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微核试验

微核试验

微核试验
微核试验

小鼠骨髓中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实验简介

微核(micronucleus),与染色体损伤有关,是染色体或染色单体的无着丝点断片或纺锤丝受损而丢失的整个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遗留在细胞质中,末期之后,单独形成一个或几个规则的次核,包含在子细胞的胞质中,比主核小,故称微核。故微核试验能检测化学毒物或物理因素诱导产生的染色体完整性改变和染色体分离改变这两种遗传学终点。

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测定方法

2.了解细胞染色体损伤情况,掌握检测断裂剂和部分非整倍体致突

变剂的测定方法

3.进一步熟练制片和镜检操作

器材与试剂

1.器材

手术剪、无齿镊、小型弯止血钳、载玻片、玻璃染色缸、定时钟、晾片架、显微镜(带油镜)、注射器及针头、干净纱布、乳头吸管、玻璃铅笔、电吹风机

2.试剂

甲醇、Giemsa储备液、磷酸盐缓冲液(PH6.8)环磷酰胺

操作步骤

1.试验动物及处理

(1)动物选择:一般选用大小鼠,小鼠最常用,18-20g,每组10只,雌雄各半。

(2)染毒途径:根据研究目的或受试物性质不同,原则上可尽量采用人类接触受试物的途径:通常采用灌胃法和腹腔注射。(3)染毒次数:多次染毒法(每天染毒一次,连续4天,第五天取样)或两次染毒法(处死前30h+处死前6h)

(4)剂量及对照选择据受试物的LD50,以1/2LD50为最高剂量组,下设3-4个剂量组。同时设立阳性(环磷酰胺)和阴性对照(溶

剂组)

2.骨髓细胞制片和涂片:最后一次染毒后,在确定时间脱颈椎处死

动物,迅速剪取其胸骨,剔去肌肉,用干净纱布擦拭,剪去每节骨骺端,用小型弯止血钳挤出骨髓液,点在载玻片一端预先滴好的一滴小牛血清中。混匀后推片。长度为2-3cm。

3.固定:将推好晾干的骨髓片放入染色缸中,用甲醇固定15min,取

出晾干。

4.染色:Giemsa应用液染色15min.冲洗染色液,晾干。

5.观察计数:先以低倍镜、高倍镜粗检,选择细胞分布均匀、疏密

适度、形态完整、染色良好的区域,再在油镜下按一定顺序进行PCE和微核计数。PCE细胞呈灰蓝色、成熟红细胞呈橘黄色。微核多数为圆形,边缘整齐,嗜色性与核质一致,呈紫红色或蓝紫色。PCE细胞中微核多为一个,也可有两个或以上微核,此时仍按有微核的PCE计算。

计算微核率即1000个细胞中含微核的PCE数。同时考虑200个细胞中PCE与NCE的比值。(可作为细胞毒性指标:0.6-1.2正常;

<0.1表明PCE形成收到严重抑制;<0.05受试物剂量过大,结果不可靠)

结果评价

1. 结果分析指标为微核率

2.评价:微核实验阳性的两个判断标准为:微核率有明显的剂量反

应关系;至少在某一剂量能显示出可重复的并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阳性反应。

注意事项

1.防止小牛血清污染

2.胸骨须擦拭干净,以免影响结果。

3.涂片不要过厚或过薄。

4.选择分布均匀、疏密适度、形态完整、染色好的区域镜检。由

低倍镜到高倍镜,并按一定顺序镜检。

5.注意微核与颗粒异物的区分,PCE与其他骨髓细胞不同阶段血

细胞区分。

关于微核诱导实验

洗洁精蚕豆根尖细胞的 微核诱导及检测 摘要根据微核诱导的原理,以未受污染的蚕豆和洗洁精为材料,测定洗洁精对 根尖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洗洁精会诱导微核的产生。说明洗洁精在超过一定浓度内对生物细胞是有害的。 关键字:蚕豆、洗洁精、微核、诱导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micronucleus induced by unpolluted fava beans and a detergent, detergent effect on root tip cel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tergent will not induce micronucleus. Detergent in a certain concentration in biological cells are harmless. Key words: beans, detergent, microkernel, induction 一、实验原理 微核简称(MCN),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往往是细胞经辐射或化学药物的作用而产生。 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 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断片产生的,但有些实验也证明整条的染色体或多条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末期被两个子细胞核所排斥便形成了第三个核块。 已经证实微核率的大小是和用药的剂量或辐射累积效应呈正相关,这一点和染色体畸变的情况一样。所以可用简易的间期微核计数来代替繁杂的中期畸变染色体计数。 由于大量新的化合物的合成,原子能应用,各种各样工业废物的排出,使人们需要有一套高度灵敏、技术简单的测试系统来监视环境的变化。 只有真核的测试系统更能直接推测诱变物质对人类或其它高等生物的遗传危害,在这方面,微核测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且有研究显示以植物进行微核测试与以动物进行的一致率可达99%以上。 目前,微核测试已经广泛应用于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染色体遗传疾病及癌症前期诊断等各方面。 利用蚕豆根尖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微核测试,可准确显示各种处理诱发畸变的效果,并可用于污染程度的监测。 本组选择了洗洁精来做微核实验,因为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洗涤剂相继问世,其使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好多方面。人工合成的洗涤剂成本低、去污力强、种类多,主要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3 类(其中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使用频率最高)。但是洗涤剂可通过皮肤渗透到血液中,导致人体血液中Ca2+含量下降以及细胞染色体畸变。此外,含合成洗涤剂的废水排入水体后,将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并致水体富营养化,从而破坏水环

美国疯狂核试验

核试爆地址:内华达测试基地(Nevada Test Site,NTS) 斯图科斯核试爆(Stokes Test) 核试爆时间:1957年8月7日 核试爆当量:19千吨TNT 核试爆方式:空中 二战后,为了称霸世界,美苏进行了长期的核军备竞赛。 为了摆脱核战争的阴影、维护世界和平,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普遍要求全面禁止核试验并最终彻底销毁核武器。在核禁试方面,1963年美苏达成了《限制核试验条约》,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试验。但是,地下核试验没有被禁止,据统计,从上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美国共进行了上千次核试验。本组图片也只覆盖了美国在二战后50年代到1963年美苏达成《限制核试验条约》前疯狂大量核试验中的几十次而已。

魔昊克核试爆(MO HAW K ) 核试爆时间:1956年7月2日 核试爆地址:西太平洋马绍尔群岛西北端埃尼威托克环礁(Eniwetok) 核试爆当量:350千吨TNT 注释:马绍尔群岛在二战后一段时期由美国托管,从上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美国仅在马绍尔群岛就进行了67次核试验,而23次在比基尼环礁进行。在1954年的一年内,马绍尔群岛所属岛屿上就接连爆炸了三颗1000万吨以上当量的核武器。这些核爆炸的放射性散落物飘落到了群岛的其他地区,使许多人都出现了皮肤烧伤、头发脱落、恶心、呕吐等现象,甲状腺疾病和恶性肿瘤也成为当地的常见病。

德核试爆(HOO D)核试爆时间:1957年7月5日 核试爆地址:内华达测试基地(Nevada Test Site,NTS) 核试爆当量:74千吨TNT 核试爆方式:空中

道普勒核试爆(DOPPLER)核试爆时间:1957年8月23日 核试爆地址:内华达测试基地(Nevada Test Site,NTS) 核试爆当量:11千吨TNT 核试爆方式:空中(457米)

gb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2009.03.31发布2009.12.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代替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 本标准与GB18218—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标准名称改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将采矿业中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和储存活动纳入了适用范围; ———不适用范围增加了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对部分术语和定义进行了修订; ———对危险化学品的范围进行了修订; ———对危险化学品的临界量进行了修订; ———取消了生产场所与储存区之间临界量的区别。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TC288/SC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本单位参加起草单位:中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宗之、魏利军、刘骥、多英全、师立晨、高进东、孙猛、于立见、张海峰、杨春笋、彭湘潍。 本标准于2000年首次发布,本次修订为第一次修订。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本标准不适用于: 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军事设施; c)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 d)危险化学品的运输; e)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2268危险货物品名表 GB20592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危险化学品 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3.2单元 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3临界量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实验报告

利用蚕豆根细胞微核技术检测洗发水的毒性 09生物技术宁伟王晓刚太红桥刘经源 摘要微核(micronucleus,MCN)是真核生物细胞经各种理化因子作用后引起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1/20,染色与主核一样或稍浅。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无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或落后染色体,在分裂末期不能进入主核,便形成了主核之外的核块。当子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间期时,它们便浓缩成主核之外的小核,即微核。[1]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Micronucleustest,MC-NT)技术是一种以染色体断裂及纺锤丝损伤为测试终点的植物微核检测方法。它是一种应用于监测环境致突变物对人体和其他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产生危害的技术,并从细胞遗传学水平上探讨植物遗传物质的改变状况与环境污染,也可以检测淡水环境的质量。[2] 关键词蚕豆根尖微核洗发水千分率 蚕豆是一种很好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材料。它的染色体为六对相当大的染色体,而且根尖含有较多的分裂相细胞,非常适合显微观察。目前,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在环境致突变性检测/监测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它的可靠性和灵敏性较高,且本底较低,这对于一种致突变性检测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此外,它的检测物谱较广。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在镜检细胞微核时,应按下列标准计数微核:

(1)凡主核大小1/3以下,与主核分离的小核; (2)小核的着色与主核相当或稍浅; (3)小核形态可为圆形,不规则等。[3] 1. 实验目的 掌握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技术的一般方法。并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技术对洗发水的毒性状况给出客观的评价,同时表明蚕豆根尖细胞MCN对胁迫很敏感,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可用于洗漱用品的安全监测。 2. 材料与方法 2.1实验材料 蚕豆种子、洗发水、显微镜、镊子、培养皿、剪刀、载玻片、盖玻片、烧杯、Carnoys固定液、盐酸酒精解离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NaN3等。 2.2 毒液配制 选取所测洗发水,按平时所用比例与水混合均匀。 2.3实验方法 2.3.1 浸种 择饱满、均匀的20粒种子,洗净后用蒸馏水常规浸种24h,此期至少换水2次;待种子充分吸胀后,移入干净的培养皿内培养。2.3.2 催芽 种子吸胀后,保持湿度,在室温下催芽2天。 2.3.3 被检测液处理根尖 各取10粒,分别用蒸馏水(自来水)和毒液培养种子1天。

微核试验报告

.. 本科学生综合性实验报告 学号 074120267 姓 名 吴永文 学院 生科院 专业、班级 07级应生B 班 实验课程名称 遗传学实验 教师及职称 曹 能 (副 教 授) 开课学期 2008 至 2009 学年 下 学期 填报时间 2009 年 6 月 5 日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

一.实验设计方案

二.实验报告

.. 2.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分析及其结论 : ⑴、 实验现象(观察结果): 将制作好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涂片分别先后置于低、高倍镜下观察、识别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的形态及染色,可观察到其染色呈灰蓝色,嗜多染红细胞中的微核呈紫红色或蓝紫色的较小圆形、边缘光滑的微粒。其图片如下所示: ⑵、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根据实验所得结果用Excel 进行作图可得如下图象: 各组受试物微核率 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12080 40 3 1.5 1 3 2 1 40mg/kg体重 40mg/kg体重 1 2 3 1 2 3 1 2 3 阴性阳性对苯二酚 秋水仙素 氯化汞 对照组 受试物及其剂量(mg/kg) 含微核细胞数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试验所用的受试物对小鼠的染色体都有一定的损害作用,从而是小鼠骨髓细胞产生微核,且对于同一种受试物其所用剂量越大,则其对应的微核率越高,即微核率的大小与受试物(作用因子)的剂量呈正比。 另外,我们也可以从阴性对照组微核检出率不足0.5%中看出小鼠骨髓细胞中自发的微核率明显低于各组受试物和阳性对照组的结果,这说明在自然条件下小鼠骨髓细胞中同样存在染色体受损的情况,此次实验人为注射的各组受试物的微核率较高,表明它们对染色体的纺锤体或着丝点功能有损害作用的物质,为微核试验阳性物质。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4最新版》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4 20141407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代替GB18218—2009《重大危险源辨识》。 本标准与GB18218—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标准名称改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将采矿业中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和储存活动纳入了适用范围;———不适用范围增加了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对部分术语和定义进行了修订; ———对危险化学品的范围进行了修订; ———对危险化学品的临界量进行了修订; ———取消了生产场所与储存区之间临界量的区别。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TC288/SC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本单位参加起草单位:中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宗之、魏利军、刘骥、多英全、师立晨、高进东、孙猛、于立见、张海峰、杨春笋、彭湘潍。 本标准于2009年首次发布,本次修订为第二次修订。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本标准不适用于: 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军事设施; c)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 d)危险化学品的运输; e)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2268危险货物品名表

小鼠骨髓的综合性实验报告

小鼠骨髓的综合性实验报告 YUNNAN NORMAL UN I VER SITY 本科学生综合性实验报告 学号姓名 学院专业、班级 实验课程名称: 教师及职称 开课学期至学年学期 填报时间年月曰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 一(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名称实验序号 实验室实验时间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制备方法。 2、观察小鼠染色体的形态特征,统计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3、了解微核发生的机制; 4、掌握微核实验的一般程序和实践意义; 5、掌握对实验动物进行药物处理的一般程序; 6掌握进行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和规则,并锻炼实践能力

二、实验原理、实验流程或装置示意图 1、骨髓细胞具有高度的分裂增殖能力。因此可以直接得到中期细胞而不必象 血淋巴细胞或组织那样要经过体外培养。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分裂增殖中的骨髓细胞由于纺缍体的形成受到抑制,染色体不能正常趋向两极而使之停留于中期,同时染色体缩短,轮廓清晰,把收获的细胞进行低渗,固定处理,使细胞处于膨胀状态,再将细胞悬液滴在载片上,使细胞破裂,染色体散开,染色后即可观察到染色体。 2、微核(Micronucleus): 染色单体或染色体的无着丝点断片,或因纺锤体受损而丢失的整个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仍然遗留在细胞质中。末期之后,单独形成一个或几个规则的次核,被包含在子细胞的胞质内,因比主核小,故称为微核。凡能使染色体发生断裂或使染色体和纺锤体联结损伤的化学物,都可用微核试验来检测。各种类型的骨髓细胞都可形成微核,但有核细胞的胞质少,微核与正常核叶及核的突起难以鉴别。 嗜多染红细胞是分裂后期的红细胞由幼年发展为成熟红细胞的一个阶段,此时红细胞的主核已排出,因胞质内含有核糖体,姬姆萨染色呈灰蓝色,成熟红细胞的核糖体已消失,被染成淡桔红色。骨髓中嗜多染红细胞数量充足,微核容易辨认,而且微核自发率低,因此,骨髓中嗜多染红细胞成为微核试验的首选细胞群。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1、材料:小白鼠(2n=40) 2、器具: 注射器( 1 ml ,5ml 各一支)、托盘、解剖剪、镊子、吸管、离心管、离心机、载片、滤纸、白纱布小块等。 3、药品: 0.15mg/ml 秋水仙素,1%柠檬酸三钠,固定液(3份甲醇,1份冰乙酸,临用时现配),Giemsa染液,2.2%柠檬酸钠,0.01M磷酸缓冲液(PBS) pH6.8。

黄豆芽微核实验报告

生态工程学院 遗传学设计性实验报告 题目:黄豆根尖微核技术系别:生态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生物科学2012级 组员姓名:孟迎、罗廷、何忠平 蔡国宪、丁琴 姓名:罗廷 学号:28111201029 指导教师:蹇黎 完成时间: 2015 年 6月11日

黄豆根尖微核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环境诱变物对微核产生的原理。 2、掌握微核试验技术。 3、了解毒理遗传学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及意义 二、实验原理 微核简称(MCN),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往往是细胞经辐射或化学药物的作用而产生。微核是无着丝点的染色体断片,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不能向两极移动而游离于细胞质中,在间期细胞核形成时,可在它附近看到若干个圆形的结构,游离于主核之外直径大约是细胞直径的1/20到1/5,这就是微核。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断片产生的,但有些实验也证明整条的染色体或多条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末期被两个子细胞核所排斥便形成了第三个核块。已经证实微核率的大小是和用药的剂量或辐射累积效应呈正相关,这一点和染色体畸变的情况一样。所以可用简易的间期微核计数来代替繁杂的中期畸变染色体计数。 由于大量新的化合物的合成,原子能应用,各种各样工业废物的排出,使人们需要有一套高度灵敏、技术简单的测试系统来监视环境的变化。微核产生的概率可与诱变因子的剂量成正比,因此可以用微核出现的频率来评价环境诱变因子对生物遗传物质的损伤程度。目前微核测试已经广泛应用于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染色体遗传疾病及癌症前期诊断等各方面。 随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增加,废水排放总量增长迅速,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水环境容量,尤其在一些人口密集、企业密布或重污染企业分布较多的区域。水质恶化问题已经比较突出;饮用水水源地有机污染日渐严重,饮用水安全问题已经显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受到影响。利用毕节市流仓河道河水以黄豆萌发的芽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微核测试,一方面可准确的显示各种处理诱发植物畸变的效果,另一方面可用于当今发展地区对河道污染程度的间接反应和监测。

回忆首次核试验的文章有很多

(回忆首次核试验的文章有很多,其中有些文章写的真实而又精彩。我的文笔很差,那么就凭我的记忆,来个实话实说,随便 想到哪写到哪吧。) 四十四年前的10月16日,作为一名我国首次核试验的参加者,每年自己的生日可能会忘掉,但唯10.16这一天,却从来没有忘记过,我想大家都是如此吧! 能亲自参加首次核试验,确实是一生中的最大荣幸。首次核试验进场人数,控制的非常严格,要求是安岗位定人,“一个萝卜一个坑”,多一个也不准。我们21所是“核试验基地研究所”,也是核试验场内的主力军,承担着90%以上的测试任务。1964年初,全所有400多名技术人员,而这次进场的只有200人左右;五室(理论研究室)当时有62个人,也只批准了27人进场,连我们室的元老王懋江、蒋伯诚同志也都被留在了北京。唯我们放射性沉降组最运气,邹德山、杨成林、朱明发、刘贵荣、王可定和高连科,六个人要全部上阵。还记得在临出发前,我的痔疮病突然发作而不得不卧床休息,室里有一位同志开玩笑地说:“大高,看来这次任务你是参加不了啦!”但第二天我还是随队按时出发了。

首次核试验的保密之事 我们是六月进场的,其实美国早在几个月前就已察觉到中国即将要进行核试验,(这些事现在都已公开了)。我记得,那时经常有美国的间谍卫星和U-2飞机从场区上空飞过。102米高,76吨重的大铁塔立在戈壁滩上、数百顶帐篷的突然出现、上千辆汽车及五千多人员的频繁活动,美国能不知道吗?当然,他知道归知道,保密教育还是要天天讲、天天抓。但是,也不像有些人说的那么玄乎,似乎我们一点自由都没有了。比如,我看过公安部一同志的回忆录,他写道:“进入核试验期间,一律禁止私人通信。”其实并非完全如此。在场区一次大会上,张爱萍副总长就通信的保密问题做了三点指示:“一、无事不写信;二、有事少写信;三、写信不泄密。”当然,21所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大家写信时,信封上仍以北京通县为发信地址,21所每周派通信员回北京一次送、取信件。五室申江河指导员则建议大家写好信后,最好找别的同志帮助看看,(当然是自愿的了)“把把关”。我记得桑凤嶠、朱明发等同志写给爱人的信都让我帮看过,看什么看,难道这些老同志还要别人把关吗?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完整版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辨识G B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本标准不适用于: 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军事设施; c)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 d)危险化学品的运输; e)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12268 危险货物品名表 GB20592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危险化学品dangerous chemicals 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单元unit 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 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临界量threshold quantity 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for dangerous chemicals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4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辨识依据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具体见表1和表2。 GB18218-2009 危险化学品临界量的确定方法如下: a) 在表1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其临界量按表1确定; b) 未在表1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依据其危险性,按表2确定临界量;若一种危险化学品具有多种危险性,按其中最低的临界量确定。 表1危险化学品名称及其临界量

微核试验报告

方便面面饼液对蚕豆根尖微核率的影响 专业年级:2012级生物工程 成员:王浩楠 王绍伟 谢帅

一、摘要 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检测不同种类方便面面饼液微核的诱变效果。设置了阴性对照:自来水处理组,实验组:小浣熊、康师傅、统一、五谷道场、幸运五组饼液分别处理蚕豆根尖,阳性对照:用0.02g/L的醋酸铅溶液处理。发现方便面面饼液在诱导微核产生方面影响明显,醋酸铅溶液具有诱导微核产生的作用。 关键字:蚕豆根尖,方便面面饼,微核千分率,污染指数 二、实验背景和目的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化学物质运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如种类繁多的食品添加剂。而其中有些物质具有较强的危害,如致畸,致癌,致突变性。为了检测已存在或潜在的危害,各种检测技术应运而生。微核试验是检测染色体或有丝分裂器损伤的一种遗传毒性试验方法。无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或因纺锤体受损而丢失的整个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仍留在子细胞的胞质内成为微核。用微核试验来评价药物、放射线、有毒物质等对人体细胞或体外培养细胞遗传学损伤仍是一个直观有效可行的方法,在遗传毒理、医学、食品、药物、环境等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核计数经济,迅速,简便,不需要特殊技能,可以统计更多的细胞并实现计算机自动计数。我们采用蚕豆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植物微核技术来检测方便面面饼中添加剂对人体是否产生危害。 方便面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食品,其市场占据快餐食品的大壁江山,在超市中油炸方便面与非油炸方便面占到快餐食品的60%

到70%。另一方面,在各媒体的报道中,经常出现有关方便面的食用危害,而且很有争议,所以这也是我们进行本实验的一个原因。三、实验原理 微核是间期细胞中在细胞核之外存在的一个或多个圆形或杏仁状结构,大小在主核的1/3以下,是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落后的染色体片段形成。20世纪70年代初,Matter和Schmid等首先用动物骨髓细胞微核率来测定怀疑具有诱变活力的化合物,并称之为微核。许多能引起染色体断裂的理化因素,如辐射、化学诱变剂等,均可作用于分裂细胞而产生微核。 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断裂的染色体片段或完整的染色体落后于其他染色体,当大部分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并重新被核膜包裹时,这些落后的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不能进入主核,便形成了独立于主核之外的核质物团,并在间期时浓缩成小核。含微核的细胞数占观察细胞总数的比率称为微核细胞率,简称微核率,可以用来反映遗传物质受伤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微核率与环境因子的剂量呈正相关,因此,人们常用微核率来反映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污染程度。 不同厂家生产的面饼化学成分不一,用微核作为面饼材料是否含有有害人体健康物质的手段之一。 四、实验用品 材料:蚕豆种子,小浣熊、康师傅、统一、五谷道场、幸运五个品种方便面 器材:镊子4把,解剖针4支,显微镜,水浴锅,大托盘、培养皿7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全文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全文 XXXX当地时间9月23日,美国纽约联合国安理会就一项关于《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决议进行了投票。纽约当地时间23日,联合国安理会投票通过了一项支持《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决议草案。 联合国大会于1996年通过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但该条约未能生效,因为包括美国在内的一系列国家尚未签署或批准该条约。包括俄罗斯、英国和法国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都批准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在XXXX,奥巴马宣布了争取XXXX批准该条约的计划。 主要原件 《条约》的宗旨和目标是全面禁止核武器试爆和任何其他核爆炸,有效推动全面防止核武器扩散和核裁军进程,从而增进国际和平与安全。该条约由序言、 17条款、 2附件和1项议定书组成。其主要内容包括: (1) 缔约国承诺不进行任何核武器试验爆炸或任何其他导致以任何方式鼓励或参与的核爆炸,并承诺在其管辖或控制下的任何地方禁止和防止任何此类核爆炸。 (2)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在维也纳成立。所有缔约国都是条约组织的成员。组织结构包括缔约国大会、执行理事会和技术秘书处。 (3) 为了确保遵守《条约》,建立了以国际监测系统、协商和澄清、

现场视察和建立信任措施为主体的国际核查机制。国际监测系统由全球监测网络组成,如地震、水声、放射性核素。建立信任措施主要是指缔约国自愿宣布大规模化学爆炸。协商和澄清是指缔约国澄清和解决因遵约问题而产生的疑问。现场检查是指对可疑事件进行现场核查,以澄清是否发生了违反合同的核爆炸。 (4) 根据《条约》的规定,《条约》将在《条约》所列的所有44个有核能力的国家交存批准书后180天生效。这44个国家是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和其他“核门槛”国家和其他有核能力的国家。 (5) 该条约将无限期有效。《条约》生效十年后,将召开一次审查会议,审议如果缔约国提出请求,是否允许为和平目的进行地下核爆炸。 (6) 如果一个缔约国断定与本条约主题有关的非常事件危及其最高利益,它有权通过行使国家主权等方式退出条约。 1999年10月,联合国在维也纳举行了促进《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生效的第一次会议。 11月,XXXX在纽约举行了第二次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生效会议。 9月,XXXX在维也纳举行了第三次促进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生效会议。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全文]

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

《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常用化学危险品(以下简称化学危险品)贮存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常用化学危险品(以下简称化学危险品)出、入库,贮存及养护。 2 引用标准 GB 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 13690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J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 定义 3.1 隔离贮存segregated storage在同一房间或同一区域内,不同的物料之间分开一定的距离,非禁忌物料间用通道保持空间的贮存方式。 3.2 隔开贮存cut-off storage在同一建筑或同一区域内,用隔板或墙,将其与禁忌物料分离开的贮存方式。 3.3 分离贮存detached storage在不同的建筑物或远离所有建筑的外部区域内的贮存方式。 3.4 禁忌物料incinpatible inaterals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化学物料。 4 化学危险品贮存的基本要求 4.1 贮存化学危险品必须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的规定。

4.2 化学危险品必须贮存在经公安部门批准设置的专门的化学危险品仓库中,经销部门自管仓库贮存化学危险品及贮存数量必须经公安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设置化学危险品贮存仓库。 4.3 化学危险品露天堆放,应符合防火、防爆的安全要求,爆炸物品、一级易燃物品、遇湿燃烧物品、剧毒物品不得露天堆放。 4.4 贮存化学危险品的仓库必须配备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其库房及场所应设专人管理,管理人员必须配备可靠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 4.5 化学危险品按GB 13690的规定分为八类: a.爆炸品;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07-26批准1996-02-01实施 b.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c.易燃液体; d.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e.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f.毒害品; g.放射性物品; h.腐蚀品。 4.6 标志 贮存的化学危险品应有明显的标志,标志应符合GB 190的规定。同一区域贮存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级别的危险品时,应按最高等级危险物品的性能标志。

小鼠骨髓微核试验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一、目的与要求 1. 熟悉微核的概念、微核的来源、体内微核试验的实验设计、微核试验检测的遗传学终点。 2. 学习和掌握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基本方法步骤,嗜多染红细胞及微核细胞镜下观察。 3. 了解微核试验数据整理、分析方法及结果的评价。 二、实验原理 微核与染色体损伤有关,是染色体或染色单体的无着丝点断片或纺锤丝受损伤而丢失的整个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遗留在细胞质中,末期之后,单独形成一个或几个规则的次核,包含在子细胞的胞质内,因比主核小,故称微核。 无论是断片还是整条染色体,其实质都是遗传物质,一但发生畸变,就有能形成遗传物质方面的问题,造成突变,因此,微核的检测实质上就是遗传物质突变的检测,现已被卫生部定为外来化合物毒理检测的—个必检指标。 微核试验是观察受试物能否产生微核的试验。主要可检出DNA断裂剂和非整倍体诱变剂。 传统的微核试验是体内试验,它观察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中的微核。微核可位于多种细胞,但在有核细胞中难与正常核的分叶及核突出物区分,所以只有在无核的红细胞中才易辨认。在骨髓中无核的红细胞有嗜多染红细胞或称晚幼红细胞(呈灰蓝或浅蓝色)和成熟红细胞(呈粉红或桔红色)两种,正常情况下嗜多染红细胞占多数,所以观察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指在红细胞成熟之前,最后一次分离后数小时将主核排出而微核仍保留在细胞质中的细胞,但由于嗜多染红细胞的胞质内含有核糖体,因此Giemsa染色呈灰蓝色,成熟红细胞的核糖体已消失,被染成淡橘红色,使嗜多染红细胞在染色上与正常RBC(NCE)有所不同。微核可以由染色体诱裂剂导致的染色体无着丝粒片段所构成,也可以由非整倍体诱发剂所导致的落后染色体形成。 三、实验设计 1. 动物选择:常用小鼠,体重18~20 g,7~12周龄,每组10只,雌雄各半。 2. 染毒途径:原则上与人接触化学毒物相同或相近的途径。

邓稼先与一次核试验事故图

邓稼先与一次核试验事故 有很多关于邓稼先的传记有很多关于邓稼先的传记、 、纪念文章和影视作品都提到了他的英年早逝与一次核试验事故有关,也就是的英年早逝与一次核试验事故有关,也就是197919791979年年9月1313日 日的那次空投核试验,降落伞未打开,核弹落地未爆炸。 然而前不久,网上有一篇博文提出了然而前不久,网上有一篇博文提出了““异议异议””,作者是当年 2121基地参试人员。 基地参试人员。20012001年第年第年第7 7期《读者》上转载了一篇关于核试验的文章《段子《段子··房东房东··不被消化掉的人不被消化掉的人》》。作者在。作者在““段子段子” ”里写的是两弹元勋邓稼先在是两弹元勋邓稼先在197919791979年秋季进行的那 年秋季进行的那次失败的氢弹试验的验的““英雄事迹英雄事迹””。那一次试验任务,核弹头折戟沉砂,没有炸响。当时我们火箭取样组在一个工号里等着打火箭有炸响。当时我们火箭取样组在一个工号里等着打火箭, ,听到了到了““脱钩脱钩””信号之后信号之后,,却一直没有下文却一直没有下文,,心急惶惶心急惶惶, ,又不敢动。过了半个小时之后,方接到指挥部敢动。过了半个小时之后,方接到指挥部““撤退撤退””的命令的命令。 。当晚我们才知道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在这篇文章中当晚我们才知道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是这样写的: 在一次原子弹爆炸失败后在一次原子弹爆炸失败后,,几个单位在推卸责任几个单位在推卸责任。 。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须有人到那颗原子弹摔碎的地方去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须有人到那颗原子弹摔碎的地方去, ,找回一些重要部件。邓稼先说回一些重要部件。邓稼先说::“谁也别去,我进去吧。你们 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他一个人走 进那片地区,那片意味着死亡之地。他很快找到了核弹头进那片地区,那片意味着死亡之地。他很快找到了核弹头, ,用手把它捧着,走了出来。最后证明是降落伞的问题。

GB18218-20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与GB182182009相比,主要技术变 化如下: ——适用范围中明确厂外运输不包括在辨识范围内[见第1章d),2009年版的第1章d)]; ——修改了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定义(见3.1、3.4,2009年版的3.1、3.4); ——增加了混合物的定义(见3.7); ——修改了重大危险源分类,分为生产单元重大危险源和储存单元重大危险源(见4.1.1,2009年版的4.1.1); ——修改了危险化学品名称(见表1,2009年版的表1); ——修改了危险化学品分类方法(见4.1.2,2009年版的4.1.2); ——增加了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的确定方式(见4.2.2); ——增加了对混合物的辨识要求(见4.2.3); ——增加了重大危险源的分级方法(见4.3)。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利军、王如君、多英仝、师立晨、张圣柱、于立见、罗艾民、杨

春生、宋占兵、杨国梁、李运才、赵文芳、王家见。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18218—2000、GB18218—2009.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储存、使用和经营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单位。 本标准不适用于: 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军事设施; c)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 d)危险化学品的厂外运输(包括铁路、道路、水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 e)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000.2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2部分:爆炸物 GB30000.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3部分:易燃气体 GB30000.4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4部分:气溶胶

微核试验报告

基础生物学实验自主设计性实验 实验名称:方便面面饼液对蚕豆根尖微核率的影响专业年级:2008级生物科学类 成员: 指导教师: 起止时间:2010年10月-2010年12 月 一、摘要

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检测不同种类方便面面饼液微核的诱变效果。设置了阴性对照:自来水处理组,实验组:小浣熊、康师傅、统一、五谷道场、幸运五组饼液分别处理蚕豆根尖,阳性对照:用0.02g/L的醋酸铅溶液处理。发现方便面面饼液在诱导微核产生方面影响明显,醋酸铅溶液具有诱导微核产生的作用。 关键字:蚕豆根尖,方便面面饼,微核千分率,污染指数 二、实验背景和目的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化学物质运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如种类繁多的食品添加剂。而其中有些物质具有较强的危害,如致畸,致癌,致突变性。为了检测已存在或潜在的危害,各种检测技术应运而生。微核试验是检测染色体或有丝分裂器损伤的一种遗传毒性试验方法。无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或因纺锤体受损而丢失的整个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仍留在子细胞的胞质内成为微核。用微核试验来评价药物、放射线、有毒物质等对人体细胞或体外培养细胞遗传学损伤仍是一个直观有效可行的方法,在遗传毒理、医学、食品、药物、环境等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核计数经济,迅速,简便,不需要特殊技能,可以统计更多的细胞并实现计算机自动计数。我们采用蚕豆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植物微核技术来检测方便面面饼中添加剂对人体是否产生危害。 方便面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食品,其市场占据快餐食品的大壁江山,在超市中油炸方便面与非油炸方便面占到快餐食品的60%到70%。另一方面,在各媒体的报道中,经常出现有关方便面的食用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是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全面禁止一切核试验,为核试验永久地画上句号。 签署时间: 1996年9月24日 条约简介: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包括序言、17条、两个附件及议定书。条约规定,缔约国将作出有步骤、渐进的努力,在全球范围内裁减核武器,以求实现消除核武器,在严格和有效的国际监督下全面彻底核裁军的最终目标。所有缔约国承诺不进行任何核武器试验爆炸或任何其他核爆炸,并承诺不导致、鼓励或以任何方式参与任何核武器试验爆炸。 条约还规定,经签署国按照各自宪法程序批准后,条约将从所有44个裁军谈判会议成员国交存批准书之日起第180天生效,截至2004年9月,44个国家中已有32个批准了该条约。1996年9月24日,该条约开放供所有国家签署。中国等16个国家的领导人或外长当天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首批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截至2006年10月,已有176个国家签署了该条约,135个国家批准该条约。 1999年10月,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了首届促进《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生效大会。2001年11月,第二届《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生效大会在纽约举行。2003年9月,第三届促进《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生效大会在维也纳举行。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要点 ?§序言 “遏制研制核武器和遏制提高核武器质量,结束研制新式先进的核武器,从而停止一切核武器爆炸试验和其他一切核爆炸,是在一切方面实现核裁军和核不扩散的一项有效措施。”条约草稿说,因此,这“将是在建立实现核裁军的有系统程序方面的一个重大步骤”。 §范围 条约说:“每个缔约国都保证不进行任何核武器爆炸试验或任何其它的核爆炸。”这一条款不包括被认为完善实用的核武器或研制新一代武器所必需的试验的实验性阶段。 它还不包括被认为是非军事性质如用于科研目的的核爆炸。这是中国过去争取的但却没有获得的选择权。 条约中再次提到从理论上重新研究着手进行“和平核爆炸”的可能性这一前景,这是中国方面挽回面子的一个措施。但是存在着种种限制因素,这种试验未必能付诸实施。本协议并没有禁止旨在核实现有武器实用性的连锁反应试验。 §条约的履行 本条约是要由一个使用尖端监测系统的执行委员会来执行。这个执行委员会还将有权力对核设施进行现场检查。这个执行委员会将设在维也纳,它设在维也纳可以利用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的知识,国际原子能机构总部也设在这里。 这个51人执行委员会将由来自世界各个地区的委员组成。它将对现场检查作出决定。对于想要保护本国安全利益而又不违反本条约的各国来说,现场检查是个敏感的问题。批准现场检查只需要简单多数票通过,即只需要26名执行委员会委员赞成。 以色列将成为执行委员会中东小组的成员,这个问题使伊朗感到不安,伊朗认为以色列应该属于西方小组。 §检查 这项任务将以一个所谓的国际监测系统收集的多国数据为根据,这个国际监测系统由4个网络组成,在世界各地有几十个监测站。这些监测站能够检测出地下试验引起的振动、渗入大气层的碎片和气体以及海洋下面的音响线索。在本条约规定的监测系统之外,各国政府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实验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检测洗衣粉的毒性姓名:马丽同组者:李哲指导教师:郝雪峰 (太原师范学院生物系112班) 摘要微核(micronucleus,MCN)是真核生物细胞经各种理化因子作用后引起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1/20,染色与主核一样或稍浅。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无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或落后染色体,在分裂末期不能进入主核,便形成了主核之外的核块。当子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间期时,它们便浓缩成主核之外的小核,即微核。[1] Abstract Micronucleus (MCN, micronucleus) is eukaryotic cells by various physical and chemical factors caused by chromosome aberration, and in a form of interphase cells. In interphase cells micronucleus assumes the circular or elliptic, free from the main nuclear, nuclear 1/3 ~ 1/20 size should be in the main, dyeing and the main nuclear as or slightly shallow. Generally considered microkernel by acentric chromosome fragment or lagging chromosomes, in the late division could not enter the nucleus, formed the main nuclear nuclear block. When the cells into the next phase split between, they condense into main small nuclear nuclear, namely the microkernel. [1] 关键词蚕豆根尖微核洗衣粉染色体畸变千分率 Keyword Broad bean root tip Micronucleus Washing powder Chromosomal aberration Permillage 引言掌握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技术的一般方法。并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技术对洗衣粉的毒性状况给出客观的评价,同时表明蚕豆根尖细胞MCN对胁迫很敏感,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可用于洗漱用品的安全监测。 蚕豆是一种很好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材料。它的染色体为六对相当大的染色体,而且根尖含有较多的分裂相细胞,非常适合显微观察。目前,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在环境致突变性检测/监测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它的可靠性和灵敏性较高,且本底较低,这对于一种致突变性检测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此外,它的检测物谱较广。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在镜检细胞微核时,应按下列标准计数微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