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备战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附答案解析

备战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附答案解析

备战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附答案解析
备战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附答案解析

一、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碳酸亚铁可用于制备补血剂。某研究小组制备了 FeCO3,并对 FeCO3的性质和应用进行了探究。已知:①FeCO3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②Fe2++6SCN-Fe(SCN)64-(无色)

Ⅰ. FeCO3的制取(夹持装置略)

实验i:

装置 C 中,向 Na2CO3溶液(pH=11.9)通入一段时间 CO2至其 pH 为 7,滴加一定量 FeSO4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 FeCO3固体。

(1)试剂 a 是_____。

(2)向 Na2CO3溶液通入 CO2的目的是_____。

(3)C 装置中制取 FeCO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4)有同学认为 C 中出现白色沉淀之后应继续通 CO2,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________。

Ⅱ.FeCO3的性质探究

实验ii

实验iii

(5)对比实验ⅱ和ⅲ,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

(6)依据实验ⅱ的现象,写出加入 10%H2O2溶液的离子方程式_____。

Ⅲ.FeCO3的应用

(7)FeCO3溶于乳酸[CH3CH(OH)COOH]能制得可溶性乳酸亚铁([CH3CH(OH)COO]2Fe,相对分子质量为 234)补血剂。为测定补血剂中亚铁含量进而计算乳酸亚铁的质量分数,树德中学化学实验小组准确称量 1.0g 补血剂,用酸性 KMnO4溶液滴定该补血剂,消耗

0.1000mol/L 的 KMnO4溶液 10.00mL,则乳酸亚铁在补血剂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该数值异常的原因是________(不考虑操作不当以及试剂变质引起的误差)。

【答案】饱和NaHCO3溶液降低溶液中OH-浓度,防止生成Fe(OH)2 2HCO3- +

Fe2+=FeCO3↓+CO2↑+H2O 不合理,CO2会和FeCO3反应生成Fe(HCO3)2(或合理,排出氧气的影响) Fe2+与SCN-的络合(或结合)会促进FeCO3固体的溶解或FeCO3固体在KSCN溶液中的溶解性比KCl溶液中大 6Fe(SCN)64-+3H2O2=2Fe(OH)3↓+4Fe(SCN)3+24SCN-或

6Fe2++3H2O2+12SCN-=2Fe(OH)3↓+4Fe(SCN)3或6Fe2++3H2O2=2Fe(OH)3↓+4Fe3+ 117% 乳酸根中的羟基被KMnO4氧化,也消耗了KMnO4

【解析】

【分析】

I. 装置A中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挥发的氯化氢气体,需要利用装置B中盛装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装置C中,向碳酸钠溶液(pH=11.9)通入一段时间二氧化碳至其pH为7,滴加一定量硫酸亚铁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FeCO3;

II. (5)根据Fe2++6SCN-Fe(SCN)64-分析FeCO3在KCl和KSCN两种不同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判断;

(6)实验ii中溶液显红色且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说明加入10%过氧化氢溶液后有Fe(OH)3和Fe(SCN)3生成;

(7)FeCO3溶于乳酸[CH3CH(OH)COOH]能制得可溶性乳酸亚铁补血剂,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建立关系式进行计算;乳酸根中有羟基,也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详解】

I. (1)装置A中制取的CO2中混有HCl,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B中盛装的试剂a应是饱和NaHCO3溶液,故答案为:饱和NaHCO3溶液;

(2)向Na2CO3溶液中通入CO2的目的是利用CO2和Na2CO3反应生成的NaHCO3,提高溶液中HCO3-的浓度,抑制CO32-的水解,降低溶液中OH-的浓度,防止生成Fe(OH)2,故答案为:降低溶液中OH-浓度,防止生成Fe(OH)2;

(3)装置C中,向Na2CO3溶液(pH=11.9)通入一段时间CO2至其pH为7,此时溶液中溶质主要为NaHCO3,再滴加FeSO4溶液,有FeCO3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3- + Fe2+=FeCO3↓+CO2↑+H2O,故答案为:2HCO3- + Fe2+=FeCO3↓+CO2↑+H2O;

(4)FeCO3沉淀能溶解在CO2的水溶液中,生成可溶于水的Fe(HCO3)2,降低产物的量,则当出现白色沉淀之后不应继续通入CO2,或者:出现白色沉淀之后继续通CO2,可防止空气中氧气氧化FeCO3,提高产物的纯度,故答案为:不合理,CO2会和FeCO3反应生成

Fe(HCO3)2(或合理,排出氧气的影响);

Ⅱ. (5)通过对比实验ii和iii,可知Fe2+与SCN-的络合生成可溶于水的Fe(SCN)64-,会促进FeCO3固体的溶解,故答案为:Fe2+与SCN-的络合(或结合)会促进FeCO3固体的溶解或FeCO3固体在KSCN溶液中的溶解性比KCl溶液中大;

(6)依据实验ⅱ的现象,可知在含有Fe2+的溶液中滴加10%的过氧化氢溶液后,有Fe(OH)3和Fe(SCN)3生成,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6Fe(SCN)64-+3H2O2=2Fe(OH)3↓+4Fe(SCN)3+24SCN-或6Fe2++3H2O2+12SCN-=2Fe(OH)3↓+4Fe(SCN)3或6Fe2++3H2O2=2Fe(OH)3↓+4Fe3+;

故答案为:6Fe(SCN)64-+3H2O2=2Fe(OH)3↓+4Fe(SCN)3+24SCN-或6Fe2++3H2O2+12SCN-

=2Fe(OH)3↓+4Fe(SCN)3或6Fe2++3H2O2=2Fe(OH)3↓+4Fe3+;

Ⅲ. (7)FeCO3溶于乳酸[CH3CH(OH)COOH]能制得可溶性乳酸亚铁([CH3CH(OH)COO]2Fe补血剂,可得关系式MnO4~5Fe2+~5[CH3CH(OH)COO]2Fe,则乳酸亚铁的物质的量为

0.1000mol/L×0.01L×5=0.005mol,则乳酸亚铁的质量分数

0.005mol 234g/mol 100%=117%1.0g

??,由于乳酸根中含有羟基,也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导致消耗高锰酸钾溶液的量增多,而计算中只按Fe 2+被氧化,故计算所得乳酸亚铁的质量偏大,导致产品中乳酸亚铁的质量分数大于100%,故答案为:117%;乳酸根中的羟基被KMnO 4氧化,也消耗了KMnO 4。

2.二氧化氯(ClO 2)具有强氧化性,在工业上常用作水处理剂、漂白剂。ClO 2是一种易溶于水的黄绿色气体,其体积分数超过10%时易引起爆炸。某研究小组欲用以下三种方案制备ClO 2,回答下列问题:

(1)以黄铁矿(FeS 2)、氯酸钠和硫酸溶液混合反应制备ClO 2,黄铁矿中的硫元素在酸性条件下被ClO 3-氧化成SO 42-,写出制备ClO 2的离子方程式__。

(2)用过氧化氢作还原剂,在硫酸介质中还原NaClO 3制备ClO 2,并将制得的ClO 2用于处理含CN -废水。实验室模拟该过程的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如图所示。

①装置A 的名称是__,装置C 的作用是__。

②反应容器B 应置于30℃左右的水浴中,目的是__。

③通入氮气的主要作用有3个,一是可以起到搅拌作用,二是有利于将ClO 2排出,三是__。

④ClO 2处理含CN -废水的离子方程式为__,装置E 的作用是__。

(3)氯化钠电解法是一种可靠的工业生产ClO 2的方法。

①用于电解的食盐水需先除去其中的Ca 2+、Mg 2+、SO 42-等杂质。某次除杂操作时,往粗盐水中先加入过量的__(填化学式),至沉淀不再产生后,再加入过量的Na 2CO 3和NaOH ,充分反应后将沉淀一并滤去。

②用石墨做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ClO 2,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写出阳极产生ClO 2的电极反应式__。

【答案】FeS2+15ClO3-+14H+=15ClO2+Fe3++2SO42-+7H2O 恒压漏斗安全瓶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同时防止过氧化氢受热分解稀释ClO2,防止其爆炸 2CN-+2ClO2=2CO2+N2+2Cl-吸收ClO2等气体,防止污染大气 BaCl2 Cl--5e-+2H2O=ClO2↑+4H+

【解析】

【分析】

二氧化氯(ClO2)具有强氧化性,在工业上常用作水处理剂、漂白剂。分别利用无机反应和电解原理制备二氧化氯,三种方法均利用了氧化还原反应。

【详解】

(1)以黄铁矿(FeS2)、氯酸钠和硫酸溶液混合反应制备ClO2,黄铁矿中的硫元素在酸性条件下被ClO3-氧化成SO4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以写出制备ClO2的离子方程式为FeS2+15ClO3-+14H+=15ClO2+Fe3++2SO42-+7H2O。

(2)①装置A的名称为恒压漏洞,装置C为安全瓶,起到防止液体倒吸的作用。

②升高温度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但是原料中含有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高的温度下可以发生分解反应,因此反应容器B应置于30℃左右的水浴中。

③根据题文可知,ClO2是一种易溶于水的黄绿色气体,其体积分数超过10%时易引起爆炸,故通入氮气的主要作用有3个,一是可以起到搅拌作用,二是有利于将ClO2排出,三是稀释ClO2,防止其爆炸。

④ClO2处理含CN-废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CN-转化为无污染的CO2和N2,故离子方程式为2CN-+2ClO2=2CO2+N2+2Cl-;装置E在整套装置之后,起到吸收尾气,防止环境污染的作用。

(3)①用于电解的食盐水需先除去其中的Ca2+、Mg2+、SO42-等杂质,需要过量的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和钡离子,过量的钡离子可以用碳酸根离子除去,因此在加入Na2CO3之前应先加入过量BaCl2。

②用石墨做电极,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因此氯离子在阳极失电子和水反应得到ClO2,电极反应式为Cl--5e-+2H2O=ClO2↑+4H+。

3.根据当地资源等情况,硫酸工业常用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作为原料。完成下列填空:

(1)将0.050mol SO2(g) 和0.030mol O2(g) 充入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Q。经2分钟反应达到平衡,测得n(SO3)=0.040mol,则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

(2)在容积不变时,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SO2平衡转化率的有______(选填编号)

a.移出氧气

b.降低温度

c.减小压强

d.再充入0.050molSO2(g)和0.030molO2(g)

(3)在起始温度T1(673K)时SO2的转化率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请在图中画出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起始温度为T2(723K)时SO2的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___

(4)黄铁矿在一定条件下煅烧的产物为SO2和Fe3O4

①将黄铁矿的煅烧产物Fe3O4溶于H2SO4后,加入铁粉,可制备FeSO4。酸溶过程中需维持溶液有足够的酸性,其原因是______

②FeS2能将溶液中的Fe3+还原为Fe2+,本身被氧化为SO42﹣。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有2mol氧化产物生成时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

【答案】0.005mol/(L?min) bd 抑

制Fe3+与Fe2+的水解,并防止Fe2+被氧化成Fe3+ FeS2+14Fe3++8H2O=15Fe2++2SO42﹣+16H+

14N A

【解析】

【分析】

(1)根据v=

c

t

?

?

求出氧气的速率,然后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计

算;

(2)反应放热,为提高SO2平衡转化率,应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降低温度,体积不变,不能从压强的角度考虑,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移出氧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不利于提高SO2平衡转化率,由此分析解答;

(3)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进行,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减小,但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缩短,据此画出曲线;

(4)①Fe3+与Fe2+易水解,Fe2+易被氧化成Fe3+;

②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几何电子守恒来配平化学方程式,结合方程计算

转移电子数。【详解】

(1)v(SO3)=

c

t

?

?

0.040mol

2L

2min

=0.01mol/(L?min),所以v(O2)=

1

2

v(SO3)=0.005mol/(L?min),

故答案为:0.005mol/(L?min);

(2)a.移出氧气,平衡逆向移动,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减少,故不选;

b.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增大,故选;

c.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减少,故不选;

d.再充入0.050molSO2(g)和0.030molO2(g),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增大,故选;

故答案为:bd;

(3)反应:2SO2(g)+O2(g)?2SO3(g) △H<0,SO2的转化率在起始温度T1=673K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其他条件不变,仅改变起始温度为T2=723K,温度升高,平衡逆向进行,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减小,但反应速率增大,达到平衡需要的时间短,在图中画出温度T2下SO2的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预期结果示意图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

(4)①Fe2O3(或Fe3O4等)溶于H2SO4后,生成的Fe3+与Fe2+易水解,Fe2+易被氧化成Fe3+,所以要加入Fe粉和酸,抑制Fe3+与Fe2+的水解,并防止Fe2+被氧化成Fe3+,故答案为:抑制Fe3+与Fe2+的水解,并防止Fe2+被氧化成Fe3+;

②?2价的硫离子具有还原性,FeS2可以将溶液中的Fe3+还原为Fe2+,而本身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FeS2+14Fe3++8H2O=15Fe2++2SO42﹣+16H+,氧化产物是硫酸根离子,有2mol硫酸根生成时转移的电子数为14N A,故答案为:

FeS2+14Fe3++8H2O=15Fe2++2SO42﹣+16H+;14N A。

【点睛】

注意(3)温度升高,平衡逆向进行,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减小,但反应速率增大,达到平衡需要的时间短,此为解题的关键。

4.常温下,三硫代碳酸钠(Na2CS3)是玫瑰红色针状固体,与碳酸钠性质相近。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某小组设计实验探究三硫代碳酸钠的性质并测定其溶液的浓度。

实验一:探究Na2CS3的性质

(1)向Na2CS3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用离子方程式说明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_________。

(2)向Na2CS3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

__________。

实验二:测定Na 2CS 3溶液的浓度

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取50.0mLNa 2CS 3溶液置于三颈瓶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滴入足量2.0mol/L 稀H 2SO 4,关闭活塞。

已知:Na 2CS 3 + H 2SO 4=Na 2SO 4+ CS 2 + H 2S↑。CS 2和H 2S 均有毒。CS 2不溶于水,沸点46℃,密度1.26g/mL ,与CO 2某些性质相似,与NaOH 作用生成Na 2COS 2和H 2O 。

(1)盛放碱石灰的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

(2)C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3)反应结束后打开活塞K ,再缓慢通入N 2一段时间,其目的是_________。

(4)为了计算Na 2CS 3溶液的浓度,对充分反应后B 中混合物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8.4g 固体,则三颈瓶中Na 2CS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答案】CS 32- +H 2O ?HCS 3-+OH - S 干燥管 CaO 和NaOH CS 2 +2OH - =COS 22-+H 2O 将装置中残留的的H 2S 、CS 2全部排入后续装置中,使其被完全吸收 1.75mol/L

【解析】

【分析】

实验一:(1)Na 2CS 3的水溶液中加入酚酞变红色,说明Na 2CS 3是强碱弱酸盐;

(2)根据Na 2CS 3中元素化合价是否是该元素的最高价态来进行判断;

实验二:(1)根据仪器的图形判断仪器的名称;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2)A 中生成的CS 2可与NaOH 作用生成Na 2COS 2和H 2O ;

(3)反应结束后打开活塞k ,再缓慢通入热N 2一段时间是把生成的硫化氢和二硫化碳全部赶入后面装置完全吸收;

(4)当A 中反应完全后,打开K 缓慢通入热N 2一段时间,然后对B 中混合物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8.4g 黑色固体,n (CuS)=96g 8.4g /mol

=0.0875mol ,根据关系式Na 2CS 3~H 2S ~CuS 得n (Na 2CS 3)=n (CuS)=0.0875mol ,根据c =

n V 计算A 中Na 2CS 3溶液的浓度。

【详解】

实验一:(1)Na 2CS 3的水溶液中加入酚酞变红色,说明Na 2CS 3是强碱弱酸盐,则CS 32-在水中发生水解,离子方程式为:CS 32- +H 2O ?HCS 3-+OH -;

(2)Na 2CS 3中Na 为+1价,C 为+4价,都是元素的最高价态,不能被氧化,S 为-2价,是硫元素的低价态,能够被氧化,所以被氧化的元素是S ;

实验二:(1)盛放碱石灰的仪器为干燥管,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2)A 中生成的CS 2可与NaOH 作用生成Na 2COS 2和H 2O ,相关离子方程式为:CS 2 +2OH - =

COS 22-+H 2O ;

(3)反应结束后打开活塞k ,再缓慢通入热N 2一段时间,其目的是:将装置中的H 2S 全部排入B 中被充分吸收;将装置中的CS 2全部排入C 中被充分吸收;

(4) 当A 中反应完全后,打开K 缓慢通入热N 2一段时间,然后对B 中混合物进行过滤、洗

涤、干燥,称重,得8.4g 黑色固体,n (CuS)=96g 8.4g /mol

=0.0875mol ,根据关系式Na 2CS 3~H 2S ~CuS 得n (Na 2CS 3)=n (CuS)=0.0875mol ,c (Na 2CS 3)=0.0875mol 0.05L

=1.75mol/L 。

5.某实验小组欲制取氧化铜并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进行了如下实验:

(一)制取氧化铜

①往盛有一定量CuCl 2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沉淀,然后将烧杯中的物质转移到蒸发皿中,加热至沉淀全部变为黑色。

②将步骤①所得的黑色沉淀过滤、洗涤,晾干后研细备用。

(1)在实验过程中,若未加入NaOH 溶液,直接将CuCl 2溶液转移到蒸发皿中加热,最后也能得到黑色沉淀,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

(2)写出检验步骤②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

(二)为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并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进行比较,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每次实验时均收集25ml 气体,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实验数据见下表:

实验序号

KClO 3质量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③

1.2g 无其他物质 a ④

1.2g CuO 0.5g b ⑤ 1.2g MnO 20.5g c

(3)写出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的“待测数据”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量气装置B 由干燥管、乳胶管和50mL 滴定管改造后组装面成,此处用滴定管是_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

(6)若实验证明氧化铜加快氯酸钾的分解效果比用二氧化锰差,请结合上表的实验效果数据,在坐标图中分别画出使用CuO、MnO2作催化剂时产生氧气的体积[V(O2)]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注明必要的标识)________。

【答案】CuCl2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CuCl2+2H2O Cu(OH)2+2HCl,加热时HCl逸出使平衡不断右移,同时得到的Cu(OH)2受热分解生成CuO 取2~3mL最后的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入少量稀硝酸酸化,再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洗涤干净

收集25mL气体所需的时间碱式

【解析】

【分析】

【详解】

(1)CuCl2是强酸弱碱盐会发生水解,CuCl2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CuCl2+

2H 2O Cu(OH)2+2HCl,水解吸热,加热时HCl逸出使平衡不断右移,同时得到的

Cu(OH)2受热分解生成CuO。

(2)如果没有洗涤干净则有NaCl杂质,检验是否有Cl—即可确定是否洗净,具体操作是:取2~3mL最后的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入少量稀硝酸酸化,再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洗涤干净。

(3)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时,线桥要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的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同种元素,在线桥上要注明反应的得失电子数目,用双线桥表示氯酸钾分解的电子转

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4)要比较反应的快慢需要反应的时间,因此待测数据是:收集25mL气体所需的时间。

(5)从图可以看出该滴定管没有活塞,所以是碱式滴定管。

(6)反应测的是收集25mL气体所需的时间,所以气体的体积要相等,氧化铜加快氯酸钾的分解效果比用二氧化锰差,所以用氧化铜做作催化剂所用的时间要多,产生氧气的体

积[V (O 2)]随时间(t )变化的曲线为:。

6.下表是某学生为探究AgCl 沉淀转化为2Ag S 沉淀的反应所做实验的记录. 步 骤

现 象 Ⅰ.取5mL 0.1mol /L 3AgNO 与一定体积0.1mol /L NaCl 溶

液,混合,振荡.

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Ⅱ.向所得悬浊液中加入2.5mL 0.1mol /L 2Na S 溶液.

沉淀迅速变为黑色 Ⅲ.将上述黑色浊液,放置在空气中,不断搅拌. 较长时间后,沉淀变为乳

白色

Ⅳ.滤出Ⅲ中的乳白色沉淀,加入足量3HNO 溶液. 产生红棕色气体,沉淀部

分溶解

Ⅴ.过滤得到滤液X 和白色沉淀Y ;向X 中滴加32Ba(NO )溶

液.

产生白色沉淀 ()1为了证明沉淀变黑是AgCl 转化为2Ag S 的缘故,步骤I 中NaCl 溶液的体积范围为 ______ 。

()2已知:25℃时()10sp K AgCl 1.810-=?,()30sp 2K Ag S 610-=?,此沉淀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K = ______。

()3步骤V 中产生的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 ______ ,步骤Ⅲ中乳白色沉淀除含有AgCl 外,还含有 ______。

()4为了进一步确认步骤Ⅲ中乳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对比实验装置。

①装置A 中玻璃仪器有圆底烧瓶、导管和 ______ ,试剂W 为 ______ 。

②装置C 中的试剂为NaCl 溶液和2Ag S 悬浊液的混合物,B 中试剂为 ______ 。 ③实验表明:C 中沉淀逐渐变为乳白色,B 中没有明显变化。

完成C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Ag 2S+_____NaCl+______ + ______ ?AgCl+S+ ______ ______

C 中NaCl 的作用是: ______ 。

【答案】5mL ≥ 95.410? 4BaSO S 分液漏斗 过氧化氢溶液 2Ag S 悬浊液 2222Ag S 4NaCl O 2H O 4AgCl 2S 4NaOH +++++? 氧气将2Ag S 氧化成S 时有

Ag +产生,NaCl 电离的氯离子与银离子结合生成AgCl 沉淀,使()

c Ag +减小,有利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右移

【解析】

【分析】

(1)要证明沉淀变黑是AgCl 转化为2Ag S 的缘故,则步骤Ⅰ中必须使硝酸银电离出的银离子完全转化成AgCl 沉淀;

(2)()()

22c Cl K c S -

-=; (3)黑色的硫化银沉淀被氧气氧化为氯化银沉淀和硫单质;硫单质被硝酸氧化为硫酸根离子;

(4) ①根据装置图判断仪器名称;装置A 的作用是提供氧气;

②进一步确认步骤Ⅲ中乳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装置C 中的试剂为NaCl 溶液和2Ag S 悬浊液的混合物,则装置B 中应该不含氯化钠溶液;

③装置C 中生成的白色沉淀为氯化银和S 单质,反应物应该还有氧气,产物中钠离子只能以氢氧化钠形式存在,则未知的反应物为氢氧化钠,再根据H 元素守恒可知另一种未知反应物为水,然后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配平反应方程式。

【详解】

(1)要证明沉淀变黑是AgCl 转化为2Ag S 的缘故,则步骤Ⅰ中必须使硝酸银电离出的银离子完全转化成AgCl 沉淀,所以加入的NaCl 溶液的体积必须5mL ≥;

(2)氯化银转化成硫化银的反应为:()()()()222AgCl s S

aq Ag S s 2Cl aq --++?,该反应

的平衡常数为:()()()()()()()()2222102

sp

930222sp 2c Cl c Ag c Cl K AgCl (1.810)K 5.410K Ag S 610c S c Ag c S -

+----+-??=====???;

(3)步骤Ⅲ中较长时间后,沉淀变为乳白色,则黑色的硫化银沉淀氧化成氯化银沉淀;再根据滤出Ⅲ中的乳白色沉淀,加入足量3HNO 溶液,产生红棕色气体,沉淀部分溶解,则被氧化的只能为S 元素,故乳白色沉淀为AgCl 和S 的混合物;其中S 被稀硝酸氧化成硫酸根离子,则在步骤Ⅴ中向X 中滴加32Ba(NO )溶液会生成4BaSO 沉淀;

(4) ①根据图示可知,装置A 中玻璃仪器有圆底烧瓶、导管和分液漏斗;乳白色沉淀为氯化银和S 的混合物,装置A 的作用是提供氧气,根据圆底烧瓶中为二氧化锰可知W 为过氧化氢溶液;

②进一步确认步骤Ⅲ中乳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装置C 中的试剂为NaCl 溶液和2Ag S 悬浊液的混合物,则装置B 中应该不含氯化钠溶液,即为2Ag S 悬浊液,通过对比反应现象判断生成乳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

③装置C 中生成的白色沉淀为氯化银和S 单质,反应物应该还有氧气,产物中钠离子只能以氢氧化钠形式存在,则未知的产物为氢氧化钠,再根据H 元素守恒可知另一种未知反应物为水,然后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配平反应方程式为

2222Ag S 4NaCl O 2H O 4AgCl 2S 4NaOH +++++?;装置C 中氯化钠的作用为:氧

气将2Ag S 氧化成S 时有Ag +产生,NaCl 电离的氯离子与溶液中银离子结合生成AgCl 沉

淀,使溶液中()c Ag +减小,从而有利于氧化还原反应

2222Ag S 4NaCl O 2H O 4AgCl 2S 4NaOH +++++?向右移动。

7.锑(Sb )广泛用于生产各种阻燃剂、陶瓷、半导体元件和医药及化工等领域。 Ⅰ.(1)锑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

(2)锑(Ⅲ)的氧化物被称为锑白,可以由SbCl 3水解制得,已知SbCl 3水解的最终产物为锑白。为了得到较多、较纯的锑白,操作时将SbCl 3徐徐加入大量水中,反应后期还要加入少量氨水。试用必要的化学用语和平衡移动原理解释这两项操作的作用_______。工业上,还可用火法制取锑白,是将辉锑矿(主要成分为Sb 2S 3)装入氧化炉的坩埚中,高温使其融化后通入空气,充分反应后,经冷却生成锑白。写出火法制取锑白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Ⅱ.以辉锑矿为原料制备金属锑,其中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部分信息如下:

①辉锑矿(除Sb 2S 3外,还含有砷、铅、铜的化合物和SiO 2等);

②浸出液主要含盐酸和SbCl 3,还含SbCl 5、CuCl 2、AsCl 3和PbCl 2等杂质;

③常温下,Ksp (CuS )=1.0×10-36,Ksp (PbS )=9.0×10-29。

回答下列问题:

(3)“酸浸”过程中Sb 2S 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已知:浸出液中c (Cu 2+)=0.0001mol/L ,c ( Pb 2+)=0.1mol/L 。在沉淀铜、铅过程中,缓慢滴加极稀的硫化钠溶液,先产生沉淀的是_____(填化学式);当CuS 、PbS 共沉

沉时,

2+

2+

c(Cu)

c(Pb)

=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5)在“除砷”过程中,氧化产物为H3PO4。该反应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6)在“电解”过程中,锑的产率与电压大小关系如图所示。当电压超过U0 V时,锑的产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答案】第5周期第ⅤA族 2SbCl3+3H2O?Sb2O3+6HCl,不断加入SbCl3,使SbCl3浓度增大,利于水解平衡右移,反应后期加入氨水中和盐酸,使c(HCl)减小,利于平衡右移

2Sb2S3+9O2高温

2Sb2O3+6SO2 Sb2S3+ 3SbCl5=5SbCl3+3S↓ CuS 1.1×10-8 3:4 H+参与电极

反应

【解析】

【分析】

Ⅱ.辉锑矿粉加入盐酸和SbCl5溶液,得到SbCl3和SbCl5溶液,还含有杂质CuCl2、AsCl3和PbCl2等,加入适量Sb将SbCl5还原为SbCl3,加入Na2S使铜和铅沉淀以除去CuCl2和PbCl2,然后加入NaHPO2除去杂质砷。得到的SbCl3溶液电解得到金属Sb,同时得到SbCl5,可以返回到酸浸步骤循环使用。

【详解】

Ⅰ.(1)锑和氮在同一主族,其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5周期第ⅤA族。

(2)SbCl3水解:2SbCl3+3H2O?Sb2O3+6HCl,将SbCl3徐徐加入大量水中,SbCl3浓度增大,水解平衡右移,反应后期还要加入少量氨水中和HCl,使c(HCl)减小,平衡右移,有利于Sb2O3的生成。故答案为:2SbCl3+3H2O?Sb2O3+6HCl,不断加入SbCl3,使SbCl3浓度增大,利于水解平衡右移,反应后期加入氨水中和盐酸,使c(HCl)减小,利于平衡右移。

火法制取锑白,是辉锑矿(主要成分为Sb2S3)在高温下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Sb2O3

的同时生成SO2。化学方程式为:2Sb2S3+9O2高温

2Sb2O3+6SO2。

Ⅱ.(3)“酸浸”时Sb2S3和SbCl5溶液反应,得到SbCl3和SbCl5的混合溶液,滤渣中有硫,是此反应的生成物,Sb2S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b2S3+ 3SbCl5=5SbCl3+3S。

(4)浸出液中c(Cu2+)=0.0001mol/L,c(Pb2+)=0.1mol/L。在沉淀铜、铅过程中,缓慢

滴加极稀的硫化钠溶液,当Cu2+开始沉淀时,c(S2-)=

-36

1.010

0.0001

?

=1.0×10-32mol/L,当Pb2+开

始沉淀时,c(S2-)=

-29

9.010

0.1

?

=9.0×10-28mol/L,所以先产生沉淀的是CuS;当CuS、PbS共沉

淀时,

2+

2+

c(Cu)

c(Pb)

=

2+2

2+2

c(Cu)c(S)

c(Pb)c(S)

-

-

sp(CuS)

sp(PbS)

K

K

36

29

1.010

9.010

-

-

?

?

=1.1×10-8。

(5)加入NaHPO2除砷,发生了NaHPO2和AsCl3的反应,氧化产物为H3PO4,还原产物是As,磷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5价,生成1mol H3PO4失去4mol电子,砷的化合价从+3价降低到0价,生成1molAs得到3mol电子,根据电子守恒,该反应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

(6)电解SbCl3溶液制取锑,在阴极是Sb3+得到电子生成Sb,当电压过大时,溶液中的H+也可能在阴极放电,导致锑的产率降低。

8.实验室里,从废旧钴酸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在铝箔上涂覆活性物质LiCoO2)中,回收钴、锂的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拆解废旧电池获取正极材料前,先将其浸入NaCl溶液中,使电池短路而放电,此时溶液温度升高,该过程中能量的主要转化方式为____。

(2)“碱浸”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过滤”所得滤液用盐酸处理可得到氢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酸浸”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若硫酸、Na2S2O3溶液用一定浓度的盐酸替代,也可以达到“酸浸”的目的,但会产生____(填化学式)污染环境。

(4)“沉钴”时,调pH所用的试剂是____;“沉钴”后溶液中c(Co2+)=____。(已知:Ksp[Co(OH)2]=1.09×l0-15)

(5)在空气中加热Co(OH)2,使其转化为钴的氧化物。加热过程中,固体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左下图所示。290~500℃,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6)根据右下图判断,“沉锂”中获得Li2CO3固体的操作主要包括____、____、洗涤、干燥等步骤。

【答案】化学能→电能→热能 H2 NaAlO2+HCl+H2O=NaCl+Al(OH)3↓ 8LiCoO2+ S2O32-

+22H+=8Li++8Co2++2SO42-+11H2O Cl2 NaOH溶液或氢氧化钠固体 1.09×l0-6mol/L

6Co2O3 290~500℃

4Co3O4+ O2↑蒸发浓缩趁热过滤

【解析】

【分析】

正极材料主要由Al和LiCoO2组成,LiCoO2属于盐类,由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可判断,其与NaOH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故“碱浸”过程中只有Al和NaOH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过滤得到滤渣为LiCoO2;“酸浸”时反应物有LiCoO2、硫酸和Na2S2O3溶液,依据“沉钴”产物为Co(OH)2可判断,反应后钴元素的价态从+3价降为+2价,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以及工艺中最后还可获得Na2SO4·10H2O副产品,可推知S元素价态升高并转化为SO42-;之后调节pH值得到Co(OH)2沉淀,再加入碳酸钠溶液调节pH值沉锂,得到碳酸锂和母液,母液结晶得到Na2SO4·10H2O。

【详解】

(1)依据“电池短路而放电”“溶液温度升高”两项信息,即可判断废旧电池的处理过程中能量的主要转化方式为化学能→电能→热能;

(2)依题中信息可知,正极材料主要由Al和LiCoO2组成,LiCoO2属于盐类,由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可判断,其与NaOH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故“碱浸”过程中只有Al和NaOH反应,生成NaAlO2和H2;“过滤”所得滤液用适量盐酸处理可以得到氢氧化铝,方程式为NaAlO2+HCl+H2O=NaCl+Al(OH)3↓;

(3)根据分析可知“酸浸”时Na2S2O3被氧化为SO42-,Co元素被还原,结合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知离子反应方程式为:8LiCoO2+ S2O32-+22H+=8Li++8Co2++2SO42-+11H2O;加入的Na2S2O3起还原作用,用一定浓度的盐酸替代“Na2S2O3溶液和硫酸”,也能实现酸浸目的,可知该反应中,盐酸也起了还原剂的作用,氧化产物为会污染环境的Cl2;

(4)结合“沉锂”后母液中还可以获得Na2SO4·10H2O,可知用的试剂为NaOH溶液或固体;溶液pH=9.5,则溶液中c(OH-)=10-4.5mol/L,带入K sp[Co(OH)2]=c2(OH-

)·c(Co2+)=1.09×l0-15求得c(Co2+)=1.09×l0-6mol/L;

(5)从图中信息可知,加热前的反应物为Co(OH)2 (0.930g) ,其物质的量为0.01mol,依据钴元素的量不变可知: n(Co)=0.01mol,m(Co)=0.590g,温度升温290℃时,转化为

0.830g某种钴的氧化物,该氧化物中,n(O)=0.830g-0.590g

16g/mol

=0.015mol,由此可以确定该

氧化物为Co2O3;同理可以确定500℃时,n(O)=0.803g-0.590g

16g/mol

≈0.0133mol,则生成的氧

化物为Co3O4;所以290℃~500℃过程中,Co2O3转化为Co3O4,反应过程中,Co元素化合价降低。氧元素化合价升高并转化为O2,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Co2O3 290~500℃

4Co3O4+ O2↑;

(6)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LiCO3微溶,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为了提高锂元素的回收率,同时防止硫酸钠析出,应采用蒸发浓缩(减少溶剂)并在较高温度下趁热过滤等操作。【点睛】

热重分析法是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分析热重曲线,可以推测物质的热稳定性、加热

反应生成的产物等相关信息。第5题解题关键是抓住受热过程中Co 元素的量不变,利用图中数据信息,确定分解所得氧化物中钴、氧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从而确定不同温度下生成的氧化物的组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9.将28.8g 铜投入100mL 浓硝酸中,最后铜有剩余,其NO 3- 离子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开始反应时浓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mol/L 。

(2)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不考虑NO 2与N 2O 4的平衡)为_____L 。

(3)硝酸完全反应后消耗铜的物质的量n(Cu)是______mol 。

(4)应再往此反应体系中滴加_________L 2 mol/L 的硫酸才能使剩余的铜恰好完全溶解。已知此过程中NO 3-的还原产物为NO 。

(5)a g 铜全部溶于一定量的浓硝酸中,测得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不考虑NO 2与N 2O 4的平衡)为b L ,为消除污染,将生成的气体通入NaOH 溶液中,气体被完全吸收。已知:NO + NO 2 +2NaOH →2NaNO 2 + H 2O 2NO 2 +2NaOH → NaNO 3 +NaNO 2 + H 2O 如果NO 、NO 2混合气体用NO x 表示,被NaOH 溶液完全吸收时,x 的取值范围______;生成NaNO 2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mol ;NaNO 3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mol 。

(6)在常温下,把NO 气体压缩到1.01×107Pa ,再加热到500C ,发现气体的压强迅速下降,压强降至略小于原压强的2/3,然后压强就不再改变。已知其中一种产物为N 2O ,则上述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M ,则M 的取值范围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 8.96 0.3 100 1.5x<2? a mol 64 b a -mol 22.464?? ???

223NO=N O NO 十;2242NO N O ? 45g/mol

【解析】

【分析】

(1)根据开始时硝酸根的物质的量计算硝酸的浓度;

(2)利用氮元素守恒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再根据V=nV m 计算二氧化氮的体积; (3)反应结束,溶液中溶质为硝酸铜,根据硝酸根计算消耗n (Cu );

(4)发生反应:-+2+323Cu+2NO +8H =3Cu +2NO +4H O ↑,据此计算消耗硫酸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需要硫酸的体积;

(5)由方程式22322NO +2NaOH=NaNO +NaNO +H O 和

222NO+NO +2NaOH=2NaNO +H O 可知,NO 单独不能被吸收,NO 和NO 2混合气体被NaOH 溶液被完全吸收,满足2n NO n NO 1():()≥,当n (NO 2):n (NO )=1时x 值最小,计算x 的最小值,因为混有NO ,所以x 最大值<2,据此确定x 取值范围;纵观整个过程,Cu 失去的电子等于硝酸生成亚硝酸钠时获得的电子,根据电子转移守恒计算n (NaNO 2),根据N 元素守恒计算n (NaNO 3);

(6)在常温下,把NO 气体压缩到1.01×107Pa ,再加热到50℃,发现气体的压强迅速下降,压强降至略小于原压强的23

,然后压强就不再改变.已知其中一种产物为N 2O ,依据原子个数守恒可知该反应为:3NO=N 2O 十NO 2,因为存在2242NO N O ?

,即生成的NO 2又双聚成N 2O 4,导致气体分子数减少,压强降至略小于原压强的23

;若只发生反应:3NO=N 2O 十NO 2,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最小,若二氧化氮完全转化为四氧化二氮时,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最大,据此计算解答。

【详解】

(1)由图可知,开始时n(NO 3?)=1.0mol ,则n(HNO 3)=n(NO 3?)=1.0mol ,则

()3 1.0mol c HNO =

=10mol/L 0.1L

, 故答案为:10; (2)由图可知,反应结束时,溶液中NO 3?为0.6mol ,根据氮元素守恒,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0mol?0.6mol=0.4mol ,标况下二氧化氮的体积为0.4mol 22.4L/mol=8.96L ?, 故答案为:8.96;

(3)溶液中溶质为硝酸铜,由图可知,反应结束时,溶液中NO 3?为0.6mol ,故消耗n(Cu)=n(硝酸铜)=0.6mol2=0.3mol ,

故答案为:0.3;

(4)28.8g 铜的物质的量为28.8g =0.45mol 64g/mol

,故剩余Cu 为0.45mol?0.3mol=0.15mol ,由方程式-+2+323Cu+2NO +8H =3Cu +2NO +4H O ↑可知

()+8n H =0.15mol =0.4mol 3?

,故n(H 2SO 4)=0.2mol ,则需要硫酸体积为n 0.2mol V===0.1L=100mL c 2mol/L

, 故答案为:100;

(5)由方程式可知,NO 单独不能被吸收,NO 和NO2混合气体被NaOH 溶液被完全吸收,满

足2n NO n NO 1():()≥,当2n NO n NO =1():()

时x 值最小,x 最小值为2+12=1.5,因为混有NO ,所以x 最大值<2,故x 的取值范围为1.5x<2?;

纵观整个过程,Cu 失去的电子等于硝酸生成亚硝酸钠时获得的电子,根据电子转移守恒,

()()2ag a n NaNO =n Cu ==mol 64g/mol 64,根据N 元素守恒,可知()3bL a b a n NaNO =n()=

-=-mol 22.4L/mol 64mol 22.464气体?? ???, 故答案为:1.5x<2?;a mol 64;b a -mol 22.464?? ???

; (6)在常温下,把NO 气体压缩到1.01×107Pa ,再加热到50℃,发现气体的压强迅速下降,压强降至略小于原压强的23,然后压强就不再改变。已知其中一种产物为N 2O ,依据原子个数守恒可知该反应为:223NO=N O NO 十,因为存在2242NO N O ?

,即生成的NO 2又双聚成N 2O 4,导致气体分子数减少,压强降至略小于原压强的23

, 若只发生反应:223NO=N O NO 十,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最小,此时

30g/mol M=3=45g/mol 2

?

,若二氧化氮完全转化为四氧化二氮时,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最大,1molNO 2得到0.5mol N 2O 4, 则此时1mol 44g/mol+0.5mol 92g/mol M=

=60g/mol 1mol+0.5mol

?? , 综上分析,可知45g/mol

10.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为Cu 2(OH )2CO 3(含少量FeO 、Fe 2O 3、SiO 2)。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以孔雀石为原料制备胆矾,并测定所得胆矾中结晶水的含量。实验步骤如下:

(提供试剂:NaOH 溶液、 H 2O 2溶液、 CuO 、Na 2CO 3)

完成下列填空:

(1)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2)按试剂加入顺序,w 所代表的试剂依次为__________。沉淀B 的成分为_______。 (3)a 操作依次为:加热蒸发、_______、过滤、洗涤、__________。除烧杯、漏斗之外过滤还需要另一玻璃仪器,该仪器在此操作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

(4)欲检验溶液A 中Fe 2+的试剂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如果测定Fe 2+的含量,需要用容量瓶配制某标准溶液,请简述配制中“定容”的操作:_____。

a NaOH (aq )

b Na 2CO 3(aq )

c 淀粉KI (aq )

d 酸性KMnO 4(aq ) (5)在测定所得胆矾(CuSO 4·xH 2O )中结晶水x 值的实验过程中,若测定结果的实验误

差为1.5%,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a 加热温度过高

b 胆矾晶体的颗粒较大

c 加热后放在空气中冷却

d 加热胆矾晶体时有晶体从坩埚中溅出

(6)该小组一位同学根据实验结果求出样品中孔雀石的质量分数为: 21

m 2222502m ,另一位同学不同意,其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Cu 2(OH )2CO 3+4H +→2Cu 2++3H 2O +CO 2↑ H 2O 2溶液、 CuO Fe (OH )3、 CuO 冷却结晶 自然干燥 引流 d 加水到离刻度线2~3cm 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直到凹液面的最低线与刻度线相平 a 、d 在除杂过程中加入了CuO ,会使结果偏大

【解析】

【分析】

m 1g 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为Cu 2(OH )2CO 3(含少量FeO 、Fe 2O 3、SiO 2),加入稀硫酸过滤得到滤渣二氧化硅和溶液A 为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铁,加入W 为过氧化氢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加入氧化铜调节溶液的pH 沉淀铁离子,过滤得到沉淀B 为氢氧化铁和过量的氧化铜,溶液B 为硫酸铜溶液,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硫酸铜晶体m 2g ,受热失去结晶水得到硫酸铜固体m 3g 。据此解答。

【详解】

(1)碱式碳酸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 2(OH )2CO 3+4H +=2Cu 2++3H 2O +CO 2↑,故答案为:Cu 2(OH )2CO 3+4H +=2Cu 2++3H 2O +CO 2↑; (2)按试剂加入顺序,w 所代表的试剂依次为加入氧化剂过氧化氢氧化亚铁离子,不引入其他杂志离子,加入氧化铜调节溶液pH 使铁离子全部沉淀,过滤得到沉淀B 为Fe (OH )3、CuO ,故答案为:H 2O 2溶液、CuO ;Fe (OH )3、CuO ;

(3)从溶液B 中获得硫酸铜晶体,直接加热蒸干会导致硫酸铜失去结晶水,应该采用的操作方法为: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自然干燥,除烧杯、漏斗之外过滤还需要另一玻璃仪器为玻璃棒,该仪器在此操作中的主要作用是引流,故答案为:冷却结晶,自然干燥;引流;

(4)溶液A 中含亚铁离子和铁离子:a .NaOH 溶液,向Fe 2+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后,

Fe 2+与OH -反应生成Fe (OH )2,Fe 2++2OH -=Fe (OH )2↓,Fe (OH )2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为Fe (OH )3,4Fe (OH )2+O 2+2H 2O =4Fe (OH )3,白色的Fe (OH )2沉淀变成红褐色Fe (OH )3,向Fe 2+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后,观察到生成的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 3+与OH -反应Fe 3++3OH -=Fe (OH )3↓,生成红褐色Fe (OH )3,两者反应现象干扰,不能检验该溶液中存在Fe 2+

,故a 错误;

b .Na 2CO 3(aq )和亚铁离子生成沉淀,和铁离子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二氧化碳,溶液浑浊不能检验亚铁离子,故b 错误;

c .淀粉KI (aq )和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和亚铁离子,溶液颜色相近不能鉴别亚铁离子,故c 错误;

d .酸性KMnO 4(aq ),因为F

e 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Fe 3+不能,故能够用酸性KMnO 4溶液鉴别Fe 2+和Fe 3+,故d 正确;

如果测定Fe 2+的含量,需要用容量瓶配制某标准溶液,加水到离刻度线2~3cm 处改用胶头

滴管滴加蒸馏水,直到凹液面的最低线与刻度线相平,故答案为:d;加水到离刻度线2~3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直到凹液面的最低线与刻度线相平;

(5)测定所得胆矾(CuSO4?xH2O)中结晶水x值,应称量坩埚的质量,坩埚和晶体的质量,加热后坩埚的质量,加热后再称量一次坩埚的质量,判断质量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及两次值是否相差不超过0.1g,所以至少称量4次;

a.加热温度过高,会导致硫酸铜分解,质量变化较大,导致结果偏大,a正确;

b.胆矾晶体的颗粒较大,会导致晶体解热分解不完全,质量变化偏小,结果偏小,b错误;

c.加热后放在空气中冷却,会吸收空气中的水重新形成晶体,导致测定结果偏小,c错误;

d.加热胆矾晶体时有晶体从坩埚中溅出,导致测定的结晶水的质量偏大,测定的x值偏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6)向溶液中加入CuO调节溶液的pH,沉淀Ⅱ为Fe(OH)3,所以胆矾中的铜元素不是都来自样品,因此该小组一位同学根据实验结果求出样品中CuO的质量分数偏大,故答案为:在除杂过程中加入了CuO,会使结果偏大。

11.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工业合成氨工业常用的催化剂是____________,氨分子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

(2)图是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是N2和H2反应生成1molNH3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工业合成氨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热量Q的数值用含字母a、b的代数式表示)

(3)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保持容器的体积不变,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B.达到平衡时若升高温度,混合气体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将变大。

C.达到平衡时若减少容器的体积,正反应速率将大于逆反应速率。

D.达到平衡后,N2的转化率和H2的转化率一定相等。

(4)在催化剂存在下,NH3可用来消除NO的污染,生成两种对环境无害的物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_

(5)把NH3通入盐酸溶液中,所得溶液的pH=7, 此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是__________ ;

______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 氧化还原反应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

一、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224Na S O (连二亚硫酸钠)是易溶于水,不溶于甲醇的白色固体,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是一种还原性漂白剂。制取224Na S O 的方法很多, (1)在碱性溶液中用4NaBH 还原3NaHSO 法制备224Na S O 的反应原理为:3222244NaBH NaHSO NaOH Na S O NaBO H O ++→++(未配平)反应装置如图所示: ①实验开始及整个过程中均需通入2N ,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制备过程中温度需控制在10~45℃,采用水浴加热的主要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使3NaHSO 尽可能完全被还原,加入三口烧瓶中的反应液,应控制( )() 34n NaHSO n NaBH ______________。 (2)用HCOONa 还原2SO 制备224Na S O 的装置(夹持加热仪器略)如下: ①装置a 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b 用于净化2SO ,适宜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c 在70~83℃生成224Na S O 并析出,同时逸出2CO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3CH OH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反应后的浊液分离提纯224Na S O 需经过的操作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化学专题-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1.〖2011上海〗(双选)过氧化钠可作为氧气的来源。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后, 若固体质量增加了28g ,反应中有关物质的物理量正确的是( ) 2.〖2011上海〗(双选)氧化还原反应中,水的作用可以是氧化剂、还原剂、既是氧化剂又是还 原剂、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等。下列反应与Br 2 + SO 2 + 2H 2O===H 2SO 4 + 2HBr 相比较,水的作用不相同的是( ) A .2Na 2O 2 + 2H 2O===4NaOH + O 2↑ B .4Fe(OH)2 + O 2 + 2H 2O===4Fe(OH)3 C .2F 2 + 2H 2O ===4HF + O 2 D .2Al + 2NaOH + 2H 2O ===2NaAlO 2 + 3H 2↑ 3.〖2012安徽〗NaHCO 3 + H 2 HCOONa + H 2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储氢、释氢过程均无能量变化 B .NaHCO 3、HCOONa 均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C .储氢过程中,NaHCO 3被氧化 D .释氢过程中,每消耗0.1mol H 2O 放出2.24L 的H 2 4.〖2012海南〗将0.195g 锌粉加入到20.0mL 的0.100mol·L ?1MO 2+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则还 原产物可能是( ) A .M B .M 2+ C .M 3+ D .MO 2+ 5.〖2012上海〗工业上将氨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过铂一铑合金网发生氨氧化反应,若有标准状 况下V L 氨气完全反应。并转移n 个电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可表示为( ) A .11.2n /5V B .5V /11.2n C .22.4V /5n D .22.4n /5V 6.〖2012上海〗(双选)火法炼铜首先要焙烧黄铜矿,其反应为: 储氢 释氢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练习题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练习题 1. 将木炭与氧化铜的粉未混合加热,可得到红色的铜。试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出其中的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并考虑它们的关系。 思路解析:C+2CuO 2Cu+CO2↑,从反应过程来看,氧化铜失去氧原子被还原为铜,炭得到氧原子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前者为还原反应,后者为氧化反应,两者在一个反应中同时进行,氧原子在两个反应中进行传递。 答案:氧化铜失去氧原子被还原为铜,炭得到氧原子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前者为还原反应,后者为氧化反应,两者在一个反应中同时进行,氧原子在两个反应中进行传递 2. 生活中有很多氧化反应,如金属腐蚀、细胞老化。请你总结氧化反应的本质,然后再在你的生活中找一找,还有哪些是氧化反应。 思路解析:金属腐蚀是金属的化合价升高,细胞老化可能是得到了氧原子或失去了氢原子,其实质还是化合价升高。生活中最典型的莫过于燃烧反应,燃烧的物质总是得到氧原子化合价被氧化。 答案:实质是化合价升高。燃烧也是氧化反应。(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3. 根据以下几种常见元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指出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的趋势。 氢氧氖钠镁氯 思路解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电子层数越少,得电子能力越强。 答案:氧和氯主要得电子,钠和镁主要失电子,氢得失电子能力都不强;氖则既不易得电子,又不易失电子。 4. 比较氯化钠和氯化氢的形成过程,总结其区别与联系。 思路解析:分析氯化钠和氯化氢形成过程中电子的得失或转移、化合价的变化情况。

答案:氯元素的原子在氯化钠和氯化氢形成的过程中化合价都降低了,被还原,发生的是还原反应;钠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氢元素虽然不能得到电子,但它与氯原子共用的电子对偏离氢原子,氢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 (2004 全国春季高考理综)在下图所表示的粒子中,氧化性的是( ) A. B. C. D. 思路解析:氧化性的本质是物质得电子的能力,从粒子结构示意图可以很清 楚地知道:最容易得电子的是 B 项中粒子。 答案:B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元素的单质可由氧化或还原含该元素的化合物来制得 B. 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 C. 阳离子只能得到电子被还原,只能作氧化剂 D. 含有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的氧化性 思路解析: A 项正确,一般金属用还原其相应化合物的方法获得,非金属用氧化其相应化合物的方法获得;B 项将得电子能力与得电子多少混为一谈,实际上氧化性只与得电子能力有对应关系;C 项绝对化,也有阳离子如Fe2+可以继续被氧化,作还原剂;D 项正确,如H2O 中H 元素就是价,但它只有极弱的氧化性。 答案:AD 3. 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化学】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

一、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高氯酸铵是一种常见的强氧化剂,常用作火箭发射的推进剂。根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已知:①高氯酸铵受热分解为N2、Cl2、O2和H2O;②Mg3N2易水解;③Cu与N2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不反应。 (1)写出高氯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Mg3N2的电子式为 ________。 (2)现有23.5g NH4ClO4分解,用下列装置设计实验,验证其分解产物并计算分解率。(注:①装置中空气已除尽;②装置可重复使用;③B~F装置中的试剂均过量且能与相应物质反应完全。) ①用E装置质量的增加来验证生成的气体产物之一,则E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 ②请按气流由左至右的方向连接装置:A →E→D →B→______→_____→_______→E (选择B~F 装置,并用B~F字母填空)。 ③证明产物中有Cl2的实验现象:________。 ④反应结束后,若C装置质量增加了2.38g,则NH4ClO4的分解率是:________%。 (3)样品中NH4ClO4的含量(杂质中不含NH4+)还可用蒸馏法测定(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去),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组装仪器,检查气密性;准确称取样品a g(不超过0.5g)于蒸馏烧瓶中,加入约150mL 水溶解。 步骤2:准确量取40.00mL 约0.1mol/L H2SO4于锥形瓶中。 步骤3:向蒸馏烧瓶中加入20mL 3mol/L NaOH溶液;加热蒸馏使NH3全部挥发。 步骤4:用新煮沸过的水冲洗冷凝装置2~3次,洗涤液并入锥形瓶中。 步骤5:向锥形瓶中加2~3滴甲基橙,用c mol/L 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OH标

分析化学氧化还原滴定法解析

第四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4.1 氧化还原反应及平衡 (了解) 4.1.1 氧化还原反应及平衡概述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特征及实质 A 、特点: ①机理复杂、多步反应,且反应条件苛刻; ②有的程度虽高但速度缓慢; ③常伴有副反应而无明确计量关系。 B 、特征:得失电子 C 、实质:电子转移 2、氧化还原滴定法概述 A B 、分类: 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铈量法、亚硝酸钠法、溴量法等 C 3、氧化还原电对的分类 ? 可逆电对:任一瞬间都能迅速建立平衡,其电势可用Nernst 方程描述。如Fe 3+/Fe 2+,I 2/I —等; 不可逆电对:不能在氧化还原的任一瞬间迅速建立平衡,其实际电势与理论电势相差较大。如 Cr 2O 72—/Cr 3+,MnO 4—/Mn 2+等,达到平衡时也能用能斯特方程描述电势。 ? 对称电对:半反应中氧化态和还原态的系数相同。如Fe 3+/Fe 2+,MnO 4—/Mn 2+等; 不对称电对:半反应中氧化态和还原态的系数不相同。如Cr 2O 72—/Cr 3+,I 2/I —等。 4.2.2 条件电势 1、定义 特定条件下,c Ox =c Red =1mol·L —1或浓度比为1时电对的实际电势,用'E Θ反应了离子强度及各种副反应影响的总结果,与介质条件和温度有关。 ()()0.0590.059//lg lg Ox Red Ox a c E Ox Red E Ox Red n a n c γγΘ=++ 2、影响条件电势的因素 A 、离子强度(盐效应)——影响活度系数γ 当离子强度较大时,1γ,活度与浓度的差别较大,但相较于副反应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因此,一般用浓度代替活度。 B 、副反应的影响 a 、生成沉淀 氧化型生成沉淀?Ox α↗?'E Θ↘; 还原型生成沉淀?Red α↗?'E Θ↗。 b 、生成配合物 ①单一形成配合物 与氧化型形成配合物?Ox α↗?'E Θ↘; 与还原型形成配合物?Red α↗?'E Θ↗。 ②二者形成配合物 氧化型配合物的稳定性>还原型配合物的稳定性?'E Θ↘; 氧化型配合物的稳定性<还原型配合物的稳定性?'E Θ↗。 c 、酸效应

最新高考化学考点总结-氧化还原反应

最新高考化学考点总结-氧化还原反应及其配平 1.复习重点:1、氧化还原反应概念。 2、电子守恒原理的应用。 3、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守恒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2.难点聚焦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与规律: 一、五对概念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五对既相对立又相联系的概念。它们的名称和相互关系是: 二、五条规律 1、表现性质规律 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可变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性质强弱规律 3、反应先后规律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化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还原剂作用;同理,在浓度相差不大的

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若加入还原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氧化剂作用。例如,向含有FeBr2溶液中通入Cl2,首先被氧化的是Fe2+ 4、价态归中规律 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 5、电子守恒规律 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总数一定相等。 三.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1)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 <1>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随其单质还原性的增强而减弱 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随其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而减弱 (2)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 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如: 前者比后者容易发生反应,可判断氧化性:。同理,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3)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不同进行比较 当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还原剂被氧化的程度越大,氧

《分析化学》氧化还原滴定课后答案

第6章氧化还原滴定 1.什么是条件电极电位?它与标准电极电位有何区别?影响条件电极电位的因素有哪些? 答:标准电极电位:在离子浓度为1mol/L,气体压强为101.3kPa,温度为25℃时,我们把2H+/H2的电位人为地定为零,这样通过测定H+/H2与其他电对之间的电位差,就可以相对确定每一种电对的电极电位.这样测得的电极电位叫做标准电极电位,用E来表示 条件电位:就是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并将其与标准电极电位合并得到的常数,是特定条件下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浓度均为1mol/L(或比值C Ox/C Red=1)时的实际电位值。 两者区别:条件电位和标准电极电位不同。对于一定的电极电对,温度一定标准电极电位为一固定值,即标准电极电位是一个热力学常数;条件电位不是一个热力学常数,它的数值与溶液中电解质的组成和浓度,特别是能与电对发生负反应物质的组成和浓度有关。只有在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条件电位才有固定的值。条件电位反映了离子强度与各种副反应的总结果,用它来处理问题,既简便且与实际情况相符。 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1)离子强度;(2)溶液的酸度;(3)沉淀的生成;(4)络合物的形成 2.如何衡量氧化还原的程度?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越完全,其反应速度是否越快?为什么? 答: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可用条件平衡常数K'衡量,K'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完全; 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越完全,其反应速度并不一定越快。 因为氧化还原的平衡常数可以判断反应的方向和完全程度,并无法说明反应的速度。氧化还原反应完全程度主要取决与反应物的性质,并与溶液的组成有关(受离子强度、生成沉淀、生成配合物和酸效应等因素影响。)有些氧化

氧化还原反应难题

氧化还原反应难题

作者: 日期: 2

氧化还原反应难题 1 对于反应:14CuSO^ 5FeS + 12HO====7CS+ 5FeSQ+ 12HSO 下列各项判断正确的是()A. 反应中的氧化剂只有CuSO B. 7 mol CuSO 4能氧化5 mol —1价的硫 C. 被氧化的硫和被还原的硫物质的量之比是 3 : 7 D. FeS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1. 高锰酸钾和氢溴酸溶液可以发生下列反应: KMnO+ HBr Br? + MnBr+KBr+H k O其中还原剂是_______ 。若消耗0.1 mol氧化剂,则被氧化的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 mol。 2. 根据例题反应,P+ CuSO+ HO CuP J + HPO+ H b SQ 试求31.0 g磷做氧化剂时,所能氧化的磷的质量。 3. 用热的稀HNO与适量的Fe粉反应,反应后溶液中加入 KSCN(aq不显红色,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N2O气体4.48 L,试求被氧化Fe粉的质量。 4. 三氟化溴溶于水可发生如下反应: BrF3+ HO HBrO + Br? + HF+ Q f (1)其中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 ⑵当有5.0 mol水参加反应时,由水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______ 由BrF3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 ; ⑶当有5.0 mol水作还原剂参加化学反应时,由水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 由BrF3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⑷当有5.0 mol水未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时,由水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 由BrF3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________ 2

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

第5讲氧化还原反应 基础题组 1.(2018河北保定模拟)在下列变化:①大气固氮,②硝酸银分解,③实验室制取氨气中,按氮元素被氧化、被还原、既不被氧化又不被还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2.(2018山东济南模拟)下列四个反应(已配平,条件略),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酸所体现的性质与其他三者有所不同的是() A.MnO 2+4HCl(浓)MnCl2+Cl2↑+2H2O B.Ag+2HNO 3(浓)AgNO3+NO2↑+H2O C.C+2H 2SO4(浓)CO2↑+2SO2↑+2H2O D.3Fe 3O4+28HNO3(浓)9Fe(NO3)3+NO↑+14H2O 3.(2017山西五校联考四)将几滴KSCN(SCN-是“类卤离子”)溶液加入含有Fe3+的酸性溶液中,溶液变成红色。将该红色溶液分为两份:①一份中加入适量KMnO4溶液,红色褪去;②另一份中通入SO2,红色也褪去。下列推测肯定不正确的是() A.SCN-在适当条件下可被氧化为(SCN)2 B.①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是KMnO4将SCN-氧化

C.②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是SO2将Fe3+还原为Fe2+ D.②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是SO2将SCN-还原 4.(2017辽宁大连双基检测)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①组反应的其余产物为H2O和O2 B.第②组反应从产物可以得出还原性:Fe2+>Br- C.第③组反应中生成1 mol Cl2,转移电子数为2N A D.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Mn->Cl2>Fe3+>Br2 5.(2017辽宁大连双基检测)将一定量的SO2通入FeCl3溶液中,取混合溶液,分别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SO2与FeCl3溶液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2019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

一、 一、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概念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及本质 (1)特征: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 (2)本质:有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2.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概念 (1)氧化剂与还原剂 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反应物(即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反应物(即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注意:氧化剂与还原剂可以是不同的物质,也可以是同一种物质,如氯气与水反应时,氯气既是氧化 剂也是还原剂。 (2)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失去电子(或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得到电子(或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3)氧化性与还原性氧化性:物质得到电子的性质叫氧化性,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还原性:物质失去电子的性质叫还原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注意:1.元素的化合价处于该元素中间价态的物质一般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如SO 2中的硫元素处于其中间价态,所以SO 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具有氧化性,能得电子,不一定是氧化剂,反之,具有还原性也不一定是还原剂。 (4)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还原剂失去电子后生成的对应产物。 还原产物:氧化剂得到电子后生成的对应产物。 注意: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某些产物可能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如碳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3.用双线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三梦

概括为升失氧、降得还,剂性一致、其他相反。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守恒规律 (1)内容。 ①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质量不变。 ②电子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表现为化合价升高的总数等于化合价降低的总数。 ③电荷守恒:离子方程式中反应物中各离子的电荷总数与产物中各离子的电荷总数相等。 (2)应用:运用“守恒规律”可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和相关计算。如用铜电极电解Na 2SO 4 溶液,其阳、阴极产物及转移电子关系式为:Cu 2+~2e ?~H 2~2OH ?。2.价态律 当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如:浓H 2SO 4中的S 只具有氧化性,H 2S 中的S 只具有还原性,单质S 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3.强弱规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氧化剂(氧化产物)+弱还原剂(还原产物),即氧化剂的氧化性比氧化产物强,还原剂的还原性比还原产物强。如由反应2FeCl 3+2KI===2FeCl 2+2KCl+I 2可知,FeCl 3的氧化性比I 2强,KI 的还原性比FeCl 2强。 一般来说,含有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氯的含氧酸除外),价态越低还原性越强。如氧化性:浓H 2SO 4>SO 2(H 2SO 3)>S ;还原性:H 2S>S>SO 2。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从左到右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阳离子(铁指Fe 2+)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三梦

浅谈高考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浅谈高考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浙江省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王国栋 摘要: 氧化还原反应历来是高考化学中每年必考的题目, 本文就是对氧化还原反应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在高考理科综合卷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一章在新教材中的位置变动是新教材的重要变化之一,也是许多教师对新教材不太适应的原因之一。该内容安排在新教材第一章,便于初高中衔接教学,但由于新高一学生的化学基础比较薄弱,深入学习这两部分内容的条件还不具备,所以多数学校只作了初步的介绍,不可能一步到位。但经过了近一年的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基本具备了深入学习这两部分内容所必须具备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这个时候能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复习,对帮助学生深化理论知识,并以理论为载体整理和强化前阶段所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很有必要,也很及时。在复习过程中,不能把原来新课的知识简单重复,而应在充分复习原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加深和拓展,并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总结。下面分别谈谈我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看法: 氧化还原反应的分类: 氧化还原反应的分类方法有:按元素间的作用分为不同物质中不同元素间的氧化还原、不同物质中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的氧化还原、同种物质中不同元素间的氧化还原,同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自身氧化还原等。按反应微粒可分为分子与分子、分子与原子、分子与离子、原子与原子、原子与离子、离子与离子等类的氧化还原。 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基本规律: 一、守恒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常用于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及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运用守恒规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方法是:氧化剂物质的量×变价元素的个数×化合价的变化值=还原剂物质的量×变价元素的个数×化合价的变化值。 二、岐化规律 同一种物质分子内同一种元素同一价态的原子(或离子)发生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叫歧化反应。岐化反应化合价的特点是:某元素的中间价态在适宜条件下同时向较高和较低的价态转化。歧化反应是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常用于判断某种元素的化合价高低以及有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三、归中规律 同种元素由不同价态(高价态和低价态)转变为中间价态的氧化还原反应,称之为归中反应,也称“反歧化反应”。常用于方程式的书写,当有中间价态时,才可能发生,否则不反应,如不反应,可用浓干燥。 四、不交叉规律 同一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高价要降低,低价要升高,它们最多变为同一价态,不可能发生交叉现象。这一规律常用于量的关系的确定,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等。 五、强弱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若能进行,一般为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

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考点复习

2019年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考点复习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能对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还原性等概念作出准确地判断。 2、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特别是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基础知识: 1、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特征及判断依据:化学反应前后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2)实质:在化学反应中有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3)概念 概念定义注意点 氧化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升高 还原反应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物质得到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降低 被氧化元素失去电子的过程元素失去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升高 被还原元素得到电子的过程元素得到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降低 氧化产物通过发生氧化反应所得的生成物氧化还原反应中,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可以是同一种产物,也可以是不同产物,还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物。如反应 4FeS2+11O2=2Fe2O3+8SO2中,Fe2O3和SO2均既为氧化产物,又为还原产物。 还原产物通过发生还原反应所得的生成物 氧化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常见氧化剂:(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卤素单质(X2)、O2、S等(2)高价金属阳离子;如Fe3+、Cu2+等(3)高价或较高价含氧化合物;如MnO2、浓H2SO4、HNO3、KMnO4等(4)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还原剂失去电子的反应物常见还原剂:①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如K、Na、Zn、Fe等②一些非金属单质;如H2、C、Si等③较低态的化合物;CO、SO2、H2S、Na2SO3、FeSO4 氧化性得到电子的能力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与其得失电子能力有关,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 (4)过程 2、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在生成物和反应物之间表示电子转移的结果,该法侧重表示同一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碱的电子转移。 【注意】①线桥从方程式左侧指向右侧 ②箭头不表示方向,只表示变化 ③一定要标明得或失 (2)单线桥法:在反应物中的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表示电子的

氧化还原反应经典练习题目

氧化还原反应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下列反应中,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3CuS+8HNO3=3Cu(NO3)2+2NO↑+3S↓+4H2O B.3Cl2+6KOH =5KCl+KClO3+3H2O C.3H2O2+2KCrO2+2KOH =2K2CrO4+4H2O D.3CCl4+K2Cr2O7=2CrO2Cl2+3COCl2+2KCl (COCl2碳酰氯) 3.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该元素( ) A.一定被氧化 B.一定被还原 C.既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D.以上都不是 4.根据以下几个反应: ①Cl2+2KI ==== 2KCl+I2 ②2FeCl2+Cl2 ==== 2FeCl3 ③2FeCl3+2KI ==== 2FeCl2+2KCl+I2判断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Cl2>I2>Fe3+B.Cl2>Fe3+>I2 C. Fe3+>I2>Cl2 D.Fe3+>I2>Cl2 5.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肯定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某元素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C.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D.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 6.下列变化过程属于还原反应的是( ) A.HCl→MgCl2 B.Na→Na+ C.CO→CO2 D. Fe3+→Fe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化合价发生变化 B.有单质产生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氧化剂在同一反应中既可以是反应物,也可以是生成物 D.还原剂在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 8.下列变化需要加入氧化剂的是( )

2014年高考化学必备专题复习——氧化还原反应

2014高考化学必备专题——氧化还原反应及其配平 【考纲解读】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概念间的相互关系。 2、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3、能正确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能用单、双线桥正确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能正确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4、能正确比较氧化剂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灵活运用电子转移守恒法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本专题分值约为6-15分。 【高考预测】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它贯穿与高中化学的始终,是高考化学的高频考点之一。氧化还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氧化剂还原剂等基本概念、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比较,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表示,以电子转移为核心的有关计算等等。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其考查方式灵活多样,可以独立命题考查,也可以贯穿于填空、推断、实验、计算等各类试题之中,正确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规律,灵活运用电子转移守恒是掌握本讲知识的关键。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的特点,氧化还原反应主要考查这几个方面:一、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与物质的分析推断结合在一起;二、根据计算确定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三、运用氧化还原知识解释和解决一些生活、生产、环保和能源方面的问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主要题型有热化学方程式的判断或书写、反应热的计算或比较大小。可能出现的新题型:(1)结合数学图象;(2)结合社会热点问题;(3)与实验、计算等组合进行综合考查。题型可以为选择、填空等。

[例1](2012上海?20)火法炼铜首先要焙烧黄铜矿,其反应:2CuFeS2+O2Cu2S+2FeS+SO2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S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 .CuFeS2仅作还原剂,硫元素被氧化 C .每生成1mol Cu2S ,有4 mol 硫被氧化D .每转移1.2 mol 电子,有0.2 mol 硫被氧化 答案:AD [知识规律] 还原性 化合价升高 弱氧化性 ↑ ↑ 还原剂 氧化反应 氧化产物 氧化剂 还原反应 还原产物 ↓ ↓ 氧化性 化合价降低 弱还原性 二、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归纳 变化 变化 反应物→ →产物

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整理

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整理 对于化学的高考复习,其实很简单,我们要善于用联系法,把学过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理出主线,在逐项、逐个知识点进行具体详细拓展分析记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 第一片:概述 1.概念:一种物质被氧化,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注意:该处的“一种”是广义的“一种”,非就是一种,可能是多种。有被氧化、还原的物质即可) 2.特征:有化合价的改变。 3.实质:有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形成离子键,共用电子对的偏移→形成极性共价键,统称电子转移) 4.关系: ⑴氧化和还原的关系: 是一个反应的不同对象,相互对立,相互依存,不是两个孤立的反应。像“买和卖”一样。 ⑵和四类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不一定。(注意: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的转变等)

⑶和有机氧化还原的关系 有机的氧化是除氢或加氧,还原是除氧或加氢,若从化合价(氧化数)的改变看,和无机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一致的。 ⑷几个重要概念间的关系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做还原剂→表现还原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氧化产物;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做氧化剂→表现氧化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得还原产物 5.表示: ⑴单线桥法例: ⑵双线桥法例: 第二片:规律 1.守恒规律 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各元素,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即: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即电子守恒。 2.先后规律 氧化、还原性强的氧化、还原剂,优先被还原或氧化,如在FeBr2和FeI2的混合液中滴入氯水,因还原性I-Fe2+Br-,所以,I-最先被氧化,当Fe2+部分被氧化时,溶液中肯定没有I-,Br-一定还没有被氧化。 3.价态规律: ⑴某元素处于最高价时,只有氧化性;最低价时,只有还原性;中间价

高考化学知识点之氧化还原反应

高考化学知识点之氧化还原反应 考试要点 考试说明 ②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 ③掌握重要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 ④熟练掌握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 ⑤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 ⑥能运用元素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计算 考纲解读 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②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剂、还原产物的判断③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情况的表示方法;④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⑤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⑥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命题方向: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考的必考考点,近年来呈现如下命题趋势,以典型物质或社会实际问题为载体,考查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方法高考题中可能加了一句信息,增加了题目难度。这提示大家读题要细致,千万不要只凭经验!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难点,做这种类型的题时,要抓住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得失电子守恒,即得失电子总数相等或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总之一句话:哪儿有氧(化)还(原)反应,哪儿有得失(电子)守恒。

知识点2 物质的氧化性强弱、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氧化性→得电子性,得到电子越容易→氧化性越强 还原性→失电子性,失去电子越容易→还原性越强 由此,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少,通常都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还原性,所以,一般来说,金属性也就是还原性;非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多,通常都容易得到电子,表现出氧化性,所以,一般来说,非金属性也就是氧化性。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 一般来说,越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容易,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难,氧化性越弱;反之,越不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难,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容易,氧化性越强。 2.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 一般来说,越活泼的非金属,得到电子还原成非金属阴离子越容易,其阴离子失电子氧化成单质越难,还原性越弱。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规律来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可用如下式子表示:

氧化还原反应难题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计算难题赏析 1、已知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物质氧化KI时,自身发生如下变化: 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得到I 2 最多的是( ) A.Fe3+ B. C.Cl2 D.HNO2 2、将4.9克Mg和Fe的混合物在一定量的稀HNO 3 溶液中完全溶解(溶液中有Fe2+),得到标况下气体2.24L(假设全为NO气体),则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烧碱,在空气中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则生成沉淀的质量是 ( ) A. 6g B. 8g C. 10g D. 12g 3、Cu 2S与一定浓度的HNO 3 反应,生成Cu(NO 3 ) 2 、CuSO 4 、NO、NO 2 和水,当NO和NO 2 的物质 的量之比为1:1时,实际参加反应的Cu 2S与HNO 3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 4、羟胺(NH 2 OH)是一种还原剂,能将某些氧化剂还原。现用25.00mL 0.049 mol/L的羟胺的酸性溶液跟足量的硫酸铁溶液在煮沸条件下反应,生成的Fe2+恰好与24.65mL 0.020 mol/L 的KMnO 4酸性溶液完全作用。已知(未配平):FeSO 4 +KMnO 4 +H 2 SO 4 →Fe 2 (SO 4 ) 3 +K 2 SO 4 +MnSO 4 +H 2 O 则在上述反应中,羟胺的氧化产物是()。 A.N 2 B.N 2 O C.NO D.NO 2 5、下列有关硫化亚铁跟浓硫酸反应的方程式正确的是() A. 2 FeS+6H 2SO 4 =Fe 2 (SO 4 ) 3 +3SO 2 ↑+2S+6H 2 O B. 4 FeS+18H 2SO 4 =2Fe 2 (SO 4 ) 3 +9SO 2 ↑+7S+18H 2 O C. 6 FeS+16H 2SO 4 =3Fe 2 (SO 4 ) 3 +6SO 2 ↑+7S+16H 2 O D. 8 FeS+18H 2SO 4 =4Fe 2 (SO 4 ) 3 +3SO 2 ↑+11S+18H 2 O 6、已知KH和H 2 O反应生成H2和KOH,反应中1 molKH() A.失去1 mol电子B.得到1 mol电子 C.失去2 mol电子D.没有电子得失 7、三氟化溴溶于水可发生如下反应: BrF3+H2O?→ ?HBrO3+Br2+HF+O2↑ (1)其中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2)当有5.0 mol水参加反应时,由水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由BrF3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 (3)当有 5.0 mol水作还原剂参加化学反应时,由水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由BrF3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

分析化学 氧化还原滴定法要点及复习题

第八章 条件电位定义及计算 根据条件电位计算电极电位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条件平衡常数的计算 自身催化反应特点 标定KMnO4方法方程式及现象 KMnO4测定H2O2含量方法 氧化还原滴定过程电位计算,计量点电位的计算 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方法(反应方程式):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 间接碘量法原理方程式书写 碘量法误差来源及避免措施 1、已知在1mol/L H2SO4溶液中,MnO4-/Mn2+和Fe3+/Fe2+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分别为1.45V和0.68V。在此条件下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Fe2+,其化学计量点的电位值为()。 C A. 0.73V B. 0.89V C. 1.32V D. 1.49V 2、Fe3+与Sn2+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对数值即lgK为()。B (已知Fe3+和Fe2+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为0.77V,Sn4+和Sn2+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为0.15V) A. (0.77-0.15)/0.059 B. (0.77-0.15)×2/0.059 C. (0.77-0.15)×3/0.059 D. (0.77-0.15×2)/0.059 3、氧化还原滴定的主要依据是()。 C A. 滴定过程中氢离子浓度发生变化 B. 滴定过程中金属离子浓度发生变化 C. 滴定过程中电极电位发生变化 D. 滴定过程中有络合物生成

计算题: 1、 电对2+Zn + 2e = Zn,0.76 E V θ=?。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计算在pH=10.00氨溶液分析浓度为0.100 mol/L 时电对的条件电位。已知:Zn-NH 3的lg β1- lg β4分别为2.27,4.61,7.01,9.06,NH 3的K b =1.8×10-5。 2、称取基准物K 2Cr 2O 7 0.1226g , 用水溶解,加入H 2SO 4和KI, 用待标定Na 2S 2O 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24.95mL 。计算 Na 2S 2O 3标准溶液的浓度。(K 2Cr 2O 7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94.18) 化学反应:Cr 2O 72- + 6I - + 14H + == 2Cr 3+ + 3I 2 + 7H 2O (2分) I 2 + 2S 2O 32- == 2I - + S 4O 62- ( 2分) 1Cr 2O 72- ~ 6S 2O 32- ( 2分) 131002.010 95.2418.2941226.06322???=???=L mol C O S Na 3、称取基准物K 2Cr 2O 7 0.4903g , 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 移取此K 2Cr 2O 7溶液25.00mL, 加入H 2SO 4和KI, 用待标定Na 2S 2O 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24.95mL 。计算: (1)Na 2S 2O 3标准溶液的浓度。(2)与此Na 2S 2O 3标准溶液相当的I 2量,即T Na 2S 2O 3/I 2。 (K 2Cr 2O 7,KI ,Na 2S 2O 3,I 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94.18,166.01,158.11,127) 解:(1)Cr 2O 72-——6S 2O 32- (2分) C Na 2S 2O 3=L mol ?=????1.010 95.24610000.2528.2944903.03(2分) (2)2S 2O 32-——I 2 (2分) m=0.1?1?10-3?1/2?127=6.35?10-3g/mL (2分)

高考化学真题汇编 氧化还原反应

1.【2015北京理综化学】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步骤 现象 Fe 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 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 Fe 表面产生少量红棕 色气泡后,迅速停止 Fe 、Cu 接触后,其表面产 生红棕色气泡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 .Ⅰ 种气体有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 2=2NO 2 B .Ⅱ中的现象说明Fe 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 进一步反应 C .对比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 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 3 D .针对Ⅲ中现象,在Fe 、Cu 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 是否被氧化 2.【2015海南化学】己知在碱性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 2R(OH)3 + 3C1O - + 4OH - = 2RO 4n-+3Cl - +5H 2O 。则RO 4n- 中R 的化合价是( ) A .+3 B . +4 C . +5 D .+6 3.【2015江苏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式为C 2H 6O 的有机化合物性质相同 B .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碳按a 、b 两种途径完全转化,途径a 比途径b 放出更多热能 途径a :C CO+H 2 CO 2+H 2O 途径b :C CO 2 C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等于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 D .通过化学变化可以直接将水转变为汽油 4.【2015江苏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H 2O 2分解产生1molO 2,理论上转移的电子数约为4×6.02×1023 B .室温下,pH=3的CH 3COOH 溶液与pH=11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pH>7 O 2 燃烧 O 2 燃烧 H 2O 高温

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必备专题复习.docx

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必备专题复习 【考纲解读】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概念间的相互关系。 2、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3、能正确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能用单、双线桥正确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 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能正确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4、能正确比较氧化剂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灵活 运用电子转移守恒法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本专题分值约为6-15 分。 【高考预测】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它贯穿与高中化学的始终,是高考化学的高频考点之一。氧化还 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氧化剂还原剂等基本概念、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比较,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 向和数目的表示,以电子转移为核心的有关计算等等。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其考查方式灵活多样,可以独 立命题考查,也可以贯穿于填空、推断、实验、计算等各类试题之中,正确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规律, 灵活运用电子转移守恒是掌握本讲知识的关键。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的特点,氧化还原反应主要考查这几 个方面:一、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与物质的分析推断结合在一起;二、根据计算确定氧化产物或还 原产物、三、运用氧化还原知识解释和解决一些生活、生产、环保和能源方面的问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主 要题型有热化学方程式的判断或书写、反应热的计算或比较大小。可能出现的新题型: (1)结合数学图象;(2)结合社会热点问题;(3)与实验、计算等组合进行综合考查。题型可以为选择、填空等。 一、基本概念 概念定义注意点 氧化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升高 还原反应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物质得到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降低 被氧化元素失去电子的过程元素失去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升高 被还原元素得到电子的过程元素得到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降低 通过发生氧化反应所得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可以是同一 氧化产物的生成物种产物,也可以是不同产物,还可以是两种或两种 通过发生还原反应所得以上的产物。如反应 4FeS +11O =2Fe O +8SO中,Fe O 2223223还原产物的生成物和 SO均既为氧化产物,又为还原产物。 2 常见氧化剂: (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卤素单质 (X 2) 、O2、 S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