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问题练习题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问题练习题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问题练习题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问题练习题

1、小方同学期中考试语文和外语都得94分,数学得100分。三科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2、四年级8个同学的体重分别是:39千克、40千克、38千克、42千克、38千克、40千克、42千克、41千克。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3、气象站在一天的1时、7时、13时、19时测得气温分别是8度、15度、24度、17度。算出为一天的平均气温。

4、一辆汽车前3小时共行驶170千米,后4小时共行驶250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5、小燕用9天时间读完一本书,她前6天每天读25页,后3天共读120页。小燕平均每天读多少页?

6、一辆汽车前4小时共行驶170千米,后3小时平均每小时行驶60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7、解放军某连队进行野营拉练,第一次行了3小时,平均每小时行军14千米。第二次用了同样的时间共行了30千米。这个连队两次拉练平均每小时行军多少千米?

8、王师傅做一批零件,3小时完成,前1小时做46个,后2小时平均每小时做55个。王师傅平均每小时做多少个零件?

9、甲地到乙地全程是90千米,小王骑摩托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45千米,从乙地到甲地每小时行30千米,求小王往返的平均速度。

10、在一次登山比赛中,李明上山时每分钟走50米,18分钟到达山顶,按原路下山时,每分钟走75米.求李明上山,下山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

11、小王骑摩托车从甲地到乙地。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行了60千米正好到达乙地。回来时每小时行30千米。那么,往返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

12、下面是某小学四年级中队第一小队向灾区捐款的情况统计表,请你算出平均每人捐多少元?

1.五一班原有女生20人,他们的体重平均为36千克,后来又有两个女同学插班,这两个女同学的体重分别为32千克和38千克。求现在这个班女生体重平均是多少千克?

2.①五(1)班有学生48人,共植树99棵,五(2)班有学生42人,共植树126棵,这两个班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②五(1)班有学生48人,共植树99棵,五(2)班有学生42人,每人植树3棵,求两个班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3.一台拖拉机上午工作5小时,平均每小时耕地15公亩,下午工作3小时,共耕地36公亩,求拖拉机一天平均每小时耕地多少公亩?

4.一艘轮船从甲港开往乙港每小时30千米,返回时逆水,每小时20千米,求往返的平均速度。

5.三八妇女商店今年一季度三个月的营业额分别是15846元,17036元和18574元,平均每月的营业额是多少元?

6.一辆汽车给工厂运送原料,上午运了4次,共运25.5吨,下午运了5次,比上午多运7.5吨,平均每次运料多少吨?

7.某煤矿两个采煤小组,第一组有10人,每人每天采煤625吨;第二小组有15人,每人每天采煤7.5吨。两组平均每人每天采煤多少吨?

8.六小班分两个小组进行比赛,第一组18人,一分钟共跳2160下,第二小组22人,平均每人每分钟跳124下,这个班平均每人每分跳几下?

9.一列火车32小时共行1504千米。已知这列火车先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行驶11小时,又以每小时42千米的速度行驶9小时,求在其余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10、有6个数,平均数是8,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成2,这六个数的平均数为6,求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

11、从山脚到山顶,明明以每分钟走50米,要走18分钟,按原路返回到山脚,明明每分钟走75米,求明明上、下山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12、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30,乙、丙两数的平均数是34,甲、丙两数的平均数是32,求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课题:趣味拼搭——观察物体1(第1课时)主备人:8888使用人: 教学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能辨认从不教学重、难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学会从多角度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学会从多角度观察物 观察物体。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体。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学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3、会欣赏数学美。 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 精神,培养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 与生活的联系。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学具: 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学习 谈话:同学们认识这里吗?这里的风景美不美?我国古代伟大的诗 人苏轼在游览了庐山之后写下了一首很有名的诗句。(课件出示)为什 么同一座山却能看到各种不同的形状呢?(学生尝试回答)相信学习了 今天的内容后你就能很快地解答出来了。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 出示图片,学生观察。 谈话:我们同学在小时候经常搭积木,现在老师用 3 块积木搭了一 个形状,请同学们用图中三个同学的角度来观察。 我们以观察者的角度从正面、侧面、上面看会是什么形状呢?这节 课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看一组物体是什么形状。(板书课题) 2.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1)借助经验,大胆猜测。 谈话:我们就以图中三位同学的位置来猜测一下他们所看到的形 状。 (学生猜测,课件出示) (2)动手模拟,验证猜测。 谈话: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积木按照图 中的位置摆放好。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从正面、侧面、上面分别进行观 察,注意观察时,视线要与所观察的面垂直,(教师边讲边演示怎样观 察)并把观察到的形状和课件出示的形状进行对照,看看课件中的每一 组形状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四年级数学上册 求简单的平均数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

四年级数学上册求简单的平均数教案青岛版 五年制 7、8号两名队员的得分数据。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哪名队员的得分占优势”的问题,引入对较简单平均数的学习。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通过操作和思考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统计的意义,学会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统计观,渗透初步的统计思想。 3、进一步增强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已经学过的统计知识即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学关键:引导学生思考解决“下一个该派谁上场”这一问题,需要先求一下7号、八号运动员的平均成绩。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景、引发争论。谈话引入:师:同学们喜欢体育运动吗?你能告诉大家你都喜欢那些体育运动吗?(学生可能说出多种体育运动)师:老师和你一样,也喜欢体育运动。奥运会结束了,你能告诉大家你心目中的体育明星是谁吗?(课件出示姚明照片)师生交流师:一支出色的球队里

除了要有优秀的运动员,还要有一名什么优秀的角色?师:你想不想当回小教练?老师很喜欢打篮球,发现同学们也很喜欢打篮球,下面有学校组织了一场比赛大家来看一下。多媒体课件展示篮球比赛片段:蓝、红两队比赛异常激烈,比分在交替上升,正打到关键的时候,蓝方的一名中锋受伤了,急需换人。蓝队中只有两名替补中锋:7号和8号,换谁上场呢,作为小教练的你会怎么样去选呢?(学生讨论的基本要点)学生可能会做出下面的一些回答: 1、选身材高的能得分的队员上场。 2、选一个投篮准的 3、选一个状态好的 4、换一个得分多的师:看来换谁上场,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今天,我们就从“运动员的得分”角度上考虑该换谁上场的问题,好吗??(课件出示7号、8号运动员在小组赛中得分情况统计表)7号、8号运动员在小组赛中得分情况统计表第一场第二场第三场第四场第五场7号911138号713128师:仔细分析7号和8号的得分情况,思考一下应该换谁上场呢?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学生分组进行充分的交流)(学生讨论基本要点)设计意图:新课开始,创设一个情境,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围绕“你认为应该派谁上场”这一问题,通过讨论得出,用7号和8号队员的平均分来比较比较公平,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活动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学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三。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图片,提取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展开对加法结合律的学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用字目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及加法运算律的作用,能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自觉、合理应用运算律使解答过程简便。 2.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比较合适的问题;能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综合和合理、有序的思考。 3.学生在利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课前,先让我们来欣赏一段中央综艺台的节目录象片断。 课件录像片段:播放《挑战主持人》录像片段。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节目吗?(挑战主持人) 你们知道挑战主持人的选手都要参加哪些项目的评比吗?举例说说看!(普通话、表演、采访……) 看来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这个节目,了解得也不少。今天这节课我们也来搞一次挑战主持人的活动好不好? 板书课题:挑战主持人 课件播放比赛规则: 下面我先来介绍一下比赛规则:全班分为五组进行比赛,五组选手每轮成绩

带入下一轮,实行累计加分,第一轮比赛抢答,每次只能答一题,每答对一题的10分,答错不得分。第二轮比赛每队一题的一分,多对多得,答错不扣分,准备好了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综艺节目《挑战主持人》引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挑战练习。 1.挑战记忆力(课件播放比赛题目) 现在让我们进入第一轮比赛——挑战记忆力 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减法的性质) ②你能说出它们的字母公式吗? ③我们还学习了哪些字母公式? ④学习了本单元知识后对大家有什么帮助? 对,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简洁,运用运算律,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还能使我们的计算速度变快。 刚才四个小组顺利通过挑战,还有一个小组也不要气馁,争取后边的比赛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设计意图]回顾整理学过的知识,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2.速算挑战 ①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②各组用自己喜欢的运算律设计一个算式,让其他小组的选手猜一猜运用了什么运算律,猜对组得分,猜错组出题组得分。 各小组选手请把你们的算式展贴在黑板上。 你们能说出这些同学是根据什么运算律来设计的吗? ③你们能快速说出每组三个数的和吗? (1)43 38 57 (2)126 69 31 (3)235 47 65 作这一组题你们主要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刚才大家在做这几组题的时候,运用加法结合律先将其中两个数凑成整百数,这样计算简便。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电子教材

四年级下册: 教案报送进度与课题名称 (51课时) 1周 第一单元泰山古树——计算器 第1课时: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孙 第2课时:用计算器探索运算中的规律;-------孔 第二单元节能减排——用字母表示数 第1课时:用字母表示数;--------李令令 2周 第2课时:用字母表示数练习;-------王 第3课时: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与计算公式;-------黄 第4课时:用字母表示数综合练习;-----------高 3周 第三单元快乐农场——运算律 第1课时:加法的结合律与交换律;------刘 第2课时: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及减法的性质;-------李佩第3课时: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张 4周 第4课时:乘法的结合律与交换律;--------马 第5课时:利用乘法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郝 第6课时: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除法的性质;--------侯 5周 第7课时:乘法的分配律;---------孙 第8课时:乘法分配律的拓展与应用;--------孔 第四单元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 第1课时:三角形的特征;--------李令令 6周 第2课时:三角形的分类;---------王 第3课时: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黄 第4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高

第5课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刘 第6课时:梯形的特征;--------李佩 第7课时:多边形的综合练习;---------张 8周 第8课时:实践活动——图形的密铺;----------马 第五单元动物世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1课时:认识两位小数;-------郝 第2课时:认识三位小数;---------侯 9周 第3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孙 第4课时:小数的性质;-----------孔 第5课时:小数的比较与性质练习;---------李令 10周 第6课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王 第7课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练习;---------黄第8课时: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高 11周 第9课时: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练习;------- 刘 第10课时:求小数的近似数;-------- 李佩佩 第11课时: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张 12周 第六单元趣味拼搭——观察物体 第1课时:观察物体;------------ 马 第2课时:根据看到物体的形状确定物体的摆放;----------- 郝 第七单元奇异的克隆牛——小数的加减法 第1课时: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及验算;------------- 侯 13周 第2课时:位数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孙 第3课时:小数连减、连加、加减混合;--------------------- 孔 第4课时:小数简便计算;-------------- 李令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复习资料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计算器知识点 1、拿到计算器,认识计算器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课本第3页)。 2、记住计算器计算的步骤。(课本第3页) 3、会用计算器计算一些有规律的算式并找出规律。 第二单元用字母表示数知识点 1、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2、a×a简写成(a2),a+a可写成(2a),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3、求路程s=vt 求时间t=s÷v 求速度v=s÷t 4、正方形面积:s=a.a或a2 周长:c=4a 长方形面积:s=ab 周长:c=2(a+b) 5、用c表示总价,a表示单价,x表示数量,计算总价可以写成:c=ax 第三单元运算律知识点 1、加法运算律有(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种规律叫加法交换律。字母公式:a+b=b+a 3、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这种规律叫加法结合律。字母公式: (a+b) +c=a+(b+c) 4、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这种规律叫减法的运算性质。字母公式:a-b-c=a-(b+c)或a-(b+c) = a-b-c 5、乘法运算定律有(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6、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种规律叫乘法交换律。字母公式:a·b=b·a 7、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这种规律叫乘法结合律。字母公式:(a·b)×c=a·(b·c) 8、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乘积。这种规律叫除法的运算性质。字母公式:a÷b÷c=a÷(b×c)。 9、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把它们分别乘这个数,再把积相加。这个规律叫乘法分配律。字母公式:(a+b)·c=a·c+b·c 或a·(b+c) =a·b+a·c 两个数的差乘一个数,可以把它们分别乘这个数,再把积相减。这个规律叫乘法分配律的拓展。字母公式:(a-b)·c=a·c-b·c 或a·(b-c) =a·b-a·c 1)常见乘法计算: 25×4=100 125×8=1000 2)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3)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50+98+50 488+40+60 =50+50+98 =488+(40+60) =100+98 =488+100 =198 =588 4)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5)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25×56×4 99×125×8 =25×4×56 =99×(125×8) =100×56 =99×1000 =5600 =99000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一课一练(全册)

第1课时计算器

答案提示: 1.开关;清除屏;清除;清除 2. (1).ON/C;(2).1;7;8;(3).×;(4).6;9;(5).= 第2课时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先用计算器计算出每组前三道算式的结果,再按照规律写出后两道算式的结果。 1. 9×9= 99×99= 999×999= 9999×9999= 99999×99999= 2. 19+9×9= 118+98×9=

1117+987×9= 11116+9876×9= 111115+98765×9= 答案提示: 1. (1).81(2).9801(3).998001(4).99980001(5).9999800001 2. (1).100(2).1000(3).10000(4).100000(5).1000000 第1课时用字母表示数 1.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到欢乐谷玩。车上有男同学m人,女同学15人,共( )人。看到路边红花有50盆,黄花有n盆,红花比黄花多( )盆。欢乐谷的成人票价为w元,儿童票价为成人的一半,儿童票价为( )元 2.已知2,4,6,8,10,…第(n+1)个数是()。 3.小小有n元,淘淘的钱比小小的3倍还多4元,淘淘有 ()元。 4.小明今年m岁,小刚今年(m+4)岁,五年后,他们相差()岁。

答案提示: 1. (m+15);(50-n);w÷2 2.2n+2 3. 3n+4 4.4 第2课时用字母表示等量关系

1.今年妈妈a岁,小明b岁,妈妈和小明相差岁。 A.ab B.(a+b)C.(a-b) 2. 小红家本月的用电量是70千瓦时,交电费c元,那么电费每千瓦时是元。 A.c÷70 B.(c+70)C.70 c 3. 汽车每小时行x千米,8小时行千米。 A.(8-x)B.(8+x)C.8x 4.每袋有a条鱼,3袋有条鱼。 A.3a B.(a+3)C.(a-3) 5.汉口到上海的水路长1125千米,一艘轮船以每小时26千米的速度从汉口开往上海。开出t小时后,当t=12时,离开汉口有()千米。 答案提示:

新版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我锻炼我健康——平均数》教案(新版教材)

我锻炼我健康一一^均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探索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意识和能力,体会统计的作用及其价值。 3.在统计过程中,形成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看过篮球比赛吗?今天石老师也带来了一场激烈的篮球赛,想不想看?(课件播放篮球比赛的动画) 【活动】解决问题,探究意义 (一)针对问题,分析数据。 1?课件播放:篮球比赛的情况。 谈话:蓝队要求换人,7号和8号都是蓝队的主力队员,换谁合适呢?我们先来看看他们前几场比赛的得分情况吧。 2.课件出示7号、8号小组赛成绩统计表。提问:从统计表中,你可以知道哪些数学信息?预设1:7号上场3次,8号上场4次。 预设2:7号第一场的成绩,8号第一场的成绩 提问:仔细观察,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1 : 7号和8号第一场一共得了多少分? 预设2:8号一共得了多少分? 追问:你们都提了计算的问题。除了计算问题,看看统计表,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7号和8号谁厉害? 评价:谁厉害也就是谁的投篮水平高。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信息具体清晰,直接引领学生进入对本节课关键问题的“谁的投篮水平高”的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为本课的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开端。】 提问:仔细分析7号、8号的得分情况,你觉得他们俩谁的投篮水平高?说

预设:8号投篮水平高。因为8号上场4次,7号上场3次。 追问:你是按照上场次数来比谁的投篮水平高。从得分情况,你再来判断一下? 预设1 :我认为应选8号。因为8号在小组赛中得分总数比7号多。提问:8号的得分总数多,你是怎么算? 预设:我是算的7号9+ 11 + 13=33分,8号7 + 13 + 12 + 8=40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算式。 谈话:通过比较,你发现----40>33,所以8号的投篮水平高。 谈话:这是你的想法,还有不同想法吗? 预设:我觉得这样不公平。他们上场次数不一样,7号上场3次,8号上场 4次。不能比他们在小组赛里的总得分。 追问:看来,上场次数不一样,比总分不合理。那大家觉得比较什么才公平? 预设1 :平均数 追问:你说的平均数是什么意思? 预设:平均每场的得分。 谈话:刚才说比平均每场得分公平,到底什么是平均每场的得分?生:就是把总得分数加起来,再平均分到每场中去。 谈话:看来大家对平均每场的得分有一定的了解,但现在还说不太清楚。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什么是平均每场的得分? (二)描述数据,理解意义。 1、用“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 (1)绘制条形统计图 谈话:想一想以前学的知识,除了统计表,我们还能用哪种统计方式来表示他们的得分情况? 预设:条形统计图。 提问:我们来看,这1小格表示多少分? 预设:1分。 谈话:你能不能根据统计表的信息,在统计图上表示出7号队员每场的得 分,小组合作,在学习板上摆一摆。 提问: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预设:第一场得了9分,我摆了9个小方块;第三场得了11分,摆了11 个;第五场得了13分,摆了13个。 师小结:条形统计图很清楚的表示出了这3场比赛的得分情况。 (2)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出平均每场得分。 谈话:现在,想办法移一移,在图上表示出7号平均每场的得分。(小组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均数

1 平均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92、93页,学生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习求平均数的方法,发展数据分析观念,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提示 选取学生经历过的真实素材,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统计的欲望,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和价值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真实的情境,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整理数据的方法。能够根据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统计的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的交际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分析、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序的观察、有条理的思考习惯和应用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 ◆重点、难点 重点

平均数在统计意义上的理解和认识,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学会计算简单的平均数。 难点 平均数在统计意义上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统计表。 学生准备:预习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前交流:喜欢体育运动吗?加强体育锻炼,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小游戏:用动作表示出你喜欢的体育运动,其他同学猜一猜是什么。看过篮球比赛吗?你们都了解关于篮球比赛的什么知识?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对篮球运动的喜爱,进入今天的数学课堂。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观看一场篮球赛,让我们一起去研究研究运动中的数学知识,好吗?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借助学生最感兴趣的篮球比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本课的教学创设良好的开端。 谈话:看,蓝队和红队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

(完整word版)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2017)

第一单元备课计划 教材分析: 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第二段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教材为了突出使用计算器在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价值,在“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后专门安排了“使用计算器”这一单元。这样安排,(1)可以集中进行一些大数目的计算以及探索数学规律,(2)便于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学习,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使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计算器键盘上各种常用键的功能。 难点:掌握计算器正确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计算器(1) 教材分析: 本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学情分析: 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体验学有价值的数学。 3、在师生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难点:会利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测试题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测 试题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单元测试 一、认真审题,准确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数一数下面的物体各有几个正方体组成。 ( )个 ( )个 ( )个 ( )个 2、摆一摆,填一填。 ① ② ③ 观察上面的三个物体可以知道:第①个物体从上面看到( )个正方形,第②个物体从正面看到( )个正方形,第③个物体从侧面看到( )个正方形。 2、从( )面和( )面看到三个物体的形状完全相同;从( )面看到的形状不同。 二、请说出下面四张照片分别是在房子的哪一面拍的。( 12分) ( ) 面 ( ) 面 ( ) 面 ( ) 面 三、 观察连线。(6分)

从正面看从右面看从左面看 四、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18分) 1、如右图,数数它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 ① 9 ② 10 ③ 11 ④ 12 2、 左图是四个小正方体堆成的,从侧面看到的是() ①②③④ 3、用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右边的物体,下面的图 形是从( )看到的。 4、下列图形,从上面和侧面看,形状完全相同的是()。 ①②③ 5 的是()。 ①②③ 6 )。 ①②③ 五、仔细看图,填图号。(8分) ①②③ ④ ⑤⑥⑦⑧ (1)从正面看到的是C的有( (2)从侧面看到的是B的有( (3)从上面看到的是A的有() ①正面②侧面③上面 B C

六、下面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请你 在方格纸上画出来。(18分) 七、创新提高。(18分) 1、用4个同样的正方体按要求摆一摆。从上面看到的是,共有多少种摆法试一试,自己摆出来。 2、下图是从正面看到的图形,若是由3个正方体摆放,该如何摆若是由4个正方体该如何摆试一试,自己摆出来。 3、用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成一个立体,如果从前面、侧面 是看到的形状都是,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你能搭出这个立体吗试一试。 ( (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检测题

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检测题 一、填空: 1.80,,81和85的平均数是()。 2.两个数的平均数是160,其中一个数是120,另一个数是()。 3.甲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80,丙数是50,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 4、小明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成绩的平均分是91分,其中语文、数学的平均成绩是90分,他的英语成绩是()。 5、四年级两个班参加植树活动,一班有46人,平均每人植树6棵,二班有49人,共植树294棵,四年级平均每人植树()棵。 6.、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平均数是9,其中最大的是() 7、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9,其中两个数是24和17,第三个数是()。 8、5个数写成一排,前3个数的平均数是15,后两个的数的平均数是10,这5个数的平均数是()。 9、小明一天中测量了5次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分别是:75次,67次,72次,70次,76次。他平均1分钟脉搏跳动()次。 10、在一次献爱心捐赠课外读物的活动中,五年级97人共捐书873本,四年级128人共捐书1024本,五年级平均每人捐书()本,四年级平均每人捐书()本,四、五年级平均每人捐书()本。 二、选择题: 1、在一组不同的数字中,最大数是15,这组数的平均数不可能是()。A、7 B、13 C、27 2 、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2,其中两个数的平均数是11,第三个数是()。 A、11 B、13 C、14 3、a、b、c代表三个连续自然数,这三个自然数的平均数是()。 A、a B、b C、c 4、五个数的平均数是60,若把其中一个数改为80,平均数变为70,这个数原来是()。 A、20 B、30 C、40 5、气象站在一天的1点、7点、13点、19点,测得的温度分别是摄氏8度、15度、24度、17度。计算这天的平均气温正确的算式为()。 A、(8+15+24+17)÷4 B、(8+15+24+17)÷(1+7+13+19) C、(8+15+24+17)÷24 三、判断。 1. 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10厘米,小强身高120厘米,不会游泳的他下河玩耍一定安全。()。 2. 学校共有32名教师,平均年龄是34岁,年龄比平均数大的教师一定有16人。() 3. 一组数据有6个30,5个31,1个33和2个34,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30+31+33+34)÷4=32() 4. 在一组数据中,平均数比最小的树要大,比最大的树要小。() 5. 99是99.98和100的平均数。() 四、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1.下面是四(2)班的同学1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记录。(单位,个) 45 57 39 44 47 49 28 37 37 41 50 49 37 38 40 42 40 53 26 43 38 你能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下面的统计表吗? 成绩(个)合计20~29 30~39 40~49 50~59 人数 2.下面是金星小学四年级一班男生和女生校服定做情况统计表。 四年级一班女生校服定做情况统计表。 型号合计小号中号大号特订人数18 5 10 3 0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套单元测试题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套单元测试题 一、小小知识窗;显我本领强。(20分) 1、0.85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这样的个计数单位;再添上()个这样的单位就是1。 2、图中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是( );用小数表示是( )。 3、3分米=()米4角=()元 2.5千克=()克 4、已知一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字是7;十分位上的数字是8;其余数位上的数字是0;这个数是()。 5、若a×10=b÷0.1(a、b都不等于0);则a()b。(填上“>”、“<”或“=”) 6、0.30是( )位小数;读作();它与0.3的大小()。 7、2.7×2.8的积;小数部分有()位。 8、0.25扩大它的100倍是();再扩大它100倍是()。 9、把4.2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是();也就是把原来的数()倍。 10、把6.068去掉小数点;原数就( )。 1 / 38

二、小小审判员(对的打上“√”;错的打上“ד。)(10分) 1、一个小数要扩大3倍;小数点要向右移动3位。() 2、近似数是5.38的三位小数不止一个。() 3、5.29在自然数5和6之间;它近似于5。() 4、四位小数一定比三位小数大。() 5、在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我来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6分) 1、比较大小:3.105 ( ) 3.15 A、> B、< C、= 2、大于2.109而小于2.209的数( )。 A、只有一个 B、只有两个 C、有无数个 3、把84.6缩小到原来的()分之一是0.846 2 / 38

A、10 B、100 C、1000 4、30个0.01和3个0.1相比较( ) A、30个0.01大 B、3个0.1大 C、它们大小相等 5、≈( )亿(保留整数) A、75 B、76 C、75.54 6、把0.5改写成大小不变;以百分之一为单位的小数是( )。 A、0.05 B、0.50 C、0.500 7、5.384中的“8”在 A、十位上 B、百位上 C、百分位上 8、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的大小() A、不变 B、发生变化 C、可能变;也可能不变 四、把下列各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 / 38

【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均数》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均数》 师:同学们喜不喜欢运动会呀? 生:喜欢。 师:嗯,看来同学们都是喜欢运动的小朋友。那你最喜欢哪项运动呢? 生:我喜欢跑步;我喜欢跳绳;我喜欢打篮球 师:我听到有很多同学喜欢打篮球,光明小学的篮球比赛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同学们一起来看一下吧。仔细观察,体育老师遇到了什么问题?谁来给大家读一下。 生:我们队比分落后,下一个应该派谁上场呢? 师:嗯,这位同学读得真响亮。比分落后了,如果你是体育老师,你会派怎样的队员上场呢? 生:应该派水平高的同学上场;应该派投篮投得准的上场;应该拍比分高的同学上场 师:对于让谁上场,大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下面老师总结一下同学们的意见,体育老师是不是应该拍一个整体水平高的队员上场呀。 生:对。 师:下面是七号和八号球员的几场比赛的得分,你来判断一下,到底谁的整体水平较高一些呢?同学们同桌之间讨论一下,提出一个方案来帮助体育老师。 生:(互相讨论) 师:嗯,这位同学已经想出了一个方案,你来说一下。

生:我认为应该吧七号和八号的得分分别加起来比较他们的和。 师:(根据这位学生说的在黑板上板书),同学们看一下这位同学给出的方案,你来评价一下,这种方案公平吗?哦,这位同学你来说一下。 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呢? 生:因为七号队员上场的次数是三次,而八号球员上场的次数是四次。 师:嗯,这位同学分析的很对,八号球员上场比起好多一次,加起来肯定会超过七号球员的。这种方案行不通了,谁还能提出别的方案来?这位同学你来说一下。 生:我们可以用他们的平均分数来比较。 师:嗯,真不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 平均数,下面和老师一起板书一下课题。 (师生齐读平均数) 师:那怎么来计算这两位队员的平均得分呢?同学们思考一下。老师为了让大家更清晰的看出七号和八号球员的得分,做了一个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分,先看一下七号球员的得分情况统计图。 生:(仔细观察) 师:通过这个图形你能得出七号球员的平均得分吗?有的同学会说,要是七号球员每场的得分都是一样的就非常好比较了。你看在这个统计图上能不能实现? 生:(仔细观察并思考)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1、一般情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1、自然界中少数物质具有(热缩冷胀)的特点,叫反常膨胀,水在4摄氏度时体积最小,在4摄氏度以上和以下体积不断变大。 3物体有冷有热,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4要精确测定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 5用摄氏温度计测定的温度叫做(摄氏度)。 6、液体温度计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构成。 7、气体、液体、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8 9、相同情况下,受热膨胀体积变化最多的是气体,最少的是固体。 10 答:由于水的反常膨胀,水管中的水受冷膨胀使水管裂开。 11 答:车胎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使车胎爆裂 12 答:放在热水中,球里面的气体受热膨胀,使乒乓球恢复原样。 第二单元 13 14、花岗岩内含三种不同的矿物质,他们是石英、长石、云母。 15、大理岩、石灰岩遇盐酸冒泡。 16、常见的岩石有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页岩、砂岩。 17、测试岩石硬度时,手指甲刻画后留下痕迹的岩石较软、铜钥匙刻画后留下痕迹的岩石较硬,小刀刻画后留下痕迹的岩石很硬,小刀刻画后也没有痕迹的岩石最硬。 18、岩石按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19 答:(1)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3)岩石是重要的生活生产资料; (3)岩石可以雕刻磨制成各种工艺品;(4)岩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20、岩石在受到高温、高压等作用时其内部结构重新组合,便形成了富含矿物质的变质岩。如铁金、石墨、石棉、滑石。 21 岩石在自然界中,受到气温变化、植物生长、水流冲刷、风吹日晒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这种现象叫做风化。 22、岩石不断风化最终形成沙和黏土。第三单元 23 土壤是由空气、水、砂、黏土、腐殖质、无机盐等构成的。 土壤里面含有水分、小虫子、枯叶、小石块等物。 24 人们按照土壤中含砂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壤叫做砂质土;含黏土较多的土壤叫做黏质土;沙和黏土适中的土壤叫做壤土。 25、分布面积较广的自然土壤有(东北地区的黑土)、(华北地区的褐土)、(南方地区的红壤)、(西北内陆地区的荒漠土)、(青藏高原上的冰沼土)等。其中,(黑土和褐土)的天然肥力较高。(黑土)是最肥沃的自然土壤,因为它有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一般在70厘米左右。 26、含有(砂)较多的土壤比较松散,含有(黏土)较多的土壤比较紧密。 27、沙质土中的空气(多),黏质土中的空气(少),壤土中的空气(适中)。 28 (1)土壤中的水是陆生植物生命活动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2)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元素的无机盐;(土壤能够提供含(氮)、(磷)、(钾)、(钙)、(铁)、(锌)(铜)等植物生长所需的元素的无机盐,它们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土壤中必须有一定量的空气来保证根的呼吸。 29 答:1、日趋严重的草场沙化;2、土壤资源的不合理使用;3、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4、城市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使土质恶化。 30、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31 答:地表植被的破坏。 32、(植树造林)、(保护环境)是避免水土流失、保持水土的根本办法。 1 / 2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备课计划 教材分析: 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第二段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教材为了突出使用计算器在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价值,在“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后专门安排了“使用计算器”这一单元。这样安排,(1)可以集中进行一些大数目的计算以及探索数学规律,(2)便于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学习,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使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计算器键盘上各种常用键的功能。 难点:掌握计算器正确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计算器(1) 教材分析:

本课时教学容: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体验学有价值的数学。 3、在师生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难点:会利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准备: 1、师、生自备计算器。 2、教师准备一些有关计算器知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自学质疑 课前小研究

(完整版)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所有单元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背诵或默写知识点 知识点一:用字母表示数第1点能理解,第2点要会背得分: 1、用字母表示数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 可以省略不写。省略时,通常把数字写在字母前面。数字1与字母相乘时,1省略不写,字母按顺序写。如:a×b=ab、5×a=5a、1×a=a、a×a= a2 注意: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结果时要注意格式:首先写出字母等于几,再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然后利用脱式计算的形式,将字母换成数再计算即可。 2、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数量关系,如:s=vt;计算公式,如: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a或s= a2 ; 3、正方形的周长:C=4a 长方形的面积:S=ab ;长方形的周长:C=2.(a+b)=2(a+b) 注意:2 a与a2学习时注意区分,不能混淆。2 a表示两个a相加,a2两个a相乘。当a等于0或2时,2 a=a2 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 (1)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那么,s=v×t ;v=s÷t ;t=s÷v (2)用a表示单价;b表示数量;c表示总价。 表示求总价的公式是:(c=a×b ); 表示求单价的公式是:(a=c÷b ); 表示求数量的公式是:(b=c÷a )。 (3)用a表示工作效率,t表示工作时间,c表示工作总量。 表示求工作总量的公式是:(c=a×t ) 表示求工作时间的公式是:(t=c÷a ) 表示求工作效率的公式是:(a=c÷t ) 3、用字母表示平面图形公式: (1)长方形: 周长=(长+宽)×2 C 长 =(a+b)×2 面积=长×宽 S 长 =a ×b (2)正方形: 周长=边长×4 C 正 =a×4=4a 面积=边长×边长 S 正=a×a 或S 正 = a 2

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8.平均数 青岛版(六三)(含答案) (1)

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8.平均数 一、单选题 1.演讲比赛,5个评委给笑笑的分数分别是:8.5、9.1、9.5、8.4、8.5。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的平均分是( )分。 A. 5.22 B. 8.7 C. 8.8 D. 8.9 2.在一组数据中,最大的数是20,最小的数是8,这组数的平均数不可能是() A. 9 B. 15 C. 20 3.甲、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90,丙数是60,三个数的平均数是()。 A. 50 B. 80 C. 75 4.陈红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平均成绩是92分,其中语文90分,数学95分,英语分数应该是() A. 90 B. 91 C. 92 5.甲有10个苹果,乙也有10个,甲给了乙3个,请问他们平均有多少个苹果? A. 10个 B. 13个 C. 15个 二、判断题 6.18、19、20、21、23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20。 7.平均分能反映整体的平均水平。 8.水池平均水深1.3米,小明身高1.5米,因此即使他不会游泳,掉入池中也一定不会有危险。 9.老李开货车去县城装货,去时空车每小时行30千米;回来时装货,每小时行20千米.他往返的平均速度是25千米. 三、填空题 10.下面4名同学的平均体重是________千克。 姓名李强张勇林飞朝阳 体重(kg) 42 40 36 46 11.王江期末考试3门功课的平均分是96分,其中语文考了94分、数学考了96分,英语考了________分。 12.甲、乙的平均数是86,甲、乙、丙的平均数是77,那么丙数是________. 13.根据统计表绘制条形统计图并填空. 育雄小学六年级参加秋季运动会情况统计表 2005年12月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一、全册教学分析 (一)名称、版本:数学四年级下册青岛出版社(二)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这四个方面。 “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内容包括:用字母表示数乘法运算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四个单元;“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又包括:角与三角形的认识、观察物体这两个单元;“统计与概率”领域包括统计这一个单元;“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教学内容包括:消费知多少、饮食与健康二部分。 (三)教材目的要求: 数与代数: 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法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乘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结合具体事例探索小数的性质,并利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借助计算器探索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经历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通过解决问题,学会十进制复名数与小数的改写。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会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3.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在学习小数意义和性质的过程中,培养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联系,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空间与图形: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和三角形的过程,认识角和三角形,知道角的大小关系。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了解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 结合实例,学会用量角器量、画角,会画角。并能用三角板画角。能够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在探索三角形分类和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一组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3.在观察、操作、验证等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统计与概率: 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具体统计活动中,学会同时对两种数量进行数据统计,认识一般复式统计表和复式分段统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体会学习统计知识的价值。 实践活动: 巩固收集数据的一般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