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桦褐孔菌的功能及应用研究

桦褐孔菌的功能及应用研究

黄芩苷的提取

黄芩苷的提取 黄芩苷(Baicalin)是从黄芩根中提取分离出来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具有抑菌、利尿、抗炎、抗变态及解痉作用,并且具有较强的抗癌反应等生理效能。在临床医学已占有重要地位。黄芩苷还能吸收紫外线,清除氧自由基,又能抑制黑色素的生成,因此既可用于医药,也可用于化妆品,是一种很好的功能性美容化妆品原料。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1000烧杯1 250ml烧杯2 铝锅1 50ml容量瓶5 漏斗1 紫外分光计1 纱布1 1.2 试剂 黄芩饮片乙醇盐酸 2 黄芩苷含量测定的方法 2.1标准曲线的绘制精确称取黄芩苷标准品50mg,用50%乙醇溶解并定容于100ml容量瓶,配制0。5mg/ml黄芩苷标液,分别吸取标液0。5,1。0,1。5,2。0,2。5,3。0,3。5,4。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50%乙醇定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78nm处测吸光值,得到吸光度-浓度回归曲线为y=0。064x-0。0102,r2=0。9982。 2.2样品含量的测定精确称取实验所得黄芩苷粗品50mg用50%乙醇溶解定容于100ml容量瓶。用干燥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吸取续滤液2。5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50%乙醇定容。另取50%乙醇作空白,于278nm波优点测吸光度,由回归方程式计算出对应浓度,按下式计算黄芩苷含量。 黄芩苷含量(%)=[对应浓度(μg/ml)×100×40]/样品重(mg) 3.实验步骤 黄芩苷的提取方法参考胡应权的方法,黄芩→粉碎→称取黄芩粗粉20g→加水煎煮→趁热分离出滤液→40℃下加盐酸调pH1~2→80℃下保温→静置→分离出沉淀→洗涤干燥→黄芩苷粗品,其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按下式计算黄芩苷收率:黄芩苷收率(%)=M/M0×100%式中:M-所得黄芩苷粗品重量M0-提取时用黄芩的重量 不同溶媒不同溶媒剂量不同提取时间和次数都对黄芩苷提取有影响。 3.1 不同溶媒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将提取次数固定为1 次,溶媒倍量固定为10倍(重量比),提取时间固定为1h,分别以7006、950,6的乙醇及水为溶媒进行提取,考察不同溶媒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详见表1。 表1 不同溶媒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 —————————————————————————— 溶媒种类黄岑苷含量(mg/ml) —————————————————————————— 水提取 70%乙醇 9596乙醇 —————————————————————————— 3.2 不同溶媒倍量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将提取次数固定为1次,提取时间固定为1h,分别以8、10、12、14、16倍于黄岑粉的水进行提取,考察不同溶媒倍量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详见表2。

环境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

环境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 摘要: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已被证实具有难降解性,“三致”作用且易在生物体内富集的碳氢化合物,它广泛存在于大气、水、动植物和土壤中。本文论述了多环芳烃的性质和来源,研究了它在各介质中的迁移转化,着重阐述了它的监测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预处理方法,各种仪器监测以及生物监测的原理及方法,也论述了环境中多环芳烃的降解方法,涉及到物理降解、化学降解以及微生物降解。 关键词:PAHs 来源迁移仪器监测生物监测微生物降解 一、多环芳烃的定义、性质及来源 多环芳烃从广义上说上讲是指分子中含有2个或2个以上苯环的化合物,而狭义的多环芳烃是指若干个苯环稠合在一起或是由若干个苯环和环戊二烯稠合在一起组成的稠环芳香烃类[1]。它是煤、石油、木材、烟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等有机物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挥发性碳氢化合物。它是最早发现且数量最多的致癌物,也是环境中最早发现且数量最多的致癌物。目前已经发现的致癌性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已超过400种,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多环芳烃约几十万t[2]。美国环保局提出的129种“优先污染物”中,多环芳烃类化合物有16种。 多环芳烃具有强疏水性,其水溶性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减小。但是当溶液中存在其它有机化合物时,它们可与这些有机物形成胶体,使水溶性发生很大的变化;另外,由于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构成,结构稳定,不易被降解,且随分子量的增加降解性降低,故具有强吸附性,此外它还具有难降解性、毒性以及生物蓄积性,多环芳烃最突出的特性是具有强致癌性、致畸性及致突变性,当PAHs与-N02、-0H、-NH2等发生作用时,会生成致癌性更强的PAHs衍生物。另外,PAHs 很容易吸收太阳光中可见(400-760nm)和紫外(290-400nm)区的光。对紫外辐射引起的光化学反应尤为敏感。另外可在其生成、迁移、转化和降解过程中,可直接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进入人体和动物体,并且可以间接通过食物链的放大作用进入人体和动物,又由于其亲脂性及难降解性,易在生物体内蓄积,对人体及动物健康产生危害。 环境中的PAHs除极少量来源于生物体(某些藻类、植物和细菌)内合成,森林草原自然起火,火山喷发等自然本底外,绝大部分由人为活动污染造成,主要来自于两方面:首先是煤、石油和木材及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不完全燃烧,即热解成因[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基础设施的完备,交通污染源也逐渐成为多环芳烃污染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此外,我国是燃煤大国,在北方城市,使用煤炉取暖的情况很普遍,而在煤炉排放的废气中,致癌性PAHs浓度可达1000ug/m3,另外,家庭炉灶每年所产生的PAHs的含量也相当多,以居室厨房内做饭时由于欠氧燃烧产生的为例,其中BaP含量可达559ug/m3,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近百倍;在食品制作过程中,若油炸时温度超过200°C以上,就会分解放出含有大量PAHs的致癌物;吸烟所引起的居室环境的污染,已引起国内外的关

桦树黄的主要功效作用

桦树黄的主要功效作用 现在可以用来治疗疾病的药物是变得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选择上面也是更加丰富一些的,而且现在常用的就是中药材的,毕竟中成药是可以从根本上面治疗患者的病情状况,另外也不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二次伤害,比如说桦树黄,这种植物就是可以用来治疗糖尿病的,甚至是还有抗癌的相关功效,可以很好的去改善癌症患者的病情状况。 ★作用: ★ 1. 治疗糖尿病。 ★2.抗癌作用。对多种肿瘤细胞(如乳房癌、唇癌、胃癌、耳下腺癌、肺癌、皮肤癌、直肠癌、霍金斯淋巴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防止癌细胞转移、复发,增强免疫能力,促进健康。并且用于配合恶性肿瘤患者的放疗、化疗,增强病人的耐受性,减轻毒副作用。

★ 3.防治艾滋病。对艾滋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4.抗衰老。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延长传代细胞的分裂代数,增进细胞寿命,促进代谢,因而能有效地延缓衰老,长期服用可延年益寿。 ★ 5.有效抑制传染性病毒。可预防感冒。 ★ 6.防止高血压。据报道桦褐孔菌不仅是一种补药,而且是血液的清洁剂和疼痛的缓解剂。 ★ 7.改善并预防过敏性皮质。 8.对肝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肾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并对呕吐、腹泻、胃肠功能紊乱有治疗作用。

桦树黄广泛的利用这种真菌来防治各种疑难杂症,如各种消化器官癌病(胃癌、食道癌、肠癌、肝癌)、心脏病、白血病、糖尿病等,都显示出极好的效果。 ★ 1.药用:桦树汁不但可以作为天然的饮品,又有独特的药用功能。白桦树汁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有抗疲劳、止咳等药理作用,被欧洲人称为“天然啤酒”和“森林饮料”。 ★ 2.用法:茶饮(可依照个人口味添加糖,牛奶,咖啡等同时饮用). 桦树汁是一种无色或微带淡黄色的透明液体,有清香的松树气味,含有人体必需且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有机酸、及多种无机盐类,含有香精油、桦芽醇、皂角甙化合物、细胞分裂素等等。天然桦树汁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营养丰富的生理活性水,是桦树的生命之源,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果糖、氨基酸、维

黄芩苷和黄芩素的最新提取方法与应用研究

黄芩苷和黄芩素的最新提取方法与应用研究 摘要黄芩苷和黄芩素是中药黄芩的重要单体,具有多种功效,在抗菌、抗病毒、保肝、利胆、抗癌、抑制炎症反应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就两者的新提取工艺和新的应用进行概述,为黄芩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芩苷黄芩素提取方法药理作用 Recent review in extraction techniques and pharmacological study of Baicalin and Baicalein Li Xue , Guo Yan-xia,Ren Hui-xia (Department of Pharmacy,Shandong University. Ji Nan,Shandong,China) ABSTRACT Baicalin and Baicalein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 ,Scutellariae Radix ( HuangQin) , and have various efficacies , including antibacterial , antivirus , antiinflammation , protecting the liver function , antitumor , and show good value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This article reviews latest developments in their extraction technique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provides theoretical evidences for exploiting of Scutellaria . KEYWORDS Baicalin ;baicalein ; extraction techniques ;pharmacological study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现代药学研究证明,黄芩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是主要有效成分[1],其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苷键被水解厚,即产生葡萄糖醛酸和苷元(黄芩素和汉黄芩素),传统上通常以黄芩苷作为中药黄芩的标志性检测物和主要研究对象,但近年来研究发现黄芩素(黄芩苷元)在临床上有更好的药理活性,如抗菌、抗病毒、保肝、利胆、抗癌、抑制炎症反应等,因此本文将两者最新的提取方法与药效分别汇总,为工业生产与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黄芩苷提取新方法 黄芩苷的提取工艺很多,过去主要有浸渍法、渗滤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和加碱温浸法等。但都存在提取时间长、效率不高、溶剂消耗量大、操作烦琐、过滤困难等缺点。随着提取和分离技术的不断提高,黄芩苷的提取方法也发生很大的变化,主要概括如下: 1.1 超声提取 超声能产生空化效应,具有粉碎、搅拌等特殊作用,使黄芩植物组织在溶剂中瞬时产生的空化泡的崩溃,而使组织中的细胞破裂,以利于溶剂渗透到植物细胞内部,使细胞中的黄芩苷成分进入水溶剂之中,加速相互渗透、溶解,以增加黄芩中的主要成分黄芩苷在水中的溶解度。郭孝武等[2]研究了不同频率超声对提取黄芩苷成分的影响,比较在同一提取时间, 频率分别为20, 800, 1100 KHz 时从中药黄芩中提取黄芩苷成分的得率, 以20 KHz 下得率最高, 认为原因是该频率下超声空化效应强, 加之粉碎化学效应, 有利于有效成分转移和黄芩苷与水的混合。但超声波法对设备的要求较高,实现工业化生产,成本较高。

桦褐孔菌的研究

桦褐孔菌的研究 桦褐孔菌是俄罗斯、芬兰和日本等国常用的民间药物,在我国的知晓率还很低。近些年来我国也陆续出现了相关的保健产品,但该药物开发和使用多数还是处于切块、打粉的简单使用方式。桦褐孔菌目前确处于野生资源匮乏、人工栽培研究进展缓慢和开发不足的状况。 标签:桦褐孔菌;白桦茸;野生资源;人工栽培 桦褐孔菌是一种寄生真菌,主要寄生于白桦树银桦、赤杨等的树干或树皮下,形成不育的木腐菌。桦褐孔菌的生物学特征显著,子实体呈现瘤状,直径可达20 cm,黑色,深裂,表面不规则,像砖块;菌肉红褐色,木栓质;菌管3~10 mm,质脆,常前端开裂,菌孔6~8个/mm2,圆形,浅白色,后变暗褐色;孢子阔椭圆状至卵状,光滑,9~10μm×5.5~6.5μm,有刚毛[1]。16世纪至今,东欧一些国家的民间就用这种菌的菌核来防治癌症。 1桦褐孔菌的分类和分布 1.1分类桦褐孔菌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褐菌目、锈革孔菌科、褐卧孔菌属,学名Phaeoporusobliquus(pers:Fr.)J.Schroet.,在外文资料中,其学名常以Inonotusobliquus或Fuscoporiaobliqua出现。 1.2分布桦褐孔菌主要分布于北纬40°~50°地区北美(北部)、芬兰、波兰、俄罗斯(西伯利亚、堪察加半岛以及远东地区)、日本(北海道)及中国,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长白山地区。它寄生于白桦、银桦、榆树、赤杨等活立木或砍筏后树木的枯干上,木材中的樺褐孔菌菌丝极其耐寒,在-40℃时也可以存活。 2野生和人工栽培现状 2.1野生资源现状桦褐孔菌子实体只有在活的桦木上生长10~15年才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且平均每20000棵桦木中只有一棵生长桦褐孔菌,资源十分稀少[2]。范宇光等以地区分布频度、子实体维持时间、子实体发生频率、子实体发生形式、寄主基物的选择、种型情况、特有情况、保护现状、保护难易程度、人为干扰倾向度、火山危害、生境安全性为评价指标评价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38种大型真菌的濒危程度和保护级别,结果表明,桦褐孔菌濒危系数为0.4655,处于濒危等级,优先保护系数为0.6593,属于一级保护等级[3]。 2.2人工栽培现状在桦褐孔菌野生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人工栽培无疑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众多学者也在此方向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郑社会等用棉籽壳、木屑培养基菌丝满袋即形成子实体;短段木栽培也形成了子实体[4]。赵丽等试验了来自不同国家桦褐孔菌菌株之间菌丝颜色长势长速菌核形成情况各有不同只有中国菌株及芬兰菌株产生了菌核且产量及生物学效率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余两

多环芳烃的处理方法探究

多环芳烃的处理方法探究 摘要:本文介绍了多环芳烃检测技术的现状,包括分光光度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固相微萃取、超临界流体,介绍了多环芳烃降解技术的方法,最后总结了多环芳烃的污染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多环芳烃;灵敏度;降解 Stdy on the processing method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etection technology,including spectrophotometry,reverse 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method,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supercritical fluid,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ethod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degradation technology,finally summarizes the pollution statu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and its development prospect were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rate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sensitivity;the degradation 多环芳烃(PAHs)是煤,石油,木材,烟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等有机物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挥发性碳氢化合物,迄今已发现有400多种PAHs,其中有相当部分具有致癌性,占被发现致癌物质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16种PAHs(萘、苊烯、苊、芴、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屈、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苯(1,2,3-cd)芘、二苯并(a,n)蒽、苯并(ghi)北)由于存在显著的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被美国环保署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目前,中国只将7种列为优先污染控制物。 多环芳烃大部分是无色或淡黄色的结晶,个别具深色,熔点及沸点较高,蒸气压很小,大多不溶于水,易溶于苯类芳香性溶剂中,微溶于其他有机溶剂中。多环芳烃大多具有大的共扼体系,因此其溶液具有一定荧光。一般说来,随多环芳烃分子量的增加,熔沸点升高,蒸气压减小。多环芳烃的颜色、荧光性和溶解性主要与多环芳烃的共扼体系和分子苯环的排列方式有关。 PAHs的来源包括自然源和人为源两大类。其中,自然源又分为:燃烧类(森林大火和火山喷发);生物合成(沉积物成岩过程、生物转化过程、焦油矿坑内气体)。人为源分为:流动源(交通、香烟);固定源(垃圾焚烧、家庭燃烧、工业活动、其它)。多环芳烃在大气中、水体中、土壤和作物中,食品中和人体中均有相应的分布、迁移与转化。 因此,多环芳烃对于人类健康有着巨大的影响,PHAs的激素作用,造成的致癌、致畸、致突变(肺癌,阴囊癌,呼吸道癌);基因毒性(对DNA合成的抑制作用);对免疫系统的破坏(烹饪油烟冷凝物对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对T淋巴细胞的破坏比B淋巴细胞更明显);破坏造血和淋巴系统(能使脾、胸腺和隔膜淋巴结退化,抑制骨骼的形成,动物实验)。因此,对于多环芳烃进行有效的处理,并对其处理效果进行探究是有着极其重要的。

桦褐孔菌化学成分的研究

!有效成分! 桦褐孔菌化学成分的研究 何坚"冯孝章#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北京&’’’(’) 摘要*目的对桦褐孔菌+,-./0/123/4526,3789:;9<=: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A"&B C D?E%F E)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析鉴定了G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桦褐孔菌素$H I J K L M L8N O;"P)%Q R O L J S;8L Q$T)%B U V W X Y8L Z X V Q R O L J S R V["\]V Y N;O;V\&V R Q$^)%B U"\&V Y N W X Y8L Z X V Q R O L J S R V[" \]V Y N;O;$_)%B U V W X Y8L Z X V Q R O L J S R V["\]V Y N;O;V\&V R K N Y$‘)%B U"\\a V Y N W X Y8L Z X V Q R O L J S R V["\]V Y N;O;$b)%;8c L J S;8L Q M;8L Z N Y;$d)%R O R Q L cL H J M W N O c N O$e)和f R O O N S L Q$g)>结论化合物P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桦褐孔菌素> 关键词*真菌h桦褐孔菌h桦褐孔菌素 中图分类号*E\[]9&文献标识码*i文章编号*’\(B\j k’$\’’&)’&’’’]’B l m n o p q r s tu v q w p u x y u s t r m p m n q t m r s z{|}~!"!#$%!&’$(|% A)*N R O"7)D+,N R L V-W R O c $F O J S N S I S;L H?R S;8N R?;Y N K R"C W N O;J;i K R Y;f X L H?;Y N K R Q@K N;O K;J R O Y.;/N O c0O N L O?;Y N K R Q C L Q Q;c;"1;N2N O c&’’’G]" C W N O R) 34r m5x u m*647q u m i J X J S;f R S N K J S I Y X L OS W;K W;f N K R Q K L O J S N S I;O S J L H+,-./0/123/4526,8789:;9<=: 9R J K R88N;YL I S9:q m v s o r:W;K L O J S N S I;O S J9;8;N J L Q R S;YL OJ N Q N K R c;Q K L Q I f OK W8L f R S L c8R M W X"N Y;O S N H N;Y ;XM W X J N K L V K W;f N K R Q M8L M;8S N;J R O Y J S8I K S I8R Q Q X;Q I K N Y R S;Y;X J M;K S8R Q R O R Q X J N J$?@"&A"&B C D?ER O Y F E)9 q?@s5o r*H I O c N h+,-./0/123/4526,3789:;A<=:h H I J K L M L8N O; 桦褐孔菌+,-./0/123/4526,3789:;9<=:属担子菌纲多孔菌科B&C"分布于我国东北等地"常寄生在桦树上"日本学者曾报道其水提取物能抑制艾滋病毒B\C>有关文献报道该菌中主要含三萜类化合物B B D(C"并曾获得一些由色素通过化学降解产生的取代苯甲酸的碎片"但没有得到过单体B(C>为了寻找新的化合物和生理活性成分"我们对该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从中分离并鉴定了的化合物分别是*桦褐孔菌素$H I J K L M L8N O;"P)%Q R O L J S;8L Q$T)%B U V W X Y8L Z X V Q R O L J S R V["\]V Y N;O;V\&V R Q$^)%B U"\&V Y N W X V Y8L Z X V Q R O L J S R V["\]V Y N;O;$_)%B U V W X Y8L Z X V Q R O L J S R V ["\]V Y N;O;V\&V R K N Y$‘)%B U"\\a V Y N W X Y8L Z X V Q R O L J V S R V["\]V Y N;O;$N O L S L Y N L Q)$b)%;8c L J S;8L Q M;8L Z N Y; $d)%R O R Q L cL H J M W N O c N O$e)和f R O O N S L Q$g)"其中化合物P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桦褐孔菌素$H I J K L V M L8N O;)>本文阐述这些化合物的分离和结构鉴定"同时"首次对化合物^%_和b的碳谱进行了归属> 化合物P*黄褐色固体"f M E B’’F$分解)" 7;C Q B反应呈阳性>F E谱示有羟基$B]&G K f G&)"酯羰基$&k B G K f G&)"共轭羰基$&j j[K f G&)"芳环$&j’’"&([’"&((’"&(&(K f G&)>7i1?@给出相对分子质量B G G$?H A)"]\&$?H D R)"表明分子量为B G[>A E)F?@显示?G A \I 峰B[’9’(B&$计 算值B[’9’(B\)"故推出分子式为C \’A&]I G" 不饱和 度&]>&A D?E$J?@I V Y j) 谱示有四组峰"积分值表明有[个质子"分别是*K[9B]$&A"J)和K j9k\$&A" J)"K k9’k$&A"J)和K k9(\$&A"J)"表明为两组对位取代芳氢"K j9G G$&A"Y"*L[9&(A-)和K j9k[$&A" Y"*L[9&(A-)显示为相互偶合裂分的一对邻位芳氢"以及K k9\[$&A"Y"*L&(9G A-)和K j9k[$&A"Y" *L&(9G A-)的一对反式烯氢>当在C J B I J中测定该化合物的&A D?E谱时"相互重叠的邻位芳氢和 ! ] !中草药C W N O;J;:8R Y N S N L O R Q R O YA;8;R Q J8I c J\’’&年第B\卷第&期 #收稿日期*\’’’V’&V B& M联系人*:;Q*$’&’)V j B&j(\\j)V f R N Q*H;O c Z-N N f f9R K9K O 万方数据

白桦茸的功效与作用

白桦茸的功效与作用 白桦茸就是一种菌类,这种菌类食材很多人们都不知道该如何去制作,是否可以直接摄入,但其实这种菌类食物是具有药用价值,主要用途是集中在中医方面,在服用以后就可以去除自己身体当中所产生的毒素,特别是胃肠道内部堆积的毒素消除效果会更加显著,还可以预防肝脏疾病的发生。 桦褐孔菌是俄罗斯的一种民间药用真菌,其有效成分已引起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研究者的广泛重视。据初步的研究,桦褐孔菌含有桦褐孔菌醇、氧化三萜类化合物、羊毛甾醇、栓菌酸、叶酸衍生物、芳香族的香草酸、丁香酸等。 宣布桦褐孔菌为抗癌物质,政府批准桦褐孔菌可用于医药品开发。美国把桦褐孔菌列入”特殊的天然物质“,作为宇宙人的未来饮品。日本则把桦褐孔菌作为肝癌、艾滋病和0-157大肠杆菌中毒的治疗剂,并申请多项有关桦褐孔菌的专利。 多年来,桦褐孔菌在俄罗斯民间作为治疗疾病的药用真菌,属于纯中药,是21世纪的保健功能性食品。长期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实验表明使用桦褐孔菌无任何毒副作用,起到的药效分为以下几种:a.治疗糖尿病。俄罗斯Komsomlshi制药公司桦褐孔菌精粉对糖尿病的治愈率为93%。b.抗癌作用。对多种肿瘤细胞(如乳房癌、唇癌、胃癌、耳下腺癌、肺癌、皮肤癌、直肠癌、霍金斯淋巴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防止癌细胞转移、复发,增强免疫能力,促进健康。并且用

于配合恶性肿瘤患者的放疗、化疗,增强病人的耐受性,减轻毒副作用。C.防治艾滋病。对艾滋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d.抗衰老。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延长传代细胞的分裂代数,增进细胞寿命,促进代谢,因而能有效地延缓衰老,长期服用可延年益寿。 e.有效抑制传染性病毒。可预防感冒。 f.防止高血压。桦褐孔菌不仅是一种补药,而且是血液的清洁剂和疼痛的缓解剂。 g.改善并预防过敏性皮质。 h.对肝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肾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并对呕吐、腹泻、胃肠功能紊乱有治疗作用。

真菌多糖的研究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真菌多糖的研究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zaq 摘要:真菌多糖因其无毒副作用是目前最有开发前途的保健食品和药品新资源。本文从其提取纯化、构效关系、生物活性以及其真菌多糖的开发利用现状和研究前景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简单介绍。 关键词:真菌多糖;提取纯化;构效关系;生物活性 前言: 真菌多糖是从真菌子实体、菌丝体、发酵液中分离出的,由10个以上的单糖以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高分子多聚物。大量的药理实验表明,真菌多糖化合物具有免疫增强与调节、抗肿瘤、抗病毒、抗凝血、抗衰老等作用,其中对多糖免疫增强作用机制的研究最为成熟,已深入到分子和受体水平[1]。随着对真菌多糖功效的更深入的了解,真菌多糖必将被应用于更多领域,尤其是制药及保健品行业。目前,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等国在真菌多糖的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我国的真菌多糖研究近年来也有很大的进展,但对多糖的研究仍多偏重于药用多糖的提取、分离、精制、化学组成等方面,大多数品种尚处于实验阶段或仅用于滋补品和饮料,与国外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1 真菌多糖的提取纯化技术 1.1 预处理 为了提高多糖的溶出率以及去除干扰性成分,通常在正式提取之前对样品进行预处理。比如:减小样品粒度—对子实体进行粉碎、对菌丝体进行匀浆、研磨、对细胞或孢子进行超声波破碎和酶解等;用石油醚、乙醚等溶剂除去脂溶性杂质;用85%乙醇除去单糖、低聚糖及苷类[2,3]。 1.2 提取 一般多糖用水作溶剂来提取,可以用冷水也可采用热水浸提法,热水浸提法具有多糖溶出率较高、有机溶剂使用量少、对多糖活性破坏小、操作简便和节约等优点。水提取的多数是中性多糖,用碱提法可以提取含有糖醛酸的多糖,酸性条件往往引起多糖中糖苷键的断裂,提取时应该尽量避免采用酸提法[4]。根据多

黄芩苷的研究概况

综述 黄芩中黄芩苷的研究概况 一前言 黄芩苷(baicalin)是由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 Georgi 的干燥根中提取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其原植物主要产于东北、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等地,以山西产量最大,河北承德产的质量最好。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肝、胆、大肠、小肠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1]。黄芩苷是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是黄芩及其制剂的主要质量控制指标成分,据药理学研究报道,黄芩苷具有抗微生物、抗变态反应、降压和镇静、利胆、保肝和解痉等作用[2]。本文对黄芩苷的最新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二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黄芩苷(baicalin)是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的有效成分之一,属葡萄糖醛酸苷类,水解后产生黄芩素和葡萄糖醛酸,具有清热解毒、抗炎、利胆、降压、利尿、螯合金属离子、抗变态反应等多方面的作用[3]。近年来随着国际上对黄芩苷研究的持续升温以及认识的逐步深入,认为黄芩苷在清除氧自由基、减轻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调节免疫、促进细胞凋亡以及抗肿瘤和HIV等多方面均有作用。 1 解热作用 发热是一个多环节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若其中某些因素、环节被抑制或阻断,则可防止体温升高,从而产生解热效应。目前。对

于黄芩苷解热机制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综合近几年研究发现,黄芩总提物及单一活性成分(黄芩苷野黄芩苷)在整体动物实验、方面表现出显著的解热作用,且在一定剂量下其作用强度可高于以临床剂量折算的阿司匹林[4]。 2 抗炎作用 张罗修等[5]报道了黄芩苷对刺激剂Ca2+载体A23187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GE2的合成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提示了黄芩苷抗炎作用的部分机理。陈先福等[6]应用兔感染性脑水肿模型,测定了黄芩苷、川芎嗪、甘露醇对血清和脑脊液(CSF)中磷脂酶A2 活性的抑制作用及改善脑水肿关系,结果显示黄芩苷与川芎嗪均可抑制磷脂酶A2 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从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3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采用D-氨基半乳糖及D-氨基半乳糖与内毒素合用建立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小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的含量。结果,腹腔注射200mg?kg-1或500mg?kg-1黄芩苷可以明显降低因D-氨基半乳糖及D-氨基半乳糖与内毒素合用所致肝损伤小鼠血清中已升高的GOT及GPT含量。提示黄芩苷对于受损的小鼠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7]。静脉注射黄芩苷(90、10mg?kg-1)能显著增加肝组织、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谷胱苷肽(GSH)水平,进一步提高组织的抗氧化能力,通过抑制自由基的产生,降低四氯化碳(CCL)、D-氨基半乳糖对小鼠肝组织的损伤作用,降低生物膜脂质过氧化的产生,增强生物膜的稳定性,从而降低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近10年药用真菌成分及活性研究进展

可能成为治疗丙型肝炎的新方法。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单链RNA 病毒。它感染细胞后6~8h,造成细胞溶解、释放病毒颗粒。在病毒感染前,将针对壳(capsid)基因的小干扰RNA siC 转入细胞,可以显著抑制随后的病毒感染[18]。而非相关的小干扰RNA 不影响病毒的感染。但如果将siC 转染细胞继续培养95h,由于siC 作用靶点出现了点突变,对siC 不再敏感。病毒繁殖最终将细胞溶解。提示有效的RNA 干扰抗病毒,小干扰RNA 与靶序列一致性是至关重要的。6 展 望 由于小干扰RNA 诱导的RNA 干扰能够高效地将互补序列的RNA 降解,使小干扰RNA 有可能成为抗病毒的细胞内免疫原(i ntracellular i mmunogen)[15]。体外培养细胞试验已证实,小干扰RNA 对HIV 侵入细胞,细胞内病毒复制、形成前病毒,以及子代病毒组装和释放等HIV 病毒感染各个阶段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目前小干扰RNA 抗HIV 感染仅局限在培养细胞阶段,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小干扰RNA 的作用是序列特异的,一个碱基的改变将显著影响小干扰RNA 的作用[10]。而病毒复制时,非常容易生产出突变的子代病毒,使突变病毒逃离小干扰RNA 的作用。因此,寻找病毒基因组中的保守区作为靶点,或应用两种以上的小干扰RNA 可以增加RNA 干扰的作用。此外,用转染的方法虽能将表达小干扰RNA 载体导入原代细胞,但效率不是很高。Qin 等[15]报道的转染率仅在40%左右。最后,病毒RNA 可有二级结构或结合蛋白,使小干扰RNA 不能接触病毒RNA 的互补区,限制了小干扰RNA 的作用。随着小干扰RNA 技术的改进,利用小干扰RNA 减少细胞表面HIV 受体,降解细胞内HIV 核酸和阻止病毒复制,将有望成为预防、治疗HIV 感染的有效方法。参考文献 [1] Fire A,X u S,Montgomery MK,et al Potent and specific genetic in terference by double stranded RNA in Cae norhabditis ele gans [J ] Nature ,1998,391(6669):806 [2] Hamil ton AJ,Baulcombe DC A Species of s mall antisens e R NA in pos 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 ng i n plants [J ] Sc ienc e ,1999,286(5441):950 [3] Li H,Li W,Ding SW Induction and suppressi on of R NA by an ani mal virus[J] Sc ienc e ,2002,296(5521):1219 [4] Knight SW,Bass BL A Role for the R Nas e Enzyme DCR 1in RNA i nterference and germ li ne development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J] Sc ienc e ,2002,293(5538):2269 [5] Berns tei n E,Caudy AA,Hammond SM,e t al Role for a bi dentate ribonuclease in the ini tiation step of RNA interference [J] Nature ,2001,409(6818):363 [6] Sijen T,Fleenor J,Simmer F,et al On the role of RNA amplifica tion i n ds RNA tri ggered gene silencing[J] Ce ll,2001,107(4):465 [7] Caplen NJ,Fleenor J,Fire A,e t al dsR NA mediated gene silenci ng in cultured Dros iphola cells:a tis sue culture model for the analysis of RN A i nterference[J] Gene ,2000,252(1~2):95 [8] M i nks MA,West D K,Benvin S,et al Struc tural require ments of double stranded R NA for the activation of 2 ,5 oli go(A)polymerase and protein ki nase of interferon treated HeLa Cells[J] J Biol Che m ,1979,254(20):10180 [9] El bashir SM ,Harborth J,Lendeckel W,e t al Duplexes of 21 nu cleoti de RNAs mediate RNA i nterference in cultured mammalian cells [J] Nature ,2001,411(6836):494 [10] J acque J,Triques K,Stevenson M Modulation of HIV 1replicati on by RNA interference[J] Nature ,2002,418(6896):435 [11] Lee NS,Dohjima T,Bauer G,e t al Expression of s mall i nterferi ng RNAs targeted agai nst HIV 1rev transcripts i n human cells[J] Nat Biote ch ,2002,20(5):500 [12] Novina CD,Murray MF,Dykxhoorn DM,et al si RNA di rected in hibi ti on of HIV i nfecti on[J] Nat M e d ,2002,8(7):681 [13] Capodici J,Kariko K,Weis sman D Inhibi ti on of HIV 1infecti on by s mall interfering RNA mediated RNA interference[J] J Immunol ,2002,169(9):5196 [14] Dean M,Carrington M,Winkler C,e t al Genetic restricti on of HIV 1and progres sion to AIDS by a deletion allele of the CKR5s tructural gene[J] Sc ience ,1996,273(5283):1856 [15] Qi n X,An D,Chen ISY,e t al Inhibiting HIV 1i nfecti on i n hu man T cells by lenti viral mediated delivery of s mall interfering R NA agains t CCR5[J] Proc Natl Acad Sci U SA ,2003,100(1):183 [16] Ge Q,McManus MT,Nguyen MT,et al RNA i nterference of in fluenz a vi rus production by directly targeting mRN A for degradati on and indirectly inhibi ting all viral RN A transcription[J] Proc Natl A c ad Sc i U SA ,2003,100(5):2718 [17] Wilson J A,Jayas ena S,Khvorova A,et al RNA interference blocks gene expres sion and RN A synthesis from hepatitis C replicons propagated in human liver cells[J] Proc Natl Acad Sc i U SA ,2003,100(5):2783 [18] Gi tli n L,Karelsky S,Andi no R Short interfering RNA confers in tracellular antivi ral i mmunity i n human cells [J] Nature ,2002,418(6896):430 (收稿日期:2003 10 23) 作者简介:康洁,女,在读博士 * 通讯作者:陈若芸,女,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Tel:(010)63165325 Fax:(010)63017757 E mail: ruoyunchen@hotmail com 近10年药用真菌成分及活性研究进展 康洁,陈若芸*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北京100050) 摘要:目的 综述近10年药用真菌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近10年国内外有关药用真菌的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药用真菌含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高血压、降血糖等多种药理活性。结论 我国药用真菌资源丰富,应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 86!Chin Pharm J ,2005January,Vol 40No 2 中国药学杂志2005年1月第40卷第2期

桦树茸泡水喝的功效有哪些-

桦树茸泡水喝的功效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桦树茸是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材,不仅可以入药,也可以用来泡水饮用,经常饮用可以有效对身体起到保护作用,还可以预防一些身体疾病,长期喝桦树茸水还可以预防身体癌症以及治疗糖尿病的作用,对身体的健康非常好,而且对胃部也非常好,可以起到防止胃癌的作用。 桦树茸泡水的功效与作用 1、治疗糖尿病。桦褐孔菌精粉对糖尿病的治愈率为93%。 2、抗癌作用。对多种肿瘤细胞(如乳房癌、唇癌、胃癌、耳下腺癌、肺癌、皮肤癌、直肠癌、霍金斯淋巴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防止癌细胞转移、复发,增强免疫能力,促进健康。并且用于配合恶性肿瘤患者的放疗、化疗,增强病人的耐受性,减轻毒副作用。 3、防治艾滋病。对艾滋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抗衰老。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延长传代细胞的分裂代数,增进细胞寿命,促进代谢,因而能有效地延缓衰老,长期服用可延年益寿。 5、有效抑制传染性病毒。可预防感冒。 6、防止高血压。据报道桦褐孔菌不仅是一种补药,而且是血液的清洁剂和疼痛的缓解剂。 7、改善并预防过敏性皮质。 8、对肝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肾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并对呕吐、腹泻、胃肠功能紊乱有治疗作用。 桦树茸可以直接泡水喝吗 可以直接泡水,只是不要用金属容器泡,最好用砂锅煮一下,放置一天后用 打成粉、或者剁碎先浸泡1小时,然后武火烧开后,文火熬制20-30分钟,熬3次,将先后熬出的汁倒在一起,一天服用3次,每次大约一杯,饭前1小时服用,这是一天的用量。(不能用金属器具或者内置式金属发热体煎熬,以免药性发生变化)。粉类亦可直接冲服,煎服效果最佳。 桦树茸可以天天喝吗 不建议天天喝。 桦树茸中的桦褐孔菌。属于纯中药,是21世纪的保健功能性食品。长期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实验表明使用桦褐孔菌无任何毒副作用,建议不要随便服用,现在研究没有副作用,但是“是药三分毒”,建议要注意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