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大青山山前活动断裂带分段与潜在震源区划分

大青山山前活动断裂带分段与潜在震源区划分

大青山山前活动断裂带分段与潜在震源区划分
大青山山前活动断裂带分段与潜在震源区划分

舟山企业军训与拓展训练哪家好

舟山企业军训与拓展训练哪家好? 企业军训与拓展训练哪家好?明阳天下军事拓展训练有正规军训教官,一流的师资,十多年企业军训拓展经验,是员工军训的首选。明阳天下军事拓展拓展基地承接各企事业单位、公司企业军训,团队拓展训练与员工培训项目,并提供学生军训。明阳天下军事拓展训练营是专业的军事训练基地,基地立足于部队军营。各营区规划合理,环境优雅,内部设施配套齐全,军事氛围浓厚。 明阳天下军训培训基地主要担任全军的军事训练和骨干培训任务,并致力于地方企业军训、企业军事化管理培训、军事拓展、团队塑造、学生军训、体验式培训、青少年素质教育、冬夏令营等活动的策划与推广,是军地两用人才培育基地。 明阳天下军训培训基地军训及教学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以国防教育资深教授、军事心理训练中心资质认证拓展师、军训干部为核心的,以经验丰富的军士教官为主体的数百人组成的专家队伍。基地官兵充分发扬了我军团结奋斗、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他们技术过硬,训练有素,是军训基地树立品牌服务的有力保障,十年来已陆续为机关团体、企业、学校成功培训20万余人次。

明阳天下培训基地全面贯彻全封闭式、军事化、专业化、规范化的军训方针,立足于军营特殊环境,结合参训单位需求,为企事业单位量身打造军事化高效团队,为国家培养国防后备人才。 服务承诺“三到位” ☆硬件设施到位 宿舍为军人宿舍和标准间。配有空调,餐厅舒适,浴室宽敞,30000平米的训练场是军训拓展磨练意志的大课堂。 ☆训管结合到位 基地经批准组建了军训拓展专业教导队,教官队伍全部由经过部队严格训练后的士官组成,并有心理学、教育理论等专业知识咨询师随队服务,他们从实践中探索,总结了一套既有军营特色,又符合参训人员特点的训练管理模式。对不同年龄段的受训对象实施不同的训练方法和跟踪管理,确保军训拓展质量。 ☆后勤保障到位 基地有一支分工明确,技术精湛,配合默契,敬业爱岗的后勤保障队伍。吃(饭)、喝(开水)、住(宿舍)、医(卫生队)等后勤管理机制健全,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规定和服务保障。 军训基地系解放军总参某部开发的明阳天下品牌军训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磨炼出一支军事过的硬、管理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管理经验丰富的专业化企业军训基地教官队伍。我们长期从事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军事教育训练、军事拓展训练,介入式军事内训,结合军队讲企业执行力等科目的业务,军训基地平时也是执行着严格的军事

汶川8_0级地震序列的小震震源机制及应力场特征

第33卷 第1期2010年1月 地震研究 J O U R N A LO FS E I S M O L O G I C A LR E S E A R C H V o l .33,N o .1 J a n .,2010 *收稿日期:2009-07-24. 基金项目:“全国地震形势跟踪与判断”(2009020102)及科技部支撑项目“川滇地区大震前应力方向趋于集中现象 研究”(200808053)联合资助. 汶川8.0级地震序列的小震震源机制及应力场特征 * 张致伟,张永久,程万正,吴 朋,龙 锋,阮 祥 (四川省地震局,成都610041) 摘要:利用区域地震台网的数字地震波记录资料,由垂直向记录P 和S 振幅比值,结合部分清晰的P 波初动记录资料,反演得到了2008年5月12日至2009年4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序列中829个M L ≥3.5的小震震源机制解。采用统计和力轴张量计算方法,分析了震源机制解参数并求取了余震区平均应力场。结果表明:用余震区北段小震震源机制解求得的节面为直立或倾斜,走向为N N E -S S W 向,主压应力P 轴方位为S W W-N E E 方向,计算得到的平均应力张量σ1方向为77.1°;用余震区南段小震震源机制解求得的节面倾角较陡,在50°~90°之间,走向相对较分散,平均应力张量σ1方向为92.4°,呈E W 向。从余震区南、北段的平均应力场方位随时间演化过程可以看出,余震区在2008年8月、9月、12月和2009年1月处于应力场调整阶段。最后研究了余震区南、北段的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θ及逆冲型地震类型随时间的变化,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关键词:汶川8.0级地震;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应力场 中图分类号:P 31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66(2010)01-0043-07 0 引言 汶川M S 8.0地震沿龙门山断裂带中北段破裂,形成地表破裂带。该地震余震活动丰富,持续时间长,序列地震活动衰减缓慢。根据四川省区域地震台网正式目录,截止到2009年4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余震区共发生5级以上强余震70次,其中5.0~5.9级余震62次;6.0~6.4级余震8次,最大强余震为5月25日青川6.4级地震。对于汶川8.0级地震及其强余震的震源机制、时空分布及余震区分段破裂特征,已有很多研究结果(陈运泰等,2008;胡幸平等,2008;王卫明等,2008;C h e n g e t a l ,2009;张勇等,2009)。汶川8.0级地震是一次以逆冲为主、兼少量右旋走滑分量的地震。主震及其强余震震源机制解给出的主压应力P 轴方位为N W W ,与龙门山构造带应力场 方位一致。发生在龙门山中央断裂带上的强余震多呈现以逆冲为主、兼右旋走滑分量。而发生在余震区北段及青川断裂带的强余震多呈现走向滑动特征(C h e n g e t a l ,2009)。研究人员利用不同 资料给出了龙门山断裂带构造应力场的研究结果, 各个结果之间差别不明显。 为了进一步了解汶川地震后震源区的应力场和介质环境,有必要利用丰富的余震资料进行研究。本文基于大量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采用力轴张量法,给出了整个余震区及南、北段的平均应力张量,对余震区南北段的平均应力场随时间的演变过程进行研究,同时还给出了余震区南北段单个震源机制解的力轴与区域应力张量的差异,分析了余震区南北段震源机制解的一致性参数和逆冲型地震比例随时间的变化。 1 资料和分析方法 1.1 小震震源机制解测定方法 测定震源机制参数,常用的方法是利用P 波初动求解,但这种方法要求所选地震被较多台站 记录到。如果观测台站稀少或分布不均匀,则计算结果误差较大。由于大量中小地震仅能被数量有限的台站记录到,采用P 波初动计算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会受限制。因此,梁尚鸿等(1984)提

中国大陆活动地块与强震活动关系

中国科学 D 辑 地球科学 2004, 34 (7): 591~599 591 中国大陆活动地块与强震活动关系* 张国民** 马宏生 王 辉 李 丽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北京 100036) 摘要 研究了中国大陆各Ⅰ级活动地块区强震活动特点, 包括强震活动的总体水平、地震应变能释放速率、震级频度关系、震源破裂特性和地震应力场特征等, 以及由GPS 资料给出的各活动地块运动变形特征, 如各地块运动的速度、地块变形的应变速率、最大主压应变方向、地块运动变形中的张、压状态等. 在此基础上, 对中国陆区Ⅰ级活动地块区的强震活动特点和地壳运动变形性状进行对比研究, 给出各活动地块的构造动力环境及其运动变形的性状决定其地震活动的总体状况, 包括: 活动地块现今地壳运动变形的应变速率与地震应变能释放呈线性相关; 由震源机制给出的各活动地块的地震应力场与由GPS 观测给出的现今地壳运动应变(应力)场的同一性, 以及震源破裂类型与地壳形变张、压状态的一致性等. 这些结果显示了中国大陆活动地块及其运动性状对强震孕育发生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 活动地块 强震活动 块体变形 应变速率 2003-08-25收稿, 2003-11-21收修改稿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资助(批准号: G1*******) ** E-mail: gmzhang@https://www.sodocs.net/doc/da14139088.html, 中国是全球大陆地震最频繁、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 在20世纪, 占全球陆地面积7%的中国大陆地区, 发生了占全球35%的7级以上大陆地震[1]. 大陆地震发生在大陆地壳内. 与海洋地壳相比, 陆壳最大的特点是其在横向和纵向的结构与物性方面都存在很强的非均匀性, 从而构成了大陆强震孕育的复杂环境条件[2,3]. 陆壳在横向和纵向上的非均匀性表现在横向分块、纵向分层[4]. 横向分块构成了活动地块思想的基本科学依据; 而纵向分层则构成了不同地块间内部结构差异的基本标志. 由于大陆地壳的特殊地体环境, 板内大陆地震与板缘海沟系地震在发 震的动力学环境、构造成因模式、地震类型、前兆特征等方面都存在许多差别[5]. 板缘海沟系地震都发生在很窄的板块俯冲带上, 而大陆地震则广泛分布在大陆内部, 但并不在全球陆区均匀分布. 其在大陆内部分布有两个特点: 一是分布在与板块边界带相关的由板块接触边界向大陆板块内部延伸的地壳之中; 二是在大陆板块内部的强震并非凌乱分布, 若按照大陆地壳横向分块来看, 大陆强震则多数分布于活动地块的边界上. 所以, 从大陆地震这些特殊背景及其与活动地块的关系可以看到, 活动地块的确立及其运动性状、活动地块间的相互作用、活动地块边界

大庆地区利用震源机制解分析区域构造应力场

大庆地区利用震源机制解分析区域构造应力场 震源机制解是研究构造应力场的基本资料,单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只与震源应力场有关,而大量震源机制解的平均方向在一定条件可以反映地震分布区域的构造应力场。因此,利用震源机制结果,综合分析地震活动断层深部状态和在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的运动方式,最终对地震危险性分析起着重要的作用。 标签:震源机制解构造应力场 1研究目的 收集地震原始记录波形数据,运行双差定位的结果,对波形记录满足条件的地震反演震源机制解。利用震源机制解资料,对工作区现代构造应力场进行分析,推断出工作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和目标区的震源应力场,能够判断活动断层的错动类型;分析断层附近应力与远场背景应力的差异,对目标区主要断层的深部活动特征和应力状态进行分析。 由大量震源机制解反演区域应力场,确定工作区现今构造应力场基本特征,分析工作区和目标区的地壳应力状态,判断活动断层在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的错动方式,为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依据。震源机制类型的多少和震源机制解与区域应力场的一致性程度,可以用来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1]。结合精确定位结果,尽可能推断震源断层的空间位置,包括走向、倾向等[2]。 2研究数据 数据来源于大庆数字地震台网和黑龙江省区域地震台网提供,该研究区内区可监测到ML1.0级地震,网边缘可监测ML2.0地震。收集了研究区2000年年以来记录到的地震。采用双差定位法对大庆工作区内的148次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得到126次地震的震源参数,22次事件在定位过程中被舍弃。 3研究方法 由于反演震源机制的可靠性有赖于速度模型和震源位置的精度,我们依据最新的资料,确定比较精确的速度模型;对于工作区的地震利用到时数据,对于大庆及其邻近地区的地震利用波形数据进行双差精确修定震源位置。 由于大庆地区现今地震活动水平不高,发生地震的震级偏小,既无法用波形记录反演矩张量解,也不能用许多P波初动符号求出大量震源机制解,过去很难开展区域应力场的分析。考虑层状介质中一点源位错模型,由计算理论地震图得到Pg、Sg、各自的最大振幅,通过其最大振幅比值与观测资料拟合的方式来反演震源机制(梁尚鸿等,1982)。该方法的可靠性已经通过对不同地震求解得到验证,而且具有精度高、需用的记录资料量少等优点,适用于本工作区测震台网分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