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唐四杰分别是谁

初唐四杰分别是谁

初唐四杰分别是谁

初唐四杰分别是谁

唐代初期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文人。他们在内容、风格等方面对宫体诗有较大突破,并将五言律诗发展成熟,为唐诗带来新的风貌。其中尤以王勃的成就最高。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硕儒王通之孙。14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召为王府修撰,因戏作《檄英王鸡》文,被高宗逐出王府。任虢州参军时,因擅杀官奴,犯死罪。遇赦后,渡海省亲,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才华出众,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作诗能突破当时文坛的宫体诗束缚,风格较为清新明朗。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扫前人送别伤离的低沉格调,历来为人们传诵。亦长于骈文,代表作《滕王阁序》,在唐代就已家喻户晓。学术著作亦丰,除《黄帝八十一难经序》、《平台秘略论赞》等篇被收入《文苑英华》外,余皆散佚。杨炯(650--693?)华阴(今陕西华阴)人。10岁举神童,27岁授校书郎。武后时为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作诗擅长五律,叙写边塞生活的诗作尤为突出,如《战城南》、《从军行》等篇都气势轩昂、风格豪健。其他题材的却未能尽脱绮艳文风。散文多赋、序、表、志等,今存50篇。在所作《王勃集序》中,对王勃改革当时淫风的理论和实践,给予了较高评价。"四杰"中,他的诗数量最少,成就也略小些。卢照邻(约636--695后)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初任邓王府典签,后迁新都尉,染风疾辞官。居太白山中,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徙居阳翟县茨山下,买园筑坟,终因政治上的失意和病痛折磨,身投颍水而死。他一生不得志,只作过几任小官。为自明遭遇,作有《五悲文》。有诗名,其诗以七言歌行体为佳。作品辞彩富艳,内容广阔,意境清迥,以韵胜。代表作《长安古意》,揭露了上层社会的奢靡生活和内部斗争,在初唐长篇歌行中成就突出。骆宾王(约626--684)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初为遁王李元庆府属,又任武功、长安两县主簿。入朝为御史后,因多次上书议论天下大事,获罪入狱,贬为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随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不知所终。骆宾王少负才名,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擅长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内容与卢照邻的《长安古意》相近,但篇幅更长、铺排更甚,当时被称为绝唱。又精于五言诗。五律《在狱咏蝉》,借蝉自喻,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还善作骈文。在随徐敬业起兵时,写过著名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即《讨武后檄文》)。檄文采用抑彼扬手法,很有战斗力和号召力。传武则天读此文亦大加赞赏。

王勃和谁合称初唐四杰

王勃和谁合称初唐四杰 本文是关于王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王勃和谁合称初唐四杰呢?初唐四杰的简介是怎样的呢? 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指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 王勃简介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杨炯简介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卢照邻简介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骆宾王简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王勃和谁和称初唐四杰

王勃和谁和称初唐四杰 导语:王勃和谁被称为初唐四杰呢?初唐四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非常著名的集团。并且对于革除齐梁余风、开创唐诗新气象,起了重要的作用。也对中国的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初唐四杰”是指我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四杰齐名,原并非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杜甫《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一般即认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但也有认为指文,如清代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谓“此首论四六”;或认为兼指诗文,如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论此首时,举赋、檄、诗等为例。 四杰名次,亦记载不一。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说,唐开国后“复有王杨卢骆”,并以此次序论列诸人,为现所知最早的材料。张说《赠太尉裴公神道碑》称:“在选曹,见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则以骆为首。杜甫诗句“王杨卢骆当时体”,一本作“杨王卢骆”;《旧唐书·裴行俭传》亦以杨王卢骆为序。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杨炯《王勃集序》)。他们的诗歌扭转了唐朝以前萎靡浮华的宫廷诗歌风气,使诗歌题材从亭台楼阁、风花雪月的狭小邻域扩展到江河山川、边塞江漠的辽阔空间,赋予诗以新的生命力。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杰出人物。 王勃被誉为什么的贡献 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

诗人介绍_初唐四杰

古代诗人小报--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他们都是官小而名大,年少而才高的诗人,他们在初唐诗坛的地位很重要,上承梁陈,下启沈宋,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后人所说的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从他们才开始定型。 王勃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曾任虢州参军,他年幼时写的骈俪文《滕王阁序》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名篇,久为众口传诵。 据说他写文章之前,把笔墨纸砚准备好,饮酒后蒙被而睡,醒后一挥而就,不改一字,时人称为“腹稿”,他的诗清新自然,一篇之中常有警句,有如奇花异草杂缀在幽谷之中,使人百读不厌。有名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他文章中的名句。王勃的作品,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杨炯 杨炯(650~693年),唐代诗人,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于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坐从祖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秋后迁盈川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官。世称杨盈川。 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 卢照邻 卢照邻(约637~约689),唐代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治今河北涿县)人。卢照邻工诗,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杨炯誉之为“人间才杰”(《已子安集序》)。代表作《长安古意》,诗笔纵横奔放,富丽而不浮艳,为初唐脍炙人口的名篇,但仍未摆脱六朝诗风影响。 骆宾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唐代诗人。字观光,婺州义乌(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朝初期诗人。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他辞采华胆,格律谨严。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有《骆宾王文集》遗世。 竹园小学四<三>班陈嘉璐

初唐四杰代表作品选

滕王阁序------------------------------------------------------------------------------------------------------------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从军行---------------------------------------------------------------------------------------------------------------杨炯 长安古意---------------------------------------------------------------------------------------------------------卢照邻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骆宾王在狱咏蝉---------------------------------------------------------------------------------------------------------骆宾王易水送别---------------------------------------------------------------------------------------------------------骆宾王咏鹅---------------------------------------------------------------------------------------------------------------骆宾王 【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 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 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 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 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 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 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 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呼!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 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 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唐代著名诗人简介

唐代著名诗人简介 1、王勃(650~675),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为四杰之首,被誉为诗杰。积极开拓诗歌的表现领域,从题材内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显露了新的独特风貌。文名甚高,对近体诗有所建树,为唐诗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蜀中九日。 2、杨炯(650~692),弘农华阴(陕西)人。人称“杨盈川”,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以边塞征战诗著名,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风格雄健豪放,气势轩昂,很有气魄。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代表作:从军行、出塞。 3、卢照邻(632~695),幽州范阳(河北省涿州)人。自号幽忧子,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杨炯誉之人间才杰。擅长诗歌骈文,尤擅七言歌行,意境清迥。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代表作:长安古意、咏史四首、紫骝马。 4、骆宾王(638~?),婺州义乌(浙江义乌)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内容广泛,格调高远,多感叹个人遭遇,抨击社会现实之作。代表作:咏鹅、易水送别。 5、李峤(约645~约714),赵州赞皇(河北)人。与同乡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宫廷诗人,诗多咏物。代表作:风。 6、沈佺期(约656~713),相州内黄(河南内黄)人。与宋之问并称沈宋,律诗之祖。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邙山。 7、宋之问(约656~712),汾州(山西汾阳)人。人称宋学士,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律诗鼻祖。尤善五言诗。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为文赋诗,讲求比兴,属对精密,点划入微,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渡汉江、度大庾岭。

初唐四杰杨炯

初唐四杰杨炯 如何才能过活这一生?这是一个复杂且深奥的问题。历史上的诸多风流人物,享受着世间的权力和声名。可是到头来,他们对自己的一生却充满着悔恨。更不必说普通人了,悔恨更多。 杨炯也曾无数次自问过这个问题,他找到了答案。与骆宾王、王勃、卢照邻同列“初唐四杰”的他,是唯一得以善终的人,其他三人皆下场凄凉。历代学者评论初唐四杰时,都认为杨炯的才华是四人中最低的,甚至觉得他不配与其他三人并列。不仅是后世之人如此说他,当世之人也都百般非议过他。而杨炯作为一位文人,怎么可能不爱惜自己的文名。但是他却没有选择反驳,而是选择了沉默。生命的成长过程是把不接受逐渐变成接受,容纳所有的好与坏。 杨炯的成长历程中,藏着如何才能过好这一生的最佳答案。 01 他与其他三人一样,自幼被称为神童,聪敏而博学。初唐时期,朝廷为了吸纳天才专门设立了童子举。杨炯在九岁时童子举及第,待侍弘文馆。还是孩子的他,就已经可以一边读书,一边做官领工资了。这一点是许多唐代诗人终其一生也达不到的目标,他的起点超越了绝大多数人。 可是天才也有着自己难以解决的困局,杨炯在弘文馆苦苦等不到升职。他从一位孩童变为少年,又从少年变为青年。眼看都要三十而立了,他却始终被困在弘文馆,找不到出路。面对朝廷的冷视,他无数次地想要离开弘文馆,去寻找外面的天地。 诗人太多心高气傲,受不了不公的遭遇与冷遇。特别是少年时期的诗人,骨子里还充斥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可是杨炯却表现出了与大多数诗人不一样的一面,他选择了接受着一切看似不好的安排,独自面对无人赏识的寂寞,压制了自己年少的心气。 唐高宗上元三年,杨炯为了更快升职,又参加了科举考试,再次高中。可是朝廷给两次进榜的他只安排了一个小小的秘书郎职位,他再次受到了冷遇。年近三十,却还是一个九品的芝麻官,他心里终究有点郁勃不平。 他通过诗作宣泄着自己心中的愤懑,寻找着心灵的慰籍。待他发泄之后,他还是选择了沉住心气,继续等待着属于自己的机会。如今的大学生所面临的遭遇和杨

王勃初唐四杰

王勃初唐四杰 本文是关于王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他们对中国的文学作出卓越的贡献。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初唐四杰中的王勃,欢迎阅读! 王勃(649~676年),汉族,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 圣泉宴 披襟乘石蹬,列籍俯春泉。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 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兴洽林塘晚,重岩起夕烟。

寻道观 其观即昌利观,张天师居也。 芝应光分野,蓬阙盛规模。碧坛清桂阈,丹洞肃松枢。玉芨三山记,金箱五岳图。苍虬不可得,空望白云衢。散关晨度 关山凌旦开,石路无尘埃。白马高谭去,青牛真气来。重门临巨壑,连栋想崇隈。即今扬策度,非是弃繻回。游梵宇三觉寺 香阁披青磴,雕台控紫岑。叶齐山径密,花积野坛深。萝幌栖禅影,松门听梵音。遽忻陪妙躅,延赏涤烦襟。别薛华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律。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注】诗题一作“秋日别薛升华” 重别薛华 明月沉珠浦,凤飘濯锦川。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飘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穷途唯有泪,远望独潸然。【注】诗题一作“秋日重别薛升华” 麻平晚行 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高低寻戌道,远近听泉声。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送卢主簿

初唐四杰教案

初唐四杰 制作人:张莉萍 【学习目标】 1、了解初唐四杰的有关文学常识。 2、初步把握四杰的创作概貌。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千四百多年前,是让我们一直引以为骄傲的大唐盛世。 虽然岁月的沧桑让我们已经无法再走在宽得可以让四十五辆车同时行驶的朱雀大桥上,虽然我们也无法再目睹一下那美轮美奂是北京故宫面积三倍的大明宫,莲叶接天、荷花映日的太液池、丝竹弦乐声闻于天的华清宫也不复存在。但是我们并非只有从“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的大雁塔上才能领略到些许盛唐时气象,留在我们印象中的是“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天朝大国的形象,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富庶盛世的光辉,是“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的赫赫武功,更让我们值得回味的是,唐代那灿若群星的才子们,留下的那字字珠玑的灿烂诗篇更是让千百年来不知多少人陶醉痴迷。 唐诗宋词,历来被称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而唐代更是才子辈出的时期。多少才子词人,特立特行,矫矫不群,惊世骇俗。 二、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即唐代高宗到武后时期的四位职小而才高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应该说声律和风骨兼备的唐诗,是从他们开始的。 唐代蓬勃昂扬的时代气息,卓尔不群的才华名声使四杰都满怀兼济天下的胸怀和抱负,而卑微的官职和地位却使他们怀才莫展、坎坷失意。在他们的诗歌里,表现为题材的开拓,四杰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了江山和塞漠。题材的开拓同时带来了一种严肃的思想,一种豪放的气势,一种慷慨悲凉的风格。四杰的诗歌也因而成为初唐诗歌中风骨凝练的佳作。 王勃诗的代表作是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其《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是一篇骈文佳作。 杨炯的代表作是五言律诗《从军行》。 卢照邻的代表作是七言歌行《长安古意》。 骆宾王的代表作是《在狱咏蝉》。 三、王勃

历史趣谈:杨炯简介 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神童杨炯生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杨炯简介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神童杨炯生平 导语: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杨炯,初唐诗人,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但自称“耻在王后,愧在卢前”。他于显庆六年(661)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坐从祖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秋后迁盈川令(县治在今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高家镇盈川村,其地约为今之龙游县、衢江区的一部分),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官。世称杨盈川。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其他唱和、纪游的诗篇则无甚特色,且未尽脱绮艳之风;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篇。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旧唐书》本传盛赞其《盂兰盆赋》“词甚雅丽”,《四库全书总目》则以为“炯之丽制,不止此篇”,并谓“其词章瑰丽,由于贯穿典籍,不止涉猎浮华”。所作《王勃集序》,对王勃改革当时淫靡 生活常识分享

初唐四杰王勃

初唐四杰王勃 本文是关于王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而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是著名的唐代诗人,四杰之一的王勃。王勃(649~675),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父亲王福□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 多篇。王勃的文集,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种本子,皆不传。 王勃小时候很聪慧,从小就能写诗作赋,世人目为神童。《旧唐

书》本传谓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又有杨炯《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太常伯刘公称王勃为神童。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仲秋,右相刘祥道巡行关内,年方十四的王勃上书刘右相,其中第一条就是抨击唐王朝的侵略政策,反对讨伐高丽,他认为:“辟地数千里,无益神封;勤兵十八万,空疲帝卒。警烽走传,骇秦洛之甿;飞刍挽粟,竭淮海之费。”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不满情绪。刘祥道看后,为其“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之语惊异,赞王勃为“神童”,并上表举荐。王勃乃应麟德三年(666年)制科,对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此时的王勃虽然才14岁,尚是一少年,但由于才华毕露,在那时就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 乾封初(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少年得志的王勃经过这样的打击,心情是沉重的。他在《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中说:“天地不仁,造化无力,授仆以幽忧孤愤之性,禀仆以耿介不平之气。顿忘山岳,坎坷于唐尧之朝;傲想烟霞,憔悴于圣明之代。”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凄怆悲苦和愤激不平。总章二年(669)五月,王勃悻悻离开长安,南下入蜀,开始了他将近三年的蜀中漫游。仕途的挫折,生活的体验,山川的感召,使王勃写下了很多抒发自己情怀的诗文,其中主要是朋友间的酬

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 唐代初期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文人。他们在内容、风格等方面对宫体诗有较大突破,并将五言律诗发展成熟,为唐诗带来新的风貌。其中尤以王勃的成就最高。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硕儒王通之孙。14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召为王府修撰,因戏作《檄英王鸡》文,被高宗逐出王府。任虢州参军时,因擅杀官奴,犯死罪。遇赦后,渡海省亲,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才华出众,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作诗能突破当时文坛的宫体诗束缚,风格较为清新明朗。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扫前人送别伤离的低沉格调,历来为人们传诵。亦长于骈文,代表作《滕王阁序》,在唐代就已家喻户晓。学术著作亦丰,除《黄帝八十一难经序》、《平台秘略论赞》等篇被收入《文苑英华》外,余皆散佚。 杨炯(650--693?)华阴(今陕西华阴)人。10岁举神童,27岁授校书郎。武后时为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作诗擅长五律,叙写边塞生活的诗作尤为突出,如《战城南》、《从军行》等篇都气势轩昂、风格豪健。其他题材的却未能

尽脱绮艳文风。散文多赋、序、表、志等,今存50篇。在所作《王勃集序》中,对王勃改革当时淫风的理论和实践,给予了较高评价。"四杰"中,他的诗数量最少,成就也略小些。 卢照邻(约636--695后)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初任邓王府典签,后迁新都尉,染风疾辞官。居太白山中,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徙居阳翟县茨山下,买园筑坟,终因政治上的失意和病痛折磨,身投颍水而死。他一生不得志,只作过几任小官。为自明遭遇,作有《五悲文》。有诗名,其诗以七言歌行体为佳。作品辞彩富艳,内容广阔,意境清迥,以韵胜。代表作《长安古意》,揭露了上层社会的奢靡生活和内部斗争,在初唐长篇歌行中成就突出。 骆宾王(约626--684)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初为遁王李元庆府属,又任武功、长安两县主簿。入朝为御史后,因多次上书议论天下大事,获罪入狱,贬为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随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不知所终。骆宾王少负才名,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擅长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内容与卢照邻的《长安古意》相近,但篇幅更长、铺排更甚,当时被称为绝唱。又精于五言诗。五律《在狱咏蝉》,借蝉自喻,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还善作骈文。在随徐敬业起兵时,写过著名的《代

诗人骆宾王的简介资料

诗人骆宾王的简介资料 骆宾王是出生在义乌,是初唐杰出的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三人合称“初唐四杰”而且在初唐四杰当中吗,骆宾王流传后世的作品最多。是骆宾王出名的就是那首他在 八岁之时所作的《咏鹅》,骆宾王也因为这首诗被人们称为神童。因为骆宾王的父亲死的 比较早,所以他早年的生活比较落魄,之后得到一官半职之后生活才有所好转。 因为为人正直,所以常常得罪别人,说以骆宾王还曾被贬谪到边关从军,在此期间骆 宾王也作了许多边塞诗,也写了许多文檄。再次之后骆宾王吊人长安主薄,正值武则天当政,所以多次上书讽刺,也因此入狱,在狱中就作了著名的《在狱咏蝉》。武则天废了中 宗之后,徐敬业起兵,骆宾王就写了著名的《为徐3敬业讨武曌檄》,全篇陈词慷慨激扬,因此闻名天下。 骆宾王为徐敬业写好了这篇文檄之后,内心的愤怒和对于武则天这种行为的厌恶全都 表达了出来,许多人都被这篇文章所煽动,一时之间徐敬业的起义军就集结到了十万的人数,这篇文檄应该来说起到了很大的号召作用,但是起义军并没有因为集结了十几万的人 马就把武则天给打败了,相反武则天的军队大败起义军,骆宾王、徐敬业这些带头的人也 连夜出逃。 骆宾王和徐敬业逃到了润州,原本打算连夜坐船走水路逃到高丽去,但是世事难料, 在徐敬业的队伍里,他的部下王那相就带头反对徐敬业,徐敬业等人二十五个人就被王那 相给砍了脑袋。然而对于骆宾王的结局,史书上却有许多的争议。《旧唐书》和《资治通鉴》中记载骆宾王也被杀了,而《新唐书》中却说骆宾王是逃跑了,所以骆宾王的结局也 成为了谜案。 骆宾王,初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为“初唐四杰”。他是七 岁能作出《咏鹅》的“神童”,在诗词方面极具天赋,极其擅长写七言歌行,七言歌行的 长篇代表作《帝京篇》辞藻华丽、形式灵活,且言辞工整、音节和谐、感情丰富、朗朗上口,在当时被称为是千古绝唱。 永徽年间,骆宾王犯事被降职发配西域,在边疆驻守的日子里,他没有沮丧,没有自弃,而是写下一篇又一篇的边塞诗,来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比如《送郑少府入辽》,用 极高的格调和优美华丽的辞藻,将自己想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决心表达了出来。 在五律诗方面,骆宾王也极具天赋,写下了很多名篇巨作。比如以蝉寓己、用蝉明情、人蝉合一的《在狱咏蝉》,其情感细腻深邃,对于蝉的妙处不仅仅只是在于结构上的符合,更是在于蝉的意向上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是后世脍炙人口的佳作。 骆宾王在骈文方面的代表作《为徐敬业讨武瞾榭》,是以大忠大孝为依据,来讨伐武 则天自立为女皇。写作手法上的巧妙使得这篇文章更像是一个集结令,号召天下人用忠孝

王勃是不是初唐四杰

王勃是不是初唐四杰 本文是关于王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在初唐时期,涌现出许多知名的文人,其中,诗人王勃非常的有名。那么,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吗?今天,小编为大家解答王勃是不是初唐四杰,欢迎大家阅读! 王勃是不是初唐四杰呢? 王勃作为“初唐四杰”重要人物之一,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有着惊人的成绩,并给予我们留下了很多的诗歌。总章二年(669)五月,王勃悻悻离开长安,南下入蜀,开始了他将近三年的蜀中漫游。仕途的挫折,生活的体验,山川的感召,使王勃写下了很多抒发自己情怀的诗文,其中主要是朋友间的酬唱,仕途艰难的感叹和一些抒写乡思的作品。在蜀期间,朝中曾先后征召过王勃,王勃都称病辞谢。 咸亨三年(672年)王勃返回长安,裴行俭、李敬玄同典选事,闻王勃文名,又数次召用,但王勃耻以文才受召,作文述志,结果触怒了裴行俭,被斥为“才名有之,爵禄盖寡”。第二年,王勃听友人陆季友说虢州多药草,他很想去,便设法做了虢州参军。这是王勃第二次走上仕途。但谁能想到,等待他的却是第二次沉重的打击。王勃恃才傲物,在虢州参军任上与同僚的关系搞得很僵。当时有官奴曹达犯了死罪,王勃不知为什么却把他藏到自己府内。后来他又害怕此事泄露出去,就私下把曹达杀了。 事情很快被发现,王勃被判死刑而入狱。后又巧遇大赦,免除了

死刑。但王勃的父亲却因此事而从雍州司户参军的位置上被贬为交趾令。至于王勃擅杀官奴的具体情况,史无详载,是非莫辨。不过,王勃没有象第一次废官后那样寄情于山川烟霞,而是更珍惜这劫后余生。“富贵比于浮云,光阴逾于尺璧。着撰之志,自此居多。……在乎辞翰,倍所用心。”第二年朝廷虽恢复王勃原职,但他决计弃官为民而不就任。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王勃完成了祖父王通《续书》所阙十六篇的补阙,刊成二十五卷。撰写了《周易发挥》五卷、《唐家千岁历》、《合论》十篇、《百里昌言》十八篇等,同时还创作了大量诗文作品。这是王勃一生中创作最宏富的时期。 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春天,王勃从龙门老家南下,前往交趾看望父亲。一路经洛阳、扬州、江宁,九月初到了洪州。在这里王勃留下了《滕王阁序》这一传世名篇。滕王阁大宴后,王勃继续南下,于十一月初七到达岭南都督府所在地南海,第二年秋由广州渡海赴交趾,不幸溺水而卒,年仅二十七岁。 文学成就 王勃虽然只活了27个春秋,但著述仍很多,曾撰《汉书指瑕》十卷,《周易发挥》五卷,《次论语》十卷,《舟中纂序》五卷,《千岁历》若干卷,可惜皆佚失。今所传者,明崇祯中张燮搜辑汇编的《王子安集》16卷,也非全本。清同治甲戌蒋清翊著《王子安集笺注》,分为20卷。此外,杨守敬《日本访书志》著录卷子本古钞《王子安文》1卷,并抄录其中逸文13篇(实为12篇,其中6篇残缺)。罗振玉《永丰乡人杂著续编》又辑有《王子安集佚文》1册,共24篇,

三年级上-唐代文学-第一课:王勃与初唐四杰

王勃与初唐四杰 作者简介 王勃(650 - 676) 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幼年聪颖, 有神童美称。二十七岁不幸落水身亡。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王杨卢 骆”,又称“初唐四杰”。 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知识链接 “初唐四杰” ——王杨卢骆 提到唐朝,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唐诗,而提到唐诗,又不得不提“初唐四杰”,他们四人拉开了唐诗发展的序幕。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人并称为“初唐四杰”。他们四人有个共同点:都在年少时享有神童的美誉,长大后却仕途坎

坷,命运悲惨。初唐四杰极力反对先前华丽颓废的文风,提倡清新刚健、积极进取的诗歌风格,大开唐朝诗歌的新气象。 王勃是公认的“初唐四杰之冠”。据说他六岁就能写出令人惊叹的文章,十岁精通儒家的“六经”,真可谓是神童!他写文章前,常先准备好笔墨纸砚,然后就去痛饮美酒,蒙头大睡。醒来大笔一挥,就能文不加点,一气呵成,人们称之为打了“腹稿”,可见才气之高。公元676年,王勃渡海去看望父亲,不幸落水,抢救无效身亡,年仅二十七岁。 除了王勃,其他三人也是赫赫有名。杨炯年少有才,在十一岁时就被举为神童。杨炯的边塞诗最为出名,代表作有《从军行》等。他的诗风豪迈,气势非凡。杨炯曾说“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感觉自己的文学成就要高于王勃,却又比不上卢照邻。卢照邻自号幽忧子,被人比作“唐朝的司马相如”,代表作为《长安古意》。他患有“风疾”,经药王孙思邈的悉心调理仍不起作用,病情日益严重,导致手足残废,最终不堪忍受病痛,投颖水自尽。骆宾王七岁就作出了著名的《咏鹅》一诗,被誉为“江南神童”。他在科举考试中不肯随波逐流,拒绝贿赂考官,因此落榜。尽管他后来生活穷困潦倒,但依然高傲洒脱。武则天称帝时,骆宾王作《讨武氏檄》一文将武则天骂得狗血淋头,但武则天读完这篇文章后,却被骆宾王的文采所折服,赞赏不已。真是令人称奇!

唐宋元著名诗人及作品简介

唐宋元著名诗人简介 1、王勃(650~675),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为四杰之首,被誉为诗杰。积极开拓诗歌的表现领域,从题材内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显露了新的独特风貌。文名甚高,对近体诗有所建树,为唐诗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蜀中九日。 2、杨炯(650~692),弘农华阴(陕西)人。人称“杨盈川”,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以边塞征战诗著名,表现了为国立功的精神,雄健豪放,气势轩昂,很有气魄。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突破“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代表作:、。 3、卢照邻(632~695),幽州范阳(河北省涿州)人。自号幽忧子,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杨炯誉之人间才杰。擅长诗歌骈

文,尤擅七言歌行,意境清迥。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代表作:长安古意、咏史四首、紫骝马。 4、骆宾王(638~?),婺州义乌(浙江义乌)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内容广泛,格调高远,多感叹个人遭遇,抨击社会现实之作。代表作:咏鹅、易水送别。 8、陈子昂(661~702),梓州射洪县(四川射洪)人。被誉为诗骨。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所作《感遇诗》和边塞诗,内容丰富,刚健朴质,现实性很强,实践了他的理论主张。以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扫荡齐梁余风,开启了一代新风。代表作:登幽州台歌。 9、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属江苏)人。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

初唐四杰是谁

初唐四杰是谁 初唐四杰是唐代刚开始时最具文采的人,其中王勃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还有骆宾王的代李敬业讨武曌檄最为让人熟悉,其余初唐文学家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接下来就说说初唐四杰的排名趣事。 隋朝过去,唐朝伊始,李杜王维尚未出生,文坛谁为翘楚呢?当时社会上流行一个最佳组合,或者说一个文学青年排行榜——“王杨卢骆”,即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统称为初唐四杰,他们文笔好,“并以文章见称”。 骆宾王的“鹅”为我们所熟知,但他在这个排行榜上竟然居末。而榜上人对这个排名也颇有微词。据《旧唐书》记载,排在第二位的杨炯就不服气地说:“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意思就是说,排在卢照邻之前,觉得惭愧;但是把王勃排在我前面,我是不服气的。当然,也有一个版本是“杨王卢骆”,这是《旧唐书·裴行俭传》里的说法。 这四位大家被称为“杰”,不是偶然的,不光是他们的文笔好,还因为他们具有过渡色彩,在从南朝萎靡的文风过渡到大唐充满生机的健康文风的过程中,起到了创新者的作用。 比如,王勃就有意识地改变前代文风的弊端,“思革其弊”。在他们四人倡导之后,文章从狭小的风花雪月、亭台楼阁走向了苍茫的大漠,繁华的市井和壮丽的山河,为王维、李白、杜甫他们的出现,铺好了道路。

初唐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旧唐书?杨炯传》记张说与崔融对杨炯自说“愧在卢前,耻居王后”的评论,《旧唐书?裴行俭传》说他们“并以文章见称”等,所说皆指文。《朝野佥载》卷六记“世称王杨卢骆”,论杨炯、骆宾王之“文”为“点鬼簿”、“算博士”,所引例证为一文一诗,则四杰齐名亦兼指诗文。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杜甫《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一般即认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但也有认为指文,如清代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谓“此首论四六”;或认为兼指诗文,如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论此首时,举赋、檄、诗等为例。 初唐四杰名次,亦记载不一。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说,唐开国后“复有王杨卢骆”,并以此次序论列诸人,为现所知最早的材料。张说《赠太尉裴公神道碑》称:“在选曹,见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则以骆为首。杜甫诗句“王杨卢骆当时体”,一本作“杨王卢骆”;《旧唐书?裴行俭传》亦以杨王卢骆为序。 初唐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颠狂中有战栗,堕落中有灵性”(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杨炯《王勃集序》)。他们的诗歌,“由宫廷走到了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塞漠”(闻一多《唐诗杂论四杰》)。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

【课外阅读】“初唐四杰”之冠王勃 (2)

【课外阅读】“初唐四杰”之冠——王勃 上榜理由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王勃的诗中秀丽如画的风景、荡气回肠的歌声、怀才不遇的悲?心境、蓬勃进取的人生态度,振人心弦,让人不能不为之动容。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他的创作,初步实践了他诗歌革新的主张,他的优秀诗篇是有充沛的思想感情、真实的生活阅历做基础的。有风有骨,摆脱了齐梁浮华补假的习气,显露唐诗的独特风貌。 十四岁的考生 王勃十四岁不到就去应幽素举。应试之日,到禁卫森严的考场,用眼四观,见全是年长公子,束发秀才,白首童生,唯独自己还是一个孩童。当主考官点名点到王勃时,见其长衫拖地,乳臭未?,一脸稚气,心中颇?几分不快。王勃非常聪敏,见状连忙上前叩拜施礼,说:“宗师爷在上,学生龙门王勃前来参拜聆教。”这几句话,听者颇觉字字顺耳。主考官此时突生奚落之念,出口道:“蓝衫拖地,怪貌谁能认!”王勃仗胆反讥:“紫冠冲天,奇才人不识。”主考官笑,再戏谑道:“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王勃趣答:“必定有我。考官窃喜,拊掌道:“神童,神童,果然是龙门神童,准考。” 王勃赴考高中后,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嗣后,才思泉涌,笔端生花,撰《宸游东岳颂》、《干元殿颂》,文章绮丽,惊动圣听。高?见此两篇颂词,歌功颂德,词美义壮,乃是未及弱冠的神童所为,惊叹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王勃的文名也为之大振,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并推为首位。 祸起《斗鸡赋》 沛王贤听闻王勃才华横溢,聘为沛王府修撰,十分爱重。沛王贤、周王显,都是爱玩的人,经常一起斗鸡为乐,不惜千金求珍禽,以较高下。二王素来喜欢与王勃谈笑,每次斗鸡时,必请王勃一道畅饮欢宴。王勃仗着文才,作《檄英王斗鸡文》。不料此文传到高宗手中,圣颜不悦,读毕则怒而叹道:“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进行劝诫,反倒作檄文?(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现在也指战斗性强的批判,声讨文章。)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此人应立即逐出王府。”唐高宗认为此篇意在挑拨离间,钦命将他逐出长安。于是,王勃被逐。 王勃离开了沛王府,游历名山大川,寄情于山水之间,曾到过边远的巴蜀地区,这使他大开眼界,诗文功夫更有长进。

王勃和谁合称初唐四杰

王勃和谁合称初唐四杰 王勃和谁合称初唐四杰呢?初唐四杰的简介是怎样的呢? 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指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 王勃简介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杨炯简介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卢照邻简介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骆宾王简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

王勃主要成就

王勃主要成就 本文是关于王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我们在刚刚进入学校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习“初唐四杰”的文章了。其中,“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是唐代非常具有影响力的诗人。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勃的主要成就,欢迎阅读! 王勃的主要成就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非常著名的集团。作为一个集团,他们反对六朝以来颓废绮丽的风气,“思革其弊,用光志业”,致力于改革六朝文风,提出一些革新意见,开始把诗文从宫廷引向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边塞,题材扩大了,风格也较清新刚健,对于革除齐梁余风、开创唐诗新气象,起了重要的作用。经过他与同时代的人的努力,“长风一振,众荫自偃,积年绮碎,一朝清廓”,以独具特色的文风,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讲中国文学史,尤其是唐代文学史,没有不讲到“王杨卢骆”的。 王勃虽然只活了27个春秋,但著述仍很多,曾撰《汉书指瑕》十卷,《周易发挥》五卷,《次论语》十卷,《舟中纂序》五卷,《千岁历》若干卷,可惜皆佚失。今所传者,明崇祯中张燮搜辑汇编的《王子安集》16卷,也非全本。清同治甲戌蒋清翊著《王子安集笺注》,

分为20卷。此外,杨守敬《日本访书志》著录卷子本古钞《王子安文》1卷,并抄录其中逸文13篇(实为12篇,其中6篇残缺)。罗振玉《永丰乡人杂著续编》又辑有《王子安集佚文》1册,共24篇,即增杨氏所无者12篇,且补足杨氏所录6篇残缺之文。罗氏序文中还提及日本京都“富冈君(谦藏)别藏《王子安集》卷廿九及卷三十”,按日本京都帝国大学部影印唐钞本第1集有《王勃集残》2卷,注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当即富冈所藏本。清宣统三年(1911年)刊姚大荣《惜道味斋集》有《王子安年谱》何林天教授点校整理的《重订新校王子安集》,收录了辑自日本的一些佚文,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王勃的诗风也受到了王绩的影响,在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上的功劳尤大。在当朝,世人并不公认王勃以及“四杰”的诗文,但他的诗对后世诗人颇有影响,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名篇佳句都是公认的唐诗极品,而“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千古绝唱。“诗圣”杜甫赞赏“四杰”的诗文是“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其二)》 王勃的一生 唐代大诗人王勃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称得上是一段颇有传奇色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