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和利弊、启示和毛的探索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和利弊、启示和毛的探索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和利弊、启示和毛的探索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和利弊、启示和毛的探索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和利弊?

斯大林模式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确立的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特点。在经济建设中,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结果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表现: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1. 经济方面的特点:斯大林模式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计划管理体制,它限制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粗暴的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并片面发展重工业,过多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生活,实行高积累,多投资。片面发展重工业。

2. 政治方面的特点: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不分,共产党管理一切,直接发布命令;管理一切国家事务,民主法制不健全,领导的终身制,基本不受群众的监督,最后形成个人权力的高度集中。

(积极影响)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斯大林通过这种建设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斯大林模式”创立是与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在苏联迅速赶上和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起积极作用。(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194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消极影响)但是这种高度集权的模式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充分发挥,表明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面存在着巨大的误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苏联出现了党政不分、权力高度集中、个人崇拜与家长制作风盛行的现象,他们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正常展开: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①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②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③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④长期僵化的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的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和片面的理解,是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既有成功法发展的一面,同时也具有封闭僵化的一面,存在严重的弊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系列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从长远来看,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斯大林模式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1)国民经济发展比例要协调,农、轻、重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既要重视重工业,还要重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还要充分发挥市场货币关系,尊重价值规律,使企业又充分的自主权,不能单纯以行政令命管理经济;

2)经济建设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即制定政策时一定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

3)发展市场经济,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消耗。

4)注重改善民生,协调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不能过分地剥夺人民利益来求得国家的发展;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

5)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反对个人权利凌驾于法律之上,杜绝盲目的个人崇拜;

6)坚定不移地奉行和平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尤其是要反对任意牺牲弱小国家民族的利益来满足大国的需要。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启示。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特别是在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总是十分重视并善于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用正确的思想武装全党,指导历史前进。1956年,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年,又是国际上的多事之秋。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就成了一个崭新的历史课题。毛泽东在深刻总结国内、国际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果断地提出要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的任务,从而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一、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为寻求一条有别于苏联、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进行了积极而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路”的指导思想

明确提出马列主义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以苏联和别国经验为鉴戒,走自己的路。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指出:“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实践中的表现形式,各国应有所不同。在中国,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要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结合,而不是套用外国的东西”。又说“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的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对于苏联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也应当采取这样的态度”。这是毛泽东同志立足于中国的实际,冲破对苏联模式的迷信,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体现了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要立足于本国,学习外国,中外结合,走自己的路的明确态度。在更高的层面上提出了全方位借鉴学习别国的长处,更主要的是寻求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即走自己的路的要求。可见,经过一段时间的总结和探索,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走什么路有了较为明晰的认识。

(二)、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早在1945年4月,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他强调,在打败日本侵略者之后,中国共产党要实行土地改革,发展现代工业,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在这里,毛泽东同志就已经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作为衡量党的政策作用大小的标准。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又指出,要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学会管理城市,在城市工作中,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956年1月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又明确提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随后在党的八大决议中又提出,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

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957年2月,还提出“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以上这些基本思想,不仅在理论上是正确的,而且在实践上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实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提出了经济建设的一些基本方针和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是明确提出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的方针。这不是简单地把原来的重、轻、农的颠倒,而是突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这既是我国的国情决定的,也是实现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重要步骤,并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二是提出了中国工业化的道路问题。指出,“工业化道路,可以和苏联有些不同”同时坚持社会革命与技术革命并举,农、轻、重并举,两条腿走路的经济建设方针;三是在经济建设上,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和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四是在经济建设发展战略问题上,毛泽东在1955年10月的七届六中全会上说,将来的趋势如何?趋势就是:大约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约在50年到75年的时间内,就是十个五年计划到十五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内,可以建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形成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雏形。1964年1月,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周恩来同志在三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设想:第一步,用十五年的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这就比较完整的概括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早在1957年3月,毛泽东还指出,没有生产就没有生活,没有多的生产就没有好的生活。“要多少年呢?我看大概要100年吧!分几步走,大概有十几年要稍微好一点;有二三十年就更好一点;有个五十年可以勉强象个样子;有100年那就了不起了,那就和现在大不相同了”。显然,毛泽东没有明确提出“三步走”的概念,没有作为国家的大政方针确定下来,但“几步走”的发展战略设想成为邓小平同志的“100年不动摇”、“到下个世纪中叶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战略思想的重要基础。

(四)、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思想一是针对斯大林在长时间里不承认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观点。但可以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部分加以解决。这实质就是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先导。二是针对当时高度集中的体制,地方和企业没有自主权的情况,提出了扩大地方和企业自主权。毛泽东指出“应当在巩固中央的统—领导的前提下,扩大点地方自主权利,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他们办更多的事情。”只有中央一个积极性不行,要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而且强调要特别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多给企业点自主权。三是提出了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问题,提出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四是提出了可以搞国营经济,也可以搞私营经济,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新经济政策”。针对八大以后国内自由市场活跃,个体工商户增加,既繁荣了市场,又满足了人民生活,对国家和个人都带来了利益和便利,但有些夫妻店,私营工厂出于政治上的压力,不敢公开经营的情况,毛泽东明确表示要让他们到地上来,合法化,而且可以雇工,开私营大厂,华侨可以投资,100年都不要没收。五是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根据毛泽东的意见,陈云总结出了在工商业生产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作为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的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是补

充。

(五)、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这也是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围绕这个方针,提出要处理好涉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十个方面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就是把国内和国外的、党内和党外的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指出“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的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反动势力虽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我们仍然要做好工作,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总之,我们要调动一切直接的和间接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毛泽东同志提出这一基本思想的依据就是紧紧抓住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十分落后,生产力不发达的实际,为完成集中力量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生产力这一中心任务,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正确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这是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重要成果之一。

(六)、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其它一些独创性的探索一是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意义重大。二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概念。毛泽东认为,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相联系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商品生产和社会主义相联系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他主张商品经济要搞的长久一点好。三是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在坚持马列主义的指导地位的同时,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明确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四是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问题。五是初步提出了对外开发和一国两制的基本思想。六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等等。

二、毛泽东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艰辛探索给我们的启示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在当代中国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这种指导和借鉴作用是多方面的,而最主要的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支柱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和面临的历史条件,虽然已经和毛泽东时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仍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要完成这些艰巨的任务,成功地迎接各种挑战,就仍然需要学习毛泽东勇于探索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敢于走自己的路。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理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这是在什么时候都要坚持的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理论充分体现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对我们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方法,这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而群众路线则是党的根本的工作路线,独立自主原则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现在虽已进入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仍然要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一旦离开这些根本原则,就必然会犯错误。

(三)、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很多重要论述至今仍具活力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许多具体论述,虽然已经过时,有些甚至是错误的,但也必须看到,还有很多重要论述至今仍具活力,我们能从中得到非常重要的启示。例如,毛泽东关于必须正确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确处理两类矛盾特别是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关于必须重视生产力发展、重视满足人民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理论,关于改善经济体制、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对农轻重统筹兼顾的理论,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统一战线和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关于发展社会主义的文化科技教育和重视知识分子作用的理论,关于必须重视农民问题的理论等等,在今天和以后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四)、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的许多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也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例如,毛泽东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中提出的抓两头带中间、善于区别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的关系,在八届七中全会上提出的多谋善断、波浪式前进、与人通气等领导方法和艺术以及在其他著作中和会议上提出的透过现象看本质、认清形势抓机遇、统筹兼顾抓住中心、抓好典型解剖麻雀等等,都值得每个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在工作中活学活用。

(五)、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也包括错误的方面,即使在这些错误的理论中,也包含着一些合理的成分特别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仍然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十年动乱中提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等等,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但同时又要看到,即使在这些错误的理论中,也包含着一些合理的成分,例如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是错误的,但其中关于反对腐败、反对官僚主义等方面的论述则包含着合理的成分。对于这些合理的成分,我们应该把它从错误的理论中挖掘出来,作为现在和未来的借鉴。

总之,毛泽东不仅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奠基人,而且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者、开创者。在长达20年的艰辛探索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融入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提出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和观点,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展,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仍然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共临沭县委党校糜娜)

参考文献:[1] 吴冷西:《十年论战》(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2] 《毛泽东文集》,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3] 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4] 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5]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36位著名学者纵论新中国发展6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6] 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大事年表》,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7] 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斯大林模式在中国行不通的分析研究

斯大林模式在中国行不通的分析研究 韦小宝历旅13班 [摘要]:“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处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孤立无援,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的特定背景下形成的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个体制的特点可简单归结为:管理权限的高度集中化;管理方法的高度行政化。按照这一模式的发展,苏联曾一度达到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但它本身存在的弊端也导致了苏联的最终解体。而中国国情错综复杂,这种模式在农业占主要地位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关键词:斯大林,斯大林模式,政治经济体制,中国 一、斯大林模式的概念 “斯大林模式”也叫苏联模式,指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它是在斯大林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1936年宪法 的颁布是其确立的标志。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在政治上是一党领导下的高度集权,在经济上表现为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它的形成缘起于苏联独特的历史道路。 二、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背景 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渐确立,此时的苏联 处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孤立无援,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八 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机器工业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而苏联基本上还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设备的落后农业国。在这种形势下,斯大林认为俄国经济落后,而落后者是要挨打的。因此他主张用行政命令、指令性计划的办法快速发展经济,用计划保证优先发展重工业,用行政办法扩大内部资金积累。 三、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 (一)客观因素 1、俄国专制主义历史传统。俄国早期历史上的中央集权制的发 展受到拜占廷的强烈影响,从俄国统一国家形成时起,莫斯科沿袭了 拜占廷的专制统治制度沙皇。十月革命后为稳定社会主义革命成果所必须的高度中央集权这些都为斯模的形成提供了最近本的社会氛围。

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学号:1154155 姓名:洪伟 对斯大林的分析和评价,可以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但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所谓“斯大林模式”的问题,因为国内外敌对势力政击斯大林的言论,如果是带有理论色彩的,也就是具有根本意义的,正是集中在对“斯大林模式”的批判和抨击上。因此,我想就如何全面正确地分析和评价“斯大林模式”谈一谈看法。应该说明的是,这些看法侧重于方法论上,因而没有更多地引用材料。 一、不同阶级、不同政治派别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是不一样的,甚至是截然相反 观世界上谈论“斯大林模式”的著作,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是贬之者居多,褒之者甚少,全盘否定乃至恶意攻击成了主流。这也许是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一种侧面反映吧。历史表明,每当革命处于低潮,许多人,甚至曾赌咒发誓忠于革命的人,往往用咒骂革命来炫耀或者表白自己。 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实际上是对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尤其是20年代末以后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国家抛弃社会主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为止的近70年社会主义实践的评价。这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关系到社会主义有没有前途、人类社会向何处去、马克思主义还灵不灵等一系列带根本性原则是非的事情。不同阶级、不同政治派别以及不同思潮的代表人物有着不同的看法,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 “斯大林模式”即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是出于反共反社会主义的阶级本性,因而是不足为怪的话,那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也出现一股全盘否定斯大林个人、彻底否定“斯大林模式”的浪潮,倒是值得认真对待的。作为一名学者来说,既不能同意西方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也不能同意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象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这样背叛社会主义的修正主义者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我们主张,第一,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来评价“斯大林模式”。今天,离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已有大半个世纪,而且作为“斯大林模式”的典型代表的苏联现实社会主义制度已经被颠覆,我们再来评价“斯大林模式”,决不是发思古之幽情,也不是发泄一下什么情绪,而只是为总结历史教训,以便把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目的是搞好社会主义,而不是搞垮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国家遭到颠覆而幸灾乐祸甚至弹冠相庆,决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第二,必须实事求是地评价“斯大林模式”。必须把“斯大林模式”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切忌从现在已经变化了的情况出发进行评价。同时,必须全面地分析“斯大林模式”,既看到成绩、正确的一面,又看到失败、错误的一面。切忌只看一面,忽视另一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固然不对,而对自己不喜欢的或者不符合自己既有结论的材料故意视而不见,更是不对。而且对这两方面必须分清主次,简单地罗列这两方面的材料而不分析哪一方面是主流,哪一方面是支流,貌似“全面”、“公正”,实际上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 二、就发展战略而言,必须结合历史条件评价“斯大林模式”

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的文献综述 ——国内外文献对比研究

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的文献综述 【摘要】动态复杂的外部环境下,企业的需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市场的发展趋势,商业模和战略的动态变化成为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而在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方面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如何,这是本文的关注重点。本文从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纷繁复杂的研究框架中选取了现阶段更受关注的四点——管理者认知在战略中的作用、商业模式转型、战略转型的驱动因素以及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作为论述重点,对国内外的研究做出梳理 【关键词】管理者认知商业模式战略转型多元化 一.管理者认知在战略中的作用 尚航标、李卫宁和蓝海林(2013)给管理认知做出了如下定义:管理认知是企业战略决策者在进行战略决策时所用到的一种知识结构。管理认知通过提供信息搜寻功能、信息解释功能和行动逻辑功能来影响企业战略决策,进而影响企业绩效并决定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 在过去的20年中,管理者和组织认知(MOC,managerial and organizational cognition)在战略管理研究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展(Walsh,1995;Huff,2005;杨迤等,2007;Kaplan,2011)。SuchetaNadkarni and Pamelas.Barr(2008)将管理认知划分为注意焦点(attention focus)和环境—战略因果逻辑(environment-strategy casual logics)。其中注意焦点是指高层管理者对他们所处的外部环境的主观认知程度,这些认知受一个(或多个)领域的观念的支配,而忽视其他领域。Daft and Weick (1984)认为关于环境与战略之间因果关系有两种不同的逻辑方式,一种是环境驱动模式(environment-driven)所代表的确定逻辑(deterministic logics),一种是解释驱动模式(interpretation-driven)所代表的前摄逻辑(proactive logics)。在环境驱动模式中,高管认为环境决定战略,因为高管所感知的环境是确定的、剧烈的、可测量以及有决定因素的,他们先了解那个环境的需要继而提出反应战略。在解释驱动模型中,高管根据战略来确定环境,因为高管所面对的环境是更不确定和更难分析的。武亚军(2013)将MOC的研究领域归纳为三个:一是行为决策理论研究,它关注认知偏见、简化原则等在战略决策中的应用及调整;二是认知地图和认知结构研究,它主要关注管理者的认知方法;三是认知结构与战略管理过程的联系,包括战略形成和实施过程。武亚军运用认知地图和扎根方法对华为公司领导人任正非进行分析,发现了“战略框架式思考”和“悖论整合”两个典型认知模式,在中国转型发展的复杂动态环境下,任正非的这种思维模式具有有价值、稀缺、难模仿、难替代等特征,是华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种重要来源。 管理者认知在企业战略形成、推进及转型等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达成了一致。Tushman & Romanelli (1985)指出,高管的变革与继任是克服转型障碍的重要机制。Tushman等(1985)的研究发现公司绩效的下滑并不能直接推动战略转型的实施,而是否存在新任管理者是关键的调节因素。Loasby(2002)认为,企业成长阶段演进及相应的组织变革,都与企业管理者对未来变革和成长机会的认知变化发生直接关系。Yokota & Mitsuhashi(2008)的研究发现,新任管理者是否可以推动战略转型的实施取决于其是否可以改变战略决策的过程;高管的变更与继任并不是触发战略转型的充分条件,只有当高管变更后管理者价值观和利益偏好发生改变时,战略转型才会实施。在国内,薛有志等也认为管理者的认知过程是形成战略的组织因素中必不可少的动态要素;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将优化高管团队构成和改善经营者战略思维作为提升企业战略决策能力的关键;尚航标黄培伦(2010)在对万和集团的案例研究中提出了有限理性视角下企业管理者认知对企业竞争优势

斯大林模式主观题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1、(2009年海南高考28题)(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我们这里弦绷得大紧了。把它绷得大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不从供求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的内在的错误…… 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表现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摘编自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9月) 材料二如果撇开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抽象地来讲,我们当然可以用比较缓慢的速度进行工作。但是问题在于:第一、不能撇开内部和外部环境;第二、如果从我们周围的环境出发。那就不能不承认,正是这个环境促使我们迅速发展我国的工业……我们是在一个技术非常落后的国家内取得了政权的……假如我们的工业和技术像德国那样发达,假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像德国那样大,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在我们这里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迫切了……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之一,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 ——摘自斯大林《论国家工业化和联共(布)党内的右倾》(1928年11月) 材料三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越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斯大林强调高速度发展工业的原因并说明斯大林与布哈林在工业化问题上侧重点的不同。(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经验。(6分) 2、(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30题)(17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蒙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⑴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3分) ⑵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6分) 材料二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据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⑶新中国“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在农业方面开展了哪些运动?(2分) ⑷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对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6分) 3、(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23题)(11分) 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下面是苏联20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 请回答: (1)图①为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海报,指出图①和图②所含信息之间的联系。比较这一时期的工业政策与以后斯大林工业化政策有何不同?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评价新经济政策。(7分)(2)对图像研究者来说,绘画作品并不简单地只是用于观赏,而是用来“解读”。图③为工业化时期的宣传海报,判断其所含信息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与其他图像史料相比,宣传海报有什么特点?(4分) 4.(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摘自《列宁全集》

O2O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优势

O2O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优势 【摘要】新兴时代下的商务模式已经成功从传统模式过渡到网络虚拟模式。从认识O2O到感受其与其他电子商务模式的区别,了解O2O的实际运用,对其未来发展前景展开详细讨论。 【关键词】O2O,线上,线下,团购 一、研究背景 从2011年央行开始发放支付牌照,阿里巴巴成功成为第一批拿下牌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开始,B2B、C2C、B2C等电子商务模式中使用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工具也愈演愈烈。 然而,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时代,支付方式也在不断地寻求创新与便捷:支付宝仍以48.6%的份额稳居市场首位;财付通以20.2%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银联在线、快钱、汇付、易宝、环迅分居第三至七位。但2012年第三季度中国支付行业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达9418亿元,同比增长53%,环比增速下降至7.5%,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增速持续放缓。 那么,互联网支付交易的战略转型是往什么方向转呢?不少消费者为了寻找更便宜的消费,都会选择进行团购,包括对餐饮、KTV等得团购。从表面上来看,团购的支付方式似乎和一般网购的支付方式一样,只是团购往往参与到实体店。这就是本文要探讨的O2O电子商务模式,也正是支付宝、财付通等具有C端用户优势的支付企业以二维码作为重要突破口进军O2O市场。 二、O2O的认识与讨论 (一)O2O的认识 O2O即Online To Offline,泛指通过有线或无线互联网提供商家的销售信息,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聚集有效的购买群体,并在线支付相应的费用,再凭各种形式的凭据,去现实世界的商品或服务供应商那里完成消费。O2O模式最重要的特点是其推广效果可查,每笔交易可跟踪,相比于向本地商家销售广告来说,这种模式的利润要大得多而且方便扩大规模。 (二)O2O与B2B、B2C、C2C交易模式的比较 在众多电子商务模式中,B2B使企业之间的交易减少许多事务性的工作流程和管理费用,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B2C电子商务以完备的双向信息沟通、灵活的交易手段、快捷的物流配送、低成本高效益的运作方式等在各行各业展现了其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评析

万方数据

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实践者——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 评析 作者:陈昌, 赵峥 作者单位:陈昌(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 赵峥(云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昆明) 刊名: 知识经济 英文刊名:ZHISHI JINGJI 年,卷(期):2010,""(12)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3条) 1.《斯大林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斯大林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3.《斯大林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王蕾.梁永召弥赛亚在俄罗斯(苏联)的嬗变——从俄罗斯的情结到斯大林-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5) 在俄罗斯,救世主--弥赛亚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它的影响面越来越大,以至于这个国家的许多人都具有了这种情结.苏联领袖斯大林就是其中之一.斯大林的弥赛亚思想形成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随着十月革命、二战、社会主义建设这几个历史时期不断向前延伸,最终形成了斯大林独特的弥赛亚意识.这种意识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过深深的影响. 2.期刊论文张磊.侯建.ZHANG Lei.HOU Jian斯大林与毛泽东社会主义观之比较-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26(6) 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是苏联在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中央领导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政治经济体制,它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他们社会主义观之间有许多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时,他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整体设计和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子系统也进行了精心的部署,给我们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留下诸多的启示,是我们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 3.学位论文邢亮论联共左翼反对派社会主义建设方案2008 十月革命胜利后,面对着如何建设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艰巨任务,联共内部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左翼反对派针对20年代苏联的国情提出了一套不同于当时党中央路线的社会主义建设方案,对于30年代斯大林体制下社会主义建设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 第一部分介绍左翼反对派提出方案的历史背景。从经济方面来看,实行新经济政策后,工农业生产较快地恢复起来,国民经济逐渐摆脱战争破坏的阴影。从社会角度来看,随着经济的恢复,城市中出现了新生的资产阶级、农村出现了阶级分化。大量剩余人口涌入城市,造成了严重的失业问题。工业落后于农业的问题加剧,导致工农剪刀差的不断扩大,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危机。从国防角度来看,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落后,对于处于资本主义强国敌视下的苏联安全是巨大的威胁。左翼反对派将这些问题归结为党中央实行错误路线的结果。 由此,左翼反对派要求当时的党中央调整经济路线,实行一套抑制阶级分化趋势,迅速改变工业落后的新路线。 第二部分阐述了左翼反对派建设方案的基本主张。左翼反对派一是要求加强与世界市场的经济联系,尽可能地利用外国资金、技术、人才等为苏联经济服务,但强调保证国内经济的安全。由此他们坚决反对放弃贸易保护制度,对党中央放松贸易保护制度的趋势提出批评。二是要求实行快速工业化的战略。要求运用计划手段,重点发展重工业,改变工业落后于农业、重工业落后于轻工业的局面。同时,消除工农剪刀差存在的基础、解决人口大量失业问题;三是在农业发展上,主张通过优秀典型的示范和廉价农业机械的推广、普及,并采取有利的政策倾斜等方法引导广大个体农民分层次、有步骤地参加到农业集体化当中去。同时,主张实行累进所得税制度,抑制城乡阶级的分化趋势,坚决反对斯大林采取行政暴力手段强制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四是在商业领域中,要求采取计划手段逐渐排挤市场作用,但反对机械地采取行政手段消灭市场。 第三部分将左翼反对派建设方案与斯大林方案进行比较,指出两者的异同点,同时对左翼反对派的建设方案的历史地位和意义作出点评。 4.期刊论文张颢从列宁到邓小平:利用资本主义思想的历史考察-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 利用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史上的伟大创举.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开创了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先河;斯大林利用西方资本主义加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毛泽东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废墟上进行了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邓小平加大利用资本主义的力度,进一步把中国推向世界. 5.期刊论文吴学凡.WU Xue-fan斯大林的城乡差别思想研究-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23(2)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在城乡差别方面,斯大林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的城乡差别思想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在斯大林的城乡差别思想形成的过程中,斯大林既立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和苏联现实问题的解决,又关注对未来社会的设计.通过对斯大林城乡差别思想中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工业化思想、农业集体化思想和消灭三大差别的思想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有助于正确认识中国当前日益扩大的城乡差别问题并对寻找解决路径提供借鉴. 6.学位论文张龙论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道路选择过程中的斯大林模式因素2007 斯大林模式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成型的社会主义模式,这一模式是在斯大林领导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并最终定型的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理论概括和体制制度的总和。斯大林模式自形成开始,就被当作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标准模式,在东欧绝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中被照搬,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一模式也被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证明,存在严重的弊端和缺陷。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鉴于当时国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在建国伊始就确立了全面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的政策,全面学习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和政策,苏联也给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巨大的帮助,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学习过程中,斯大林模式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暴露出不符合中国实际的问题。1956年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之后,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按照中国社会实际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中共八大前后,这一思想得到很大发展,取得了重大的理论成果。但这些调整、变革斯大林模式的思想并没有坚持下去。此后,由于中苏两党在以斯大林评价问题为核心的对社会主义的诸多观点、认识上存在严重分歧,两党之间爆

国内外电子商务模式研究综述

国内外电子商务模式研究综述 摘要:通过回顾与梳理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研究成果,归纳了不同的电子商务模式,为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综述 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成为研究的一大热点。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研究,分别就自己的理解对电子商务发展的不同观点。介绍、研究并借鉴西方电子发展的国际模式,并结合我国相关研究成果,显得尤为急迫和关键。 一、国外研究现状 1、电子商务模式就是利用互联网实现传统商务模式的方式。国外有些学者认为,虽然电子商务模式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是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商务模式相比较只是加入了“电子”的元素,其本质上与传统商务模式并无二致。因此,这些学者大多认为电子商务模式就是利用互联网实现传统商务模式的方式。如Rappa等人认为电子商务模式就是是企业通过互联网赚钱的方式,并将电子商务模式分为九种:经纪人模式、广告模式、信息中介模式、销售商模式、制造商模式、联合营销模式、社区模式、订阅模式和使用量模式。 2、电子商务模式是价值驱动和价值创造的一种机制。国外有些学者从价值驱动和价值创造的角度对电子商务模式进行了界定。如Timmers认为,电子商务模式是通过电子市场反映产品流、服务流、信息流及其价值创造过程的运作机制,并提出了11种电子商务模式:电子商店、电子采购、电子商城、电子拍卖、虚拟社区、协作平台、第三方市场、价值链整合商、价值链服务供应商、信息中介、信用服务。每种模式Timmers都对三个要素进行了描述,即:商务参与者的状态及其作用;企业在商务运作中获得的利益和收入来源;企业在商务模式中创造和体现的价值。Amit和Zott基于价值驱动力认为,电子商务模式是电子交易处理的架构,该交易处理的组成包括特定的信息、服务、产品,以及从事交易的各方。 3、电子商务模式是企业通过“电子”手段实现其商务战略的方式。有些学者从电子商务模式的词源本身来界定电子商务模式的概念。如Osterwalder等认为,电子商务模式是电子商务战略的体现,是对企业通过电子手段实现其商务战略在结构层面的概括,是电子商务系统流程的基础。这种理论认为从四个方面描述电子商务模式: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它代表了企业提供给客户的价值所在,客户愿意为此付款;企业拥有的基础设施和合作伙伴网络,这些对于企业创造价值以及维持良好的客户关系非常关键;企业创造并努力维持的客户关系,企业必须取得客户满意并由此获取稳定的收入;企业的财务,即企业的成本和收入结构

商业模式发展现状综述

商业模式理论发展现状综述 1:商业模式理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出现非常多的研究成本,这些研究成果包括了很多的方面,所以说,很多的学者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向都对商业模式进行不同的研究,得出的成果也都不同。从总体上看,商业模式的理论都是围绕着企业的根本性质与目标进行的研究结论。现在商业模式理论涵盖的范围非常的广泛,包括了很多内容,例如:资源获取、生产、营销、售后、研究开发、客户资源、成本及收入等等。所以,商业模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他会涉及很多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所以商业模式的研究需要研究者都能够用创新性的思维,不会被局限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事实上人们对商业模式研究的共同目标和共同理想,都是为了使人们能够对商业关系和经营管理理论有更进一步认知,让以后利用其理论更加的简便。 2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相关研究成果 商业模式这个词语,第一次是出现在《经营研究》这一篇文章中的。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才成为了被学者们所研究的热门话题。在20世纪90年代,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将商业模式称之为经营理论,而加拿大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明兹伯格将商业模式称为战略思想。国外的学者加里·哈默尔以及C.K. 普拉哈拉德两人,所提出的“战略意向”这一概念也比较符合商业模式的实际意义。他们通过对世界上的成功企业进行分析和研究后指出,战略不应该是一种具体规划,因为成功的企业是不可能通过规划规划出来的,所以,战略在本质上应该是一种意象,它是企业渴望得到的远大前程和领先地位的一种意象。 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学者们对于商业模式研究的方向也越来越多,20世纪 90年代后国外的研究者们对商业模式理论的研究方向就是寻找商业模式的通用 性概念,找出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在这个阶段研究者们对商业模式理论已经有一定的认知,理论研究已经进入了对商业模式概念的描述阶段。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学者们对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的总结越来越完善,提出的观点就越来越符合一般规律。当商业模式的概念比较清晰之后,学者们就开始对商业模式的一般模型进行研究,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比较优秀、系统的观点出现。 3:国内商业模式理论相关研究成果 国内商业模式理论研究的起步阶段要远远晚于国外关于商业模式理论的研究,所以国内商业模式研究的成果、阶段,也是远远落后于国外的理论研究阶段的。在我国当前的理论研究阶段中,我国学者对商业模式的研究还主要是处于商业模式的跟踪研究阶段。王波和彭亚利2002年在《经济观察报》中提出的“何为商业模式”中,提出的理论都是应用性的研究理论,其最终成果缺乏相关理论成果的支持,并不能构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国内后续商业模式理论的主要研究者有西南财经大学的罗珉教授、曾涛博士,以及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翁君奕教授、程愚博士。他们各自都在自己所著的文献中

斯大林模式研究综述

斯大林模式研究综述 程佩(09历本6 2009084634) 湛江师范学院法政学院湛江524048 [摘要]:斯大林模式作为二十世纪社会主义阵营普遍采用的一种发展方式,对整个社会主义世界尤其是苏联自身的影响不可估量,在苏联的强大和衰亡的历史过程中扮演者中重要的作用。新世纪以来,学术界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讨论不乏新思想和新观点:一是关于斯大林模式的界定;二是关于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时间、原因、特征;三是关于斯大林模式与苏联解体的关系;四是关于斯大林模式留给我们的启示【1】;通过对斯大林模式问题的研究,从斯大林模式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历史之鉴,更稳定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关键词]:斯大林模式特点形成时间原因解体启示 引言: 斯大林模式是指斯大林按照他的社会主义观在苏联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人们一般称为斯大林模式或苏联模式,或表述为斯大林一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它是在20世纪二兰十年代形成的,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为苏联1936年宪法的通过,后来不断巩固与发展。斯大林模式是一个统一的完整体系,它包括的主要内容是:1.决定社会经济基础和生产方式性质的是生产关系的性质,2.从政治上来讲是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模式。3.在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改造过程中,在强大的阶级斗争压力下,用强制乃至暴力的手段.实行超高速工业化与农业全盘集体化。4.以公有经济为基础和以产品经济观为理论,建立起与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模式相适应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5.在民族问题上,历史实践表明,斯大林把联邦制度变形为事实上的单一制。6.斯大林模式在对外关系方面,往往表现为实行扩张与霸权主义。7.一系列赖以形成斯大林模式的理论,如“一国社会主义”,不受法律限制的无产阶级专政,“阶级斗争尖锐化”,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最高形式。 一、“斯大林模式”的含义 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通常就是指斯大林模式,这一点学术界基本没有分歧。我们要评价“斯大林模式”,首先必须明确“斯大模式”的含义。但是对于“斯大林模式”作为一个概念,如何去界定,学界已给出了不同的表述,比如有体制说、理论体系说、政策实践说、社会主义模式说等。正是由于这种对“斯大林模式”的不同理解,故加深了关于“斯大林模式”争论的分歧和混乱。 1.体制说。我国普遍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特定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所谓“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按照斯大林的规划所确定下来的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苏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

O2O电子商务模式未来发展趋势

O2O 电子商务平台未来发展趋势

目录 内容摘要 (3) 前言 (3) 一、O2O模式的商业介绍 (3) (一)O2O模式的产生 (3) (二)O2O模式的定义 (3) (三)O2O和B2C、C2C的区别 (3) (四)现阶段O2O模式的主要发展形式——团购 (4) 二、基于O2O模式的团购网站介绍..(4) (一)团购网站分类 (4) (二) 案例引入——美团 (5) 三、O2O模式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6) 四、O2O模式的下一个增长点———移动电子商务 (7) 五、结束语 (7) 参考文献 (7)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对当前新型电子商务模式——O2O模式的现状分析,并给出了O2O 模式的基本定义,以及对这一新型模式的实际应用引入案例加以分析,美团作为团购网站的领先者被引入,本案例利用O2O模式即Online To Offline,也就是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了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引导消费者通过线上筛选服务进行支付而在线下实体店享受服务。并简单介绍了美团网,及美团网的运作模式同时为应对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开发出了手机客户端,让消费者不在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同时对O2O这一新型模式发展的现状的优劣势进行对比评价,最后对O2O模式未来发展趋势及方向提出建议。 关键字:O2O模式团购美团移动电子商务 前言 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时代,人们可以足不出户的通过互联网络进行各种商业交易行为,随着B2C市场逐渐饱和,C2C模式日渐式微,一种新型的电子商务模式——O2O模式正在消费市场上迅速崛起。O2O即Online To Offline,即将线上客源与实体店消费进行对接,并引导消费者去实体店进行消费,其中团购作为这一新型模式的代表几乎在一夜之间红透了电子商务行业,美团正是借鉴团购鼻祖Groupon的成功经验同时针对国内环境作出本土化的改进,迅速占领市场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好评。 一、O2O商业模式的介绍 (一) O2O模式的产生 随着B2C市场逐渐饱和,C2C模式日渐式微,而类似于酒吧、KTV、餐馆、加油站、理发店、健身房、干洗店等等服务行业还在传统的营业模式下竞争,于是一种新型的网购模式正在消费市场上掀起一番热潮—O2O模式,O2O模式就是把线上的消费者带到现实的商店中去消费——在线支付购买线下的商品和服务,再到线下去享受服务。这一新型模式将线上的价格优势与线下的服务优势集于一身,为消费者带来更加完善的购物体验,成为商家掘金市场的新形式。 (二)O2O模式的定义 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互联网+商务的机会。 线上,互联网是交易的前台。消费者可以在线上筛选服务,还有成交可以在线结算;线下,消费者可以自主去享受服务。即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了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这样线下服务就可以用线上来揽客,消费者可以用线上来筛选服务,如果有成交可以在线结算,很快达到规模。 O2O模式最重要的特点是,推广效果可查,每笔交易可跟踪。 (三)O2O和B2C、C2C的区别 B2C、C2C是在线支付,购买的商品会塞到箱子里通过物流公司送到你手中; O2O是在线支付,购买线下的商品、服务,再到线下去享受服务; O2O是网上商城,团购是低折扣的临时性促销。 如图一所示:

浅析斯大林模式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改进)

摘要 “斯大林模式”是指斯大林按照他的社会主义观在苏联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就是在总结了中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当前,中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在此背景下,如何正确地认识斯大林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科学地、实事求是地评价,既要看到问题,也要看到成绩,而且要分清主流、支流;既不能脱离当时的国际和苏联国内政治环境,也不能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具体的体制、运行机制混为一谈。本文着重论述以下几个问题: 什么是“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基本特点,“斯大林模式”形成的社会条件,“斯大林模式”的成果与弊端;以及“斯大林模式”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我们相信中国只要坚持改革开放,吸取苏联教训,不断开拓创新,才能建设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和谐社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实现最终理想:共产主义社会!我们必须把“斯大林模式”作为人类历史上把社会主义理想变为现实的第一个试验来对待,在前人的实践基础上,总结经验,纠正错误,继续前进。 【关键词】苏联;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问题,是一个世界范围的大问题,曾经引起了世界各国一切阶级的反响,至今还在议论纷纷。各个不同的阶级,代表各个不同阶级的政党或政治派别,意见不同。估计在本世纪内这个问题还不可能作出定论。① ——毛泽东 第1章“斯大林模式” 1.1什么是“斯大林模式” 在评价“斯大林模式”之前,首先要搞清楚“斯大林模式”这一概念的内涵。“斯大林模式”,虽然并没有人正式对它下一个定义,但它的含义却是清楚的,是指在斯大林时期形成的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体制的统称。其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具体来说,政治上表现为高度集权、党政不分、以党代政、专断独行;经济体制上表现为排斥商品生产和市场机制,实行包容一切的行政指令性计划和自觉的不平衡经济发展战略;文化体制上表现为绝对的统一意志;思想上表现为搞个人崇拜、教条主义;对外政策方面表现为大国主义、大党主义。完整的、系统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体制,是苏联共产党在斯大林领导下提出并实施的,此后,苏联以及其他一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框架仍沿袭“斯大林模式”。 1.2“斯大林模式”的基本特点 斯大林模式的基本特点是高度集权,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在经济方面,实行否认和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的指令性计划体制,忽视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工业方面实施高速工业化路线,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推行片面强调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工业化战略。农业方面实行全盘集体化,忽视人民生活急需的轻工业和农业。在政治方面,采用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党凌驾于权力机关之上,权力机关成为党的意志的传达机关。执政党内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以党代政,党政不分,行政机关隶属于党的机关或处于党的机关的直接领导之下,成为党的意志的执行者;民主机制受破坏,干部使用实际上是任命制和终身制,在党内执行大清洗运动(肃反运动),排除异己势力,以“基洛夫案件”为开端:根据最谨慎的估计,1936—1939年,苏联约有400多万人遭逮捕和判刑,500万人受到牵连,30—40万人被处决;一半以上的党员,即120万人被逮捕;而安东洛夫—奥费申科考证:“消灭富农、斯大林制造的饥荒和镇反的运动中死亡的人数是2000万”,②可见当时大清洗之惨烈。大批党政军领导、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干部被清洗,严重影响了苏联社会的进步。直到1939年,大清洗运动才逐渐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文献综述范文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姓名:代飞学号:专业:工程管理 一、《对当前大型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思考》作者:武海清 文章在分析当前业主方大型工程项目管理内涵、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模式及监理服务范畴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适应当前建设环境下的大型工程全过程监理模式。 1、工程项目管理内涵: (1)工程项目计划管理和综合协调 (2)工程项目各阶段任务划分和目标确定 (3)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和目标控制 (4)投资控制及费用管理 (5)质量管理 (6)人力资源管理 (7)沟通信息 (8)采购管理 (9)项目风险管理 2、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模式: (1)项目管理服务(PM) (2)项目管理承包

(3)工程一体化项目管理(IPMT) 3、当前项目管理公司的主要业务范围 4、当前工程监理的主要服务范畴及内容 可以看出,监理服务的内涵已经从施工阶段的“三控两管一协调”逐步延伸到项目前期阶段监理、设计监理以及后期的保修阶段监理。 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作者:彭韶辉 文章结合对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质概述,对目前流行的几种主要的项目管理模式特点进行比较,分析项目管理模式的适应环境和条件,分析了各模式的优缺点,提出根据企业特点建立项目管理组合模式的观点 1、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1)设计——招标——建造模式,优点是,参与工程项目的三方即业主、设计机构、承包商在各自合同的约定下,各自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义务;缺点是设计的可施工性差,监理工程师控制项目目标能力不强、工期长,不利于工程事故的责任划分,由于图纸问题产生争端等。 (2)设计采购建设模式,是将设计与施工委托给一家公司来完成,主要特点是业主把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和开工服务工作全部托付给工程总承包商负责组织实施,业主只负责整体的、原则的、目标的管理和控制(3)项目管理承包模式,该模式指项目管理承包商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 (4)代理型模式,采用CM制进行项目管理,关键在于选择项目经理(5)建造——运营——移交模式(BOT)是指项目确定招标→项目发起

电子商务前沿【文献综述】教学内容

湖北工程学院 2017—2018学年度第1学期期末考核答卷 考核课程: 电子商务前沿讲座 考核类型:考查 考核形式:开卷(文献综述) 学生所在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 班 级: 0153005441 试 卷 A 大学生网络营销能力秀始于2009年,是高校竞赛式网络营销教学实践平台,锻炼和培养大学生的网络营销核心能力,每个学期各举办一期,到2016年下半年已进行16期,超过7000个大中专院校的20万师生参加过网络营销能力秀。能力秀——网络营销开始的地方。 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及模式创新文献综述 前言 研究背景: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到 2015年 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 6.88 亿,全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 50.3%。其中,手机用户规模达到了 6.20亿,并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而且 2016 年,全国的网上购物、网络团购等类似业务再创新高。据统计数据显示,在2016年6月底,我国网民达 7.10亿,其中手机网民达6.56亿,在这种环境下,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电子商务企业的蓬勃发展,而传统零售企业的经营发展受到了电子商务的重创,生意惨淡,面对这样的局势,就要求线上线下相结合,发展移动电子商务,以求实体经济和网络经济平衡发展。 研究目的:通过搜集大量文献和其他网络资源,研究不同学者对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的概念理解、商业模式的创新,最后对现有商业模式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引起更多的学者关注这一问题,并为研究商业模式的学者提供参考价值。 看题 号 前言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总分 得分

研究意义:理论意义:第一,推动移动电子商务事业理性发展。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好坏影响着移动电子商务顺利进展。本文所研究的商业模式将给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带来更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理性全面的发展空间。 第二,本文借助移动网络技术,探索了移动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将商业模式的各个组成部分细分,促使研究的理论方法更加全面。 第三,有利于进行学术交流。对移动电商的商业模式进行相关理论的探索,可以促进学者之间学术交流,同时也为今后从事这一领域研究学者提供参考。 实践意义:第一,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研究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使其更好地发展,给 用户提供服务带来便利,企业明确自身的责任,维护自身的利益。促进企业与企业间合作,达成利益共享。 第二,促进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分析移动电商的商业模式,对促进社会经济产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电子商务活动的进展是为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是电子商务发展方向及成败的重要指标,现阶段我国对商业模式的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对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研究,有利于传统企业选择正确的商业模式,推动移动电子商务在新时代的发展。 一、商业模式、特点及评价 (一)核心概念 1.商业模式概念 刘丽侠[1]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生存的模式,能够为企业创造利益的模式,它最基本的核心内容就是创造与实现价值。它也是由一系列生产、销售、运营等经济实体之间的商业活动,能够为用户提供服务,创造企业的价值,以及建立良好的协作网络关系,节约大量的成本,创造属于自己本企业的模式。宋娜[2]商业模式的基本含义就是指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即企业在一定的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如何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李沂濛[3]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的大方向的布局,从一个产品被生产出来,到交付运营部门进行包装和宣传,包括管理部门在内部各部门间的协调,直到产品走向市场,最终收回资金流,是一个具有详细规划和规定的运作流程,企业关注的不仅仅是盈利,而是如何保持持续盈利,即站在客户的角度在满足客户的要求同时,为自己创造商誉等无形资本,让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虽然研究的角度不同,但他们都肯定了顾客价值,顾客要求,企业的所有活动、所有目标的实现都以客户创造价值展开,商业模式是一种体系,它能给企业带来很好的生存和发展途径,它能够使企业保持持续盈利的活力。 2.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概念 移动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是指在移动网络技术的研究背景下,进行商务活动的参与主体之间开展商业活动,并能使其企业创造价值,最终获得利润。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是在智能终端上开展商业活动,需要移动运营商的移动网络支持,平台提供商搭建一个平台供内容服务商将服务呈现给用户,在整个流程进展中,双方互赢互利共同创造企业的价值。在整个商务过程中,商业模式贯穿每一个环节,是由企业的内部资源,盈利模式,外部协作模式,支付模式,商家信用等级等部分组成,借助移动网络技术和物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