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节奏大师》四键困难暗夜苏醒歌曲难点解析

《节奏大师》四键困难暗夜苏醒歌曲难点解析

《节奏大师》四键困难暗夜苏醒歌曲难点解析

《节奏大师》四键困难暗夜苏醒歌曲难点解析在《节奏大师》中,不同的歌曲,其节奏感和难度自然各不相同,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的

是《节奏大师》四键困难模式暗夜苏醒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节奏大师四键困难模式暗夜苏醒纯音介绍,话说小编一直觉得纯音的曲子都很难,很难掌握好节奏点,元素变化的频率特别高,如果你的脑子反应比手慢,那么肯定是不行的,大神一般都能

做到一心多用的层次,一起来认识下节奏大师四键困难挑战之暗夜苏醒。

疯狂的散点,尤其是手速不是很快的玩家在接触到这个曲子的时候,那键就漏疯了,这关主

要难在点上,扭曲长条虽然有,但是数量不多,又时候会在钩子的前面出现部分的划键。这时候大家要注意切换。

暗夜苏醒高难挑战你值得拥有。

百度攻略&hao76手游网提供,更多精彩攻略访问https://www.sodocs.net/doc/dc16357620.html,

1

麻醉苏醒延迟病例分析

麻醉苏醒延迟病例分析 一、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48岁,因“腰4椎体滑脱”拟于2011年11月8日在全身麻醉下行“经后路腰4椎体滑脱提位复位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既往病史无特殊,实验室各项检查及麻醉术前评估均无异常。 患者于2011年11月8日12:50分入室,核对病人信息及完善好相关麻醉前准备后,经上级医师同意后于12.:55分开始麻醉,此时血压130∕90mmHg、心率80次/分。12:55-13:05静脉均速泵入75ug右美托咪啶,13:05分静脉注入舒芬太尼20ug、异丙酚80mg、顺苯阿曲库铵14mg,于13:15分行气管插管,操作过程顺利,血压心率平稳。术中2﹪异丙酚0.5-1.5mg/kgTCI泵注、瑞芬太尼0.4mg-0.6mg/h泵注、顺苯阿曲库铵6-12mg/h间断推注、异氟醚1﹪维持、右美托咪啶7.5ug/h泵入。手术进行2.5h,术中血压140-100/80-60mmhg,心率65-55次/分,术中出血400ml、尿量600ml,术中输入晶体1100ml、胶体750ml.手术结束前45min停止泵入右美托咪啶并最后一次推注肌松药,手术结束前5分钟停止所有药物的泵入并追加长舒芬太尼10ug。手术结束时间16.00,于16:50患者自主呼吸恢复,18:00拔出气管导管,18:30送回病房。11月9日回访病人无任何特殊。 二、分析讨论 苏醒延迟的常见原因:1、麻醉药的影响:术前用药、肌松药、吸入全麻药、麻醉性镇痛药;2、呼吸抑制:低CO?血症、高CO?血症、低钾血症、输液过量、严重代谢性酸中毒、输入大量晶体及手术并发症;3、术中长期低血压致脑缺血。 4、术前脑血管疾病。对比本例患者分析可能导致苏醒延迟的原因:1右美托咪啶能明显减少麻醉药的用量以致常规用量略微减少的情况下仍然造成麻醉药相对过量;2、右美托咪啶终末清除半衰期大约为2小时,属于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尚无有效拮抗剂;3、术中无呼气末CO?监测,无法有效判断是否存在低CO?血症或高CO?血症。 三、总结讨论 1、认真做好术前访视,全面详细了解患者状况。 2、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监测呼气末CO?,必要时可术中、术后血气分析,监测Bis。 3、发现问题及时请示上级医生。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作者:何丽娟洪国强王国友王莉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EA,emergenceagitation;emergencedelirium)的原因和处理对策。方法:对2008年12月~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施行全身麻醉术后出现苏醒期躁动的32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身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32例患儿中,因伤口疼痛引起的8例,因不能耐受导管刺激10例,不能耐受导尿管的9例,其他原因5例。结论: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很多,掌握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病原因和危害并进行妥当处理,可明显减少躁动的发生,确保病人的安全。 【关键词】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围麻醉期处理 全麻病人在麻醉恢复期,部分病人可以即刻唤醒,而大多数病人麻醉苏醒期则要经过四个阶段。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易出现行为与意识分离的精神状态,表现为无法安抚、不合作、倔强,典型者会出现手脚乱动、哭喊、拔除输液管、定向障碍及偏执狂的思维等[1]。严重时导致循环系统不稳定、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一些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心理及生理伤害,进而危及生命。因此,防止及控制小儿全麻术后躁动的发生对保护患儿的健康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2月~2010年1月本院复苏室出现麻醉苏醒期躁动患儿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3~12岁,平

均年龄7.5岁。手术类型包括为头颈、胸腔、胃肠、泌尿外科等。其中经静脉麻醉21例,吸入麻醉8例,静吸复合麻醉3例。 1.2麻醉方法:术前常规给予安定10mg、阿托品0.5mg、鲁米那0.1mg肌注。麻醉诱导为羟西酸钠 2.5g、安定10mmg、芬太尼0.1mg、2.5%硫奔妥钠 3.5~5.8mmg/kg体重、琥珀胆碱1.5~2mg/kg体重、丙泊酚2~2.5mg/kg。术中间断静注芬太尼、0.5%~1.5%安氟醚吸入维持麻醉。阿曲库铵间断肌注以给持肌松。术后根据自主呼吸、咳嗽反射、吞咽反射等情况给予新斯的明、氟吗西尼等催醒剂。 2结果 全麻患者中有32例发生术后躁动,因伤口疼痛引起的8例(25%),因不能耐受导管刺激10例(31.2%),不能耐受导尿管的9例(28.1%),其他原因5例(15.6%)。 3躁动发生的原因 3.1各种有害刺激是引起躁动的最常见的原因,如各种导管的刺激等。本组病例因有害刺激引起躁动19例,占59.3%。 3.2麻醉作用:全身麻醉药作用于中枢,,但对中枢的抑制程度不一,因此恢复时间也不一样,在某些情况下,患者意识恢复后,大脑高级中枢的功能仍未完成恢复,影响患者对感觉的反应和处理。术前应用阿托品可导致术后谵妄[1]。吸入麻醉药具有容易控制、诱导和苏醒快的特点,但是有对气管的刺激作用,易导致病人在苏醒期出现躁动。芬太尼等易引起术后精神症状。 3.3其他原因:可能与手术部位有关,既往有耳、扁桃体、鼻、颈、

不同方式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后患者苏醒期的临床分析

不同方式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后患者苏醒期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不同方式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后患者苏醒期的表现。方法84例全身麻醉下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数字划分为四组,甲乙两组分别21例,实施全凭静脉麻醉维持,丙丁两组分别21例,在甲组静脉麻醉基础上复合吸入异氟醚治疗,乙丁组在手术结束后静脉滴注氟马西尼催醒,详细记录各组术后清醒时间、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剧烈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乙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与甲丙丁组有显著差异,甲乙两组的醒期血流动力学波动剧烈发生率、恶心、呕吐、躁动、谵妄发生率,甲乙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躁动谵妄与丙丁两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三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甲乙两组、丙丁两组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手术中采用全凭静脉麻醉以及静吸复合麻醉,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好的催醒效果。 标签:全身麻醉;腹腔镜;苏醒期 腹腔镜手术为当前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手术,在实施该手术治疗时,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主要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为研究有效的麻醉方式,本次研究中,对比分析不同方式全身麻醉下实施腹腔镜术后患者的苏醒期的血液流变学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取样我院从2013年3月~11月收治的84例普外科收治的需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患者,ASAⅠ-Ⅱ级,年龄为15~75岁,平均年龄为(45±1.1)岁,其中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44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患者40例。84例患者随机划分为四组,甲乙丙丁组患者分别21例,四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用于处理分析。 1.2 选取标准所选取的患者均于术前接受常规的心肝肺以及内分泌检查,显示为正常,无本次研究使用麻醉药物的禁忌症。 1.3方法 1.3.1麻醉诱导于术前给予患者肌注0.3mg东莨菪碱,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并采用多功能监护仪对血氧饱和度、心率以及心电图情况,在实施全麻诱导时采用0.1~0.15mg/kg咪达唑仑,0.1~0.15mg/kg顺阿曲库铵,0.3~0.4μg/kg舒芬太尼,1.5~2mg/kg异丙酚,实施气管插管后连接麻醉机,给予患者实施机控呼吸。 1.3.2 麻醉方法84例患者均分为四组,甲、乙两组:先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并在术中间断性给予患者静脉滴注舒芬太尼、顺阿曲库铵,并采用微泵输注丙泊酚实施麻醉维持治疗;丙、丁组:在甲组实施静脉麻醉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复合吸入异氟醚,将呼气末浓度维持控制为1.3~1.5MAC,待缝合结束后停吸异氟醚,

全麻术后苏醒延迟原因分析及处理

全麻术后苏醒延迟原因分析及处理 【摘要】目的总结手术后麻醉苏醒延迟的相关因素以及有效处理方法,为临床提供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间外科手术后麻醉苏醒延迟的病例52例,总结麻醉苏醒延迟的原因以及有效处理方法。结果全麻后苏醒延迟与麻醉药物绝对或相对过量、机体代谢紊乱、体温过低、术前有效睡眠时间不足等有关。结论全麻后苏醒延迟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积极探求原因并治疗可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关键词】全麻后苏醒延迟;原因;处理办法 全身麻醉以后生理功能全面恢复的时期称为全麻苏醒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①麻醉深度减浅,感觉和运动功能逐渐恢复期。②出现自主呼吸,通气量逐渐能够满足机体需要期。③呼吸道反射恢复期。④神志清醒,定向力、记忆力及思维能力渐恢复期。现代麻醉技术能使多数患者在手术结束不久意识就恢复清醒,对语言等刺激有反应。若全麻结束后超过2 h患者仍然意识不清,即为全麻苏醒延迟。全麻苏醒延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作者对近3年以来工作中遇到的全麻苏醒延迟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原因及处理方法,期望为临床提供经验,减少苏醒延迟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间,我院收治施行全麻手术的患者中,共有52例患者发生苏醒延迟。52例患者中,男39例,女13例,年龄37~81岁,其中>60岁患者41例。施行的手术包括:骨折内固定术12 例,胃溃疡穿孔胃大部切除9 例,乳腺癌次全切除术9例,直肠癌根治术7 例,肝破裂修补术6 例,肾切除术4例,纵隔肿瘤切除3 例,子宫全切术2 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神志清醒,无中枢系统疾病,ASA分级Ⅱ~Ⅳ级。 1.2 方法52例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下施行全麻手术。术前给予阿托品0.01 mg/kg;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丙泊酚1.5~ 2.0 mg/kg、芬太尼2.0~5.0ug/kg、维库溴铵1.5~2 mg/kg;术中机械通气,给予丙泊酚 1.5 mg/(kg•min)、瑞芬太尼0.5ug/(kg•min)、维库溴铵 1.5 mg/(kg•min)维持麻醉,必要时吸入异氟醚,氧气持续吸入。手术时间为50~490 min,全部病例于手术结束前20 min左右停止麻醉。术前监测患者血压(89~140)/(66~117)mm Hg、心率67~97次/min、血糖(4.3~9.0)mmol/L,体温均在正常范围,无发热。术中常规监测患者呼吸、心跳、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手术均进展顺利,术毕平安推入病房。 2 结果 52例病例均于手术结束前20 min左右停止麻醉,手术均顺利完成推入病房。术后苏醒时间,最短2 h 20 min,最长7 h 40 min,多数为3~5 h。导致苏醒延迟的原因有麻醉药用量绝对(1例)或相对(1例)过多;麻醉中发生代谢紊乱(21例);体温过低(5例);术前有效睡眠时间不足引起疲劳(4例);其他原因(肥胖、饮酒、高龄、手术类型等)。经过积极的查找原因并处理,患者均顺利苏醒,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 薛志强 张春华 宋美娟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薛志强张春华宋美娟 发表时间:2012-07-20T11:31:30.7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2期供稿作者:薛志强张春华宋美娟 [导读] 分析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麻醉期处理。 薛志强张春华宋美娟 (本溪市中心医院麻醉科辽宁本溪 117000)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麻醉期处理。方法本院对54例患儿行扁桃体或腺样体切除术全身麻醉手术,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治疗组和芬太尼对照组,每组27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需要全面掌握有关小儿麻醉的特征性,加强对患儿护理。结论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是多因素协同作用形成的结果,采用术前干预及术中术后的综合处理,可以减少躁动的发生,提高麻醉安全性和麻醉质量。 【关键词】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躁动处理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后的哭喊、手脚乱动、不合作、无法安抚等现象,是小儿麻醉常见的并发症。患儿全身麻醉苏醒期,意识模糊,精神状态出现意识和行为的分离,临床上,把这现象称为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1]。这不仅伤害到患儿身心的健康,还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可能性。因此,如何阻止和控制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以及如何积极应对,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就我院关于全身麻醉患儿的数据,进行探讨。 1 资料 2010年5月到2011年9月期间,我院共对54例患儿进行全身麻醉手术,主要是腺样体、扁桃体的切除手术。其中,女32例,男22例,年龄4-13岁,体重11-50公斤。术前心、肺无异常,肝肾功能正常。把54名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雷米芬太尼治疗组和芬太尼对照组,每组27例。 2 方法 2.1麻醉方法 为了消除病人的陌生感,帮助病人及家属克服对手术室的顾虑和恐惧,手术前1d要探访病人,鼓励病人,与病人家属沟通交流,使其知道术后口腔的不适感。手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02mg/kg, 苯巴比妥钠5mg/kg,入室后开放静脉。建立ECG、HR、BP等监测。 对照组:丙泊酚1mg/kg、氯胺酮2mg/kg、雷米芬太尼1ug/kg、卡肌宁0.06mg/kg诱导插管,维持以输液泵泵入丙泊酚4-10mg·kg-1·h-1,雷米芬太尼根据手术时间的长短, 追加卡肌宁0.02mg/kg。 治疗组:丙泊酚1mg/kg、氯胺酮2mg/kg、芬太尼3ug/kg、卡肌宁0.06mg/kg静脉推注诱导插管,维持以输液泵泵入丙泊酚4-10mg·kg-1·h-1, 间断静推芬太尼1ug·kg-1。 手术完毕,立马停止用药,并把气道和口腔的分泌物清理干净。恢复自主呼吸后,脱氧下,血氧饱和度(SPO2)不低于95%、潮气量大于7ml/kg,拔除气管导管。监测术中,连续监测患儿心率、心电图、血压、SPO2。拔管后,对患儿进行镇静评分,标准参照Ramsay 镇静程度评分法。 2.2评分方法 患儿恢复意识后,对其进行麻醉和疼痛的描绘评分。麻醉评分标准:6分无反应;5分入睡,但对强声刺激反应迟钝;4分入睡,但对强声刺激有反应;3分仅对指令有反应;2分表示合作、安静;1分表示焦虑、焦躁不安、或两者都有。疼痛评分标准:3分剧烈疼痛;2分中度疼痛;1分轻度疼痛可以耐受;0分无疼痛。 3 结果 手术顺利,完毕时间为15-50min,停止用药到拔管的时间为8-20min。统计学上,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以及手术时间等均无显著性差异。苏醒期躁动,芬太尼对照组5例,雷米芬太尼治疗组6例,在统计学意义上,无差异。术后疼痛发生率,芬太尼对照组的3例明显低于雷米芬太尼治疗组的7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芬太尼对照组,恶心有8%,呕吐有4%;雷米芬太尼治疗组,恶心有6%,呕吐有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雷米芬太尼治疗组呼吸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芬太尼对照组的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雷米芬太尼是一种超短效的阿片类药,是哌啶的衍生物,特点是起效快、消除快。其突出的优点不同于其它阿片类药物,在手术中增加雷米芬太尼剂量,不乱是短小手术中,还是长时间手术中,其药效时间并无明显延长,有利于毕后从麻醉中清醒[2]。丙泊酚与雷米芬太尼具有协同作用[3]。但丙泊酚输注时间的长短,影响着患儿清醒的时间;雷米芬太尼不管输注时间的长短,停止输注的半衰期仅需3- 5min。考虑到这点,我们在麻醉的后期,将尽量降低丙泊酚的输注浓度,适量增加雷米芬太尼的输注浓度, 依靠协同作用来保证麻醉深度。 麻醉后,不仅要加床挡保护患儿,防止拉扯引流管或敷料;还要观察患儿膀胱的充盈情况,及时留置导尿。可通过观察患儿的瞳孔、脉搏、呼吸、神经反射、血压等,来估计麻醉深度。即将苏醒的患儿,瞳孔较大或者正常、眼球转动灵活、睫反射存在、血压上升、脉搏略快、呼吸浅速不规则。若瞳孔较小、脉搏慢、呼吸深而均匀,表示患儿麻醉程度较深,短时间内不会苏醒[4]。疼痛是患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首要原因,处于苏醒期的患儿,麻醉未清醒,意识模糊,躁动不安。另外,外界环境的温度影响着患儿的体温,冬天要注意保暖,防止患儿着凉感冒,要根据患儿需要进行盖被、灯照等保暖措施。与成人相比,小儿的机体抵抗力差,对手术、麻醉的耐受性差,病情变化迅速,术后的护理难度大。因此,麻醉苏醒期,做好术后的一般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患儿早日康复重要的一点。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不仅要全面掌握小儿生理解剖的特点,麻醉用药的特殊性,还要加强学习小儿护理的相关医学知识。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和干预,可分术前、术中、术后三大步进行。术前:探访、沟通。手术前与患儿和家长沟通交流,鼓励患儿;解除患儿和家属的恐惧、焦虑感;告诉他们麻醉过程是无痛的,降低患儿的心理压力;术后口腔会出现不适感,但无疼痛,提高患儿的心理承受能力。术中:麻醉管理。 控制用药,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患儿入室后,注射咪唑以安定情绪,再进行其他操作,减轻患儿的紧张感。给予患儿恰当的语言鼓励和心理暗示,使其放松,更利于麻醉诱导。术后:及时停药、术后镇痛。选择适宜的时机,停滞麻醉药的输注;术后及时镇痛。基于雷

老年患者全身麻醉后苏醒延迟病因分析

老年患者全身麻醉后苏醒延迟病因分析 发表时间:2014-05-19T16:30:13.7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6期供稿作者:文平山 [导读] 老年患者是手术后苏醒延迟的高危人群,全身麻醉在终止给药后,病患通常会在60min-90min清醒过来 文平山 (第二军医大学 200433)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患者全身麻醉后苏醒延迟的病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发生全麻后苏醒延迟的老年患者40例,并对苏醒延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老年患者均安全度过全麻恢复阶段,未出现任何严重的并发疾病。全麻后苏醒延迟的主要原因是麻醉用药代谢缓慢,其次还有肝肾功能减退、药物分布容积下降及术前睡眠时长较短,术后体温偏低等。结论40例老年病患全麻后苏醒延迟的病因较复杂,需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手段,避免并发疾病的出现。 【关键词】苏醒延迟全身麻醉老年患者病因麻醉用药 【中图分类号】R6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6-0124-02 Analysis of delay cause to wake up after general anesthesia in elderly patients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delay recovery after general anesthesia in aged patients and nursing measure. Methods: Select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January 2014 I woke up after a delay of 40 cases senile patients undergoing general anesthesia, wake up and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auses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the delay. Results: In 40 senile patients have survived during the recovery phase, without any serious concurrent illness. Recovery after delayed mainly due to anesthesia general anesthesia drug metabolism is slow, followed by liver and kidney dysfunction, the decline in volume of drug distribution and preoperative sleep time shorter, postoperative low body temperature. Conclusion: 4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after general anesthesia wake delay causes more complex, needs identified, and effective means of treatment, appeared to avoid concurrent disease. 【Key words】Wake delay General anesthesia Elderly patients The cause Anaesthetic drugs 老年患者是手术后苏醒延迟的高危人群,全身麻醉在终止给药后,病患通常会在60min-90min清醒过来,对定向能力、指令动作及手术前的记忆均能恢复。如若超出这个时间限度,那么便显示病患的神志依然不清晰,也被广泛地认为全身麻醉之后的苏醒延迟。由于老年病患各器官功能的衰弱,术后难免出现因麻醉用药的代谢迟缓所致的苏醒延迟。本文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发生全麻后苏醒延迟的老年患者40例,并对苏醒延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开展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发生全麻后苏醒延迟的老年患者4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65-89岁,平均年龄(75.3± 2.7)岁,均为手术前清醒的非脑外科病患,运用常规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行气管插管,手术中行机械通气,吸入 0.9%-1.5%七氟烷、100%的氧气维持麻醉状态。手术结束前30min终止镇痛药及肌肉松弛药剂,手术完毕时终止麻醉药的吸入,药物用量均维持在常规治疗状态内。手术完毕时将病患送入麻醉苏醒室常规监护,苏醒延迟时长为100-210min[1]。 1.2方法回顾性分析苏醒延迟的病因及护理措施,全麻终止用药后,病患会在60min-90min恢复清醒状态[2],并恢复定向能力、指令动作及手术前记忆。假若超出该时间限度,则表明神志仍不清,可视为全身麻醉后的苏醒延迟症状。运用Ramsay镇静深度评分以观察病患苏醒的状况:1分表示不安定、心烦;2分表示定向力恢复、合作配合;3分表示睡眠且对响度较高的声音反应敏锐;4分表示睡眠、对响度较高的声音反应过慢;5分表示对响度较高的声音缺乏反应、对刺激反应不灵活;6分表示处在深度睡眠的状态、对疼痛的刺激缺乏正常的反应。 2 结果 2.1总体结果 40例病患手术完毕后均无法排除程度不一的麻醉用药时间,其中,7例确认合并有其余原因。 2.2各项病因分析 2.2.1药物代谢缓慢纯粹性地药物代谢缓慢18例,均为手术用时较长、创面大、出血多,15例术前合并冠心病、肾功能障碍、高血压,血压控制不力,术中屡次出现加深麻醉以稳定血压,麻醉药物过多;3例年龄>85岁,术前体质健壮,排除手术及常规用药,疑似对麻醉用药过敏造成药物作用的残余。药物代谢缓慢是导致老年病患全麻后苏醒延迟的主要原因,该病因占本次调查总数的45.0%[3]。 2.2.2肝肾功能减退本次研究的40例病患均≥63岁,肝肾功能的衰弱在所难免,同时,全体病患的呼吸、循环系统极大地衰弱,术后易产生各类代谢性疾病,对麻醉药的彻底清除相对迟缓,最终导致苏醒延迟的现象。 2.2.3药物分布的容积下降由于全体病患的年龄偏大,肾脏代谢作用缓慢,因此,麻醉药物均按较特别的方式在体内分布,一些药物停留在细胞外液,另一部分药物则在脂肪中分布。 2.2.4手术前睡眠时长较短 6例病患手术完毕时的Glasgow评分是6分,90-100min后评分是11分,血生化检测、血气分析及神经系统体征检查均无反常状况。200-210min后,病患该项评分提升到14分[4],手术完毕时,病患已能对呼唤有所反应,但由于过度疲倦而无法睁眼,苏醒延迟阶段的睡眠质量较高,清醒后的精神状态恢复良好。 2.2.5手术后体温偏低在麻醉状态下,体温中枢遭遇肌松药及麻醉药的干扰及影响,当环境温度下降时,中心体温可下降到≤6℃,特别对于老年病患同样如此,低温使凝血物质的活性降低,易造成术后出血量增加,在麻醉恢复阶段,低温会使肝代谢进程迟缓,麻醉用药在病患体内残余,直接出现苏醒延迟。 3 讨论 3.1预防苏醒延迟的方法 3.1.1术中加强麻醉深度的监测强化术中监测,密切结合个体差异,维持病患氧的供给平衡,确保血流动力学平稳。做好麻醉深度的监测,用药量需适度,并监测脑电双频指数,降低用药量,防范脑受损[5]。 3.1.2麻醉药物的用量应根据个体化进行调整强化支持性治疗,消除可能引发药物延迟的因素。贫血的病患需遵医嘱及时补充血容量;麻醉的具体用量需依照个体化进行灵活调整,药物用量较多和对药物过敏的病患需及时排除其余因素,确保充分通气、体内循环平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 目的:探讨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方法:对2008年3月~2009年12月本院42例全身麻醉施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的患儿,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2例患儿描绘评分法评分结果为,1分2例,2 分31例,3 分8 例,4 分 1 例。显示无痛12 例,轻度不适疼痛21 例,中度疼痛8 例,剧烈疼痛1 例。结论: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不仅要全面掌握小儿生理解剖及麻醉用药的特殊性,更要加强小儿护理和相关医学知识的学习。 标签: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躁动处理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是指患儿全身麻醉苏醒期出现的行为与意识分离的精神状态,表现为无法安抚、不合作、倔强,典型者会出现手脚乱动、哭喊、定向障碍语及偏执狂的思维等[1],是小儿麻醉常见并发症,其对患儿心理及生理造成双重伤害,并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因此,如何尽早阻止及控制全身麻醉术后躁动的发生,如何积极应对尤为重要,下文将就此展开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2009年12月本院对42例患儿行扁桃体或腺样体切除术全身麻醉手术,其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3~12岁,体重11~48 kg,术前检查肝肾功能正常,心、肺无异常。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术前与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通过访视患儿来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帮助患儿与患儿家属消除进手术室的恐惧和顾虑感,对患儿进行鼓励,让家属了解术后口腔不适感。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1 mg/kg、维库溴胺0.1 mg/kg、芬太尼3 μg/kg,完成气管插管,输液泵输入瑞芬太尼0.1 μg/(kg·min),丙泊酚5 mg/(kg·h)维持麻醉,常规静推2~5 mg地塞米松以减轻咽喉部组织水肿,注意同患儿交流,并且同时连接面罩吸氧、心电监护。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泵入瑞芬太尼及丙泊酚。同时给予芬太尼1 μg/kg达到镇痛的目的。手术之后清理口腔分泌物使气道干净,脱氧下血氧饱和度(SpO2)不低于96%时拔出气管导管,自主呼吸恢复后潮气量>7 ml/kg。术中连续监测患儿SpO2、心电图、血压、心律,拔管后采取Ram-Say镇静程度评分法进行镇静评分。 1.2.2 评分标准患儿意识恢复后采用描绘评分法(VRS)进行疼痛评分[2]:0分无痛,1分轻度疼痛可以耐受,2分中度疼痛,3分剧烈疼痛。麻醉评分方法:1分表示焦虑或焦躁不安或两者都有;2分表示合作、安静;3分仅对指令有反应;4分入睡,但对强声刺激有反应;5分入睡,但对强声刺激反应迟钝;6分无反应。

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莱阳卫生学校医院2014年9月—2015年8月期间于全身麻醉下行外科手术的12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8.84%。苏醒期躁动与患者年龄、糖尿病、留置导尿管、手术时间及口腔科手术、腹部手术、泌尿外科手术等有密切相关性(P<0.05)。结论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较高,而患者年龄、糖尿病、留置导尿管、手术时间及口腔科手术、腹部手术、泌尿外科手术等是苏醒期躁动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标签: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危险因素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Risk Factors of Restlessness in the Recovery Period of General Anesthesia WANG Jian-rong Laiyang Medical College of Shandong Province,Shandong Laiyang 265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occurr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restlessness during recovery period of general anesthesia. Methods 1278 patients of general anesthesia underwent surgery in the hospital of Laiyang Medical College from September 2014 to August 2015 were considered as the object of study. Results The occurrence rate of emergence agitation was 8.84% during general anesthesia. Restlessness patients age,diabetes,indwelling catheter,operation time and oral surgery,abdominal surgery,urinary surgery had close correlation with recovery period agitation (P<0.05). Conclusion General anesthesia recovery period agitation occurrence rate was high,and patien t’s age,diabetes,indwelling catheter,operation time and oral surgery,abdominal surgery,urinary surgery were the restlessness of the main risk factors,which should caused height to take seriously. [Key words] General anesthesia;Recovery period;Agitation;Risk factors 全身麻醉苏醒期是患者术后身体机能、生理功能恢复的重要阶段,而此时患者因麻醉肌松药的残留作用而易出现躁动,主要表现为兴奋、无意识运动、定向障碍并存等,若不能及时、有效处理则容易造成手术切口裂开或出血、动静脉穿刺套管、气管导管等脱落,对手术效果产生不良影响,严重者会导致误吸、窒息、坠床等意外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安全[1-3]。本研究通过对1278例全身麻醉下行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索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

全麻病人苏醒延迟的可能原因分析

全麻病人苏醒延迟的可能原因分析 全麻苏醒时间除了与病人个体生理和病理状态有关外,还与麻醉药血/气分配系数和肺泡通气功能直接相关,病人肺泡通气不足则是苏醒延迟最常见的原因。还与麻醉前用药,诱导和维持麻醉的药物,复合的用药如阿片类、肌松药、神经安定药的剂量和持续时间等也是影响因素。但对苏醒延迟还应该考虑其他影响的因素,以排除电解质平衡失调、伴发疾病或并发症引起神志昏迷之可能,及时予以生命支持和纠正。引起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常见原因包括:(1)药物作用的延长,剂量过大,增加中枢对药物的敏感,高龄,生物学差异,代谢效应,药物-蛋白结合的降低,麻醉消除排出的延迟,麻醉药的再分布,降低药物在肝 脏代谢、药物相互作用和生物的转换, (2)代谢性疾病,肝、肾、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疾患,低氧症和高碳酸血症,酸中毒,低糖血症,血高渗综合症,电解质失调(Na+,Ca2+,Mg2+)和水中毒,低温和高热,神经 毒性药物, (3)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脑缺血,颅内出血,脑栓塞(空气、钙、纤维或脂肪),低氧症和脑水肿 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 用药过量,仍是全麻后苏醒延迟的最常见原因。在相同吸入浓度下,控制性呼吸要比自主呼吸更易于加深麻醉。为了避免麻醉过浅,频繁追加美达唑仑或阿片类药物。在静吸麻醉中,应用美达唑仑苏醒时间要比异丙酚延迟。在诸因素中药物消除排出时间的延长,也是常见的原因。如脂溶性强的吸入药如甲氧氟烷、氟烷自体内排出时间>异氟烷、安氟烷>地氟烷,且苏醒也与麻醉持续时间成正比。手术后通气不足,减少了肺泡内与静脉内麻醉药张力的梯度,使药物排出时间延长。 如高龄、营养不良,低温或多种药物的并用都将影响肝代谢功能,降低药物在肝内代谢的速率,。又如氯胺酮在肝内生物转化影响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效应,因此肝功能异常病人也使其苏醒延迟。同样,肾功能障碍病人使非极化肌松药作用延长。 二、代谢性疾病 全身代谢性紊乱会引起麻醉后期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故应与麻醉药的残留效应相鉴别。另一方面,代谢性脑病也将提高对抑制性药物的敏感性。 低氧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是常见于手术麻醉的后期,此时病人可能以恢复自主呼吸,但通气量却显得不足,而麻醉人员也易失于严密的观察。特别与如下因素有关:病人因素(>60岁、糖尿病和肥胖体型);外科因素(急症手术、且>4h的手术时间);麻醉因素(如麻醉用药、

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分析

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分析 发表时间:2017-12-05T13:47:34.59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9月上第17期作者:陈珲[导读] 及时诊断躁动的发生,积极采用沟通、重复镇静等方式应对,是降低躁动发生率,减少坠床、窒息等护理事故。 兰溪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浙江省(321100) 摘要:目的观察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的风险因素,探讨应对措施。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躁动分组,分别为研究组(发生躁动)和对照组(未发生躁动)。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糖尿病史、留置导尿管、静吸复合麻醉、泌尿外科手术、妇科手术、腹部手术、骨科手术例数存在差异。结论及时诊断躁动的发生,积极采用沟通、重复镇静等方式应对,是降低躁动发生率,减少坠床、窒息等护理事故,提升整体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关键词: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 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易发生躁动,导致耗氧量增加、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一系列症状,甚至出现窒息、坠床、切口开裂、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的护理事故。所以了解全麻患者在苏醒期发生躁动的风险因素,探讨应对措施,可以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指导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作者本人所在医院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随机抽取的200例外科手术患者,男115例,女8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年龄≥18岁;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无神经系统疾病及精神疾病史;无药物滥用史;未酗酒、吸毒;术中未出现MODS等需要抢救的情况;未出现苏醒延迟或无法脱离呼吸机;术后一星期内未出现严重精神状态改变。 1.2 麻醉方法 全凭静脉麻醉采用丙泊酚(四川国瑞药业有限公司,H20030114)4~5mg/(kg·h),静吸复合麻醉采用七氟醚(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H20080680)吸入,手术结束前0.5h静注芬太尼(江苏恩华药业有限公司,H20113509)1μg/kg。所有患者均未使用催醒剂,苏醒期躁动诊断采用Riker镇静躁动评分,5~7分诊断为躁动。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差异比较用χ2检验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糖尿病史、留置导尿管、静吸复合麻醉、泌尿外科手术、妇科手术、腹部手术、骨科手术例数等数据对比,得出下列数据。 研究组:糖尿病26、留置导尿管68、静吸复合麻醉74、泌尿外科26、妇科2、腹部手术36、骨科手术16、急诊手术32。 对照组:糖尿病4、留置导尿管23、静吸复合麻醉18、泌尿外科8、妇科9、腹部手术18、骨科手术15、急诊手术13。 χ2:糖尿病6.92、留置导尿管7.11、静吸复合麻醉5.82、泌尿外科4.77、妇科5.23、腹部手术6.82、骨科手术6.23、急诊手术0.58。 P:糖尿病<0.05、留置导尿管<0.05、静吸复合麻醉<0.05、泌尿外科<0.05、妇科<0.05、腹部手术<0.05、骨科手术<0.05、急诊手术>0.05。 3 讨论 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的大脑高级中枢尚未完全恢复功能,但可以对外界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由于麻醉苏醒初期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逐步恢复,加之各种不适导致焦虑状态降低疼痛阈,患者对外界刺激表现高度敏感。但此时患者尚不具备完整的认知功能,常表现为无意识体动、定向障碍、思维混乱、谵妄、呻吟等,称为全麻苏醒期躁动,国内成年患者的发生率根据患者情况、手术类型、麻醉方法等有所不同,为3.2%~40.0%。 缓解麻醉苏醒期间患者的痛觉及不适,降低躁动的发生率,保证麻醉苏醒期的平稳过渡。巡回护士应密切注意患者的表现,及时采用沟通等方式稳定患者情绪。由于全身麻醉苏醒期的患者多不具备完整的语言交流能力,触摸、手势等非语言交流应是此期沟通的主要方式。触摸是一种向患者表达关心的非语言交流方式,巡回护士在采用触摸进行沟通时,手掌应保持温热,触摸部位可为肩、臂、手等,但应避免触摸可能造成患者不适的部位。触摸的同时,巡回护士可向患者点头示意,此时眼神应坚定,表情应端庄,以求安抚患者情绪。此外,尽管患者不一定能充分理解巡回护士的语句,但对她们的语速及语气较为敏感,因此巡回护士对患者说话时,应保持亲切、温和的态度,控制音量及声调,且内容应简洁明了,以安慰和鼓励为主,使患者消除紧张感,避免屏气、坠床、心率过快、血压升高、输液外渗、导尿管滑脱等与患者躁动相关的护理意外。 综上所述,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的躁动情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糖尿病史、导尿术、气管导管、手术时间延长等。在护理过程中,遇到存在此类风险因素的患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于苏醒期密切观察患者的状况,采用沟通方式安抚患者,降低躁动的风险。一旦患者出现无意识体动、谵妄、呻吟、哭闹甚至严重躁动需要束缚等表现,应尽早拔管或重复静注丙泊酚继续镇静,避免护理事故的发生。 4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要重视全身麻醉之后的各种症状,及时关注患者的躁动情况,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尽量避免全身麻醉患者出现躁动情况,提高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栋,许媛,何伟,等.脑电双频指数与镇静-躁动评分指导短期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4):220-223. [2]吴跃仙.术前心理干预对全身麻醉苏醒期病人躁动、恶心、呕吐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7,21(7):1920-1921. [3]赖江萍.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4.12(18)1654-1655 [4]秦军,王琦.浅析早期脑梗塞的CT诊断[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6):3644. [5]贾胜梅.麻醉复苏室患者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219

围手术期全身麻醉苏醒延迟的原因分析及术中护理

围手术期全身麻醉苏醒延迟的原因分析及术中护理 发表时间:2015-11-12T10:08:52.64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作者:潘红艳[导读]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湖南长沙对于手术中以及苏醒期患者而言,其生命体征有着很大变化,应对患者血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进行严密观察。潘红艳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湖南长沙 410011 摘要:[目的]:分析围手术期全身麻醉苏醒延迟的原因,并对手术中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12月曾在我院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104例,将这些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在手术中对其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中患者对其行综合性护理。结果:全麻后苏醒延迟原因主要包括麻醉药物过量、麻醉中低氧以及代谢紊乱;观察组中患者的苏醒延迟发生率为 7.7%,对照组中患者麻醉延迟发生率为19.2%;观察组中患者苏醒时间平均为32.5±15.5min;对照组中患者苏醒时间平均为55.5±18.5min;观察组中患者护理满意率为100%,对照组中护理满意率为80.8%。结论:苏醒延迟是一种常见的全麻手术后并发症,应对其原因进行科学分析,并且在手术过程中进行综合性护理,降低麻醉延迟发生率,缩短苏醒时间。关键词:全麻;苏醒延迟;原因;术中护理目前临床上苏醒延迟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全麻手术并发症,对患者手术后恢复产生严重影响,对全麻手术后苏醒延迟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手术过程中进行科学护理,在临床上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选择曾在我院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104例,对其分析进行常规护理与综合性护理,观察苏醒延迟发生率与苏醒时间,分析麻醉延迟原因,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选择2013年8月—2014年12月曾在我院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104例。根据随机分组方式将所选择的这些患者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例数为52例,在这些患者中包括28例男性患者与24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处于25—65岁之间,其年龄平均值为45.5±2.5岁;观察组中患者数量为52例,在本组中共有男性患者30例与女性患者22例,这些患者年龄区间为24—66岁,其年龄大小平均值为46.8±2.8岁。这两组患者在年龄以及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有可比性存在。 1.2方法对照组中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对其常规护理,即简单遵医嘱对患者行一般护理。观察组中对其行综合性护理,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呼吸道护理第一,拔管前护理。通过对患者瞳孔以及神经反射进行观察而判断麻醉深浅,若瞳孔缩小,并且浅反射消失则表示麻醉较深。此时应立即将吸引器全套设备准备好,口咽通气管、舌钳以及备好喉镜,并准备好气管导管等物品,并要能够保证其有良好性能,以防拔管之后有异常出现需再次进行插管。与麻醉医生相配合行导管内吸痰,脱机带管对血氧饱和度进行观察,使其保持不低于95%,患者睁眼并且呼之有反应配合,抬手动作有力气,则能够拔管,在拔管时应边退管边吸,从而使呼吸道保持通畅[1]。第二,拔管后护理。拔管之后将口腔内分泌物立即吸尽,同时应给予其5min面罩给氧。由于拔管之后很容易有舌后坠与喉痉挛等情况发生,导致呼吸与循环等方面出现问题,因而在拔管时以及拔管之后5min应当对血氧饱和度、心率以及血压进行密切监护。若有血氧饱和度过低或者血压不正常现象出现,应当协助麻醉师对其进行处理。在该期间护士应对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详细掌握,对各种管道进行检查,注意是否通畅,并且应对伤口进行观察,注意是否渗血[2]。 1.2.3监护生命体征对于手术中以及苏醒期患者而言,其生命体征有着很大变化,应对患者血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尤其是在苏醒延迟期对患者是否恢复自主呼吸进行观察,在全麻中应将血糖、血气、体温、电解质以及肌松情况与麻药浓度等作为常规项目进行检测,及时帮助麻醉医生给予患者催醒药物。对血氧饱和度变化进行严密观察,15—20min脱机对血氧饱和度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并观察肌张力恢复情况。保证静脉通道有效,防止输液部位由于烦躁而造成液体渗出或者针脱出,从而对麻醉给药甚至抢救产生影响。 1.3统计学分析以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患者苏醒延迟发生率以及苏醒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对于苏醒时间选择均数±标准差表示,对于苏醒延迟发生率与护理满意率选择%进行表示,并且分别行t检验与χ2检验,在本次研究过程中选择P<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