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先秦诸子百家各大思想及主张

先秦诸子百家各大思想及主张

先秦诸子百家各大思想及主张
先秦诸子百家各大思想及主张

先秦诸子百家各大思想及主张(排名不分先后)

1.儒家:

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仁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以处人,有序和谐?是孔子思想的原发点,是儒家思想核心之心。

2.道家:

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

【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二章儒墨之争(全六集)

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二章儒墨之争(全六集) 雨中笠翁欢迎您!更多精彩请您欣赏:收藏分类100 大项800余子项,主要有:影音曲舞、宗教神学、文化艺术、 民风民俗、植物动物、美女靓照、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异 域风情、书画旅游、花鸟鱼宠、娱乐八卦、幽默搞笑、人生 哲学、职场创业、饮食文化、体育武术、医疗救护、养生保健。百科常识、悬疑揭密、政治军事历史、奇闻异事、空间 美化、朗诵经典、音乐音画、戏剧舞蹈、曲艺小品、美图雷 照、怀旧、文化、读书、博览、影视、等内容谢谢光临百家讲坛】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二章儒墨之争(全六集)

主讲人简介】 易中天,生于1948 年湖南省长沙市人,1981 年毕业于 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著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 稿》、《艺术人类学》等著作。近撰写出版了“易中天随笔体 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闲话中国人》、《中国的 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和《品人录》2005 年起开始在CCTV-10 百家讲坛节目里讲解历史,因其白话式的幽默分析,受到追捧。最新两本书《帝国的惆怅》和《易中天品评汉代风云人物》也是异常大卖。2006 年开始制作《易中天品 国》。去年易中天做客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了“汉代风用“俗不可耐”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表演,有趣地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在网上找到了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的韩信 俗人物”系列讲座。他独辟蹊径,妙说”历史,巧妙地运 系列讲词,真是佩服,平常一段史从他口中出来俨然活灵活现一般,象评书一样绘声绘色,又象电影剪辑精练流畅。很多媒体说易中天的出名要感谢百家讲坛,是这个节目让他出的名。其实百家讲坛应该感谢易中天。电视毕竟不如纸读物更容易贴近百姓。书则完全不同,时间绝对由自己支配,可以重复看无数次。还有一点:有许多人评价易中天,不过世人只会记住易中天而不会记住那些人!易老师已经成为了种文化。

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cctv百家讲坛全六部共36集)

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cctv百家讲坛全六部共36集) 一.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一部实话孔子》(共6集)夫子何人类型: 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本期节目由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讲述了儒家创始人孔子的 出身、为人、治学及处世态度,由此使观众认识孔子是何许人。(百家讲坛2008年第287期)实话孔子之学而优则仕类型: 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本期节目中,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讲解了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一部)实话孔子之学而优则仕,从中评价孔子思想的伟大价值,并分析了培养一个优秀的领导的重要意义等。(百家讲坛2008-10-..君子固穷类型:

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向我们讲解先秦时期孔子的君子做官之道,孔子周游各国宣传自己思想的经过,以及孔子的政治思想。(百家讲坛2008-10-18 16:23:10)头号教书匠类型: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本期节目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讲述孔子,有人问孔子为什么不参与政治,孔子说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把这样一种道德风气推广到政治上去那就是参与政治。实际上孔子从来没有离开过政治,他不做官了,.. 谁是好学生类型: 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在孔子三千弟子中,孔子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在孔门之中,孔子和学生除了师生关系之外,还会给人留下什么感觉。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为您讲述系列节目《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一部——实话孔子之谁..伤心事与玩笑话类型: 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本期介绍了孔子是最守礼的一个人,他一辈子维护的就是礼,他一举一动都不越礼的雷池一步。甚至在对自己后事的安排上,他也遵守礼的约束。但同时孔子又是一个性情中人,经历人生的悲欢离合,他从.. 二.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二部儒墨之争》(共6集)儒与侠类型: 文化/名家大师|国学|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一) 一开始通览书单,我最先决定读的书便是易中天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易中天的名声曾经在央视百家讲坛的品三国里就听到过,因此对他很感兴趣。我最讨厌的历史教师就是那种在课堂上一副老气,总是照本宣科,把我们看得到的文字再复述一遍,甚至为了只是考试而划重点,我喜欢那种教自己理解的历史,用自己的话语方式让历史“复活”,让历史走近生活走近我们学生的历史老师。高中时期虽然学的理科,但有幸遇到了一位年长学识渊博的历史老师,他就能够将自己理解的东西生动的展现,历史课上的很有味道。 而易中天以自己高超的讲课艺术,把哲学史、思想史上这个抽象、深奥、复杂的话题,讲解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他的睿智和他的幽默深深地折服了我。我最先看的篇目是有关老子和庄子部分的,因为高中时期曾经对庄子的“上善若水”这句话极为喜爱,而老子也似乎成为了“智慧”的代名词。老子给我的智慧是指弱者生存。大家可能会想到我们都知道进化论,进化论的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老子的似乎可以说是物竞天择,弱

者生存。而易中天就可以把类似思维含量高的东西以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比如,“我读《老子》这本书,感受有三个字:老、大、难”。这句话很吊人的胃口,我立马想去了解怎么就“老、大、难”了。他后面的文章语言也很幽默诙谐,很能够吸引我的注意力,至少在看的时候不会太累。老子的“弱者生存”理论着实能够让一些出于劣势的人得到些许安慰。同时我觉得强者同样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每个人都会有处于劣势的那一天,以退为进,才是大道。易中天谈到了要能忍能装,现实生活中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报仇雪恨的并不少,可是真正能够做到遇事不冲动的人又有几个呢?于我而言,我需要学习的就是在各种情况下学会冷静,只有冷静了才能正确权衡利弊,才能继续去“装”。 至于庄子,如他所说,最善的人如水一般。水能够滋润却又不与相争,而停留在别人都不喜欢的地方(低洼处),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最善的人,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善,说话善于恪守信用,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如果为政者如此,就能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吧。“润物细无声”是我想到的一句话,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但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离不开水的。这里,水就成为了所有人身边不可或缺的一个东西。“以柔克刚”也是极为高明的一条处世之道。而水应该是当之无愧“柔”的典范了,

简评先秦诸子百家思想——法家篇

法家 导读: 1、序言 2、法是由法家创造的? 3、法家是如何形成的? 4、法家就是严刑酷法? 5、法太细密人人触法? 6、法家主战禁商愚民? 7、法派思想的重要意义! 8、法家三派有何不同? 9、成也法家,败也法家! 10、法家思想对于现代的意义! 1、序言 首先我们要明白,先秦诸子的思想都是为了服务于统治者的,有部分人用法家是服务于统治者的论调来批评法家,就是站在当代人的历史环境,去抨击古代人,这是毫无道理的,脱离了人类的客观局限性在看问题。 在当代普遍人的理解里,法家人是酷吏,而法家思想就是服务于统治者专制的思想。 这种理解其实是由于长期潜移默化造成的,甚至有主流说法,认为汉朝及以后的历代统治是“儒皮法骨”“外儒内法”“外法内儒”等等。 这里先解释下“外儒内法”,也就是“儒皮法骨”,有的人认为,中国历来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所以表面上宣扬仁爱,高唱道德,而私底下确是用法家的残酷手段来管理。 这部分人是先天的把酷法、苛刻与法家相结合,他们认为法家就是如此,其实他们根本就不懂法家。“外圣内王”“儒皮法骨”“外儒内法”都是这个意思!

而“外法内儒”,又是怎么回事呢?这部分人他们对法家有一定认识,法家主流思想是法治派,“依法治国”是法家的核心命题,所以他们认为,历代统治者带着“法治”的旗号,而背地里却是用的儒家“人治”。 这两种说法其实都可以往历代统治者身上套,比如今日的天朝,表面上打着“为人民服务”的口号,标语宣传满天飞,而实际作为呢?却是背道而驰,所以有的人就说天朝是“外儒内法”。然而天朝又打着“依法治国”的口号,提倡“法治”却在执行力上又与严格依照法律办事背道而驰,反倒是用儒家的人治在执行法律,所以也就有人说天朝是“外法内儒”! 为什么完全相反的两种说法,都是历代统治者的体现呢?因为两种说法,都是说到了一部分。 “外儒内法”里的“儒”代表的是以仁爱之心治国,“法”以严刑酷法管制百姓。(这里说的是儒家好的一面,与法家不好的一面。) “外法内儒”里的“儒”代表的是儒家的人治思想,“法”是法家的依法治国思想。(这里说的是儒家错误的一面,与法家思想可取的一面)以上两种解释至今也是争论不休,但归根结底,他们都指出了当下的诟病。就是口号喊得响亮,私底下确是为利益集团牟利。 那么接下来就要进入正题,什么才是真正的法家? 2、法是由法家创造的? 这个问题,大多数分辨力的人,其实都清楚,法不是法家的产物。“法”从蚩尤创立刑法以来,到轩辕黄帝时继续发展的《理法》,自夏商周开始,“法”有了一定的系统化! 大家都知道原始社会,是一个野蛮时代,那个时代是完全的弱肉强食,即使是内部的同一个部落,也是强力说了算。人类慢慢步入文明,要想减少这种内部争斗就必须要建立“法”,“法”其实就是一个游戏规则。大家不能完全只顾自己的利益,‘法’成了内部人的共同契约。这样一来,内部的争斗就得到了有效控制,当时的“法”,只是强力者管理大多数弱者的手段。虽然利益分配不平衡并没有得到改变,但是‘法’对调节内部争斗已经起到了作用。夏商周的“法”,

春秋诸子百家政治思想学习

春秋诸子百家政治思想学习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

荀子对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批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d912429231.html, 荀子对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批评 作者:高华平 来源:《中州学刊》2015年第08期 摘要:先秦时期的中国学术界实只有“百家”之名,而无“诸子”之称。故《荀子·非十二子》中所“非”的它嚣、魏牟、陈仲、史、墨翟、宋钘、慎到、田骈、惠施、邓析、子思、孟轲等“十二子”,亦只是针对他们所代表的六种学术观点或思想行为,而并非他们所属的学派或“家”。《荀子》一书中指名道姓加以批判的,除《非十二子》篇所“非”的十二子及子张氏、子夏氏、子游氏之儒外,还有《儒效》《富国》《王霸》《臣道》《修身》《荣辱》《礼论》《解蔽》《正名》《正论》《性恶》等篇对“百家”诸子的学术批评。荀子对先秦诸子百家学术思想批评的特点,一是他着眼的只是诸子的学说,而非其“家”或“派”;二是荀子对所有诸子学派的批判基本都能秉持“中庸”的原则,以辩证和客观的态度予以评析,力求避免学术立场的片面和偏蔽。而荀子上述先秦诸子百家学术批评特点的形成,又是与当时诸子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的。 关键词:荀子;诸子学;批评 中图分类号:B22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5)08-0102-08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重要思想家和代表人物,历来都被视为先秦学术百家争鸣的总结者。 虽然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时代,但由确切的文献记载来看,先秦时期“诸子”概念的含义,既非后来指称众多学者先生的“诸子”,也非如刘歆《七略》、班固《汉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中指称与“六艺”(“六经”)相对的“诸子”著作的概念;而是或如《周礼·地官·司徒》中“对诸公、诸侯、诸伯、诸男言也”——指那些具有“子”爵爵位的贵族,或如《周礼·夏官·司马》“诸子掌国子之倅”中的“诸子”——指“主公卿、大夫、士之子者,或曰庶子”的概念①。而且,在春秋战国时期,即使是如今人那样,将“诸子”理解为“众位学者先生”,由于当时的“学者先生”们是因其学术观念的不同而常被人分为不同的学术群体和门派(如儒、墨、名、法、阴阳等等)的,故当时他们也只有“百家”之名而不见“诸子”之称。可以说,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界“学者先生”虽众,但他们并未被称为“诸子”;因为他们是被分为若干学术群体或学派而出现的,故名曰“百家”。当时发生在中国学术界的激烈争鸣,不只是发生于那些单个的学者之间,而更主要是发生于一个个学术群体和派别之间,这就形成了中国先秦学术史上的所谓“百家争鸣”。而作为战国后期集大成的思想家,荀子所要总结的,就既是那些单个“诸子”们的学术思想,也是由他们所组成的学派或某“家”的学术思想。荀子思想的特点也因此可概括为对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批判与总结。

先秦诸子百家知识汇总

先秦诸子百家:(百家争鸣)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四、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 五、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 六、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七、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 八、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 九、农家十、小说家十一、兵家十二、医家 《〈论语〉八则》(《孔子语录》)(七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①。友直,友谅②,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③,友善柔④,友便佞⑤,损矣。” 《论语?季氏篇》 ①损:损害。②谅:信实。③便辟:阿谀奉承。④善柔:当面恭维,背后诽谤。 ⑤便佞:花言巧语。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论语·子路》) 孔子说:“刚正不阿、果敢坚决、朴实无华、谨言慎语,这样就快接近仁了。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论语》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中国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国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 一、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

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二、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笔记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笔记

第一部实话孔子 第一集(总第01集)夫子何人 孔子是个学人的原因: 1.好学; 2.博学; 3.活学 孔子的学问为什么这么好呢? 1.悟性; 2.贯通; 3.实践 第二集(总第02集)学而优则仕 孔子急于从政的原因: 1.实施政治蓝图; 2.实践学术主张; 3.实现人生价值 读书为什么首选做官: 1.做官是读书的目的; 2.做官是士人的正当职业; 3.俸禄是士人的正当收入 孔子做官的原则: 1.天下有道; 2.取之有道 第三集(总第03集)君子固穷 孔子的“三有一懂得”: 1.有准备; 2.有想法; 3.有策略; 4.懂政治 第四集(总第04集)头号教书匠 第五集(总第05集)谁是好学生 冉有:理财专家 子贡:赚钱专家 颜回:读书专家 子路:打仗专家 从孔子和学生的故事可以看出: 1.孔子的收入不错; 2.孔子的学生可以做他的管家; 3.孔门师生关系像个家庭 第六集(总第06集)伤心事与玩笑话 孔子是什么人: 1.文化巨匠; 2.失意官员; 3.模范教师; 4.性情中人; 5.孤独长者;( 6.众矢之的)

第二部儒墨之争 第一集(总第07集)儒与侠 孔子和墨子的不同之处: 1.时代不同; 2.立场不同; 3.代表不同: 一、代表不同的士(孔子代表士的上层,有贵族气;墨子代表士的下层,有平民味); 二、代表士的不同群体(孔子代表文士;墨子代表武士); 三、代表是的不同出路(孔子代表士的未来;墨子代表士的过去) 《墨子》中以非字开头的有四篇: 1.《非攻》; 2.《非乐》; 3.《非命》; 4.《非儒》 秦汉以前的社会阶层: 1.贵族(一、天子;二、诸侯;三、大夫;四、士); 2.平民; 3.奴隶 秦汉以后的社会阶层: 1.贵族; 2.平民(一、士;二、农;三、工;四、商); 3.奴隶 孔子和墨子的相同之处: 1.有理想; 2.有追求; 3.有原则; 4.有底线 第二集(总第08集)孔子的药方 孔子的药方:仁爱(有差别有等级的爱) 第三集(总第09集)墨子的药方 墨子的药方:兼爱(无差别无等级的唉) 第四集(总第10集)两位侠士 孔孟之别: 1.孔子宽厚谦和,孟子刚直不阿; 2.孔子温文尔雅,孟子心直口快; 3.孔子为人低调,孟子为人张扬。 孔子是“润物细无声”;孟子是“一洗凡马空”。 孟墨相似之处: 1.墨行侠,孟仗义; 2.墨反战,孟爱民。 第五集(总第11集)三大分歧 墨子的三个方案以及引出的儒墨两家的三大分歧: 1.利害的算计→功利还是仁义; 2.鬼神的吓唬→鬼神还是天命; 3.君主的专政→君权还是民权。

诸子百家核心思想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四、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名士 孟子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作品:《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荀子 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象、教育家。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汉族,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周朝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荀子》是战国末年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的著作。该书旨在总结当时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反映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论思想以及荀况的伦理、政治和经济思想。 老子 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公元前571年农历2月15日诞生,诞辰: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于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即现址河南鹿邑太清宫镇。著书《道德经》上下篇五千余言八十一章。修道而长寿,大概活了一百六十余岁,或说二百余岁。与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同时,长孔子20余岁。公元前535年、527年、515年、501年、486年,孔子数次求教天道问老子,言老子“犹龙”。 作品:《道德经》,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

先秦诸子百家及其思想

“中国文化简史”作业 注:本文主要参考整理自丁祯彦、臧宏主编《中国哲学史教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2000年5月第10次印刷),间或夹杂有些许个人观点,不当之处还请老师斧正。 本文主要从中国哲学的产生,百家争鸣与对后世的影响三个方面来做阐述。其侧重点将放在“百家争鸣”。 一、中国古代哲学的诞生 夏朝时,我国已建立起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器,但除使用国家机器外,还已经懂得怎样通过思想工具来统治其人民。据《尚书·召诰》记载:“有夏服(受)天命。”《论语·泰伯》也中说禹“致孝乎鬼神”。 到了商朝有“帝(上帝)立子生商”(《诗经·商颂》)一说,并且这些享有政治特权(即“刑不上大夫”)的奴隶主贵族还通过“卜筮”知“天命”。如,卜辞载:“王封邑(建都城),帝若(诺)。”(《殷墟书契前编》)。当时,他们把天气变化、自然灾害、筑城、打仗、任用官吏等,都看作是上帝的意志和命令,是不可抗拒的。 周将“礼”从仪式中区别出来,发展成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只适用于奴隶主阶级内部,即“礼不下庶人”。西周统治者继承了商奴隶主贵族祭天祀祖、敬事鬼神和政权神授的思想观念,但在此基础上加以系统化、理论化。他们将“上帝”和祖先分开来,突出“上帝”至上神的绝对权威。为此又提出了“德”和“以德配天”的理论。 商灭于周其实是对“帝立子生商”这样一个商为帝子的“直系血亲”关系的摧毁。但是周王朝亦同样需要一个类似的理论作为统治工具被其利用,故而所谓“以德配天”是在其既要摧毁又要利用的矛盾状态下的“自圆其说”。当实践经验与知识即“术”积累到一定阶段,人们从中便开始概括出一些基本的原理,并试着以之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这就从“术”发展到了“道”,标示着哲学思维的开始。(但若要究其真正诞生可追溯到早期的阴阳说和五行说)。 二、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BC770—BC221)时期,我国社会制度大变动。随着私田开垦规模的扩大,奴隶主之间对劳动力的争夺愈发激烈,到春秋末年就出现了“私门富于公室”的局面,于是“公室”打破“公、私田”界限,一律收税。而鲁国“初税亩”的实行则标志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反映在这一时期就是“礼崩乐坏”。由是渐生出“礼法之争”,同时又与“古今之争”相联系(后又从中发展出“王霸”“德力”之争),是当时整个政治思想领域斗争的焦点,文化思想上的百家争鸣即绕此展开。 春秋战国时期哲学争论的中心是“天人”之辩和“名实”之辩。而其它如“形神”关系,“言

01简评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儒家篇

儒家 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统治地位的一家思想。但它在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时代,不过也是一家之言而已。 要正确理解儒家,就要客观的去看待他的创始人孔子。还有儒学的发扬者,孟子与荀子。一说到儒家,就必然联系到孔孟2人,所以我就来详细分析他们2人。 读诸子思想,千万不要把他们的思想,与他们所传承的思想所等同。大家都知道,自然界没有一模一样的东西,所以创始人的思想与继承者之间,他们关系,只是类同。也就是说继承者认同部分思想而已。而且不同的继承者由于时代客观因素的影响,他们对于思想也有着自己的见解,而不是完全照搬复制。 先来看儒家的创始人孔子。 孔子是圣人吗?这个世界有圣人吗? 如果是儒家的圣人观,答案是肯定的,没有! 那么我们先来看儒家心里的圣人是什么样的? 圣人:道德高尚到极点,是一切美好形象的化身。 有点智慧的人都知道,这是根本不存在的人,这已经不是“人”,而是人们幻想中的“神”。作为人都是有瑕疵的,有私欲的。 那么为什么历来都要宣扬孔子是“圣人”呢?这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儒家必须要打造出一个“神”,然后儒家作为追随者,自然成了“神”的代言人。一切与他们意志不相符的事物或者言论。都可以用“道德”来定你的罪。这跟西方的黑暗时期是完全一致的。反对教会的人,就是反对神的人,是魔鬼,要消灭掉。而很多的人都依附于教会下为所欲为。 孔子只是一位“好心办坏事”的有志之士,孔子的确是看见天下百姓因诸侯争霸,贵族欺压而苦难,所以他提出了自己的救世药方。 先来看两点,孔子的个人品德与他的救世药方! 孔子的个人品德: 孔子因其出身并不富贵,他从小也经历了很多磨难,也因为他自身的刻苦和好学,所以他懂得很多的生活技能,也有着对当时社会不公一面的愤慨。怀着“以天下事为己任”的心态,他创办了儒家,开始教学,希望发扬自己的儒家思想去救世。 孔子强调做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从自身坐起,教别人礼仪,那么自己就要先以身作则,所以孔子身体力行的做榜样,是令人钦佩的。 孔子的品格在某些方面是很值得继承的,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好学精神,比如对救世怀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精神,比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人生态度,等等!这些都是我所敬佩的品格。 不过人无完人,孔子自身虽然表现出了“君子”的高尚一面,也有一些他自己认为有理,但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来看,蛮不讲理的事情。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了解孔子的救世药方是什么? 答案是“仁爱”,孔子的“仁爱”是什么意思? 仁爱,就是叫大家互敬互爱,互相尊重,做天子的要学会尊重臣子,不要拿别人肆意妄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 一、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实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二、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个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三、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个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理解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四、法家: 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作品:《韩非子》

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cctv百家讲坛全六部共集定稿版

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c c t v百家讲坛全六 部共集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cctv百家讲坛全六部共36集) 一.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一部实话孔子》(共6集)夫子何人类型: 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本期节目由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讲述了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出身、为人、治学及处世态度,由此使观众认识孔子是何许人。(百家讲坛 2008年第287期)实话孔子之学而优则仕类型: 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本期节目中,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讲解了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一部)实话孔子之学而优则仕,从中评价孔子思想的伟大价值,并分析了培养一个优秀的领导的重要意义等。(百家讲坛 2008-10-..君子固穷类型: 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向我们讲解先秦时期孔子的君子做官之道,孔子周游各国宣传自己思想的经过,以及孔子的政治思想。(百家讲坛 2008-10-18 16:23:10)头号教书匠类型: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本期节目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讲述孔子,有人问孔子为什么不参与政治,孔子说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把这样一种道德风气推广到政治上去那就是参与政治。实际上孔子从来没有离开过政治,他不做官了,.. 谁是好学生类型: 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在孔子三千弟子中,孔子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在孔门之中,孔子和学生除了师生关系之外,还会给人留下什么感觉。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为您讲述系列节目《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一部——实话孔子之谁..伤心事与玩笑话类型: 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先秦诸子百家(名句翻译)

先秦诸子百家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1.天下有道,xx不与易也 【课文翻译】 1.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诸位何必为孔子丧失官位担忧呢?天下没有德政已经很久了,上天将借孔子来宣传大道。 2.“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尔)谁以易之?且而(尔)与其从辟(避)人之士也,岂若从辟(避) xx?”耰而不辍。 天下到处都是像洪水一样混乱的情形,你和谁来改变它呢?而且你与其跟从躲避与自己志趣不同的人(指孔子),怎么比得上跟从出世隐居的人呢?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人不可以跟鸟兽同群,我不和世间众生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 3.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啊,孔子!德行怎么这么衰弱?过去的不可挽回,未来还可以改变,罢了,罢了,如今的从政者危险啊! 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跟随孔子而落在后面,遇到一个老年男子,(他)拄着拐杖背负着农具。 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不出来做官,就违背了君臣之间的政教伦理原则。长幼的礼节,不能废弃,但君臣的道义,又怎么能废弃呢?想要使自身高洁,但是使君臣的行为准则乱了。君子做官,目的是推行道术主张。 道术不能推行,我们已经知道了。 5.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欤)? 这是知道不能做到但是去做的那个人吗? 2.当xx,不让xx 【课文翻译】 1.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这样做没有用。孔子是不能够诋毁的。他人的才德像是丘陵,还是可以超越的;孔子的才德像是太阳月亮,没有办法超越。有人即使想要自行断绝和他的关系,那对日月有什么关系呢?仅仅是体现出他不知道高低轻重罢了。 2.君子一言以为知(智),一言以为不知(智)。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导)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品德高尚的人一句话可以表现出他的智慧,一句话也可以表现出他的不智慧。言语不能够不谨慎啊!孔子不可能追的上,就像天不能够用梯子就登上的。如果夫子被封为诸侯或者得到封邑而成为卿大夫,那就像我们所说的: 叫百姓立于里百姓就会立于礼,引导百姓就会跟着走,安抚百姓就会得到归顺,发动百姓就会团结协力。他活着,人人敬爱他,他死了,人人感到悲哀。 怎么可能赶得上他呢? 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往上看他显得越发高大,钻研他(的学问)显得更加深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诸子百家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 ——诸子百家 通过对诸子百家一个学期的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在华夏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种思想争辉夺目,各流派智慧的奇葩大放异彩。百家齐放,百家争鸣,各种流派的思想交相辉映,共同营造出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站在管理的角度,我们亦可以欣赏到传统思想所绽放的灼灼光华。 诸子百家在中国思想史上流传千古,众多的思想大家胸怀“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构建出了不同的治国方略,在几千年之前便站到了管理思想与领导艺术的高峰。诸子百家之中,对华夏文明影响最为深刻的莫过于儒、道、法三大家。此外,墨家,释家、兵家等亦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从管理思想的角度出发,我将对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的核心思想进行简要的探讨。 一、儒家的管理思想——人性化的管理 (一)儒家管理思想核心 儒家思想亦称孔孟之道,以圣人孔子和有亚圣之称的孟子为代表。以"仁义"为核心思想,主张"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儒家的"仁义"思想是中国管理史上人性管理的发源地,儒家在中国管理史上首创了人性化管理。儒家的人性化管理思想可以简要概括为通过“礼治”、“德治”和“人治”构建和谐社会。 在管理方式上,儒家主张"以和为贵",通过“礼”与“德”两种手段,实现人性化管理。儒家“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和“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数千年来一直被奉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儒家以“亲亲”、“尊尊”为立法原则,在各正其位的基础上主张“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在社会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华夏历史上长期被国家统治者奉为正统。 《论语》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之用,和为贵。治国以礼,而礼之功用和礼之运用,是以和为贵”。由此也可见,儒家治国和管理思想的核心在于“以和为贵”,其管理思想的出发点与归宿,都在一个“和”字。这也恰恰印证了我们当今疾呼人性化管理的初衷所在——在天时地利之外求得人和。(二)儒家人性化管理思想体系 儒家以治国为平台,形成了完整的人性化管理思想体系。 1、“仁”是管理思想的核心 “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指爱人,他集中反映了孔子本人的哲学观点。从“有教无类”到“德治”,从“亲亲”推及到博爱,莫不体现了孔子博施济众的仁爱思想。儒家以“仁”为管理思想的核心,站在较高的管理层次上突出了管理对人的关爱,强调了人本理念。 2、“五伦”是管理规范 儒家将五伦思想作为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依据天尊地卑、阳主阴从的理念明确了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朋友之间、与外人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处理彼此之间关系的一系列准则,从而形成相对较为完整的处理不同主体之间关

先秦诸子百家简介

先秦诸子百家简介 春秋战国时期(先秦时期),中国文化与思想经过几千年的积累的一次暴发期,影响较大的有20多家学说,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 "阴阳、儒、墨、名、法、道"等六家—西汉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增"纵横、杂、农、小说"等为十家--刘歆《七略》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班固《汉书.艺文志》。后世就把"小说家"去掉,将剩下的九家称为"九流"。九种学术流派。 现在所常说的“九流”多数意思是按照职业身份尊卑来排的说法 "故论先秦学术,实可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十二家也。"--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 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卿董仲舒 主要思想:三纲五常修齐治平推己及人家国一体天人相应,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 代表著作:《论语》、《孟子》、《荀子》 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杨朱 主要思想:"少私寡欲"、"道法自然";小国寡民返朴归真无为而无不为

脱胎于原始社会,向往原始共产主义,适合生产力低下时使用,一般在王朝百废待举时期采用。比如西汉,样本小的时候不用细致管理,放水养鱼,有些类似现在东北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一。 代表著作:《道德经》、《庄子》、《黄帝四经》 主要分为老庄派、黄老派、杨朱派三派。 老庄派以大道为根、以自然为伍、以天地为师、以天性为尊,以无为为本,主张清虚自守、无为自化、万物齐同、道法自然、远离政治、逍遥自在,政治理想是桃花源和至德之世,体现了"离用为体"的特点,因此成为了历代文人雅士远离残酷现实的精神家园。 黄老派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主张因俗简礼、兼容并包、与时迁移、应物变化、依道生法,依法治国、删繁就简、休养生息,政治理想是大一统,体现了"离体为用"的特点,成为了历次大乱之后政府治世的急救包。其代表人物是慎到、田骈、环渊等 杨朱派主张全生避害、为我贵己、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属于道家的别支,代表人物杨朱。春秋战国后,因不容于世,后湮灭不存。 法家 代表人物:管仲、商鞅、韩非 代表著作:《商君书》和《韩非子》 主要思想:废私立公,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墨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