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以及世袭制、分封制的建立情况。

(2)通过学生的阅读和分组讨论,理解更替的规律,感悟朝代兴衰的原因以及重大制度建立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用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时间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去感悟历史;通过讨论、讲述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夏、商、西周的兴亡充分说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进程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作为后来者应吸取经验及教训,从中汲取营养,真正达到“读史明智”的目的。

(2)通过学习早期国家社会政治制度的演变,从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以及西周的分封制,了解国家的产生和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社会制度的变革也促进了国家制度逐步完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夏、商、西周的更替,分封制。

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四块内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和西周的分封制,彼此之间是以历史事件的时间为序,反映了夏、商、周三代的兴衰和更替,是历史的渐进发展过程,构成了本课的主线索。

夏、商、西周是我国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也开始了以世袭继承王位为特征的“家天下”。从二里头遗址考古发现可知,夏都拥有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及青铜冶

铸作坊,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我国最早的王国都城遗址,它反映了夏朝统治的建立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但最终,桀的残暴统治引起民众的反抗,被商汤所灭。汤建立了商朝。商朝通过设置监狱、制定酷刑来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以巩固统治,但纣的残暴统治也同样激起人民反抗。经过武王伐纣战争,商朝被周武王灭亡。西周建立。西周为了巩固统治,确立了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制度

——分封制,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西周衰亡。周平王迁洛邑,开始了东周的统治。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历史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禹传启 世袭制

牧野大战

巩固统治

分封制

原 始 社 会

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21课大一统气派和中华民族的象征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明清北京城和皇宫,培养平面和空间概念,以及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绘图的能力。 2、了解长城的建造、作用以及起止点,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故宫和长城的资料、图片,认识故宫建筑形式的雄伟、庄严,布局严谨、和谐。 2、展示和收集有关长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通过相互交流学习,感悟长城的文化意义和精神象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长城和故宫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通过对长城的学习,感受先民的伟大的气魄和坚毅的精神,体会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凝聚力等精神的象征。 通过讨论长城及其周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带来的危害,感受到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教材分析 明清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和巩固时期,在专制统治不断强化的同时,经济和科技文化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气势宏伟、堪称东方建筑艺术和建筑奇迹的作品,北京的故宫和长城正是其杰出的代表,凝聚了这一时期的文化特性、本质及精华,折射出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浓郁色彩,展示了我们大一统国家的气派,同时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三、学情分析 故宫和长城是我国保存较好的两座文化遗址,也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多数学生都听说过。但是课前经过调查,去过北京的学生很少,因此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采用了材料收集、教师引导、图片观察、小组交流、畅谈感悟、体会突破三维目标。? 教学重点 故宫和长城。 教学难点 通过对它们的学习和了解,如何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自豪和崇敬之心,如何理解故宫和长城展现了明清大一统的气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加强学科渗透,增强学习历史的现实性。精讲深化、设疑讨论、列表分析。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法指导 问题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步骤: 自学检测 做《导与练》上的填空和选择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人教版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3课盛唐气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唐朝前期的经济繁荣情况,了解唐代的民族交往、民族交融情况和社会风气,以及多彩的文学艺术,理解文成公主对汉藏团结的历史贡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历史故事,以及对相关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的阅读、鉴赏,了解、感受盛唐气象,分析相关现象出现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盛唐气象,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在学习唐代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历史过程中,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团结,了解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光辉篇章。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经济繁荣、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难点: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内容共分四个子目,即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多彩的文学艺术,分别从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社会生活和文化四个方面展开,四者之间相互联系,从不同侧面共同展现了唐朝的盛世景象。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材料分析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展示唐人街的图片,提出问题:这 设置情景,调观察图片,回答 导入新课动学生学习的积 些地方的名字为什么叫“唐人街”? 1.经济的繁荣 (1)农业方面 展示《雨中耕作图》,提出问题:《雨中耕作图》是一幅反映唐朝农业发问题。 观察图片,回答 极性。 培养学生识图 的能力,培养学生 从材料中获取有效 展的敦煌莫高窟壁画,你能从图中找出问题。 哪些与农业有关的信息? 信息的能力。 通过《雨中耕作图》的观察可知唐观察图片,了解唐帮助学生理解 朝使用农具有曲辕犁等,从而进一步引朝的农具的改进。出筒车等灌溉工具。(展示曲辕犁、筒 车示意图)唐朝农业的发展。 从现实入手, 展示文字和古坝的图片,介绍唐朝 的水利工程。 探究新知展示敦煌莫高窟《农耕图》图片,(授新课)提出问题:唐朝出现什么新的农耕 技术? 除了出现育秧移植栽培的技术外, 观察图片。 观察图片,回答 问题。 学生阅读材料,回 让学生了解唐朝水 利工程的修建、农 耕技术、蔬菜新品 种,培养学生的情 感态度价值观。 唐朝还引进哪些蔬菜新品种?(展示莴答问题。 笋、菠菜图片) 过渡:展示文字,提出问题。 有位阿拉伯商人来到广州,拜见一 位唐朝官员。他透过丝绸衣服看到官员阅读材料,回答调动学生的积 胸口上有粒黑痣,惊奇地问:“你胸前问题。的痣,怎么能透过两层衣服还看得见?” 官员哈哈大笑,请客人再靠近观 察,原来他身上穿了五件丝绸衣服。 问题:你觉得唐朝的丝织品美极性,培养学生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七年级体育课全套教案

第1课时 课题:体育锻炼重在参与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 2、能力目标:树立自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 3、情感目标:正确认识调节好自己心理、情绪的重要性。 重点:明确体育活动对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 难点:争取了解自己的体能! 教学任务:1、参加体育锻炼的益处 2、体育锻炼重在参与 3、了解自己的体能 教学内容:1、古希腊人对参加体育锻炼的益处有的呢地认识: “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 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 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 我国先秦时期在《吕氏春秋》中用形象地比喻阐释了“生命在于运动”的真谛:“流水不腐,户枢不蠢,动也。” 2、体育锻炼重在参与你必须真正理解“重在参与”的体育精神,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只有残疾阿体育锻炼,才能体会到锻炼的乐趣,并得到益处。应具有积极、乐观和奋勇拼搏的进取精神,并把这种态度和精神渗透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3、了解自己参与体育的现状在课本上做出选择题1——10题算出分数,对应评价参考标准看看自己在哪一种类型当中!!! 4、课堂常规:上好体育课的基本要求 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必须认真上好体育课。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开展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课余运动训练以及竞赛活动的基础。 上好体育课,使课内外体育活动很好的结合起来,对搞好学校体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上好体育课的基本要求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端正学习态度,既要重视上好体育基础知识课,又要重视上好体育实践课,使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和掌握动作技术、技能很好的结合起来。 (2)上课时要认真听讲,自己观察老师或同学的示范,细心领会新学的动作要领,并自觉积极的进行学习,在练习中要勤于动脑,善于思考。 (3)要遵守课堂纪律和学习要求。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因病因事不能上课时,因事先请假;上课前要做好准备,有条件的要穿运动服和运动鞋上课(或轻便装和软鞋底);要提前2—3分钟到指定地点集合;课中要服从指挥,听从老师和小组长的调动。 (4)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注意自己和同伴的安全,爱护场地器材设备。(5)要做到课内外结合。在课外体育锻炼时,注意复习和巩固课内外所学的内容,加强练习,积极参加《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测试。 (6)服装体育课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 课后作业:1、根据实际自觉积极的参加课内外体育活动。 2、学会发展健康体能的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课题: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 授课教师:严力学校:椑南中心校 教材:____七年级历史_____第__二__章(单元) 第__5__节(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简要了解与概括周王室衰败的原因; 2、齐桓公率先称霸的条件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3、秦国异军突起并后来居上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4、争霸的过程也是一种民族融合与历史进步的表现;(难点) 5、改革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条件。(拓展/难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问题教学法; 2、故事讲述法; 3、小组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周王室衰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2、通过对齐桓公与管仲、越王勾践以及秦孝公与商鞅等事迹,培养学生树立“有志者事竟成”自信心; 3、通过齐国率先称霸与秦国最后称雄,让学生了解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教学准备: 1、请学生查阅“退避三舍”、“秦晋之好”、“问鼎中原”及“卧薪尝胆”等历史故事; 2、编排历史短剧:商鞅力说秦孝公进行变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幽王烽火戏诸候 西周末年,国家连年灾荒,而周幽王却不理朝政,终日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当时周有一个诸候国叫褒国,其国君褒珦因规劝幽王而被关进大牢。褒珦之子为救父王不惜重金买得一年轻美貌少女,取名“褒姒”,并教给她宫廷礼仪,然后将她送给周幽王,从而褒珦被释。褒姒生得妩媚动人,深得幽王专宠并立为王后,但她有个怪脾气,就是从来不笑,不管多有趣的事,她都不露一丝笑容。于是,幽王贴出告示:谁能让王后一笑,赏金一千。结果,众人白费心机,褒姒无动于衷。幽王手下有个爱逢迎拍马的大臣叫虢石父,他给幽王给了个坏主意,即烽火戏诸侯,……,幽王死于犬戎之手。 二、新课分享 (一)课堂准备 学生快速阅读(3分钟),用最简单的话或词概括阅读后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老师在黑板注明关键词) 学生概括:“国家”、“改革”“商鞅”、“战争”、“动荡”、“争夺”…… 教师:(询问:能否再简单一些,用一个字?)“乱”(板书大写的“乱”字?学生表示认同)(二)围绕“乱”字展开话题并设问,请学生再次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 1、为什么会“乱”? 2、怎么“乱”的?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材分析】 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重点叙述了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隋初经济的繁荣难以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公元前475年。1000多年过去了,经过了“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又经过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新的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2.讲授新内容

板书: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提问:为什么说是同归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随国公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因怕时运随之而走,去掉“走之”,称为“隋”。于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重新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板书:1.隋朝的建立时间;公元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提问:南北朝的王朝顺序和重要年代 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西魏由北周替代。东魏由北齐替代。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时间581年,定都长安。(副板书) 南朝为宋、齐、梁、陈,都以建康为都,建康就是今南京市。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方。晋王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是灭陈大军的统帅之一。(副板书) 板书:(581—589—618) <1>隋朝统一的原因 <2>隋朝统一的意义 提问:看图隋朝的疆域四至。(相当于现在中国除去内蒙西藏的领土大小。南边到越南,东边到朝鲜交接,北边到内蒙南边,西边到新疆以西。)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含两套完整教案可供选择)WORD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京人的发现 教学难点:北京人的特征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有关人类起源,无论是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谁是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元谋人复原图》《元谋人使用石器图》《元谋人劳动复原想象图》 2.教师提问:(1)元谋人生活在哪里?(2)元谋人懂得哪些技术?(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提示:(1)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2)制作工具和使用火;(3)会不会制作工具。 3.教师小结: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目标导学二:北京人 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北京人头盖骨》《北京人复原头像》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归纳北京人的生活地点和时间。 提示: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经测定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图片展示: 4.观察比较:观察北京人复原头像和现代人头像,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方法点拨:从北京人的头骨、前额、眉骨、颧骨、鼻骨、嘴部等方面进行分析) 提示: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补充: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6.图片展示: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7.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片,了解归纳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情况。 8.教师提问:为什么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提示:这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和环境的险恶决定的。 目标导学三:山顶洞人 1.图片展示: 2.教师提问:(1)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多少年?(2)他们的样貌有什么特征? 提示:(1)距今约3万年。(2)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3.分析比较: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相比进步在哪里? 提示:北京人的模样保留了猿的特点,山顶洞人则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的石器,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可用兽皮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有了美的意识。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则已会人工取火。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历史的悠久,了解到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山顶洞人过着集体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1课隋朝的统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公元前475年。1000多年过去了,经过了“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又经过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新的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2.讲授新内容 板书: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提问:为什么说是同归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随国公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因怕时运随之而走,去掉“走之”,称为“隋”。于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重新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板书:

1.隋朝的建立时间;公元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提问:南北朝的王朝顺序和重要年代 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西魏由北周替代。东魏由北齐替代。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时间581年,定都长安。(副板书) 南朝为宋、齐、梁、陈,都以建康为都,建康就是今南京市。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方。晋王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是灭陈大军的统帅之一。(副板书) 板书:(581—589—618) <1>隋朝统一的原因 <2>隋朝统一的意义 提问:看图隋朝的疆域四至。(相当于现在中国除去内蒙西藏的领土大小。南边到越南,东边到朝鲜交接,北边到内蒙南边,西边到新疆以西。)隋文帝杨坚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杰出皇帝。领导完成祖国南北方的重新统一。 3.隋朝初年经济繁荣 <1> 表现:人口、垦田、粮食 <2>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结论;隋文帝在位期间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二、大运河的开通 1.开通大运河(出示《隋朝大运河图》)

七年级体育公开课教学设计

七年级体育公开课教学设计 ——乒乓球教学 韩力 西三十铺中心校 2017.10.11

乒乓球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乒乓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球。是一种世界流行的球类体育项目。它的英语官方名称是“table tennis”,意即“桌上网球”。乒乓球一名起源自1900年,因其打击时发出“Ping Pong”的声音而得名,在中国就以“乒乓球”作为它的官方名称,香港及澳门等地区亦同时使用。台湾和日本则称为桌球,意指球桌上的球类运动。 我国有着广大的群众的基础、完善的乒乓球设施,并且随着我国乒乓健儿一次又一次的奥运会、世界锦标赛等各种国际大赛上夺得冠军,人们对乒乓球这项运动的期望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让学生在学习中和游戏中体会兵乓球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荣誉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学情分析: 1、七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肌肉弹性较差。骨骼肌肉以及内脏发育尚不完善,需多加强小肌肉群及灵活性练习。 2、随着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日趋成熟,祖国荣誉感逐渐加深,对国球——乒乓球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是学习乒乓球最好时机。同时七年级学生开始注意教师和同学对自己的态度,会积极的投身到学习中去并努力表现自己。 三、教学特色: 乒乓球是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之一。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积极利用教育资源,增进示范直观性,减轻示范的视觉差,提高学习兴趣,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学过程: 1.自然导入 通过乒乓球比赛视频,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乒乓球上,并引导学生参与乒乓球运动的学习与讨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兵乓球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荣誉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2.认识当今乒乓球世界体育排名(男子、女子) 附带图片简介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 3.认识乒乓球运动的“大满贯” ?乒乓球运动的“大满贯”是指获得奥林匹克运动会单打冠军、世界锦标赛单打冠军、世界杯单打冠军。 ?现在,国际乒坛上一共有10位大满贯运动员: ? 1.瓦尔德内尔 ? 2.邓亚萍 ? 3.刘国梁 ? 4.王楠 ? 5.孔令辉 ? 6.张怡宁 ?7.张继科 ?8.李晓霞 ?9.丁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

第3课盛唐气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播放视频:《爱我中华》 教师 :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众多的民族。中原汉族与边疆少数民族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同学们知道哪些民族之间友好交往的例子? 学生:张骞出使西域、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等。 教师:文成公主入藏是唐朝时期民族友好交往的典型事例。那么隋唐时期边疆地区生活着哪些少数民族?他们对历史的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呢?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了解一下。 第3课 盛唐气象 说明: 此环节在于通过史料分析,使学生了解唐朝的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 策。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 繁荣的经济 1.农业(看书标记) (1)___扩大。 (2)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发明推广一些生产工具。如:___、___ (3)修建了很多___。 展示: 教师:唐代曲辕犁的设计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不仅可以通过扶犁人用力的大小控制耕地的深浅,还大大的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劳动效率。犁架加大,显 得更加稳重,便于操作,犁铧为v 型,尖头更加锋利,便于入土。 教师:筒车是一 种利用水力转动的灌溉工具,用竹或木制成一个大型立轮,由一 个横轴架起,可以自由转动,轮的周围斜装上许多竹筒,把转轮安置在溪流上,受水流冲击,自行旋转不断有水流出。通过以上的学习可以得出,唐朝农业上出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过渡:有位阿拉伯商人来到广州,拜见一位唐朝官员,他透过丝绸衣服看到官员胸口上有颗黑痣,惊奇地问:“您胸前的痣,怎么能透过两层衣服还看得见?”官员哈哈大笑,请客人再靠近观察,原来他身上穿了五件丝绸衣服。思考: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 展示:唐朝穿丝绸的妇女和唐朝花鸟纹锦图感知丝织品技术的高超 展示:“白瓷”“青瓷”和“唐三彩”图片感知唐朝制瓷业的兴盛 展示:材料——越窑的青瓷,胎质细薄,釉色晶莹,人们赞美它“类玉”“类冰”。邢窑的白瓷,有“类雪”“类银”的称誉。说明:此环节通过历史图片、史料,使学生了解吐蕃与唐朝的关系,通过探讨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意义,使学生明白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七年级体育公开课教案.doc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 学校:都匀民族屮学年级:七年级人数:53人授课教师: 1、排球正面双手垫球 2、游戏(托球往返接力) 1、认知n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垫球技术在排球技术屮的重要性,并能基本掌握领会垫球的 动作要领。 2、技能n标:通过本课教学使90%同学能掌握基本垫球技术,使70%同学能简单s垫2 — 3 球。 3、情感H标:通过热球学习和游戏练习培养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及鉴赏能力,发展学生的自主 探究学习,培养M结协作的能力,体验成功感。 课的部分课的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形式预期R标 开始部分(2r 一、体育委员整队报告出勤人数。 二、师生问好。 三、宣布课的内容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网、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一、慢跑(W阅)全体呈两路纵队冇序的绕足球场进行慢跑。 准备部分 (5')二、徒手操(4x8拍) ①头部运动 ②扩胸振锷运动 ③体转运动 ④腹背运动 ⑤前4步压腿运动 ⑥侧压腿运动 ⑦膝关节运动 ⑧手腕踝欠节运动 一、组织队形寅 布课的内界任务 R标及要求。 二、耍求: 精祌饱满,语言亲 切。 一、教师组织学生 有序的进行慢跑。 二、说U令,带 领学生一起做徒 手操 三、说提示性口 令,指导学生动作 做到位。 叫、徒手操顺序应 从h至下。 一、按要求成四 列横队排列。 二、耍求: 快、静、齐。 一、成两路纵队进 行热身跑。 二、跟随教师U 令认真做准备活 动。 三、动作做到位 明确0标,建 立良好的 师生关系和 学习氛围。培 养学斗:的£| 信和tl △ 尊。 1、有序的慢 跑能增强,生 组织能 力。 2、要求学生 能充分发挥 集体的力量, 发扬M 结协 作的精神。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18课三国鼎立 宁远县教师进修学校刘平 【课程标准】 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及史实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东汉末年,朝政腐败,群雄并起,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同时又促进了民族融合,南方经济得到空前发展,科学技术显著进步。三国鼎立正是在大分裂时期实现了局部统一,从而为西晋的短暂统一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材中简单介绍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黄巾起义使得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官僚趁机扩张势力,形成割据,并为争夺地盘进行混战。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果明确,脉络清晰,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教材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知识结构呈开放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发挥的空间。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三国人物有浓厚的兴趣,一些学生看过《三国演义》和相关读物,对三国中的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都很熟悉,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同时在小学语文课中学过《赤壁之战》一课,对赤壁之战的有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评价。在中学七年级语文课本中学习过曹操的作品《龟虽寿》与《观沧海》,对曹操有一定的认识。 七年级学生在智力方面,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方面都有较快的发展,但具体形象成分仍起重要作用,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地发展起来,但认识能力还不够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在个性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要求独立自主,有自我教育的要求,但还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纠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了解文学描写和历史真实之间的不同。 ②了解历史上著名战役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③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及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④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通过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材料,学会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问题探究与提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③通过音频《赤壁怀古》,联系语文知识创设历史情景 ④通过设置游戏对地图上错误信息的查找,使学生加深三国时期地理位置的认识 ⑤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能力,并能得出简单的结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历史情境想象,使学生感受分裂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进而产生对和平的向往,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案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二、教材分析 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重点叙述了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隋初经济的繁荣难以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 三、课前准备 师:搜集本课的资料,相关的图片。生:在图书馆搜集有关大运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言引入 师:讲述“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那么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否对。隋朝是怎样建立的?大运河是如何开凿的?(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互动授课 让学生阅读第一框的内容师:隋朝是哪年建立的?隋帝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什么意义?生: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灭掉陈,统一全国。引导学习概括出“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的局面,开创…大一统?的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过渡:封建王朝从汉朝以来,都注重以农立国“夫农天下之本也”经济繁荣的基础在于农业,那么,隋朝经济发展如何呢? 师: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 生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隋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 师:从哪些方面可见经经济繁荣? 生1:人口激增2:粮仓丰实引导学生阅读第二框内容“大运河的开通” 投影:大运河的图片,放轻音乐生:结合地理简介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在605年开始,到610年全线开通,以洛阳为中心,他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经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

七年级历史全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全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元谋人的发现与距今的年代,北京人的发现、地点与距今年代,北京人使用石器和天然火以及北京人的群居生活:山顶洞人的距今年代、发现地点,山顶洞人的石器、磨制技术和人工取火;山顶洞人过着氏族生活。 通过学习本课初步培养学生理解、认识历史领域内各种不同知识范围的能力以及观察、想象能力和比较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阅读,可以接触考古知识、神话传说、古史资料、历史地图、文物插图等各类与历史有关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重视历史课的学习。 2、过程与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这条主线进行讲解,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性有哪些”。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我国历史可

以追溯到一百七十多万年以前,以此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2)通过认清劳动创造世界和人类本身这一真理,培养学 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2、难点:认识劳动在人类产生过程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导语一展示远古人类的头部模型。设问:这是什么时候的人类头部模型?那时侯,我国境内有哪些远古人群?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阅读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导语二播放一段有关远古人类社会生活的课件,然后提问:该片段反映了我国远古人类怎样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他们生活在什么时候?请大家预习课文。 导语三人从哪里来呢?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人由神创造的,像西方的“上帝造人说”,我国的女蜗造人。二是人是古猿进化而来的,你同意哪一观点?学完了本课,你或许可能找到答案。 (二)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 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最早的人类是什么人?他们生活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学

(完整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题(含答案)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 1、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 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2、为了写论文,刘刚搜集了《契丹的兴起》《西夏王李元昊》《辽、宋、夏的和战》等书籍,据此推测他论文的题目应是( ) A. 民族政权的并立 B. 国家的统一 C. 藩镇割据的时代 D. 各民族友好往来 3、右图是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这些西夏王陵中葬着哪一少数民族的首领( ) A.契丹族 B.匈奴族 C.鲜卑族 D.党项族 4、耶律阿保机和元昊分别是辽和西夏的建立者,下列属于他们共同点的是() A. 鼓励垦荒 B. 订立官职 C. 创制文字 D. 制定法律 5、“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段文字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6. 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戏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 A.寇准 B.宋真宗 C.宋太祖 D.宋太宗

7.右图是上京遗址。据文献记载,上京是契丹建国之初设立的都城,也是我国古代漠北地区的第一座都城。契丹政权的建立者是( ) A.元昊 B.阿保机 C.朱温 D.赵匡胤 8、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给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商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 ) A.宋、辽 B.宋、夏 C.唐、辽 D.辽、夏 9.宋真宗时,针对辽的大举南犯,坚决主战的大臣是() A.寇准 B.宗泽 C.岳飞 D.于谦 10、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对宋辽、宋夏之间的“议和”进行比较后,下列哪一项不是它们的共同点( ) 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11、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由于疏忽漏写了标题,请你根据卡片内容,帮他拟一个标题() 1004年辽军大规模进攻北宋,直接威胁北宋都城,第二年辽宋订立和约,北宋给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使双方保持相对和平局面. A.澶渊之盟 B.宋夏议和 C.靖康之变 D.宋金议和 12.北宋曾把与契丹政权边境交界地区的一些地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安肃”,“破虏”改为“信安”等。该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重大史实有关( ) A.陈桥兵变 B.澶渊之盟 C.开元盛世 D.安史之乱 13.材料题:

新版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精品教案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隋炀帝下江南》)同学们,我 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本上导入框中的这个故事: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通人性的琼花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自行败落了,不让他看。隋炀帝大失所望。那么,隋炀帝专门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可信不可信?但大运河又确实是在隋炀帝时开凿成功的,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这样大的工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隋朝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1.(多媒体出示问题: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教师 讲述:隋朝建立和重新统一?(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多媒体展示隋炀帝的画像,出示问题:隋文帝的创举)读教材,说说隋文帝采取了那些措施以巩固统治 (1)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2)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目标导学二大运河的开凿 (一)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基本概况: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大运河的示意图) 2.提出问题:大家仔细看图,说说大运河的最北端是哪一座城镇?大运河的中心那里?最南端是哪座城镇? 师生一起回答:涿郡,洛阳,余杭。 3.继续提出问题:大家可以依次说出大运河的四段河流的名称吗? 师生一起回答: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4.继续提出问题:联系所学,说说大运河联通了哪几大流域? 师生一起回答: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5.继续提出问题:大运河的修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师生一起回答: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目标导学三科举制的创立 1.(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则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 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材料二: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重新走向统一和空前繁荣昌盛的时期。从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来看,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士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垄断地位。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 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中去,从而使政令畅通,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实现进一步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九品中正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因为它不利于皇权加强和中央集权,又不利于笼络和控制中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这种情况下,科举制应运而生。 2.(多媒体出示问题:科举制产生前,古代中国的举人制度)根据材料一讨论科举制产生前的举人制度及其影响 答案提示:(1)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有机会做官。出身低微、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老百姓更没有机会做官。 (2)这种制度选拔上来的人没有才能,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3.(多媒体出示问题:科举制出现的原因)学生分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题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下图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的上京临潢府遗址,这里曾是契丹建国之初设立的都城。契丹政权的建立者是() A.元昊 B.阿保机 C.寇准 D.安禄山 2.他是党项族的英雄,贺兰山上的雄鹰。他受汉文化的影响,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创制文字,积极吸取中原文化。“他”是() A.松赞干布 B.元昊 C.阿保机 D.赤德祖赞 3.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剧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A.辽太宗 B.宋真宗 C.宋太宗 D.宋太祖 4.绘制历史简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历史简图反映了澶渊之盟订立时的情况() A B C D 5.《天龙八部》是武侠小说宗师金庸的经典作品。金庸创作该小说依托的历史背景是()

A.汉与匈奴的和战 B.魏、蜀、吴三国鼎立 C.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 D.南宋与金的对峙 6.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①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②赵匡胤建立北宋③宋夏和议④西夏建立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7.许多诗词当中都可以找到历史的影子。有一首描写契丹人生活的诗写道:“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契丹族是一个游牧民族②契丹人居住在营帐里③契丹族人过的是定居生活④契丹人靠打猎为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元昊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少数民族首领。他建立政权后采取的统治措施包括 () ①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②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③大力发展科举制度④创制西夏文字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9.观察下图《契丹货币》与《西夏货币》,据图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活动课学案教案修订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活动课学案教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学生姓名__________ 课型:________备课日期_______ 上课日期 ________ 主备人:__________ 执教人:__________ 审阅签字:__________ 序号:27 第24课活动课 从设计历史示意图了解更多学习历史的途径、方法【教法设计】 1、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复习巩固旧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充分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学法指导】 1、集中精力,按照自己的理解认真设计示意图。 2、积极通过课堂展示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3、结合个人实际,活学活用,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 【活动内容】 以历史知识为依据,画出知识结构示意图;拓展思路,了解更多学习历史的途径、方法 【活动目标】 1、通过设计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学会在复习中化繁为简。 2、通过了解更多学习历史的途径、方法,形象直观地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活动要求】 1、让学生尝试设计示意图(应画面简洁,重点突出,形式活泼) 2、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在活动中提高自己。 【活动过程】 1、学习认识什么是示意图,它有何特点(见课本) 2、设计尝试:(任选其一) (1)设计“北宋至清的朝代顺序示意图(遵循时间先后顺序,符合地理方位位置,把辽、夏、金与北宋、南宋的关系)”

相关历史知识:北宋,960年建立;西夏,11世纪前期建立;金,12世纪初期建立 南宋,1127年建立;元,1271年建立;明,1368年建立;清,1636年建立(2)设计“清朝疆域方位示意图”(以中央政权为中心,表示疆域四至) 相关历史知识:清朝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国家。 3、除了课堂、课本外,你还能想到哪些更有意思的学习历史的途径和方法(独立思考,并列举出来) 4、选取几种更有意思的学习历史的途径和方法并展示给学生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活动总结】 让我们再来看看本节课我们了解到的这些方式、方法:历史示意图、历史口诀、谐音记忆、图片、歌曲、影视剧、文学作品等等。由此可见,历史的内容

七年级体育全套教案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 1.体育锻炼重在参与 2.短跑;基本素质。 3.快速跑基本素质。 4.耐久跑。基本素质 5.跑走交替。基本素质 6.变速跑。基本素质 7.内容:400米跑。基本素质 8.迎面接力跑基本素质 9.投掷基本素质 10.投掷基本素质 11.投掷基本素质 12.投掷基本素质 13.投掷基本素质 14.立定跳远。 15.蹲踞式跳远 16.立定跳远;蹲踞式跳远。 17.考核立定跳远;蹲踞式跳远。 18.篮球基本知识篮球球性练习 19.学习新的篮球球性练习的方法 20.复习篮球球性练习学习运球方法 21.复习篮球球性练习复习运球方法 22.复习篮球球性练习复习运球方法 23.复习篮球球性练习复习运球方法学习投篮 24.复习篮球球性练习复习运球方法学习投篮 25.复习篮球投篮技术 26.复习篮球投篮技术学习双手胸前传接球 27.复习篮球投篮技术复习双手胸前传接球综合练习 28.学习排球基本知识排球球性练习 29.学习排球正面下手发球正面双手垫球排球球性练习 30.学习排球正面屈体扣球(低网) 排球球性练习 31.学习武术基本功。 32.学习武术基本功。 33.复习武术基本功。 34.复习武术基本功,学习组合动作。 35.复习武术组和动作,学习健身拳。 36.复习武术组和动作,学习健身拳。 37.复习武术组和动作,复习健身拳 38.复习武术组和动作,复习健身拳 39.考核坐位体前屈。 40.身体素质练习。 41.考核50米跑 42.互动游戏

第1课时 课题:体育锻炼重在参与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 2、能力目标:树立自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 3、情感目标:正确认识调节好自己心理、情绪的重要性。 重点:明确体育活动对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 难点:争取了解自己的体能! 教学任务:1、参加体育锻炼的益处 2、体育锻炼重在参与 3、了解自己的体能 教学内容:1、古希腊人对参加体育锻炼的益处有的呢地认识: “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 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 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 我国先秦时期在《吕氏春秋》中用形象地比喻阐释了“生命在于运动”的真谛:“流水不腐,户枢不蠢,动也。” 2、体育锻炼重在参与你必须真正理解“重在参与”的体育精神,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只有残疾阿体育锻炼,才能体会到锻炼的乐趣,并得到益处。应具有积极、乐观和奋勇拼搏的进取精神,并把这种态度和精神渗透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3、了解自己参与体育的现状在课本上做出选择题1——10题算出分数,对应评价参考标准看看自己在哪一种类型当中!!! 4、课堂常规:上好体育课的基本要求 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必须认真上好体育课。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开展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课余运动训练以及竞赛活动的基础。 上好体育课,使课内外体育活动很好的结合起来,对搞好学校体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上好体育课的基本要求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端正学习态度,既要重视上好体育基础知识课,又要重视上好体育实践课,使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和掌握动作技术、技能很好的结合起来。 (2)上课时要认真听讲,自己观察老师或同学的示范,细心领会新学的动作要领,并自觉积极的进行学习,在练习中要勤于动脑,善于思考。 (3)要遵守课堂纪律和学习要求。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因病因事不能上课时,因事先请假;上课前要做好准备,有条件的要穿运动服和运动鞋上课(或轻便装和软鞋底);要提前2—3分钟到指定地点集合;课中要服从指挥,听从老师和小组长的调动。 (4)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注意自己和同伴的安全,爱护场地器材设备。(5)要做到课内外结合。在课外体育锻炼时,注意复习和巩固课内外所学的内容,加强练习,积极参加《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测试。 (6)服装体育课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 课后作业:1、根据实际自觉积极的参加课内外体育活动。 2、学会发展健康体能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