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道德经(昆仑仙本)

道德经(昆仑仙本)

道德经(昆仑仙本)
道德经(昆仑仙本)

遵循师命,为了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促进中华道统的正本清源,为了促进道与量子真空零点场的研究,为了促进道在全世界的发扬光大,布达佩斯俱乐部总干事、道家昆仑仙派传人胡杰老师近日在布达佩斯俱乐部专家交流会上部分公开了道家昆仑仙派珍藏的道德经昆仑仙本。该道德经昆仑仙本二千多年从未在世面上流传过,历来采用口承相传。该道德经昆仑仙本共八千余字,拥有许多通行本未有的内容。该道德经昆仑仙本采用四字体,朗朗上口,是研究道德经以及修炼的珍贵资料。

道德经(昆仑仙本)

总章:

道可恒道,非常恒道;名可恒名,非常恒名。

德可恒德,非常恒德;衡可恒衡,非常恒衡。

无名而名,天地之始;有名而名,万物之母。

无衡而衡,尊德之初;有衡而衡,万道之父。

第一章:

无欲观妙,有欲观徼;徼妙同出,异名同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衡之又衡,万灵之缘。

奥奥为玄,玄玄为道;道道为德,德德为衡。

精精为徼,徼徼为微;微微为妙,妙妙为灵。

第二章:

美之为美,善之为善;丑之为丑,恶之为恶。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底相倒,上下相倾。

前后相随,左右相称;音声相和,韵律相乐。

无为之事,不言而教;作而不辞,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功成不居;是以不去,无名而归。

圣人之美,在于华德;万民之善,在于普道。

第三章:

若不尚贤,使民不争;若不贵货,使民不盗。

若不见欲,使心不乱;纵欲必狂,狂凶必亡。

虚心实腹,弱志强骨;美愿健身,善意壮体。

民无知无,为无知为;为而无为,无不而为。

第四章:

道冲而用,或似不盈;道净而为,或明而通。

渊兮湛兮,万物之淙;湛兮渊兮,万物之源。

挫锐解纷,去杂除乱;采精夺华,和光同尘。

第五章:

天地不仁,万物为刍;圣人不仁,百姓为刍。

天地之间,犹如龠乎?虚而不出,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优言佳语,道者尊也。第六章:

道丹不亡,是谓德健;德健之庭,玄妙之源。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天地之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锦锦若循,使之不损。

万事含道,适返而生;万情含道,滋怀而育。

万民含德,待机而发;万物含德,应时而放。

天地有仁,万物为圣;圣人有仁,万民为神。第七章:

大道甚远,其存甚古;生天育地,莫可有始。

天长地久,不以自生;天乘地载,生而无终。

后身而先,外身而存;以其无私,故能成私。

善为道者,顶天立地;照耀万物,故能成道。第八章:

有为有法,无为无法;不为不法,所为所法。

真为真法,全为全法;道为道法,德为德法。

居善地利,心善胸渊;与善诚仁,言善语信。

政善统治,事善明智;静善良辰,动善吉时。

上善若水,利而不争;惟所不争,故而无忧。

无忧长存,长存泰然;众人之恶,故几于道。

第九章:

悬而吊之,不可久处;高而举之,不可久立。

崇而捧之,不可久情;尚而抱之,不可久怀。

持而盈之,不可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

金玉满堂,莫能私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名遂,身而引退;修身处事,乃和天道。

是以圣人,省己察人;敛己利人,含道而去。

第十章:

载营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无婴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而蓄之,生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十一章:

辐拱其无,有车之用;址埴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其无,有室之用;有以为利,无以为用。

圣人善无,以其为重;万民视有,以此为宝。

君子有道,以无重用;百姓有智,以有善利。

第十二章:

五色目盲,五音耳聋;五味口爽,五香心芳。驰骋发狂,贵货行妨;为腹除目,取此去彼。圣人贵实,以利万民;百姓虚华,以用万物。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身;贵以天下,可寄天下。爱以天下,可托天下;天下而涵,道之所养。圣人广亲,万民博爱;天下为家,道之普华。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故名曰夷;听之不闻,故名曰希。扬之不损,故名曰精;搏之不得,故名曰微。不可致诘,混而为一;其上不敫,其下不昧。绳不可名,复归无物;无状之状,无象之象。玄奥实变,是谓恍惚;灵妙虚华,是谓惚恍。

迎不见首,随不跟后;执古之道,以御今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纲;善明今终,是谓道纪。

第十五章:

善为军者,广博神道;奥不可识,顽之为宾。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涤不可知,强之为客。豫若涉川,犹若畏邻;严若敬客,涣若释冰。敦兮若朴,旷兮若谷;浑兮若清,浊兮若净。清净徐静,安宁待动;保此道者,尚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新成;成就勤新,故能道成。圣人善新,万民玄成;百姓好勤,万物大就。君子秉天,百姓乘地;天公地私,道者守也。

第十六章:

敬致虚极,信守静笃;万物并作,予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明妄作,妄作则凶。知明乃容,容乃合公;公乃合王,王乃合天。

天乃合道,道乃合德;道成德就,故而永祷。

第十七章:

太上有德,天地晴静;太上有道,人民神圣。太上有理,万物精明;太上有智,万事亨通。上者知有,人无所敬;次者亲誉,民有所敬。再者畏侮,信而不信;下者怒骂,反而有抗。犹其贵言,功成名遂;百姓解畏,方为自然。

第十八章:

大道无废,慈有仁义;智慧欲出,华有大伪。六亲补合,尚有孝慈;国家晖烂,尚有忠臣。天下事大,莫于朝邦;天下事小,莫于身家。圣人保朝,持邦为身;百姓护国,执乡为家。

第十九章:

绝圣弃尊,利民万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以武为文,故令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是以圣人,身立于民;无圣无尊,同于天地。为人不骄,为事不狂;普华同等,载道乐俗。

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唯阿相和;至善无患,唯阿相处。人之所畏,不可不畏;畏而敬之,是而无畏。荒兮芜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亨泰牢。芜兮荒兮,如婴胎焉;众人攘攘,似登春台。乘兮秉兮,我独迫逃;众人聚聚,若入玉心。秉兮乘兮,我独逍遥;众人号号,使侠瀛洲。窈兮寂兮,昏昏昭昭;寂兮窈兮,察察闷闷。若忽若晦,似无所智;若顽若鄙,贵求于母。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惚。其极无外,无外而在;其微无内,无内而存。恍兮惚兮,其中有象;其象至宏,其宏极彤。惚兮恍兮,其中有物;其物至宠,其宠极雄。

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至真,其真极信。冥兮杳兮,其中有微;其微至妙,其妙极灵。幽兮默兮,其中有亮;其亮至光,其光极芒。默兮幽兮,其中有烂;其烂至辉,其辉极煌。自古至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以此善哉。古以德道,通于无极;今以道德,遍于无量。

第二十二章:

曲全枉直,洼盈敝新;少得多获,抱一为天。不自见明,不自是彰;不自伐功,不自矜长。夫惟不争,天下莫争;委屈诚全,诚全道归。圣人明理,达事程全;全之求全,道之圆然。

第二十三章:

飘不终朝,漂不终日;希言自然,孰语善哉。道者同道,德者同德;同道得道,同德得德。天地以敬,万神俱守;百姓以敬,万民供资。圣人明道,不辞天地;百姓达理,不绝万物。

第二十四章:

跻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不明,自是不彰。自伐无功,自矜无长;其于道者,余食赘行。爱天乐地,循于天道;通理达情,惠于地道。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玄道而生;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寂兮寥兮,先天之父;其形健健,其状康康。寥兮寂兮,后天之母;其体刚刚,其态柔柔。强名曰道,加字曰大;太大曰逝,太逝曰远。太远曰迩,太迩曰返;返而则往,往而则返。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域中四大,人居极大。人太地太,天太道太;领中四太,道尊极太。人必法地,地必法天;天必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善为重者,莫于泰山;善为轻者,莫于鸿毛。善为明者,莫于日月;善为晴者,莫于斗辰。

善为静者,莫于汪洋;善为燥者,莫于烈炎。善为君者,莫于皇王;善为臣者,莫于公侯。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臣,躁则失君。君子终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是以圣人,敬天爱民;慈心开怀,博爱万物。天藏地遁,与神同等;普华万民,道者德也。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迹,善言无谪;善计无策,善算无划。善闭无开,善展无放;善敛无收,善观无察。善易不卜,善卦不占;善数不读,善韵不词。常善救人,故无人弃;常善救物,故无物弃。善人为师,恶人为资;不爱其师,如遇大迷。不贵其资,虽智不慧;是为袭明,是为要妙。圣人明道,尊师爱资;信迷仰慧,是为道通。

第二十八章:

知雄守雌,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婴儿。知白守黑,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无极。知荣守辱,为天下谷;常德不足,复归素朴。朴散为器,则为官长;圣人之用,大制不割。

圣人乐天,豪放万民;百姓乐地,普华万物。君子之道,是为道光;庶人之道,是为道华。

第二十九章:

将欲天下,为而不得;天下神器,不可狂为。狂者亡之,枉者败之;执者失之,持者损之。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堕。圣人用事,慎者为重;除甚除奢,去安去泰。君子之道,泰者道立;庶人之道,安者道稳。

第三十章:

以道佐主,其主自贵;以德华民,其民自强。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故善事者,不敢强取;勿矜勿伐,勿骄勿狂。道佐兵强,其事好成;主贵民尊,其事好做。

第三十一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道者不处,君子恶之。君子贵左,用兵贵右;偏将处左,主将处右。吉事尚左,凶事尚右;以悲哀泣,以丧言礼。是以杀人,不可得民;恬淡为上,胜而不美。是以圣人,贵民得上;爱民如母,以为天德。!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天地非臣;王侯若守,万物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君民相和,天下自治。人而自君,始制有名;知之所名,施道天下。犹如江海,在道若谷;同天如地,尚德禧俗。!

第三十三章:

恩人者圣,自恩者愿;惠人者慈,自惠者善。忍人者能,自忍者耐;让人者宏,自让者宽。观人者慧,自观者照;察人者聪,自察者晶。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知足者福,强行者志;其所者久,永生者寿。

第三十四章:

大道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立,生而不辞。爱养万物,为而不主;无欲名小,万物名大。爱赡万民,为而不王;惟我为小,万民为大。圣人功成,不为有名;终不为大,故能成大。君子道成,其名不扬;奉天孝地,道者贵也。

第三十五章:

得天待地,万象奇新;得人待民,億炁祥祯。锐孔之眼,天地明象;针尖之点,天地晓位。若执大象,天下必往;往而不害,安定平泰。

乐与施饵,过客欲止;道之出口,淡其无味。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使之不既,用之不勤。是以圣人,贵天贵地;尊人尊民,是为道亲。

第三十六章:

道者奇之,其形不类;德者奇之,其貌不比。将敛必张,将弱必强;将废必兴,将奇必正。以柔胜刚,以弱胜强;鱼不离渊,龙不脱澳。国之锐器,不可示人;以此永盛,是谓微明。

第三十七章:

太德弃德,是以尊德;大德丢德,是以贵德。上德无德,是以有德;下德持德,是以无德。太德全为,大德真为;上德无为,下德有为。太仁综为,大仁所为;上仁不为,下仁而为。道而后德,德而后仁;德为道华,仁为道精。

第三十八章:

夫大道者,至公之精;故大德者,至私之华。道常无为,无为自华;为而无为,万物自归。华而欲作,无名之朴;归而欲镇,无名之素。无名朴素,欲将以静;晴静而为,天下自整。

第三十九章:

道者贵一,造化之精;德者尊一,华华之妙。天得一晴,地得一宁;人得一祷,神得一灵。谷得一盈,物得一生;皇得一中,王得一整。贵以*本,尊以鄙根;高以底础,上以下基。皇王自孤,公侯自鄙;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第四十章:

夫大道者,自玄自妙;自恩自惠,自健自强。返者道动,弱者道用;逆者道进,顺者道退。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为道初,有为道始。万物居道,优生佳华;天栽地培,是为道晋。

第四十一章:

大士闻道,做而修之;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大怒。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希道若聚。泰德若辱,修德若谷;广德若欠,建德若偷。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德真若渝,道隐无名;唯善道成,唯功善德。君子善德,以利万民;圣人善德,以利百姓。百姓善德,以利万物;万民善德,以利众生。

第四十二章:

道生玄一,一生玄二;二生玄三,三生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和;天地交泰,万物翀华。负阳抱阴,正气以秀;天地华育,万物优美。人之所恶,王公为称;民之所怀,万物为科。损之而益,益之而损;人之所教,以为教父。

第四十三章:

天下至极,败于至微;侵之无备,袭之无兆。天下至柔,驰骋至坚;入乎无间,出乎无隙。无为有益,不言之教;不为之益,天下希之。是以圣人,贵极尊微;成以极极,就于微微!

第四十四章:

名身孰亲,体货孰多;甚爱必费,多藏必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方可长久,故能永存。是以圣人,贵身疏名;贵体疏货,爱道藏德。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曲,其用不折;大巧若拙,其用不笨。大辩若讷,其用不讳;大论若诘,其用不诈。躁胜寒冷,静胜炎热;晴精仲整,天下自统。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德,万民以勤;天下失德,万民以乱。

天下有道,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郊。

罪大可欲,祸大不足;灾大贪图,咎大欲得。

第四十七章:

不出门户,遍知天下;不窥窗牖,预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不行而知,不见而名。

不作贵宾,即可利民;不作尊主,施发天德。

其贵不作,大贵越多;其尊不作,大尊越圣。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徇;徇之又徇,以至无为。

无为而为,天下禧事;有其禧事,以取天下。

第四十九章:

圣人无心,百姓为心;圣人无意,百姓注目。

善者善之,德者德之;善信信善,德信信德。

圣人含德,天地发仁;百姓含德,琊⒎⒁濉?/p> 万民含德,待机而发;万物含德,应时而放。

第五十章:

出生无死,生生之厚;有生无亡,华华之爱。

圣人有德,万民无死;百姓有德,万物不亡。

圣人喜天,万民乐地;百姓华道,万物普天。

第五十一章:

道生德蓄,物形成势;德生道华,惟象命革。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尊道贵德,常而自然;行道尚德,自然而然。

第五十二章:

先天为始,始而无始;后天为母,母而有母。

既明其始,既悟其母;既得其母,即知其子。

既用其子,复守其母;既卫其始,没有不殆。

塞兑闭门,终身补勤;开兑济事,终身补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开光复明,无遗身殃。

通阴达阳,是为侑道;知实明虚,是为侑德。

通道明道,通德明德;此为奇智,神慧袭常。

故弄玄妙,是为道神;善解妙玄,是为德祥。

第五十三章:

介然有智,行于大道;大道甚玄,民甚好径。

朝田荒芜,仓虚锅尽;厌饮恶食,是谓道乞。

财货有余,唯威施畏;是谓道侉,非真道德。

圣人明道,道用无穷;庶人明道,用道广大。

百姓乐道,万物并优;万民乐道,万物精美。

第五十四章:

善为道者,建而不拔;抱而不脱,祀而不辍。

修身德真,修家德余;修乡德长,修国德丰。

修天德普,修道德华;以身观家,以乡观国。

以地观天,以道观德;以德注世,天下善哉。第五十五章:

抱道之宽,同于玄母;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毒虫不螯,恶龙不触;猛兽不据,擢鸟不搏。

软骨柔筋,常而握固;至精真炁,永生禧祥。

幼者善道,道之老也;老者善道,道者幼也。第五十六章:

智者不言,言者不智;若不言智,是谓玄同。

塞兑闭门,挫锐解纷;和光同尘,为天下贵。

圣人不言,君子不语;以身而为,道者启也。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法利地,以象取天。

天下多忌,民而弥贫;天下多讳,民而越穷。

王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

法多彰令,盗贼滋扰;官多迫压,国民滋抗。

无为自华,无事自富,无奢自整,无欲自朴。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夬夬

福祸所倚,祸福所伏;熟智其极,无其正邪。

善正为奇,复奇为邪;民迷其久,必有所暴。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亮而不肆,光而不耀。

圣人照民,不迷其心;道心大明,此为德辉。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是谓早服;从道积德,是谓无剋。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深根固蒂,可以长生;长生久真,道炁长存。第六十章:

道莅天下,其神不神;德莅天下,圣人同民。

道德相和,天地尊民;天地相和,神鬼敬物。

互为相和,道之交焉;互为相往,德之归焉。第六十一章:

天下交牝,以静胜牡;以静待动,以动制静。天地孕静,万物育动;动静相应,各得其所。天地旋转,日月辉煌;百姓做作,万物优美。

第六十二章:

夫大道者,天地之澳;故大德者,万道之宝。美言以市,尊行加仁;天地所敬,王侯所恭。是以圣人,以道治世;以德理民,此为德尚。

第六十三章:

天为吉事,报怨以德;地为善事,加情尽义。图难其易,为大知小;得成其败,总统明细。轻诺失信,重讼必*;圣人犹难,终成无难。

第六十四章:

简述读道德经心得体会五篇范文

简述读道德经心得体会五篇范文 老子《道德经》字数不多,却道出了许多社会人生的智慧,每个人心中对于《道德经》的认识和理解都不同,可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但其自有一以贯之的道。以下是本人整理的读道德经心得体会,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范文一 《道德经》潜藏的一个主题是,老子提出的“道”,是他哲学思想的核心。道的含义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来理解。事实上,宇宙万物之运行,是存在必须的客观规律,这个客观规律,需要我们有联系的、全面的来认识,来理解。但人类限于时间和空间,能全面系统地认识宇宙万物,看来是虚渺而不可能的。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自己走过的路,要不断总结,不断思考,找出规律,逐步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掌握未来世界的运行规律。所以对待老子的思想,要批判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物欲横流的这天,老子提出的“致虚守静”,“少私寡欲”等处事的哲学是拯救人们心灵的一剂灵药,让我们正确的看待得失,能够净化人的心灵。 每个人都有私有欲,应对私欲,务必先自反自省,然后自清自虚,若能做到自知、自胜、知足,那么就能够算是得道。当社会需要用礼智维系的时候,虚伪巧诈也就慢慢的产生了,祸乱也跟着来了,自以为聪明的人,以智取巧,实在是愚昧的根源,因此我们应守质朴的大道,不要虚伪的巧智,取用道的精神,舍弃礼智的浮华。一切需自然而行,道的作用是柔弱谦下,天下万物是从有而产生的,而有却是从无产生而来的,无是道之体,有是道之用,人应无为、无事、无智、无知、无欲、无我、无私才能到达道德境界。 人生短暂,笑对人生也是过,情绪烦躁也是过,我们何不在工作学习中端正心态呢?谦虚是一种美德,更是一个人的修养,并不是象人们所说的谦虚就是虚伪,我觉得谦虚有两层意思,谦是谦卑,是一种处事的修养,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虚就是虚心学习,使之更加完善,做得更好。当别人夸奖你时,你完全能够说声“谢谢”,因为这是别人对你工作的肯定,你完全受得起,但并不是说你就此停滞不前了,还需要虚心求教,找出不足,让自己有更大的进步。心态平和是安心工作之本,只有心境到达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持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 早时,寻找一种书味,我也不知道什么样的句子能带给我这种味道,企盼着…… 一种机缘巧合,我接触了瑜伽,于是又为其寻找理论指导,无意间看到这样一句话: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瑰宝《道德经》。有一种一睹为快的冲动,于是终于从网上初步接触《道德经》,至今看过四遍,才有一些初步感受。基本介绍: 《道德经》,又称《老子》、《老子五千文》,相传是道教的创始人老子所著,所以《道德经》就被奉为道教最高经典。其实,该经典还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全面地体现了古代中

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 《道德经》原文分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从第1章到第37章,下篇《德经》从第38章至第81章。《道德经》的全部内容,主要是阐述“道”和“德” 的深刻含义,它代表了老子的哲学思想。老子所描述的“道”,是从本体论的角度出发,阐明他的宇宙观,也包括人生哲学和修养方法的原理。他认为“道”是无形无象的,但却是宇宙的本源,万物化生都是出于它的运动和变化。“德”的基本内涵,是本体的“道”具体到天地万物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性,即具体体现。 老子对“道”与“德”的描述,是从立体面的多层次剖析了宇宙、万物、人类以及人本身的种种内涵。《道德经》像一个包罗万象永不枯竭的奇妙宝藏,不同的人读道德经理解的道理都是不同的。不仅对不同的人,同样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有不同的收获。唐末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释疏题明道德义》云:“《道

德真经》,包含众义,指归意趣,随有君宗。”也就是说,《老子》一书,思想内容极其广博玄奥,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可以根据相应的时代条件和时代需要,对它作出各种主旨不同的解释。在《老子》注释史上,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老子”,每一个注解者和研究者也有他们各自所理解的“老子”,这是老学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一特点启发我们,研究历史上不同时期的《老子》注,不仅可能发现作注者对《老子》原意的领会与掌握情况,还可能看出作注者本人的思想,进而考察一定历史时期某些思想流派的内涵及其衍变规律。老学,是中国古代整个思想文化发展的一面镜子。

道德经学习后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84040 道德经学习后心得体会Experience of learning moral classics

道德经学习后心得体会 “道可道,非常道……”一阵阵读书声回荡在校园里。自从学校开展“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读书活动以来,校园里每天都飘荡着整齐而有节奏的读书声。 当老师第一次捧着《道德经》,告诉我们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我就暗暗地下决心一定要认真地学习它。 可是当老师第一次用清脆的声音带领我们读《道德经》时,我感觉到枯燥无味,一点儿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来。虽然如此,我还是不忘每天读一读,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它。于是每天清晨,伴着鸟儿的歌声,迎着初升的朝阳,我坐在阳台上,一边享受着清鲜的空气,一边开始了晨读。它给我的心灵开启了一道门,引导我如何从小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不追求名利的人,一个健康向上的人。 读《道德经》后,我渐渐发现,原来做事马虎的我竟安静耐心地思考问题了,原来作业中潦草的字迹变得端正了许多。从诵读经典书籍中,也让我悟出了些做人的道理。比如文中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告诉我们,一个人不仅要能战胜别人,更应该有勇气战胜自己。 《道德经》让我受益匪浅。“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

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己。 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站在老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的角度,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的无为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对待竞争,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对待失败和不平等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用合适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而不去盲目的争鱼死网破。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终的成功,只有厚积才会勃发。同样,“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 可以在这输入你的名字 You Can Enter Your Name Here.

道德经的心得体会3篇

道德经的心得体会3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道德经的心得体会3篇》的内容,具体内容:老子《道德经》的另一个广博在于任何人读之可以感悟出个体自己领域内的内涵和外延,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道德经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让大家喜欢。篇一:道德经的心得体会选修课要求读经... 老子《道德经》的另一个广博在于任何人读之可以感悟出个体自己领域内的内涵和外延,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道德经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让大家喜欢。 篇一:道德经的心得体会 选修课要求读经,于是将压在书柜里已经四五年的《道德经》翻了出来,细细品味了一次,随有感,记于下。 《道德经》,以其精炼的八十一章,写出了世间万物的博大精深。从社会中的政治,谈到经济,有时又涉及到教育,从中又写了军事,用这些实际中的事物来体现老子的哲学思想。在优美的文字中构造了一个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人生观以及方法论的框架。 一开始我根本是看不懂的,在旁边注解的帮助下才稍微明白一点,就这一点点,让我领略了他的辩证的哲学思想。 读完到《道德经》,使我对这位古代贤哲提出的以提高道德修养为核心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方法有了正确的认识,自身的人文知识、个人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的能力也有了提高。比如在第四十五章中,老子用辩证的思想阐释有些事物表面看来是一种情况,实质上又是一种情况,表面情况与实

际情况有时完全相反。"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就是体现了这一点。还有"躁胜寒,靓胜炅"则说明事物的对立面常常互相制约,特别是对立面的主导方面作用更大。 《道德经》的第六十三章说出了做事的原则,即"无为而无不为"的原则。也说出了"天下之难作于细,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从而说明在办事情是要从客观条件出发,一旦条件成熟,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同时也告诫我们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下手,实现远大的目标,要从细微的地方下手。处理问题时,要是遇到微易的事物,万不可掉以轻心,或许细微的才是事物的关键所在。老子也说出了"合抱之木,作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垒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说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从小到大的。我们做事情时必须有恒心一点一滴的去完成,不然就会功亏一篑,半途而废。 《道德经》的许多哲学限于我的学识,不能完全理解,但是读它真是获益匪浅。在我读完《道德经》后,忽然想起古代的另一位教育家----孔子,于是就有了对比的念头。 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据说孔子还对饮食有研究。作为我个人的观点,我认为孔子不及老子,孔子的哲学不能算作作哲学,他的观点,我认为其实是对现实中事物的一般发展规律的总结,只是别人照着孔子的言行去行事时,还没有发现或许很少发现错误。孔子的哲学,我认为并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只能说是孔子比别人多了一项概括的能力。比如"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都是一般人们的生活规律,生活常识,并没有太多的理论价值,说明了一点,就是一张教别人如

解读道德经心得体会范文

解读道德经心得体会范文 解读道德经心得体会范文1 “道可道,非常道……”一阵阵读书声回荡在校园里。自从学校开展“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读书活动以来,校园里每天都飘荡着整齐而有节奏的读书声。 当老师第一次捧着《道德经》,告诉我们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我就暗暗地下决心一定要认真地学习它。 可是当老师第一次用清脆的声音带领我们读《道德经》时,我感觉到枯燥无味,一点儿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来。虽然如此,我还是不忘每天读一读,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它。于是每天清晨,伴着鸟儿的歌声,迎着初升的朝阳,我坐在阳台上,一边享受着清鲜的空气,一边开始了晨读。它给我的心灵开启了一道门,引导我如何从小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不追求名利的人,一个健康向上的人。 读《道德经》后,我渐渐发现,原来做事马虎的我竟安静耐心地思考问题了,原来作业中潦草的字迹变得端正了许多。从诵读经典书籍中,也让我悟出了些做人的道理。比如文中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告诉我们,一个人不仅要能战胜别人,更应该有勇气战胜自己。

《道德经》让我受益匪浅。“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己。 对待竞争,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对待失败和不平等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用合适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而不去盲目的争鱼死网破。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终的成功,只有厚积才会勃发。同样,“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 解读道德经心得体会范文2 长夜漫漫,路亦漫漫,时间真是白驹过隙,一晃步入一年的职场。 一年里,为了弥补自己思维方式的短板,刚毕业就花了7万多的钱去学习财商课,情绪管理课程,企业家学徒课程;一年里,自己用休息时间卖过各类水果和坚果;做过项目合伙人,现在也正在尝试自己做老板,锻炼自己做项目的能力。所有一切归根结底都是希望自己用勤奋和时间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是一条漫长的路,也是需要恒心,耐心,慧心的路。站在23岁的节口,我

《道德经》心得体会

《道德经》心得体会 ——德州西收费站肖滨开篇之前我认为应该先提一个成语——紫气东来。传说老子当年西游函谷关,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便出关相迎,果见一道骨仙风的老者驾青牛翩跹而来,尹喜见这老者长须如雪,有圣人之象。于是留老子于关内,并请他作一篇文章再行西游。老子不好推辞,便著《道德经》以警后人。 《道德经》只有五千余字,后人分其八十一章。虽然字数不多,却是章章锦绣,字字珠玑。可谓旷世奇书。个中道理自然“玄之又玄”,故而让很多人望“道”兴叹。这也不奇,毕竟此书森罗万象,其中涵盖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辩证方法,包括治国之道、处世哲学、人性修养、军事哲学、养生之道的智慧。 中外许多人都曾给《道德经》写过书评,还有人曾为其写书。例如鲁迅,他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再比如说日本的鲁川芳郎,他认为此书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给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一种神奇的力量。的确,《道德经》一书告诉我们应该怎样释然的对待事物,怎样体悟万物的阴阳两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以一个乐观的人生观、世界观看待天下万物。 我读此书的第一感觉就是一个字——深!可以说,此书中的每一个字都足以让我们用一生去诠释!《道德经》一书只有五千余字,而“道”字却出现了八十多次,那么究竟什么是道呢?老

子在第一章曾提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道不可说,这便让我更难以理解此书了,然而,他又在后几章多次为道注解,即使如此,“道”在我脑海里还是很模糊的,毕竟老子是在多方面为道注解的。其中包括宇宙的形成,为人处世,军事治国。老子的这些注解,反而让我对“道”的理解更加不易了。也罢,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能悟道呢?已悟道意的大抵是高僧大儒。而这样就失了老子著书之意。书中多次提到水,第八章开章就是“上善若水”,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这个成语,而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就我个人而言,水是至阴至柔的,而道也就是这样的,善利万物而不争,孕育了我们却不求回报,是故“居善地,心善渊,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天尤”。我们学习的就应该是象水一样的品行道德——无为而无所不为,不争而不所不得。处众人之所恶,而得万物之尊崇。所以那先悟得无为大道的高僧大儒才会被我们所尊崇!于是我便从水中悟得一些道性。 水是至柔之物。千军万马难敌一张巧嘴,刀剑锋芒难劈至柔之水。我们知道水是柔的,柔到了极致!我们可以用刀枪炮弹摧毁一些坚硬的事物,例如建筑物,铜墙铁壁。然而你能用刀剑劈开水么?你能用炮弹把水炸一个窟窿么?我们不能!这些强硬的物质只能在水中隐于无形,是故“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水与道是没有形体的,你难以捉摸而又触手可及。身边都是道,因为道是“无”。我们知道宇宙是一个无限的空间!这个无限的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 自从我局开展文化讲堂学习了老子的《道德经》,自己受益匪浅。对《道德经》一书的理解还很肤浅,但是认真学习,能让我受益的地方多之又多,会影响到各个方面,要不断地揣摩,慢慢地体会。 加减乘除上有苍穹世界上不存在绝对、今时好许是明日非。知识是加法悟道是减法凝结沉淀升华。人心所向便是方向,百姓的根本利益就是国家的根本利益。追根溯源培其根而枝繁落叶归根。以身观天下一身一宇宙观点而知面。人世间独善吾身灵魂里循道而富足。只有知错才有机会改正错误所以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切记不要不懂装懂不知知病也自知者明。倘若百姓过的幸福富足那么谁还愿意去冒险犯罪?解决民生问题、社会就会自然和谐,有些东西不是靠宣传洗脑就可以的,从根本出发才是关键。和气生财以和为贵、弱者博怜、刚者遭嫌。得理让三分、善恶自有报、因果也。该书不仅是道教的宝典,也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经世之作。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用不多的字数,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的认识。揭示了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老子指出人们不管是形体还是精神,不管是主观努力还是客观实际,都不可能完全一致。这样就必须做到心静,洗清杂念,懂得规律,加深自己的道德修养。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善德。”不管别人是善是恶,都能一视同仁这是一种美好的品德。而要做到“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需要何等的勇气!老子的眼光不仅在于教善人和圣人如何不与不善人同流合污,而是要教善人和圣人如何教化不善之人使人改恶从善,最后达到人人向善修道,天下太平。以前,我与别人交往时,总是以自己的原则判断别

人,然后决定是否与之交往。现在学了《道德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作法,我开始以新的态度来交朋友。现在,我周围有了更多新朋友。朋友多了,交往多了,心情也好多了。 老子对人生的认识有个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对每个人都有反省的必要。人,都是社会的产物,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和理解,必须经过一段漫长的人生经历。所谓“慈”,就是要有一个博爱之心,爱自己这是第一,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无从谈及爱社会、爱他人,反过来讲,过分的爱自己,就是自私。在这里,老子给我们指明了一条通天大道,只是他没用语言说明,爱,不但爱好人,也要爱坏人,世人都爱,这是“慈”的基本内涵。有了一颗无限爱心的人,接下来就是要用反省功夫去认识世界上的种种事物。用一颗纯正无邪的心去感悟世间的万物,从诸事物的表现去发掘其根本的内涵,这就是“俭”的功夫。“不敢为天下先”,并不是不能领先的认识事物,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总得有个先后,在认识上不能人人都在一个起跑线上,那样社会不会有发展,老子的教诲也不是这个意思。我们认识事物,不能标新立异的只是一味的教条,只有参考了不同的认识论,将众人的思想融会到自己的思维中,才不至于片面和教条。

道德经心得体会800字(精选3篇)

道德经心得体会800字(精选3篇) 道德经心得体会800字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整理的道德经心得体会8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道德经心得体会1 每个人都有私有欲,面对私欲,必须先自反自省,然后自清自虚,若能做到自知、自胜、知足,那么就可以算是得道。当社会需要用礼智维系的时候,虚伪巧诈也就慢慢的产生了,祸乱也跟着来了,自以为聪明的人,以智取巧,实在是愚昧的根源,因此我们应守质朴的大道,不要虚伪的巧智,取用道的精神,舍弃礼智的浮华。一切需自然而行,道的作用是柔弱谦下,天下万物是从有而产生的,而有却是从无产生而来的,无是道之体,有是道之用,人应无为、无事、无智、无知、无欲、无我、无私才能达到道德最高境界。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但是精神世界却越来越空虚,人类的道德观念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其中不乏有些人冲破道德的底线,追求权力,物质,金钱,荣誉。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同样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为人谦虚、心态平和、淡泊名利、时刻反省,尽职尽责。

人生短暂,笑对人生也是过,心情烦躁也是过,我们何不在工作学习中端正心态呢?谦虚是一种美德,更是一个人的修养,并不是象人们所说的谦虚就是虚伪,我觉得谦虚有两层意思,谦是谦卑,是一种处事的修养,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虚就是虚心学习,使之更加完善,做得更好。 当别人夸奖你时,你完全可以说声“谢谢”,因为这是别人对你工作的肯定,你完全受得起,但并不是说你就此停滞不前了,还需要虚心求教,找出不足,让自己有更大的进步。心态平和是安心工作之本,只有心境达到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不仅如此,平和的心态还可以帮助处理好朋友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使之变得融洽。观看《道德经》后,我觉得接受老子的思想是一种愉悦,是一种洗礼,是一种灵魂的滋养。 现代社会的道德问题似乎已被人们淡忘了。中国以“礼仪之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传统道德自应继承光大。而我们呢?我们应做些什么呢?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无为而治,任何时候做到宽容、向善、谦卑、知足常乐 道德经心得体会2 早时,寻找一种书味,我也不知道什么样的句子能带给我这种味道,企盼着?? 一种机缘巧合,我接触了瑜伽,于是又为其寻找理论指导,无意

《道德经》心得体会

《道德经》心得体会 《道德经》通篇潜藏的一个主题意识是,反对技巧,反对知识、反对乱为,主张静待事务自身的发展,自然成。道家强调乱用知识、乱用技巧、乱用智力,是很危险的事情。不作为,无知识、无智技在道家眼里是成功者的基本特征。主张靠事物发展的根本道理,靠事物的自行演化,不劳而获,是道家的根本思想。 几千年来,道家的以上思想被视为保守、落后甚至反动。我现在认为这种看法可能是不识货的体现。道家强调不作为,无知识、无智技的基础是认为大自然自身会以最合理的方式存在和发展,顺着自然本有的发展事态、追随自然的节奏是最聪明的做法。乱思、乱想、乱研究、乱动颠倒了本末,把人的参与视为自然发展的主要条件,其实事物的发展是事物的自然属性,没有人的干预就能自然发展下去,如果人过度干预会破坏事物最合理的自然发展。一个“有知者”在干预自然的过程中,造成的麻烦比产生的利益大得多!人类那点可怜的“智慧”在大自然的固有智慧面前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我个人认为道家的思想是非常高深的哲学,对投资有强大的指导意义。 道家强调知道最根本的道理、逻辑和规则后,必须要追求愚、笨、傻、呆,必须少做少为,少思少想,别求知、别发展智力、别发展技巧。严格来讲,道家这个思想对现代科学技术不是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但是对投资来讲,道家的这些观点是最正确的。投资你想得越多,出错的概率越大,你操作的越多,赔钱的风险越大,掌握的知识越多,自以为是的可能性越大,你觉得自己聪明,乱为乱动的可能

性越大。所以,少掌握点知识,能不做尽量不做,投资成绩自动提高。你知道终极的总道理就可以了,你知道真正的本质性逻辑和法则就可以,其他的东西能不知道就不知道,能不清楚就不清楚,太知道太明白是有害的。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提出了一个与巴菲特的想法一致的观念:“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圣人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意思是说,杰出的人并不直截了当的去追求大事,难事,而是有意识的不做大事,不做难事。他们做什么呢?他们做的是比较容易成功的小事。对大事难事的把握和控制,在于从简单容易的方向下手,实现远大的目标,不与高难度的问题正面交锋,主动的避开高难度的问题。从小的地方做大事,而不要直截了当的构建一个大的格局,大场面。这样因为没有难度,就没有太大的失败可能性,不断的积累小的成功就能实现成其大的目标。把老子挖出来进入中国股市,会做得好,老子肯定是不懂现在经济,财务经济,金融学说,但他有大智慧,从简单入手,从易处入手,避开难的和大的,从而终成其大。 这个理念也正是巴菲特的核心理念之一,甚至也是巴菲特成功的根源之一,巴菲特:“我从不试图跨越七英尺高的栏杆,我所寻找的,只是容我轻易跨越的一尺栏杆”。巴菲特的意思是“我不做高难度的事,只做杀鸡宰羊的事!问题的难度降低后,错误自然不会发生。” 提升成功率的根本办法是为其易,为其细,为其小,不为其难,不为其大,不为其烦,逐步积累在时间的作用下能够成其大,成其功。这其实才是根本的成功之道。

《道德经》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_1

《道德经》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 《道德经》通篇潜藏的一个主题意识是,反对技巧,反对知识、反对乱为,主张静待事务自身的发展,自然成。道家强调乱用知识、乱用技巧、乱用智力,是很危险的事情。不作为,无知识、无智技在道家眼里是成功者的基本特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道德经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一 老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礼貌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 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实实工作";的呼声日益强烈。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应对金钱、地位、美色的诱-惑呢我们同样能够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尽心本职! 既然我们个体十分渺小,力量十分微弱,人生十分短暂,我们何不端正心态呢静心、净心、尽心就是人们的三个不一样心态层面。静心:静安人生坐标;净心:净处人生方向;尽心:尽展人生作为。 静心,静安人生坐标。 老子以"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为修道之本。《道德经》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强调了致虚守静的修养。"致虚";就是要消除心灵的蔽障和理清混乱的心智活动,而后才能"守静";,透过"静";的工夫,深蓄厚养洞察力,才会"知常";,逢凶化吉。 老子之后,庄子强调少私寡欲,以静养神,这是道教静中养生的思想理念。 "静心";,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静心,才不受名利得失困扰,不因进退去留而影响;静心,才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总之,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们的心境到达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持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净心,净处人生方向。 "净者,不污也";,天地万物之间,洁净不染,就是"不染";。"不染";的含义很广泛,老子《道德经》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意思是说五彩缤纷的世界使人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声音使人震耳欲聋,美味佳肴使人馋涎欲滴,纵横驰骋的心灵使人心态若狂,拥有贵重难得的货物使人心惊胆寒。就从视、听、味、嗅、触、物六方面形象勾划了人们因贪婪而染色、染音、染味、染心、染身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故后人云: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意在教人约束,收敛人们的贪欲之心。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10篇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一): 《道德经》主要是论述两个方面:一是世界本体--自然,即道与阴阳。道为世界之真,用阴阳成物。二是意识。意识为物的本性,以谦柔通于道。在这两个层面上,又构建了两重秩序:一是人,意识与自然间的秩序。这种秩序证明人要尊敬、理解、学习自然。二是人与人之间的秩序。这种秩序就是爱。脱离了爱,这种秩序将不复存在。 一、人,意识与自然间的秩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源于道,道是世界的本体,是唯一的真,唯一的存在,即道就是世界。没胡道就没有世界,世界因道而存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述道之理,而道之理应效法自然,而人、地、天也亦效法道。效法道应循道而行,利用自然之理,为自己所用,从而造福人类,使人类社会天长地久。倘若我们不依道而行,抱着人定胜天的心态,斗天、斗地、斗自然,最终的苦果还是自食。 二、人与人之间的秩序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要想成为圣人实非易事,要想成为圣人,就应有一颗谦虚的心,不耻下问,努力地用知识与道德来充实自己。,同时,要忌空无实际的志向,应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结合自身实际,去实现贴合自己潜力的理想与目标。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的这些,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有强健的体魄。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以其终不自大,故能成其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人不应有骄傲自大之心,完全忽视他人的存在,骄傲自大只会使自己迷失方向,跌入万丈深渊。知彼知已,方能百战百胜。人贵有自知之明。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与潜力,一切的困难就不将是困难了,完美的明天将被自己开创。 困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有时也会决定整体。我们注重整体的同时,也不应忽视部分的作用。凡大事者,皆从小事做起。即使是社

学习《道德经》的心得体会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 学完《道德经》后心灵很是触动,下面来谈一谈我的心得体会。 我觉得《道德经》潜藏的一个主题是,老子提出的“道”,是他哲学思想的核心。道的含义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来理解。事实上,宇宙万物之运行,是存在一定的客观规律,这个客观规律,需要我们有联系的、全面的来认识,来理解。但人类限于时间和空间,能全面系统地认识宇宙万物,看来是虚渺而不可能的。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自己走过的路,要不断总结,不断思考,找出规律,逐步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掌握未来世界的运行规律。所以对待老子的思想,要批判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的许多内容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具有指导和教育意义的。例如“功成身退”“宠辱不惊”等为人处事的原则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更是安身立命,为人处事的基础。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老子提出的“致虚守静”,“少私寡欲”等处事的哲学是拯救人们心灵的一剂灵药,让我们正确的看待得失,可以净化人的心灵。 以上是我对“道经”总的认识,下面就具体谈谈我对其中的一些观点的感悟认识。 每个人都有私有欲,面对私欲,必须先自反自省,然后自清自虚,若能做到自知、自胜、知足,那么就可以算是得道。当社会需要用礼智维系的时候,虚伪巧诈也就慢慢的产生了,祸乱也跟着来了,自以为聪明的人,以智取巧,实在是愚昧的根源,因此我们应守质朴的大道,不要虚伪的巧智,取用道的精神,舍弃礼智的浮华。一切需自然而行,道的作用是柔弱谦下,天下万物是从有而产生的,而有却是从无产生而来的,无是道之体,有是道之用,人应无为、无事、无智、无知、无欲、无我、无私才能达到道德最高境界。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但是精神世界却越来越空虚,人类的道德观念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其中不乏有些人冲破道德的底线,追求权力,物质,金钱,荣誉。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同样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为人谦虚、心态平和、淡泊名利、时刻反省,尽职尽责!。 人生短暂,笑对人生也是过,心情烦躁也是过,我们何不在工作学习中端正心态呢谦虚是一种美德,更是一个人的修养,并不是象人们所说的谦虚就是虚伪,我觉

《道德经》的心得体会

《道德经》的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其实就是简略写出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 见或感想。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道德经》的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道德经》的心得体会一 《道德经》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两千多年来一向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 读书就应与时俱进,不断吸取新鲜营养,但同样也不能放下对传世经典和传统文化的 学习。读高中的时候,我以前粗略的读过老子的这本著作,但只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之后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慢慢的体会多了一些。 在我看来,《道德经》是一部充满了东方智慧的哲学著作,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 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对现代社会同样也具有很好的指导好处。其实,我们很多常说 的典故和词语就来源于《道德经》,如无为而治、上善若水、大象无形等等。当然, 虽然它只有短短的五千言,但是思想十分深刻,要把它完全读懂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这天我主要想讲一下我读后的一点心得:柔弱胜刚强。 万事皆有“道”,如为官之道、从商之道,还有此刻流行的养生之道等等,大到治 理国家、管理企业、小到为人处世和个人生活,都离不开“道生之、德畜之、物行之, 势成之”的道理――就是说事物产生之后,要用道德去培养它,用实际行动去支持它, 并且依照形势去发展它。老子在《道德经》中赋予“道”以至高的地位,“道”的地位之所 以无穷无尽,就是因为它的本性是柔弱。如果把它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就是柔弱胜 刚强。 柔弱与刚强是一对矛盾体,那么柔弱是如何战胜刚强的呢它需要忍耐和克制,需 要韬光养晦、忍辱负重,需要年复一年的付出。“水滴石穿”的道理大家都明白,水是 至柔的东西,但是它却蕴含了无穷的力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其实,正是因为柔弱,它才蕴含着无穷的潜力,才能够永远充满活力。就像柔弱的小草,在狂风暴雨中随风飘摇,却永远不会折断,而高大强壮的树木,却很容易被大风 摧折。 历也有很多的故事说明了这个道理。刘邦因为有柔弱的性格,处处留意谨慎,每 次大难临头都化险为夷,项羽虽然骁勇善战,可惜他狂妄自大,到头来却身败名裂, 乌江自刎。还有勾践“卧薪尝胆”、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都说明了这个道理。弓满易折,人强易亡,柔弱胜刚强。试想,假若当年越王勾践不忍辱负重,意气用事,何来

道德经心得体会(15篇)

道德经心得体会(15篇) 道德经心得体会第1篇: 《道德经》,是先秦道家的基本典籍,相传为战国时期楚国的老聃所作。老子的言说代表了他对当时政治的反对,和传统政治社会制度的反对。 《老子》的文体,不像是《论语》那样的语录集,也不像一般意义上的“文章”。全书约五千字,是由一些简短精赅的哲理格言组成。各章节大致有必须的中心或连贯性,但结构并不严密,前后常见重复。各章的先后顺序也不能准确地确定。《老子》中的语言没有太多的修饰,但所包涵的道理玄奥而深刻,需要反复的体会。牵涉人立身处世的准则。 《老子》又称为《道德经》,是因为由“道”、“德”两部分的论述组成的。道的部分是老子关于道的论述。德的部分是老子关于仁义、礼信的论述。 一、老子对道、德的理解。 1、老子把天地万物之生的总原理称为“道”,并且老子认为道的作用,是没有意志的,是自然如此的。万物之所以成为万物的原因就在于道。《老子》第一章曰:“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是老子对“道”的一

总的理解。 在老子看来,“道”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恍恍惚惚的东西。道,无形无状,是宇宙唯一的存在,“先天地生”,为“万物之始”,是一终极实在,是万物的根源。并且在本质上道是不可界定和不可言说的,不能以任何对象来限定它,我们也很难将其特性用语言表达出来。而老子对“道”的称谓也有很多,包括“无”、“朴”、“一”等。道是一种无限的、无终止的状态,是一切事物产生的源泉。“道”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在永远不停息的,流转与变迁的过程中。“道”还能够视作阴阳、刚柔等两相对峙的力量、事物、原理之相互转化。 在“有”、“无”这两概念上,老子认为无是对于具体事务的有而言的,所以无并不是零或什么都没有的意思。“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老子对于道“无”的外表的形容。 2、道为天地万物所以生的总原理,不是指具体的事物而言的,而“德”为具体事物生的原理。 在老子看来,德是道寓于具体事物的表现,也就是说德是物体从道那里得到,而能够成为事物的原理。“道生之,德畜之”,这句是老子对于道与德之间的关系的论述。在老子看来,物体的具体表现是“形”,而物体之所以能够成为物体本身,是道德两者作用的结果,也是自然作用的结果。 二、老子宇宙事物的变化的看法。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0篇)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0篇)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范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1 每个人都有私有欲,面对私欲,必须先自反自省,然后自清自虚,若能做到自知、自胜、知足,那么就可以算是得道。当社会需要用礼智维系的时候,虚伪巧诈也就慢慢的产生了,祸乱也跟着来了,自以为聪明的人,以智取巧,实在是愚昧的根源,因此我们应守质朴的大道,不要虚伪的巧智,取用道的精神,舍弃礼智的浮华。一切需自然而行,道的作用是柔弱谦下,天下万物是从有而产生的,而有却是从无产生而来的,无是道之体,有是道之用,人应无为、无事、无智、无知、无欲、无我、无私才能达到道德最高境界。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但是精神世界却越来越空虚,人类的道德观念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其中不乏有些人冲破道德的底线,追求权力,物质,金钱,荣誉。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同样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

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为人谦虚、心态平和、淡泊名利、时刻反省,尽职尽责。 人生短暂,笑对人生也是过,心情烦躁也是过,我们何不在工作学习中端正心态呢?谦虚是一种美德,更是一个人的修养,并不是象人们所说的谦虚就是虚伪,我觉得谦虚有两层意思,谦是谦卑,是一种处事的修养,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虚就是虚心学习,使之更加完善,做得更好。 当别人夸奖你时,你完全可以说声“谢谢”,因为这是别人对你工作的肯定,你完全受得起,但并不是说你就此停滞不前了,还需要虚心求教,找出不足,让自己有更大的进步。心态平和是安心工作之本,只有心境达到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不仅如此,平和的心态还可以帮助处理好朋友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使之变得融洽。观看《道德经》后,我觉得接受老子的思想是一种愉悦,是一种洗礼,是一种灵魂的滋养。 现代社会的道德问题似乎已被人们淡忘了。中国以“礼仪之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传统道德自应继承光大。而我们呢?我们应做些什么呢?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无为而治,任何时候做到宽容、向善、谦卑、知足常乐。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2 寒假之前学校组织大家学习了道德经的前两讲——道法自然、

简述读道德经心得体会

简述读道德经心得体会 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林语堂曾经这样说过。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道德经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道德经心得体会1 《道德经》是有老子所著,故又成为老子。老子姓李,名耳,谥曰聃,字伯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公元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德经》分为八十一章,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三十七章,起首为“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人称《道经》;下篇四十四章,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人称《德经》。《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本,到处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讲述了阴阳变幻的微妙;《德经》讲述处世的方略,到处了人事的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久世之道。“道”是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必须要顺应宇宙的客观条件,合乎自然规律地生存。只有爱护宇宙并且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人类才能健康地生存下去。一旦我们破坏了大自然,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那么我们必须会遭到残酷的报应和惩罚,甚至会带来灭顶之灾。“德”是人类的人生观和社会观,还是要求人类顺其自然地与人共处,合乎社会规律地生存。只有返璞归真地复归于婴儿般的自然纯真状态,统治者卑谦若谷,民众为而不争,然后社会才能正常发展。 《道德经》一书中的智慧,源于老子对事态人情的深彻洞察和深刻思索。战争频仍、社会动荡、生命无常,点点滴滴积淀成老子的关

道德经心得体会(15篇汇总)

道德经心得体会第1篇 《道德经》,是先秦道家的基本典籍,相传为战国时期楚国的老聃所作。老子的言说代表了他对当时政治的反对,和传统政治社会制度的反对。 《老子》的文体,不像是《论语》那样的语录集,也不像一般意义上的“文章”。全书约五千字,是由一些简短精赅的哲理格言组成。各章节大致有必须的中心或连贯性,但结构并不严密,前后常见重复。各章的先后顺序也不能准确地确定。《老子》中的语言没有太多的修饰,但所包涵的道理玄奥而深刻,需要反复的体会。牵涉人立身处世的准则。 《老子》又称为《道德经》,是因为由“道”、“德”两部分的论述组成的。道的部分是老子关于道的论述。德的部分是老子关于仁义、礼信的论述。 一、老子对道、德的理解。 1、老子把天地万物之生的总原理称为“道”,并且老子认为道的作用,是没有意志的,是自然如此的。万物之所以成为万物的原因就在于道。《老子》第一章曰“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是老子对“道”的一总的理解。

在老子看来,“道”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恍恍惚惚的东西。道,无形无状,是宇宙唯一的存在,“先天地生”,为“万物之始”,是一终极实在,是万物的根源。并且在本质上道是不可界定和不可言说的,不能以任何对象来限定它,我们也很难将其特性用语言表达出来。而老子对“道”的称谓也有很多,包括“无”、“朴”、“一”等。道是一种无限的、无终止的状态,是一切事物产生的源泉。“道”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在永远不停息的,流转与变迁的过程中。“道”还能够视作阴阳、刚柔等两相对峙的力量、事物、原理之相互转化。 在“有”、“无”这两概念上,老子认为无是对于具体事务的有而言的,所以无并不是零或什么都没有的意思。“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老子对于道“无”的外表的形容。 2、道为天地万物所以生的总原理,不是指具体的事物而言的,而“德”为具体事物生的原理。 在老子看来,德是道寓于具体事物的表现,也就是说德是物体从道那里得到,而能够成为事物的原理。“道生之,德畜之”,这句是老子对于道与德之间的关系的论述。在老子看来,物体的具体表现是“形”,而物体之所以能够成为物体本身,是道德两者作用的结果,也是自然作用的结果。 二、老子宇宙事物的变化的看法。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 三江镇中心小学班玉文 通过网络学习老子的《道德经》,令我茅塞顿开,最大的感受还是来自于心灵深处某处的弦被触动,学习后对其中的道理只有了一点肤浅的认识,感谢张剑伟老师的精彩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下面说说自己聆听《道德经》之后的一些体会。 经张老师的讲解,让我知道《道德经》潜藏的一个主题是“道”,“道”是它哲学思想的核心,道的含义博大精深。事实上,宇宙万物之运行,是存在一定客观规律的,需要我们有联系的,全面的来认识和理解。但人类限于时间和空间,能全面的认识宇宙万物看来是虚渺而不可能的。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自己走过的路要不断总结,不断思考,找出规律。老子的思想和内容在今天看来是十分具有指导和教育意义的。例如:“躬身而退”“宠辱不惊”等为人处事的原则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更是安身立命的基础。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老子提出的“致虚宁静”“少于寡欢”等处事的哲学是拯救人们心灵的一剂良药,让我们正确看待得失,净化人的心灵。

《道德经》中让我们知道,老子注重人的无为思想,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的无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无为思想用在为人处事的观点上来看,便是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老子对于宇宙自然的相对性、物极必反、中庸之道、道无常、柔弱刚济、处事处世、大小上下、重轻强弱等等相对、绝对的分析都能给出最大参照系的分析和包容,甚至对不确定性、悖论的数学物理关系都能给出抽象的合理分析,这种分析虽然不能给出方程的确定性,然而却能指出方程的不确定性问题。也就是他当时的思维可以直达物理学目前的最高境界“不确定性原理”。 平时,我经常听别人说得最多是“上善若水”,可对其真正的理解,相信很多人对其含义是含糊不清。我常听长辈教导晚辈们: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那为什么有人却在追求达到“上善若水”的境界?水有什么可以学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善人如水一样,水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