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教案(修订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教案(修订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教案(修订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教案(修订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课次课时 2 执行

日期班级

周次课型日期

题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1)识记:通过教学,使学

生了解“矛盾” 、“对

立” 、“统一”的基本含义。

(2)理解:矛盾的基本属性,

内外因的辩证关系。(3)运

用:用矛盾双方互相转化的道

理,正确认识和处理成功与失

败;用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正

确认识和处理自身努力和外部

条件的关系

着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

力,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分析

事物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

际的能力。正视矛盾,不怕挫

折,积极向上。

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解

决问题,正确处理自己人生中

的问题,在解决人生矛盾的过

程中促进自身进步和发展。

教学要求

知识点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矛盾的概念及基本

属性

学会用矛盾的观点

看问题

√√√

正确对待人生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

的动力和源泉,也是

人生发展的动力

√√

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

促进人生发展

√√√

教学

方法

设计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然后辅以一定的讲授。

教材p78 材料分析题学习指导上选择题

教学步骤及过程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复习】

1 、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求我们怎么做呢?

学生回答(略)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瞧这一家子

想一想:

这张图片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简单讨论回答,教师点评:生活中充满着矛盾。

那什么是哲学上讲的矛盾呢?

【讲授新课】

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请学生看书思考:p69 谈谈社会需求与自身现状之间的矛盾?

引导学生得出:

(一)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1、人生发展中的矛盾不能回避

想一想:

生活中我们还能找到哪些这样的事例和现象?

学生简单讨论回答,教师点评:

生活中具有两面性的事例与现象:

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

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

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

社会生活中的 --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福与祸、正气与歪风、

自由和纪律、先进与落后、

战争与和平

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作用力

与反作用力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

首先,教师分析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

同一性和斗争性。

在分析同一性时,又通过分析漫画“你敢吗?”分别论证了同一性的两

个特点: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

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解释斗争性的特点时,训练同学们找反义词。

设计意图:通过漫画的分析提问,使学生能更形象地理解概念,避免抽

象认识不能理解清楚。通过寻找反义词的活动,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

兴趣,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落实。

幻灯片展示图片:自相矛盾

意图在于让学生认识到:这里的“矛盾”是逻辑矛盾,而不是唯物辩证法

所说的辩证矛盾。

内容说明

进而提醒: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要注意:

1)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不可分割。

2)对立统一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又指事物之间。

3)哲学上的矛盾不能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其次,创设情境:锁与小偷,马克思曾说: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教师分析它们能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是因为在同对方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己。同时让学生举相类似的例子。

引导学生一个重要结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正因为事物内部有差别和不同,矛盾对立的双方力量的不均衡,才引起事物的自身调整、变化和发展。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事物内部矛盾推动的。如果事物内部矛盾不包含不同和相反的因素,事物就会永远没有变化和发展,永远是原来的样子。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到矛盾对事物发展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哲学的主动性。从而愉快地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

多媒体播放:欣赏相声片段《找毛病》

议一议:这个片段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简单讨论回答,教师点评:这个片段说明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

过渡: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并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简言之,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的视觉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的欲望,从而使课堂的过渡更为自然。

幻灯片展示:欣赏笑话:馒头和面条

有一次,馒头和面条因争执打了起来。面条仗着自己人多势众打了馒头一顿。馒头不服气,就邀约馍馍、窝窝头前往面条家报复。恰好面条不在家,在回来的路上看到路边躺着一袋方便面,于是它们就一起把方便面打了一

顿。方便面大呼冤枉,馒头恨恨地说:“你以为你烫了头发我就认不得你了!”。

设问:面条与方便面是一样的吗?

引导学生得出:

B、事物的矛盾又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其每一个方面各有其特点。

比如,五首名曲《梁祝》、《回家》、《二泉映月》、《西班牙斗牛士》、《高山流水》,分别是由小提琴、钢琴、二胡、小号、古筝等五种乐器演奏出来的。人们之所以能把五首乐曲和乐器区别开来,主要是因为每首乐曲都有不同的主题、不同的旋律和不同的风格,每种乐器都有不同的音色,它们有着自身的特点。

幻灯片展示小故事:借鸡还蛋

思考:《借鸡还蛋》的故事违背了什么哲学道理?

有甲乙两个邻居,为人都比较吝啬。一天,甲家来了客人,怎么招待客

人呢?便跑到乙家借了一只鸡。事后,拿了一个鸡蛋跑到乙家说:“还您的鸡,只不过嫩了点。”气得乙半天说不上话来。过了些日子,乙家来了客人,怎么招待客人呢?跑到甲家借了竹笋招待了客人。事后,怎么还甲的竹笋呢?顺手抄起半根竹竿来到甲家,说:“还您的竹笋,只不过老了点。”这一回,甲目瞪口呆了。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到矛盾的特殊性是我们正确区分事物的基础,同时在愉快中巩固知识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教师讲授分析“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看问题”。提出要坚持两点论,学会一分为二和全面地看问题。然后结合《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的介绍,由学生来分析“如何认识傻和聪明之间的对立统一呢?”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再作简单的小结:

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具有矛盾性。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我们人的口。吃饭,说话,我们活着靠它了。但,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我们就可以不要吗?

学习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学会一分为二和全面地看问题。一方面,看问题、办事情不能偏激和简单化,把事物看成是纯粹的这个样子或那个样子,看不到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看不到本质的东西。或只看到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而要认清事物的两方面。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差别和不同,还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贯通,只有从对立统一的相互作用中把握和解决矛盾,才能找到解决和处理矛盾的正确方法,促进事物的发展。

设计意图:开展分组讨论,更好地理解了“看问题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看问题。”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能更好地深入地理解哲

学的抽象的方法论。

3、积极面对和解决人生矛盾,促进自身发展

创设情境故事:走人之前。教师引导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分析开始时为什么想走,一年后又不想走了的基础上阐释矛盾是如何成为人生发展的动力的。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人生矛盾是人生中各种关系、各种因素之间的对立统一;人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人生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我的分析,首先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是对“全面看问题”知识点课堂应用。其次也为教师讲解提供了新鲜的素材,使学习内容更生活化,也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要点。

首先,通过漫画“下雨好不好?”导入本知识点。学生对漫画的讨论分析得出对待矛盾态度不同,会对自身的发展产生不同的结果。其次,创设情境故事:一根绳子,两种命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哥哥与弟弟为什么会两种相反的命运,成功与失败,富裕与贫穷,源于一念之差,即对待对待矛盾态度不同,会对自身的发展产生不同的结果。

强调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中的矛盾,学会正确处理人生矛盾。

设计意图:通过漫画导入、设问,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通过讨论与分析使学生对于人生矛盾有更好地认识。

二、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人生发展

幻灯片展示图片:

《汶川地震》后的救灾镜头,镜头一:汶川人民自救;镜头二:全国各

地援助;镜头三:国际援助。设问:汶川自救和重建要靠谁?然后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引出“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这一知识点。然后通过教师深入讲解内因、外因的概念和两者的辩证关系,将两者的关系通过多媒体图表展示概括。

设计意图:通过对热点问题的关注可以激发学生对国情的了解,触发爱国主义情感。并且对于内外因的辩证关系这一抽象概念能够更形象化的认识理解。

其次,幻灯片展示:鸡蛋变小鸡,学生讨论:

由鸡蛋变为小鸡的过程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两个条件的作用各是什么?

其中起最根本的作用的条件是什么?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为什么鸡蛋在一定条件下孵出的是小鸡而不是小乌龟或其他小动物?

引用漫画“机遇为什么总是擦身而过?”和“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 等分析讨论。使学生理解做到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要从几个方面入手:

(1)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2)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3)把内外因结合起来,正确对待机遇。

(4)把内外因结合起来,正确地对待人生中的顺境和逆境。

设计意图: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运用图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让学生获得具体丰富的感性认识。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使学生能深刻地将知识点与自身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能更好地实现本课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课堂练习】

该单选题: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同学()。D

A.扩大了内因的作用

B.忽视了外因的作用

C.客观总结了教训

D.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

【课堂小结】

一、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二、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作业布置】

教材 p78 材料分析题

学习指导上选择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教学,基本实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突破了重难点,学生的课堂反映也比较积极,形成了较好的课堂氛围。通过这堂课也让我注意到一个问题:创设情境、联系实际是教师处理本课的基本方法。学生基本能掌握本课的基本原理,并能运用矛盾分析法认识和处理生活中的问题。但有些学生在回答材料分析题时,只有基本原理或方法论,没有结合材料具体分析,或结合材料分析的能力欠缺,今后教师应让学生多加强实际操练,使其能更好地掌握分析问题的技巧,提高分析概括能力。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六课练习题

第六课练习题 1.李某把30000元现金存入国内某商业银行,存期为一年,到期时李某获得540元的税后利息。李某获得的利息收入的来源是 A.银行发放贷款收取的利息 B.国家对储户的奖励 C.银行利润 D.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2.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利率市场化就是取消存贷款利率管制,商业银行以央行基准利率为基础,根据各自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的判断自主调节利率,其本质是资金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利率市场化将产生的积极影响在于 ①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提升银行盈利水平②利率风险加大,银行同业竞争加剧 ③倒逼金融体系改革,完善中国市场经济④促使银行转变经营服务,激发金融创新 ①②B.②④ C.②③D.③④ 3.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8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同期上涨2.0%。当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1.5%。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储蓄存款存在一定的风险 ②存款利率随CPI的增长而增长 ③储蓄存款不具有投资的功能 ④当前居民存款的实际收益为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存款准备金率是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杠杆。从2015年起,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般来说,这一举措对经济产生影响的传导路径是() A.存款准备金率降低→银行贷款额度减少→货币投放减少→缓解通货膨胀 B.存款准备金率降低→银行基准利率降低→居民存款减少→消费需求提升 C.存款准备金率降低→银行贷款额度增加→促进企业发展→实现经济增长 D.存款准备金率降低→企业贷款成本减少→企业效益提高→出口创汇增加 5.利率市场化改革主要是指银行利率的市场化。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表示,相较于存贷款利率的调整空间来说,下一步更有可能调整的还是存款利率上浮空间。这是因为 A.利率市场化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但会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润 B.当前商业银行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吸收存款越多利润越高 C.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没有存款就没有商业银行 D.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是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 6.银监会发布的2015年四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银行业利润增长有所趋缓,商业银行2015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5926亿元,同比增长2.43%。这15926亿元 ①来源于银行存贷款的利息差 ②指的是银行存贷款的利息差 ③不包括银行的业务运营成本 ④是银行支付贷款利息的结余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说课稿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1.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德育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的第六课,讲述的是唯物辩证法矛盾的基本观点,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矛盾的含义,并能用矛盾观点看待人生动力,为第二课时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2.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我确定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掌握“矛盾”的基本含义及基本属性,理解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2)能力目标: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 3. 教学重点 本单元核心内容是以矛盾分析法为指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正确处理人生中各种矛盾的能力。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对待人生矛盾。 4. 教学难点 中职生由于身心还不成熟,生活阅历有限,而辩证法的矛盾观理论性较强,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二.说学情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本单元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也存在年龄、心理、认知尚不成熟,认识问题比较片面,解决问题的信心不足这些现实问题。 三.说教法 本课采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析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并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融洽、愉悦的学习氛围,以学定教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说学法 依据中职生的思维特点和知识基础,从学生角度出发,采用合作探究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上课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体现、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释放。 五.说教学过程 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环节1:新课导入 交流成语故事《自相矛盾》,讨论: 1、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2、寓言中所说的“矛盾”是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吗?为什么? 学生简单讨论回答后教师点评,引入对矛盾概念的解释。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的欲望,从而使课堂的导入更为自然。 环节2:教授新课 (一)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学习提纲及练习

《哲学与人生》学习提纲 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考点要求:6.1 了解辩证矛盾的含义; 6.2 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3 理解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的全面看待事物的方法; 6.4 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积极面对和解决人生矛盾,促进人生发展; 6.5 了解内因、外因的含义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6.6 理解事物发展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6.7 学会正确处理自身努力和外部条件的关系,促进人生发展; 1.什么是矛盾?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1)哲学上把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正因为矛盾双方在一的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体当中,这个事物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相互斗争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对立是统一中的对立,统一是对立中的统一。由于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统一性相互联结,对立的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才推动了事物向前发展。 2.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方法论要求是什么? (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事事有矛盾。矛盾也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矛盾的这个特点称为矛盾的普遍性(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 (2)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 第一、必须敢于承认矛盾,正视矛盾,积极地面对它,不能害怕,回避和掩盖矛盾; 第二、要坚持两点论,两分法,既要看到矛盾的一方面,也要看到矛盾的另一面。反对一点论,学会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切忌片面性; 第三、要坚持从对立统一的相互作用中把握和解决矛盾,促进事物的发展。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性,也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性。 3.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方法论要求是什么? (1)世界上的每个事物的具体矛盾各不相同。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经济生活-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练习试题-解析版

经济生活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检测题解析版 1、“最终,我们的经济命运将取决于我们所拥有的公司的经济命运,无论我们的所有权是部分的还是全部的。”巴菲特这话指出了股票价格() A.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B.受所获股票数量的影响 C.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 D.受股票所有权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息或红利收入,它于企业利润,公司有盈利才能分配股息或红,如果公司破产倒闭,股东不但不能获得收入,反而要赔本;投资股票的另一部分收入于股票价格上升带的差价,股票价格受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本题材料中“我们的经济命运将取决于我们所拥有的公司的经济命运”,说明了股票价格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故C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出,故不能入选;所获股票数量以及股票所有权与股票价格并无直接关系,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 2、目前,我国保险业资产总额已达6.8万亿元左右,保险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在经济生活中的基本功能是() A.获得投资回报 B.分散风险,补偿损失 C.为经济建设积累资金 D.提供防灾防损的预防性服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果发生某些意外,会使我们遭受重大损失。而购买保险,正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通过购买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下降。这不仅体现出保险的保障功能,而且显示出保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特征。由此可见,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投资保险的目的是规避风险,而不是为了获得投资回报,故A项不能入选;C项是储蓄存款的功能,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D项属于政府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 考点:本题考查居民投资理财的相关知识。 3、近年,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以绿色信贷为抓手,创新信贷产品,调整信贷结构,积极支持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取得了初步成效。这体现我国商业银行的作用是() A.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效益 B.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 C.为政府正确决策提供必要依据 D.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资金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近年,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以绿色信贷为抓手,创新信贷产品,调整信贷结构,积极支持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体现了我国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由此可见,A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B、C、D三项均是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作用的正确表述,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商业银行作用的相关知识。 4、受国际金价下跌影响,国内掀起了黄金投资热潮。下列不属于投资黄金的理由的是() A.黄金可以执行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 B.投资黄金可以起到保值、增值的作用 C.黄金作为货币具有易于分割的特点 D.投资黄金可以抵御通胀带的纸币贬值 【答案】C 【解析】

经济生活第六课

《经济生活》复习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 考点1:储蓄存款 (1)储蓄存款的含义: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存单作可以支取存款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注意:①储蓄是谁存款——个人 ②储蓄机构:商业银行(主要)、信用合作社、邮政企业 (2)储蓄存款的收益——利息 ①含义: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 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②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3)利率(利息率) ①含义:一定期限内利息和本金的比率。 ②表示方式: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③利率的作用 对企业影响 对居民影响 注意:利率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是控制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手段。(经济手段——货币政策)④利率的实施和变动 储蓄存款基准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拟定,经国务院批准后公布。储蓄机构必须挂牌公告,不得擅自改动。 (4)储蓄的投资特点: 灵活方便、比较安全、风险低但收益也低。 思考:居民储蓄存款是安全性大,无风险的投资方式吗? 巩固练习: 有人认为,国家下调银行存贷款利率,有利于搞活企业,但会减少居民储蓄存款的实际收益。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①贷款利率下调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从而增强其活力。 ②存款利率下调并不一定使存款者收益减少。利率下调时,当利率水平仍等于或高于同期物价涨幅时,存款者的实际收益可能不变或增加;当利率水平低于同期物价涨幅时,存款者的实际收益才会减少。 ③该观点不科学。 高考回望和巩固练习(见课件) 考点2:我国的商业银行 (1)含义: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出示我国主要的商业银行的图标,让学生辨认。(见课件) (2)类型:

文化生活第六课复习教案

文化生活第六课复习教案 第六课 课标题是 一、【考纲】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二、构建知识体系 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见证?????汉字: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中华文化□1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创造新辉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2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独特性?????文艺:在世界文艺宝库 中占有重要位置科技:中国的科技长期 处于世界的前列区域性?????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 的□3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特色民族性?????中华文化呈现多种□4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5各自的民族特性 ?????包容性 ??????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意义 三、主干知识默写 1、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是什么? 2、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的见证是什么? 3、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表现在哪些方面? 4、 什么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其意义是什么?它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什么关系? 5、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是什么? 四、考点梳理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这表现在许多方面。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2、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这也表现在许多方面。 (1)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其表现在文艺和科技上。 ①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中国文学艺

术辉煌悠久的历史、丰富绚丽的内涵、鲜明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②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①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注:独特性是从不同的文化形式上来看,主要是通过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表现出来的;区域性是从不同地区上来看的;民族性是从不同民族的角度来看的 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实战演习】 1、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D[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及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等知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爱国主义,故①错误。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故②错误。“中国元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独特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之一,故③④正确。 2、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 ①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②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③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④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B[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及包容性。澳门不同宗教的和睦相处,建筑、婚礼、饮食等方面的中西借鉴、交流和融合的文化现象一方面可以说明文化是多种多样的,另一方面说明文化是相互借鉴和融合的,具有包容性,①④符合题意。澳门文化的性质不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②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澳门文化中西元素的主次问题,③不符合题意。 3、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C[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知识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为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材料中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即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故选答案C。 4、“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

经济生活第六课测试题

经济生活第六课测试题 第六课投资的选择 班别姓名一、单项选择题 、居民储蓄的直接目的是( ) 1 A、为了更好地消费 B、为了获得利息 C、为了支援国家建设 D、为国家经济建设筹集资金 2、下列对银行贷款表述正确的是( ) A、多贷款是商业银行经营的目的 B、贷款是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 C、贷款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D、贷款按用途可分为工业贷款和商业贷款 3、假如某银行一年内贷款6000万元人民币,平均年利率为5%,同年吸收储蓄存款5000万元人民币,平均年息为2厘。一年中该银行共支付职工工资、奖金等10万元,其他支出80万元。这一年该银行的利润应当是( ) A、200万元 B、110万元 C、210万元 D、300万元 4、随着个人住房、汽车、助学、耐用消费品贷款等消费信贷项目的开办,越来越多的个人与银行建立了信贷关系。这说明( ) A、食用是商品的暂时转让 B、信用是货币的暂时转让 、货币已成为消费的中介 D、分行充当了食用的中介 C 5、今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再次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的利率,存款年利率平均下调动 。这一措施的作用在于( ) 0.16%,货款年利率平均下调动0.6% 6从宏观上调节社会经济活动激发单位和个人储蓄的积极性鼓励生活消费,促进商品销售减轻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 A、 B、 C、 D、

6、据统计,在银行吸收的居民储蓄存款中,活期存款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居民之所以选择活期存款是因为( ) A、活期储蓄不受存期和金额限制,非常灵活 B、活期储蓄比定期储蓄安全、可靠 C、活期储蓄比定期储蓄收益高 D、银行对活期储蓄有特殊的优惠政策 7、下列对商业银行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商业银行是惟一有权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 B、随着银行业的发展,各类股份制银行逐步成为商业银行的主体 C、无论何种性质的商业银行,其经营的目的都是为了营利 D、国有制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8、债券与股票的相同点是( ) A、都是有价证券,都有能获得一定收益的金融资产; B、受经济状况的影响,二者的收益都会发生变化; C、二者都可以到期还本付息 D、二者都可以退还给出资者 9、政府债券的特点是( ) A、不记名、不挂失、可以转让 B、没有风险,安全性好 C、收益最好,风险大 D、可以用来弥补国库的暂性资金不足,平衡财政收支 10、公司债券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在于( ) A、价格公开,信用好; B、代用率高,收益好 C、利率较高,收益较好 D、风险小,安全性好 11、我国商业保险的主要业务是( ) A、把分散的社会资金集中起来,用以补偿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B、办理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 C、责任保险 D、保证保险

矛盾观点和人生动力教案

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教学目标】 1.认知: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理解矛盾的概念,掌握矛盾观点。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 3.运用: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正确处理自己人生中的问题,在解决人生矛盾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进步和发展。 【教学重点】 1.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2.正确对待人生矛盾。 3.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教学难点】 1.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录像:《猫和老鼠》片段 学生分析两者的关系,引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提问:生活中我们还能找到哪些这样的事例和现象? 学生小组竞赛活动: 1分钟之内,以列举的生活中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最多为胜。 我们身边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有:

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 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 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 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福与祸、正气与歪风、自由和纪律、先进与落后、战争与和平等; 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 〈新课讲授〉 一、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1.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 “万物莫不有对”,是说事物之中或事物之间具有两面性。例如:网络对人们来说就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一方面,人们通过它可以快速获取更多的信息,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真假难辨,会使人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可以给人造成很大的伤害。同学们列举出了许多这样的事物和现象,哲学上把事物内部两个方面之间或事物之间存在着的既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叫做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幻灯片:讲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 (1)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不可分割。 (2)对立统一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又指事物之间。 (3)哲学上的矛盾不能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对立的双方力量是不均衡的,如漫画:“他敢剪吗?”这种力量的不均衡,引起事物的自身调整、变化和发展,事物矛盾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幻灯片:猫和老鼠的斗争 马克思曾说:“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这样精美吗?”在马克思看来,锁的制造日臻完善,钞票的印刷日臻精美,应该到事物的反面去寻找答案。为什么?因为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经济生活第六课知识点精析闫彦强

第六课知识点全面精析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 一、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考点36:利息、利率与本金 ⑴利息: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是银行因为使用储蓄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⑵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本金、存期和利率水平。 ⑶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在我国,存款利息收入的20%要作为税收上缴国家。(按20XX年修订的最新利息税率是5%,现在没有) ⑷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一定期限内利息与本金的比例.存款基准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决定. (利息税,CPI与利率的调整,存钱到底值不值) 注意:①储蓄存款并非零风险。(通胀,银行破产等情况)②个人储蓄都能为经济建设积累资金,居民储蓄越多越好? A适量的存款储蓄,可以为国家建设筹集资金,支持现代化建设;有利于调节货币流通,稳定币值,维护宏观经济稳定;有利于居民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因而,适量的存款储蓄利国利民。 B存款储蓄并非越多越好。过量的存款储蓄,不仅不利于居民消费的扩大,也会加大银行的运行风险。 C看待存款储蓄的作用,还要结合国家的实际经济运行形势进行具体的分析。在经济过热时,扩大存款储蓄,有利于抑制社会总需求,促进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存款储蓄过少,反而对经济降温不利。在经济下滑时,减小存款储蓄,有利于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存款储蓄过多,反而不利于拉动消费,不利于经济回暖。 考点37:储蓄存款 (1)我国的储蓄机构主要包括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以及邮 政企业等依法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 【农村信用合作社(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农村信用社、农信社)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说课稿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说课稿《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德育教材《哲学与人 生》第二单元的第六课,讲述的是唯物辩证法矛盾的基本观点,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矛盾的含义,并能用矛盾观点看待人生动力,为第二课时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我确定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掌握“矛盾”的基本含义及基本属性,理解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2)能力目标: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 3.教学重点

本单元核心内容是以矛盾分析法为指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正确处理人生中各种矛盾的能力。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对待人生矛盾。 4.教学难点 中职生由于身心还不成熟,生活阅历有限,而辩证法的矛盾观理论性较强,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二.说学情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本单元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也存在年龄、心理、认知尚不成熟,认识问题比较片面,解决问题的信心不足这些现实问题。 三.说教法 本课采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析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并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融洽、愉悦的学习氛围,以学定教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说学法 依据中职生的思维特点和知识基础,从学生角度出发,采用合作探究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上课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体现、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释放。 五.说教学过程 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环节1:新课导入 交流成语故事《自相矛盾》,讨论:

范文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六课练习题

第六课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大、中、小城市进行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城镇居民仍偏爱储蓄。认为“更多储蓄”最合算的储户占比为%,为历史新高。而居民投资股票的信心不足,选择“购买股票”的储户占比为6%,较上季降低个百分点。存款储蓄的优点,突出地表现为 ①支取方便快捷②不用承担风险③储蓄种类广泛④到期偿还本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针对下面漫画反映的问题,要抑制房价上涨应该 A.严格审批土地,减少新开工项目 B.改善银行的监督和管理作用,优化贷款结构 C.筹集和分配资金,发挥银行的纽带作用 D.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政府干部廉洁自律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据此完成3~4题。 3.财产性收入必然会涉及各种投资,除了实业投资等,还包括投资金融产品,涵盖了储蓄、债券、保险和股票等。对这几种投资方式的理解,认识错误的是A.储蓄存款也会存在贬值的风险 B.债券是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 C.保险在经济生活中的基本功能是提供防灾防损的预防性服务 D.股票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 4.有价证券是“财产性收入”的一部分。下列属于有价证券的是 ①定期存款②股票③债券④商业保险 A.②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5.储蓄存款和债券、股票相比 A.收益高而风险低B.收益低而风险高 C.收益低但风险也低D.收益高风险也高 6.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形象地用“蓄水池”“总账房”“调节器”“寒暑表”等说明银行的作用。这表明 ①银行能够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②银行能够为国家和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社会经济信息③银行能够调剂资金余缺,支援国家建设④银行是全国资金活动的总枢纽,是国家领导和组织现代化建设的有力工具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④ 股票、债券是资本市场上人们比较看重的投资产品。据此完成7~8题。 7.张先生于2010年5月从银行购买了40000元的政府债券,与股票相比 A.从性质上看,它是所有权证书 B.从风险上看,它的安全性更小 C.从偿还上看,它可以还本付息 D.从发行上看,它的主体是商业银行

6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首页) 课次 2 课时 2 授课班级12计应2 周次8 课型新授授课日期2014.3.31 课题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教学目标1.认知: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理解矛盾的概念,掌握矛盾观点。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 3.运用: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正确处理自己人生中的问题,在解决人生矛盾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进步和发展。 重点1.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2.正确对待人生矛盾。 3.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难点1.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用具计算机;教板;投影仪 作业1、什么是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2、什么是内因和外因?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是什么?如何创造理想人生?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 活动<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录像:《猫和老鼠》片段 学生分析两者的关系,引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提问:生活中我们还能找到哪些这样的事例和现象? 学生小组竞赛活动:1分钟之内,以列举的生活中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最多为胜。讨论分析 小组竞赛活动

我们身边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有: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学习过程中的 苦与乐、成功与失败;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福与祸、正气与歪风、自由和纪律、先进与落后、战争与和平等;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 <新课讲授> 一、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p.69 1、人生发展中的矛盾不能回避P.69 人的一生是在不断产生矛盾、不断解决矛盾中度过的。 一、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1.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 “万物莫不有对”,是说事物之中或事物之间具有两面性。例如:网络对人们来说就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一方面,人们通过它可以快速获取更多的信息,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真假难辨,会使人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可以给人造成很大的伤害。同学们列举出了许多这样的事物和现象,哲学上把事物内部两个方面之间或事物之间存在着的既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叫做矛盾。 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幻灯片:讲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 (1)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不可分割。 (2)对立统一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又指事物之间。 (3)哲学上的矛盾不能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P.70 矛盾对立的双方力量是不均衡的,如漫画:“他敢剪吗?”这种力量的不均衡,引起事物的自身调整、变化和发展,事物矛盾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马克思曾说:“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这样精美吗?”在马克思看来,锁的制造日臻完善,钞票的印刷日臻精美,应该到事物的反面去寻找答案。为什么?因为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p.72 幻灯片:矛盾的许三多 小组讨论活动:人无完人,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自身的优缺点。 故事:胆小我们用矛盾的观点来看我们自身,矛盾也是我们人生发展的动力和归纳 讨论归纳 小组讨论活动

经济生活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测试题

1 《经济生活》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 一、选择题(共30个,每题3分,共90分) 1.(2014新课标卷I 12).按现行规定,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利率(年利率)一年期为3%,两年期为3.75%。老陈有10 000元闲置资金,准备存两年,那么,这笔钱以一年期连续存(第一期利息计入第二期本金)两年的利息比存一个两年期的利息( ) A .少141元 B .多141元 C .少150元 D .多150元 2.银监会发布的2014年二季度监管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6944亿元,较上季末增加483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08%,各商业银行开始加强贷款风险管理。商业银行之所以要加强贷款风险管理是因为( ) ①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②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③发放贷款的数量决定着商业银行的营利水平 ④不良贷款余额增加会影响商业银行效益的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2015全国卷II 14)2015年5月,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实施。按照存款保险制度规定,成员银行缴纳保费形成保险基金,当成员银行破产清算时,使用银行保险基金按规定对存款人进行偿付。这一制度对银行发展的积极意义在于( ) ①防范金融风险,稳定金融秩序 ②增强银行信用,推动银行公平竞争 ③促进利率市场化,增加银行收入 ④降低银行经营风险,提高其竞争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15江苏卷7)我国央行自2015年2月5日起全面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0.5个百分点。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描述该政策对经济影响机制的是:( ) A.货币供应量增加 → 利率上升 → 投资减少 → 总需求减少 B.货币供应量减少 → 利率降低 → 投资减少 → 总需求减少 C.货币供应量减少 → 利率上升 → 投资增加 → 总需求增加 D.货币供应量增加 → 利率降低 → 投资增加 → 总需求增加 5. 家庭的投资理财应根据不同的经济态势,采取不同的选择。当银行储蓄利率下降、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时,下列图示最适宜的家庭投资理财方式是( ) 6.(2014年福建卷31)从收益最大化的角度,你会选择表2中哪种理财产品( ) A.股票 B.债券 C.基金 D.保险 7.下表是2014年1月-2015年1月,赵某的投资情况,你认为让赵某改变投资结构比例的原因,最可能的有( ) ①国家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 ②国家继续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 ③预期上市公司业绩水平提高 ④我国物价总水平仍全面持续的上涨 A .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 .③④ 8.汇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发布的亚洲调查报告称,中国是居民储蓄最高的国家,中国内地消费者将每月收入的45%用于“储蓄”,其中,银行存款18%、股票基金13%、保险7%以及养老年金7%。居民选择银行存款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银行存款灵活方便,收益稳健,没有风险 B .银行的信用比较高,银行存款比较安全,风险比较低 C .银行存款是规避风险的一种有效的投资方式 D .银行存款以中央政府的信誉担保、以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风险较小 9.基于投资的风险,一位理财专家给工薪阶层的建议是:“理财方程式=50%稳守+25%稳攻+25%强攻”。这一理财公式的合理之处在于( ) A .兼顾投资的合法性和多样性 B .避免投资的风险性 C .兼顾投资的风险性和收益性 D .保证收益的最大化 10.下列有关投资方式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储蓄存款收益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本金和存款利率 B .股票是一种便捷的投资,代表的是一种所有权关系 C .国债是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证书,具有较好的流通性 D .购买商业保险是避免风险的有效措施,有人身意外险和财产保险 11.储蓄存款、股票、债券和保险等为投资者提供了多样的投资品种和选择空间。以下投资行为,可以更好地规避风险又尽可能使自己的资金保值增值的是( ) ①对各类产品在收益和风险之间理性权衡后再投资 ②为获取高收益将主要资金投入流通性强的股票市场 ③将资金按合理比例分散投资在不同的产品上 ④在物价涨幅等于或高于存款利率的情况下将资金全部存入银行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12.“风险”一词与人类的决策和行为后果联系越来越紧密。股票投资的风险源于( )

经济生活第六课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一《经济生活》第六课练习题 1.随着银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各商业银行积极拓展非利息收入渠道。各商业银行的这一举措( ) ①有利于提高其经济效益②有利于促使其增加服务品种,更好地满足公众需要 ③可使其功能越来越多,作用越来越大④意味着存款业务不再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下图是商业银行作为信用中介进行存贷款业务活动的流程。选择适当的选项完成该图: A.①存款②贷款③还款④还贷 B.①存款②贷款③还贷④还款 C.①贷款②存款③还款④还贷 D.①贷款②存款③还贷④还款 3.2011 年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35.2 万亿元,人均储蓄25 548 元,分别比2010 年增长16%和15.3%,高于同期GDP 的增长速度。根据上述事实可以推断出( ) ①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增加了人们储蓄意愿 ②我国居民的储蓄率随 GDP 的增长而增长 ③我国居民投资理财的渠道比较狭窄、品种较少 ④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 5 年前,小张在股市低迷时购买了某上市公司的股票,一直持有到今年才卖出。该股票为他带来了3 万元的收益。这一收益的来源是( ) ①上市公司的利润②商业银行的利息 ③证券公司的利润④股票的买卖差价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5.国债有“金边债券”的美誉,近两三年,储蓄式国债在发行首日即被抢购一空的情况屡见不鲜。人们之所以热衷于投资国债,是因为它 A.在各种债券中收益最高B.是各级政府为筹措资金而发行的 C.在各种债券中风险最小D.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6.小张有一笔闲钱,他希望这笔钱能给自己带较高收益,而且风险较小,并能收回本金。你认为小张最适合的投资方式是 A.购买股票 B.办理存款储蓄 C.购买企业债券 D.购买国债 7.作为居民投资手段,国债和活期存款的相同点是() ①都可以上市流通②都可能带来收益③流动性都很强④都是筹资方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教案

2015年职业学校“两课”评比参赛教案 参评组别:德育 参评科目:哲学与人生 参评选手:文静

2015年市职业学校“两课”评比 哲学与人生 第二单元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树立积 极的人生态度 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一、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1课时) 一、立足教材制定教学目标: 1.认知 学习矛盾的基本定义及其相关基本问题。 2.情感态度观念 正确看待生活中的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 3.运用 通过案例讨论,理论联系实际,着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1、教学重点 (1)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性。 (2)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矛盾。 2.教学难点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二、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三、学前准备 课前学生利用各种资源收集相关材料:各品牌汽车的优势、各品 牌车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利处和弊端及人们的应对。 四、教学过程: 教 学 环 节 教 学 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多媒体辅助教学 设计意图 导 入 新 课 理 解 矛 盾 的 定 义 提问: 1、汽车的 发明,对我 们日常生 活有何利 处? 2、汽 车的频繁 使用,给我 们的生活 又带来了 哪些弊 端? 学生 课前做好 相关资料 收集工作, 课上进行 回答。 调动学生 积极性,恰当 地结合所学专 业。

学习新课人 生 发 展 中 的 矛 盾 不 能 回 避 。 提问: 汽车在生 活中给我 们带来的 利与弊是 否可以单 独存在? 为什么? 思考、回 答。 明确矛盾 的定义。 提问: 故事中所 说的“矛 盾”与我们 哲学中所 说的“矛 盾”是否一 样? 阅读 教材第71 页正文,讨 论、交流 播放视频《自相矛盾》 明确:矛 盾是时时有、 处处有。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的教案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的教案 教学目标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教育《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学生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理解矛盾的概念,掌握矛盾观点。 (三)练习反馈(3′) 1、下列包含矛盾观点的有:( D ) ①、失败是成功之母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③、刻舟求剑 ④、居安思危⑤、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是( C ) A 物质是运动的 B 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无条件的 C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D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四)课堂小结(2′) 根据幻灯片小结本节课重点内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人生发展的动力,正确对待矛盾。 (五)布置作业(1′) 1、案例分析:美国一个自然保护区,原来有许多鹿群和狼群。人

们为了保护鹿群,把狼全部打死了。鹿群在尽享太平的十年里,由4000头猛增到4.2万头。但舒适的生活使它们运动量减少,体质下降,尔后大量死亡,剩下不足4000头。最后只得请回“狼医生”。狼又捕食鹿了,鹿群又恢复了生机。此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 (鹿群和狼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了鹿和狼之间矛盾的推动,鹿就会失去生机。) 2、比较你入学时与现在的不同,为什么会有改变?感受矛盾的存在推动自己的成长。 (六)板书设计 概念:对立统一 基本属性:斗争性(对立)、同一性(统一)什么是矛盾 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为什么用矛盾的观点 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看问题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看问题——怎样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运用视频、案例、漫画等形式创设问题情境,给原本呆板教条的德育课增添了很大的趣味性和生动感,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的课堂反应也较积极,重难点得到了有效突破,基本上实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但学生对原理的理解孩纸停留在原理本身,结合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还需再继续培养,这点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中职 哲学与人生 第六课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第一课时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从哲学知识体系看,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就是矛盾的观点。从学生的人生发展线索看,指向的是学生人生发展动力的问题。所以,本课时的核心是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强调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指导、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人生矛盾,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第一课时“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要求我们认识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能够用矛盾的观点和方法论积极面对和解决人生矛盾,促进自身发展,同时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积极面对和解决人生矛盾,促进自身发展。 这是第一课时的落脚点,也是运用辩证法的矛盾观点来解决人生问题的有机结合点。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产生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对待人生矛盾,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积极的态度有利于化解矛盾,消除对立,从而在解决矛盾中推动人生发展;而消极态度,因为害怕矛盾,所以会激励掩盖矛盾,回避现实,把结果归结为命运不济,消极听从命运的安排。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正值青春期,在人生发展中有许多烦恼、困惑,如何引导学生用矛盾分析法来正确面对和解决人生中的各种问题就成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事物矛盾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互相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这是因为事物内部有差别和不同,矛盾双方在力量上不均衡,二者的斗争必然会引起事物的自身调整、变化和发展,又由于矛盾的双方在一个事物的统一体内,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斗争导致转化,转化是斗争的结果。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由于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健全,所以理解起来有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