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医学的哲学思考

医学的哲学思考

医学的哲学思考
医学的哲学思考

《医学的哲学思考》的读书笔记此书的中心思想:哲学指导医学,又服务于医学。医学需要哲学的态度、理论、思维和方法来弥补、丰富、完善和处理医学活动中理性的欠缺与不足,重构医学中关于“人”的完整性认识范式,实现医学在观念与实践双重层面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深度融合的“人学”转向。哲学具有整合性和基础性,医学具有实践性和人文性。此书的主要观点摘抄:医学从本质上讲是人学,关注的是在病痛中挣扎的、最需要关怀和帮助的人。医学技术的目的是解除病人的痛苦,在竭力为病人寻求治疗和缓解病痛方案的同时,也注重对待病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通过对病人的同情、关心和安慰等,给予病人情感的关照。因此医学被认为是最具人文传统的学科,医生是最富含人情味的职业。医学作为一种人类探索生命的理性活动,其中蕴涵的人文价值和哲学意义远远大于其技术意义。人文是舵,技术是桨,没有人文的指引,技术就是瞎子。对临床思维的主体和过程进行哲学分析是《黄帝内经》医学哲学思想的一个亮点,《黄帝内经》的哲学指导思想是《易经》,《黄帝内经》的基本理论是阴阳五行学说,《黄帝内经》的科学性是阴阳两气源动力学说,《黄帝内经》以预防为主,《黄帝内经》认为疾病可知、可防、可治,这充分体现了唯物观中“世界的可知性”和“人的能动性”的观点。倡导医务人员应“敬用五事”,即“容貌要恭敬,言语要有条理,视察要清楚,听受要聪敏,思虑要通达”,应具备“三德”,即刚正不阿、以刚制胜、以柔制胜。在古希腊,哲学家和医生有着共同的理论和实践背景,他们之间的关系紧密而复杂。《希波克拉底文集》中的许多文章与之前或当时的哲学分享同一个普遍假设,使用相同的概念范畴和推理方式。希波克拉底是西方医学之父,他认为医学的艺术乃是一切艺术之中最为卓越的艺术,他强调医学与艺术的结合,将艺术手段引入医学等努力和尝试正是这种认识的体现,他认为名副其实的医生应具备:“医学仆人”的思想和患者生命大于天的理念,高尚的医学人文品格、人文精神和深厚的人文修养、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广阔的知识视野、团结协作的精神、仁爱和同情之心、审美修养。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包括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医学是人学,所以医学的目的就是人的目的,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也具有超前性和差异性,科学的医学目的应当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是真善美的统一,它激励人们对医学科学真理的虔诚向往和孜孜追求,激发人们对医学科学技术追求的奋进精神,引导医学可持续健康发展,合理界定医学实践活动的领域和范围,正确地利用各种资源,推动医学向前发展。医疗危机是指当前医疗卫生服务所面临的困难,是指当代医学的现实和未来走向与社会公众期望之间的矛盾,其核心是医学的现状满足不了人民的健康需求。具体表现在:医疗费用昂贵,卫生资源分配不公,高技术滥用和浪费,医疗服务商业化倾向,医学诚信缺失,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不尽如人意,误诊率居高不下,医疗事故频发,医源性与药源性疾病增多,忽视预防保健和基层卫生服务,对病人冷漠,医患关系“物化”和紧张等。要解决全球性的医疗危机,必须对医学目的作一根本性调整:第一,把医学发展的战略优先从“以治愈疾病为目的的高新技术追求”转向“预防疾病和损伤,维持和促进健康”;第二,只有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首要目的的医学才是供得起、可持续的医学,才有可能是公平、公正和健康的医学。医学哲学化的观念始终坚持医学的善良总原则和医学伦理准则,对医学发展观起着矫正作用,医学哲学化的辩证法认为,过度医疗的根源有两个方面:1、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和价格机制的不合理性没有得到完全、彻底解决,2、医疗服务的创收机制:“以药养医”的机制诱导诱导医院和医生开贵重药、开大处方、做高档检查和治疗,“以医养院”的机制诱导医生推崇医疗技术主义。此书得到的收获:医学作为科学的一部分,为哲学提供了思考的素材,并推动哲学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同时哲学也为科学、医学提供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武器,如古代的自然哲学,构建了中医学和古代希波克拉底的西医学;古代唯物主义是生物医学的前导,并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20世纪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和系统

论催生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哲学是构建医学体系的灵魂。恩格斯说过:“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医学需要慧根、医学需要哲眼。医学是一门历史非常悠久的科学,又是一门不完整的科学,许多疾病的发病原因还不了解,人类战胜疾病的许多道理还不清楚,以致有的疾病到现在还被称为“不治之症”,有的疾病虽然治好了,但还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医学的作用是有限的,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在安慰。此书得到的启示:医学不仅是科学而且是人学和仁学,一个优秀的医生必是博学、儒雅、谦卑之人,一个优秀的医生必须有理科的思维、工科的技术、文科的思想,必须懂得哲学与人文、经济学与政治学、法学与社会学,中西方皆如此。要增强职业精神与社会责任,倡导儒家仁爱精神,学习医学家的光辉思想及人文精神,为医疗模式的转变做出自己的努力。

《回回药方》的医学哲学思想

《回回药方》的医学哲学思想 《回回药方》的医学哲学思想 一、医学哲学体系 哲学体系决定着医学的指导思想之本质。伊斯兰医学的哲学体系受到了古代希腊哲学思想的影响。它接受了希腊的"地、火、水、风"唯物主义"四素说"。"地、火、水、风"或"地、火、水、气"被恩培多克勒(公元前490~前430年)认为是四大自然要素。这四种元素以不同的数量比例混合起来则形成各种性质的物体。比如,他认为,"肌肉的形成是由于四种元素等量部分的混合。精神由火 ;"骨头是由两份水、两份土和四份火混合而成。"伊和土与双倍的水结合而成" 本?西拿所著《医典》继承了"四素说"之理论,其中写道,各种物体是由四种自然物质所构成,其中两种是轻的,两种是重的,两种轻的是火和空气,两种重的是水和地。可见,阿拉伯医书是坚持古希腊的"四素说"的。到了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手里,"四素说"又衍生出"血,黏液,黄胆汁,黑胆汁"的"四体液"说。这种"四体液"说,反传回印度,使印度原有的"三体液"说也改变成"四体液"说,成了"四大"学说。伊本?西拿所著《医典》继承的乃是希腊的"四体液"说,其表达也与印度的不同。比如,希腊、阿拉伯的"四素",其中每种要素为一种体液。水,主黏液(痰、脓类);风,主血液;火,主黄胆汁;地(土),主黑胆汁。而印度哲学则不然。《金利奥义书》言:"溺津,血精,汗…水之一分也。"我国明代的《普济方》所言佛家"四大奥论"中云:"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属乎水。"显然,水主一切体液。此外,希腊、阿拉伯医学的哲学与印度哲学又有不同。希波克拉底又提出了"四禀性"(或言"四气质")说,即冷、热、干、湿四性。他认为"四素"的不同种类的配合,乃是生成四体液的基础,每种"禀性"又是四体液在人体中分布多寡的表征。换言之,每个人的禀性、气质受体液多少的制约。这种"四素"、

医学模式的概念

从总体上认识健康和疾病以及相互转化的哲学观点就称之为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的概念: 模式:数理逻辑概念,即用一系列公式来表达形式逻辑理论。后引入到其他各学科,成为总结各学科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 模式可以理解为人们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指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科学发展水平条件下,人类为保护健康与疾病作斗争时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标准形式和方法。 医学模式的核心就是医学观。它研究医学的属性、职能和发展规律,是哲学思想在医学中的反映。 医学模式的演变: 医学模式是人类获取健康和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而不是由少数人头脑中臆造出来的。 医学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僵死教条,而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与人类健康需求的不断变化而转变着。 历史上主要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等几种医学模式。 1.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 人的生命与健康是上帝神灵所赐,疾病和灾祸是天谴神罚。因此人们主要依赖:求神问卜、祈祷。如:“巫医”等。 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 宗教是对自然力的屈服,并将其神秘化的结果;医学是对自然力的征服,并将其明朗化的结果。如古希腊医学,中医学等对疾病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比如古希腊的医学就认为,生命是由土、气、火、水四种元素组成,四元素与冷、热、干、湿四种物质配合成四种体液,即血液、黄胆汁、黑胆汁和痰。四种体液的协调与平衡决定人体的体质和健康。 中医 中医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人体各器官又与这五种元素相对应。他们相生相克,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保证人体健康。 致病因素有内因:喜、怒、忧、思、悲、恐、惊。

中西方哲学与医学

人类从探索自然开始同时也开始探索着生命,因此医学一直伴随着科学发展而发展。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科学和科学哲学就有什么样的医学。由此,要比较中西医学的差别就应该从中西方科学哲学的差异以及对医学影响的关系开始。 将近代科学定义为15世纪下半叶开始,各门自然科学相继从自然哲学中分离出来,并逐步形成了各自的独特的研究方法,使古代直观、思辨的方法逐步被试验和分析的方法所代替的概念应当是值得肯定的。首先它使得古代科学与近代科学有了严格意义上的区分,虽然15世纪以前的漫长岁月里也有过试验和分析,但毕竟不能成为古代科学活动的主体。其次,由于近代与现代医学主要是在西方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生产发展而发展,因此又称为西方科学。此定义也将是我们讨论中西方科学差异及对医学影响的分界点。 第一章西方科学哲学对医学的影响 一、西方科学哲学的唯物性 虽然对于观察—分析—假说—求证的认知过程近代科学与古代科学并无不同,但它对唯物实证和观察及实验证据的重视却前所未有。我们只相信我们的五官所得,我们不相信心灵和思辨。因此,西方近代科学的迅猛发展使得唯物哲学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崇高的地位,它不断证实着近代科学以及被其所证实。对于医学,解剖与生物实验也使得许多疾病得以合理解释并取得许多成功治疗。但它还没有充足的证据去占领非唯物哲学的领地,特别体现在人类的疾患和社会关系的某些方面。这就是为什么弗洛伊德的精神世界仍为我们所信奉,中医理论也能在唯物论的冲击中脉脉相承。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方法的重大变革使得我们走出了唯物机械论的阴影,迎来了高度综合、整体发展的现代科学的春天。对思辨的重新重视使我们提出了许多缺乏充分观察与试验证据的纯理论的假说。然而,这一百年来现代科学的惊人发展只是对唯物论的不断修正,这些假说仍要有充足的证据去证实,并始终存在着被新的实证推翻的结局。因此,它不是削弱而是继续巩固着唯物哲学的地位,只是再也没有能力对非唯物哲学领地发动巨大的攻击。在近代科学的缺陷还没有被完全弥补的时候,人类对非唯物的科学似乎有所重视,但西方科学哲学唯物归属的理性或者是非理性使人类确信,最终非唯物的认知和实践必然为唯物所全部解释。 二、对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影响 在西方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中这种影响十分巨大。随着DNA双螺旋结构及“中心法则”的提出、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人类基因组测序地完成,我们似乎可以窥探生命的最终秘密,找寻一条彻底解决人类疾患、控制人类寿命的捷径。这次却不是通过炼丹和寻求人神对话的唯心途径,而是唯物的科学途径得到的梦想。那么,这个梦想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呢?暂时还无法知晓。因为就在我们欢呼雀跃的时候,一系列的困难和未知的空间又展现在面前,多莉羊的早逝使得掌握了DNA分子结构就掌握了生命的理论破灭。 正如阿尔文.托夫勒所说,在当代西方文明中得到最高发展的技巧之一就是拆零,即把问题分解成尽可能小

我对中医哲学的认识

因为自己的哲学知识不多,所以我在动笔之前,先在网上下载了一本叫《医学哲学》的电子书,粗略地浏览了一下,了解了医学哲学的内容。而我在另一门课——“医学史”中对中外医学发展也有一些了解,所以我就想写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哲学对中医学的影响,也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下面就是我对这方面的一些认识。 ——××× 我对中医哲学的认识 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我们知道,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哲学要以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为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哲学的思想指导者人们对自然界的改造。所以医学也不例外。中医哲学作为中国哲学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几千年来对中医学本身的发展影响深远。 早在原始社会,自然科学根本还没有发展,人们都有崇拜神灵的迷信观念。这导致了当时巫医盛行,巫医用祈祷、占卜、念咒等巫术治病,偶尔用药物或者手术。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了春秋后期奴隶制的崩溃。 这时人们的哲学观念开始转变,这在自然辩证法的课堂上也提到过,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从神话和宗教的自然观过渡到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这在中医哲学上表现为阴阳五行学说,以及春秋时期秦国医生医和的“六气致病说”。阴阳的哲学思想是在《周易》中提出来的,几乎所有的自然现象都被分为阴阳两大类,哲人认为一切自然现象的变化都是阴阳消长的结果。因为阴阳为占卜所用,而治病也用占卜,因而很容易用阴阳来解释医学现象。可以说没有阴阳思想,就没有《黄帝内经》,也就没有中医学,没有两千多年中医实践。五行学说也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五行指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中医学中的五脏——肝心脾肺肾,中医学就是应用阴阳五行理论建立起来的医学模式,它们与中医学的具体关系我就才疏学浅,不了解了。关于六气致病说,其中的六气是指“阴阳风雨晦明”,是大自然的现象,大自然变化过剧,使人发生疾病。可见当时已用朴素唯物思想解释病因,认为人体是小宇宙,而大宇宙发生变化,势必影响到小宇宙,也就是说外在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到体内生理变化。这种整体观构成中医学的一大特色。受此影响产生的伤风、上火、中暑等词汇几千年流传下来,时至今日大家仍在使用。 到了秦汉时期,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得到继承和发展,这在《黄帝内经》中得到了体现。要谈中医哲学就不能不谈《黄帝内经》,它是中国哲学的一章,它对世界的医学发展至今还有影响,我在网上都可以找到最近发表的关于《黄帝内经》哲学思想探讨的论文。《黄帝内经》更加强调整体观念,阐述了人体的体表与脏腑之间、脏腑彼此之间、人与自然界之间的联系,总结出“天人合一”、“阴阳离合”、“五行生克”、“经络循环”等思想。这本书的基本内容和“有诸内必形诸外”的思想观念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之后,东汉时期的名医张仲景写出了《伤寒杂病论》,确立了“审因辨证、因证立法、以法系方、潜方用药”的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此外,他还在“四诊”的基础上总结出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的“八纲”。四诊八纲辨证施治的理论原则是中医学的核心思想,可见这一思想秦汉时期就已形成。 综上看来,中医学和哲学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哲学思想的发展也就是医学的发展,中医哲学的博大精深可见一斑。此后,中医学逐渐发展兴盛,虽有近代“扬西抑中”的逆潮,但现已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医学理论。虽然现在对中西医的争

道家思想对中医学影响

道家思想对中医学影响 在中医学形成之初的战国时期.当时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诸子百家对中医学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影响最深,对中医学最有指导意义的是道家。道家的哲学思想及其所研究的生命科学与医学最贴近,加上后来不少著名的道家同时又是医家,所以医与道结下了不解之缘。故作此文以一探其中干系。 一、道家宇宙观与整体观 1、道生万物,道统万物 《老子·四十二章》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因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也就是说道生万物,道是万物之本源。《老子·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在这里《老子》继承、升华了前代阴阳学说,并否定了天命神权的思想,首次阐述了“道”的概念,把它作为世界的本源与万物的最高范畴。老子所说的“道”是一个终极实在的概念,它先于天地而独立存在,是一个“混成”的整体,其运动方式是变化流逝而终返本源,周流不息而循环往复。它不受局限而无终无止,包容万物而无边无际。万物是以“道”为最大共性和最初本源的有机整体,天地万物以至人类皆是同构同源之体。 2、道生万物,万物一气 《老子·一章》指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可见道是抽象性与具体性的对立统一。《庄子·天地》也说:“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庄子所说的“一”就是“道”的别名,反映了宇宙的整体与不可分割性。庄子将“道”的概念具体化,还丰富发展了“气”的理论,并将“道”、“气”、“一”或“一气”等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庄子·知北游》指出:“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通天下一气耳,圣人故贵一。”所谓“一气”就是说世界为一个连续统一的整体,世界万物都是由“气”所产生的。可以说,“道”是万物的共同规律,“气”是万物的共同组成,“一”是万物的统一性。“道”、“气”、“一”三个概念都是整体性原理的体现,“道”是动态的整体性,“气”是开放的整体性,“一”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性。万物同道,万物一气,万物统一于整体之中。故道生万物,道统万物,而万物一气也。 3、相生相依,相反相对 《老子·二章》指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也就是说事物的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认识到事物之间有差别,而又不可分割。《老子·五十八章》指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二十二章》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辩证地告诉我们如何看待祸福及相反事物之间的关系。 庄子则认为事物的差别都是相对的,并漠视而抹杀事物间的界限,进而对客观存在持怀疑与否定态度。他认为从“道”的角度来看,此亦彼,彼亦此,没有确定的界限。《庄子·齐物论》说:“······莛与盈,厉与西施,恢诡憰怪,道通为一。”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的系统认识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的系统认识 医学模式是健康和疾病观的一种高度概括的哲学概念, 是在医学理论和医学实践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某些特征性的规律, 是产生于医学理论体系之上的一种医学观, 是对医学的本质、发展规律、方向和阶段性的医学实践的基本思路、方法与医学研究中的根本问题及其实践操作的主攻方向是什么等问题做出的理论总结, 是一定时期内的医学活动的总原则。它的存在形式, 表现着一种地域性文化现象的特征。而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正是运用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观解释健康和疾病现象, 把哲学思想与医疗实践联系起来, 以直观的自然因素现象说明生理病理过程的一种医学模式。它是脱离于神灵主义医学模式的自体物质平衡观。如古希腊的“四液体”论、印度的“三元素”论、中国的“阴阳五行”理论等, 就其发展和系统性而言, 中医可谓之为典范。但诸多理论文章中, 对于医学模式的讨论, 不是站在世界医学文化史的角度, 而顺着某种医学发展史的关系进行讨论的,因而对事实上存在的医学模式, 特别是经验医学模式中的有关形式, 不作深刻的讨论, 甚或把它不作为一种存在模式。鉴于此, 本文借助中医理论,从文化背景、基本特征、理论缺陷等方面谈谈自己对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的认识, 以供医学理论教学者的共同商榷。 1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的文化背景中医学属于异域性文化现象的一个子系统。天人合一、主客浑沌的中国传统文化, 能够使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处于一个和谐的动态体系之中, 在结构上影响着知识、伦理、法律、艺术、心理而制约着社会、经济、政治关系及当时的一切技术学科, 并使之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是一切社会活动的灵魂。形成于商周时代的阴阳五行概念, 凭借着直观方法, 以抽象的哲学原则为基础, 从运动的、发展变化的和相互联系的观点出发, 把天地人融为一体,从整体上对自然界进行思辨性研究。当时还没有, 也不可能以严格地实验为依据来发展自身理论,对自然存在和发生现象, 只能近取诸身, 远

西方哲学给我的启示

西方哲学给我的启示 摘要:哲学对个人的启示,我个人认为,这就好比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会对哲学有不同的见解。本文就按平时在网络课程以及阅读相关书籍,就各大哲学家对本人的各方面的影响,分别从“我所看到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弗洛伊德、尼采”作为切入点,谈谈我眼中的哲学,将“西方哲学给我的启示”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关键字:启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弗洛伊德尼采 通过网络视频的学习,认识到的知识是各式各样的。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视频中,老师对各位哲学家的思想等各方面的介绍。同时,由于兴趣的驱使,我更是上网查阅了其他的书籍,认识到了一些视频中所没有提到的哲学家,以及他们的思想、故事。他们的事迹和对哲学研究的态度让我惊奇,更让我着迷。他们的思想起伏不定,看问题的角度让人惊讶。读着他们的思想故事,我心旷神怡,掩卷长思,痴醉其中。他们的精神是高贵的,他们是真理的发现者,是思想的解放者,是文明的启蒙者,是科学的传播者。他们让人们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把自由的思想带给人们。 一、我眼中的柏拉图 讲起柏拉图,总能想到一些小故事。 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柏拉图觉得很容易,充满信心地出去,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去,最

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 "很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却不知是不是最好,不得已,因为只可以摘一次,只好放弃,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到发现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那就是爱情" 。 又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生活,苏格拉底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可以来回走,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柏拉图有了以前的教训,又充满信心地出去,过了三天三夜,他也没有回来。苏格拉底只好走进树林里去找他,最后发现柏拉图已在树林里安营扎寨。苏格拉底问他:"你找着最好看的花么?" 柏拉图指着边上的一朵花说:"这就是最好看的花吗。" 苏格拉底问:"为什么不把它带出去呢?" 柏拉图回答老师: "我如果把它摘下来,它马上就枯萎。即使我不摘它,它也迟早会枯。所以我就在它盛开的时候,住在它边上。等它凋谢的时候,再找下一朵。这已经是我找着的第二朵好看的花。"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你已经懂得生活的真谛了" 爱情是独一无二的,太多等于没有。其实,不仅仅是我们的爱情,更是包括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各方各面。正因为独一无二所以患得患失,期盼拿到最好的,却连比较好的都拿不到。 所以人的一生,要学会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珍惜,珍惜所遇到的,珍惜每一天,珍惜身边的人。其实,并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二、我眼中的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更多的贡献都是在政治研究方面的。亚里士多德作为西方“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一生在众多领域建树卓越。其政治学的代表作《政治学》一书,第一次将政治学和其他学科区分开来,使政治学形成了独立的研究领域,亚里士多德由此被公

关于中医融入系统医学的哲学思考

关于中医融入系统医学的哲学思考【关键词】中国传统 [摘要]中医学作为世界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日益走向多元化和整体化的今天,融入现代系统医学将是必然的趋势。随着“全身性疾病”概念的出现,循证医学的迅速发展以及系统医学思维模式的建立,现代医学已从倾心于微观与实体的探索,开始走向对宏观整体以及系统联系的认识。因此,中西医结合也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将极大地丰富现代医学的内涵。 [关键词]医学, 中国传统; 系统论; 哲学, 医学 Philosophical pondering upon merg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o systemic medicine ABSTRA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one of the component parts of the international health care system. It has been an inevitable trend to merg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o systemic medicine. Along with the emergence of the concept of systemic disease, the wide dissemination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ought pattern of systemic medicine, the exploration emphasis of modern medical science has

临床医学教学模式

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简介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加强医学教育工作的核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特别强调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应放在提高质量上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关键。随着《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推出、医学专业认证工作的开展,对于高等医学院校,进行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医学教育关注和改革的重点。临床医学作为医学教育的重中之重,临床医学的教学对于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临床教学阶段则是医学生迈入临床医师生涯的第一步,是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的关键性教学环节。 一、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后来扩展到包括教育学院、商学院、工程学院的教学改革中,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目前,PBL医学教育已经开始成为我国医学临床教学改革探索的新方向。 1. PBL的历史及概念 PBL医学教育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医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早在1956年,Bloom等人在比较了不同学习方法的学习效率后提出了PBL的概念。随后,这一概念得到了医学

教育者的关注。1983年,Schmidt详细论证了PBL教学方法的优点,倡议在医学教育中使用PBL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从此,对PBL的研究在世界医学教育领域展开,得到了较高评价。许多国家开始在医学教育中采用PBL。 PBL与传统教学法有明显区别。首先,学生们针对具体医学概念或病例提出问题,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随后进行独立资料收集、自学、研究等工作,最后回到小组中进行充分的讨论。这种方法使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可见,PBL并不是侧重于问题本身的解决,其特点是打破学科界限,围绕问题编制综合课程,以塑造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培养创新力和理解获取新知识、有效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PBL的教学有许多不同的方法,但是都遵循基本的原则和步骤。 2. PBL的基本授课方法 Albanese对PBL的授课方法给予一个基本的阐述。典型的PBL课程是由8~10个学生和一个教师组成一个研究小组。教师仅负责控制课程的进度。小组成员在一定时期保持稳定以便形成较好的团队关系。在每一次特定的情节教学中,由学生选出一个主席和一个记录员。课程开始时,根据所用教学材料(见后)的不同,由主席宣读或者大家一起阅读病例资料。如果使用真实病人,通常要求学生询问病史或者确定异常体征,然后回到教室讨论。学生可以得到或者自己查找相关的参考资料。教师的作用在于掌控课程进度并确保达到计划要求的教学目的,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规定的工作,协助主席制定表格以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医学教育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医学教育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医学人才的培养、引导青年成长的主流意识形态,是适应医学生追求真理和提升全面素质需求的科学理论。然而现今医学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却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医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的培养。因此,我们要提高医学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提高他们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从而运用到以后的临床实践中,造福大众。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医学教育 近年来,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突飞猛进,通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高等医学教育一系列改革计划的实施,加强注重医学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促进了医学生在知识、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发展,使医学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医学人才的培养、引导青年成长的主流意识形态,是适应医学生追求真理和提升全面素质需求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法对医学人才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哲学来锻炼人的理论思维。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必须走进医学生,把医学生作为医学未来的认识主体来关爱,提升他们的科学人文素质,提高他们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为今后诊治疾病打下方法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医学教育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既是科学的世

界观,又是指导人们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一般的科学方法论。搞教育研究,离不开概念、范畴、规律等思维方式,也离不开归纳、演绎、分析、抽象、综合、概括等思维方法,如果离开了这些思维方法,教育科学研究便无法进行,更不要说建立教育研究方法论体系。就像一切科学研究一样,教育研究也要经历在实践基础上的实际观察、材料收集、科学分析、理论综合、假设提出、实践证实等一系列过程,这整个过程都离不开科学方法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非常强调经验的作用,而在医学教育研究中,先进的教育经验是在创造性的教育实践中产生、发展的,是科学认识的对象,它以其新颖的思想和工作方式,不断地丰富着教育理论,它是教育科学理论真实性的可靠标准,而它的运用和推广,又是改进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马克思在教育研究中,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用完整的概念体系对某种复杂的教育现象进行理论再现,反映了整体中的各个局部之间、结构中的各个部分之间合乎规律的各种联系。教育学中作为理论再现法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常常被称作是建立教育理论的途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从逻辑关系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医学科学思维所必须的范畴,提供医学科学思维所需要的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贯穿医学科研和临床诊断治疗的始终,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医学科学的发展就停滞,医疗活动也将无法进行。医学人才比其他专业技术人才应具有更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医学面对的是“人”,人们追

医学类读书笔记大全

医学类读书笔记大全 【篇一:读书笔记医学】 《医学的哲学思考》的读书笔记此书的中心思想:哲学指导医学, 又服务于医学。医学需要哲学的态度、理论、思维和 方法来弥补、丰富、完善和处理医学活动中理性的欠缺与不足,重 构医学中关于“人”的完 整性认识范式,实现医学在观念与实践双重层面的科学精神与人文 精神深度融合的“人学” 转向。哲学具有整合性和基础性,医学具有实践性和人文性。此书的主要观点摘抄:医学从本质上讲是人学,关注的是在病痛中挣扎的、最需要关怀 和帮助的人。医学技术的目的是解除病人的痛苦,在竭力为病人寻 求治疗和缓解病痛方案的 同时,也注重对待病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通过对病人的同情、关 心和安慰等,给予病人情 感的关照。因此医学被认为是最具人文传统的学科,医生是最富含 人情味的职业。医学作为 一种人类探索生命的理性活动,其中蕴涵的人文价值和哲学意义远 远大于其技术意义。人文 是舵,技术是桨,没有人文的指引,技术就是瞎子。对临床思维的 主体和过程进行哲学分析是《黄帝内经》医学哲学思想的一个亮点,《黄帝 内经》的哲学指导思想是《易经》,《黄帝内经》的基本理论是阴 阳五行学说,《黄帝内经》的 科学性是阴阳两气源动力学说,《黄帝内经》以预防为主,《黄帝 内经》认为疾病可知、可防、 可治,这充分体现了唯物观中“世界的可知性”和“人的能动性”的观点。倡导医务人员应 “敬用五事”,即“容貌要恭敬,言语要有条理,视察要清楚,听受要 聪敏,思虑要通达”, 应具备“三德”,即刚正不阿、以刚制胜、以柔制胜。在古希腊,哲 学家和医生有着共同的理 论和实践背景,他们之间的关系紧密而复杂。《希波克拉底文集》 中的许多文章与之前或当时

哲学思维对人生的影响

哲学思维对人生的影响 虽然我不是哲学专业的,但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让我接触到了哲学。而在每次学习过后,都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人认识,让我的生活有了一些进步和变化。所以我来从个人经验谈谈哲学对人生的影响。 哲学对于我,是一个探讨人生意义的方法。冯友兰先生曾说过,“哲学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读哲学就是读哲人对人生的反思;是与哲学家的对话。这种对话是一个人思想成长的过程,培养和修正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过程。 曾经我以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个人都有;哲学就其最广泛的意义而言,每个人(包括文盲)都有。那么我们还有必要学习其他人的哲学吗? 在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我非常肯定地说:非常有必要。在我们的人生中,我们经常有意或者无意地被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所左右着。例如:对待金钱,对待成功,对待失败。社会上有无数种方式,但并不是每一种都是恰当的。有些人在面对失败的时候,自卑,然后自报自弃,最终被这个社会淘汰。但有些人则愈战愈勇,不仅仅成功地战胜了失败,还把失败当成了自己人生的一种财富。而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生下来就具有良好的三观的。这些至关重要的东西都是在后天不断地打磨不断地变化才能健康成长的。我们若想要完善我们自己的三观,那么我们就需要参照,对比,我们希望有正确的三观来引导我们,让我们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改正。而我们发现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局限于自己的“哲学”,被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锁链束缚着,我们如何能够真正去反省、去思考?因此,哲学的意义或许就是在于提供个体之外的关于人生之反思的参照。 马克思主义哲学便是其中很好的参照物。哲学讲的是道理,而往往很多人都对所谓大道理有着排斥心理,往往有人会抱着厌恶的情绪。平时的生活中,人们对普遍的真理充满的亵渎,现在的很多人往往不注重道理中的真正含义,而是大多数时候当做调侃和强词夺理的凭借。所以我觉得我们是需要一个完整的思想的体系的,让一个健全的人格指引着我们的生活。现在的大学生,身体不够健康,心理更是处于不佳的状态,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所以我们需要哲学,需要健全自己,强大自己的心灵,让心灵旺盛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我们现在需要的哲学。具体做到,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我们行为的指导,在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抵制不良思想,不良文化的侵袭,培养自己的爱国热情,投身于对生活的创造中。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辩证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让我知道要完善人生就只能靠自己去实践。而只有一个头脑清醒的人,才会有能力科学的规划自己的人生,而清醒的标准是什么?是能看清世界的本质,正确认识自我。对人生而言,要辨证地看待人生。比如,眼下正处于大学第一年的我,我要知道我所面对的主要矛盾是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要学会抓住知识的重点;学科之间要统

道家医学的精髓

道家医学的精髓:从养生长寿到“元神用事”---袁筱芬 胡海牙先生 生于1914年,浙江绍兴人。著名中医师,中国道家仙学学术的继承、研究者,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兼中国道教协会理事和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丹道、医药、武术顾问。 胡先生精通中医真要学理,善治疑难杂症。在行医中根据 "先治未病,兼治已病" 的治疗原则,每以治命为主,而使病痊愈。并将仙学养生方法有机地融于中医治疗的临床实践中,效果极为显著。曾深入研究针灸学中经络穴位与针刺手法的奥妙,得出从治疗局部的症状而协调全身机能,最终根治疾病的治疗方法。先生深谙内家拳,尤精道家仙学学术,认为仙学是人类缩短进化论,为我中华民族所独有,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思想来研究。曾数次赴香港、美国、澳大利亚等地讲授中医针药及道家仙学方面的知识,颇受欢迎。今已九十四高龄,每星期尚要做多次专家门诊,为患者祛除疾苦,并利用闲暇之时,着手中医与仙学文章的整理事宜。 源于道家的神仙之学在中国相传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基本内容包括三元丹法、中医针药及内家拳三大部分。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这门学术未能得到相宜的发展。一直到 20世纪20年代,著名道家学者陈撄宁先生首次倡导将仙学独立出来,作为专门的学术来研究。 道家仙学和中医之间自古以来就有着不可分割、彼此渗透的关系。两者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内在具体联系呢?为了近距离地接触和了解道家医学的精髓,日前立品编辑袁筱芬采访了一代仙学大师陈撄宁先生的嫡传弟子,著名中医师,九十四岁高龄的胡海牙先生。 学仙要先懂得医 筱芬:作为道家仙学学术的继承者,同时又是著名的中医师,您能不能简单地给我们介绍一下道家仙学和中医之间的关系? 胡海牙:仙学是道家文化的核心。学仙呢,第一要健康长寿,这是道家里的精华。要健康长寿就要有健康长寿的方法,这个方法是唯物的,不是唯心的。所以学仙要先懂得医。反过来,如何养生,如何达到健康长寿,也是中医里很重要的一方面。 筱芬:仙学大概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 胡海牙:仙学主要是一门研究养生长寿、获得健康的学问,仙家成就的最后目标是飞升,是将重浊有生命的肉体化为轻清有生命的气体,离开短命的世界而升迁到长命的世界,永不寂灭。仙学里有炼丹的方法。一种是用来吃的,叫外丹,一种是在自己身体里面修炼的,叫内丹。仙学认为整个宇宙是由天元、地元、人元组成,所以有三元丹法。 筱芬:主要有哪些具体的养生方法呢? 胡海牙:除了三元丹法以外,医卜星象、天文地理、三教九流,这些讲起来都要懂。医是最主要的,一定要懂得如何让身体好,吃什么东西,这些和医有直接关系。如果医不懂,东西乱吃就不行。东方人很早就认识到,不同的人要按照不同的体质来辨证用药、饮食。

1国外医学教育模式分类与借鉴.

1国外医学教育模式分类与借鉴 高等医学教育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大学专业之一。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各国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教育层次和形式有所变化,或强调学历,或注重资格,或突出学位,各不相同。以目前情况看,按毕业后的第一学位或证书的授予情况,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1博士学位授予型 以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医学院指南》(2000年及截至于2003年6月30日的补充资料)为依据统计,全球有近半数(49.36%)的国家和地区为医学毕业生授予医学博士学位(有的国家授予内科学博士或外科学博士学位)[2]。其中美国和加拿大是此类型的代表。美国和加拿大的高等医学教育是在4年本科教育获得学士学位后进行的。医学院校的招生对象为已取得学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通过入学考试进入医学院再攻读4年医学课程,毕业授予医学博士(MD)学位。它们的医学教育制度中有三个可值借鉴之处:设置入学考试。世界各国高校的入学制度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考试制度”,一种是“证书制度”。考试作为一种标准,被用于决定学生是否能升入高校,而证书制度是学生凭中学毕业证书或其他证书就有进入大学的资格[3]。美国的本科毕业生在申请进入医学院前必须通过美国医学院入学考试(MedicalCollegeAdmissionTest,MCAT),加拿大的学生入医学院前也要通过文、理和面试三方面的考试[4]。医学院特设的入学考试,保证了医学生的水平和质量,也保证了医学教育的精英特性。在学期间参加国家统一考试。美国医师考试委员会组织的美国医学执照考试(UnitedStatesMedicalLicensingExamina-tion,USMLE)共分为三个阶段,学生在第二学年结束时必须通过第一阶段的考试(USMLEStepⅠ),在第四学年结束时必须通过第二阶段的考试(USMLEStepⅡ),否则他们将不能进入临床实习(Clerkship),不能毕业,也不能成为住院医师。实际上,参加并通过国家统一考试,使学生获得实习期间和日后行医所必须具备的合法资格,也是避免引发医疗争议和医疗纠纷的重要手段。加拿大的医学生在毕业时也要通过一次标准化考试,以标志其知识和技术达到了一定水平,否则不能从事医疗工作。毕业后区分全科和专科医师的岗位。美国和加拿大的医学生毕业后,需申请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完成培训后,其身份还只是全科医师,若想成为专科医师则需再经过几年时间的专科培训以获得资格。这样一来,由全科医师负责社区居民的普通疾病诊治和专科疾病转诊,不仅提高了医疗保健系统的运作效率,而且有利于控制医疗费用。 1.2学士学位授予型 据统计,授予医学学士类学位的国家占总数的21.79%,其中以授予内科学学士学位或外科学学士学位的占绝大多数[2]。此类国家主要以英国、瑞典、新加坡等为代表。高中或大学预科毕业生进入医学院校学习5-6年,完成规定的课程和临床实习后,即可获得医学学士学位。作为5或6年的本科医学教育,其课程体系和教学安排大体上与我国现行5年制的医学本科教育相似。但最大的不同在于:尽管医学也属于普通本科教育形式,但由于有一整套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以及对医学院校每年的招生严格控制,因此在其国家的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后,医学教育仍然能够保持较好的精英教育水准;医学生毕业后,区分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的就业岗位。严格限制招生名额与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比如,英国高校的招生对象为获得高中会考毕业证书的人,但其医学系、牙医系、药学系等专业由于名额有限,一般都采取筛选淘汰制招收大学新生[3]。瑞典高等医学院校的招生对象只为自然科学班级毕业且成绩达到4.8分以上的高中毕业生[5]。新加坡医学院每年招生不足300人,本科教育采取“严进严出”的方式,入学后还要通过每年的年考,由于最后一年的学位考试要求很高,评分极为严格,因此通过率较低,而未通过全数考试就不能被授予学士学位[6]。从另一项措施来说,英国、瑞典、美国等国家都已建立起一套高等教育质量保

哲学与医学的关系

郎景和院士:哲学与医学的关系 哲学始源于医学,医学最终要归隐于哲学。医学发展迅速,最终要走到哪里去,让我们一起来聆听郎院士在第三届东方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大会上关于哲学与医学,医生修养与现代人文的演讲。 医学是科学、哲学与宗教结合 生命死亡/生命表达既是生物学的,也是科学的,哲学的,甚至是宗教的。医学应该从终极关怀这个角度去了解一种病,了解一个病人,从这个层面上去体现一个人善良的本质。 宗教的基础是人的信赖(信仰)。那种认为宗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是有偏颇的。我认为,宗教实际上是一群人终极关怀所编制而成的一种思想逻辑和生活模式,宗教是一种生活模式和一种生活轨迹,是信仰,信赖、信奉和信任。 以前,我们对大自然的一切事物,包括阳光、雨露,空气、水、日月星辰并不了解,于是我们就相当自然地认为它们有某种超人的力量,实则不然,那个超人的力量既不是神,也不是上帝,而其实是自然规律。只是我们对它不认识而已。有一本书,叫《人的宗教》,它讲了6种宗教,包括中国的儒家和道教思想,它在书中提到:有一种力量,无限无量,我们不知道它的名字,却知道它的来源,不是神,而是自然,是自然的力量,是道。这是专门讲宗教非常客观的说法,道正心正,道正路正。 所以,科学、哲学、宗教和医学实际上是结合在一起的。知名哲学家冯友兰说过,人不一定是宗教的,但是他一定是哲学的。一旦是哲学的,他就有了宗教的洪福。因此,医学则是可以把科学、宗教和哲学调和起来的综合事业。大家都知道徐志摩,他的一生是爱的象征,爱是他的宗教,爱是他的上帝。既然爱是上帝,那么我们作为医生,何尝不应该把爱作为一种宗教去认识呢?果真如此,我们就能共品智慧传统所广施的一种喜悦。 所以,医学可能是把科学、哲学、宗教结合起来的中心立足点。归根结底,医学绝不仅仅是知识和技术。 伤与痛的认识与医患关系

医学哲学

辨证思维指的是一种世界观。世间万物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而辨证思维正是以世间万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为基础,而进行的对世界进一步的认识和感知,并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得到某种结论的一种思维。 逻辑狭义上逻辑既指思维的规律,也指研究思维规律的学科即逻辑学。广义上逻辑泛指规律,包括思维规律和客观规律。逻辑包括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形式逻辑包括归纳逻辑与演绎逻辑,辩证逻辑包括矛盾逻辑与对称逻辑。 中国古代思维的方式主要是辩证思维,逻辑思维主要是西方的思维方式。地理环境的因素决定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欧洲思想的发源地古希腊是一个由200多个岛屿,城邦组成的国家。因城邦的规模小,人口少所以城邦的运营不得不依靠城邦间的交流但城邦间往往隔着高山或者大海因而需要交通技术的支撑,探索自然深处的规律故而形成了逻辑思维这种思维方式。 与古希腊的海洋文明不同古代中国文明是大陆农耕文明。生产资料可以全部自给自足,不需要大量的商品交流因而形成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辩证思维的发展也是依托于这种生活方式。但其中也不乏逻辑思维的形成如观天象寻找规律而制定二十四节气的呢高等。古代中国的逻辑思维往往会包括在广大的辩证思维中。 中国古代辩证思维的发展主要体现于阴阳学说的发展。一分为二的看待事物也是朴素辨证观的体现。中国古代辩证思维经历几千年的发展后已经发展为一个体积庞大,内容繁杂的思维方式。所有事物都可以以阴阳的方式来阐释。道家把阴阳视为世界的根本。 现代中国逻辑思维主要来自于西方。虽说中国古代逻辑思维可以包括在辩证思维内但把两种思维方式分开来看是两种截然不同并对立的思维方式。如挑选西瓜以辩证的思维方式来说可以“司外揣内”以不破坏整体的基础上挑选最好的西瓜,但逻辑思维并不然是直接切开西瓜破坏整体性而挑选。故逻辑思维的发展在中国古代不占主流地位。 中医辩证思维是中国古代辩证思维发展而形成的庞大的,完整的,准确的理论体系。 思维的形成于发展都取决于地理生活环境。环境造就了思维。

我对学习哲学的认识

浅析我对学习哲学的认识

————————————————————————————————作者:————————————————————————————————日期:

浅析我对学习哲学的认识 学哲学,什么是哲学,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记得高中时候学的思想政治课只是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肤浅部分,那时候还没有踏入社会,对这门课程很难理解也无兴趣,通过参加工作多年来社会经验的积累,对社会的感触和重新认识,当我再次踏入中央电视广播大学的门槛时,特别是在老师的辅导下我重新认识了哲学这门科学。 理解学习哲学的意义和必要性。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一、谈世界观,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为了获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时刻都要与周围的世界各种事物打交道,不仅要认识周围的自然界,而且还要逐步的认识同自然界的关系,通过这些认识去改造世界,以期达到自己所需要的目的。从而形成了对世界的这样那样的看法和观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由于实践水平,文化、科技发展的水平不同,人们有着不同的世界观。比如说:中国人有个古语“望子成龙”将世世代代的理想寄托在子孙后代身上,那么在欧美发达国家赞同的是“望己成龙”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发奋图强规划人生目标,围绕既定的目标去奋斗。这就是对世界观的不同看法。我们祖先还有一句话“女要富养,男要穷养”,意思是,女儿要培养其高贵,素养,涵养才能相夫教子,男孩要穷养是告诉人们,男儿当自强,应负起家庭责任,国家责任,就不能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先苦其心志,劳其肌肤。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懂得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与主观主义两种思想路线、两种思想方法的对立和斗

道教医学的病因病机思想!

道教医学的病因病机思想! 早期道教《太平经》经典著述论述了其关于病因的认识,但与同时期传统医学理论,如《内经》、《难经》等,相比较显然相对落后。例如,除了体现宗教观的负说外,主要从天地、阴阳、四时变化等体现天人相应的关系方面做出阐释,《太平经》“释承负诀”云:“多头疾者,天气不悦也。多足疾者,地气不悦也。多五内疾者,是五行气战也。多病四肢者,四时气不和也。多病聋盲者,三光失度也。多病寒热者,阴阳气忿争也。多病愦乱者,万物失所也。多病鬼物者,天地神灵怒也。多病温而死者,太阳气杀业。多病寒死者,太阴气害也。多病卒死者,刑气太急也。多病气胀或少气者,八节乘错也。”这种从宏观上寻找人体致病的原因,虽然也是基于经验的推断,有其合理之处,但显得很粗糙。晋唐以来,道教医学的逐渐充实与成熟,但从根本上来说,道教医学是对传统医学的生命观、疾病观的一个发展。因此,其关于病因病机的认识是道门中人对《内经》等传统医学经典著述关于病因、病机思想的阐发。这是由于历代以来随着道教炼养家自疗及为他人疗疾的实践深入,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唐末五代以来,特别是明清两代道教医家、炼养家从内炼实践与对疾病治疗两方面深入的探索导致形体疾病 的机理,并获得了许多规律性的认识,形成了区别于传统中

医病机的观点。其中,有些文献记载并追踪分析疾病发生的具体原因,以求解决办法,还从理论上加以总结。显示出道教医学在阐释病因病机上的独特个性。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内丹炼养家探讨病因病机首先是从基于其自身的特殊需求。他们发现后天生命体中奇经八脉的气机运行不阐达且多有 瘀滞,是致病的根本原因,更是修仙的障碍。这一重大发现是道门炼养者这一特殊群体基于其自身体验而得出来,也同样揭示了人体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更重要的是他们以此为依据创造了各种具体却病强身之术,并传承至今。归纳主要病因病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丶真气耗散与气机失调1先天真气耗散从内丹阴阳关系而言,内丹医学也注重人体阳气的作用,指出“元阳真气”的丧失是得病的根本原因。《灵宝毕法》“匹配阴阳第一”云:自胎元气足之后,六欲七情,耗散元阳,走失真气。虽有自然之气液相生,亦不得如天地之升降。文中认为元阳真气的耗散直接使人体内心肾气液升降失调,导致全身气机升降失调。同时,也认为人体阴阳需要符合“阴平阳秘”的平衡原则,《灵宝毕法》“聚散水火第二”又指出:“人之致病者,惟阴阳不和,阳微阴多,故病多。”由于个体整体性的阴阳关系失调,自然疾病丛生了。2心肾之气不交从心肾水火关系而言,由于心肾水火不交导致外邪侵入人体内而招徕疾病,《养生秘录》“中黄内旨”:今之人盖火燥炎上,水湿润下,自勾引阴邪之气,乘间而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