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化学必修1人教版教师用书word文件可编辑

化学必修1人教版教师用书word文件可编辑

化学必修1人教版教师用书word文件可编辑
化学必修1人教版教师用书word文件可编辑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一课时

化学实验安全过滤和蒸发

[课标要求]

1.了解有关化学实验安全的常识。

2.掌握过滤、蒸发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3.掌握SO2-4检验的原理和方法。,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加热液体时要放碎瓷片;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

2.过滤是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方法,实验操作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

3.蒸发是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方法,操作时要用玻璃棒搅拌,以防止局部过热引起液体飞溅。

4.三种粗盐提纯时试剂加入顺序:

(1)NaOH→BaCl2→Na2CO3→HCl

(2)BaCl2→NaOH→Na2CO3→HCl

(3)BaCl2→Na2CO3→NaOH→HCl

5.检验SO2-4时,先加入稀盐酸,没有沉淀生成,再加入BaCl2溶液。

化学实验安全

1.遵守实验室规则

走进实验室,首先要认真阅读并牢记实验室安全规则。

2.化学实验安全措施

(1)特殊化学试剂的存放方法

①易吸水、易潮解、易被氧化的物质应密封存放。

②受热或见光易分解的物质应用棕色瓶盛放,并存放在冷暗处。

③易燃、易爆的化学试剂应密封保存,并置于冷暗处,远离电源和火源。

④剧毒化学试剂要单独专柜保存。

(2)填写下列标志所对应危险化学品的类别

标志

类别爆炸品易燃品氧化剂剧毒品腐蚀品

(3)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意外事故处理方法

酒精着火移开可燃物,用湿布或沙土盖灭

烫伤或烧伤先用水冲洗烫(烧)伤处,再涂上烫(烧)伤膏

浓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浓碱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硼酸溶液试剂溅入眼睛内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4)“三废”的处理方法

废气:不能直接排入大气,要进行回收处理。

废液: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要倒入指定的废液缸内。

废渣:不能随意丢弃,要进行分类处理。

[特别提醒]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H2SO4沿玻璃棒(或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

1.将下列化学试剂与相应标志连线。

化学试剂化学品标志

(1)浓H2SO4 A.

(2)酒精 B.

(3)白磷 C.

(4)KClO3 D.

答案:(1)—C,(2)—D,(3)—B,(4)—A

2.化学实验中安全意识是重要的科学素养。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将CO中毒者移至通风处抢救

B.被玻璃割伤手后,先取出伤口里的碎玻璃片,再用稀双氧水擦洗,然后敷药包扎C.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先通氢气后加热

D.使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解析:选D将CO中毒者移至通风处,可使其呼入新鲜空气,缓解体内组织缺氧。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通入氢气,检验氢气纯度后再加热,否则可能会引起爆炸。使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容易失火。

过滤和蒸发

1.过滤

(1)适用范围:分离难溶固体和液体。

(2)实验装置:写出下图中仪器名称:

[特别提醒]

过滤操作口诀:

漏斗烧杯玻璃棒,三样仪器不能少。

一贴二低三要靠,滤渣记得要洗涤。

2.蒸发

(1)适用范围: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

(2)实验装置:写出下图中仪器名称:

1.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是放在三层滤纸一边还是放在一层滤纸一边?

提示:放在三层滤纸一边,否则会使滤纸破损而造成过滤失败。

2.过滤和蒸发操作时均使用到玻璃棒,二者的作用相同吗?

提示:不相同;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而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3.蒸发操作中停止加热的依据是什么?能否将蒸发皿中液体直接加热蒸干?

提示:当蒸发皿中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不能。

1.过滤操作的“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滤纸和漏斗内壁之间无气泡。

二低?

????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口漏斗里液面略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尖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轻轻靠在三层滤纸处漏斗下口尖端紧靠烧杯内壁

2.过滤后洗涤沉淀的方法

沿玻璃棒向漏斗中注入少量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滤出,重复操作2~3次。

3.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

(1)加热蒸发时,蒸发皿中液体的体积不要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以防液体受热或搅拌时溅出。

(2)加热时要使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受热造成液滴飞溅。

(3)如果要蒸干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或液体较少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防止晶体过热而迸溅。

1.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漏斗下端管口应在烧杯中间,不能接触烧杯内壁

B .漏斗内的过滤液的液面应高于滤纸边缘

C .直接向漏斗中倾倒过滤液

D .滤纸应紧贴漏斗内壁并用少量水润湿

解析:选D A 项,漏斗下端管口应紧靠烧杯内壁,错误;B 项,漏斗内的过滤液的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错误;C 项,向漏斗中倾倒过滤液时,要用玻璃棒引流,错误。

2.蒸发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使蒸发皿盛满滤液,用小火加热

B .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C.待溶液蒸干后,再停止加热

D.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解析:选B蒸发皿中所盛液体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2

3

,A项错误;当蒸发皿中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可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干,从而避免了固体飞溅,B正确,C错误;蒸发皿可直接加热,不必垫石棉网,D错误。

粗盐的提纯

1.粗盐的成分

(1)主要成分:NaCl。

(2)杂质

①不溶性杂质:泥沙。

②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及一些硫酸盐等。

2.粗盐中不溶性杂质的除去

操作步骤实验装置实验现象说明

第1步:

溶解

粗盐溶解,溶液呈现浑浊

搅拌的目的是加速食盐

溶解

第2步:

过滤

过滤后,下面烧杯中溶液

澄清,滤纸上有不溶物

(泥沙等)附着

CaCl2、MgCl2、硫酸盐

等可溶于水,但含量较

少。因此,澄清的滤液中

除含有NaCl外,上述物

质仍存在

第3步:

蒸发

水分不断蒸发,有固体逐

渐析出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

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

热将液体蒸干3.粗盐中SO2-4的检验

4.可溶性杂质的除去

(1)除杂原理

杂质加入的试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硫酸盐

(Na2SO4) BaCl2溶液

Na2SO4+BaCl2===

BaSO4↓+2NaCl

MgCl2NaOH溶液

MgCl2+2NaOH===

Mg(OH)2↓+2NaCl CaCl2Na2CO3溶液

CaCl2+Na2CO3===

CaCO3↓+2NaCl

(2)除杂路线的选择

[特别提醒]除杂实验的关键是Na2CO3溶液必经在加入BaCl2溶液后面加入,而稀盐酸是在过滤完后加入。概括为:钡碳先,碱随便,接过滤,后盐酸。

粗盐的提纯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问题思考]

1.在粗盐提纯实验中,在①溶解、②过滤、③蒸发各步骤均使用了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提示:①搅拌,加快粗盐的溶解速度。

②引流。

③搅拌,防止局部过热而引起液体飞溅。

2.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时,对三种除杂试剂(BaCl2、Na2CO3、NaOH)的加入量有什么要求?

提示:为了使杂质尽可能除去,加入的除杂试剂必须过量。

3.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时,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什么?应何时加入稀盐酸?

提示: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时,使用了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加入稀盐酸是为了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因为Mg(OH)2、CaCO3、BaCO3均可与稀盐酸反应,所以应在过滤除去沉淀之后加入稀盐酸。

4.在SO2-4的检验实验中先加入稀盐酸使溶液酸化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加入稀盐酸酸化,目的是排除干扰离子,如CO2-3、SO2-3等,防止对检验SO2-4产生干扰。

1.物质提纯的原则

2.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Na2SO4、MgCl2、CaCl2)的流程及目的

3.SO 2-4的检验方法

(1)检验原理:Na 2SO 4+BaCl 2===BaSO 4↓+2NaCl 。

(2)实验操作:

取少量溶液―――――→加入稀盐酸除去沉淀和气体―――――――→加入BaCl 2溶液

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含有SO 2-4。

1.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

解析:选C 固体药品的取用使用药匙,故A 正确;溶解的过程中,使用玻璃棒搅拌促进溶解,故B 正确;过滤过程中,未使用玻璃棒引流,故C 错误;蒸发过程中,使用玻璃棒搅拌,使药品受热均匀,故D 正确。

2.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Cl 2、MgCl 2、Na 2SO 4及泥沙,得到纯净的NaCl ,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在下列操作中选取必要的步骤和正确的操作顺序( )

①过滤 ②加过量NaOH 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

A.④②⑤B.④①②⑤③

C.②⑤④①③D.①④②⑤③

解析:选C除去MgCl2选NaOH,加过量的BaCl2溶液来除去Na2SO4以后,过量的BaCl2将和CaCl2一起用Na2CO3溶液除去,过量的NaOH和Na2CO3必须通过加适量的盐酸来除去。因此,操作⑤必须在操作④之前,过滤操作必须在加入适量盐酸之前进行。

[三级训练·节节过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列危险化学品标志中表示腐蚀品的是()

解析:选A A.为腐蚀品标志,正确;B.为易燃固体标志,错误;C.为辐射标志,错误;D.为氧化剂标志,错误。

2.下列各组物质可以采用过滤操作进行分离的是()

A.氢气和氧气B.水和氯化钠

C.水和汽油D.水和氢氧化铜

解析:选D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实验方法。A项,H2和O2均为气体;B 项,氯化钠可溶于水;C项,汽油与水均为液体;D项,氢氧化铜不溶于水,可采用过滤操作将二者分离。

3.下列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实验桌上的酒精灯倾翻燃烧,马上用湿布扑灭

B.不慎将酸或碱溶液溅入眼内,立即闭上眼睛,用手揉擦

C.皮肤上溅有较多浓硫酸,赶紧用水冲洗

D.衣服沾上大量浓氢氧化钠溶液,需将此衣服浸泡在盛水的盆中

解析:选A要对这些事故处理得当,就要掌握和理解一些化学知识:灭火要降温、隔

氧,A正确;酸、碱溶液有强腐蚀性,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和氧化性,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B、C、D错误。

4.用可溶性钡盐检验SO2-4的存在时,先在待测溶液中加入盐酸,其作用是()

A.形成较多的白色沉淀

B.使形成沉淀的纯度更高

C.排除SO2-4以外的其他阴离子及Ag+的干扰

D.排除Ba2+以外的其他阳离子的干扰

解析:选C BaSO4和BaCO3都不溶于水,但前者不溶于酸,后者可溶于稀盐酸,另外AgCl也不溶于盐酸;因此,在待测液中先加入盐酸,可以排除CO2-3等离子及Ag+的干扰。

5.如图所示是某学生设计的过滤操作装置图。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有________处错误,说明改正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学生在进行过滤操作后发现,过滤后的液体仍有浑浊现象,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解析:过滤的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和玻璃棒,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答案:(1)铁架台漏斗烧杯(2)1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一侧(3)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的上缘)

1.在装有浓硫酸的容器上应贴的标志是()

解析:选D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2.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

B.可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

C.用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

D.尝一下实验室里酒精的味道

解析:选A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在闻有毒气体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在实验室里,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

3.下列仪器常用于进行物质分离的是()

解析:选B应用烧杯、漏斗、玻璃棒等可进行过滤操作,可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

4.(2019·贵州省织金县一中期中考试)蒸发操作中必须用到蒸发皿,下面对蒸发皿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将蒸发皿放置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

B.将蒸发皿放置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并加垫石棉网加热

C.将蒸发皿放置在三脚架上并加垫石棉网用酒精灯火焰加热

D.在三脚架上放置泥三角,将蒸发皿放置在泥三角上加热

解析:选D蒸发皿可直接加热,不需要放在石棉网上,但铁架台的铁圈和三脚架上没法放置蒸发皿,故在三脚架上放置泥三角,把蒸发皿放置在泥三角上加热。

5.下列生产、生活、实验中的行为,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进入煤矿井下作业,戴上安全帽,用帽上的矿灯照明

B.节日期间,可以在热闹繁华的商场里燃放烟花爆竹,欢庆节日

C.点燃打火机,可以检验液化气钢瓶口是否漏气

D.实验室里,可以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及时用玻璃棒搅拌,配制稀硫酸

解析:选A煤矿中的瓦斯气体和液化气都是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A正确,C不正确;燃放烟花爆竹应在人少的空旷处燃放,B不正确;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容易因放热过多而导致酸液沸腾溅出,D不正确。

6.下列对事故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如遇到电线着火,应该先关掉电闸

B.发现实验室中有大量的可燃性气体泄漏时,应立即开窗通风

C.不慎将稀盐酸溅到眼睛里,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D.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然后涂抹10%的NaOH溶液解析:选D关掉电闸以防二次伤害,A正确;开窗通风以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以防爆炸,B正确;酸溅到眼睛里,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C正确;NaOH溶液具有强腐蚀性,会造成二次伤害,D错误。

7.进行过滤操作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A.滤纸、烧杯、试管夹、漏斗、玻璃棒

B.烧杯、酒精灯、试管、漏斗

C.铁架台(附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

D.铁架台(附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

解析:选D由过滤装置可知使用的仪器是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注意滤纸是实验用品不属于实验仪器。

8.下列混合物适于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A.KCl、NaNO3B.水、酒精

C.Na2CO3、CaCO3D.MgSO4、ZnSO4

解析:选C A、D两组中的固体物质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过滤法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水与酒精都是液体,互溶后仍都可以透过滤纸,因此也不能采用过滤法分离;C组中

Na2CO3能溶于水,CaCO3不溶于水,可采用过滤法分离。

9.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

A.过滤B.蒸发C.加热

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哪种方法最合适(填字母)?

(1)除去NaCl溶液中的AgCl悬浮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去潮湿食盐中的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AgCl不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溶有的O2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用蒸发的方法分离食盐和水。

答案:(1)A(2)C(3)B

10.有一包从海水中获得的粗盐,已经经过初步的提纯。课外活动小组对它的成分进行探究,并将粗盐进一步提纯。

探究一:粗盐中含有的杂质。

(1)根据海水的成分和初步提纯的实验操作,估计该粗盐可能还含有的杂质是CaCl2和MgCl2。现用实验验证这种推测:取样并溶解,加入数滴NaOH溶液,目的是检验是否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接着再加入数滴Na2CO3溶液,目的是检验是否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证明这包粗盐含有的杂质是CaCl2。

探究二:粗盐中NaCl的质量分数。

按下面步骤进行实验:①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②将样品加水溶解,制成粗盐溶液;③向粗盐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某种试剂,过滤;④沉淀洗涤后小心烘干,得到纯净固体A;⑤溶液在进行某一操作后,移入蒸发皿蒸发,得到纯净固体B;⑥称量实验中得到的某种固体。

(2)②、③、⑤的步骤中,都使用到同一仪器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它在步骤②和

⑤中的操作方法相同,但目的不同。在步骤②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在步骤⑤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步骤⑤中进行的“某一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⑥中你认为需要称量的是固体A还是固体B,________(填A或B),你不选择另一种固体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取样品并溶解,加入足量NaOH溶液,目的是检验有没有Mg2+,接着再加入数滴Na2CO3溶液,目的是检验有没有Ca2+;(2)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过程中都要用到玻璃棒,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起到加速溶解的作用;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及晶体溅出;(3)粗盐中含有的杂质是CaCl2,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后进行过滤,除去CaCO3沉淀,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除去多余的Na2CO3,即得到NaCl溶液,蒸发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4)由于在步骤③中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多余的Na2CO3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NaCl,所以固体B中含有的NaCl比原来含有的NaCl 多,应测定A的质量。

答案:(1)MgCl2CaCl2

(2)玻璃棒加快溶解防止液滴溅出

(3)Na2CO3逐滴滴入稀盐酸,直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除去过量Na2CO3

(4)A蒸发所得的氯化钠中,有一部分是碳酸钠除氯化钙时生成的,还有一部分是过量的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得到的,不能用于计算

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注意事项)中,主要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

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B.可燃性气体的验纯

C.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

D.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解析:选B为防止药品变质而污染试剂瓶中的药品,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不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故A错误;可燃性气体不纯时,点燃易爆炸,可燃性气体的验纯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故B正确;为防止装置漏气而导致实验失败,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不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故C错误;为防止药品互相污染,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不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故D错误。

2.下列有关过滤和蒸发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过滤时,漏斗的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B.为了加快过滤速度,可用玻璃棒搅动过滤器中的液体

C.当蒸发皿中的固体完全蒸干后,再停止加热

D.实验完毕后,用手直接取走蒸发皿

解析:选A过滤时不可搅动过滤器中的液体,B错误;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C错误;实验结束后应使用坩埚钳夹持蒸发皿,D错误。

3.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规范的操作是实验安全的基础,下列药品的取用方法或使用的仪器正确的是()

A.用镊子取少量碳酸氢钠粉末

B.用药匙取锌粒制取氢气

C.用胶头滴管量取一定量液体试剂

D.取用固体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盖满容器底部即可

解析:选D A项,碳酸氢钠粉末应该用药匙取,错误;B项,锌粒为块状固体,应该用镊子取,错误;C项,不能用胶头滴管量取一定量液体试剂,可选用量筒,错误;D项,取用固体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盖满容器底部即可,正确。

4.某学生发现滴瓶中的溶液有悬浮物,拟用如图所示操作进行过滤,此

操作中错误的地方有()

A.4处B.3处

C.2处D.1处

解析:选C操作中错误的地方有2处:①没有使用玻璃棒引流;②漏斗颈的末端未与烧杯内壁相接触。

5.(2019·吉林省蛟河一中月考)除去粗盐中的杂质CaCl2、MgCl2和Na2SO4,过程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除去Mg2+的主要反应:MgCl2+2NaOH===Mg(OH)2↓+2NaCl

B.试剂①可以是Na2CO3溶液

C.检验SO2-4是否除净:取少量滤液,加稀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

D .滤液加稀盐酸时发生反应:HCl +NaOH===H 2O +NaCl 和2HCl +NaCO 3===2NaCl +CO 2↑+H 2O

解析:选B A 项,镁离子用氢氧化钠除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 2+2NaOH===Mg(OH)2↓+2NaCl ,故A 正确;B 项,由于需要碳酸钠除去过量的氯化钡,所以试剂①一定不是碳酸钠溶液,故B 错误;C 项,检验硫酸根离子是否除净的操作为取少量滤液,加稀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故C 正确;D 项,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液溶质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故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时,盐酸还会与碳酸钠发生反应,故D 正确。

6.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为2KClO 3=====MnO 2

2KCl +3O 2↑,反应后从剩余物中回收二氧化锰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已知MnO 2为黑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

A .溶解、过滤、蒸发、洗涤

B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溶解、蒸发、洗涤、过滤

D .溶解、洗涤、过滤、加热 解析:选B 反应后剩余物为KCl 、MnO 2的混合物,利用KCl 溶于水而MnO 2不溶于水的性质,先溶解再过滤,然后洗涤、干燥即可。

7.为除去下列待提纯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

解析:选B A 项中CaO 与水反应生成Ca(OH)2,CaCO 3不溶于水;C 项中CuSO 4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Cu(OH)2和Na 2SO 4;D 项中CO 与O 2反应生成CO 2。

8.实验室用含有少量碳酸镁杂质的块状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1)通过长颈漏斗向放有块状碳酸钙的大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在大试管中

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完毕,欲从反应液中制取少量纯净的氯化钙晶体,进行下列几项操作:

①蒸发②过滤③加入适量的X溶液

④加入足量的氯化钙

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从上述操作中选出必要的操作,其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填编号)。

(3)在下列各图所示的仪器中,进行蒸发操作要选用的有____________(填仪器编号)。

(4)过滤时,某同学向漏斗倾倒液体,不小心使漏斗的液面超过了滤纸的边缘,这时,该同学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CaCO3、MgCO3与盐酸反应生成CO2。(2)反应完毕后,混合溶液为MgCl2和CaCl2,用Ca(OH)2溶液除去MgCl2。(3)蒸发操作选用的主要仪器有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铁架台。(4)液面超过滤纸边缘,需制作新的过滤器,重新过滤。

答案:(1)块状固体不断减少,有气泡冒出

(2)Ca(OH)2③②①(3)②④⑥⑦

(4)制作新的过滤器,重新过滤

9.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1)操作①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______(填字母)。

A.研钵B.量筒

C.烧杯D.试管

(2)操作⑤中除用到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玻璃棒、坩埚钳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制得率,发现制得率较低,其可

能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

A.粗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时液滴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蒸发皿上沾有的“精盐”没有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4)小明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粗盐中除含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少量的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小明将上述流程图中操作⑤得到的“精盐”又作了如下处理(假定杂质只有MgCl2、CaCl2两种)。

提供的试剂:Na2CO3溶液、K2CO3溶液、NaOH溶液、KOH溶液、饱和NaCl溶液。

①从提供的试剂中选择,a所代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滤液中加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解析:(1)将大颗粒粗盐变为较细粗盐需要使用研钵。(2)在加热蒸发时,除了题给仪器外,还需要蒸发皿。(3)A项,粗盐没有全部溶解,会使“精盐”的质量减少;B项,液滴飞溅导致“精盐”的质量减少;C项,“精盐”很潮湿,增大了“精盐”的质量;D项,蒸发皿上沾有的“精盐”没有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会使“精盐”的质量减少。

答案:(1)A(2)蒸发皿(3)ABD

(4)①NaOH溶液Na2CO3溶液

②HCl+NaOH===NaCl+H2O

2HCl+Na2CO3===2NaCl+CO2↑+H2O

第二课时蒸馏和萃取

[课标要求]

1.掌握蒸馏和萃取操作的基本方法。

2.掌握蒸馏和萃取操作所适用的物质。

3.通过蒸馏和萃取操作进一步掌握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建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想。

1.蒸馏用来分离相互溶解的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2.萃取时选择的萃取剂和溶质不反应,与原溶剂互不相溶,且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3.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4.检验Cl-的试剂是稀硝酸和AgNO3溶液。

蒸馏

1.蒸馏原理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除去液态混合物中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的方法;蒸馏法可用于分离互溶而沸点相差较多的液体混合物。

2.蒸馏的装置及主要仪器

写出下图中仪器名称。

3.蒸馏水的制取

实验目的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人教 高中化学必修2 教师用书

说明 为了帮助教师理解和体会课程标准,更好地使用教科书,我们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的内容和要求,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际,组织编写了本教师教学用书,供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时参考。 全书按教科书的章节顺序编排,每章包括本章说明、教学建议和教学资源三个部分。 本章说明是按章编写的,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分析和课时建议。教学目标指出本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内容分析从地位和功能、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教学深广度以及内容结构等方面对全章内容做出分析;课时建议则是建议本章的教学课时。 教学建议是分节编写的,包括教学设计、活动建议、问题交流和习题参考。教学设计对各节的内容特点、知识结构、重点和难点等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提出建议。活动建议是对科学探究、实验等学生活动提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问题交流是对“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教科书中栏目所涉及的有关问题给予解答或提示。习题参考则是对各节后的习题给予解答或提示。 教学资源是按章编写的,主要编入一些与本章内容有关的教学资料、疑难问题解答,以及联系实际、新的科技信息和化学史等内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科书,并在教学时参考。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王晶、王作民、李桢、吴海建、孙琳琳、张晓娟、宋锐等。 本书的审定者:李文鼎、王晶。 责任编辑:吴海建。 图稿绘制:李宏庆、张傲冰。 由于时间仓促,本书的内容难免有不妥之处,希望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修订改进。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2004年6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 本章说明 (1) 教学建议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2)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5) 第三节化学键 (6) 教学资源 (8)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14) 本章说明 (14) 教学建议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二化学方程式汇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二化学方程式汇总必修一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BaSO4↓+ 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 2Cu + 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e3O4 +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 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 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Fe2O3 + 3H2O↑ 2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 + 6NH3·H2O ==== 2Al(OH)3↓ + 3(NH3)2SO4 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2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 Al2O3 + 3H2O 25、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 + Fe ==== 3FeCl2 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 + Cl2 ===== 2FeCl3 27、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4 + 2H2O 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i + 4HF ==== SiF4 + 2H2↑ 28、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 + CaO 高温 CaSiO3 2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30、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 + CO2 + H2O === Na2CO3 + H2SiO3↓ 3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 3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 + 3Cl2点燃 2FeCl3

高一化学必修一讲义

1.从实验学化学 一、蒸馏操作: 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如图: ①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②温度计水银球部分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方约0.5cm处;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为防止爆沸可在蒸馏烧瓶中加入适量碎瓷片; ⑤蒸馏烧瓶的支管和伸入接液管的冷凝管必须穿过橡皮塞,以防止馏出液混入杂质;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思考与讨论] 蒸馏与蒸发的区别 蒸馏与蒸发的区别:加热是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浓缩后的浓溶液或蒸干后的固体物质)时,要用蒸发;加热是为了收集蒸气的冷凝液体时,要用蒸馏。 蒸发操作应注意的事项:注意蒸发皿的溶液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溶液溅出;如果蒸干,当析出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灭酒精灯,利用余热蒸发至干。 二、萃取实验操作 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 ①用普通漏斗把待萃取的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再注入足量萃取液; ②随即振荡,使溶质充分转移到萃取剂中。振荡的方法是用右手压住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反复倒转漏斗并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环上静置,待分层后进行分液; ④蒸发萃取剂即可得到纯净的溶质。为把溶质分离干净,一般需多次萃取。 分液的操作方法: ①用普通漏斗把要分离的液体注入分液漏斗,盖好玻璃塞; ②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分层;

③将玻璃塞打开,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牛口上的小孔再盖好,使漏斗外空气相通,以保证漏斗里的液体能够流出; ④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放入烧杯,待下层液体流完立即关闭活塞,注意不可使上层液体流出; ⑤从漏斗上端口倒出上层液体。 化学方法提纯和分离物质的“四原则”和“三必须” (1)“四原则”是:一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二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三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容易分离);四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复原)。 (2)“三必须”是:一除杂试剂必须过量;二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为过量试剂带入新的杂质);三除杂途径选最佳。 三、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3.1 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对象:微观粒子,包括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等 3.符号:n 4.单位:摩尔,mol 5.使用“物质的量”与“摩尔”时的注意事项 ①“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概念,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如不能说成“物质量”“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等。 ②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同“时间”,“长度”等一样,其单位是摩尔(mol)。 ③物质的量表示的是微观粒子或微观粒子的特定组合的集合体,不适用于宏观物质,如1 mol苹果的说法是错误的。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考点大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考点大全 考点2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能准确应用常见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公式, 明确各公式应用的条件, 特别是明确微粒之间的关系及气体摩尔体积的适应条件、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精确解读】 一、概念归纳 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观粒子数目多少的物理量.符号:n;单位:mol. 2.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每1mol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观粒子.符号:mol.3.阿伏伽德罗常数:实验测定12g12C中所含C原子的个数.符号:N A;单位:mol-1.4.摩尔质量:1mol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M;单位:g/mol. 5.气体摩尔体积:1mol气体所占有的体积.符号:V m;单位:L/mol. 6.物质的量浓度: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符号:c;单位:mol/L. 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精细剖析】 1.具体对“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是22.4L”的理解: ①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比分子的直径大得多, 因而气体体积主要决定于分子间的平均 距离.在标准状况下, 不同气体的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是相等的, 所以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都约是22.4L/mol. ②标准状况:指0℃、1.01×105Pa的状态.温度越高, 体积越大;压强越大, 体积越小.故 在非标准状况下, 其值不一定就是“22.4L”.但若同时增大压强, 升高温度, 或是降低压强和温度, 1摩尔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有可能为22.4升. ③1mol气体在非标准状况下, 其体积可能为22.4L, 也可能不为22.4L.如在室温(20℃, 一个大气压)的情况下气体的体积是24L. ④此概念应注意:①气态物质;②物质的量为1mol;③气体状态为0℃和1.01×105Pa(标 准状况);④22.4L体积是近似值;⑤V m的单位为L/mol和m3/mol. ⑤适用对象:纯净气体与混合气体均可; 2.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 容器的体积固定, 相同温度下测得容器内压强不变, 则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若产物气体C的密度是原气体密度的4倍, 则气体的质量是反应前气体质量的4倍,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则A的质量为B的质量的3倍, 在生成物中A的质量分数为75%, 由于不能确定A和B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则不能确定A、B 的摩尔质量和原子个数之间的关系;常见阿伏加德罗定律以及物质的量与分子数目、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有用的推论: (1)同温同压时:①V1:V2=n1:n2=N1:N2②ρ1:ρ2=M1:M2③同质量时:V1:V2=M2: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讲义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金属:Na、Mg、Al 单质 非金属:S、O、N 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等 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 氧化物:Al2O3等 纯盐氧化物:CO、NO等 净含氧酸:HNO3、H2SO4等 物按酸根分 无氧酸:HCl 强酸:HNO3、H2SO4、HCl 酸按强弱分 弱酸:H2CO3、HClO、CH3COOH 化一元酸:HCl、HNO3 合按电离出的H+数分二元酸:H2SO4、H2SO3 物多元酸:H3PO4 强碱:NaOH、Ba(OH)2 物按强弱分 质弱碱:NH3·H2O、Fe(OH)3 碱 一元碱:NaOH、 按电离出的HO-数分二元碱:Ba(OH)2 多元碱:Fe(OH)3 正盐:Na2CO3 盐酸式盐:NaHCO3 碱式盐:Cu2(OH)2CO3 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等 混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 合乳浊液:油水混合物 物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 二、分散系相关概念 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 -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 ????→→???→→→→???乳浊液悬浊液浊液胶气溶胶;液溶胶;固溶粒子胶体:分子胶体胶体溶液 分散系分散剂分散质 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 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①. 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如:3)(OH Fe 胶体胶粒是由许多3)(OH Fe 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 ~100nm 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 ~100nm 围之,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②.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 溶胶、3)(OH Fe 溶胶、3)(OH Al 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2021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同步教师用书:第1章 第1节 课时1 元素周期表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1.简单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 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及结构。

题组1 元素周期表结构分析 1.下列各表为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为原子序数),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 A项中2号元素应该位于周期表的最后一列,错误;B项中2号、3号、4号不应该在同一周期,因为第一周期只有两种元素H和He,错误;C项 中6号、12号和24号元素不应在同一主族,因为相邻周期主族之差为 2、8、8、18、18、32等,不存在相差6或12的情况,错误;D项完全符合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则。 【答案】 D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导学号:30032001】A.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 B.元素周期表中从第ⅢB族到第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除He外的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D.第四周期中,第ⅡA族与第ⅢA族之间隔着10个纵行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应特别注意族的排列顺序。简单的阴离子如F-、Cl-及相应原子F、Cl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但像Na+、Mg2+、Al3+等阳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元素所在周期的上一周期的周期序数,A项错误;从第ⅢB族到第ⅡB族共10个纵行的元素全部都是金属元素,B项正确;除He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外,其他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C项正确;第四周期中,第ⅡA族与第ⅢA族之间隔着7个副族和1个第Ⅷ族(3个纵行)共10个纵行,D项正确。 【答案】 A 题组2 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的关系 3.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主族相邻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 A.x+2 B.x+4 C.x+8 D.x+18

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精品教案全册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初步认识,树立对立统一的观点,知道有关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及其简单的计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实践,同时促使他们逐渐形成为科学献身的高贵品质。 2.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使学生对核素、同位素及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有常识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核素、同位素。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阅读、讨论、练习、探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引言]通过我们学习知道元素有一百多种。那么,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把我们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之间的这种周期性很好地表现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元素周期表,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 二、新课教学 [板书]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 首先,我们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板书]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师]数一数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 [生](数后回答)有7个横行,18个纵行。 [师]对。我们把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称作一族。下面,我们先来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周期。 [板书]1.周期 [师]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请大家阅读课本P4的有关内容。 [学生活动] [问]把不同的元素排在同一个横行即同一个周期的依据是什么? [生]依据为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在一个横行里。 [问]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 [生]周期序数等于该周期元素具有的电子层数。 [师]如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板书]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投影练习]已知镁元素和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它们分别位于第几周期?为什么? [生]镁有三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溴有四个电子层,位于第四周期。 [师]请把所得结论与元素周期表相对照,看是否正确。 [学生看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第一部分: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 =N/NA

化学实验总结-教师用书-必修一-必修二-选修一

【科学探究】 实验所用的FeCl 3溶液要饱和但不能浑浊。烧杯里蒸馏水煮沸后,滴加FeCl 3 溶液要 不断振荡,但不宜用玻璃棒搅拌,也不宜使液体沸腾时间过长,以免生成沉淀。所得胶体应透明、呈红褐色。 做丁达尔效应的实验时,也可预先用木板或硬纸板做一个暗箱,暗箱用带小孔的隔板分为大小两室,小室装一个100 W的灯泡,大室可并排放置两个烧杯,同时大室侧面要留有可看到两烧杯的观察孔。实验时,两烧杯中一个放胶体,另一个放溶液,注意在溶液中不要混有灰尘或胶体。 【实验2-1】 CuSO 4溶液、NaCl溶液、BaCl 2 溶液的浓度选用0.1 mol/L。 【实验2-2】 BaCl 2溶液、Na 2 SO 4 溶液、Na 2 CO 3 溶液、NaOH溶液的浓度选用0.1 mol/L。 【实验3-1】 切开金属钠前先观察钠的表面,以便与切后进行比较。切割金属钠在玻璃片上进行,切口处可观察到银白色光泽,暴露在空气中很快变暗。这一实验不仅说明钠具有金属光泽,而且还说明钠质软。放置后钠表面变暗或久置生成一层厚的物质是氧化钠。 观察钠的金属光泽还可以用以下方法: (1)取两支口径不同而长短适当的试管,一支试管较小,可以紧密地放到另一支试 管里而不留下较多空隙。先在口径较大的试管里注入1 mL洁净的煤油,取金属钠一小块(黄豆大小),除去表面已经发生变化的部分,露出金属光泽,放入盛有煤油的试管里。在试管底部缓缓加热,等钠熔化后,插入较小口径的试管,把钠压挤在两个试管之间, 成为一个薄层,钠的颜色和光泽就清楚地显现出来。然后在两支试管口间的缝隙涂上石蜡,以隔绝空气。这样可使钠的光泽在较长的时间内不致消失。 (2)选取一根管壁较薄的玻璃管,用布包裹着玻璃管像使用钻孔器一样,慢慢地钻 入大的钠块里,使管中填有一段银白色的金属钠。用玻璃棒把钠推到管的中央,然后用蜡封好玻璃管的两端,样品可以长期保存和使用。 实验现象:取出的金属钠表面有一灰黄色层,切开后的切口处露出银白色光泽。切口在空气中露置一会儿,会逐渐变暗。久置表面还会形成溶液,再变成白色粉末。 【实验3-2】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史上最全】---人教版

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点综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1)生成沉淀法(2)生成气体法(3)氧化还原法(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6)离子交换法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详细知识点总结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5.摩尔质量(M)(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 g..mol-1(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 六、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 Vm = L/mol 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B = nB/V

高一化学必修2教学计划

高一化学必修 2 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校高一年级化学学科将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和化学课程教 材研究中心编著的普通高级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及其教师用书开展教学活动。为更好的开展工作,特制订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建议》,认真学习《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的理 念,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进行。 在教学中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 程;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 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课程观。 二、教学要求 1.认真研究当前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以培养学 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为重点,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寓思想教育与课堂教学之中,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深化教育改革。 2.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提倡以科研带教学,以教学促科研,使教学工作课题 化。教师要努力提高教科研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探讨科学合理、适应性强的实验方案,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积极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开拓新的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化学方程式汇总

必修一、必修二化学方程式汇总必修一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 2Cu + 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e3O4 +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 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 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Fe2O3 + 3H2O↑ 2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 + 6NH3·H2O ==== 2Al(OH)3↓ + 3(NH3)2SO4 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2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 Al2O3 + 3H2O 25、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 + Fe ==== 3FeCl2 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 + Cl2 ===== 2FeCl3 27、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4 + 2H2O 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i + 4HF ==== SiF4 + 2H2↑ 28、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 + CaO 高温 CaSiO3 2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30、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 + CO2 + H2O === Na2CO3 + H2SiO3↓ 3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 3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 + 3Cl2点燃 2FeCl3

(推荐)高中化学必修一的每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小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 3 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 AgNO 3、稀HNO 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 SO 42-稀HCl、BaCl 2 白色沉淀 SO 4 2-+Ba2+=BaSO 4 ↓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8)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9)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③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5)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 三、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约为6.02x1023 N 公式:n= NA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m 公式:n= M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V 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④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⑤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B 单位:mol/l

2020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同步教师用书:第3章 第3节 课时2 乙酸

课时2 乙酸 1.初步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 2.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和原理。(重难点) 3.从官能团角度,解释不同类型有机物性质不同的原因。(重点)

乙酸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1.乙酸的组成及结构 2.乙酸的物理性质 俗名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挥发性醋酸无色液体强烈刺激性易溶于水和乙醇易挥发 (1)弱酸性 乙酸是一元弱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CH3COO-+H+,其酸性比H2CO3强,具有酸的通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与活泼金属、一些金属氧化物、碱、一些盐反应。写出乙酸发生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与Zn反应:2CH3COOH+Zn―→(CH3COO)2Zn+H2↑。 ②与NaOH反应:CH3COOH+NaOH―→CH3COONa+H2O。 ③与CaCO3反应:CaCO3+2CH3COOH―→(CH3COO)2Ca+CO2↑+H2O ④与CuO反应:CuO+2CH3COOH―→(CH3COO)2Cu+H2O。

(2)酯化反应 ①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方程式为 ②酯化反应 a.概念:酸与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b.特点:是可逆反应,反应进行得比较缓慢。 4.酯类 (1)酯类的一般通式可写为,官能团为。 (2)低级酯:乙酸乙酯,密度比水的小,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可用作香料和溶剂。 [探究·升华] [思考探究] 探究1乙酸、乙醇、H2O、H2CO3中羟基的活泼性实验探究 (1)给四种物质编号:①HOH,②, ③,④。 (2)设计实验 操作现象结论(—OH中H 原子活泼性顺序) a.四种物质各取少量于试管中, 各加入紫色石蕊溶液两滴 ②、④变红,其他不变②、④>①、③ b.在②、④试管中,各加入少量 碳酸钠溶液 ②中产生气体②>④ c.在①、③中各加入少量金属钠①产生气体,反应迅速 ③产生气体,反应缓慢 ①>③ 实验结论:乙醇、水、碳酸、乙酸中羟基氢的活泼性依次增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