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拓展阅读 人物事迹简介

拓展阅读 人物事迹简介

拓展阅读 人物事迹简介
拓展阅读 人物事迹简介

陈然事迹简介

陈然(1923-1949),原名陈崇德,河北省香河县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重庆地下党主办的《挺进报》特别支部书记并负责《挺进报》的秘密印刷工作。1948年4月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写下了不朽的《我的"自白"书》诗篇,1949年10月28日在重庆大坪刑场壮烈牺牲,年仅26岁。陈然是红色经典小说《红岩》中成岗的原型;《我的"自白"书》一诗已收录入小学《语文》课本。

陈然,1923年12月18日出生于河北省香河县;出生后第二年即随家人移居北京。后又因父亲的工作调动而搬家,到过上海、芜湖等地。

抗战爆发后,他随家人流亡到湖北宜昌等地。1938年夏,15岁的陈然在鄂西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剧团"。1939年3月由程季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与几个抗战剧团的同志前往沙洋前线抢救难童。

1940年,陈然得到组织批准前往革命圣地延安,但因战局混乱,加上自己又身染疟疾,未能如愿,数月后辗转到达重庆与家人会合。

1942年,由于原来在宜昌抗战剧团和陈然同一个党小组的向长忠的叛变,组织上决定陈然马上离开重庆到外地去,并且暂时断绝和组织的联系,待以后组织上再主动派人来找他。陈然逃往江津避难,在江津避难期间,他患了严重的痢疾,贫病交加,于1942年秋回到了重庆家里。经过调养,陈然的身体逐渐恢复,但是也失去了组织。

1945年10月,陈然来到中粮公司在重庆南岸野猫溪的一所修理加工厂当管理员;与党失去联系的陈然没有消沉,仍积极从事团结群众、教育群众等革命工作。抗战胜利后,为了揭穿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陈然积极参加各种集会,呼吁和平民主,反对独裁内战。1945年10月10日根据国共会谈达成的《双十协定》,国民党反动派被迫于1946年1月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会议期间,部分政协代表多次在重庆沧白堂举行集会,向各界通报会议进展情况。每次陈然都积极到会,了解时局。国民党反动派为了破坏政协会议,派出大批特务捣乱。一天,穷凶极恶的国民党特务冲进沧白堂,殴打政协代表和到会群众,陈然奋起反抗被打成重伤,后被送到医院救治,才幸免于难。

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共重庆办事处与新华日报社于1947年2月底被迫撤往延安。重庆陷于白色恐怖之中。陈然联合几个进步青年创办了《彷徨》杂志,团结了许多热血青年。

1947年夏,陈然在重庆找到了地下党,恢复了组织关系。为了发动国统区民众反对蒋介石的内战独裁,中共重庆市委于1947年秋创办了《挺进报》。陈然被任命为《挺进报》特支书记并担任了最机密的印刷工作。陈然是重庆一家小工厂的代理厂长。白天他要在厂里负责工作,夜晚才能进行《挺进报》的印刷工作。

没有油印机,只能用一块竹片在蜡纸上括。一张蜡纸只能印30-50份。陈然迎难而进,刻苦钻研印刷技术,还学会了刻钢板。后来市委决定刻板、印刷由他一个人负责。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人力,还可以缩短周转时间,减少暴露的危险。这样,《挺进报》的工作就由陈然和另外一个负责收听广播的同志(即为刘国鋕烈士亦作刘国志)承担起来。

由于特殊的斗争环境,同办一张报纸的两位战友却不能谋面,他们只有在信函中互致"革命的敬礼"和"紧握你的手"。两颗充满激情的心互相温暖着、互相激励着。他们同心协力,使《挺进报》如期出版,在山城回荡着铿锵的革命之声。

1949年10月28日,在临刑前的那一刻;一对心动相印的报友炽热的双手才紧紧握在一起。随着《挺进报》发行量的不断增加,工作任务愈来愈重。刻板、印刷、分送等工作几乎都是陈然一个人在夜间完成的,白天还要照常去工厂上班。他以超人的精力,高度的警惕性和责任;周密地进行安排,尽心尽力完成党交给的艰巨任务。

《挺进报》在重庆的秘密发行,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大恐慌。重庆当局曾三次下令

限期破案,直到1948年4月20日才从叛徒口中得知《挺进报》的机关住所;上级派人来通知陈然说党内出现了叛徒,《挺进报》要尽快转移。要他在22日印好最后一期报纸,晚7点,市委派人来取,尔后迅速转移。就在21日傍晚时分,陈然突然收到一封没有署名的短信:"近日江水暴涨,闻君欲买舟东下,仅祝一帆风顺,沿途平安。"这封短信是一位在敌人内部工作的同志直接写给他的。

陈然接到信后本来可以马上脱离险境,但他一直坚持到22日下午5时印完最后一期《挺进报》。他刚把蜡纸烧掉,门外就传来阵阵脚步声。陈然推开窗户,把准备好的扫帚挂在窗台下面的钉子上,这是给同志们的信号。就在这时,几个便衣特务破门而入,抓走了陈然。

在白公馆集中营里,敌人害怕陈然向其他"政治犯"传播消息,把他独自囚禁在楼上一间小车房里。正是在这座阴湿的牢笼里诞生了"白宫版"的《挺进报》。

原来,陈然所在的那间牢房,早就被难友们打穿了一个秘密孔道,可以和楼下的难友们取得联系。通过这个小小的孔道,狱中党组织传给陈然半截铅笔和一些香烟盒纸,要他把外面的消息写在纸上传递出来。陈然忍着剧烈的伤痛,把牢房当作战场,立即投入了战斗。在一张香烟盒纸上,他端端正正地写上一《挺进报》第一期,白公馆出版。我党我军最近的胜利消息就这样秘密地传遍了各个牢房,使坚持狱中斗争的同志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陈然还设法同隔壁的黄显声将军取得联系。黄将军答应利用放风的机会把报纸沿门缝塞给陈然,陈然不断从报纸上获得最新消息。从此,我军节节胜利的消息就时常出现在白公馆的《挺进报》上,当同志们遭受到毒刑拷打时,受着疾病和伤痛折磨时,读了狱中《挺进报》,就感到浑身有力量。

在狱中,陈然受尽种种酷刑,始终只承认《挺进报》从编辑、印刷到发行,全部是他一人所为--他决心牺牲自己,保护组织和同志们,特务们用威胁利诱的办法要他写自白书,陈然拿起笔,写下了惊天动地的诗篇--《我的"自白"书》。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他以浩然正气,抒发了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仇恨,对无耻叛徒的蔑视,昭示着革命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监狱时,他和难友们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亲手缝制了一面五星红旗。

1949年10月28日,陈然和其他战友一起被从白公馆、渣滓洞提出,在大坪被枪杀。当反动派罪恶的枪口对准他们时,陈然和战友们高呼:"毛主席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陈然牺牲时只有26岁,他的生命虽很短暂,但他生得光荣,死得壮烈!

叶挺

叶挺,原名为询,字希夷。1896年出生于广东惠阳县一个农家,父亲开过药铺,到南洋打过工。他从小过着贫寒的生活,养成勤俭朴实的作风。7岁时,他上了刚由私塾改成的小学,15岁时考上了免费的惠州蚕业学校。辛亥年受广州起义影响,他带头剪辫子而入狱一次。此后,他感到救国应从军,于1912年考入广东陆军小学,五年时间逐级升入湖北陆军预备学校和全国最高军事学府———保定军校

叶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新四军领导人,杰出的军事家。1896年出生于广东归善(今惠阳)一个农民家庭。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参加援闽粤军。1924年被派赴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同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9月回国,参与组建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第4军独立团,任团长。从此所部成为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武装部队。

1926年在北伐战争中,他率部长驱直进,连战皆捷,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所部被称为“叶挺独立团”,为4军赢得“铁军”称号。南昌起义时,他担任前敌总指挥。广州起义时,担任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

1927年8月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同年12月参加领导广州起义,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

令。广州起义失败后,因受到中共广东省委领导的责难和共产国际某些人的冷遇而消沉,与党脱离关系,流亡欧洲,后到澳门隐居。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指挥部队挺进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1939年5月,在皖中主持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部队挺进皖东敌后,在津浦路东西两侧建立抗日根据地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遭国民党军重兵包围的严重情况下,指挥部队奋起突围,浴血奋战8昼夜。在奉派与国民党军交涉时被扣押。面对蒋介石的威逼利诱,他坚贞不屈。在牢房中书写《囚歌》以明志:“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中共中央营救,于1946年3月4日获释。5日即致电中共中央,要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于7日复电,称赞他忠诚地为中国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事业进行了20余年的奋斗,经历了种种严重的考验,决定接受他入党。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1946年3月4日,由于中共中央的坚决要求,始获自由。出狱后即电中共中央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于3月7日经中共中央批准。4月8日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于山西省兴县黑茶山因飞机失事遇难。同机的遇难者还包括王若飞、博古(秦邦宪)、邓发。时年50岁。

吉鸿昌人物简介

吉鸿昌,原名吉恒立,字世五,1895年10月18日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受父亲影响,吉鸿昌幼年即具有爱国思想。

1913年秋天,不满18岁的吉鸿昌弃学从戎,投入冯玉祥部当兵。因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从士兵递升至军长。

1934年11月,国民党特务勾结天津法租界工部局将吉鸿昌逮捕。后来又将他引渡到北平陆军监狱。蒋介石下达了“立时处决”的命令。1934年11月24日,天上飘起了雪花。吉鸿昌面对黑洞洞的枪口,捡起一根树枝,在雪地上挥手写下了荡气回肠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写完之后,吉鸿昌对特务们说:“我为抗日而死,光明正大,不能跪下从背后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喝令特务:“给我把椅子搬来!”椅子搬来了,吉鸿昌面对枪口坐下,厉声说道:“我要亲眼看到反动派怎样枪杀爱国者!”枪声响了,年仅39岁的抗日英雄就这样死于国人之手。

11月24日,是吉鸿昌殉难的日子。当日上午,吉鸿昌共写了三封短信,分别是给妻子、兄弟和朋友的,作为自己最终的嘱托。他给妻子胡红霞的遗书是这样写的: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家中余产不可分给别人,留作教养子女等用,我笔嘱矣,小儿还是在天津托喻先生照料上学,以成有用之才也。家中继母已托二、三、四弟照应教(孝)敬,你不必回家可也。

1913年参加冯玉祥的西北军。1926年任旅长。冯玉祥派他从兰州出兵,击败在西安围困杨虎城8个月的刘镇华的部队。冯玉祥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之后吉鸿昌参加北伐,出潼关,占洛阳等河南重镇。有“铁军”之称。

1928年任师长。1929年任军长兼宁夏省政府主席。1930年,参加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的中原大战,任冯军第3路总指挥,于陇海路正面大败陈诚。兵败后被蒋介石收编,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参加对鄂豫皖红军根据地的围剿。

1931年吉鸿昌在上海养病,接触中国共产党。1932年试图起义失败后被蒋解职,出国。

1932年回国居天津,在湖北麻城策反旧部30师失败,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在热河抗战、长城战役之后,日军占领察哈尔部分地区。吉鸿昌于5月26日与冯玉祥、方振武、佟麟阁在察哈尔张家口建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第2军军长,后任北路前敌总指挥。至7月12日同盟军攻占了多伦(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康保、宝昌、沽源等4座县城,将日满伪军驱出察境。因为当时全面性抗战尚未爆发,蒋介石认为该军妨害统一政令、破坏国策,令何应钦指挥16个师逼近察哈尔。

8月5日冯玉祥将察军政大权交给察哈尔省主席宋哲元,撤销抗日同盟军总部。吉鸿昌、方振武等部则公开共产党身份,率领余下的部队在察哈尔南部地区寻机建立新苏区。

9月部队转展到赤城县以北的独石口后,在进军商都准备与抗日将领高树勋会师时遭到国军多番阻击,便决定“抗日讨贼”,南下攻打由何应钦所率中央军重兵把守的北平。国民革命军驻北平城防部队在受到偷袭之后反攻,将吉鸿昌等部逼退至当时中、日两军驻地的中间地带,国军与日军达成一致围攻其残部。为避免全系被歼,吉鸿昌、方振武接受了国民政府收编剩余部队、二人离队出洋的和谈条件。

1934年,吉鸿昌在天津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准备再次“武装抗日”。

11月9日在天津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枪伤,被天津法租界工部局交给国民政府逮捕,押解北平,由军法处审讯,罪名是“违反国策”。11月24日,在北平陆军监狱被杀。

精编范文工匠精神事迹材料3篇

工匠精神事迹材料3篇 工匠精神事迹材料3篇 不久前写过一篇《工匠》,现在想说说工匠精神。假以时日,会有权威部门给出明确的释义。在当下,要突出的显然是对产品精益求精的精神。翻开历史看看,古代的杰出工匠应当说完美地诠释了这种精神。 欧阳修《归田录》载,汴京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都料匠,工匠的总管或曰总工匠,前文所引柳宗元《梓人传》的传主就是一名都料匠。预浩把塔建好后,却是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成了斜塔。大家都奇怪这是怎么回事,预浩解开了谜团: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意大利的比萨斜塔闻名于世,但至于为什么会倾斜,直到今天也不明所以,唯一可以肯定的不是设计者的初衷;而年龄远远大过比萨斜塔的开宝寺塔,则是在充分考虑到气候因素前提下的刻意之举。这样来看,不光前人要感叹预浩用心之精盖如此,今天我们又如何不该伸出大拇指。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当之无愧,可惜预浩撰写的《木经》三卷已经失传,只在沈括《梦溪笔谈》中还能见到片段。开封见今仍有开宝寺塔,为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是否预浩建的那个不太清楚,太多的古代建筑都是这样,尽管建造技术十分高超,却没有留下工匠的名字。比如西安小雁塔,

更有三离三合的神奇,即:三次地震时分裂,又三次自行复合。神奇的原理是什么呢。近代在修复小雁塔时发现,当时的工匠根据西安地质情况将塔基用夯土筑成了一个半圆球体,受震后压力会均匀分散,从而使塔身像不倒翁一样。 周密《癸辛杂识》云。汴梁宋时宫殿,凡楼观、栋宇、窗户,往往题‘燕用’二字,意必当时人匠姓名耳。这显然只是一种猜想,哪有某个工匠,即便都料匠也罢,能够包揽一切的道理。但历史上那些留下了姓名的工匠,又往往不能与作品进行对应。朱启钤等先生编辑、杨永生先生新编的《哲匠录》,便是一部关于古代工匠名录的书。书中所录诸匠,肇自唐虞,迄于近代;不论其人为圣为凡,为创为述,上而王侯将相,降而梓匠轮舆,凡于工艺上曾着一事,传一艺,显一技,立个言若,以其于人类文化有所贡献,因此,举凡营造,叠山,锻冶,陶瓷,髹饰,雕塑等方面的能工巧匠,一概收录。像圣字辈的鲧、禹一类,将相级的曹操、萧何、杨素、韩琦等,在他人看来,沦为工匠或许有些屈尊吧。 工匠精神每令我们叹为观止,还有一种更要肃然起敬。明朝宋濂写过一篇齐桓公责备工师翰的寓言故事,工师翰就是一名工匠。宫殿坏了,建新的,工师翰全权负责。先去伐木、用木排运出山,然后麾众徒,操剞劂斲之,运绳尺剫之。五个月后,大功告成。桓公一看,东阿之楹有樗者——东宫有根柱子是用臭椿树做的,不高兴了,责备说:樗,散木也。肤理不密,渖液弗固,嗅之腥,爪之不知所穷,为柣为枨尚不可,况为负任器耶。这种树一堆毛病,

人物描写知识梳理及阅读训练

现代文阅读篇章 【知识梳理】 一、人物描写作用 人物描写的目的是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这同时也能更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中心。人物描写应力求具体生动,能做到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二、人物描写方法 1、外貌描写 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外貌描写,不要求写全貌,它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人的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 2、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3、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对人物举止、动作、行为的描写,同样为表现人物性格服务。 4、神态描写 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神态描写——脸上的表情。 5、心理描写 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三、练一练 判断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写在括号内 1、一个圆圆的脸上镶嵌着两只又大又圆的眼睛,时而忽闪忽闪,流露出一股可爱的表情。() 2、他慢慢地蹲下身,用手拍拍大树,把头凑近松树,“嗨”了一声.使劲抱起

松树扛到自己肩上。() 3、我真想对那位大姐姐说:“请给老婆婆让个座吧!”() 4、她的脸好像绽开的白兰花,笑意写在她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愉悦。() 5、面对老师的表扬,我谦虚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阅读分析】 剥豆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俯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美德少年事迹材料介绍

王伊凡同学是东平县第三实验小学六年级四班的一名学生,老师的言传身教,父母的悉心熏陶,在她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一粒粒健康向上的种子,使她一天天茁壮成长成一名品学兼优的小学生。在家里,她是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独立自强的好孩子;在学校,她是位勤奋学习,心系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优秀少先队员;在社会,她是位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热心公益活动的好少年。 她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灵。在家里,她尊敬长辈,孝顺父母。在每天的日程计划里,她都会列上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常年有病的奶奶行动不便,她会帮着倒水端饭还和奶奶聊天。打扫卫生、收拾房间是她和妈妈周末的必修课,自己的事情自己独立完成,今天的事今天做好,是她对自己的一惯要求。因为她家庭里充满欢笑、和谐。在学校,与同学们在互学互比中取长补短、一起进取;与同学们在交流探求中学习借鉴、共同提高。对于班集体这个团队的荣誉她倍加爱护,只要是集体活动都会有她快乐的身影,只要是班集体的事情都会有她主动承担任务,同学之间的友谊她会特别珍惜。对于困难同学,她总是乐于伸出援助的小手,助人为乐,真诚奉献,对于学习上的后进生,她也是及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在老师心目中她是好帮手,在同学心目中她是知心伙伴和学习榜样。 她总是执着的追求着。她追求思想向上。“做个好孩子,做个好学生”。她遵守校规校纪、对人讲礼貌、自觉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深得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好评。她追求学习向上。对待学习,她一丝不苟,并有一股可贵的钻劲儿和韧劲儿;她遇事好问

个为什么,喜欢和老师、同学讨论问题,善于表现自己,展示自我。课堂上有时为了一个问题或一种解题方法和老师、同学展开辩论,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她的各科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一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她追求全面发展,兴趣广泛,除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外,还特别喜欢看书、绘画、唱歌。闲暇时,她总是挤出时间来看书,最喜欢看的书有《十万个为什么》、《中国青少年百科全书》、《纸上天文馆》、《格林童话》、《小学生科学知识故事》……正是由于养成了良好的看书习惯,促进了她写作水平的提高,她的作文多次作为范文在班级交流。 她有一腔勇于负责的精神。在学校里她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同学们的好服务员。她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当选为班长,自当上班长那一天起,她就用稚嫩的肩膀承担起了一份责任。在各项活动中她总是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班级赢得了很多的荣誉。因为她是班长,劳动时总是抢着干最脏最重的活儿,从不偷懒,也不会拿出班长的架子只指挥别人干,下课后同学们休息她却还在忙着收发作业本。有同学不守纪律了,她会及时给同学们指出来。有同学遇到不懂的问题了她会耐心辅导,连放学后还有同学甚至是家长找她问这问那。对于这些,她从没有半句怨言。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在全校“争当小书法家”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多次在全县演讲、歌唱、绘画比赛中获奖,还是校园广播站的播音员、小记者呢!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既陶冶了情操,又让她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了热情和自信,与同学们在互相帮助中茁壮成长。

最新50套高中英语阅读理解(人物故事)及解析

最新50套高中英语阅读理解(人物故事)及解析 一、高中英语阅读理解人物故事类 1.阅读理解 Even if you've never been to Phoenix, you know this about the place It's hot. From June to September, the temperature can easily surpass the century mark. But that doesn't stop hikers from attempting the 1.3-mile hiking to the top of the city's famed Camelback Mountain. Signs warn that the trail is "extremely difficult". If you continue, a posted checklist suggests at least a liter of water per person. And if you're still not stopped, another sign farther up declares: "If you're halfway through your water, turn around!" Unfortunately, many people to not take the warnings seriously. Fortunate y, Scott Cullymore does. The 53-year-old Cullymore can be found hiking up and down Camelback a couple of times a day, giving out cold bottles of water to worn-out hikers. He has helped hydrate so many hikers that he has earned a heavenly nickname: the Water Angel. Cullymore was on Camelback Mountain one day in 2015 when a British tourist died after being lost for nearly six hours in the July heat. That experience inspired him to start helping people caught unaware by the cruelty of Mother Nature. "They underestimate the mountain, and they overestimate what they can do, and they get themselves in trouble." he warned. One hiker who was offered water agrees. "You think you know the heat, but then you get out here in the desert and it surrounds you like a blanket," said Austin Hill, who was hiking with a high school friend. They were lucky, he said pointing to Cullymore. "We ran into this Good Samaritan here." And with that, the Water Angel goes in search of another hiker in need. (1)What is the first paragraph mainly about? A. The risks involved in the hiking. B. The seriousness of the warnings. C. The distribution of signs that warn hikers. D. The influence of the temperature on hikers.(2)Why did some hikers on Camelback Mountain get in trouble? A. They were not well trained in hiking. B. They forgot to take enough water with them. C. They were too optimistic about the situation. D. They were not fit enough to hike the mountain. (3)What can we know about Austin Hill? A. He agreed to help others. B. He was saved by Cullymore. C. He hiked alone in the desert. D. He regretted taking a blanket. (4)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A. The Camelback Mountain B. Surviving the Heat C. Hikers in Need D. The Water Angel 【答案】(1)A (2)C (3)B (4)D 【解析】【分析】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远足者低估夏日的Camelback Mountain 同时高估自

机械制造工匠精神先进事迹

机械制造工匠精神先进事迹 X自X岁参加工作起就开始从事钳工,他善于学习,利用业余时间进修了机械制造大专课程,写下了数十几万字的读书笔记。在“重、急、难、险”项目中勇挑重担,在技术革新、改造和攻关中大显身手。 自X年担任重点科研项目的试制负责人以来,先后提出X余项QC成果、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项目,在生产中攻破了大量科研试制难关,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X余万元。 匠心独运突破技术难关。X年,在国家某重点科研项目的研制过程中,由于板翘式铝散热器的关键零件翅片的成型技术还不完善,试制的散热器无法达到技术要求,严重影响到该产品总装进度。在散热器专家、老技师们无计可施的情况下,X承担起了这个重大攻关任务,他一头扎进了成型模具图纸中,潜心研究模具结构和成型原理,进行了模具拆解和冲切试验,找到了问题原因,确定了模具改造方案。 在X个日日夜夜里,X不辞辛劳,对成型模具进行了大胆的改造,经过上千次的拆卸、修磨、装配、试验,完成了X个刀齿的修配工作,配合间隙均控制在X.Xmm以内,翅片成型公差落在了优质区,一举攻破了成型技术的难关,保证了阅兵产品的顺利交付。目前,该部件成型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创造经济效益X万元,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以工匠精神推动技能大师工作室传承发展。X年,公司为X建立了“创新工作室”,专门从事新产品试制、设备改造,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推广应用等工作。X带领他的团队,围绕工作室科研试制、技术攻关、人才培养三大职能,创新工作体系、创建工作标准,先后制定了大师工作室运行管理和考核评价制度。 在此基础上,作为工作室“掌门人”的X,带领大师工作室成员,以服务科研生产一线为目标,创新地开展了多工种集成制造技术研究,培养一专多能的高技能人才。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已完成攻关项目X 项,解决生产现场技术问题X个,自制各项零部件专用、通用夹具、模具X余套,完成了X个型号的重点零部件加工及试制,完成了新型轮式战车部分零件的工序试制及部件装配工艺流程优化,围绕安防车、坦克大赛参赛车等科研车型,面对外观质量要求高、技术精度要求严、生产进度要求急的严峻生产形势,X主动承担自动装填及动力辅助系统核心零部件科研试制任务,利用三维柔性夹紧平台等设备和工具,亲自动手定方案、找方法、做工装,先后完成了X个车型X项新产品的科研试制任务,有力保障了公司科研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最大限度减少了科研试制费用投入,节约资金X多万元。 作为身怀绝技的国家级技能大师,X深知先进技术只有被更多的职工所掌握,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他甘当人梯,毫无保留地把经

六年级写人文章阅读训练

在生活的大潮中,我们无时无刻不与人打交道,很多人都停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他们或是带给我们启迪,或是让我们感觉朴实,或是让我们知道什么是人间真爱。写人文章就是以人物描写为主,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及细节的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我们在阅读此类文章时,可以从以下几点着眼: 1.仔细阅读分析文章的来龙去脉 了解文章所写的来龙去脉是抓住文章中人物性格特点和中心思想的基础。写人和记事是分不开的,文章中的任何人物特点都是在事情的发展的变化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是在事情发展演变的过程中逐渐表现出来的。因此,熟悉作者所写的事情是理解写人文章的关键一步。 2.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 外貌:外貌又称肖像,是作者对人物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方面的描绘。人物的外貌往往反映人物的个性与内心,以塑造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阅读时,可以通过分析人物外貌来了解人物的内心变化及个性特点。 语言: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往往能反映人物一定的思想、个性和心理特点,读书时分析揣摩人物的语言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动作:阅读时,我们常常会发现,好多人物都是抓住他(她)的动作来写的。因为人物的动作同样能明显地反映人物的个性,因此,阅读文章时,要多在人物的动作描写上注意,并品味琢磨其特别的地方,即不同职业和性格的人物,不仅仅语言不同;反过来,一些与众不同的动作,又会深化人物的性格特点。 心理活动:人物心理指人物在一定环境中思想活动的描写。心理活动直接反映人的内心世界,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往往是靠许多心理描写而突出其个性的。心理活动刻画得好,把人物的特点表现得更加深人细致,会给读者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细节:细节指那些对写人起特殊作用的细小情节,包括生活小事、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使人物丰满和栩栩如生的重要手段。读者对一个生动的细节进行分析品味,会感到人物思想品质更加鲜明,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富有生活气息,会对文章理解更深。 环境:人物的一切活动都与他(她)所处的环境分不开,并受到环境的制约。读书了解人物时,分析环境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的行为、语言以及心理活动。同时,具体的社会与自然环境描写,对于衬托人物也起着重要作用。 3.抓文章所写的主要情节和关键字词语句 读写人文章,要熟悉文章所写的紧扣人物活动的具体事件,抓住文中的主要情节,分析人物在具体事件中的表现。是作品中的情节推动事件的发展,人物在事件的发展中,使性格升华与深化。可以说,没有情节,作品就很难完成对人物的塑造。 一、能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归纳中心。 二、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中每一个字,尤其注意否定词与数量词。 三、找到题目在原文的位置,从位置前后找答案。 四、能用原文的尽力用原文。 五、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六、题目做完之后,要检查一遍,看与中心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就应改正。

高一英语阅读理解(人物故事)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高一英语阅读理解(人物故事)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一、高中英语阅读理解人物故事类 1.阅读理解 When I was small, my mother and I would walk to our local library in Franklin Square. As we didn't always have access to a reliable car, walking hand in hand was the most convenient way to get anywhere. It was at story time for children that both my mother and I made lasting friendships. Today, I am fortunate to live around the corner from the Cold Coast Public Library in Glen Head and a short walk to the Sea Cliff Children's Library. My 18-imonth-old son, Colin, and I find ourselves in Sea Cliff several times a week, meeting and making friends. Well, that is what many people don't understand-a library is more than books; it's a community. Sure, the library in Franklin Square was the place where I was introduced to Judy Blume novels. But it was also the place where I got my first email address in 1997. At the library, friends and I learned how to research colleges and search for scholarships on the Internet. The library was the place where we sometimes giggled(咯咯笑)too loudly, and where the librarians knew us by name. Their knowing our names wasn't a bad thing. When I came home from my first term at Binghamton University, Mary LaRosa, the librarian at the Franklin Square library, offered me my first teaching job. I now teach reading at Nassau Community College. My students are often amazed that they can check out books via their smartphones and virtually(虚拟地)visit a variety of Long Island libraries. The app used by Nassau and Suffolk county public libraries, as well as the college library, makes their homework easier by helping them find resources. Even though they can't always easily visit their local libraries, the library is always with them. (1)Why does the author consider herself lucky today? A. She has become her mother's best friend. B. She has access to a reliable car now. C. She can meet friends at the library. D. She lives close to libraries. (2)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that" in Paragraph 2 refer to? A. Socializing in a library. B. Reading books in a library. C. Visiting a library with a family member. D. Building parent-child friendship in a library.(3)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 her students' way of visiting libraries? A. Cautious. B. Favorable. C. Doubtful. D. Disapproving. (4)Why does the author write the text? A. To discuss why libraries are important. B. To express her deep love for libraries. C. To explain how libraries change. D. To introduce her favorite libraries. 【答案】(1)D (2)A (3)B (4)C 【解析】【分析】本文是一篇记叙文,作者讲述了从自己小时候到成家生子再到工作教书这一路上图书馆的变化。

工匠精神先进个人事迹合集6篇

工匠精神先进个人事迹合集6篇【篇一】 **工作多年来,从学习中总结,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多篇技术论文,分别在《中国电力》《**电力技术》等刊物上发表。他所负责的“丰镇1号机组通流部分改造后振动处理”项目荣获**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负责的“大型干式低NOx燃气发电工程及综合性能研究”科技项目获**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 准大电厂1号机组试运期间,制造厂提供的高压缸启动方式,由于排汽量无法满足空冷厂家明确提出的冬季空冷系统最小防冻蒸汽流量要求,DEH相应逻辑组态也不能满足现场要求,**主动请缨,提出在现场自主进行逻辑改造,在通过对其它电厂进行调研后,决定参照600MW机组控制逻辑,制定改造方案,并多次讨论研究,利用仿真试验对逻辑进行不断修改、优化,对控制参数进行整定,最终确定了启动程序及冲转参数,顺利实现了机组高中压缸联合启动一次冲车并网成功,圆满解决了制约机组冬季安全启动的技术难题,为确保机组按期投产并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他还先后协助解决了准大电厂和锡林电厂机组大修后振动大、轴瓦温度高等设备故障,准大电厂1、2号机低压缸变形处理,锡林电厂1、2号机调节级围带脱落处理、汽轮机断叶片处理,新丰电厂1号机高中压外缸裂纹处理等重大技术难题,消除了设备隐患,为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年,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达到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标准,他经过多方调研,提出采用脱硫除尘一体化协同技术方案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改造后两台机组的污染物排放均达到国家要求最低控制值,提前完成了节能减排任务,为碧水蓝天保卫战贡献了力量。 面对企业机组能耗指标偏高的困境,**年,他牵头实施了空冷机组乏汽余热利用改造项目。该项目一方面可以提高热能转化效率,大幅减少汽轮机冷源损失,改造后机组供电煤耗同比下降21.95g/kwh , **年,完成供电煤耗310g/kwh,全年可节约标煤价值**多万元,为企业减亏增效作出了突出贡献。另一方面增加机组供热能力50%左右,为呼市地区替代小锅炉供热,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清洁能源供热比例也有着实际意义。 **年,他主持将模型的预测控制先进算法和先进控制技术研究应用于金山热电公司两台300MW机组负荷、主汽压、气温等核心控制系统,取代传统前馈+PID 反馈控制模式,解决常规策略在大滞后、多变量耦合过程控制时难以深入兼顾调节速度和稳定性的问题,显著提升了机组负荷跟踪性能,项目实施后,使机组AGC 调节指标大幅提升,截至**年5月,“两个细则”累计奖励电量达到6027万千瓦时,为公司增加经济收益1705万元。 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通过细心观察,他发现输煤系统汽车卸煤沟挡煤帘由于挑杆与挡煤帘托滚配合精度太高,而且挡煤帘数量多,稍有误差,容易造成挑杆与挡煤帘托滚配合不当,受力不当,造成挡煤帘损坏,甚至脱落,影响电厂的

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 写人记叙文阅读

阅读训练(二) 写人记叙文阅读 题前指导 写人类文章,一般是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这类文章,主要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通过一件或几件典型事例的叙述,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精神风貌。 知识梳理 写人文章我们阅读时,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熟悉文章所写的事情 熟悉文章所写的事情是分析文章中人物和中心思想的基础。写人与记事是分不开的,文章中任何人物特点都是在事情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是在事情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表现出来。因此,熟悉作者所写的事情,是理解写人文章的关键一步。 2、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 写人文章,是以表现人物为重点的,而人物的特点,除了通过事情来表现外,还通过人物描写来展示。人物描写方法,主要有肖像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只有这样才能把人物描写得活灵活现。我们在阅读时,一定要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肖像描写 [定义]对人物的服饰、体态、容貌、表情和风度等外在特征作具体的描绘,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包括动态的描写和静态的描写。要求突出主要特点,通过不同人物的肖像描写,显示各自的阶级出身、社会地位、生活处境、心理状态和思想感情,并表现作者的爱憎倾向。 例文:“客人年过半百,瘦削,脸上皱纹不很多,却深,尤其额上和眼角的几道,形似刀刻。一头黑白相间的花发,鬓角却全白了,白得扎眼。一件半袖浅灰衬衣,看样子穿在身上足有三四年了,洗得却透亮,规规整整地扎束在腰里。客人没带什么东西,只有一只深蓝色的尼龙方便袋,空空瘪瘪的,绾了袋口放在腿上。” 点评:在这里,作者采用工笔描绘的方法,对主人公的肖像进行刻画:年事稍长皱纹却似刀刻,可见其蹉跎半生历尽风雨,脸上印满了岁月的苍桑;衣着简朴行囊空瘪,则见其风尘落魄亡命天涯;衣服破旧却干净整齐,可猜出他是一个精细严谨之人。作者抓住主人公的肖像特征,写得真实自然,在文字的背后包蕴着读者能隐隐察觉的潜台词。 语言描写 [定义]通过人物语言的描绘来刻画人物性格。要求人物语言具有个性和行动性,使读者能从特定的语言内容,乃至各具特色的说话腔调、惯用词汇及表达方式中,准确地把握不同人物独自的出身经历、习惯爱好,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产生闻其声如见其人的艺术效果。 例文: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瞪着眼:“谁踢

2016专题11 阅读理解(故事类)

十一阅读理解 【母题来源一】【2016·全国新课标I】 【母题原题】 【2016·全国新课标I】C I am peter Hodes ,a volunteer stem courier. Since March 2012, I've done 89 trips of those , 51 have been abroad, I have 42 hours to carry stem cells(干细胞)in my little box because I've got two ice packs and that's how long they last, in all, from the time the stem cells are harvested from a donor(捐献者) to the time they can be implanted in the patient, we’ve got 72 hours at most, So I am always conscious of time. I had one trip last year where I was caught by a hurricane in America. I picked up the stem cells in Providence, Rhode Island, and was meant to fly to Washington then back to London. But when I arrived at the check-in desk at Providence, the lady on the desk said: “Well, I’m really sorry, I’ve got some bad news for you-there are no fights from Washington.” So I took my box and put it on the desk and I said: “In this box are some stem cells that are urgently needed for a patient-please, please, you’ve got to get me back to the United Kingdom.” She just dropped everything. She arranged for a flight on a small plane to be held for mere-routed(改道)me through Newark and got me back to the UK even earlier than originally scheduled. For this courier job, you’re consciously aware than that box you’re got something that is potentially going to save somebody’s life. 29.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replace the underlined word “courier” in Paragraph17 A provider B delivery man C collector D medical doctor 30.Why does Peter have to complete his trip within 42hours? A. He cannot stay away from his job too long. B. The donor can only wait for that long. C. The operation needs that very much.

人物描写的分类及其作用练习题及答案

一、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服饰、容貌等外部特征的描写。人的气质、精神、心理、感情的变化往往凝聚在脸部表情上,所以“画脸”、“点睛”是外貌描写的重点。 文段(一)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问:文段画横线的句子属于哪种人物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 文段(二)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 天使 1小时侯,我是一个捣蛋、不爱学习又极爱报复的孩子。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父母和老师、兄弟和同学都极其厌恶我,然而,在心里我渴望着大家的关爱,就像人们渴望上帝的福泽一样。我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常常默默祈祷:上帝啊!给我善良、给我宽厚、给我聪明吧,我也想如卡尔列一样成为同学们的榜样。可是,上帝正患耳疾,我的祈祷没有一句应验。我依然是个令人生厌的坏孩子,甚至因为我,没有老师愿意带我们这个班。 2三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她就是年轻的玛丽娅小姐。玛丽娅小姐刚一站到讲台上,整个班里都沸腾了,她太漂亮啦!我带头吹口哨、飞吻、往空中仍书本,好多男生跟我学,我们的吵闹声几乎要把房顶掀开。 3玛丽娅小姐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大声叫嚷:“安静!安静!”她始终面带微笑地望着我们。奇怪,这样我反而感到很无聊,于是,我打一个手势,大家立即停止了胡闹。玛丽娅小姐开始自我介绍,当她转身想把自己地名字写到黑板上时,才发现讲桌上没有粉笔,我注意到她的眉头皱了一下很快又舒展了。心想;糟了,她肯定识破了我们的把戏。但是,玛丽娅小姐却转过身来问:“谁愿意替老师去拿盒粉笔”刚刚平静下来的沸腾又开始了,怪声怪气的笑声再次淹没了整个教室,好多男生争着去干这件事。 4玛丽娅小姐请大家不要争,她会挑一个最合适的人选。玛丽娅走下讲台,仔细查看了每一个人,最后她说:“基恩,你去吧。”我说:“为什么是我”“因为我看得出你热情、机灵又具号召力,我相信你会把事情做得很好。”

三年级美德少年事迹材料

美德少年事迹材料 高宇佳,今年11岁,是乌海市二十三中三年级的一名学生。任班级的班长,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她爱好广泛,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富有爱心,多次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表扬。 她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灵。有人说,金子是最纯美的,但比金子更美的是人的心灵。高宇佳同学有一颗洁白无暇、善良真诚的心灵,她心地善良、追求纯真。对亲人她是一个孝敬长辈的孩子。在家里,经常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打扫卫生,摘菜洗菜、洗衣服,让亲情其乐融融。她也是一个勤俭节约的孩子,作业本用完后,再用反面做练习,当草稿纸。她还是一个非常有条理的孩子,试卷和书本整理得有条不紊,课桌看上去总有一种清爽利落的感觉,在学校,她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她刻苦学习,认真听老师讲课,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大胆发言,学习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学校奖励。她尊重老师,有不会的问题总会打破沙锅问到底,从不逞能装聪明,自以为是。她热心帮助同学,他们有不懂的问题,她总是能详细地为他们讲明白,知道弄懂为止。她热爱运动,学校的操场上总是能出现她的身影。她特别喜爱唱歌,曾在学校的元旦文艺表演中获奖。但如此多的爱好,并没有影响到她的学习,反之,更丰富了她的学习生活,提高了她的学习兴趣。她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对于困难同学,总是乐于伸出援助的小手,助人为乐,有时同学忘了带课本回家,知道后总是赶紧做完作业把课本借给同学使用。在学习上她主动要求和后进生同桌,及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在学习上对于博大复杂的世界,有一颗天真的童心,小小心灵装满了追求真、善、美的理念。 她有一腔勇于负责的精神。在学校里她力争成为老师的好助手,同学们的好服务员。她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当选为班长,自当上班长那一天起,她就用稚嫩的肩膀承担起了一份责任。从一年级到三年级都是她管着教室的钥匙,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提前进教

中考阅读理解之人物故事传记类阅读含答案

阅读理解之人物故事/传记类阅读 (一) Hannay was nervous. His enemies (敌人)were searching for him. All around him were grassy hills without trees. He had nowhere to hide. How could he escape? Hannay walked along the country for a long time. Then he saw a road worker, who was working alone, fixing the road. Hannay could see the road worker was not feeling well. Hannay came up to him and said “How are you?” “My head hurts,” the worker said, “I can’t do it. I want to go home to bed. My daughter got married yesterday, and I drank a lot of wine with my friends. That’s the problem!” Hannay agreed that he should be home in bed. “Yes, and I would be,” he replied,”but yesterday I received a message saying that the new surveyor was coming to look at my work. If he comes and finds me away, I’ll be in trouble.” Suddenly Hannay had bright idea--he could act as the road worker and get away from his enemies. “You go off to bed,” Hannay said,”I’ll do your job until the new surveyor comes.” The road worker was pleased with this idea. He gave Hannay his hat and his old coat. Then he went home to sleep and perhaps to drink a bit more. Hannay put on the worker’s hat and coat and began to fix the road. About an hour later h e heard a voice. “Are you the road worker?” it asked. It was the new surveyor. He was a young man with a clean face. He sat in a small car. Hannay said yes. The surveyor told him about some work he wanted him to do before he came by again and drove off. Hannay continued with his work. Then a village boy came by.”What has happened to the road worker?” he asked. “He stayed at home today,” Hannay replied.”He’s sick.” At about midday, a large car came down the hill and stopped near Hannay. Three man got ou t of the car. Hannay’s heart beat fast. He knew his enemies were coming... 1.What is this passage probably taken from? A.A history book. B. A travel book. C. A novel D. A science book. 2.Why was the road worker feeling ill? A.He had a cold. B.He hadn’t eaten all day. C.He had been working all day. D.He drank too much at his daughter’s wedding. 3.Who did NOT come by while Hannay was working on the road? A.The surveyor. B. The road worker’s daughter. C. Hanna y’s enemies. D. A village boy. 4.What can we infer (推断)from the story? A.Hannay helped the road worker because he was warm-hearted. B.The grassy hills were a perfect hiding place for Hannay. C.The surveyor had lot of working experience. D.The village boy knew the road worker. 5.What is the correct order of the story? ①Hannay met a road worker who was not feeling well and offered to take over for him. ②Hannay was worried because his enemies were following him. ③A car stopped near Hannay and three men got out. ④Hannay acted as the road worker when the surveyor came by. ⑤The village boy wondered what had happened to the road worker. A.②→①→④→⑤→③ B.②→①→④→③→⑤ C. ①→④→②→⑤→③ D.①→④→②→③→⑤ (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