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双切口双钢板及锁定钢板内固定修复胫骨平台骨折的稳定性比较

双切口双钢板及锁定钢板内固定修复胫骨平台骨折的稳定性比较

双切口双钢板及锁定钢板内固定修复胫骨平台骨折的稳定性比较
双切口双钢板及锁定钢板内固定修复胫骨平台骨折的稳定性比较

双切口双钢板及锁定钢板内固定修复胫骨平台骨折的稳定性比较

李世芳,孙健,周道政

重庆市开县人民医院骨科一病区,重庆市405400

Stability of dual-incision double-plate fixation versus locking plate fixation fo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Li Shi-fang, Sun Jian, Zhou Dao-zheng

First Ward, Department of Orthoped ic Surgery, People’s Hospital of Kai County, Chongqing 405400, China

摘要

背景:Schazker Ⅴ、Ⅵ型骨折常造成交叉韧带、侧副韧带及半月板等部位的损伤,且塌陷移位严重,若仅采用一侧锁定钢板,则较难支撑及满意复位。

目的:比较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与膝前正中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修复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后的效果及稳定性评价。

方法:纳入76例Scha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n=38)和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n=38)进行治疗,通过X射线正、侧位片评估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并对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内侧后倾角进行生物力学测试。

结果与结论: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组住院时间、内固定后开始负重时间显著少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P < 0.05),但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关节强直、骨折延迟愈合、针道感染、骨折延迟愈合、膝内翻畸形多项并发症比较,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组显著少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内固定松动断裂、膝关节不稳、切口感染、皮肤坏死、骨坏死及骨不愈合多项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组内固定后Rasmussen分级明显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说明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的临床疗效优于膝前正中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更具有生物力学上的稳定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全文链接:

关键词:植入物;骨植入物;胫骨平台骨折;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生物力学;

Abstract:

BACKGROUND: Schatzker V, VI fracture often causes the injuries to cruciate ligament, collateral ligaments and meniscus. Moreover, the collapse and shifting were severe. The locking plate on one side cannot support the weight or obtain satisfactory reduction.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and stability of the dual-incision double-plate fixation and knee midline incision locking plate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chatzker V, VI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METHODS: A total of 76 patients with Schatzker V, VI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were respectively treated with locking plate fixation (n=38) and dual-incision

double-plate fixation (n=38). Fracture reduction and healing were assessed using anteroposterior and lateral radiographs. Varus angle and medial caster angle of tibial plateau received biomechanical measurement.

RESULTS AND CONCLUSION: Hospital stay and postoperative load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in the dual-incision double-plate fixation group than in the locking plate fixation group (P < 0.05).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ealing time was detected between locking plate fixation and dual-incision double-plate fixation groups (P > 0.05). The number of complications, such as ankylosis, fracture delayed union, pin tract infection,

delayed union, varus deformity, was significantly fewer in the dual-incision double-plate fixation group than in the locking plate fixation group (P < 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fracture of loosening, knee instability, wound infection, skin necrosis, bone necrosis and nonunion between the

dual-incision double-plate fixation and locking plate fixation groups (P > 0.05). Postoperative Rasmussen classification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the dual-incision double-plate fixation group than in the locking plate fixation group (P < 0.05).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dual-incision double-plate fixation is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anterior cruciate midline incision locking plate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chatzker V, VI type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The dual-incision double-plate fixation has more biomechanical stability.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全文链接:

Key words:tibia; tibial fractures; bone transplantation; ankylosis; internal fixators; biomechanics;

中图分类号:R318

通讯作者:周道政,主任医师,重庆市开县人民医院骨科一病区,重庆市405400

作者简介: 李世芳,男,1974年生,甘肃省民乐县人,汉族,2011年南华大学医学院毕业,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脊柱及关节外科的临床研究。

引用本文:

李世芳,孙健,周道政. 双切口双钢板及锁定钢板内固定修复胫骨平台骨折的稳定性比较[J]. 中国组织

工程研究, 2014, 18(26): 41796-4184.

Li Shi-fang,Sun Jian,Zhou Dao-zheng. Stability of dual-incision double-plate fixation versus locking plate fixation fo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J].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2014, 18(26): 41796-4184.

跟骨解剖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跟骨解剖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发表时间:2013-12-31T11:06:05.6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2期供稿作者:丁玉来谢健张永 [导读] 一般可在入院后急诊手术,如果局部肿胀明显,可延期到肿胀基本消退后手术。 丁玉来谢健张永(江苏宿迁泗阳仁慈医院骨科 223700) 【摘要】目的评价应用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应用跟骨钢板经跟骨外侧入路,对3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进行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32例骨折术后功能恢复,优23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90.6%。结论应用跟骨钢板经跟骨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跟骨骨折外侧入路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2-0268-01 跟骨骨折为跗骨骨折中最常见者,约占跗骨骨折的60%,占全身骨折的2%。跟骨骨折多波及跟距、跟骰关节面,如治疗不当,常遗留严重的并发症。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及对跟骨骨折解剖结构的了解,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根骨骨折主张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我院自2010年01月至2012年12月,对3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应用跟骨钢板经跟骨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男29例,女3例,年龄22~65岁,平均42岁。受伤情况:坠落伤27例,车祸伤2例,砸伤3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跟骨轴位、侧位X线片以及CT扫描检查。按Sanders分型[1],Ⅱ型7例,Ⅲ型19例,Ⅳ型6例,均为关节内骨折。急诊手术21例,余为择期手术。 1.2 手术方法 一般可在入院后急诊手术,如果局部肿胀明显,可延期到肿胀基本消退后手术。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仰卧位,手术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紧贴跟骨外侧壁由下而上剥离,用克氏针分别固定在外踝、距骨及骰骨上,充分显露跟骨外侧壁、跟距、跟骰关节,在跟骨结节处穿入一根粗克氏针向下牵引,恢复跟骨的高度,常需将外侧壁骨块撬起,直视下了解距下关节面骨折移位的程度,进行撬拨复位。向内挤压跟骨外侧壁,以纠正增宽的跟骨体部,并可支撑距下关节面,对于骨缺损严重,可取自体髂骨植骨支撑。有跟骨前部骨折的同时予以复位。选用合适的跟骨钢板,前端接近跟骰关节,后端止于跟骨结节,塑性后贴放,逐个钻入螺钉,固定在跟骨结节、跟骨前部、载距突、和内侧壁较完整的骨折块上。放置引流条,分层缝合,加压包扎,可不用外固定。 1.3 术后处理 患足抬高6到8天,术后24小时开始足趾活动,术后2周行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8周后开始逐渐负重。 2 结果 32例患者有3例术后发生切口皮缘皮肤坏死,均经换药痊愈。术后随访10~22个月,平均16个月。本组病例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14周,平均10周。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效果,本组32例,优23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90.6%。 3 讨论 跟骨骨折多系暴力直接作用导致,跟骨骨折的治疗,传统的方法包括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局部加压包扎、跟骨牵引或撬拨复位等,其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常遗有足弓塌陷、足外翻畸形、关节僵直、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随着医用影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三维影像技术的应用,对跟骨骨折形态和骨折生物力学的进一步研究,对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近年来已逐渐达成共识,须与其他关节内骨折一样,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恢复跟骨的外形和关节面的平整,早期功能锻炼,恢复患肢功能。俞光荣等[2]认为跟骨骨折是一种严重而复杂的创伤,术中良好的复位和可靠的固定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基本保证。刘岩等[3]认为跟骨骨折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是可行的,可减少足部增宽、神经肌腱卡压、创伤性关节炎、足外翻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 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入路是跟骨外侧入路,切口可充分显露跟距关节及跟骰关节,可直视下整复移位的关节面。我们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均采用跟骨外侧入路,内固定器材选用的跟骨板为钛合金材质,厚度薄,易塑性,组织相容性好,多点固定,手术效果满意。我们认为如果条件容许,尽可能早期施行手术,使骨折早期良好复位,缓解骨折块对周围软组织的压迫,可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皮瓣坏死等并发症。若肿胀明显,可延期到伤后7至10天,肿胀基本消退后手术,尽可能不超过2周。手术中尽可能避免损伤皮瓣的血供,切口两支的拐角应在足外侧及足底皮瓣交界处,呈弧形。要一次全层切开,贴骨壁做全层剥离皮瓣,以克氏针钻入外踝、距骨及骰骨协助显露,避免反复牵拉,在跟骨结节处穿入一根粗克氏针作向下牵引,很容易恢复跟骨的高度,撬拨复位移位的关节面,所以我们手术均采用仰卧位。跟骨以松质骨为主,再生能力强,一般情况无需植骨。对于骨缺损严重,关节面复位后难以维持时,可取自体髂骨植骨支撑关节面。选用合适的跟骨钢板,前端应接近跟骰关节,后端止到跟骨结节,螺钉应固定在跟骨结节、载距突、和内侧壁较完整的骨折块上。手术切口要放置引流条,分层缝合,加压包扎。 4 结论 通过对3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病例分析,我们认为采用跟骨外侧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恢复跟骨的原有形态和关节面的平整,减少足弓塌陷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较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金辉,王满宜,蒋协远.跟骨骨折的分型与治疗[J].创伤骨科论坛,2000,29(2):147. [2]俞光荣,梅炯,蔡宣松,等.重建钢板治疗跟骨骨折36例报告[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7(8):755-757. [3]刘岩,陈庆泉,祝云利,等.新型跟骨钢板治疗跟骨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10(13):1298-1300.

锁定钢板的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锁定钢板的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锁定钢板(Locking Plates)是带有锁定螺纹孔的骨折固定器械,它可以保证螺钉和钢板通过锁定螺纹孔成为一体,达到角稳定作用。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相比,最主要的生物学差别在于后者须对骨骼上的钢板加压,依赖骨--钢板界面的摩擦力来提供稳定。普通钢板在生物学上的缺陷是它对骨膜加压,影响骨折断端的血运;较易发生下列并发症:感染、内固定失败、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 相比而言,锁定钢板遵循外固定的生物学原则,不依赖钢板与骨骼间的摩擦力。由于在螺钉和钢板间存在成角稳定界面,允许放置锁定钢板是完全不接触骨骼,因此是符合生物学观点的内固定器。从本质上讲,锁定钢板可以被看作皮下的外固定器。然而,如何有效、成功地使用锁定钢板和微创技术仍然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外科医生在使用锁定钢板时必须清楚地知道其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技巧、优点和局限性以及与这些新型植入物相关的典型缺陷和不良事件。 锁定钢板的主要的适应证包括四项不同的“经典”原则: (1)加压原则,用于骨质疏松的骨干骨折; (2)中和原则,也用于骨质疏松的骨干骨折; (3)桥接原则(“锁定内固定”原则),用于粉碎性骨干骨折或干骺端的关节外骨折; (4)结合原则(“结合钢板”原则),用于粉碎性干骺端关节内骨折。 最典型的禁忌证是把锁定钢板用于简单类型的骨折,而且锁定钢板价格比普通钢板昂贵。 注意事项:桥接钢板必须较长,但使用较少的螺钉。对于治疗关节周围骨折而言,骨干应使用较少的螺钉固定,而靠近关节面的地方要使用较多的螺钉固定。一般桥接钢板的长度应该是骨折区域长度的二倍。螺钉要分布均匀,较为理想的安置方法是隔孔固定。当使用桥接原则时,在骨折段要留有3至4孔不要行螺钉固定,目的是为了增加工作长度(工作长度增加,局部负荷降低;工作长度减少,局部负荷增加,导致钢板断裂)避免局部应力集中,可能导致钢板断裂。

跟骨解剖锁定钢板在跟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跟骨解剖锁定钢板在跟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跟骨解剖锁定钢板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8月~2013年2月对我院27例32足Sanders II.III.IV型跟骨关节内骨折节内骨折采用跟骨解剖锁定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本组病例术前及术后常规测量B?觟hler角和Gissane角,用其作为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复位评价标准,足踝部功能评分按Maryland系统进行评分。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骨折愈合良好,足踝部功能按Maryland 系统评分,Sanders II型优良率为88%,SandersIII型中优良率为82.0%,SandersIV 型中优良率为64%。结论跟骨解剖锁定钢板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标签:跟骨骨折;跟骨解剖;锁定钢板;L型切口 跟骨作为足部最大的跗骨,其占全身骨折的2.6.%。但是占跗骨骨折的60%。接近5%的跟骨骨折为为双侧,其中不到2%为开放性骨折,其中跟骨关节内骨折大约占75%[1]。SandersII.III.SandersIV型骨折骨折成为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重点。我院从2010年8月~2013年2月对27例32足跟骨复杂关节内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跟骨关节内骨折病例总共27例32足,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6例;患者年龄25~64岁,其平均年龄45岁,32足受损机制大部分为高处坠落伤或车祸伤导致跟骨SandersII.III.SandersIV骨折。临床表现:伤足均表现为踝部肿胀,可见从足跟到足弓部位瘀斑即Mondor征,张力性水疱或血泡,足跟变平,增宽,内外翻畸形。本组病例按照Sanders分型标准:II型9例,Ⅲ型14例,Ⅳ型4例。术前常规摄跟骨正位,侧位和轴位.斜位X线片;及跟骨CT+三维重建。手术时间根据软组织肿胀情况决定,采用皱纹试验来评判软组织能否耐受手術,掐跗骨窦处皮肤,有皮肤收缩的迹象或能看到深的皮肤线,就能安全手术。本组32例均因肿胀明显在伤后5~12d行手术治疗。 1.2方法入院后给予足踝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卧床休息来预防肿胀,防止张力性水疱发生,同时给予消肿或非甾体药物治疗。术中麻醉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体位一般单侧跟骨骨折取侧卧位,双侧骨折取仰卧位或俯卧位,但是侧卧位时注意用垫子保护臂丛神经核腓总神经以免造成压力性神经失用;术前患肢大腿上气囊止血带。行跟骨外侧L形延长切口,在跟腱前方,外踝尖4cm 处开始,从跟骨上方到达外侧和跖侧皮肤交界部位,然后沿着皮肤交界到达跟骰关节部位;术中注意皮肤拐角不要太锐利,否则会增加拐角处皮肤张力,可能造成皮肤的脱落和坏死。切口应该直达骨面,将全厚皮瓣骨膜下锐性剥离,皮瓣全层掀起,避免用尖锐的器械牵拉或过分牵拉。皮瓣全层掀开,这点很关键,解剖远端的皮瓣时务必移动腓骨肌腱来观察跟骰关节。术中切口向后关节面和前外侧骨折块延伸。用枚克氏针在皮瓣下穿入外踝,距骨颈,骰骨,然后把克氏针弯曲

锁定钢板

适应症 大多数手术治疗的骨折并不需要行锁定钢板固定。只要遵循骨科手术原则,大多数骨折都能够通过传统钢板或髓内钉的手段获得愈合。但的确有些特殊类型骨折易于发生复位丢失、钢板或螺钉断裂以及随之而来的骨不愈合。这些类型常被称为“未被解决”或“问题”骨折,包括关节内粉碎骨折、关节周围短小骨块骨折以及骨质疏松骨折。此类骨折都是锁定钢板的适应症。但决定使用锁定钢板之前必须仔细考虑手术是否符合锁定钢板所意味的确切原则(你的手术计划是什么?)。锁定钢板的适应症主要包括四类不同的经典原则:(1)加压原则,用于骨质疏松的骨干骨折;(2)中和原则,也是用于骨质疏松的骨干骨折;(3)桥接原则(锁定内固定器原则),用于粉碎的骨干或关节外干骺端骨折;(4)结合原则(混合钢板原则),用于粉碎的关节内干骺端骨折。使用锁定钢板来固定骨折的医师必须了解其确切适应症,分辨角度稳定植入物所利用的是四种不同的原则中的哪种。例如,非粉碎的骨质疏松骨干骨折需要切开复位牢固内固定,而锁定钢板的锁定头螺钉与传统螺钉比较,具有抗拔出力更大的优势。所以对此类骨折,锁定钢板的使用是根据加压原则,具体是通过向心放置螺钉于动态加压孔中或是先在骨折一段拧入锁定头螺钉后再利用加压装置来进行加压。在同一原理的基础上,锁定钢板也可根据中和原则来保护骨质疏松骨中的拉力螺钉,因为锁定头的螺钉抗拔出力大大增加。但关键点是明白:锁定头螺钉不能提供折块间加压。只有使用加压装置或者在混合锁定板上的“混合孔”上向心打入普通螺钉才能获得加压(先打拉力螺钉,然后打锁定钉)。 锁定钢板固定骨折的经典和理想的适应症是桥接原则和联合原则。两种原则都适用于粉碎程度较重的骨折—年轻患者的高能量骨折或老年患者的骨质疏松骨折。桥接原则的典型方式是经皮微创钢板固定(又被称为MIPO或MIPPO技术),这时角度稳定钢板被用作内夹板来桥接负荷跨过骨折端。使用这种方法时,需要通过间接复位技术纠正肢体对线、短缩、旋转畸形,而非直接暴露或复位骨折端。与加压和中和原则的提供绝对牢固固定以使骨折直接愈合比较,桥接概念提供的是相对牢固的弹性固定,其产生的骨折愈合是通过骨痂形成而产生的间接愈合。对充分的桥接钢板固定而言,应该在骨折端附近空出3-4个螺钉孔(后文中还有具体讨论)。联合原则指在一块钢板上联合使用加压和桥接两个生物力学原则。尽管最初的锁定钢板,例如点接触钢板(PC-Fix)和微创固定系统(LISS)都是角度稳定装置(只有锁定孔,具有特有的生物力学和生物学特性),术者们还是希望能够在同一钢板上同时体现锁定和加压两种固定理念。在21世纪早期首次出现了锁定加压钢板(LCP),是由瑞士的Robert Frigg在奥地利的Michael Wagner的理念基础上设计而成。 联合技术适用于在骨折的一个节段是简单骨折,而在另一节段是粉碎骨折(例如干骺端、骨干粉碎骨折)。在上述情况下,钢板通过动力加压技术或通过动力加压孔打入拉力螺钉的方式对简单骨折进行加压,而同时钢板作为锁定内固定器通过桥接方式使关节内骨折块与骨干对线。只有允许同时放置锁定头螺钉以及普通螺钉的钢板才能应用联合原则。禁忌症 尽管锁定钢板已经被广泛使用,其适应症也较宽,但我们必须认识并避免锁定钢板的几项禁忌症。如果不加选择地使用锁定钢板,特别是违反上述几条基本原则时,就可能发生固定失败以及骨折不愈合。锁定钢板作为锁定内固定器使用时一项典型禁忌症是需要折块间加压的简单骨折。例如使用锁定内固定技术治疗简单的前臂骨干骨折易于发生骨折不愈合。与此类似,采用微创技术治疗经皮放置锁定钢板治疗简单骨折也是禁忌症之一。这些固定方式违反了骨折间隙加压的原则,因而导致不愈合(这一原理在Stephan Perren 的综述中有具体论述)。最后,间接复位和锁定钢板固定也不适于移位的关节内骨折,因为此类骨折需要开放解剖复位及折块间加压、牢固固定。 由于价格昂贵,锁定钢板一项相对禁忌症是传统钢板就能进行满意固定的骨折。例如前臂骨干骨折使用传统钢板治疗的愈合率超过90%。虽然有人宣称使用单皮质螺钉理论上减少了软组织剥离因而增加骨折愈合率,但据我们所知还没有任何一项对照试验证实上述观点。在某些国家的医疗卫生体系中,滥用锁定钢板可能对整个医疗体系造成负面影响,因为这样消耗了有限的医疗资源,也许这些资源用于其它用途效益可能更明显。

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摘要】目的评价利用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用跟骨解剖型钢板对20 例25足跟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内固定治疗。骨折分型采用Sanders分型法,随访时间8~20个月,平均15个月。结果术后功能评价,本组25足骨折中,优11足,良10足,可4足,优良率84%。结论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对跟骨骨折治疗疗效满意。 【关键词】跟骨骨折内固定解剖钢板 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足骨骨折。关于它的治疗方案到现在还是很有争议的,越来越多的学者对移位的关节内骨折还是主张切开复位内固定。作者于2002~2006年间用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25 例。认为采用该手术虽然具有一定的难度和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但对于解决影响跟骨关节内骨折的预后有很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跟骨关节内骨折20 例25足,5 例为双侧跟骨骨折,右侧15足,左侧l0足,均为闭合损伤。男13 例,女7 例;年龄25~59 岁,平均41.43 岁。受伤情况:坠落伤13 例,车祸伤7 例。合并伤情况:5 例合并下肢长管状骨折,2 例合并上肢骨折,4 例合并脊柱骨折,3 例合并骨盆骨折。2 例患者同时伴有高血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患侧跟骨侧位、轴位X线片以及跟骨CT扫描检查。按Sanders分型[1],Ⅱ型7足,Ⅲ型15足,Ⅳ型3足。

1.2 手术方法 一般在伤后7~10 d,如果局部存在较严重的水肿和张力性水疱,可延长至14 d。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单侧骨折取侧卧位,双侧骨折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取跟距关节外侧弧形切口,紧贴跟骨外侧壁由下而上剥离,暴露直至跟距关节前方,用3枚克氏针固定在腓骨、距骨及骰骨,牵开显露距跟、跟骰关节、跟骨外侧壁及后关节面,先将跟骨碎裂的外侧皮质骨撬起翻开,或在跟骨体外侧壁上开 2 cm×2 cm大小骨窗并翻开。用弯组织剪或小骨膜剥离器插入到塌陷的骨折块下面将关节面塌陷骨折块从下向上撬起,同时在跟腱与跟骨止点处插入1枚斯氏钉或用1把弯血管钳从上往下压,直视下可见关节面被向上顶起并复位平整,同时恢复Bhler′S角、Gissane角及跟骨高度。对复位后在其下残留的骨缺损空隙较大者,用异体骨块填塞,使之撑起关节面。最后复位外膨的跟骨外侧壁,用拇指由外向内挤压跟骨外侧壁,或用器械将外膨的外侧壁向内敲平,以纠正增宽的跟骨体部,并检查恢复正常的跟腓间隙,不压迫腓骨肌腱。复位后根据骨折情况修剪跟骨解剖型钢板并固定。螺钉固定时,将钢板固定在载距突、跟骨结节和内侧壁较完整的骨折块上。放橡皮片引流,严密缝合皮下,关闭切口。术后切口加压包扎,不用外固定。术后3 d逐渐开始足趾及踝关节的主、被动功能锻炼。根据引流量2~3 d内拔除橡皮片,引流量多时时间适当延长。术后2~3个月根据X线片情况逐渐进行负重行走。 2 结果

胫骨平台骨折分型与分型

1. 体格检查:接诊医师及时完成体格检查,重点注意膝关节畸形情况,膝关节活动情况,同时注意有否存在同侧肢体其他部位(骨盆、髋、大腿)的骨折,注意合并腘动静脉损伤,注意是否出现休克,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胫、腓总神经损伤表现;注意周围软组织损伤,存在挤压综合征可能,膝关节肿胀可能存在韧带损伤,需做应力试验检查。注意如合并颅脑、胸腹部损伤,即可请相关转科医师会诊,协助诊疗。 2.影像学检查:对损伤部位及时拍摄胫骨平台创伤系列X线片(膝关节前后位、侧位、斜位、胫骨平台位(10-15°后倾),牵引下的正位,)以确诊骨折及了解骨折类型。CT检查:CT 及三维重建能更准确的描述骨折的性质,并指导临床手术治疗。MRI:必要时检查明确关节内情况;血管造影用于血管损伤; 3.化验及辅助检查:行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生化检查、肝功,传染病三项、血型、出凝血时间检查。查心电图及胸透。 【诊断】 1.判断是否有骨折 (1)病史:包括外伤性质、时间、机制、部位、出血情况及伤后处理经过。 (2)损伤部位可出现膝关节疼痛、触痛、活动疼痛;膝关节肿胀、瘀斑、浮髌征阳性、张力性水泡;有否伤口;膝关节不稳定、功能受限、反常活动;小腿肿胀情况,注意是否合并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合并伤情况; (3)是否有侧副韧带损伤、交叉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骨折或者脱位(胫骨干骨折、股骨远端骨折、髌骨骨折)、胫神经腓总神经损伤、腘动静脉损伤则有相应表现,需要仔细的体检,检查膝关节应力试验。 (4)X线发现骨折及移位情况,CT检查明确类型,MRI检查明确周围软组织合并伤。 2.判断骨折的类型 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 Schatzker Ⅰ型:外侧劈裂骨折,年轻人屈曲和轴向应力,常伴半月板损伤。 Schatzker Ⅱ型:外侧劈裂并压缩骨折,40岁以上屈曲和轴向应力。

桡骨远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巧整理

桡骨远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巧 目前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内固定,有多种解剖型的锁定钢板系统应用于临床。这些内固定物为为一些复杂的骨折类型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从某种程度上扩大了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尤其对于一些伴有骨质疏松的骨折。来自麻省总医院的Jupiter教授等曾在JBJS上发表系列文章介绍了他们对于桡骨远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的研究结果以及相关的手术技巧。本文主要介绍基于特殊骨折块的内固定技术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 手术技巧 以尺桡骨远端的生物力学和解剖学特征为基础提出的三柱理论,是2.4mm钢板系统研发和临床应用的基础。三柱的划分如图1所示。 图1 尺桡骨远端的三柱理论。 桡侧柱为桡骨远端外侧半,包括舟骨窝和桡骨茎突,对于桡侧的腕骨具有支撑作用,一些稳定腕关节的韧带也起自于此。

中柱为桡骨远端的内侧半,包括关节面的月状窝(与月骨相关节)和乙状切迹(与尺骨远端相关节)。通常情况下负荷,来自月骨的负荷经由月骨窝传递到桡骨。 尺侧柱包括尺骨远端、三角纤维软骨和下尺桡关节,承载来自尺侧腕骨以及下尺桡关节的负荷,具有稳定作用。 手术在臂丛麻醉下进行,术中C臂X线成像必不可少。手术开始之前至少30分钟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使用气压止血带减少出血。 掌侧钢板固定 对大多数骨折而言,都可应用掌侧入路,在桡侧腕屈肌和桡动脉之间进行显露。识别并牵开拇长屈肌后,可看到深面的旋前方肌,“L”型分离掀起。对于较为复杂的骨折,为了便于骨折复位,可进一步松解肱桡肌腱。 在桡腕关节中插入一枚克氏针,这有助于确定桡骨最远端的界限。如果存在关节边缘的小骨折块,可将掌侧2.4mm钢板放置在桡骨远端关节边缘进行固定。换句话说,月骨关节面的小骨折块可用2.4mm“L”或“T”型钢板进行支撑,如图2。 图2 复杂的掌侧关节内骨折,应用两块“L”型钢板进行支撑。 对于背侧移位的关节外骨折,注意以下几个要点是很有帮助的。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是,临时复位骨折,确定骨折端没有软组织嵌入。第二,对于没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可通过钢板辅助骨折复位:先在掌侧解剖型钢板的远端置入锁定螺钉,将其与移位的远骨折段固定在一起,然后在钢板的辅助下将远近骨折段复位,最后再在近端置入其他螺钉(图3)。

锁定钢板的应用

锁定钢板的应用 一、概念: 锁定钢板(Locking Plates)是带有锁定螺纹孔的骨折固定器械,它可以保证螺钉和钢板通过锁定螺纹孔成为一体,达到角稳定作用。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相比,最主要的生物学差别在于后者须对骨骼上的钢板加压,依赖骨--钢板界面的摩擦力来提供稳定。普通钢板在生物学上的缺陷是它对骨膜加压,影响骨折断端的血运;较易发生下列并发症:感染、内固定失败、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相比而言,锁定钢板遵循外固定的生物学原则,不依赖钢板与骨骼间的摩擦力。由于在螺钉和钢板间存在成角稳定界面,允许放置锁定钢板是完全不接触骨骼,因此是符合生物学观点的内固定器。从本质上讲,锁定钢板可以被看作皮下的外固定器。 二、适应症: 锁定钢板的主要的适应证包括四项不同的“经典”原则:(1)加压原则,用于骨质疏松的骨干骨折;(2)中和原则,也用于骨质疏松的骨干骨折;(3)桥接原则(“锁定内固定”原则),用于粉碎性骨干骨折或干骺端的关节外骨折;( 4)结合原则(“结合钢板”原则),用于粉碎性干骺端关节内骨折。锁定钢板固定骨折的经典和理想的适应症是桥接原则和联合原则。而联合原则指一块钢板上使用加压和桥接两个生物力学原则。通俗的说就是既可以加压又可以锁定,在此基础上便有了锁定加压钢板(LCP)。 三、锁定钢板的使用: (一)、锁定钢板跨度和螺钉密度的选择:(九字方针:长钢板,宽跨度,少螺钉)理想内固定支架取决于钢板的跨度和螺钉的密度。LCP的选择应遵循:1.钢板的跨度:钢板长度与骨折线的比值:简单骨折>8~10,复杂骨折>2~3。 2.螺钉的密度:置入的螺钉数与钢板螺钉孔总数比值:简单骨折<0.4~0.3,复杂骨折≤0.5~0.4。一般起作用的钢板长度是钢板闲置螺钉的部分长度,它在骨折断端间提供变形性。当起作用的钢板长度延长时,这一固定结构的刚度就下降了。起作用长度越长的钢板,其分配到钢板的应力通过的钢板长度越长,其钢板发生疲劳断裂的可能性也越少。要求在既定骨折中钢板不断裂,并获得相对稳定固定所需的闲置螺孔的数目取决于骨折形态和内植物的材料特性。在桥接钢板结构中应用更大固定距离和起作用长度意味着需要较坚强内固定结构更长的钢板。上肢一般4枚锁定钉,下肢一般就是6枚锁定钉!一般在粉碎性骨折中,骨折部位至少要在钢板上留下3至4个孔不用螺钉固定。而在靠近关节面的地方要使用较多的螺钉固定。一般桥接钢板的长度应该是骨折区域长度的二倍。螺钉要分布均匀,较为理想的安置方法是隔孔固定。当使用桥接原则时,在骨折段要留有3至4孔不要行螺钉固定,目的是为了增加工作长度(工作长度增加,局部负荷降低;工作长度减少,局部负荷增加,导致钢板断裂)避免局部应力集中,而导致钢板断裂。 (二)、锁定加压钢板锁定螺钉的使用原则:锁定钢板可使用双皮质或单皮质螺钉。至于螺钉种类(自钻/自攻或单自攻)及长度(单皮质或双皮质)则需

跟骨解剖型钢板与锁定型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跟骨解剖型钢板与锁定型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发表时间:2018-04-10T15:00:51.9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4月第11期作者:赵友海[导读] 取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患者76例。 (酒泉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酒泉 735000) 【摘要】目的:分析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患者治疗中跟骨解剖型钢板、锁定型钢板应用下取得的效果。方法:取医院收治的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患者76例,通过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分别给予解剖型钢板、锁定型钢板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ohler角度、Gissane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ohler角度、Gissane角度改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跟骨长轴长度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跟骨宽度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Maryland足部评分结果分别为(53.0±4.0)分、(53.0±2.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半年,观察组与对照组评分结果分别为(85.5±2.5)分、(84.0±2.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跟骨锁定型钢板应用下对帮助患者康复有积极作用,治疗效果明显,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跟骨解剖型钢板;跟骨锁定型钢板【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1-0120-0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患者76例,利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男21例,女7例,平均年龄(35.5±2.0)岁。观察组男22例,女6例,平均年龄(34.0±3.5)岁。入选标准:(1)行影像学检查,并结合患者症状表现,确诊为RoySandersⅢ型、Ⅳ型骨折;(2)无严重心肝肾脏器疾病,且无手术禁忌症;(3)对于本次研究,患者及其家属均表示同意配合。在年龄、性别资料上比较,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可做比较研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做术前准备工作,麻醉方式选择腰硬联合麻醉,患者体位选择侧卧位,于跟骨外侧做L形切口,待神经暴露后,将腓骨肌腱游离,使距下关节暴露,通过克氏针固定。对照组入组患者给予解剖型钢板复位固定,利用C-arm配合,将钢板植入,通过螺钉固定。观察组选择锁定型钢板,利用螺钉固定。两组患者术后均做切口缝合、引流管置入与加压包扎。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半年后两组患者跟骨关节情况,包括跟骨长轴长度、宽度以及Bohler角度、Gissane角度。同时,利用足踝功能评分Maryland对患者治疗足部恢复情况观察[1],评分越高说明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结果以WPS xls表格汇总,统计学处理引用软件SPSS21.0实现,Bohler角度、Gissane角度、跟骨长宽度以及Maryland足部评分均由均数±标准差(x-±s)描述,数据结果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Bohler角度、Gissane角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Bohler角度、Gissane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ohler角度、Gissane角度改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3 足部评分观察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Maryland足部评分结果分别为(53.0±4.0)分、(53.0±2.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半年,观察组与对照组评分结果分别为(85.5±2.5)分、(84.0±2.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作为跗骨骨折主要类型,跟骨骨折通常为外力作用下致使跟骨外侧有塌陷或膨胀情况出现,可能有距下关节位移表现,对患者的运动行走带来严重影响。临床治疗中,考虑给予固定治疗方法,如解剖型钢板、锁定型钢板的应用等,对帮助患者康复有明显作用[2]。本次研究结果提示,治疗后,观察组跟骨Bohler角度、Gissane角度改善均较为明显,治疗后跟骨宽度改善优势显著,这些均可反映出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临床治疗中,跟骨锁定型钢板应用下取得的效果显著。

锁定钢板的适应症和局限性

锁定钢板的适应症和局限性 摘要 骨折内固定的目的是在不危及生命的前提下以可能最短的时间取得骨折的愈合以及受伤肢体的功能恢复。诸如锁定加压钢板(LCP)和其衍生物等新的技术为骨科创伤学家的医疗器械提供了重要的辅助。正如任何的刚刚出现的新技术一样,其应用适应症范围将不断扩大,直到达到最大范围,与此同时,该技术的局限性也会显现。骨折治疗的外科医生必须清楚什么时候选择锁定钢板较其他方法更优,以及在什么时候应该应用其他治疗模式。本文综述了锁定钢板作为一种内固定方法的应用。五个专题涵盖在本综述中:锁定钢板的历史,一般适应症,具体的模式与技术,固定失败的形式,以及目前在各不同解剖部位应用锁定钢板的适应症的概述。 前言和关注的历史观点 骨科创伤外科医生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不干扰骨折愈合,即保护软组织,并且允许患者早期安全康复锻炼来恢复肢体的功能。为了获得最佳的结果,对各患者及其骨折特点,以及医生自身水平,技术和生物学的限制等方面的清晰客观的理解是必须的。锁定钢板是一种用于骨折内固定的较新的技术,为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效用,必须理解其原则和局限性。 钢板内固定的应用已远远超过了一个世纪。钢板内固定的主要技术进步来自于20世纪50年代的瑞士内固定协会的创始人。根据AO/ASIF指南,传统钢板的应用涉及到解剖复位和通过骨折块间加压来达到坚强内固定。这种加压可以通过拉力螺钉,张力带原理放置的钢板,或者应用动力加压钢板(DCP)上的加压孔来获得。这种技术的主要目标是没有明显骨痂形成的直接一期骨折愈合 获得解剖复位和绝对稳定内固定常常需要对骨折部位广泛暴露。尽管渴望并且有可能不进行骨膜广泛剥离就能实现内固定,但是对于已经进行骨膜广泛剥离的骨折切开复位,由于其创伤本身和骨折血肿的清除会导致血供的进一步损害以及骨折愈合生物学反应的改变。复杂骨折为了获得解剖复位内固定而进行的广泛暴露增加了延迟愈合、不愈合以及感染的几率。传统钢板的这些局限性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已变得很明显,人们努力开发钢板系统和外科技术以保存更多对骨折愈合有益的生物学因素。有限接触性动力加压钢板(LC-DCP)钢板接触面积减少了50%,以及跨越钢板的张力分配更加均匀,但是这种内固定仍然是依赖于通过钢板和骨界面的压力所产生的摩擦力。点状接触固定器(PC-Fix)的特点是与骨最小(点)接触面积,这就提高了对骨膜和骨内的血液供应的保护。微创稳定系统(LISS)结合了一项新的技术(角度稳定钢板系统)和革命性的外科手术方法(通过外部瞄准器经皮置入钢板)。 角度稳定钢板的广泛应用始于锁定加压钢板(LCP)的引入。这些新的系统是带有混合孔的钢板,在这些孔中,一个可以置入标准螺钉和另一个可以置入锁定头螺钉。标准螺钉可被用于经钢板置入到骨,将骨拉向钢板,或者应用传统AO/ASIF技术获得轴向加压。锁定头螺钉具有带螺纹的螺钉头,它锁定进孔的锁定部分并对这一部位的钢板与骨提供角度稳定。锁定头螺钉的作用与外固定装置使用的Schanz螺钉相似,通过恰当的应用,能够在骨、螺钉和钢板之间形成一稳定结构,并且钢板不再压迫骨膜。带有混合孔的LCP可以只应用传统螺钉,只应用锁定头螺钉,或者两者结合使用,这取决于骨折类型和骨质的质量。随着LCP的发展,大量的新系统和植入物在几乎任何的解剖区域都可应用,包括带有各种可变角度锁定螺钉的锁定钢板系统,它们在下列情况时具有潜在的优势:解剖困难,为了避免已经置入的假体,或者需要在多个平面内固定的骨质疏松骨。 一般适应症 骨科创伤专家会在需要行钢板截骨术治疗的所有骨折的5–25%中考虑应用锁定头螺钉。在优良骨质中,绝大多数的简单型上肢骨干骨折应该应用通过传统加压钢板获得绝对稳定的原理来治疗。是否应用锁定钢板的决定取决于对以下情况的仔细考虑:解剖区域,骨折类型,软组织,骨质质量以及能获得内植物。

改良锁定钢板微创置入技术治疗胫骨骨折

改良锁定钢板微创置入技术治疗胫骨骨 折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改良锁定钢板的微创置入技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解决基层医院器械设备落后的缺点。方法通过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胫骨骨折,克氏针、螺钉临时辅助固定主要骨块,通过皮下置入锁定钢板达到桥接固定。结果各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骨折愈合时间较应用普通置入技术者明显缩短。结论改良锁定钢板微创置入技术可显著缩短骨折愈合时间,能较好地解决基层医院设备器械落后的缺点。 【关键词】锁定钢板微创技术胫腓骨骨折 自锁定钢板问世以来,MIPPO技术治疗胫腓骨骨折被视为符合BO理念的理想操作。MIPPO技术实现的前期是其良好的体外导向装置,从而保证各螺钉可以准确置入体内的钢板螺孔,然而该器械费用昂贵,且国内很多厂家不能优质生产,导致基层医院应用该技术治疗胫腓骨骨折十分困难。大多数基层医院为置入锁定钢板,多数都采用全程切开的办法,失去了锁定钢板微创应用的初衷,为实现胫腓骨

骨折的微创治疗,缩短骨折愈合时间,2008年12月-2009年12月我科共收治手术胫腓骨骨折128例,其中44例采用改良锁定钢板微创置入技术,达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胫腓骨骨折病例128例,其中男性75例,女性53例,年龄13-82岁,平均45.4岁,闭合骨折97例,开放骨折31例,其中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软组织缺损的7例。所有骨折采用Leach分类判断骨折复杂程度、预后,应用改良微创置入技术治疗44例,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51例,全程切开置入钢板28例,外固定架辅助VSD技术、显微皮瓣技术转移覆盖创面5例。 1.2病例选择与手术方法 1.2.1病例选择比较交锁髓内钉、外固定架、锁定钢板三种固定方式,选择适合锁定钢板置入的病例进行二次选择,Leach分类中轻、中度骨折(稳定骨折、粉碎不严重、1度开放,可行0度闭合、螺旋或斜、横行骨折)可适用微创置入技术,胫骨中远端骨折常用。 1.2.2手术方法术前常规测量骨折区域长度,按锁定钢板操作原则选择合适长度的胫骨内侧钢板,相同长度的钢板备2块,以便术中引导螺钉置入。骨折移位轻微或稳定骨折,闭合复位后直接置入钢板;移位明显、骨折粉碎、不易闭合复位的采用骨折断端有限切开,仅暴露骨折区域,复位后辅助螺钉、克氏针进行简单固定后置入钢板。复位满意后,于骨折远端做1cm切口直达胫骨内侧,通过此切口将钢

浅析手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_0

浅析手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目的分析胫骨平台骨折采取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方式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分析探讨临床上100例利用手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合理的胫骨复位,对骨折的胫骨平台关节进行良好的修复后采取有效的固定、植入新骨以及之后的一系列修复和康复功能锻炼。结果对100例患者进行12个月~5年随访发现胫骨平台骨折部位达到骨性愈合的时间平均是7个月。根据Lysholm对100例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分术后恢复状况优者有78例,良好者有11例,较好者有6例,差者有5例。结论手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及手术时间,保持关节和骨头的结构进行复位固定后在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早期的康复锻炼能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标签:手术内固定;胫骨平台;骨折治疗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是指骨关节内的骨折往往伴随出现骨关节附属组织的损伤,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式选择不当长出现关节炎症等一系列恢复不良的现象。针对此种现象,本论文将临床上100例实施手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展开分析和探讨,现将过程及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临床上100例实施手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为15~78岁。多因交通以及高空坠落而导致胫骨平台骨折伤。其中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分别有82例和18例。前、后交叉韧带以及合并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分别有5例、7例和2例。累及半月板损伤的患者有34例。100例患者中有11例伴有高血压,6例伴有糖尿病,4例患有肺心病。在骨折发生后2~9h内进行抢救治疗。 1.2方法100例患者全部为胫骨平台骨折移位的患者,除开放性骨折损伤的患者以及合并有骨折部位附属组织及器官损伤的患者立即行急诊手术治疗外,全部进行对症后择期选择手术时间。在手术入路的选择上根据患者骨折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进行内侧、外侧或联合等手术切口的选择。在手术方式上进行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将骨折关节远处骨面作为实施手术的依据,对于裂性损伤的患者采取植骨和撬拨复位的方式,利用胫骨平台外下方进行开窗复位以及进行相应的植骨的方式来治疗塌陷性的骨折[1]。100例患者中根据其骨折及身体的实际情况并根据手术检查结果选择松质骨螺钉、”T”型钢板、“L”型钢板、高尔夫钢板以及双钢板进行骨折部位的固定。进行骨关节面、半月板及损伤韧带的修复。术后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锻炼方式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 2结果

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技术知多少

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技术知多少 发表时间:2019-09-20T15:11:02.67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8期作者:鲜先东[导读] 胫骨平台骨折是人体负重的部位产生了骨折的情况,在身体的骨折中占有很高的发病率, 四川省南充市身心医院 637700 胫骨平台骨折是人体负重的部位产生了骨折的情况,在身体的骨折中占有很高的发病率,对于骨折后的完全康复所产生的难度也相当大。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相关手术性治疗方法,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受伤程度,选取最佳的手术路径,运用适当的相关固定技术,做到对于骨折的位置进行解剖从而恢复到正常的位置,对于部分有塌陷情况发生的位置,还需要进行植骨复位,通过用手术钢板对受伤部位进行支撑,再对内部做好骨螺钉固定,如果情况严重还可以运用双髁加固。手术之后的早期,可以进行轻微的膝关节运动锻炼,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加速骨折的恢复,还可以减少一些病发性关节炎的情况发生。 一、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的概念 胫骨平台骨折的内固定技术意义不同,究其原因主要是根据不同人的理解不同,所运用的手术手法也有所不同,根据不同病人的年级、不同体质患者的骨骼结构状态、不同的受伤部位、程度来决定。不是所有的情况都是需要手术的,如果病人的外侧局部关节轻度受伤,通常情况下不会造成关节的后期退变,而这种情况通常是不需要进行手术的。 某些骨折会造成骨头移位,关节出现凹陷、骨折压缩、局部关节产生凹凸不平、或者骨头向其他角度移位等问题发生时,牵引手法不能完全使病人康复,则需要手术内固定。但是较严重的粉碎性质的骨折,做到内固定会相当困难,这种情况只能先进行牵引,等病情减轻后再进行关节融合的手术进行治疗。 二、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的适用情况 胫骨平台骨折内部固定技术主要使用于以下几点: (1)骨折所产生的畸形角度需大于10°,有很大的可能性发生骨关节病。 (2)胫骨与腓骨同时骨折的情况,通过单独的手法复位不能保证不再移位,需要通过手术治疗。(3)病人发生骨折,如果其复位后的骨折片分离距离大于4毫米的情况。 (4)如果病人的松质骨发生了压缩的情况且其关节面的凹陷程度超过了8毫米。 (5)经过应力试验,患者肌体外翻畸形大于5°。 (6)如果发生胫骨骨折同时合并韧带损伤(包含有副韧带、十字韧带)等不确定因素,需要进行同时修复的情况。 三、胫骨平台骨折的具体分型 临床上经胫骨平台骨折主要分为六型。 1.Ⅰ型患者。外侧的平台发生单纯性骨折,或是发生劈裂性骨折; 2.Ⅱ型患者。发生外侧平台劈裂,呈压缩性骨折; 3.Ⅲ型患者。外侧平台发生单纯性压缩骨折; 4.Ⅳ型患者。内侧发生平台骨折,这种骨折可以是劈裂或者是劈裂压缩性; 5.Ⅴ型患者。内外侧平台发生劈裂双踝骨折; 6.Ⅵ型患者。同时发生了关节面和干骺端骨折,也就是所谓的骨干和干骺端产生了分离。 四、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的步骤及要点 (一)术前准备 1、受伤之后需要尽快进行手术,如果已经超过了24h,最好是等待5到7h之后,待受伤部位消肿,再进行相关手术。术前恢复时间不宜长于2周,如若超过2周后再进行手术,术后将不容易整复。 2、手术开始时,应当进行牵引或者对手术部位进行适当的固定。从而达到对骨折的位置进行正确对位,防治错位的情况发生。(二)内固定术的要点 1.针对Ⅰ型劈裂骨折内固定术。主要是先修复远端骨折,然后再从后往前对整个骨折近端进行整复推挤。可以用克氏针进行暂时固定。同时骨折的近端要沿着平台的关节面用拉力松质骨螺钉进行固定,骨折的远端要用拉力皮质骨螺钉穿过内测用皮质骨来进行固定。 2.Ⅱ型平台骨折患者也就是塌陷骨折。在患者胫骨上外侧的皮质骨处用骨凿形成一个骨洞,然后用骨冲击器进入,一直到塌陷骨折片的位置,把整个骨折块抬起。在患者塌陷区空腔进行植骨术,然后沿着塌陷处的皮质骨进行螺丝钉固定。 3.Ⅲ型劈裂塌陷性骨折。可以先将劈裂骨折片显漏出来(通过骨折外翻的形式),然后将骨膜者片复位、抬起。对骨折塌陷处进行植骨。然后再用两枚螺丝钉对劈裂骨折进行复位。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老年骨质疏松者也可以用L形和T形的钢板进行支撑固定。 4.Ⅳ型骨折,也就是内外髁的梯形T型Y型骨折。首先要修复重骨折侧的平台劈裂,之后再修复平台患侧较轻或者是骨折碎片较大的位置,尽可能最大程度保证平台关节面的平整。 五、术中的注意要点有哪些 (1)如果发生了外髁骨折的情况,如腓骨颈骨折,要及时同步修复; (2)手术原则要最大程度上保障关节软骨面的完整度,不能在手术操作中增加机体损伤,如果存在骨缺失,要进行植骨填充;(3)如果除了发生平台骨折外,伴有其他韧带或半月板损伤的情况,要同步处理,避免发生后遗症;(4)不要过多剥离、牵拉患处的皮肤,以免发生皮肤坏死的情况。 六、术后有哪些处理注意事项 (1)进行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后,要保证患者处于膝位微屈的体位,然后再进行石膏的固定;(2)术后早期可以进行适当的锻炼,帮助肌肉恢复肌张力,同时保证外固定制动的时间,基本上控制在3-5周左右;(3)术后的4-8周不可以进行负重活动; (4)如果出现压缩情况,要在术后的3-5个月待骨折切口完全愈合后,再进行负重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