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浙教版数学2年级上册 全册 教案

浙教版数学2年级上册 全册 教案

浙教版数学2年级上册    全册   教案
浙教版数学2年级上册    全册   教案

《平均分》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创设情境

把12个萝卜分一分,可以怎样分?

同学们互相交流萝卜的分法。

每份分的不一样多,怎么分?

每份分的同样多,怎样分?

2、观察判断

师(课件操作演示):“把20个蘑菇放在盘里。请同学们擦亮小眼睛看看,盘子里的这些蘑菇个数有什么不同呢?”

生观察个数,汇报发现。师及时演示课件。

师:你更赞成哪种分法呢?为什么?

生:因为第三种分法二份一样多,更公平。

师:“你的想法真不错,在数学上呀,把物体分成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3、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平均分。(板书课题)

板书出示: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师:好,那现在我们就按他的意见,重新把这些蘑菇分一分。(课件演示拖动苹果)

“好了,现在你们看看,每份的蘑菇都……?”

“一样多。”

师:“那我们就可以说蘑菇是……”(平均分)

4、完成P6 2、3.。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在渗透“份数”、“每份数”中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课件出示:爸爸回来了,他带回来8块巧克力,提出了三种分法,你能判断出哪种分法是平均分的吗?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汇报并说出理由。

生1:第(1)种是平均分的。因为每堆都是2块。

生2:第(3)种也是平均分的,因为每份都是同样多的,是4块。

师:观察平均分的两组,数一数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有几块糖。学生一边数老师一边课件演示用圆圈圈起来,渗透每份的含义。

2、自己动手,尝试平均分。

(1)小精灵聪聪听说了欢欢喜喜过生日,特地赶过来。它带来了15个桔子,15个桔子可以怎么平均分成5份呢?请你们拿出桔子卡片动手分一分。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交流。比比谁的方法更好。(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学情。)

(2)反馈。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操作分的过程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的,结果如何。

(师注意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完整、清楚。)

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预设:

方法1:一个一个地平均分在5个盘里,每盘分3个桔子。(课件操作)

方法2:我先拿2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2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3个盘子里……还剩下5个,我一个盘子里再放一个。(生说,师操作)方法3:我是每次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

方法4:任意拿几个,不一样多,再把多的拿出来放到少的盘子里。

师:你的分法真特别!能说说是怎么想出来的吗?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种分法,但是,不论怎样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要做到平均分。

3、拓展:如果15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你会分吗?请用卡片分分。

生汇报分法,师评价。

三、应用新知,解决生活问题。

1、联系实际,练习体验。

三个小伙伴吃完桔子就去看新买的漫画书了。(请看):一套漫画书12本每人可以分几本?你认为怎么分才是平均分呢?(引导学生明确“12本漫画,3个人分”。)课件演示,“叮咚……”小精灵明明也来了。

师:明明来了,这12本漫画该分给几个人呢?

生:把12本漫画平均分给4个人。

课件演示又来了2个同学

师:小伙伴越来越多,这次要把12本漫画分给几个人?(6个)每人分几本?

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现在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数学符号来表示平均分,完成答题卡。

生完成练习,师了解学情。

投影展示讲评。

通过刚才小伙伴们分漫画,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前后桌同学说一说。

引导学生理解人多了,每人拿到的漫画就少了。

师及时评价。

2、巩固练习:完成P15页做一做。

四、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除法》教案

教学目的

1、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个部分的名称。

2、培养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

3、让学生体会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认识除号,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

能根据具体情况,列出除法算式,并且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运算,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复习旧知。

1、谈话:

秋高气爽,正是秋游的好时节,今天我们一起到梅花山公园去游玩,好吗?

那我们去售票处买票吧。

今天我们来得可真巧,公园正在搞园庆活动呢,谁来读一读公告栏里的信息?(请学生读一读)

你想免费乘坐观光缆车吗?那还等什么,我们赶快去答题吧!

2、复习题:

(1)8块饼干,每4块放一盘,可以放()盘。

(2)9只兔子,平均装在3只笼子里,每只笼子装()只兔。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在桌面上摆学具。)

交流方法: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分法。

3、小结:刚才我们用学具代替实物来分一分,可以每几个一份来分,也可以按平均分成几份来分一分,不管怎样分,每份分得的个数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谈话:下面我们就一起去乘观光缆车吧,看看我们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

二、结合平均分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1、教学例题:

(1)提出问题:出示例题主体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先请学生说说:6个小朋友,每辆缆车做2人。再点击出示:6个小朋友,每辆缆车做2人,要坐()辆。)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你知道要坐几辆缆车吗?你是怎样想到的?

同桌合作学习,全班交流。(相机出示各种方法,并请学生上台分一分。)

(3)教学除法算式。

a、谈话: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我们要坐几辆车。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除法。(板书:认识除法)

b、6个小朋友,每辆缆车做2人,要坐3辆,算式可以这样写:6÷2=3

c、“÷”这个符号是除号,写除号时先写一短横,再在上下各点一个点。(请学生书空)

d、6÷2读作:6除以2,连起来读一读6除以2等于3。(请学生跟读)

e、6÷2=3这个除法算式中的“6”在这道题中表示什么意思?“2”和“3”呢?6÷2=3这个除法算式这道题中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一说。)小结:把一些物体几个一份、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几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号是平均分的意思。

2、完成“试一试”。

(1)谈话:下了缆车,我们一路行来就到了小熊之家。(点击小熊之家)看,训练有素的小熊们正在分苹果呢!

(2)指导学生先看图,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小熊解决问题?(先用学具分一分,或直接在图上圈一圈,再完成填空。)

可以列出怎样的算式?读一读算式,说一说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三、继续教学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离开小熊之家,我们就要前往儿童游乐场了。(点击儿童游乐场)看,小朋友们在玩什么游戏?

经过三人的团体合作,他们套中了规定的个数,可以获得6枝铅笔作为奖励,你觉得怎么分才最公平?

1、教学例题。

(1)出示:分铅笔情景图(6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枝。)(2)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同桌讨论、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最后把结果写在括号里。

(3)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人,求每人分几枝,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2枝,可以列出除法算式6÷3=2。

读一读这个算式并说说6÷3=2这个算式在这道题中表示什么意思。

(4)介绍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6÷3=2这个除法算式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特有的名称。请学生阅读书上第37页上的相关内容,看看6叫什么,3和2呢?(阅读完后指名交流)

(5)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读出算式并说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完成“试一试”。

谈话:我们下一个目的地是兔子之家。有24只兔子要住宿,有哪些平均分配的方法?如果每间住8只,要几间?

(1)出示兔子的住宿地课件。

(2)学生独立完成,再与同桌相互交流。

结合图意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3、组织练习,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把复习题的两道题目分别列出2个除法算式。

小结:把一些物体不管是每几个一份得分,还是平均分成几份来分,只要是平均分,我们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四、用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实际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完成p9第1、2。

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游览,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把一些物体不管是每几个一份得分,还是平均分成几份来分,都是平均分,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什么算式来表示?你还有哪些收获?

《用乘法口诀求商》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根据具体算式正确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2、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初步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兴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快到元旦节了,幼儿园正准备开联欢会。张老师买回一袋饼干,一共有20个。

二、小组合作,探索求商的方法。

1提出问题

(1)“袋里有20块饼干,现有4个人平均分,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每人可以分几块饼干?

教师:要算每人分几块,怎样列式?

教师:20除以4,你是怎样算的?每人想想,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 20除以4等于5。想:四五二十。

教师:你怎么一下就想到了四五二十的呢?

教师:小朋友想的方法都不错,你喜欢哪种方法呢?

教师:用乘法口诀求商,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

三、引导学生观察,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师: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交流讨论一下。

教师:你能说出几组像这样的乘除法算式吗?同桌说后,请几个同学说。

当学生说出3个算式后,教师问可以用哪句口诀来计算。

四、课堂活动。

1、第1题:分鲜花。

教师:小朋友今天的表现非常突出,老师特地给大家送来一些礼物(出示花瓶图)。

教师:你能根据这些礼物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吗?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

教师:能结合这个图说一说这3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同桌交流完后,请1人说每个算式的意思。

教师:这3个算式都可以用哪句口诀来算?

点评:通过赠送礼物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再一次激发学习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2、第2题:开锁。

老师把题目的钥匙贴在黑板上,把锁制成卡片发给部分学生。

教师:小朋友们看,黑板上有5把钥匙,哪把钥匙上的口诀能打开你手中的锁,你就把手中的锁贴在哪把钥匙的旁边。比一比,看谁贴得又对又快。

教师:真能干,我们的书上还有很多把锁,你能顺利打开吗?请试一试。

(学生完成第84页第2题)

3、看卡片说得数。

五、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第1题。

六、全课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增长了什么本领?

《玩七巧板》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实际操作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具学具

七巧板(学生)多媒体课件(老师)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几幅由七巧板拼成的漂亮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其共同特点。

(通过多媒体课件上图片的欣赏,激发学生对七巧板的喜爱之情。)

2、用激情的语言来介绍七巧板的历史,让学生知道七巧板是中国人发明的一项智力游戏,使学生感到自豪并激发学生对七巧板的兴趣。

(教师通过言词渗透自己的骄傲与自豪之情,使学生可以更好的体会情感与激发兴趣。)

二、学习制作七巧板。

1、通过幻灯片展示七巧板的制作过程。

2、请同学们按照幻灯片上的序号在自己的七巧板上标出序号。

(七巧板的制作过程虽然十分简单,但它在本节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决定,把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三、认真观察七巧板。

通过对七巧板的观察,让学生找出七巧板的特点,学生说不全,教师可给予适当的指导:

1、它是由几种图形组成的?

2、每种图形有几个?分别是几号。

3、看一看,比一比,哪两个图形一样大?

(通过对七巧板的认真观察,让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七巧板的基本特征,这样又复习学过的知识,还为后面用七巧板拼图打下基础。)

四、利用七巧板拼数学图形。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来拼图:

1、从七巧板中选出两块板,拼出学过的数学图形。请以为同学利用实物投影仪演示给大家看。

2、选择七巧板中的三块,拼出学过的数学图形。学生汇报,教师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

3、游戏环节:

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利用所有的七巧板摆出一个正方形来,学生利用自己的七巧板也跟着摆出一个正方形来。

游戏开始!

挪动正方形其中的两块,把它变成一个三角形。(第一个成功的孩子用实物投影仪岩石给大家看,大家跟他一起做。)

再挪动三角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长方形。(第一个成功的孩子用实物投影仪岩石给大家看,大家跟他一起做。)

再挪动长方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平行四边形。(第一个成功的孩子用实物投影仪岩石给大家看,大家跟他一起做。)

(本环节是本节课的亮点所在,也是我教学设计的重点所在。我精心设计了这个环节,为的是孩子们在动手和动脑的过程中体会七巧板的神奇之处,激发学生地七巧板的喜爱程度,从而为以下的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学生动手操作拼图形。

1、根据序号拼图形

教师给出七巧板的图形上标有序号,学生可以根据序号拼出图形。

2、照样子,选择喜欢的图形拼一拼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六幅有七巧板拼成的作品,但不出示七巧板的序号,让学生照着样子拼一拼,试一试。

3、猜一猜,拼一拼

出示第一幅狐狸阴影的图片

①你们看它像什么?

②猜一猜,它可能是有哪几块七巧板拼成的?

③学生在猜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试拼。

出示其余的阴影图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同桌之间先说说它像什么?再说说它可能有哪几块七巧板组成?最后试着拼一拼。

教师在此过程中发给四组同学四幅七巧板和四张纸,让这四组同学在纸上拼,拼成后教师给她们展示在黑板上。

4、成果展示

相信学生通过一节课的练习可以用七巧板自己拼图形了,下面就请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两人一组拼图形,拼成后可以利用自己的画笔点缀自己的作品。

作品完成后,教师挑好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欣赏。

(学生动手拼图的环节我分为四个步骤,它们是从简单到难一步一步过度过来的,如果一上来就让学生自己动手拼图形那一定是行不通的。所以我决定要一步一步的来,让孩子们的过程走扎实,这样孩子们结束了这节课后猜可以拼出优秀的图形来。)

六、作业布置:

请学生欣赏几幅由学生共同合作创作的七巧板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创作一幅由意义的七巧板的图画,周五展示给大家看。

(作业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以及小组合作的能力。)

《认识平行四边形》教案

教学目标

1、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使学生能够识别平行四边形,知道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和对边相等的基本特征。

2、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过程方法

1、使学生在观察、动手操作、想象,情境描述等活动中,通过有条理的思考和简单的推理,经历体验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的过程,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形成表象,进而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剪一剪,画一画,改一改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问题,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

1.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对“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兴趣。

2、通过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容易变形的特征。

学具准备:长方形框,每人一长方形纸,尺子,剪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了解问题。

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教师手拿一块七巧板。

说说七巧板各个图形的名称。

同学们纷纷支出自己熟悉的图形的名称。

老师指出一块大家不认识的图形,像这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师:这节课余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

二、抓住关键,建立表象。

1、动手操作,感悟特征。

老师拿出长方形框,让学生动手推拉长方形框。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给学生充分“玩”的时间。

思考:拉长方形的一组对角,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变化?

2、交流汇报,描述特征。

师:仔细观察这个平行四边形,说一说,它有哪些特征?

思考:用什么办法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师:老师也想和同学们再玩一玩这个平行四边形,我们边玩边说(推拉过程)这样叫容易变形,对边相等,这条边的对边是这条边,还有另一组对边是这两条边。

【设计意图: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大数学观的背景中引导学生初步发现平行四边形和已学的长方形之间的联系,抓住问题的关键,让每一位学生通过推拉长方形框,既动手又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性,从而发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3、联系生活,深化表象。

师:生活中你在哪儿也见过平行四边形?

师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平行四边形图片,感悟易变形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4、初步应用,识别图形。

出示例2。

提出疑问:这些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平行四边形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让学生说、找说明几何图形无处不在,启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使学生懂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应用知识,操作体验。

1、剪一剪。

师:如果要把这张长方形纸变成平行四边形形纸,该怎么变呢。

用课件演示长方形纸变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思考:如果长方形纸对折的次数越多,剪出来的平行四边形越()?

学生动手剪一个自己喜欢的平行四边形。(播放音乐,师辅导需要帮助的同学)【设计意图:应用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这一共性的知识进行操作,在剪一剪中对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加以巩固、辨析。通过观察想象“长方形对折的次数越多剪出来的平行四边形越接近长方形”释放学生想象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感悟数学的极限思想。通过梳理,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今后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画一画。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方格纸,根据自己的想像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吧!

展示学生不同的画法。

3、改一改。

做书上练习九第3题。师巡视感受学生不同的解题策略。

师:同学们会用这么多的方法把画错的图形改成平行四边形,余老师佩服你们。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有了充分的体验认知后,设计了“画一画”、“改一改”。本环节的练习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具有开放性、层次性,趣味性。通过练习完善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而且渗透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联系。】

四、表述呈现,体验成功。

说一说,想一想。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做个游戏:游戏的名称叫“我说你猜”。

老师出示图形的名称,一个同学描述图形的特征,其他同学猜图形的名称。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浙教版 (含答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题浙教版 (含答案)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试卷60分钟,满分为100分,卷面分为5分) 试卷满分为100分,卷面书写有下列情况,在100分基础上酌情扣1-5分: 1.书写字迹潦草,答卷不整洁扣2分。 2.使用修正纸、涂改液、透明胶等纠错扣1分。 3.不规范纠错,乱涂乱画扣2分。 一、按要求填空(本题共计12分) 1、用心想,填一填。 1、20个十是(),10个百是()。 2、十位、百位上都是9的数是(),比这个数多10的数是()。 3、8个一和6个百合起来是(),读作:()。 2、看图填空。 1、每()个一堆,有()堆萝卜,一共有()个萝卜。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6个萝卜,平均分成()堆,每堆()个。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6个萝卜,每()个一堆,平均分成了()堆。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计算题(本题共计10分) 1、先圈一圈,再算一算。 2、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三、列竖式计算(本题共计6分) 1、用竖式计算。 8+57+29=82-53-19=

78-24+35=61+15-37= 四、选一选(本题共计12分) 1、估一估,得数大于50的是()。 A、21+23 B、72-29 C、100-19-19 2、下面四个数中,只读一个零的数是( ) A、6320 B、1000 C、3009 D、5600 3、下面几个数中最接近1000的数是()。 A、999 B、899 C、1009 4、小刚和小强进行口算比赛,每人做72道,小强每分钟做9道题,小刚9分钟做完,他们俩谁做的速度快? ( ) A.小刚 B.小强 C.一样快 5、1千克铁与1千克棉花比较,( )重。 A、铁 B、棉花 C、一样重 D、不一定 6、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余数最大是( )。 A、9 B、8 C、7 D、10 五、判断对与错(本题共计15分) 1、我是公正小法官。 (对的打“√”,错的打“╳”)。 1、计算8×6和6×8,48÷8用同一句乘法口诀。 ( ) 2、一个乒乓球约重3千克。(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全)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1页至第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度的方法。教学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两枝不同的铅笔、宽1厘米白纸条若干条、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些?哪枝短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再提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 让学生用带来的学具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 通过以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指出: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量米”做单位。 二、新授 1、教学例1 (1)认识米尺。 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尺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介绍0刻度线 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起点(这叫尺的0刻度) 在尺子上找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呢?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2教学例2 (1)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纸条,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想知道它的长度是多少,用什么量? (2) 教师拿出放大的米尺,讲讲如何量纸条的长度。 三、练习 1、让学生量一量课前准备好的纸条,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量的。 2、完成课本练习一第1至3题。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一】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刘老师拍了两张学校校门的照片,想不想看一看?(课件出示校门的照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小结:同一个校门,在它的里面和外面看,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 谈话:老师这里还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吗?(课件出示教室前后的照片) 引导: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评析:让学生观察自己学校校门和教室的照片,学生有话可说,兴趣高涨,充分激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合作探究 1、指导观察。 出示并介绍小猴。 示范:下面我们来观察小猴,请小朋友看老师是怎样观察的。(边说边示范)我先观察小猴的前面,像这样(从前面平视小猴)在小猴的前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呢?(看到的是小猴的前面)那老师看到的是这里四幅图片中的哪一幅呢?(出示四幅图片让学生选择) 让每个小组的1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观察小猴的前面,师生共同评价。 继续示范:再观察小猴的左边,(教师转到小猴的左边)这回老师看到的又是哪一幅图片呢?(一边看,一边从四幅图片中找出相应的图片)哦,是这一张图片。(举起小猴左侧面的图片) 谈话:下面请每组的四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并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 学生按要求活动,并从四幅图片中找出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教师巡视,注意纠正不规范的观察姿势。 反馈:请每组1号小朋友举起你看到的小猴图片,(学生举起图片)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猴的哪一面?

浙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试题

浙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成绩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六道大题,满分100分。 2、本试卷考试时间为50分钟。 一、口算。(20分) 4×4= 700-110= 63÷9= 49-30-18= 150+50= 5×5= 6÷6= 13+8+2= 900-80= 900+90= 24÷6= 45+45-80= 2400-600= 24-24= 8×4= 40-(30+10)= 2500+50= 6×6= 25÷4= (5+35)-20= 二、填空。(每空1分,共16) 1. 2000克=()千克,8千克=()克。 2.在()里填上“>”或“<”。 398()400 1989()2008 2004()1999 3. 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最高位是百位的数是() 位数。 4、()里最大能填几。 3×()<14 ()×9<67 34>()×6 23>()×9 5、三位数中最大的数与最小的数的差是()。 6. 5个3相加是( ),再减去5得( )。 7. 被除数是18,除数是3,商是( ),再加上16得( )。

8、一个除数是5的除法算式,余数可能是()。 三、在正确答案下面的( )里面“√”,错误答案下面的( )里面“×”。 (4分) 1. 下列各题竖式计算中,没有简便写法的是: ① 36+24-30 ② 42-(18-23) ③ (69+30)-45 ( ) ( ) ( ) 2. 一个足球重是: ① 450克②450千克③4千克5克 ( ) ( ) ( ) 3. 6000里面有()个百: ①6 ②60 ③600 ( ) ( ) ( ) 4. 1千克棉花与1千克铁相比较() ①同样重。②1千克铁重。③1千克棉花重。 ( ) ( ) ( ) 四、计算下面各题。(24分) 1. 4897+1561= 2. 7008-3609= 3. 68+24-49= 4. 58-39+28=

新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新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科目数学 班级二(1)班 任课教师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是按照教育部2011年12月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于2013年4月经教育部审定通过。现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 一、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用乘法口诀求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图形与几何: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等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线段的初步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综合与实践: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

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乘、除法的含义,编制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以及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2.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经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适应视图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解决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解决问题方面 1. 在都是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数的计算、图形等知识和方法,从现实情境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和整理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借助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已知条件,积累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积累一些测量长度的经验,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3.在拼图形、测量长度,以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一些简单的图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备课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 上册教案

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进一步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数学实践活动等。 本册的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进一步认识钟表,了解钟表内一大格表示的时间意义。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册重点: 1、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2、表内乘法。 本册难点: 1、进位加、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乘法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一、长度单位(3课时)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4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4课时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3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我长高了………………………………………………………………1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3课时) 四、表内乘法(一)(14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6的乘法口诀…………………………………………………………3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观察物体(4课时) 六、表内乘法(二)(14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8的乘法口诀…………………………………………………………3课时9的乘法口诀…………………………………………………………4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浙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经过时间练习题

《经过时间》习题 一、填一填。 2时=()分150分=()时()分 3时50分=()分70分=()时()分 1时20分=()分63分=()时()分 二、算一算。 6时-4时36分=()时()分。 静香从8:40开始写作业,到10:10写完,共用了()。 3时55分+4时35分=()时()分。 《动画梦工厂》在6:00开始,6:30结束,共播放了()。 NBA比赛从3:30开始,4:20结束,比赛经过了()。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航班本该在6:43起飞,现在要提前27分钟,它()起飞。 家长会从早上8:21开始,经过了1时10分结束,家长会结束在()。 三、应用题。 1.一辆汽车上午7:08从石家庄开往北京,下午3:20到达,途中运行了多长时间? 2.熊大和熊二监视光头强砍树,从上午的9:43一直到下午的5:12,共监视了多长时间?

《经过时间》习题答案 一、填一填。 2时=(120)分150分=(2)时(30)分 3时50分=(230)分70分=(1)时(10)分 1时20分=(80)分63分=(1)时(3)分 二、算一算。 6时-4时36分=(1)时(24)分。 静香从8:40开始写作业,到10:10写完,共用了(1时30分)。 3时55分+4时35分=(8)时(30)分。 《动画梦工厂》在6:00开始,6:30结束,共播放了(30分)。 NBA比赛从3:30开始,4:20结束,比赛经过了(50分)。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航班本该在6:43起飞,现在要提前27分钟,它(6:16)起飞。 家长会从早上8:21开始,经过了1时10分结束,家长会结束在(9:31)。 三、应用题。 1.一辆汽车上午7:08从石家庄开往北京,下午3:20到达,途中运行了多长时间? 12:00-7:08=4时52分; 4时52分+3时20分=8时12分。 答:途中运行了8时12分。 2.熊大和熊二监视光头强砍树,从上午的9:43一直到下午的5:12,共监视了多长时间? 12:00-9:43=2时17分; 2时17分+5时12分=7时29分。 答:共监视了7时29分。

浙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新版

浙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 一、填一填。(共24分) (共8题;共24分) 1. (2分)(2019·莘县) 小明的卧室面积大约14________,书桌的高度大约是1.2________。 2. (4分) (2018二上·韶关期中)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列式:________ 答:________ 3. (4分)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________个 ________个 ________个

4. (4分) (2020二上·镇原期末) 5+5+5=________×________ 9+9=________×________ 4+4+4+4=________×________ 5. (2分) 4吨160千克=________千克 6.45时=________时________分 6. (2分) (2019三下·凤凰期末) 用4、7、8能组成________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其中最大的是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 7. (4分) (2019二下·东莞期中)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64÷________=86×________=42 83-________=50 5×________=45________÷3=956÷________=8 8. (2分) (2018二上·韶关期中) 横着看,每行有________个,有________行。 竖着看,每列有________个,有________列。 共有________个◎。 二、选一选。(共10分) (共5题;共10分) 9. (2分)小明有20元钱,买一本书用去了8元,妈妈又给他7元,小明现在有多少钱?正确的列式是()。 A . 20-8-7 B . 20-(8+7) C . 20-8+7 10. (2分) (2019二上·荔湾期末) 下图中的钢笔长()厘米。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1单元长度单位 一、单元教材分析: 1、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2、地位与作用: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4、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四、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五、单元教法设计: 1、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一种创新工具的欲望。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按照儿童学习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六、课时安排:4课时 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 作用。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 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教具准备:直尺、纸条、回形针、练习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感受长度这个量: (1)出示新铅笔、教师书写笔,比一比,谁长谁短? (2)提出新问题: 铅笔和教师书写笔到底有多长呢?这就要用长度来表示。(板书:长度) 2、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学生看图教师叙述: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来测量长度的。例如:用手臂、手指、鞋长、步长等做工具来测量。 (2)分别演示:用手臂测黑板长,用手指测课桌面的长边,用步长测教室长。记下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00以内的加减法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培养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课时:15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1.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教材第11~12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竖式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2. 通过观察、操作、自主合作归纳出笔算加法的法则。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算理和规范的书写格式。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出示单元主题图)。今天可真热闹光明小学的同学们要去参观博物馆,同学们请看图,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让销售看图说一说。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老师引导:老师也有一个问题,二(1)班学生和本班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尝试列式 要求:一共多少人?我们先要知道哪些条件,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指名列式。 35+2= 二、探究建模: 35加2等于多少呢? 1、交流口算的方法。 你能口算吗? 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来摆一摆。 指名说口算的方法。结合摆小棒,边说边摆。 学生互相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上台演示。 教师小结: 2用计数器拨一拨,略 3竖式计算。 这样的算是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根据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过

浙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

练习一 37+25+15= 17-9-2= 72-24+16= 34+16+27= 5×(26-20)= 26+38-35= 9×7-25= 3×8+24= 27-( ) =10 ( )-14=25 ( )+16=40 34-( )=16 12+( )=85 ()八四十八七()五十六六()三十六()六二十四八九()⑴羊圈里有15只白羊和7只黑羊,一共有多少只羊? ⑵羊圈里有22只羊,跑了6只,还剩多少只羊? ⑶羊圈里有15只白羊和7只黑羊,跑了6只,还剩多少只羊? ⑷学校买来90本新书,借给同学53本,还剩多少本? ⑸小明家有32只鸡,卖了17只,还剩下多少只? ⑹小明家有32只鸡,第一次卖了9只,第二次卖了8

练习二56+(28-15)= 7×6-14= 40+50-20= 4×7+72= 4×9-36= 3×5+46= 28+(26-17)= 24-(56-50)= ()二十一 ()六二十四 八九() ()九二十七 四九() ()二十四 ()三十六 8的7倍是多少?8个5相加是多少? ⑴二年级同学一共做了45个布娃娃,送给幼儿园35个,还剩下多少个? ⑵二年级同学做布娃娃,第一天做了22个,第二天做了23个,送给幼儿园35个,还剩下多少个? ⑶食堂第一周吃大米25袋,第二周吃大米37袋,两周共吃大米多少袋? ⑷商店里有苹果50筐,梨40筐,卖出25筐,还剩多少筐? ⑸一辆客车里有48名乘客,在第一站下去了18名,又上来了20名,这时车上有多少名乘客?

练习三 ⑴自行车厂计划三天生产自行车80台,第一天生产20台,第二天生产35台,第三天生产多少台? ⑵停车场上有65辆车,开走28辆后又开来39辆,停车场还有车多少辆? ⑶有18个苹果,小朋友吃了8个,还剩多少个? ⑷有3盘苹果,每盘6个,小朋友吃了8个,还剩多少个? ⑸有6名同学做大红花,每人做5朵,一共做了多少⑹有6名同学做大红花,每人做5朵,已经做了25朵,还要做多少朵? ⑺有40棵树,已经种了26棵,还要种多少棵? ⑻有5名同学种树,每人种8棵,已经种了26棵,还要种多少棵? ⑼买来48米布,做床单用去32米,做衣服用去5米,还剩多少米? ⑽修路要用94袋水泥,第一次用了36袋,第二次用了38袋,还剩多少袋?

浙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文化知识点【

浙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文化知识点【 五则】 (*) 的“四色问题”也是与拓扑学发展有关的问题,又称四色猜想。 1852年,毕业于伦敦大学的弗南西斯.格思里来到一家科研单位搞地图着色工作时发现:每幅地图都可以用四种颜色着色,使得有共同边界的国家都被着上不同的颜色。 1872年,英国当时最的数学家凯利正式向伦敦数学学会提出了这个问题,于是四色猜想成了世界数学界关注的问题。1976年,美国数学家阿佩尔与哈肯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两台不同的电子计算机上,用了1200个小时,作了100亿判断,终于完成了四色定理的证明。不过不少数学家并不满足于计算机取得的成就,他们认为应该有一种简捷明快的书面证明方法。 (*) 拓扑学在拓扑学的发展历史中,还有一个而且重要的关于多面体的定理也和欧拉有关。这个定理内容是:如果一个凸多面体的顶点数是*、棱数是e、面数是f,那么它们总有这样的关系:f+*-e=2。根据多面体的欧拉定理,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有趣的事实:只存在五种正多面体。它们是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 (*) 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哥尼斯堡是东普鲁士的首都,普莱格尔河横贯其中。十八世纪在这条河上建有七座桥,将河中间的两个岛和河岸联结起来。一天有人提出:能不能每座桥都只走一遍,最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这个看起来很简单又很有趣的问题吸引了大家,很多人在尝试各种各样的走法,但谁也没有做到。 1736年,有人带着这个问题找到了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欧拉经过一番思考,很快就用一种独特的方法给出了解答。这是拓扑学的“先声”。

(*) 拓扑学(tuòpūxué)(topology)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个数学分支,用来研究各种‘空间’在连续性的变化下不变的性质。在20世纪,拓扑学发展成为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Topology原意为地貌,起源于希腊语Τοπολογ。形式上讲,拓扑学主要研究“拓扑空间”在“连续变换”下保持不变的性质。简单的说,拓扑学是研究连 续性和连通性的一个数学分支。 拓扑学起初叫形势分析学,是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1679年提出的名词。十九世纪中期,德国数学家黎曼在复变函数的研究中强调研究函数和积分就必须研究形势分析学。从此开始了现代拓扑学的系统研究。 莫比乌斯曲面“连通性”最简单的拓扑性质。上面所举的空间的例子都是连通的。而“可定向性”是一个不那么平凡的性质。我们通常讲的平面、曲面通常有两个面,就像一张纸有两个面一样。这样的空间是可定向的。而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1790~1868)在1858年发现了莫比乌斯曲面。这种曲面不能用不同的颜色来涂满。莫比乌斯曲面是一种“不可定向的”空间。可定向性是一种拓扑性质。这意味着,不可能把一个不可定向的空间连续的变换成一个可定向的空间。 有关拓扑学的一些内容早在十八世纪就出现了。那时候发现一些孤立的问题,后来在拓扑学的形成中占着重要的地位。譬如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多面体的欧拉定理、四色问题等都是拓扑学发展史的重要问题。 (*) “不合逻辑”是各种数学悖论的来源。你能想一个命题,使得它和它的否定形式同时成立吗?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样的命题真的存在。“这句话是七字句”就是这样一种奇怪的命题。它的否定形式是 “这句话不是七字句”,同样是成立的。 你肯定会大叫“赖皮”,命题的真假与这个命题本身的形式有关,这样的命题算数学命题吗?没错,这些涉及到自己的命题都叫做“自我指涉命题”,它们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1页至第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度的方法。教学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两枝不同的铅笔、宽1厘米白纸条若干条、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些?哪枝短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再提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 让学生用带来的学具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 通过以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指出: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量米”做单位。 二、新授 1、教学例1 (1)认识米尺。 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尺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介绍0刻度线 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起点(这叫尺的0刻度) 在尺子上找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呢?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2教学例2 (1)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纸条;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想知道它的长度是多少;用什么量? (2) 教师拿出放大的米尺;讲讲如何量纸条的长度。 三、练习 1、让学生量一量课前准备好的纸条;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量的。 2、完成课本练习一第1至3题。 3、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 没有对准0刻度的。 (2) 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4、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刻0刻度线;怎么办?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案 全册

目录 一、长度单位 1.统一长度单位 (3) 2.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 (5) 3.认识米用米测量 (7) 4.认识线段 (9)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 1.两位数加两位数 (12) 2.两位数减两位数 (18)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25) 整理和复习 (33) 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35) 三、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初步认识 (37) 2.直角的初步认识 (39) 四、表内乘法(一) 1.乘法的初步认识 (42) 2.5的乘法口诀 (47) 3.2、3、4的乘法口诀 (50) 4.乘加乘减 (52) 5.6的乘法口诀 (56) 6.复习与整理 (58) 五、观察物体 1.观察物体 (60) 2.轴对称图形 (62) 3.镜面对称 (64) 六、表内乘法(二) 1.7的乘法口诀 (70) 2.倍的认识 (74) 3.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76) 4.8的乘法口诀 (80) 5.9的乘法口诀 (86) 6.乘法口诀表 (92) 整理和复习 (94) 看一看摆一摆 (95) 七、统计 统计 (99) 八、数学广角 1.排列和组合 (105) 2.简单推理 (107) 九、总复习 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111) 2.表内乘法的复习 (113) 3.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 (115) 4.观察物体的复习 (118) 5.统计的复习 (119)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内容标准】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米、厘米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选择长度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通过亲自测量物体的长度,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二、发展性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一年级“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1.教材在引出长度单位时,注意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物体的长度,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 3.线段教学时,采用直观、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注意尽量不要将直线与线段进行对比。 【教学课时】4课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单元练习题(打印版)

1.在你的学生直尺上,从刻度15到刻度20之间的长度是(),刻度0到5是()。 38米+7米=()米19厘米-7厘米=()厘米 40厘米+60厘米=()厘米=()米1米=()厘米2. 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3.把下面各长度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40厘米3米28米1米 ()()()() 4. 一把直尺两头都断了,那么,这支铅笔长()厘米。 5.下图是( )条线段围成的。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明明的身高是102米。( ) 2. 床的长度是2米。() 3. 100厘米就等于1米。() 4. 一座楼房高100厘米。() 5. 小红家的文具盒长是20厘米。() 1.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比8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小红家 新华书店 汽车站 文化宫 49米 50米 48米 3.画一条比右面线段长3厘米的线段。 4. 每两个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出几条? 三、选一选 1.测量钥匙的长度,( )方确。 2.( A B C 3. 一个鱼缸玻璃的厚度大约是3 ( )。 一根国旗杆的长度大约7( )。 一个跷跷板的长大约是3( )。 一课桌的高度大约是75( )。 1.如右图,小红要去新华书店买书,有两种走法,哪条最近,近多少米? 2..游乐园规定,身高1米的孩子买全票。小亮的身高是95厘米。他再长几厘米 就需要买全票了? 3. 一根彩带长19米,第一次用去4米,第二次用去6米,还剩下多少米? 4. 小亮参加6 0米赛跑,已经跑了40米,还剩多少米没有跑? 40米

5. 一块三角地,第一条边长7米,第二条边长6米,第三条边长10米,三 条边一共长多少米? 1. 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最多可以画条线,画出来。 最长的线段大约是厘米,·· 最短的线段大约是厘米, 相差厘米。·· 2.两根绳子长为45厘米的绳子接为一条,每根接头 处用去5厘米,接后绳子长多少厘米? 1. 里最大能填几. 63>78- 38>62- 12>56- 62>81- 2. 3. 4. 我大猴摘了46个,比 小猴你多摘了18 个。小猴摘了多少个? 我跑了 82米 我跑了 76米 我们俩谁跑得多? 多了多少米? 80米 我已经爬了42米,还剩多少米?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备课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备课 一、本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根据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 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 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理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理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绘画线段、

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 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各 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1.笔算数学与解决问题数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 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5.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6.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中需要准的教具和学具:

二年级数学(下册)开学测试试卷 浙教版 (含答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开学测试试卷浙教版 (含答案)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试卷60分钟,满分为100分,卷面分为5分) 试卷满分为100分,卷面书写有下列情况,在100分基础上酌情扣1-5分: 1.书写字迹潦草,答卷不整洁扣2分。 2.使用修正纸、涂改液、透明胶等纠错扣1分。 3.不规范纠错,乱涂乱画扣2分。 一、按要求填空(本题共计12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①铅笔长约18()②操场长140()③妹妹身高1()24()。 2、接着写。 (1)、500、480、460、_______、_______、_______。 (2)、2、5、10、13、18、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二、计算题(本题共计10分)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9-32= 35÷7= 3×8÷6= 32÷8÷2= 61-6= 6×6+20= 8×7+6= 46-6×5= 39+21= 7×7= 81÷9×3= 42÷7×5= 2、直接写得数。 3×2=6×6=5×4=4×3= 5×2=5×5=1×6=2×6= 1×1=4×4=5×1=6×5= 5×6+13=4×5-5= 3×4+4=2×3+30= 3×5-7= 4×6-4= 2×5+22=6×6-20= 三、列竖式计算(本题共计6分) 1、用竖式计算。 8+57+29=82-53-19= 78-24+35=61+15-37= 四、选一选(本题共计12分) 1、下面()的运动是平移。 A、旋转的呼啦圈 B、电风扇扇叶 C、升旗 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余数最大是( )。 A、9 B、8 C、7 D、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