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学语文对话式教学的

小学语文对话式教学的

小学语文对话式教学的
小学语文对话式教学的

小学语文对话式教学策略研究

文一街小学刘洪

一、课题的由来

1、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基于这样的理论及预设:一是受科学理性主义的影响,认为教学就是输入——输出的活动,学校是工厂,学生是产品,教师就是加工的机器,它追求的是效率;二是认为知识是外在于人的客观存在的,教学就是知识的授受过程,教师教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不把知识看作动态的师生共同建构的、生成的过程;三是认为学生是容器,大脑是储藏室,知识掌握得越多越好。这些理论及预设导致我们的语文教学陷入了一个怪圈,活生生的生命窒息于获取知识、占有知识的汪洋大海之中。结果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学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模式,它形成了教师权威、知识本位和精英主义的价值取向,这样的教学的最大弊端就是师生缺乏交往于沟通,它否定了教学的本真意义——交往于对话,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也最终否定了教师在教学中所具有的指导作用。

事实上,教与学不是外在于教师与学生的活动,教与学的本身就是师生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在某种意义上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语文教学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独创性的理解。所以,我们要进行教学的革命,实现教学范式的转变,走向交往与对话的时代。

2、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的概述

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佛莱雷以解放教育理论为指导,提出了要实施“对话教学”,反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佛莱雷的教育思想已受到世界范围的重视。他认为对话具有一定的构成要素,其中有两个方面(行动和思维)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真正的对话是一种对世界的改造。

美国学者波依尔认为,学校应当是教师和学生这两类主体“交互作用”形成的“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的中心使命是使所以儿童都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教育目标应为儿童的全人格形成而设定,即为儿童的教育需求、社会需求、情感需求、身体需求、道德需求而设定的。因此,“学习共同体”首先要建立合作文化的环境,每一个成员之间应有更多的合作与关怀。通过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真诚沟通、彼此信赖来发展合作精神,激发道德勇气,共享经验知识,实现自我超越。其次,由于“儿童时代是语言学习的时代”,“学习共同体”的最基本目标应当是发展每一个儿童的书面和口头语言。基本的语言能力是一切学习的基础。不过,共同体的语言是广义的,它包括语词语言、数学语言和艺术语言。这三种表象体系拥有各自的特征,同时彼此紧密相关。教学,就是在语言文化与沟通文化的创造过程中,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奠定人格成长和学力发展的基础。

德国教育家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质的标识。”在他看来,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拥有对话的性格。这就是“教学对话原理”。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提出:教师实际的教学过程应当这样来指导学生:通过教学意图和策略等影响学生,即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并提供主体地位的天地,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换言之,把学生作为沟通与活动的主体,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同学生的沟通和活动展开指导。当教师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进行指导时,这时的教学才称得上是教师主导的教学。教学沟通正是通过教学的共同构成者的合作得以实现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师生互动交往,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追求主体、追求个性、追求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

二、课题的设计

1、理论依据

交往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与交往是社会实践活动中互为前提的两个方面;交往可分为物质层面的交往和精神层面的交往。物质交往的层面,

主要是指在物质生产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精神交往的层面,则是人们通过实物、语言或意义的传递和共享,达到理解与协调,进而影响和调节主体间相互关系的活动。教学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是在同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精神层面上进行的交往。

2、概念界定

虽然国内外与对话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数不少,但从前面的回顾来看,对对话问题并没有取得比较一致的结论。这与学者们从各自的知识背景和价值导向出发来看待对话理论有关。在本研究中,为了避免概念界定上的含糊不清,也为了表明研究者对对话理论的看法,必须对对话理论的概念进行界定。教学中的“对话”:就是以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

3、理论假设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上述的概念界定,本研究对对话理论的基本特点提出以下理论假设:

(1)目的性:从对话的目的看,语文教学对话是有目的的、自觉的活动,它的目标主要指向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发展。

(2)平等性:从对话的主体看,学生和教师都是活动的主体;他们在人格、权利和自主性方面是“平等”的,但在信息的拥有和交往中的作用方面却又是不“对等”的。

(3)规范性:从对话的内容看,其主题是被“规定”了的、具有“规范”意义的,因此,教学对话是以语文教材为“话题”的师生相互作用。

(4)有序性:从对话的结构看,这种对话常常是有计划的、相对“有序”的,或者说,是被精心组织起来围绕一定目标而展开的。

4、研究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

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要实现课程改革,首先要进行教学方式改革。

(1)交往:教学活动的本质

叶澜教授曾提出教育的交往起源说,她认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因为交往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也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形式。交往是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活动。交往所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为主客体关系,在交往中每个人都是主体,都是彼此间互相关系的创造者,同时又是相互认识与交流的对象。所以说,交往意味着交往双方均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在教学中,交往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为了某一共同目的而进行的沟通、对话、理解等活动。

(2)重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对话的落脚点

在教学中,教师常以权威者和社会代言人自居,以长者的身份自居,要求学生绝对地服从自己,“教育者无视学生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况,认为自己比学生优越,对学生耳提面命,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更不能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这样的结果是“现行的教育本身却越来越缺乏爱心,以至于不是以爱的活动——而是以机械的、冷冰冰、僵死的方式从事教育工作”。从而导致了师生关系之间缺乏交往与对话,也就谈不上理解,更谈不上精神上的交融。其实,师生之间不仅仅是一种认识关系,更是一种交往关系,是一种共同创造意义的关系。“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所以,在教学理论走向交往和对话的时代,要重构师生关系,这不仅是教学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需。

(3)对话:教学交往的主要形式

在教学中采取对话的形式最早可以追溯至苏格拉底,他的著名的“产婆术”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他主张“教育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使师

生共同寻求真理。这样,师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所以说,对话是教学中交往的主要途径或形式。对话是一种“在各种价值相等、意义平等的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我们理解的对话包括在两个以上的对话伙伴之间进行的交谈。它的根本特点是谈话各方共同致力于制造意义。所以,我们认为,教学对话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

5、研究内容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如: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尽可能趣味性。又如:阅读教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诊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再如:写作,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总之,教育要将广阔的对话环境、愉悦的对话氛围提供给学生,引导他们发展广泛的对话关系,以激活、生成乃至升华体验,它包括:

(1)建立“生——师”对话环境模式;

(2)建立“生——生”对话环境模式;

(3)建立“生——己”对话环境模式;

(4)建立“生——本”对话环境模式;

(5)建立“生——境”对话环境模式;

(6)建立“生——机”对话环境模式。

6、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行动研究法。

四、课题的组织与研究的时间

(一)课题的组织

1.本人任教小学语文及担任班主任已有二十多年,积累了一定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经验,期间多次承担过省、市、区级科研课题。

2.研究人员:刘洪总负责、全校语文老师参与研究

进修学校黄传东老师作理论指导

(二)研究的时间

1.准备阶段。2003年3月—2003年4月,组织年级组课题实验研究小组,在课题小组的统一协调下开展工作。课题研究纳入教研组的工作日程。对实验课题进一步进行论证,制定详细的课题实验方案;收集课题学习资料;确定具体的调查研究对象,准备实验。

2.2003年5月—2003年12月为规划实施阶段,主要制定具体的计划、方法并予以实施。按照课题方案和研究计划开展实验,建立课题资料档案,调查、收集、积累和分析有关材料与调查数据,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和评估。

3. 2004年1月—2004年2月为总结提高阶段,主要是学习、交流,举行观摩课、研讨会组织鉴定,完成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

小学语文教师优秀论文《努力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教师优秀论文《努力打造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努力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要想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就要对什么是有效的语文课堂有一定的了解。只有学生学到了,学好了才是有效的教学,课堂教学必定要以生为本,以学为本,课堂教学所有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为此,作为新教师,我至少应该要从这样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教学目标把握要准确。 教学目标的定位。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二、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 就阅读课来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四步导读”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师诱导下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第二步,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第三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精读课文,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第四步,在老师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读”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或删减,形成灵活的教学风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变的。 三、课堂教学提问要精当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提问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

启发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12-04T20:57:50.88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03期作者:汪家典 [导读]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教师应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要遵循客观规律,不管是在课堂上巧妙提问,还是在课后的布置作业,其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让学习不再呆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的积极互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才能使学生智力得到充分发展。 汪家典陕西省柞水县曹坪镇老庙小学 711400 【摘要】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教师应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要遵循客观规律,不管是在课堂上巧妙提问,还是在课后的布置作业,其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让学习不再呆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的积极互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才能使学生智力得到充分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启发式教学实例 中图分类号:G6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069-01 小学语文是孩子步入学堂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起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小学语文课程主要是关注的是人类悠久灿烂的文化,也是具有思维和表达的基本能力。小学语文不仅教会了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还赋予了学生一定的认知力。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启发式的教学就能体现几点,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小学语文,打破以往呆板沉闷的教学方式。 一、运用启发式教学,调动思维 精心设置提问。想充分活跃课堂气氛和调动学生思维,重点在于课堂上教师的精心提问。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定情境,向学生发起提问。提问的过程中也在于“巧妙”,怎么能把提问的问题巧妙的融合到教学内容中,是课堂上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在提问问题时,选择的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假如学生已经对教师所讲解的东西已经非常了解的情况下,教师这时候的提问问题就没有任何意义,也不会在起到什么作用;如果学生自身没有任何的知识能力,教师的贸然提问学生也是一片茫然,教师要跟结合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的走向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提问。其次,问的问题也要难易适当。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对班级学生要有个整体分析,课前深入了解学生,课堂上的所设的问题让每个不同程度的孩子都能经过学习来体会到学习的滋味,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启发式的提问是引发学生的思维欲望,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会分析问题,质疑问题,引发情感,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在学习《真情无价》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小姑娘是在什么情况下买项链的,她又为什么想买项链,层层递进,通过分析找到答案,最后总结出小姑娘对姐姐纯洁无暇的爱。 二、巧妙布置作业 作业的精心布置也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点,作业要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欲望并且能主动的去完成作业,在理解和知识的运用上加强对课堂学习内容的认识。每节课文都有课后习题,也不少是启发性的。教师要善于改善习题,对于启发性较少的题目可以增加提示。课堂上作业的布置是针对新学到知识内容的总结或者是铺垫学习思路的题目,启发的因素越多,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三、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假如自己是学生,哪些是自己自主学习就懂得了,哪些又是自己自主后不懂的,需要教师的启发点拨的,从学生的自身出发确定授课思路,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教师在学生心中也具有一定的榜样作用。实践证明:哪个教师的文章写的好,他的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不会很差,哪个教师的修养好了,他的学习自身修养也很好。教师要不断的改进自己,加强自己的学识修养,在学生心中起到行为典范的作用。 下面以一篇《金子》的教学案例来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①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②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③畅谈梦想,祝愿梦想成真 课前引导: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名言警句,自己喜欢哪句,和同学分享为什么喜欢。让学习知道我们不仅获得了很多知识,而起还懂得了很多道理,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会懂得更多。 教学过程:①复习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自然的导入今天的课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彼得的梦想是什么?再度过到他的梦想到底有没有实现来阅读课文。 ②让学生读第4~7自然段,再引发联想他的梦想到底有没有实现?再和学生交流问你是从哪看出来的?最后引出:“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轻声读给学生听,再引导学生给大学听,读着读着从中引出学生对文章的疑问?学生所问的问题中都可以归纳成一个问题:这里的“真金“指什么?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了,从书中去找到答案吧! ③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从中读懂了什么,在课文中找到联系性的句子启发学生联想思维。比如: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被大水冲刷平整,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了一层绿茸茸的小草,你会想到什么?看到生机勃勃的小草,你会想到什么?而彼得又是怎么想的? ④带感情色彩的朗读,让学生也深入文中主人公的角色来阅读课文。可以适当的加入音乐让学生随着文中主人公的思想走,最后过渡到信心和希望,使彼得留下来。 ⑤理解“真金“懂得道理。让学生读出:彼得留了下来,他把全部的经历都用来培育花苗上过渡到彼得的辛苦付出换来了什么?再读文中另外一句:“不久田地里就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瞧,花都开了。利用多媒体教学来出示鲜花图。再问学生:看着彼得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鲜花,你认为“真金”是什么?再过渡到:是呀,彼得找到了“真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⑥再重新阅读彼得的话:“彼得无不骄傲的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 ⑦故事讲完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畅聊自己的梦想,再同时问学生的梦想是什么?准备怎么实现自己的梦想,愿意和大家分享吗?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栏目树形导航 | 网站首页 | 学校概况 | 党群工作 | 干部培训 | 中学教研 | 小学教研 | 艺体教研 | 科学研究 | 综合工作 | 视频中心 | 通知 | 留言 | 下载专区 | 动易论坛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2011年10月11日星期二 您现在的位置: 绥芬河进修学校 >> 干部培训 >> 校长论坛 >> 正文 | 干部培训首页 | 干训信息 | 骨干校长 | 校长论坛 | 载入中… 最新推荐 没有推荐干部培训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干部培训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困惑热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作者:崔丽凤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523 更新时间:2010-11-11 13:39:38 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困惑 绥分河市第二小学崔丽凤 1、二、三年级教材要求的识字量过大。 二年级教师觉得需要认的字和需要写的字太多,量大了些,有些字对于学生来说太难写;有些写话内容不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没有生活经验,在写话时就无话可说。 三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基础好的学生,识字已经不是阅读的障碍,基础差的学生却很难一下子认识那么多字。因此,识字教学依然要占据很重要的地位,而阅读教学就显得比较重要,每篇课文都是值得阅读和赏析的文 要提高阅读水平就要从这些文章入手,教师要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要能找出重点段落、章, 重点词,引导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感悟词句的能力。说实在的,做到这两点并非容易,现在班级人员比较多做到逐个指导比较困难。 本学期古诗名人名言过多,认的生字比较多。学生在掌握方面上有一定的困难。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读书非常重要,他们也渴望读书,读书却要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如果不占用,就很难保证每个学生的阅读量,但读书时间与教学时间却会产生一定的矛盾。让自己比较困惑是,字词要写会,诗句背熟,仅仅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其实语文在于平时的积累,平时认真的对待每一堂课文赏析,认真的对待每一次习作点评。 2、现在有些东西表面上看是给了学生一定的选择余地,提倡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但似乎总有一个无形的框架还在那里束缚着。有的课文中要求学生选择自己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阅读训练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阅读训练 在以往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 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在这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自己以前古老的作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 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作前提,我在教学中注重抓住一个项目做实验为突破口,进而向其他项目延伸。 一、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延三尺, 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 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 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 伴,就象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 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 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 课文来。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 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断句, 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

小学语文教学导入法

小学语文教学导入法 新课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引导的过程是为新内容的搭桥铺路的过程,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求知欲望、启发积极思维、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的过程。美的语言能带给人们愉悦、幸福和享受,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精神生活资料。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就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必须成为其他部分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因此,语文课的导语需要美的语言,妙的引入。成功的导入往往会使学生充满兴趣,会给课堂教学带来出乎意料的效果。从教以来,我积极探索小学语文课导入的艺术和方法,现归纳如下: 一、温故导入法。“温故而知新。”可以让学生很自然的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融汇贯通,学习《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篇寓言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我要的是葫芦》中的课文内容。说说种葫芦的人犯了什么

错误,如果他再种葫芦他会怎么做?然后让学生自读自悟。 二、质疑法。“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如果教师在课前就紧扣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提出疑问,且语调、语势、语音都很讲究,并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这无疑将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巧妙的导语如果蕴藏着丰富的问题情境,往往还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能让学生处于欲答而难以言表的着急之态。如《奇怪的大石头》一课就可以应用这种方法。 三、简笔画导入法。在人教版三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叫《燕子》,燕子是孩子们极为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如果教师上来就直插主题,很难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可以先在黑板上画了几根柳丝,然后邀请学生到黑板上画几只可爱的燕子。接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燕子。然后倒入到文章的当中的描述。让学生进行比较。 四、谜语开门法。谜语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背景介绍法。有些课文描绘的人或事,学生可能会感到生疏,这时教师可通过介绍背景来导入新课。 六、图片导入法。初中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篇章都可以用图片导入,如《黄山奇石》《桂林山水》《北京亮起来了》……等等,由学生在中国地图上寻找小兴安岭的具体位置导入《美丽的小兴安岭》。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为什么要构建自主导学高效的课堂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谁也代替不了;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没有自主学习就没有学习的高效率,没有自主学习就没有学习的快乐。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学生主体能力的发挥,学生从上课到下课,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与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课堂上学生不动脑不动手,似乎轻轻松松,大量作业压到课外,导致课外作业负担过重,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改变现状,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摈弃“满堂灌”,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我校语文组在教学中尝试自主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何为“自主”?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有足够的时间去充分读书、充分理解、充分体会、充分讨论、充分思考……何为“导学”?是指老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学生探索课文精髓的朋友和伙伴。这种阅读教学模式确立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二、“自主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流程 课前预习、自主探究——导入新课、明确目标——检查预习、初步感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精讲点拨——巧设练习、完成目标。 1、课前预习、自主探究 鉴于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的,提倡学生课前预习。但预习任务要简明,仅局限于对课文有所了解,对困难尝试克服,能够正确地读下来。不应有过多过细的要求,更不能把课内的任务强加给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学生要将文中出现的不能读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划出,通过查字典解决基本的字词问题,并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章的社会时代背景,整理成小卡片。 2、导入新课、明确目标(5分钟) 新课的导入应具备三个要求:激活性,激活已有经验,引发学习动机;联系性,找准新课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连接点,引导学生由已知走向未知;定向性,明确学习目标,定好探究路线,选择学习方式。

启发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启发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较为优势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在知识积累与运用、学生思维发展方面达到一个崭新的层次。最终达到激发学生潜能,从而促进学生对于学习的能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启发式”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桥梁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深入研究“启发式”教学,对素质教育意义重大。教师恰到好处的运用“启发式”,是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的根本途径,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有力肯定,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有利条件,是培养学生鲜明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切实保证。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呢? 一、联系实际,感知理解 从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对新知识进行饶有兴趣的讲解,提供生动通俗的事例,以诱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感知、理解新知识,从而获得具体、明白、正确的认识,主要做法有: 1.提供范例 为了完成某一教学目标,先提供与此相关的知识或训

练项目,给学生以启迪,让他们在思维过程中触类旁通。如教学《小猫种鱼》这篇课文,要让学生明白:种树、种菜、种庄稼,都是有收获的,但小猫种鱼不可能有收获。明白这一道理学生有困难,因此教师先举出学生所熟悉的种树、种菜、种庄稼的实例作说明,再引导学生想想:鱼要生存离不开哪些条件,之后让他们讨论:(1)小猫真的会收到很多鱼吗?(2)你观察过吗,小鱼生长在哪里?(3)谁能帮助小猫找到收到很多鱼的办法呢?接下来,再引导学生说说还有什么不能种,难点自然迎刃而解。 2.画简笔画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课文内容有的理解很难,这时适时地画简笔画来启发学生思维,是行之有效的。如教学《挑山工》这篇课文,上课开始,教师在黑板上画上两幅简笔画,一幅是单斜线,一幅是之字形线,让学生比较一下这两条路线,哪条长?让你分别走这两条路线,哪条花的时间长?然后让大家认真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这样用图示法直观形象地引出课题,启发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生上课伊始注意力便高度集中,课堂效率自然也就很高。 3.利用教具 有些课文的内容较为复杂,仅靠图画还是难以让学生理解,这时便可以结合运用直观教具,例如教学《小马过河》这篇课文,在黑板上画一条小河,事先准备好老牛和小松鼠

小学语文青年教师的苦恼与困惑

拨云开雾,一路前行 ——小学语文青年教师的苦恼与困惑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再回首,已不再是菁菁校园的一员,再回首,告别青春年少的浮华。转眼间,12月了,不知不觉间工作已经近半年了,7月毕业时,带着梦想与憧憬离开校园,8月30日,踏进历城双语实验学校的大门,成为了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未脱稚气,犹带懵懂,漫漫人生路业已开始。回首来路,云雾弥漫,仰望前方,些许迷茫。 带着苦恼,带着困惑,走过了这一段路程,再回首,有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感想;有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困惑;有对语文教学的苦恼,尤其值此课程改革之机,在学校致力高效课堂之时;有对班级管理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下面将一一述来,现云现雾,为的是拨云开雾,一路前行! 一、对教师职业的感想与困惑: 教师,一直以来在我的字典里都是光荣和神圣的代表,上小学的时候,我羡慕老师的神气,我决心将来也当一名“孩子王”;中学时代,我仰慕老师的知识渊博,正是在老师的教导之下,才使我们变得有智慧,有才华。正像一句话所描述的那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是人民教师崇高的劳动。正是这份憧憬,这份执着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使我的人生信念更加坚定,于是,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我毅然选择了教师的这一职业,或许这个职业无法带给你多大的财富,无法带给你多大的荣耀,可是当看到一个个孩子的时候,内心里充满着最会心的笑意。 作为刚离开学校园从事教育事业的新手,我怀着激动而又沉重的心情对待每一天的工作。对于教师的描述,历代都有不同的形容。《周记》中说:“师,教之以道者称也”;杨雄则认为:“师者,人之模范也”;唐代韩愈也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也常常在教科书上看到这样形容: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当初,我就是怀着对教师的无限敬仰和崇敬之情选择为人师表这条道路。但现实,教师应有的地位并非如此。以前对于人民教师,人们洋溢着太多太多的赞美:燃烧的蜡烛、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类等等。人们习惯把教师的职业在理论上、言辞上人为抬高到某种高度,这体现了社会和国家有意识重视教育并提高教师地位。一直以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及效果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及效果 奶子山街中心校曾淑兰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爱上课堂,那么导入便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学过程中的导入环节就好比一台戏的序幕,如果设计安排得有艺术性、趣味性和启发性,就能使导入环节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助其牵引整个教学过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来。为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导入方法的选择进行慎重的筛选,努力使学生进行愉快学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作为语文教师该怎样选择好导入的方法呢?就此本人结合自己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对不同种课型导入方法的运用及效果。 (一)背景介绍导入 有些课文,由于写作年代较早,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学生感到生疏,难于理解。对于这样的课文,就可以通过介绍背景来导入新课。如《月光曲》一课的导入:同学们,一百年前,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我们现在听到的优美动听的曲子便是其中一首,叫《月光曲》。像这样的介绍背景式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且对理解课文的内容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创设情景导入 所谓创设情景导入是指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直接描绘,或借

用幻灯、录音、录像、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或引发学生相应情感体验的情境,使学生在欣赏或情绪感染中就势转入课文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它又包括以下三种方法: 1.激情渲染导入 “激情”就是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俗话说:若要学生动心,教师先要动情。学习新课时,教师要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去。例如:教学《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一文,我是这样设计的。师:生在东北的我们,对美丽的草原无比向往,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由蒙古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现在,让我们来聆听这优美的旋律,欣赏大草原的无限风光,边听边看边想,这首歌能使你想到什么? (预设:学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如草原的美,到处是绿草鲜花;天空也是那么蓝;牛羊遍地。有的能想起来以前学的歌曲《草原升起不落的太阳》或是想到诗歌《草》、《敕勒歌》。)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课下也了解了不少于草原有关系资料,这节课,就让歌声引领我们共同走进草原、亲近草原、品味草原。 (板书课题: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齐读课题 过渡:草原我们总是用辽阔、宽广、无边无际来形容,其不知,在它那博大的怀抱中,有着无数的美景,风吹草浪,鲜花点头,蓝天、白云、绿地令人神往。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听读课文,一边听,一边用心去感受,美丽的草原究竟美在哪里呢?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我参加工作已经有十年了.我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在此期间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学会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上完一节课后,我们每个人都要习惯问问自己“我教给了学生什么?”,问问学生“你们学会了什么?”其实,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新的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什么是务实高效?课堂应该实在一些,要尽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可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我认为: 一、“全心会文本”——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三维目标——“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什么是“文本”呢?语文语文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在现代化技术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许多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吸引学生上,而文本被抛在了一边,上课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学参考书看一下,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首当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教师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课文。 我们听过不少优秀教师的课,他们的课堂没有华丽,只有朴实;没有太多精美的课件,只有书本与粉笔,而我们每一个听课的老师却往往不知不觉地陶醉其中,随着教者在课堂上的引导,或喜或悲或乐或怒,仿佛置身的不是课堂,而是走进了文本,自己就是文本中的角色。试想,如果教者自己没有对文本很深刻的领会,又如何能使听者走进文本呢?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与文本对话,才能重拾文本的美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用心解读文本首先要做到正确解读文本。正确解读文本就是指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通过钻研教材,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只有正确解读了文本才可以把课文的精要提炼出来. (二)、用心解读文本还应做到多元化地解读文本。联系我们的语文教学想一想,面对课文,教师的“杯子”里,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装满了教参或自己的看法,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因此我们应该秉承一种欣赏并悦纳的良好心态尊重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 (三)、用心解读文本更应做到多角度读解读文本。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

小学语文启发式教学浅谈

小学语文启发式教学浅谈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提问技巧语言艺术激发兴趣 内容摘要:启发式教学是各科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用得好,能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文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体。现代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愈来愈重视开启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必须讲究启发的艺术性。启发式教学这一方法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并进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启发式教学是各科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它是通过谈话问答、直观演示等主要方式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诱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把学生当作一种容器,整个教学过程体现的是“满堂灌”。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启发式教学法被公认为现代教学的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然而由于这种教学方法常以教师提问、学生答问的手段进行,很多教师又把这种教学方法变成了“满堂问”的形式。因此,这种方法用得好,能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用得不好,反而对教学能起负面影响。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尤其如此。无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语文教师有鲜明的选择性。在现实中.我们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语文教师教得吃力,教学效果甚差,学生也厌学其所任教科目;有的语文教师教得轻松.教学效果极佳,学生也爱学其所任教科目。捷克教育家、美学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如果学生不愿学习、不会学习,那只是老师的错误。”很多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也用了启发式,但是由于缺乏教学艺术,而没有教学艺术的课不能打动学生.也就谈不上教学效果了。语文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体。现代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愈来愈重视开启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 八坝小学--包文升 一、课堂上的时间不够用 那就必须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不能让课堂的时间浪费掉,教师们必须控制好时间,避免迟到,防止外界干扰,减少维持课堂纪律,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重要的事情,是要花很多时间去学的,但不是可以随便浪费的。我们还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将最感兴趣的话题或文中的重点问题提出来讨论,而其它的问题可放在课后与学生单独交流,或将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再交给老师,对于较为精彩的话语可展览在语文学习园地内。 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但学生自己不能成功地自主、探究、合作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即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 在课堂活动前,先明确分工,再合作。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可

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在合作学习的内容中,要考虑学生之间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发现,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中去。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指导,不能袖手旁观,要真正关注学生,深入到合作学习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 三、语文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但把握不住语文课该教什么 理念的转变,是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前提。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主要靠自己个人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新课程里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那么就要靠教师集体能力的发挥,就需要更多人,更大的空间,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那语文课到底是什么课?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保持开放的心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进行多方位的学习,现在的语文教学,已经不是单一的语文知识,而是涉及多门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其次,就是学会和同行合作,吸取多人的智慧,协调一致;对学生的评价,不仅看学生成绩,还要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为21世纪培养的新学生首先应该是富有民族气节,遵纪守法,热爱自己祖国的爱国主义者。近几年来,中学生、大学生崇洋媚外,伟法乱纪屡见不鲜,这正说明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基础薄弱。因此,从小学开始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打好思想政基础是新世纪的需要,也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凭借教材进行应该是主渠道。语文,渗透德育教育重要学科,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政治思想教育,让学生从小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尊敬守法,做新世纪有用人才的教育。根据小学语学科的性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明确内容的广泛性 教材中,德育教育的内容上多方面的,如《日月潭》、《黄山奇石》、《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等反映我们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幅员辽阔;《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是反映新世纪祖国崭新的社会新风尚;《英雄王二小》、《珍贵的教科书》等反映祖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时英勇反抗的民族精神。这一篇篇教材构成了一个个德育教育的整体。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从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通过祖国的山、水、物等一个个事例,逐步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和人民的了解,深化对祖国人民的认识,以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 二、语文科的特殊性 语文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辨证统一。因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潜移默化,要在渗透上下功夫,要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受到洗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就会受到爱国激情的感染,从中接受教育。 三、德育教育要注意阶段性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分年段,因人而异。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突出德育教育的阶段性。认真做到德育教育要有阶段、有顺序。根据小学生知识差距,心理差异,年龄跨度,一般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 低年级通过入学教育中“升国旗”、看图学词学句中“北京天安门”等教材,让学生明白国旗代表我们国家,升旗时行注目礼,是对国家的尊重,对祖国的热爱。 中年级,要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工作,激发他们的爱热情,如:通过。《美丽的小兴安岭》、《林海》等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美丽,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高年级,除教材中的课文外,还要通过一些课外阅读、习作、时事政治等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四、德育教育要讲求实效性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既要挖掘教材德育教育内容的同时,又要延伸好教材内容,鼓励学生重在实践,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开展好课外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接受教育,从活动中树立优秀的思想。要对学生树立德育榜样,积极鼓励学生要向榜样学习,从小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 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就是导入。教师的开讲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既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求知欲,又让学生的思维迅速定位,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小语教材体裁不一,内容丰富,阅读课的新课导入并无固定的模式可循,因而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和自己的风格,充分研究和设计,精心改革和创新。我以语文教材为例谈谈自己新课导入的几点做法。 课堂导入是讲授新课时给予学生的第一感知,开场白的精彩与否,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质量。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确实,如果教师的开讲能“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么这样的导入既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求知欲,又让学生的思维迅速定位,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然而小语教材体裁不一,内容丰富,阅读课的新课导入并无固定的模式可循,因而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和自己的风格,充分研究和设计,精心改革和创新。那么我们应如何导入新课,努力打造课堂的“凤头”呢? 一.图片导入法。 这是一种利用教学挂图、自制图片或简笔画,借助投影或其他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围绕图片提出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入新课的导入法。这样的导入方法一般适用于写景类的文章,因为优美的风景图片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更有利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如在教学《草原》这一课时,因为很多同学都没去过草原,对那里的环境不是很了解,于是我课前搜集了大量的草原风光图,在课堂一开始就展示给学生看,然后问问他们通过观察发现草原有哪些特点?草原美不美?美在哪里?再顺势导入“今天我们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看看作者笔下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这样既调动了学生认识草原的积极性,又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提供了参照物,加深了学生对草原的美好印象。适用于这种导入方式的文章还有很多,如《迷人的张家界》、《自己的花是让别

谈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认识

谈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认识 营丘镇永富小学郝际美 我们正置身于一个教育改革的时代,正置身于一个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时代。教育根本不像某些人理解的那样“自古华山一条路”,只有一种模式,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多种多样。教育实验和改革是教育科学、教育艺术的生命,为了教育的体内永远流淌着新鲜的血液,我们必须改革。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世界上不能只有一朵花,而应当有多种样式的花。课堂教学应该是各种样式、各种方法。只要它能开放出特色来,它就有生命。在我们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 一、导语精妙,能抓住人心 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 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看到一些著名教师的教案,会发现他们对导语的设计

无不精心备至。从一定程度上说,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设计。那么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导语呢?是不是一定要像小说一样充满悬念,跌宕起伏,极尽峰回路转、一波三折呢?其实不然,成功的导语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即可深入人心: 1、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很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 2、触及重点,短小精悍 导语设计贵短,切忌“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创作过程”等内容简单罗列;过于冗长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 3、创设气氛,营造氛围 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对人们的精神领域产生着深广的影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受到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产生独特的体验。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而选进教材的课文,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

最新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第四实验小学李元元 对于一个新老师来说,刚接手一年级。特别是一年级孩子的学前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我在教学的同时有了一些困惑。 1、在教学中,我发现一年级孩子们的差别太大,布置同样的任务,有的学生十分钟就能完成任务,然后无事可做。有的学生很长时间也完不成任务,可又不能置之不理,老师要等他们很久,所以总有很多时间浪费在四五个学生身上。例如:拼音的教学。有的孩子上学前已经学得不错,可有的几乎不懂。在教学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学时,已经会认的孩子觉得已经会认了,于是没有学习兴趣,学得浮而不实;而不会的孩子呢,跟着会的孩子会读,一单独认,又不会了。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每节课抽出5-10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多练习,在以后的课文中也要多多的渗透拼音的拼读。 2、在教学写字开始,我通过图片画面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写字姿势,什么是不正确的姿势,让孩子们在头脑中形成可参照的“书写形象”,同时,我还结合坐直姿势告诉他们写字姿势不正确会给我们身体带来害处。可我发现现在孩子写字时,执笔的方法是千奇百怪,坐姿是五花八门。每次一到写字时间,我都要苦口婆心地叮嘱“一寸,一拳,一尺”,还经常用榜样的力量去激励他们,“xxx 小朋友写字姿势真漂亮!”话音一落,能看到很多孩子齐刷刷挺了挺腰板,抬了抬脑袋,调整了握笔姿势,可坚持不到3分钟,又故技重演。每节课都要多次提醒孩子们用正确的姿势读书写字。 3、我们总是提倡要共同发展,但是课堂上绝大多数时间是优等生在动脑、在发言,有时专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鼓励后进生发言,虽然能答上来,但一节课

下来,很难把课上的知识全部掌握。有时为了让差生能多掌握一些,有的题目或内容要多讲好几遍,这样一来好生又是在浪费时间。我听说过一句话:“学生是什么材料就培养成什么材料”。话虽这样说,可分数的成分占得越来越重了,老师只能把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每天死拉硬拽得让他多学会一分,看着他们勉为其难的样子,我也替他们难受。可是一个班五六十人,这课堂我要怎么才能把握?要让学生得到锻炼,要照顾大多数,要完成教学任务,要学好基础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能力,这一切的一切,我怎么样才能协调好呢? 4、前几天,让同学们做了做汉语拼音测试卷,一看,都是挺难的题目,拼音和字连线,找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三拼音,拼音和图连线。之前我从未讲过类似的题目,所以每个题目我都带着同学们读了读告诉他们怎么做,可是好多小孩子理解不了。针对这种现象,我觉得首先老师得多讲几遍题目,孩子们第一次接触这样的题目可能不知道无从下手,多理解题意;二是让他们熟练拼音的品读,即使是教了,可能有同学不会品读,就不能理解题目的意思。 5、班级管理中如何处理好乱丢东西的习惯。 每节课下来,总有几个同学捡到铅笔橡皮,讲桌上一堆铅笔和橡皮,如何让他们管理好自己的文具这成为养成好习惯的第一步。每节课下了课让他们自己捡垃圾,收拾文具,整理课桌,即使是这样,仍然有同学找不到铅笔橡皮,课桌底下纸屑一堆。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到长文短教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到“长文短教” 我们知道,无论是北师大版还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都通过不断增加阅读篇目与提高课文的容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面对越来越多的“长文”,教师们如何在深入中避免烦琐和肢解,来达到“长文短教”提高效率呢?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老师要转变观念,要用“片言居要”“要言不烦”作为处理教材的指导思想,切忌面面俱到。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线”、“面”。抓住这些“点”、“线”、“面”,同时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以课为例,谈谈如何“长文短教”。 一、抓住文眼,教活一课。 文章的题目是全文的中心体现,尤其是题眼,学生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从文章的题眼切入,可以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能力的训练和优美语言的感染如《将相和》一文,是以“和”为线索贯穿全文的,作者的思路是将相由不和到和好。教学时,紧紧抓住文眼中的关键词“和”,讨论“将相为什么不和?”,因为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上为赵国立了功,赵王封他为上卿,职位在廉颇之上,引起了廉颇的不满,导致将相不和。一个问题理清了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前两个故事是后一个故事的起因和铺垫。最后讨论“将相怎样和好”,不仅突出了蔺相如对敌狠、对己和、识大体、顾大局的高尚品质,也突出了廉颇知错就改、勇于自责的精神。再把人物思想升华到爱国主义高度——为了国家的利益,将相必须和好。最后归纳出三个故事是围绕“和”而统领在一起的。 再如《画家与牧童》教学中老师可以在出示题目时将画家写大一些,将牧童写小一些,让学生猜测为什么这么写?大画家和小牧童之间会发生什么事?从而引导学生去整体把握课文,而后抓住“大”去感受画家戴嵩画技的高超和为人的谦虚宽容。而后问学生“画家本事这么大,这么谦虚,可不可以再写大些,牧童再写小一点,行不行?”学生说不行,因为牧童也很了不起。表现在哪里呢?再次读文感受牧童的人格魅力。这样抓住题目书写的不同作为研读的支点,学生不仅了解了故事的大概,更从“大”与“小”中感受了人物的了不起。 二、抓住中心,统领全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