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黔江产城景融合发展报告.1稿docx(1)

黔江产城景融合发展报告.1稿docx(1)

黔江产城景融合发展报告.1稿docx(1)
黔江产城景融合发展报告.1稿docx(1)

黔江区产城景融合发展报告编制

技术方案

项目名称:黔江区产城景融合发展报告编制

采购编号:

采购人:

采购代理机构:

供应商全称:

日期:

一、产城景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1产城景融合发展的原则与基本要求

1.1.1产城景融合发展的原则

以政府为主导。定位好符合区域持续发展的产业、城市、景区规划及城市功能配套,鼓励发展新兴产业打造新景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区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积极主动融入国市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举措,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1.2产城景融合发展的基本要求

产城景融合发展,要把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与旅游景区发展结合起来,通过互联互通融合发展,让景区成为城市的花园,城市成为景区的客厅”。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新要求,全力打造重庆旅游业发展升级版。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全域旅游发展升级版,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用“产城景融合”的理念来描绘城乡规划建设的蓝图,不能停留在字面上的工业区、城镇区、风景区的融合,而应基于生态文明思想,立足对城市和乡村建设发展规律的认知,全面综合理解其内涵。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新要求,全力打造重庆旅游业发展升级版。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全域旅游发展升级版,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1.2构建产城景融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2.1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产城景融合应集合工业转型、城镇一体化、城景融合、”互联网+“以及智慧城市等新趋势、新思维,以人为核心,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相容、产景——景城”为目标。其核心在于产业,产业属性决定了新城的功能结构、用地布局、交通导向、景观格局等战略;关键在于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房地产功能复合化开发等;

1.2.2评价指标分析

生产功能区集约度包括1个二级指标和3个三级指标,其中工业用地地均产出是衡量工业用地效率的最直接指标,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可以反映工业用地效

率未来增长的可能性大小。服务功能区集约度包括2个二级指标和3个三级指标。由于商务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在空间上难以分割,所以统一用商业服务业用地地均产业衡量其用地效率;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公共管理属于服务业,公共管理用地及建筑上没有直接产出,用“人均公共管理用地面积×人均公共管理建筑面积”衡量公共管理土地和建筑使用效率。

1.2.3产城景功能区融合度

城市人口与生产功能区融合度包括2个二级指标和3个三级指标。如果产业对城市人口形成了高支撑度,则失业率更低;反之则失业率会较高。在城市人口(含农业转移人口)对产业发展支撑三级指标方面,平均招聘时间指企业从开始招聘到完成该岗位招聘的平均时间。这个指标数值越大,表明城市人口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越弱。之所以考虑这样的指标,是因为“城”绝不只是土地和建筑,它包括“人口”这个核心要素,“城”对产业的支持和服务,包括城市人口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一座城市如果对包括农业转移人口在内的一般劳动者的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保障不足,甚至限制简单劳动力进城工作及落户,将使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延长职工平均招聘时间延长,造成员工平均流失率上升。

城市人口与服务功能区融合度包括2个二级指标和3个三级指标,主要衡量生活性服务、公共服务对城市人口的支撑度。其中,商品房价收入比可以衡量中等以上收入人群对商品房的购买能力,相应地反映商品房对于中等收入以上城市居民住房需求的满足度,其计算方法为“一二手商品房单位面积均价÷城市职工收入中位数”。保障房供需比计算公式为“保障房数量÷城市常住中低及以下

收入人数”。在公共服务充足率上,很多学者通常采用医院床位、学校学位等指标,而数据获得难度也随指标增多而增加,采用人均公共服务建筑面积衡量公共服务充足率,更为简便有效。

生产功能区与服务功能区相容指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损害最小化,其相容度的理想评价指标是生产功能区与服务功能区之间的距离所对应的污染规避边际效用和边际交通成本,如果二者的差等于0,则其布局达到合意距离,比非合意距离布局的相容度高,如图1中D1点对比D2点布局方式,D1点生产功能区与服务功能区的相容度更高,从而产城融合度更高。如果不同城市的生产功能区与服务功能区布局都实现了合意距离,则观察合意距离对应的污染规避边际效用(或交通边际成本)值的大小,其值更小的城市生产功能区与服务功能区相容度更高。如图1中以D3点为合意距离的城市,比D1点的城市在生产功能区与服务功能区的布局合理性、相容性上更优。

表1黔江区产城景融合评价指标体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合意距离的确定十分复杂,而且城市居民一般倾向于最大限度规避生产功能区的工业污染,所以暂以“工业污染有效规避距离”为城市生产功能区与服务功能区之间的合意距离,以该距离的交通成本作为衡量生产功能区与服务功能区相容度的重要指标。

二、黔江产城景融合发展现状

2.1政策与规划

2.1.1产城景融合发展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生态文明时代,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从理念到实践的一场深刻变革。以空间保护和土地资源配置为主的空间规划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进步和价值观的变化,未来国土空间应该从布局物理空间转向人对空间体验的需求上来,加强自然、文化、社会、经济的融合,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空间格局。”产城景融合“作为新时代的产物,是贯穿空间规划体系的一种创新概念,也蕴涵着对空间规划编制内容的深层要求。

2018年5月,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在全市旅游发展大会提出“推动产城景深度融合,把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与旅游景区发展结合起来,通过互联互通融合发展,让景区成为城市的花园,城市成为景区的客厅”。此后,又多次在渝西片区座谈会上、在合川、潼南、武隆、彭水等区县调研时提到”要优化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推动产城景融合发展,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产城景融合“已从政府文件上的”用词“成为了重庆高标准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业化的目标,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黔江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让更多群众融入旅游发展,支持群众通过开办农家乐、民宿客栈、到景区务工等增收致富,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立足全局谋划和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统一城市风貌,合理有序开发,推动产城、城景融合发展,实现“产、城、景”有机统一,努力提高黔江城市品质和品位。要坚定不移实施“旅游大区”战略,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加快重点景区建设,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和旅游要素,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快把黔江建设成为武陵山区旅游集散中心、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著名休闲旅游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2.1.2本地产业共生与配套完善情况

黔江区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区域中心城市作用有效发挥,荣获国家卫生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国双拥模范城等国家级品牌;经济结构持续优化,5个国家级“双创”平台引领大数据智能化创新,烟厂易地技改、新希望100万头生猪产业化、投资120亿元三塘盖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等一批战略牵引性重大项目落地,成功创建8个4A级景区,濯水景区创5A有望摘牌,冯家官村景区创4A正在公示,“3+X”山地农业、“6+1”现代工业和“全域全景”生态旅游业等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构建;国土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城乡融合发展更加协调,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中期绩效评估列全市第三,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更加彰显。当前,全区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干部群众精神面貌持续向上,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社会和谐稳定局面持续巩固,“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总体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2.2经济与环境

2.2.1经济发展情况

黔江地处重庆东南部中心地带和武陵山区腹地,是国市规划建设的武陵山片区6个中心城市之一和渝东南中心城市,是重庆市委、市政府定位的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中唯一的重点开发区。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主要经济指标近五年基本实现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5%,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93亿元,是前五年的4.5倍。获批创建全国首批产城融合示范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区。正阳工业园区成为渝东南首个百亿级特色工业园区。新增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获批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县),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5.2%。建成投用一批区域性专业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9%。新增22家金融机构,金融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图3、2016——2019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占比情况

2.2.2产业发展情况

2019年黔江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29.44亿元,比上年增长3.0%。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27.19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75.78亿元,增长0.6%;第三产业增加值126.47亿元,增长4.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1.9:33.0:55.1。民营经济增加值126.67亿元,下降1.3%,占全区经济总量的55.2%。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7318元,比上年增长2.1%。

2.2.3景区发展情况

黔江区地处渝东南中心,黔江旖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别致的民族风情,构成华彩无限的黔江民族风情生态旅游区。黔江区坚持对内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发展全域旅游,对外构建武陵山区对外开放新格局。内外兼修,持续唱响“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文旅品牌。随着文旅融合的持续推进,黔江区深化旅游大区、旅游强区、旅游美区“三步走”,加速推进“全域旅游+全景黔江”建设,加快把黔江区打造成为重庆旅游发展重要战略支点、大武陵国际旅

游目的地核心支撑点。按照“一城主导、一江拉动、一点引爆、全域发展”思路,将全区2402平方公里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大景区来规划打造,以旅游景区方阵构筑全域旅游四梁八柱,完善“1+X”旅游发展规划体系,形成“一心、两环、三区”空间布局,实现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为大武陵国际旅游目的地奠定核心支撑。

2.3社会与文化

2.3.1景区和城市设施共享共建情况

建设“全域全景”黔江,按照“一城主导、一江拉动、一点引爆、全域发展”思路,加快濯水景区创5A步伐,启动建设芭拉胡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加快建设投资120亿元的三塘盖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构建“2个5A+10个4A”全域景区方阵,打造重庆旅游发展重要战略支点、大武陵国际旅游目的地核心支撑点。

发展“山地特色”经济,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聚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绿色生产、低碳循环再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分享经济、生态经济、绿色金融等七大工程,大力发展绿色循环山地工业、山地特色效益农业,2019年建成山地特色立体农业示范基地10万亩,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加快打造武陵山区山地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渝东南工业核心集聚区。

黔江区立足于提升游客满意度,从“设施人性化”出发,突出狠抓景区“四个重点”。一是要以“提升接待能力”为重点,着力抓好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有效的解决游客在景区“停车难、购物难、集合难”问题。二是要以“改善观光条件”为重点,抓好一批特色配套设施建设,为游客游览景点提供便利,使之成为景区新亮点。三是要以“旅游厕所革命”为重点,按照“生态美、自然美、和谐美”的原则,从选

址、设计风格、内部建设、如厕环境、标识牌等细节考虑,精心组织一批星级旅游厕所建设。四是要以“应用科技手段”为重点,开展“数字景区”建设,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使游客进入景区即可尽情地与亲友们分享旅游的快乐。城市功能配套化。城市是景区的名片,也是服务景区的重要载体,旅游“六要素”中,有“吃、住、行、购、娱”五个要素需要城市提供配套服务。

2.3.2社会公益组织发展情况

十八大以来,中央和政府强调衬会组织制度改革。2016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有助千激发社会组织活力。近年来,黔江区印发了《重庆市黔江区推进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施方案》社会组织发展迅速。

2.3.3低碳环保理念发展情况

黔江区发改委积极贯彻落实《“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十三五”全民节能行动计划》等相关要求,围绕“绿水青山,节能增效”主题,以线上宣传方式为主,积极开展节能宣传周有关宣传活动,宣传节能理念、普及节能知识、提升全民节能意识,培养广大民众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积极推广先进适用节能技术和高效节能产品,宣传能效标识制度实施成效,开展绿色消费活动;鼓励民众绿色出行。黔江区各政府部门围绕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展形式丰富多样、内容生动活泼、公众广泛参与的宣传活动。

2.4科技与创新

2.4.1科技机构发展情况

黔江区高质量发展加力提速。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提速,启迪国维科技城奠基,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2家、科技型企业50家。产业升级步伐加快,黔江卷烟厂易地技改项目初设获批,6家工业企业进入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名录库。新动能持续聚集,新签约招商项目44个,三塘盖国际旅游康养度假区启动。

2.4.2科技资金投入情况

黔江区2019——2020年科学技术支出5754万元。主要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兑现104家企业科技创新扶持政策,资助43个区级科技项目,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2家、科技型企业50家,启动启迪国维科技城项目建设。利用创业种子投资基金免息贷款支持10个科技项目。设立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23家企业获得免抵押、免担保贷款3280万元。开展科普宣传90余场次,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区长奖评选活动,组织参加科技创新竞赛,40余人次获得国市奖励。

2.4.3融合创新发展情况

黔江区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型、城乡互动型、文旅融合型、区域协同型”高质量发展路子,增强旅游、教育、医疗等中心集散功能,推进文景产城一体化,做实“文化+”“旅游+”“康养+”,高水平打造世界罕见、中国唯一的“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加快打造文

旅融合发展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

2.5人才与能力建设

2.5.1人才发展情况

黔江区依托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培养更多适合黔江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技能型人才。实施人才“五百计划”,造就一批善于推动科学发展、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加大引“才”、引“智”力度,建成多个市级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鼓励区外人员落户黔江,实施农民工“归雁”工程,稳定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

2.5.2人才能力建设情况

大力培养和引进一批创新型、技术型、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对接全市“特支计划”等人才项目,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选拔、推荐力度,培育壮大专家队伍。加强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工作,重点引进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熟悉外向型经济发展、城市规划、金融服务、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建立专业技术领军人才队伍。拓宽引才引智思路,采取咨询、讲学、技术合作等多种方式,吸引一批专家顾问或技术型人才参与黔江区发展思路、重点产业、重大工程的研究、论证和建设。鼓励和引导外出人才回流,完善返乡人才激励政策。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培养一批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

三、黔江产城景融合发展策略选择

3.1政策与规划层面的策略选择

3.1.1宜居宜业的产业城区

黔江产城景融合发展将做好稳投资、兴产业、精管理,继续加强公共服务中心片区、机场路片区成型打造,加快两大片区功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两大片区在新城建设中率先成型。算好政府性项目建设投入与产出,提高政府性投资项目的精准性、刚需性和效益率。同时,搞好社会性投资项目的服务工作,确保新城社会性投资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鼓励、支持、引导新城民营企业发展,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深耕产业,促进新城商贸经济发展。同时,强化管理,按照“抓重点,稳投资,兴产业,精管理”的工作思路,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优先绿化发展行动计划等,着力提升城市品质,持续建设山清水秀、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新城。

3.1.2智慧园区

自2018年7月重庆市经信委发布智慧园区建设总体方案以来,全市由.上而下,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创新引领、融合发展的原则,全面启动市级及区县智慧园区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果。重庆市作为全国首个由省级部门牵头,建成“有标准、有生态”、“有平台”、“有智库”的四有化智慧园区体系,为全市乃至全国智慧园区建设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3.1.3开放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

黔江区作为国家、市定位的武陵山片区重要经济中心和渝东南中心城市,无论是在产业集聚、要素配置方面,还是在教育卫生公共配套服务方面,均肩负着带动渝东南、辐射武陵山的使命和重任。黔江区作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中的重点开发区,肩负着发展与保护并重的双重任务,面上保护,点上开发,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创新发展上下功夫,在如何推动黔江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加快发展上下功夫。优化资源配置,推进知识创新平台建设。把企业在资金、人力等方面的优势与高校在科研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在资源配置方面的长处,共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联合科技攻关,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研究,加大新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等原始创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二是要加快培育科技创新战略力量。结合黔江区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考虑引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和科研院所,并把其建设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产学研结合平台和技术创新源。三是创新合作内容和合作方式。除以项目为载体的合作方式之外,应加大共建工程技术中心、新技术开发中心和中试基地的范围和力度,将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合作融为一体,使合作关系更加紧密,持续效益更加明显。

3.2经济与环境建设的策略选择

3.2.1以产兴城的新型产业体系

产业持续发展城市才具有发展的持续动力,城市功能完善又能为产业升级提供支撑。产城融合关键是要以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为核心驱动,产业兴城。在构

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产业发展方面,增城抓好引资引智引技,充分发挥重庆科技创新走廊的区位优势,健全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加快培育高端装备、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产业兴城的重大意义

产业兴城可以有力地推进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推进管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不仅可以促进管局由农业经济向工业化的转化,还可以促进垦区人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快产业兴城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由于科技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劳动力明显过剩,需要另谋出路;城镇产业在劳动力就业方面独具优势,具有行业多、范围广、就业容量大的特点,可以用较少的资金安排较多的劳动力就业。

产业不仅可以兴城,还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居民的消费城市化,吃穿方便化营养化,使用电器化,人们的需求由单纯物质方面向精神方面转化。这些发展趋势要求不断开发新的消费领域,尤其是增加高层次的劳务消费,如文化教育、消遣娱乐、游览观光、医疗保健等。只有加快发展新型产业,才能适应人们的需求。城镇化、工业化是现代化发展的两大引擎。城镇建设不是单纯的拓宽马路、盖起高楼、建起花园,必须考虑支撑城镇经济的企业聚集和产业发展。只有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形成双轮驱动、相互促进,才能实现产业兴城。

(2)产业兴城的具体内容

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带动能效整体水平的提高。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

业化示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产业化水平。示范推广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提升污染防治水平。推进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积极推进煤炭清洁利用、海水综合利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着力发展集成电路等核心基础产业;大力发展数字虚拟等技术,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加快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数字虚拟等技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生物产业。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发展。着力培育生物育种产业,积极推广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促进生物农业加快发展。推进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开发、示范与应用。加快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做大做强航空产业。积极推进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依托客运专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

新能源产业。积极研发新一代核能技术和先进反应堆,发展核能产业。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开拓多元化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提高风电技术装备水平,有序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加快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智能电网及运行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

新材料产业。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提升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

新能源汽车产业。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大力推进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发展。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同时,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大力推进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发展。

3.2.2景城共建的城市发展体系

“景城共建”强调景区和城市的融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发展格局,突出的是城市的产业功能、景观功能和旅游服务功能,城市的主导产业之一必须是旅游业。景城共建要实现城市和景区的高度融合,融合的动力既有来自系统内部的动力,又需要外部动力的驱动。内部动力主要是城市和景区基于自身发展产生的需要,这种自身的需要促使两者向共建的方向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城市和景区组成的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内在需求,二是城市景区在共建过程中的内部利益协调。这种内在需求和内部利益协调是促使景城共建

得以实现的原生动力。外部动力主要是来自外界环境,包括市场需求的牵引力和新型城镇化的推动力。另外还有信息化、城乡共建、全域旅游发展等外围助力。

(1)规划先行

规划是景城共建的总纲,特别是景区和城区的空间布局共建更需要规划先行,要从更高的层面、更宽的视野来考虑基础设施的布局、生产力的分布、要素的搭配等,以达到资源的优化利用。首先要建立景城共建规划机制,景区规划和城市规划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时规划,同时建设。第二要进行科学规划,旅游目的地要根据自身的区位优势、自然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明确景区和城区的功能定位,形成设施齐全化、功能多样化、特色鲜明化的目的地管理体系。第三要严格按照规划指导城市和景区建设,减少景城共建建设中的资源浪费、重复建设等现象。

(2)发挥政策护航作用

黔江区政府要积极利用和创造政策条件,促进景城共建的实现。在产业政策上,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发挥旅游业在景城共建建设中的核心作用,促进农业、加工业、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其他服务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利用产业融合带动景城共建的发展。围绕产业政策,提供其他政策配套,如土地使用政策、人口迁移政策、财政政策等,保障景城共建的顺利实施。

(3)努力进行管理创新

景城共建的管理要突破单纯的景区管理和城市管理的范畴,利用目的地管理的思维进行管理创新。在硬环境管理方面,景区和城区的建设部门要突破行政障碍,勇于创新,结合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特色和自然资源特征,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造中保持建设风格的一致性,统一环境景观设计,有效破除景区和城市之

间的空间界线,打造一个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在软环境管理方面,围绕旅游业的核心地位,对目的地进行全要素管理,有效地将旅游者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活动要素通过景城共建进行全面整合,提高游客旅游体验质量的同时,继续深化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另一方面,在景城融合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居民提高自身修养,积极参与旅游业,处理好与旅游者的关系,塑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4)提高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基础设施是实现景城共建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首先要按照人口布局和旅游产业的空间格局,加强对城市和景区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和建设,包括道路通信、水网、电网、管道等在内的所有设施,都要实现景区和城市的对接。第二,要坚持建设标准化,树立精品意识,严把基础设施施工资质关、材料质量关、竣工验收关,确保建设的高标准、高质量。第三,景城共建的基础设施建设要面向居民和旅游者,使他们都能享受共建带来的便利,不能牺牲居民利益来保障游客利益。

(5)维护旅游产业主导地位

景城共建是围绕旅游业发展而建设的,通过旅游业发展带动景城共建建设,体现“城是一个景,景是一座城”的美好愿景。维护旅游产业的主导地位,首先要着力提升目的地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确立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针对旅游市场新需求,创新旅游产品,加大营销力度,努力延长旅游产业链,积极促进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增强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此外要着力增强目的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活力,创新旅游业发展理念,深化改革,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带动民间资本参与旅游投资,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旅游业发展活力。

1、我们的民族小学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 1、认识5个生字,学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19个词语。 2、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三、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课前准备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

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

产城融合发展模式探索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d114872341.html, 产城融合发展模式探索与实践 作者:刘怀生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16期 摘要:本文基于产城融合发展模式理论研究,通过分析北京市丰台河西地区基本特征和突出优势,提出台河西产城融合示范区总体空间布局和建设构想。 关键词:产城融合;丰台河西;空间布局;建设构想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城市发展相对落后,“城市病”日益突出。尤其是特大城市,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恶化、资源紧张等“大城市病”日益严重,亟需尽快解决。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标志着新一轮城镇化拉开序幕。“产城融合”作为一种城市发展模式,对疏解中心城市人口、缓解交通拥堵、合理配置资源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将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路径。 一、产城融合发展模式理论研究 (一)产城融合发展模式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 新型城镇化绝不仅是城镇范围扩大、“只见物,不见人”的城镇化,其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让居民生活的更加舒适、便捷,可以享有现代城市特征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重点是居住、就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居住和生活方式的全面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以现代产业发展为核心,以新型城镇为载体,通过产业聚集人,产业服务人,提升土地、农民等要素生产率,保证农民在不丧失土地的前提下持续分享产业化收益,实现人的全面城镇化。 产城融合是在我国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相对于产城分离提出的一种发展思路。它将居民的居住、工作、生活聚集在一个空间范围内,减少奔波过程中的时间消耗,对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结合部发展、解决大城市病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产城融合发展模式的核心内容 “产城融合”发展模式是的将城市建设成人们居住、工作、生活的载体,培育现代产业体系,解决居民就业问题,为农民生活、居住市民化提供支撑;完善现代城镇功能,重点是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生活保障体系,实现居住和生活方式的全面城镇化。其核心内容是实现三个“三位一体”:

产城融合的概念知识讲解

产城融合的概念

产城融合相关资料 一、产城融合的提出及背景 “产城融合”的提出与我国开发区的发展及其承担的历史使命密切相关。伴随着19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推进, 全球资本流人中国, 我国开始了以工业化为核心推动的经济发展,开发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窗口和空间载体, 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开发区经过30年的发展,逐渐步人成熟阶段, 在地区发展中承担着经济推动器的作用,但同时开发区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主要是功能结构单一、产业结构单一、与区域发展脱节、就业人群与消费结构不相匹配等,开发区一方面为地方发展做出了经济上的重要贡献, 另一方面由于开发区发展的初衷而形成的孤岛经济, 已经越来越制约开发区的发展, 以及开发区与周围城镇之间的相互融合。 在转型发展的新时期,伴随着全球化的深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以及城市空间不断生长, 开发区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思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城融合发展, 成为开发区转型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明确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

江苏省委罗志军书记在2012年 6月5日召开的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开发区要走产城融合的路子。 二、产城融合的内涵 产城融合是在我国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相对于产城分离提出的一种发展思路,要求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就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城市化与产业化要有对应的匹配度,不能一快一慢,脱节分离,而且产城融合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对于产城融合内涵的理解主要着眼于以下3个方面:人本导向、功能融合和结构匹配。 1、人本导向:产城融合的本质是从功能主义导向人本主义导向的一种回归。从开发区发展历程的梳理及每个时期的发展重点来看,产城融合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反映到空间上的一种表征,是资本积累到一定阶段寻求新的空间生产的必然产物,也是资本进入第三重循环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人的素质的必然要求。开发区的发展历程看,大致可以总结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成型期,这个阶段是开发区开始设立的时期, 秉承三为主的发展宗旨,即资金以外资为主、产业以新技术为主、市场以出口为主,形成我国发展新经济的基地和载体。从空间上看,面积多为几平方公里,主要是在城市外围地区, 与周边城市的关系较为松散,从就业人群看, 主要以工人为主, 其生活主要依靠工厂宿舍来解决,此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 我们的民族小学

1 __一_单元 1 节 2 课时 课型: 新授 备课日期:2012年 8 月_27__ 日 上课日期:2012年 月 日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过程与方法: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各族人民和谐相处,从而培养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的理解,了解各民族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 难点:体会的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道具和生字词的卡片 3.准备生字书写的多媒体演示。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资料袋中的图片)瞧,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让他们自我介绍一下吧!安排几位学生戴上相关民族的头饰,学生简单介绍这些民族的资料。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 2.顺势切入,初读课文 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我们的民族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二、趣味识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坪坝 傣族 阿昌族 德昂族,摔交 穿戴 招引 蝴蝶 孔雀舞 铜铃 粗壮 凤尾竹

经济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情况的报告

朝阳柳城经济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 情况的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 2015年初,按照朝阳市委、市政府“五个一工程”建设的战略部署,朝阳县依托二十家子镇和有色金属产业园区成立朝阳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初步提出了开发区与新市镇同步发展、融合发展的规划设想,编制了《朝阳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2016年4月,开发区晋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更名为朝阳柳城经济开发区。下面将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情况。 一是科学编制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体现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委托辽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朝阳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2015--2030)》,开发区按照区域协调、融合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构建“三支柱、双培育”的产业发展“3+2”模式,产业发展将经历以下两个阶段,全面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的产城融合新局面。第一阶段(2015--2020年)开发区逐渐投入到更大面积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产业规模扩张和结构完善过程中产生对生产性服务业及消费性服务业的内在需求,也会促进产业升级和配套服务产业的发展。就业人群构成逐渐丰富,各类服务设施逐渐完善,建设职业学校、人才公寓、酒店、产

业服务平台等生活性和生产性服务设施。第二阶段(2020--2030年)开发区由产业功能主导区逐渐转变为新型工业示范基地和产城融合发展新城区,实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通过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同步进行,工业新区和二十家子镇区实现基础设施共享,就业人群和居住人群结构匹配、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联系紧密的产城融合新局面。工业与贸易的双轮驱动,二十家子新市镇社会经济达到全县一流水平,成功打造为朝阳县副中心。 二是明确产业定位,产业发展体现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开发区紧紧抓住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这一核心命脉,依托“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精细化工”三大主导产业,重点打造“三基地一园区”,具体为:利用温甬台地区汽车零部件企业转移契机,依托标准化厂房和张世新能源汽车这个龙头,打造北方汽车零部件产业配套基地;利用县域内丰富的钒钛资源,依托中科院过程所辽西钒钛湿法冶炼新工艺,打造钒钛产业基地;利用化工产业园优势,依托南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先进技术,打造辽西地区精细化工科研成果转化承接地;利用开发区距离锦州港仅有65公里的区位优势,依托国电投锦赤货运专线东大屯车站,打造国电投朝阳(保税)物流产业园区。 截至5月中旬,现已在开发区注册的企业有64家。其中,装备制造企业21家,包括张世新能源汽车、辽宁精锐、

产城融合案例

(一)产城融合 1.产城融合的内涵 产城融合是在我国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相对于产城分离提出的一种发展思路。要求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没有活力。城市化与产业化要有对应的匹配度,不能一快一慢,脱节分离,且产城融合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 因此,“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以产业为保障,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的健康、可持续、有活力的发展模式。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城市和产业共生、共利。具体意义体现在: 1、有利于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化,扩大产业空间加速产业聚集; 2、有利于增加就业人口,规避盲目城市化带来的空城现象; 3、有利于构建城市产业生态体系,增强产业自我更新能力; 4、有利于城镇化有序推进,促进城市一体化建设。 2.产城融合的方式 有产城融合发展需求的区域可归纳为两大类: (1)有产无“城” 有很好的产业基础,例如较为成熟的产业园、开发区等原以生产

为主导的区域,这类区域受制于土地成本和交通需求,一般处于交通较为便利的城市边缘。因前期多以通过链家的土地和劳动成本吸引企业入驻,土地利用方式粗放,规划缺少教育、医疗、商业、文化等配套设施,功能相对单一。但由于多年的发展也具备一定的人口基数。在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居住生活品质的情况下,单一的居住功能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导致职住严重失衡,潮汐交通压力大,交通拥堵也在无形中增加了通勤的时间距离,并将导致更多的环境污染。 这类区域发展的迫切需求为:在产业、居住功能的基础上,完善教育、医疗、商业、文化等配套设施;难点在于人口基数有限,规模效益难以实现,使得配套设施的健康运行面临挑战。 图:潮汐交通 (2)有城无“产” 城市在过去依托某种大型产业已发展成熟,但过去的产业(例如炼钢厂、纺织厂、废弃铁路站场等)模式已被产业链淘汰或者面临严

中国产城融合的现实背景与问题分析_罗守贵

2014年第4期 第22卷(总98期)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JTU(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No.4,2014Vol.22Jul ,No.98收稿日期:2014 05 0 9作者简介:罗守贵,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中国产城融合的现实背景与问题分析 罗守贵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 252) 摘 要:产城融合这一命题是本轮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因产业发展与城市空 间扩张脱节,产生了大量所谓鬼城的背景下提出的。无论是从全国范围、都市圈范围 还是从单体城市范围看,城市空间与产业发展的不协调问题都普遍存在,并且三个区域层面的问题表现各不相同。建议在新一轮城市规划中,先进行产业规划,再进行城 市空间规划。通过这种规划,严格限制那些没有产业支撑的城市扩张冲动。与此同 时,对那些产业发展良好的小城镇,则可以解决他们的城市身份,在全国建成一大批生 机勃勃、各具特色的小城市。 关键词:产城融合;城市规划;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F 29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 7095(2014)04 017 0 5一、产城融合的内在机理 产城融合更多的是在中国大规模新城新区建设背景下提出来的,其内在的机理实际上是城市的本质、功能在区域经济动态发展中的体现。原因在于,在中国这一轮大规模新城新区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事实上,产城融合这个问题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因为没有产业,就没有城市;没有城市也就没有产业。图1 产城导入与城市形成和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DOI:10.13806/https://www.sodocs.net/doc/d114872341.html,ki.issn1008-7095.2014.04.004

1我们的民族小学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敬礼、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的过程中,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表达自己的感受。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书写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道具和生字词的卡片。 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资料袋中的图片)瞧,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让他们自我介绍一下吧!, 出示相关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2.顺势切入,初读课文 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我们的民族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趣味识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坪坝傣族阿昌族德昂族,摔交穿戴招引蝴蝶孔雀舞铜铃粗壮凤尾竹 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识字。

产城融合解读(下)

关于“产城融合”的解读(下)上期我们对产城融合的背景、内涵和构成要素进行了解读,本期将会就产城融合的产业导入、空间布局、服务设施、生态景观、道路交通等方面进行介绍,使读者对产城融合有更为完整的了解。 导言 现有的产业园区规划一般分为产业规划、园区总体规划、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园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四个层次,四个规划层次围绕产业规划依次承接,核心目标是将产业落地,缺乏对城市功能培育的考虑;工业园区规划和母城规划分别独立编制,空间形态和主要功能各不相同,二者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导致园区的建设先天不足。 随着产业园区向产城融合发展转型,现有的层层衔接的规划逻辑已经难以指导产业与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应当针对产业园区发展的不同阶段,适时介入相关城市功能,在产业发展规划和新城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产城融合规划。城市化与技术革命是园区转型和升级的两大推手,城市涉及工作、居住、交通和游憩四大类功能空间,以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三大类产业园区在不同发展阶段亦有不同的空间需求。 本文围绕产业与城市对空间功能的升级需求,构建网络化的空间引导单元,分四个阶段进行详细说明。 一、产业升级——以研发创新为导向 产城融合的前提是产业等级提升引发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产业的集聚发展实现人口集中,为城镇化提供基础支持;城镇的服务功能为

产业发展及人口集中创造了条件,产业的发展方向决定了城市功能配套的需求。 (一)产业序列升级:前向、后向、侧向关联产业依序增长 根据园区发展的四个阶段,主导产业的发展必然经过单一产业要素集聚—前后向关联产业集聚—侧向关联产业集聚—创新突破的过程。其中,前向关联产业是利用主导产业产品的产业,后向关联产业是为主导产业提供生产资料的产业,侧向关联产业则是为主导产业提供技术、能源及其他服务的产业。园区主导产业和前后关联、旁侧关联大的企业引导了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特色产业集群的产业综合体,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同时,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协调发展,为整个企业运营链“护航”,生活性服务业提供新的就业机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产业化平台建设:满足R&D 产业化的空间需求 根据筑波科学城、硅谷和班加罗尔等国外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区域的发展经验,在产城融合的最终阶段,产业发展的理想化状态是以科研技术为核心竞争力,产业平台的构建最终是围绕R&D( 科研与开发) 产业化的平台建设来进行。因此,在要素集聚阶段,要围绕主导产业和园区的核心能力构建产业平台,这就要求在规划之初着重分析和判定产业平台构建的空间需求,自主创新、科技研发、高端服务、生态宜居和休闲旅游等职能应成为产城融合功能空间拓展的方向。

产城融合发展改革试点方案

邵武市产城融合发展改革试点方案 为支持邵武市加快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探索产业与城市互动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省城镇化事业,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为目标,以产业与城市互动融合发展为主线,以园区升级行动、城区融合行动和旅游区建设行动等“三区行动”为抓手,促进产业园区向城区聚拢、产业活动向园区集中、城市功能向园区拓展,构建要素匹配、功能齐备、服务完善的“产业-城市”空间复合体,形成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和人口集聚协调统一、互促共进的积极态势。推动规划建设、人口管理、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关键领域改革,建成“生态美、百姓富”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二)发展目标 推动邵武市加快形成以产兴城、依城促产的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 — 1 —

--到2015年,“三区行动”进展顺利,产城融合发展初见成效,产业空间布局与城市空间布局进一步协调,林产加工、纺织服装和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生物、食品和旅游等新兴产业培育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一城四翼”城市框架初步形成,主要产业园区的城市功能得到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本覆盖新城区,中心城区人口承载力进一步提高。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4平方公里,市域总人口达到30万人,市区人口达到1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为16:48:36。人口管理制度、土地管理制度、行政体制机制等各类改革试点工作初显成效。 --到2020年,“三区行动”阶段性完成,产城融合发展目标基本实现,产业空间布局与城市空间布局高度一致,产业发展全面提升,工业壮大做强,旅游业成为重要增长极,主要产业园区的城市功能基本完备,“一城四翼”城区格局基本成型,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覆盖新城区,中心城区人口承载力显著提高。市域总人口达到35万人,市区人口达到2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为10:50:40。人口管理制度、土地管理制度、行政体制机制等各类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预期效果。 二、主要任务 (一)提升“三区”发展,增强城镇化发展带动力 1. 实施“园区升级行动” — 2 —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材分析: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五课第一组教材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中词句的理解,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到这里对所提示的内容要进行思考。 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第二学段的起始段,本篇课文是本册教材的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一篇,学生处于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学习的接口处,要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学习过渡,让学生初步养成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语文积累,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如何给第二学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则是我们作为教师应着力思考的问题。 教学策略: 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比如,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及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 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本课的生字较多,涉及的新词语也比较多。可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认记。比如,要求会写的生字中有3个是形声字,“蝴、蝶、铜”,就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识记这些字的字音、字形。“傣”读dǎi,不要读成tǎi;“昌”是翘舌音,不要读成cāng;有些字的笔画较多,比如,“戴、舞”,要引导学生注意笔画、笔顺,避免写错。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创造更多的简便易行、实用有效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生字。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自豪与赞美的情感,一个情字贯穿全文。教学中可以作者所抒发的自豪与赞美的感情为线索,并将这条线索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初读课文,目的有二:一是初步了解内容;二是请学生边读边思考,自己所在的小学和民族小学有哪些不同之处,使学生通过这样的比较,能尽快地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情

1.我们的民族小学(第一课时)

1、我们的民族小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资料袋中的图片)瞧,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让他们自我介绍一下吧!安排几位学生戴上相关民族的头饰,学生简单介绍这些民族的资料。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2.顺势切入,初读课文 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我们的民族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趣味识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坪坝傣族阿昌族德昂族,摔交穿戴招引蝴蝶孔雀舞铜铃粗壮凤尾竹 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字词。 a、“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例:傣族姑娘的图片下就可以贴“傣族”“孔雀舞”) b、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小朋友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5.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朗读感悟 1.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同桌间互相说说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 2.组织朗读比赛,你最喜欢读哪段,读出你的感情来。

产城融合的概念

产城融合相关资料 一、产城融合的提出及背景 “产城融合”的提出与我国开发区的发展及其承担的历史使命密切相关。伴随着19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推进, 全球资本流人中国, 我国开始了以工业化为核心推动的经济发展,开发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窗口和空间载体, 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开发区经过30年的发展,逐渐步人成熟阶段, 在地区发展中承担着经济推动器的作用,但同时开发区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主要是功能结构单一、产业结构单一、与区域发展脱节、就业人群与消费结构不相匹配等,开发区一方面为地方发展做出了经济上的重要贡献, 另一方面由于开发区发展的初衷而形成的孤岛经济, 已经越来越制约开发区的发展, 以及开发区与周围城镇之间的相互融合。 在转型发展的新时期,伴随着全球化的深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以及城市空间不断生长, 开发区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思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城融合发展, 成为开发区转型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明确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 江苏省委罗志军书记在2012年6月5日召开的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开发区要走产城融合的路子。 二、产城融合的内涵 产城融合是在我国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相对于产城分离提出的一种发展思路,要求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以产促城,

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就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城市化与产业化要有对应的匹配度,不能一快一慢,脱节分离,而且产城融合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对于产城融合内涵的理解主要着眼于以下3个方面:人本导向、功能融合和结构匹配。 1、人本导向:产城融合的本质是从功能主义导向人本主义导向的一种回归。从开发区发展历程的梳理及每个时期的发展重点来看,产城融合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反映到空间上的一种表征,是资本积累到一定阶段寻求新的空间生产的必然产物,也是资本进入第三重循环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人的素质的必然要求。开发区的发展历程看,大致可以总结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成型期,这个阶段是开发区开始设立的时期, 秉承三为主的发展宗旨,即资金以外资为主、产业以新技术为主、市场以出口为主,形成我国发展新经济的基地和载体。从空间上看,面积多为几平方公里,主要是在城市外围地区, 与周边城市的关系较为松散,从就业人群看, 主要以工人为主, 其生活主要依靠工厂宿舍来解决,此时城市规划中大多将开发区作为城市边缘地区或郊区的飞地,功能单一。第二阶段成长期:这个阶段是开发区从单纯的工业区向综合功能区转变的发展阶段,开发区完成初期的资本积累过程, 逐渐投人到更大面积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开始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开发区产业规模扩张和结构完善过程中产生对生产性服务业及消费性服务业的内在需求, 也促进了自身产业升级和配套服务产业的发展。从空间上看, 这个时期开发区规模扩展到十几个平方公里, 与周边城市的联系日益密切,并且产生辐射扩散效应;从就业人群上来看, 高技术产业人

产城融合发展改革试点方案

产城融合发展改革 试点方案 1 2020年4月19日

邵武市产城融合发展改革试点方案 为支持邵武市加快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探索产业与城市互动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省城镇化事业,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为目标,以产业与城市互动融合发展为主线,以园区升级行动、城区融合行动和旅游区建设行动等“三区行动”为抓手,促进产业园区向城区聚拢、产业活动向园区集中、城市功能向园区拓展,构建要素匹配、功能齐备、服务完善的“产业-城市”空间复合体,形成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和人口集聚协调统一、互促共进的积极态势。推动规划建设、人口管理、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关键领域改革,建成“生态美、百姓富”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二)发展目标 推动邵武市加快形成以产兴城、依城促产的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 2 2020年4月19日

--到,“三区行动”进展顺利,产城融合发展初见成效,产业空间布局与城市空间布局进一步协调,林产加工、纺织服装和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生物、食品和旅游等新兴产业培育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一城四翼”城市框架初步形成,主要产业园区的城市功能得到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本覆盖新城区,中心城区人口承载力进一步提高。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4平方公里,市域总人口达到30万人,市区人口达到1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为16:48:36。人口管理制度、土地管理制度、行政体制机制等各类改革试点工作初显成效。 --到2020年,“三区行动”阶段性完成,产城融合发展目标基本实现,产业空间布局与城市空间布局高度一致,产业发展全面提升,工业壮大做强,旅游业成为重要增长极,主要产业园区的城市功能基本完备,“一城四翼”城区格局基本成型,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覆盖新城区,中心城区人口承载力显著提高。市域总人口达到35万人,市区人口达到2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为10:50:40。人口管理制度、土地管理制度、行政体制机制等各类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预期效果。 二、主要任务 (一)提升“三区”发展,增强城镇化发展带动力 1. 实施“园区升级行动” 3 2020年4月19日

1我们的民族小学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的自豪感与赞美之情,一个“情”字贯串全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这所学校美得很有特点: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这是一座充满了欢乐、祥和气氛的学校: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声,来看热闹,可见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令人羡慕。 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凤尾竹的影子,使人感到钟声悠悠不绝,影子绵绵萦绕,这的确是一所令人难以忘怀的学校。 第二、三自然段赞美了民族小学的学生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游戏的情景。第三自然段在写了学生活动的同时,还写了许多小动物。 课文最后一段用“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点题,直接抒发了自豪之情。写铜钟和凤尾竹的影子,使人联想到钟声悠悠不绝和影子绵绵萦绕,自然就会对民族小学产生一种难忘和怀念的情感。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团结友爱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串全文的自豪感、赞美之情。 【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培养初步体会句子含义的能力。 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要通过本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通过这一组乃至后面一两组的教学,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1.预习课文,在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的资料,比如: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及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 2.本课的生字较多,涉及的新词语也比较多。可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认记。要求会写的生字中有3个是形声字,“蝴、蝶、铜”,就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识记这些字的字音、字形。“傣”读dǎi,不要读成tǎi;“戴、舞”笔画较多,要引导学生注意笔画、笔顺。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创造更多的简便易行、实用有效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3.在整体感知时,一是初步了解内容;二是请学生边读边思考,能尽快地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三要重点引导学生注意抓住民族小学的特点。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即按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文末点题这样的顺序写的。在重点感悟课文时,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教师可问: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写这篇文章的?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这个问题可组织学生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讨论。学生找出这样的语句后,教师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要读出自豪的感情。 本文的重点内容,即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这更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来自不同的民族,但都是好朋友,共同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紧密地团结在五星红旗下。学校的美丽和团结既是作者所要赞美的内容,也是引起作者自豪的原因之一。需要强调的是课文里所描写的“美”和“团结”都带有民族特色,这一点在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加以引导。 第三自然段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一定要认真感悟。课文在写了学生活动的同时,还写了许多的小动物。可以让学生思考:课文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小动物的?为什么要写这些小动物呢?一是这些小动物的出现更加突出了地处边疆的民族小学的特点,为学校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气氛;二是突出了孩子们读书读得认真,

课文 1 我们的民族小学(4篇)

课文 1 我们的民族小学(4篇)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一 江苏孙春福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 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绒球花傣(dǎi)族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 第四自然段:凤尾竹摇晃(huàng) 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2019年小城镇产城融合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小城镇产城融合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省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工作安排,就加快推进小城镇产城融合发展,我于近期到分别位于关中、陕北、陕南三地区的眉县汤峪镇、靖边县东坑镇、商州区沙河子镇(以下简称三镇)进行了调研,多次与县、镇、村干部进行座谈,实地察看了解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进展情况,探索加快推进我省小城镇产城融合发展的思路和做法。 一、三镇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的基本情况 三镇是省政府确定的省级重点示范镇,XX年以来,他们按照建设农民幸福家园和城市社区的模式和标准,相继建成一大批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房项目,城镇功能日益完善。同时,依托城镇建设各类产业园区,城镇产业健康发展,已基本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主导产业,汤峪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东坑镇以现代农业为支柱产业,沙河子镇以工业和物流业为支柱产业。 1、汤峪镇。汤峪镇位于眉县西南部,镇域面积264平方公里。镇域人口3.9万人,镇区人口0.86万人。2011至XX年计划建设项目30个,总投资6.57亿元。截至目前,开工建设项目30个,完成投资5.25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79.9%。新区太白山景观大道、污水处理厂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新区形象初步显现。 汤峪镇紧紧围绕太白山森林公园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业,打造世界一

流山水温泉度假胜地。规划旅游产业新区由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XX 谷森林公园和太白山旅游服务区三大板块构成。特别是太白山旅游服务区,规划面积达25平方公里,由“一河两岸”综合商业服务区、温泉主题公园、国际酒店会议区、运动休闲区、休闲度假区、关中民俗体验展示区、农夫山泉生产基地、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功能区构成。其中农夫山泉基地已建成投产,形成年产7万吨果蔬汁饮料和61万吨饮用天然水,有职工500人,年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目前太白山国家级旅游产业新区本着“一年成势、三年成形、五年成城”的目标加紧推进各个功能区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实现产值1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万人。 2、东坑镇。东坑镇位于靖边县城西22公里,镇域面积52.25平方公里,镇域人口5.3万人,镇区人口1.9万人。重点示范镇建设以来,东坑镇先后编制完成总体规划、详细规划、镇域居民区规划以及一镇一模块和典型农村社区设计方案,镇区2011-XX年建设目标任务项目共53个,总投资11.75亿元。截止XX年5月底,已竣33个,在建14个,累计完成投资7.79亿元,各项目建设顺利推进。镇区路网骨架基本形成,14.5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建设完工,天然气公司、老年公寓、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已竣工,新区形象已初步显现。 东坑镇结合农业大镇的传统优势,将现代农业作为支柱产业。他们按照农业现代化和重点镇融合发展的思路,推动农业园区和重点镇新区一体化发展。结合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菜、畜、薯”三大主导产业优势,规划建设“一区两园”(重点示范镇新区、农业园区、工业园区),

产城融合解读上

关于“产城融合”的解读(上) 产城融合是在开发区升级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业园区城市化与城市产城一体化的双向发展导致的共同需求,是产业园区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本文将对产城融合的背景、内涵以及构成要素进行解读,以达到对产城融合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一、背景解读 (一)在国外,“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形成了区域新的经济增长极 20 世纪40 年代,英国开始建设卫星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有意识地在特大城市周围培育生活和工作平衡的独立新兴城市,成为产城融合发展的雏形,如日本筑波科学城和法国索非亚·安蒂波里斯科学城等从产业园区开始培育功能完善的产业新城,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市的人口、交通压力,形成了区域新的经济增长极。 (日本筑波科学城是世界范围内产业新城的典型案例之一,坐落在离日本东京东北约60公里的筑波山麓,距东京成田国际机场约40公里,总面积284.07平方公里,现有人口约20万,区域包括两个部分:研究学院地区和周边开发地区,研究学院地区包括国家研究与教育机构区、都市商务区、住宅区、公园等功能区。周边开发区主要用于设立私人研究机构。) (二)在国内,产业园“孤岛经济“催生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规划

2005年后,我国产业园区发展带动了新城、新区和大学城等多种新型城市空间的出现,逐步在地区发展中承担起经济推动器的作用。然而,产业园区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形成“孤岛经济”,制约了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及其与周边城市的融合。 随着全球产业升级及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传统以制造业为主、强调对外出口、以外资为导向的产业园区发展策略逐渐被以产业集群为单位、规模化发展、高新科技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的发展理念所取代;与产业园区密切相关的城区面临区域化发展的趋势,城乡地域空间结构开始向一体化协调发展,“大都市区”概念逐步形成,对产业园区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2014 年3 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提出,“统筹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商业区等功能区规划建设,推进功能混合和产城融合,在集聚产业的同时集聚人口,防止新城新区空心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