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企业中项目管理几个问题的思考

关于企业中项目管理几个问题的思考

关于企业中项目管理几个问题的思考
关于企业中项目管理几个问题的思考

关于企业中项目管理几个问题的思考单位:中国第十冶金建设公司姓名:杨智斌

项目不只是个概念。项目管理即不是其他学科概念的拼凑,更不是凌驾于其他管理学科之上的灵丹妙药。项目管理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参与,是因为它在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和推动社会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眼下,谈论项目是一种时尚,说起项目二字,几乎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彻骨。人人都知道,只要手上有了项目,口袋里的钱就将变成为资本。项目在人类社会实践中的地位和其所特有的魅力可见一斑。但是,能够了解项目概念和熟悉项目管理知识的人并不多。能够自觉运用项目管理知识解释和指导生产实践的就更在少数。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社会资金要流向物理和法律边界都十分清楚地事件即项目,这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一般规律。这是人们关注项目的直接原因。其次,在我国,项目管理作为一门专业化学科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的接轨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在者,就企业而言,项目管理问题是从企业生产实践中提出来并为企业生产实践服务的,它不可能脱离企业而独立存在和发展。企业是项目的载体,企业的体制和机制对有效实施项目管理起着决定的作用。当前,企业制度创新的进展还很不平衡。最后,一些教科书对项目管理在企业中地位的描述的局限,是否可能给项目管理实践带来的负面管理理论上说清楚,跟需要在实践中回答这个问题。在我国,项目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发展,任重而道远。因为,项目管理成功与否

的标准远远不只是有多少人通过了何种等级的认证。

20世纪50年代以来,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在一些发达国家取得了巨大成功。项目管理在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项目管理理论自身也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项目管理理论体系日趋成熟。在我国,自1986年项目管理理论成功的运用于鲁布革水电站建设实践以来,至今已经走过了十七年。这期间,项目管理在全国范围的推广应用有了长足的进展。目前,全国20多个省市启动了国际项目管理专业培训和资质认证工作,得到各行业的广泛响应,吸引了众多专业人士的关注和参与。不同层次的各类项目管理培训班为社会培养了一批项目管理的专门人才。目前,尽管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项目在应用项目管理理论和手段的程度、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尽管不能否认存在处于不同目的的随潮流者,但这并不影响项目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被广泛接受尤其已经在工程需管理的实践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基本判断。

毋庸置疑,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理由是由其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组织使命中的价值观所决定的。实现组织使命是通过制度和实施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任务来保证的。人们是通过有效的企业管理,依靠一个个不独立一次性任务即项目,实现企业的短期和长期目标的。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是管理科学中的两个独立的分支,两者的知识体系密不可分,但不能相互替代。所以,从某总意义上说,在企业发展中项目管理与企业管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项目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可是厂长、经理们

并没有表现出要从项目管理的角度考虑问题的迫切需要。也没有听说那个厂长经理把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归结为与项目管理有什么关系。客观的说,就我国目前企业实施项目管理的现状来看,情况很不平衡。眼下我们能够举出一个又一个实例,来证明是因为实施了项目管理而取得了惊人的成果。我们甚至更可以举出实例,表明实施项目管理的实际效果远不及当初的预期。当前,一方面是紧锣密鼓的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IPMP培训、认证工作也开展的如火如茶,但似乎两者毫不相干。这令“项目使得企业出现质变”的说法显得乏力。翻开当今关于企业改革的研究文献,找不到一篇论塑企业的改革、发展与项目管理关系的文章。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既不是实践者不认真,也不是推广者不努力。从推动项目管理在我国社会生产实践中有效发挥作用的力度来看,两者的作用显得势单力薄。这里有认识上和企业体制上的深层原因,值得认真思考。

一、项目管理与企业制度创新的关系

这个问题在教科书中已经讲到了,这里只是换个角度谈一下我的看法。企业中的项目管理是通过组建项目管理组织来实现的。项目管理组织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组织机构的临时性。例如,在典型的矩阵式项目组织机构中,项目团队成员是从有关职能部门临时抽调来的。项目结束后,团队成员由职能部门吸收或进入新的团队。项目管理与企业组织制度密切相关。

企业制度创新是指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确定的企业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亦即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

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这里“权责分明、管理科学”的特征恰与项目经理负责制和项目管理方法的先进性和开放性的特征相吻合。因此,实施项目管理的先决条件是一个制度场新的企业。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期待领导产生灵感,依靠拍脑袋决策的企业不适宜采用项目式管理。

国有企业改革自1978年开始,历经了三大阶段。从扩权让利、两权分离到今天的制度创新。明确要求国有企业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以投资主体多元化为途径的股份制改造为基本方向,并且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企业改革的路程实际就是一个企业制度不断创新的过程。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回过头去审视这一过程,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承包经营责任制等等改革措施,对企业而言,其本质就是在一定的资源约束下,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既定目标的一个个一次性任务。企业为了完成股份制改造,必然就要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诸如企业的联合、兼并、收购、重组、产权交易行为,以及建立企业集团的过程,这些都具有典型的独特性、一次性、整体性和目标明确性的项目特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是通过确定投资主题、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一个个具体任务来实现的。这些也都呈现出项目的特点。再如,海尔公司推行的“日清日高”的管理标准,要求人人都明白自己当天应当完成的任务。这正是项目管理对项目经理和团队成员“要始终把完成任务放在第一位”的素质要求。由此可见,无论你承认或不承认,自觉或不自觉,项目管理都的的确确无事不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作用。可以说,企业制度创新的过程就是项目管理部短作用于

企业的结果。企业的制度场新又为人们能动的开展项目管理实践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恰恰说明了项目管理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无处不在。只是很少有人从项目管理的角度进行总结而已。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它可以使人们变被动为主动,把经验变为知识,利用项目管理工具更有效的促进企业改革与发展。

不少企业领导整天谈项目、四处找项目。而对于就发生在自己身边的项目却视而不见。企业经营者对项目管理即熟悉又陌生。项目经理和项目部随处可见,能够按照项目管理的规律成功实施项目管理活动的实例的确不少,但我们一定可以发现不尽人意的案例随处可见。人物的时间约束指标成了一个摆设。市场听到什么“基本完成”、“超额完成”,或者没有按期完成“是由于……”的惯用表达。按照项目管理标准,完成就是完成,每完成就是没完成,其他都不重要;有限的项目资源可以根据企业领导的好与恶变为“无限”资源或者零资源;项目目标可以随时根据企业的经营者的“灵感”修改也是见多不怪;企业中的大锅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即便明确是项目管理,比较普遍的情况是由上级委派项目团队成员,项目经理有责无权或权力失去约束的情况比较普遍。在一些人看来,宣布成立一个项目部、任命一个项目经理,这就是项目管理了。

上述种种表现,其根本原因是由于落后的企业制度所导致的。表面上“两权”是分离了,但在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中所有者并没有到位。经营者行为失去了应有的监督和约束。真正高于一切的不是资产的安全与增值,而是经营者既得利益,其它都是为此服务的。最终导

致所有者资产出现了本来不该有的风险。所以,企业制度场新是有效实施项目管理管理的基础,有效的项目管理有进一步促进企业制度不断创新。项目管理呼唤企业制度创新,企业制度创新需要项目管理。

对于中小企业,还有另一种情况。那就是由于中小企业眼光不长,导致战略上的迷茫对实施项目管理造成的障碍。许多中小企业在体制上不可谓不高效,机制上也不可谓不灵活,但他们同样也缺乏实施项目管理的原动力。2001年,四川省对中小型企业所作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84%的被调查企业既没有核心竞争力年,也没有明确的战略意图。企业经营者长期以来养成了决策凭经验和感觉的思维习惯,“关系就是生产力”的观念根深蒂固。由于项目管理不可能在如此的背景下一夜之间给经营者带来激动人心的感觉。这是他们对实施项目管理无动于衷的主要原因。这说明,在一些中小企业尤其是那些家族式的民营企业中,如果经营者的思维方式和决策程序与高效的体制、灵活的机制不相容,项目管理活动同样不可能在这些企业中得到有效实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当这些企业的领导意识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的时候,当他们需要制定和实施企业的战略目标的时候,谁掌握项目管理知识、谁拥有项目管理的人才资源,设就掌握了竞争与发展的主动权。

如果企业制度能够坚持不断创新,经营者有能力履行出资人所赋予的职责,并且总是处于被有效监督之下,企业不仅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和与之相适应的长、短期计划,而且能够能动的运用项目管理知识指导企业生产经营实践,这必将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

响。

二、关于项目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问题

不可否认,项目管理是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的保证。对此,前面已经做过讨论。如果有人问到:项目管理、职能管理或其他管理学科谁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更大?我们只能说,这是一个毫无实际意义的问题。因为,各管理学科在企业中所扮演的角色不一样,所要达到的阶段目标不完全一样。按照项目管理的可比性原则,它们之间没有可比性。如果是为了强调某管理学科或理论体系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哪你怎么形容都不过分,没人管。这本来就是鱼和水的关系。教科书中关于项目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是这样描述的“在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总是如此不断的重复着项目与作业的交替过程。作业导致企业的量变,项目使得企业出现了质变,使企业跳越式发展的动力”。且不说企业除了作业和项目行为之外,还有诸如各种会议、社会活动、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等。而且把项目与作业做如此的比较可能会导致思想上的混乱,使人们对“项目中有作业,作业中有项目”命题产生怀疑。是物的发展是矛盾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一条基本原理。教科书原引美国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委员会主席的话“当今社会中,一切都是项目。一切都将成为项目。”这一结论显然是不够科学的。照此推理,人类只要掌握项目管理知识就足够了。强调项目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无可非议的。但是项目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相对于企业发展而言的,而不是相对其它管理学科。否则将会给项目管理在企业

中的推广应用带来负面作用。

1、造成理论上的误区。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是渐进的过程,质变产生飞跃。“项目使企业出现质变或飞跃。”可以理解为其他管理学科知识使企业产生量变而已。很显然,这一观点值得商榷。从目前的项目管理理论体系来看,就已经包容了管理学、会计学、运筹学、人力资源学、统计学、技术经理学等等。这说明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本身就离不开各管理学科的研究成果。项目管理过程自始至终都需要运用其他管理绪鄂克的原理和方法。企业发展是各管理学科密切合作、综合作用的结果。质变是量变的结果,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事物按照自身的运动规律由量变到质变。又开始新的量变过程,如此周而复始螺旋式上升。他是特定的环境下,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

事物的发展不可能在量变中借助一个与量变过程毫不相干的第三者的作用而产生质的飞跃。量变的积累导致质变,质变的原因仅此而已。

任何一个企业都是一个多项目管理的载体,企业关心的是所有项目目标的实现。企业中项目管理过程必然蕴含着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项目管理受到企业体制、运行机制以及企业文化的约束和影响。无论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还是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与项目管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是互动的关系。在不同的时期或者阶段,矛盾的主要方面会发生转化,但不会单纯由某一方面导致事物发生质变。

2、过分强调项目管理的地位和作用将无助项目管理的发展环境,不利于项目管理的健康发展。项目管理规律是人类社会生产实践的总结。在我国成功的应用于生产实践至今不过二十年。项目管理规律与其他管理理论相比尚显“年轻”。符合我国实际的项目管理理论体系还在完善之中,形成独立学科的实际尚不成熟,项目管理在实践中的有效运用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在如此的背景下,把项目管理说成是企业产生跳跃式发展的动力,甚至认为一切都可以归结为项目管理。这既不实际,也没有什么好处。首先,会招致从事其他管理学科的人员的反感和不配合。其次,会给部分热心从事项目管理的人产生唯我独尊的心态。最终将导致影响项目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健康发展。

3、现行的项目管理教科书和研究工作多以工程项目为例。把项目管理的所有问题放在特定企业组织背景下研究,且不说对项目管理客体的性质和机能到底是什么没有进行专门的深入研究,即便有对作为项目管理对象的企业组织进行研究,多数仅指施工企业组织,所论述的也是在施工企业中实施项目管理的理由,认为在施工企业中实施项目管理较其他企业效果更明显。这实际在论证项目在施工企业中无处不在。不仅否定了项目在企业中再有组织的活动中无处不在的命题,更使得项目管理在其他各类企业、组织中的推广应用面临尴尬和无所适从,影响了其他行业学习项目管理和实施项目管理的积极性。不利于项目管理方法广泛在各类企业、组织中推广应用。

三、要遵循项目的运动规律

项目生命周期是项目的客观规律。项目由概念阶段、开发阶段、

实施阶段、借书阶段以及运行维护阶段所组成。各个阶段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是不同的。他们分别承担着项目的提出和确立、项目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按既定的计划实施项目、项目结束的有关工作和维护服务工作。概念阶段是对项目做出决策的阶段,直接关系到项目上还是不上。一般来讲,概念阶段的工作对项目的影响很大。所以,这一阶段工作是项目生命周期的牛鼻子。二十多年来从事国有企业项目管理的经历告诉我,企业并不敢住项目的生命周期。因此,对项目概念阶段的重视也就无从谈起。或者说,重视概念阶段并非研究项目上还是不上,而是想方设法一定要上,这显然是因为一些非项目的因素在起作用。企业经营者关心的是项目的实施,甚至根关注接触过的项目来看,项目提出和确立绝大多数情况是来自企业领导的灵感。打算投多少钱也是领导事先定好的。然后再安排人员去完成项目。或者形式上在作可行性研究,实际上是在研究领导灵感的可行性。企业绝大多数项目缺少前评估环节,除非另有规定不得已而为之。使得可行性研究成果的客观性大打折扣。先由领导产生项目团队就此开始行动,则项目概念阶段就被领导所产生的灵感所代替。不遵循项目的运动规律正是导致重复建设、形象工程的原因所在。从而给企业、国家带来不应有的风险和损失。其实,这个问题也有两面性,而且换一个角度加以分析、理解,在一些情况下可能更加符合国情。如果项目关对局领导的灵感去做可行性研究,则要经历一个与上级领导反复沟通、磨合的过程。事实上,领导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个不断产生、调整灵感的过程。沟通的结果可能成功(上项目),也可能失败(不上项目)。由

于领导的灵感与实际情况不可能总是相吻合,甚至有时差距很大。但只要这样做了,沟通失败也值得。

广东新天河宾馆就是一个典型案例。1999年5月,产权从属于部队的天河宾馆的经营权拟对外转让。我公司领导指示,决定承租经天和宾馆。其意图是将公司办公大楼与天河宾馆打通改造成新天河宾馆。同时,公司领导对投资额也作了交代。要求立即实施。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靠领导的灵感决策的案例。经迎宾馆对我公司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如果不通过深入细致的可行性研究,找准定位、制定策略,不仅起不到分散或转移风险的作用,可能还会将鸡蛋放进一只没有底的篮子里,导致更大的风险,给企业和国家造成损失。为此,项目团队进行了艰苦细致的市场调研工作。那段时间,我们选择了几条线路,每天晚饭前花一元钱乘公共汽车,对几个主要街区的重点宾馆、酒楼的客流量进行跟踪记录和走访。根据市场现状和分析预测,采用比较法找准定位。用大量现实的第一手资料向领导汇报,与领导反复进行沟通,最终与上级领导达成了一致。通过调研、比较,找出了行业标杆,采用优胜基准法激励团队的工作。补充制定了项目风险管理计划,尤其强化了项目风险应对计划,实施中采取了组合式多项目管理的方法。项目管理知识在该项目中大显身手,取得了显著成效。项目投运当年就被评定为三星级涉外宾馆。其更具人性化的软、硬件设施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好评。这个案例说明,领导的灵感不一定都是“拍脑袋”所致,尤其在我国,如果能以科学的论证相配合,通过反复沟通、磨合,同样可以得到比较好的效果。这是一个符合国

情的比较实际的方法,也是符合项目运动规律的。

当前,在企业项目管理的实践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和解决。例如:再不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项目经理的综合素质的要求和选拔程序问题、项目经理的权责对等问题、项目团队车管素质和团队建设问题、P3软件及挣值分析法等先进工具和方法如何有效的应用于企业项目管理中的问题、企业主要领导应具备的项目管理知识问题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在当前项目管理实践中需要专题研究并加以解决的。对于所面临的诸多困难和问题,最重要的是树立信心,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当今项目管理已经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项目管理的行列。有的企业老总为了参加培训,频繁在空中穿梭。在课堂上他们与普通的学生一样,要解答老师提问、完成课堂作业。这些都是在当前项目管理推广应用过程中可喜的现象。项目管理学科的发展,需要更多热心于项目管理的有识之士的积极参与。

学习国际上先进的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结合我国实际,不断完善、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项目管理体系,为促进我国的社会发展俯卧,这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对此,不仅需要专门组织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筹,更需要每一位项目管理者从我做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