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三星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启示

三星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启示

三星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启示
三星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启示

浅谈三星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浅谈三星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对中国企业的启示一、三星集团简介

(一)概要

三星集团,是韩国知名财团之一。三星集团是韩国第一大企业,同时也是一家大型跨国企业集团,三星集团包括众多的国际下属企业。旗下子公司包含:三星电子、三星显示、三星SDI、三星SDS、三星电机、三星康宁、三星网络、三星火灾海上保险、三星证券、三星物产、三星重工和三星生命等,业务涉及电子、金融、机械、化学等众多领域。其中三家子公司为美国《财富》杂志评选为世界500强企业之列。

三星集团是家族企业,李氏家族世袭,创始人李秉喆任首任会长,逝世后由其次子出任。旗下各个三星产业均为家族产业,并由家族中的其他成员管理,集团领导人已传至李氏第三代,李健熙任集团会长,其子李在镕任三星电子副会长。(二)价值与经营理念

1、经营理念

三星一直秉承最基本也最简单的经营理念,即以人才和技术为基础,创造出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为人类社会发展做贡献。为实现这一目标,三星在培养员工和创新技术方面都有着较高的标准。

以人为本、追求卓越是集团的核心管理因素。三星经营理念的指导下督促员工不断进步,整体题提升公司的技术优势。通过人力资源整合以及技术的革新提高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

创新产品、优化服务是公司的内在目标。三星力求不断优化产品质量,给用

户最大的满足感,力求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贡献社会、服务人类是公司远景。三星始终为实现人类的共同利益而努力。各属下公司共同努力,完成使命。

2、商业准则

三星作为全球领导企业,承诺以责任为先导。三星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并以此为规范全球所有员工的行为举止。三星认为,伦理道德不仅是一种有效应对迅速变化的全球商业环境的最佳管理工具,也是一种与各种利益相关者(包括顾客、股东、员工、商业伙伴)简历信任的手段。为了树立健康的企业形象,三星秉承员工培训、运营监控系统,以及实践公平透明的企业管理制度。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三星作为一家世界级领先公司,于2005年发布了“三星的五条行业准则”,它们是:1)严格遵守法律和道德标准。尊重个人的尊严和多样性;依照法律和商业规则公平竞争;保持透明的财务状况;不介入政治,保持中立。2)女里保持企业文化的纯净。严格遵守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分开的原则;尊重和保护公司或者他人的一切知识产权;努力营造一个健康的氛围。3)尊重顾客、股东以及员工。让顾客满意使我们的首要任务;实行以股东价值为导向的管理;努力为员工提高“生活质量”。4)关注环境、安全以及健康。追求环保管理;关注人们的安全与健康。5)做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公民。切实履行企业公民的基本义务;尊重当地社会和文化特征,实现合作管理(共荣繁荣与合作);与业务合作伙伴之间建立共存共荣的战略合作关系。

3、价值取向

三星以“尊重人才,追求卓越,引领变革”为价值取向。

首先,尊重人才。简而言之,三星秉承"人才即公司"的理念,一直努力为三

星人提供各种机会,让其充分施展才华。其次,追求卓越。三星人拥有不屈不挠、追求卓越的激情,承诺为顾客提供全球最优质的产品及服务。最后是引领变革。如今,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变革是永恒的主题,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继续生存。自公司成立以来的70年间,三星始终如一地贯彻创新理念,着眼于未来,积极预测市场需求及需要,成功实现企业繁荣发展,源远流长。

二、三星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一)三星的用人理念

1、人才第一

要快速地走向世界,就要想方设法从研究开发到行销等各个领域,极力招揽不分国籍和领域的优秀人才,这样才能开发出真正尖端的技术,领先世界潮流。“人才第一”的理念始终贯穿在三星集团人力资源体系中的每个部分之中。

2、人才经营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三星的“人才经营”新战略是:注重吸纳“天才”;善用“个性”人才;敢用奇才、怪才。

3、用人策略

三星本着“疑人勿用,用人勿疑”的标准,一旦用人就将工作全权交给他。(二)三星独特人力资源模式

1、人员的招聘与配置

三星集团将选拔人才和配置人才看作经营好企业的根本。

在人员的选拔和招聘环节,从1994 年开始,招聘员工时取消了学历限制。三星集团坚持摈弃“三缘”用人才,就是在聘用员工时不看“学缘”、“地缘”、“血缘”而是客观地评价人的能力与业绩。恰恰是这“三缘”,乃是过去韩国企

业用人的一大羁绊。三星采用考试取材的招聘制度。三星的公开招聘,采用笔试和面试结合,而且更看重面试。通过面试来考察一个人的能力和品德,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的比例为3:7。据说,面试时,前任董事长李秉吉每每亲临现场,从开始实行公开招聘制度到1978 年的20 多年时间里李秉吉先生都要亲自与百名应聘者面谈。后来面试的权利逐渐下放,一般选拔一些阅历丰富的人担任面试委员。新进职员必须考试录用,各级管理干部更是如此。

在高层及高技术人才的任用上,三星采用“吸纳天才用怪才”的办法,三星一直坚持在不同部门大胆任用多种类的人才,甚至曾经做过电脑黑客的程序高手也能因为技术出众而被聘请进公司从事开发工作。除此之外,三星还非常敢于使用个性很强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整体看起来不算十分优秀,通常不合群,在组织内部协调共事方面存在缺陷,许多企业经营者对其不喜欢,不爱用。但在三星看来,自古才俊大都傲世独立,他们在特定方面兴趣浓厚,才能超人,能够在所在领域独树一帜的人,一旦扬长避短,便可担当大任。

对于中层管理者的选拔和任用,三星采取的是“能者居之”的办法。为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引进人,用活人才,留住人才”,三星在选择干部时,并不迷信“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观点,而是着眼于公司内部,进行内部选拔。公司常常做出看似“出人意料”的任命决定,果断起用人们眼中的“小人物”、“小职员”、甚至有“劣迹”的员工。在三星集团,生产工人、业务技术员出身的科长、部长、经理,甚至总经理,都大有人在。

三星的这一套员工的招聘和配置办法,让企业拥有了跳跃式发展的能力和潜力,并与此同时不缺乏稳定性。是企业的人力资源步入良好的发展轨道。

2、三星的员工培训体系

(1)重视培训

在世界500强中,三星既以高科技著称,也以重视培训文明。1957 年,三星集团成为韩国第一个通过公开考试甄选人才的企业。三星还设立了自己的培训人员一旦被录取,就会对其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培训。据统计,全球三星员工平均每年享有12 天的培训。公司有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针对管理职、销售职、生产职按不同层次还有很多课程。每个三星人每年必须在三星自己的学校里进行16

新科技讲座、外语、计算机知识、国外经济动向等。为了晋升每位经理还必须到一所三星学校学习追加课程的训练,包括英语、汉语、日语、德语等方面。

(2

初入三星的员工要进行公司文化、公司制度以及人际沟通、礼貌礼仪等培训,使其能尽早融入三星大家庭。

三星员工对三星充满了感情,而三星员工忠诚度高的最大原因,源自三星一个月的入社教育。所有新员工都要接受4 周的入门教育。入社教育比新兵教育训练还严格, 从上午5 时50 分开始,到晚上9 时为止,排满了日程。星期天除了宗教活动时间外,正常进行教育。第一周教育的重点是作为社会人的素质提高。从合适的衬衫长度、系领带的方法开始,教授喝酒的方法等最基本的职业礼节。培养整体配合的挑战者路线的课程也是必修课。每20 名分成一个组进行攀岩游击训练等,在防止出现落伍者并互相鼓励和声援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团队意识并增进了同事间的友谊。第二周则进行有关三星式经营观教育。以自愿服务及挑战主题活动等为内容的第三周课程结束后,最后一周则进行总结及评价。为期四周的日程结束后,新职员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脱胎换骨成了所谓的“三星人”。

我”的信念。李秉哲训练新员工有一绝招,即在训练结束前,交给学员每人两件三星产品,用汽车把他们送到乡下,让他们分头推销,把货卖掉了才能回来,这

工作三年以上的核心员工将分别被派往韩国进行半年或一年的专门培训,归国后将担负起骨干员工和现地领导的重任。例如,三星电子每年选400 名在公司工作满3 年以上的职员,给他们足够的费用,送他们出国。在国外的一年时

实的了解。这些人回到韩国呆上几年后,将返回他们专攻的国家,去推销三星电子的产品。为了实现这个为时五年的计划,三星电子将花费1 亿美元培养2000

技术等四大类,同时配备相应人才,建立适合各水平人才的培训系统。

例如,三星电子投入巨额资金,每年派遣200余名人才到海外研究所进修先进技术,旨在使这些高端技术能在未来实现商用化,成为今后5至10年内使三星电子赖以存活的土壤。三星电子每年投入再教育系统的资金额达到500 亿韩元,平均每人超过100 万韩元。

销售职:第一,明确训练对象是骨干推销员,长期在营业部第一线工作,有一定能力,在工作中担任部分经理职责,却并不是完全的管理者。第二,这样的训练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缩短预期销售量与实际销售量之间的差距,并可以当场反映出效果究竟如何。第三,具体安排训练计划, 时间为三天两夜,所有参加

者集体住宿, 采用授课法、分组讨论法和角色演示法进行。

在明确了以上三点之后,接着要做的是制订本次次训练的内容及侧重点:首先是让骨干员工了解为达到目标应有的角色意识和执著追求的精神;其次是如何根据自己的能力设定适当的目标;再次是学习有效的商业谈判技巧;最后是具体的为达成目标所制订的行动方案,如采取何种推销手段、有效的访问次数、推销数量及开拓新的市场等等。

管理职:三星集团特别重视对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专门创办了“CEO 学校”。这所学校旨在让集团所有850 名经理们接受6 个月的重新教育,其中3 个月在韩国,3 个月在海外,后者主要在于强化外语学习。李健熙禁止CEO 学校

让他们对所到国有更深切的体验。

三星集团的员工培训卓有成效。被誉为全球第一职业经理人的杰克·韦尔奇在参观完三星集团的人力开发院之后感慨,三星已经走在了人才培养的前面。

(3)三星的管理与薪酬机制

激励制度——赏罚分明

在激励制度上,三星集团贯彻“按能力区分人才,凭业绩回报人才”的原则,强化对员工的日常考核,按实际工作业绩确定年薪,形成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部门工作评价每半年进行一次,按实际收益、资金流动量、每周利润率等因素综合考虑后评价出A、B、C三个类型27 个级别。根据评价结果,如果获得最优秀的等级,那就能拿到相当于年薪300%的奖金,反之,如果被评为最末的等级,这意味着可能一分钱都拿不到。

各部门主管的提升,也是根据工作成效决定,有的快有的慢。例如,三星电

子数字多媒体网络部社长从以理事的级别待遇进入后,历时15 年,是一步一个台阶地升到社长职务的,而信息通讯部社长自1996 年进入公司,前后短短五年就登上了社长宝座。为三星电子每年创利最多的骨干人才们大部分都是快马加鞭地疾驰在通向成功的大道上。2002 年三星电子提升未来发展战略集团的外籍顾问戴维德·斯蒂文为总部候补常务,并给予公司5000 股优先股,开创了外国人担任三星电子总部高级官员的先河。公正的业绩评价是三星调动工作积极性,激发人才潜能的有效手段。

薪酬制度——确定薪水要用“四原则”

引、留住优秀人才的关键。三星集团以全年销售收入的10%作为研究与开发基金。在过去的5年中,三星集团每年投资5亿美元增添新的实验、研究设施。三星集团将核心职员分为超级人才和高潜质人才,把他们视为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核心重量级人物,实行单独管理,给予优厚待遇。目前,三星电子纳入超级人才管理的就有400 多名。这些特殊职员的年薪,即使是行政级别同样的情况下也会是普通高级职员薪金的三倍。

据了解,每一位加盟三星的员工,三星都会用四大原则——岗位重要度原则、社会认同原则、原薪水比较原则、创造价值原则为其定薪。经此纵、横向综合评估后确定的薪资分配方案,依据充分,定位明确,让员工也心悦诚服,没有异议。

三星在给员工定薪时,他们先会参照社会上此类岗位通常的薪资标准。以拥有高级职称并长于电气性能研究的学者型工程师为例,社会上大家都认可的年薪“行情”假设是15万元,现在公司只出12万元的话,显然不能吸引他千里迢

迢地到三星来创业。所以三星开出的年薪,至少应不低于15万元这一“底线”,这就是社会认同原则。同理,如果支付给这位工程师的报酬低于他在原单位的收入,肯定也没什么吸引力。因而在参照社会薪资行情的同时,还必须同时运用“原薪水比较原则”,使三星的薪资更具竞争力。

“社会上不乏各类人才,关键是看他对三星是否有用。”三星人认为,如果一个人才正是公司内某岗位所急需的,引进后足以填补“某项空白”,或者就其才干,业务水平而言足以担当所在部门的业务骨干,“岗位重要度”较高,具有相对的不可替代性,那么他的薪水理应高于同等岗位的其他员工。

对“创造价值原则”,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的解释是,有些人尽管业界对他评价很高,以前也曾经做出过很多业绩,但在进三星后能不能也创造出相应的价值来,谁都无法预测。所以人力资源部就在实际工作中对其进行考核和评价“以观

而且让优秀员工更有“盼头”。

除了固定的薪水外,为使员工感到“好戏还在后头”,三星还采取了额外的激励措施,规定凡是在三星工作满一年的骨干员工,在年终奖发放时,均可同时获得以集团总裁名义赠予的“爱心奖”,以表彰其为企业做出的贡献。员工在三

2000年,公司赠予员工最高的一笔爱心奖金额高达20万元。

三、三星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对中国企业的借鉴意义

(一)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

(1)人口大国——劳动力丰富——过多的关注劳动力数量而非质量——导

致中国企业人力资源总量过剩、结构性短缺。

(2)劳动力市场建设不完善,社保水平偏低,企业员工流动的成本太高。

2

(1)大多数中国企业处于传统人事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受重视、地位不高被认为是辅助性工作。

(2)大多数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比较落后,存在问题;①忽视;②没有做好人力资源战略规划;③感性决策;④没有市场化人力资源机制;⑤人力资源结构单一;⑥人力资源选拔升降通道不顺畅;⑦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实不细;⑧利益分配不均。

(3)一些企业认为员工是企业的附属物——采用感性家长制管理。

(4)绩效考核关注结果,重视结果与奖罚、升迁的挂钩,而不是帮助员工提升绩效和审视自我。

(5)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无法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

(6)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根深蒂固——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官本位”思想和浓重的行政导向——员工的困惑,在现实工作中是忠于领导还是忠于工作。

(7)传统制度惰性大,管理基础(公司制度、人员素质、企业文化等方面)薄弱——阻碍新制度的引入。

(二)

三星集团倾注全力开发人力资源,推进人才工程,是因为他们清醒地认识到人力资源和人才工程就是企业的知识资本。企业的员工,特别是优秀的人才,是企业知识资本的承载者发挥员工的创新能力就是激发员工对自身知识资本的运作,促使企业创新是员工知识资本运作的成果。三星集团不拘一格,广纳贤才,

是在争取得到最优异的知识资本承载者;三星集团强化培训,造就英才,是在让承载者最大限度地承载知识资本;三星集团业绩评价,激励创新,是在充分发掘知识资本创造价值的可能。

透过三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经验,我们看到,中国企业在人才竞争中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高起点、常规化,要把人力资源管理纳入到打造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合理利用已经拥有的资源,留住人才,提高效率,还要注重自己的人力资源的能力建设,发挥自己内部人才的能力作用,发展创新,迎接挑战。

要把人力资源管理纳入发展战略之中并确立人力资源管理优先战略地位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经营思路、企业文化建设目标、业务量以及发展速度制

坚持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合理整合和配置人力资源,着力提高员工队伍素质,主要将通过完善考试考核、竞聘上岗、岗位轮换、末位淘汰等制度,按照公

者下”的选人用人机制。

制订详细的岗位说明书,根据企业战略发展需要以及业务流程明确各个岗位任职要求。以岗位说明书作为招聘人才和人力资源配置的根据,切实改善目前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裙带关系。

完善薪酬标准和奖励规则,建立起明确的岗位待遇、严密的奖励规则和规范的晋升晋级制度。

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要创造一个较好的人才培训体系,在培训中,要突出“培

训学习全员化、培训知识实务化、培训管理严格化”的特点,强化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及操作能力。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建立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在实行绩效挂钩、工效挂钩的基础上,兼顾公平,使奖励、晋升有助于激励员工勤奋工作与培养创新精神、团队意识。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实践与启示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实践与启示 [摘要]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比较分析、文献研究、模型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厦门思巴克运动用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内容的实践过程,并分析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措施,也得到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启示,这为中小型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实践与启示;厦门思巴克运动用品有限公司1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组织行为,企业是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而进行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实质在于方法、模式、理念的创新,根据企业自身所处环境的变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方式以及组织管理制度等进行根本性改造与变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内容是全方位多元化的,创新目的在于更好地实现企业目标,即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和员工的全面发展[1]。企业通过学习先进的管理机制和模式,结合自身实际,创造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方法、方式和理念。 2厦门思巴克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21背景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发达国家企业是“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全球500强的企业,如GM、TOYOTA、三星和APPLE等富可敌国的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都特别的成熟和优秀,这为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动力。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最早是从发达国家开始萌芽,经过近一个世纪的不断发展创新,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该理论在实践中总结和修正,发达国家的企业已受益其中。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起始时间比较晚,长期以来,企业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所以在管理机制与管理模式上早已落后于发达国家。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将国外企业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中国企业自身发展特点相结合,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是迫在眉睫[2]。 22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目的 221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如今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方向是知识化、现

人力资源模式图

人力资源模式图 一人力资源战略 人力资源战略把选人招聘、工作分析、工作设计、员工开发、绩效管理、薪酬开发、激励保障和员工退出等环节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研究和细化,并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监控。它将确定一个企业如何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进行战略管理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同时提供了依仗通过人力资源管理获得和保持竞争的优势的发展思路。 二组织并构与整合 企业并购与整合,不仅仅是企业业务的整合,同样涉及企业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的整合,进而达到企业文化的整合。华信博达顾问在对企业的发展战略与运营模式研究的基础上,帮助企业设计高层治理结构;分析企业运营的流程与核心能力,帮助企业设计组织结构,整合内部管理体系,再造工作流程,进而重塑企业文化,达到企业购并中多方面的统一并快速融合的效果。华信博达经过长期的咨询实践,已经在企业的购并案例中积累丰富的经验,我们为企业购并设计的企业融合四层次模型,被我们的客户的实施实践证明是具有实操性与严谨性结合的执行流程

三组织结构设计 组织结构设计是一个建立或改造企业组织的过程,是把任务、流程、权利和责任进行有效组合和协调的活动。华信博达的组织结构设计通过综合考虑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公司的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实现企业组织的任务、流程、权利和责任的优化。以适应组织的现实状况,同时,考虑随着组织的发展,组织结构应有一定的拓展空间。

四业务流程 以公司的战略为基础,从客户满意与需求、竞争标杆与最佳实践、技术机遇、财务绩效考虑,提炼出战略目标的关键领域和过程绩效目标和核心原则,建立所需的业务流程。

五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将企业经营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既是实现整个组织战略规划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起点,为配合企业整体战略的达成而进行的人力资源的选择、配置、使用、开发和管理的规划。其侧重点是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的调整和各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工作重心和指导方针的确定。通过统筹协调、综合运用各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来保证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的实现,从而为公司整体经营战略的实现提供有力的保障。

《华为的管理模式》读后感

《华为的管理模式》读后感 (注:开篇黑色字体部分多为引用书中文字,红色字体为读后感想)近日经过拜读《华为的管理模式》这本书,感受颇深。康乃尔集团的发展虽然没有华为厚实,但康乃尔这几年发展很快,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华为、和众多发展中的企业一样。所以对今天的康乃尔来说,华为的持续发展之路及危机意识值得我们借鉴和警醒。 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华为 1.华为取得了令人震撼的成功。20年前,华为只有6名员工、20000元注册资金;20年后的今天,华为年销售额达到233亿美元,在印度、美国、瑞典、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北京、上海、南京等地设立了研究所。一举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通信设备制造厂商。即使是在世界通信巨头思科,都将其列为最具威胁的竞争对手……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2.华为的自主创新精神值得敬佩。在华为,这种根本性因素就是自主创新,华为的巨大成功其实就是创新精神的成功。彼得·德鲁克曾指出的:“创新的成功不取决于它的新颖度,它的科学内涵和它的灵巧性,而取决于它在市场上的成功”,华为以它在市场上的巨大成功,验证这一论述。因此,研究和剖析华为现象,无疑可以折射出中国通信行业现代化的路标。 二、我们向华为学习什么 1、与国际接轨的管理模式 华为在管理上坚持“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主张不断的进步和完善,从流程和财务制度这些标准化甚至不需质疑的硬件开始,逐步西化,潜移默化的推动软件的国际化,通过削华为的足,适美国人的脚,大力吸取西方的管理精髓,以对事负责制替代对人负责制,以分权制替代集权制,以矩阵式组织结构替代直线式组织结构等等,最终以建立公司法的形式,创造出独特的华为式应用管理模式,正是这些非常举措,实现了华为“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的光荣与梦想。 2、牵引式人才管理关系 在华为人看来,机会、人才、技术和产品是公司成长的主要牵动力。机会牵引人才,人才牵引技术,技术牵引产品,产品牵引更大的机会。以此为基础,华为从英国引进任职评价体系,又请美国HAY公司作薪酬顾问,通过消化吸收,华为逐步形成自己的人才管理关系。例如,在报酬和待遇上坚定不移地向优秀员工倾斜,坚决推行定岗、定员、定责、定酬的待遇系统,以绩效作为晋升的依据。绩效考评的残酷性就在于自己跟自己的过去比。这意味着华为员工必须年年都有创新,都有进步,没有进步,绩效为零。

华为管理模式学习心得体会

华为管理模式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对华为管理模式的学习,结合对物商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使我深刻认识到一个合格的中层管理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也感触到提升中层人员的管理能力对企业的重要性。下面,就如何学做一名合格的中层管理人员,浅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管理人员要起表率作用 作为一名中层管理人员,不能只靠说别人,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打铁还需自身硬,管理者的职责是带队伍,管理者的作风一定会影响队伍的作风。要坚持实事求是,敢讲真话,身体力行,做好表率,树立自己的榜样形象。这样的管理才更有说服力和执行力。 二、要有积极主动的工作作风 作为一名中层管理人员,工作中不能事事等着上级交代,要把工作做到前头。积极主动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的铺垫和准备,把会出现的问题及各种预案提早考虑周全。对于自己的团队成员,要明确职责分工,明晰化考核条目,奖勤罚懒,调动他们的工作主动性,让要我干变成我要干,打造出一支极具主动性的队伍。 三、要把工作做到位 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正确的工作方向。要勤于思考,包括

工作思路、管理上的疏漏等;要乐于沟通,既要与上级沟通,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又要与下属多交流,发现思想懈怠及时纠正;要善于发现问题,细致观察,及早发现及早解决;心胸要放宽,要广泛听取领导和自己团队员工的意见,一个人要是太看重面子就容易忽视对自我的批评和修正;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态度,经常深入基层和一线,倾听职工心声,积极主动掌握各类信息,保持第一手资料的收集,以此来保证部门服务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围绕广大员工的所思所想用情用心搞好服务,及时发现工作问题并及时纠正,做到真正意义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在得到职工群众理解和支持的同时,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劳资关系和稳定和谐的环境。 四、要勇于承担责任 不找任何借口,不可明哲保身。在担当责任和寻找借口之间,可以体现一个中层管理人员的敬业、担当和执行力。不仅要培养自身的担当心态,还要从明确本部门内各项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上入手,不推诿、不扯皮,让下达的工作任务找到相应的责任人接受并开展,这样也便于快速掌控工作进展情况。 五、要保持忧患意识 企业越是高速成长、越是发展顺利,越容易忽视隐含在背后的管理问题。作为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我们应该在平时要大力强调这种忧患意识,带头常思忧患之事,并着力培养团队员工的

日本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日本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一、中、日基本情况之比较 中国的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人口13.1亿。日本的国土面积是37.8万平方公里,人口1.277亿。中国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人口是日本的10倍。从版图和人口数量而言,中国是大国,日本是小国。但是,两国的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却正好相反。按名义汇率计算,2006年日本GDP为5.083367万亿美元 。2006年中国GDP为2.587999万亿美元。由此看出,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当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0.91%,人均GDP日本是中国近18倍。 1. 在经济增长的质量方面,日本远比中国先进。以单位能源每千克油当量的使用所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计,中国大约是0.7美元,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印度等许多发展中国家,而日本同样能源使用所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却高达10.5美元,为全球之冠,约相当于中国的15倍。同样的资源和能源,日本人竟创造出比中国高出15倍的产值来。 2. 中国现正从追求GDP转向“科学发展观”。

可是,中国已经付出了过多的代价。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森林面积26.2亿亩,活立木蓄积量为136.1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8.21%。仅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7.4%,全国人均森林面积0.133公顷,只相当于世界人均0.6公顷的22.1%。而日本的国内森林覆盖率近67%,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3. 中国的人均寿命有了很大提高,但相比日本还有差距。2006年统计的我国男女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为70岁和7 4.1岁。2006年,日本女性的平均寿命为86岁,男性为79岁,均创下全球最高纪录。日本男女平均寿命已连续4年名列世界前茅,而女性寿命从1985年以来一直名列第一,中国人均寿命平均72岁,比日本人均寿命短10年 。 从一个个统计数据的比较,可以发现,日本是个经济先进、百姓富足、社会公平、吏治良好 、教育优秀、家庭稳定、环境优美 、预期寿命高,富于远见的世界上重要的国家。中国要达到和日本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在许多方 面可能还需要几十年的努力。 二、战后日本以人力资本为依托创建经济强国 的重要启示

最新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从国内企业最高领导层的人性观(关于人的看法)出发,结合国内企业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分析,剖析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员工在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的心理、行为表现,以及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导致的企业发展命运,并探索适合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一、国内企业领导层关于人的看法 任何领导者,在对人实施任何管理措施的时候,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对人的本性、本质有些假设、看法。通常是根据这些对人的看法、假设,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因此,我们为了探索中国企业中实施的各种各样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必要首先探索一下国内企业领导层关于被管理人员的各种各样的看法、假设。 一个人关于周围人、事的各种观念,是在历史传统和现时代环境的交汇中形成的。实际上,一个企业领导集体关于被管理人员的看法形成亦不例外。大到国有企业领导集体,小到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办的公司。 根据笔者对几十家企业的调查分析及亲身体验,发现国内企业领导集体关于被管理人员的看法不外乎两种类型: 1.员工是一种附属物 在这种企业中,领导集体以自我为中心,将企业员工视为依附于公司的一种廉价的劳动力。员工是被动的,没有思想,没有主张,是为公司赚得利润的工具,一切听从领导集体的指挥就行,毫无主观能动性可言。企业里的所有领导层人员都采用一种自我投射式的方式,想象员工的思想行为表现。关于员工的这种认识观念大多在民营企业、私人企业表现较为明显。 将员工视为公司一种附属物这种观念的形成,通常与公司的"英雄"人物,如公司创始人的思想观念、人格特征、处世行事的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 2.员工是活动主体 在这种公司中,员工是积极的,主动的,员工的思想观念得到了极为充分的认可和尊重。员工是公司的主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和开发。企

华为管理变革成功的启示

华为管理变革成功的启示 成功变革至少需要四个层面的组织保证 变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过程,如果企业要实施变革、并希望把变革的目标落到实地,那就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至少要做四个层面的工作:第一,任何变革都是企业一把手工程,企业的一把手要对整个变革做出承诺。 第二,成立变革指导委员会或变革指导小组(根据变革涉及的范围大小)。组织变革往往涉及企业多个部门,而且涉及的面很宽,程度也很深,有变革指导委员会或变革指导小组对于领导整个变革非常重要。 第三,如果变革项目比较大,有若干相关项目,且下面又包含若干子项目,那就需要成立变革项目管理办公室或类似机构,以便从更高层面协调项目与项目之间的关系。如果变革项目很小,那变革项目管理办公室可能就不必专门设立。 第四,变革项目组。任何变革项目都要有人做,企业的变革项目组,就是参加变革具体项目工作的团队。团队成员来自跨部门,变革项目组是真正解决企业变革最后一公里的机构。 公司的变革项目管理办公室是变革指导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变革工作的总体协调也是由变革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的。它的任务大体上如下:负责项目或多项目管理,咨询合同、项目目标、进度、质量、风险以及项目预算、项目资源保证以及跟各相关方面的沟通、项目过程监控、专家及顾问的管理等。这些都是由变

革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的。公司变革项目组专门负责变革项目的具体管理和实施,最重要的任务是承担项目最终的交付责任。 对于项目组来讲,它主要的任务是对项目目标的达成承担全部责任,包括流程、质量。另外,对变革的业务目标也要承担责任,因为所有的变革说到底都是为业务服务的。变革的结果能不能达到预期业务结果,要有人来负责任,要有人来具体落实,这个落实的部门就是变革项目组。 变革项目组还要确保解决在项目进展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和变化带来的问题,尽量减少变革对当前公司业务发展的影响。 但仅仅把机构成立起来还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机构需要作出决策,机构还要运作,有很多程序性的工作需要制度保证。比如,公司成立变革指导小组或变革指导委员会,它由哪些人来组成?决策的机制是什么?遇到重大变革问题怎么做决策?决策程序是什么样的?决策下来的结果,变革的结果怎么落实,都需要有正式的文档、制度、流程来保证。 还有一点与变革的组织保证也是有关系的。企业的变革实际上是一个生态系统。每一个企业在进行变革的时候,它要关注咨询公司及其顾问团队与企业各个层级的沟通,尤其是做大项目的时候,沟通更加重要,因为只有很好的沟通才能使整个变革过程成为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 变革的时机和节奏如何把握

管理模式的分类和比较 华为的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的分类和比较华为的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指管理所采用的基本思想和方式,是指一种成型的、能供人们直接参考运用的完整的管理体系,管理模式都有哪些呢?下面跟着一起来看看管理模式的分类和比较。 (1)传统/等级模式侧重于组织内管理体制和管理技术的提升与完善,强调组织内正式或非正式团体的建设,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的效率,对员工实行平等式的管理。 (2)人际关系模式:组建一个组织就是将不同所有者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组合起来。人力资源的组合意味着将不同的人组织起来,而物质资源的组合也要通过人与人的交往才能得以实现。管理者间原来所具有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及相互问的了解,有助于解决各种冲突,减少达成一致赞同和资源聚集过程中的交易成本。 (3)在系统模式下,管理的侧重点转向于注重组织的整体性和目标性,强调人与人之间、人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整体协调,对员工实行协作互动式管理。 (4)当今人本主义管理模式则强调以人为中心,强调个体在组织中的作用,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围绕如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开展

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目的在于使组织更富有活力,对员工实行民主的、开放的管理。 1.亲情化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 利用家族血缘关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即内聚功能,也就是试图通过家族血缘关系的内聚功能来实现对企业的管理。从历史上看,虽然一个企业在其创业的时期,这种亲情化的企业管理模式确实起到过良好的作用。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尤其是当企业发展成为大企业以后,这种亲情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就很快会出现问题。因为这种管理模式中所使用的家族血缘关系中的内聚性功能,会由其内聚性功能而转化成为内耗功能,因而这种管理模式也就应该被其他的管理模式所替代了。我国亲情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在企业创业时期对企业的正面影响几乎是99%,但是当企业跃过创业期以后,它对企业的负面作用也几乎是 99%.这种管理模式的存在只是因为我们国家的信用体制及法律体制还非常不完善,使得人们不敢把自己的资产交给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使用,因而不得不采取这种亲情化管理模式。 2.友情化管理模式

诸葛亮的用人之道:启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诸葛亮是一个具有远大理想的政治家,他年轻时代就“每自比管、乐”,立志要成为出将如乐毅、入相如管仲的杰出人物,而且必须是兼而有之。他选择刘备的一个重要原因,盖如易中天所言,因为只有在刘备那里他才有可能找到充分实现理想和抱负的场所。至于兴复汉室,笔者认为并不见得是他真正的人生第一理想,成就一番可以与管仲、乐毅相媲美的丰功伟绩才是他最根本的追求。然而,怎样才能实现“管乐之梦”呢,唯一的途径就是取得丞相和最高军事统帅的职务,集内政、军事大权于一身。正是在这种根本追求的驱动之下,他开始了在刘备公司的成长之旅,同时实践着自己的选人、用人之道。 一、权臣之路 任何一个领导人的选人、用人策略都受制于自身认识、内外部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对诸葛亮来说也不例外,所以我们先从五个方面来重新审视诸葛亮的权臣之路,以次探究诸葛亮的选人、用人之道。 1、痴心要行隆中对。历史上,人们对有没有隆中对存在争议。但是,笔者认为,即使没有《三国志》中记载的那一段相当缜密的战略方案,至少在刘备驻扎樊口期间,诸葛亮应该与刘备探讨过这一方案的雏形,而且这一方案逐步成熟完善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是,对一个当时手上兵少将寡、寄人篱下的刘备来说,这个愿景太遥远了,也太不现实了。毕竟刘备已经46岁了,荆州是刘表的,而益州,刘备还没有去过。 由于张松、法正的出现,刘备的命运彻底改变了,他获得了益州这一全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具备了三国鼎立的基本条件,这也印证检验了诸葛亮当年所作的战略规划的正确性。这肯定会增加刘备对诸葛亮的赏识度,也会进一步激起诸葛亮自命不凡的虚荣心。后来刘备东征,大部分人都反对,而诸葛亮却选择了沉默。王大健先生对于刘备东征诸葛亮的态度给出了一种新解释,认为诸葛亮是不想阻谏,因为在他的战略规划里,荆州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但很遗憾,这次东征,刘备还是没有带上他。正是在军事上的压抑,他只能选择韬光养晦,先把内政工作做好再说,也就是说,先检验一下自己的“管仲之梦”。应该说,诸葛亮在内政上秉承法家思想,力求法度严明,鼓励农耕养殖,蜀国经济实力、人口状况出现了很大好转。 2、出头要等刘备死。刘备虽然一生坎坷,但最终还是成就了一番事业,这与他看人很准十分不开的。或许是他早就看出了诸葛亮的指挥作战能力,在诸葛亮出山后,直至刘备去世,刘备就没有让诸葛亮直接指挥过军队。 刘备去世之前,诸葛亮一直扮演着外交大臣、参谋、赋税官员等角色,应该说这离诸葛亮的人生目标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他要想实现“乐毅之梦”,看样子只能等刘备去世之后,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doc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经营与发展中占据不可替代地位,将知识创新这一全新思想引入其中,可以使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更丰富,全面优化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可以为自主创新战略的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使企业在激烈竞争中不断拓展自身规模,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将知识创新作为研究背景,阐述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相关的内容,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知识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通过对科学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应用,在知识创新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完善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所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正面临严峻挑战,所以必须要借助科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才能够增强预期管理的效果。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知识创新背景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知识创新理论研究 对知识创新理论的定义为,科学家与工程师基于跨地域、跨学科的合作,针对某一问题展开相关性研究与探讨形成研究结果,构建全新思想并创造全新文化,以保证新思想被应用在产品与服务中,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1]。在知识创新理论中,将企业知识创新模型细化成三个不同的部分,即知识创新的过程、知识库与知识场。其中,知识库所指的就是知识运行形成结果,而知识场则是基于知识创新模式而实现运行的基本场所。以知识创新模型为基础,企业创造与创新的过程就是通过外部获得知识,

在科学化筛选和融合外部知识的情况下,创造知识的全部过程。 2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概述 2.1综合激励理论 美国行为科学家在综合激励理论方面提出,要想满足企业员工需求并获得理想的综合激励效果,最关键的就是贯彻落实绩效管理工作,对员工激励结果加以合理化地安排。究其原因,只有企业员工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才能够确定各岗位的具体职责。 2.2需要层次理论 对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讲,所指的就是针对人类需求加以细化并形成多个层次,针对诸多需求实施系统化的分析。简单地讲,指的就是在企业内部员工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员工会追求更高层次满足。 2.3人本管理理论 所谓的人本管理理论,具体指的就是人类管理理念逐渐由物本管理转变成以人为中心。在人本管理理论当中,员工作为企业内部价值虽高且最不可或缺的资源。其中,根据员工自身的工作能力、特长、兴趣以及心理素质等多个方面,将其安排至最佳岗位,确保在岗位中将自身特长充分发挥出来,保证职业价值和自身修养水平得以提升[2]。 3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构建中的知识创新作用 近年来,市场经济竞争愈加激烈,现代企业在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为更好的实现战略目标,会借助知识创新的方式不断优化竞争实力。在这一社会背景下,企业的竞争并不仅仅体现在硬件竞争方面,同样也必须要全面增强内部的软实力。目前阶段,原有以个体能力参与竞争的方式已经被摒弃,所以必须要借助科

华为组织变革的认知和启示

华为组织变革的认知和启示:华为为什么不设事业部制? 华为的两大利润中心责任体系,并没有出现西方管理控制理论断言的责任不清和推卸责任问题,反而促进了两大利润中心体系的合作。 一、华为组织结构的演变 1、华为为什么不设事业部制 有一家国际咨询公司曾经给华为出过一个方案:按产品线实行功能封闭的运作。华为支付了顾问费,但这家咨询公司顾问撤走了以后,这个方案基本上被搁置起来了,没有实行。 任总不赞成在华为整个体系里设置事业部,因为华为的客户是集中的,技术是共享性很强的,所以要设置事业部,按研产销划开以后,就等于把客户资源割裂了,把研发的技术体系割裂了,这样华为的优势就没有了。对外方面,如果多个事业部面向同样的客户比如跨国运营商和国内运营商销售,客户会问:谁代表华为呢?另外,客户要的是解决方案,谁给客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呢?如果在事业部制下,移动只提供无线的方案,固网只提供固网的方案,业务软件只提供软件的方案,谁给客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呢?因为华为的战略是聚焦的,所以事业部制这个体制、这个组织模式在华为的核心业务领域,是基本上被否定的。 2、组织设置就像“拧麻花” 按照P·F·德鲁克的理论,企业的业务单位应尽可能按照利润中心定位和运作。那么在产品线以及市场的区域销售组织对利润的责权不对等的情况下,怎么运作利润中心呢?这就成为华为组织机制设计上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华为的做法是,把市场体系按照区域这个主维度来划分销售组织,将区域销售组织定位成利润中心,按照利润中心来核算、来考核、来激励;把研发体系按照产品来划分产品开发组织,将产品线定位成利润中心,也是按照利润中心的方式来核算、来考核、来激励。通过连带责任,主要是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建立起着两大利润中心体系经营单位的利润责任。销售组织分产品的收入、利润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同时也是产品体系分产品线的收入、利润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产品线降低成本、快速向市场推出优质、满足客户需求的有竞争力的产品,由此带来的利润、收入和现金流增长,同时也是对积极销售其产品的区域销售组织的绩效的贡献。 这种连带的利润中心责任体系,并没有出现西方管理控制理论断言的责任不清和推卸责任问题,反而促进了两大利润中心体系的合作和共同将收入、利润和现金流做大。

《甄嬛传》揭社会生存启示录:官场职场情场通用

《甄嬛传》揭社会生存启示录 尽管广电总局接二连三地下了各种“禁宫令”、“限播令”,但是却丝毫不能阻止观众对《后宫甄嬛传》(简称《甄嬛传》)的疯狂热捧。日前,该剧已经在安徽卫视、东方卫视和乐视网亮相。后宫美女的华服令人眼花缭乱,各种勾心斗角更是让人惊心动魄。因为制作精致,出场人物关系复杂,但是却个个立体丰满,加上原著小说的风靡,让这部剧拥有了庞大的粉丝阵容。当然,细细品味,剧中故事虽然发生在皇宫大内,距离我等寻常百姓似乎遥不可及,但是其中折射出的生存法则和人生道理放在现代也很接地气,看完剧的观众恍然大悟:这不就是一部现代社会生存启示录吗? 职场启示录

很多影视剧尤其是古装宫斗剧,直接就是现代职场赤裸裸的写照。而这在《甄嬛传》中可谓做到了极致,从管理学到行政定级,从上位手段到互相利用,无所不包,看透其中奥秘,包你在职场生涯中从此风生水起。 管理学之制衡之道 要诀:团队合作只是口号制衡有道才能保其位 镜头回放:皇后是六宫之主,既要管好各项生活开销,更重要的任务是平衡六宫关系,保持自己的势力。蔡少芬饰演的皇后绝对是深谙此道的好手。让华妃协助自己掌管后宫琐事,减轻负担,同时不忘培植其他新人上位。皇后当然不是心胸宽大,而是以此来削弱华妃专宠,防止其权势过大职场启示:虽然团队合作是现代职场上的必然要求,但在具体的领导眼里不过是一句口号而已。合作也要讲求分寸,在工作上不遗余力,团结一致,但是太过于抱成一团,领导权威和势力都会受到威胁,因此很多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宁可让下属互相牵制互相攻击,也不会让大家亲如兄弟。 管理学之收买人心 要诀:举手之劳便能赢得死心塌地 镜头回放:甄嬛能从一个普通常在上位为一朝太后,靠的绝对是美色,但她也善于收买人心,有一众死心塌地甘愿为其冲锋陷阵的奴才。小允子守夜时哭泣,甄嬛问明情况后,让小允子回去照顾病重的哥哥,回头还不忘让丫环换一床厚棉被给他,以免走廊夜冷,着凉感冒。几句话让小允子热泪盈眶,为其死而后已的心马上就有了。 职场启示:甄嬛的举动放在现在,就是所谓的人性化管理。遇到这样的领导,下属总有一种难以言表的良马遇伯乐的感动,忠心护主也就不难了。有时候,身在高位、日理万机的领导一句关心的问候,也足以收买下属为其死心塌地效力。 管理学之晋升制度

华为的管理模式[全文]

华为的管理模式[全文] 华为的管理模式 创新华为系列 2 全方位解码华为经营管理智慧 2007年畅销读本 在管理上,我不是一个激进主义者,而是一个改良主义者,主张不断地管理进步。——华为总裁:任正非 为什么要学习华为, 一、华为令人震撼的成功。18年前,华为只有6名员工、20000元注册资 金;18年后的今天,华为年销售额达到453亿元,在印度、美国、瑞典、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北京、上海、南京等地设立了研究所。一举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通信设备制造厂商。即使是在世界通信巨头思科,都将其列为最具威胁的竞争对手…… 二、华为的自主创新精神。在华为,这种根本性因素就是自主创新,华为的巨大成功其实就是创新精神的成功。彼得?德鲁克曾指出的:“创新的成功不取决于它的新颖度,它的科学内涵和它的灵巧性,而取决于它在市场上的成功”,华为以它在市场上的巨大成功,验证这一论述。因此,研究和剖析华为现象,无疑可以折射出中国通信行业现代化的路标。 三、华为的这种震撼人心的成功已经不单纯是行业内学习的范本。 2007年畅销读本 13>.管理制胜 华为在管理上大力吸取西方的管理原理 的精髓,创造出独特的华为式应用管理 模式 2007年畅销读本

独特的华为式应用管理模式: 2007年畅销读本 2.组织架构 华为一直致力于组织管理中有关制度建设、组织结构设计、集权分权、人员配备等方面的建设,最终打造出一个成功的现代化企业。 2007年畅销读本 华为的组织架构 合理而有效的组织,对于搞好企业管理,实现组织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2007年畅销读本 3.文化建设 “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生生不息”。这是华为人的信念,也正是这一文化体系在不断引导着华为走向成功,成为华为不断发展的灵魂。 2007年畅销读本 华为的文化建设 2007年畅销读本 4.内控机制 市场驱动型企业 管理驱动型企业 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华为基本法中明确地指出华为要“通过建立健全管理控制系统和必要的制度,确保公司战略、政策和文化的统一性”。 控制是管理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企业各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2007年畅销读本 华为管理成功的一大要点是其凭借自身不断发展的管理审计工作形成了

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启示

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启示 [摘要]当代企业能在激烈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与其人力资源管理息息相关。为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经验,提高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文章对比分析美国、日本、韩国及新加坡等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其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启示。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启示 [作者简介]雷宇,广西大学2007级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4;龚晓华,广西大学2007级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07)10-0106-0003 拥有众多成功企业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强盛的重要原因,而成功的企业往往与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密切相关。当前,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通过积极建设适合本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断引进人才、探索管理方法与技术,奠定了坚实的人力基础。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起步较晚,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是迅速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一条捷径。我国企

业要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就必须分析和借鉴发达国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经验。 一、国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比 世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存在两大流派,即美国模式与日本模式。各国企业有些引进了美国模式,建立一整套招聘、面试、绩效考核体系;有些则采用了日本模式,培养企业的文化与团队精神。然而,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美日模式的支配地位发生了两次更迭[1],这使各国企业对其模式进行反思,为提高核心竞争力而日益注重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借鉴融合创新,不断产生新鲜元素,不断探索深化本国成果。 (一)美国:制度契约型、管理技术型模式 美国的人力资源管理高度专业化和制度化,以契约、理性、制度安排为主体,模式层次明确[2]。该模式的核心为: 1.高度自由的人力资源流动。美国实行任意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发达且竞争激烈,员工在国内市场高度流动,企业和个人都具有充分自由的选择权。 2.密集的职业培训与企业文化建设。美国公司对员工培训尤其是专业知识培训尤为重视,其费用比例相当高。同时,美国企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通过塑造组织价值观、加强组织民主建设、强化组织内部凝聚力、重组织形象等方法不断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其选择因素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其选择因素分析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各个行业迎来了发展高峰期,与此同时市场竞争日渐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市场中获得生产和发展,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人力资源管理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是实现企业发展的驱动力,保证企业能够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就現阶段来说,很多企业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尤其是对县乡企业来说,由于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竞争力不强,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利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逐渐形成了比较多样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企业的选择方式趋于多样化。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影响因素,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 标签: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影响因素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尤其是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在企业中广泛应用,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管理涉及到很多内容,其中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企业要想实现稳定发展,选择适合自身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十分重要。但尽管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发展,但是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会对企业发展产生不同影响,需要我们深入探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仔细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最终促进企业全面进步发展。 一、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分析 各个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同,所选择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存在巨大的差异性,人力资源管理划分标准和依据也有所不同。现阶段,我国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划分为以下几种: 1.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目的划分 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目的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综合性、战略性、人事以及职业四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当然这四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模式主要根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不断发发生改变,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主要根据企业的需求和变化而发生变化。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管理目标存在很大差异性。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变化要以企业这些目标变化为主要依据和标准,据此选择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2.按照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划分 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多样性特点,不同管理内容采用的方法不一。其中包含了传统的管理方法,也包含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划分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存在差异性,主要可以划分为经验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开发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系统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数字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理念的确立跟坚守是企业成功的第一要务

理念的确立与坚守是企业成功的第一要务 现代工商管理史上,有两部经典的实证研究著作:一部是出版于1982年的《追求卓越》,另一部是出版于1994年的《基业长青》。前者被誉为美国优秀企业的管理圣经、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工商管理书籍和企业文化系统理论的三部开山巨作之一;后者被誉为继《追求卓越》之后最引人瞩目的企业研究力作和有志创造伟大公司的经理人的必读书。 这两本书的问世时间相隔十二年,它们的作者分别深入研究了不同行业领域的60多家和近20家全球知名企业,并得出了各自的结论。 《追求卓越》是这样说的:假设我们现在需要找出一条适用于各种情况的管理建议,一条从优秀公司的研究中精选出来的真理,我们很可能会这样回答,“设计出你的价值体系。决定你的公司应该代表什么,你的公司能给每个人带来的最值得骄傲的东西是什么;在未来10年或20年后,你最希望看到什么。” 《基业长青》也说:要成为高瞻远瞩、可以面对巨变、数十年繁荣发展的持久公司,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明确核心理念,树立在任何情况下坚持不渝的坚定价值观。 两者的表述虽有不同,但核心思想却惊人地一致,那就是:理念的确立与坚守是企业成功的第一要务(孙健耀语)。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另一位被美国《财富》杂志称为“当代最伟大的资本家”的人。O、,mnbvcx[poiuytrew[poi就是两部巨著共同的研究对象之一、蓝色巨人IBM的第二代掌门人——小托马斯?沃森。 “我坚决相信,任何一个组织如果要生存并且获得成就,就必须有一套健全的信念,它的政策和行动均以此为前提。其次,我相信公司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坚守这些信念。” 小托马斯?沃森的主张也许更加掷地有声,因为IBM正是这样的典范。 IBM,即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创建于1911年,最开始主要经营卡片穿孔等财务处理机器。在近百年成长历史中,IBM经历了无数次巨变,比如:20年代自动会计程序的出现,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50、6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80年代的个人计算机革命等等。每一次,IBM不仅能够很好地适应,而且获得了非凡的进步。目前,IBM已经成功转型为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雇员31万多人,2008年全球营收达1036亿美元,是世界公认的“超优企业”和“日不落公司”。 IBM超乎寻常的成就与它的企业文化密切相关。《美国最值得干的100家杰出公司》把IBM 描绘成一个以教堂方式使其信仰制度化的公司。更有一位在IBM工作了9年的雇员这样感慨:“离开IBM,就好像在移民。” IBM文化中最令人称道的,是三条基本信念。它们是:“必须尊重个人;必须尽可能给予顾

《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摘要] 本文以《劳动合同法》的生效为契机,对企业如何应对新法、改善企业人力资 源管理、树立新的用工观念、避免企业的用工风险、实现企业持续稳定发展进行了思考。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至此这部备受关注、被解读为“激烈的利益博弈”的《劳动合同法》终于破茧而出,该法自2008年1月1日起已经实施。该法贯彻了劳动法倾斜保护劳动者的立法理念,承载着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最终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历史使命。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企业用工成本与用工模式带来了全方位的深远影响。如何适应法律变化,树立新的用工观念,避免企业的用工风险,实现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是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企业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规范企业用工 《劳动合同法》颁布前,我国企业在用工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不与员工签劳动合同,不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试用期成白用期,剥夺员工休息日,劳动合同短期化,工作时间过长,加班费不合理,滥用违约金条款等方面。而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明确规范了企业的上述行为,无疑导致了企业用人成本的提高。劳动合同法要求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企业同时将为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等福利。工资、社会保障、休息权利的保障等均是构成劳动力价格的要素,当上述因素均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时, 则劳动力的成本就会增高。规范用工也必然导致解聘职工需付出昂贵的成本。再次是企业税务成本的提高,由于此前很多企业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部分企业在报税方面仍有隐瞒,而用工规范后,许多“黑户口”将浮出水面。新法也增加了企业的违法成本:“用人单 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 应当向劳动者每 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一旦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除非有法律规定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外, 用人单位违法辞退劳动者要支付二倍的经济补偿金。 违法用工还会导致企业劳资纠纷升级,削弱企业的凝聚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注重劳动合同,签劳动合同宜早不宜晚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从以上条款中可以看出:《劳动合同法》对不签劳动合同处罚十分严重。因此,企业应在招用员工入职之前签劳动合同,最晚在入职当天签。否则企业一旦出现失误,会让工作陷入被动。如在员工开始工作之后再签合同,假如员工再提出其他要求时企业不想满足,员

人才梯队管理GE人才管理

(人才梯队管理)GE人才 管理

GE人才管理,不壹样的成功启示录 ——访GE研发中心人力资源总监张超先生 内容摘要:有调查显示:世界500强企业里,有近1/3的CEO来自GE,所以,GE也被誉为企业家的摇篮。人才培养是被见作是GE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之壹。那么,GE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怎样的?您认为未来企业人才培养的趋势是什么样的... 有调查显示:世界500强企业里,有近1/3的CEO来自GE,所以,GE也被誉为“企业家的摇篮”。人才培养是被见作是GE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之壹。那么,GE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怎样的?您认为未来企业人才培养的趋势是什么样的?人力资源部门如何帮助企业将人才培养打造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 张超:对于企业而言,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是壹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于GE,人才培养壹直是企业非常重要的战略。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GE也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其他企业相同,GE非常重视对人才的“选、育、用、留”。于人才培养方面,GE已经形成了壹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于建立人才培养体系方面,不同的企业情况不同,应该因地制宜建立适合自身的培养体系,而非将GE人才培养的框架或项目照搬照抄。于壹些企业当中,企业高层或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自GE,他们会将GE的人才培养模式带入这家企业。可是,很多企业于移植整套人才培养模式之后,出现了水土不服或者失败的现象。因此,企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和企业文化相壹致,否则就容易出现不适应的症状。 上个世纪50年代,CE非常缺乏独立运营的管理人才。于这样的情况下,经过诸多努力,壹个高级管理课程设计出炉。1956年,GE成立了大学式的克劳顿管理学院,实施了其首个长达13周的高级管理项目。GE克劳顿管理学院被《财富》杂志誉为“美国企业界的哈佛”,鉴于“克劳顿村”是GE高级管理人员培训中心,有人把它称为GE高级领导干部成长的摇篮。出自GE公司跻身财富500强的CEO就多达137位,能够说“克劳顿村”和GE共成长。 每年于克劳顿村接受培训的GE高级经理人员均达5,000-6,000人,他们分别来自GE于全球的业务部门。而克劳顿村的教员,50%来自GE高层经管人员,其中包括GE前董事长兼CEO韦尔奇先生以及现任董事长兼CEO杰夫.伊梅尔特先生。非常有幸,我曾经于克劳顿村工作过五六年的时间。企业的CEO或者其他高层为管理者授课可谓GE独特的企业文化。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授课被视为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壹种自然而然的行为,这就是GE独特的企业文化。于GE,对于每个企业管理者来说,人才培养均是自己必须尽到的责任。所以,首先于企业文化方面,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基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