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学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过程和原则教案

中学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过程和原则教案

中学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过程和原则教案
中学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过程和原则教案

语文教学过程和原则(6课时)

教学目的: 熟悉语文教学的一般过程、课型以及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的过程、课型以及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教学方法:讲述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节语文教学的一般过程

一、关于“教学”与“教学过程”的概念

1、教学的涵义

就学校来说,实施教育的最基本途径就是教学。教学现象是非常复杂的,“教学”这一概念,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古今中外教育论著在对教学内涵的理解上不尽相同,或者将教学看作教师的教授活动,或者将教学看作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简单相加,或者将教学看作传授给学生知识的活动,或者将教学看作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活动,等等。我们认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具体地说,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积极地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并从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完满个性的一种教育活动。

这个定义包含如下三层意思:第一、强调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结合或统一。即教师教和学生学是同一活动的两个方面,两者彼此依存,相辅相成,但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有机地结合或辩证地统一。第二、明确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只能指导学生学习而不能代替学生学习,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只有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第三、指出了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功能。学校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在学生身心发展和形成思想品德诸方面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从理论上全面认识教学的教育功能,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因片面强调教学的部分功能而带来的教学实践方面的偏差。

由于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分学科教学,语文作为中小学的主要学科所占时间最多,更由于语文学科实质上是关于祖国语言的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特殊的巨大的作用,因此,正确全面地理解“教学”的科学含义对于搞好语文教学就越发重要。

2、教学过程的含义

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核心问题。所谓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过程,亦即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过程。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和谐发展个性。

3、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任何系统都是由互相联系的元素构成的。对教学过程究竟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这一问题,研究者存在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课堂教学的组织和教学评价等)、环境等。因为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线性运动,而是多维时空的立体的运动,在教学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存在着以教学内容为主线的师生活动。因而教师、学生、教材则是构成课堂教学过程的三个最基本的空间要素。而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任何活动都具有目的、手段和结果三个成分的原理,我们把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结果作为教学过程的三个最基本的时间要素。其中,由于教学方法一般不能一次性地直接得到与教学目标一致的结果,因此,评价反馈是必要的,即必须利用输出信息与给定信息的差异来调节和控制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结果和教学目标的同一。它

4、教学过程的特点

A.双边性。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教和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这种双边性构成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教师、学生共同构成多重双向性的平面、立体交织对流关系,彼此进行着信息的交流传递和往来反馈,使教学过程形成动态开放系统结构。

B.认识性。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的一种特殊认识过程,它既遵循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这主要表现在:(1)认识对象具有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对象主要是接受前人已经总结出来的人类知识,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认识条件具有特殊性。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并有社会和学校所提供的条件保障,因而可使学生在认识上少走弯路、提高效率。(3)认识任务具有特殊性。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活动,不仅要掌握书本知识、了解事物及其规律,而且要掌握科学的认识方法,发展智力和能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等,(4)认识主体具有特殊性。教学过程的认识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各个方面尚未成熟的人。这主要表现在他们的认识结构、智能结构和个性品质结构等方面都处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具有不稳定性和可塑性。教学过程不仅是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培养人的过程。由上可见,教学过程和科学家探索真理以及人们一

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不同的。

C.实践性。教学过程也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活动的过程,实践性就成为教学过程的又一重要特点。

5、教学过程的功能

教学过程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全面地认识和开发教学过程的功能,可以使教学更好地成为实现教育目前酌有效途径。教学过程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A.传递功能。通过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向学生传递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因为教学过程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过程,所以它可以发挥出高效率、高质量的传递功能。教学过程的传递功能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它为教学过程其他功能的发挥奠定了基础条件。

B.发展功能。通过教学过程,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的发展,以及身体的发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认识兴趣和探究能力等。教学中促进学生发展要注意挖掘教材知识体系的发展价值,因为教材中的知识人类在反复认识过程中所取得的最基本的认识成果,是人类智能活动高度的结晶,同时教材中还凝聚着各种情感、意志、性格等因素,所以它除智力价值外还有多方面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

C.教育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知识增长、能力发展,而且思想情感、精神面貌、道德品质,也同时受到熏陶、发生变化。教材的德育内容、科学和艺术教学手段的德育作用、教学方式、奖励惩罚和表扬批评、教师的以身作则、教师集体的力量、其他学生的个人榜样和学生集体的力量,同家长和青少年组织的合作:这些都是教师可以用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的人的条件。教师应自觉地在教学过程中将教书和育人统一起来,使教学过程的教育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给学生的思想和道德以有益的影响。

D.审美功能。教学过程将美的因素作为教学手段或教学艺术贯穿于该过程的始终、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在“美”的形式中顺利吸收“教”所要传达的各类教育信息,并陶醉于教学美的享受之中,消除紧张学习带来的疲劳;同时对教学过程中的美由感知、感受、感动到最后形成一定的审美观念、趣味、理想、情感和能力。教学过程具有审美功能,是教师的教学能够产生引人入胜的审美魅力的源泉。教学过程审美化,是当代教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应该说,教学过程是由纵横交错的诸多因素构成的,它们相互联系,彼此制约,形成了教学过程的矛盾运动。因此,只有注意各要素之间的协调,才有可能发挥教学过程的功能。

对于教学过程的这些正确认识和研究成果,作为语文教师也有必要从根本上加以把握。

二、语文教学过程

1、含义

在上述理论指导下,我们认为,语文教学过程是指语文教学的实施过程,是语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积极学习语文,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思想品德的过程,是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语文的整体统一的过程。

由于教学过程的本义是指教学活动纵向推进的流动程序,即主要是指活动从开始到结束经过的阶段;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也可以称之为语文教学程序、语文

中学语文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学法 一、近代语文教学法: ①1902年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改私塾为学堂,引进自然科学,增设外语,实行分科教学,但因故没有实施。②1903年颁布了由张之洞等人合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才正式开始实行语文单独设科,揭开了语文教学史新的一面。 《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小学中学均开设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字)两门与语文相关的课程。 现代语文教学法:19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时,革新教育,主张“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学,而在教学生学”,并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 三四十年代,本学科更名为“教材教法课”。 当代语文教学法:1950年接受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等人的建议,决定不再用“国语”和“国文”这两个名称,而统称为“语文”。 二、语文学科的性质 内容属性: 文学性和知识性 学科特点: 技能性和社会性 本质属性: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言是工具,是思维的工具,是交际的工具,又是文化传递的工具。工具性是语文学科固有的本质属性。

三、语文教学目标 xx教育家B.S.xx说: “目标是预期的教学效果”。制定和确立语文教学目标,起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①有利于贯彻落实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有关要求,为语文教学确定指针与方向。 ②有利于语文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策略的选择,同时对教学过程的组织亦起到积极作用。 ③有助于教学效果的评价。 布鲁姆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认知领域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情感领域分为接受(注意)、反映、评价、组织和价值的性格化五个层次。动作技能领域分为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应、机制和复杂的外显反应五个层级。 从语文学科内在结构看,语文教学目标体系包括: 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语文智力(智力因素: 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分析力、综合力)、语文人格(非智力因素或称情意因素,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人生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习惯、个性、行为等)。 语文能力因素主要指语文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简言之,是语文知识和技能目标。 包括: 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话能力、说话能力。 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制定计划,明确要求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 A.纯应用学科B.理论学科C.应用理论学科D.纯知识学科 2.语文教学法这门课程从产生以来经历了以下名称的变化【】 A.教授法一一教学法一教材教法一中学语文教学法、文学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一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学等多种名称并用B.教授法一一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学法、文学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C.教授法一一教学法一教材教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一语文教学论D.国文教学法一国语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一语文教育学 3.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人是【】A.孔子B.孟子C.苟子D.子思 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 A.信息传递的过程B.人格构建的过程C.特殊的认识过程D.美感体验的过程 5.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教材变成儿童的经验的教育家是【】A.莱茵B.布鲁纳C.杜威D.赞可夫 6.提出联结理论一试误说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姆D.布鲁纳 7.在一般了解所学内容后,展开充分的联想,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称为【】 A.快速读书法B.提纲挈领法C.联想求异法D.SQ3R学习法 8.教师以默读和朗读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 A.阅读法B.讲授法C.议论法D.练习法 9.幻灯机、投影仪属于【】 A.视觉型媒体B.听觉型媒体C.视听型媒体D.综合型媒体 l0.情境教学法是通过朗读、讲解、音响等手段,展开生动的场景,抒发强烈的情感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倡导者是【】A.钱梦龙B.李吉林C.魏书生D.于漪 11.把各种感知对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是【】 A.分析B.综合C.比较D.抽象 12.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感知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称之为【】 A.观察力B.记忆力C.想象力D.思维力 l3.为了疏通学生的思路而设计的搭台阶性质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 A.启发式提问B.疏导式提问C.质疑式提问D.探究式提问 l4.对评估对象某个侧面进行的评价是【】 A.单项评估B.综合评估C.定性评估D.定量评估 15.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整体测试评定的考试是【】 A.随时测试B.综合测试C.阶段测试D.选拔测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中国现代语文教学法教材史上有代表性的教材是【

小学语文教学法作业一

小学语文教学法作业一 参考答案 一、简答 1、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特点。 (1)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整体性。 (2)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主体观。 (3)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实践观。 (4)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心理学化。 (5)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2、语文学习方法的基本特征。 (1)继承性。 (2)综合性。 (3)层次性。 (4)发展性。 3、教学方法发展的特点。 (1)双边性特点。 (2)双部性特点。 (3)双型性特点。 4、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模式。 (1)讲授模式。 (2)渗透模式。 (3)交流模式。 (4)诊疗模式。 (5)规程模式。 5、感知体验型语文教学方法的类型。 (1)情感熏陶型。 (2)语感品味型。 (3)审美悟道型。 6、运用自学法要注意的问题。 (1)要明确目标。 (2)要重视动机的激发。 (3)要指导自学方法。 7、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原则。 (1)统一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综合性。 (3)情意性原则。 (4)实践性原则。 (5)兼顾性原则。 8、发展训练型语文教学方法的类型。 (1)思维训练型。 (2)技能训练型。 (3)跳摘训练型。

(4)渗透训练型。 9、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意义。 (1)适应时代发展,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 (2)深化课程改革,推进语文素质教育的需要。 (3)完成语文教育任务,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需要。 (4)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发展学生智力的需要。 10、引导启发型语文教学方法的类型。 (1)引导点拨型 (2)领导管理型 (3)教导达标型 11、运用讲读法的要领。 (1)要抓住重点少讲,精讲。 (2)要揭示规律,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钥匙。 (3)要兼用其它教学方法。 (4)注意思路的诱导性。 (5)注意语言的表现力。 二、论述 1、论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的原则。 (1)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服从服务于教学目的。 (2)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 (3)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教材内容相匹配。 (4)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教师教学风格相适应。 (5)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建立在现实的教学条件基础上。 (6)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2、教师在语文学法指导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 (1)要将语文教学过程变为语文知识和语文学法的学习过程。 (2)要注意学法指导的连续性和长期性。 (3)教师在完成每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备课时设计学法,课堂中渗透学法,课后要总结学法。 (4)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和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自学兴趣,要编报自学提纲,设计自学程序,并适当安排自学时间,让学生体会学法,掌握学法,运用学法。 (5)要不断强化学生提高学习方法的信心,特别是带普遍性的基本的学习方法,要在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反复实践,使学生对学习方法的信息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思想联系和敏感的信息反射系统。 3、小学语文学习方法系统的内部联系。 (1)语文学习方法纵向的渐进性。 (2)语文学习方法横向的渗透性。 (3)语文学习方法系统总体的协同性。 4、评价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 (1)理论依据分析。 (2)操作流程。 (3)各要素及其关系分析。 5、教师在语文学法指导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 (1)要将语文教学过程变为语文知识和语文学法的学习过程。

小学语文句子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句子教学方法 一句话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或意思,往往都会蕴含在一些关键的字、词之中。学 生只有很好地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才能深刻体悟课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 于小学语文句子教学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小学语文句子教学方法 一、联系上下文读来感悟句子意思 叶老说过:“教学语文课文,几个重要项目里头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的读,读得好, 就可以深切地传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朗读是阅读教学 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通过朗读,不仅能学习准确地理解词句,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够掌握规范的书 面语言,从中学习准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思想,逐渐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在语文新 课标中提到“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语感指的是人对语言的知觉的整体感受,或是对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 认识活动的过程,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通过朗读中重音、停顿、节奏、语调的 处理,培养语感。学生有了敏锐的语感,势必大大提高理解词语、句子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叶圣陶先生的《荷花》,第二自然段描写荷花和荷叶的句子就是要重点指 导朗读,第一步先理解荷叶是“挨挨挤挤”的,荷花是“冒”出来的,体现它顽强的生命力,可对“展开、饱胀、破裂”这些重点词语进行朗读。 第二步根据这些词语加以想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勃勃勃生机的画面,自然而然地就 把喜爱赞美之情读出来了。老师可以采用多种的朗读形式,例如,加动作读、配乐朗读、比赛读等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句子朗读到位了,学生对重点字词理解了,对段 落的意思也清了。 二、通过演示动作来理解 有的句子中有一个或几个连续动作的,老师可以边读句子边做动作帮助理解。如《又 是你第一个到》课文中这一句:“这位读者掸了掸衣服上的雪……”在读时,教师只要 加一个动作演示一下,学生就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 三年级课文中这样的句子较多,教师应让学生多动动手演示演示,句子的意思也就知 道了。如《瑞雪》中的最后一句话:“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奔跑着,追逐

完整word版,中学语文教学法填空题

中学语文教学法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渗透于它的内涵并体现于它的实施过程的。 2、语文课程内容主要是通过(选文)以及学习活动设计等去体现。 3、语文教育以人的(全方位)发展为逻辑起点及其归宿。 4、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只有借助(语言)为媒介才能实现。 5、学业(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物质基础。 6、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中,“好懂”是对教学(措施)方面的要求。 7、初中毕业生应当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 )个。 8、(略读)是指有目的、有重点、有取舍的一种阅读方式。 9、(语言)实验室是利用多种现代媒体装备的供语言教学用的电化教育课室。 10、选材能力属于作文的(专门)能力。 11、进行(自由)拟题作文时,教师关键要给学生讲清楚拟题的要求和方法。 12、听是将外部语言(有声语言)转化为内部语言(思维)的过程。 13、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 14、巩固提高是(复习)课的升华与扩展阶段。 15、重视学生学习的最终成果,具有甄别和选拔功能的是(终结)性评价。 16、过程和方法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整个目标结构最具(动态性)的元素。 17、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基本结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8、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组织应当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规律。 19、语文学科的德育内容具有明朗性和(隐蔽性)共存的特点。 20、语文教学科研能力按高层次科研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来分解,有下列八项:调查研究的能力、选题定向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开展实验的能力、总结经验的能力、(观察想象)的能力、反馈验证的能力。 21、语文教师的学业知识包括三个部分,即语文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 22、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要注重启发引导,讲求(整体提高)。 23、语文基本技能的教学是指对学生进行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训练。 24、教师向学生发出教学信息,以及学生借以向教师反馈信息的载体,统称为(教学媒体)。 25、一次作文教学的过程包括命题、指导、(批改)和讲评四个环节。 26、作文指导课的具体做法有范文指导法、(情景)指导法、讲评指导法和教师示范指导法四种。 27、中学口语交际训练具有(实践性)、提高性和随机性等特点。 28、听话态度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谦虚,第二是(积极)。 29、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部分”。 30、教师指导复习的方法有直接讲授法和(问题引导)法。 31、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2、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3、中学语文课程设置以一(课程设置)理论作为基础和依据。 34、美育,是使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审美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的教育。 35、语文(知识)是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的基础。 36、语文教学科研能力按高层次科研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来分解,有下列八项:调查研究的能

小学语文语法与修辞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语法与修辞教学之我见 刘存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落实“课标”精神呢? 首先必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语法和修辞知识。 词法教学应重在懂得词语的意义,而不是学习语法知识,要让学生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词语的意义。例如,为了让学生认识“从……到”、“在……中”等介词结构的句子,可以引导学生读有关例句,如:“从城市到农村,祖国处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互相启发,共同探讨学习中的疑难问题。”通过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体会介词结构的意义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而不必讲解“前置介词”和“后置介词”等语法术语。 修辞手法的教学也是这样,对小学生不要求掌握语法术语及有关知识,只要求通过具体的实例从感性上认识这些语言现象。如教学《荷花》中的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句子并展开想像,先认识这句话是把荷叶比作“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再从“一个个”体会数量的“多”,从“碧绿”体会颜色的“美”,从“大圆盘”体会荷叶大而圆的形状,然后从整个句子体会作者对荷花的喜爱、赞美之情,感悟运用比喻手法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 笔者认为,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适当运用一些语法修辞术语(如:动词、名词、形容词、

人称代词、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指明词语性质和句子特点,不会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这跟记忆“课本、书包”等名词没什么区别,况且可简化教学过程。 其次可在语言的分析学习中感悟语法和修辞知识。 语法、修辞知识十分丰富,在教学中可依据具体的语言并联系学生实际,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语法、修辞教学,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理解课文,并从中感悟语法规则和修辞方式。 1.比较分析。这是教学句子常用的一种方法,即通过比较两个同义句子在用词、词序和句型上的异同,学习造句方法及认识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例如:比较下面的语句有什么不同:①“可敬的红领巾。”②“可敬的红领巾从地上捡起一片片碎纸。”通过比较,使学生知道句①只讲了“谁”未讲“做什么”。句②才是意思完整的陈述句。③“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④“可是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落泪了。”通过比较,使学生体会到句④是一般的陈述句,句③通过重复“今天”,强调了事件的时间背景,再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势,抒发了更为强烈的情感。 2.举例体会。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经常会碰到一些疑难句子,我们不可能一一进行比较分析,为了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体验,增加积累,可引导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或课外读物中举出一些类似的词句,从而加深感悟。例如,学到拟人句时,启发学生模仿课文举几个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句子,帮助学生进行联系类比,体会拟人句的特点,再启发学生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考点资料100%过关

名词解释 82、教学研究论文的构成:论题即论文题目、引论、本论、结论。 14、“泛指”的语文教材是一切对别人的语言文字修养产生影响的书面的,非书面的材料。 15、“特指”的语文教材是指学校开设的语文课上师生使用的教材。 16、“专指”的语文教材是指语文教科书。。 39、“精要”就是教学要抓住重点,把各项知识中最关紧要的、切合实用的部分教给学生,力求做到精选内容,要言不烦。 44、学业考试又称“成绩考试”,考查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状况。 45、水平考试如果用于选拔,又称“选拔考试”,高考就属于选拔考试。 46、学能考试用以了解学生的潜在能力,又称“潜能考试”、“预估考试”。 47、诊断性考试用以了解考生能否使用某种知识或是否具有某种技能。 53、所谓整体优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相同的时间内,使学生学的好一些、多一些、快一些。 1、语文教材:语文教师在教学大纲指导下组织安排自己的教学内容以实现教学任务的最重要的材料,它是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活动之间的中介物,是对学生进行读、写、听、说全面训练的凭借物。 2、助读系统:旧式的文选型读本,常文末加一些注解,或在文中加一些评估的话,这些文字,对读者理解选文有助益,因此可称为助读材料。 47、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 48、心智技能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认识活动来完成的。 3、语文教学法则:根据教学规律确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法则。 4、智力:智力是人对客观事物进行辨别、判断、想象、推理等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等,其核心是人的思维能力。 61、综合讲评:讲评的基本方式,这种讲评要求教师根据作文指导时提出的训练要求,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全面的概括分析,肯定优点,指出缺点,并举例说明。 62、典型讲评:教师先出有代表性的几篇作文进行深入分析,用典型指导一般。 3、专题讲评:抓住作文中一两个主要问题结合原有语文知识集中进行讲评,重点突破。 5、发现阅读法:指的是在正确理解读物原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读物在特定情境中所产生的新意义的一种读书方法。 6、查读法:指的是运用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的一种助读方法。 7、猜读法:指的是在阅读过程中用文中的和自己脑里的已知知识法推测文中的末知部分,从而理解文意的一种阅读方法。7、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指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特质——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11、略读:对精读中所获得的技能技巧的熟练运用,是培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一种训练方法。 12、朗读:对书面语言表达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有声语言,并能表达得准确而连贯。 13、提问:就是教师有目的地设疑,以引起学生积极的、定向的思考。 14、命题作文:是由教师直接出示作文文题,规定题材体裁,规定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的具体要求的一种作文训练方式。 15、单项作文训练:也叫片断训练,又称小作文,是指为培养写作的某一种能力而进行一些局部的,片断的练习。16、自由作文:是指那些不由教师出题目,给材料,没需要而由学生自主进行的作文练习。 17、情景作文训练:教师有意创设一个可看见的“影”或一种可感受的“情”,让学生自处其中,观察、思考、想象、议论、触景生情或据情拟景,然后写成作文一种作文训练方式。 18、知识短文:指教材中用一定篇幅专门介绍语文基础知识的文章。 19、标准参照考试:又称“目标参照考试”,它用以测量考生是否达到某种事先决定的目标或标准,学生考试一般都属于标准参照考试。 20、常规参照考试:把一个考生的成绩放在考生团体来衡量。也就是与其他同类考生的成绩相比较,从而判断该考生的水平。 21、鉴别力:在教育测量学中被称为“区分度”,区分度指试题对应试者水平差异的区分能力。 22、体态语:指表情、手势、身势等言语表述的辅助手段。

中学语文教学法第2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中学语文教学法》第八章至第十三章(总分100分) 一、判断正误(10分) 1、汉字的基本特点是形音义的结合。(对) 2、阅读教学目标应该培养的能力可区分为认读能力、解读能力和鉴赏能力三个层级。(对) 3、朗读是阅读训练的终极目标。(错) 4、问答法是一种古已有之的教学方法。(对) 5、讨论法是作为讲述法的对立物出现的,具有反传统的特色。(对) 6、并非每一篇课文都必须编写阅读提要。(对) 7、“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说的是写作要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对) 8、教学评价是测试的基础,测试是教学评价的继续。(错) 9、教学评价只对教师起作用,对学生没有作用。(错) 10、在课堂评价中应尽量运用正强化(即多进行鼓励和表扬),恰当地运用负强化。(对) 二、单项选择(10分) 1、小学3——4年级要求累计认识汉字(A)个。 A、2500 B、3000 C、3500 D、1600——1800 2、我国古代的识字教材《史籀篇》是(B)的著作。 A、汉代 B、西周 C、宋代 D、清代 3、课标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该(C)万字以上。阅读一般的现代文不少于()字/分钟。 A、10,200 B、5,100 C、400,500 D、100 ,300 4、语文教材中的隐性知识,即关于方法的知识不包括(D)。 A、文字知识 B、语言知识 C、文学知识 D、哲学知识 5、“预备——提示——比较——概括——应用”的阅读教学模式是(D)提出的。 A、赫尔巴特 B、前苏联学者 C、夸美纽斯 D、莱因 6、“自读——导读——复读”的阅读教学模式是(C)提出的。 A、朱自清 B、黎锦熙 C、钱梦龙 D、魏书生 7、下列不属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的是。(B) A、综合性 B、差异性 C、主体性 D、参与性 8、下列不属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的是(A)。 A、以结论为目的 B、以问题为载体 C、以探究为中心 D、以反思为线索 9、有效考试的必要条件不包括(D)。 A、效度 B 、信度C、区分度D、精确度 10、下列题型属于客观题的是(D)。 A、简答题 B、论述题 C、作文题 D、选择题

小学语文教学法复习题1

小学语文教学法复习题 一、填空题(看语文课标) 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______________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2.语文学习应注重________________的相互联系,注重 ________________的联系,注重知识和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整体发展。 3.阅读教学是学生、__________、________、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5.小学语文教材里的生字主要是通过集中识字和________两种形式来教学。6.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________ 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_______的紧密结合。 7.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 与人文性的统一。 8.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_______、________。 9.习作教学要鼓励自由表达和____________。鼓励写______________。加强________________,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______________。 10.第三学段(5~6年级)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_______字。 11. 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_______字。 1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歌行》)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重难点

---------------------------------------------------------------最新资料推荐------------------------------------------------------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重难点 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掌握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 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部分,需要深入理解其中关于中学语文课程性质的分析以及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和体系。 难点在于对中学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 学习时间不应少于 1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一、中学语文课程的设立 1 、语文教育的含义 2、语文课的设立3、语文名称的含义二、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三、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 1 、语文素质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2、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一、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概念二、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1 、国家的教育方针 2、中学阶段的教育目的 3、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4、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三、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 1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编制中学语文课程的依据2、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实施的依据 3、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依据四、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 1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结构 2、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 1/ 13

涵 3、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三)考核知识点 1 、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2、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四)考核要求1 、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1 )识记: 语文教育;语文课的设立: 语文名称的含义。 (2)领会: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简单运用: 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 (4)综合运用: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1 )识记: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概念;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2)领会: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结构;语文素养的内涵。 (3)简单运用: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 (4)综合运用: 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 第六章中学的阅读教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阅读的本质特征,认识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和地位,理解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掌握中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熟练掌握中学

2019年新的教学方法总结

新的教学方法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法》是师范生和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的主干课程。为了解决《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内容多而课时较少的矛盾,笔者在实践中探索了一条“学生课外自学,教师课内辅导”的路子,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架构 根据学科特点和师范生的学习特点,笔者按以下教学架构设计教学: 由于师范生和在职小学教师都经过多年的文化课学习和《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了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基础,已经具备了自学能力,因而课外自学具有可能性。课堂上教师主要进行检查、启发引导、组织讨论和针对性指导等工作,学生主要进行回答问题、提出疑问和相互讨论等学习活动。这样,课堂教学能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要作用,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主要自学方法指导 1、综合串联法 《小学语文教学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综合性。学习它,不仅要以语文知识和能力为基础,还要以政治常识、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为指导。所以,教学必须根据它的性质,研究教法、指导学法,寓自学指导于课堂教学中。为此,笔者运用综合串联法分析研究教材、设计自学提纲和检查提纲等,渗透自学方法的指导。

备课时,笔者依据教学内容,通过分析研究,找准教学内容与语文、政治常识、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联系(串联),编写学生自学提纲,设计检查提纲及启发引导学生的教学语言等(综合)。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思考、质疑、讨论,变单纯的教师讲授的注入式为引导学生质疑讨论的启发式,变灌输知识为指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叶圣陶语),从而达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自学方法指导的目的。 自学提纲的设计,要紧扣教材,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少问“是什么”“有哪些”。提出的问题要富有思考性。如“为什么字的音、形、义要结合?”一问,涉及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汉字的构成,以及识字心理等知识。理解了“为什么”,有利于学生初步掌握“怎么办”。 检查提纲的设计要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要少而精。因为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不能面面俱到。同时,需注意习题形式不能单一。可用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等形式。如上例,笔者设计了两道检查题: (1)选择题:()需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A同音字,B多音字,C多义字,F形近字。 (2)谈谈你对阅读教学中识字教学“三步走”的理解。 备课时,要考虑到学生自学中可能存在的一问(难点),设计好突破难点的方法。如,学生对怎样使小学生纠正“鸟”漏写一点发生争论。笔者先引导学生从心理角度分析出错的原因,然后以斯霞老

小学语文句子教学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升学考试综合试卷 一、积累使用(10分) (一)按要求写词,写句。(5分) 1.写出两个含有数字的成 语: (1分) 写出两个含有动物名称的成 语:(1分) 2.请写出一句关于水的诗句:(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一句描写花的诗句:(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是一个歇后语,请你也写出一个歇后语。 (1分) (二)按要求填空。 用“心”这个字分别组成三个不同的词语,填入下句中的括号里。(3分)小姑娘看着经过()挑选的海螺都成了一般大小,她 ()地笑了。能够把海螺卖出去,上学的学费就不用愁了。母亲也就()多了。 (三)临近毕业,你能针对班上同学的特点,并使用恰当的名言警句,在他(她)的留言册上写一句勉励的话吗?(2分) 聪明但骄傲的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胸狭窄的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珍惜时间的同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要远离分别的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基础知识(35分) (一)给带点字选择准确读音,并用另一个读音组词。(4分) 屏住气(bǐnɡpín ɡ)() 哄堂大笑(hōnɡhònɡ)() 强调(qiánɡqiǎnɡ)() 埋头(mái má n)() (二)用“酷”组成词语分别填入下面句子中。(2分) 1.农民冒着()在田里收割早稻。 2.再多的书也满足不了()读书的孩子的渴求。

自考 中学语文教学法

4.语文教师的教育创新应从哪些方面展开? (一)富有创新精神(1)必须加强学习,善于学习。(2)必须不断改革,勇于探索。(3)必须推进教学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二)善于利用教育环境(1)在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上,传统的课程环境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新的课程环境是以学生为中心。(2)在学生发展的关注范围,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单方向发展,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多方向发展(3)学习方式,传统的课程环境是独立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合作学习。(4)学习态度,传统的课程环境是接受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探究式学习。(5)学习反应,传统的课程环境是被动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有计划的行动(6)学习活动的内容,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基于事实知识的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批判思维和基于选择、决策的学习。(7)教学的背景,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孤立的人工背景,而新的课程环境是仿真的、现实生活中的背景。(8)教学媒体,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单一媒体,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多媒体。(9)信息传递,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单向传递,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多向)交换。 (三)善于发掘自身潜能。语文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教学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语文教师发掘自己的创新潜能,包括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对大型教学情境进行行动研究。教学的创新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运用和优化教学,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 5.教师设计中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状况包括哪些方面? 对学生的了解包括成长背景、学习动机与需要、认知状况等。期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状况是关键。 第一,学习者的认知现状及其学习风格。认知状况就是他们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渴望知道什么。学习风格主要体现为学习者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内容、学习策略以及信道等的偏爱与选择。 第二,最近发展区。学习者已有的、个人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学习者可能具备的在他人帮助下能够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水平之间的距离与空间即为最近发展区。 第三,了解学生的学习团队——学习者共同体的构成与智能状况。在自己的团队里,他们相互交流心得与发现,共同分享快乐和资源,在合作中探究、进步。学习者共同不仅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极具价值的伴生性智能资源,也是在教学设计时应该高度重视的课程教学资源。了解学生,必须了解他所在的群体。 6.对于语文教育的特点到底有哪些方面的体现? (1)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3)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7.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语文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又有哪些具体表征? 一)语文学科的审美移情性(无论从培养目标还是课程内容考察,审美是语文学科的功能之一。语言是工具,是人们用来表情、达意载道的社会交际工具。让学生掌握语言的工具性,最好的途径是让他们凭借言语作品去学习,去感悟。讲解语文的工具性,应把它定位于人类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传承文化的工具。这里的工具包括人文的内容。语文教材一般都是典范的文质兼美的言语作品,这些作品又都是作家运用语言表情、达意、载道的结果。语文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语言通过审美移情对象化为学生的语感,培养以语感

心得体会-小学语文教学法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法心得体会 篇一: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语文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一、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数学课的

小学语文句子教学

小学语文句子教学手册 修改病句方法指导含例句讲解 修改病句就像给病人治病一样,需要先诊断出病因,再对症下药,只要方法得当,做起来就会轻而易举。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参考相关资料,整理有关内容如下,有不足之处,希望能得到指正和补充。 在小学阶段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 (1)滥用关联词语。句子中出现关联词误用,滥用,残缺或不搭配等现象,表意不准确。列如:“不但太阳离地球太远了,而且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2)概念不清。主要指大概念和小概念分不清。如:“全体师生和少先队员都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3)词语重复。句子中所用的词语重复了,显得罗嗦,累赘,影响句子意思的表达。如:“这是一个很好笑的笑话。” (4)成分残缺。即句子中缺少构成句子的基本成分,意思表达不完整,不明确。如:“在这次辩论会上,大家很好。” (5)词序颠倒。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有变化,甚至造成病句。如:“一年有四个春夏秋冬季节。” (6)前后矛盾。句子中出现了自相矛盾的现象,意思不明确。如:“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做错了。”。 (7)指代不明。代词运用不当。使句意不清楚。如:“王新和张西并肩走着,突然,他拍了他一下,一溜烟地跑了。”。 (8)用词不当。由于对同义词理解不清,就容易在同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如:“我们一定要紧密勾结,互相帮助。” (9)词语搭配不当。至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来不合理,违反了语言习惯。如:“我军击落敌军飞机多架和坦克多辆。”

(10)比喻不恰当。如:“雨点像一个个铁球落下来,砸得房顶劈劈啪啪地响。修改病句要记住:遵原意,少改动。它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是: ⒈读。读懂原句,揣摩说话人本来想说的是什么意思。然后找准病因,辨清病 句的类别,是用词不当、成份残缺、搭配不当、重复累赘、词序颠倒、自相矛盾,还是分类不当。 ⒉划。用铅笔在病句上划出需要修改有部位,以便针对病因,进行分析、修改。 ⒊改。运用修改符号,进行删、补、换、移。即删去多余及错误的词语、使句子简明。补上句子残缺成份,使句子完整。替换有关词语,使用词怡当。移前挪后,调整词语位置,使语序正确。 ⒋对。把修改后的句子进行复查性质的校对阅读。看看是否通顺,有无新的语病产生,是否把说话人原先想说的意思表达清楚了。如果发现有问题,还得重改。 病句例句 1、放学一回家,小丽立刻马上把作业写完了。 2、他经常帮助姐姐扫地、擦桌子、洗碗和做家务活。 3、大家怀着愉快的心情和轻松的步伐走进校门。 4、我多么愿望饲养自己心爱的小动物呀! 5、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改进错误,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重点中学语文教学法测试题

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中学语文教学法》绪论至第七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判断正误(10分) 1 2 3 4 5 6 7、1913年 标准。() 8 9 10、教育部3个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增加 二、 1 A、物质性B 2、1919 A、叶圣陶 B、朱自清 C、陶行知 D、张志公 3、下列不属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微观开发和利用的是()。 A、语文教材 B、社区资源 C、教师资源 D、学生资源 4、下列不属于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的是()。 A、课外读物 B、课文系统 C、知识系统 D、作业系统 5、语文课程目标的三维建构不包括()。 A、娱乐消遣 B、知识和能力 C、过程和方法 D、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6、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不包括()。 A、对学生的研究 B、对家长的研究 C、对社会的研究 D、对学科的研究

7、关于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国外学者有四种观点,不包括下列的()。 A、二元独立模式 B、相互交叉模式 C、完全重合模式 D、二元互联模式 8、汉语拼音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A、3—4年级 B、5—6年级 C、7—8年级 D、1—2年级 9、业务教育阶段,把写作教学定位为“习作”的,是()。 A、1—2年级 B、10—12年级 C、7—8年级 D、3—4年级、5—6年级 10、业务教育的不同阶段,识字目标不一样,要求会认3000字的是()。 A、3—4年级 B、1—2年级 C、7—8年级 D、5—6年级 三、简答题(20分) 1、什么是教学论? 2、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3、语文教材课文系统的作用是什么? 4、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 四、论述题(30分) 1 2、试分析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3、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语文课程内容的概念? 五、操作题(30分) 附参考答案 1、对 2、对8、对9、对10、对 1、D 2、C3 1 2 四、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时间以及财政支持和资金投入得到保障。 3、答:一、课文是语文教学的凭借和示例。 二、课文系统是提高语文能力,积累语感,培养反思批判精神的桥梁。 三、课文系统有利于实施各种隐性教育。 4、答:为学生打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语言基础;吸收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具有稳定而健康的文化心理结构的文化基础;具有基本的学习能力、策略、习惯以及积极的求知与探索的终身学习的基础;以及促进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个性与人格基础。 四、论述题(30分)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教学大纲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6404002 课程类别:专业课 总学时:96学时 适用专业:初等教育 执笔人:民 一、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 《小学语文教学法》是初等教育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课程。本课程主要适用于大专院校师类初等教育专业大二学生。切合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需要,该课程引导学生解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学目标;介绍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理念和容,教学的方法和原则;并通过观摩见习、微格教学、教育实习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势培养高素质小学语文教师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课程教学容、教学形式和教学要求 (一)教学项目与教学任务的设计

(二)实训项目设计 附:试讲考核标准表

(三)学时分配: (四)课程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按照“认知—质疑—研习—实践—反思”等教学技能培养策略和“观摩、记录、设计、试教、评课、见习、实习”等序列化实践方案,培养和提升学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素质、技能

素质、教研素质。课程因具有应用性强的特点,因此,特别强调教学理论、方法必须与小学语文教学案例相结合,案例教学是本课程的显著特征。 (五)教学组织形式: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观摩演示与实际操作。 (六)考核形式: 1、基本知识的期末考核以笔试为主,采用填空、案例分析、论述等方式考核,并结合课堂提问、日常作业、资料查阅等成绩综合评定。 2、基本技能考核则以平时单项技能训练成绩按1:1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定。 三、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倪文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小学).高等教育.2010 2、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2005 3、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人民教育.2005 4、中华人民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