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2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的探究活动。

情感目标

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及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设计检验二氧化碳是否真的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实验探究法。

●教具准备

1.自制AI光合作用及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在生物圈中维持碳—氧平衡。

2.实验材料用具准备:(1)按演示实验一装置提前两三天(或一周)准备,并每日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以收集足够的氧气,便于上使用。(2)另准备一套和实验一装置完全相同的材料用具,便于上演示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时安排

2时

●教学过程

第一时

[导入新]

地球上凡是生物都要呼吸,而凡呼吸,必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尤其是现在随着工业的发展和能的开发利用,大量的燃料的燃烧也会消耗大量的氧,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可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感觉到缺氧呢?氧从何?二氧化碳哪去了?大自然是怎样调节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的?要想破解这个谜,还需要我们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引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讲授新]

一、光合作用还产生氧气

师:在第四中,我们已经知道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制造有机物——淀粉,那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只是有机物吗?还有没

有其他成分,是什么成分?今天我们继续通过实验探讨一下。

教师按演示实验操作,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装置里的金鱼藻,看它在阳光下是否放出了气泡。

生:仔细观察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

学生1:看到漏斗中的金鱼藻中有一个一个的小气泡产生。

学生2:看到漏斗中有气泡向试管中移动。

师:那么金鱼藻产生的小气泡是什么成分呢?下边大家接着看实验。教师取出事先准备好的集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两个瓶子,并告诉学生甲瓶为氧气,乙瓶为二氧化碳,然后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分别伸入甲、乙两瓶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描述。

生:甲瓶中卫生香复燃,乙瓶中卫生香熄灭。

师:再将罩在金鱼藻上的集有大约1/2以上气体的试管取出,迅速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管中,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卫生香的燃烧情况并与甲、乙两瓶中的燃烧情况进行对照比较,并预测金鱼藻在光下通过光合作用可能放出什么气体?

生:卫生香能复燃;与甲瓶中燃烧情况相同,所以金鱼藻在光下通过光合作用放出了氧气。

师:很好。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金鱼藻在光下能够产生氧气,可见,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有机物外,还有氧气。

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师: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任何事物都不会凭空产生,也就是说,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有机物及氧气,而这有机物和

氧气是由什么转化的呢?下边请大家看大屏幕。

教师展示普利斯特利的著名实验:

画面1:单击出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放有一支点燃的蜡烛,单击,蜡烛逐渐熄灭。单击出现问题1: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生:因为密闭的玻璃罩内缺氧。

画面2:单击出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放有一个小白鼠,单击小白鼠渐渐死去。单击出现问题2:小白鼠为什么会死去?

生:缺氧。

画面3:单击出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放有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单击蜡烛不熄灭,植物也能长时间活着。单击出现问题3:蜡烛为什么不熄灭?其燃烧时所需的氧气从哪?植物为什么也能很好地生长?

生:因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放出了氧气。蜡烛燃烧时要产生二氧化碳,可能为植物所利用。

画面4:单击出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放有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小白鼠不死亡,植物也生长良好。单击出现问题4:为什么二者放在一起时,却都能正常地活着,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放出的氧可满足小白鼠呼吸作用所需要,而小白鼠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能也满足了绿色植物的需要。

师:很好,那么大家再考虑一个问题: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是否总能成功?此实验成功的条是什么?在普利斯特利之后,也有一些科学家重复了他的实验,但有的并未成功,请你帮他们找找失败的原因。

生:因为绿色植物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此实验成功的条是必须有光。

师:对,分析得很好,所以每一位科学家做每一项实验都必须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思维。下边我们总结一下,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植物能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同时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又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三、探究实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原料吗?

师:那么二氧化碳真的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吗?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一下二氧化碳确实是光合作用所必需的,下面大家自己动手设计一下实验,也可以前后左右互相讨论讨论,实验材料及提示,大家可参考P129探究实验。写出实验设计方案并做到以下三点:①写出所选用的主要实验材料的原因。②写出所选用的实验仪器设备在实验中的作用。③写出每个实验步骤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第二时

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先进行小组内评议,共同评析小组内各组员的实验设计方案是否严谨、合理,给同学提出自己的建议,也可将自己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疑问提出,大家共同讨论、解答。教师边巡视,边指导,也可参与到各小组讨论中,适时给予指点与评价。对有创意的给予肯定与表扬,对有明显漏洞与不足的方案给予帮助与指点。最后教师可归纳总结评议结果,也可给学

生提供一个简便易行的实验方案,供学生参考。

四、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师: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的实验设计方案,选出你们认为较好的、设计较合理的方案,咱们在班上共同分析一下。

生:小组内交流并选出较好的方案。

师:教师挑选较好的方案,用实物投影将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投到大屏幕上。

甲同学:师:用点燃的蜡烛为绿色植物提供二氧化碳,而且也设计了对照实验,甲中的氢氧化钠可用吸收二氧化碳,方案可行,但还有一点问题未考虑周全,谁说一下?

生:要将植物在黑暗处放一昼夜,再移到光下做实验,这样可避免原有叶片中秋景的有机物的干扰。

师:很好,下边咱们再看一个较好的实验设计方案。请乙同学介绍其设计原理。

生:乙同学自己介绍:将甲、乙两套装置(如下图所示)同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一起移到光下,几小时后,检验甲、乙装置里的叶片是不是都有淀粉生成。师:这个实验方案既设计了对照,也用了提示中的实验材料,还考虑到了检验的方法及结果,是较好的实验方案。由于时间关系就不一一展示分析了。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而且光合作用的原料中还需要水的参与。

五、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初一生物教案: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七年级生物教案 课题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 --- 氧平衡 教师活动 教材 教育目标 1 、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 、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 --- 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关注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学生活动 教材 重点、难点 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全过程探究活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 --- 氧平衡 1 、 含义 2 、 如何维持平衡的 ●四、光合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 、光合作用公式 2 、光合作用过程 与呼吸作用的区别: 原料;产物;条件;部位;能量转变;物质转变 3

、、光合作用的应用 合理密植 课堂小结 课堂巩固 课外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吗? 启发引导:生物圈中哪些生物消耗氧气(二氧化碳),哪些生物不断向大气重视放养期(二氧化碳) 提问:为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永远清新,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含义; 出示插图,提出问题: 1 、 光合作用原料;产物; 2 、 二氧化碳、水、氧气、有机物的来龙去脉 指导学生列表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与区别。 提问:如何合理利用阳光? 你学到了什么? 答疑;纠错 技能训练 成功的关键: (光照充足,植物生长旺盛,枝叶繁茂等) 学会自己独立设计探究实验; 氧气平衡: (生物呼吸消耗氧气,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二氧化碳平衡: (生物呼吸产生并释放二氧化碳,植物吸收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 各抒己见,献计献策, 具有环保意识 理解公式含义 观察示意图, 结合已有知识,回答问题 1 、 二氧化碳,水;氧气,有机物; 2 、 二氧化碳从气孔进入;氧气从气孔排出;水分通过导管运来;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走。掌握列表比较的方法 知道合理密植的道理 自己总结归纳 课后练习 P131.3 学会分析实验结果

初中七年级(初一)生物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试题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考点一: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1.叶片中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有关的细胞结构是() A. 线粒体 B. 细胞核 C.叶绿体 D. 细胞质 答案:C 2.在鱼缸内放一些水草,在阳光照射下,水草会有气泡冒出,这些气泡里的主要气体是() A.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B. 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 C. 蒸腾作用产生的水蒸气 D. 以上三项全是 答案:A 3.养鱼缸里经常要放一些新鲜的水草,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水草呼吸作用增加鱼缸内二氧化碳的含量 B.新鲜的水草可以美化养鱼缸 C.水草是鱼的重要饵料 D.水草光合作用增加鱼缸内氧气的含量 答案:D 4.下图所示是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的装置。对一定时间内金鱼藻产生的气泡数没有影响的因素 是( ) A.金鱼藻数量 B.试管的体积 C.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D.光源与金鱼藻间的距离 答案:B 考点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5.现有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则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答案:B 6.在完全密闭的玻璃瓶中,蜡烛能够燃烧更长时间的一种实验装置是() A. 植物、动物和土壤中适量的水 B. 光照、动物和土壤中适量的水 C. 植物、光照和土壤中适量的水 D. 植物、动物和光照 答案:C 7.(2010·菏泽市)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为此他们对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进行24小时测定,下图曲线能正确表示其测定结果的是(横坐标为日时间,纵坐标为二氧化碳浓度)( ) 答案:C 8.谷类植物在一定光照下,要增加产量,可以相对增加某物质在空气中的含量,这种物质是()

人教版七上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知识点归纳及习题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知识管理 1.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水分的吸收:植物体吸水的主要器官是__根__,其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__根尖__的__成熟__区,这个部位生有大量的__根毛__。 水分的运输:植物的根、茎和__叶__中都有相互连接的__导管__,根吸收的水分沿着__导管__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水中溶解的__无机盐__也同时运往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2.植物的蒸腾作用 (1)叶片的结构 叶片的结构: 写出各结构的名称: ①__上表皮__;②__下表皮__;③__叶肉__; ④__气孔__;⑤__叶脉__。 组成:叶片由__表皮__、__叶肉__和__叶脉__三部分组成。 功能:叶脉——作用是支持和输导;表皮——由[①]__上表皮__和[②]__下表皮__组成,起保护作用。叶肉细胞内含有大量的__叶绿体__。[④]__气孔__由一对半月形的__保卫__细胞构成,是__蒸腾作用__的“门户”,也是__气体交换__的“窗口”。 【注意】①陆生植物下表皮的气孔数多于上表皮,这样既能保证气体交换,又有利于减少水分的散失;水生植物上表皮的气孔数多于下表皮。 ②在叶片的结构中,表皮细胞内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保卫细胞、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2)蒸腾作用 概念: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__气体__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部位:主要器官是__叶__,主要结构是__气孔__,它的张开和闭合受__保卫细胞__控制。 意义:①拉动植物体对__水分和无机盐__的吸收和向上运输; ②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③降低植物体叶片表面的温度。 影响因素:光照强度越__强__、环境温度越__高__、空气湿度越__小__、空气流动越__快__,蒸腾作用越强。 【注意】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90%用于蒸腾作用。 二、例题解析 【例】(临沂中考)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初中生物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点

初中生物生物圈中的绿 色植物知识点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绿色植物分为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 一、藻类、苔藓、蕨类植物 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区别: 3、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共同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 它们的叶片背面有孢子囊群,可产生孢子,称为孢子植物,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在温暖潮湿的地方才能萌发和生长,所以说孢子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 4.藻类植物:“春水绿于染” 5.藻类植物既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既有生活在淡水中,也有海水中。 6.多细胞藻类植物整个身体浸没在水中,几乎全身都可以吸收水和无机盐。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没有专门吸收和运输养料以及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生活环境 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阴湿陆地上 阴湿陆地上 形态结构特征 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矮小,有茎和叶的分化(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根是假根 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 织 与人类关 系 释放氧气 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遗体形成煤 矿 常见种类 水绵,衣藻,海带等 墙藓,葫芦藓等 肾蕨,满江红等

7.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8.苔藓植物生存在阴湿环境中。有类似根和茎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根很简单,称为假根,具有固定作用。 9.苔藓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10.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具有输导组织。有些蕨类植物比较高大。 11.蕨类植物用处:①卷柏、贯众可药用②满江红是一种优良绿肥和饲料③蕨类植物遗体层层堆积,经过漫长年代、复杂变化,逐渐变成了煤。 12.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生殖依靠孢子,所以也被统称为孢子植物。 第二节 二、种子植物 1.、种子的结构 菜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2片子叶)【双子叶植物,网状叶脉】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1片子叶)、胚乳【单子叶植物,平行叶脉】 种皮:保护里面幼嫩的胚。 胚:新植物体的幼体,由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胚根(发育成根)和子叶组成。胚乳不是胚的结构。 2、子叶和胚乳里有营养物质,供给胚发育成幼苗。 3、菜豆种子中与子叶相连的结构是胚轴,玉米种子中滴加碘液变蓝的结构 是胚乳,说明胚乳中含有淀粉。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陈家集中学集体备课活页(主页) 课题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主备人罗林泉辅备人 学习目标1、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3、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及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 重点1、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 2、设计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 难点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学习过程 环节、措施、时间分配(预习、反馈、展示)提纲 一、预习检测(10min)(小组讨论,并把题展示在黑板上,小组内完成,后全班归纳,得出结论) 二、课堂达标(20min)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巡回指导,个别辅导)【预习导学】预习127~130页知识 【预习检测,探究质疑】 (一)光合作用还产生氧气 1、教师按演示实验操作,学生观察回答: (1)装置里的金鱼藻在阳光下是否放出了气泡? (2)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管口,看到有何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提示:氧气可以助燃) (3)尝试应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对自然界有什么好处? (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1、阅读教材P128,普利斯特利的著名实验。并完成如下练习: (1)第一幅图中蜡烛会熄灭可能是缺少 小白鼠会死亡可能是缺少 (2)第二幅图与外界空气相比,由于蜡烛燃烧,玻璃罩内哪种气体的含量发生了显著变化?但蜡烛没有熄灭证明了罩内该气体含量,这种气体来自于,根据图中的情况,你推测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对植物可能有什么作用? (3)第三幅图中,小白鼠呼吸需要的氧气来自于植物的作用,而小白鼠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对植物可能有什么作用? 2、自读128页相关知识,小结重点 【课堂达标】 (一)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提示:(1)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2)为了证明有机物是在光下制造的而非植物体原有的,对 植物应如何处理? (3)植物应放在什么条件下?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教学设计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2.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节的探究活动。 3.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让学生设计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价值观 阐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还是氧的制造者,理解碳—氧平衡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感情。 课时安排:共2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碳—氧平衡。 2.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和观察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 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和观察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即碳—氧平衡。 教学策略 1.导入新课,创设情景 资料一 人体吸入的空气中主要含有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氮气所占的容积比例虽很大,但由于它对人体既无用又无害,所以我们在讨论人体气体交换时可以不作考虑。附表如下。 少呢? 其中,教师故意设置了两个干扰项:呼出气体和肺泡气体两项为影响学生分析的干扰项,让学生略作思考便会发现吸入气体即是大气的成分,这样用排除法删繁就简就好分析了。 通过上述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和感性经验,思考分析空气中氧的含量问题,让学生得出空气的氧的含量及所占的比例不足21%的结论。 再提出“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每天都消耗了空气中大量的氧,但我们为什么没有感到缺氧呢?”唤起学生意识到在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存在着碳-氧平衡的问题。另外,这里让学生意识到生物圈的空气中氧如此之少,而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每天都消耗了空气中大量的氧,这样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感情。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一、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1、某学校的一个生物兴趣小组利用星期天采集了如下图所示植物的标本,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问题: (1)请将这六种常见的植物分为两类(每类至少包括两种植物) 一类是_ _;另一类是 。分类的依据是_____。 (2)上述植物中没有根、茎、叶分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植物中能产生种子,但没有果实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植物中属于被子植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植物的进化历程中,上述植物中最早出现根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概念:水分以气态众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一、蒸腾作用的概念及部位 部位:叶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二、叶片的结构和功能: ①分为上、下表皮,由表皮细胞构成。 表皮②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保护组织)的通道。下表皮的气孔多,气孔由两个保卫细胞围成,保卫细 胞中有叶绿体,气孔的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 栅栏组织 叶肉 (营养组织)海绵组织 支持作用 叶脉导管: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由下到上) (输导组织)输导作用 筛管:输导有机物。(由上到下) 三、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温度和空气流动状况。 ①促进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四、蒸腾作用的意义②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由根部向上运输。 ③使植物体有效的散热。 ④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促进水循环。 五、蒸腾作用的应用: (1)大树底下好乘凉。(原因: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 (2)移栽植物时要去队一部分枝叶、选择阴天和傍晚、移栽以后要遮阴等,都是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植物成活。 (3)北方一到冬季,很多树木的叶子凋落。(原因:降低蒸腾作用。)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知识点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普利斯特利实验得出的结论: 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2、 探究实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步骤: 暗处理、把插有天竺葵的两个小烧杯分别放入装有清水和25%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中去,编号A、B 组,放在日光下、酒精脱色、漂洗叶片、滴加碘液、清洗叶片、观察叶片颜色。 3、光合作用表达式: 原料:二氧化碳、水, 条件:光, 场所:叶绿体, 产物有机物和氧气 4、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合理密植,让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2)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给温室里的农作物施用贮存在钢瓶中的二氧化碳,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这种方法称为气肥法,二氧化碳被称为“空中肥料”。 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卧室里摆放多盆绿色植物是不科学的原因是: 有光照时,绿色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以更新居室的空气。在黑暗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仍在进行,会消耗居室内的氧气,将二氧化碳排放到居室中,影响居室内的空气质量。 2、呼吸作用(概念):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其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呼吸作用的表达式 4、呼吸作用意义: 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量散发出去。

5、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①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 ②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6、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范文】《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知识点梳理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知 识点梳理 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有什么应用?请同学们思考问题,归纳学习相关知识点。 一、普利斯特利实验 结果:①蜡烛的燃烧和鼠的呼吸都需要氧气;②绿色植物在阳光照射下能释放氧气净化空气。③植物在黑暗的环境中不仅不能释放氧,还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放出二氧化碳。所以,普利斯特利在深夜无光时做这个实验会失败。检验氧气的方法:用点燃的火星在有氧时能继续燃烧,在无氧时熄灭。 二、概述植物的光合作用 .概念 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藏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的过程就叫做光合作用。其中,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有机物和氧气是产物;叶绿体(内含叶绿素)和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因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而光是光合作用的动力。人和动物细胞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体内只有含有叶绿素的细胞有光照时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如果将绿叶比做制造有机物的“工厂”,它的机器是叶绿体,动力是光,原

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和叶绿体,具体部位(车间)是叶绿体的细胞。 2.公式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藏能量)+氧气 3.实质 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这包含两个转变:一是物质转变过程,即将二氧化碳和水这些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淀粉等有机物;二是能量转变过程,即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中。 4.意义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氧气、能量。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5.应用:在果树地面铺反光膜,增加光照、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立体种植、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以增加作物的产量,植物在暗处不能长久生活也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有关。 三、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关系 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这是因为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呼

(七年级生物教案)绿色植物与生物圈教案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第1节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整理要点: 开始课前自主学习了,先试试你的身手吧! 1:生物圈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其中, 是生物圈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生物成分,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绿色植物能够通过作用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起到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的作用。从而为人类和一切需氧生物的生存创造了必要条件。 4: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再通过作用散失水分,从而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自主研练:重点,难点,常考点,当堂学习,当堂巩固,高效率!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V",错误的画"X"。 植物的蒸腾作用会散失大量的水分,这是一种浪费。() 植物的气孔很小,因此,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分很少。() 在植物体内,水住高处流,这主要是蒸腾作用拉动的。() 1.(1)×;(2)×;(3)√。 3、将绿色水草放在金鱼缸里的作用,主要是为了( ) A、增加养料 B、增加氧气 C、保持水清洁 4.下列何种生态结构较为稳定 [ ] A.生物种类少 B.食物链构成的食物的网络复杂 C.食物链较长 D.食物链中消费者多 7.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CO2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 [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自由扩散 12.生活在高山上的人,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比普通人多,和这一现象有关的生态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大气 3.C 4.B 7.B 12.D 16.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回答:

(1)生态系统中碳循环首先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分解者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分解方式将生物组织内的碳放回大气中。 (3)图中A里的碳,除碳酸盐外,通过________回到大气中。 (4)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以________状态进行循环,碳循环始终与 ________结合在一起进行。 16.(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发酵)(3)燃烧(4)CO2(气体)能量流动 1:春季植树时,移栽的树苗常被剪去了大量的枝叶,这是为什么? 2:有的草原比较干旱,为改变这种状况,有人主张多种树,因为树林能够保持水土,树林的蒸腾作用强烈,会消耗大量的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加重旱情。你对此持什么看法? 3:根据你的理解,谈一谈"治水先治山"的道理。 答案:2.因为叶片会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导致树苗因缺水而死亡,所以要剪去大量的枝叶。3.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讨论题,不要求得出一致的结论。以下提示仅供参考。提示:在草原适度种树,可以保持水土;但是如果种树过多,叶片的蒸腾作用会带走大量的地下水。4.山水相依,唇亡齿寒。治水必须先治山,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能够防治水土流失,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同时,植物的蒸腾作用还能促进降水,改善小气候。这对防止或减少洪、涝、旱灾的发生有很重要的意义。 人与自然:走出教材,进入大自然,里面的世界真精彩哟! 植物相亲相克行为 将两种植物种在一起,常常出现这样一些有趣的现象。有些表现"相亲相爱",相互助长;有些则冤家对头,"八字相克",搞得不是一方受害,就是两败俱伤。这种现象就是植物间的相亲相克行为。如果把蓖麻和芥菜种在一起,虽然前者要比后者粗壮许多,但前者下部的叶子会大量枯黄而逐渐死去。如果让番茄和黄瓜生活在同一个"房子"里,它们就会彼此天天赌气,不好好地生长,因而导致减产。如果甘蓝和芹菜间种,两者生长都不会好,甚至死亡。在葡萄园种甘蓝,葡萄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在森林里,如果栎树和榆树碰到一起,那么你会发现栎树的枝条会背向榆树弯曲生长,力求远避这个"坏邻居"。上述这些现象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很多植物会从体内分泌出某种气体或汁液,影响或者抑制了其它植物的生长。但也有些植物的分泌物对某些病毒、细菌和害虫有很强的杀伤力,因而,它能同其它植物相处甚密,相得益彰。因此它们能互惠互利,长期共存。如果韭菜和甘蓝间行种植,就能使甘蓝的根腐病减轻。这是由于韭菜能产生一种浓烈的特殊的怪味,能驱虫杀菌。因此,韭菜常常是许多其它植物的好朋友。大蒜和棉花、大白菜等间行种植,大蒜所挥发出来的大蒜素,既能杀菌,又能赶走害虫。所以,大蒜和棉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案)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难点:通过三类植物与人类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植物的情感。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引言: 提问:谁能说出生态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谁最重要? 引出:本单元,请学生朗读季米里亚捷夫的话。 那么,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呢? 板书: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呢 展示:海带、紫菜、葫芦藓、墙藓、铁线蕨、肾蕨、松树、水稻、石榴及其生活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你认识图片中有哪些植物?比较它们的形态和生活环境,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小组对提出的问题讨论后,达成共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各异。 教师因势利导:“根据植物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将它们分为四个主要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正是这些绿色植物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植物界,也正是它们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你愿意成为它们的好朋友吗?那就让我们走近它们,进一步了解它们吧。” 展示学习目标 第一部分探究藻类植物 先让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中的优美诗句,展开想像的翅膀想像诗句中的景象,再用课件展示衣藻、水绵、海带等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加深学生对藻类植物生活环境的感性认识。

“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总结:生活在水中(海水、淡水中)。教师加以补充: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陆地的阴湿处。 展示:“大多数的藻类植物终生生活在水中,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呢?“藻类植物的形态与其他的陆生植物有什么区别吗?“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起什么作用?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此环节既为学生提供了 发散思维、提出问题的空间,又引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藻类植物的形态特点等问题的欲望。 通过观察、讨论,学生们概括出: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这种结构特点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藻类植物整个身体都浸没在水中,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不需要有专门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根、起运输作用的茎以及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的分化。 教师简介:“藻类植物比陆地上的植物分布范围大、数量多;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占空气中氧气的95%……”,激起了学生进一步探究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关系的兴趣。教师提供有关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及与人类关系的部分图片,为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创设了情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关于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你还知道哪些?使学生对藻类植物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绿色植物的情感。 “绿色植物的植物体一定是绿色的吗?为什么?”“赤潮现象常引起鱼体大量死亡,为什么?等问题作为课外研究性学习课题布置下去,旨在初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第二部分探究苔藓植物 下面,我们再来认识另一类植物——苔藓植物。 先阅读思考:你知道苔藓植物生长在什么地方?在过去运输花卉时,往往用苔藓植物加以包裹,你知道为什么吗?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相比,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吗?教师适时以课件同时展示部分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并及时对学生的发言予以肯定、鼓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使学生对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为学生更好地了解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作了铺垫。 展示:“从形态上看,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有区别吗?有哪些主要区别呢?这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吗?如果你想了解本地的空气污染状况,结合本节内容,你将怎样做?”以此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阅读了解、深入探究苔藓植物形态结构的兴趣。 通过学生对以上问题的讨论,既进一步了解了苔藓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如:蓄积水分、保持水土、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等),又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保护绿色植物、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教案示例 选自《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七年级上) 教学目标 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认识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探究活动的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自制的收集氧气的装置。 教学器材:金鱼藻在阳光下产生氧气的实验装置、卫生香、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装置。 教学课件:有关普利斯特利三个实验的课件、展示光合作用公式和示意图的课件、演示三种不同种植密度的植株结果情况的课件。 教学设计

2、探究活动 三、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四、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程,获得结论。 通过课本或课件对普利斯特 利的三个实验分别进行分 析,初步获得光合作用不但 产生氧,而且利用了二氧化 碳的结论。 方案一:利用教师提供装置 制定探究计划,实施探究计 划。 方案二:根据教师提示,选 择自己能够找到的合适材料 用具,制定探究计划,实施 探究计划。 方案:根据光合作用的有关 实验,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 念和总反应方程式,进而初 步认识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 的意义。而后根据教师或课 本上提供的数据,对教师提 问分组讨论,进一步认识光 合作用在维持碳-氧平衡中 的重要作用。 方案一:学生观察课件,对 在光照下种植过密、适中、 过稀的植物结果情况进行讨 论,分析原因,理解光合作 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方案二:观察教师出示的三 种种植密度不同的植株的果 实,进行讨论,分析原因, 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 的应用。 方案三:到田间进行观察和 访问有经验的老农,了解不 同种植密度的植株结果情 况,分析原因,理解光合作 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逐个分析,可设计针对性的问题引起 学生思考并组织学生讨论,例如,普 利斯特利为什么要设计三个实验才 能得出结论?帮助学生养成综合看 问题的意识。 为学生提供比较标准的实验装置,如 广口瓶、烧杯、氢氧化钠溶液、水槽 等,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装置的使用, 制定探究计划,实施探究计划。 提示学生一定的注意事项,鼓励学生 自己寻找材料用具,设计实验。 引导学生归纳光合作用的总方程式 和概念。通过概念初步分析光合作用 对于生物圈的意义。而后为学生提供 数据,并设置思考题,启发学生从理 性上认识光合作用 在维持碳-氧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演示课件,引导学生从光合作用制造 有机物方面进行讨论,理解光合作用 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出示三种不同的植株,引导学生从光 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方面进行讨论,理 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引导学生从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方 面进行讨论,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 产上的应用。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备课时间:11、23 授课时间:11、2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的结构;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尝试用徒手切片方法制作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 识,认同气孔的张开闭合是相对的,形成辩证看待事物的观 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重点】 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难点】 徒手切片,观察叶片结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 新鲜树叶[至少12片],视频资料[包含课本插图],电脑,彩电,显微镜,双面刀片[两片并排在一起,一侧用胶布粘牢],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吸水纸,碘液,纱布,毛笔,小木板。 【教学过程】 【导入】

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导入:植物通过根将外界的水吸收进体内后,通过茎中的导管运输到叶,然后会怎样呢学生自由回答 【新授过程】 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导入:植物通过根将外界的水吸收进体内后,通过茎中的导管运输到叶,然后会怎样呢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叶片结构”实验的目的要求、方法步骤,强调安全。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辅导。强调将叶片横切面临时切片与永久切片对照观察,放视频资料展示教材中插图23、24。 集体讨论:保卫细胞和它周围的细胞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保卫细胞的这种结构特点对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学生自由回答或者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保卫细胞呈半月形,靠近气孔的一侧壁厚,远离气孔一侧的壁薄,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当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关闭。当太阳升起温度升高时,气孔张开,植物的蒸腾作用加强,降低了叶表面的温度,避免叶片被阳光灼伤。同时,随着水分的散失,使水向上运输的动力增大,促进植物根部吸水,使植物能够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当夜幕降临时,气温下降,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逐渐减弱,甚至停止,这时大多数气孔也关闭了。 教师提问:蒸腾作用除了能够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以及向上运输以外,还有没有其它意义 小组一起讨论。(教师要求各抒已见的同时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分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及时予以评价。 视频展示插图25,学生观察,同桌相互描述地球上水循环过程,然后阅读教材116面图下的文字。 小组讨论:(1)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起什么作用(2)如果地球上没有绿色植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复习教学设计

第五章复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教案目标 认知目标 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情感目标 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及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案重点 1.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案难点 设计检验二氧化碳是否真的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 ●教案方法

观察、讨论、实验探究法。 ●教具准备 1.自制CAI光合作用课件及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在生物圈中维持碳—氧平衡课件。 2.实验材料用具准备:(1)按演示实验一装置提前两三天(或一周)准备,并每日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以收集足够的氧气,便于上课使用。 (2)另准备一套和实验一装置完全相同的材料用具,便于上课演示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案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地球上凡是生物都要呼吸,而凡呼吸,必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尤其是现在随着工业的发展和能源的开发利用,大量的燃料的燃烧也会消耗大量的氧,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可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感觉到缺氧呢?氧从何来?二氧化碳哪去了?大自然是怎样调节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的?要想破解这个谜,还需要我们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引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讲授新课]

一、光合作用还产生氧气 师:在第四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制造有机物——淀粉,那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只是有机物吗?还有没有其他成分,是什么成分?今天我们继续通过实验来探讨一下。 教师按演示实验操作,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装置里的金鱼藻,看它在阳光下是否放出了气泡。 生:仔细观察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 学生1:看到漏斗中的金鱼藻中有一个一个的小气泡产生。 学生2:看到漏斗中有气泡向试管中移动。 师:那么金鱼藻产生的小气泡是什么成分呢?下边大家接着看实验。 教师取出事先准备好的集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两个瓶子,并告诉学生甲瓶为氧气,乙瓶为二氧化碳,然后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分别伸入甲、乙两瓶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描述。 生:甲瓶中卫生香复燃,乙瓶中卫生香熄灭。 师:再将罩在金鱼藻上的集有大约1/2以上气体的试管取出来,迅速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管中,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卫生香的燃烧情况并与甲、乙两瓶中的燃烧情况进行对照比较,并预测金鱼藻在光下通过光合作用可能放出什么气体? 生:卫生香能复燃;与甲瓶中燃烧情况相同,所以金鱼藻在光下通过光合作用放出了氧气。 师:很好。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金鱼藻在光下能够产生氧气,可见,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有机物外,还有氧气。 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师:俗话说:巧妇难为无M之炊。即任何事物都不会凭空产生,也就是说,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有机物及氧气,而这有机物和氧气是由什么转化来的呢?下边请大家看大屏幕。 教师展示普利斯特利的著名实验课件: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知识点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得碳氧平衡知识点 一、普利斯特利实验结果:①蜡烛得燃烧与鼠得呼吸都需要氧气;②绿色植物在阳光照射下能释放氧气净化空气。③植物在黑暗得环境中不仅不能释放氧,还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放出二氧化碳。所以,普利斯特利在深夜无光时做这个实验会失败。检验氧气得方法:用点燃得火星在有氧时能继续燃烧,在无氧时熄灭。 二、概述植物得光合作用 1.概念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与水转化成贮藏着能量得有机物,并释放出氧得过程就叫做光合作用。其中,二氧化碳与水就是光合作用得原料;有机物与氧气就是产物;叶绿体(内含叶绿素)与光就是光合作用得条件,因为叶绿体就是光合作用得场所,而光就是光合作用得动力。人与动物细胞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体内只有含有叶绿素得细胞有光照时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如果将绿叶比做制造有机物得“工厂”,它得机器就是叶绿体,动力就是光,原料就是二氧化碳与水,产物就是有机物与氧气,条件就是光与叶绿体,具体部位(车间)就是叶绿体得细胞。 2.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藏能量)+氧气 3.实质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这包含两个转变:一就是物质转变过程,即将二氧化碳与水这些简单得无机物转变成淀粉等有机物;二就是能量转变过程,即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中。 4.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得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得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得其她生物提供了基本得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得碳──氧平衡。 5.应用:在果树地面铺反光膜,增加光照、合理密植使作物得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立体种植、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以增加作物得产量,植物在暗处不能长久生活也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有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点归纳及习题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归纳及习题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一、知识管理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对比 【注意】(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共同点是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都是靠孢子繁殖。(2)肾蕨的地上部分是叶,地下部分是茎和根。(3)苔藓植物比藻类植物高等之处是有了茎和叶的分化;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高等之处是有了根和输导组织。 二、例题剥削 【例】(益阳中考)下列有关藻类、苔藓及蕨类植物的描述,错误的是(B) A.里白的根、茎、叶都有输导组织 B.葫芦藓的叶中具有叶脉 C.水绵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D.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都不产生种子 解析:里白属于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并且根、茎、叶中都有输导组织;葫芦藓有了茎和叶,但叶中不具有叶脉;水绵属于藻类植物,无根、叶、茎的分化;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都属于孢子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都不产生种子。 三、过关训练题 知识点1藻类植物 1.(济源中考)“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的原因是(C) A.西湖水质被污染 B.岸边的绿色倒映在水里 C.气温升高,藻类大量繁殖 D.苔藓植物浮在水面上 2.藻类植物是一类低等植物,其原因是(D) A.主要生活在水中 B.可进行光合作用

C.无根、茎、叶的分化 D.植物体都很小 3.藻类植物用途广泛,下列不是藻类植物用途的是(D) A.能为鱼类提供食物 B.海带、紫菜可食用 C.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琼脂可药用 D.藻类植物的细胞呼吸会消耗大量氧气,使大气中的氧气含量降低 知识点2苔藓植物 4.(长沙中考)“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中的“苔花”描述的是苔藓植物,其不具有的结构是(A) A.花 B.茎 C.叶 D.孢子 5.某同学在学校附近山坡的背阴处发现了一种矮小的植物,它们有茎和叶,但没有叶脉,没有真正的根。据此推测,这种植物最可能是(B)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真菌 6.(云南中考)葫芦藓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但在工业污染严重地区的阴湿地带却不容易找到葫芦藓,这是因为(C) A.葫芦藓没有真正的根 B.葫芦藓不适应工厂的噪声 C.葫芦藓叶薄,容易受到有毒物质的侵害 D.葫芦藓茎中没有输导组织 知识点3蕨类植物 7.下列属于蕨类植物的基本特征的是(C) A.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B.有类似茎、叶的分化,但没有导管和叶脉 C.有根、茎、叶的分化,依靠孢子繁殖 D.有根、茎、叶的分化,依靠种子繁殖 8.(衡阳中考)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的形成主要与古代的什么植物有关?(C)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9.人们常把一些形态优美的蕨类植物栽在花盆里供观赏,我们应该把这些盆栽植物放在什么地方? (C) A.阳光下,经常浇水 B.阳光下,保持干燥 C.背阴处,经常浇水 D.背阴处,保持干燥 10.蕨类植物的植株一般比苔藓植物高大的主要原因是(B) A.蕨类植物依靠孢子繁殖 B.根、茎、叶中都有输导组织 C.大多生活在潮湿环境中 D.对有害气体反应不敏感 11.(易错题)(岳阳中考)下列对于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 A.蕨类比苔藓更适应陆地环境 B.苔藓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C.海带的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D.蕨类植物通过芽孢来繁殖后代 12.某同学建立了一个关于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特点的分类图,甲、乙、丙代表的植物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参考教案【复习准备】

第2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回顾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说出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变化过程。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意作用。2.能力目标 (1)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节的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绿色植物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重要意义,自觉形成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通过参加绿化校园或社区活动,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1.教学重点:运用实验设计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节的探究活动。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意作用。 2.教学难点:独立设计并完成本节的探究活动。 三、课前准备 1.教师与学生共同准备“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的学生实验。课前布置学生设计“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放出的气体”的实验方法,准备课上交流。 2.教师准备有关课件。 四、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出示图片

请学生看图说话,由此引出“温室效应”,并提出下列思考题: 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哪一种?它是怎么产生的?有没有什么途径可以减少这种气体? 新课讲授 【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学生实验) 实验步骤:(其中1、2两步,课前教师与学生一起准备,第3步课上学生分组完成。) 1)取甲、乙、丙三只塑料袋,在甲、乙内装入新鲜菠菜,丙内不放。通过导管向各个袋内深吐气,使袋内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扎紧袋口。 2)将甲袋放在黑暗处,乙、丙放在光照下。 3)将甲、乙、丙三只塑料袋内气体分别通入三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内,观察、记录石灰水的变化,分析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步骤1)、2)思考: 本实验中有几个变量?在各组中分别是什么情况? 复习对照实验的概念,帮助学生弄清甲、乙是一组对照实验,说明光照的作用;乙、丙是另一组对照实验,说明植物的作用。 学生分组完成实验步骤3),记录现象,并分析实验结果: 由此得出结论: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吸收二氧化碳作原料。 进一步提出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