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让学生的作文因为贴近生活而更生动

让学生的作文因为贴近生活而更生动

让学生的作文因为贴近生活而更生动
让学生的作文因为贴近生活而更生动

让学生的作文因为贴近生活而更生动

——健康小学作文教学集体备课

作文是语文综合素养最好的体现之一,但恰恰作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最难的一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及评价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可是,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过着的是“托管——学校—托管”三点一线的生活,学生长久地体验统一的生活节奏,长期生活在没有个性的环境中,长久地接触没有个性的文化,这使学生生活积累匮乏,其创作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所以其作文选材范围窄,语言空洞无物,素材的缺失,积累的匮乏,思考的限制使得众人千篇一律。特别是在怎样把文章写的生动具体上,学生更是象挤牙膏一样,挤不出多少内容。基于这些缘由,我们学校全体语文老师进行了这方面的初步探讨:如何发挥我们学校的优势,弥补学生生活空间限制的不足,让学生写出贴近自身生活的真实情感,让学生细致具体地描绘我们的生活,这是我们所思考的问题,于是我们便确定了研究的目标——让学生的作文因为贴近生活而更

生动

备课一阶段:

弄清年段特点,分析学情,准备把握目标,形成有效计划。

1、为了让我们的备课更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我们开学作文根据内

容以及形式分类,分特点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年段特点,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掌握

2、紧接着,我们又再一次的学习了课标对中低高段作文教学的要求,

重点针对本年级段教材说明,教材分析中的作文这一块进行解读与探讨。对教材各单元内的作文这一板块的要求进行深入分解,提出达成的阶段性目标。

3、接着,再统一组织全年级进行作文摸底。针对教材及课标的要求

进行分析。找到症结,提出相应的目标与计划。

4、最终确定目标方向:让学生的作文因为贴近生活而更生动

5、解读目标:这是最终的结果,更是一种方向与途径。贴近生活是

根本,如何贴近生活是关键,写得生动具体是结果,走近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是主要途径。

教研记录:

孔敏老师:大多数学生不愿意写作文是因为他不知道写什么,找不到可以写作的的内容。因此我在引导学生写作每个单元的作文时,首先从打开学生思路选择可以写作的题材入手。

常利红老师:具体生动的描写来源于对生活细致认真的观察。朱自清说,在观察生活时要对“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能轻易放过。”而同学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却往往很粗浅,或者只停留在表面上,在头脑中形成的印象就会很模糊,所以在作文时对事物

的描述也就很笼统。因此,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并且能够抓住要领,找出规律,做到举一反三。

杨艳秋老师:生活即作文。有生活就有可写的素材,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写成作文的。可以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父母,介绍自己,介绍自己最要好的朋友,讲述自己的假期生活,介绍自己最喜爱的动画片,说说自己到现在都难忘的事情……总之,目之所及,心之所感,只要写下来,就是作文。

…………

备课二阶段:

各自实施,在实施中反馈,在反馈中反思,在反思中调整

1、确定主题教学

孔敏老师:在教学“变化”这个单元时,先处理语文天地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初显身手,畅所欲言等,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变化,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走进生活,去调查了解身边的各种变化,把语文课堂深入到社会家庭中。这样学生就搜集了许多变化的题材,了解了许多变化的内容,有可以写的东西了。

常丽红老师——指导写具体

(一)要学会多问几个“怎么样”来扩展情节。

作文时有些同学只习惯于概括叙述。怎么办呢?行文中如果学会多问几个“怎么样”就能够把情节写的具体详细。

例:游泳池的水很清。我和哥哥下到水里。哥哥站在我前面五六米处,我向哥哥游去。哥哥给我指出了毛病,又耐心指导我练习,使我很好地掌握了动作要领。最后我一口气能游五六米了。

可以问;1、怎么样才算是“水很清”?2、我怎么样向哥哥“游去”的?

3哥哥给我指出哪些“毛病”?4、怎么样指导的才是“耐心”?

5、掌握了什么动作要领?

(二)要学会把一个场面或片段分解开写:

把一个场面或片段分解成几个部分,把人物的行动分解成若干动作,就象电影中的慢镜头一样,对每个部分、每个动作都作出描写,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可以使描写变得具体生动。例如:有个同学描写一次足球赛中的射门动作“小刚带着球,飞速冲向球门,猛地一脚,把球踢入网底。”同样显得很笼统。如果把这一进球过程分解为接球——带球——过人——射门——进球。然后再想想每个动作的具体情景,最后把这一连串的动作连接起来,就会使描写变得生动具体:“小刚在中场用胸部熟练地接住同伴传来的球,习惯性地用大腿轻轻一颠,将球巧妙地挑过对方防守队员的头顶,以灵活的动作晃过后卫的阻击,又避开已经扑到跟前的守门员,一脚抽射——进啦!”

(三)要学会按一定的顺序、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事物在作文中对事物的描写要依据一定的顺序,要么从上到下,要么从左到右,要么先主要再次要……还要学会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不同的方面

进行描写,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有声有色、有情有景、内容具体充

实。

2、开展作文教学活动

贾月姣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写作兴趣,开学初,我就让学生准备了心情日记本,学着写随笔,不限字数,不限内容,随意而写,记录下自己心情的变化,学生有时因为老师的表扬,测试成绩的提高而高兴,有时因为周末返校后有点对父母的不舍而心情郁闷,还偶有同学间的矛盾造成的不悦都成为了随笔的内容,学生慢慢地学着捕捉生活中普通的小事,挖掘其内涵,抒发自己的感受。

有个孩子甚至在寝室到来教室的路上,发现一只蝴蝶在树叶的背后产下了一只卵,由此引发了了孩子的联想,并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细致的观察,细腻的体验让人感受到孩童的世界有着别样的美好。

3、及时的新鲜材料收集

杨艳秋老师:学校现在正在进行的拔河比赛,同学们可有兴趣呢!就趁热打铁,让同学们在课前说说自在拔河前、拔河时、拔河后的心情;并且谈谈自己在面对失败和经历成功时的不同心情和心理感受。这样的话学生也就能写出自己的切身体会。

4、有序的步骤:

张涛老师:A、拿一篇写得很概括很不具体的习作来让学生分析

B、好的例文片断出示,让学生品味这个片段写得好吗?为什么?

C、通过例文片断提炼出细节描写等方法。

D、用刚才提炼出的各种描写方法来欣赏品味几个典型片段,叫学生勾画出各种描写、并批注,然后抽生交流、小组内交流。

E、把学生习作中出现的不具体的片断拿出来,互相评价,相互指导。

F、情景表演或重现,片段训练,抓住细节描写。

5、反思课堂

王桂容老师——依托课文走进习作

在课堂上要巧找生长点——进行仿写。教学中,重视读写的结合,有意识地把课文当作读写例文去欣赏,去学习文章写法的独到之处,逐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2、巧用空白点——扩写。3、巧设拓展点——续写。在课文内常常有让人觉得意犹未尽。学生常常会被故事的情节所吸引。此时,孩子们的思维特别活跃,想象力异常丰富,这时我们可以为孩子们架起一个支点,让他们的想象有所依托,续写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此外,我们还要善于找寻、创造写作的机会,激发孩子的创作激情,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写的训练,让孩子们在文本的引导下步步走近习作。在这一次次的练习中,老师做智慧的引路人,让孩子们写得惬意,写得有效。享受到习作的快乐。

备课三阶段:

定时抽查,重视讲评、及时评价、创设平台、做出成果

余桂花老师:由我们所有年级组老师把关,采取抽样或定点跟踪个案的方法,定时定向对学生的作文分做横、纵向的比较。大力展示学生的进步,及时跟进干预其作文行为,使之在内容上更接近于真实生活,在表达上形成个性的语言,把内心世界尽可能地表达出来。

孙平华老师:在作文反馈中,我们还要加强对作文的讲评。可采取对作文的交流和品味。具体地谈出一两点。也可以对作文得失的进行分析。启发生体会到作文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对文字进行推敲。

姚世全老师:在对文字的推敲上,我们要主张学生用词避免重复,句式既要讲究工整,又要注意变化。文章的生动、形象,离不开词语的丰富多彩:同一个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描述,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去表达。因此积累、运用词汇仍是写好文章最基本的功夫。不管多长的文章总要一句一句去写,句式的一味工整势必令人生厌。句式讲究变化,不只是文句上的需要,更主要的是为了使表达的内容更确切。句式的变化除了陈述句、反问句、疑问句、感叹句的形式外,还有长句和短句之分。多种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能使表达锦上添花。

刘圆老师:对作文讲评要注意:1.要抓住重点。而重点要根据这次作文的训练点来确定,同时也要抓住全班学生这次作文的主要的共同性的问题。这样学生印象才能深刻,才有所收获。2.要重在鼓励。作文讲评,主要采取表扬鼓励的方法。教师要善于发现全班共同的进步,共同的成功之处,在讲评时热情加以鼓励。3.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作文讲评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听”,而应该是师生共评,尊重学生的体验,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用心去体会文章的积极性。4.要把作文讲评和作前指导、作文批改紧密地联系起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作前指导、批改、讲

评这几个环节上,这几个环节应该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

体。总之,作文是个长期、经常的过程,讲评课只是作文课的一部分,只有把讲评与指导、修改、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才能从根本提高作文的效益。

备课三阶段:

创设平台、做出成果真正的生活作文其实是要学生真正的体验生活。因此我们年级把创设各种生活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创造展示平台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来备课。我们年级准备:

(1)、开展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结合“书香校园”的活动,每学期开展好读书节系列活动,为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开展“师生共读经典书”、“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等活动,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积累、感悟。①、丰富书源。②、保证时间:③、加强指导。④、写读书笔记。⑤、开展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主要实行“三会”(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报告会),三赛(朗读比赛、背诵比赛、读写知识竞赛),“两评”(读书笔记和手抄报展评)制度。

(2)利用朝会、班会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扳手腕比赛、吹鸡毛比赛、吹泡泡比赛,放风筝比赛,贴鼻子比赛等等,丰富其生活。且人人亲自经历,也自然有话可写,写出的作文也童趣盎然。

(3)、要求学生参与实践,体验生活

(4)、建立自己的“微博”或“QQ空间”。随时随地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引导学生以“我手写我心,以我话表我情。”这点点滴滴,记录着学生喜怒哀乐的情感的日历,都可成为学生习作素材的源泉。

(5)、利用学校校刊与校报,积极投稿。以及利用学校是全国校园文学理事单位这一平台,认真积极组织参加“文心雕龙杯”全国新课标写作才艺比赛和全国“创新作文大赛”,争创佳绩。

备注:(五年级备课组加强生活作文研讨初见成效,很多的同学作文中写身边的事,生活中的事、寝室的故事、写陶艺课的故事,在全国各类作文大赛中多次获奖,其中余桂花、常丽红、孔敏、王桂蓉、孙平华老师获得全国写作教学优秀指导教师,孙平华老师获得全国写作教学指导名师。5.1班学生仁真拉拥同学的作品<<泥娃娃>>被2011年11月14日的<<中国教育报>>选用刊登。)

走进生活优秀作文600字

走进生活优秀作文600字 篇一:走进生活 出生,学习,拼搏,走进生活。 ——题记 在这十六个春秋中,我浅尝了生活给予的甜、酸、苦。 甜 金色的童年是美好而难忘的。出生在农家的我怎么会忘记这份甜? 那是爷爷的背影,他总是坐在树荫下,忙着手中的活。儿时的我,十分调皮,突然窜到爷爷面前,坐在小板凳上,嘴里“呱呱”不停地讲着我的乐事。时不时的捣蛋,把爷爷手中的活给耽搁了。爷爷宠爱地捏我脸蛋,刮我鼻子。我怕痒,于是,吐着舌头,笑着跑开。童年的天空回荡着我的笑声。那时的我,已走进生活,走进了它的快乐。 酸 小时侯的衣服穿不下了,我长大了,也懂事了。父母一直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斗嘴,我不敢开口说话。看着他们红红的脸,感觉屋子里恐怖的寂静,我选择走进自己的小房间,默默流泪。我不想哭出声来,不想父母为我担心。滚烫的眼泪顺着脸颊流下来,停留在嘴角。我用舌尖轻轻地触碰,好咸,似乎还有一丁点儿酸。那时的我,已走进生活,走进它的酸涩。 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的科目越来越多。习惯了书本的陪伴,尽管有些苦涩,但我从不埋怨,因为我怀揣着梦想。那时的我,懂得期待苦后的甘甜。 从我呱呱落地,从我咿呀学语,从我步入课堂,从我心怀梦想,我已走进生活,走进它的甜,它的酸,它的苦,学会笑,学会哭,学会愁。昨日,我已走进生活;今天,我要拥抱生活! 篇二:月亮走进生活 生活渐渐好了,月亮也悄悄来了。它悄无声息地来,却又“轰然雷动”地去,带来一阵喧嚣,却又留下一声问好…… 古时有嫦娥奔月,带来无限遐想,寄过往情思。今朝有人类探月带来无限希望,看浩瀚宇宙。那大如玉盘,又弯如小舟的月亮,正“粉墨登场”。当一声“这一步虽然是自己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的一大步”在世界宣告时,探月历程便拉开了序幕。 寻过往。在月下,当诗人咏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时,是月光洒下,寂静柔美;当诗人吟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时,是皓月当空,睹物思乡;当诗人叹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时,是月光几许,难解情思。月亮代表那向往的生活和寄托的情感。清许的月光,随意挥洒,有人在高声呐喊,有人却在落泪哭泣。 月亮化作一阵风,进入了人们的心里。 看今朝。日常中,随着一声中国的载人飞船登陆月球。全国上下人们的心为之沸腾。如今,月亮可以清楚的进入人类的视线。 而人类,也造出了月亮车等科技成果。

让学生快乐作文

让学生快乐作文 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大难题。教师难教,学生怕学。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把作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脱离,缺乏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导致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视作文为畏途。学生为了完成作文任务,要么编造故事,说假话;要么内容空洞,说空话;要么无病呻吟,说套话。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走进生活,开发作文源泉 “作文源于生活”。作文离开了生活,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对社会的了解,对生活的积累,缺乏对事物的认识,是写不出作文的。生活中每天都发生着新鲜事,但我们的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自觉观察,即使处身于五彩缤纷的生活之中,由于不留心观察、感悟,使之与那些闪光的素材失之交臂。观察生活是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更是描绘事物、写好作文的前提。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生活,掌握事物的特征,积累丰富的材料,形成正确的认识,作文才有保证。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把观察生活作为一项教学任务来抓,并常抓不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开发作文源泉。首先告诉学生,作文中最真实、最生动、最新鲜的材料在千姿百态,并且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生活中;告诉学生,生活中可写之景、可叙之事、可抒之情很多:山川草木,花鸟虫鱼,处处是景;亲朋好友,师生邻里,处处有情。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其次,引导学生扩大观察的范围,多角度地感悟生活。主动接触生活中的各行各业,了解各种人的生活习性、生活内容。留心街谈巷议,善于发现新人、新事、新风尚;善于捕捉时代特征。走进生活,观察自然,品味人生。学生既丰富了写作素材,又从生活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生活不是索然无味,而是丰富多彩;作文不是无事可写,而是写之不尽。这样,作文时就成竹在胸,轻松快乐了。 二、博览群书,增加积累 阅读是写作的基本前提,书本是写好作文的最好老师。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要读得多,书读得多,视野才宽广,知识才厚实,作文时才能左右逢源,如有“神助”。 1、重视课内学习。语文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课文不仅文质兼美,而且内容丰富多彩。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诗词歌赋,小说戏剧,包罗万象。这既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为作文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材料。因此,教师应重点抓好阅读教学,从一篇篇课文中吸取写作营养,积累写作材料。其次,引导学生重视其他学科的学习,如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这些学科无不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无不是我们扩大知识、获取信息、积累材料的基地。 2、重视课外阅读。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广泛的课外阅读,有助于提高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因此,教师要把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联系起来,

让学生的笔杆子“活”起来

让学生的笔杆子“活”起来 笔者曾从学生中听来这样的顺口溜:作文作文,作得头疼。虽是学生信口说说,可这也是学生作文难的一个真实写照。众所周知,阅读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而作文又是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加以灵活运用的一种表现,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那么能将作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妥善处理好,也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主心骨”,其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低下,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更是“谈作色变”,总是无从下笔,写出的文章也都是些干瘪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呢?据笔者的了解,概括地讲有以下几点: 1、不想写,也就是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对学生来说,作文本来就是一个比较困难的学习内容,加之可能低、中年级老师在这方面做得也不十分到位,学生对写作本来也就没有什么兴趣;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对作文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可学生并不能适应这样的高要求,因而对写作从原先的不感兴趣转变成了现在的“讨厌”,甚至有学生把写作看作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 2、没得写,也就是没有太多甚至根本没有内容可写。一是没有太广博的见闻,二是对于一个内容没有丰富的语言去写。 3、不会写,就是自己也经历过一些事情可认识一些事物,可对于这些感性材料无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现。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正是这样几座大山,压得学生的笔杆子怎么也“活”不起来。针对上面几点内容,我认为我们平时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写作兴趣,让学生想写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首先要使他们克服畏惧写作文的心理,使原来的“要我写”变为现在的“我要写”。 话说起来挺容易,可做起来却并不是这么简单,在这里,我谨把我个人平时的一些做法说一说: 1、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学生对作文是不感兴趣,但也并不是学生对作文都不感兴趣,也不是所有学生对同一个写作内容都不感兴趣。所以我就抓住这一点作为一个切入口,做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第一步。 记得一次作文课上,一上课我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作文难吗?学生有些说难,也有的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接着我又问:假如老师每次作文课上不规定写作内容,让你随便写什么,你觉得难吗?这时大多数学生都回答说不难。随即我就说:好,就这样,今天的作文随便大家写什么,而且下面一个阶段也都是大家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学生的写作兴地空前高涨,且效果较平时也略有提高。 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很多,我就让他们把相关的内容都写下来。我让那些在校园里看花弄草的学生把花草的外形特征写下来,随便写;让那些在星期天喜欢出去乱跑的同学把自己出去乱跑的所见所闻写下来,也是随便写;让那些爱做手工的学生将自己做手工的制作过程写下来,也是随便写…… 2、注重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 所以,对学生在作文中的每一点进步,或者一篇普通作文甚至劣作中的某一“闪光点”,我总是大加赞赏。而且我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衡量标准,让他们在不同的层次上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另外,我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选取几篇学生的好作文贴在“学习园地”里,放入板报中,或作为范文朗读给大家听,大多学生好表现自己,更是令他们写作兴趣倍增。

作文让学生有话可说

作文“让学生有话可说” 近几年来,我对如何训练中年级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做了一些探索,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是要给学生以丰富多彩的校内外生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各种事物的兴趣,教师要在教学中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展开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精心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活动。如:搞各种生动有趣的中小队活动。春秋,带领学生到山村游玩,能够举行登山活动,让学生观擦不同季节的景象,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冬雪时,举行赏雪景、打雪仗……这样,学生有做不够,看不完的新鲜事,给学生大量能引起愉悦的情感和良好的外界刺激,丰富学生的感性理解和表象积累,从实践中扩大视野,提升理解分析事物的水平,学生作文时就不会因为没有写作素材而望着作文发呆了。 二是指导观察积累丰富写作素材,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作文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有些教师反映,中年级学生的作文总是写不具体,要么三言两语无话可说,要么内容空洞,东拉西扯,不切实际。其实学生作文无物是缺乏观察训练的反映,要求学生写好作文,一定要让学生经过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动笔。要教给学生观察的基本方法,观察时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等,能够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观察顺序,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观察的对象上,进而指导学生观察方法和步骤,养成观察的习惯,勤于观察,善于观察,观察的越仔细,看到的就越多,写的就越具体,要求学生仔细地观察,一定要在激发了学

生兴趣的情况下实行,才能使学生乐于观察,也一定会观察仔细认真,记得也牢,引导学生接触社会,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多看多想的习惯,做到见中有感,闻中有想,这样才能提升小学生的理解水平和积累起作文素材,写作文时就不会感到无话可写了。 三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小学生作文是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学生在接触外界事物的过程中自然会引起表达的联想,而且这种欲望很强烈,教师千万不要错过这个让学生表达的机会,要随时扑捉学生表现的时机,如,展开貌相活动后,马上让学生说说当时的心情怎样,当时看到毛重新鲜的事物时,让他们表达当时那种惊讶,好奇的心情,如不马上表达,这种欲望会稍从即逝。让学生表达的方式很多,不一定在课堂上,能够是老师与学生的即兴谈话或几个同学的相互议论,总来说之,学生想说就鼓励学生说,使他们说话不受拘束,说出心中想说的话,除口头表达外,还能够让学生用笔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感受。记日记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不要求让学生写得很长的话,只要写出真实内容就行。 四是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中年级的识字量已经能够有水平去阅读课外书,这对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协助,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多读些篇幅较短,趣味性较强的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信息和见识,教师要做一些必要的指导,如:集体读时,要指导注意句子的完整和语气的连贯,增强语感的训练,还能够让学生积累好词佳句,摘抄一些用的准确,生动,传神的词语和有表现力,感染力的句子,从而达到积累知识,提升写作水平的目的。

教作文有方法“浅谈如何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

教作文有方法: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 三四年级的学生写作文,往往说不具体,写不具体。他们总是用一些概括性的语言来写作,而没有深入到具体的语言环境当中。在平常的教学中,学生的作文里往往存在有话可说,表达起来却三言两语的现象。 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条理清楚、文从字顺,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习作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其中:“内容具体”是诸项要求的重心,也是目前学生习作中最薄弱的方面,因此也理所当然是习作教学指导的重点。那么,怎样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呢? 一、教学生观察的方法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师在指导四年级描写场所的作文时,先指导学生去实地观察,然后写文,结果不出所料,写不具体。于是,他就观察的内容提问题,学生回答,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画图。如:你观察的是什么地方?周围的景色如何?这个地方整体是什么样的?能分成几部分?哪部分映像最深?其中的实物是颜色还是样子或是装饰吸引了你?那颜色、样子、装饰是怎样的?……在此过程中学生恍然大悟,体会到,如果说不清,就画不出,而这说清楚就是说具体。接下来,他引领学生分析、找出范文中的

每句话是在回答什么问题,每一段又是在回答什么问题,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文章都是由一个一个答语组成的,问题提得越细,文章写得越具体。他又安排学生互问互答互画练习描写树、建筑……结果学生作文进步很快。 作文其实反映的是学生的思维方式,有疑问才思考。教师给出正确思考的方式和内容,加之学生的感悟天性,学习起来就会轻松很多。 所以,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还是要从观察入手。只有多观察,才能积累写作素材,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东西可写了,学生自然就有话可说。日常生活中,要仔细观察生活,写出事物的特征。人的知识百分之九十是通过观察获得的。只有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在貌似相同的众多事物中发现这个事物有别于它事物的不同之处,即把握住此事物的典型特征,这样我们的作文才会显出自己的特色。而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最实际的手段就是让学生每天坚持写观察日记,哪怕是一两个简单的句子,只要是你的观察所得,就是好的体验。不仅学生写,我们也要写。语文的学习还是要靠平时的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这是我的第一点感受。 二、放飞想象 想象与见闻紧密地结合起来,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显得生动感人。小学生的想象力惊人的丰富,所以他们的想象作文

让作文走进生活

让作文走进生活 摘要:诗人何其芳曾经说过:“生活是多么的广阔,生活是海洋。”寻找生活化的写作内容,本应引起所有教师与学生的重视,但是观察当前高中生写作现状,效率低、内容干却是课堂常态。为转变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必须在作文课堂上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生活化、教学手段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 关键词:作文生活化;教学方法;多媒体;2016年高考作文;社会热点 曹雪芹先生曾经说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正如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高中作文教学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习作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立足于学生生活,从生活中为学生供应作文内容的新鲜血液。 一、教学过程生活化 传统作文课堂,教师给出一个话题,立刻安排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习作。学生没有准备时间,对于所给话题没有独特的感悟,写出来的文章犹如空中楼阁,一点不接地气。让作文走进生活,就是转变教学过程,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教师要在课上给学生体验、酝酿的时间,让学生将目光集中在所要解决的话题上。

例如,在《奖惩之后》(2016年全国卷1作文题目)课堂写作过程中,按照以往的教学过程,教师可能给学生找几篇范文,分析模板,安排学生当堂写作。这种教学方法,没有关注学生的写作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与话题之间的互动,教师没有正确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事实上,《奖惩之后》是最适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讨论的,考试成绩难道不是时时牵动着学生的神经?教师可在习作之前,组织班级学生对漫画内容进行一次讨论:你如何看待漫画中家长的做法?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你有没有经历过这种情况? 高中生写了这么多年作文,已习惯于正襟危坐、埋头苦写的课堂教学流程,却忘记了将笔尖点入生活,因此,习作时常常脱离实际,空泛无味。安排学生习作前进行简单讨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同时也能在“头脑风暴”中升华写作情感,加深对习作话题的理解。教师要有生活化教学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生活经验,并学会将这些真情实感体现在字里行间。 二、教学手段生活化 现在的高中生是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成 长起来的,传统“粉笔+黑板”式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起了逆反心理。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校园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再现生活情境,将作文教学延伸到现实

让学生带着快乐写作

让学生带着快乐写作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凌桥中心小学宋德祥邮编:223306 快乐作文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培养学生自觉习作的习惯,实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要求的有效途径。我们提倡“我手写我心”,就是让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去写作,让快乐作文成为师生共同难忘的精神享受。怎么样才能达到快乐作文的目的呢? 一、创设情境,点燃写作激情 1.畅所欲言,激发表达欲望。欲望是人为某种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向往,它是开启思维之门的钥匙。而我们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遇到的每一个问题,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想法,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自主大胆地表达,让学生想说、爱说、乐说。我经常开展“说说身边的新鲜事”、“电视新闻大盘点”等活动,尽可能给每个学生在全班学生面前有展示自己口语表达的机会。通过这个平台,学生在课前准备材料、搜集信息、组织语言成了自发的行为,有什么想说的话就畅所欲言,这样写下的语言才富有生活气息,富有儿童情趣,才能感染人。 2.游戏体验,抒发真情实感。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将游戏和作文有机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兴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走出封闭的空间,为快乐作文开拓一方自由广阔的天地。如多开展一些如猫捉老鼠、丢手帕、跳绳等游戏,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他们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促使他们都乐于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思考、想象,从中获取富有个性的感受和体验。游戏结束后,大家一起交流活动中精彩难忘的情节,通过对自己的活动,以及其他同学的语言、动作和情绪等叙述,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当中很快完成了作文。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自然和谐的气氛,使他们都乐于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思考,让学生乐于写作。

让学生写作变得轻松起来

让学生写作变得轻松起来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而对于多数语文教师来说,如何让学生写好作文,要重视做好以下工作: 一、引导学生多积累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文首先要让学生有东西可写,有话可说,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多积累素材。作家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流,泉涌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停。”学生怕写作文,是由于常常找不到写作话题,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生活、乐中积累素材,在充满浓厚情趣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写作素材。在这样的日积月累中,素材多了,见识广了,眼界开阔了,写作时就会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二、尊重人格,重在鼓励 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也渴望被人尊重,尤其是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尊重学生而获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学生就会有意无意地围绕在老师的周围,这种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喜欢作文的动力源。而教师在有意无意之间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会对老师所教的课不感兴趣,自然作文也不会投入很大的兴趣。教师尊重学生,喜爱学生,学

生就是会把这种尊重与喜爱转化为学习动力。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对作文感到困难的学生在人格上予以充分的尊重,并对他们在作文中所取得的任何细小的进步,都给予肯定和鼓励,坚定他们的信心,使他们感觉到写作是一件愉快的事,从而乐于去做。 三、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会读书,读好书 如今学生的课业负担都很重,很多家长都不大鼓励孩子多读课外书,认为读课外书是浪费时间,还不如让学生多做几道习题,多背几个单词。孰不知,阅读对学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是任何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它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和效果虽不会立竿见影,却能让人受益一生。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的书多,积累的知识多,写作自然就变得很容易。历史上无数文人名家对文学的兴趣都是从阅读开始的,学生在阅读中不一定很快就学会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和布局谋篇以及遣词造句,可是通过阅读能让学生拓宽视野,了解更多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词语。这样在以后的写作中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到某些词语或好句,无形中帮助学生提高了写作水平。 同时在指导学生多读书时,要指导学生会读书,读好书。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名著,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向学生读《小王子》这一名著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刚开始学生读时,他们的兴趣都不大,老师要起到表率和榜样作

构建“让作文走进生活 ,让学生享受作文”

构建“让作文走进生活,让学生享受作文” 三段五步教学模式 经过两年时间的课题实验,我校课题研究组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逐步意识到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走进实际生活,在生活中学生才会把看到的、想到的与自身的认识及情感体验结合起来,而在思考的过程中,就是一种对生活的体验,就是享受作文的过程,所以形成作文教学的基本模式为:“走进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 在对《让作文走进生活,让学生享受作文》课题进行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依据“摄取生活信息——认识生活信息——记录生活信息”这一信息论的原理,构建了作文课堂教学模式——“走进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把观察、思维、表达融为一体,将内容的形成与表达有机结合,进行整体化作文训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学生的作文水平稳步提升。并在训练过程中,深化了作文教学理念,拓展其作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让作文走进生活,让学生享受作文”,是寻找沟通生活与写作的良好途径,即不是一般的生活指导,也不是泛泛而谈写作形式的研究,而是在生活中学写作文,指导学生写出反映生活的作文,并在作文中学会做人。就是引导学生参与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积累的过程中学作文、练作文,从而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作文活动型体系。教师们在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中,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习写作,在写作中学会做人。生活和作文可构成一个生活与作文生活的循环,(也就是说写作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生活影响写作,同时又指导写作。)在这样的过程中,生活的质量会因学生对生活认识的提高而提高,作文能力会因学生对生活的表达能力的提高而提高。

怎样让学生在写作文时有话可说

怎样让学生在写作文时“有话可说” 2015-04-03语文好教师语文好教师 作文分在语文成绩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足以引起任课教师的高度重视,但是,在实际的作文课堂中常常让人头痛不已,布置作文题目时也是绞尽脑汁,太简单了起不了练习的作用,太难了又要解释说明,不然就是跑题或不写,解释少了不起作用,多了又容易形成思维定式,最后写出来的作文没有新意。大多数小学生在作文时都觉得“无话可说”“没啥可写”,有的虽有材料写,但内容空洞,“写景不美、写人不亲、叙事不明”,使人觉得索然无味,而且写出来的作文内容都差不多,这是小学作文中的普遍现象,作文中存在着的“千篇一律”、“虚假空洞”等弊端大都与此有关。小学生作文为什么会“无话可说”?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这里,我就自己的教学谈几点个人浅见。 一、更新观念,转变指导思想 学生的作文为什么上不去?为什么提笔作文时,就觉得无话可说?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教师本身,在于我们的指导思想。 作文按说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但一直以来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隘天地中:题目由老师指定,“写什么”不能逾越老师划定的范围;“怎么写”必须遵循教师指定的几种模式。从命题、选材、确定中心、开头、结尾等都作细致入微的指导。而小学的作文是从具体观察到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需要学生在长期的作文实践中去认真体会和训练,转化为自己的作文

能力。教师的“满堂灌”,实际上是由抽象到抽象,忽视了学生的思维特点,违背了学生思维规律。 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证明: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衡量小学作文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作文教学活动中,习作过程本身就是学生主体思维、主体创作的过程,是学生启动积累、独立思维、组合加工的过程。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小学生习作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教材中还就习作做出导向: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实际上,这里强调的是教师尽可能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也许那种成人无法体会到的童真、童趣、童乐、童语,对于教师来说是肤浅而直接的。但我们要知道:这是习作主体的真实反映,是其认知、理解、情感、思想、语言等综合水平的集中反映,很多是其生活体验的独特感受。教师要改变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必须自始至终地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在尊重主体的志趣、思想、情感、性格等基础上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加强作文教学,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他会对该事物表现出特别的关注,大胆地探索,并去从事与此有关的活动。 作文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它很抽象,很难引起小学生的兴趣。要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在玩中学

小学生作文要走进生活

小学生作文要走进生活 发表时间:2011-12-06T15:50:08.567Z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1年第9期供稿作者:路明文[导读] 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反映。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大孤山镇新建小学(130700)路明文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反映。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的作文指导仍坚持不移地冲着分数而来。猜题、套题,甚至默许、引导学生胡编乱造,久而久之,学生作文成了为教师而写,为应试而作,毫无兴趣,照抄照套的问题随之而来。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 来。但小学生往往容易忽略身边的事情,不容易挖掘身边的题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恰当的引导,引导他们在写作文时要做到说真话、诉真情,能在大量的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把作文变成让学生感兴趣的一样东西,让学生爱写,并能通过作文正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要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一点使你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因而,引导学生学会真实的写作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叶老说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怎样使学生不错过这些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住观察的对象呢?教师一要多引导,二要多提醒。比如要写周围熟悉的人,首先要选定目标,注意观察。这个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在行为习惯上有什么特征?有没有与别人特别不一样的地方?什么地方最引人注意?类似的问题教师要经常提醒。有很多观察体会,很多灵感往往是转瞬即逝的,一不留神就会溜走。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写自己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事物,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教师要注意引导,使那些没有观察意识、对眼前现象熟视无睹的学生,慢慢培养起观察兴趣,逐步形成观察的习惯。 2引领学生走向社会实践 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尝试着跳出当堂完成或今天布置、明天完成的传统格局。让学生跨出教室、跨出校园,跨入社会,在充分接触各种人和事之中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这样做更能发挥写作的功能: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让学生关注人生、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注意处理好作文与生活源头的关系,并且追求真实和实用。这样,学生就会在作文中寻找到乐趣,不会出现“为了作文而作文”的现象。比如写同样的作文题《我的父亲》,有的孩子胡编乱造,而且大多是千篇一律,心目中的父亲毫无个性可言。而有的老师则让孩子们去采访父亲、母亲、祖父、乃至伯伯、叔叔、邻居和同事,使孩子们更深刻地了解自已的父亲,从而写出一篇生动而深刻的调查报告或纪实文学。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要将人文性、实践性和趣味性紧密地结合。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课堂,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走出课堂,多角度地看待身边的一切事物,学会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品德、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生学会写作文,热爱写作文,这样的写作会比仅仅在课堂里完成一篇作文有意义得多。 3在实践中积累和丰富语言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小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这就要求学生走入生活实践中丰富语言。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会课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会得到不断的丰富完善,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就能生动起来。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爱作文的情感。生活是真实的,作文也应当是真实的。叶圣陶先生说过:“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实的真理,切乎生活的状况。”这就告诉我们,摒除虚假浮夸,才能写出真实之文。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说真话,诉真情”的条件,强调是什么写什么,想什么说什么,不虚假、不矫饰。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要我作文”转变成“我要作文”,在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浅谈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实话

浅谈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实话 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多年,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最为焦心的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作文时存在的问题很多,对此,我曾苦苦思索:如何调动学生作文时的积极性?如何才能让他们写出自己真实的生活,表达出真情呢?为此,笔者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现浅谈如下: 一、创设情境,让作文课活起来 在活动中激发情感,面对实情实景,师生在共同创设的特定范围有组织、有目的、有对象的写作,容易酿造氛围,调动情绪,触发灵感。比如在风中、雨中、雷中,或月下、花间、霞光里,写一景致;比如凭窗远眺,写远山、远天,那该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比如开展写作“活动课”,报告、演讲、交流、讨论、辩论、竞赛、实验、展览等,变“单一”为“多样”,变“静写”为“活写”,这样,又何愁学生思维不活,感情不真,作文不好呢?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又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依据这些,在作文中应抓住时机,指导学生对观察有直接兴趣,勾起观察动机。比如在我教《济南的冬天》时,由于特别把它放在有雪的严冬来学,那天正好下雪了,学生完全被窗外纷纷扬扬的雪吸引住了。

我正想让学生学学作者的写法,写一段家乡雪景的文字。这时我干脆带着学生走出校门,充分体验雪花之趣,在作文时,学生写作热情空前提高,兴趣盎然,写作也轻松自然,作文也很具体生动。 二、鼓励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首先巧借范文,让学生感受真情。在平时课堂教学课文分析及课外阅读指导中,尤其是分析一些文字朴实、情感真挚的文章时,应注意引导学生鉴赏文中的真实情感的倾诉。如《背影》、《我的母亲》、《散步》、《乡愁》……,老师在课堂上注意引导和灌输,就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其次老师要利用好评语,教会学生说真话。作文批改时,用实例、用真情点评学生作文,在批阅中坚持宽于称道、人文关怀的评改原则,将使学生受到莫大鼓舞,激发写作的信心。在实际工作中,尽管改作文是一件很费神的事,也有一些改革的好方法,可我很多时候还是坚持自己改,因为我懂得,学生渴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教师、同学的关心和喜欢。一旦老师同学成为热心读者,写作时心目中,就有了对象,一个可以倾诉、恳谈、交流的对象;就有了一种情境,一种被人注目和期待,从而能激发兴趣、情感和表现欲的写作情境。这样就比用千言万语向学生强调写作的重要性还要管用。只要我们语文老师能激励,激活学生写真话的愿望,使他尝到说真话的甜头,乐于在作文中说真话。那么学生的作

爱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懂得爱的人,眼神是冷漠的。 以下是为您整理的爱让生活更美好作文,欢迎阅读。 爱让生活更美好作文1: 懂得爱的人,眼神是冷漠的。 只有“母爱”! 母爱是世界上每一个孩子一生中得到的最宝贵的东西。 它生过无数的金银珠宝,是人精神的顶梁柱,它时常鼓舞你,让你有信心;鞭策你,使你有动力;教育你,使你有方向。 爱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爱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 是爱让人世间拥有了幸福。不 爱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 是爱让人世间拥有了幸福。不 人的情感是千变万化的, 同样爱也有许多种而我想说的

从古至今,母爱一直被人们所赞颂,许多文人墨客因此也写下了许多绚丽的华章。 诗人孟郊曾在《游子吟》中讲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 看出母爱的无私伟大与孩子对母亲的感激。孟郊证实通过这种爱才写出了这首千古绝唱的诗。 “岳母刺字”说的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其母为了使自己的儿子长大能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在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后来,岳飞使这四字激励自己,最终成为了有用之人,他为宋朝皇帝赵构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 成为一代忠臣 岳母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来待于自己的儿子,若没有岳母的爱,恐怕岳飞一辈子也不能成大器。 通过这件事,能看出岳母爱自己的儿子,并通过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母亲的伟大形象,这也使得岳氏家族被后人广为流传。 如果一位普通妇女能将她对孩子的爱用实际行动展现得如此感人,这在当今社会可不多见。 我们不管现在的母亲用何种方式来爱自己的子女,母爱是伟大的,无论是谁也改变不了她的地位。

母爱,她既繁多又珍贵,既平凡又特殊,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凭借着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读出人生的真理。 母爱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神圣,最纯洁的感情,让我们去珍惜,去呵护这份感情,让爱是生活更美好! 爱让生活更美好作文2: 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阻遇,我都有信心去面对,因为有你们一一爱我的人们。是你们让我的生活更坚定,更美好!——题记周六,又是补课大军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刻,又是拼命三郎们发奋学习的大好时光,而此刻躺在病床上得我却只能“望天兴叹”。 窗外下着雪。暗淡的雪花漫无目的地任凭狂风卷着它漫天飞舞。天昏地暗,乌云层层包裹住天空,阴雨地使我都不相信这長个生机勃勃的上午。哎!此时我的心情也如那天气一样,迷茫,无助!已经落下快一个月的课怎么补?我还能学习好吗?心细如顽童吹出的肥皂泡,远远地怎么也抓不着,待抓住时却又破碎掉,不堪一击。 门“吱”地一声推开了,妈妈端着药水走进来。一脸的倦容还要强装微笑,我知道那是妈妈深夜起床还要给我喂药的缘故。妈妈一边听宁我把药全喝掉一边不放心地检查我的被角压实没有。然后怕我无聊,又找了一本文摘,坐在场边讲给我听。让我惊喜的是不一会,好

让生活走进作文让作文反映生活

让生活走进作文让作文反映生活 多年来,我们的作文教学注重对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训练。这些训练围绕“怎样写”展开的,而对于“写什么”却忽略重视,造成很多学生害怕作文,他们写出来的的文字生搬硬套、虚情假意充斥全篇,缺乏鲜明的个性,更谈不上什么创造性。 让学生从生活出发,融入大自然,从心灵出发,寻找心灵的体验,让生活走进作文,同时注意语言文字的积累,从而从根本上克服畏惧作文的心理,让作文成为他们的嘴巴,反映他们的心声,从而写出鲜活的、富有个性的作品来。 一、作文教学与说话训练的结合 说是写的基础,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我设计“课前五分钟说话训练”,学生轮流主持晨会、班会;语文活动课上,就最近的国内外新闻、班级的流行风、好书交流会,进行演讲、讨论或辩论。 每个年级段提出不同的说话目标:低年级,调动说话兴趣,“敢”说;中年级,说话要闪现智慧,“愿”说;高年级,说话要展示个性,“会”说。长期的说话训练,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舞台。学生们由一开始的无话可说、害怕上台到后来争着要说、盼着上台。这些说话训练为孩子们积淀下丰富的生活素材。 二、作文教学与课外阅读的积累 新的课程改革中更加重视课外阅读活动,规定了各个年级的阅读量。班级建立了“图书角”,每天安排有固定的阅读时间,每周规定

阅读量。每月围绕某个主题开展读书活动。比如:赛诗会、革命故事演讲会、童话节、课外知识竞赛、好书大家荐、读后感交流会等等,以活动带动学生,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大量的阅读也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文化底蕴。 三、作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融合 社会生活应该是学生作文的源泉。过去,一打开学生的作文本,总有似曾相识之感。从内容看,题材大同小异;从语言看,文字表述方式雷同。比如:写《一个难忘的教训》,总是某次考试,骄傲自满,没能考出好成绩,教训是多么深刻啊!写《一个令人敬佩的人》,便是清晨清洁工人冒着寒冷扫地,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写新风尚,就是拾金不昧或让座;写老师,就是写老师夜里在灯下伏案疾书。没有了真实的生活气息,写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千篇一律。 1、融入自然,寻找灵感。当学生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时,灵感的思绪被美景触动,奇思妙想就会勃然而发。绚丽的晚霞满天繁星,依依的垂柳点点蝌蚪,盛开的花朵碧绿草坪,闪闪的萤火虫翩翩蝴蝶……都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事物。写归途所见,写夏夜星空,写捉虫乐趣,这些都是孩子们亲身经历,写起来得心应手,充满童趣。 2、课前训练,抓住契机。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很多符合作文训练要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生活体验,可以在上课时进行,也可以布置学生课前进行。我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赞扬的欢乐;玩耍开怀时的兴奋;遇到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难、误解时的心痛……有的活动在课上进行,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作文的快乐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作文的快乐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作文的快乐 江苏张家港市实验小学(215600) 殷秋云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备受语文教师的关注。让学生喜欢写作文,学会在写作中感悟生活,体验情感,享受写作的快乐,是我们要思考的课题。要让学生乐于作文,就要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积极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寻找、积累材料,从而把自己真实的感受大胆地表达出来,写出自己的个性和童真,从中体会写作的快乐。我以一堂作文课——《我的好朋友》为例进行了尝试。这是一篇写人作文,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一件事来反映好朋友的性格特点,表达自己对好朋友的喜爱。之所以选这个题目,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生活中和好朋友朝夕相处,对彼此的性格、爱好比较了解。通过实践,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中寻找、收集材料,写出自己的个性,并教会学生借助作文,展现生活的美好,让他们乐于写作,感受到写作的快乐,获得启示。 一、注重课前训练,从生活中积累材料要写好作文,关键是积累,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通过平时的观察、思考、收集。学生看到作文题目无话可写,是因为平时对生活中的人和事不注意观察,不善于积累。因此,在教学这篇作文前,我让学生积累与这次写作有关的材料,学习与之相关的写作方法。首先,我让学生学会写自己。学生首次接触到写人的文章,对于怎么写还不能完全掌握,如果一下子让他们写自己的好朋友,恐怕有难度。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习作——《_________的我》,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初步领悟写人作文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掌握了介绍自己的方法,并学会了如何在生活中观察,寻找材料,为写自己的好朋友打下了基础。其次,我让学生对自己的好朋友进行观察、了解,并收集一些描写人物外貌的语句,以“猜猜我的好朋友是谁”的游戏进行反馈,如

小学生快乐的寒假作文300字【七篇】

小学生快乐的寒假作文300字【七篇】 我今年的寒假生活虽然有些普通,但是仍然有一些事情让我觉得 很有趣。我一直都在辅导班直到除夕的前一天才开始放假。不过我在 辅导班也学了很多,玩的是主任和老师给我们玩抽红包。 新年时,外公、外婆带我出去玩,有一家用石头组合成各种生肖 的动物,我买的是老虎,因为我属虎。我也有玩套圈圈,玩了两家, 一家只套中了一只白色的小猪,第二家套中了企鹅三只,有两只长的 一样,只有一只不一样,还有套中海豚、兔子和青蛙。外公、外婆还 带我去买东西,那里有一种很好喝的饮料叫蜂蜜茶我还有买一只超可 爱的兔子。爸爸和妈妈也有带我去夜市买鞋子,初五爸爸和妈妈带我 去家去吃火锅,有给我红包。 我觉得新年真好玩,虽然比较普通,但是我觉得很有趣,我希望 下一个的寒假生活能更充实更有趣。 小学生快乐的寒假作文300字篇二 我觉得这个寒假要过的快乐的话就要把作业做完,这仅仅起码的 要求。我觉得这次寒假最快乐的事是长辈给晚辈发红包,不过这些钱 还要“交税”给爸爸妈妈呢!我们拿到这些钱个不能乱花,要存起来。我就是这样,上次寒假我把我的一部分压岁钱给了舅舅;这个次我把 钱给了爸爸妈妈。我是这样想的我把这些钱存起来约存越多,等到读 的大学时候我就能够自立啦!不用爸爸妈妈的钱啦! 我们到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家里时首先要拜年。这样他们才开心,要是他们一开心就会给我们发红包。他们还会说:“这孩子真乖!” 这样我开心,他们也开心。我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小学生啦,可不要和 那些小弟弟小妹妹玩啦,我们已经是大哥哥大姐姐啦!我们要给他们 做榜样。我们一家人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外地,一年才只有几次回老 家的机会。这次我们终于能够回老家啦!我很开心,我们这的变化可

我们要让学生写真实的作文

我们要让学生写真实的作文 一直以来,我们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经常提到让学生写真实作文,可是近来,中小学学生的作文材料是越来越假。习作的“真实性”问题一直困扰我们,学界也争论不休。其实,查考各种文学创作理论后我们知道,要探讨儿童成习作的“真实性”,就要充分顾及儿童的生活,环境,思想,认识,还要考虑教师对习作的要求,限制,评价,更要区分文学性真实,生活真实,想象真实的差异,是不能绝对化,简单化的。诚如李海林先生在其《论真实的写作》所言:所谓的真实是强调写作行为的真实性,即写作任务、写作环境、写作成果、写作对象(即读者)的真实性,而不是孤立地认为写成的习作要符合生活的真实。荣维东先生也认为,“真实”不是伦理意义上的“写的内容是真的”,而是强调“真实地写”,有“真实的言语任务”“真实的言语环境”“真实的言语成果”。本文讨论的“真实”基于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与认识,着力探究习作过程的真实性,也就是思考如何鼓励引导孩子真实地去写。 我们认为:在真实去写的情态下写成的习作就是真实的。导致习作“失真”缘由大致有三点,而“保真”也可从此三方面入手。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作文教学序列在名称上第一次正式作了区分:第一学段(1-2)年级叫“写话”,第二、三学段(3—6)年级称为“习作”,初中阶段(7-9)年级表述为“写作”。可见,写话,习作,写作,这是有着明显的年龄界限和层次区别的。而在教学实际中,教师更惯用的还是作文。称呼虽小,却折射出大众对习作教学的模糊认识和意识的偏差,其结果导致了习作的失真。 不妨在教学领域内对“作文”一词做个源考。黎锦熙先生在其《国语的作文教学法》一书中有述“作文”一词的来历,最早的表述为“缀法”,缀辑字句以成文也。至《小学国语课程纲要》草案颁布其称“作文”。李海林先生认为“缀法”这个名称好些:所缀所作,在初年级并不尽是用符号标记出来的“文”,大部分还只是“语言的活动”,不将“文”字表著出来,而只称“缀法”,可以减少“一定要执笔为文”的误会。“作文”这个名称虽然觉得直截了当,但不如向来沿用的“缀法”义正词严。我们以为,如今《课标》中并无“作文”一说,写话,习作,写作,三者的递进体现的是可贵的课程意识的觉醒,在常态教学中笼统称其为“作文”是认识的退步也带来较多的弊诟。 “作文”强调的“作”容易使师生陷入过度注重技法的泥潭中。很长一段时间,习作教学围绕着“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等几个枯燥而又坚挺的技法教学任务进行,孩子的写就是为了任务达成,在文字表达中体现技巧的娴熟运用。其实,真正的写作是一种忘我的状态,是不受技法操控的自发表达。美国学者CherryCampbell在《第二语言写作教学──文本互动》中说:“即使最伟大的作品,最自然、最流畅、最可信、最迷人的文章,它们的写作过程可能也是不可预期、不受控制的”。试想一下,如果在写作前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开头,符合那一种的章法需要,篇章的结构吻合哪一类型的套路,几乎没有一个作家能写出文章。可是偏偏孩子被要求做到。于是,他们只能寻求一种虚拟的表达,只要契合技巧的要求,只要能造出成品就好,即使文章越来越假也无妨,反正过程无人关注。就在我们关注写作技巧的同时,美国“国家写作工程”(NWP)委员会利用量化统计的方法,研究分析了近几十年来大量的写作实践,发布了《提高学生写作的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提供了11种最有效的写作策略,特别指出有些写作策略如“语法(技法)教学”的效果值为“负”。这个结论应该引起我们重视,不应辛辛苦苦地误人子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