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新一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吹响“集结号”

中国新一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吹响“集结号”

中国新一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吹响“集结号”
中国新一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吹响“集结号”

集结号吹响,关于建军节的获奖作文为你献上

八一集结号吹响,关于建军节的作文为你献上! 篇一: 今天是八月一日,是建军节。 每年的今天,我都喜欢看电视里的联欢会,也都会怀念我的父亲! 我父亲就是一个空军飞行员,当了一辈子的兵,从小在军营长大的我,对军人有着特殊的感情。 我父亲。1951年从苏州入伍,去哈尔滨,沈阳空军,当兵。在第一航校,我记得他在司令部的飞行训练处担任通讯主任。 我读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只有每周六晚上,才能看到爸爸回来,那时,爸爸在团里一直有飞行任务,每当看到解放军叔叔回到我们军属大院,我就跟我妈说:我爸回来了。我妈说:“傻孩子,看清楚,穿军装的不都是爸爸!你爸要周六晚上才能回来呢!”如果我爸回来晚了,我妈可着急了! 后来,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爸每年飞行一个月就可以了。他会写剧本,还教我写作文。 我1980年回到了苏州。1986年,我父亲55周岁退休了(飞行员55周岁退休的),仍然在哈尔滨,1997年4月,父亲因为病毒性心肌炎去世,当时为正师级,离休。就是太年轻了,才66岁!那时还在哈尔滨,我把父亲的骨灰带回了苏州,叶落归根啊! 建军节,怀念父亲!爸爸,您知道吗?

篇二: 八月一日建军节那天,我跟随童军去慰问解放军叔叔。我们一下车,首先看到是洁净的马路,两旁耸立着茂密的苍天大树。 沿着小路我们先参观了他们的宿舍,一进门就看到了整洁干净的床铺,尤其是被子叠的整整齐齐,像一个四四方方的豆腐块。 然后,我们又去阶梯教室。 在那里观看了一场*,*的名字叫士兵的桂冠。解放军叔叔还演了小品,童军也表演了旗语。 最后,在操场上解放军叔叔让我们亲眼目睹了擒拿格斗的本领。 他们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的整齐划一,刚劲有力,所有的童军都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 我想这些本领一定是和平时的刻苦训练分不开的。今天的参观,让我对军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以后我要学习解放军叔叔的这种勤奋努力的精神,遇到困难不退缩。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最终取 得成功。 篇三: 朝霞流彩的地方有一簇簇橄榄绿,草原安宁有我青春的步履,战士的责任凝结在神圣的哨位,披 星戴月数风沐雨我从不有停息……”这是一首多么动人心弦的歌曲啊!每当这优美的旋律飘扬在我的耳畔,我总会想起身着橄榄绿的群体。

中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中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收入分配制度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经济的发展和杜会的稳定。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指出了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为我们指明了收入分配改革的方向。我国是一个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建国以来,中国一直在努力建立能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既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又使每个劳动者和社会成员都能公平享有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济收入和社会福利的分配制度。 一、新中国收入分配政策的变迁。 1、从建国到50年代中期,实行的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1952年后,党在占主导地位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中,广泛地推行了按劳分配制度,对国有企业的工资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了新的“八级工资制”。1956年进行了第二次工资改革,初步建立起了体现按劳分配原则的社会主义工资制度。 2、1957年至改革开放前,实行的是带有平均主义倾向的单一的“按劳分配”。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基本上成为单一的公有制结构。此后的20多年时间里,按劳分配被认为是社会主义阶段的唯一分配方式。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以农村为突破口,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切实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开始从根本上打破了农村的带有平均主义的按劳分配方式。 4、党的十三大到十五大召开前夕,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5、党的十五大至十六大,提出允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国家通过医改、房改、教育体制改革,退出三大保障系统,国家财政负担减轻了,但个人在收入没有增加的前提下,支出突然增加了。 6、新世纪新阶段,党从构建和谐社会实际出发,着力建立体现社会公平

关于开展“吹响青春集结号,学习雷锋树新风”主题班团活动的通知

关于开展“吹响青春集结号,学习雷锋树新风”主题班团活动的通知各二级学院及团总支: 为响应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委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学雷锋、做传人、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渝教工办…2012?8号)的号召,增强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大学生开展唱、读、讲、传雷锋活动,将学雷锋活动在大学中常态化、体制化、可持续化,将“当今活雷锋”的思想追求贯彻到新一代的青年学生之中。特此,经校党委学工部研究决定在全校青年学生中开展以“吹响青春集结号,学习雷锋树新风”为主题班团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活动主题 吹响青春集结号,学习雷锋树新风 二、活动时间 2012年3月1日——2012年3月28日 三、参与对象及方式 重庆科技学院全校青年学生,以班团(或班团联合)为单位开展本次班团活动。 四、活动内容(分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3月1日——3月3日) 1.各二级学院组织开展关于“学雷锋、做传人、树新风”的相关文件学习,深入了解和认识雷锋精神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及开展此次主题班团活动的重要意义。

2.围绕此次主题班团活动展开讨论,提出与学院特色相关,符合学院青年学生特性的开展方式,并做好前期资料准备和宣传工作。(2)第二阶段:活动全面开展阶段(3月3日——3月25日)各班团围绕主题开展“六个一”活动,即“组织一次学习活动、开展一次社会公益活动、做一件好人好事、传一条学习活动箴言、写一篇学习心得、开展一次班团讨论”,切实将学雷锋活动深入开展,努力做到可持续化。 (3)第三阶段:活动调研总结阶段(3月25日——3月28日)活动结束后,各学院需对参加此次主题班团活动的基层青年学生进行调研反馈,将活动中青年学生所获所感,以及对于活动内容、形式的看法意见等形成一份完整的调研报告,并与总结一起在活动截止时间交至校团委组织部。学工部和团委将根据各学院的活动总结和团委组织部、校学生会对各学院班团活动的考核情况进行统一的评定。 五、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学院要将本次主题班团的开展作为3月份重点工作,精心组织策划,广泛发动青年学生深入学习雷锋精神。在班团活动开展期,各学院应对其做出方向引导,精神鼓励,合理督促。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学院需通过多种方式加大此次主题的宣传,营造出学雷锋树新风从我开始,做新一代又红又专接班人的良好氛围。

中国收入分配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上

中国收入分配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上) 李实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我们非常高兴,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交流有关《中国收入分配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一些相关问题。一方面要讲中国收入差距问题。另外,再讲一下,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一、中国收入差距问题 (一)个人收入差距变动的一般趋势 现在,让我们先看一下,我国个人收入差距变动的一般趋势。个人收入差距的扩大,我把它分成五个部分来讨论。第一部分,看一下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第二部分,看一下城市内部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为什么把城市和农村收入差距的变动分开来讨论?这是因为我国经济还是一个二元经济,农村的收入决定和城市的收入决定有很大的不同,城乡之间存在巨大的收入差距。主要的问题是在于,我们过去长期以来的农村和城市实行了不同的收入分配政策,以及一些社会保障政策。所以,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有它自自身的一些特点,城市内部收入差距也有它自身的一些特点。所以,要讨论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我们必须要对农村和城市内部的收入差距,分别加以讨论,这样才能够认清我们国家收入分配以及收入差距的一些基本特点。 第三方面,讨论全国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把农村和城市放在一起看一看,我们全国的收入差距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变动趋势当中。第四部分,刚才提到了,城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收入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看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是如何变动的。第五方面,就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因为在20年前,我们国家城镇内部、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是比较小的,但是,这种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是处在一个不断地扩大当中。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主要的问题是垄断部门与竞争部门的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部分的垄断行业有过高的收入差距。一方面表现为这些垄断行业、垄断企业、高管的高收入;另一方面,也表现在这些垄断行业一般员工的工资远远高于市场化水平,所以造成了这样一个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的扩大。 现在,先看一下,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这张图是我们国家农村内部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基尼系数大家都已经听说过了。我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解释,基尼系数意大

吹响劳动集结号演讲稿

吹响“劳动”集结号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吹响“劳动”集结号》。 习爷爷在“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上曾说过,“幸福不是毛毛雨,幸福不是免费午餐,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从现在起,我们就要争当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小标兵。” 习爷爷从年轻就非常热爱劳动,1969年,不满16岁的他来到陕北农村插队,一头扎进最基层。在农村生活的7年间,他什么活儿都干过,乡亲们说他是“吃苦耐劳好后生”。从政之后, 习爷爷不改劳动本色,从贫困山村到基层社区,他走进群众中间,一起种树、打糍粑、炸酥肉……就在刚刚过去的 4月8日,习爷爷还挥锹铲土,扶苗培土,与广大少先队员和市民们一起劳动,植树现场一片热火朝天景象,到处都留下了劳动的温暖记忆。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 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亲爱的队员们,“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 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应当牢记自己的学习使命。培养高尚的情操,掌握丰富的知识,学习更多的本领,用新理念、新知识、新本领去适应和 创造新生活。

其次,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在家里,积极进行内务整理、居家打扫、小物洗涤、后勤服务等家务劳动;在学 校,积极参加红领巾志愿服务小岗位,在实践岗位上收获劳动的喜悦;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培养自己的劳 动能力。 第三,我们要心有榜样,积极寻访家乡劳动模范或身边各行 各业的劳动者,了解他们的光荣事迹,感受家乡发展新变化。 第四,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劳动的人,切身体验各行各业劳动者在平凡岗位中默默无闻的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争做最美 “小标兵”。我们应该小手拉大手,向市民们宣传劳模事迹,倡 导大家珍惜劳动成果,表达红领巾对劳动者们真挚的谢意和崇高 的敬意。 队员们,在火红的“五一”劳动节到来之际,让我们积极行 动起来,吹响劳动集结号,体验劳动带来的美好生活,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从小树立良好的劳动观念,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 济南市营东小学大队辅导员李文艳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演变 湖南省委直属机关党校伍湘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的收入分配政策演变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一是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29年,这个时期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和生活资料占有的平均化;二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的31年,这个时期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多样化和生活资料占有的差距扩大。 [关键词]收入分配政策演变收入差距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连年战争留下的满目疮痍,党和国家带领人民迅速恢复生产,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善了居民的吃饭穿衣问题,广大居民安居乐业;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连续跨越几个台阶,从基本消除贫困,到解决温饱,再到实现总体小康,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政策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一是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29年,这个时期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和生活资料占有的平均化;二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的31年,这个时期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多样化和生活资料占有的差距扩大。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演进 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及完成“没收官僚资本”和“土地改革”后,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基础上,实行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低工资、多就业”和“劳动致富”的收入分配政策。1953年以后,在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我国开始向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底,我国就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城市,建立了以国营经济、集体经济为主体包括少量个体经济的所有制结构,绝大多数就业居民变成了国家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或集体企业职工,其收入完全被纳入国家统一规定的工资体系和级别中。当然,还有大量的隐性收入和福利,并且毫无失业的后顾之忧。在农村,以家庭经营为特征的个体农民,经过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形成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集体经济,农民作为集体经济的成员,也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兼顾平等的分配体制。社员在集体经济内部,实行大体平均的分配和有限的社会保障。 1、城市居民的收入分配政策。新中国收入分配政策是在改革旧中国极不合理的分配制度基础上形成的。1949年9月,政协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以及相关法规规定:在农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高利贷,但是允许雇工和借贷自由;在城市,除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企业外,对私营企业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政策,保护工人的合法权益(如厂方不得随意解雇工人、克扣工资),工人的工资应由劳资双方协商解决。1952年8月政务院批准的《关

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义和措施

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义和措施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在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在明显扩大,也由于这原因,社会出现了各种的社会问题。当前,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已成为我国现阶段发展生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关健任务。在此我们探讨一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带来的现实意义及具体的改革实施措施。 自从党的十六大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特别是其中的收入分配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系列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公正收入分配制度的新措施。上述措施的实施对于遏制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进而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尽管如此,我国收入分配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收入差距大,分配关系紊乱,制约机制缺失等。 首先,收入差距过大,严重影响到经济和社会发展。高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走低,低收入群体的支付能力不足。一般来说,初次分配造成收入不平等,再分配缓和并缩小不平等。但我国当前的再分配却加剧了不平等,公共服务在城乡、区域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不平等问题尤为突出。 这其中包过1.尽管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一定缓解,但是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过大。2.农村区域间收入差距过大,而城镇区域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3.行业收入差距过大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其次,收入分配关系紊乱,直接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自从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之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在我国建立起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分配制度随之也在我国建立起来,即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逐渐在我国建立起来,但是收入分配制度在现实中却没有得到有效的体现,造成收入分配关系紊乱,直接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其表现在1.政府过多涉入收入初次分配。2.相关劳动法令得不到有效执行,劳动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最后。制约机制缺失,缺乏对收入差距的调节。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它们收入分配功能的发挥。1.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差距调节不

吹响“劳动”集结号

【国旗下讲话】吹响“劳动”集结号 大家好,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吹响“劳动”集结号》。 习爷爷在“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上曾说过,“幸福不是毛毛雨,幸福不是免费午餐,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从现在起,我们就要争当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小标兵。” 习爷爷从年轻就非常热爱劳动,1969年,不满16岁的他来到陕北农村插队,一头扎进最基层。在农村生活的7年间,他什么活儿都干过,乡亲们说他是“吃苦耐劳好后生”。从政之后,习爷爷不改劳动本色,从贫困山村到基层社区,他走进群众中间,一起种树、打糍粑、炸酥肉……就在刚刚过去的 4月8日,习爷爷还挥锹铲土,扶苗培土,与广大少先队员和市民们一起劳动,植树现场一片热火朝天景象,到处都留下了劳动的温暖记忆。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亲爱的队员们,“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应当牢记自己的学习使命。培养高尚的情操,掌握丰富的知识,学习更多的本领,用新理念、新知识、新本领去适应和创造新生活。 其次,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在家里,积极进行内务整理、居家打扫、小物洗涤、后勤服务等家务劳动;在学校,

积极参加红领巾志愿服务小岗位,在实践岗位上收获劳动的喜悦;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培养自己的劳动能力。 第三,我们要心有榜样,积极寻访家乡劳动模范或身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了解他们的光荣事迹,感受家乡发展新变化。 第四,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劳动的人,切身体验各行各业劳动者在平凡岗位中默默无闻的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争做最美“小标兵”。我们应该小手拉大手,向市民们宣传劳模事迹,倡导大家珍惜劳动成果,表达红领巾对劳动者们真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队员们,在火红的“五一”劳动节到来之际,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吹响劳动集结号,体验劳动带来的美好生活,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从小树立良好的劳动观念,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 2019年4月29日

中国收入分配的现状与改革

中国收入分配的现状与改革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居民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民收入也提高了许多,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扩大,社会成员间收入差距、城乡居民间差距、地区间差距等等现状使得关于中国收入差距不断加大的话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就此收入差距问题从各方面分析其现状,原因及解决方法。 关键字:中国收入差距,现状,原因,解决方法 正文: 一、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 2013年,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一口气公布了过去十年的基尼系数。数据显示,2003年以来,我国的基尼系数整体运行在0.4的水平线以上,其中在2008年达到0.491的峰值,随后逐步回落。2012年我国基尼系数达到0.474。 (一)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在同一家公司中,不同的职位其收入也不尽相同,老总是豪宅靓车都有了,有的人却只能精打细算着全家花,甚至有的人都拿不出给家里的钱。“被高平均”现象突出,七成以上人收入在平均线下。问卷调查中,个人年收入平均达到了5.31万元,标准差为9.02万元,超过了均值,这是因为有部分人的收入偏离均值较大。调查发现,居民收入分布呈“两头大,中间小”的形状,并且越往收入高的一端越小,这是因为中高收入比例偏低。其中53.8%的人收入在3万元及以下,73.9%的人收入在5万

元以及以下,即七成以上人并没达到这个平均线,平均收入的 5.31万元确实是“被高平均”了。 (二)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国家统计局2008年资料显示,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经济下滑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城镇居民,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7年的3.33﹕1扩大为3.36﹕1,绝对差距首次超过1万元。若将城镇、农村居民所拥有的福利及其实物补贴,如公费医疗、财政补贴、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等也计算内,那么,城乡收入的差距则会更大。 (三)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相当一部分表现在东部、中部、西部的地区间差距上。1980年,东中西部地区的人均GDP比是1.8﹕1.18﹕1,1990年扩大为1.9﹕1.17﹕1,2002年东 2 中西部地区的人均GDP比进一步扩大为2.63﹕1.26﹕1。这说明1990年的东部与中部、西部的地区差距比1980年分别扩大了5.9%和5.6%,2002年比1990年又分别扩大了28.4%和38.4%。而2009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人均GDP比是2﹕1﹕0.86。地区间人均GDP差距的扩大,说明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水平也在日渐增大。 (四)行业、企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近年来,行业间收入差距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越来越大,特别是垄断行业收入畸高,而且工资增长过快。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来,行业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993年,我国行业最高人均工资水平是行业最低工资水平的2.12倍;2002年增至2.99倍,2005年增至4.88倍,而国际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路及政策建议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路及政策建议 □赵艳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构建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目前我国分配制度很不完善,造成了收入差距大、收入分配关系紊乱以及再分配的调节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改革分配制度,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收入分配;分配制度;改革思路 【作者简介】赵艳(1982.12 ),女,江苏徐州人;徐州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室教师;研究方向:财政金融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是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收入分配问题,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强调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义 一个分配相对公平、合理的社会,能够激发社会成员创造财富的热情,并使社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反之,则会造成社会利益格局失衡,抑制社会财富的增长潜能,并且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深刻把握收入分配在整个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化分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化分配体制改革,有利于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进一步改革、规范分配制度,可以更大限度的引入竞争机制,创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如此,则能减弱垄断行业带来的不公平因素,使劳动者在更加公平的环境下工作,这有利于我国人民更快的走向共同富裕。 (二)深化分配体制改革,有利于健全全社会的分配制度。通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可以相应地改革各企业、各机关单位的分配制度,从而建立起更规范的、更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更有利国民经济发展的分配制度。 (三)深化分配体制改革,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通过改革,寻求更加合适的分配方式,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如果能通过改革,使大多数人在劳动中能获得更公平乃至更多的收入,那么劳动者的积极性便将大大的提升。劳动者作为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因素,必将大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二、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收入差距过大。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已由改革开放前的0.16上升到目前的0.47,不仅超过了国际上0.4的警戒线,也超过了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的水平。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我国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并且最高收入者与最低收入者的收入差距每年正在以3%的增长速度扩大。收入差距重点表现为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和行业收入差距。 1.城乡差距。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一直处于不断扩大的趋势之中。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比例由1997年的246.89%逐步上升到2007年的332.96%。2008年开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出现了下降趋势,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比例由2007年的332.96%下降到2008年的331.49%,下降了1.47 ·4·

[知青岁月散文]吹响知青集结号散文:吹响知青集结号3篇

[知青岁月散文]吹响知青集结号散文:吹响 知青集结号3篇 如果酷夏是一个符号,那么朋友是一个记号,给你诸多快乐的信号,将闷热化作一串爽心的省略号,把烦恼抛给大大舒适的惊叹号,在美丽的夜晚,用漫天的星斗闪烁,点缀你健康安稳的集结号;下面是有吹响知青集结号散文,欢迎参阅。 吹响知青集结号散文:吹响知青集结号知青下放农村四十四周年,回首弹指一挥间。 饱含眼泪,蘸满心血,书写真实历史。记录我们曾经的青春,曾经的苦难。想让子孙后代知道,我们曾经这样生活过。 许多知青的一生,苦难多于欢乐,磋砣多于机遇。在无奈、苦涩、迷茫的岁月中,原该绽放的鲜花凋零了,原该实现的美梦破灭了,更有当年一起下放的知青,已轻坠如尘,永远离开人世。知青们能平安走到现在,人生旅途实属不易。 追忆往事,惆帐如梦。让我们一起触摸那日渐褪色的记忆,追忆逝水东流的知青岁月。 我以亲历者的身份,用回忆录形式,将这一代特殊的人生历练记录再现,奉献给大家。邀请新老朋友一起来聚聚,聊聊曾经的战斗岁月,牵动那份久违的知青情结。 欢迎知青插兄插妹及其子女们,一起看看听听,了解父辈那段艰辛的奋斗经历和特殊的人生感悟。 这一切,只有当过知青,只有亲身经历过,才可能领会那种

刻骨铭心的记忆伤痛。 敬请大家怀着宽和的心,看看,聊聊。 让我们吹响知青集结号,激情扬帆,笑迎新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1968年12月22日,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高指示发表,历时十年的全国170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立即蓬勃开展。 在央视《知青》全国公映之际,我心潮澎湃,欣然提笔。再次神游在广阔天地那尘封的岁月中,重温我在苏北新洋农场曾经走过的知青之路。 始建于1952年的新洋农场,地处江苏盐城地区射阳县中心桥镇以东地区。它东起利民河,南邻黄尖镇,西接中心桥,北靠黄沙河,方圆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万多亩,尚有大片未开垦的沿海荒草滩涂。 南北绵延十余里的草滩外围,是高高的黄海海堤,海堤与海边盐场东数百米开外,便是波涛汹涌,一望无际的中国黄海。 新洋农场初建前五年是劳改农场,由一部分转业部队干部负责领导,主要劳动力是在解放战争中被俘的原国民党军警宪特人员,以及服刑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还有他们的家属子女等。 1957年更名为江苏省国营新洋农场。从1962年至1969年,先后共有5批无锡、苏州、常州、盐城的二千多名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号召,来到农场插场落户。 为了落实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部署,苏北二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变化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教学论文 论文题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变化研究 组长: 小组成员: 班级: 院系单位: 完成时间: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论文评阅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变化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同时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此同时,收入分配差距却不断扩大,当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其中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收入分配改革开放生活水平 1.前言 在经济发展的21世纪,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收入分配差距却不断扩大。2004年全国的基尼系数达到0.4387,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基尼系数0.4的警戒线水平。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由于收入分配不平等,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仍有大量的城镇、农村居民处于贫困之中,其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并且,收入是居民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由于收入不平等已经导致居民在医疗、教育等其他方面的不平等。久而久之,将会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形成社会分层,引发社会阶层间的对立,有损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危害社会安定团结的大局。因此,必须对收入分配问题高度重视。

2.1三大改造时期的收入分配 要解决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问题,首先我们要追溯到三大改造时期。 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在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1978年改革开放的20多年间,生产资料所有制只存在单一的公有制,其存在形式为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样的制度,表面上符合按劳分配的原则,但是实际上阻碍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分配制度不论在国营经济中还是集体经济中,理论上都要实行按劳分配,但时间中常常背离,带有平均主义色彩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十分重视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反对平均主义问题。他指出:“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立即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于此同时,邓小平也认为,在实践中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需要深入进行研究。 2.2改革开放后收入分配制度的调整 改革开放后,我国将改革的重心放在了经济制度的改革上面,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比较快富裕起来。”。按照时间的先后,这一阶段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分为农村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和城市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两个阶段:(1)农村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我国农村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保留集体经济必要的统一经营的同时,集体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承包给农户。承包户根据承包合同规定的权限,独立作出经营决策,并在完成国家和集体任务的前提下分享经营成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方面坚持了农村集体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同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以城市为重点推进全面改革。在农村改革取得成功之后,我国再次把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推广到城市。城市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以职工工资制度的改革为重点。1984年中共十

坚定文化自信 吹响文化强国集结号

坚定文化自信吹响文化强国集结号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吸吮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养分,文学创作者应当创作出一大批不负春光、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精品力作,为文化强国呐喊助威,加油鼓劲。 坚定文化自信,擦洗文学创作者的思想 文学在民族精神的重构和文化认同中具有鲜明的旗帜性、温馨的家园性和强大的支柱性特点,中国文学应当在文化强国战略中切实发挥精神引领和价值导向的支撑作用,文学创作者应当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承担起引领民族精神的神圣使命,洗濯心灵上的尘埃,用思想的光芒点亮天空,用时代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塑造文学的灵魂。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生生不息,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拥有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追求。文学创作者要牢牢抓住核心价值观,对外来文化采取扬弃的态度,既不盲目排外,也不盲目崇外,真正做到洋为中用,取长补短,实现外来文化的本土性转化和中华文化的创造性发展。自己创作的精神文化产品,要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向,直面当下中国社会的种种现实,既保存了传统文学的荣光,吸取了外来文化的手法,捍卫文学的尊严、高雅和风度,为世界文学奉献了独具异质的声响和色彩。 坚定文化自信,磨砺文学创作者的锋芒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100年才能走完的路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学创作者不再局限于农耕社会和小我世界,而是面对以辽阔的全球为坐标、居于东方世界庞大体量的中国——这样一个沸腾的、生机勃勃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中国作家自信的前提和底气。尤其是,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不是依靠对外扩张,而是依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自我修复力。中国文化“以和为贵”,重视“文以化之”、以德服人的柔性力量,深谙“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这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的鲜明特征。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若泽·萨拉马戈告诫年轻的作家:“你若能看见,就要仔细地看,你若能仔细地看,就要仔细地观察。”文学的意义就是一种“看见”和观察的过程,坚定文化自信,你就会看得很认真,观察得很仔细、很彻底。因此,每一个文学创作者都要通过自己的一双眼睛,为广大读者带来陌生而熟悉世界的宽度和厚度、韧性与柔性,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掀起思想的浪涛,应和时代的旋律。 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学创作者的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属于“诗教”文化。“温柔敦厚,诗教也。”不仅强调文艺应该且可以为国家的政治教化服务,而且表明文化能够有效地为个人的修身养性和道德完善服务。老祖宗的“诗教”,主要是以诗歌(文艺)形式实现人的教化,是一种特殊方式的国家德治教育行为。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弘扬中华诗教传统,以中国精神提升文学创作者的境界,以辽阔的想象更好地书写中国经验,让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更加清晰的认知,赢得更加真诚的尊重。 文学创作者要提升境界,关键在于包容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文学能够包容历史和现实。人类最大的苦恼是生命有限、必有一死,而只有负重远行的生命才是有意义的。优秀文艺作品不仅反映一个作家的品格、

中国的市场取向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中国的市场取向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使社会走出了过去平均主义的分配泥沼。生产力如雨后春笋拔节而上,收入分配的差距也随之出现并有不断拉大之趋势.有些学者从上世纪90年代伊始,就研究我国的两极分化问题,只是当时的收入差距尚不大,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收入在普遍提高的基础上,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贫富悬殊逐渐成为和谐社会构建的一大障碍,从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学术界对收入分配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对两极分化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引人关注,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中国到底有没有发生两极分化的问题上。 一、关于两极分化的内涵问题 学术界在研究收入分配问题时,大多使用“贫富分化”、“贫富悬殊"、“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等术语,从而回避了是否有两极分化的问题,但也有不少的学者在其著述中,毫不隐讳地讨论两极分化问题,只是观点大相径庭,究其因由,主要是对两极分化这一术语的理解有异,综合起来有以下观点。 1。特定内涵论.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的一般规律时,得出“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1](P708)据此,一些学者认为两极分化有特定的内涵,不仅是贫富悬殊,而且贫富之间存在阶级对立与剥削。吴树青认为,不是任何一种收入差距的扩大都可以称之为两极分化的,经济学意义上的两极分化是指少数人依靠垄断生产资料,剥削和压榨广大劳动者,造成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状况。[2]孙居涛认为,两极分化是指少数人垄断生产资料,剥削和压榨广大劳动者,造成富者越来越富,穷者越来越穷的状况。[3]周新城认为,两极分化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劳动和资本的两极对立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财富和贫困的两极对立则是资本与劳动对立的表现形式.[4]王明华认为,两极分化作为一个阶层特别是阶级概念,是指贫富之间的巨大差距及其扩大趋势,源于富有者对贫穷者劳动的无偿占有,体现了富有者和贫穷者之间在分配关系上的对立和根本利益上的矛盾.[5] 2.状态趋势论。一些学者认为,两极分化是指社会收入分配的一种状态或趋势。章洪海、苟娟娟认为,两极分化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状态.增量角度的两极分化包含动态和静态两层意思,动态意思是收入分配差距变化的趋势,静态意思是收入分配差距的程度。[6]朱秀云认为,两极分化,作为过程,是指穷人愈穷和富人愈富的一种相对变化,而作为状态,是指这一过程进行到某一时点,社会同时存在着大量的穷人和富人,且这些穷人和富人的收入差距达到某一程度。[7]赵振华认为,两极分化,既有量的标准,又有质的界定。从量上说,一般指基尼系数超过了0.5,从质上说是指全社会形成了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明显对立的两极,社会矛盾激化,影响了社会稳定。[8]彭腾认为,极化有静态极化与动态极化、绝对极化与相对极化之分。静态极化是指居民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富有与穷困两极状态;动态极化是指居民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差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绝对极化是指社会收入分配的两极状态明显,绝对富有与绝对贫困并存;相对极化是指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的分化,一极是所占份额的扩大,另一极是所占份额的缩小。[9] 3.两层含义论。有的学者认为,两极分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马克思所指的具有特定内涵的两极分化,另一层是撇开特定生产关系的社会收入分配状态或趋势。黄忠芳认为,两极分化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财富方面的两极分化;第二层含义是指最高收入人群收入提高的同时,最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在下降,即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也就是收入分配的“马太效应”。[10]李福安认为,两极分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两极分化即传统意义上的两极分化,是指于生产资料占有的差别,即社会上少数人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剥削大多数人而引起的贫富分化现象;广义的两极分化是指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和财富占有出现了悬殊程度很大的差别。[11] 二、关于两极分化形成的基础问题 两极分化是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也不会永远存在。那么,两极分化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此,学术界也进行了研究,存在着不完全相同的观点。 1.私有制论.一些学者从两极分化属于社会分配关系,而分配关系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观点出发,认为两极分化形成的基础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周新城认为,两极分化是以私有制的存在为前提的。两极分化是以资本与劳动的对立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物。只要存在资本与劳动的对立,两极分化就是不可避免的.[12]王明华认为,私有产权制度是使两极分化制度化、凝固化的制度基础,私有产权制度是两极

我国社会收入分配现状及财政对策研究

我国社会收入分配现状及财政对策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逐步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僵化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效调整各种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但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收入分配不均问题越来越严重。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势必会影响市场运行效率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严重的是有可能造成社会的动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即是市场规则的制订者又是维持市场秩序的裁判者,政府有责任制定完善的政策在兼顾效率的前提下同时维护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 关键词:分配不均财政政策公平效率 正文:相关数据显示,从1978到2006年,我国居民收入年均增长6.7%,这跟中国高达两位数的经济增速形成鲜明对比。而且,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突破了合理的限度也已是不争的事实。当前这种现状还仍有扩大的趋势。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收入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就是基尼系数——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家基尼,根据劳伦兹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其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基尼系数的经济学意义即为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

“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 目前,国际上用来分析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和指标很多。基尼系数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 (国际社会关于基尼系数所代表意义的一般看法)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我国的分配制度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我国的分配 制度 中国分配制度改革的三个提升作者:常修泽中国经济时报2016年04期150年前,德国人拉萨尔曾抛开所有制问题,单纯“在分配问题上兜圈子”,并把这一思想写入《哥达纲领》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此进行了批评,认为应该超越分配问题,从更深层次的制度层面来思考问题。今天,中国的情况与当年德国虽不可同日而语,但“超越分配,深入实质”的思维,对我们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2016年特别是2016年以来,收入分配问题进一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它的着眼点在于,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调整以出口和投资为主的增长方式,

需要着力提升消费需求,解决最终消费率低,特别是居民消费率低的问题。这就要涉及到调整分配结构、改革分配体制问题。这是一个经济增长的逻辑,在这样一个格局之下借助于调整分配来促进增长的态势,由此切入,源于消费,高于消费;源于分配,高于分配;甚至源于经济,高于经济,走出拉萨尔的分配“窄圈”,围绕制度创新来做更大的文章。基于此,本文提出收入分配改革的“三个提升”。第一个提升,由促进经济发展切入,向促进人的自身发展来提升。目前中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如此失衡,从人的角度来研究,反映了人权的某种弱化,特别是劳权的缺失。这里牵涉如何看待“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优势说”的问题。对此应一分为二。一方面,中国确实劳动力成本低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外贸的增长及其外汇储备的增加,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对此“优势”不应简单否定;但另一方面,也必须冷静地看到,这里确有劳动力价格被低估

和扭曲的问题。而其实质,则是中国劳权的弱化。对此不应过多地去颂扬。事实上,少数企业的低工资,已经跌破了文明的底线。上述“劳动力成本低廉优势”,同时也是一种“低劳权的劣势”,是利润蚕食工资。因此,现在讨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该提升到人权特别是劳权的高度,使劳动者有尊严地劳动和生活。第二个提升,由分配制度改革切入,向产权制度改革来提升。分配问题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涉及深刻的产权制度。我认为,主要涉及三个产权制度:一是土地制度;二是资源产权制度;三是垄断性经营制度。关于土地制度。中国的土地制度存在缺陷,具体表现为“双重垄断”:一方面,面对土地的拥有者,权力部门是“垄断买方”,土地要转换性质,必须首先“卖”给政府,而且价格较低,农民作为土地拥有者的地位未完全实现。另一方面,面对“购房群体”这一最终消费者,权力部门又是上游要素——土地的“垄断卖方”,消费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