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统计学导论-曾五一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doc

统计学导论-曾五一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doc

统计学导论-曾五一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doc
统计学导论-曾五一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doc

统计学导论习题参考解答

第一章(15-16)

一、判断题

1.答:错。统计学和数学具有不同的性质特点。数学撇开具体的对象,以最一般的形式研究数量的联系和空间形式;而

统计学的数据则总是与客观的对象联系在一起。特别是统计学中的应用统计学与各不同领域的实质性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是有具体对象的方法论。

2.答:对。

3.答:错。实质性科学研究该领域现象的本质关系和变化规律;而统计学则是为研究认识这些关系和规律提供合适的方法,

特别是数量分析的方法。

4.答:对。

5.答:错。描述统计不仅仅使用文字和图表来描述,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有关统计指标反映客观事物的数量特征。

6.答:错。有限总体全部统计成本太高,经常采用抽样调查,因此也必须使用推断技术。

7.答:错。不少社会经济的统计问题属于无限总体。例如要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倾向,消费者不仅包括现在的消费者而且还

包括未来的消费者,因而实际上是一个无限总体。

8.答:对。

二、单项选择题

1. A;

2. A;

3.A;

4. B。

三、分析问答题

1.答:定类尺度的数学特征是“=”或“≠”,所以只可用来分类,民族可以区分为汉、藏、回等,但没有顺序和优劣之分,所以是定类尺度数据。;定序尺度的数学特征是“>”或“<”,所以它不但可以分类,还可以反映各类的优劣和顺序,教育

程度可划分为大学、中学和小学,属于定序尺度数据;定距尺度的主要数学特征是“+”或“-”,它不但可以排序,还可以用确

切的数值反映现象在两方面的差异,人口数、信教人数、进出口总额都是定距尺度数据;定比尺度的主要数学特征是“?”或“÷”,它通常都是相对数或平均数,所以经济增长率是定比尺度数据。爱轮滑儿童轮滑鞋轮滑鞋什么牌子好旱冰鞋

2.答:某学生的年龄和性别,分别为20和女,是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而全校学生资料汇总以后,发现男生1056,女生

802人,其中平均年龄、男生女生之比都是质量指标,而年龄合计是数量指标。数量指标是个绝对数指标,而质量指标是指相对

指标和平均指标。品质标志是不能用数字表示的标志,数量标志是直接可以用数字表示的标志。

3.答:如考察全国居民人均住房情况,全国所有居民构成统计总体,每一户居民是总体单位,抽查其中5000户,这被调

查的5000户居民构成样本。

第二章(45-46)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D;

3.A.B.C.

三、简答题

1.答:这种说法不对。从理论上分析,统计上的误差可分为登记性误差、代表性误差和推算误差。无论是全面调查还是抽

样调查都会存在登记误差。而代表性误差和推算误差则是抽样调查所固有的。这样从表面来看,似乎全面调查的准确性一定会

高于统计估算。但是,在全面调查的登记误差特别是其中的系统误差相当大,而抽样调查实现了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场合,后者

的误差也有可能小于前者。我国农产量调查中,利用抽样调查资料估算的粮食产量数字的可信程度大于全面报表的可信程度,

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事例。

2.答:统计报表的日常维持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统计报表的统计指标、指标体系不容易调整,对现代社会经济调查来说很不合适。

3.答:这种分组方法不合适。统计分组应该遵循“互斥性原则”,本题所示的分组方式违反了“互斥性原则”,例如,一观众是少女,若按以上分组,她既可被分在女组,又可被分在少组。爱轮滑儿童轮滑鞋轮滑鞋什么牌子好旱冰鞋

四、计算题

(1)次(频)数分布和频率分布数列。

(2)主要操作步骤:

①将下表数据输入到Excel。

②选定所输入的数据,并进入图表向导,在向导第1步中选定“无数据点平滑线散点图”类型,单击“完成”,即可绘制出累计曲线图。

(3)绘制直方图、折线图、曲线图和向上、向下累计图。

(4)

主要操作步骤:

①次数和频率分布数列输入到Excel。

②选定分布数列所在区域,并进入图表向导,在向导第1步中选定“簇状柱形图”类型,单击“完成”,即可绘制出次数和频率的柱形图。

③将频率柱形图绘制在次坐标轴上,并将其改成折线图。

主要操作步骤:在“直方图和折线图”基础上,将频率折线图改为“平滑线散点图”即可。

第三章(74-76)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A;

3.B;

4.B;

5. A

6.C。

二、判断分析题

1.答:均值。呈右偏分布。由于存在极大值,使均值高于中位数和众数,而只有较少的数据高于均值。

2.任意一个变量数列都可以计算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但可能无法计算众数,同样,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可以衡量变量集中趋势,但是众数有时则不能。因为有时有两个众数有时又没有众数。

3.答:可计算出总体标准差为10,总体方差为100,于是峰度系数K=34800/10000=3.48,可以认为总体呈现非正态分布。 峰度系数48.03%)10100(34800

34

4

4

=-?=

-=

σm K

,属于尖顶分布。

4.答:股票A 平均收益的标准差系数为2.71/

5.63=0.48135,股票B 平均收益的标准差系数为4.65/

6.94=0.670029,股票C 平均收益的标准差系数为9.07/8.23=1.102066

5.答:为了了解房屋价格变化的走势,宜选择住房价格的中位数来观察,因为均值受极端值影响;如果为了确定交易税率,估计相应税收总额,应利用均值,因为均值才能推算总体有关的总量。

6.答:(1)均值、中位数、众数分别增加200元;(2)不变;(3)不变;(4)不同

三、计算题

1.解:基期总平均成本=

1800

12001800

7001200600+?+?=660

报告期总平均成本=1600

24001600

7002400600+?+?=640

总平均成本下降的原因是该公司产品的生产结构发生了变化,即成本较低的甲企业产量占比上升而成本较高的乙企业产量占比相应下降所致。

甲班

乙班 甲班

乙班

全部

60 91 平均 72.704 平均 76.018 平均

74.391

79 74 标准误差 1.998 标准误差 1.905 标准误差1.382 48 62 中位数 74.5 中位数 78.5 中位数 76.5 76 72 众数

78 众数 60 众数 78 67 90 (样本)标准差 14.681 标准差 14.257 标准差 14.496 58 94 (样本)方差 215.533 方差 203.254 方差 210.130 65 76 峰度 1.664 峰度 -0.305 峰度 0.685 78 83 偏度 -0.830 偏度

-0.5905 偏度

-0.700

64 92 区域 74 区域 58 区域 74 75 85 最小值 25 最小值 41 最小值 25 76 94 最大值 99 最大值 99 最大值 99 78 83 求和 3926 求和 4257 求和 8183 84 77 观测数 54 观测数 56 观测数 110 48 82 总体方差 211.542 199.625

208.22

25 84 组内方差平均数 205.475

90 60 组间方差 2.745 98 60

70 77

78

68 78 40-50 4 45 180 3709.917 74 80 50-60 7 55 385 2928.719 95 70 60-70 22 65 1430 2404.545 85

68 80 92 88 73 65 72 74 99 69 72 75 60-70 13 65 845 1420.868 74 78 70-80 19 75 1425 3.92562 85

67 33 94 57 60 61 78

83 66 77 82 95 50-60 4 55 220 1673.554 94 60 60-70 9 65 585 983.678 55 76 75 80

61

3.解:根据总体方差的计算公式n

x x n

i i ∑

-=

=1

2

2

)(σ

可得:

5418.211542593.114232==

甲σ;6247.19956

9821

.111782==乙σ

全部学生成绩的方差2199.208110

193

.229042

==

全部

σ

4749.205110

56

6247.199545418.2111

12

2=?+?=

∑∑=

==k

i i

k

i i

i n n σσ

∑∑-=

==k

i i

k

i i

i n n x x B

1

1

2

2)(σ110

56

)3909.740179.76(54)3909.747037.72(22?-+?-=

=2.745 总体方差(208.2199)=组内方差平均数(205.4749)+组间方差(2.745) 4.

5.解: (元)收购总量收购总额6268.130.18320

60.11664000.21270083201664012700)()

(11

=++++=∑

∑====k i i

i i k

i i i X f X f X X

平均价格:

1.6267819

6.均值=164;标准差=4;总人数=1200

身高分布通常为钟形分布,按经验法则近似估计:

合计

1200

7.解:用1代表“是”

(即具有某种特征),0代表“非”(即不具有某种特征)。设总次数为N ,1出现次数为N 1,频率(N 1/N )记为P 。由加权公式来不难得出:是非变量的均值=P ;方差=P(1-P);标准差=

)

1(P P -第五章

一、 单项选择题

(1)BC ;(3)A ;(5)AC 。 二、计算题 1.解: 样本平均数

X =425, S 2n-1

=72.049, S 14

=8.488

X S 2.1916= 1510.05/2()t -=2.1448

?==/2(n-1)

t α=2.1448×2.1916=4.7005

所求μ的置信区间为:425-4.70<μ<425+4.70,即(420.30,429.70)。 2.解: 样本平均数

X

=12.09, S 2

n-1=0.005, S 15=0.0707

X S

t 15

0.025=2.131

(12.09-0.038, 12.09+0.038)

3.解:n=600,p=0.1,n P=60≥5,可以认为

n

充分大,α=0.05,

0.0252

1.96

z z α==。

0.0122?==

因此,一次投掷中发生1点的概率的置信区间为 0.1-0.024<ρ<0.1+0.024,即(0.076,0.124)

5.解: 根据已知条件可以计算得:

14820y n 1

i i =∑= 8858600

y

n

1

i 2

i

=∑=

估计量n i i 1

1y y n μ===∑)

=301

*14820= 494(分钟)

估计量的估计方差

2s n v()v(y)(1)n N μ==-)

=301*291537520*)220030

1(-=1743.1653

其中 ()

???

? ??==∑∑==2n 1i 2i n 1i 2i 2

y n -y 1-n 1y -y 1-n 1s

=

()

2

494*308858600*1301

--

=29

1537520=53017.93, S=230.26

6.已知: N=400,n=80,p=0.1, α=0.05, Z α/2=Z 0.025=1.96 △x =1.96*sqrt(0.1*0.9/80)=0.0657, (0.043,0.1657)

7.解:

2(40)0.97524.433χ=,2(40)0.02559.342χ=,置信度为0.95的置信区间为:

()()221122212(1)(1),n n n S n S ααχχ---??-- ? ???=2240124012,(97.064,235.747)59.34224.433??

??= ??

?

9.解:

()

()222

2222

2

11500 1.960.25(10.25)

115000.05 1.960.25(10.25)

P Nz P P n N z P P αα-???-==?+-?+??- 241.695=

应抽取242户进行调查。第六章 一、 单项选择题 1(B ) 2(B) 3(A) 4(D) 5(A) 二、问答题

1.答:双侧检验;检验统计量的样本值2.22;观察到的显著性水平0.0132;显著性水平为0.05时,96.1025.0=z ,拒绝

原假设;显著性水平为0.01时,575.2005

.0=z ,不能拒绝原假设。

2.答:不是。α大则β小,α小则β大,因为具有随机性,但其和并不一定为1。

3. 答:(1)拒绝域]33.2,(--∞;(2)样本均值为23,24,25.5时,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都是0.01。 三、计算题

1.解:(1)提出假设:

H 0 :μ=5 H 1 :μ≠5

(2)构造检验统计量并计算样本观测值

在H 0 :μ=5成立条件下:

x 50

6.058.42-= -2.3570 (3)确定临界值和拒绝域

Z 0.025=1.96 ∴拒绝域为

(][)+∞-∞-,96.196.1,Y

(4)做出检验决策

Z

=2.3570> Z 0.025=1.96

检验统计量的样本观测值落在拒绝域。

∴拒绝原假设H 0,接受H 1假设,认为生产控制水平不正常。 2.

3.解:α=0.05时 (1)提出假设:

H 0 :μ=60 H 1 :μ≠60

(2)构造检验统计量并计算样本观测值

在H 0 :μ=60成立条件下:

x 400

4.14606.612

-= 2.222

(3)确定临界值和拒绝域 Z 0.025=1.96

∴拒绝域为

(][)+∞-∞-,96.196.1,Y

(4)做出检验决策 ∵Z =2.222> Z 0.025=1.96

检验统计量的样本观测值落在拒绝域。

∴拒绝原假设H 0,接受H 1假设,认为该县六年级男生体重的数学期望不等于60公斤。 α=0.01时 (1)提出假设:

H 0 :μ=60 H 1 :μ≠60

(2)构造检验统计量并计算样本观测值

在H 0 :μ=60成立条件下:

x 400

4.14606.612

-= 2.222

(3)确定临界值和拒绝域

Z 0.005=2.575 ∴拒绝域为

(][)+∞-∞-,575.2575.2,Y

(4)做出检验决策

∵Z =2.222

检验统计量的样本观测值落在接受域。

∴不能拒绝H 0,即没有显著证据表明该县六年级男生体重的数学期望不等于60公斤。

4.

5.解:(1)提出假设:

H 0 :

ρ=11% H 1

:ρ≠11%

(2)构造检验统计量并计算样本观测值

在H 0 :

ρ=11%成立条件下:

样本比例

p =

60012.24900

=%

=2.68

(3)确定临界值和拒绝域 Z 0.025=1.96

∴拒绝域为

(][)+∞-∞-,96.196.1,Y

(4)做出检验决策

∵Z=2.68> Z 0.025=1.96

检验统计量的样本观测值落在拒绝域。

∴拒绝原假设H 0,接受H 1假设,即能够推翻所作的猜测。 6.

7.解: (1)提出假设:

H 0 :μ1=μ2 H 1 :μ1≠μ2

(2)构造检验统计量并计算样本观测值

在H 0成立条件下:

Z=

2

22

121

21n s n s y y +-=

200

20

2002562672

2

+-=2.209

(3)确定临界值和拒绝域

Z 0.025=1.96 ∴拒绝域为

(][)+∞-∞-,96.196.1,Y

(4)做出检验决策

∵Z=2.209> Z 0.025=1.96

检验统计量的样本观测值落在拒绝域。

∴拒绝原假设H 0,接受H 1假设,即两地的教育水平有差异。

8.

9.解:(1)提出假设:

H 0 :

ρ

1

=

ρ

2 H 1

ρ1

≠ ρ

2

(2)构造检验统计量并计算样本观测值

在H 0成立条件下:

p=(n 1p 1+n 2p 2)/(n 1+n 2)=(400*0.1+600*0.05)/(400+600)=0.07

=

)600

14001(

93.0*07.01.005.0+-= -3.036

(3)确定临界值和拒绝域

Z 0.05=1.645 ∴拒绝域为

(][)+∞-∞-,645.1645.1,Y

(4)做出检验决策

Z

=3.036>Z 0.05=1.645

检验统计量的样本观测值落在拒绝域。

∴拒绝原假设H 0,接受H 1假设,即甲乙两地居民对该电视节目的偏好有差异。

10.

11.解:(一)

(1)提出假设:

H 0 :μ1=μ2 H 1 :μ1≠μ2

(2)计算离差平方和

m=2 n 1=26 n 2=24 n=50 ?∑1y =11122 ?∑2y =10725 ??∑y = 21847

21y ?∑=4930980 22y ?∑=5008425 2

y ??∑=9939405

组间变差 SSR=

∑=?

m

1

i i i 2

y n -n

2

y ?

?

=26* 22611122)(

+24*22410725)(-50*2

50

21847)( =9550383.76-9545828.18 =4555.58

组内变差 SSE=

∑∑==m 1i n 1

j 2ij i

y

-

∑=?

m

1

i i i 2

y n

=9939405-9550383.76 =389021.24

(3)构造检验统计量并计算样本观测值

F=

)/()1/(m n SSE m SSR --=)

250/(24.389021)

12/(58.4555--=0.5621

(4)确定临界值和拒绝域

F 0.05(1,48)=4.048 ∴拒绝域为:[)+∞,048.4

(5)做出检验决策 临界值规则:

∵F=0.5621< F 0.05(1,48)=4.048 检验统计量的样本观测值落在接受域。

∴不能拒绝H 0,即没有显著证据表明性别对成绩有影响。

P -值规则:

根据算得的检验统计量的样本值(F 值)算出P-值=0.457075。由于P -值=0.457075>显著水平标准05.0=α,所以不能拒

绝0H ,即没有得到足以表明性别对成绩有影响的显著证据。 (二)(1)提出假设:

H 0 :μ1=μ2=μ3=μ4 H 1 :μ1、μ2、μ3、μ4不全相等 (2)计算离差平方和

m=4 n 1=11 n 2=15 n 3=12 n 4=12 n=50 ?∑1y =5492 ?∑2y =6730

?∑3y =5070 ?∑4y =4555 ??∑y = 21847 2

1y ?∑=2763280 22y ?∑=3098100 23y ?∑=2237900 24y ?∑=1840125 2y ??∑=9939405

组间变差 SSR=

∑=?m

1

i i i 2

y

n -n

2

y ?

?

=11*2115492)(

+15*2156730)(+12*2125070)(+12*212

4555)(-50*25021847)(

=9632609.568-9545828.18

=86781.388

组内变差

SSE=

∑∑==m 1i n 1

j 2ij i

y

-

∑=?

m

1

i i i 2

y n =9939405-9632609.568=306795.432

(3)构造检验统计量并计算样本观测值

F=

)/()1/(m n SSE m SSR --=)

450/(432.306795)

14/(388.86781--=4.3372

(4)确定临界值和拒绝域

F 0.05(3,46)=2.816 ∴拒绝域为:[)+∞,816.2

(5)做出检验决策 临界值规则:

∵F=4.3372> F 0.05(3,46)=2.816

检验统计量的样本观测值落在拒绝域。

∴拒绝原假设H 0,接受H 1假设,即父母文化程度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影响。

P -值规则:

根据算得的检验统计量的样本值(F 值)算出P-值=0.008973。由于P -值=0.008973小于显著水平标准05.0=α,所以拒

绝0H ,接受H 1,即得到足以表明父母文化程度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影响的显著证据。

12. 第七章 一、选择题

1. B 、C 、D ; 3. A 、B 、D 二、判断分析题

1.错。应是相关关系。单位成本与产量间不存在确定的数值对应关系。 3.对。因果关系的判断还有赖于实质性科学的理论分析。

5.对。总体回归函数中的回归系数是有待估计的参数,因而是常数,样本回归函数中的回归系数的估计量的取值随抽取的样本不同而变化,因此是随机变量。

7.错。由于各种原因,偏相关系数与单相关系数的符号有不一致的可能。 三、证明题

1. 证明:

教材中已经证明2

?β是现行无偏估计量。此处只要证明它在线形无偏估计量中具有最小方差。 设

∑=t t Y a 2~

β为2β的任意线性无偏估计量。

221212)()()~

(ββββββ=++=++=∑∑∑∑t t t t t t t t u E a X a a u X E a E 也即,作为

2β的任意线性无偏估计量,必须满足下列约束条件:

∑=0t a ;且∑=1t t X a

又因为2var σ=t

Y ,所以:

∑∑∑===2

222var var )~var(t t t t t a Y a Y a σβ

∑∑∑∑∑∑∑∑∑∑∑∑∑-+---

=-----+--+---=--+---

=2

222

22

22222

2222

22

22)(1

])

([])(][)([2])([)(])([])

()([X X X X X

X a X X X

X X X X X a X X X X X X X X a X X X

X X X X X a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σσσσσσ

分析此式:由于第二项

∑-2

2

)(1

X X t σ是常数,所以

)

~var(2β只能通过第一项

∑∑---

2

2

2])

([X X X X a t t t σ的处理使之最小化。明显,只有当 ∑--=2

)(X X X X a t t t 时,)~

var(

2β才可以

取最小值,即:

)?var()

(1)~

var(min 22

2

2βσβ=-=∑X X t 所以,2?β是标准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中总体回归系数2

β的最优线性无偏估计量。

四、计算题 1. 解:

(1)

7863.073

.42505309

.334229)()

)((?2

2

==

---=∑∑X X

X X Y Y t

t t β

3720.4088.647*7863.08.549??2

1=-=-=X Y ββ

(2)∑∑∑----=

2

2

2

2

)

()(]))(([

Y Y X X X X Y Y r

t

t

t

t

999834.025

.262855*73.42505309.3342292

== 6340.43)()1(222

=--=∑∑Y Y r e

t

0889.22

2

=-=

∑n e

S t

e

(3)0:,0:2120≠=ββH H

003204.073

.4250530889

.2)(2

?2

==

-=

∑X X

S S t

e

β

4120.245003204

.07863

.0?2

2

?

2?==

=

βββS t

228.2)10()2(05.02/==-t n t α

t 值远大于临界值2.228,故拒绝零假设,说明2β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4)41.669800*7863.03720.40=+=f

Y (万元)

1429.273.425053)88.647800(12110089.2)

()(112

2

2=-++=--++=∑

X X X X n S S t f e f

3767.241.6690667.1*228.214.696)2(2/±=±=-±f e f

S n t Y α

即有: 18.46764.466≤≤f Y

3.解:

(1)回归分析的Excel 操作步骤为:

步骤一:首先对原先Excel 数据表作适当修改,添加“滞后一期的消费”数据到表中。 步骤二:进行回归分析

选择“工具” →“数据分析” →“回归”,在该窗口中选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数据区域,最后点击“确定”完成操作: 得到回归方程为:

12640.04471.07965.466-++=t t t C Y C

(2)从回归分析的结果可知:

随机误差项的标准差估计值:S =442.2165

修正自由度的决定系数:Adjusted R Squares =0.9994 各回归系数的t 统计量为:

3533.31

?=βt ;6603.152

?=βt ;9389.43

?=βt

F 统计量为16484.6,远远大于临界值3.52,说明整个方程非常显著。 (3)预测

使用Excel 进行区间估计步骤如下: 步骤一:构造工作表

步骤二:为方便后续步骤书写公式,定义某些单元格区域的名称 步骤三:计算点预测值f C 步骤四:计算t 临界值

步骤五:计算预测估计误差的估计值f

e S

步骤六:计算置信区间上下限

最终得出f C 的区间预测结果:33.5866205.56380≤≤f C 第九章

一、选择题

1.C 3.B 5.C 二、判断分析题 1.正确; 3.正确。

5.错误。前10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7.177%,后4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8.775%。这14年间总的增长速度为180%(即2004年比1990年增长180%)。

三、计算题

1. 解:第一季度的月平均商品流转次数为:

61.11530333

.2466)14/()2

15601510131021980(3/)234021702880(==-+++++=第一季度的平均库存额额第一季度的月平均销售

第一季度的平均商品流通费用率为:

%48.8333

.24662093/)234021702880(3/202195230==++++=)(额第一季度的月平均销售费用第一季度的月平均流通

3.解:平均增长速度=%8078.6139.15

=-,增长最快的是头两年。

5.解:两种方法计算的各月季节指数(%)如下:

7.解: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二次曲线和指数曲线拟合的趋势方程和预测值(单位:亿元)分别为:

269.14708.2862.2727?t t y

t +-=,R 2

=0.9806,2005年预测值=56081.60; t t t e y

)19244.1(2.21692.2169?176.0==,R 2

=0.9664,2005年预测值=73287.57。 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可用二次曲线和直线来拟合其长期趋势,趋势方程和预测值(单位:亿元)分别为:

2075.3039.55777.186?t t y

t ++=,R 2

=0.9792,2005年预测值=23364.57;

t y

t 9.11585.1918?+-=,R 2

=0.9638,2005年预测值=21259.50。 9.解:加权移动平均的预测值为:

95301

23451

9630298103101554957059180?26=++++?+?+?+?+?=y

二次指数平滑预测的结果为:

1.9372107.5418.94261?252526=?-=?+=b a y

一阶自回归模型预测的结果为:

84.9205918083754.02228.1517?26=?+=y

。第十章 一、选择题

1.D ; 3.A ; 5.B ; 7.D ; 9.C 。 二、判断分析题

1.实际收入水平只提高了9.1%(=120%/110%-100%)。

3.不正确。对于总指数而言,只有当各期指数的权数固定不变时,定基指数才等于相应环比指数的连乘积。

5.同度量因素与指数化指标的乘积是一个同度量、可加总的总量。同度量因素具有权衡影响轻重的作用,故又称为权数。平均指数中的权数一般是基期和报告期总量(总值),或是固定的比重权数。

7.将各因素合理排序,才便于确定各个因素固定的时期;便于指标的合并与细分;也便于大家都按统一的方法进行分析,以保证分析结果的规范性和可比性。“连锁替代法”适用于按“先数量指标、后质量指标”的原则对各个因素进行合理排序的情况。

三、计算题

1.解:分别按不同公式计算产量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计算结果如下:

拉氏指数较大,帕氏指数较小,而理想指数和马埃指数都居中且二者很接近。 3. 解:%75.10354.305317

02

.12295.011010.118522110185/1110111==++++=∑∑=

P q p p p q I p

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使农民收入增加11.46 (=317-305.54) 万元。

5.解:已知各部门生产量增长率(从而可知类指数),可采用比重权数加权的算术平均指数公式计算工业生产指数,即:

%77.108%2705.1%1814.1%251.1%3008.1=?+?+?+?。

7.解:先分别计算出基期总成本(00p q ∑=342000)、报告期总成本(11p q ∑=362100)和假定的总成本

(01p q ∑=360000)。

总成本指数:

%88.1053420003621000

01

1==∑∑=

p q p q I qp

总成本增加额:∑∑-0011p q p q =362100-342000=20100(元)

产量指数:%26.1053420003600000

00

1==∑∑=p q p q I q

产量变动的影响额:∑-∑0001p q p q =360000-342000=18000(元)

单位成本指数:

%58.1003600003621000

11

1==∑∑=

p q p q I p

单位成本的影响额:∑∑-0111p q p q =362100-360000=2100(元)

三者的相对数关系和绝对数关系分别为:

105.88%=105.26%×100.58%,20100=18000+2100(元)

计算结果表示:两种产品的总成本增加了5.88%,即增加了20100元。其中,由于产量增加而使总成本增加5.26%,即增加了18000元;由于单位成本提高而使总成本增加了0.58%,即增加了2100元。

9.解:先计算出基期总平均价格0x =26.2(元),报告期总平均价格1x =32.7692(元),假定的总平均价格

1

1

0f f x ∑∑=28.3846

(元)。再计算对总平均价格进行因素分析所需的三个指数以及这三个指数分子分母的绝对数差额。详细计算过程和文字说明此不赘述。三者的相对数关系和绝对数关系分别为:125.07%=115.45%×108.34%,6.5692=4.3846+2.1846(元)。

产品质量变化体现在产品的等级结构变化方面,因此,根据结构影响指数可知,质量变化使总平均价格上升8.34%,即提高了2.1846元,按报告期销售量计算,质量变化使总收入增加了28400(元),即:2.1846(元)×130(百件)=284 (百元)=28400(元) 第十一章

一、选择题 1.A.B.C.D 。 3. B.C 。 二、计算题

1.解:

(1)根据最大的最大收益值准则,应该选择方案一。 (2)根据最大的最小收益值准则,应该选择方案三。

(3)在市场需求大的情况下,采用方案一可获得最大收益,故有: 400)

,(max 1=θi i

a Q 在市场需求中的情况下,采用方案二可获得最大收益,故有: 200)

,(max 2=θi i

a Q

在市场需求小的情况下,采用方案三可获得最大收益,故有: 0)

,(max 3=θi i

a Q

根据后悔值计算公式ij j i i

ij

q a Q r -=),(max θ,可以求得其决策问题的后悔矩阵,如下表:

后悔矩阵表

根据最小的最大后悔值准则,应选择方案一。

(4) 0

0)6.01(06.0))((112

)20()6.01(2006.0))((184

)140()6.01(4006.0))((321=?-+?==-?-+?=

=-?-+?=a Q E a Q E a Q E

由于在所有可选择的方案中,方案一的期望收益值最大,所以根据折中原则,应该选择方案一

(5) 0

)000(3

1))((67.126)20200200(31))((120

)140100400(31))((321=++==-+==-+=a Q E a Q E a Q E

因为方案二的期望收益值最大,所以按等可能性准则,应选择方案二。

3.解:设由于飞机自身结构有缺陷造成的航空事故为1θ,由于其它原因造成的航空事故为2θ,被判定属于结构缺陷造成的航空事故为k e ,则根据已知的条件有:

)(1θP =0.35, )(2θP =0.65, )/(1θk e P =0.80, )/(2θk e P =0.30

当某次航空事故被判断为结构缺陷引起的事故时,该事故确实属于结构缺陷的概率为:

∑=??=

2

1

111)

/()()

/()()/(j j k j k k e P P e P P e P θθ

θθθ=

589.03

.00.658.035.08

.035.0=?+??

5.解:决策树图 略。

(1) 根据现有信息,生产该品种的期望收益为41.5万元大于不生产的期望收益,因此可生产。 (2) 自行调查得出受欢迎结论的概率=0.65*0.7+0.35*0.30=0.56, 市场欢迎的后验概率=0.65*0.7/0.56=0.8125

期望收益值=(77*0.8125 -33*0.1875)0.56+(-3*0.44) =30.25万元

自行调查的可靠性不高,并要花费相应的费用,其后验分析最佳方案的期望收益值小于先验分析最佳方案的期望收益,所以不宜采用该方案。

(3) 委托调查得出受欢迎结论的概率=0.65*0.95 +0.35*0.05 =0.6825

市场欢迎的后验概率= 0.65*0.95 /0.6825=0.9744

期望收益=(75*0.9744 -35*0.0256)0.6825 +(-5*0.3175)=47.67万元

委托调查虽然要付出较高的费用,但比较可靠,其后验分析最佳方案的期望收益大于先验分析最佳方案的期望收益,所以应采用该方案。第十二章

一、判断题 1.错;3.错;5.对 二、计算题

1. 解:由题中所给的指标间相关系数矩阵,可得距离矩阵表如下:

将距离d 排序,可知d34=0.11最小,d12=0.15次之,d57=0.20再次之(如此类推),又该题中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容量为4,所以可在指标3和指标4中选择一个指标,将它确定为第一个评价指标,又在指标1和指标2中选择一个指标,将它确定为第二个评价指标,在指标5和指标7之间选择一个指标,将它确定为第三个评价指标,确定指标6为第四个评价指标。该题的聚类图绘制如下:

3. 解:(1)功效系数法计算公式为:()

*()()4060s i

i i

h s i i

x x d x x -=?+-

依据题中所给数据,用功效系数法对其进行同度量处理如下:

指标

3 4 1 2 5 7

(2)题中所示5个指标中,每天污水处理量、BOD S 去除率、悬浮物去除率三项指标为正指标;处理1吨污水消耗空气量、去除1公斤BOD S 耗电量两项指标为逆指标。

根据相对化处理公式:正指标:

/i i m x x x '=,逆指标:/i m i x x x '=

依据题中所给数据,用相对化法对其进行同度量处理如下:

(3) 加权算术平均实际值得分=90.5

加权几何平均实际值得分≈89.72

(4)加权算术平均与最优值相对距离=0.07877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

第四章 1. 某企业1982年12月工人工资的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平均工资;(79元) (2)用简捷法计算平均工资。 2. 某企业劳动生产率1995年比1990年增长7%,超额完成计划2%,试确定劳动生产率计划增长数。7%-2%=5% 3. 某厂按计划规定,第一季度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8%。实际 执行结果,单位产品成本较去年同期降低4%。问该厂第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如何?104.35%( (1-4%)/(1-8%)*100%=96%/92%*100%=104.35%结果表明:超额完成4.35%( 104.35%-100%)) 4. 某公社农户年收入额的分组资料如下:

要求:试确定其中位数及众数。中位数为774.3(元)众数为755.9(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1500-720)/(1770-720)=0.74286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700)*0.74286=74.286 加下限700+74.286=774.286 求众数: D1=1050-480=570 D2=1050-600=450 求比例:d1/(d1+d2)=570/(570+450)=0.55882 分割众数组的组距:0.55882*(800-700)=55.882 加下限:700+55.882=755.882 5.1996年某月份某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底分组的生产班组数和产量资料如下: 64.43(件/人) (55*300+65*200+75*140+85*60)/(300+200+140+60) 6.某地区家庭按人均月收入水平分组资料如下:

根据表中资料计算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为733.33(元) 众数为711.11(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50-20)/(65-20)=0.6667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600)*0.6667=66.67 加下限:600+66.67=666.67 7.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103%,比去年增长5%。试问计划规定比去年增长 多少?1.94% (上年实际完成1.03/1.05=0.981 本年实际计划比上年增长 (1-0.981)/0.981=0.019/0.981=1.937%) 8.甲、乙两单位工人的生产资料如下: 试分析:(1)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高? (2)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整齐? % 3.33V %7.44V /8 .1x /5.1x ====乙甲乙甲人)(件人)(件9.在 计算平均数里,从每个标志变量中减去75个单位,然后将每个差数 缩小10倍,利用这个变形后的标志变量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其中各个变量的权数扩大7倍,结果这个平均数等于0.4个单位。试计算这个平均标志变量的实际平均数,并说明理由。79 10.某地区1998~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资料如下表:(单位:亿元)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试题及答案(最新整理)

电大专科统计学原理计算题试题及答案 计算题 1某单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 68 89 88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单位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 — 70分为及格,70 — 80分为中,80 — 90 分为良,90 — 100分为优。 要求: (1)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并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 (3)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 解:(1) (2)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 的开放组距式分组,组限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 (3)本单位的职工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的形态, 说明大多数职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该单位的要求。 2.2004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 价格(元/斤) 甲市场成交额(万元) 乙市场成交量(万斤) 品种

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 解:先分别计算两个市场的平均价格如下: 甲市场平均价格 X m 5.5 1.375 (元 /斤) m/x 4 乙市场平均价格 X xf 5.3 1.325 (元 / 斤) f 4 说明:两个市场销售单价是相同的,销售总量也是相同的,影响到两个市场 平均价格高低不同的原因就在于各种价格的农产品在两个市场的成交量不同 3. 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 36件, 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及计算分析

计算分析题解答参考 1.1.某厂三个车间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 计算一季度三个车间产量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解: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实际产量/计划产量=733/(198/0.9+315/1.05+220/1.1) =101.81% 平均单位产量成本 X=∑xf/∑f=(15*198+10*315+8*220)/733 =10.75(元/件) 1.2.某企业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试分别计算该企业产品98年、99年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解:该企业98年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x=∑xf/∑f=(25*1500+28*1020+32*980)/3500 =27.83(元/件) 该企业99年平均单位产品成本x=∑xf /∑(m/x)=101060/(24500/25+28560/28+48000/32) =28.87(元/件) 年某月甲、乙两市场三种商品价格、销售量和销售额资料如下: 1.3.1999 解:三种商品在甲市场上的平均价格x=∑xf/∑f=(105*700+120*900+137*1100)/2700 =123.04(元/件) 三种商品在乙市场上的平均价格x=∑m/∑(m/x)=317900/(126000/105+96000/120+95900/137) =117.74(元/件) 2.1.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小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22件,标准差为 3.5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

试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中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解:∵X 甲=22件 σ甲=3.5件 ∴V 甲=σ甲/ X 甲=3.5/22=15.91% 列表计算乙组的数据资料如下: ∵x 乙=∑xf/∑f=(11*10+14*20+17*30+20*40)/100 =17(件) σ乙= √[∑(x-x)2 f]/∑f =√900/100 =3(件) ∴V 乙=σ乙/ x 乙=3/17=17.65% 由于V 甲<V 乙,故甲生产小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2.2.有甲、乙两个品种的粮食作物,经播种实验后得知甲品种的平均产量为998斤,标准差为162.7斤;乙品种实验的资料如下: 试研究两个品种的平均亩产量,确定哪一个品种具有较大稳定性,更有推广价值? 解:∵x 甲=998斤 σ甲=162.7斤 ∴V 甲=σ甲/ x 甲=162.7/998=16.30% 列表计算乙品种的数据资料如下:

统计学计算例题及答案

计算题例题及答案: 1、某校社会学专业同学统计课成绩如下表所示。 社会学专业同学统计课成绩表 学号成绩学号成绩学号成绩101023 76 101037 75 101052 70 101024 91 101038 70 101053 88 101025 87 101039 76 101054 93 101026 78 101040 90 101055 62 101027 85 101041 76 101056 95 101028 96 101042 86 101057 95 101029 87 101043 97 101058 66 101030 86 101044 93 101059 82 101031 90 101045 92 101060 79 101032 91 101046 82 101061 76 101033 80 101047 80 101062 76 101034 81 101048 90 101063 68 101035 80 101049 88 101064 94 101036 83 101050 77 101065 83 要求: (1)对考试成绩按由低到高进行排序,求出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2)对考试成绩进行适当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并计算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答案: (1)考试成绩由低到高排序: 62,66,68,70,70,75,76,76,76,76,76,77,78,79, 80,80,80,81,82,82,83,83,85,86,86,87,87,88, 88,90,90,90,91,91,92,93,93,94,95,95,96,97, 众数:76 中位数:83 平均数: =(62+66+……+96+97)÷42 =3490÷42 =83.095 (2) 按成绩 分组频数频率(%) 向上累积向下累积 频数频率(%) 频数频率(%) 60-69 3 7.143 3 7.143 42 100.000 70-79 11 26.190 14 33.333 39 92.857 80-89 15 35.714 29 69.048 28 66.667

统计学原理(第五版)》习题计算题答案详解

《统计学原理(第五版)》习题计算题答案详解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整理 1. 见教材P402 2. 见教材P402-403 3. 见教材P403-404 第三章 综合指标 1. 见教材P432 2. %86.12270 25 232018=+++= 产量计划完成相对数 3. 所以劳动生产率计划超额%完成。 4. %22.102% 90% 92(%)(%)(%)=== 计划完成数实际完成数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未完成计划,还差%完成计划。 5. %85.011100%8% 110% 1=?++==计划完成数实际完成数计划完成程度指标计划完成数;所以计划完成数实际完成数标因为,计划完成程度指%105%103= = 1.94%%94.101% 103% 105,比去年增长解得:计划完成数==()得出答案)将数值带入公式即可以计算公式, 上的方程,给大家一个很多同学都不理解也可以得出答案,鉴于(根据第三章天)。 个月零天(也即是个月零(月)也就是大约)(上年同季(月)产量达标季(月)产量超出计划完成产量 达标期完成月数计划期月数超计划提前完成时间达标期提前完成时间完成计划的时间万吨。根据公式:提前多出万吨,比计划数万吨产量之和为:季度至第五年第二季度方法二:从第四年第三PPT PPT 6868825.8316-32070 -7354-60--3707320181718=+=+=+==+++()天完成任务。个月零 年第四季度为止提前(天),所以截止第五)(根据题意可设方程:万吨完成任务。天达到五年第二季度提前万吨。根据题意,设第万吨达到原计划,还差万吨产量之和为:季度至第五年第一季度方法一:从第四年第二6866891 -91*20)181718(1916707016918171816=++++=+++x x x

统计学分析计算题

1、某地区2013—2017年的水泥产量如表: 根据资料特征,试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合适的方程,并据以预测2018年的水泥平均产量。(答案:直线,469.5万吨) 2、某地区2013—2017年的小麦产量如表: 计算:(1)2016年的逐期增长量、累计增长量、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增长1%的绝对值;(2)2014—2017年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答案:105.85%,5.85%) 3、某企业2018年上半年资料如下: 求:(1)该企业上半年的平均人数;111人(110.67人) (2)该企业上半年的月平均总产值;486万元 (3)该企业3月份的劳动生产率;4.33万元/人 (4)该企业上半年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4.39万元/人=486/110.67万元/人 4、某地区2017年生猪存栏头数资料如表: 要求:计算一季度(答案:15.75万头)、上半年(答案:16.38万头)、下半年(答案:20万头)及全年的生猪平均存栏头数(答案:18.19万头)。 5、某地区2013—2017年GDP的有关速度指标如表:

要求:(1)填空;(红字原来是空格,现为答案) (2)计算2013—2017年GDP年平均增长速度;(答案:7.99%) (3)若2012年GDP为110亿元,试按此平均增长速度推算2019年的国民生产总值。(答案:188.40亿元) 6、某市A商品零售量资料如下:(单位:万件) 要求:(1)用按季平均法计算A商品零售量的季节比率; 30.40%,45.87%,130.13%,193.60% (2)用趋势剔除法计算A商品零售量的季节比率; 33.00%,46.64%,129.32%,191.04% (3)若2018年A商品零售量若为240万件,分别用两种方法预测各个季度商品零售量分别为多少? 按季平均法 18.24,27.52,78.08,116.16 趋势剔除法 19.80, 27.98, 77.59, 114.63 7、某企业2018年6月份职工人数变动情况如下:6.1有职工2600人,其中非直接生产人员300人;6.13调离企业24人,其中企业管理人员8人;6.23招进生产工人20人。分别计算该企业非直接生产人员和全部职工的平均人数。(答案:非直接生产人员:(300*12+292*18)/30=295 全部职工的平均人数:(2600*12+2576*10+2596*8)/30=2591) 8、甲乙两位车手进行场地赛,个跑50圈。甲以230千米/小时的速度跑了15圈,以250千米/小时的速度跑了25圈,以270千米/小时的速度跑了10圈;乙以245千米/小时的速度跑了20圈,以250千米/小时的速度跑了20圈,以265千米/小时的速度跑了10圈。请问谁跑得更快? 答案:乙跑得更快。甲的平均速度为248千米/小时,乙的平均速度为251千米/

统计学练习题——计算题

统计学练习题——计算题 1、某企业工人按日产量分组如下: 单位:(件) 试计算7、8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并简要说明8月份比7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变化的原因。 7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为:37360 13320 == = ∑∑f Xf X (件) 8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为:44360 15840 == = ∑∑ f Xf X (件) 根据计算结果得知8月份比7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多7件。其原因是不同组日产量水平的工人所占比重发生变化所致。7月份工人日产量在40件以上的工人只占全部工人数的40%,而8月份这部分工人所占比重则为66.67%。

2、某纺织厂生产某种棉布,经测定两年中各级产品的产量资料如下: 解: 2009年棉布的平均等级= 250 10 3 40 2 200 1? + ? + ? =1.24(级) 2010年棉布的平均等级= 300 6 3 24 2 270 1? + ? + ? =1.12(级) 可见该厂棉布产品质量2010年比2009年有所提高,其平均等级由1.24级上升为1.12级。质量提高的原因是棉布一级品由80%上升为90%,同时二级品和三级品分别由16%及4%下降为8%及2%。

试比较和分析哪个企业的单位成本高,为什么? 解: 甲企业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1.0×10%+1.1×20%+1.2×70%=1.16(元) 乙企业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1.2×30%+1.1×30%+1.0×40%=1.09(元) 可见甲企业的单位产品成本较高,其原因是甲企业生产的3批产品中,单位成本较高(1.2元)的产品数量占70%,而乙企业只占30%。

统计学计算题答案..

第 1 页/共 12 页 1、下表是某保险公司160名推销员月销售额的分组数据。书p26 按销售额分组(千元) 人数(人) 向上累计频数 向下累计频数 12以下 6 6 160 12—14 13 19 154 14—16 29 48 141 16—18 36 84 112 18—20 25 109 76 20—22 17 126 51 22—24 14 140 34 24—26 9 149 20 26—28 7 156 11 28以上 4 160 4 合计 160 —— —— (1) 计算并填写表格中各行对应的向上累计频数; (2) 计算并填写表格中各行对应的向下累计频数; (3)确定该公司月销售额的中位数。 按上限公式计算:Me=U- =18-0.22=17,78 2、某厂工人按年龄分组资料如下:p41 工人按年龄分组(岁) 工人数(人) 20以下 160 20—25 150 25—30 105 30—35 45 35—40 40 40—45 30 45以上 20 合 计 550 要求:采用简捷法计算标准差。《简捷法》 3、试根据表中的资料计算某旅游胜地2004年平均旅游人数。P50 表:某旅游胜地旅游人数 时间 2004年1月1日 4月1日 7月1日 10月1日 2005年1月1 日 旅游人数(人) 5200 5000 5200 5400 5600 4、某大学2004年在册学生人数资料如表3-6所示,试计算该大学2004年平均在册学生人数. 时间 1月1日 3月1日 7月1日 9月1日 12月31日 在册学生人数(人) 3408 3528 3250 3590 3575

医学统计学分析计算题_与解析

第二单元 计量资料的统计推断 分析计算题 2.1 某地随机抽样调查了部分健康成人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结果见表4: 表4 某年某地健康成年人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 指 标 性 别 例 数 均 数 标准差 标准值* 红细胞数/1012 ·L -1 男 360 4.66 0.58 4.84 女 255 4.18 0.29 4.33 血红蛋白/g ·L -1 男 360 134.5 7.1 140.2 女 255 117.6 10.2 124.7 请就上表资料: (1) 说明女性的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的变异程度何者为大? (2) 分别计算男、女两项指标的抽样误差。 (3) 试估计该地健康成年男、女红细胞数的均数。 (4) 该地健康成年男、女血红蛋白含量有无差别? (5) 该地男、女两项血液指标是否均低于上表的标准值(若测定方法相同)? 2.1解: (1) 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的分布一般为正态分布,但二者的单位不一致,应采用变异系数(CV )比较二者的变异程度。 女性红细胞数的变异系数0.29 100%100% 6.94%4.18 S CV X = ?=?= 女性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异系数10.2 100%100%8.67%117.6 S CV X =?=?= 由此可见,女性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异程度较红细胞数的变异程度大。 (2) 抽样误差的大小用标准误X S 来表示,由表4计算各项指标的标准误。 男性红细胞数的标准误0.031 X S = ==(1210/L ) 男性血红蛋白含量的标准误0.374 X S = ==(g/L )

女性红细胞数的标准误0.018X S = ==(1210/L ) 女性血红蛋白含量的标准误0.639X S = ==(g/L ) (3) 本题采用区间估计法估计男、女红细胞数的均数。样本含量均超过100,可视为大样本。σ未知,但n 足够大 ,故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按 (/2/2X X X u S X u S αα-+ , )计算。 该地男性红细胞数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为: (4.66-1.96×0.031 , 4.66+1.96×0.031),即(4.60 , 4.72)1210/L 。 该地女性红细胞数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为: (4.18-1.96×0.018 , 4.18+1.96×0.018),即(4.14 , 4.22)1210/L 。 (4) 两成组大样本均数的比较,用u 检验。 1) 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H 0:12μμ=,即该地健康成年男、女血红蛋白含量均数无差别 H 1:12μμ≠,即该地健康成年男、女血红蛋白含量均数有差别 0.05α= 2) 计算检验统计量 22.829X X u === 3) 确定P 值,作出统计推断 查t 界值表(ν=∞时)得P <0.001,按0.05α=水准,拒绝H 0,接受H 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该地健康成年男、女的血红蛋白含量均数不同,男性高于女性。 (5) 样本均数与已知总体均数的比较,因样本含量较大,均作近似u 检验。 1) 男性红细胞数与标准值的比较 ① 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H 0:0μμ=,即该地男性红细胞数的均数等于标准值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含答案)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__统计实践____和___统计理论__的关系。 2.总体是由许多具有_共同性质_的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是__总体_的组成单位。 3.统计单体具有3个基本特征,即__同质性_、__变异性_、和__大量性__。 4.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情况,总体是_企业全部产品__,个体是__每一件产品__。 5.样本是从__总体__中抽出来的,作为代表_这一总体_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体。 6.标志是说明单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__数量标志_和_品质标志_两种。 7. 8.统计指标按其数值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__总量指标__、__相对指标_和__平均指标__。 9.指标与标志的主要区别在于: (1)指标是说明__总体__特征的,而标志则是说明__总体单位__特征的。 (2)标志有不能用__数量__表示的_品质标志_与能用_数量_表示的_数量标志_,而指标都是能用_数量_表示的。 10.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可以划分为_统计设计_、_统计调查_、_统计整理_和__统计分析__4个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A)。 A.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B.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C.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D.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2.设某地区有8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D)。

A.全部工业企业 B.80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8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 3.有2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200家公司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A)。 A.2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 B.200家公司 C.200家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 D.2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 4.一个统计总体( D)。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 5.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C)。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品质标志 D.质量指标 6.某工人月工资为1550元,工资是( B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7.某班4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5分,这4个数字是( D)。 A.标志 B.指标值 C.指标 D.变量值 8.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D)。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9.统计工作的成果是(C)。 A.统计学 B.统计工作 C.统计资料 D.统计分析和预测 10.统计学自身的发展,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形成(C)。 A.描述统计学与理论统计学 B.理论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C.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 D.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西安交大统计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企业统计中,下列统计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C) A、文化程度 B、职业 C、月工资 D、行业 2.下列属于相对数的综合指标有(B ) A、国民收入 B、人均国民收入 C、国内生产净值 D、设备台数 3.有三个企业的年利润额分别是5000万元、8000万元和3900万元,则这句话中有( B)个变量 A、0个 B、两个 C、1个 D、3个 4.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是(A ) A、身高 B、产品件数 C、企业人数 D、产品品种 5.下列各项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 ) A、库存额 B、总收入 C、平均收入 D、人均收入 6.典型调查是(B )确定调查单位的 A、随机 B、主观 C、随意 D盲目 7.总体标准差未知时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要用到( A ): A、Z统计量 B、t统计量 C、统计量 D、X统计量 8. 把样本总体中全部单位数的集合称为(A ) A、样本 B、小总体 C、样本容量 D、总体容量 9.概率的取值范围是p(D ) A、大于1 B、大于-1 C、小于1 D、在0与1之间 10. 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A ) A、零 B、 1 C、-1 D、2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题全部答对才给分,否则不计分) 1.数据的计量尺度包括( ABCD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E、测量尺度 2.下列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 BE ): A、工人人数 B、商品销售额 C、商品库存额 D、商品库存量 E、总产值 3.测量变量离中趋势的指标有( ABE ) A、极差 B、平均差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标准差 4.在工业企业的设备调查中( BDE )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 填报单位 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5.下列平均数中,容易受数列中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有( AB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 三、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写“对”,在错误答案后写“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1、“性别”是品质标志。(对) 2、方差是离差平方和与相应的自由度之比。(错) 3、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均值之比。(对) 4、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是一个最大值。(错) 5、区间估计就是直接用样本统计量代表总体参数。(错) 6、在假设检验中,方差已知的正态总体均值的检验要计算Z统计量。(错)

《统计学》计算题型与参考答案

《统计学》计算题型 (第二章)1.某车间40名工人完成生产计划百分数(%)资料如下:9065 100 102 100 104 112 120 124 98 110110 120 120 114 100 109 119 123 107 110 99 132 135 107 107 109 102 102 101 110 109 107 103 103 102 102 102 104 104 要求: (1)编制分配数列;(4分) (2)指出分组标志及其类型;(4分) (3)对该车间工人的生产情况进行分析。(2分) 解答: (1)

(2)分组标志:生产计划完成程度 类型:数量标志 (3)从分配数列可以看出,该计划未能完成计划的有4人,占10%,超额完成计划在10%以内的有22人,占55%,超额20%完成的有7人,占17.5%。反映该车间,该计划完成较好。 (第三章)2.2005年9份甲、乙两农贸市场某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 试问哪一个农贸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8分)并分析说明原因。(2分) 解答: (1)x 甲=∑∑m x m 1=24 8.41 6.36.314.24.21246.34.2?+?+?++=30/7=4.29(元) x 乙= ∑∑f xf = 1 241 8.426.344.2++?+?+?=21.6/7=3.09(元) (2)原因分析:甲市场在价格最高的C 品种成交量最高,而乙市场是在最低的价格A 品种成交量最高,根据权数越大其对应的变量值对平均数的作用越大的原理,可知甲市场平均价格趋近于C ,而乙市场平均价格却趋近于A ,所以甲市场平均价格高于乙市场平均价格。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学习资料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

第四章 1. 某企业1982年12月工人工资的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平均工资;(79元) (2)用简捷法计算平均工资。 2. 某企业劳动生产率1995年比1990年增长7%,超额完成计划2%,试确定劳动生产率计划增长数。 7%-2%=5% 3. 某厂按计划规定,第一季度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8%。实际 执行结果,单位产品成本较去年同期降低4%。问该厂第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如何?104.35%( (1-4%)/(1-8%)*100%=96%/92%*100%=104.35%结果表明:超额完成4.35%(104.35%-100%)) 4. 某公社农户年收入额的分组资料如下:

要求:试确定其中位数及众数。中位数为774.3(元)众数为755.9(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1500-720)/(1770-720)=0.74286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700)*0.74286=74.286 加下限700+74.286=774.286 求众数: D1=1050-480=570 D2=1050-600=450 求比例:d1/(d1+d2)=570/(570+450)=0.55882 分割众数组的组距:0.55882*(800-700)=55.882 加下限:700+55.882=755.882 5.1996年某月份某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底分组的生产班组数和产量资料如 下: 率。64.43(件/人)

(55*300+65*200+75*140+85*60)/(300+200+140+60) 6.某地区家庭按人均月收入水平分组资料如下: 根据表中资料计算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为733.33(元) 众数为711.11(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50-20)/(65-20)=0.6667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600)*0.6667=66.67 加下限:600+66.67=666.67 7.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 103%,比去年增长5%。试问计划规定比去年增长 多少?1.94% (上年实际完成1.03/1.05=0.981 本年实际计划比上年增长 (1-0.981)/0.981=0.019/0.981=1.937%) 8.甲、乙两单位工人的生产资料如下: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2014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某企业全部职工的劳动生产率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提高8%,计划执行结果仅提高4%,则劳动生产率的任务仅实现一半。(错) 2、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调查单位。( 错) 3、制定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对象。( 错) 4、正相关指的就是因素标志和结果标志的数量变动方向都是上升的。( 错) 5、现象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数学表达式反映出来。(对) 6.上升或下降趋势的时间序列,季节比率大于1,表明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时,由于季.的影响使实际值高于趋势值,(对) 7.特点是“先对比,后综合。”(错 8.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时,应用首尾折半的方法。( 错) 9.均数指数的计算特点是:先计算所研究对象各个项目的个体指数;然后将个体指数进行加权平均求得总指数。( 错) 10.和样本指标均为随机变量。( 错) 11.距数列中,组数等于数量标志所包含的变量值的个数。(对) 12.中值是各组上限和下限之中点数值,故在任何情况下它都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 错) 13.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可以用数值表示,所以两者反映的内容是相同的。(错) 14.变异度指标越大,均衡性也越好。( 对) 15.于资料的限制,使综合指数的计算产生困难,就需要采用综合指数的变形公式平均数指数。( 错) 16.计量是随机变量。(对) 17.数虽然未知,但却具有唯一性。(错) 18.标和数量标志都可以用数值表示,所以两者反映的内容是相同的(错) 19.以经常进行,所以它属于经常性调查(错) 20.样本均值来估计总体均值,最主要的原因是样本均值是可知的。()答案未 21.工业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个体。(错) 22.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个体的。(对) 23.志表明个体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转化为统计指标。(错) 24.标和数量标志都可以用数值表示,所以两者反映的内容是相同的。(错) 25.计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所以数量标志就是统计指标。(错) 26.标及其数值可以作为总体。(错) 27.润这一标志可以用定比尺度来测定。(错) 28.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55分,78分,82分,96分,这4个数字是数量指标。(错) 29.术学派注重对事物性质的解释,而国势学派注重数量分析。(错) 30.是统计研究现象总体数量的前提。(对) 31.析中,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分水平法和方程两种。(错) 32.数值越大,说明相关程度越高:同理,相关系数的数值越小,说明相关程度越低(对 33.志是总体同质性特征的条件,而不变标志是总体差异性特征的条件。(错) 34.度具有另外三种尺度的功能。(对) 35.民旅游意向的问卷中,“你最主要的休闲方式是什么?”,这一问题应归属于事实性问题

统计学(计算题部分)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计算题) 1某单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 68898884868775737268 75829758815479769576 71609065767276858992 6457838178777261708 1 单位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 —70分为及格,70 —80分为中,80 —90分为良,90 —100 分为优。 要求: (1) 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组并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 (2) 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 (3) 根据整理表计算职工业务考核平均成绩; (4) 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 解:(1) (2) 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数量标志”;分组方法为:变量分组中的开放组距式分组,组限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 (3) 平均成绩: -Zxf 3080 “ x 77 7 f 40(分) (4) 本单位的职工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的形态,平均成绩为 77分,说明大多数职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该单位的要求。 2 ?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 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要求:⑴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 ⑵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解: ( 1)

Z f [Nf.986(件)100 29.50 (件丿 (2)利用标准差系数进行判断 V 甲96二0.267 X 36 cr 8.986 V 乙0.305 X 29.5 因为0.305 >0.267 故甲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更有代表 3?采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方法,在2000件产品中抽查200件,其中合格品 要求:(1)计算合格品率及其抽样平均误差 (2) 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t=2 )对合格品率和合格品数量进行区间估计。 (3) 如果极限误差为2.31%,则其概率保证程度是多少? 解:(1)样本合格率 p = n1 / n = 190 / 200 = 95% 抽样平均误差: —Pd-P) V n= 1.54% (2)抽样极限误差△ p= t ?卩p = 2 X 1.54% = 3.08% 下限:X - △ p=95%-3.08% = 91.92% 上限:x △ p=95%+3.08% = 98.08% 贝V:总体合格品率区间:(91.92% 98.08% ) 总体合格品数量区间(91.92% X 2000=1838 件98.08% X 2000=1962 件) ⑶当极限误差为2.31%时,则概率保证程度为86.64% (t= △ /卩) 4 ?某单位按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式抽取40名职工,对其业务情况进行考核, 平均分数77分,标准差为10。54分,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推断全体职工业务考试成间范围。 解: 计算抽样平均误差: u ▽10.54 ' \ 1.67 In 彳40 计算抽样极限误差: x -八x =2 1.67 =3.34 全体职工考试成绩区间范围是:190 件. 考核成绩 绩的区 下限=乂- : x=77 -3.34 =73.66 (分)

统计学计算习题

第四章 六、计算题 月工资(元) 甲单位人数(人) 乙单位人数比重(%) 400以下 400~600 600~800 800~1000 1000以上 4 25 84 126 28 2 8 30 42 18 合 计 267 100 工资更具有代表性。 1、(1) 430025500267 x f x f ?+?+ == = ∑∑甲工资总额 总人数 3002%5008%7003%f x x f =? =?+?+?+ ∑∑乙 (2) 计算变异系数比较 ()2 x x f f σ-=∑∑甲甲 甲甲 () 2 x x f f σ-∑∑乙乙 乙乙 V x σσ= 甲 甲 甲 V x σσ= 乙乙乙 根据V σ甲 、V σ乙 大小判断,数值越大,代表性越小。 甲品种 乙品种 田块面积(亩) 产量(公斤) 田块面积(亩) 产量(公斤) 1.2 0.8 1.5 1.3 600 405 725 700 1.0 1.3 0.7 1.5 500 675 375 700 4.8 2430 4.5 2250 假定生产条件相同,试研究这两个品种的收获率,确定那一个品种具有稳定性和推广价值。 2、(1) 收获率(平均亩产) 2430 528.254.8 x = ==甲总产量总面积 2250 5004.5 x = =乙 (2) 稳定性推广价值(求变异指标) 2 2 2 2 600405725700506 1.25060.8506 1.5506 1.31.20.8 1.5 1.34.8 σ???????? -?+-?+-?+-? ? ? ? ?? ???????=甲

2 2 2 2 500675375700500 1.0500 1.35000.7500 1.51.0 1.30.7 1.54.5 σ???????? -?+-?+-?+-? ? ? ? ?? ???????=乙 求V σ甲 、V σ乙 ,据此判断。 8.某地20个商店,1994年第四季度的统计资料如下表4-6。 表4-6 按商品销售计划完成情 况分组(%) 商店 数目 实际商品销售额 (万元) 流通费用率 (%) 80-90 90-100 100-110 110-120 3 4 8 5 45.9 68.4 34.4 94.3 14.8 13.2 12.0 11.0 试计算 (1)该地20个商店平均完成销售计划指标 (2)该地20个商店总的流通费用率 (提示:流通费用率=流通费用/实际销售额) 8、(1) () 101%1 % f f x = = =?∑∑ 20实际销售额计划销售额 实际销售额 计划完成 (2) 据提示计算:2012.7%x = 品 种 价格 (元/公斤) 销售额(万元) 甲市场 乙市场 甲 乙 丙 0.30 0.32 0.36 75.0 40.0 45.0 37.5 80.0 45.0 13、提示:= 销售额 平均价格销售量 企业序号 计划产量(件) 计划完成程度(%) 实际一级品率 (%) 1 2 3 4 5 350 500 450 400 470 102 105 110 97 100 98 96 90 85 91

应用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7-2008年度 第一学期期末应用统计学 主考教师 专业:学号:姓名:成绩: 1 C 2 B 3 A 4 C 5 B 6 B 7 A 8 A 9 C 10 C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普查时,调查对象是 A 所有工业企业 B 每一个工业企业 C 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D 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 备 2.一组数据的均值为20, 离散系数为, 则该组数据的标准差为 A 50 B 8 C D 4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520 B 510 C 530 D 540 4. 已知一个数列的各环比增长速度依次为5%、7%、9%,则最后一期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A .5%×7%×9% B. 105%×107%×109% C .(105%×107%×109%)-1 D. 1%109%107%1053- 5.某地区今年同去年相比,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买5%的商品,则物价增(减)变化的百分比为 A. –5% B. –% C. –% D. % 6.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配合的直线方程为x y 75.1280? -=, 回归系数b= -表示 A.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个单位 B.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个单位 C. 产品成本每变动一个单位,平均需要年时间 D. 时间每减少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个单位 7.某乡播种早稻5000亩,其中20%使用改良品种,亩产为600 公

斤,其余亩产为500 公斤,则该乡全部早稻亩产为 A. 520公斤 B. 530公斤 C. 540公斤 D. 550公斤 8.甲乙两个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如下: 甲车间:x=70件,σ=件乙车间: x=90件, σ=件哪个车间日加工零件的离散程度较大: A甲车间 B. 乙车间 C.两个车间相同 D. 无法作比较 9. 根据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方法是 A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然后开方 B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加然后除以年数 C 先计算年平均发展速度然后减“1” D 以上三种方法都是错误的 10. 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A. 相关程度很低 B.不存在任何

(完整版)统计学复习题答案

一、主要术语 描述统计 ....:研究数据收集、处理和描述的统计学分支。 推断统计 ....: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分支。 观测数据 ....:在没有对事物进行人为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 实验数据 ....: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异众比率 ....:非众数组的频数占总频数的比率。 四分位差 ....:也称为内距或四分间距,上四分位数与下四分位数之差. 。 显著性水平 .....:假设检验中发生第Ⅰ类错误的概率,记为 P-.值.:也称观察到的显著性水平或实测显著性水平,是根据样本观测值计算出来的概率。 拟合优度检验 ......:根据样本观测结果与原假设为真条件下期望结果的吻合程度,来检验总体是否服从某种分布。一般地,可以用于任何假设的概率分布。 独立性检验 .....:检验两个分类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多个总体比例差异检验 ..........:检验多个总体比例是否都相等。 消费者物价指数 .......:又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程度的一种相对数。 生产者价格指数 .......:反映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一种相对数。 股票价格指数 ......:是反映某一股票市场上多种股票价格变动趋势的一种相对 二.简答和计算P41—P42: 2.2比较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的特点。举例说明什么情况下适合采用概率抽样,什么情况下适合采用非概率抽样。 概率抽样的特点: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类型抽样)和整群抽样。非概率抽样的特点:方便抽样、定额抽样、立意抽样、滚雪球抽样和空间抽样。 2.6你认为应当如何控制调查中的回答误差? 回答误差是指被调查者接受调查时给出的答案与实际不符。导致回答误差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有理解误差、记忆误差及意识误差。 调查一方在调查时可协助被调查者一方共同完成调查,被调查方不了解的调查方可帮助解释、阐明,这样可减少误差。 2.7怎样减少无回答?请通过一个例子,说明你所考虑到的减少无回答的具体措施。 可通过优选与培训采访人员、加强调查队伍管理、准确定位调查对象、保证问卷的送达率等加以预防,采取物质奖励、消除疑虑、提前告知和事中提醒等加以控制,采用多次访问、替换被调查单位、随机化回答技术等方法来降低无回答率。 2.8如何设计调查方案? 第一步:确定调查目的 第二步: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第三步:确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第四步:调查表格和问卷的设计 第五步: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方法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