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综合实践活动课例

综合实践活动课例

综合实践活动课例
综合实践活动课例

综合实践活动课例:

——走进“时年八节”

实施学校:汕头市澄海世德小学

实施年级:六年级

指导老师:曾玉璋

一、选题背景

在潮汕地区,每逢传统节日,各家各户、男女老少都会举行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大街小巷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氛。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小孩子,从小就特别喜欢过节。近年来,国家增设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文化内涵被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同时,孩子们的假期也变得多了,不过他们只晓得过节可以放假、游玩、吃上丰盛的饭菜等,至于节日的来历和习俗,就一问三不知了。

于是,我印制了一份传统节日调查表,发放到班里每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每位同学均对国家节日调整方案表示支持,同时也急于了解有关传统节日的渊源和习俗。再加上灯谜也是潮汕地区的一项传统文化,灯谜教学已编进我校的校本课程,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相结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推动作用。再加上“时年八节”与灯谜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活动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种种因素,使我萌发了把节日和灯谜相结合的想法。于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就在同学们的兴趣中产生了。

二、活动目标

1、能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了解八个传统节日在潮汕地区的习俗。引导学生感受潮汕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灯谜猜制水平,促使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通过自主查阅资料、筛选信息、整合信息和汇报展示,培养学生获取、处理、综合信息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

4、为学生提供一个张扬个性的舞台,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与他人分享成果的态度,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人格。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阶段。

1.自愿组成小组:在成立小组时,我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节日组成小组,并给本组命名,分别是:春节组、元宵组、清明组、端午组、其它节日组(包括中元、中秋、冬至、除夕等)。各小组在组内民主选举一名组长,春节组组长是陈奕敏,元宵组组长是陈康妮,清明组组长是陈粤秀,端午组组长是陈链彬,其它节日组组长是陈依冰。

2.制订活动计划: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后,每个小组通过讨论的方式制订活动计划。并及时与教师沟通,取得教师的帮助与支持。

(1).全班同学商量获得节日来历和习

俗的途径,如调查问卷、参观访问、查

阅图书、上灯谜课等方式。

(2).各小组确立本组的活动任务:收

集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并搜集、制

作跟节日有关的灯谜,填写灯谜资料卡。

(3) .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布置每

个人的任务,使学生明确了分工和活动步骤,形成了做事有计划的良好习惯。(二)活动过程及方法。

由于学生的年龄及社会交往能力的限制,他们只能利用校园内的资源,如:

去微机室上网,去图书室找资料,询问老师等。这时学生纷纷求助于我,在弄清学生们的意图之后,我考虑到村里逢年过节,老人们一般是活动的组织者,他们对节日的渊源和潮汕人过节习俗应该比较了解。于是,我与村里老人组取得了联系,他们对学生的行动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并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使学生们的调研活动顺利地开展下去。学生多次利用放学后和双休日时间到老人组参观访问,获得大量资料。

在搜集、制作跟节日有关的灯谜时,由于灯谜教学已编进我校的校本课程,学生很早接触灯谜,对灯谜的猜射已有一定水平,但为了使学生能制作出有“潮”味的灯谜,我与学校陈校长商量,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最后有幸邀请到了汕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民俗专家鄞镇凯先生莅校开设“民俗大讲堂”专题讲座。

除此之外,春节组还制作了一份节日调查问卷,发放到学生家长手中,使家长也参与到活动中来。

元宵组的同学搜集学校未名谜社平时挂出的节日灯谜。

端午组的同学专程去村里的录像室,买到了村里今年举行龙舟友谊赛的视频光盘。

有的同学在父母的陪同下,专程去市区的新华书店购买与节日有关的图书。

……

(三)分组探究,整理调查到的资料。

1.资料收集后,同学们尽情畅谈各自的收获和体会。并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按照各个节日的资料装订成若干册。在全班同学中进行广泛的阅读、交流,以获取更多的知识。并能根据自己掌握的节日素材,创作出节日灯谜。

2.小组制定研究方案及成果展示的方式。如春节组的同学亲笔题写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元宵组的同学亲手制作一批精美的元宵花灯,每盏花灯还挂着一道节日灯谜……

3.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展开研究活动,并为活动成果展示做好准备。(四)活动成果展示。

1.情景导入:(投影出示同学们提供的“潮汕民俗歌谣”,生齐读。)

正月元宵人游安,各家各处人看人,各乡各里神赛会,吹箫鼓乐闹潺潺。

二月排来是春分,各家上山祭祖坟,祭祷阿公来保贺,保贺千子共万孙。

三月踏上是清明,清明脚踏满月光,各家上山去扫墓,纪念先祖共先灵。

四月初起是夏天,此月无节免使钱,各家各处转寒服,转了寒服换热衣。

五月端午闹龙船,龙船好看闹纷纷,各家各处人缚粽,纪念屈原祭忠魂。

六月小暑割早田,种籽落涂百二天,一下锄头三滴汗,为人饮食真艰难。

七月排来是孟秋,秋风扑面脸悠悠,田仔播好着勤管,争取大冬得丰收。

八月节名叫中秋,中秋腊饼着浮油,人人庆祝好佳景,八仙和会出来游。

九月九日是重阳,重阳孔子天下恭,诲而不倦三千数,七十二士史册传。

十月以来人收冬,收粳收糯入仓房,感动神农之恩德,赐与天下度三餐。

十一到来年近边,各家各处人搓丸,搓丸就来过冬至,冬节日子无定期。

十二到来年在边,各处神明要上天,上天之日在廿四,送神之后正过年。

师:同学们,潮汕父老给我们传下一句话:过日子,勿忘“时年八节”。大家一起把这八个传统节日说出来。

生: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

师:一个月前,我们班的同学根据这八个传统节日分成了五个小组,各个小

组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灯谜课以及课外时间,收集整理了大量资料,如跟节日有关的习俗、灯谜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就来汇报展示我们的活动成果。

指导老师学生观摩老师

2.各小组汇报展示:

春节组:

师:同学们,在这八个节日中,最热闹最隆重的是哪个节日?(春节)下面请春节组的同学来展示他们的活动成果。

陈奕敏同学:(只见他手拿一串自制的小鞭炮上台)啪,啪,啪。过年啦!过年啦!我要展示的是我们过年的一个习俗——放鞭炮。我听爷爷说,“年”是传说中一种凶猛的怪兽,这种怪兽在每年的年末都要出来吃人畜,为了吓跑年,家家户户燃放鞭炮,把“年”吓跑了。于是过年放鞭炮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不过现在有很多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为此,我们组最近做了一次跟放鞭炮有关的问卷调查,

生:在这次调查问卷活动中,

我们组总共发放了50张问卷给家

长,收回48份,有效问卷是48份。

调查结果显示:25%的家长赞同放

鞭炮;40%的家长反对放鞭炮,还

有35%的家长觉得无所谓。不过我

们组的同学一致认为:小学生不能

放鞭炮,因为放鞭炮很容易伤人,

而且会造成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

还会产生大量垃圾。

陈晓楠同学:过春节,贴春联。下面就由我来为大家展示贴春联的习俗吧。(生出示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有着特殊的意义。春联的前身叫做“桃符”。到了五代时期,后蜀君主孟昶在过年的时候,让身边的大臣写两句吉庆的话,孟昶看了不中意,于是提起笔来,亲自写了10个字:“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字虽不多,但这两句话非常吉利。“余庆”就是余福。意思是新的一年又接受新的福气。嘉节就是美好的节日,预示着温暖的春天永驻

人间。从这以后,桃符就逐渐演变成春联,孟昶的这副春联离今天已经1300多年了,是我国最早的春联。除此之外,我们组的同学还搜集到一首描写春节习俗的古诗——宋代王安石写的《元日》,这首诗中就写出了春节放鞭炮、贴春联这两种习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背诵这首诗吧。(全班齐背),(生把春联张贴在展示台的两边。)

陈莉敏同学通过让同学猜谜来展示她搜集的资料,只见她手中拿着一张大红纸,红纸的背面对着同学们,卖出关子:“三人同日到,猜一个字”,话还没说完,台下已竖起一片小手,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回答是“春”字。陈莉敏同学翻过红纸,上面果然是个大“春”字。

陈莉敏同学:过春节贴“春”字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二是巧借“春”与“存”潮音的相谐,表示年年有余的良好愿望。把“春”贴倒了,表示“春”到了。(生把“春”字贴在“展示台”中央)。

陈思:在潮汕地区,过年除了要放鞭炮、贴春联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拜年方式!就是用潮汕柑拜年。因为潮州柑比桔大,故取名大吉,表示大吉大利的意思。据说很久以前,潮州某村的村民都患有干渴症,村里一位美丽聪明的少女梦见一仙人托梦于她:“吃了柑,保大吉。”少女醒来后半信半疑吃了柑,果然病好。从此,潮州柑便成了带来吉祥的象征。

元宵组:

师:过完了热热闹闹的春节后,大家接着过哪个节日啊?(元宵节)有请元宵组的同学上来展示。

陈康妮同学:我们的元宵节又

称上元节,在潮汕地区称为“十五

夜”,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汉朝,

是我国民间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

潮汕人在元宵节举办丰富多彩的

民俗活动,如游花灯、猜灯谜等。

(几个学生手提花灯上来,花灯上贴

有两道灯谜)。看!我们组的同学在

游花灯啦!元宵节期间,潮汕各地

张灯结彩,烘托出浓烈的节日喜庆

气氛。我从家里找到了一首描写潮

州花灯的歌册,名为《百屏花灯》:韩江两岸是名城,街头巷尾尽歌声。元宵佳节人同乐,百屏花灯唱恁听……

陈康妮同学:灯谜起源于宋末临安,盛行于明代。当

时,潮汕猜谜都在元宵夜。花灯上贴着书写的谜面,任猜

射人围猜。有一首叫《潮州元宵》的诗是这样描写当时猜

谜的盛况(潮汕话):“上元灯火六街红,人影衣香处处同。

一笑相逢无别讯,谁家灯虎制来工”。灯虎,指写在灯上

供人猜射的谜语。(元宵组的同学手提写有谜面的花灯,

让台下师生共同猜射;一人击鼓,一人发奖品。)

陈菲菲同学:我们组还搜集到两句潮汕人过元宵节的俗语(潮汕话):“抱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