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单元总结与验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单元总结与验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单元总结与验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单元总结与验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单元总结与验收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5分,共75分)

1.巴黎和会上,英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的主要目的是()

A.防范美国凭其经济实力支配欧洲

B.牵制法国,不使其称霸欧洲

C.阻止苏联的势力向西发展

D.对德国实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

2.美国总统提出“十四点原则”的实际目的是()

A.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稳定局面

B.借机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

C.遏制德国势力东山再起

D.防止苏联势力向欧洲蔓延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所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实质是()

A.战后须建立新的世界秩序

B.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C.国际社会要求维护世界和平

D.和平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

4.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其实质是()

A.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B.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

C.促进国际和平、合作与安全的组织

D.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的组织

5.《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

①德国在山东特权转给日本②对德国军备严格限制③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共管④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处理德国殖民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在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支持中国要求的意图是()

A.削弱日本在华势力

B.维护中国主权

C.受五四运动压力

D.扶植亲美英势力

7.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这是由于会议()

A.暂时缓解了列强间的矛盾

B.削弱了英国的海军优势地位又抑制了日本在东亚的势力

C.使美国在中国取得独霸地位

D.使美国实现了领导世界的野心

8.《九国公约》的下列哪项规定最能反映华盛顿会议上列强侵略中国的本质意图() A.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B.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权,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

C.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权

D.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9.对英国推行的“势力均衡”政策的最恰当的解释是()

A.英国与欧洲各国力量保持均衡

B.英国与欧洲大陆强国保持均势

C.欧洲大陆强国之间力量保持均衡

D.欧洲大陆各国力量保持均势

10.一战后,法国对外政策的特点是()

A.同英国结盟

B.奉行大陆均衡政策

C.维护凡尔赛和约和削弱德国

D.建立安全保障体系

11.一战后,美国曾在哪些重大国际问题上发挥关键作用()

①欧洲经济恢复②限制海军军备③欧洲安全保障④远东地区新秩序的建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④

12.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其特征不包括() A.第二次工业革命走向深入

B.西方各国间的矛盾暂时缓和

C.苏联与西方转入和平竞争

D.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更加巩固

13.道威斯计划产生的直接结果是()

A.提高了德国的政治地位

B.解决了战后的赔款问题

C.促进了德国的经济恢复

D.化解了鲁尔危机

14.《洛迦诺公约》主要协调了()

A.英国与法国关系

B.美国与英法关系

C.美国与日本关系

D.法国与德国关系

15.下列哪项不属于美国推行金元外交政策的影响()

A.同日本产生了深刻的矛盾

B.使美国由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

C.对欧洲的经济复兴起了支配作用

D.对战后赔款问题也起了支配作用

美国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外交政策,据此回答16题~18题。

16.一战后美日在亚太地区矛盾的实质是()

A.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继续

B.金元外交政策的推行

C.帝国主义争夺霸权

D.独立侵华政策的开始

17.有关美对欧政策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19世纪早期不干涉欧洲事务

B.一战期间前期中立,后期参战

C.一战后推行金元外交,积极插手欧洲事务

D.二战后与西欧结盟,推行“冷战”政策

18.决定美国外交发生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执政党不同

B.军事实力不同

C.资产阶级力量不同

D.经济实力和国家利益不同

19.日本广田弘毅内阁确立的《基本国策纲要》对外宣传要“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同时向南方发展的国策”,其含义是()

①欲发动全面侵华战争②欲发动对美国的太平洋战争③欲发动对苏联的战争④表明要夺取东南亚的市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有一种观点认为,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二战的彩排”。这主要是因为()

A.西班牙战争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B.西班牙成为二战中举足轻重的国家

C.西班牙战争充分反映了当时各主要国家势力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D.国际纵队的参与使西班牙内战变成了一场国际冲突

21.1939年6月30日,美国国会讨论修改中立法时发生激烈的辩论,众议院以二百票对一百八十八票通过了对交战国维持军火禁运的议案。其说明当时的美国()

A.“孤立主义”仍占优势

B.国会支持法西斯

C.人民厌恶战争

D.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缓和

22.1938年慕尼黑会议前夕,墨索里尼承认“如果国联当初把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方面,那么我会不得不在一星期内撤出埃塞俄比亚。”这一言论最能说明()

A.石油是意大利的侵略能否得逞的关键

B.英法纵容了意大利的侵略行为

C.入侵埃塞俄比亚是一次军事冒险

D.国联对意大利实行了有效的制裁

23.20世纪30年代国联所作所为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国联是一个软弱的国际机构

B.国联虽无法制止侵略,却是伸张正义的讲坛

C.它成了法西斯国家操纵的工具

D.它成了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工具

24.下列事件与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发生于同一年的是()

A.德国宣布退出国联

B.德国开过莱茵非军事区

C.希特勒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

D.共产国际召开“七大”调整政策

25.二战爆发前,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进行勾结的主要前提是()

A.三国之间不存在矛盾

B.都要求改变现存的世界秩序

C.都将苏联作为首要对手

D.三国都退出了国联

26.欧洲的军事和外交均衡开始被彻底打破的标志是()

A.德国开始大量扩建军队

B.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C.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D.德国占领苏台德区

27.日本“二二六”兵变的发动者与镇压者的主要意图是()

A.反对天皇专制

B.主张武装夺权

C.主张军事独裁

D.建立责任内阁

28.在世界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是()

A.受到经济危机严重冲击

B.法西斯势力与日俱增

C.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D.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

29.1936年当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埃塞俄比亚购买武器,但国联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一国投赞成票。这件事情说明()

①德日在国联中起重要作用②反映了英法的绥靖意图③表明国际形势对意大利有利④反映了国联的虚伪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0.1936年西班牙人民阵线的形成()

①反映了西班牙共产党地位的加强②是西班牙所有自由民主力量的联合③其与德、意法西斯的武装干涉有关④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每题12分,共36分)

31.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战胜国可以剥夺德国的殖民地,解除其武装直至保留其警察力量,并使其海军列入大国中第五流的地位。但如果它感到自己在1919年的和约中受到不公正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进行严厉报复的手段。因此,我强烈反对把更多的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某个其他国家统治。

当前情况下,我认为最大的危险是德国可能把它的命运同布尔什维主义连在一起……

——劳合·乔治《草拟和约条款最后文本前对和平会议的几点意见》材料二: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四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时不应像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分割得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以前的边界归还。这样我们就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的国家。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材料三:德国全部的殖民地、整个海军、大部分商业船队以及它控制的海外市场,已被

剥夺或将被剥夺。因此德国已经感到给予它的最大的打击,而人们以为通过某种领土条件的改善能使德国平息下来,这纯粹是幻想。

——克里孟梭《对劳合·乔治先生3月25日照会的总意见》回答:

(1)依据有关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主张如何处置德国?英国持这种主张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有关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法国的主张和英国有什么分歧?说明原因和理由。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斯福1933年就任总统,他的外交政策重点放在对欧洲国家关系上,这是美国垄断资本的经济利益所在。到1935年欧洲有美国的直接投资约40亿美元。就是当法西斯国家已经构成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严重威胁时,美国考虑的是如何维护它在欧洲的利益,控制欧洲市场,并在此基础上,左右欧洲的政局。关国统治集团认为,有两大洋天险,经济实力十分强大,任何外来危险都不会威胁美国的安全,不卷入欧洲或国际纠纷,实行中立政策,既可免于国内分裂而造成的社会动荡,又可维护美国在欧洲直接投资利益,还会使法西斯、英法、苏联三股力量互相牵制。

——引自山东人民出版社《世界现代史》材料二:1935年8月31日,美国国会通过了中立法,规定对交战国实行武器禁运,但授权总统确定禁运武器的项目和实行武器禁运的时间,禁止美国船只向交战国运送武器。

——引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

《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册)材料三:1936牟2月29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次立法修正案,禁止向交战国提供贷款;美洲国家遭受攻击时,则不适用军火办法。次年4月29日,国会又通过永久中立法,军火禁运适用于内战国家,禁止任何贷款货物输往交战国或内战国,除非这些货物现金购买自行运输。

——引自山东人民出版社《世界现代史》材料四:法西斯势力在欧洲西线连连得手,美国认定德国是最危险的对手,美国将成为在被武力哲学统治的世界中的孤岛。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授权总统以70亿头元向“对于美国防务至关重要的”国家提供各种援助。

——引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

《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册)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述美国中立法。要求:内容应包括美国实施中立法的基础、内容、实质、废止及对其的评价。表述应成文,限200字以内。

33.阅读下列材料:

个议席中只占12个议席;1930年9月选举,获得640万张选票,占总选票的18.3%,107

个议席。1932年7月选举,达1370万选票,占全部选票的37.3%,占230个议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①材料一、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③据材料三、四,指出1932年纳粹党的特征。

④材料一、二与材料三、四、五有何关系?

⑤材料五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材料五及所学知识指出造成材料三、四、五现象的原因。

(三)问答题(第34题24分,第35题15分)

3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中的基本矛盾有哪些?其中,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与一战前相比有何变化?试分析其变化的原因,有何表现?三四十年代,这一主要矛盾的双方关系又有何变化?

35.关于罗斯福新政的作用,著名学者黄安年教授认为它在美国现代历史上基本上是一个进步现象,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有的学者认为,新政所起的作用只是暂时的、略微地缓和了经济危机在美国所造成的严重局面,它没有也不可能克服危机;还有的学者认为:对罗斯福新政既不可过分赞誉,也不能过分贬低。你赞同上述哪一种看法?并阐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B 4.A 5.D 6.A 7.B 8.D 9.C 10.C 11.B 12.D 13.D 4.D 15.B 16.C 17.C 18.D 19.D 20.C 21.A 22.B 23.D 24.B 25.B 26.B 27.C 28.D 29.D 30.C

(二)材料题

31.(1)英国主张剥夺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尽可能地削弱德国的海上力量。但是反对肢解德国和将其置于别国统治之下。原因是英国要维持其传统的势力均衡政策;避免引起德国的怨恨和可能发生的报复;避免在德国发生布尔什维克革命。

(2)英国反对肢解德国,而法国则力主把德国瓜分为若干国家并加以控制;英国不希望过分削弱德国,法国则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法国持这种主张的原因是企图建立在欧洲大陆的霸权;理由是英国的主张已足以引起德国的怨恨和复仇。

32.①基础:欧洲是美国的经济利益所在,自然环境对美国有利,对外奉行中立政策,可保持美国社会稳定,使美国超然于法西斯、英法、苏联三股力量之上。②内容:禁止把美国武器输往一切交战国。③实质:就是在国际上发生战争的环境下,既能使美国不卷入战争,又能最大限度地扩大对外贸易。④废止:法西斯战争势力威胁到美国的世界经济扩张体系,

通过租借法代替中立法。⑤评价:美国的中立法并未起到中立作用,而是援助了法西斯,损害了被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实际上是美国式的“绥靖政策”。

33.①1929年~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德国,引起了德国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②1929年~1932年是纳粹党的飞速发展时期。③纳粹党具备了夺取政权的实力和条件。④纳粹党的飞速发展和上台与德国严重的经济危机直接相关。⑤纳粹党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纳粹党的欺骗宣传,使其获得广泛支持。

34.(1)基本矛盾: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俄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2)变化: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由一战前的英德矛盾转化为美英矛盾。

(3)原因:①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和几个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争霸的本性。②德国在一战中战败,战后被宰割;英国在大战中损失惨重,战后工商业衰退,但仍企图继续扩大殖民地,保持海上霸权;美国利用一战大发横财,战后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4)表现:美、英是操纵巴黎和会的三大国之二,在会上矛盾重重,美国企图利用国联控制别国,但国联被英法所操纵。战后美国推行金元外交,并在欧洲的经济复兴和赔款问题上发挥了支配作用,加强了对欧洲的资本渗透。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的《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取得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这一切表明,英美矛盾为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5)关系变化:三四十年代,由于德、意、日法西斯疯狂侵略扩张,对全世界人民造成威胁,也损害了美英的利益,英美逐渐结成联盟,共同投人反法西斯战争。

35.同意第一种观点:①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但它是美国历史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继续和发展,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的恢复。②它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的扩展,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

③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的做法,对美国以及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垄断资产阶级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总之,新政的积极作用居主导地位。

同意第二种观点:①新政实施的结果,是巩固和加强了垄断资产阶级在国家经济和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它所包含的一部分对工人阶级让步的措施,不过是资产阶级对付工人运动的一种手段而已。②新政实行后,美国工业生产指数逐年回升的现象,并不是新政“药方”的功效,而是资本主义经济周期自发规律作用的结果。③新政所包含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策,则对工人和革命事业有巨大的危害。

同意第三种观点:将第一种观点、第二种观点的答案要点综合论述即可。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矛盾的根源和实质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请问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如何?(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德、日发展比较快,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如英、法发展相对缓慢。 请同学们看《英、德、法比较表》 项目英德法美 1870—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置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置 1 4 2 5 从表中可以看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世界的地位发生剧变:英国退居第三,美国跃居第一,德国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由于经济实力的变化,反映在政治上要求改变原有的状况,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出现了。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后起的帝国主义强国不能容忍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不平衡的倒挂状况。由于德国直到1871年国家统一后才参与殖民地争夺,所以他们特别积极要求建立一个与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相称的帝国(请同学念第130页德国外长皮洛夫演说的材料,说明德国争夺殖民地的要求)。新老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尖锐起来。在世界没有瓜分完毕时,他们之间的矛盾和争夺往往通过宰割和分配新的“自由”土地而暂时得到缓和,但是,当世界已被瓜分完毕时,必然要出现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矛盾和斗争。 (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基本矛盾 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主要在欧洲列强之间展开,矛盾虽纷繁复杂,但是基本的矛盾有三对,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 法德矛盾在普法战争后十分尖锐,法国力图复仇。收回被德国夺取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吞并德国的萨尔矿区,夺回失去的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德国要继续遏制和削弱法国,不让它东山再起,为此,除了实行孤立法国的外交政策外,还积极扩军备战。法德矛盾一时成为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 俄奥矛盾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显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图)巴尔干半岛位于欧、亚、非三洲交汇之外,战略地位显赫。该半岛长期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的状况:一方面是罗马尼亚等国相继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统治,取得了独立;另一方面是欧洲列强都乘虚而入,在此扩大自己的势力。俄国和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争夺尤为激烈。巴尔干半岛的民族关系复杂,其中斯拉夫人居多数,多年来,俄国打 着大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该地区扩张;奥匈帝国是巴尔干半岛的近邻,它在德国的支持下也积极向巴尔干半岛扩张,1908年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而当地人民想同塞尔维亚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大的斯拉夫人的国家。。由此巴尔干半岛成为争夺霸权最敏感的地区。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各国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各国的影响 巴黎和会 战后各国于巴黎召开和议,称为“巴黎和平会议”(简称巴黎和会)。会议的重大决定由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Woodrew Wilson)、英国首相劳莱乔治(David Lloyd George)和法国总理克里孟梭(Georges Clemenceau)主持。虽然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主张宽大对待德国,但法国却因为复仇心作崇,主张严惩德国。因此诸国与德签订的议和条约《凡尔赛和约》,应法国的要求而加入了极其苛刻的条款,向德国强加了巨大的割地赔款及限制军备条款。同时,对德皇威廉二世、兴登堡元帅、鲁登道夫将军等战犯施以应有的惩处。结果为德国在20年后挑起规模更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其他和约 战胜国与其他战败国亦分别签署了条件苛刻的和约,战胜国与奥匈帝国的奥地利部份签署《圣日耳曼条约》,奥匈帝国被划分为多个民族国家;与保加利亚签署《讷依条约》,保加利亚失去爱琴海出海口,并须赔款4亿4500万美元;与匈牙利签署《特里亚农条约》,匈牙利领土大幅减少;与鄂图曼土耳其签署《色佛尔条约》,彻底瓜分鄂图曼土耳其的领土。后来的土耳其共和国只剩下伊斯坦布尔和其附近小部份领土及安那托利亚的部份。 以《凡尔赛和约》及其他各个和约所构成的战后欧洲及国际关系的新体系,就是所谓的凡尔赛体系,对战后欧洲及国际关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各国的影响 民族国家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重大损失,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四大帝国覆灭。而巴尔干半岛与中东地区的民族国家则随之而起,如南斯拉夫、匈牙利及伊拉克等。 英国削弱 原来为世界金融中心及世界霸主的英国,在战后虽然领土有所增加,但其对领土的控制力却因战争的巨大伤亡与物资损失而大大削减,而其经济亦因战争大受影响,出现严重衰退,从此其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让给了美国。 共产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重点知识

第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原因 1.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2.列强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英德矛盾,俄奥匈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协约国,同盟国)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3.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4.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5.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1914. 6.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二、思考: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1.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2.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3.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 1、导致世界格局变化:西欧相对衰落和美日崛起 西欧的相对衰落体现在: ①经济受重创:曾经领先世界的西欧,生产水平远远低于战前,相对衰落,中心地位受挑战; ②精神遭打击: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 ③英法等国受到重创。 美日的崛起: ①美国:战后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转向纽约 ②日本: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由债务国变债权国 2、战争引起革命与独立的浪潮 参战国的革命与独立: ①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欧洲政治版图发生剧变:一战摧毁了四个帝国—德俄奥匈奥斯曼,诞生了一批独立国家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原因:列强战争,促进民族觉醒;这些国家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掀起民族解放运动新高潮 3、战争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①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飞机进入实用阶段、汽车取代马车、缺乏原料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结果doc资料

第?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结果 闫r.,探求新知 (对应学生用书第16页) 一、三条战线 1. 一战主战场: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在欧洲进行。 2. 战线:欧洲战场主要有西、东、南三条战线,其中最关键、最有决定意义的是西线战场。3?作战方式:除陆地作战外,双方还展开了海战和空战。 二、凡尔登战役 1. 背景:1915年,西线战局呈现胶着状态。德军为打破僵局,发动凡尔登战役。 2. 时间:1916年2月开始,历时10个月。 3. 特点:典型的阵地战和消耗战,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宰场”和“地狱”。 4. 影响:战略主动权开始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三、战争的结束和影响 1.1917年战略态势的转变 (1)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协约国的力量由此大增。 ⑵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大战。 ⑶同盟国集团反战运动风起云涌。 2. 结束:1918年11月,奥匈帝国无条件投降;11月11日,德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一战以同盟国失败而告终。 3. 性质:总体上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4. 影响:战争给人类造成深重的灾难和破坏,但从客观上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住俺鮎跻快乐学月 (对应学生用书第16~17页) 探究一战争与科学技术、和平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问题导学】 1. 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是什么?在战役中列强使用了哪些新式武器?答案:略。 2.1917年哪三件大事加速了一战的结束?一战的结局如何? 答案:略。 【记忆方法】利用口诀记忆这段历史一一一战主战在西线,凡尔登是转折点,美弃中立来参战,俄国革命链条断,同盟反战大爆发,协约大胜战争完。 【小贴士】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发展的产物,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结果。因此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同时,还要注意到塞尔维亚抗击奥匈帝国侵略是民族自卫战争,是正义的战争,但从整个战 争看,它只有从属意义,不能改变战争的总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的性质。 【备课札记】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九下第2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概况和进程;知道萨拉热窝事件和凡尔登战役;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其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新旧知识分析大战的爆发与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争夺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探究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模拟报道萨拉热窝事件和凡尔登战役的概况,培养学生综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历史的领悟能力;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性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和影响,使学生认识到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通过讨论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对大战性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以凡尔登战役为例,揭示战争的残酷性,帮助学生分析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与影响,使学生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培养学生关爱人类命运之情。 【重点难点】 一、重点:凡尔登战役。 二、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预习新课,并复习前一课的知识; 2.收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资料; 3.整理“萨拉热窝事件”和凡尔登战役的简介,最好能够提供图片或视频材料,准备对萨拉热窝事件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发表看法,以便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二、教师准备 1.提前指导学生了解资料收集的相关知识; 2.对教材中的图片和地图进行处理,剪辑相关视频,自制课件,使用多媒体; 3.提前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以便在课中处理; 4.设计备选活动发案,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馈有选择地使用。 【教学方法】讲述法、历史问题探究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等多法相结合。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媒体】电脑一台、电脑软件、投影仪、投影片、课本插图。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教师引导回顾)新课前,我们先回忆一下上节课学过的内容。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过渡)1、根本原因;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3、导火线(直接原因)。(课件显示本课标题,引入新课) 学习新课: 一、战争爆发 教师过渡:斐迪南的死,实际上是对战争狂人的一个惩罚,是对帝国主义战争政策的一个警告。但事件的发生,却使那些渴望战争的帝国主义分子极为兴奋。 象德国的皇帝威廉二世就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大家想想,是什么机会啊(学生们答:战争的机会)对,是挑起战争的机会。德奥把它看作战争的极好借口,决定挑起战争。1914年7月底8月初,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随即参战,大战爆发。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时的欧洲战场形势图》,阅读教材小字,思考如下问题,了解战争初期战况) 第一,战争开始后欧洲形成了哪三条战线?交战双方分别是谁?哪条战线具有决定作用? 第二,一战的主战场在什么地方?战争分为哪三个阶段?分别发生过哪些着名战役?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我们今天重点学习其中的凡尔登战役。 二、凡尔登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1

第7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程标准】: 简述“同盟国”“协约国”的成员国,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课文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起的帝国主义列强(美、德)与老牌的帝国主义列强(英、法)争霸世界的矛盾日益尖锐,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并疯狂地扩军备战,最终导致大战爆发。这场帝国主义战争规模空前,给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还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影响深远。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望,理解抽象的历史与社会问题心力与智力相对初一年级学生有了提高;辨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在电影电视以及其他媒体已经了

解一战的情况,九年级学生尤其是男孩子对战争历史比较感兴趣,能够比较容易地进入本课程,对于概念化与系统知识的认识比七年级学生也大有提高。 【设计思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大事。本课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因后果的发展为线索展开,首先从2013年11月11日的一则纪念“一战”的新闻报道开始,引导学生追根溯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接着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最后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影响。以此为主线,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引导学生正确分析“一战”的原因和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影响是上好本课的关键。教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动态图示法、谈话法、讨论法等手段,动静结合,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重点】: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首先我们观看一段2013年11月11日的新闻视频。 刚才我们观看了今年11月11日世界各国纪念一战95周年的新闻视频。世界各国都在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说明一战是重大的,是世界范围的。那么一战是怎样发生的?给世界历史造成了什么影响?今天,我们就乘坐时光列车回到95年前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去重温那段历史,去寻找我们的答案。 展示: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本课的结构图。 学习新课: 1、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展示: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和影响。 美国参议院漫画说明什么问题?垄断组织干预和控制国家政治,积极对外侵略扩张。 2、帝国主义国家争霸世界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美、德)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英、法)激烈展开了世界霸权的争夺。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结果

第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结果 (对应学生用书第16页) 一、三条战线 1.一战主战场: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在欧洲进行。 2.战线:欧洲战场主要有西、东、南三条战线,其中最关键、最有决定意义的是西线战场。 3.作战方式:除陆地作战外,双方还展开了海战和空战。 二、凡尔登战役 1.背景:1915年,西线战局呈现胶着状态。德军为打破僵局,发动凡尔登战役。 2.时间:1916年2月开始,历时10个月。 3.特点:典型的阵地战和消耗战,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宰场”和“地狱”。 4.影响:战略主动权开始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三、战争的结束和影响 年战略态势的转变 (1)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协约国的力量由此大增。 (2)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大战。 (3)同盟国集团反战运动风起云涌。 2.结束:1918年11月,奥匈帝国无条件投降;11月11日,德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一战以同盟国失败而告终。 3.性质:总体上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4.影响:战争给人类造成深重的灾难和破坏,但从客观上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对应学生用书第16~17页) 探究一战争与科学技术、和平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问题导学】 1.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是什么在战役中列强使用了哪些新式武器 答案:略。 年哪三件大事加速了一战的结束一战的结局如何 答案:略。 【记忆方法】利用口诀记忆这段历史——一战主战在西线,凡尔登是转折点,美弃中立来参战,俄国革命链条断,同盟反战大爆发,协约大胜战争完。 【小贴士】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发展的产物,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结果。因此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同时,还要注意到塞尔维亚抗击奥匈帝国侵略是民族自卫战争,是正义的战争,但从整个战争看,它只有从属意义,不能改变战争的总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的性质。 【备课札记】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孙世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教学重难点:;1、本课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2、本课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教具准备:《三国同盟和三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孙世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及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风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及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的矛盾与冲实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本课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本课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与评价。 教具准备:《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图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图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式:讲解法,提问探究法,比较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如何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2、导入新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只需一粒火花就能点燃世界,萨拉热窝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②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③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④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⑤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②通过充分发挥历史地图、图画、资料的作用,培养学生多动手查资料,勤用脑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③坚持“论从史出”的科学历史观,运用史实分析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②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 ③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帝国主义战争的罪恶,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思路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处理方法: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影响而论是空前的,它导致了民主政治的衰弱和集权主义的盛极一时,并为二十余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通过19世纪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等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初步的、轮廓性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历史记忆,有兴趣的同学也可在此基础上涉猎与之相关的更广泛的内容。讲解时应采用启发式,注重分析综合,从整体上做出结论,揭示帝国主义本质和规律,认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大搏斗大厮杀,正确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和影响,有助于揭示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而找到制止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学习世界现代史,因为世界现代史初期的许多问题都与此次大战的影响有关联。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处理方法:世界大战的爆发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矛盾与冲突的酝酿、集结和计划的过程。讲述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矛盾的形成、演化和激化的过程,使学生从各种矛盾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角度来从更深刻的背景中寻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在学习重难点问题时,引导学生阅读资料、思考问题,通过谈话、讨论,与学生共同归纳、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认识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的本质。通过使用多媒体电脑,演示地图、图片、图示等,把复杂的历史问题直观化、简约化;其过程还培养了学生读图的能力,使学生通过简明的地图语言进一步认识历史事物内在的本质联系。引导学生“史论结合”地分析历史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习题[1]

第一次世界大战习题 1.下表是根据《大国的兴衰》改编的《各强国工业生产排名变化表》,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A.工业革命开展时间的先后决定了其工业的排名次序 B.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欧洲强国走向衰弱 C.美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大受益国 D.工业革命进程中各国发展不均衡 2.1871年俾斯麦对当时欧洲关系作过比喻,说欧洲大陆像挤乘在同一辆马车里的旅客,面面相觑又满怀狐疑地相互戒备着,如有人将手摸向口袋里的手枪,其邻座则已做好先扣动扳机的准备。造成这一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A.法德地位的变化改变了欧洲格局 B.英国放弃均衡政策插手欧洲事务 C.美国积极向欧洲扩展自己的势力 D.欧洲国家担心俾斯麦挑起世界大战 3.霍布斯鲍姆在《帝国的年代》中说:“1905年之后,国际危机通常越来越诉诸战争威胁来解决。”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背景是 A.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发展 B.英法操纵国际联盟激化矛盾 C.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开始破产 D.美国加强对欧洲事务的干涉 4.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展开激烈斗争,主要围绕 A.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B.建立两大军事集团 C.维持欧洲大陆均势 D.争夺巴尔干地区 5.德国“施里芬计划”的主要战略计划是:先在西线集中主要兵力,短期内打败法国,然后再将主力东调,打垮俄国,迅速结束战争。这个计划的最大缺陷是 A.速战速决B.两线作战 C.对自己估计过高,对对手估计过低D.与德国国情不符 6.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使德国在西线“速决战”破产的战役是 A.俄军夏季攻势 B.马恩河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索姆河战役 7.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这主要是因为①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②法国军队站稳了脚跟③德国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宣告失败④是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8.毛元佑著《世纪初的列强混战》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敌军在火炮的数量上占强大优势,发射了数百万发炮弹,敌机机群完全控制了天空,当代不可战胜的战斗武器坦克的出现!这一切,使作为德军核心力量的步兵受到极大的震动,军队对长官的信任和对胜利的信心发生了动摇。”这描述的战役最有可能是 A.凡尔登战役 B.马恩河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库尔斯克战役 9.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德海军间最大的一次海战被称为“大炮巨舰的高峰”,爆发的地点是 A.马恩河 B.索姆河 C.凡尔登 D.日德兰 10.下列关于美国正式参加一战原因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援助英法协约国集团 B.维护世界和平 C.争夺世界霸权 D.遏制俄国二月革命的影响 11.对德国“无限制的潜艇战”认识有误的是①针对的目标是所有船只②只针对前往协

第一次世界大战(1)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 ②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③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充分发挥历史地图、图画、资料的作用,培养学生多动手查资料,勤用脑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②坚持“论从史出”的科学历史观,运用史实分析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②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帝国主义战争的罪恶,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1、简介萨拉热窝事件 有人认为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不会发生。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归纳大战爆发的原因。 评价普林西比的行动。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概况 ①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对自己的盟友开战说明了什么?请同学们讨论。 ②简介三条战线,四大战役 ③(视频显示)凡尔登战役,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学生看书讨论:促使大战结束的因素有哪些? 4、大战的影响 ①]想一想,大战为什么会爆发?主要参战国家都是些怎样的国家?各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大战产生怎样的后果?从这些方面出发,分析一下这次大战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②大战的影响:带来了巨大灾难;改变了国际格局 5、及时练习 三、小结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教案

第八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历城中学顾利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A、知道“史里芬计划”、三条战线(西线决定性意义)、三大战役及影响。 B、了解凡尔登战役是一战转折点及战役的残酷性。 C、了解美国参战加速了同盟国的失败。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讲述史里芬计划说明西线对战争的决定作用。 B、把电影《西线无战事》的故事穿插进课堂,通过主人公保尔在战场上的经历,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战争的残酷以及对全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使学生牢固树立避免战争、珍惜和平的观念。 二、教学难点重点: 重点:战争三个阶段主要的大事及通过保尔的经历感受战争的残酷。 难点:“如果你是保尔,你是否会参战?”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引导。 导入新课: 一九一四年的夏天,是令人难以忘怀的。夏天从来没有这么美过,一位种 葡萄的老农对我们说:“象今年这样好的夏天,我们已经好长时间没有过了。…… 人们将来还会想到今年的夏天!” ——茨威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 问:为什么说1914年的夏天是令人难以忘怀的? 问: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讲授新课 每位学生拿到一张地图,地图右上角有一战三个阶段的表格,请同学在上课时把重要战役标在地图上,并完成表格的填写。 一、第一阶段(1914) (出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图) 问:德国的地理位置对其在军事上有何影响?(介绍三条战线,指出西线是战略重点。) 介绍史里芬计划。 分别展示德国、法国总动员图片,指出战前双方都认为战争是短暂的,没有预计到战争的残酷和持久。 (出示图片)介绍一位普通的德国青年保尔,他和全班同学在一位老年教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新部编本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7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程标准】: 简述“同盟国”“协约国”的成员国,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课文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起的帝国主义列强(美、德)与老牌的帝国主义列强(英、法)争霸世界的矛盾日益尖锐,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并疯狂地扩军备战,最终导致大战爆发。这场帝国主义战争规模空前,给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还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影响深远。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望,理解抽象的历史与社会问题心力与智力相对初一年级

学生有了提高;辨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在电影电视以及其他媒体已经了解一战的情况,九年级学生尤其是男孩子对战争历史比较感兴趣,能够比较容易地进入本课程,对于概念化与系统知识的认识比七年级学生也大有提高。 【设计思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大事。本课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因后果的发展为线索展开,首先从2013年11月11日的一则纪念“一战”的新闻报道开始,引导学生追根溯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接着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最后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影响。以此为主线,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引导学生正确分析“一战”的原因和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影响是上好本课的关键。教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动态图示法、谈话法、讨论法等手段,动静结合,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重点】: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首先我们观看一段2013年11月11日的新闻视频。 刚才我们观看了今年11月11日世界各国纪念一战95周年的新闻视频。世界各国都在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说明一战是重大的,是世界范围的。那么一战是怎样发生的?给世界历史造成了什么影响?今天,我们就乘坐时光列车回到95年前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去重温那段历史,去寻找我们的答案。 展示: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本课的结构图。 学习新课: 1、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展示: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和影响。 美国参议院漫画说明什么问题?垄断组织干预和控制国家政治,积极对外侵略扩张。 2、帝国主义国家争霸世界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美、德)要求重新分割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九上导学案 07-21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主备人:王珍荣审核:历史组课型:新授课 班级组名组别_________姓名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世间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知识链接】《战马》 继《拯救大兵瑞恩》和《兄弟连》等二战题材后,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把目光转向第一次世界大战。影片以一匹前额有着白色十字花纹名叫乔伊的农场马的视角展开,1914年,在德文郡小镇,男孩艾尔伯特(杰瑞米·艾文Jeremy Irvine 饰)目睹了幼驹乔伊的诞生。在集市上,它被频繁叫价,最终被艾尔伯特的父亲泰德(彼得·穆兰Peter Mullan 饰)用30基尼的天价收入囊中,跛脚的他也因此得罪了地主。艾尔伯特与乔伊尽情嬉戏,与朋友分享。然而,好景不长,地主登门拜访,称如果乔伊不能犁地将立刻将其带走,泰德只好赌上了全部家当。于是,艾尔伯特在逼迫之下,为乔伊套上了鞍蹬,强迫它犁地,甚至还使用了皮鞭,最终灵性的乔伊真的领会了艾尔伯特的苦衷并将一片遍地石块的荒地翻耕了出来,第一次表现出其出人意料的潜力。 为了还债,泰德辛苦耕作,功夫不负有心人,辛苦换来了收成,但是一场大雨毁了一切。 德军来袭,父亲被迫将马变卖给骑兵军,换了30基尼。艾尔伯特虽然难以割舍也只能含泪送别乔伊踏上了前途未卜的战场。 参军了的乔伊因为体格强健,温顺听话,很快就成为了上尉的座骑。然而战争惨烈,乔伊开始不得不的更换主人。从英国上尉,法国老农与孙女,到德国骑兵,它遭遇了形形色色的人,见识了他们的人生起伏,悲欢离合,更看尽了人间冷暖与战争带来的苦痛创伤。而对乔伊难以忘怀的艾伯特,也参军来寻找它。尽管身处在这凄凉的战壕,乔伊的勇气感动了它身边的士兵和人们,它能够寻找到温暖和希望。但是它的内心却惦记着它的小主人艾伯特,最终他们相逢了。 (一)、自主学习 一、帝国主义争夺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了阶段,他们之间发展不平衡,为了争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最终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即和。 二、大战的爆发 1、导火线:。 2、爆发:年,向宣战。 三、空前的灾难 1、战场主要集中在,后来扩大到、和地区。 2、1916年的,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3、结束:1918年11月,投降,一战以的失败而告终。 4、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发生在之间的一场争夺、掠夺的战 争,涉及的地区广、国家多,死亡人数多,所以是一次空前的灾难。 (二)、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与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1)这段话表露了德国什么样的外交倾向?“这样的时代过去了”指的是什么? (2)德国在中国“争夺阳光下地盘”做了些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3)德国为在全球“争夺阳光下地盘”作了哪些准备?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1)为中国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使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2)俄国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后期我国开始宣传。 (3)一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起了国内的五四运动,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工业革命后,英国等西方国家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强行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高潮。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两大集团之间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和霸权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即一开始德、奥、意三国组成的同盟国一方和英、法、俄三国组成的协约国一方的战争。基于战争的最初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所以战争一开始不管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都无正义性可言。 第一次世界大战卷入战争的国家多达三十三个,其中同盟国一开始为四个,协约国二十九个,但后来同盟国中的意大利与保加利亚先后倒向协约国,于是同盟国从四个锐减至两个,协约国数量上升至三十一个。整个一战从一九一四年一直打到了一九一八年,于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在法国的凡尔赛宫签订了停战协议。 一战作为第一次世界级的战争,肯定对世界有很大的影响,这回我只浅谈一下一战对中国的影响。 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于一九一六年加入到协约国一方,并且向欧洲派出了十七点五万的劳工。而至于为什么加入协约国而不是加入同盟国的问题上,是因为当时同盟国一方败局已定,而且中国当时军阀割据,原本就在内乱时期,中央没什么权威,是由于外国的怂恿的。 一战的开始,对中国的政治、经济都有极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也并不全是坏处: 一、政治:辛亥革命前,帝国主义列强对华投资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促使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推翻清政府的辛亥革命,结束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共和国。 二、经济: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当时中国的经济侵略,推翻帝制则鼓舞了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的思潮。无产阶级队伍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条件。 三、思想: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搞尊孔复古专制独裁,此举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五四运动创造了条件;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一战将要结束之时,俄国退出战争,其国内发起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体制国家——苏联。苏联的成立、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给当时的中国爱国人士指明了救国的道路:只有马克思主义思想才能救中国。另外,北洋军阀政府对外卖国,对内掠夺、混战,给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致使遍及全国的五四运动爆发。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在一战结束后第三年,也就是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一战虽然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它对我国带来的正面影响,正因为这些影响,我们的国家才会有所改变,我们才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详细过程范文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详细过程范文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 为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和霸权而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战争先在8个欧洲国家 (德国、奥匈帝国及其敌对国英国、法国、俄国、比利时、塞尔维亚和黑山)之间开始, 后来逐渐有38个国家15亿人卷入战争。战场遍及欧、亚、非三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 平洋等海域。欧洲特别是法国战场是决定战争全局的主战场。海上则以北海为主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究其根源首先是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导 致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

争阶段发展到以垄断为特征的帝国主义阶段,各国政府代表本国垄断资本集团为获取最 大限度的垄断利益,积极推行对外扩张和侵略政策,在世界各地以武力争夺殖民地。老 牌殖民帝国英、俄、法占据了世界绝大部分殖民地,而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实力急剧膨 胀的德、日、美等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所拥有的殖民地却相对很少,这种经济发展和殖 民地分配的不均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起来,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 求瓜分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其次,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国内阶 级矛盾的尖锐化也使帝国主义各国统治不稳,各国纷纷扩军备战、寻找同盟,企图通过 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早在1882年5月,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形成了侵略性 的军事政治集团——同盟国。 1892—1907年,俄、法、英三国先后签订协约,逐步形成了与同盟国相对立的协约 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加速了双方扩军备战和争夺战略要地的步伐。巴尔干半岛和 地中海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从1905—1913年,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制造了一 系列国际危机,甚至引起局部战争。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加深,各帝国 主义集团迫切希望从战争中寻求出路。 战争爆发前,两大军事集团都加紧扩充军备。交战双方总的经济军事力量对比,协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测试题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测试题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根本原因在于 A.英德竞争促使英国协调它同法俄矛盾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C.德奥结成军事同盟 D.意法矛盾激化,促使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 2.“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 A.英法俄与德意奥双方的利益不同 B.英德矛盾已成为列强的主要矛盾 C.欧洲列强为各自的利益相互勾结 D.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 3.一战前夕,围绕殖民地的争夺最激烈的国家是 A.英、美 B.英、德 C.法、德 D.英、法 4.下列各项中,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火药库”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理位置②民族关系 ③资源丰富④大国干预 A.①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5.下面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 B.开始于1914年7月底,结束于1917年11月 C.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加快了战争结束的步伐 D.是一场帝国主义、非正义的战争 6.下列有关美国参战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维护世界和平 B.争夺世界霸权 C.援助协约国集团 D.时机已到,坐收渔人之利 7.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B.长期战争导致国家的崩溃 C.协约国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 D.同盟国进行的战争是非正义的 二、材料解析题 8.阅读下面材料 德国和奥匈为了加强同俄国和法国的对抗,1879年缔结军事同盟条约。1882年,意大利同法国矛盾加剧,参加了这一军事集团,20世纪初,英德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英国协调了它同俄、法之间的关系,先后于1904年和1907年签订了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 回答: ①德国结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②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是什么?他们分别以哪国为主? ③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以后大搞什么活动?带来什么严重后果? 三、问答题 9.试从战争的起因、作战目标、酝酿的过程,分析一战的性质。 10. 根据上表,回答问题: ①试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②谈一谈你有何感想? 答案:1.B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德国的工业产量位次居世界第一、二位,而他们的海外殖民地面积分别是第五、四位,这种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成为改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根本原因。2.D 因为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以后,展开了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3.B 见课本德国外交大臣的那句话以及下面的阅读材料。 4.C 参

2015年高中历史 1.4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

2015年高中历史 1.4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 【教学建议】 重点: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难点: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突破方法:本课主要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为依托,着重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从而更深入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感悟追求和平、关爱生命的人文精神。学习时一要联系一战的背景,分析一战的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二要结合课本插图,联系一战的过程,理解一战的后果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下图是德国一战中阵亡将士陵园。在一战中死亡人数相当于过去1000年间欧洲发生的所有战争中死亡总人数的两倍。欧洲,理性之灯渐渐熄灭了,黑暗吞噬着它!亲身经历了战争的人们目睹了战争的残酷性,也感受到了失去亲人是切肤之痛, 如何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怎样分析这次大战的性质?这次大战对人类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案导学 一、规模空前的帝国主义战争 1、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 2、依据 (1)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集团中的主要帝国主义列强,都是为了夺取霸权和奴役其他国家与民族的权利参加战争的。 (2)在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秘密协定,用来瓜分势力范围、决定某些地区和国家的归属。 【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

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德国还要催垮英国的海上垄断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 奥匈帝国的目的是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 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和德国舰队。法国的目的是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夺取德国的萨尔区,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 日本的参战,是为了夺取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和攫取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意大利则要在地中海建立霸权。 美国参战是为了捞取战利品,争夺战后世界霸权。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编》上册请思考: 各国参战的目的总的来说是为了什么?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什么? 答案:(1)目的:抢占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2)性质: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二、战争催生了新世界 1、对欧洲:(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使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了挑战。 2、对美国: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战后,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它成为欧洲的最大债主,并在欧洲的重建中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3、对日本: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使日本获得了发展和扩张的良机。它不仅乘机占领了中国的山东、太平洋上原来由德国占领的一些岛屿,而且大大扩张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几年间,日本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 4、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的发展。 5、国际组织:战后,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国际联盟。 【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获得百年难逢的发财良机。1913—1920钢产量占世界产量的一半以上,石油占世界的2/3。到1929年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2%,大于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的总和。到1919年,17个国家欠美国的债务达100亿美元。1913-1930,海外投资从20亿增至150亿美元,30%投放在欧洲,世界黄金储备的40%在美国手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