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毛概要点整理

毛概要点整理

毛概要点整理
毛概要点整理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

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

1)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

2)全面依法治国是全国深化改革的法治保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由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国推动实现。

4)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新成果,是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集中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

2、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中国共产党章程》指明:“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首先,实事求是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其次,实事求是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每个方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中,无论是毛泽东思想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他们都形成了各自具有丰富内容的科学理论体系,而贯穿这些内容中的那一条红线就是实事求是。

最后,实事求是事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哲学基础,蕴含着丰富的方法论原则,它渗透于党的全部理论和实际工作中,是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的一切胜利,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从而制定并贯彻了合乎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及意义?

必然性: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革命的斗争形式主要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

2)中国之所以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中国革命的敌人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的统治比较薄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将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在农村长期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

3)另一方面,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为最后夺得全国政权奠定了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意义:

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不是照抄照搬我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开辟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4、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中国后来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的基础。没有社会主义改造,就没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改革:在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同时,毛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两者关系:虽然两个时期的个体和私营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等多种经济成分看上去相似,但有很大的不同。这一点在农业中表现尤为明显。社会主义改造之前的农业是个体的,分散的小农经济,而社会主义改革中建立的是集体所有制下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多种经营形式。没有改革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革是在很不相同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是要解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完善问题。

5、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即“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总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B.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毛泽东指出,“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而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合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的矛盾。

2)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敌我矛盾。人民同反抗社会主义革命、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的矛盾,这是根部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则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只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C.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工业化发展思路,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等等。

D.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有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具有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和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强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应当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关于经济建设方针。党的八大提出了即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横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提出了把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的思想。

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毛泽东提出了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的思想,认为商品生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有利的工具,要有力的大大的发展

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

关于科学和教育。党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要实行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科技发展战略,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进一步扩大民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

关于知识分子工作。毛泽东提出,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都具有重要作用,要建设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

6、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如何巩固发展这一制度我们党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党领导全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的信心。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正确的加以总结,都是党的宝贵财富,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在探索中形成一些正确和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为开启新时期道路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我们在赖以进行的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一时期的建设成就为开启新时期新道路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几亿人口、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其艰巨性,复杂性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是没有先例的。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汲取了苏联模式的经验教训,根据自己的实践形成许多独创性成果,深化了对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7、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实践证明,只有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准确把握中国基本国情,才能逐步掌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开辟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实践证明,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始终坚持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

于求成。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采取科学态度,深入了解和分析实际情况,努力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才能逐步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

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实践证明,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实践证明,无产阶级政党在执政后,必须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反对个人崇拜,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保证党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实践证明,历史总是在继承和超越中前进的。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提出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论断,不仅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科学认识,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重大发展、重大突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30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合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既纠正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点和政策,又抵制了各种违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错误主张。

9、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1992年初,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10、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这一理论把手段和目的统一起来,廓清了不合时代进步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增加了新的内容。

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紧密的结合起来,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为我们从更高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为开辟一条发展更好、人民享受成果更多、能够充分体现出比资本主义更优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1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必须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抓住机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经济体制,到2020年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任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虽然只用一字之差,但实质上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是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推进。

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紧紧依靠人民。

12、论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过程及出现的问题?

发展过程: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的经济改革沿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加速推进。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到20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初步建立。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2007年,十七大提出了在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方面要取得重大进展的要求,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2012年,十八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

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其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但在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是市场秩序不规范,一不正当手段谋取经济利益的现象广泛存在;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要素闲置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市场规则不统一,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大量存在;市场竞争不充分,阻碍优胜略汰和结构调整;等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虽然只用一字之差,但实质上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是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推进。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其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其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但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职能是不同的。政府的职能和作用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实践充分证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实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初级阶段的现实需要的有机统一,能够发挥多中所有制的优势,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

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守的有一条原则。要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具体办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健全归属清晰、全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公有制经济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受到监管。要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利用产权市场,引进国有资本或其他社会资本,改善企业股权结构。鼓励和发展非公有制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非公有制健康发展。

14、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要特点:

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经济新常态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第一,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经济规模决定的实际增量依然客观。

第二,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

第三,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

第四,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积极推动职能转变,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15、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意义)[副题]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1)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此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2)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发展中不平衡、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等,这些问题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只有通过统筹推进、协同配合的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加以解决。

3)抓住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现在国际环境总体稳定,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高,塑造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能力大幅提高;抓住这个难逢的历史性机遇,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赢得战略主动。

4)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总目标统领下明确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方面深化改革的具体目标。强调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其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

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16、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

第一,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第三,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第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第五,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1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相互关系?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表达,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凝练,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把握好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首先要充分认识两者的内在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向一致,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同时还要认识到两者各有侧重,特别是要看到相比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突出核心要素、更加注重凝练表达、更加强化实践导向。

18、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

党的十八大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文明理念。

1)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要求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尊重自然界的创造和存在。决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

2)顺应自然。人和自然和谐共生。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3)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要求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向自然界索取生存发展之需的同时,呵护之蓝,回报自然,保护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把人类活动控制在自然能够承载的限度之内。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还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得到推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29、新形势下对台湾的方针

2015年5月,习近平深刻总结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经验和启示,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的五点重要主张。

第一,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第二,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双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宗旨。

第三,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

第四,两岸双方要着眼大局,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不仅要求同存异,更应努力聚同化异,不断增进政治互信。

第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大家一起来干。

20、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党的十八大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新形势下的重要的战略机遇,纪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也要积极应对各种挑战。

从国际来看,一是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二是虽然国际金融危机下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不会中断,促进共同发展的有利因素增加。三是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加快的发展条件更多。四是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我国提升国际话语权面临新的机遇。

从国内来看,一是经济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更加牢固,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为提升,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二是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我国仍处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阶段,。三是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政府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明显增强。四是制度优势日益显现,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入贯彻实施,新的更大的制度红利和发展潜力将会不断地创造和释放出来。

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二是经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四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我们适应和引导。

21、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所面临的考验。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党的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必须清醒的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执政考验。执政考验的核心就是能否抵制各种腐败问题长期执政下去的问题。

改革开放考验。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带来的一些问题和挑战,能否排除万难全面推动各个领域的改革,考验党的勇气和智慧。

市场经济考验。如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即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总的决定作用,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仍是党需要不断探索和回答的重大课题。

外部考验。面对来自外部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军事等方方面面的挑战,如何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党面临的长期考验。

新形势下在面临“四大考验”的同时也存在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从、消极腐败的“四大危险”。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牢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一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的方法推进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员和干部的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清正廉洁。

22、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而性建设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地位,是党的建设面临的根本问题和时代课题。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一个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这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问题得出的结论,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积累的宝贵经验。

毛概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群众路线: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5、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6、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 二、辨析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答案:1)这句话是正确的。 2)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三、简答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第一,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第二,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

(完整word版)新版毛概前六章知识点整理(背诵版)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时代条件 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和国际背景。 ●社会条件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和中国革命的特殊性,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 ●物质基础 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近代中国新的社会生产力主要指近代工业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工人阶级。 ●理论条件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 ●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 形成发展的过程(※选择题) 初步形成:提出并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 成熟:系统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945年七大写入党章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继续发展: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活的灵魂: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他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把握事物内的必然联系,按客观规律办事;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坚定不移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处理;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容 ⑴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论成果是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容:①新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⑵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容: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③改革开放的理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⑦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理论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⑶“三个代表”: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

毛概知识点最全总结

3.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其重大意义? 必要性:①由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②由中国革命的动力决定的 ③由敌我力量的对比和布局决定的 意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中药店方法论意义。 4.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三个主要的法宝;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争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章 1.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①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②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③用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 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度性质? 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想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②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③新民主主义体系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 第四章 1.党在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 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 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思想 ③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④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2.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①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③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④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⑤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第5章

毛概重要考点知识点梳理

毛概重要考点知识点梳理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 2.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3.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历史文化结合起来。 4.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坚持将群众路线作为根本工作路线,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6.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理论上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7.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8.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 9.1997年,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10.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11.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 13.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4.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15.改革开放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

毛概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4) 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一、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二、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P4-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方面,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另一方面,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

想。 最后,毛泽定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P13)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选择)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国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四)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P27-29)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方法来”。 2.“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善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3.“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就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是真理,而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 4.“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选择)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P18-23) 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实现祖国统一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历史地位: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二,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六)正确理解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P29-31) 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反例:文化大革命,大跃进 第二章(简答题)

毛概知识点最全总结 毛概重要知识点总结

毛概知识点最全总结毛概重要知识点总结 3.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其重大意义?必要性:①由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②由中国革命的动力决定的③由敌我力量的对比和布局决定的意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党运用 ___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 ___中国化具有中药店方法论意义。 4. 如何理解 ___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三个主要的法宝;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争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章 1. 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①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②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③用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 3. 如何理解 ___社会的过度性质?①从中华人民 ___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___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 ___想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②在我国 ___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③ ___体系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第四章 1. 党在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思想③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④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2.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和教训?①必须把 ___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③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④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⑤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第5章1. 怎样正确把握 ___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___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

大学毛概全本详细知识点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形态:毛泽东思想。 2、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延安)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绩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多选) 5、毛泽东思想——七大(写进党章、确立为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十五大,三个代表——十六大,科学发展观——十七大。 6、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7、1982年,在十二大,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 8、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并郑重地写入党章,翌年又载入宪法。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括为三句话: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0、党在21世纪三大历史任务: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1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12、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单选、多选) 13、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意义?(重要)(p36) 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意义:a、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b、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c、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 背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步一步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时间, 同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新民主义革命时期,找到了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革命胜利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 结我国发展时间,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即为什么提出科学发展观)。 ?毛泽东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 的科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解决中国的实际和内在需求。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发生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2015版毛概知识点梳理----第三章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征: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其性质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因为: 2、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是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经济结构,除国营经济外,还有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主要经济成分为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3、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5、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民主革命胜利后,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解决;从国际环境看,中国也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初步的设想: 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估计大约15年至20年时间。 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企业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毛泽东的提法是“全线进攻”,一举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但方式是和平地和有代价地消灭资本主义。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这条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大学生毛概复习知识点大全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全面依法治国(3)全面深化改革(4)全面从严治党 3.实事求是的思想内涵是什么:(P33) (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又是党思想路线的核心(2)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总路线的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基本纲领:①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②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③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②: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2、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5、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P53)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民主经济,为国家发展打好基础。 6、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P69)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 7、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教训:(P100) 意义:(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经验教训:(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P123)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9、社会主义的本质意义:(P133)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3)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10、两种制度: (1)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2)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 1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1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P235) (1)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2)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3)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坚持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4)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P247) (1)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2)一切为了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3)

最全的毛概知识点归纳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 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 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5、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7、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6 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1)同XXX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 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P52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发展和丰富。(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3、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以理论形态表现出来的党的思想路线,是由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从理论结构上看,这四个基本要素是互相联系、互相贯通、互相补充的统一整体,但它又不是不分主次的并列关系。“实事求是”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相统一的概括,它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等内容,因而是其它三个基本点的核心,但它并不能代替其他三个基本点。 4、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3)理论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4)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5)创新必须建立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毛概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1、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 ①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②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程度还不高,发展还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1、如何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1)首先要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有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还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3)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为什么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①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②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如何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1)一方面要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本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 (2)另一方面要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引导它们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诚实守信、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1、为什么说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1)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公有制排除了依靠占有生产资料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经济基础 (2)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只有实行按劳分配,而不能按需分配 (3)按劳分配的直接依据:旧的社会分工仍然存在,劳动仍然是谋生的手段 2、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的意义? ①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②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能够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

18版毛概知识点归纳教学文案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依据 时代特征: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和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革命时代特征(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实践基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基础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a)对象:帝国主义(首要对象),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b)动力:工人阶级(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阶级(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城市 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动力是工人和农民。 c)领导:无产阶级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d)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e)前途:社会主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纲领——总路线的进一步展开和体现 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4、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34)和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40)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毛概》重点考试知识点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毛概》重点考试知识点 不必羡慕彼此的生活,没有谁比谁过得更洒脱。那些活得漂亮的人,不过是在深夜咽下一肚子的心酸和委屈,清晨擦干眼泪,披上铠甲继续生活。 自考《毛泽东思想概论》章节重点解析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2.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3.1945~1959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发展阶段。进一步剔除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找出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进行探索。 六: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七: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将他所犯错误同毛泽东思想区分开来,有利于我们准确理解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毛概考试重点归纳

毛概考试重点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6 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 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

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P52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发展和丰富。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3、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以理论形态表现出来的党的思想路线,是由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从理论结构上看,这四个基本要素是互相联系、互相贯通、互相补充的统一整体,但它又不是不分主次的并列关系。“实事求是”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相统一的概括,它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

2020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2020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⑵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内容: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③改革开放的理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⑧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