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世界纺织版图与产业发展新格局(二)——美国篇

世界纺织版图与产业发展新格局(二)——美国篇

世界纺织版图与产业发展新格局(二)——美国篇

Deep Insights of Global Textile Industry

- The United States

策划:本刊编辑部撰稿:张荫楠统筹:赵永霞

编者按:纺织工业作为世界各国工业化的先导产业,在解决就业、发展经济、促

进贸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展动能深刻调整,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不同要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不同国

家间的资源禀赋优势在发生明显变化,全球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为此,本刊从2019年第 1 期开始开展系列专题,对欧洲发达经济体、美国、日本及发展中经济体纺织产业布局、市场环境、机制建设、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和解读。本期主

要围绕美国“制造业振兴”背景,对美国纺织品及服装制造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分

析,指出了美国纺织品及服装制造业的优势及提升竞争力的举措,并从制造业创新体系、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技术转移机制、知识产权战略和制造业品牌等几个方面,给我国纺织

服装产业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些借鉴和参考。

特别关注

Focus

美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进程

Development Progress of the US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1 美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兴起、衰退与转型升级

与其他发达国家类似,美国的纺织工业也是伴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而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的工业行业。1790年,北美历史上第一家水力纺纱厂的建立,标志着美国踏入了工业化时代。从发展之初移植英国的纺织工业化技术,到通过改造、创新成为世界重要的纺织工业化国家,可以说,纺织业作为美国工业化进程的母亲行业,不但为美国强大的工业化生产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美国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1990年10月20日,时任美国总统老布什在庆祝美国纺织工业200周年大会上称:“美国纺织工业对美国经济的增长和竞争力提升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与众多传统制造业在工业化中期以后的衰退一样,美国的纺织工业在20世纪经历了从繁荣到衰退的巨大变化和调整。20世纪初,美国以棉花资源为优势并最先实现化纤生产的工业化,以棉织物与化纤织物为主取代英国成为当时的世界纺织制造中心。20世纪中期开始,美国纺织业产能和纺织业在其国内经济中的地位开始缓慢衰退,纺织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从1839年的2.6%下降到1965年的2.2%。而在此之后计算机及电子产品等新兴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图 1),更加速了美国纺织业的衰退,仅1950 — 1961年的12年间,美国纺织业雇员人数就下降了30.7%。

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文献[3]。

图 1 1947 — 2015年美国纺织业与计算机及电子产品制造业的增加值

20世纪中后期,工业化后起国家的竞争冲击造成的衰退在美国等工业先行国家中表现得尤其明显,伴随着美国国内劳动成本的上升、美元价值强烈波动、具有人口红利的新兴经济体纺织工业的兴起,美国纺织业产能

和雇员人数快速下降。1987 — 2009年,美国纺织业总产出额从676亿美元下降到了458亿美元,下降了将近1/3;1998 — 2010年美国纺织业雇员人数下降了64%。尤其是2005年纺织品服装配额制退出历史舞台,面临来自低成本国家服装产品进口量急剧增加的压力,美国纺织业的下游服装制造业严重萎缩。然而,伴随着制造业比较优势的消失,美国纺织产业在逐渐退出世界制造中心的过程中,并没有就此从其国家产业体系中退出,而是通过转型升级,在生产规模大幅度衰退的同时保持了经济效益的持续改善,产业效益和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图 2)。

注:基数2009年=100。

数据来源:美国劳工统计局,文献[3]。

图 2 1987 — 2014年美国纺织业与计算机及电子产品制造业劳动

生产率指数

纵观美国纺织业在20世纪中后期到本世纪初的转型升级过程,主要经历了以下特点的调整和转变。一是产业转移,其国内纺织服装产业从北部和中大西洋地区向南部和西部转移,加工或组装环节则向国外转移,以降低成本,加强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二是通过兼并收购,淘汰落后产能,大大提高了市场集中度,同时一批绩效良好的企业通过生产设备自动化升级、管理创新(信息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垂直整合产业链、拓展品牌组合等策略,大大提高营运效率和供应链一体化能力,形成了一批实力雄厚的纺织跨国集团。三是制订了著名的AMTEX 纺织科技开发计划,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尤其是新纤维和新技术的研发,形成了一批在细分专业领域独具竞争优势的企业和技术资本。四是通过各区域性(中美、非洲 & 中东和亚洲)自由贸

易协定,针对不同国家要素成本的差异将价值链活动定

纺织业

计算机及电子产品制造业

19

47

19

55

19

63

19

71

19

79

19

87

19

95

20

03

20

07

19

51

19

59

19

67

19

75

19

83

19

91

19

99

20

11

20

15

年份

增加值/亿美元3 0002 5002 0001 5001 000500

计算机及电子产品制造业

纺织业

19

87

19

93

19

99

20

05

20

11

19

89

19

95

20

01

20

07

20

13

19

91

19

97

20

03

20

09

年份

劳动生产率指数

140

12010080604020020

15

特别关注

Focus

位于比较优势国家,从而收缩制造环节,将其价值链重点集中于产品开发、营销和分销环节,控制了产品设计、质量标准、产品交货、库存以及价格等关键的“价值链”节点,并通过全球生产网络主导发展中国家纺织服装制造商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模式和利益分配。五是借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进行数字化转型,促使柔性化和个性化的产品生产和销售成为主导,通过柔性制造系统(FMS )实现自动化加工、制造与管理,并借助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有效整合其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供应链“节点”,对市场需求变动做出快速反应的同时,利用不同国家(地区)的资源优势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2 美国纺织服装产业运行现状

尽管美国纺织服装产业受我国具备相对成本优势的纺织品大规模出口的挤压,印度、越南、孟加拉国等国纺织业崛起的冲击,通过全球化和离岸外包,其国内纺织服装制造业规模逐步萎缩,在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中的地位从2000年的占比5.55%、第 4 位,逐步降至2017年的占比2.66%、第 9 位。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生产成本的不断上涨,以及纺织服装产业的技术转型升级,纺织品作为高度自动化的产业开始回归美国,美国纺织服装制造业呈现出逐渐复苏迹象。尤其是在具备良好的纺织业基础设施(高度自动化且环保的生产设施)的美国东南部地区,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生产线转移回美国,资料表明,近 5 年来大量

外资纺织企业在美国投资,并且厂房选址集中选择在美国的东南部。此外,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终止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 )、向中国和墨西哥进口的纺织品服装提高关税、要求美国企业回归等一系列政策,都有利于美国纺织服装制造业的回归。以下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 )公布的数据,对美国纺织品(包括纤维、纱线、织物)及服装(服装制造及针织服装和部件)制造业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

2.1 美国纺织业运行现状

USITC 的数据显示,2013 — 2016年,美国纺织业固定资产(工厂和设备)总投资增加了36%,从2013年的16亿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21亿美元(图 3),这一数值远高于2008年的衰退前水平(14亿美元)。另据USITC 统计,2014年 1 月 — 2017年12月宣布的新投资或计划投资报告中,有59项公开宣布的美国纺织业新投资或计划投资,投资总额超过23亿美元(表 1)。其中,除美国国内宣布

表 1 2014 — 2017年宣布的美国国内纺织业新投资或计划投资

数据来源:U.S. Census Bureau, USITC 。

图 3 2013 — 2016年美国纺织业固定资产总投资

特别关注Focus

的扩大产能投资及新开设工厂投资外,大部分新投资来自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墨西哥、加拿大、土耳其和沙特阿拉伯等;按投资地区和产业链环节来看,超过 2/3 的投资在北卡罗来纳州和南卡罗来纳州,虽然新投资涉及纺织产业链各个领域,但棉纱和非织造布尤其受外国投资的重视。如我国科尔集团2013年

注:表中数据由USITC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可能存在误差;*代表信息未公布。

数据来源:USITC。

(续)表 1 2014 — 2017年宣布的美国国内纺织业新投资或计划投资

特别关注Focus

成立科尔美国公司,并宣布将投资2.18亿美元在南卡罗来纳州建立两个棉纱工厂,完成后预计将创造500个工作岗位;山东如意2017年宣布投资4.1亿美元在美国第五大棉产地阿肯色州建立棉纺厂,这一投资将创造800个新工作岗位。

与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不同的是,美国国内制造的纺织品出货量在2013 — 2016年 4 年间均呈温和下降的趋势,虽然2017年扭转了下降趋势,出货量增至396亿美元,但与2013年相比仍有3%的差距(图 4)。据USITC分析,美国国内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并不能简单地与产能增加画上等号,一些新的投资可能主要用于对现有设备的替代、工艺升级和现代化改造,或是针对产品多元化的战略投资,因而新投资的增加也可能伴随着企业的产品战略调整和一些落后产能的淘汰。如,美国著名牛仔布生产商ConeDenim于2017年底宣布关闭其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拥有110多年历史的WhiteOak 工厂,WhiteOak曾一度是全球最大的牛仔布工厂,其一直坚持用老式织布机为高级时装品牌小批量生产牛仔裤,而受近年来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订单量骤降导致ConeDenim不得不关闭这家著名的老式牛仔布工厂。

出口和内销方面,2017年美国纺织品出口额为106亿美元,也低于2014年121亿美元的 5 年高点。与之相比,美国生产的纺织品在其国内市场供应方面保持稳定,2013 — 2016年占其国内纺织品供应总量的比例维持在58% ~ 60%。

2.2 美国服装制造业运行现状

数据显示,尽管增长规模不大,但近年来美国服装制造业回归迹象比较明显。2013 — 2016年,美国服装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了5%,达到3.01亿美元(图 5)。而新投资报告还表明,随着更多节省劳力的新技术的采用,美国服装制造业投资可能还会增加。服装出货量方面,虽然2014年达到115亿美元的历史最低水平,且其后两年增幅均不大,但2017年美国服装制造业出现了自1998年以来的第 1 个积极增长趋势,达到了125亿美元(图 6)。据美国服装和鞋类协会(AAFA)估计,2016年美国国内工业生产服装6.038亿件,占2016年美国服装消费总量的2.8%。

另据美国时装业协会(USFIA)2017年对美国时装公司的调研,61%的受访者表示其在美国国内的采购低于其采购总价值的10%,21%的受访者表示会在未来两年内增加从美国的采购,10%的受访者表示可能会减少在美国的采购。与2014年82%的零售商和55%的美国进口商/批发商表示“将在未来两年内增加从美国的采购”相比,USFIA认为这一下降表明美国国内采购的增长可能已经发生,进一步增加的可能会更小。相比之下,麦肯锡公司2017年的一项调查则对美国服装制造业的回归更为乐观,其调研显示,超过 1/3 美国服装企业首席采购官表示将更多地考虑“回岸”(reshoring)策略。尽管这些调研数据并没有明确美国服装制造业大规模回归的迹象,但是可以表明,“回岸”策略已经成为众多服装公司供应链战略调整和多元化总体战略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定制、交货期短、奢侈品等方面,美国服装制造业极具竞争力。

数据来源:U.S. Census Bureau, USITC。

图 5 2013 — 2016年美国服装制造业固定资产总投资

注:数据统计包括NAICS 314(服装)。

数据来源:U.S. Census Bureau, USITC。

图 6 2013 — 2017年美国服装进出口及出货情况

注:数据统计包括NAICS 313(纺织厂)和NAICS 32522(人造和合成纤维

及长丝)。

数据来源:USITC DataWeb/USDOC(截至2018年 2 月20日);U.S.

Census Bureau。

图 4 2013 — 2017年美国纺织品进出口及出货情况

特别关注

Focus

美国纺织服装制造业优势和提升竞争力的举措

Advantages of the US Textile and Gar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 Measures to Enhance

Its Competitiveness

1 美国纺织业优势和提升竞争力的举措

1.1 美国纺织业竞争优势

1.1.1 较低的能源成本

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战略资源,能源成本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源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前景。纺织品制造业作为能源密集型制造业之一,在全球性的产业集聚、产业转移等发展进程中,能源成本是一大决定性因素。

页岩气革命为美国带来了能源的独立性,使其从能源进口国转型成为能源净出口国。数据显示,2010年美国页岩气产量已经超过了1 000亿m 3,2006 — 2010年的 5 年里,美国页岩气产量增长超过20倍,从仅为其天然气总产量的1%增长至20%。根据美国能源情报总署(EIA )的统计,2017年全美的页岩气开采量已占其天然气开采总量一半以上,并超过中国2017年全部的天然气产量。美国和加拿大页岩能源产量急剧增长,导致北美天然气价格以及工业电力价格大幅下降,与此同时,其他经济体的天然气价格飙升,如2012年欧洲的天然气价格大约是北美的 3 ~ 4 倍,而亚洲大部分国家的天然气

价格则高出北美近 6 倍。

虽然2012年以后受北美天然气出口量增加等因素的影响,美国国内天然气价格与全球天然气平均价格逐步拉近(图 7),但对比我国仍有较大的优势。根据BCG (波士顿咨询)公司对全球前25位领先出口经济体能源成本的分析,2018年我国制造业成本竞争力平均指数为93(95),仍优于美国的100,但从制造业成本的主要构成因素分析,我国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人力成本方面,能源和电力成本均高于美国(图 8)。特别是在美国东南部地区工业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些州,低能源成本优势尤为明显。如,由我国科尔集团投资的棉纱

美国天然气价格

1260-6

价格相对美国变化/m m B t u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2016

全球天然气平均价格年份

注:mmBtu =100万英热单位。

数据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8,BCG 。

图 7 美国天然气价格与全球平均价格的对比

注:基数美国=100,所计算的指数仅包含 4 项直接成本,假定其他费用如原材料投入、设备和工具折旧等无差异;1)显示了中国竞争力平均指数(93)和长三角

地区竞争力指数(95);2)数据来源于美国南部各州。

数据来源:US Economic Cens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Euromonitor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Oxford Economics ;NDRC Price Monitoring Center ;Enerdata ;Eurostat ;BCG analysis 。

图 8 2018年全球制造业前25出口国制造业成本指数

出口额

118

118116

117

100

100

103

106

102

878688

87

82

97

114

109

97

120

8991

98

119

114

101

93

103

89

121

109

104103

104

93 ~ 95

劳动力电力天然气其它

最大

最小

中国1

)韩国比利时墨西哥西班牙波兰挪威丹麦美国2

)意大利加拿大瑞士泰国奥地利爱尔兰斯洛伐克葡萄牙德国法国英国印度巴西瑞典土耳其芬兰日本荷兰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捷克共和国

匈牙利罗马尼亚

克兰

特别关注Focus

生产商科尔美国表示,其所在的南卡罗来纳州兰开斯特县的电价比杭州低40%。而根据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ITMF)的统计,2016年在美国生产 1 kg环锭纺纱线的平均电力成本为0.08美元,中国、韩国和印度则分别为0.17、0.14和0.13美元,因此,尽管美国的劳动力成本较高,在美国纺制 1 kg棉纱的总成本仍低于中国、印度和韩国。

1.1.2 可靠、优质的棉花供应

2017年,美国是产量仅次于中国和印度的第三大棉花生产国。现在,可靠优质的棉花供应已经成为美国吸引棉纺及相关产业投资的一大重要因素,如山东如意正在阿肯色州投资的新棉纱生产基地,预计建成后每年将使用20万t当地种植的棉花;科尔集团分别于2014年和2017年宣布了两项在南卡罗来纳州的棉纺投资;印度、加拿大近 5 年来在美国也有较大规模的棉纺投资(表 1)。美国棉花可靠和优质的品牌形象得益于其多年以来在可持续、透明度、品质提升和创新等方面的实践和良好的品牌运作。其中,美国国际棉花协会(Cotton Council International,CCI)和Cotton Incorporated(美国棉花公司)是美国棉花产业创新和品牌运作的两大机构。CCI是上世纪50年代受棉花销量下滑影响,由美国国家棉业总会(National Cotton Council of America)提供资金,并由美国棉花行业的捐款资助成立的非营利组织,一直致力于美国棉花品牌形象的宣传,并从1989年开始推广COTTON USA TM商标;美国棉花公司则从棉花种植、棉纤维和纺织品创新研究、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时尚预测和促进终端消费等各个方面,为棉农和棉制品企业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可持续性方面,美国棉农通过精确农业管理提高棉花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同时减少种植过程使用的水和农药,其中无人机、电脑控制的湿度传感器等新技术的使用是其实现精确农业管理的关键,如可以通过绘制农田地图,确定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提高用水效率。此外,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美国棉花被视为粮食作物,因此棉农需要遵守联邦和州监管机构更为严格的环境法规和工作场所法规。同时,美棉也拥有更为完善的可持续性发展衡量体系。根据Field To Market?的统计,近35年来,美国棉花种植业减少了44%的土壤流失、82%的用水量、38%的能源和30%的温室气体排放,生产 1 磅棉纤维所需的土地面积减少了31%,在改善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13年10月,美国棉花公司还启动了一项由美国棉业和澳大利亚棉业携手创办,致力于负责任棉花生产的Cotton LEADS TM项目,5 年间该项目已在全球拥有556家合作伙伴。

在透明度方面,美国是全球唯一对所有棉包进行测试和对所有棉包进行分级的国家。其采用最新的电脑棉花分级技术,确保公平、正确地对每个棉包进行分级。同时,每个棉包都有独立的永久棉包识别(PBI)标签,帮助用户追溯棉包的产地、轧花厂和分级中心。

提升棉花品质方面,美国棉花行业通过开发先进的棉花种植、采摘、加工技术生产色泽更白、更精细、更强韧、更洁净的棉花。例如,通过选用创新的棉籽品种,以科学方法种植,从而能够提供更强韧、更长的棉纤维(图 9、图10);3 家美国联邦轧花实验室不断研究能够改进和确保纤维质量的轧花新技术,如采用最新的纤维感应轧花技术监控气流和水分含量,实时提供电脑生成报告,进行相应的轧花工艺调整。

数据来源:CCI。

图 9 美国棉花纤维平均强度变化

数据来源:CCI。

图10 美国棉花纤维平均长度变化

在创新方面,不仅通过创新的技术种植棉花、提升棉花的品质和可持续性,美国棉花公司还通过研究棉制品的创新加工技术,并与终端品牌进行合作,向消费者推广优质的棉产品,从终端拉动棉制品消费。例如,采用WICKING WINDOWS TM(微型窗TM

)技术的全棉内裤

特别关注Focus

2017年销售75万条,预计2018年销售100万条;STORM COTTON TM全棉防水透气整理技术可用于牛仔、绒布、针织等面料,在运动及户外服装中广受欢迎,2018年女装品牌broadcast(播)采用STORM COTTON TM技术推出了防水灯芯绒外套。为了展示美国棉花及棉制品行业的创新,2017年CCI还推出了一项名为WHAT'S NEW IN COTTON TM?(棉花新创意)的主题活动。

1.1.3 地方激励政策

近年来,美国地方政府的激励措施也对吸引纺织业新投资,特别是外资投资起到了良好的拉动作用。尤其是南卡罗来纳州、北卡罗来纳州、佐治亚州和阿肯色州,提供了包括税收抵免、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大量财政激励措施。佐治亚州经济发展部(Georgia'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提供税收减免政策,鼓励积极的商业行为如创造高薪工作和通过格鲁吉亚港口(Georgia's ports)增加贸易等;该州还为新投资者提供免税、小企业激励、财政援助以及劳动力计划,如由佐治亚州技术学院系统提供的“快速启动”(Quick Start)劳动力计划等。北卡罗来纳州和阿肯色州也提供类似的激励措施。如,中国台湾Everest Textile公司在北卡罗纳州投资的工厂由于连续12年达到创造就业和投资的目标而获得了该州300万美元的就业发展投资补助金(Job Development Investment Grant,JDIG);印度纺织品制造商Shri Govindaraja Textiles在10个州中选定北卡罗来纳州进行投资,获得了75万美元的“社区发展整体资助”(Community Development Block Grant);山东如意有可能创造800个新工作岗位的投资项目获得阿肯色州高达400万美元的补助金(视创造的就业而定)——相当于10年内新工作岗位工资总额的5%,并将退还与投资有关的建筑材料的销售税;等。

1.1.4 自由贸易协定

自由贸易协定(FTAs),特别是原产地规则对纺织业生产地的选择尤为重要。目前,美国已与澳大利亚、巴林、加拿大、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以色列、约旦、韩国、墨西哥、摩洛哥、尼加拉瓜、阿曼、巴拿马、秘鲁和新加坡签署了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协定。根据协议的原产地规则,这些协议明确规定了“服装”的免税权。而这些协定中大多包含“从纱线开始”(yarn- forward)原产地规则,即要求进入美国市场的服装等纺织品从纺纱、织布、裁剪到加工为成衣的全过程都必须来自美国或其伙伴国家。这些条件旨在鼓励在美国或其伙伴国家生产纱线和织物,是维护和扩大美国纺织品制造业的一大主要措施,尤其是在美国对西半球自由贸易协定伙伴的出口中(占2017年美国纺织品出口总额的74%),“从纱线开始”原产地规则的影响尤其显著。

1.2 美国纺织业提升竞争力的举措

除以上外部因素外,美国纺织业正在积极进行内部变革,以增强其竞争力和美国作为纺织品制造地的吸引力,其举措主要表现在以下 3 个方面。

1.2.1 创新与多元化战略

创新是美国纺织业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美国已经形成了贯穿纤维、纱线、织物,以及下游包括传统服装市场及军事、航空航天、医疗、基础设施、园林绿化、交通运输、工业等各个产业领域的创新体系。这种贯穿全产业链的创新体系,除了良好的创新环境外,首先得益于具有一批以创新型中小企业为代表的极具创新能力的创新主体,其中优秀的创新案例比比皆是,如American&Efird正在与Applied DNA Sciences 合作开发基于DNA识别的防伪缝纫线;Milliken(美利肯)公司开发的ResQ TM织物离开火焰自熄,可用于军事、消防和救援领域;Glen Raven公司开发的水过滤织物GlenFlow可用于海水淡化;等。这些创新型产品的开发,同时又是与终端用户密切合作的结果,这种基于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机制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效率和创新能力。尤其是纤维新材料领域创新成果向下游的延伸,为下游应用领域创新,特别是为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的创新应用奠定了基础。据统计,美国纺织业向美国军方提供超过8 000种纺织品,2016年美国军方采购纺织品的金额为18亿美元,往年最高达到22亿美元。

跨领域多主体的协同创新是美国纺织业创新的另一大特点。如2016年宣布成立的美国第 8 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美国先进功能织物制造创新研究院(AFFOA),致力于整合纤维、纱线与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LED)及其他功能,以创建可以“看、听、感觉、通信、储存能量、调节温度、监控健康、改变颜色等的纺织品”。该创新研究院由马萨诸塞州政府和麻省理工学院(MIT)共同出资建立,配备了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工具,旨在建成世界上第一个先进织物端对端原型,加速先进织物由概念到功能性产品的转化,并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场所、工具和指导(创业的加速器和孵化器功能),为学生提供探索先进织物尖端开发技能

特别关注Focus

的机会(教育基地功能)。2017年,AFFOA宣布成立首批两个纤维织物探索中心——分别设在马萨诸塞州大学洛威尔分校和MIT林肯实验室,并计划在美国各地区建立更多的纤维织物探索中心。这些纤维织物探索中心将作为AFFOA在各地的分支,整合政府部门、学术界专家、终端用户及产业链合作伙伴资源,从而减少先进功能织物产品商业化的障碍。

多元化的产品战略是美国纺织品生产商保持竞争力的另一重要策略,越来越多的纺织品制造商通过生产多元化的纺织品扩大其市场机会或过渡到新的业务。如美国工业缝纫线生产商Champion Thread表示其在2018年的几项投资项目将进一步把产品组合扩展至新的市场;而创立于1921年美国领先的纱线生产商National Spinning 公司,则通过多元化产品战略拓展业务至用于汽车、家电、建筑、床上用品等领域的非织造布产品;等。同时,一些企业也通过向下游制品领域的延伸来实现产品的多样化,如美国羊毛纱生产商Kentwool Manufacturing 将产品延伸至包括羊毛高尔夫袜、男士内裤及休闲服等在内的产品领域。

1.2.2 知识产权战略

知识产权集约型工业已经成为美国的经济支柱,根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和统计管理局(ESA)、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联合发布的《知识产权与美国经济:2016更新版》研究报告,2014年知识产权集约型工业对美国的经济贡献为6.6万亿美元,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达38.2%。虽然纺织业作为传统产业并未列入其公布的81项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但是美国政府、企业和个人以及各种商业组织已形成了强烈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企业更是视知识产权为“生命线”。

现在,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战略已经成为美国纺织业将自身区别于海外竞争对手的重要方式之一。如,美国著名的地毯制造商美利肯在“知识型”投资方面可谓一马当先,20世纪早期美利肯从批发商转型为制造商,开始探索化学纤维的潜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利肯建成了第一个配有空气净化和冷却设施的纺织厂,生产由尼龙组成的轮胎帘子布;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通过成立研究小组和化学制品生产部门,开发出Agilon?尼龙丝、第一款免熨烫纯棉面料Belfast、洗涤一次即可排出污渍和灰尘的Visa?聚酯织物等创新产品;1970年,由于研发出数字地毯印花机(Millitron?),使美利肯进入地毯业务领域并从根本上改变了地面覆层材料的面貌。自1865年成立以来,美利肯已在全球累计获得5 000多项专利,其中美国专利超过2 200项。此外,美国家喻户晓的品牌Glen Raven公司制造的Sunbrella?系列织物,以及Polartec公司(前身为Malden Mills)的Polartec面料系列,已经成为功能建筑织物和抓绒面料顶级水平的代名词,其成功的经验体现了品牌化经营的重要性。

1.2.3 高度自动化和高生产效率

近年来,通过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来提升竞争力,已然成为各纺织品制造大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由于与我国、印度等工业化后起国家巨大的用工成本差距——据统计,2016年美国棉纱纺纱熟练工和非熟练工平均小时工资分别为18.1和12.05美元,中国和印度分别为2.45和1.83美元——美国不得不通过设备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来降低成本、提高产能,以应对竞争。以转杯纺纱机投资为例,根据ITMF的数据,2015年美国将近50%的转杯纺纱设备是近 9 年新投资的设备,而2013年这一数据仅为27%,两年间增长了近 1 倍。相比之下,2015年印度 9 年内新投资的转杯纺纱设备仅占总数的28%,而中国则高达79%。

尽管我国与美国相比仍具有明显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且在设备自动化方面也已具备明显优势,但根据ITMF的数据,我国纱线的生产成本仍高于美国30%,除了能源成本的影响外,这主要得益于美国企业在产品质量控制(尤其是产品在线检测)及包装、物料输送、库存跟踪等环节的高度自动化,以及通过数字化技术链接整个生产流程,使得生产过程高度透明和可控的制造系统。如,通过数字化技术的生产设备,可在生产过程中检测到纺织品的缺陷,并及时通知操作员进行处理以减少最终产品的质量问题及可能造成的损失。

2 美国服装制造业优势和提升竞争力举措

2.1 美国服装制造业竞争优势

根据倡议美国制造业回流的非营利组织Reshoring Initiative的调查,包括男士定制服装Brooks Brothers、运动服装品牌American Giant、女装品牌Karen Kane和运动服品牌Kenai Sports等在内的美国服装品牌企业都增加了“回岸”采购或在美国本土的服装制造,其给出的四大主要原因是:海外成本的上升,以及需要更好的质量控制、更灵活的生产和更短的交货期。这说明快时尚和个性化产品需求引导下的短交货期、定制需求,从一定程度上为美国服装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竞争优势。

特别关注Focus

由于快时尚品牌的快速发展,多款、少量、紧追时尚的经营理念已经使得零售服装销售季节数量从传统的 2 季增加到 6 ~ 12季(一些快时尚品牌甚至达到26季),为了减少对市场需求误判带来的损失,短交货期成为快时尚品牌考量的重要因素。如美国运动服装品牌Boathouse Sports表示其放弃中国而选择“回岸”在美国采购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缩短交货时间,因为从中国采购需要至少6 个月的交货时间,而美国工厂交货时间可缩短至 1 个月。同时,美国市场也能够满足国外采购不能满足的小订单需求、更好的质量控制,以及更灵活的生产和定制化需求。

2.2 美国服装制造业提升竞争力的举措

2.2.1 提高服装加工自动化程度

技术熟练工短缺和人工成本更高是限制美国服装制造业新投资的主要问题。因此,通过提高服装加工中包括产品设计、裁剪、物料输送、缝制等整个过程的自动化程度,以减少用工和提高生产效率,成为美国服装制造业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如Softwear Automation公司开发的“Sewbot”机器人可替代人工进行大规模的缝纫工作,由于使用相机追踪布料的摆放位置,其准确度比人工高得多。据报道,目前江苏天源服装有限公司在美国阿肯色州投资2 000万美元开设的智能服装厂已经投入运营,并计划采用330台Softwear Automation公司的自动化缝纫机器人,预计每年生产2 300万件T恤,每件T恤成本约为33美分。

2.2.2 满足按需定制需求

美国服装制造企业另一项提升竞争力的举措是满足按需定制订单的需求。如美国针织服装制造商On Point Manufacturing(OPM),通过整合订单输入到交付的所有流程及自动化生产技术,可以生产任意数量和任何尺寸的服装,确保在72 h内交付订单并保证缝纫质量。其中,数字化和设备“互联”是加速产品设计、排产、生产和交付的关键工具,如OPM实现按需定制的关键是其采用了由Purchase Activated Apparel Technologies(PAAT)公司开发的软件系统。此外,亚马逊最近也获得了“按需服装制造系统”的专利,该专利技术的实施将实现大部分服装生产过程自动化,包括将客户订单自动转换为裁剪图案、裁剪并输送到缝纫部门、自动检验并包装出库等环节,其中缝纫环节为完全自动或人工辅助自动缝纫。

2.2.3 支持服装制造业的地方举措

为了扶持服装制造业,美国一些地方政府、非盈利机构也提供了多元化的企业扶持措施,提供包括吸引客户、改善业务流程、人才培养、交流分享等方面的扶持计划。如2013年成立于纽约的时装和设计孵化器Brooklyn Fashion + Design Accelerator(BF + DA),为设计师提供指导,并为小型服装企业提供服务以及展示空间和零售场所;由北卡罗来纳大学设立的非营利性机构Manufacturing Solutions Center为企业提供包括产品开发、原型设计、测试、培训、咨询服务等在内的帮助;圣路易斯时装基金(Saint Louis Fashion Fund)通过支持创建新公司、时尚孵化器等措施推动该地的服装和时尚产业;等。

对我国纺织服装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启示Inspiration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hina’s Textile and Gar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1 制造业创新体系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政府提出经济要转向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并将振兴制造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通过出台相关的政策、建设制造业创新网络、加大对创新基础要素的投资等,支持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发展。

回顾自2009年 4 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华盛顿特区乔治敦大学演讲时提出重振制造业战略设想至今美国政府部门发布的一系列有关制造业振兴的政策措施(表2),可以发现,这些相关的政策不仅确定了制造业作为美

特别关注

Focus

国核心产业的地位,也从推动制造业发展保障措施(包括财政支持、引导投资、税收减免等)和创新体系建设(包括创新网络建设、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机制、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有效拉动,同时明确了美国先进制造业的创新方向(纳米技术、先进陶瓷、光子及光学器

件、复合材料、生物基材料和先进材料、混动技术、微电子器件工具开发等领域)。

其中,制造业创新网络(National Networking of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NNMI )的建设,是有效承载美国先进制造业创新方向规划的实体,其两个创新层次

表 3 8 家已见报道的IMI 及其获政府财政支持的情况

增材制造创新研究院

数字制造与设计创新研究院

下一代电力电子制造创新研究院

轻质材料制造创新研究院

集成光子制造创新研究院

柔性混合电子制造创新研究院

先进复合材料制造创新研究院

先进功能织物制造创新研究院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表 2 2009年以来美国政府部门发布的制造业振兴相关政策措施

注: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特别关注Focus

的网络结构——第 1 层为创新研究院(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Institute,IMI),即按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方式由政府、学术界、企业界合作,致力于开发世界级先进技术和能力的实体;第 2 层是NNMI网络,由各IMI及其下属子网络组成,通过各个地域化的IMI的互连,从整体上增强美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强调政产学研用和跨学科、跨领域合作,促进创新技术向规模化、成本分摊和国内产能的转化。其核心是解决科技生产力向商业价值转变的过程中基础科研和商业化生产之间难以跨越的鸿沟,即提高“创新技术的商业转化力”。为了更好地传播和记忆以便于商业化运作,2016年 9 月NNMI正式采用了面向全社会和工业界的新名称Manufacturing USA。目前,Manufacturing USA已在不同的工业技术领域陆续成立了14个创新研究院。考虑技术变革的不确定性,政府对Manufacturing USA的管理侧重于宏观指导与监督,保持各个IMI一定的灵活性,联邦政府通常在 5 ~ 7 年内向IMI拨付7 000 万~ 1.4亿美元,前期支持力度大,2 ~ 3 年后逐渐减弱,直至完全退出。其中 8 家已见报道的IMI及其获政府财政支持的情况如表3 所示。

在已建立的14家IMI中,有两家与纺织领域密切相关,分别是先进复合材料制造创新研究院(Institute for Advanced Composites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IACMI)和先进功能织物制造创新研究院(Advanced Functional Fabrics of America,AFFOA)。这两家IMI分别将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和智能纺织材料及纺织品纳入了美国先进制造业创新体系,充分显示了先进纺织材料及纺织品在航空航天、医疗健康及改变未来生活的纺织品领域应用的广阔前景和价值。在其诸多研究成果中,AFFOA 已推出了两项可商业化的产品。一款是由JanSport公司生产的首款可编程智能背包,目前已经商业化生产,商品名为LOOKs?(图11)。该背包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设置背包功能,通过手机摄像头扫描背包面料可识别不同的背包,获取背包持有者所分享的信息,从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在校园内社交,教授更高效地参与会议。背包所使用的智能织物由AFFOA的科学家开发,JanSport公司和Inman Mills公司共同制造。另一款产品是由Boston Engineering公司研发的全球首款基于光纤的织物通信系统“Fabric LiFi”(图12)。该技术可以在LED照明系统下将音频和其他数据直接“广播”到编织在帽子中的光探测纤维(photo-detecting fibers)中,潜在的应用领域包括:在体育赛事中根据语言和喜好选择接收实时评论、在无法接收GPS信号以及医院等导航至关重要地点的室内高精度定位和导航,以及增加骑行和跑步爱好者夜间安全(避免碰撞)等。

图11 LOOKs?智能背包

图12 Fabric LiFi原型设计

有效的创体系新无疑是美国制造业的重要优势所在。根据Deloitte(德勤)发布的《2016年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报告》(2016 Global Manufacturing Competitiveness Index),在影响制造业竞争指数的几大因素中,美国的创新政策及创新基础设施因素得分居全球首位,相比之下,我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则主要体现在成本优势上,创新政策及创新基础设施因素得分仅为美国的 1/2(图13)。而从综合竞争力来看,虽然2016年我国制造业竞争力指数仍居于世界首位,但预计2020年将被美国反超(表 4)。

作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随着产品开发

天线控制器

(安装在墙壁上)

产品

发送器

发送器的构成接收器

接收器

(安装在帽子中)

应用

美国德国日本韩国中国印度

最不具竞争力最具竞争力

禀赋

成本

创新政策及基础设施

能源政策

基础设施

法律法规体系

数据来源:德勤,US Council on Competitiveness。

图13 选定国家制造业竞争力主要影响因素比较

特别关注

Focus

近年来我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制造成本优势趋于不明

显,以创新拉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已经刻不容缓。《中国

制造2025》、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均将建设一批国家技

术创新中心作为完善我国技术创新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

建设的重要内容,2017年科技部发布《国家技术创新中

心建设工作指引》,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布局建

设20家左右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

批复设立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新能源汽车

技术创新中心两家创新中心。但是,我国制造业创新体

系的建设与发达国家、经济体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创

新中心的运作模式及对产业有效的拉动作用仍需长期的

探索。可借鉴的是,促进形成政产学研用、产业链上下

游、产业链间跨领域多主体协同的自主创新网络,促进

创新的技术价值有效向商业价值转变,逐步形成一批以

跨界、融合、协同为特征的新型创新载体,是构建我国

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关键所在。

数据来源:德勤。

2 企业基础研究和创新主体地位

回顾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历程,美国等工业化先行国家通过创造、储备并高效应用由基础研究催生出的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并通过技术和工业革命掌握了

数据来源:文献[20]。

图14 2010 — 2018财年美国联邦政府R&D经费支出分布

数据来源:文献[20]。

图15 2012 — 2017年我国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基础研究科目支出

决算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年鉴。

图16 2012 — 2017年我国全社会经费投入分布

明显的制造业竞争优势与持久的领先地位,可见基础研究是科技强国和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基石。基础研究总体遵循“厚积薄发”的规律,具有长期性、目标模糊性等特点,这决定了基础研究经费需要由政府来承担。据统计,美国联邦政府基础研究投入占整个国家基础研究投入的比例一直维持在50%以上,占美国联邦政府R & D总投入的比例维持在20%以上(图14)。根据我国政府财政支出决算与基础研究经费统计数据测算,中央财政占我国基础研究总经费比例高达90%以上,基础研究科目占中央财政“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研究与开发”三科目之和(类似于R & D科目)的比例已从2012年的20.5%提高到2017年的26.6%,高于美国联邦政府基础

表 4 2016年全球制造业竞争力前25国家及其竞争力指数

特别关注

Focus

研究经费占其R & D 预算的比例(图15)。但从国家统计年鉴公布的全社会R & D 经费投入情况来看,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占R & D 总投入的比重却一直不足10%(图16)。

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中央财政基础研究经费主要投入政府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 —— 根据中央本级财政支出决算以及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和科技部年度决算数据测算,中央财政基础研究经费中有约50%流向政府研究机构,约47%流向高等学校;另一方面,说明我国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企业基础研究费用投入不足。在美国国家创新体系中,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其众多创新型企业从基础研究到试验开发的各类研发活动,覆盖整个创新链条,并与高校、联邦实验室、非营利机构等积极互动,形成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生态。数据显示,美国基础研究经费来源中,企业投入是除联邦政府外的第二大来源,而且近年来企业基础研究投入占美国基础研究经费总体的比重呈现积极的上升趋势(图17)。因此,尽管美国联邦政府研发经费的下降已经成为长期趋势,尤其是特朗普执政后,联邦政府明显减少了对技术推广示范和区域创新的支持,大幅削减国家海洋大气局、国家航空航天局、国家科学基金会等部门的教育培训经费,但美国民间科技创新活力持续迸发,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企业研发投入的持续增长。

企业的研发活动具有技术溢出效应,其在基础研究方面的长期投资,不仅能够为企业自身带来收益,也为全社会提供公共财富。长期以来,美国联邦政府除了通过拨款、购买研发服务等直接方式外,还通过研发税收抵免(Research Tax Credit )政策、研发应税额扣除(Tax Deduction )、知识产权购买分期折旧、专利转让所得税优惠等税收政策间接激励创新。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统计,美国通过税收激励等间接方式支持企业

研发的资金规模约为直接方式的27.9%。2016年 5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重申了我国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发展目标,并提出203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在新的历史起点,充分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强基础研究,是增强制造业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进程的重要保障。

3 创新成果转化机制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在科研论文的产出方面,近年来快速增长并超越日本、美国等发达经济体跃居世界第一。国际科学技术和医学出版商协会2018年10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论文发表量已达约300万篇,其中中国论文发表量占全球总量的19%;2017年来自中国的高引作者比例增加了40%,中国作者论文的引用率也从1999年的5.2%增至2017年的9.4%。此外,中国高校的专利申请数量也已经远超世界各大名校,清华大学专利申请量是斯坦福大学的11倍,加州理工大学的15倍。但这些大多产生于研究机构、高校的科技成果,由于转化不畅的问题,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却与发达国家反差巨大。这也从侧面说明,在创新因素对制造业竞争力的贡献上,我国与美国仍存在巨大差距(图13)。主要原因是我国还未能形成有效衔接的技术转移转化链条,技术转移体系还不健全。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国家之一,也是技术转移体系最为健全的国家之一。为了便利地共享技能、知识、技术、制造方法、制造样品和设施,加快新的产品、过程、应用、材料或服务的形成,从1980 年开始,美国联邦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案,并以总统令和总统备忘录等形式加强技术转移法律体系建设(表 5),这些法案扫清了高等院校、实验室等研究机构进行技术转移的各种障碍,奠定了美国技术创新成果有效转化为商业价值的基础。在完善的法律保障基础上,通过联邦和州政府资助和支持、私营部门和非营利组织建设等构建了多层次的技术转移机构(表 6),构成了覆盖国家实验室、国立科研机构、大学和中小微企业的技术转移体系。

除了法律保障和专业的技术转移机构,美国尖端

联邦政府 企业 大学 非营利部门 州政府年份

195319591965197119771983198919952001200720131956占比/%

19621968197480706050403020100

1980198619921998200420102015

数据来源:文献[20]。

图17 1953 — 2015年美国基础研究经费来源分布

特别关注

Focus

和前沿技术主要的产出机构 —— 一流大学和国家实验室,都非常重视技术转移,积极推出促进技术转移的项目,如2017年麻省理工学院推出了一种新的基金暨企业加速器项目,名为“发动机”(The Engine ),旨在帮助

创业公司跨越“死亡之谷”,即实验室概念和成功商品之间的鸿沟,目前该加速器已经筹得 2 亿美元资金,并开始着手培育首批 7 家科技创企;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推出旨在支持快速成长型企业的“风险加速基

表 6 美国多层次的技术转移机构体系(仅以代表性机构为例)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表 5 美国技术转移法案及其重点内容

资料来源:文献[21]。

金”(Venture Acceleration Fund,VAF)、“新墨西哥州小企业扶助项目”(New Mexico Small Business Assistance Program,NMSBA),以及将最新研发的革新性技术引荐给企业家、投资者、决策者和工业界伙伴的DisrupTech 项目;等。这些项目多根据美国各个大学和国家实验室的自身需求及推动所在地区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所制定,能更好地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服务。相比之下,我国无论是在技术转移相关法律体系,还是在专业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建设,以及高校、研究机构自身的技术转移意识和体系建设方面均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作为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手段,未来我国技术转移体系的建设刻不容缓。

4 知识产权战略和制造业品牌

当下,知识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与之相伴,全球围绕创新生态建设的竞争更加激烈,而知识产权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作为最早建立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国家之一,美国企业已将“或有专利,或被淘汰”视为其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生存法则。数据显示,作为无形资产部分的知识产权已占到美国企业资产的80%,远远超过企业的有形资产部分。

美国企业知识产权意识的形成与美国政府立法推动和高度重视密不可分。1979年,时任美国总统卡特提出“采取独自政策提高国家竞争力,振奋企业精神”,首次将知识产权战略上升到美国国家战略层面。此后美国在长期技术和成果积累基础上形成了知识产权优势,实现了其维护世界经济和技术霸主地位的战略目标。据统计,目前美国已有知识产权主要法律52部,相关法律42部,还出台了78部知识产权实施细则,法律法规体系十分庞大。现在,知识产权战略和强大的知识产权保障法律体系已然成为美国激发创新和创新成果转化的强大动力,并推动形成了一批以美国知名地毯制造商美利肯为代表的以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知名制造品牌。而受特朗普政府采取“减税+基础设施建设+宽松财政政策”以促进美国制造业回归战略的影响,结合美国技术转化率高的优势,知识产权将进一步活化,有助于技术创新与美国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更快、更好地成长。

同时,由于美国制造业技术优势强大,且传统制造业以及高新技术的下游产业链大部分布局在海外,因此,美国也特别重视境外知识产权保护,在20世纪70年代就制定了“特别301条款”“337条款”等特别条款,将国际贸易与知识产权捆绑在一起,获得利益。在此基础上,1992 年美国又通过《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把知识产权与贸易的捆绑扩大到了区域自由贸易协定,进而又把这种区域性的捆绑推向全世界,最后形成了世界贸易组织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从而形成了一套有利于美国的国际贸易规则。而特朗普政府对贸易保护主义特征政策的倾向,将不仅包括其主张的提高所有进口货物关税或者针对中国的惩罚性关税等经济政策,还可能更加频繁地运用知识产权手段对我国企业发起“337调查”,这将对我国商品出口和技术转移带来巨大风险。

我国自2008年发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来,努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知识产权工作快速发展,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评价报告》显示,在包括经济合作组织(OECD)的34个国家、金砖 5 国和新加坡在内的40个国家中,我国知识产权发展水平位列第10,居世界中上游。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以专利为例,我国有效发明专利比重较小(2016年发明专利占专利总数的比重不足40%(表 7))、专利国际优势企业数量少等客观问题依然存在。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面对欧美等制造强国和地区的挤压,我国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顺利开展海外贸易、加快转型升级等方面将面临重重挑战。知识产权作为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一环,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应强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针对出口目标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及动态对企业开展定期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企业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外知识产权保护的最新动向,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知识产权纠纷。另一方面,应强化知识产权政策导向,构建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推动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和技术价值的高效转化。

表 7 2016年全球部分国家发明专利情况对比国家专利受理总量/件发明专利受理量/件发明专利占比/%美国41 73635 89586.00

德国16 64114 15885.08

英国 3 113 2 37276.20

法国 5 775 4 63180.19

荷兰 3 551 3 55188.85

芬兰 1 148 1 00787.72

日本45 15139 20786.84

韩国17 56013 76478.38

新加坡 1 10376969.72

中国 3 464 824 1 338 50338.63

结语Conclusion

近年来,受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国内劳动力、能源和资源成本上升的影响,面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制造业振兴、制造业回归本土战略的压力,以及美国对华贸易战的影响下孟加拉国、越南等国家充分利用零关税机会向欧美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迅速增长,柬埔寨、印尼、菲律宾、印度及非洲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国家的跃跃欲试,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面对内外部双重压力,步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更深入地融入全球纺织服装生产网络,占领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成为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

纵观美国纺织服装制造业发展历程,基于创新的价值链是其保持全球竞争力的关键。与之相比,尽管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已经建立起了全世界最为完善的现代制造体系,产业链各环节制造能力与水平均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缺乏基于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及创新成果的有效

参考文献

[1] 张舒.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述评——以世界纺织业为例[J].财

经问题研究,2015(10):38-44.

[2] 赵君丽.从美国纺织服装产业调整看中国的产业升级[J].国际

经贸探索,2010,26(1):43-47.

[3] 李鹏飞.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转型研究——基于产业

技术经济特征的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7,39(10):

44-48.

[4] 赵君丽,王芳芳.纺织产业升级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6,29(5):3-9.

[5] 魏道培.复活的美国纺织业:高技术低成本[J].中国纤检,2014

(11):52.

[6] 叶茂升,韩肖英.美国纺织品服装产业发展的新特征及其启示

[J].对外经贸实务,2014(3):26-28.

[7] 钟丽君,程伍奇.创新让价值倍增——欧美如何寻求纺织业可

持续性发展[J].中国纤检,2018(10):124-125.

[8] 吴爱芝,李国平,马笑天.纺织服装产业空间布局演化研究回

顾及其展望[J].世界地理研究,2017,26(1):85-93.[9] WILLIAM V.MCCRARY J.2018 state of the U.S. textile industry[EB/

OL].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d815939751.html,/textile-world/2018/05/2018-state-of-the-u-s-textiles-industry/.2018-05-16.

[10] FREUND K, ROOP M, COLBY-OIZUMI H.Textiles and

apparel: made in usa… again?[EB/OL].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d815939751.html,/

publications/332/working_papers/id_18_055_working_paper_

textiles_and_apparel_usa_final_091318.pdf.2018-09-20.[11] ROSE J,COLOTLA I,MCADOO M,KLETTER W.How

shifting costs are altering the math of global manufacturing [EB/

OL].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d815939751.html,/publications/2018/how-shifting-costs-are-altering-math-global-manufacturing.aspx.2018-12-11.[12] 美国棉花的纤维性能持续改善[EB/OL].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d815939751.html,/转化机制,缺乏知识产权意识和品牌意识,在产业链的一些关键环节,如新材料、高端产业用纺织品制造、品牌溢价等方面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首次提出“创新”这一概念的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指出,新思想来源和后阶段发展是技术创新成立的两个必要条件。只有打通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再到形成项目、专利等创新价值链的基础要素,以及通过创新主体——企业的产品开发、设计制造,到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环节,最终到达创新的目标要素——市场的创新价值链,才能够有效地将创新的成果转化为创新的产品。本文重点分析了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美国纺织服装制造业的优势以及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做法,以期对我国纺织服装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创新价值链的构建提供一些参考。

uploads/documents/WhitePaper_FiberQuality_ZHCN.pdf.[13] 2016 global manufacturing competitiveness index[EB/OL].https://

www https://www.sodocs.net/doc/d815939751.html,/content/dam/Deloitte/global/Documents/Manu facturing/gx-global-mfg-competitiveness-index-2016.pdf.2016-

03-04.

[14] 李建花.美国企业知识产权法律环境建设及启示[J].全球科技

经济瞭望,2016,31(12):14-19,49.

[15] 丁明磊.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战略规划分析与启示[J].全

球科技经济瞭望,2016, 31(4):1-5.

[16] 黄军英.美国制造业创新政策及发展态势分析[J].全球科技经

济瞭望,2016,31(1):1-5.

[17] 吴飞鸣.2017年美国科技创新与政策发展综述[J].全球科技经

济瞭望,2018,33 (1):13-19.

[18] 乔健.美国创新型企业税收支持政策研究[J].全球科技经济瞭

望,2016,31(9):44-47.

[19] 樊春良.美国科技政策的热点和走向——基于美国科学促进

会2018年会的观察[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8,33(2):17-21.

[20] 朱迎春.美国联邦政府基础研究经费配置及对我国的启示[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7,32(8):33-40.

[21] 张换兆,秦媛.美国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经验及对我国的启

示[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7,32(8):56-61.[22] 赵辉.美国联邦机构技术转移机制初探[J].全球科技经济瞭

望,2017,32(10):24-28,59.

[23] 朱帅.国际制造业品牌建设和品牌价值评价[J].中国工业评

论,2016(4):56-62.

[24] 任继江.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的知识产权问题探析[J].中

原工学院学报,2018,29(5):60-65.

[25] 张艳秋.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国际对比研究——基于投入产出分

析[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8,33(8):61-6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