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清代的道和道员

关于清代的道和道员

关于清代的道和道员
关于清代的道和道员

关于清代的道和道员

关于清代的道和道员

作为地方监察机构的道,不仅与整个清代相始终,而且一直延续到北洋政府的垮台。有关清代地理沿革的著作和地图,只有省、府、厅、州、县,很少涉及道,连卷帙可观的《清代职官年表》也无道员一目。有些制表虽然详列其辖区、住地等项,但却没有道的设置与撤、改时间,也看不出辖区、住地的前后变化。因而,为解除种种疑难,不得不对这一问题试作探求。现将所接触到的材料略加整理,叙述如下。

一、道的性质和道员的职权

道和道员制度是在明代形成和确立下来的,清代承袭了这一制度,并进行了若干调整和改革。

清代地方政权分为省、府、县三级(厅、州或同于府,或同于县),设置于省、府之间的道并不是一级政权组织,而是省级政权的派出或办事机构。但也有人把道与省、府、县相提并论,称之为四级地方行政机构。例如,民国年间出版的《内政年鉴》就认为,清代地方行政机构为省、道、府、县四级制。这就把地方政权组织与某级地方政权的派出或办事机构混为一谈,虽有一些道理却不尽妥当。

道的长官称道员,俗称道台,在书信往来中通常称为观察。道员的办公机关称道台衙门,其属吏有库大使、仓大使、场大使、盐课大使、关大使等杂职,秩从九品或未入流不等,“皆因地建置,不备设。”(《清史稿》职官三)道员的主要职责是协助督、抚、藩、臬诸地方人员管理政务、监督府、县。《清史稿·职官志》说,道员“各掌分守、分巡及河、粮、盐、茶,或兼水利、驿传,或兼关务、屯田,并佐藩、臬核官吏,课农桑,兴贤能,励风俗,简军实,固封守,以帅所属而廉察其政治。”正由于这一特点,所以人们通常把道员与藩、臬二司连在一起,统称为司道官员,简称“司、道”。这既说明其地位之重要,也说明其属员身份。由于道员的主要职责是监察而无地方专责,所以实权很小。有个曾出任福建汀漳龙道的人发牢骚说,“分巡一官,上之不如藩、臬黜陟有权,下之不如守、令措施在我,驭吏而吏不畏,辖兵而兵不知,名为监司,实与闲曹等。”(桂超万;《宦游纪略》,卷六)曾国藩也认为,“司道位高而无权,处易爻三四之地,纵不多凶,亦颇多惧,本难时措咸宜。”(《曾文正公全集·书札》,卷二十五)

清代道员的衔额与品秩,前后有很大变化。清朝开国之初,各项制度承袭明制,道员“衔额靡定,均视其升补本职为差。”(《清史稿》职官三)顺治十六年的上谕说,“自今以后,除、授、升、转各道员,不得拘地方坐定职衔,著以布、按二司衔通融兼带,永著为例。”于

是,据此议定,“守道缺出,所升之人系副使即升参政,佥事即升参议,或系参议应升副使者,即以副使兼参议衔,郎中等官应升佥事者,即以佥事管参议事。巡道缺出,所升之人系参议即升副使,系郎中等官即升佥事。或系副使应升参政者,即以参政兼副使衔。佥事应升参议者,即以参议兼佥事衔。”(嘉庆《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二十二)由于原职不同,所以虽同为道员,其品秩却不一样,“参政道从三品,副使道正四品,参议道从四品,佥事道正五品。”(《清史稿》职官三)乾隆十八年实行改革,“罢各省守道兼布政司参政、参议衔,巡道兼按察司副使、佥事衔,定为守巡各道秩正四品。”(嘉庆《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二十二)从此以后,道员开始以自己所掌管的部门或地区定衔,品秩一律为正四品。

关于一般道员能否封章奏事的问题,清政府一再变更自己的规定,情况比较复杂。清朝初年,道员本无具折奏事之权,即使“委署两司,其应奏交代等事”亦须“洋请督抚代奏”。雍正年间,曾一度允许“道、府、同知”自行具折奏事,“后因无所建白,遂行停止。”乾隆四十一年,清政府规定,“道员中有委署两司者,俱准其照藩、臬一体具折奏事。”(嘉庆《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二十二)嘉庆四年清政府又进一步将封章奏事之权推及到所有道员。上谕说,“雍正年间,道、府、同知等员俱准封章奏事。因思各省道员职司巡察,即与在京科道有言责者相等,况科道之条陈纠劾,尚多得自风闻,何如监司大员身任地方,目击本省政务民情者较为真知灼见耶!嗣后除知府以下等官仍不准奏事外,其各省道员均著照藩、臬两司之例,准其密折封奏,以副兼听并观、集思广益至意。”(嘉庆《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二十二)

但从后来的情况看,乾隆四十一年的规定得以实行,而嘉庆四年的允诺并没有兑现。否则,以后就不会出现根据会衔或专折奏事的需要与否,给某些道加上或裁去按察使衔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清代巡守各道曾加过按察使衔者先后共有八个,即福建台湾道、直隶热河道、江苏淮扬海道、安徽徽宁池太广道、四川康安道、奉天驿巡道、奉锦山海关道、黑龙江道。就时间而言,除台湾道系乾隆五十三年外,其余各道之加按察使衔均在嘉庆四年之后。不仅如此。有的道之加按察使衔或裁按察使衔,均视其需否会衔或专折奏事为转移。仅以徽宁池太广道和奉锦山海关道为例。咸丰三年,大平军发动西征,攻占安庆、庐州等地,致使皖南之徽、宁、池、太、广五府、州与迁往寿州的省政权文报不通,联系中断。清政

府为使皖南地区成为一个独立战场,可以单独对太平军作战,遂于咸丰五年改安徽道为徽宁池太广道,加按察使衔,准其会衔或专折奏事。同治四年,太平天国革命被镇压下去以后,清政府即裁去其按察使衔,撤销其封章奏事之权。上谕说,“见在皖南安谧,所有暂加按察使衔著即撤销,亦不必与该镇合衔奏事,用符旧制”(《皇朝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三十四)。奉锦山海关道的情形也与此类似。同治五年,裁山海关监督,改设奉锦山海关道,兼关务及中外交涉事宜,加按察使衔,“傥遇中外交涉关系紧要事件,准该道专折奏闻。”(同治《实录》,卷一百八十六)宣统元年改奉锦山海关道为锦新营口道,不再兼管

中外交涉事宜,随即裁去按察使衔。可见,道员之加按察使衔带有暂时的性质,为了使某些道员能够具折奏事,即给它加上按察使衔,使之与道员委署两司者等。一旦无此必要,即裁去按察使衔,使之“仍归旧制”(《皇朝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三十四)。由此可知,嘉庆四年虽然明文规定道员可以“密折封奏”,但实际上一般道员并没有享受这个待遇,只有委署两司即署理布政使或按察使以及加按察使衔的道员才可以封章奏事。

二、道的分类与设置

从历史渊源上看,道可以分为分守道与分巡道。分守道由布政司参政、参议演化而来,分巡道由按察司副使、佥事演化而来。从明代形成道以来直到清乾隆十八年,道员都没有专衔,仍须兼带布政司参政、参议或按察司副使、佥事衔,乾隆十八年后,情况发生变化,分守道与分巡道渐渐合二而一,仅只名称不同,实际上不再有什么分别。所以有人说,“清初有分守道分巡道之分,分守为布政使之副,专掌钱谷,分巡为按察使之副,专掌刑名。清末则两者合而为一。”(《内政年鉴·民政篇》,民国二十四年出版。)因而,对于清代的道,尤其清代后期的道,只能以职责的不同来分类,否则,不仅毫无意义,且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与混乱。

按其职责的不同,清代的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掌管一事的道,一是掌管一地的道。前一种道以所管职事命名,实际上是省的办事机构,后一种道以所辖地区命名,实际上是省级政权派往各地的监察机构。前一种道权力及于全省,仅以自己所掌管的部门为限,后一种道权力及于各个方面,但以自己的辖区为限。

清代道的设置,前期与后期有很大不同。清朝初年,专管一事的道名类繁多,计有粮储道、盐法道、驿传道、水利道、管河道、巡海道、海防道、江防道、兴屯道、马政道、提学道等等,殊

难尽举。经过多次整顿,除盐、粮、河道予以保留,提督学道改为提督学政外,其他各道陆续裁撤,其所管职事概由守巡道兼管。这样,到鸦片战争时,专管一事的道就仅有粮,盐、河三种了,他如海关、巡警、劝业等道,都是在鸦片战争后添设的。巡警道与劝业道分别掌管警务和矿业、工艺等事,它们是在清政府实行新政时于光绪末年或宣统年间陆续设立的。这两种道存在时间不长,影响不大,且各省大体雷同。因而,不作专门论述。这里仅就粮、盐、河、关四道的情况,作点简单介绍。

粮储道又名督粮道,简称粮道。有的省与盐法、驿传合为一道,称为粮驿盐道或粮盐道。粮道一般驻省城,但也有驻其他府、州的。粮道的主要职责是收储和支放驻防本省旗、绿各营的兵粮,承办过省客人的迎送费用(见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有漕省分的粮道还要负责办理漕务,诸如漕粮的征收、押运、折色等(见《钦定户部则例》)。清代前期各省粮道的设置尚难考察。经历年变改,到

鸦片战争时全国粮道计有江安、苏松、山东、河南,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陕西、广东、云南、贵州一十三员,其中兼守地方者三(陕西、云南、贵州),兼巡地方者三(江西、福建、广东),负有漕务之责者八(江安、苏松、浙江、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粮道一职本来就管事不多,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漕运不通,这就使它更加清闲了。光绪末年和宣统年间,清政府为移出经费和办公场所设立巡警、劝业二道,曾陆续裁了一些粮道和盐道。所以,到清朝覆灭时,全国粮道就仅存苏松,江安、云南三员了。

盐法道简称盐道,有的盐道兼管其他事务,称盐粮道或盐茶道、驿盐道。有的省分如直隶、山东,盐道则由盐运使兼任。盐道的主要职责是掌管盐务,诸如盐场、盐仓、盐税以及盐的运输、经销、缉私等。宣统三年八月内阁会奏说,“旧制设官,皆注重于产运销三项,故长芦、山东、两淮、两浙、两广各运司,河东、四川、云南各盐道以司产运,河南、陕西、甘肃、湖北、湖南,江南、江西,广西各盐道以司岸销,皆受成于盐政。”不过这是咸丰元年以前的情形。太平天国革命打乱了清朝的统治秩序,也使其盐政大乱,盐道闲置。奏折说,“军兴以后,各省多设督销、官运等局,运司之权既分,而盐道尤成虚设。故河南、江西、陕西各盐道均经奏裁,以藩司及巡警道兼之。湖北、湖南、广西各盐道则名存实去。甘肃宁夏道、平庆泾固化道原兼管盐法,而现在并不知有盐法之职务。即江南盐巡道,亦仅管江宁食岸销数。”清政府针对这种

状况,对盐政进行了整顿和改革,决定将督办盐政处改为盐政院,总揽盐政,并于产盐区域设盐务正监督,于行盐区域设盐务副监督。清政府规定,“长芦、山东、两淮、两浙、两广及新设之奉天、改设之四川各运司”,“河东、福建、云南各盐道”,均改为正监督;江南盐巡道改为淮南江岸副监督,将桂平梧道所管盐法划出,另设广西副监督,而“所有湖北武昌、湖南长宝、广西桂平梧、甘肃宁夏、平庆泾固化各盐法道,均撤去盐法字样,河南、江西两藩司、陕西巡警道亦均毋庸兼管盐法,其河东、福建、云南、江南等盐道,原兼分巡、兵备、船厂、税关、清军、水利事宜”,另归实缺司道兼管(《大清宣统政纪》卷六十一)。这个奏折基本上反映了清代盐道的职责、设置和历史演变。不过,奏折所规定的改革方案只能算作一个有关盐政改革的书面决定,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实施。因为就在这个月里爆发了武昌起义,随之清王朝就灭亡了。所以,要考察清代盐道的实际设置情况,仍应以改革前的状况为准(参见附表一、二)。

管河道又称河务道,简称河道,其主要职责是管理河道工程及抢险防讯事宜。河道主要设置于直隶、江苏、山东、河南四省,以协助该地方大员和河道总督治理黄河、运河及苏北、京南各河流的水患。经过历朝的增、改、裁、并,到鸦片战争时全国河道共有十四员,计直隶、江苏各五员,山东、河南各二员。其主要特点是,除山东运河道、江苏河库道、直隶永定河道外,其余十一个河道都兼巡地方。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其主要原因并不是由于河道过于清闲,而是河道这一职务本身的需要。直、鲁、苏、豫四省是经常发生水患的地方,常年不断的修河工程与雨水集中季节的抢险防汛,就成为该地方政府乃至中央政府的重要工作。所以,清政府不仅设有河道总督,而且还在上述省分设立河道以专管其事。管河道

所以要兼管地方,主要就是为了在一旦有事时能够迅速集中起足够的人力、物力,免致地方官踌躇、观望,不受辖制,临时呼应不灵。因为道员的监察权力仅限于自己的辖区之内,其他府、县官员并无受其弹劾之虞,所以也就不会受其支配。因而,如果沿河府、县不由河道管辖,守、令就不会听其指挥,踊跃贡献人力、物力,倘遇事故必然互相推诿,贻误大事。例如,江苏省苏北地区就曾出现过这种情况。淮徐河道原本兼管地方,“后因专设巡道,地方各官遂以非河道管辖,雇夫抢险等事每致呼应不灵。”清政府不得不于乾隆二十二年专门发布上谕,强调“嗣后伏秋大讯办料、雇夫,该地方官著仍听淮徐河道调

遣,毋得歧视,以重河防。”(嘉庆《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二十二)但是,这样三令五申并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清政府只好恢复旧制,于乾隆三十年决定,“著将淮、徐二府地方分巡事,仍归淮徐河道兼辖,其扬州府地方分巡事务,仍归淮扬河道兼管,俾事权归一,以资实效。其添设之淮徐海道一缺,即行裁汰。”(同上)直隶也有过类似情况。大名、天津、通永各道原本兼辖地方,雍正四年改大名道为清河道,天津、通永二道为河道,专管河务,不再兼管地方。结果发现行不通,几年后只好改复。雍正十一年复设大顺广道,兼管河道工程,并以河间、天津二府隶天津河道,永平一府及通、蓟、遵化(后升为直隶州)、三河、武清、宁河、宝坻七州县隶通永河道,以保定、正定二府及易、赵、深、冀、定五直隶州隶清河道。

关道的主要职责是掌管关务。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已在沿江、沿海及内陆要地设关榷税,派员管理。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对外开放口岸,又陆续增设了一些新的海关。为区别起见,通常将原设各关称为常关或钞关,新设各关称为洋关或新关。重要口岸,如天津、上海、南京、宁波等处,往往是兼设新、钞两关。管理海关的官员,通常是海关监督或道员,也有的海关由巡抚、将军等其他官员管辖。但在鸦片战争前及其后一个很长时间,管理海关的道员都是守、巡等道兼管关务,并无专职关道。严格的讲,整个清代专职关道只有一个,那就是设立在天津的津海关道。津海关道于同治九年撤销三口通商大臣衙门时设立,民国元年十二月改为津海关监督,其主要职责是“专管中外交涉各事件及新钞两关税务。”(光绪《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二十五)至于兼辖关务的守巡等道则数量很多(参见附表一、二),不拟赘述。

专管一地的道有分守、分巡之名,统称为守巡道。清初,承袭明制,守巡道因地而设,数量繁多,“省置无恒”(《清史稿》职官三)。清政府针对这一情况进行了多年的大力整顿,其中较为集中的一次是康熙六年,“裁各省守巡道一百有八人”(嘉庆《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二十二》,占当时全国各道总数的十分之七,其他零星的增、改、裁、并则几乎年年有之。经过多年的努力,使各省守巡道设置划一,辖区亦明确、稳定下来。这样,守巡道就成为省政权设置于各地的固定的派出机构,同时也具有行政区或“监察区”的意义。

守巡道的设置主要是根据当时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需要,其驻地通常是政治中心、战略要地或关津码头。具体讲来有下面几种情况。(一)便于稽查钱粮。

开始时,当发现

—些府、厅、州、县的钱粮无人稽查时,即设置新道。后来改变办法,遇到这类情况不再添设新道,而是扩大某守巡道的辖区,或使某专管一事的道兼管地方。例如,雍正九年谕,“江西十三府属,向各有道员兼辖,续经裁缺归并,南昌、抚州、建昌、袁州、瑞州、临江、吉安、(广信)八府,皆无专管道员,守令无所稽查。”因而决定“将南昌、抚州、建昌三府归督粮道管辖,袁州、瑞州、临江三府归盐驿道管辖,广信一府归饶九南道管辖,吉安一府归赣南道管辖。”(嘉庆《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二十二)遂改督粮道为粮储兼分巡南抚建道,改盐驿道为盐驿兼分巡袁瑞临道(乾隆四十三年裁驿道,改盐驿巡道为盐巡道),改饶九南道为广饶九南道,改赣南道为吉赣南道。又如康熙五十八年谕,“山东东兖道奉裁以后,东昌、充州两府所属州、县事务,统归两知府管理,至稽察该府仓库、钱粮一切地方事务,竟无统辖之员。”于是决定将兖州府属州、县事务改归济宁道管辖,东昌府夏津等九州、县事务,改归济东道管辖。”雍正二年又议准,“山东济东道盘查泰安州、武定州、滨州钱粮,兖宁道盘查曹州、沂州、济宁州钱粮。”(嘉庆《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二十二)这样,济东道就变成为济东泰武临道,济宁道几经改变而成为兖沂曹济道。另外,山西河东道、雁平道,江苏准扬道、苏松太道,安徽庐凤道也有类似情况。(二)加强对边远地区的控制,便于镇压当地人民与少数民族的反抗。光绪三十一年,四川总督锡良奏称,“巴塘匪乱已除,全台底定……巴、里两塘距省过于辽远,究属鞭长莫及,宜有文武大员常川坐镇,方足以资控制而固藩篱,若于该处地方添设道、镇各一人……地方屯垦工艺诸事,亦可次第振兴,寓兵于农,整军经武,以期一劳永逸。”(光绪《实录》,卷五百四十九)不久,清政府即在该地设康安分巡兵备道,隶川滇边务大臣。直隶热河道与山西归绥道的设立也属于这种情况。嘉庆《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载,乾隆五年议准,“直隶承德州等处绵亘数千里,所设同知等官隶霸昌道统辖,势难遥制,于古北口外添设热河兵备道一人。”乾隆六年又议准,“山西归化城地处塞外,同知、通判不足整饬,添设总理蒙古旗民事务分巡归绥道一人。”(卷二十二)(三)加强边疆防卫力量。奉天省临长海道的设立就属于这种情况。宣统元年二月东三省总督锡良奏称,“奉省南边防务之重要,什百倍于曩昔。上年划吉省南境奏设长白府归奉管辖,于是奉省东南边防更形吃重。东西沿鸭绿江岸,处处与韩毗连,日本对岸经营著著进步,彼

则屯守相望,我则势孤援绝。由长白至安东东边道治且千有余里,日人趋利甚捷,稍事迟徊,赴机已迟。而南沿江岸除塔甸已设长白府治外,临江最据要害,拟请划东边道东境,于兴京厅之临江县设道员一缺,辖长白一府,海龙府全属,临江、辑安、通化三县,名曰临长海等处分巡兵备道。”(《大清宣统政纪》,卷八)清政府很快批准这一奏请,两月后设临长海道。

守巡道大多数都兼带其他职衔(参见附表一、二)。嘉庆《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一开头就说,守巡道“或兼兵备,或兼河务,或兼水利,或兼提学,或兼茶马、屯

田,或兼粮储、盐法。”除此之外,还可举出一些,如关务,窑务、驿传、海防、船工、渔业、商阜,漕务等。有的道还加参领衔或按察使衔。按察使衔的问题前面已经说过,参领衔的问题后面还要提及,这里只谈一下兵备衔与兵备道的问题。

兵备道简称兵道,也称为兵宪。据《清史稿·职官志》载,守巡道加兵备衔有这样几种情形:分守道带兵备衔,分巡道带兵备衔,分守道兼整饬兵备衔,分巡道兼整饬兵备衔,分巡道兼抚治兵备衔。这几种情形统称为兵备道,或稍区分为分守兵备道与分巡兵备道。专管一事的道也有带兵备衔的,如盐法道,管河道。它们通常兼管地方,因而称为盐巡兵备道或管河兵备道,都属于兵备道。兵备道的主要职责是整饬兵备,监察镇及其以下地方武官,平时可参与军事机要,战时可带兵打仗。有的兵备道,如吉林东南路道、西南路道、东北路道,黑龙江呼伦道、瑷珲道,还加有参领衔,可能也是为了带兵的方便。

兵备道的设置始于明代,《明史》有“兵备之员盈天下”之概(《明史》职官四),实则还不到守巡各道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七,较之清代则相差甚远。据粗略统计,鸦片战争时全国共有守巡各道(包括盐、粮、河道兼守或兼巡地方者)八十一个,其中兵备道五十八个,约占百分之七十二。鸦片战争后添改各道共四十二个,其中兵备道三十九个,约占百分之九十三,另外还有四个于鸦片战争后加兵备衔者未计算在内。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清王朝日益强化地方统治的趋势。

清朝灭亡后,道还存在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民国二年北洋政府在各地重新设立道的机构,改道员为观察使,民国三年又改观察使为道尹,直到民国十九年国民党政府才颁布法令废除道和道尹制度。

三、道员的实缺与补授,候补道与实缺道

清代各省道员皆有定额。道员的这种固定的编制就称为“员缺”或“实缺”,简称为“缺”。前面所说的道的设置,也

就是道员名额的设置。所以,在清代文献资料中,添设或裁撤一个道就称为添设或裁撤某某道员一缺,道员死亡称“出缺”,因故免职或革职称为“开缺”,任命新的道员顶替其原来的道员称为“补缺”。如果不添设新的名额的话,只有在遇有道员缺出时才能任命新的道员去补缺。清代道员之任命权,开始掌之吏部,后因频繁用兵而渐渐落到地方督抚手里。康熙二十六年重新加以整顿,将道员员缺分为简放、部选、外补三项,形成定制,地方官不得自行改动。“简放”又称“请旨”,即请旨简用补放,其具体办法是得到保举的知府等官送吏部引见后在军机处记名,遇简放缺出,由军机处论俸开列十员,呈请皇帝钦点简用。另外,大计考绩优异或未及应行投供月分赴部验到的候补道员,以及堪任繁缺之外升京官,遇简放缺出亦可开列名单,请旨简放。“部选”就是由吏部铨选。由于吏部选官分双、单月进行,大选双月,急选单月,满员在上旬,汉员在下旬,所以部选又称为“月选”。部选的具体办法是将入班轮选的候选、

候补各道员分为若干班次,遇部选缺出,各班轮流出人抽签选用。“外补”就是在外补授,即由督抚补授。外补缺又称题调缺,其中又有题缺与调缺之别,题缺由督抚奏保知府或候补道升补,而调缺只能调取别处的实缺道补用,只可由简调繁,不可改调为题。

在实缺总数中,简放、部选、外补三项员缺的分配并不是平均摊派的。据《大清搢绅全书》的记载统计,鸦片战争时全国共有道员实缺94个,其中简放缺67个,占71%,部选缺8个,占8%强,题调缺19个,占21%弱。以后虽有一些增、改、裁、并和不同员缺之间的调换改动,但这个比例关系没有根本性变化。至光绪末年,部选缺与外补缺虽有一些增加,但简放缺仍在57%以上,超过其他两项的总和。同时,三项员缺的重要性也各不相同。清代以冲、繁,疲,难四条标准将各实缺定为最要缺、要缺、中缺、简缺四等,简放缺与外补缺大多为要缺、最要缺,而部选缺只有中缺与简缺。另外,还有一些地处边防、被清廷认为特别重要的员缺,如直隶热河道、口北道、山西归绥道、奉天奉锦山海道与吉林西路道,则进而规定只能由旗员补授。可见,道员的任命权虽然由皇帝、吏部与地方督抚分别掌管,而主要权力还是掌握在皇帝和满洲贵族手里。

清代“道员”一词是个总的概念,细分起来又有道员、候选道员、候补道员、实缺道员等名类,其官品虽然一样而境遇却大不相同。一个人通过推升、保举、捐纳等途经成为道员,只表明其取得了道员一级官员的任职资格,可以

在穿戴、乘轿和官场往来中享受道员的待遇,但并不等于在实际上担任了道员的职务。由于清代道员的官与缺是分离的,实缺有限而授官无穷,所以也并非每个道员皆有实缺可任。实际上只有少数人可以补缺,而多数人则并无实缺可任。有的人取得道员资格后就此满足,不再谋取实缺,那么就只能称作“道员”。这种最起码的道员要谋求实缺,首先要“赴部投供验到”,即去吏部报到,经验看各种“文结”完全合格后方准其登记注册,入班轮选。这时才算取得了候选资格,才能称作“候选道”。清初,候选道在吏部或原籍候选。乾隆二十六年捐纳道员准加捐指省分发,后来遂成常例,无论捐官非捐官在吏部入资若干即可直接分发到各指定省分候补。这样,就由候选道变成候补道。除此之外,服阕、假满、病愈的起复道员,革降开复道员,各类遇缺即补道员,以及各种以道员降补的人员,于吏部投供验到后亦称为候补道。清初规定,初选道员补缺后,须试用一年经甄别合格方准转为正式实缺道员。后来,赴部投供验到可捐免,试用、甄别可捐免,指省分发可捐,班次可加捐改优,至有“新班遇缺先”等“花样”,候选道与候补道遂无区别,只要有钱无论正途、杂途皆可很快补缺,成为实缺道。实缺道每年除薪俸等银一百四十七两外,还有二千至六千两的养廉银和数目可观的办公津贴。更为重要的是,实缺道如得到保举或以卓异、俸满送部引见时为皇帝所看中,认为堪胜臬司之任,就有可能被简用为按察使。所以无论为眼前之禄位还是将来之发展,候补道都要拼命钻营道员实缺。候补道谋缺不到还可以谋差。所谓“差”就是正式官缺(官员编制)以外的各种临时性差委,诸如筹饷、练兵、押运以及办理河工、洋务等等。候补道受到差委也可以得到若干薪资,弄得好还可能得到保举,步步高升。但是,清代的候补道是没有薪资收

入的,如果长期不得缺、差而又无其他财源,则虽为四品大员也可以穷困到无可名状的地步。晚清讽刺小说《官场现形记》曾对此作过淋漓尽致的描写。

由于清代吏治腐败,尤其在鸦片战争后滥加保举,大开捐例,致使选途拥挤,层层积压,好多候补道甚至终生都没有补缺的希望。而那些花费大量钱财得以补缺的人,上任后又必然加紧搜刮,赚回本息之外还要大捞一把,以保住现在的官位并为将来之高升张本。这就必然使吏治愈加腐败,人民与统治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对于这种恶性循环,清朝统治者是清楚的,不过他们为了摆脱眼前的危机,不得不挖肉补疮,苟延一时。同治五年曾国藩在给吴廷栋的信中说,

“捐例、保举两途有积重难返之势。然明知其弊而无从禁止,譬之医者,知病难矣而制方更难,或有方而无药,或病重而药轻。”(《曾文正公全集·书札》卷二十八)可见,这是清王朝的不治之症。随着时间的推移,清代吏治的腐败也日甚一日,最后终于灭亡。

附表一鸦片战争时[1]各道设置情况一览表(略)

(《近代史研究》,1982年第4期)

--------------------------------------------------------------------------------

[1] 道光元年至二十九年全国各道的设置无变化,个别辖区、兼衔等变化以道光二十年为准。

[2]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乾隆五年载,“设热河兵备道,驻承德”。三十一年又载,“准奏,直隶热河道加兵备衔”。现无其他佐证,难以确

定哪条记载为准。

①②《清史稿·地理志》注,河东道驻运城,雁平道驻朔平府。此处据《大清最新百官录》。

[5] 《清史稿·地理志》注,潼商道驻西安,此处据《大清最新百官录》。

[6] 赵泉澄《清代地理沿革表》以为乾隆三十八年辟展厅隶镇西府。此处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乾隆四十一年设镇迪道,“兼管哈密、辟

展”。

[7] 《大清最新百官录》载驻莱州,此处依据其他大多数相同的记载。

[8] 《清史稿·地理志》注,苏州府隶分巡苏州道(兼苏松粮道),疑有误,此处据《大清会典事例》。

[9] 淮徐道原驻宿迁,咸丰十年已迁往徐州,其迁移时间不详。

[10] 江南省(包括江苏、安徽二省)设二粮道,江安粮道分管十府,全称为“督理江安徽宁池太庐凤淮扬粮储道”;苏松粮道分管五府、州,

全称为“督理苏松常镇太粮储道”(《大清最新百官录》)。故又有十府粮道和五府粮道之称。安徽分省后此种设置状况仍未改变,遂形

成江苏二粮道而安徽无粮道的情况。

[11] 《清史稿·职官志》以为光绪季年裁,误。此处据《大清会典事例》和咸丰《实录》。

①②③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载,“闽省三厂,一在漳,一在泉,一在省,俱归道负责经管。”可见三道皆兼管船厂,并非如《清史稿·

职官志》所载,仅盐道兼管船厂。此处据张书。

④汝州直隶州原属南汝光道,雍正十三年拨隶河陕汝道。《清史稿·地理志》仍将其归入南汝光道,未载明这一变化,误。此处据《大清会典事

例》。

[16] 《大清会典事例》载,乾隆十七年加兵备衔,三十二年又加兵备衔,前后记载歧异,准确时间难考。

[17] 初驻安顺,乾隆十七年移驻威宁州,后又迁回安顺,其时间不详。

[18] 道光三十年至宣统三年。

[19] 光绪三十三

广东省清远佛冈县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和工资总额3年数据解读报告2020版

广东省清远佛冈县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和工资总额3年数据解读报告2020 版

序言 本报告对清远佛冈县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和工资总额做出全面梳理,从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清远佛冈县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和工资总额数据解读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清远佛冈县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和工资总额的理解,洞悉清远佛冈县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和工资总额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 第一节清远佛冈县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和工资总额现状 (1) 第二节清远佛冈县地方一般预算支出指标分析 (3) 一、清远佛冈县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现状统计 (3) 三、清远佛冈县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占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支出比重统计 (3) 四、清远佛冈县地方一般预算支出(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清远佛冈县地方一般预算支出(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支出(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支出(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清远佛冈县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同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支出(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清远佛冈县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7) 一、清远佛冈县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清远佛冈县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占全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清远佛冈县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清远佛冈县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

佛冈县志

佛冈县志 第六节姓氏分布及部分姓氏源流 一、佛冈县姓氏分布 根据有关资料,1994年佛冈县城乡常住人口有141姓,即刁、马、王、邓、丘、韦、戈、尹、孔、方、文、付、白、龙、石、明、邝、古、叶、甘、卢、冯、吴、伍、安、毕、农、成、吕、阮、邱、任、许、江、华、朱、刘、有、邬、邹、张、利、应、沈、苏、宋、汪、邵、何、余、肖、吴、麦、杜、李、严、巫、陈、岑、杨、陆、汤、招、房、周、罗、林、范、郑、易、柳、庞、欧阳、欧、冼、钟、赵、姚、施、胡、侯、郭、骆、饶、俞、姜、费、殷、高、莫、唐、徐、秦、袁、翁、聂、桂、康、梁、巢、曹、黄、崔、龚、傅、植、曾、程、粟、董、温、彭、谢、蒋、喻、赖、蓝、雷、熊、蔡、廖、缪、谭、潘、黎、颜、樊、霍、戴、魏、毛、芮、佟、官、夏、禤、练、柴、程、孙、蒲。 人数较多的为黄姓,分布在迳头、水头、三八、石角、汤塘、龙山、四九、民安、龙南、黄花等11个镇,共约3万人。其中以水头、三八、四九3个镇为多。其次是朱姓,分布在高岗、烟岭、迳头、水头、三八、石角、龙山、民安、龙南等11个镇,共约1.8万余人。近万人和万人以上的有李、郑、宋、刘、曾、范等姓。 二、佛冈县部分姓氏源流 根据搜集到的族谱、家谱和口碑资料,下面简述佛冈县部分姓氏源流。 朱氏 县内朱氏主要有民安上、下岳朱氏,迳头、高岗学堂前朱氏和高岗礼溪朱氏,均为南宋大儒朱熹的后裔。 《两岳朱家族谱》载,上、下岳朱氏始祖朱文焕,讳浚,字表怀,号漱石。其先代居陕西关中,后徙于闽。朱文焕21岁登进士第,官至大理寺评事。南宋末,元伯颜攻陷临安,掳去徽宗、钦宗两帝作为人质,以要挟南宋皇亲。但益王即位于福州,诏诸路忠义勤王,朱文焕率师入卫,旋即护驾南来广州。宋兴祥元年(1278年)驻崖山。朱文焕奉命抗元于北江,因寡不敌众而殉难。其子朱继

简论清代云南_放本收铜_政策的实施

2003年6月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J une ,2003 第23卷第3期 J our nal of Tianshui N or mal U niversity V ol.23N o.3 简论清代云南“放本收铜”政策的实施 王德泰 (天水师范学院政史系,甘肃天水741001) 摘 要:清代云南“放本收铜”政策的实施,从云南地方来说,是为了牟取铜利,解决云南财政入不敷出问题;从中央政府来说,是为了保证铸钱原料,降低铜的价格及铸钱成本,解决商品货币流通领域中钱价高昂的问题。 关键词:康熙朝;放本收铜;铜利;钱价 中图分类号:K 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71-1351(2003)03-0045-03 收稿日期:2002-10-18 作者简介:王德泰(1954-),男,甘肃天水人,天水师范学院政史系副教授。 清代实行银钱并行的货币制度。为了便于流通,白银需要铸成不同重量的银锭,各地官私银炉均可自由铸造,政府不加干预;铜钱作为政府的法定铸币,则严格控制生产过程,私铸、私毁当按律治罪。铜钱铸造在清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铜是铸钱的主要原料,清政府关于云南“放本收铜”政策的实施,对保障清代铸钱工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文就清代云南“放本收铜”政策的实施作一初步考察。 清代云南实行“放本收铜”政策,开始于康熙四十四年 (1705)。这一年,云贵总督贝和诺奏称,厂民采铜,“于额例 抽纳外,预发工本,收买余铜”。 [1] (卷14P 4977)根据这一政策,矿民入山,官府可以“发给工本,及煎炼成铜”,官府在“厂地抽课,税铜仍是百分之二十,不过剩下那百分之八十的产量”,全部归官府收买,谓之“官铜”。“每百斤作价三四两以至五六两不等”。官府“就以这个作价来扣还工本”。省城“设立官铜店,卖给官商,以供各省承办京局额铜之用,每百斤定价九两二钱”。“除归还铜本及由厂运省脚费等项外,所获余息,尽数归充公用。”矿民要是不领工本,官府“也一样抽税铜,买官铜;厂民且要自备脚费,把课铜官铜运到省城去缴纳。”官府定价是“每百斤五两银子”。总之,“不论领与不领工本,产铜一概不许私自出卖,私买的叫做‘私铜’,查获了, 其铜没官,其人罚役。”[2] (P 7)这就是清代云南“放本收铜”政 策的内容。 清代云南实施“放本收铜”政策的目的何在?由于原奏折已不得见,学术界对这一问题迄无定论。一种观点认为,政府通过对铜斤“贱价勒买,高价出卖,”从中牟取铜利;[2] (P 7)另一种观点认为是为了控制铜料的生产和流通;[3]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为了垄断中国封建社会传统货币的主要源料———铜。[4] 以上观点不无道理,但也存在不足。其实,云南实行“放本收铜”政策的真正目的来自对地方、中央两方面利益的考虑。就云南地方而言,是为了牟取铜利,增加收入,解决财政困难;就中央而言,是为了保证铸钱原料,降低铸钱成 本,解决商品货币流通领域中钱价高昂问题。 从云南地方来看,“放本收铜”是对康熙二十一年(1682)“因滇之利,养滇之民”方针指导下,“听民开采”矿藏政策的调整。清政府历来严禁开采矿藏,即使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铸钱用铜的开采,也毫不例外。但是云南“僻处边荒,生产甚少,惟矿厂甲于天下,”尤其铜矿贮藏丰富,“治滇者自以铜政为先。”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云南铜矿得以开采的有利条件。另外,清政府平定“三藩之乱”,耗费了大量物力、财力,国库空虚,财政困难。叛乱平定后,云南需要驻扎大量军队,军费开支很大。而云南又经济相对落后,财政收入很少,为国家补贴省,且补贴数额较大。根据《云南赋役全书》记载,康熙中期云南各级文职衙门官俸工食银为三十四万二千四百六十九两,各级武职衙门的官俸兵饷为八十万三千零八十三两,即当时云南省主要支出大约在一百一十四两五千五百五十二两左右。而根据康熙《云南通志》、《田赋》记载,当时云南通省的田赋、丁银、杂税为二十一万四千四百一十九两,加上盐课十五万二百三十九两和矿课八万一千八百九十两,全省每年的主要收入大约在四十四万六千五百四十八两左 右。[4] 收入和支出两相比较,云南省每年经费不足六十九万 九千余两。也就是说,当时云南省每年需要其他省协济七十 万两左右。[4]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为了解决驻滇军饷 问题,云贵总督蔡毓荣奏请“因滇之利,养滇之兵,”实行“听民开采”矿藏开采政策,并得到清廷允准。 然而,这一政策实施的结果并不理想。据《滇省历年传》卷十一记载,“康熙四十五年丙戍,总督贝和诺奏称,征云南金银铜铁各场岁课以银八万一千四百八十二两为率。”这一税额远不能补云南每年短缺财政收入七十万两之不足。“听民开采”矿藏政策收额甚微。于是,有必要对云南“听民开采”矿藏政策进行反思,并做出相应的调整。正基于此,云贵总督贝和诺根据云南地方铜矿贮藏丰富的实际情况,把调整的重点放在对铜矿的开采上,于康熙四十四年奏请改“听民开采”为“放本收铜”政策。贝和诺奏请实行“放本收铜”的 5 4

清代云南1711911年的季风气候与天气灾害

附件2 作者姓名:杨煜达 论文题目:清代云南(1711-1911年)的季风气候与天气灾害 作者简介:杨煜达,男,1968年9月出生,2002年9月师从于复旦大学邹逸麟教授,于2005年6月获博士学位。 中文摘要 云南地处北半球低纬高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受到多种季风环流的影响。其气候的演变,有着自己显著的特点。对这一地区的历史气候进行研究,讨论其气候变化的特点和机制,对亚洲季风和全球变化的研究,均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利用档案、方志和文集等历史文献中的相关资料,以恢复重建高分辨率的清代(1711-1911年)云南雨季开始期、昆明雨季强弱和冬季平均气温序列为中心,并进行相关方法上的探索。主要的研究和结论如下: 在前人基础上,系统收集和整理了档案、方志和文集中存留的相关史料,并利用ACCESS 数据库软件,建立了目前最完备的云南历史气候史料数据库。其中包含近4000条档案中的史料,6000余条方志和文集中的史料,合计总数超过了1万条。这不仅为本文的研究打下了基础,也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资料平台。 初步探索了清代气象情况奏报制度的形成,并通过对清代档案中官员奏报的降水、灾害和收成资料的具体研究和分析,找出影响其奏报精度的因子和变化情况,指出其中存在着明显的系统偏差,即降水资料对于降水偏少敏感度偏低,前后资料的内容也有明显差别。灾害记录中,对旱灾的记载明显偏少。同时,在光绪朝以前灾害记录较少,但光绪朝开始,灾害记录则明显增多。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对历史天气资料系统偏差的检验方法。 雨季来临和云南夏季风的建立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现代雨季开始情况的分析,具体找出科学可行的利用文献资料进行雨季复原的方法,对云南1711-1911年间的雨季早晚进行了复原,并利用多种资料对复原结果进行了检验。对近300年雨季早晚序列的初步分析表明,云南雨季开始期的年际和年代际的波动都较为剧烈,在长时段上也有明显的变化,从18世纪初雨季开始期逐渐转向偏早,在19世纪初,雨季开始期逐渐转向偏后,到1911年以后雨季开始期又开始转向偏早,并存在明显的准3年和11年周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云南夏季风的变迁。同时发现,El Nino事件对云南雨季的开始期有重要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存在明显减弱的时期。可能意味着ENSO事件对亚洲夏季风的影响存在某种震荡。 结合历史资料的情况,探索精度介于降水量复原和旱涝等级间的雨季降水等级的复原方法。并采取了旨在纠正资料中系统偏差的措施,有效地解决了问题。重建了1711-1911年间昆明的雨季降水序列,并利用多种资料进行了检验。分析表明,1711-1911年200年间昆明雨季降水可分为4个大的阶段,即1711-1770年左右的偏少期,1771-1800年左右的偏多期,1810-1850年左右的偏多期,然后是1851-1911年间偏多期。总的说来,18世纪的雨季降水略少于19世纪。和其它地区的印度季风降水序列的比较表明,其变迁皆有所不同。太阳活动的长周期有可能影响到昆明的雨季降水。 建立冬季降雪和干季降水的双因子回归方程,恢复了1721-1855年间昆明的冬季平均气温序列,这是目前重建的低纬度地区第一个高分辨率的历史气温序列。并利用物候资料补出了1856-1900年间的10年冬季平均温度序列。分析表明,18-19世纪昆明处于偏冷的时期,

广东省清远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一般预算支出3年数据洞察报告2020版

广东省清远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一般预算支出3年数据洞察报告2020版

序言 本报告剖析清远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一般预算支出重要指标即地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等,把握清远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发展规律,前瞻未来发展态势。 清远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一般预算支出洞察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处理。无数据不客观,借助严谨的数据分析给与大众更深入的洞察及更精准的分析,体现完整、真实的客观事实,为公众了解清远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一般预算支出提供有价值的指引,为需求者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清远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一般预算支出数据洞察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目录 第一节清远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现状 (1) 第二节清远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3) 一、清远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 三、清远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统计 (3) 四、清远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清远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清远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清远佛冈县地方一般预算支出指标分析 (7) 一、清远佛冈县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清远佛冈县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占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支出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清远佛冈县地方一般预算支出(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清远佛冈县地方一般预算支出(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支出(2017-2019)统计分析 (9)

方案-清代云南经济的发展

清代云南经济的发展 '摘要:从 生产结构的调整、农副产品加工业的 和城乡市场 体系三个方面考察清代云南 的发展和特点。从整体上看,云南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商品经济不断发展与市场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一个经济结构变化重组的过程。 云南是人类最早的栖息地之一,地形复杂,山地众多。除滇池、洱海附近以外的广大周边地区,四处丛山密布,峡谷纵横,交通状况十分不便, 生产的发展颇受限制,直至17世纪的康熙年间,云南还是一个半开发地区,大片可耕地尚未开垦。但随着大规模改土归流的实行,清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调整统治政策以适应生产关系变化的需要,使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得到长足发展,云南经济发展在清代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一、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乾、嘉、道三朝期间,云南的人口数量空前增加。号称“盛世”的乾隆五十一年(1786),云南人口为341.3万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首次突破600万,而咸丰元年(1851)就达到了740.3万人。在外来的汉族移民和当地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下,山区土地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雍正二年(1724)全省有农屯田地72,176顷,雍正十年增至88,389顷,乾隆元年增至90,638顷,乾隆三十一年又增进到92,537顷,嘉庆十七年达到全省田地最高额,即93,151顷。嘉庆十七年全省田地数额是雍正二年的1.3倍,是明万历六年(1578)田地数17,993顷的5倍多。从明万历六年到清嘉庆十七年的200多年间,共增加田地将近8万顷。从这一个方面,我们也可以窥见云南农业在量上的进步。 (一)粮食作物种植的变化 明代在云南实施屯田,大量汉族移民迁入,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 和耕作技术,使明清云南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生产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在耕作方法上由原来的“二牛三夫”改为一牛或二牛牵引,由一人或二人驱犁耕作。此后,内地农作物的优良品种在云南被推广种植,内地的先进工具也被广泛 ,根据季节实行小春、大春两季轮种,每年可收小春旱季作物和大春水稻两熟,这种生产技术已和中原无异。 云南省传统的农作物种类很多,这在各地方志中都有记载,如云南府以稻、麦、粱、稷为主,包谷、黑豆、红豆、菜豆、蚕豆、豌豆等次之,“谷凡百余种,以香糯稻为最;蚕豆熟最早,滇人尤重以为粉,豌豆亦洗粉,并食其蔓,名豌豆菜。”永北直隶厅有“香谷米、白粘谷、红粘谷、玉谷米、乌脚粘、麻粘谷、半边粘等”,糯米有“鱼眼糯、虎皮糯、鼠牙糯、柳条糯”,豆类有“蚕豆、黄豆、青豆、白豆、黑豆、绿豆、扁豆、豌豆、架豆、饭豆、四季豆”等十八种。昆明冬吊米、广南八宝米、西双版纳紫米、景东香稻都是有名的品种。尽管稻谷种类多,但由于云南是一个山地面积占总面积84%的省份,因此总产量很低,不能满足全省几百万人口食用,在这种情况下,玉米和马铃薯的广泛引种就显得意义重大。 玉米和马铃薯都属高产作物,耐旱耐涝,性喜沙土,最适宜于山区种植。玉米和马铃薯在明代由美洲传入我国,先在沿海地区引种,以后传入内地各省。明末清初,又由内地的汉民传入了西南地区,康熙时在云南各地得到普遍种植,并逐渐取代了低产的山地传统粮食作物燕麦、荞子等,而成为偏僻山区农民的“终岁之粮”。玉米、马铃薯的引种使得“云南农业经

佛冈县基本情况

佛冈县 发布时间:2010-01-14 来源:清远市电子年鉴 【概况】佛冈县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大三角边缘,与广州从化市、韶关新丰县和清远市清城区、清新县、英德市毗邻。全县辖6个镇78个村委会、12个居委会,2009年末总人口31.9万人,总面积13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万亩,山地面积138万亩。 全县交通四通八达。京珠高速公路贯穿全县南北,在佛冈境内设三个互通口。县城经京珠高速公路距广州78公里,距花都国际机场52公里。国道106线(一级公路)贯穿全县4个镇。另有清佛、英佛两条一级公路与清远、英德相连。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013公里,每百平方公里的公路密度为78.3公里,村村通公路。电力、通讯设施完善,发展环境良好。 县内低山、丘陵、谷地、平原交错,大多在海拔300米以下,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特色农业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荔枝、石硖龙眼、砂糖桔等优质水果的种植向基地化发展,特产芦笋、竹山粉葛、潖江鸡、乌鬃鹅等闻名遐迩。矿产资源丰富,石墨储量140万吨,为全省之冠,瓷土储量达300多万吨。旅游特色逐步显现,以黄花湖、聚龙湾等温泉旅游度假区为龙头,集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商务旅游于一体的郊区休闲旅游的格局基本形成。 街道建设 清初,石角圩已有店铺一百多间,街道有南闸大街、北闸大街、东心街、茶叶巷、西闸大街及河边街(即现在的努力街)。民国时期,石角圩的街道分别改为忠孝街、仁爱街、信义街、和平街。石角圩的范围以东闸、南闸、西闸、北

闸为界。东闸口是原食品厂对面检察院侧,北闸口是原旧家私厂,西闸口是原工农兵理发室,南闸口是原食品厂酿酒车间背后。民国24年(1935年),石角圩西部逐渐建成了一条街道——“乐州市”,即今解放路西段。建国前,石角圩街道狭窄,店铺低矮,市政设施简陋。建国前夕,石角圩面积为0.1平方公里。 建国后,县城设于石角圩(后改为石角镇),并进行了街道改造和扩建。至1994年,县城石角镇主要街道,东西走向的(自北至南顺序),有沿江路、滨江路、解放路、公园北街、公园南街、建设路、环城路。南北走向的(自东至西顺序),有健康路、努力街、生产街、新华街、振兴路、龙溪路等。街道总长14公里,均铺设了混凝土路面和下水道。主要街道情况如下: 沿江路位于镇的北部,在潖江北岸,东西走向,1987年建成,长1160米、宽7.5米的水泥路面街道。有塘二桥、湖滨桥和石角大桥与南面城区连接。此路紧靠北山公园,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是一条以住宅为主的街道。国土局、水厂、卫生局、计生委、佛冈一中等单位均建于该路北侧。 解放路位于镇的北部,东西走向,北有滨江路,南邻建设路,西与建设路衔接,中部与振兴路相交,东西两头分别与塘二桥、石角大桥相连,是商店较集中的街道。 建设路位于镇的中部,东西走向,东段北面与解放路相邻,东端与环城路,西端与解放路衔接,中部与振兴路相交。县委、县政府、县府招待所、物资局、公安局、石角第一小学、教育局、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人民医院等机关单位均在此路段,也是商店较集中的街道。 环城路原是106国道经县城的路段,东西走向,与解放路、建设路平行。106国道县城路段南移后,把原路段改建成宽30米的大街,是县城主要街道之

清代云南地方史参考文献

著作类: 1、《清史稿》卷288 《鄂尔泰传》 2、杨学琛:《清代民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成都1996年 3、余梓东:《清代民族政策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沈阳2003年 4、(清)倪蜕辑、李埏校:《滇云历年传校点》,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 5、吕昭义:《英属印度与中国西南边疆(1774-1911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6、[英]戴维斯著、李安泰译:《云南:联结印度和扬子江的锁链》,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 7、[法]亨利奥尔良著、龙云译:《云南游记:从东京湾到印度》,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论文类: 1、刘本军:鄂尔泰改土归流的善后措施,《云南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 2、杨永福:对晚清云南、甘肃回民起义的再认识,《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9月第17卷第3期 3、马丽娟:杜文秀政权的外贸特征及其意义,《回族研究》2001年第2期 4、周琼:从血的改革到绿的发展——高其倬与昭通屯垦,《贵州民族研究》2001年第3期 5、陈辽:朝鲜吏文与云南,《云南社会科学》2001年第4 期 6、古永继:从明代滇、黔移民特点比较看贵州屯堡文化形成的原因,《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第2期 7、黄家信:从被怀疑到受重用——云南回民起义时期的岑毓英,《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8、秦树才:蔡毓荣与清初云南治乱,《云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2月第2卷第1期 9、余定邦:1583年中缅姚关之战——读《恤忠祠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3月15卷第1期 10、王叔武:《南夷书》笺注并考异,《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8卷第3期 11、江燕:《滇系·赋产》的史料特点及价值,《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12、王建平:清季云南回回学者对伊斯兰教及儒学的比较研究,《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13、王建平:清季云南回回学者对伊斯兰教和佛教、道教的比较研究,《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14、曹吟葵:清代云南昭通地区开发情况述论,《学术探索》2004年第8期 15、春雨:清代云南彝族地区的银矿开发,《当代矿工》2003年第7期 16、陈征平:清代云南铜矿开发的制度演化及“官治铜政”的特征,《思想战线》2003年第5期 17、陈征平:清代云南矿业开发中的政府行为及“放本收铜”经营方式的反思,《云南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 18、吕昭义,吴彦勤,李志农:清代云南矿厂的帮派组织剖析——以大理府云龙州白羊厂为例,《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7月第4期 19、李晓斌:清代云南汉族移民迁徙模式的转变及对云南开发进程与文化交流的影响,《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第3期

广东省清远佛冈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和工资总额3年数据专题报告2020版

广东省清远佛冈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和工资总额3年数据专题报告2020 版

序言 本报告以数据为基点对清远佛冈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和工资总额的现状及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立体的阐述和剖析,相信对商家、机构及个人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清远佛冈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和工资总额数据专题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清远佛冈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和工资总额数据专题报告主要收集国家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其它权威机构数据,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处理及清洗。数据严谨公正,通过整理及清洗,进行清远佛冈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和工资总额的分析研究,整个报告覆盖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等重要维度。

目录 第一节清远佛冈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和工资总额现状 (1) 第二节清远佛冈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指标分析 (3) 一、清远佛冈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现状统计 (3) 三、清远佛冈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重统计 (3) 四、清远佛冈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清远佛冈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清远佛冈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同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清远佛冈县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7) 一、清远佛冈县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清远佛冈县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占全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清远佛冈县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清远佛冈县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

第八讲 清朝前期的云南

第八讲清朝前期的云南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清朝初期,吴三桂由于平定云南有功而镇守云南,逐渐把云南作为其分裂割据的基地,随着“三藩之乱”的平定,其在云南的统治随即崩溃。了解清朝对云南进行的设置和经营,进一步开发了云南,并通过在云南大部分地区的“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王朝对云南的有效的统治,巩固了西南边疆。 第一节吴三桂在云南的统治 吴三桂原是明宁远总兵,统率部队驻守山海关。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其拒绝农民革命政权的招降,而是代表明末大地主阶级民族投降派的利益,打开山海关,迎清兵入关,并率所部军事力量,为满清统治集体充当先锋,围剿农民起义军,镇压了南明政权。清顺帝封他为平西王,镇守云南。与他同时叛明降清,以镇压农民起义军而得封王的有: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继茂(子耿精忠袭爵),称为“三藩”,其中吴三桂的力量最为强大。 一、经济上的垄断 吴三桂在云南发展自己的势力进而割据云南。经济上的垄断,是吴三桂进行割据的基础。 圈占庄田:他不仅把明代封于云南的沐氏家族的庄田全部转为自己的私产,而且大规模地圈占土地作为“平西官庄”,使他一变而为云南最大的庄园主加重赋税:另外,吴三桂全部恢复了明代后期的繁重的赋税,而且增立名目,加重征敛,仅盐课一项,三年之内就提高到明代万历年的的四倍以上;对于云南各少数民族的统治,吴三桂则是维护农奴制、奴隶制残余和土司制度。 勒索土司:1660年,吴三桂向清王朝提出“请准土司世袭,悉给印札”,然后借此勒索土司的金银财货。他还利用封王的特权,把地方经济牢牢的控制在手中。 制造钱币:又操纵钱币的制造,强行在全国通用,以套购全国各地的物资,当时被称为“西钱”。 垄断矿产:他还将金、银、铜矿的开采、销售,变为自己的专利,强行民夫运往湖南、广东推销。吴三桂集中了巨大的财富,过着穷奢极欲的腐朽生活。他扩建五华山朱由榔的皇宫作为藩王府,修建了富丽堂皇的安阜园和莲花池别墅。为利用宗教维护统治,又于昆明东郊修建道观,以数百吨铜铸造“金殿”。 二、军事上的扩张

广东省清远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年末就业人员数量3年数据洞察报告2020版

广东省清远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年末就业人员数量3年数据洞察报告2020版

序言 清远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年末就业人员数量数据洞察报告旨在运用严谨 的数据分析,以更为客观、真实的角度,对清远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年末就业人员数量进行剖析和阐述。 清远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年末就业人员数量数据洞察报告同时围绕关键 指标即地区生产总值,年末就业人员数量等,对清远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年末就业人员数量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清远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年末就业人员数量数据洞察报告知识产权为发 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清远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年末就业人员数量数据洞察报告可以帮助投资 决策者效益最大化,是了解清远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年末就业人员数量的重要参考渠道。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数据客观、精准。

目录 第一节清远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年末就业人员数量现状 (1) 第二节清远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3) 一、清远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 三、清远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统计 (3) 四、清远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清远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清远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清远佛冈县年末就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7) 一、清远佛冈县年末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年末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清远佛冈县年末就业人员数量占全省年末就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清远佛冈县年末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清远佛冈县年末就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省年末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

佛冈(振兴)客运站最新班次时刻表

佛冈(振兴)客运站最新班次时刻表 佛冈至广州越秀南站:5:00;5:30;6:00;6:30;6:55;7:25;7:50;8:15;8:40;9:05;9:30;9:55;10:20;10:45;11:10;11:35;12:00;12:25;12:50;13:15;13:40;14:05;14:30;14:55;15:20;15:45;16:15;16:40;17:05;17:30 佛冈至广州广园站:5:45;6:15;7:40;8:30;8:50;9:40;10:00;10:40;11:00;11:25;12:40;12:55;13:05;13:55;14:45;15:10;15:55;16:45;17:00;18:40 佛冈至广州窖口站/芳村站:6:40;8:00;10:30;12:15;14:20;16:30; 17:40 佛冈至广州东站/海珠站:5:25;7:05;9:20;11:50;13:30;15:30 佛冈至广州市站(流花站):6:05;7:30;9:10;10:35;12:10;13:20;15:00;16:40 佛冈至广州天河站:10:05;16:00 佛冈至花都:6:10;8:00;9:00;10:00;12:30;13:30;14:30;16:30 佛冈至从化:7:30;8:25;9:20;9:35;10:30;10:50;11:30;12:10;12:30;13:30;14:30;14:50;15:30;16:30;16:50;17:20;17:55;18:15 佛冈至英德:6:15;7:30;8:15;8:25;9:20;9:50;10:30;10:50;11:00;11:15;11:50;12:00;13:20;13:50;14:00;14:45;15:00;16:20;16:50;17:20;17:45 佛冈至韶关:6:20;7:30;9:30;10:30;12:40;14:00;15:30;16:40 佛冈至深圳:8:05;10:00;13:40;15:40;18:00

佛冈县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佛冈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佛冈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佛冈县,广东省清远市下辖县,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大三角 边缘,属山区县,介于东经113°17’28″~113°47’42″,北纬 23°39’57″~24°07’15″之间,与从化、新丰、英德和清远市清城区毗邻,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地形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境内低山、丘陵、谷地、平原交错,面积1295平方公里,六普户籍人口32.07万。佛冈有多 处的史前文化遗址,且留存西周的古窑,春秋时期的青铜剑、唐宋的古道等。2014年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93.1亿元,增长12%,增速位居全市前列;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8.9亿元,增长31.8%,增速居全市首位;地方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1亿元,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33.2亿元,增长 1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亿元,增长8.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 存款余额107.2亿元,贷款余额58.3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1.5%、14.1%。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14103.4元,增长10.6%。 20世纪50年代以后,全球人口急剧增长,工业发展迅速。全球水资源状况迅速恶化,水危机日趋严重。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 但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 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 以惊人的速度扩大,而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却蚕食大量可供消费的水资源。

随着中国公用事业体制改革的深入,水处理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将不断提高,进而为行业整合与跨区域发展提供了动力,把握机会的优势企业将进一步 巩固其行业地位。水价改革带来的价格上涨的动力将进一步助推行业发展,同时也将引致更多行业竞争对手。 该xx项目计划总投资7241.2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500.6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5.96%;流动资金1740.5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4.04%。 达产年营业收入15455.00万元,总成本费用11622.40万元,税金及 附加146.33万元,利润总额3832.60万元,利税总额4507.56万元,税后 净利润2874.45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633.11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2.93%,投资利税率62.25%,投资回报率39.70%,全部投资回收期4.02年,提供就业职位244个。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项目承办单位的管理决策层要以求实、科学 的态度,严格按国家《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要求,在全面完成调查研究基础上,进行细致的论证和比较,做到技术先进、可靠、经济合理,为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以客观公正立场、科 学严谨的态度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做出科学的评价。 ......

2020年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0年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甲、乙、丙、丁分别购买了某住宅楼(共四层)的一至四层住宅,并各自办理了房产证。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A、甲、乙、丙、丁有权分享该住宅楼的外墙广告收人 B、—层住户甲对三、四层间楼板不享有民事权利 C、若甲出卖其住宅,乙、丙、丁享有优先购买权 D、如四层住户丁欲在楼顶建一花圃,须得到甲、乙、丙同意 【答案】C 【解析】甲、乙、丙、丁对该住宅楼享有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根据法律规定,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因此ABD正确。四人对住宅楼不是共有关系,因此不存在优先购买权。 2、下列关于我国能源状况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气东输”西起柴达木盆地的轮南,东至兰州,是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是拉开西部大开发序幕的标志性建设工程 B、我国煤炭主产区在华北地区,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煤炭运输长期存在的主流向是华东和华南沿海地区 C、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但人均消费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D、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格局【答案】A 【解析】“西气东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东西横贯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等9省区市,全长4200千米,是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A项错误。 3、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军某省军区向该省各市、县人民政府行文时可制发()。 A、命令(令) B、函 C、指示 D、通知

广东省清远佛冈县主要农作物产量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广东省清远佛冈县主要农作物产量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前言 清远佛冈县主要农作物产量数据分析报告围绕核心要素粮食产量,稻谷产量,糖蔗产量,水果产量,蔬菜产量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清远佛冈县主要农作物产量的现状及发展脉络。 清远佛冈县主要农作物产量分析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协会、相关科研机构等权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全面解读清远佛冈县主要农作物产量现状及发 展态势,客观反映当前清远佛冈县主要农作物产量真实状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清远佛冈县主要农作物产量数据分析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及参考,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清远佛冈县主要农作物产量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 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目录 第一节清远佛冈县主要农作物产量现状概况 (1) 第二节清远佛冈县粮食产量指标分析 (3) 一、清远佛冈县粮食产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粮食产量现状统计 (3) 三、清远佛冈县粮食产量占全省粮食产量比重统计 (3) 四、清远佛冈县粮食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清远佛冈县粮食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粮食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粮食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清远佛冈县粮食产量同全省粮食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清远佛冈县稻谷产量指标分析 (7) 一、清远佛冈县稻谷产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稻谷产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清远佛冈县稻谷产量占全省稻谷产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清远佛冈县稻谷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清远佛冈县稻谷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稻谷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广东省清远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3年数据研究报告2020版

广东省清远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3年数据研究报告2020版

序言 本报告以数据为基点对清远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的现状及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立体的阐述和剖析,相信对商家、机构及个人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清远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数据研究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清远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数据研究报告主要收集国家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其它权威机构数据,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处理及清洗。数据严谨公正,通过整理及清洗,进行清远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的分析研究,整个报告覆盖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等重要维度。

目录 第一节清远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现状 (1) 第二节清远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3) 一、清远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 三、清远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统计 (3) 四、清远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清远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清远佛冈县地区生产总值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清远佛冈县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7) 一、清远佛冈县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清远佛冈县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占全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清远佛冈县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清远佛冈县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

佛冈县名的由来

佛冈县名的由来 “佛冈”之名是由佛冈村而来。据康熙十一年(1672年)版《清远县志》的地图上已有“吉河乡佛冈村”的记载。可见,佛冈村的历史相当悠久。 2003年前佛冈地域的水头、三八、石角、龙南、黄花5个镇原属清远县吉河乡。现三八、龙南、黄花已撤并。清雍正九年(1731年)在大埔坪(今府城附近)设捕盗同知,管辖清远、从化、花县、英德、长宁(今新丰)、广宁六县捕务,称大埔坪捕盗同知。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割清远县吉河乡和英德县大陂六乡(原迳头、烟岭、高岗3个镇)建立厅治,称佛冈直隶军民厅,直属广东布政使司。民国三年(1914年)由厅改县,称佛冈县。 以上资料说明,先有佛冈村,然后才有佛冈县名。 “佛冈村”又因何得名呢?根据考证是因佛寺而得名。 宋以前,吉河洞地广人稀,政治、经济中心一直在水头,据郝玉麟主编的《广东通志》载:“宋时清远分四乡,……吉河乡曰黄田都”。都治在今水头王田,管辖原水头、三八、石角、龙南、黄花等地区。当时,吉河洞居住的主要是麦、沈等姓。据《广东史志》载,麦姓为宋朝以前广东十大姓之一。麦、沈两姓到吉河之前,今摩罗山已有一间佛寺,寺毁于近代,今留下两棵桔松。麦、沈两姓到来时,得到佛寺和尚帮助,在冈田一带占籍建村,因由佛家指点,且附近为低矮的山冈,故称佛冈村或佛冈围。明末清初,该村发展成为石角的一大村庄。 1980年南方日报载,佛冈得名于观音山,说观音山有一“天成佛像”,故而名之,这种说法缺乏史料依据。 羊城晚报报道中华佛教名山观音山位于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距广州90公里。观音山海拔1288米,是广东中部最高峰,也是世界冠名观音山之最高峰,被称为观音山之王。观音山名称的来历源于它形如一尊栩栩如生的巨大仰卧观音像,是世界最大的天然卧观音。此观音佛像源于自然、巧夺天工,人们远望瞻仰,虔诚礼敬之心油然而生。自北宋开始就受到民间普罗大众的顶礼膜拜,佛冈地名由此而来。环视旅游网——旅游视频共享平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