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已成为当今旋翼气动研究的重要课题。

自70年代以来,美、英、法、德和俄国先后开始了各自的旋翼桨尖形状的研究。在80年代后新研制的直升机旋翼上,就很少使用矩形桨尖了。大量的非矩形桨尖在直升机旋翼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采用BERP桨尖的英国“山猫”直升机于1986年创造了400.87km/h的世界直升机速度记录[6]。使研究人员认识到桨尖形状的改进是改善旋翼气动特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美国西科斯基公司还在旋翼台上用UH-60A旋翼模型试验了三种桨尖,桨尖长度为6%,三种桨尖分别是后掠桨尖、双后掠尖削桨尖(DST桨尖)和双后掠尖削带20°下反桨尖。

欧洲的法国和德国在三维桨尖的理论分析和试验方面也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德国在三维桨尖的气动机理研究方面开展了流场显示和表面测压试验研究。

本次桨叶表面动态压力测量试验研制了抛物线后掠、抛物线后掠+下反桨尖形状的两付4m直径的旋翼模型,研究悬停状态下三维桨尖对旋翼气动特性的影响。

183

184

1 试验设备及旋翼模型 1.1 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包括旋翼模型试验台及动力、操纵控制、测量数采等系统。测量系统包括旋翼天平、扭矩天平、载荷应变片、动态压力传感器,分别测量旋翼载荷、变距拉杆载荷、桨叶表面动态压力。并且配备了监视报警系统和振动监视系统,实时监视旋翼模型及台体的运行和振动情况,确保试验设备和模型的安全。

1.2 试验模型

研制抛物线后掠桨尖形状和三维桨尖形状(抛物线后掠+下反)的4米直径的旋翼模型,三维桨尖形状旋翼模型桨叶在0.95R 处下反20°,其桨叶平面形状见图1,三维CATIA 外形见图2。

旋翼模型基本参数见表1。

1模型旋翼基本参数

旋翼直径

4米 桨尖速度

216 米/秒

图 1 桨叶平面形状示意图

图 2 三维桨尖桨叶CATIA 外形图

桨叶片数4片桨叶

扭转角

-12°/R

桨叶基本弦长0.1635

旋翼

实度

0.104

翼型配置:0.26R~0.95R剖面,桨叶翼剖面25%弦长处的厚度中点均位于变距轴线上;0.95R~1.0R 剖面,桨叶翼剖面25%弦长处的厚度中点均位于参考线上,参考线根据抛物线规律给出,桨叶配置了OA 系列的3种翼型。

桨尖形状及下反角:

抛物线后掠桨尖和抛物线后掠带下反桨尖。桨尖后掠并下反的起始位置为r=0.95R;桨尖各剖面后缘成直线,参考线根据抛物线规律在XZ平面向后掠,桨尖尖削比为1:2(1.0R剖面处弦长为0.08175m),桨尖各剖面的弦长由此确定;下反角为20°。

桨叶表面压力测试点:

模型桨叶分别在r=1300mm、1400mm、1500mm、1830mm、1950mm(r/R=0.65、0.7、0.75、0.915、0.975)剖面上布有测压点。

桨叶弦向测压点布置:

r/R=0.7、0.915二个剖面的上表面布置有4个测压点,下表面布置有3个测压点。测压点位置为:上表面从前往后依次为:x/C=0.03、0.10、0.30、0.58,

下表面从前往后依次为:x/C=0.04、0.18、0.60;

r/R=0.65、0.75两个剖面为特征点测试剖面,仅在上表面x/C=0.02处布置一个测压点;

r/R=0.975剖面上下表面各有一个测压点。测压点位置为:

上表面:x/C=0.10,

下表面:x/C=0.18。

x均为测压点距当地剖面前缘的距离。

为安装压力传感器和布置导线,需要在桨叶表面预压压坑和布线槽。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桨叶表面预留的压坑内, 用胶粘剂与桨叶粘接, 压力传感器导线从旁边预留的布线槽内引出, 再沿桨叶展向布线槽引至根部。

185

在布置压力传感器的剖面r=1400、1830处,需在上下表面压出一深(距表面)为0.2mm宽(径向)为40mm长为整个弦向

长度的压槽。在布置压

力传感器的剖面

r=1300、1500、1950处,

需压出一深为0.2mm宽

为15mm长为整个弦向

长度的压槽。

从r=480到

r=1400,上表面展向布

线槽宽为21mm,下表面

为15mm;从r=1400到

r=1830,上表面展向布

线槽宽为15mm,下表面

为9mm;其余布线槽宽为7.5mm。布线槽深均为1.2mm。

所有布置传感器的压坑,深均为 1.2mm;在r=1400、1830剖面上表面x=0.03b0、下表面x=0.04b0处和在r=1300、1500剖面上表面x= 0.02b0处的压坑,直径为3mm,其它的压坑直径为7.5mm。

布线槽深、压坑深均以

压槽底面为基准。研制的三

维桨尖形状的旋翼模型见图

3。

2 桨叶表面动态压力传感器安装布置

模型桨叶分别在r=1300mm、1400mm、1500mm、1830mm、1950mm(r/R=0.65、0.7、0.75、0.915、0.975)剖面上布有动态压力传感器,其中r/R=0.7、0.915两个剖面分别布置有7个压力测量点(上表面4个,下表面3个)。微型压力传感器从国外引进,考虑到在桨叶剖面前缘的特殊情况,引进了两种压力传感器(见图4),其中一种尺寸较小,适合布置在桨叶前缘或在小尺寸桨尖处。

LQ-062外形图(直径1.6mm,厚0.76mm,重量0.2g)LQ-47外形图(直径4.1mm,厚0.63mm,重量0.1g)

图4 两种微型压力传感器

在传感器布置粘贴方面,充分考虑传感器对旋翼

图3 三维桨尖形状的旋翼模型

186

187

结构和气动外形的影响,改进了以往传感器直接粘贴在桨叶表面的传统方法,而是进行预埋,在桨叶展向留有压力传感器导线通过的压槽,使供电和信号导线都在桨叶的内部(见图5),布好压力传感器后可以很好地更好地维持桨叶的气动外形(见图6和图7),使测量结果更真实可靠。

图5 信号传输导线的布置图

图6 布置好动态压力传感器的桨叶模型 图7 桨叶模型动态压力传感器布置的局部图

3试验状态、测量及数据处理 3.1 试验状态

旋翼转速:900 r/min 和1032r/min 两种转速; 周期变距: φs =0°,φc =0°;

总距角:旋翼转速为900 r/min 时φ7 =1~8°,间隔为1°;而旋翼转速为1032r/min 时φ7=2~12°,间隔为2°。

3.2 测量及数据处理

压力传感器供电由精密稳压电源通过引电器滑环传输到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输出信号未放大,通过引电器滑环传输到数采系统。

在进行试验数据采集时,

采用动态信号的采集方

188

法。

试验台的数据采集系统具有96个通道同步采集的功能。试验时采样的触发信号采用旋翼模型的方位角信号,每转采集64个点。这样,采样频率达到fs=64×n/60。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FFT 变换和计算后,取旋翼旋转频率的0~10阶谐波量;保存平均后的8圈的原始数据,并计算其中5圈的时间历程数据。这样可以有效的捕捉桨叶表面压力的动态变化。

3.3 压力系数定义

压力系数定义如下:

2 v 2

1p p Cp ∞∞∞-=

ρ (1)

式中,P — 翼型表面静压,P0 — 来流静压,ρ∞ — 来流空气密度,V ∞ — 来流速度。

而对于直升机旋翼来说,由于它要旋转,因此桨叶各剖面的来流条件各不相同,为了得到较好的比较,我们采用如下的压力系数定义:

()2

00

PR

R 2

1

p

p C Ω-=

ρ (2)

式中,P — 桨叶表面测压传感器所在位置处的静压,P0 — 环境气压,ρ0 — 空气密度,ΩR — 旋翼模型桨尖速度,试验中得到的桨叶表面测压传感器测得的压力即为相对量P-P 0。

4 试验结果分析

4.1下反(三维)桨尖旋翼性能与非下反桨尖旋翼性能的比较

图8给出了下反桨尖旋翼性能与非下反桨

尖旋翼悬停性能试验结

果的比较,图例中的900

和1032为旋翼转速,2是指采用第二个扭矩天

平通道数据。从图上可看

到,两种桨叶的旋翼悬停

性能差别甚小,但在低拉力系数时非下反旋翼稍占

图 8 下反桨尖旋翼性能与非下反桨尖旋翼悬停性能比较

189

优,而高拉力系数时下反旋翼稍占优,中等拉力系数时基本相同。

4.2 三维桨尖旋翼模型桨叶表面压力测量试验结果分析

图9分别给出了旋翼转速为900r/min 时,0.915R 剖面各个测压点上的压力系数C PR 随旋翼拉力系数CT 的变化。图例中NO.1和NO.2表示两次试验的结果。

从图中可见到桨叶剖面各测压点压力系数C PR 随旋翼拉力系数C T 基本成线性变化,压力系数的规律性都很好。随旋翼拉力系数C T 增大,上表面各点的压力系数C PR 减小,即上表面的吸力增大;随旋翼拉力系数C T 增大,下表面各点的压力系数C PR 增大,即下表面的压力增大,各测压点都符合其应有的变化规律,压力系数两次试验的重复性也很好。

(a) 上表面,x/c=0.03

(b) 上表面,

x/c=0.1

(c) 上表面,x/c=0.3

(d) 上表面,

x/c=0.58

(e) 下表面,x/c=0.04

(f) 下表面,x/c=0.18

190

(g) 下表面,x/c=0.6

图9 桨叶剖面压力系数-旋翼拉力系数关系曲线(r/R=0.915,n=900 r/min )

4.3 剖面压力系数沿弦向变化的试验结果

图10(图10a 和图10b )给出了0.915R 剖面压力系数在总距角φ7=6°和φ7=8°时的弦向分布试验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总距角的增大,上表面的压力系数增大,特别是靠近前缘的压力峰值增大明显,剖面压力系数的试验结果符合弦向分布规律。

(a) φ7=6°

(b)φ7=8°

图10剖面压力系数弦向分布试验结果(r/R=0.915)

5 结论

a ) 试验表明,目前采用的桨叶表面压力传感器布埋和测量技术能较好地测量桨叶表面的动态压力,压力测量结果能反映旋翼桨叶压力分布规律;

b )试验结果表明,抛物线后掠带下反桨尖与抛物线后掠桨尖相比,在较大拉力条件下提高性能具有一定的优势。

今后的研究工作改进:目前的传感器安装方式对工艺水平要求较高,有待今后进行改进;一个剖面上布置得测压点较少,不能较完整地反映桨叶上的压力

分布,须增加测压点。

参考文献

[1].Desopper A. et al. Effect of an anhedral sweptback tip on the performance of a helicopter rotor. Vertica, 1988,

12(4): 345-355.

[2].Xu G. H. and Wang S. C. Analytical approach to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licopter rotor with

anhedral tip shape,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1998 11(4), 250-256.

[3].Joncheray P. H., Aerodynamics of helicopter rotor in hover: the lifting-vortex line method applied to dihedral tip

blades.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7, 1(1): 17-25.

[4].招启军.新型桨尖旋翼流场及噪声的数值模拟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

[5].Zhao Q. J. and Xu G. H. A study on aerodynamic and 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of advanced tip-shape rotor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licopter society, 2007 52(3):201-213.

[6].Perry F.J., Aerodynamics of the Helicopter World Speed Record. Presented at the American Helicopter Society

44th Annual Forum, 1988.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of Blade Surface Dynamic Pressure for Rotor Model with Three-Dimensional Blade Tip In Hover

Lin Yong-feng 1

Huang Jian-Ping

1

Yan-jun

2

Chen Wen-xuan

2

(1.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Rotorcraft Aeromechanics Laboratory, CHRDI, Jingdezhen, 333001

2. China Helicopt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Jingdezhen , 333001) Abstract: Designed aΦ4m model rotor with sweptback parabolic and anhedral tip, Some minitype pressure sensors were disposed on five sections of one blade. And investigations for the effects both sweptback parabolic tip and sweptback parabolic together with anhedral tip on its dynamic surface pressure have been made in hover. The data of blade surface pressure were obtained by dynamic signal acquisition method. Some conclusions were draw by the analysis of test results.

Key words: Three-Dimensional blade tip, rotor, surface pressure, test

191

四驱车三维建模及动画仿真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玩具四驱车三维建模及动画仿真 系部机电工程学部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09机械4班 学号 12010904033 学生姓名邹明珍 指导教师周艳琼 2013年06月

摘要 本次设计是基于solidworks 2010版本来进行四驱车的三维建模和工作状态的动画仿真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开拓广大的玩具市场和满足爱车一族的珍藏喜好,。 本毕业设计主要内容是按真四驱车缩小对四驱车进行仿真设计造型,因考虑成本且实现运动和仿真,本设计简化了其结构而设计的四轮驱动模型车。本设计的材料选用塑料,以便减轻车子的负载和降低成本。把原本的动力源发动机改为电机驱动,通过简单的齿轮传动,改变运动方向和速度,使得轮轴的旋转,从而带动车轮的旋转,让车子运动起来,以达对真四驱车的运动仿真。最后一个部份则是对本次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的总结。 关键词:solidworks,三维建模,仿真,四驱车

Abstract This design of which main purpose is to develop the toy market and satisfy the collection of motorists preferences, is based on solidworks 2010 version, feeder of the bottled embryo, 3d modeling and stimulation of the status of the animation.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graduation design is to design simulation modelling according to narrowing the raider buggies. Because of considering cost and realizing the simulation of motions, the design simplifies the structure and designs the four-wheel drive model car. The material selection of this design is plastic , so as to reduce the load and the cost of the car. The motor drive is instead of the source power engine. Through a simple gear transmission, changing the direction and speed of the car, making the rotation of the shaft, so that it can drive the rotation of the wheel, let the car move, and achieve the movement simulation of the true buggies .The last part is summarizing about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and the solutions in this design. Keywords: solidworks , 3d modeling , simulation, four-wheel drive

3D建模贴图实验报告

《摄影测量学》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实验三实验项目名称:建筑三维建模贴图 学号1020022151 姓名张应芳专业、班10测绘工程1班实验地点工训2-307 指导教师何原荣老师实验时间2013年5月28日 一、实验目的 在3D max中建立的工商旅游学校新建教学用房的建筑三维模型的基础上,将拍摄的4个侧面和房顶的照片贴到已建成的三维建筑模型中。学会3D max进行建筑三维模型贴图的技术与方法。 二、实验设备(环境)及要求 硬件:CPU inter core(TM)2 duo,内存2GB,硬盘120GB 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XP SP3 制作软件:3D max、PS软件 三、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 (一)整体建模的分析与预处理 在已建立的工商旅游学校新建教学用房的建筑三维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拍摄的照片对整个模型的贴图进行整体的分析。其中主要为: 1.贴图材质照片的处理; 2.前视面的切割与贴图; 3.侧视面的切割与贴图; 4.贴图模块的阵列、镜像。 (二)女儿墙的再处理 在前一次的实验中,对于女儿墙的建立采用的是在6层楼多边形的顶部面插入一个0.2m宽度的多边形并挤出,但是因为挤出的多边形是环绕教学用房的外围的,所以会与屋顶梯间重叠,产生闪面的现象。所以在对三维模型进行贴图之前对女儿墙采用另外一种更简单的方法建立。 按“T”切换到俯视面,并隐藏CAD底图之外的其他部分。依次选择创建→图形→线,在底图上捕捉绘制样条线,以鼠标右键结束样条线的绘制。绘制线

完成之后,选择转换为可编辑样条线“”,在右编辑框命令栏中的几何体中将轮廓改为0.2m或者-0.2m(正负根据画线的方向以及实际需要而定)。 完成女儿墙的建模之后,根据其实际的位置,移动到建筑物的顶部。如图1所示。 图1 女儿墙处理 (三)多余面处理 在所建的模型中会存在一些多余的面,比如5层楼与6层楼重叠的部分,在整个模型的内部,对我们的建模以及视图显示没有用处,所以可以删除。选择相应所需删除的面元素,delete即可。如图2所示。

三维伊辛模型的蒙特卡罗模拟

三维伊辛模型的蒙特卡罗模拟 吴洋 新疆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E-mail: 328627928@https://www.sodocs.net/doc/d79405992.html, 摘要: 本文采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三维晶格系统伊辛模型。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模拟了具有简立方晶格、体心立方晶格及面心立方晶格相互作用的三维伊辛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在高温下,系统磁化消失。在低温下,系统具有磁性,并存在一个临界状态。同时研究了三种晶格的磁化率、能量及比热随温度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三维伊辛模型;蒙特卡罗方法;临界态 中图分类号:0552.6 1.引言 伊辛模型是一个简单但很重要的物理模型[1-5],伊辛在1925年解出的精确解表明一维伊辛模型中没有相变发生。二维伊辛模型[6-10]的临界问题及精确解在40年代由昂萨格严格求出。人们采用了分子场理论及其改进理论、高温级数展开、低温级数展开、重整化群理论等多种方法计算三维伊辛模型[11-16]的解,但至今没有被学术界公认的三维伊辛模型的精确解。本文通过蒙特卡罗方法模拟得到三维伊辛模型的近似解。 2.模型分析与计算 2.1 模型格点选取 本文研究三维伊辛模型的解,选取三维格点。首先我们选取最简单的简立方格点,因为它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它是直接由二维平面4个最近邻延伸到三维空间6个最近邻。然后,再推广到体心立方晶格和面心立方晶格,只是最近邻点数目增加,处理问题的方法是相同的。 2.2 模型边界条件分析 我们选取周期性边界条件,因为考虑到计算机的运算能力有限,所研究模型的大小也应是有限的。但我们又要模拟无限大的空间系统,只有将边界条件取为周期性,才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无论是对于简立方格点还是体心立方格点和面心立方晶格,只要是处于边界的格点,可以通过周期边界条件进行延伸,从而保证每个格点周围的最近邻格点数是一致的。使用周期性边界条件,通常还可以减小来自边界的干扰。 2.3 反转概率函数选取 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研究三维伊辛模型,反转概率的选取是很关键的一步。假设一个自旋反转使系统的能量降低,由于我们总是想要处于或靠近模型的基态,我们应当以概率为1接受这一变动。因此,在能量变化为负的情形下,我们取跃迁概率为1。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陷入能量极小之中。为了避免发生这种情况,我们也要接受能量增加的变动。不过我们只允许能量增加的变动很少发生,因此它们的反转概率很低。我们可以将反转概率和[0,1]之间的随机数比较,确定是否反转。 2.4 具体计算步骤 1) 先选定格点规格L*L*L,对温度(即J/KT)赋初值. 任选一个自旋点阵排列为起始状态,

行星齿轮的三维建模与运动仿真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Solidwork的行星齿轮的三维建模与运动仿真 所在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年月日

摘要 行星齿轮减速器是一种至少有一个齿轮的几何轴线绕着固定位置转动圆周运动的传动,变速器通常和若干行星轮和传递载荷的作用,为了使功率分流。渐开线行星齿轮传动具有以下优点:传动比大,结构紧凑,体积小、质量小,效率高,噪音低,运转平稳,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冶金,工程机械,起重,运输,航空,机床,电气机械及国防工业等部门,作为减速、变速或增速的齿轮传动装置 NGW型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传动原理:当高速轴由电机驱动,带动太阳轮,然后带动行星轮转动,内齿圈固定,然后带动行星架输出运动的,在行星架上的行星轮既自转和公转,具有相同的结构。二级,三级或多级传输。NGW型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主要由太阳齿轮,行星齿轮,内齿圈,行星架,命名为基本成分后,也被称为zk-h型行星齿轮传动机构。 本设计是基于行星齿轮结构设计的特点,和SolidWorks三维建模和运动仿真。行星齿轮和各种类型的特性的比较,确定方案;其次根据输入功率,相应的输出转速,传动比的传动设计、总体结构设计;三维建模并最终完成了SolidWorks,和模型的装配,并完成了传动部分的运动仿真和运动分析。 关键词:行星齿轮减速器、运动仿真、装配、三维建模

Abstract Planetary gear reducer is driving a at least one gear geometric axis rotated around a circular motion of fixed position, the transmission is usually and planetary gear and transfer load, in order to make the power split. Involute planetary gear transmission ha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large transmission ratio, compact structure, small volume, small mass, high efficiency, low noise, smooth operation, so it is widely used in metallurgy, engineering machinery, lifting, transportation, aviation, machine tools, electrical machinery and defense industry and other departments, as gear reducer, gear or the growth The transmission principle of NGW type planetary gea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when the high-speed shaft driven by a motor, to drive the sun gear, and the planet wheel is driven to rotate, the inner gear ring is fixed, and then drives the planetary frame outputting motion, on the planet carrier planet wheel both rotation and revolution, has the same structure. The two level, three level or multilevel transmission. The NGW type planetary gea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mainly consists of a sun gear, planet gear, inner gear ring, a planetary frame, named after the basic components, also known as the ZK-H type planetary gea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his design is the design of planetary gear structure based on SolidWorks, and 3D modeling and motion simulation. Comparison of characteristics of planetary gears, and various types of determination scheme; secondly according to the input power, the output speed of the overall design, transmission design, ratio; 3D modeling and finished SolidWorks, assembly and model, and the motion simulation and motion analysis of the transmission part. Keywords: planetary gear reducer, assembly, motion simulation, 3D modeling

三维模型特征提取算法

三维模型特征提取算法 一、特征提取需求由来 虚拟装配在CAD 建模领域使用广泛,Solidworks 、Pro/E、UG 等都有自己的零件装配程序模块,但是它们相互之间并不能进行直接的数据格式转换。比如:Solidworks 创建一个简单的零件直接用Pro/E 打开会丢失很多模型拓扑信息。STL 文件格式是通用的固体三维模型表示文件,常用CAD 软件都能打开。STL 文件是一种简单数据格式,其中只记录了模型的顶点和法向量(数据格式下一节具体介绍),大多数CAD 软件支持STL 文件格式的零件输出。然而,无论何种CAD 软件打开STL 文件之后,都难以读取模型的特征信息,甚至连模型的一个表面都选不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想把一大堆的STL 格式模型,加载到某款CAD 软件中进行装配,可能性几乎为零。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对提取模型拓扑信息的需求。下面将详细介绍这种方法,并给出在OSG 场景中提取一个齿轮面的例子,供大家 二、基本概念三角形是三维引擎的基本绘制图元。任意一个三角形包括三个顶点和一个法向量(三 个顶点和一个法向量确定了一个最小单位的表面),无论是什么样子的三维模型都可以分解成三角形的组合。一个三维模型上的三角形并非独立存在,它们是有相互关系的,这些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邻接关系(共边、共顶点)。(2)归一化法向量之间的夹角关系(法向量相等、法向量共面等等)。通过上述关系可以把三角形归类,从而组成不同的曲面。下面以平面和柱面为例对三角形组成的曲面进行介绍。定义一:模型中任意两个三角形存在公共边,则称两个三角形紧邻。定义二:模型中任意两个三角形存在公共顶点,则称两个三角形邻接。 定义三:如果存在一组三角形它们具有邻接关系(紧邻、邻接)并且归一化法向量全等则这一组三角形在同一个平面上。 定义四:如果存在一组三角形它们具有邻接关系(紧邻、邻接)并且归一化法向量处于某个平面上则这组三角形处在同一个柱面上。 定义五:归一化法向量,满足公式:关于其他形状的定义大家可以自己总结(如球面、圆柱面、圆锥面等等),这里只给出平面和一般柱面(多面体、圆锥面、圆柱面都是柱面)的定义。下面给出一个平面获取的例子: 粉红色区域为三角形组成的平面15 边形,法向量平行(归一化法向量相等)。在图形中可以看到,在模型的所有三角形中可以确定这样一组三角形,它们共同组成了粉红色区域,即在粉红色区域上取任意三角形作为起始,搜索模型中所有三角形能够确定一组与起始三角形归一化法向量相等且相邻。 三、特征提取算法介绍为了简洁起见,在此只讨论“曲面提取”算法,关于拉伸凸台等算法大家可以自己去推算,其实有了表面提取算法其他特征的提取也并不复杂。下面详细介绍这个算法。 算法定义:在模型的所有三角形中搜索满足邻接条件的、法向量满足特定数学方程的三角形集合。(本定义只能满足归一化法向量) 1、类定义如下:

三维模型专业模拟题

全国网游动漫学院项目(天津地区) 三维模型专业模拟题 一、单选题 1、Revelve命令的正确使用方法是()。 A:选择曲面执行Revelve命令。B:先点击命令再选择要旋转的曲面。 C:选择曲线点击Revelve命令。D:先点击命令再选择要旋转的曲线。 2、下面哪个不是多边形建模的命令:( ) A、Combine B、Smooth C、Loft 3、当我需要补面时,下面哪种是错的:( ) A、使用Append to Polygon Tool来补 B、使用Extract来补 C、使用Fill Hole来补 4、模型创建的方法有:( ) A、多边形建模 B、曲面建模 C、细分建模 5、打开软选择的方法是:( ) A、按键盘上的b B、按键盘上的S C、使用键盘上的A 6、以下哪个打开大纲视图的方法是对的:( ) A、Window->Outliner B、单击鼠标右键 C、Maya打开大纲视图的默认快捷键是F7 7、图中的工具依次是:( ) A、点吸附、线吸附、网格吸附 B、点吸附、网格吸附、线吸附 C、网格吸附、曲线吸附、点吸附 8、如果要合并两个多边形物体,应执行下列哪个命令?() A:Combine B:smooth C:reduce 9、在工具架中添加工具或命令,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使用鼠标中键可以直接把Tool Box中的工具拖到工具架中。 B:可以在Shelves窗口Shelf Contents标签下为工具架添加工具或命令。 C:按Ctrl+Shift键执行要添加的命令,命令会被添加到工具架中。 10、下列命令哪个是复制面命令:() A:Wedge face B:Duolicate face C:Collapse 11、Edit Mesh >Bevel 是什么意思:() A:合并点B:合并到中心 C :倒角D:重置轴心点 12、布尔运算中,“相加”这个操作是下列命令中的哪一个?() A :union B:difference C:intersection 13、下列命令哪一个是填补洞工具:() A:Fill hole B:Mirror cut C:Cleanup 14、Mirror复制中如果只复制物体,应选哪个参数( ) A. No Clone B. Instance C. Reference D. Copy 15、显示标签面板的快捷键是() A. 3 B. 4 C. y D. z 16、在场景中打开和关闭对象的关联显示的命令是( ) A. Views/Show Dependencies B. Views/Show Transform Gizmo C. Views/ Show Background D. Views/Show Key Times 17、在默认的状态下视口的Max/Min Toggle的快捷键是( ) A. M B. N C.1 D. Alt+W 18、下面哪个命令用来输入扩展名是3ds的文件( ) A. File/Open B. File/Merge C. File/Import D. File/Xref Objects 19、下面哪个编辑修改器不可以改变几何对象的光滑组( ) A. Smooth B. Mesh Smooth C. EditMesh D. Bend 20、当不复选Adaptive Path Steps选项时,只在路径的节点创建层,可以产生较为精简的表面.但是有时这

三维建模与三维动画的仿真技术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很多工程建筑和很多的媒体技术中,三维建模和三维动画的仿真技术被人们广泛运用,本文就三维建模和三维动画仿真技术的概念特点等进行分别介绍,集体研究。 关键词:三维建模;三维动画;仿真技术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7-0043-01 一、关于三维建模 (一)三维模型 所谓的三维模型就是一个物体用三维的多边形表示出来,然后用计算机或者其他的设备用视频的形式进行显示。现实的物体可以使在现实世界里存在的实际物体,也可以是设计者虚构出的,总之就是不管是有的没得,只要是能想出来的都能用三维模型表示出来。 (二)三维建模的应用范围 三维建模在现在这个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已经被运用在各个领域,其中在视频游戏中,三维建模是作为计算机和视频游戏中的资源被运用,而在医疗行业中,三维建模被使用于器官的制作模型等,在电影电视行业中,他们被用于特技手段和活动的人物制作,在建筑业中,三维建模用来展示所要表达的建筑物和地貌风景等。 (三)三维建模的方法 1、软件建模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比较先进的建模软件,比如3dmax、maya、autocad等等,这些软件的共性是用一些较基本的几何体,如长方体、正方体、立方体和球体等,构建一系列的平移、旋转、拉伸和一些较复杂的几何场景来实现的。能够用团建来进行三维建模的主要是屋里建模、几何建模和行为建模等等,而其中尤几何建模的创建和描述是三维建模之间的重点。 2、仪器设备测量建模 三维建模中重要的工具就是三维扫描仪,又被叫做三维数字化仪。这种仪器能够将现实世界中的彩色努力提的信息快速的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识别和处理的数字信号,并且能够为三维建模实现数字化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3、图像或者视频建模 在现在的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领域,用图像或者是视频来进行三维建模是很多学者比较感兴趣的,这种方法同那些比较传统的建模方法相比,具有很多特别的优势,比如,用图像或者视频创建的模型会比别的方法更加真实和自然,并且,运用这种方法创建模型会变得更方便,速度也会大大提升。质量和速度的提高,是图像或视频建模最大的特色。 二、关于三维动画的仿真技术 (一)动画 借用人的视觉暂留原理,一系列的静态图像播出之后,会在人的视网膜上留下动态的效果,而利用计算机设计的动画效果,就是用计算机中比较高效的图像处理的功能,用一连串的关键帧来对物体的关键时刻进行描述,准确的几率物体关键时刻的位置结构和其他的参数,并且自动的形成中间的图像,然后创建出一幅流畅的画面。 (二)三维动画的的仿真应用 三维动画的仿真技术能够将真实的物体模拟成一个虚拟的动画,但是这个动画会产生一定的价值。三维动画的真实和精确,可操作性,三维动画在教育、军事、建筑和医学、娱乐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发展性。 在影视制作方面,三维动画能够制作出比较有创意的特效和3d动画,还能够制作出精良的后期效果和特效动画,应用这项技术,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眼球,得到很多客户的青睐,剧中的爆炸,烟雾,下雨和光效还有撞车,变形和很绚丽的片头片尾等等的出现,都得益于

三维建模 实验指导书

实验八十六 机械CAD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三维CAD/CAM软件造型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构建几何模型的思路和方法。 2、掌握零件三维造型的基本操作。 3、掌握由零件构建装配体的基本方法和操作。 4、掌握由装配体或零件图进行工程图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操作。 5、熟悉常用的三维CAD/CAM软件UG、SolidWorks、Pro/E、CATIA等软件环境和使用方法。 二、基本知识 1、三维CAD/CAM软件的功能 三维CAD/CAM软件根据功能不同分为综合集成型和单一功能型两种。 (1)综合集成型软件功能 综合集成型CAD/CAM支撑软件功能比较完备,综合提供三维造型、设计计算、工程分析、数控编程以及加工仿真等功能模块,综合性强、系统集成性较好。一般包括:CAD部分:三维造型(如图86-1),装配,工程图绘制; CAE部分:结构有限元分析,运动机构仿真分析(如图86-2),优化设计; CAM部分:数控编程(如图86-3),后处理,加工过程仿真; 用户开发工具:二次开发编程语言(UPL)或高级语言开发接口。 常用的综合集成型CAD/CAM软件有:UG、Pro/E、CATIA等。 (2)单一功能型软件功能 单一功能型软件主要支持产品设计或制造过程中的某个作业过程及相关操作,功能上相当于综合集成型CAD/CAM软件的某个模块。单一功能型软件完成任务单一、专业性处理能力强。三维设计CAD系统,主要完成三维造型、装配与工程图绘制,常用软件有SolidWorks、Solidedge等;数控编程软件有 MasterCAM、SurfCAM等;工程分析软件:动力学仿真分析主要有ADAMS等,有限元分析主要有ANSYS、ABAQUS、NASTRAN等。 图86-1 三维造型图86-2 构件运动分析图86-3 数控加工动态演示图 2、三维实体常见的表示方法 (1)体素构造几何法 体素构造几何法(Constructive Solid Geometry, CSG)在计算机内部通过基本体素和其运

三维模拟

第30卷 第11期航 空 学 报 V ol 30N o 11 2009年 11月ACT A A ERON A U T ICA ET A ST RO N AU T ICA SIN ICA N ov 2009 收稿日期:2008 09 22;修订日期:2008 12 08通讯作者:王慧E mail:wanghn pu@126,com 文章编号:1000 6893(2009)11 2185 08蚀坑几何形貌的三维模拟 王慧,宋笔锋,王乐,吕国志,崔卫民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陕西西安 710072) Three dimensional C omputational S imulation of C orrosion Pit Growth Morphology Wang H ui,Song Bifeng,Wang Le,Lu Guozhi,Cui W eimin (Schoo l o f Aer onaut ics,N or thw estern Po ly technical U niv ersity ,X i an 710072,China) 摘 要:点蚀是导致结构失效的重要机理之一,点蚀形貌中隐含了大量的有用信息。针对点蚀形貌及尺寸的演化情况,采用三维元胞自动机技术对腐蚀环境中的金属腐蚀生长演化过程进行模拟。将腐蚀损伤生长过程模拟成一个离散的动力学系统,在模拟过程中着重考虑了腐蚀过程中发生的质量转移、金属溶解及钝化、I R 降等基本化学物理现象,并定义了相应的局部规则。通过模拟得到了在不同环境下蚀坑的腐蚀损伤形貌。将蚀坑看做半椭球体,可以得到蚀坑的等效深度,定义蚀坑深度比为蚀坑等效深度与蚀坑模拟深度的比值,利用该参数对蚀坑趋近于半椭球体的程度进行分析;对等效为半椭球体的蚀坑,采用蚀坑尺寸比率对等效蚀坑的几何形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蚀坑在生长过程中,几何形貌会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初步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点蚀生长机理,为疲劳寿命预测及结构完整性分析提供有用信息。关键词:点蚀;元胞自动机;蚀坑形貌;深度比;尺寸比率;模拟中图分类号:V 215 5;V25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P itting co rr osio n is one of the most sig nificant deg radatio n mechanisms t hat affect t he integ rity o f a st ructur e,and a g reat dea l of useful infor mation may be rev ea led by a study on cor ro sion pit g ro wth mor pholo g y.T o o bt ain the co rr osio n pit mor pho log y as well as the aspect char act eristics of an o bject subjected to a co r r osiv e enviro nment,a thr ee dimensional model is dev elo ped t o simulate the ev olution o f pitting cor ro sion dam ag e based on cellula r automato n (CA )techno lo gy.T he cor ro sion damage ev olut ion pr ocess is simulat ed as a discr ete dynamical system,and the fo llow ing element ary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are taken into acco unt in the pro po sed model:mass t ranspo rt,IR dro p,metal disso lutio n and r epassiv asion,which ar e descr ibed by a number of local rules.T he pitting co rr osion mor pholog y at different co rr osive envir onments is obtained by im plementing the simulation pro cedure.T he pit depth ratio,w hich is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the equiv alent pit depth to the simulated pit depth,is intr oduced to char acter ize the tendency o f a pit to a semi ellipsoid;and the pit aspect ratio is used to study the equiv alent pit mor pho log y character istic for the cor ro sion pit consider ed as the semi ellipso id.T he r esults show that pit g ro wth can achiev e a relat ive st eady state during the pitt ing co rr o sio n pr ocess.T hese preliminar y investigatio n results will motivate further w or k t o understand the pitting co r r osio n mechanism,and pro vide v aluable informat ion fo r fatig ue life pr ediction and structural integ rity analysis.Key words:pit ting cor ro sion;cellular auto maton;pit mo rpholog y;depth ratio ;aspect r atio ;simulat ion 腐蚀严重影响着飞机结构的疲劳寿命。蚀坑的存在能导致承受疲劳载荷的结构快速失效。因 此,在进行腐蚀损伤构件的寿命预测之前,有必要对飞机结构的腐蚀损伤程度进行考虑,提出一种能预测蚀坑生长机理及过程的计算模型,从而能对结构进行腐蚀损伤容限完整性分析[1]。 在所有的腐蚀类型中,点蚀是飞机结构经常遇到的腐蚀破坏形态,是破坏性和隐患最大的腐蚀形式之一。点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含了许 多复杂的现象,如质量转移、IR 降以及金属溶解和钝化等,使得整个点蚀过程的建模十分复杂。点蚀影响因素也很多,如金属的化学成分、介质的pH 值和温度、介质的成分和浓度以及介质成分的运动速度等。目前已有文献[2 4] 从电化学角度就环境因素和材料因素及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金属腐蚀过程造成的影响展开研究。但由于受到腐蚀环境诱发,金属的力学行为、电化学行为以及材料的抗腐蚀特性等都存在不可避免的变化,点蚀损伤实际上不可能被精确测量[5]。 众多学者都致力于建立一种能反映腐蚀损伤

三维建模及运动仿真

三维建模及运动仿真 Pro/Engineer 软件集产品的三维造型设计、加工、分析、仿真及绘图等功能于一体,是一套使用方便、参数化造型精确的软件,其强大的造型功能及仿真分析功能受到众多工程人员的青睐。本节将采用Pro/E 软件,完成少齿数齿轮传动机构中所有零件的参数化建模,并对少齿数齿轮减速器进行虚拟装配,在此基础上,对传动机构进行运动仿真。 3.1 齿轮的参数化建模 3.1.1 零件分析 齿轮建模的操作步骤如下: (1)添加齿轮设计参数 (2)添加齿轮关系式 (3)创建齿轮的齿廓曲线 (4)创建螺旋线方程 (5)实体生成: 1)创建螺旋线线方程 2))拉伸 3))阵列 3.1.2 绘制齿轮 (1)新建文件: 启动PROE Wildfire4.0,单击工具栏新建工具,或单击菜单“文件/新建”。出现如图3.1所示对话框。选择系统默认“零件”,子类型“实体”方式,“名称”栏中输入“canshuhuachilun ”,同时注意关闭“使用缺省模板”。选择公制模板mmns-part-solid ,如图3.2所示,然后单击“确定”。 (2)创建齿轮程序。 选择菜单栏“工具/程序”命令,出现如图3.3所示对话框。单击“编辑设计”, 依次添加齿轮设计参数及初始值,添加完毕单击“确定”。选择工具菜单“工具/程序”命令,出现如图3.4信息窗口,在其中输入程序如下: Y0=(1/4)*PI*MT+XT*MT*TAN(α t) Xc=(HANX+CNX-XN)*MN-ρ

Yc=(1/4)*PI*MT+HANX*MN*TAN(αt)+ρ*COS(αt) (3)添加齿轮四个圆的关系式。 1)选择“插入/模型基准/ 草绘”特征工具,或单击工具栏 草绘命令,出现如图3.5所示对话框。单击“草绘”确认,进入二维草绘模式如图3.6所示。

bim3d建模实验报告

bim3d建模实验报告 1、实验名称 Revit综合建模实验 二、实验目的综合使用各类Revit建模方法 三、实验内容使用Revit软件对一个完整的建筑物进行三维建模 4、实验设备计算机、Revit软件1套 5、实验步骤新建项目点击软件左上角图标,依次点击“新建门式钢架即完成。 图5-5 绘制墙体 0 1、切换至“室外标高”视图,单击“建筑”选项卡“构建”面板中的“墙”工具,在左侧实例属性栏墙体类型下拉栏选择相应的墙体类型,选择墙体的底部限制条件为“室外标高”,顶部约束为“直到标高:梁底标高”。如下图6-1所示。 02、在视图区域单击鼠标左键,作为起点,沿墙体所在位置的轴线进行绘制,再次单击鼠标右键作为终点,按下Esc键,结束墙体的绘制。依次绘制出油化库四周的墙体。 图6-1创建门窗门和窗的插入方法是很简单的操作,难点在于如何创建项目中特有的门窗。在此介绍如何插入门窗和调整门窗的位置,对于项目中如何创建各种门窗族的操作在后期将做出详细介绍。

1、在平面视图中,单击“建筑”选项卡中“构建”面板下的“门”工具,在左侧实例属性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对应的门类型。 02、移动鼠标光标至墙体上,出现门的平面轮廓时即可在此处单击插入门。如果门的开启方向不符合要求,在选中门的状态下,可以按空格键调整门的开启方向,或者按下图7-1所示,使用门的“开启方向调节箭头”进行调整。 图7-1 03、调整门的位置。选择门,在出现的临时标注尺寸中单击标注文字,修改尺寸,门会在尺寸的驱动下改变位置。 04、窗户的插入方法与门相同。 依次完成所有门窗的插入。创建屋面此建筑为单层建筑,无楼板层,将直接以屋顶命令创建屋顶,虽然Revit提供了专门创建屋顶的工具,但屋顶也可以用楼板命令来完成,需要注意的是,楼板是以绘制标高为基准向下生成的,而屋顶是向上生成的。 1、双击“项目浏览器”中的“梁顶标高”,打开楼层平面视图。 02、单击“建筑”选项卡中“构建”面板下的“屋顶”工具下拉列表中的“迹线屋顶“,用草图线绘制出屋面的边界,如下图8-1所示。 图8-1 03、框选上下两段草图线,如下图8-2所示,勾选的定义坡度,在属性栏输入坡度值,完成后在视图区域单击鼠标,

毕业设计虚拟校园三维模型设计制作

目录 摘要 (2) 前言 (4) 1.论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5) 1.1选题的背景 (5) 1.2论文的研究意义 (5) 2.当前虚拟现实系统的主要问题与发展方向 (5) 2.1虚拟现实系统中场景建模的问题 (5) 2.2虚拟现实系统中场景绘制的主要问题 (6) 2.3虚拟现实系统今后的发展方向 (7) 3.虚拟校园系统的三维建模 (7) 3.1场景的建模技术 (7) 3.1.1基于图形绘制的建模技术 (7) 3.1.2基于图像的建模绘制技术 (8) 3.1.3基于图形与图像的混合建模技术 (9) 3.2层次细节模型生成和绘制 (9) 3.3系统的建模方法 (10) 4.建模设计与数据表现 (11) 4.1三维建模的原则 (11) 4.2实体建筑的构建 (12) 4.2.1构建实体建筑的基本原理 (12) 4.2.2实体建筑的构建 (12) 5.建模中常见的问题 (16) 5.1过分强调细节 (16) 5.2实体拼接组合的位置关系不正确 (16) 5.3存在冗余多边形 (17) 结束语 (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0)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其他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现实的仿真技术也日益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通常传统的校园三维立体图内容单一,缺乏实体感,实用价值受到限制,而虚拟校园是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到“数字校园”的研究中,为校园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手段。虚拟校园三维模型不仅能自然、真实、形象地表达现实世界的对象,而且拓展了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扩展其功能。 本文在分析了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其在国内外发展应用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校园的具体情况,构建了基于Web的VCS虚拟校园系统采用图形与图像混合建模技术,实现了VCS虚拟校园系统的三维建模,并对虚拟世界中复杂物体建模技术进行了探索,总结出了树木、花草等复杂对象建模的一般方法,分析并解决了几何体的纹理映射问题,极大地减少了场景制作的工作量。 关键词:虚拟校园,三维建模,

基于proe的液压挖掘机三维建模与运动仿真..

****************学校 毕业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基于Pro/E的液压挖掘机三维建模与运动仿真 系部:******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摘要 工作装置是液压挖掘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工作装置在挖掘机整个作业循环时间里的运动情况,运用Pro/E软件的运动仿真模块对挖掘机工作装置进行运动仿真。采用传统的运动分析方法存在工作量大、不精确和不直观等缺点。利用Pro/E对液压挖掘机反铲工作装置进行建模和装配,首先分析了挖掘机的运动过程和各工况位置,然后用Pro/ E中的Mechanism模块进行了机构运动学仿真,通过对挖掘机各连接轴的设置,找到挖掘机动臂、斗杆和铲斗的各极限位置,以及确定各部件的运动关系和时间安排。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可靠、为挖掘机整机设计及性能评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字:液压挖掘机;Pro/E;运动仿真 ABSTRACT The work devi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 hydraulic excavator.To start the motion process of hydraulic excavator work device in the whole operation cycle time, Pro/E sofortware is used to simulat. The traditional design methods to draw the envelope diagram have many shortcomings, such as the heavy workload,imprecision and less intuition. Pro/ E software was used to model and assemble for backhoe working equipment of the hydraulic excavator. Above all , the excavator movement process and work conditions were analyzed. Then mechanism kinematics simulation was carried on by Mechanism module in the Pro/ E software. The limit positionsof movable arm, bucket arm and bucket were found through setting joint shafts of the excavator. Keywords:excavator;Pro/E;dynamic simulation

实验一 三维零件建模实验 报告

实验一三维零件建模实验 1、 实验目的 通过该项实验熟练掌握使用Solidworks2012建立三维零件实体模型的方法。熟悉SolidWorks实体造型思想。 2、 实验设备和工具 计算机硬件:主机、网络、键盘、鼠标和绘图仪; CAD软件:Solidworks2012。 3、 实验原理 按CAD软件中所提供的各种实体生成方法,完成零件的实体造型以及实体的编辑修改。 4、 实验内容 双击Solidworks2012打开软件界面。找到Solidworks指导教程,按步骤完成指导教程1中的第1课零件、第二课装配体及第3课工程图及3D草图绘制全部内容。了解Solidworks软件的特点、用户界面、功能设置和设计思想等方面的内容。熟悉软件基本操作功能。如装配约束的建立、装配的干涉检查、装配体的运动仿真、装配体爆炸图的生成。 1、 三维零件模型的建立和保存方法; 2、利用绘制草图的方法生成三维模型(如通过拉伸、旋转、扫描、放 样等命令完成零件的三维造型); 3、利用特征造型的方法完善三维实体的造型(如倒角/倒圆、起筋、抽壳、打孔等命令); 4、对三维实体模型进行编辑和修改; 5、了解曲面造型的一些基本方法。 五、实验要求 1、要求对Solidworks软件界面有很好的认识,能对软件中的系统设

置和功能属性有清楚的了解,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的学习打基础。 2、绘制机械CAD系统结构框图,以及CAD软件的三层结构(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完成四个例子绘制的全部过程包括截图。 六、实验步骤 (一)绘制机械CAD系统结构框图 机械CAD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1所示 图1-1 (2) 绘制CAD软件的三层结构 CAD软件的三层结构如图1-2所示 图1-2 (3) 四个例子绘制 1. 绘制基体见图1-3 2. 拉伸基体见图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