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神经调节第一课时—知识讲解

神经调节第一课时—知识讲解

神经调节第一课时—知识讲解
神经调节第一课时—知识讲解

神经调节(1)神经系统

编稿:闫敏敏审稿:宋辰霞

【学习目标】

1、了解动物和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以及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2、明确动物和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结构基础

3、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及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难点)

4、理解神经冲动的产生及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重点)

【要点梳理】

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

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有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

脊髓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到大脑,是脑

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传导神经冲动

脊神经传导神经冲动

要点诠释:

周围神经系统从结构上可分为脑神经和脊神经,从功能上可分为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要点二、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高清课堂:神经调节(1)神经系统】00:05:37~00:11:43 1、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

细胞体集中在脑和脊髓中

神经元轴突(长而分枝少)

树突(短而分枝多)

2、神经元的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神经冲动),并传导兴奋(神经冲动)。

3、神经元的分类

(1)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把神经冲动从外围传到神经中枢

(2)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把神经冲动从神经中枢传到外周

(3)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在传入和传出两种神经元之间起联系作用,位于脑和脊髓内。

要点三、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1、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

2、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特点和功能

3、反射发生的过程

感受器收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经传入神经传至神经中枢;在神经中枢部位,对刺激做出分析和综合,以确定是否反应和反应的轻度,然后再通过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做出相应的反应。 要点诠释:

(1)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方式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2)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一个反射活动要想完成,必须保持反射弧的完整性。

(3)兴奋:是反射在反射弧中传导的方式,即神经冲动。

(4)三者之间的关系体现在反射过程中,即反射的过程是: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要点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反射弧结构 结构特点 功能

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

感受器 感觉神经末梢部分 感受一定的刺激,并产生兴奋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传入神经

感觉神经元

将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向神经中枢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神经中枢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袁群

将传入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与综合,并产生兴奋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传出神经

运动神经元

将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向效应器

只有感觉无效应 效应器

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将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转变成肌肉或腺体的运动

只有感觉无效应

(1)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共同组成神经纤维。

(2)许多神经纤维结成束,外包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就成为一条神经。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传导

(1)静息电位的形成:静息(未受刺激)状态下,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一般膜上钾离子通道开放,细胞内的钾离子浓度比细胞外高,很容易顺浓度梯度流向膜外,细胞内的有机负离子多为大分子,不能透出膜外,在膜内形成负电位,膜外形成正电位,直到膜内外电位差的大小能够阻止K+继续外流时,离子移动达到平衡,膜内K+向膜外扩散至维持膜内外动态平衡的水平是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离子基础。

(2)动作电位的形成—受刺激时兴奋产生

神经细胞受刺激,膜通透性发生改变,通透性增高,由于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Na+大量内流,膜两侧的静息电位急剧减小,直至形成膜内正电位,膜外负电位,阻止Na+继续内流。

(3)兴奋的传导已兴奋的神经段与它相邻的未兴奋神经段之间存在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

(4)传导过程: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

(5)传导特点:

①双向性:刺激神经纤维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在受刺激的整个神经元中均可测到动作电位。

②生理完整性:神经传导首先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破坏了结构的完整性,冲动就不能通过断口;如果神经纤维在麻醉药或低温作用下发生机能改变,破坏了生理功能的

完整性,冲动的传导也会发生阻滞。

③绝缘性:一条神经中包含着许多神经纤维,各条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兴奋基本上互不干扰,这称为传导的绝缘性。

④相对不疲劳性:有人在实验条件下用每秒50一100次的频率电刺激神经9一12h,观察到神经纤维始终保持其传导能力;因此神经纤维与突触相比较,是不容易发生疲劳的

要点诠释:

动作电位上升支主要由Na+内流形成,接近于Na+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1.细胞内外Na+和K+的分布不均匀,细胞外高Na+而细胞内高K+。

2.细胞兴奋时,膜对Na+有选择性通透性,Na+顺浓度梯度内流,形成锋电位的上升支。

3.K+外流增加形成了动作电位的下降支。

在不同的膜电位水平或动作电位发生过程中,Na+通道呈现三种基本功能状态:①备用状态:其特征是通道呈关闭状态,但对刺激可发生反应而迅速开放,因此,被称作备用状态;②激活状态:此时通道开放,离子可经通道进行跨膜扩散;③失活状态:通道关闭,离子不能通过,即使再强的刺激也不能使通道开放。细胞在静息状态即未接受刺激时,通道处于备用状态。当刺激作用时,通道被激活而开放。多数通道开放的时间很短,如产生锋电位上升支的Na+通道开放时间仅为1-2ms,随即进入失活状态。必须经过一段时间,通道才能由失活状态恢复至静息的备用状态。通道的功能状态,决定着细胞是否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典型例题】

类型一:反射的概念及运用

例1、(2014安徽卷)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答案】C

【解析】喂食引起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喂食和铃声多次结合刺激后,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为条件反射,其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含高级神经中枢),可见A项错误;因为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低级神经中枢)不可能在大脑皮层,可知两种反射的反射弧不可能相同,D项错误;食物引起味觉的产生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不属于反射,B项错误;铃声原本不能引起唾液分泌反射活动的发生,但喂食和铃声反复结合刺激后却形成了这种反射活动,说明此过程中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构成了新建立起的条件反射的反射弧,C项正确。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条件反射的相关知识,本质上是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会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举一反三】:

【变式一】

(2015 上海高考)有关“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不去掉脑,将观察不到搔扒反射

B.该实验表明脊髓可以不依赖于大脑调节一些生理活动

C.环割并去掉脚趾皮肤的目的是让搔扒反射现象更加明显

D.由于蛙腹部和脚趾尖都有感受器,刺激两处都会出现搔扒反射

【答案】B

【解析】搔扒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中枢在脊髓,不在脑部,所以去掉脑袋不受影响,环割并去掉脚趾皮肤的目的是破坏感受器,看反射器在反射中的作用,刺激腹部出现搔扒反射,袭击脚趾发生屈膝反射。

【变式二】

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

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

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⑤

【答案】A

【解析】“有感觉”,说明反射弧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的传导正常,冲动可传到神经中枢,进一步传到大脑皮层,从而引起感觉;“下肢运动障碍”,说明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的传导不正常;又由于“腰椎部受外伤”,而效应器是下肢中的神经末梢及肌肉,不属于“腰椎部”,因此效应器正常,即不可能是效应器受损伤。因此可能的结果是:传出神经受到损伤,或神经中枢中有关冲动传出的部件受到损伤。【变式三】

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答案】B

类型二:兴奋的传导和传递

例2、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

()。

A.Na+通过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到突触后膜内正确

B.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协助扩散,被动,正确

C.Na+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错误

D.K+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K外 Na内 K外钠钾离子交换(主动运输)正确【答案】C

【解析】神经细胞兴奋过程的实质是Na+内流,即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静息电位的维持是K+外流的结果,动作电位的形成是Na+内流的结果。静息状态的膜电位可巧记为:内涵丰富(负),外树正气(内负外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突触间的传递特点可巧记为:内正外负电流显,双向推进快速传;突触传递单且慢,电化化电忙转换。

【总结升华】此题考查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特点。

【举一反三】:

【变式一】

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神经纤维上的S点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就发生电位变化,膜外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在细胞膜的内外,兴奋部位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都形成了电位差,也有了电荷的流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该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故C项是正确的。

【变式二】

在一条离体的神经纤维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则()

A.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

B.邻近的未兴奋部分表现为膜内正电、膜外负电

C.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

D.兴奋部位的膜外由正电变为负电,膜内由负电变为正电

【答案】D

【变式三】

右下图示神经元局部模式图。当人体内兴奋流经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流方向是

A.都是由左向右

B.都是由右向左

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

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答案】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