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做四有好教师心得体会

做四有好教师心得体会

做四有好教师心得体会

【篇一】

虽然没有机会在现场聆听习总书记在第30个教师节上的讲话,但是看着他的报告,却有着亲耳聆听的感受,也深切的感受到了习总书记对于每个教师的关切和希望。

我,一个平凡的老师,对于自己的这份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老师是什么呢?我想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在家长的眼里,老师意味着自己的孩子的未来是什么,对于学生而言,老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万能的,是什么也难不倒的人。社会、家庭给予我们一份深深的嘱托,一份深深的责任。而我知道,我只有不断的努力学习,提升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有时候,改变自己不仅仅是理念,更多的是在实践中、在团队成长中获得不竭的动力。

儿时,当自己还是一名学生时,是我的老师让我认识了这个世界,把我也领入了这个教育的大门。真正的当上老师,才知道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这样说: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正所谓“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在古代,孔子被推崇为“大成至圣先师”,被誉为“万世师表”。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上,英雄辈出,大师荟萃,都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

我们不是大师,却从这份肯定中得到了国家对于教师的认可,而这无疑会给我们每一个人增强信心。国家的信任,家长的信任,激励着我们每一个向着“做一个好老师”努力前进。

做一个好老师,做一个有理想信念的老师,做一个有道德情操的老师,做一个有扎实学识的老师,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老师。

曾几何时,也只是把这份职业当做职业来做,在教学的过程中,汲取团队的力量,从身边的榜样身上,从家长殷切的眼神中,从孩子们对自己那份爱中,得到力量,转换观念,教师,不仅仅是我的职业,而是我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或许,我一辈子默默无闻,但是我有我的学生足够了,他们知道我是一个努力的老师就成了。因为我有理想,我的人生更加充实。师德,教师的灵魂,不用多么的高尚,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什么样的老师,自己就朝着自己希望的标准去做吧。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的孩子。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尊重和教育。很多时候与自己教过的学生聊起来,他们往往会说一些我曾经说过的话,他们说,这些话,让他们一辈子难忘,一辈子激励着他们前进。那就这样做吧,不要随意的伤害孩子,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做他们的朋友,做他们的良师,做他们的知心姐姐。

努力学习吧,我们可以物质上清贫,但精神上绝对富有。和孩子们一起读书,和孩子们一起练字,注重自己的专业成长,活在当下,学在当下。借用习总书记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用这句话勉励自己,做一名好老师,做一名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的老师。

【篇二】

近期,学校组织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前夕致全国广大教师慰问信,学习后深感振奋,倍受鼓舞。确实,每一名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有所不同,没有统一的模式和方法,但是终归是有一个共同的,必不可少的标尺。即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认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努力成为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做一名新时代的“四有”好教师。

第一,要有理想信念。老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的职责。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让学生成为实现我们民族梦想的正能量。

第二,要有道德情操。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执着于教书育人,对所从事职业的忠诚和热爱。干一行爱一行,做老师就要热爱教育工作,不能把教育岗位仅仅作为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有了为事业奋斗的志向,才能在老师这个岗位上干得有滋有味,干出好成绩。

第三,要有扎实学识。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在信息时代做好老师,自己所知道的必须大大超过要教给学生的范围,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

第四,要有仁爱之心。爱心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启迪心智的开始,爱心能够滋润浇开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老师的爱,既包括爱岗位、爱学生,也包括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使学生充满自信、昂首挺胸,又通过尊重学生的言传身教教育学生尊重他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将来要无愧于这一光荣的称号。在今后的教学中,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心须努力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在对学生,对国家高度负责的态度的同时,要坚决履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处处为人师表,做一名新时代的“四有”好教师。

【篇三】

习主席在北师大同师生代表举行座谈会期间的讲话稿,作为教师,感概颇多。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在万忙之中亲自到学校同师生代表进行座谈,充分体现了习主席尊师重教的理念。习主席提出的“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对我们教师来说,提得很深刻,富有人文精神,非常亲切、容易接受。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幼教老师,但是我觉得幼教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却是最重要的一环。孩子们的理想信念都是在这个启蒙阶段形成的,奠定了他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础。

一、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师德修养的内在动力,又是做人的浩然正气。

理想是人们以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为依据,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信念则是人们在最某种理想的长期追求实践中形成的坚定不移的精神状态,它是知、情、意、行等心理要素的有机结合。理想、信念是统帅人们灵魂的精神支柱。“育人造士,为国之本”,三尺讲台维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每一个教师都负载着民族的希望,都应该把自己的理想信念融入到现实的教学工作之中。教师所肩负的培养下一代的特殊使命,决定了教师确立远大的科学的社会理想和信念,有着独特的示范意义。

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人民教师,要自觉加强学习,进一步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追求崇高的人生目标,为学生起模范带头作用。教师对教育理想和信念的追求是成就事业的力量源泉。教师对职业理想和信念的追求是通过个人职业活动的行为方式,反映出与一定社会文化相融合的高尚的职业道德,表现为既反映时代特征、又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教育理想。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要牢记习主席在座谈中的讲话:“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积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并将“三个认同、三个自信”落实到工作中。

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师人格力量的重要内涵。

教师,负责的是缔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业。我们在三尺讲台之上,开发着人类最宝贵的智慧资源,传播着知识的福音,塑造着人类的灵魂,引导着社会的进步,如果高尚的道德情操,伟大的人格魅力,又如何去站在国家民族的高度,胸怀天下,培养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莘莘学子呢?又谈何实现国家强盛、民族振兴!

教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以模范的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古人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为人师表集中反映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育因素。我们提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强化师德师风修养,重视的是为人师者自身形象的塑造,

强调的是教师以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坦荡的胸怀,高尚的言行等对学生进行“寓教于无形”的教育。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以身示范的人格力量更容易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师德的协调性,要求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发展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人格,达到既要教书又要育人的目的。教书与育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书应当以育人为目标,而育人又是以教书为基础的。这就要求所有的教师都要通过业务教学,把育人寓于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的人格力量应是心灵美和仪表美的和谐统一。卢梭说:“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良好榜样,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和严谨持重的行为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学生,启迪学生,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扎实的学识是教师才华的展现,也是魅力的来源。

作为一名理想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包括三个方面: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对所教课程有精深的认识,还要有广博的知识。所谓“精”,就是要对专业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所谓“博”就是要触类旁通,具有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为了走在时代的前列,不做知识的落伍者,这就要求我们具备“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的能力,不断汲取知识,扩大学识,做一个有渊博知识的教师,善于更新知识结构,树立并实践终身学习的理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习主席在座谈会讲话中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这就对教师的学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要求我们教师更加知识渊博、博学多才。特别是对从事幼教工作的我来说,3-6岁儿童的天性就是喜欢问“为什么?”,他们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之心,提的问题也千奇百怪,倘若不能很好的回答他们,不仅没有达到“解惑”的效果,还有可能因为答不上来而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

四、仁爱之心是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品德高尚的体现。

教师仁爱的教育性特征是由教育事业本身所决定的。一方面,教育事业是一项充满爱心的事业,它要求我们爱学生,教师通过教育活动体现出的仁爱又成为学生道德成长的最佳示范。同时,教育事业也规定了仁爱的特质:同血缘关系的爱相比较而言,教师的爱克服了盲目和狭隘的局限性,是一种更为无私、更为博大、更为理性的爱。爱心让人冷静和从容。教师应当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同时也要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教好自己的学生。只有如此,教师才能发挥出本质力量,更加从心底深处热爱自己的学生和事业。相反,如果丧失爱心,教师就容易变得急躁、苛求、失去理智。

习主席高屋建瓴的对新时代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四有”教师。通过学

习他的讲话,我倍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在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以高尚的师德情操,诠释“身正为师,学高为范”的师德风范,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