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雷雨》讲稿

《雷雨》讲稿

《雷雨》讲稿
《雷雨》讲稿

第二节《雷雨》

一、《雷雨》的思想主题

1933年曹禺在23岁的时候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作品《雷雨》,1934年的时候发表在《文学季刊》上,立刻引起了轰动。所以从1935年开始,《雷雨》开始搬上舞台,从此经久不衰,一直到现在还是舞台上的经典之作。《雷雨》是曹禺第一个戏剧生命,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可见一部成功的艺术作品,不朽的作品,它是多么具有吸引人的魅力。我们来看《雷雨》的主题,《雷雨》一出现,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们纷纷猜测和讨论《雷雨》的主题是什么?

从《雷雨》的取材来看,它确实受到了一些西方戏剧传统的影响,描写了上层社会大家庭的乱伦关系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的人生悲剧,从而也比较容易让人们产生误解。曹禺在1979年的一次座谈会上,曾经讲过这样一个笑话,他说:在50年代,有一次他坐火车去外地,临座不相识的乘客正好谈起了当时正在北京上演的《雷雨》,其中一位问这个剧说的是什么事,另一位回答说,是一家人乱搞男女关系的事,曹禺当时解嘲似的说,遇到这样的批评家真是没有办法! 这件事说明在当时一些普通的观众是很难了解剧本的取材和主旨的,所以才出现了这样的笑话。

《雷雨》和一切经典性的作品一样,《雷雨》也是说不尽的: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开掘和阐释它。

可以说《雷雨》不仅是曹禺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学讲究一种“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审美理想。在五四的时候,像鲁迅就批判过中国没有真正的悲剧,比如说像中国那些传统的悲剧,梁祝,白蛇传,孔雀东南飞,这些也是悲剧,但是在这些悲剧的结尾都有一个光明的尾巴。这也是符合了中国民众的一种欣赏习惯,人们喜欢看大团圆的结局。如果单纯是一种悲剧,人们会不满足。所以往往最后是梁山伯和祝英台死后化蝶了,然后双宿双飞。刘兰芝和焦仲卿死后,两棵树长在一起,二人化为孔雀;还有窦娥冤,死了之后鬼魂来替她申冤。所以鲁迅说说中国只有“瞒”和“骗”,因为现实是悲剧的,人们却写出大团圆的结局来,人们不肯睁着眼看。而曹禺是创作出了这样一出悲剧。好人没有好的结局,坏人也没有好的结局。

《雷雨》剧名的象征意义:

a、雷雨是家庭和社会郁闷烦燥的环境气氛的象征。

b、是促使家庭矛盾一触即发,预示着封建家庭即将崩溃的力量的象征。

c、是对宇宙和人物命运隐秘的恐惧的象征,反映了剧中人物的宿命观,也反映了作者对命运问题的探寻。

有人说《雷雨》是对社会问题的一个探讨,或者是暴露了中国资本主义家庭的横断面。曹禺曾说“我写的是一首诗,一首叙事诗”。里面虽然有资本家庭的罪恶、工人罢工,但绝非是一个社会问题剧。这跟当时的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的定性是一样的,《玩偶之家》也被定性为是社会问题剧,后来易卜生也辩解说:我写的是一首诗,而不是什么社会问题剧。这大概就是作者和批评界与观众的感受所出现的一种差距。

曹禺在《雷雨·序》当中也一再声明,他在创作开始时“并没有明显地意识到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些什么,”但是同时又承认“也许写到末了,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着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也就是他追认了一些他自己所没有发现的东西,比如说暴露了资本主义大家庭的罪恶。文学有四要素:世界、作者、作品、读者(美国学者M.H.艾布拉姆斯在他的《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的)。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相互依存、相互作用。《雷雨》作为一个文本在流传的时候,它就脱离了作者最初的创作动机。通过读者和观众的品读,也就发现了作者所没有发现的问题。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它强调的是读者对文学艺术的再造性。读者各不相同,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阅历和生命体验,所以就会品味出不同的意蕴来。

《雷雨》在创作的时候几乎完全出于一种创作的激情,一种情感的需求。曹禺说:“我所说的也许不是什么因果报应,而是想暴露天地间的一点残忍,大自然的一种冷酷。”自然的冷酷和天地间的残忍,尤其体现在周冲和四凤身上,两个年轻,无辜的生命就这样死去了,而作恶的人依然活着,曹禺把这称为命运。比如说周萍,他想改变以往的罪恶,离开周家忘掉他和繁漪的这种畸形的关系,所以他抓住了四凤想救出自己,这样的一个救出反到使他陷入更大的悲剧当中。繁漪不知悔改,她拼命的抓住周萍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最终也是造成了自己的毁灭,甚至整个周家的毁灭,所以在这里命运就像一口深井一样,捕捉着每一个人。

在这个悲剧里面曹禺不自觉地借鉴了西方的一些理论,在古希腊这些悲剧当中,曹禺最喜欢的就是《俄狄浦斯王》,这是一个典型的命运悲剧,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这种神秘的不可知的命运的理解。《俄狄浦斯王》写特拜国王拉伊厄斯当时接受神的指示说他的儿子将来要弑父娶母,于是这个国王就把儿子送给了牧羊人,让牧羊人把他扔到荒郊野外,自生自灭,但是牧羊人却把俄狄浦斯送给了邻国的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国王就把他抚养成人,等他长大之后他也得知了这个神谕,他不知道他的养父母不是他的亲身父母,所以为了避免悲剧的发生,他离开了这个国家并发誓永远都不会回来。而特拜国也正在遭遇一场厄运,

狮身人面的女妖斯芬克斯受女神天后赫拉的旨意来惩罚特拜国,斯芬克斯自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她要求路人解答一个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的动物是什么?如果无人能解开谜语,她便吞食特拜城的市民。所以特拜国的国王就率领人马去寻求解决的办法,在路上遇到了俄狄浦斯,由于道路狭窄,只能一个人通过,双方各不相让,发生了冲突,俄狄浦斯把这个国王给打死了,结果这就是他的亲生父亲,但是他并不知道。后来他来到了特拜城,猜对了斯芬克斯之谜,使女妖在羞愤中跳崖自尽。所以他被特拜国民众拥戴为新的国王,按照当地的习俗娶了已故国王的妻子,也就是他的母亲,他始终没能摆脱命运的悲剧。由于俄狄浦斯在不知不觉中犯下了杀父娶母的大罪,所以特拜国开始流行瘟疫和饥荒,说城里有人弑父娶母,他就不断的追查,最终发现是他自己,所以在极度的悲愤中他最终刺瞎了双眼,把自己流放了,他的母亲也上吊自尽了。所以这里面没有道德的作恶者,大家只不过逃不了命运的安排。在曹禺的戏剧里我们也看到了命运的残忍,由周朴园和侍萍繁衍下来的两个家庭,命运离奇的巧合,上一代人的命运在下一代人身上重演。同时这里面又有社会问题剧的形式,曹禺创造这出悲剧的时候并不是完全出于命运的巧合,这里面有人作恶的成分,尤其是周朴园,又有了对社会的一种批判。

二、人物分析

《雷雨》的巨大精神震撼力,首先是通过剧中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展示出来的。每个人物写的都很有风采,很具有自己的个性,最突出的就是周朴园和蘩漪。

周朴园:是整个剧作的中心主人公,一个兼有封建地主和资本家特征的人物。是一个带有浓厚封建性特征的民族资本家典型,是《雷雨》悲剧的总根源。专横、自私、狡诈、贪婪、残忍、虚伪是他的主要性格特征,剧本以三条线索对他的性格进行刻画。

第一条线索是从周家内部,主要是在与蘩漪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他是一个专横的封建家长。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对待他家庭的成员,怎样对待繁漪的,怎样对待他的孩子的。在这个人物身上有一个贯穿性的动作就是周朴园刻意维持他的封建家庭的秩序,他要他全家的人,包括他周围的所有人都服从他。你比如说他对待繁漪,繁漪是他的妻子,但是他没有温情,也很少关爱。从他对待繁漪的态度上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专横和冷酷,繁漪虽然和周朴园一起生活了18年,但这18年来,她很少得到过周朴园真正的关心。更多的时候是为了实现他的意志的一种工具。在这个剧作中,周朴园逼繁漪喝药,在这个场景当中我们看到这是作为丈夫对妻子的一种关心吗?恐怕不是,他一步一步的逼着繁漪最终把药喝了下去,这个时候他关心的已经不是这个药能不能把繁漪的病治好而是他的权威。对这个家庭的秩序,至于这个药能不能医治你的病倒不那么重要。他当着周

萍、周冲的面严厉训斥蘩漪“不要任性”,冷酷地说“这么大的人了,即便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孩子着想,做一个服从的榜样。"”不仅是对繁漪,他的儿子们也要必须服从。他要他的两个儿子劝他们的母亲喝药,接下来又让周萍跪下来逼繁漪喝药,本来繁漪不想喝,当周萍跪下来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要把这碗苦药喝下去。在这我们看到周朴园的这种专横,对他的妻子如此,对他的儿子也是如此。紧接着,在繁漪哭着离开小客厅的时候,周冲转身也要离去的时候,周朴园反问他:你就这样走了?这时候周冲又转过头来毕恭毕敬地问:父亲,还有什么事?周朴园说没有了,这才扭身走了出去。所以我们看周朴园他关心的是他自己的权威,他的意志是不可侵犯的,对于妻子如此,对于两个儿子更是如此。戏剧通过周朴园威逼蘩漪喝药这个典型的戏剧动作,让人们看到了他的封建家长统治,这种统治不仅表现为经济上的控制,更表现为精神方面对人、对人的精神意志的压迫、扼杀、毒害和控制。

第二条线索是周朴园和侍萍的关系,这集中地体现了他的自私、虚伪及性格的复杂性。三十年前他为了要娶有钱有门第的小姐,逼着刚生完第二个孩子才三天的侍萍在年三十晚上抱着孩子离开周家,不管她的死活,造成侍萍一生的不幸、痛苦。三十年后,侍萍为了把自己的女儿找回去,不经意间又来到了周家,侍萍也没想到多年之后,她会和周朴园在此相遇,当周朴园意识到眼前这个四凤的妈就是30年前投河自杀的侍萍的时候,他第一个反应是什么呢?“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三十年了,你还是找到这来了。”

在对待侍萍的态度上,充分显露了周朴园人性深处的矛盾和复杂情态。对于侍萍当年被迫而死,周朴园是深负内疚的,他是爱侍萍的,不过这种爱没有超过他爱他自己,为了地位、名誉和利益,他在30年前牺牲了侍萍,为了赎罪,多少年来他一直记着侍萍的生日,按照侍萍生前喜欢的方式布置房子,这种带有忏悔意味的情感好像并不是虚伪的,不过这种情感是以侍萍的死为前提的,因此,当30年后侍萍又活着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又直接地感到了一种对自己地位、名誉和利益的现实威胁,潜在地感到了一种冥冥之中命运的打击,令他感到深深的恐惧,从而其自私、冷酷、虚伪的本性再次显露出来。当他得知侍萍来此并不是来找他算账以后。这才稍稍稳住了阵脚,紧接着就是给鲁侍萍开条件,问她要多少钱,拿钱想赶快把侍萍打发走,好掩饰他所做过的这些罪恶的行径,所以从这些细节当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周朴园的这种自私和冷酷。

第三条线索是他和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的关系,通过劳资关系、阶级关系、血缘关系,揭示了他作为官僚资本家的反动阶级本性。戏剧揭示了他的发家史,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2000多名小工,从每个小工的性命中捞到三百块钱,发了绝子绝孙的昧心财。成为资本家之后,他又残酷的剥

削和压迫工人,导致工人罢工。在镇压工人罢工中,他勾结官警,让警察开枪打死三十个工人,并采用分化收买的办法,买通了工人代表签字复工,开除了带头罢工的自己的亲生儿子鲁大海,他干尽了丧天害理的坏事,充分显示了他作为官僚资本家的反动阶级本性。

剧作是通过周朴园对侍萍的忏悔、对繁漪的专横、对罢工的处理三个方面来展示他作为封建家长的冷酷尊严和内心的复杂情感。曹禺是把周朴园大当作一个“人”来看待的,写他的多重复杂人格,使其成为一个充满魅力的人物形象。周朴园在毁灭整个家的过程中也毁灭了自己,在制造他人悲剧的同时,自己也受到了命运的无情惩罚,他自身也是这场命运悲剧的承担者和受害者,这是《雷雨》更深刻的地方。

繁漪是一个给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因为她的忧郁和疯狂,也因为她的性格的复杂和鲜明。曹禺对她充满了理解和同情,赋予了她雷雨般的反抗性格。她是五四以后的资产阶级女性,聪明、美丽,有追求自由和爱情的要求。但是嫁给了周朴园以后,她受尽了周朴园这个封建专制家长的种种精神折磨,压抑的家庭气氛使她感到极端的痛苦,就像陷入了“一口残酷的井”。繁漪本来是预备在周家等死的,但三年前,周萍从乡下回来,还带着乡野土气,痛恨周朴园的专制,对蘩漪说“我宁愿他死,哪怕是犯着乱伦的罪,我也干”。这带有引诱性的话,燃起了蘩漪的被压制的热情。为了周萍的热情,她情愿不顾自己的性命和名誉,他情愿走上一条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这样一条不归路,但周萍却始乱终弃,厌恶了和她的关系,转而和侍女四风相爱,并企图离开家庭。蘩漪得知一切后,爱恨交加,爆发了"雷雨"的性格。她一再警告周萍:“一个女子,你记着,不能受两代人的欺侮!”“小心!你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了,她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她不能再忍受独自在能闷死人的周家生活,她要做一次困兽的搏斗,她要破坏周萍和四风的关系,她要拉住周萍。她的反抗是极端的、尖锐的、不顾一切的,她是《雷雨》中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物。在《雷雨》中,是她以最尖锐的语言揭露和控诉周朴园和周家的罪恶,撕破他们道德家、慈善家的伪善面目;是她对专制暴君周朴园进行一次又一次正面交锋,是她推动剧情向高潮前进。

她和周朴园之间的关系,刚才我们看了周朴园逼她喝药的情节,不想喝但是又不得不喝。我们看到繁漪她内心的屈从和反抗。她和周萍的这种畸形的恋情,实际上意味着是对周朴园专治的一种反抗,一种不满。再比如说,在剧本的结尾处,也就是当繁漪得知周萍和四凤幽会的时候,她尾随而去,后来又冒着大雨回到周家,这个时候她是狼狈不堪,浑身被雨淋湿,满脸又是雨水又是泪水,碰到了周朴园,她就皱着眉头对周朴园说,你先到楼上去,我要在这里歇一歇。当她

得知周萍和四凤之间的私情之后,她已经绝望了。她敢于对周朴园说你上楼去,我要在这里歇歇,从这可以看出她对周朴园的反抗,她已经不顾一切了。

她对自己的儿子周冲,作为一个母亲他对儿子本能的爱是有的,但是到了剧本的结束处,当她为了拆散周萍和四凤,为了挽留住周萍的时候她不顾一切了,当周萍要带着四凤离开周家的时候,繁漪就不顾一切的把她的儿子周冲喊了出来,为什么呢?因为她知道周冲很天真,也很浪漫,幼稚,她知道周冲也喜欢四凤,她把周冲拉出来,企图让周冲和周萍抢夺四凤,以这种方式拆散周萍和四凤,拦住周萍的去路。为了个人的情欲她什么都不顾了,不惜伤害自己的儿子。她对四凤母女,对这些下人她也是有同情的,但是为了斩断儿子和四凤之间的情感,她请来了四凤的妈侍萍,让她把四凤带走。而且包括四凤的父亲也被她辞退。让他们离开周家。当赶走了四凤一家,她又感到内心不安,又让周冲连夜给四凤家送去了100元钱,所以这是一个性格非常复杂的人物。

繁漪是个情感浓烈的女人,她的身上具有“原始的蛮性”——“爱起来是一把火,恨起来是一把刀”。但偏偏一个情感、情欲浓烈的人遭受了超常的压抑,这就更加是能量蓄积起来了。在这样的状态下,她的性格被扭曲,使她成为一个暴戾的女人。当最后她身上或性格中蓄积的能量以非正常的状态爆发后,那么就会产生毁灭的力量,导致自己和他人的毁灭,她的性格具有爆发性,也具有毁灭性。因此,曹禺说,她是一个具有“雷雨式性格的女人”。

周萍:一个畸形的人,既有软弱的一面,又有痛恨父亲的冷酷、追求自由和真爱的一面,但这个畸形的、罪恶的家庭决定了他在本质上是怯懦的自私的,他想反抗命运,却没有真正的勇气和责任感,最终只能在自我内心巨大的精神压力下被毁灭。在和繁漪的这种畸形的关系中,周萍感到一种罪恶感,他渐渐开始感到厌恶,他觉得他的父亲是一个很体面的人物,繁漪在愤怒的时候曾经说:我不是周朴园的妻子,我也不是周冲的母亲。在这个时候,周萍就对繁漪说,如果你不承认你是父亲的妻子,那么我还承认我是父亲的儿子。既然他承认他是他父亲的儿子,那么他对这种关系就感到非常的厌恶,急于摆脱和蘩漪的这种关系。他对繁漪可以说是一种始乱终弃。周萍对四凤很难说是一种真正的爱情,在某种意义上说,他只是想要借助四凤来摆脱他的罪孽感,其实他的冷酷和自私在某种程度上也有他父亲的影子。

侍萍: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妇女形象。她纯朴、善良、坚强,在她身上,集中了旧社会下层妇女所遭受的一切苦难。三十年前,当她还是个纯真的少女,在周公馆做侍女时,与大少爷周朴园发生了恋情,生下两个孩子后,却被赶出家门,抱着才出生三天的小儿子投河自尽。被人救起后,为了生活和孩子,历尽了人间艰辛,她“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在学校里伺候人”,嫁过两次人,

忍受着和趋炎附势的无耻奴才鲁贵的共同生活的痛苦。面对残酷的命运,她表现出惊人的耐力和顽强的生活意志。

曹禺运用了他刻画悲剧女性形象的卓越才能,描写了这个善良妇女精神上所遭受的不堪忍受的沉重打击。周朴园的遗弃给她代来了一生的不幸,她唯一的希望是千方百计地避开过去悲剧的重演,带女儿离开周家。可是她最后一线的人生希望仍然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女儿不但重演自己三十年前的悲剧,而且竟是和她自己的亲生儿子周萍相恋,并且已怀孕,她痛心疾首地发出了宿命的悲号:"天知道是谁犯了罪,谁造的这种孽!"这是她对不幸命运的悲叹,也是对罪恶的旧制度的血泪控诉。四凤和侍萍母女俩的性格和命运如出一辙,然而正是在作者设置的这种惊人的巧合之中,才使人能够充分领悟《雷雨》悲剧,在人伦道德、阶级差异、人性善恶等各种方面所显示出的深刻性。

周冲:周冲是一个完全生活在最超脱的梦里面的人。然而他对自己的爱情以及整个家庭的期望都一个接一个地破灭了,他痛苦地感到现实的丑恶,一种幻灭的悲哀袭击他的心。与其他剧中人物的命运不同,周冲的悲剧带有很大的偶然性的巧合,而并不是某一个具体的社会问题造成的,但恰恰是这种巧合所蕴含的必然因素最充分。

三、艺术特色

(1)运用西方戏剧中的“三一律”原则和“回溯式”结构。

曹禺曾自己说“我是抽取别人的金线来织就自己的衣服。”他对西方的艺术有一种自觉的融汇和借鉴。这使得他的话剧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他运用了西方戏剧“三一律”的原则和回溯的结构,“三一律”的原则是西方戏剧经典的原则,源于欧洲的古典戏剧,要求时间地点都是完整一致的。就是单一的故事发生在单一的地点,并且在一天内完成。《雷雨》基本上是这个样子,但又不是完全遵循这一原则。在这里,时间是一天,从午后到夜里的两点大致上是一天,所讲述的故事虽然长达三十年,在舞台上集中在一天之内,地点是两个,一个是周公馆,一个是鲁贵家里。

相比传统戏曲而言,现代话剧在时间、空间上受到的限制更多。传统戏曲喜欢按照自然发生顺序,从头到尾形成戏剧结构。如元杂剧《窦娥冤》从窦娥童年写起,到丧失父亲后与婆婆共同生活,到蒙冤、行刑,直到最后复仇,戏剧结构按照时间发展为线。古希腊悲剧不会运用这种结构,它的常规写法是把过去事件压缩到一日之内来表现。

易卜生继承发展了“三一律”结构,用其特殊的“回溯式方法”将过去与现在情节交织,曹禺即在《雷雨》中把“过去的悲剧”由“现在的悲剧”的发展而逐步引出,形成结构的紧凑而容量的加大。

剧本以三十年前周朴园与侍萍的矛盾为前史,从三十年后某一天内的矛盾下笔,把复杂的故事和尖锐的矛盾冲突,浓缩在早晨至半夜的二十四小时之内,集中在周公馆的客厅和鲁贵的家中发生。

以周朴园为中心,层次清晰地展现错综复杂的三条主要矛盾冲突线--周朴园与蘩漪、周朴园与侍萍、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矛盾线。其中,周朴园与蘩漪的矛盾冲突是全剧的主干。它牵出了周朴园与侍萍、蘩漪与周萍、周萍与四风、周萍与周冲、四凤与侍萍、侍萍、四凤与鲁贵、周朴园与周萍、周朴园与鲁贵、周萍与大海等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使全剧八个人都卷入紧张的矛盾冲突之中,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集中严密的结构。剧作情节发展波澜起伏,不断推进直至高潮,各种复杂的情爱关系、血缘关系全部暴露,现存秩序再也无法维持,迅速导致三死两疯的大悲剧结局。结构安排之紧凑、精巧,令人叹为观止。

(2)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雷雨》剧作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剧中的人物形象,无论主次,内心矛盾冲突都很激烈,每个人都具有充满矛盾的性格和错综复杂的情感,人物个性既鲜明又不单一固定,并在发展流变中不断得到加强和突出,可以说,《雷雨》中的八个人物,每个人都可以独自成戏,如周朴园的专横,冷酷,周冲的天真善良,蘩漪的疯狂大胆、四凤的清纯真诚、鲁大海的正直勇敢、鲁贵的卑琐狡猾,个个写的活灵活现。

(3)人物语言富于动作性,并且高度个性化。

戏剧是语言的艺术,剧中人物形象的刻画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雷雨》剧作中每个人物的语言都有鲜明的个性特色,符合各自的身份、出身、地位、教养和性格气质,也符合人物在规定的戏剧情境中想说的充满个性和情绪色彩的话。这一点在周朴园身上表现得最突出,剧作为了突出他的专横、独断的封建家长性格,台词多为简短、有力,赋予命令性和不容辩驳性。如第一幕:他一出场看到两年多没有见到面的妻子蘩漪,第一句话就命令她:你应当再到楼上去休息。一个“应当”十足表现了他在家庭中的专横和冷酷。

(4)戏剧语言精练简洁、明白晓畅,具丰富的潜台词。

在看似普通的人物对白中,深藏着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和意向。如侍萍在三十年后重来周公馆时,第一次见到久别的儿子周萍,竟然成了凶狠地殴打亲兄弟(鲁大海)的恶少,心中的痛苦与愤恨可想而知。她本能地呼喊周萍的名字,但她的身份与地位又不允许她明言,只能强忍悲痛,转而以大海母亲的身份进行抗议:“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这种极富潜台词的个性化语言,在剧中随处可见,既揭示了人物的性格,又能引起人物相互间的影响,推动冲突和事件的发展。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6.雷雨(说课稿)

《雷雨》说课稿 一、说教材 《雷雨》用字精炼而且准确,语言优美而生动,是一篇很富表现力的文章。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多媒体课件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情感目标: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我上的是第二课时,我定下了以下学习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描写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重点词的准确。联系生活感知,默读边读边想象雷雨前、中、后的景象。 三、说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为主。在课上我会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各种不同的雨的生动景象。同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看图与读文相结合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感受雷

雨的特点。力图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从而获得收获,体验学习的快乐。 说学法 1.朗读感悟为主:“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常用的方法,学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而本课语言精炼而生动,学生要在读中去感悟。 2. 合作探究法:“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变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雷雨》这一篇课文很明确地分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这三部分,所以我会在组织全班学习完第一部分后,就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探究第二、第三部分。 3.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与基础,而合理地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为了更好的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精心设计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感受雨的美 1.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种下雨的情景,引导学生用四字成语概括和体会各种不同的雨,如蒙蒙细雨,倾盆大雨,狂风暴雨。让学生有了感性的认识。 2.雨有不同的脾气,它时而温柔,时而暴躁,今天我们要认识的雨会是什么脾气呢?播放雷雨声音,相机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两遍课

夏天和冬天说课稿

《夏天和冬天》说课稿(第一课时) 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李建华 一、说教材 《夏天和冬天》是鄂教版第五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季节”为话题,作者望安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大自然夏天和冬天中极富特色的景物,字里行间充满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在文章中,作者用小标题分为夏天和冬天两个部分。在夏天这一部分,作者描绘了“雨前”和“雨后”的景色,运用短小精悍的句子,拟人化地写出了柳叶、小花、小鱼等雨前、雨后的变化,字里行间充满童趣,洋溢着盼望下雨的焦急和雨后的欢快,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 当然我们也知道,文中所描绘的景象与学生所接触的大自然有一定的距离,但文本本身对三年级的学生仍有较大的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想象。另外,在文中有很多可以让学生反复品赏咀嚼诵读的文字,学生可以展开想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 本课我教学的是第一部分“夏”,根据以上的分析及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卷、煮、转、消、黑”5个字,会认“蜻、蜓、哨、铛”4个字。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并学会发现词语中的规律。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夏》部分。 3、引导学生发现夏天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景象。 4、重点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抓住重点句词品味,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感受夏季景色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景。 根据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夏天特征,感受自然的美好。教学难点是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说教法、学法 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自主合作阅读中,让学生体会夏天雨前和雨后的不同景象,从而让学生感受夏天雨的珍贵,以及文本带给我们欢快的情感。而教师则在学生理解的关键处适时点拨、引导,让学生体会夏雨的同时,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雷雨》导学案及答案

《雷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戏剧的知识,品味个性化语言。 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3、了解以“雷雨”为题的象征意义,并把握《雷雨》的主题。 学习的重点、难点: 1、了解话剧的特点,品味个性化语言和戏剧冲突。 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戏剧的知识。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走进作者 曹禺,原名万家宝, 1 9 1 0 年生,湖北潜江人。他从小爱好戏剧, 1 9 2 9 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 1 9 3 3 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经巴金、靳以的推荐,这个剧本在 1 9 3 4 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继《雷雨》之后,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在这两个剧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艺术 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 击。剧作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 1 9 4 2 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编成话剧,解放后,写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三、写作背景 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 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 处女作《雷雨》。它以1923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比较真实地描写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 有深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的家庭悲剧,预示着2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一场翻天覆地的 社会大变动不可避免地即将发生。 五、整部话剧《雷雨》的大致情节 《雷雨》以现实与往事相间的手法,写了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个家庭的主人,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在三十年前,还是个地主大少爷的时候,曾引诱女仆梅妈 的女儿侍萍,生了两个孩子。后来,他为了娶一位大家小姐,强迫侍萍把大儿子周萍留下,把刚生下三天的第二个孩子(鲁大海)带走,遗弃了母子俩。周朴园又娶了繁漪。并生了个 儿子周冲。侍萍被逼得走投无路,冒着大风雪去跳河。她被救后,为了孩子,又嫁了两次,与后来的丈夫鲁贵生了个女儿四凤。不料鲁贵与四凤无意中又当了周家的仆人,儿子鲁大海当了周家的煤矿工人。于是以周家为中心发生了各种巧合的违反伦常的性爱关系,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继母繁漪与周萍私通,同父异母的兄妹周萍与四凤相爱,周冲也在追 求四凤,而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相互为敌,周萍与鲁大海兄弟之间亦互相仇视。这个悲剧 的内幕是侍萍因繁漪通知她领回四凤而来到周家才被揭露的。这些矛盾酝酿、激发,终于 在一个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来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 也开枪自杀了……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归于毁灭。 四、戏剧常识 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 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 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 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 视剧等。 3、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 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4、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 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5、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 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6、戏剧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之间和阶 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 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7、话剧知识:话剧是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对话在话剧中具有特别重要的 意义,人物性格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发展主要靠对话来表现。正因为这样,对话必须是 规范化的文学语言,要通俗易懂,便于群众接受,适于反映现实生活。“五四运动”以后,欧洲戏剧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或话剧。1928年有洪深提议定为话剧。曹禺的《雷雨》、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茶馆》在我国话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8、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场,即拉开舞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尤溪一中陈昌祥 一、教学设计说明 氮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能通过实验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知道,氮是维持高等动植物生命活动的必须元素,因此,氮的循环涉及到地球上生物圈的各个方面,人类活动也在逐渐地影响到氮的循环。所以,教材对氮气和氮的化合物的性质传授不是孤立的,而是以“氮的循环”作为载体和线索,把我们要学习的物质置于“氮的循环”这个大的背景下,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又有利于学生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节是“自然界中的元素”中“氮的循环”中的第一课时,教材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界中氮的循环,二是氮的固定,三是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N2、NO和NO2的性质。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中对这一课时教学做了具体的细化,学习要求中的知识内容和认知目标分别是:氮气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氢气的反应)(C);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B);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C)。教学建议是:采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设置教学情境,对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进行教学,进一步归纳学习、研究物质的方法和基本思路;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氮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在氧气的作用下与水反应转化为硝酸的定量关系不作拓展。 《2010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化学学科考试大纲》中对这一课时的要求是:氮气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氢气的反应)(B);一氧化氮、二氧化氮(颜色、状态、气味;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B);了解氮氧化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中有关要求是: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以上不论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还是《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中

雷雨课后练习答案

一仔细阅读课文,把握周朴园、侍萍的性格,回答下列问题。 1.在鲁侍萍讲述往事的过程中,周朴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2.周朴园是怎样看待鲁侍萍突然出现在面前这件事的他先后做出了怎样的反应 3.从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中,可以看出周朴园哪些性格特征 4.课文结尾处写周萍动手打鲁大海,目睹这个场面,侍萍有什么样的反应她由"只要见见我的萍儿"到此时对周萍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设题意图:由剧中最让人感兴趣的人物形象入手,全面而细致地理解、欣赏课文。 参考答案:1.周朴园主动和鲁侍萍攀谈,是想打听当年的"侍萍"的坟在哪里。他心里认定侍萍已死,对他没有任何威胁,因此想借给她修坟,寄托自己怀念、忏悔等心情。开始时,他语调沉稳,心里平静,尽量拐弯抹角,含糊其辞。可是等鲁侍萍把话头接过去,一下子说出所谓"梅小姐"的"丫头"身份及"不光彩"的行为、不幸的命运时,周朴园突然被迫面对他过去犯下的罪恶,三十多年来这恐怕是第一次,因此他非常痛苦、紧张(舞台提示语里有"苦痛""汗涔涔地")。对于周朴园来说,侍萍被赶出家门、被逼得跳河这一段往事,是他最不敢面对的。这一段往事被揭开后,他的内心逐渐平静了下来,恢复了常态,继续打听侍萍的坟的事情。等鲁侍萍告诉他当年侍萍没有死以后,因为事情太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他先是"惊愕"不已,此后便一直处于迷惑、深思的状态,等到鲁侍萍试探性地问他:"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他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反应,赶紧回绝了。而当鲁侍萍再次不死心地问他:"……老爷想帮一帮她么"他敷衍地说:"好,你先下去吧。"至此,周朴园已经没什么心思追忆过去了,他只想把眼前这个知道太多底细的人打发走。最后,无法再控制自己感情的鲁侍萍用一句比一句更清楚表明她的真实身份的话,迫使周朴园确认她就是当年的"侍萍",在这个过程中,周朴园全然地惊愕、困惑了。 2.周朴园始终认为鲁侍萍来者不善,对他有威胁,因此,他一直将她视为"谈判"对手,想方设法把她可能造成的危险永远化解掉。一开始他觉得鲁侍萍是受人指使来到这里敲诈他的,随后从侍萍的话中他知道并没有人指使她之后,他又坚信侍萍自己想要经济补偿,即使侍萍痛心地让他不必有这种顾虑,他还是放心不下,唯恐鲁家的人会借机敲诈他。总之,周朴园一直从现实利害的角度来揣想鲁侍萍来到周公馆的意图,因为他害怕自己因此而遭受经济损失,更害怕自己名誉上受损伤,家庭的"安定"秩序被破坏。 为了好好地将鲁侍萍打发走,除了在刚得知眼前的人就是当年的侍萍时,他由于自己卑

《雷雨》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雷雨》说课稿 一、说教材地位特点 我今天所说的课文是《雷雨》。它所处的单元是高中第四册第三单元。这个单元是高中首个戏剧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培养戏剧意识,解读名家名剧,初步涉入戏剧瑰丽之门。而《雷雨》是中国现当代戏剧扛鼎之作。而本文又位居单元之首,认真解读本文将有助于对其他三篇剧本的理解,引导学生在阅读剧本时,注意品味个性化和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把握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了解人物性格是怎样在矛盾冲突中的发展、变化中得到体现的。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戏剧常识,作者及作品梗概。走进作品,走进大师。学会鉴赏解读戏剧。 能力目标:领会作品中个性化的对话语言对真实、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情感目标:认识到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史,从而认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的必然灭亡。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地位。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个矛盾: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周朴园与工人代表鲁大海的矛盾冲突难点:a、把握周朴园的性格特征,了解鲁侍萍被侮辱残害的根源。 b、了解出场人物之间的复杂的关系。 四、说学法引导 见教案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约3分钟) 上课伊始,我先播放电影《雷雨》结局片断。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渲染情感,创设氛围。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之后,我指出七十年前的今天,年仅23岁的曹禺先生以他在清华大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

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剧结局、一声叹息。在幻想、憧憬、挣扎、嚎叫之后。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火热人生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雷雨》,除了生命毁灭的沉默和黑暗之外。究竟还有多少个难解的迷,究竟还能告诉今天的我们多少些人与人性的启示。 接着,我与学生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平等的走近被称为“中国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走进《雷雨》。 二、资源收集和整合分析(约13分钟) 1.设问提示,提出问题 我采用换位思考。由学生主体积极、自主的给自己提出学习任务。也就是假设学生是老师,在首次接触戏剧这一文学形态,在教学戏剧单元第一课《雷雨》时。他们会让学生首先了解什么?并让每位同学设计一个问题,发布在网络讨论区。 2.信息收集处理 ⑴聚焦问题 就是将学生刚才提出发布于讨论区的问题。进行整理、筛选、总结、提炼出两大问题。 A、戏剧常识(定义、分类、鉴赏剧本的要素等) B、曹禺简介,《雷雨》故事梗概,创作背景 ⑵资源搜索 教师将全体学生分为两大组。各组负责其中一个问题。之后,教师提供给学生解答问题的途径。 收集课文和课外资料上的信息利用网络,使用关键词在网络上搜索有关信息的网站。访问其中一个获几个站点,收集相关的信息。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些参考网址和搜索引擎。 在这一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分工和合作,使每位学生都有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享受学习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交流、汇报、讨论 接着,首先要求学生对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把整合好的资料发布于他们自己的讨论区。 之后,教师让一些学生讲解、展示自己的成果。期间,教师作适当重点点拨。

苏教版音乐二上《夏天的雷雨》说课稿

夏天的雷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这堂课我运用的是小学二年级(苏少版)的教材,主要内容是——《夏天的雷雨》。《夏天的雷雨》这首歌曲为一段体,有四个乐句组成。每句的前半部分结构规整,三处采用了切分节奏型,其中第一、三句完全相同,第四句作为全曲的结束句略有不同,增强了结束感。在这节课中我想通过唱、听、动感受歌曲的情趣、风格,并掌握节奏。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欣赏及歌曲的学唱,使学生感受和了解《夏天的雷雨》这种体裁的主要特点。 2、在游戏中能够对音乐性的指令作出反应,随之变换动作或继续游戏进程。 3、能够区分不同音乐所表达的不同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这堂课的重点就是切分节奏的教唱,难点是如何在音乐游戏中贯穿这个节奏的训练。 四、教学过程分析 导入新课。 通过听赏《吉祥三宝》和《刘三姐》中《心想唱歌就唱歌》的片段向学生提出问题: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总结出都是有问有答的歌曲。老师这里有一首奇怪的歌,少了哪些部分呢?分析歌曲。 新课学习: 1、节奏游戏:教师按节奏范读谜面歌词,让学生用同样的节奏答出谜底,以接龙游戏的形式轻松地解决切分节奏并找出答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环节。老师再用声释教学的方法和学生一起模仿出夏日雷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习歌曲: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新歌的兴趣,老师有感情的范唱一遍,然后放录音,请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用手轻轻地拍,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接着老师用琴声带领学生用“La”音模唱旋律,找出歌曲中相同旋律的两乐句。

引导学生用形体动作表现出对内容的理解,并进行总结,找出其特点。然后为歌曲取名字。在此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练习唱歌:齐唱、分组唱、分男女生唱、个别演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演唱才能。 3、成立简易乐队。在唱好了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用一些简易乐器为歌曲伴奏,利用铃鼓、磁铃为歌曲伴奏。老师用铃鼓示范,磁铃主要用在打击长音处。学生分组练习用铃鼓和磁铃为歌曲伴奏。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也使他们有一定的成就感。 4、创编活动:为了激发学生学舞的兴趣,鼓励互相启迪、创作,老师指导、观察,请一些创编的好的同学在前边来表演,音乐再次响起,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各尽其能、各得其乐、各有所获。整节课都让学生处于愉悦之中。 5、类比欣赏,拓展延伸:欣赏相关内容的音响资料,如《电闪雷鸣波尔卡》和《乘雪橇》,先说出两首乐曲的特点再对比两首乐曲表达的情绪有什么不同,可以用色彩、线条或动作等方式表现出来,这个环节中能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 音乐是最富有情趣的艺术,同时又是最讲究形式结构的艺术。所以,我认为音乐教学应努力创设一些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既享受到音乐的乐趣,又获得形式、技能的领悟。在本节课中,以实践为中心,以技能为手段,以能力为重点,让学生在大量的音乐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享受学习的快乐。

《雷雨》阅读答案雷雨阅读短文及答案

《雷雨》阅读答案雷雨阅读短文及答案 雷雨 夏日的中午,连空气也发烫。笔直的大道,无遮(z5 zh5 zh6)无盖地曝晒在阳光之下。路旁的几株柳树,热得无精打采,低 垂着枝条。柏油路软绵绵的,一脚踩出一个浅浅的脚印。一串汗珠 摔下地,“吱”的一声,冒了一道白气,就没影了。 空气闷得人发慌…… “热死了,热死了……”树上的知了拉开嗓子高叫着。 方才还是烈日炎炎,万里蓝天不见一丝云絮。一转眼,狂风尖厉 地呼啸着,旋转着,把路边的几株柳树吹得七颠八倒。“沙沙沙”, 一些小砂子平地飞起,撞到窗子的玻璃下,发着声响。不知谁的草帽,被风吹得像风筝似的,一翻一翻地飞向空中。天色骤然暗下来,半空中一大块一大块墨灰色的云,差一点擦着高楼顶,不一会儿就 连成了一片,像块大墨布似的遮着天空,并且一点一点地压下来, 压下来…… “嚓!”闪电似乎看不惯这闷人的天地,它发怒了,用闪亮的宝剑 挑破了黑幕布。 “轰隆(l#ng l)n lu6)隆!”雷公似乎也看不惯这闷人的天地,它发怒了,用震耳欲聋的吼声震倒了黑云山。 不一会儿,“达达达”,豆大的雨点急速地落下来了。它敲打着柏 油马路路面,敲打着玻璃窗,溅起白蒙蒙的水雾。接着,一丝清凉 的湿润的空气便浸入人的肺腑。 闪电不那么刺眼了,雷声不那么震耳了,雨幕不那么密集了…… 仅仅半个钟头,就雨过天晴了。 这一阵雨,把整个天地洗刷一新。你再看路边那几株柳树,伸展 着枝条,叶儿上挂着晶莹的水珠,多么精神啊! 1.给加粗的“遮”和“隆”字选择正确读音,在文中正确读音下面画“√”。 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骤然——()方才——() 3.下面是文章有关写柳树的句子,请联系上下文写出它们各表达了 什么意思。 ①路边的几株柳树,热得无精打采,低垂着枝条。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6.雷雨一课一练(含答案)

16.雷雨 1.拼一拼,写一写,再想一想句子描述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选一选。A.隆隆的léi( )声从远处传来,wū( )云hēi( )沉沉地yā( )下来。B.léi( )雨过后,打开窗hu( ),清xīn( )的空气yíng( )面pū( )来。 C.树枝在雨中chuí( )落下来,花儿的头也被yā( )得低低的。 雷雨前:___________ 雷雨中:___________ 雷雨后:___________ 2.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 一( )大风一( )蜘蛛一( )彩虹 ( )的乌云( )的空气( )的彩虹 3.看图,选字填空。(填序号) A.垂B.压C.落D.挂 乌云( )下来彩虹( )在天上蜘蛛( )下来树叶( )下来4.看图,播报天气。 大家好,我是丁丁,现在为您播报天气。 今天是_______月_______日,星期_______,天气__________,最高温度_________摄氏度,最低温度________摄氏度,今天室外温度_________(较高适中较低),请大家注意_________。 谢谢您的收听,祝您生活愉快!

16雷雨 1.雷乌黑压雷户新迎扑垂压A C B 解析这道题考查本课的会写字及雷雨前后景色的变化。书写时注意“乌”和“鸟”的区别。第一句描写的是伴随着隆隆的雷声,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是雷雨前的景色。第二句写了雷雨后的景色。第三句写了雷雨中树枝和花儿的样子,是雷雨中的景色。 2.示例:阵只道满天清新美丽 解析这道题考查量词的积累和词语搭配。答题时可以根据课文中的词语来回答,也可以根据平时的积累来写,合理即可。 3.B D A C 解析这道题考查动词的使用。答题时先读一读给出的选项,再仔细看图,根据图片来选择。第一幅图中的乌云很低很厚,给人一种很沉闷、不安的感觉,很有压迫感,选“压”。第二幅图中的彩虹像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空中,选“挂”。第三幅图中的蜘蛛是挂在自己吐出的细丝上往下落,选“垂”更有重力的感觉。第四幅图中的树叶在往下掉,选“落”。 4.4 22 三阴转小雨28 17 适中携带雨具 解析这道题考查看图播报天气。我们先认真观察图片,想一想能从中提取哪些

关于幼儿园夏天的课堂教学优质说课

关于xx夏天的课堂教学优质说课 稿3篇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提高幼儿与同伴交流的能力,促进幼儿与社会性的发展,也培养宝宝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夏天的教学说课稿3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说活动背景及设计意图 诗歌《夏天的歌》,教材选自宝宝园综合活动课程主题六中第三周。诗歌内容形象生动,音韵和谐,问答式诗词描绘了一幅极富童趣的夏天场景。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易为宝宝喜爱和接受。符合中班语言教学目标中提出的“让宝宝理解简短的文学作品内容,初步感受其语言美,培养宝宝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因此适合我班教学。诗歌鲜明的结构特点,给宝宝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线索,便于宝宝理解和感受,能够充分发展宝宝的想象力。诗中的蝈蝈、知了、青蛙的叫声,已被宝宝所熟悉,这节课的教育资源就来源与宝宝的生活经验。同时,通过活动中诗歌仿编,可以发展宝宝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宝宝与同伴交流的能力,促进宝宝社会性的发展,也培养宝宝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说活动目标 结合中班宝宝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制定以下目标: 1、帮助宝宝理解诗歌的语言和画面,理解掌握诗歌内容。 2、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3、宝宝能根据诗歌的格式及夏季的特征大胆地仿编。 三、说重难点: 重点:帮助宝宝理解诗歌的语言和画面,理解掌握诗歌内容。

难点:宝宝能根据诗歌的格式及夏季的特征学习仿编,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方法: 在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宝宝,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宝宝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本次活动采用了情景教学法、整体教学法、观察法、直观演示法、游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宝宝的学习兴趣,感官认识。 使教法和学法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让目标得到落实。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培养了宝宝对诗歌的感受力,想象力,记忆力。五、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目标教具准备:事先录制好的蝈蝈、知了、青蛙的叫声。夏天的歌《课件》、图片--(蝈蝈、知了、青蛙;戴太阳帽的小朋友、撑小花伞的小朋友;草丛、大树、池塘、冰激淋。)学具准备:记号笔、操作材料。知识经验准备:宝宝已对夏天的特征有所了解。 七、说活动过程: 教师首先提问:“谁能告诉我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组织宝宝谈论夏天:夏天里你有什么感觉?草地上、大树上、池塘里有些什么变化?能见到哪些虫子?能听到那些动物的叫声?这是一个课前知识的经验准备,需要宝宝去运用具体形象思维去理解,只有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才能帮助宝宝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根据这一特点,在平时我利用谈话活动、图片引导宝宝观察,为理解诗歌内容,仿编诗歌做铺垫。 一、设计意图 《夏天的歌在哪里》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它是通过幼儿对夏天的了解进行创编而成的。诗歌运用质朴的语言,分别描绘了雷雨声青蛙的叫声、以及蛐蛐的声音来体现夏天的特征,各种声音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诗歌中表现出句式整齐、生动浅显,音韵和谐的特点。《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提出“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

人教版高一语文《雷雨》导学案答案

《雷雨》导学案答案 二、课前预习: 1、2、略 3、场面一:写周朴园与鲁侍萍三十年后意外重逢相认;场面二:周朴园和鲁大海之间的激烈冲突。 4、略 三、自主学习 赏析第一场 1、探讨:戏剧开头的“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 2、探讨:周朴园在认出鲁侍萍之前的态度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态度:怀念、打听。理由:保留鲁侍萍走时关窗的习惯、旧雨衣、修坟墓、旧衬衣教师小结: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揭露周朴园的罪恶,诉说自己的遭遇。──写他们过去的矛盾 3、探讨:周朴园在认出鲁侍萍之后的态度变化。 ⑴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三十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鲁侍萍的时候,为什么会惊恐万状? 明确:因为鲁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他以前的种种罪恶将昭然于天下。他以为搬了家,离开了无锡,从前的罪恶无人知道,可鲁侍萍的突然出现,却打他个措手不及,惊恐万状正是他内心虚伪的表现。 ⑵周朴园保留家具、熟记生日、关窗习惯说明什么?周朴园有良心的发现,深切地怀念鲁侍萍? 明确:说明周朴园没忘旧情,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着她。周朴园的感情很复杂,他确实曾对温柔美丽的鲁侍萍动过情,但他对欺辱鲁侍萍的行径必须掩饰,因为在他看来,同“下人”有一些什么是有损门第的。到了晚年,身边的妻子繁漪很不驯服,儿子也对他敬而远之,他时时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感到寂寞孤独,因此怀念鲁侍萍,借以弥补他灵魂的空虚,使精神得到解脱。其实,他的怀念是廉价的,是十分自私的。因此,当他知道鲁侍萍就是眼前的鲁妈,就立即声色俱变,以至于最后凶相毕露,辞退四凤和鲁贵,开除鲁大海,并声称“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鲁家来。”他对鲁侍萍的欺辱、摧残,他对鲁侍萍的忽冷忽热、软硬兼施,充分显露了他的残忍、自私、冷酷、虚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⑶周朴园毕竟是几十年来压榨工人的资本家,他在惊恐万状之后对鲁侍萍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明确:他认出鲁侍萍后,首先是翻脸不认人,厉声责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妄图恐吓鲁侍萍,但鲁侍萍从几十年的压迫中已经把自己磨练得顽强勇敢,周朴园的责问只能引起鲁侍萍的反驳;周朴园见硬的不行,又以“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重提呢”想稳住鲁侍萍;然后又采用哄骗的手段,口口声声地表白他没有忘记旧情,——屋中陈列着从前她喜欢的家具,每一年都记得她的生日,保留着关窗的习惯,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她;最后,他拿出五千元的支票给鲁侍萍,希望平息三十年来的旧恨新仇。 教师总结周朴园:惊恐万状→翻脸不认,厉声责问→试图稳住→哄骗(口口声声不忘旧情)→试图以支票平息旧恨新仇 ⑷探讨鲁侍萍的态度。悲愤控诉周朴园的罪行→听说周朴园怀念自己后心软了→撕毁支票以示蔑视抗议(骨气与尊严) 教师总结:第一场是从生活场景揭露周朴园的罪恶。 赏析第二场

雷雨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题

实验小学学年度第学期第次试题(卷) 年级(试题总分118分,卷面2分,共12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卷面分总分复核得分 评卷 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们,一个学期就要过去,在这一学期里,我们收获了多少?拿起你手中的笔赶快行动吧!相信你是最棒的。 勇闯基础关 一、我会认。照样子让大小写字母连成一家人。(8分)【小朋友,我们来比比看谁连的好!】 A J M R Q B O T m r a j o t q b 二、我会写。我要把字写漂亮。(16分)【小朋友,只要认真你一定行的!】 1、看拼音写词语 shuōhuàɡān jìnɡ mǎ yǐ táo shù huǒ bàn jiānɡhú lǎo shī bàn fǎ 2、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6)长大(zhǎnɡcháng)音乐(yuèlè) 着急(zháo zhē) 背包 (bēi bēi) 干活(gàn gān) 仿佛(fó fú) 三、我会变。【照样子,我来试试看。】(6分) 例:千+口=舌 土 +()= 埋闷—心 =() 舌 + 甘= ()闯—()= 门 合 + 手= ()跌—足 = () 四、我会连【找找我的好朋友。】(6分) 美丽的问题朝霞对花香 有趣的天气蓝天对太阳 闷热的夏夜鸟语对碧野 五、我会选。(8分)【小朋友,我们长的很象,可不要选错了!】 在再 (1)小鸟()天上飞。 (2)我()次来到公园里。 那哪 (1)你要到()儿去? 班级:姓名:学号: 线封 密

(2)小河()边是我的家。 六、我会找。下面哪两个字合起来可以组成另一个字,请写下来。(10分) 牙里几女羊口门令尸日 木鱼立鸟页耳西云向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我会填。在()里填上合适的字。(16) 一()手一()书一()牛一()路一()鲜花一()瓜地一()小兔一()白菜 八、我能写出意思相反的词语。(10分)【小朋友,相信你行。】 前—冷—快—马虎—细— 勇闯积累关 九、我会背。 (一)、经典诵读我会填 苏老泉()始发愤()籍;莹( )岁能咏诗泌()能赋棋(二)、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汉字。(12分) 1.《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小爱晴柔。小荷才露(),早有蜻蜓()。 2.《所见》:牧()骑黄牛,歌声振(zhèn)林樾(yuè)。意欲(yù)捕鸣蝉,忽然()。 3.《司马光》: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了,有的()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把诗词和意思及诗名和作者用直线连起来(4分) 眠再《草》王之涣 荣完《春晓》白居易 尽睡觉《古朗月行》孟浩然 更草木茂盛《登鹳雀楼》李白 勇闯运用关(我能写) 十、照样子,写句子。(16分) 1.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一边________________一边 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青蛙的尾巴已经长出来了啦! ________________ 已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写一句话。

《雷雨》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雷雨》说课稿 说教材 《雷雨》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是高中唯一的戏剧单元,构成本单元的4部剧作兼及古今中外。学习重点是戏剧冲突、戏剧人物和戏剧语言。通过学习,将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培养戏剧意识,解读名家名剧,同时,可以借此机会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风格、不同时期剧作的特色,步入戏剧殿堂的瑰丽之门。 (一)对教材的理解 四幕话剧《雷雨》是曹禺先生的成名作,更是中国现当代戏剧扛鼎之作。1932年它一经问世,就轰动了整个文坛,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文本节选的是《雷雨》的第二幕,共有两场戏:第一场,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再次相见,主要写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侍萍与周萍相见,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文本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周、鲁两家之间复杂的伦理关系和尖锐的阶级矛盾,深刻地揭露了上层社会腐朽罪恶的生活,反映了旧社会的黑暗现实。 在各类文学作品中,戏剧的矛盾冲突最为集中。因为戏剧表现的时间和空间有限,只有把生活中的矛盾集中起来,才能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戏剧塑造的人物形象应该是活灵活现的,具有鲜明个性。戏剧冲突、戏剧人物都是通过一定的戏剧语言表现的,其中戏剧人物的语言(台词)对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 基于此,在教学教程中拟重点考虑这样一些方面的问题: 1.初学戏剧,应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戏剧的基础知识。 2.《雷雨》是部现代剧、话剧、多幕剧(四幕)、悲剧,反映的是20年代正在酝酿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老师要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简介当时社会现状和社会矛盾。 3.戏剧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因此,学习本文要认真把握本文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复杂矛盾,通过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来分析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动物气象台》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动物气象台》. 一、设计意图: 孩子们总是爱问我一些关于小动物的问题:下雨前,燕子为什么低飞?蚂蚁为什么搬家?……小动物在天气变化之前会有一些特殊的表现,并有一定的规律,能起预报天气的作用。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动物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我设计了本次活动的内容。意在激发孩子们对动物的探究兴趣,丰富幼儿关于气象的知识经验。 二、教材分析: 《纲要》中提出:一个活动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动物气象台》是一篇讲述小动物们预报天气的故事,故事中以小猴子在去姥姥家的途中遇到小动物们表现出的一系列预报天气的特殊信息。其中描述小动物心里活动的语句既有重复,又有不一样的内容,既易于为幼儿掌握复述,又对他们有一定的新鲜感,这一种方式给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因素,符合中班幼儿思维的特点,因而可以很好地为幼儿接受。.能够激发幼儿好奇心,萌发探索动物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奥秘。 三、活动目标: 根据《纲要》精神和设计思路,努力体现以幼儿为本的现代化教

育理念。结合中班幼儿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活动目标: 1、了解小动物在下雨前的一些特殊表现,知道动物是怎样预报天气的,丰富气象知识。 2、使幼儿产生对动物预报天气的兴趣和求知欲。 3、学说动物间的对话,.用肢体动作表现出小动物在雨到来之前的特殊表现。 4、进行故事表演,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体验游戏的快乐。 四、活动重点与难点: 重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去了解动物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与奥秘。 难点: 1、能用语言及肢体动作表现出小动物在天气变化之前的特殊表现及表演故事。 2、能运用新学的知识进行判断。 五、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活动和完成活动目标与内容,我作了以下准备: 1、《动物气象台》的PPT课件.、《夏天的雷雨》背景音乐 2、天气情况图片若干、各种小动物头饰若干 3、幼儿用书第4册第26~28页六、教法与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师幼互动。因此我采用的教法有:多媒体演示

《雷雨》试题及答案

《雷雨》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汗涔涔(cén)伺候(sì) 虐待(nuè) B.怜悯(lián)弥补(mí) 谛听(dì) C.沉吟(yíng)惊愕(è) 固执(zhí) D.仆人(pú)烦躁(zhào) 雪茄(jiā)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烦燥汗涔涔贤惠惊愕 B、窟窿半响纪念弥补 C、谛听松弛斡旋脉膊 D、昧心混帐敲诈伺候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鲁侍萍:我没有,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 ②周朴园:(指身侧)你站在这儿,(向大海)你这么只凭是不能交涉事情的。 ③周朴园:也好,我们不提这一层。那么,我先说我的意思。 ④三十年后鲁侍萍为找四凤来到周公馆,与周朴园。 A.委曲义气暂且萍水相逢B.委屈意气暂且不期而遇 C.委屈义气姑且萍水相逢D.委曲意气姑且不期而遇 4.下列各句表达准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省话剧团重排《雷雨》,开展送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目的是让青少年了解、接触话剧艺术,同时也给剧团年轻演员提供了实践的舞台。 B.通过老师对《雷雨》剧本矛盾冲突的分析,使我们认清了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与罪恶。 C.真的并不一定就是美的,心理真实并不等于道德的善,何况周朴园的怀念还包含着虚假的成分。 D.《雷雨》剧本具有惊人的独创性,戏剧情节错综复杂,收场撼人心魄,具有强烈的悲剧性感情。

5.给下面的句子排序,最恰当、合理的一项是:() ①言简意深的语言,揭示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②好的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③它虽从生活中来,但经过作者的提炼和加工。④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应精练,有潜台词。⑤例如《雷雨》第二幕里有一段对话,通过一“嗯”一“哦”,活脱脱地表现了周仆园的伪善和鲁侍萍的刚强。 A.②③①④⑤B.②④③⑤①C.④①②③⑤D.④③②⑤① 6.下面有关戏剧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的现代戏剧主要指二十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是其中的主体。我们常说的戏剧鉴赏主要指中国现代、当代戏剧和外国戏剧的鉴赏。 B.戏剧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戏剧又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雷雨》属于悲剧。 C.戏剧语言是戏剧的灵魂,它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好的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D.下列剧本、体裁、作者分别是:《日出》——现代剧——关汉卿;《王昭君》——历史剧——曹禺;《上海屋檐下》——现代剧——夏衍。 7.下列破折号的作用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周朴园: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表示解释说明) B.鲁侍萍:(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表示语气断断续续)C.周朴园: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表示解释说明)D.周朴园:你——你贵姓?(表示声音延长) 二、判断题(对的选“是”错的选“否”) 1.《雷雨》这一标题既表明作品的社会环境,又暗示了周家将爆发一场毁灭性的“雷雨”。作品告诉人们,一场改变现实的大雷雨即将来临。(是否) 2. 冲突是戏剧的主要特点之一。《雷雨》写了很多冲突,如主仆冲突、夫妻冲突、父子冲突,等等。然而,全剧主要的冲突是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

部编版语文二下16 雷雨说课稿

《雷雨》 《雷雨》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炎炎夏日,闪电雷鸣,声声蛙鸣,美丽彩虹……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另外教材又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于图文对照和课件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看图与读文相结合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感受雷雨的特点。力图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重点,让学生自主探究识字、同桌合作检查、多形式的朗读感悟,从而获得收获,体验学习的快乐。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下几个环节: 1、图文结合,朗读感悟。用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课文第一段“黑沉沉”这个词学生不容易理解,要让学生通过看图,知道雷雨前的云很黑、很厚,所以看起来“黑沉沉”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雷雨时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感悟。 2、引导想象,加深体验。通过想象,加深学生对雷雨前后景色的感悟。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使学生边读边思,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再看课件。而不是采用图解文字的方法。 3、体会悟趣,训练词句。这篇文章在运用词句方面非常准确、传神,值得细细体会。教学中我有机结合计算机中的图像、声音、动

画,从表现形式上唤起学生对词语的直观理解,体会这些词语的精妙。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一句中“压”字就用得很妙,满天的乌云是怎样压下来呢?我先展示动画、图像,然后追问:①从图中看“压”字怎样理解?天里乌云压地面这么近,人们感受怎样?学生经过训练,不仅会弄清了“压”字具体含义,而且会揣摩出了人们当时的感受。又如“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中“越……越……”就用得极为准确,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边看图边听雨声,学生自然体会领悟出雨是从小到大,慢慢变化的,从而会说出了很多“越……越……”的句子。可见,紧密联系视听效应体会词语,学生会学得有趣,用得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