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一学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

教学目标:

1、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

2、能认识并初步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会读除法算式。

3、在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教具、学具:视频展示台、小棒、圆形等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分一分,说一说

每人用24根小棒,按两种要求分一分,并在小组内交流分的过程。

⑴平均分成 4份

⑵每3根一份

二、分一分,认识除法算式

1、认识“÷”

⑴拿出8个小●,平均分成4堆,每堆有几个?

学生操作口答。

⑵你能不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8个、4堆、每堆有2个之间

的关系呢?

2×4=8 4×2=8

还可以用什么算式来表示呢?

⑶教师:还可以用这样一个算式来表示:8÷4=2 (板书)谁知道8÷4=2 是什么算式吗?给各部分取个名字。

板书: 8 ÷ 4= 2 除法

除号

⑷怎么读这个算式呢?学生试读。

结合分的过程,说一说8、4、2分别表示什么?

⑸小结:把几个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每份的个数是一样多。这个过程和结果可以用一个除法算式来表示。

三、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结果

1、体育委员安排12个小朋友跳绳,每3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⑴学生操作

⑵写出算式板书 12 ÷ 3= 4

⑶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板书被除数除数商

⑷说一说12、3、4分别表示什么?

2、小结:今天我们对除法进行了初步认识,要分的总数作被

除数,平均分成的份数和每份数作除数或商。

四、课堂活动

1、摆一摆,填一填

2、圈一圈,填一填

五、课堂总结

除法的初步认识评课及反思

除法的初步认识评课及反思 白塔镇实验小学陈群 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操作、小组讨论等活动中探索算理,有助于学生扎实的掌握算法。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教学活动中: 一、说一说。在小组中说,让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优化出最优答案。再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在讲台上说,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桌互相说一说,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法算式的意义。 二、对比练习 1、图形对比,在处理怎样给12个小熊排队进行体操表演这个问题上,学生在黑板上用图形画出排队方式,我又进一步让学生在图形的下面列出乘法算式,这样子便能使学生直观形象的对比理解算理。 2、正误对比,在解决自主练习第2题时,在黑板上板演出正确的除法算式12÷2=6(个),同时我又在其下面写出错误的算式12÷6=2(个),让学生进行对比,随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第二个算式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它又表示的什么意义?在对比当中,学生更能掌握除法算式的意义。 三、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贯穿于整堂课中。一开始除法算式的引入,让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感知算理,对下一步除法算式的学习铺下了基础。除法算式的探索学习中,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摆一摆,算一

算等活动中掌握算理。在自主练习中,让学生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进一步体会和巩固算理。 同时我也认识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不足: 应当注意再多听听孩子的声音,了解他们的想法,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然后从这中间去找解决如何更好的传授知识的问题。还有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再明确一点会更好。以上这些问题,要感谢李主任的热心指导,相信经过长期的有针对性的订正,我的课堂一定会是更加本真的课堂,更加实效的课堂。

除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目标:⑴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知道把一个数按每几个分成一份,求可以分成几份, 也要用除法计算。 ⑵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⑶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重难点: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今后初学除法应用题会感到有些困难。为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也是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听课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西师版教材把平均分、包含分整合在了一起,也就分别是今天的例题1、例题2。本节课教学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为学生今后学好除法的其他知识打下基础。 本课教学设计颇有新意.老师从创设任务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等几个层面进行设计的.老师充分关注课的人文价值,努力创设融知识,道德,能力为一体的课堂.对于这堂课的认识我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本节课,张老师创设了学生爱好动画,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去参与。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张老师创设了活动情景,以猴子分桃子的故事为引,平均分给4个小猴的照片,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又体现了引起学生注意的目的,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 也使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 2、能认识并初步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会读写除法算式。 3、在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教具:小棒、桃子图片糖果 学具;12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一分、说一说。 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糖)你们喜欢吃糖吗?(喜欢)知道老师手里有多少个糖吗?(不知道)老师告诉你们,我手里有12个糖。 现在老师想把这12个糖平均分成4分,你们会分吗?(会)请拿出你们的小棒,把它当作12个糖分一分。分对的同学,待会下课了,老师就把这些糖果奖励给大家,现在开始动手吧。(学生操作,教师巡视)要求同学们一边摆小棒一边说。(1)平均分成4份 分好的同学用一个最漂亮的坐姿来告诉老师,同学们坐的真好,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分一分。 请四个坐得特别好,听得特别认真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来分糖。第一次每人一个,分完了吗?继续分,再来每人一个,分完了吗?每人再分一个,现在正好分完了。请小朋友们看一看,他们每人分得了几个糖,平均分了吗? (2)现在我们再来分一分,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把12个糖每3个分给一个同学,可以分给几个同学?

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看哪些桌的小朋友分得又对又快。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分好的小朋友请把腰挺起来,把头抬起来。 这一次,我们同样是拿12个糖来分,每3个糖分给一个同学,可以分给4个同学。 小结:这两种分法都是把12个糖平均分的。象这种把12个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或把12个糖每3个分给一个小朋友,求每份是多少或分成多少份,像这些问题,在数学里我们要用到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师指板书,齐读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 二、分一分,认识除法算式 师:老师手中是什么?想要吗?那先得分一分,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1、出示例1 小黑板出示(1)把8个桃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个。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8个桃子的图片和4个盘子的图片 请小朋友们用8根小棒代替8个桃子分一分。学生操作指名生上台演示。 师:我们拿了几个桃子来分,平均分在几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有几个?(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8 4 2) (2)师:像这样的平均分我们就可以用这样一个除法算式来表示。以前我们学的加法用加号表示,减法用减号表示,乘法用乘号表示,那我们今天要学的除法该用什么符号呢?(除号)教师板书一边板书一边口述除号的写法这个就叫除号,写的时候,先画一横线,要画得平直,上下各写一个小圆点,两点要对齐.一条横线划得平,两个圆点平均分。除号就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学生跟着书空除号。教读除法算式:84=2 8除以4等于2生齐读。 (3)结合分的过程,说说8、4、2分别表示什么? 在这个除法算式里,8、4、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单元分析

《除法的初步认识》单元分析 一、教学目标 1.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了解有关O的除法。 2.经历除法产生的过程,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4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情境是美丽的大森林里动物们正在聚会的情境。由熊猫提出的“怎样分竹笋呢”这个问题引入对平均分的认识,再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分”其他物体的过程,体验“平均分”的含义。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在做游戏的情境。通过解决小动物提出的“我们可以平均分成几组?每组几只”和“可以每几只一组?能分成几组”的问题,认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按份数平均分和按每份个数平均分)。第三个信息窗采用连环画的形式描绘了小动物被水围困,狮子率队去营救的情境。通过狮子队长提出“救小鹿需要几条船”的问题,初步认识除法。 第四个信息窗是以学生非常熟悉的童话故事“猴子捞月”为素材设计的一幅情境图,一只小猴在喊:“快来捞月亮,分月亮啊!”以此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平均每只猴子分到几个月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习有关O的除法。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基本结构如下:

三、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 (一)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乘法和掌握了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习除法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计算的基础。教材编排分为两段:一是认识平均分和平均分的两种情况,二是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认识除法。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既有利于学习除法计算和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 在理解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既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1.选取充满童趣的素材。 童话故事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本单元以发生在森林里的小动物的故事为主线,通过“森林聚会”、“动物联欢”、“水中救援”、“猴子捞月”等一系列故事,将数学知识与故事情节有机地融为一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 2.合理编排知识结构。 本单元改变了过去按照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编排知识结构的做法,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安排知识结构的重要根据。生活中分东西的现象可以概括为: 3.借助生活经验,强化操作与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已经积累了有关“分”的经验。本单元的学习正是要有效地利用这些经验,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具进行直观操作,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体验,逐渐理解除法的意义。 (二)单元学与教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本单元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森林里的童话故事。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素材。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也可以引导学生扮演故事中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本单元的知识。 2.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除法。 由于在认识除法初期,平均分是除法的物化形式,因此突出平均分的本质特征并让学生认识就显得十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017年春季学期)

一、 学前准备 1、 口答。 4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的? 52如果去掉4个十,还剩下几个一? 2、 板演。 4!8 5帀 订正时,请同学们说一说是怎样求出商的, 每道题各用哪一句口诀 求商,我们在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3、 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 (1) 理解图意。 (2) 说一说你从图中看懂了什么。 (3) 想一想:我们能用前几节课学过的方法来算出同学们提出的 问题的结果吗? 二、 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15页例1。 (1) 解决学生甲提出的问题:42除以2等于多少。 (2) 明确42斗2表示什么意思。 (3) 提问:乘法口诀表中有“二 前面学过的方法算出它的结果吗?辽:2 (4) 想一想:写竖式要分几步来写? (5) 试一试,写出竖式。 _2 (6) 交流笔算方法。 (7)图式结合。 从图上看,每份是21根;从竖式上看,得数是21。 2、师生共同归纳笔算除法的方法。 三、 课堂作业 1、 计算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中的2叵、3趣 2、 计算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中的、6屈 四、 思维训练 7 " 你能尝试解决同学们提出的主题图中的第二额问题吗?四年级平 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备课充分、讲解精辟、重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听课记录表 日期 2017.3.6 星期 节次 年级 -三 班级 授课教师 蓝广平 科目 数学 课题 基本的笔算除法 四十二”的口诀吗?你能用 评议 评语 教学内容及过程 随堂点评

教学内容及过程随堂点评 评议注意知识的衔接,运用知识迁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易懂。学生主动参与性不够, 评语有待提高。

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

除法的初步认识(一)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表示平均分物品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3.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8个桃子(或其他水果、物品),8个盘子,24支铅笔。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平均分,平均分的过程在数学上可以用除法来表示,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除法。 (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 二、自主探索,认识除法 1.教学例1 (课件出示一堆桃子)教师:小猴家有一些桃子,你能猜一猜有多少个吗? 教师:我们来帮它数一数。 学生数出后,教师板书:8。 教师:猴妈妈让小猴分桃,她提出了什么要求呢?(课件出示猴妈妈的话:把这8个桃子平均装在4个盘子里) 学生读猴妈妈的话,教师板书:4。 教师:你们能帮小猴分桃子吗?用小圆片代替小猴分一分,分好后小组内互相检查,是不是按要求平均分成了4份,分的结果是每盘多少个? 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2。 教师:谁能看着8,4,2这3个数把刚才分桃子的过程说一说,分之前总数是多少个?分的要求是什么?分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8个桃子,平均分成4盘,每盘分得2个桃子。 教师:谁能用我们数学上的算式来表示刚才平均分的过程? 学生说后,教师指出:在数学上,我们可以用8÷4=2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教师把除法算式板书完整。教师介绍除号的名称、写法、读法。写法:先写中间一横,再写上下的小圆点,两个圆点要对齐。学生读算式,用手比画除号。议一议:算式中8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8÷4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教师:你还能把8个桃子平均分成几份?用圆片分一分,一边分一边说分的过程,再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识 (1)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第2题。 (2)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第2题。 (3)用20根小棒分一分,并说一说分的过程,再写算式。比一比,看谁的方法最多。先独立分,再全班交流。(学生可以平均分成几堆,也可以按每几根一堆平均分)能说出3种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一) 整理复习学习任务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除法的初步认识(一)整理复习》学习任务单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例1-例5的整理与复习。 二.学习方法建议 1.观看视频前先认真阅读学习任务单,准备好18根小棒或18张卡片帮助操作。 2.按视频要求同步完成课上相关闯关练习题。 3.不理解的知识可以重复观看,也可通过QQ或者老师提供的方式和老师同学交流。 三.学习任务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平均分,并用除法算式表示。今天,我们带着这些知识一起去闯关,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复习。 第一关——小鬼当家 1.小明今天要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他看鞋架上的鞋子不整 齐,想重新摆一摆,让每一层鞋的数量同样多,怎么摆比较 快呢?动手画一画,试一试。 2.妈妈买回一袋鸡蛋,一共有15个。小明帮妈妈把鸡蛋摆好,准 备放入冰箱。哇,里面有平均分,你发现了吗?请你自己看图数一数, 圈一圈,说一说。

如果你成功闯过此关,请奖励自己一颗五星,快涂上喜欢的颜色吧! 第二关——共同防疫! 为了防止疫情的传播,最近大 家出门的时候都必须戴口罩。小明 家有6个口罩,妈妈说这些口罩还 能用3天。请问,小明家平均每天用几个口罩?请你用手中的小棒或是卡片,来分一分,再说一个除法算式吧。 如果你成功闯过此关,请再奖励自己一颗五星,涂上喜欢的颜色吧! 第三关——共渡难关! 今天幸福小区收到了12桶爱心消毒液,志愿者 们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每天需要用3桶,这些消 毒液可以用几天?请你在学习单上圈一圈,数一数, 再说一个算式吧。 如果你成功闯过此关,请再奖励自己一颗五星,涂上喜欢的颜色吧! 第四关——图“说”算式。 1.你知道12÷2=6表示什么意思吗?请你先想一想再画一幅图表示出这个算式的意思。

除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平铺直叙精彩纷呈 本周,在兼职教研员李开星老师的安排下,展开了教研活动听了张瑛老师的课。在二年级一班教室里,虽然没有激昂的讲解,没有热烈的掌声,但更多的是娓娓动听。随着张瑛老师每个环节的精心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的层层深入,使的“平均分”在学生脑海中一步步扎根。 张老师整节课语言精练、温柔可亲,耐人寻味。拿放学具时如要求学生“轻轻的拿”“静静的放”,都很讲究艺术,配上动作,让小朋友欣喜的接受并按她的要求去做。课堂上每一位学生回答后,老师肯定、表扬、鼓励的语言让孩子不再有胆怯感。张老师根据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天性,首先设计了参加森林救援的情景,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学习状态,为后面的学习铺好路。 本节课主要是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地过程中理解、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在教学环节上,层次性也比较突出:教学中深化平均分含义,重点教学每几个一份的平均分,层层推进,使学生认识不断深入。从情景图中用小棒分一分,师生讲一讲,感知平均分,从学生熟悉的“分本子”情景入手,演一演,理解平均分,最后学生编一编再回到生活,回味平均分,最后教师总结,拓展平均分。步步为营,无疑增强了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练习设计中,一道道题目就像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小故事,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教师充分运用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交流自己生活中的例子,自己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和探索的机会,使学生掌握了平均分,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是一节成功的课。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纸条、磁铁

学具:数字卡片、小棒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激趣 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东西,通过分东西学习新本领,好吗? 动手实践一: ①、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 ②、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③、学生汇报 提问:谁愿意说说他是怎样分的?(学生说,教师板书,在学生说的时候注意鼓励有创新的) 888817263544

④、教师指着上面四种分法提问:这四种方法中有一种比较特别,你们发现了没有? ⑤、请学生说,并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⑥、教师归纳指出:最后一种分法中每份的数字卡片数同样多,都是4张。(教师板书:同样多) 2、引入 动手实践二: ①、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 ③、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把8个磁铁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④、学生分完,教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是几个?教师指着学生分的磁铁说: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平均分。(教师在磁铁下贴出纸条,学生齐读一次)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2

《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的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动手平均分物体,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动手平均分物体,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方法: 学习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小棒 学具:每人18个图形卡片和12根小棒。 复习:

师:孩子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平均分,你们知道什么叫做平均分吗?(指名回答)那平均分的方法是什么呢?(指名回答)大家的表现真不错!现在老师有两道题想让大家动手来分一分,考考大家对前面的知识真的掌握了没有?请看题目:1.2组做第一题,3.4组做第二题,自己动手分一分吧! 学生汇报结果。 4.咱们二(5)班的同学真优秀!现在老师还想考一考大家,你们都喜欢动物吗?那谁知道我国的动物国宝是什么吗?(大熊猫),大家真聪明! 5.汇报结果:每盘放3个。师:像这样,把12根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属于平均分,在数学王国里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表示,那就是除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板题)二.新授 1.除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一样,也是一种运算方法,它也有自己的符号,它的符号叫做除号,写除号时先写一短横,再在上下各点一个点,短横要平直,两点要圆,并且要对齐。 2.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3个,这道除法算式怎么列呢? (1)首先,我们看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2)把12平均分成了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3)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1.除法的初步认识B卷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1.除法的初步认识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第1课时平均分 (共4题;共17分) 1. (5分) (2019三下·长春月考) 一包糖共128块,分给4个人,平均每人分多少块? 2. (2分) (2018二下·北京月考) 9个3是________,8里面有________个2。 3. (5分) (2019二下·香洲期末) 根据除法算式圈一圈。 24÷4=6 4. (5分) (2020三下·河池期末) “六一”儿童节,饮料厂向希望小学捐赠960瓶饮料,平均分给6个年级的同学,每个年级8个班,平均每个班分到多少瓶饮料? 二、第2课时求每份是多少 (共4题;共54分) 5. (14分) 6 8 9 10 12 14 16 18 (1)上面的数中,能平均分成2份的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平均分成3份的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能平均分成2份,又能平均分成3份的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题中数的顺序填写) 6. (10分)列式计算。

(1)把36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2)被除数是35,除数是7,商是几? 7. (15分)解答下列装苹果问题。 (1)如果每个袋子里装4个苹果,5个袋子能装多少个苹果? (2)如果每个袋子里装5个苹果,30个苹果能装满几个袋子? (3)有12个苹果,平均装在2个袋子里,每个袋子里装几个? 8. (15分)看图补充适当的条件,再解答。 (1)用4个盘子装梨,△,一共有多少个梨? (2)有36个梨,△,平均每盘装几个? (3)有36个梨,△,可以装几盘? 三、第3课时能分几份 (共3题;共27分) 9. (12分) (2020二上·聊城期末) 看图填一填,算一算。 (1)每盘有 ________个,有________盘,一共有________个。 ________

除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⑵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⑶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重难点: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今后初学除法应用题会感到有些困难。为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也是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听课反思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西师版教材把平均分、包含分整合在了一起,也就分别是今天的例题1、例题2。本节课教学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为学生今后学好除法的其他知识打下基础。 本课教学设计颇有新意.老师从创设任务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等几个层面进行设计的.老师充分关注数学课的人文价值,努力创设融知识,道德,能力为一体的课堂.对于这堂课的认识我有以下几点: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本节课,张老师创设了学生爱好动画,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去参与。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张老师创设了活动情景,以猴子分桃子的故事为引,平均分给4个小猴的照片,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又体现了引起学生注意的目的,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也使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二、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因而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行舟的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评课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评课时间:第三周上午第三节 地点:二年级教室 活动人员:王娜、裴爱苏、陈江霞、李秀萍、郭树杰。 授课人:陈江霞 评课过程: 裴爱苏: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教师创设了学生爱好的猜谜活动,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去参与。一只小船由7个三角形拼成的,让学生根据数字的规律,接着写出后面的数,这样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初步感知了7的乘法口诀所有得数,分散了后面的教学难点,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也使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王娜: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根据数字,利用学生编口诀的经验独立编口诀。学生因为有了前面口诀的学习经验,以及生活中的生活经验,可以很容易利用旧知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可能这时学生颇感困难的是口诀的得数,教师在上一环节已为学生搭建了脚手架,于是教师就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诀的编制,并且进行小组交流,利用集体的智慧,写出所编写的口诀,从后面口诀的汇报可以看出教师这一环节的编排是非常的成功的,学生完全可以独立编写出7的乘法口诀。 李秀平:广泛进行合作交流,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经验本课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在课堂中,教师花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多次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探索中得出七的乘法口诀。这正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郭树杰:本教学环节中,充分强调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方位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多种感官的协调参与,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与思考问题的习惯。每一道精心设计的练习牢牢抓住了每位学生的心,使他们心甘情愿的投入到学习中来,真正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魅力,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学习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课本第18页的例4。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具: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目标。 1、设置情景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动物国宝是什么吗?

生:大熊猫。 师:那你们知道大熊猫最喜欢吃什么吗? 生:竹笋或竹子……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的可真多!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大熊猫幻灯片) 生:……好可爱….. 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只大熊猫它的名字叫贝贝,今天,贝贝要请几个好朋友到家里来做客,它非常高兴,于是一大早贝贝就起床到园子里挖了许多新鲜的竹笋,它想把这些竹笋分给自己的朋友们吃。可就在这时,它遇到了两个难题,第1个难题是它怎样分才显得公平些呢? 生:平均分(板书) 师:什么叫做平均分? 生: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提出问题 师:好,现在我们看一下它的第2个难题是什么?(出示分竹笋的图片),跟据这幅图,谁能找出它的条件和问题? 生:把12根竹笋平均放到4个盘子里,每盘放()个?(板书)

3、唤起原知 师:同学们每个人手中都有12根小棒对不对?(对)请同学们把手中的小棒按照题意分一分,开始行动,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分? (学生活动) 师:每盘应该放几个竹笋? 生:3个 师:也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4、揭示课题 同学们,真能干!我们刚才通过平均分的活动帮贝贝解决了一个大难题,那么老师告诉你们像这种求平均分的问题我们还可以用除法直接来计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板书:除法)生齐读两遍。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运算符号,今天老师再给你们介绍一个除法的运算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个点要圆且对齐(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2)我会写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1.除法的初步认识A卷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1.除法的初步认识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第1课时平均分 (共4题;共18分) 1. (5分)兔妈妈买回两个饼要平均分给免哥哥和免妹妹,可是这两个饼一大一小,这可难坏了兔妈妈,请你帮兔妈妈把饼平均分一分,并说明理由。 2. (3分) 一共有________个气球,平均分成________份,每份是________个。 3. (5分) (2019二下·香洲期末) 根据除法算式圈一圈。 24÷4=6 4. (5分)把63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 二、第2课时求每份是多少 (共4题;共31分) 5. (1分)一个转笔刀6元,是一个铅笔盒的两倍,铅笔盒每个________元钱。 6. (20分)看图列式计算。

(1)买4个冰激凌一共需要多少元钱。 (2) 20元能买多少包薯条。 (3) 18元可以买多少个汉堡。 (4)你还能提其他问题,并解答吗? 7. (6分)用12个○摆一摆。 (1)每堆6个,分成了________堆。 列算式:________ (2)每堆3个,分成了________堆。 列算式:________ (3)每堆2个,分成了________堆。 列算式:________ 8. (4分) (2020二下·陇县期中) (1) 27个桃子,每________个一盘,分成了________ 盘。 (2) 27个桃子,平均分成________ 盘,每盘________个。 三、第3课时能分几份 (共3题;共25分) 9. (12分) (2019二上·大丰期中)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评课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评课 时间:第三周上午第三节 地点:二年级教室。 评课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教师创设了学生爱好的猜谜活动,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去参与。一只小船由7个三角形拼成的,让学生根据数字的规律,接着写出后面的数,这样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初步感知了7的乘法口诀所有得数,分散了后面的教学难点,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也使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根据数字,利用学生编口诀的经验独立编口诀。学生因为有了前面口诀的学习经验,以及生活中的生活经验,可以很容易利用旧知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可能这时学生颇感困难的是口诀的得数,教师在上一环节已为学生搭建了脚手架,于是教师就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诀的编制,并且进行小组交流,利用集体的智慧,写出所编写的口诀,从后面口诀的汇报可以看出教师这一环节的编排是非常的成功的,学生完全可以独立编写出7的乘法口诀。 广泛进行合作交流,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经验本课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在课堂中,教师花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多次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探索中得出七的乘法口诀。这正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本教学环节中,充分强调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方位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多种感官的协调参与,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与思考问题的习惯。每一道精心设计的练习牢牢抓住了每位学生的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12~1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情景图初步认识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探索平均分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能用平均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糖果、水果、小棒、水果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辨析,感知“平均分” 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们最喜欢什么活动?(春游)二(1)班小朋友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已经为明天的春游准备了许多好吃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件) 2、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1:二(1)班的小朋友准备的食品可多啦!有面包、橘子、矿泉水、还有糖果……生2:我发现这些食品都是一份一份分的,面包有5份,矿泉水、橘子、糖果也都有5份;生3:我还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 3、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二(1)班小朋友在分每一种食品时,每份都同样多。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4、你们猜猜看,为什么每份要分得同样多? 二、实践操作,体验“平均分” 1、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明天春游的食品,(课件出示:橘子、糖

果)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分配食品。活动要求:分每种食品要像二(1)班那样,每份应同样多。 ①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③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糖果分成5份,每份有3颗;橘子分成5份,每份有3个 ④观察:从各小组准备的食品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各种食品都是每份的数量同样多。象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 2、判断比较,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课件出示,小红拿来了8块糖,它有三种分法,你能判断出哪组是平均分的吗?小组同学互相说说你的想法。 指名汇报并说出理由。 (生1:第(2)种是平均分的。因为每堆都是2块糖;生2:第(3)种也是平均分的,因为每份都是同样多的,是4个块糖。) 师:观察平均分的两组,数一数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有几个块糖。学生一边数师一边课件演示用集合圈圈起来。渗透每份的含义。 3、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现在我想请小朋友做老师的小助手将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想一想可以怎样分? ①学生动手分一分(用○代替橘子)师参与活动 ②交流分的结果(生到实物投影仪上演示)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分法: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乌市第五十中学陈思思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三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说学生 二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除法的知识,但实际生活中有些学生已经听说过“平均分”,甚至对平均分还有一些感性认识。所以,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掌握“平

均分”。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践情况,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五、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较久的学习热情,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1、启发引导法:教师步步启发、层层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积极思维中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探求新知。 2、尝试法:通过尝试,让学生自己探究和难知识规律,同时使学生在探索知识规律中的过程中发展思维。 3、演示操作法:直观演示给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P18页,例4、例5和练习四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建立“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入除法,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 名称(除号、被除数、除数、商),学会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 3、能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并能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并能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教学例4:通过“平均分”操作体会除法产生的必要,理解除法的意义。 过渡语:今天喜羊羊特别高兴,因为家里来了四个小客人,喜羊羊从果园摘了12个最新鲜的苹果招待客人。 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几个? A、每个学生动手操作。 B、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平均分的过程,教师再用课件演示: 先拿4个,每个盘放一个,又拿出4个苹果,每个盘放一个,再拿出4 个苹果,每个盘放一个。 C、师:你能不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你分的过程? 学生可能出现各种表示方法:3Х4=12,12-4-4-4=0……这些算式都有道 理,但有的方法很麻烦,而有的方法在别人理解起来没有统一的标准。 因此,有个数学家创造了一种新的表示方法----除法。 今天我们来初步认识除法。(揭题) 12 ÷ 4 = 3 (个) 除号 认识除号:1659年,瑞士学者雷恩首先使用除号“÷”,他用一条横线 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这个符号简单又方便,使用 它是数学上的一大进步。 书写除号:除号先写一横,再在上下各写一个点,两个点要圆并且对齐。 请大家跟我一起伸出右手指,书空写“÷”。 读算式:跟我读这个算式:12除以4等于3。学生齐读。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集体备课记录

二十里铺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学生能用平均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几种的不同方法。 教学准备:铅笔橡皮直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探索新知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那咱们一起去大森林参加它们的丰收聚会吧。看,都来了哪些小动物?出示课件 生:有熊猫、小兔、小猴、小松鼠。 师:你观察的可真仔细!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1:桌子上还有许多好吃的东西。 生2:我发现了桌子上有12个桃子、6个竹笋、16个萝卜、15个松果。 师:你们真是些善于观察的孩子。你知道每一样食物是分给哪种小动物的吗 师:快看这两只熊猫,它们正直瞪瞪的看着这些竹笋,你知道小动物们在想什么吗? 生1:我们多想吃这些竹笋呀! 生2:该怎么分这些竹笋呢? 师:咱们来帮帮熊猫吧!(同学们表示一致赞同。) 师:如果用小棒来代替竹笋,你准备拿多少个学具?得分成几份?为什么?那就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来分一分吧!(学生动手操作,同桌合作分一分)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汇报: (学生分别将分法在展台上展示出来,教师随机板书出学生总结的几种分法。)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几种分法,有一种分法最特殊,你能找出来吗? 师:你为什么把6个分成3个和3个分成一类? 生1:这样分一般多。 生2:一样多。 升3:同样多,

············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学生说明自己的理由。 师总结:也就是说这样分每只熊猫分得同样多。我们把每只熊猫看作一份,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师:那到底什么是平均分呢?(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看法,教师给予鼓励和正确的评价。)像这样,把6个竹笋分给2只熊猫,每只熊猫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同桌之间像老师这样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二、初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 师:刚才同学们不仅帮熊猫分了竹笋,还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完成课后练习一 三、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 师:咱们再来帮小猴分桃子吧!它们都快等不及了。 课件出示信息:把12个桃子,分给3只小猴,? 学生提出问题,把信息补充完整。“把12个桃子,分给3只小猴,平均每只小猴分到几个?”请同学们取出学具在小猴卡纸上分一分吧!(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分,总结各种分法,教师巡视)学生汇报交流,边展示边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生1:1个1个地分。 生2:2个2个地分。 生3:4个4个地分。 得到的结论都是每只小猴都分到4个桃子。 师:大家看,这几种分法中,哪种分的方法最好?为什么?(让学生体会到分法的优化) 师小结:不管是1个1个地分,2个2个地分,还是4个4个地分,每只小猴都分到4个桃子,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也就是平均分。教师边小结,课件动画展示每只小猴都分到4个桃子,然后再让学生圈一圈,让学生切身体会这种分法是平均分。 〈点评〉引导学生完整的叙述问题,并且继续利用学具分一分,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加深了对平均分的理解。 四、探求平均分的方法 师:唉!同学们仔细听,小兔子在说什么?(课件出示录音:“有16个萝卜,每只兔子分4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兔子?”)师:谁听清了,再帮小兔子说一遍?(学生复述)该怎么分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