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

前言

一、课程性质

微观经济学是国家教委规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财经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是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计划采用54学时完成本课教学任务。

二、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目的与任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微观经济学是以个体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理论经济学。它试图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经济行为的研究,来说明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如何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本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在于使学生学习科学的经济分析思想和分析方法,掌握微观经济学的概念、原理和基本框架,并能熟练运用弹性分析、边际分析、成本收益分析及最优化分析等经济分析方法分析和解释现实经济问题,并为后继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要求:从微观层面建立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为学习宏观经济学以及其他应用经济类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分析,初步具备探索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经济事例的分析和讨论,学会查阅经济数据和运用基本的统计分析手段。

三、教材和参考书目

所用教材:十一五规划教材:《微观经济学》岳书铭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主要参考书目:

《经济学》和《经济学小品和案例》斯蒂格利茨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经济学原理》第三版曼昆著梁小民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魏埙等南开大学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梁小民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现代西方经济学》宋承先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尹伯成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朱善利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四、教案具体内容:(见下页)

第一章导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在简要介绍经济学与经济活动关系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配置问题,着重回答有限资源用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以满足人们的无限欲望与需要问题;不同经济制度安排,决定了解决资源配置效率的差异。微观经济学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现实经济问题,边际分析、均衡分析作为实证分析方法的工具被广泛运用于微观经济问题研究之中。

讲授课时:4学时

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稀缺性、选择与经济学

(一)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问题

所谓资源的稀缺性,是针对经济物品而言的,人们要得到该种物品必须付出劳动或支付某种代价,在给定的时期内,与需要相比其供给量是相对不足的。

正是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需要研究的“经济问题”,即怎样有效运用相对有限的稀缺资源满足无限且多样化的需要问题。

(二)选择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同一种物品或资源都有不同的用途,人类的欲望也有轻重缓急之分,这就为用有限的、具有多种用途的资源去有效满足人类不同的欲望提供了选择的依据。具体来说,选择包括了这样三个基本问题:

第一,生产什么商品与各生产多少?一个经济社会必须决定在各种可能的物品和劳务中,每一种应该生产多少、什么时间生产。今天,我们应当生产葡萄酒还是生产牛奶?建筑少量高档公寓还是大量普通居民住房?我们应当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更多的消费品,还是应当生产较少的消费品和较多的投资品,从而让明天生产出更多的消费品?

第二,如何生产,即采用什么方法生产进行生产?一个社会必须决定由谁来生产,使用何种资源,以及采用哪种生产技术。谁来务农,谁来行医,谁来经商?用煤炭发电、还是用核能发电、或是用太阳能发电?允许较多的“三废”排放,还是允许较少的“三废”排放?

第三、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分配?生产出来的产品按照什么原则在社会成员之间分配?教师、工人、歌星、经理,谁应当得到高收入?社会应该给穷人提供最低消费,还是严格地遵守不劳动者不得食?

我们可以将经济学的基本内涵界定为: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他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

案例1-1:圣诞礼物的无效率

(三)资源配置效率与经济制度

任何一种社会经济制度都面临着如何把它既定的相对稀缺资源有效率地分配于各种途径的问题,但解决这个问题的原则和方式方法可以有很大差别,这些差别的存在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按照生产资源的归属状态和经济活动决策的方式来划分经济制度,大体上可以包括自给自足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混合经济。

二、“看不见的手”和微观经济学的产生

(一)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

古典经济学的建立是微观经济学得以产生的前提。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但它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以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一书为标志建立起来的。亚当·斯密在该书中关于“看不见的手”的论述,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石。他在这本书里写道:

每人都在力图应用它的资本,来使其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

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

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

西。由于追逐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

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

古典经济学自由放任的思想反映了自由竞争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古典经济学家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从而使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体系的科学。

(二)微观经济学的形成

亚当·斯密之后直到凯恩斯之前的经济学家,尽管其经济学说既有宏观分析,也有微观分析,但就其经济学说的主要内容来看,微观经济分析色彩更为浓厚。

19世纪70年代由奥地利经济学家门格尔、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瑞士洛桑学派和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分别提出的边际效用价值论,被认为是经济学说史上继亚当·斯密革命之后的第二次革命——边际革命。1890年英国剑桥学派经济学家A·马歇尔出版的《经济学原理》被看作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作,该书综合了当时的各种经济理论,把消费、需求分析与生产、供给分析结合在一起,建立了现代经济学的体系及基本内容。尽管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J·罗宾逊和美国经济学家E·张伯伦分别提出的垄断竞争理论是对这一微观经济学体系的重要发展,其后还有许多经济学为完善该体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但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微观经济学是由新古典学派建立起来的。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打破了传统经济学关于自由竞争可以自动调节经济、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神话。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该书的出版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凯恩斯在该书中阐述了他与传统经济学的不同看法和观点,他通过把产量与就业水平联系起来,从总需求的角度分析了国民收入的决定,并用有效需求不足来解释失业存在的原因,提出了放弃自由放任,由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凯恩斯的这些观点被认为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凯恩斯革命,凯恩斯本人也因其对建立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杰出贡献被称之为现代宏观经济学之父。

三、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又称为个量分析或个体经济分析。

四、微观经济活动循环模型

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假定忽略政府、外贸以及家庭之间、厂商之间的经济活动,把厂商和居民户的经济活动通过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联系起来,就可以构造如图1—1所示的最简单的微观经济活动循环模型。

在图1—1中,实线代表实物流量,其基本循环过程是:家庭通过要素市场向厂商提供生产要素,厂商把从家庭获取的生产要素进行组合生产出产品,通过产品市场把产品提供给家庭;虚线代表货币流量,其基本循环过程是:家庭通过要素市场从厂商获取要素收入,通过产品市场购买产品形成消费支出,厂商在要素市场用于购买生产要素所形成的成本支出通过在产品市场出售产品获得的销售收入加以补偿。在这一循环过程中,厂商通过购买生产要素并将其有效组合起来生产消费者愿意并能购买的产品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家庭通过提供生产要素获取相应的收入用于购买满足自己不同偏好的产品来实现满足程度最大化目标。

五、微观经济学基本内容的框架体系

按照上述的微观经济活动循环模型,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总括地介绍市场机制的运作方式及其存有的缺陷。这部分内容安排在本书第二章。

第二,鉴于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不断增长的消费需要,本书第三章以作为产品市场需求者的消费者为考察对象,着重分析讨论在不同预算约束和消费者偏好下,消费者如何围绕满足程度最大化这一目标进行消费决策并决定一种产品的市场需求。

第三,生产是消费的前提,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通过某种方式提供给社会成员需要的产品和劳务,现代经济中组织生产和供给的主体通常是企业或厂商,因而企业生产或供给的选择决策行为,构成微观经济学分析的一个基本内容。本书第四章首先把一切生产过程抽象为投入与产出关系即生产函数,在分析投入与产出之间某些技术经济规律的基础上,解释企业选择适当技术的一般规则;在此基础上,围绕制约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成本因素,考察企业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不同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分析企业生产数量决策以及进入和退出决策的准备。第五章的内容主要是把企业所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约束条件结合起来讨论企业决策分析的基本问题:如何确定产量和价格?如何决定是否进入或退出某个市场?

第四,生产过程需要投入不同要素才能产出社会需要的产品。经济学把资本、土地以及从事工作的人都看作是具有不同功用的生产要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了其收入回报。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劳动、土地、资本供给和需求决定了支付给工人、土地所有者和资本所有者的工资、地租和利息。本书第六章在考察要素市场一般供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不同要素价格的决定。我们将会发现,要素市场运行规律的决定机制和产品市场具有某些类似之处,但又有一些重要特征。与之相关,由于要素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的收入分配状况与现代社会某些目标或价值判断不一致,在微观领域探求矫正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之政策也是本章任务之一。

第五,市场机制调节经济促进资源配置最优化的实现,是以各经济主体是独立的决策主体、信息充分、竞争完全、价格灵敏以及不存在经济活动外部性等为前提条件的。然而现实经济活动很难完全具备上述条件,市场失灵现象的大量存在表明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是万能的。本书第七章分别分析垄断、公共品、外部性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对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所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依靠市场机制自我完善和政府微观政策手段矫正市场失灵的运作机制及其效果。

第二节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一)可证伪性:经济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

(二)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力求描述经济现象的存在、运行状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它主要涉及事实判断,并试图在对象之间建立联系,判断正确与否要通过实事加以检验。

1.实证方法论的一般原理

(1)理性原则。(2)可检验性原则。(3)对应原理。(4)简单性原则。

2.经济理论实证研究中的假设条件

根据假设条件在理论假说形成过程的作用,可以将理论研究中的假设条件分为初始条件、界限条件和辅助条件三类。

(1)初始条件。这类条件主要是指决定所研究问题性质和主要内容的那些在研究者看来是基本真实存在而必须具体明确的条件,是整个假设条件的基础部分。

(2)界限条件。界限条件主要是指有关研究中确立其变量范围限制条件的假设,它决定了理论假说模型不同的抽象程度,具有一定的虚假性。

(3)辅助条件。辅助条件主要是指那些为了保证某种数学分析方法在理论假说演绎推理中应用的逻辑严密性而设立的假设条件,具体说主要是那些关于某些函数关系的存在和稳定性的假设。

3.实证研究的一般过程

经济理论实证研究的一般过程,从逻辑角度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步骤:

(1)提出理论假说的有关假设条件。这是建立任何一种理论假说的第一步,就是提出有关的假设条件及理论假说的中心内容。

(2)建立理论假说模型并推导出主要结论。构造理论假说模型的主要问题是寻找模型的具体形式,即在把握各主要经济变量相互作用机制、方向及作用过程的基础上做出数学表述。

(3)理论模型的经验检验。经验检验的主要内容有,对理论假说的基本假设条件(初始条件)进行检验,对理论模型推导出的主要结论进行验证。经验检验的意义主要在于:通过已有的经验事实数据论证理论假说的真实性,进一步增强其说服力;通过检验找出理论假说的不足,并不断推动理论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提高理论的分析能力。

(4)验证理论假说,并由此展开深入的理论分析。

以上四个步骤只是实证研究的一般过程,实际实证研究中不可能严格按照这四个步骤一一进行,更多的时候是四个步骤交错进行的,完全不变的程序是不存在的。

(三)规范分析

规范分析主要分析考察经济行为的福利后果。它通常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行为准则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主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也是相对的,二者存在着相互联系和渗透性。实际观察发现,规范性判断因素会影响实证分析过程,影响到对不同研究问题意义的判断和选择,影响到对不同分析假设选择甚至对经验证据的阐释。这决定了不可能做到完全或绝对价值中立。另外,某种规范性分析和判断的提出,通常要建立在实证分析基础之上。

二、经济理论与经济模型

(一)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

所有的科学一般都是建立在可观察、可检验的行为和现实或事实基础之上的。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经济学研究个人和组织在物品和劳务的生产、交换和消费中可观察、可检验的行为。收集有关经济活动和结果的事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现实世界是由无数相互作用的事实纷繁复杂组

成的,经济学家必须向其他科学家一样仔细地

选择和收集信息。他们必须决定哪些事实与考

虑的问题相关。在分析经济问题和现象时,经

济学家一方面可以使用归纳法来收集、系统地

整理事实并进行概括。另一方面,也可采用演

绎法提出假设并用事实来检验。两种方法得到的结论既可用于解释经济行为,也可用来形成

经济政策的基础。经济学中事实、原理和政策

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

从图1—2可以看出,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行为时,既可能由事实导出理论,也可能由理论回到事实。也就是说,经济学家既使用归纳法,也使用演绎法。归纳法由事实导出理论,从特殊到一般,它系统地整理累积的事实并加以分析,得到根本性的原理。图中左边由“事实”指向“理论”的向上箭头代表归纳法。

经济学常常通过演绎法创造出一般原理。他们凭借偶然的观察、逻辑或直觉思考形成一个试验性的、未经检验的原理或假说。为了检验这一假说,经济学家必须将其与相关事实进行系统和反复的比较。这一检验过程,有时被称为“经验经济学”,由图1—2右边自“理论”指向“事实”的箭头表示。

演绎法和归纳法是相互补充而非对立的研究方法。由演绎形成的假说为经济

图1—2事实、原理和政策

学家收集和组织事实数据提供了指南。反过来,对现实世界事实性证据的一定了解对有意义假说的提出也十分必要。这两个过程互为补充获取原理的过程被称为理论经济学或经济分析(图1—2中下部的图形),其任务是对事实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和概括。由经济分析得到的原理和理论,揭示事实之间的正确联系,并赋予事实以顺序和含义。正确的经济理论受个人和机构在物品和服务的生产、交换和消费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实际行为事实所支持,由于这些事实可能会随着时间而改变,经济学家必须不断地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对经济理论加以验证。

政策经济学,确认那些用以形成政策的原理和数据,如图1—2上部所示。经济理论是经济政策的基石,经济政策则是建立在经济原理基础上的一连串行动,用以解决特定问题或促进国家经济目标。任何经济政策都是围绕着一定的目标确定,通过各种手段来实现。经济政策必须以经济理论为基础,并不意味着先有经济理论后有经济政策。常见的情况是,先有了解决某个实际问题的经济政策,而后才有为之服务、对其做出解释的经济理论。然而,如果经分析能够预测一些不利事件,那么通过经济政策来避免或缓和这些不利事件是可能的。

(二)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则是经济理论的简明表达。经济模型可以采用语言文字、几何图形、数学符号三种表达形式。图1—3显示经济学、数学、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经济学与数学相结合,产生数理经济学;经济学和统计学相结合,产生统计经济学;数学与统计学相结合,产生数理统计学;最后,数学、经济学、统计学三者

的结合,产生计量经济学。

经济学研究的产品是经济论断或结论。一个经济结论的产生一般需要经过三个阶段:非数学语言阶段--数学语言阶段--非数学语言阶段。 第一阶段提出经济观念、想法或猜想,这些观念、想法或猜想可能由经济直觉产生或根据历史经验或外地经验而来。

第二阶段需要验证所提出来的经济想法

或论断是否成立。这种验证需要经济学家通过

经济模型和分析工具给出严格的证明,只要可能,还需要得到实际经验数据的检验。

第三阶段就是将由技术语言所表达的结论和论断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使得一般的人也能够理解,用通俗语言的形式给出这些结论的政策含义、深远意义及具有洞察力的论断,这些才是经济学的最终产品。

三、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分析方法

图1—3 经济学、数学、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边际分析

微观经济学中的边际分析法,主要是分析具有相互依存关系的变量之间,当一个或几个自变量发生微小变动时,因变量如何随之变动,决策者是否采取或取消某一种经济行为。

(二)均衡分析

1.均衡的含义。经济学中所讲的均衡,是指这样一种状态:经济决策者(作为消费者的个人、厂商)在权衡抉择其使用资源的方式或方法的时候,认为重新调整其资源配置的方式或方法其境况只会变坏而不会变好,从而不再改变其经济行为;或者经济中各种对立、变动着的力量处于势均力敌,所考察的食物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2.均衡分析。均衡分析是分析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说明均衡的实现及其变动。均衡分析偏重于数量分析,具体又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经常用来考察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单个市场的均衡的建立与变动。一般均衡分析则以各个市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作为前提分析市场均衡的建立与变动。

(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微观经济学在运用个量分析方法考察经济问题时,一般采用静态和比较静态分析。

1.静态分析。静态分析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它完全舍弃掉了时间因素和变动过程的内容,只注意均衡的位置。因此,静态分析是一种静止地、孤立地考察某些经济事物的方法,注重的是经济变量对经济影响的最后结果而不是过程。

2.比较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着重分析在已知条件发生变化以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经济变量在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即对经济现象有关变量一次变动的前后进行比较。如果把经济现象达到的某种均衡状态比喻为“起点”,由于有关因素的变化导致这一均衡状态演变形成的新的均衡状态比喻为“落点”,那么,比较静态分析的实质就是对“起点”与“落点”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明确经济现象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至于这一变化的过程本身则不再考察之列。

3.动态分析。动态分析注重对经济变动实际过程进行分析,在引进时间因素的基础上说明均衡的实际变化过程。其中包括分析有关变量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这些经济变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的关系,以及他们在每一时点上变动的速率等。显然。这种分析方法把时间因素纳入考察视野,并把经济现象的变化理解为一个连续的过程。

复习思考题:

一、关键术语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实证分析规范分析边际分析均衡分析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经济模型

二、复习题

1.从资源利用和资源配置两种角度解释经济效率的含义。

2.简要说明实证研究中主要包括哪几种类型的假设条件,并叙述实证研究的基本过程。

3.简要叙述实证研究的一般过程。

4.按照生产资源的归属状态和经济活动决策的方式经济制度可以划分为那几种类型?简要评述它们在资源配置中的特点。

三、练习题

1.解释经济事实、理论和政策的相互关系。批判性地评价如下说法:“经济学的问题在于它的不现实性,它与现实世界是脱节的。”

2.判断下列论述是实证的还是规范的:

(1)利率的上升,会导致房地产商建造居民住宅的成本提高。

(2)政府对农民生产粮食进行直接补贴会影响农产品产出结构。

(3)主要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对国民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4)虚假广告宣传会误导消费者,应采取严厉措施加以打击。

3.判断下列论述哪些属于微观经济学研究范畴:

(1)一场意外的霜冻使得巴西咖啡减产,价格上升。

(2)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提高了航空运输的成本,造成航空业整体亏损。

(3)投资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在降低了失业率的同时加大了通胀压力。

(4)如果严格执行新的排污标准,许多小型造纸企业将难以生存。

4.解释:“明天的繁荣需要今天的牺牲”。

5.对“需求不是无法满足的。我能够证明这一点。每天早餐我都得到了我想要的牛奶”进行评论性分析。

南开大学初级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初级微观经济学复习大纲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是指( D ) A、世界上大多数物品都是缺乏的; B、世界上的资源终将被人类消耗光; C、利用资源必须考虑下一代; D、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考核知识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参见P3 2、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以的点表示( C ) A、生产达到最优技术水平; B、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和技术水平降低; C、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D、资源浪费。 3、下列那一项最可能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B )p6 A、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减少; B、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C、通货膨胀; D、失业。 4、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或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的研究方法是( D ) A. 均衡分析 B.实证分析 C.静态分析 D. 规分析 5、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的研究方法是( B ) A.规分析 B.实证分析 C.静态分析 D.均衡分析 6、下列哪一项属于规分析( C ) A、加大财政开支可以提升国民收入; B、从去年开始,持续下降的物价开始回升; C、人所得税征收起点太低,不利于公平原则; D、厂商不会在盈亏平衡点以下进行生产。 7、以下哪种原因不会造成需求水平的移动( A )?p29-30 A、价格短期调整; B、消费偏好改变; C、居民收入增加; D、替代产品增加。 8、如果商品A和B是替代性商品,则A 的价格下降将造成( D ) A、B的价格上升; B、B的消费量上升; C、B的价格下降; D、B的消费量下降。 9、已知商品X的价格为3元,商品Y的价格为2元,如果消费者从这两种商品的消费中得到最大效用的时候,商品X的边际效用是30,那么商品Y的边际效用应该是( A ) A.20 B.30 C.50 D.60

叶德磊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 名词解释 1. 比较下列各组中两种产品或劳务的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的大小: (1) 苹果与食盐; (2) 录音机与磁带; (3) 小麦与时装; (4) 理发与旅游。 答: (1)苹果的需求弹性较大,食盐的供给弹性较大; (2)录音机的需求弹性较小,磁带的供给弹性较大; (3)小麦的需求弹性较小,时装的供给弹性较大; (4)理发的需求弹性较小,旅游的供给弹性较大。 2.分析供给曲线的斜率与供给弹性大小之间的关系。 答:供给弹性大的商品,其供给曲线较平坦,供给曲线的斜率较小。 3. 借助于图形分析下列市场条件下的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变动情况,并作简要的说明: (1) 需求增加,供给不变; (2) 需求减少,供给减少; (3) 需求减少,供给增加。 答: (1)均衡价格提高,均衡产量增加; (2)均衡价格不确定,均衡产量减少;(3)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不确定; 4. 有人说大学学习费用的上涨并未使入学学生减少,需求规律在这里不起作用。你如何看? 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从而使得即使大学的学习费用上涨,入学学生却不见减少。这不能说明需求规律不起作用。 8.设需求函数为Q=M\ P-n ,P 为价格,M 与n 为常数,求需求的点价格弹性。 Q=M ·P -n ? dP dQ =-n ·MP -n-1 E d = dP dQ 、Q P =-nMP -n-1·n P M P -? =-n ·n n MP MP --=-n 9.假设:①X 商品的需求函数为线性:QX=40-0.5PX;②Y 商品的需求函数也为线性;③X 与Y 的需求函数在PX=8的那点相交,④在PX=8的那个交点上,X 的需求弹性的绝对值只有Y 的需求弹性的绝对值的一半。请根据上述已知条件推到出Y 的需求函数。先求QX 在PX=8时的点弹性: x dP dQx =-0.5 Ed=-x dP dQx ·Qx Px =-0.5×85.0408?-=-0.5×368 = 91- =91 Qy 在Py=8时的点弹性便为:91×2=92 又知Y 的需求曲线必通过(QX=36,PX=8)点,便有:36=a-b ·8存在。 又:Y Y dP dQ ·Y Y Q P =y Y dP dQ ·368=92 即: Y Y dP dQ =1 也即:36=a-8?a=44 ∴Qy=44-Py

微观经济学数据分析

微观解读统计数据背后的经济含义 —以2013年第3季度统计数据为例消费者的最优选择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在统计数据中,我们用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一指标来衡量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这一指标来衡量商品价格的变动。 一、价格变化对消费者最优选择的影响 价格是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牵一发而动全身。价格指数的上升与下降,又具体体现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消费构成和不同群体的消费水平。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通过该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 在日常中我们更关心的是通货膨胀率,它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公式为 T=(Pt—P(t-1))/ P(t-1), 式子中T为t时期的通货膨胀率,Pt和P(t-1)分别表示t时期(代表报告期)和t-1时期(代表基期)的价格水平。 以2013年第3季度消费价格总数变动情况为例,7月份同比上涨2.7%,8月份同比上涨2.6%,9月份同比上涨3.1%,则经过计算可以得出2013年第3季度平均通货膨胀率为:2.8%,即物价表现为

上涨了2.8%。而在9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1%,其中,鲜菜价 格上涨18.9%;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6.6%(猪肉价格上涨5.9%, 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8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12.5%;水产品价格上涨5.9%;粮食价格上涨4.0%。 在这一轮食品价格拉动的物价上涨过程中,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所能购买的两种正常商品的最大数量都会减少,预算线必然内移。根据微观经济学的观点,消费者的最优消费束位于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上。预算线的内移必然意味着最优消费束的内移,所以消费者的总体福利必然会减少。 对低收入家庭来讲,物价的上涨带来的影响较大。因为,在这一部分家庭中食品占主要支出的大部分,而此轮由食品拉动的物价上涨,虽然涉及生活必需品方面,即便看起来幅度不大,但是也会使得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质量面临下降的压力,甚至有些家庭基本生存条件也受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复习资料 第一章引论 欲望:指人们的各种需求或需要的总和 稀缺性:相对于人的多方面的、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本和经济物品是相对不足的 选择:研究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来更有效地满足人类的欲望 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的资源用来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别种产品的最大产量(产值),这就是这种产品的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说明和描述在一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的产量组合曲线,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 边际分析法:利用边际概念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 均衡分析法:对研究的问题所涉及的诸经济变量(因素),假定自变量是不变的或已知的,然后分析当因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会出现的情况及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即均衡条件 局部均衡:指某一时间、某一市场的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或供求量所达到的均衡,是一个市场的均衡 一般均衡论: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价格和产量结构如何实现均衡的一种经济理论,也称为总均衡分析过程分析方法:将经济运动过程划分为连续的分析“期间”,以便考察有关经济变量在相继的各个期间

的变化情况的分析方法。所以,过程分析又称“期间分析”或“序列分析” 静态分析法:分析经济现象在某一时点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具备的条件,它完全抽象掉了时间因素和具体的变化过程,是一种静止地、孤立地考察某种经济事物的 方法 比较静态分析法:分析在已知条件发生变化以后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在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即对经济现象有关变量一次变动(而不是连续变动)的 前后进行比较。比较静态分析不考虑经济变化过程中所包含的时间阻滞 动态分析法: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所进行的分析,其中包括分析有关变量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这些经济变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每一个时点上变动 的速率等等。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并把经济现象的变化当作一个连续的过程来看待 实证分析方法:在分析经济问题和建立经济理论时,撇开对社会经济活动的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在作出与经济行为有关的假定前提下,分析和预测人 们经济行为的后果。 规范分析方法: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和基础,提出行为标准,并以此作为处理经济问题和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探讨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数理经济分析:运用数学方法推导和表述经济学理论概念,是理论经济学推导和表述其理论概念和理论体系的数学方法

南开20秋《初级微观经济学》(1609、1703)在线作业(参考答案)

1.当一个完全竞争行业实现长期均衡时,每个企业()。 A.都实现了正常利润 B.经济利润都为零 C.行业中没有任何厂商再进出 D.以上说法都对 答案:D 2.住房价格上涨时,以下哪种是政府有效的调控手段?() A.严格控制土地供应 B.放松土地供应的控制 C.对房产交易增税 D.劝说市民不要买房 答案:B 3.对完全垄断厂商来说,()。 A.提高价格一定能够增加收益 B.降低价格一定会减少收益 C.提高价格未必能增加收益,降低价格未必减少收益 D.以上都不对 答案:C 4.假定生产某种产品的原料价格下降了,则这种产品的()。 A.需求曲线左移 B.需求曲线右移 C.供给曲线左移 D.供给曲线右移 答案:C 5.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点表示()。 A.生产达到最优技术水平 B.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和技术水平降低 C.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D.资源浪费

答案:C 6.上策均衡和纳什均衡的关系是()。 A.上策均衡包含纳什均衡 B.纳什均衡包含上策均衡 C.上策均衡优于纳什均衡 D.上策均衡不劣于纳什均衡 答案:B 7.如果一个企业经历规模收益不变阶段,则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 A.上升的 B.下降的 C.垂直的 D.水平的 答案:D 8.按照产量和经济效率的大小排序,四种市场结构依次为()。 A.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完全垄断、寡头垄断 B.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 C.完全竞争、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完全垄断 D.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完全竞争 答案:B 9.厂商获取最大利润的条件是()。 A.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差额达到最大值 B.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C.价格高于平均成本的差额达到最大值 D.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本 答案:B 10.以下关于无差异曲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B.无差异曲线通常都凸向原点

微观经济学市场调研报告

紫金港周边快递市场调研报告 课程:微观经济学甲 指导教师: 李建琴 组别:第十小组 小组成员:刘晔 3130104190 周雅婷3130104105 徐叶弘 3130101246 赵珂莹 3130100919 陈明 3120103525 赵注烂 3120300230

目录 调研报告简介 (3) 调研背景 (3) 调研方法 (4) 数据收集 (4) 数据分析 (5)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5) 实地考察结果分析 (8) 结合微观经济学原理分析 (8) 需求分析 (8) 需求弹性 (8) 供给分析 (8) 市场结构分析 (9) 市场前景分析 (9) 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快递行业 (9) 二快递市场发展现状及分析 (12) 调研建议 (15) 附录一市场调研大纲 (17) 附录二调查问卷 (18)

调研报告简介 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商务和快递在我国普及开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愈演愈烈,大学生成为网络购物的主力军。大学周边的快递市场需求量大,快递行业竞争也异常激烈,传统的EMS邮政和新崛起的民营快递企业几乎瓜分了校园周边的所有快递业务。身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我们,作为大学生,每一天都在享受着快递服务带给我们的快捷和方便,同时也会因为不同的快递公司服务质量不同而有不同的选择。本调研正是从紫金港校区的快递服务出发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出多家民营快递公司的优劣,以及学生们对快递公司的选择,从而得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分析思考未来如何建立更良好的高校快递网络,让大学生可以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快递服务,也让学校周边的民营快递公司有更好的工作网络。 调研背景 我国快递行业背景 1 我国内快递行业快速发展 自1979年出现第一家快递企业起,中国快递业已成为市场中关注度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中国报告网物流行业分析师指出,随着购物狂欢节等网络促销的拉动,即使在经济低迷的2012年,快递业增速依然高达51.2%。同时,快递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目前我国注册快递企业逾6000家,从业人员达60 多万。快递行业中,国有企业加速改革,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国际快递加强中国市场战略部署。 2.国际快递行业发展背景 从20世纪80年代国际快递公司接踵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国际快递公司就迅速瓜分了中国快递市场80%的份额。近几年,在欧美市场,几大快递公司的发展并不顺利,这是他们将更过的资金投入到正在火热发展的中国快递市场。2002年敦豪与UPS在华营业额猛增60%,是亚洲其他国家平均水平的3倍。目前FEDEX和UPS,德国的DHL,荷兰的TNT以逐渐成为划分中国快递市场的四大外资快递巨头。他们纷纷以与本土快递公司合作的方式在中国快递市场站稳脚跟。对于FEDEX来说,他们选择了与大田物流合作,而DHL与中外运成立了中外运敦豪。虽然国际快递公司在中国快递市场已经占有相当一部分的市场份额,但是国际快递公司还在不断的抢占内陆市场。国际快递公司跻身中国市场,其主要在于自己控制的全球网络和先进的全球通讯技术及管理经验。而中国国内网络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国际快递公司来说比EMS和民营快递公司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快递和包裹承运商,UPS以在中国投入品牌服务城市达40个之多,而服务范围将延伸的120多个城市。TNT也在利用自己在欧洲的网点优势不断扩大自己对中国快递市场内国外快递以业务部分的市场占有。2010年TNT公司在华分支机构将从目前的25家增至100家,为中国100多个城市提供物流、快递服务。而其在华员工也将随之增至3万人,仓库面积预计到达325万平方米并拥有2500辆运输车组成的车队。据估计,从现在到2021年中国国内航空货运市场将以平均每年10.3%的速度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快递市场高大1000亿的利润空间,国际快递公司们也将不断巩固自己的在华地位争相分食这块未被开发的蛋糕。 3.快递行业的变化-----快递种类众多,逐渐垄断 从快递行业在我国产生以来,从单一的国营EMS发展到现如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我国从事快递业服务的民营企业有上万家之多,其下属员工人数也多达100万人。据国家调查局上海调查总队2007年5月31日公布的调查报告,2006年上海市具有独立核算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微观部分 第一章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 1.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都是理性的,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之一。 2.完全信息:信息的充分和信息的对称。即市场主体可以了解一切信息,并且市场的所有主体都可以准确迅速的获得这些信息。 3.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是有效需求。 4.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是有效供给。 5.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形式为Qd=f(p) 6.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形式为Qs=f(p) 7.均衡: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务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经济事物之所以能够处于这样一种静止状态,是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参与者的力量能够相互制约和相互抵消,也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各方面的经济行为者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局部均衡,是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一般均衡,是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其假定各商品的供求与价格都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市场的均衡只有在其他所有市场都达到均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8.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9.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10.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11.供给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整 理 https://www.sodocs.net/doc/da17737501.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引论 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而松散的名词,它可以泛指大量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等,这些材料包含三种类别的内容:一,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二,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三,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2、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演变(4个) 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后(马歇尔《经济学原理》)。3、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第一,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第二,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并把经验提升为理论,以便为改善其运行,甚至在必要时为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议。(可见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又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 4、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 西方经济学的双重性质可以决定我们对它所应持有的态度:在整个的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性上对它持否定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由三个层次逐步深入:一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二是分析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三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 2、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 基本假设条件就是“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也被称为“理性人”或“经济人”。它是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它存在于微观经济学的所有不同的理论之中。 3、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15页图2-1 +文字说明) 4、需求曲线?(18页)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 s)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 学的一部分,它分析 像消费者?厂商和 资源所有者这些个 体的经济行为(宏观 经济学与之相反,它 分析像国内总产品 这样的经济总体行为) 2、需求:消费者在 一定时期内在各种 可能的价格水平下 愿意而且能够购买 的该商品的数量。 3、供给:生产者在

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4、均衡价格:均衡的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数量和实际支付的总数量之间的差额。 6、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7、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

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8、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两变动的反应程度。 9、需求的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

度。是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 10、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11、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12、基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13、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具体衡量的,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登记来表示。 1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的时

微观经济学重点(分类各种知识)

微观经济学重点……极度重要啊!!!(分类各种知识) 1)需求曲线: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它的价格间的函数关系的图像。 2)无差异曲线:表示在偏好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从这曲线上的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是一样的。在无差异曲线图里,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越高的满足程度。 3)均衡价格:是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也就是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商品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相等时的价格。 4)消费者剩余:消费者从商品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大于其所付出的价格的部分。因为消费者按照最后一个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所有商品的价格,而这最后一个商品之前的商品的边际效用都大于这最后一个商品,此大于的部分,消费者没有付钱。 5)收入弹性:指商品需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收入弹性大于1的是奢侈品,0——1之间的是必需品,小于0的是低档商品。 6)交叉弹性:是指此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对比商品价格变动百分比的反应程度。交叉弹性小于0的是互补商品,大于0的是替代商品,等于0的是不相关商品。 7)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一个生产要素替代另一个生产要素的比例,它是两个生产要素边际产出之比的倒数。因为边际产出递减,一个生产要素替代另一个生产要素的量越来越少了,也就是边际替代率递减。 8)扩展路线: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把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联结起来,就形成生产扩展路线。它表明生产规模扩大、产出最优的轨迹。 9)贡献利润:是指企业的销售收入大于变动成本的部分。即商品的价格与平均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额。 10)一级差别价格:是指企业利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每个单位的商品销售的增加,逐个降低商品的价格;即对所出售的每个单位的商品都收取尽可能高的价格,这种每个单位的商品都不同的价格又称为完全差别价格。 11)二级差别价格:是指企业对每一个顾客制定不同的价格,而不是对同一顾客的不同边际效用制定不同的价格。 12)三级差别价格:是指企业根据不同的市场、不同的需求弹性制定不同的价格,以获得利润极大化。 13)自然垄断:是一种合理的垄断,它说明整个市场需求只要有一个企业就能得到满足,而不需要两个或更多企业参与生产。尽管这种参与在技术上可行,但在成本上肯定不经济。14)市场经济:是指一种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社会资源的高效配置。 15)引致投资:是指政府通过优惠利率、优惠税率和特殊价格管理等措施,引导非政府机构按照政府的意愿进行投资。 16)直接调控:是指政府利用手中掌握的资源,用行政办法对经济运行进行直接的调节和控制,以达到政府期望的目标。 17)间接调控:是指以价格调节为主,在充分尊重当事人利益的基础上,通过他们的经济行为的反应,逐渐传导至政府期望的经济目标上。 18)短期国民消费曲线:是指在短期内,表示国民收入和消费之间关系的曲线,其斜率(即边际消费倾向)较小。 19)长期国民消费曲线:是指在长期内,表示国民收入和消费之间关系的曲线,其斜率(即边际消费倾向)较大。 20)乘数原理:指消费、投资和出口等因素的变化,带动国民收入同方向的倍数变化。21)加速原理:国民收入的增加会反作作用于投资,使投资的增长快于国民收入的增长,或

初级微观经济学

初级微观经济学复习大纲 一、单项选择题 ★考核知识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考核知识点: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技术 ★考核知识点: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技术 ★考核知识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考核知识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考核知识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考核知识点:需求曲线 ★考核知识点:需求曲线 ★考核知识点:消费者均衡的原则 3.1.3(考核知识点解释) 根据消费者均衡的原则,x y P P y x MU MU ★考核知识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考核知识点:恩格尔定律 ★考核知识点:无差异曲线 ★考核知识点:等产量线 ★考核知识点:生产要素

★考核知识点:可变成本固定成本 ★考核知识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考核知识点:划分不同市场结构的标准 ★考核知识点: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 ★考核知识点: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 ★考核知识点: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考核知识点: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考核知识点:价格歧视的程度 ★考核知识点:帕累托标准 ★考核知识点:道德风险 ★考核知识点:道德风险 ★考核知识点:外部经济 ★考核知识点:外部不经济和外部性的防治 二、名词解释(名词解释都可以在教材或者课件上找到相应的答案) ★考核知识点:边际技术替代率 4.3.3(考核知识点解释) 所谓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当产量水平保持不变时,两种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或者更具体地说,为保持原有的产量水平不变,由于增加1单位要素x 的使用而必须放弃的要素y 的数量,就是要素x 替代要素y 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用公式表示就是:x MRTS y y x ?=-?。 ★考核知识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1.2(考核知识点解释)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其他商品的消费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的增加,其边际效用终将趋向下降。 ★考核知识点:互补品 2.1.4(考核知识点解释) 如果一种商品价格的提高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的减少,其需求的交叉价格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

微观经济学重点概念 1. 经济人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2. 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 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4.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6. 均衡价格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8.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9. 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10.静态分析 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11.比较静态分析 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12. 动态分析 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间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3. 弹性 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14. 弧弹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5. 点弹性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6. 需求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如何学习微观经济学

小生才疏学浅,不敢讨论什么高深话题,只愿一并和大家努力,振兴微观版面,同时也希望讨论问题的帖子更多一些,毕竟资源只是资源,若不能为我所用,it still means nothing. 现在进入正题,在凯恩斯革命之前,经济学基本上就是指微观经济学,马歇尔大人的《经济学原理》基本也是在讨论如今所谓的“微观”范畴,到新古典时代,即便是比较“标准”的宏观经济学家,也在为其宏观模型寻找坚实的微观基础,足见微观经济学之于整个经济学殿堂的重要性,大部分本科生进入大学之后也是按照先微观后宏观的顺序学习经济学的与宏观经济学迥异。而且从某种层面讲,微观经济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很多内容已经被大部分主流经济学家们认可,因而体现在教科书上就是大部分书籍无论从体例还是编排逐渐趋向一致.可以这么说,一本好的经济学教科书可一整整影响一代经济学人,当年由高老翻译的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是这样,科尔纳的《短缺经济学》也是这样(顺便给个书讯,07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社会主义体制: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很不错的书,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探讨计划经济时期的政治经济学),当然从今天的角度看,经济学已成显学,教材更是有百家争鸣之势,鄙人由于专业缘故,在本科这几年读了基本微观的教材,所以斗胆在这里给一些浅显的评注,欢迎大家讨论。 一.初级教材。其实大家区分教材是初级中级还是高级,一般是依照教材对阅读者数学基础的要求而言的,我也基本同意这种分法,但显然有很多“教科书”公式虽不多,但思想足够深刻,难度远在初级之上,这些“教材”我在后文专门讨论。 打头阵的自然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Mankiw是少数几位愿意花心思给本科生写书的经济学大家,作为新凯的领军人物之一,Mankiw无论在政界还是学术界都是蛮有地位的,所以他的书自然也是值得一看,再加上出身Harvard这样的“名门”,自然又有了很强的广告效应,我上大一的时候就已经出版了第四版了,是梁小民老师翻译的,翻译的不错,宏微两册分开,微观显然比宏观要厚很多,但是强烈推荐大家看宏观分册(跑题了&……),宏观分册秉承了mankiw那本中宏简洁流畅体系完整的特点,看完之后对凯恩斯经济学就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越跑越远…… 其次是帕金的《微观经济学原理》,人大不少老师一直拿着本书做大一新生的教材,英文版封面好像是个拿着枪的战士,有点攻占硫磺岛的意思……帕金的书我只看过这一本,说实话,写的很好,很多模型介绍的很到位,而且人民邮电的纸张要比北大的好。 康桑阿米达……music…… 现在隆重推出本编辑重点推荐的初级教材,由鄙人最稀饭的经济学者,康奈尔大学教授罗伯特弗兰克以及现任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联合写就的《微观经济学原理》。这段时间有本经济学科普读物《牛奶可乐经济学》很火,D版都满天飞了,这本书就是由上面这位弗兰克大人写的,读过的人一定觉得很有意思,对,确实很有意思,那么他的这本《经原》也同样很有意思,甚至可以说非常有意思,弗兰克还有出中级教材,叫……呃,这个在下一个帖子说,也非常非常有意思。经济学本身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能把教科书写成这样,我觉得很了不起。这本书主要是例子鲜活,而且秉承了弗兰克教授一贯的“经济自然主义者”这个思维,让你常常掩卷沉思,欲罢不能……郑重声明,本人系在校学生,绝非清华大学出版社邀请的枪手,但是我个人强烈认为这本书要好于北大出的曼昆的教材,当然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喜欢这种东西也是因人而异嘛。 接下来就是再版了n多次的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了,一本书能从八十年代火到现在,不容易,看外国的教材,只要看它再版的次数,基本可以得知它在国外大学的地位,这本再版了18次的书(现在可能是19ed了),跟马歇尔大人的书有一拼了。萨缪尔森还有《经济分析基础》这样很数理的东西,个人感觉他的这本经济学在某一版之后就基本是他的学生在做

2015年春季学期微观经济学

2015年春季学期微观经济学 A. A. B. B. C. C. D. D. A. A. B. B. C. C. D. D. A. A. B. B. C. C. D. D.

A. A. B. B. C. C. D. D. A. A. B. B. C. C. D. D. A. A. B. B. C. C. D. D. 计算题: 7. 已知消费者每年用于商品1和商品2的收入为720元,两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1=20元和P2=30元,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3X1X22,该消费者每年购买这两种商品的数量应各是多少?每年从中获得的总效用是多少?(教材第3章)

解:建立拉格朗日函数 9216 3),得 3,代入(16 123 4 )得到:2)(1由()3......(03020720)2....(..........0306)1.......(..........0203根据一阶条件: ) 3020720(3= ) (3221211221211 221 212212211221======--=??=-=??=-=??--+--+=X X U X X X X X X L X X X L X X L X X X X X P X P M X X L λ λλλλ 注:也可直接运用均衡条件 2121P P MU MU =加上预算约束M X P X P =+2211直接求解,这与拉格朗日方法化简后的一阶条件完全相同。 名词解释: 8.需求的价格弹性(第2章) 正确答案: 需求的价格弹性指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它用来测度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性程度。 9.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教材第3章) 正确答案: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10.机会成本(教材第5章) 正确答案: 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11. 什么是垄断竞争市场(教材第7章) 正确答案: 垄断竞争市场是这样一种市场组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商品。 12.什么是生产者剩余(教材第6章) 正确答案:

微观经济学

1、为什么稀缺性是产生经济问题的根源? 答案要点(1)稀缺性的定义 (2)稀缺性的客观存在性 (3)为了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包含三个问题) 这样才产生了经济学。 2、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3、一个家庭决定买一辆家用小轿车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练习一]毒品的价格、需求、供给 ?毒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0.5,毒品的供给价格弹性为0,假设纽约市一半的毒品使用者通过犯罪来维持他们的生计,运用供求原理分析以下问题。 1)若实施一项强硬的法规使进入纽约市的毒品供给下降50%,会对纽约的犯罪产生什么影响? 2)若使毒品合法化会导致毒品的价格下降50%,那么这对于犯罪活动和毒品的使用有什么影响? 3)一项成功地使毒品使用者数量减少一半的计划对于毒品的价格和吸毒者有何影响? 练习二 ?如果考虑到增加销售收入,那么对粮食、电视机两种商品应采取提价还是降价的方法,为什么? ?设计某种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100-2P,分别求价格为10元,25元,30元时该商品的需求弹性。 ?当某人的月薪由1000元增加到1500元时,肉的需求量从每月6Kg增加到8Kg,求需求的收入弹性。 ?对于下列各对物品,你认为哪一种更具有价格弹性,并说明你的理由:香水和食盐; 青霉素和冰淇淋;汽车和汽车轮胎;冰淇淋和巧克力冰淇淋。 ?练习三 ?如果当鱼的价格下降10%,鱼的需求量增加5%,鱼的需求是怎样的? ?如果牙医服务的价格下降10%,牙医服务的需求量增加10%,牙医服务的需求是怎样的? ?雨水损害了草莓的收成,结果,价格从每箱4美元上升到6美元,需求量从每周1000箱减少为600箱,在这个价格范围内: (1)、草莓的需求价格弹性是多少? (2)、描述草莓的需求。 ?如果橘子汁价格上升12%使橘子汁需求量减少了22%,并使苹果汁的需求量增加了14%,计算橘子汁与苹果汁之间的需求弹性? 练习四 ?录象带出租的需求 录象带的最大需求为150盘/天,最高租赁价为6元/天。

全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引论 1.经济人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 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2.☆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简答:需求变动的因素 ①商品的自身价格②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③相关商品的价格 ④消费者的偏好⑤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⑥消费者人数的变化 3.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需求规律 指商品价格提高,对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 的需求量增加。 4.☆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 数量。 简答:供给变动的因素 ①商品的自身价格②生产的成本③生产的技术水平 ④相关商品的价格⑤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⑥生产者人数 5.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供给规律 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 品的供给量减少。 6.☆均衡价格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多注意)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 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 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8.☆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 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 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9.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 决定的已知变量。 10.静态分析 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11.比较静态分析 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 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12.动态分析 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间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3.弹性 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14.弧弹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5.点弹性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6.☆需求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 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简答: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④替代难易程度②商品本身的性质③用途的个性 ④占总支出的比例⑤时间的长短 17.供给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 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 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18.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相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 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 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百分比。 19.替代品 如果两种商品之间能够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 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

微观经济学 论述题 答案

创作编号: 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1、利用图示简要说明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Ch2 图2-1 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图 2、利用图示说明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及厂商扩大总收益的价格策略。 (以下仅仅图示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价,即P1降到P2,与收益的关系;其余类推)。 价格变化、弹性大小与销售收入变化的关系表 收益 d e>1 d e=1 d e<1 d e=0 d e=∞ 降价增加不变减少 同比例于价格的下降 而减少 既定价格下,收益可以无限增加, 因此厂商不会降价涨价减少不变增加 同比例于价格的上升 而增加 收益会减少为零价格策略降价涨价 Q=f(P) O P Q D C B E A e d=∞ e d>1 e d=1 e d<1 e d=0 P1 P2 Q1 Q2

创作编号: 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 别如克* 3、用图示及公式说明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均衡的分析。Ch3 消费者均衡是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并维持不变的一种状态。根据序数效用论,在消费者收入和偏好既定、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 如右图所示,U 1、U 2 、U 3是3条无差异曲线, 分别代表与预算线相交、相切、相离3种情况。 只有预算线AB 和U 2切点E ,才是消费者在给 定的预算约束下能够获得最大效用的均衡点。 相应的最优购买组合为),(* 2* 1X X 。用公式表示均衡条件为 MRCS 1,2=P 1/P 2。(3分)因为,就 U 3来说,虽然它代表的效用水平高于U 2,但消费者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下无法实现U 3上的 任何一点的商品组合的购买。就U 1来说,消费者利用现有收入可以购买a 、b 两点的商品组合。但是,这两点的效用水平低于U 2,因此,理性的消费者不会用全部收入去购买无差异曲线U 1上a 、b 两点的商品组合。事实上,a 点MRCS 1,2>P 1/P 2 ,b 点MRCS 1,2

微观经济学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设计)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 论文题目:产业集群与地区经济发展 ——以欧洲农业地区为例 学生姓名国佳 专业会计学 层次专升本 批次 121 学号 W110304121231 学习中心北京广播电视大学 2012年 5 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目录 目录 (2) 摘要 (3) 1.产业集群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一个普遍现象 (4) 1.1 产业集群的效应 (4) 2.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 (5) 2.1 产业集群有利于提高区域竞争能力 (5) 2.2 产业集群是缩小区域差距,实现落后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捷径 (5) 2.3 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系统的一种重要实现方式 (5) 2.4 产业集群能拉动区域经济增长 (6) 2.5 产业集群有利于人才培养 (6) 2.6 产业集群有利于专业性外部服务业和配套设施的发展 (6) 3.实施产业集群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6) 3.1 发挥政府在产业集群战略中的积极作用 (7) 3.2 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明确产业集群定位 (7) 3.3 积极促进产业集群与区域品牌融合发展,带动产业集群优化升级 (8) 3.4 要重视产业集群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平衡工作,避免环境恶化 (8) 4.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对策 (9) 4.1 加强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划指导,构建良好的协作环境,扶持产业集群的发展 (9) 4.2 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的后发优势,激发产业集群的发展活力 (9) 4.3 依托开发园区和工业基地,促进产业集群衍生、发展 (9) 4.4 加快专业市场建设,支撑地方产业发展 (10) 4.5 强化产业集群的创新体系,推动产业集群升级 (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