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三章、第四节简单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教案

第三章、第四节简单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教案

第三章、第四节简单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教案
第三章、第四节简单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教案

《简单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教案

肥城六中李猛

【教材分析】

本小节内容侧重于学生实践和探究,通过案例分析由学生总结系统设计的方法和基本原则,通过简单系统设计初步实践,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验、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

【学情分析】

教材中的案例和实践课题介绍的很详细,学生的兴趣会降低,需要更换新的案例和实践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奋度。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初步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⑵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⑶能够对简单系统设计案例进行分析。

过程与方法:

在简单系统设计的过程中,体验系统设计的方法和基本原则,学会从系统的角度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够从系统的角度分析事物,理解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之间的系统联系。

【教学重点】

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

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的引导下完成系统设计。

【教学策略与方法】

突出学生学习探究的主体地位,通过案例分析理解知识,通过实践掌握方法,让学生的知识体系建构在实践和真实案例的基础之上。老师发挥引导作用,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相关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

【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总结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再通过老师引导下的设计实践活动,体验系统设计过程,学会系统设计一般原则和方法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空客A380梦幻客机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问题:空客A380为什么能成为一架优秀、成功的客机,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又是如何设计完成的呢?下面我们根据相关的材料分析一下。

二、案例分析

材料一

这段材料介绍的是空客A380为人们追捧的优点,通过这些优点大家分析:空客A380系统的设计之所以成功,是因为遵循了哪些原则?

学生分组讨论,结束后,每小组分析其中一段材料。

1、 A380是优秀的民用客机,出色的满足了服务于远程、大批量乘客航线的设计要求。

2、A380合理的解决了机身重量、机身强度、载重量、能耗等元素之间的矛盾,让其各个子系统合理融洽的结合在一起。

3、A380尽可能的利用了机内空间,增加载客量,运用多项节能技术,减少能源消耗,满足了航空公司对经济效益的追求。

4、 A380可以动态调整座舱数,增加货运空间,非常灵活机动。

5、A380的机舱配备了的最先进的机上娱乐系统,电影、游戏和电视节目一应俱全。机舱内的空气,每三分钟更换一次,220个舷窗让机舱内享受更多的自然光,是最舒服的客机。

6、A380有很强的可改性,,可以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衍生新的子机种,具有极好的适应性和扩展性。

对应的总结出以下结论:

1、实现基本功能原则——系统设计的首要原则

2、综合处理原则——合理解决各子系统的冲突

3、追求效益最大化原则——系统设计追求的永恒目标

4、动态调整原则

5、人性化设计原则

6、稳定适应、可持续发展原则——战略性的思考

大家总结出的这些原则就是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材料二

这段材料介绍的是空客A380的设计历程,大家试着分析,它的设计经历了怎样的过程,采用了什么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结束后,每小组分析其中一段材料。

空客A380是空客公司为了打破波音747在远程超大型宽体客机领域的垄断而设计的一款全新的飞机,具有大航程、大载客量的特点。

空客A380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按照功能和相互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将整个飞机系统划分为动力、控制、航电、安全、机身等多个子系统,由英国、德国、西班牙、法国等多个国家分别完成。

各个子系统必须首先通过各自的评价验证,达到各自的设计目标才能真正成为飞机最终的组件。

所有组件完成后在法国总装,然后进行相关技术测试,并进行调试、优化,保证飞机的质量和安全。

对应的总结出以下结论:

1、明确系统的基本功能

2、将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明确各子系统的目标、功能及相互关系。

3、对子系统进行技术设计和评价

4、对系统进行总体技术设计和评价

大家总结出的这个过程就是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

三、体验系统设计

我们了解了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知道了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下面我们试着用所学的知识来完成一个简单的系统设计。我们以学生宿舍系统的设计为例,一起体验一下设计的整个过程。

老师:对宿舍系统的设计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老师归纳总结以下主要问题。

1、宿舍有什么功能要求?

2、宿舍由哪些子系统构成?

3、每个子系统又要实现哪些目标?如何去实现?

4、如何去协调子系统间出现的矛盾达到好的整体效果?

根据这些问题的提示,学生分小组活动,制定系统设计方案。

四、作品展示

让每个小组派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案,要找出每个设计的优点,保持学生实践的积极性。

五、小结

对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方法进行回顾。

六、作业

1、继续完成优化自己的宿舍系统设计方案。

2、自选课题,尝试独自完成一个系统的设计。

机械系统设计

系统(概念):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构成的一个整体。 机械系统(概念):由若干装置、零件、部件等组成的一个特定的系统,是由确定的质量、刚度和阻尼的物体组成并能完成特定功能的一个系统。 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 机械系统的组成: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执行系统、操纵系统和控制系统、其他:基础部分、润滑、密封等 现代机械的基本要求:功能要求;运动要求;动力要求;可靠性和寿命要求;安全性要求;体积和重量要求;经济性要求;环境保护要求;产品造型要求;其他特殊要求; 机械系统设计的任务:一、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局部和整体的协调、统一;内部和外部的统一);二、合理确定系统的功能(市场:需求、功能需求、市场;功能的性质:基本功能、辅助功能;用户:使用功能;外观功能;价值工程:V=F/C)三、提高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技术:研究产品发生故障或失效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的一门技术。衡量可靠性指标:可靠度R失效概率F失效率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失效前平均工作时间MTTF维修度M有效度A)四、提高经济性;五、保证安全性;机械系统设计的一般过程:计划;外部设计;内部设计;制造销售; 系统分解形式:平面分解;分级分解;组合分解; 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分析与确定系统的目的和要求;模型化;系统最优化;系统评价;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工作内容:一、研究给定的设计任务;二、设计任务抽象化(黑箱法); 三、确定工艺原理(创造性思维,物场分析法);四、确定技术过程;五、引进技术系统并确定系统边界;六、确定基本结构布局;七、方案评价(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的评价。方案评价的原则:客观性,可比性,合理性,整体性原则);机械系统总体设计的主要内容:1.总体布置设计(基本要求:总体布置必须要有全局观点,不仅要考虑机械本身的内部因素,还要考虑人机关系、环境条件等各种外部因素。1 (最基本要求)保证工艺过程的连续和流畅2 降低质心高度、减小偏置3 保证精度、刚度,提高抗振性及热稳定性4 充分考虑产品系列化和发展5 结构紧凑、层次分明6 操作、维修、调整方便7 外形美观)2.确定总体主要参数3.绘制总体设计图样4.编写总体设计报告书及技术说明书等 传动系统布置注意:1)简化传动链2)合理安排传动机构顺序3)注意传动系统的润滑和密封的可靠性 执行系统的功能:夹持;搬运;输送;分度与转位;检测;施力;完成工艺性复杂动作;执行系统的分类:按执行系统对运动和动力的要求:动作型;动力型;动作-动力型。执行机构的相互联系情况:单一型;相互独立型;相互联系型。 执行构件的运动形式:平面运动:转动,移动。空间运动:一般空间运动 常用执行机构的性能优、缺点、功能:1.连杆机构:优点:运动副(低副面接触)单位面积所受压力较小,且面接触便于润滑,故磨损减小;制造方便(平面、圆柱面),易获得较高精度;两构件之间的接触是靠本身的几何封闭来维系的,它不象凸轮机构有时需利用弹簧等力封闭来保持接触;构件运动形式具有多样性;在主动件运动规律不变的情况下,只要改变连杆机构各构件的相对尺寸,就可以使从动件实现不同的运动规律和运动要求。连杆曲线具有多样性。缺点:一般情况下,只能近似实现给定的运动规律或运动轨迹,且设计较为复杂;当给定的运动要求较多或较复杂时,需要的构件数和运动副数往往较多,这样就使机构结构复杂,工作效率降低,不仅发生自锁的可能性增加,而且机构运动规律对制造、安装误差的敏感性增加;机构中作复杂运动和作往复运动的构件所产生的惯性力难以平衡,在高速时将引起较大的振动和动载荷,故连杆机构常用于速度较低的场合。功能:A.实现有轨迹、位置或运动规律要求的运动;B.实现从动件运动形式及运动特性的改变C.实现较远距离的传

教学系统设计案例

教学系统设计案例

附:1、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2、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网络环境下)

《锋与天气》整体化教学设计方案(网络环境下)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 1.1知识目标 ①了解天气变化与不同天气系统之间的关系和天气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②理解锋面系统和不同气压系统的活动规律和天气特征。 ③识别常见的天气系统。 1.2技能目标 ①能充分利用网络(Internet)自主查寻、筛选、分析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②小组分工与合作能力,自己探究学习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③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小组协作讨论的方法(语言交流和分组讨论方式)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培养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 ②帮助学生建立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2.1学习内容 ①什么是锋面?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②“沙尘暴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正反两方辩论。 2.2任务说明

学习目标和内容的确定是根据教学大纲,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2.3完成任务的过程 ①各小组同学明确学习目标,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组内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②组长巡视,组织本组同学完成学习目标,汇总本组的观点。 ③老师巡回指导,答疑解惑,指导学生处理信息。 ④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总结、评价、提升。 2.4学习重点 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对策:①给学生提出学习目标和相关资源,让学生自己上网学习,自己获取信息,分析归纳形成结论。 ②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交流协作,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2.5学习难点 ①在网络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差异,完成自主、协作学习。 ②教师怎样扮演好课堂的组织者、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交流讨论。 对策:①巡视了解,观察学生的反馈状况,及时辅导、调整。 ②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辩论及提问。 ③明确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习特点

16秋华师《教学系统设计》在线作业

奥鹏17春16秋华师《教学系统设计》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30 分。) 1. ()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 A. 总结性评价 B. 定性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形成性评价 正确答案: 2. ()是指当前所学的内容(新观念)具有较广泛的包容性与概括性,因而能把一系列原有观念总结于其中(也就是使一系列的原有观念类属其下)。在此情况下,新观念处于上位,而原有观念则处于下位。 A. 类属关系 B. 总括关系 C. 并列组合关系 D. 教学策略关系 正确答案: 3. ()是指当前所学的内容(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不存在类属关系,也不存在总括关系,但却具有某种共同或相关属性的情况。 A. 类属关系 B. 总括关系 C. 并列组合关系 D. 上下位关系 正确答案: 4. 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这两个概念来源于()对知觉的研究。 A. 加涅 B. 格雷戈克 C. 瑞格卢斯 D. 威特金 正确答案: 5. 第二代教学设计的代表性模式是()。 A. “肯普模式” B. “史密斯-雷根式模式” C. “九五矩阵” D. “细化模式” 正确答案: 6. ()的细化理论为教学内容的组织提供了符合认知学习理论的宏策略。

A. 加涅 B. 梅瑞尔 C. 瑞格卢斯 D. 奥苏贝尔 正确答案: 7. ()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采用电视图象和声音表达教学内容的一种形声教材。 A. 电视教材 B. 教学实况录象片 C. 多媒体教学软件 D. 网络课程 正确答案: 8.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建立做了开创性的工作,他的教学设计思想比较丰富,其核心思想是“为学习设计教学”的主张。 A. 加涅 B. 梅瑞尔 C. 瑞格卢斯 D. 奥苏贝尔 正确答案: 9. ()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程序,它可以用来存贮、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能让学生进行交互操作,并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的教学媒体。 A. 电视教材 B. 教学实况录象片 C. 多媒体教学软件 D. 网络课程 正确答案: 10. ()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提出了很多富有创见的观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就是“教学科学”;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是规定性的教学理论。 A. 加涅 B. 梅瑞尔 C. 瑞格卢斯 D. 奥苏贝尔 正确答案: 11. ()也称教学前评价或前置评价。 A. 总结性评价 B. 事后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形成性评价 正确答案: 12. ()就是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务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A. 教学方法 B. 哲学方法 C. 逻辑方法

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课教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一、杠杆 (一)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五要素: 五要素物理含义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动力臂从支点O到动力F1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 阻力臂从支点O到阻力F2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 3.要点透析 (1)杠杆的支点一定要在杠杆上,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的其他位置;(2)动力和阻力是相对而言的,不论动力还是阻力,杠杆都是受力物体,跟杠杆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都是施力物体; (3)动力作用点:动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4)阻力作用点:阻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5)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不是支点 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它是点到线的距离而不是点到点的距离; (6)力臂有时在杠杆上,有时不在杠杆上,如果力的作用线恰好通过支点,则力臂为零;(7)力臂的表示与画法: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 (8)力臂的三种表示:根据个人习惯而定 【例1】下列关于杠杆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杠杆必须是一根直棒B.杠杆一定要有支点 C.动力臂就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D.当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时,力臂最大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都叫做杠杆平衡。

2.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 序号 动力 F1/N 动力臂 l1/cm 动力×动力臂 N·cm 阻力 F2/N 阻力臂 l2/cm 阻力×阻力臂 N·cm 10.52010 1.01010 2 1.52030 1.03030 3 2.02040 4.01040 探究归纳:只有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杠杆才平衡。 3.杠杆平衡条件表达式: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 ;公式表示为:,即.应用公 式时单位要统一。 【例2】图2是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要使杠杆在图示位 置平衡,在A处钩码应挂 A.6个B.3个C.2个D.1个 【例3】三个和尚挑水吃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如图所示,甲图中和尚们商量出新的挑水方案:胖和尚一人挑两小桶,瘦和尚和小和尚两人合抬一大桶。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乙图中水桶B向下沉,为保持水平平衡,胖和尚可以将他的肩往后移动一点距离B.乙图中水桶B向下沉,为保持水平平衡,胖和尚可以将后水桶B往前移动一点距离C.丙图中小和尚为减轻瘦和尚的负担,可以将水桶往前移动一点距离 D.丙图中小和尚为减轻瘦和尚的负担,可以让瘦和尚往前移动一点距离 (三)生活中的杠杆 杠杆类型力臂关系平衡时力的关系优缺点应用 省力杠杆l1>l2F1F2省距离,费力镊子、钓鱼竿等

机械系统设计试题及答案

内蒙古民族大学2013-2014学年二学期 试卷答案(考查) 课程名称:机械系统设计考试时间:110分钟年级:11级 专业:机制、农机 一、简答题(6小题,共60分) 1、什么是专家系统?专家系统的作用是什么?简述现代虚拟样机仿真分析的目的与意义。答:一个或一组能在某特定领域内,以人类专家水平去解决该领域中困难问题的计算机程序。 专家系统的作用:减少设计人员的负担;适用于常规方法和分析程序无能为力的地方;快速;防止设计人员出错及保留系统的知识和经验的领域。 虚拟样机仿真分析的目的与意义:化设计;缩短周期、降低成本;提高性安全性;提高产品开发效率及产品设计质量。 2、试从人机工程学观点分析汽车驾驶室的布置设计。 答:人机工程学是运用生理学、心理学和其他有关学科知识,使人和机器相互适应,创造舒适和安全的环境条件从而提高工效的学科。 驾驶座椅的设计,根据不同的体格可以调整高度和前后位置。而且坐姿操作可减少疲劳。显示装置的设计,如速度里程表、油表等的设计充分利用人体工程及人的视觉习惯,便于观察,警醒作用。操纵装置设计,方向的大小以人施力最适宜的尺寸,而且活动灵活,长期驾驶不易疲劳。档位杆的设计充分考虑人手生理学特点,手握舒适,不产生滑动,施力方便。脚操纵的刹车,离合,油门等,与坐姿操作相适应。踏板采用矩形或椭圆性。转向按钮与方向盘一体便于操作。照明灯及前后镜子的设计也充分考虑人的视觉规律。 汽车驾驶室的设计,充分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使人在最舒适最不易疲劳的最易观察的角度安全驾驶。 3、机械工作状态能量信息论;机械工作过程能量损失论;机械工作过程节能效益论。 曲柄压力机动力机容量的选择,根据压力机负载而确定的有效能+系统广义储能+系统损耗能的综合,在乘以安全系数,便是动力机容量。 4、典型闭环控制系统有哪些基本环节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答:给定环节、测量环节、比较环节、校正及放大环节和执行环节。 给定环节是给出与反馈信号同样形式和因次的控制信号。 测量环节用于测量被控变量,并将被控变量转换为便于传送和便于处理的另一物理量的环节。 比较环节是将来自给定环节的输入信号与测量环节发出的有关被控变量的反馈信号进行比较的环节。 校正及放大环节将偏差信号做必要的校正,并进行放大以便推动执行环节。 执行环节接受放大的控制信号,驱动被控对象按照预期的规律运行的环节。

教学系统设计案例

附:1、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2、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网络环境下)

《锋与天气》整体化教学设计方案(网络环境下)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 1.1知识目标 ①了解天气变化与不同天气系统之间的关系和天气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②理解锋面系统和不同气压系统的活动规律和天气特征。 ③识别常见的天气系统。

1.2技能目标 ①能充分利用网络(Internet)自主查寻、筛选、分析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②小组分工与合作能力,自己探究学习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③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小组协作讨论的方法(语言交流和分组讨论方式)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培养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 ②帮助学生建立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2.1学习内容 ①什么是锋面?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②“沙尘暴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正反两方辩论。 2.2任务说明 学习目标和内容的确定是根据教学大纲,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2.3完成任务的过程 ①各小组同学明确学习目标,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组内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②组长巡视,组织本组同学完成学习目标,汇总本组的观点。 ③老师巡回指导,答疑解惑,指导学生处理信息。 ④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总结、评价、提升。 2.4学习重点 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对策:①给学生提出学习目标和相关资源,让学生自己上网学习,自己获取信息,分析归纳形成结论。 ②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交流协作,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2.5学习难点 ①在网络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差异,完成自主、协作学习。 ②教师怎样扮演好课堂的组织者、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交流讨论。 对策:①巡视了解,观察学生的反馈状况,及时辅导、调整。 ②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辩论及提问。 ③明确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习特点 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对地理学科及对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不一,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差。 2.学习习惯 高一学生知识面较狭隘,习惯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这种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交往 高一学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交往多表现为个体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 4.解决办法及学法指导 ①利用网络教室为学生提供独立学习活动的机会,发挥其能动性,使其主动地探究,尝试解决问题,自主学习。 ②在教师的引导下,各小组同学互相帮助,协作完成任务。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九年级科学上册3.4简单机械教案

《第4节简单机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机械中识别杠杆。 (2)知道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体验、演示,使学生学会比较、概括,了解杠杆的本质。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影响杠杆转动效果的因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春秋时代杠杆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2)通过对力臂的探究,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相对性和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 (3)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结构及特点以及它们的应用。教学难点: 理解机械效率并学会测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杠杆 1.定义:一根硬棒如果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 注意:杠杆的形状各异,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2.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O) (2)动力(F1) (3)阻力(F2) (4)动力臂(l1) (5)阻力臂(l2) l: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1 l: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2

3.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的平衡状态 杠杆静止、杠杆匀速转动 (2)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 2211l F l F =或2112l l F F = 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3)为何要调节成水平位置平衡? 倾斜状态力臂比杠杆上的刻度小,所以为了直接根据杠杆上的刻度读出力臂,把杠杆调节成水平位置。 4.杠杆的分类 (1)2121F F l l <>、省力杠杆如:铡刀、铁锹; (2)2121F F l l ><、费力杠杆如:钓鱼杆; (3)2121F F l l ==、等臂杠杆如:天平。 注意:在支点和动力作用点确定的情况下,沿与支点和力的作用点的连线垂直的方向用力,力臂是最长的,力是最省的。 5.人体上的杠杆 二、滑轮 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可以绕着中心轴转动的轮子。 滑轮根据它的不同使用方法可分为三种类型。 1.定滑轮 (1)定义:在工作的时候,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使用时,轮子在不停地转动,但位置不变。 这种定滑轮我们日常生活经常见到如升国旗。旗杆顶上装一个定滑轮,人站在地上就能把旗子升到高处。 使用定滑轮与不使用定滑轮而直接用手去提拉,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距离。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所以,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F 1等于阻力F 2,即不省力,因此不省力也不费距离。

《机械系统设计》电子教案

第一章绪论 重点:机械,机械系统的相关概念及学科中的位置。 难点:学习机械系统设计课程的重要性。 讲授提示与方法:回顾机械工程的发展历程,注重机械系统的整体性,提高学生对机械系统设计的认知程度。 1.1机械系统设计在机械工程科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一、机械工程科学 1.机械工程科学的定义: 机械工程科学是研究机械产品(或系统)的性能、设计和制造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2.机械工程科学的组成: P1图1.1 (1)机械学:机械设计过程(核心部分); (2)机械制造:机械制造过程(基础部分)。 3.机械学所包含的内容: P3图1.5 二、机械、机械系统、系统 1.机械:关于机械的定义,目前尚无严格的定论,一般可归纳为: (1)须由两个以上的零、部件组成; (2)这些零、部件的运动部件,应按设计要求作确定的运动; (3)将外来的能源转变为有用的机械功。 【举例】机械产品:汽车、拖拉机、机床、钟表…… 2.系统:是指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一定联系的许多要素构成的一个整 体。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整体都是 系统。 3.机械系统:由若干个零、部件及装置组成的,彼此间有机联系,并能完成特 定功能的系统,称之为机械系统。 4.系统应具有下述特性: (1)目的性:完成特定的功能 (2)相关性与整体性: 1)相关性:各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整体性:评价一个系统的好与坏要看该系统的整体功能 (3)环境的适应性:系统对外部环境变化和干扰有良好适应性 三、机械系统的组成: P4图1.6 1.动力系统:为系统提供能源(动力源) 2.执行系统:是系统的执行输出部分 3.传动系统:把运动和动力由动源传递给执行系统的中间环节 4.操纵、控制系统:使前三者协调动作和运行 5.支承系统:支承和联系各机件 6.润滑、冷却与密封系统:

教学系统设计案例

教学系统设计案例——词五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代诗词名家及代表作。 2.诵读本文的五篇诗词。 3.理解古诗词的优美意境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4.学习古诗词用语的考究和他的韵律美。 过程与方法 1.介绍诗词的写作背景,即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以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义。 2.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词的意境,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作品所描述的意境或者用笔把诗词中的画面画出来,看那位同学画得最接近于诗词的本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从而树立一种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2.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学习分析古诗词优美的意境,感悟其中的哲理,从中受到启迪,感受作者的豪迈奔放与婉约细腻,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一种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点】 1.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词。 2.学习古诗词优美考究的语言。 3.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词中的一些深刻哲理和人生的真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 1.教师通过媒体资源给学生呈现本课的范读视频。 2.学生结合注释将这五首词浏览通读一遍。 3.教师为学生解读关于“词”的知识。

(完整版)《简单机械》复习课教案设计

《简单机械》复习教学设计 康城学校谈丽丽 教学任务分析: 学生学完杠杆和滑轮的新课后,在平时的作业和练习中出现了不少的错误,原因主要是这几个方面:1、对力臂的概念理解不透;2、做图不够仔细,力的方向容易判断错误,学生对动力和阻力对杠杆所起的作用效果不同这一知识点理解不够;3、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对数据处理和归纳实验结论的方法掌握不熟练;4、动滑轮的特点和应用是难点。,针对这些原因,进行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杠杆的支点,理解力臂的概念;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完成有关的判断和计算;知道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活动,学会找出动力、阻力以及力臂。通过对“错题”的判别,学会画力臂和力。 2、通过观察和交流,知道实验数据处理和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养成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质疑能力。 2、感受生活中杠杆有广泛的应用,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理解力和力臂,动滑轮的应用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对“杠杆和滑轮”的复习,知识点包括:杠杆、杠杆的五个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类型和应用,以及两种滑轮的特点和应用等内容,本单元的重点是杠杆的平衡条件。根据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学生作业和练习中存在的错误,分析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学生“错题”的判别、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呈现,理清学生的思路。指出解题过程的注意点,实现学生知识的内化和迁移,提高学生读题、解题能力。

教学系统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乌美娜94定义) 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乌美娜,1994) 什么是教学系统开发模式 ISD(Instructional Systems Development)----教学系统开发 分析:需求分析、任务分析、学习目标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 *设计:各种教学策略的设计,包括教学组织策略、教学内容传递策略和教学资源管理策略的设计; *开发:根据设计阶段确定的各种教学策略对教学资料进行制作与开发; *评价:进行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等教学评价和可行性、维护性等系统评价;*维护:对教学系统进行维护。 ID=ISD+开发+维护 从研究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的角度,我们也可以对二者不加以区分,以后我们有关ID的全部讨论皆可适用于ISD。但是,在专门研究ISD模式的场合,我们却不应把有关ISD的结论直接推广到ID中去。 什么是模式 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 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系统方法、层次、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 在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中,教学设计是一门应用科学,起到连接学科的作用 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在设计实践中相连接 教与学的理论与教学实践活动紧密连接 教学设计也是一门设计科学,它植根于教学的设计实践领域 系统方法 1)教学系统各要素间相互作用、依赖,并与外部环境构成更大的系统 2)系统计划、精细设计的过程; 3)每一步骤“输出”的决策均是下一步的“输入”,每一步又均从下一步的的反馈中得到检验; 4)理论性、科学性、操作性 层次 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 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 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机械系统设计大作业

机械系统设计大作业

目录 第1章总体方案设计 (1) 1.1 研究给定的设计任务 (1) 1.2设计任务抽象化 (1) 1.3确定工艺原理方案 (1) 1.4工艺方案设计 (1) 1.5功能分解功能树 (2) 1.6确定每种功能方案 (2) 1.7确定边界条件 (2) 1.8方案评价 (3) 1.9方案简图 (3) 1.10总体布置 (4) 1.11总要参数的确定 (4) 1.12循环图 (4) 第2章执行系统设计 (6) 2.1运动分析 (6) 2.2动力分析 (6) 第3章传动系统设计 (9) 3.1动力机选择 (9) 3.2运动与动力参数的确定 (9) 3.3运动与动力参数确定 (9) 3.4传动零件设计计算 (10)

第1章总体方案设计1.1 研究给定的设计任务 编号名称电机冷却系统 设计单位起止时间 设计人员设计费用 设计要求 1功能主要功能:对大功率电机进行冷却 2适应性工作对象:大豆、小麦、玉米每次筛重:10kg~20kg 环境:多尘、振动 3性能动力:功率300w左右 整机重量小于25kg 外形尺寸1500×800×500 4工作能力三分钟完成一次振动分离 5可靠度98% 6使用寿命5年 7经济成本600元 8人机工程操作方便,便于筛选完的谷物收集9安全性有漏电保护 1.2设计任务抽象化 图1.1系统黑箱 1.3确定工艺原理方案 物理振动原理 1.4工艺方案设计

人工倒入适量谷物打开开关振动工作关闭电源 收集分离干净的谷物 图1.2工艺路线图 1.5功能分解功能树 图1.3功能树 1.6确定每种功能方案 分离功能:铁丝网格、带孔铁板、带孔塑料板 动力功能:电机 控制功能:开关 分功能 功能解 A B C 分离功能铁丝网格带孔铁板带孔塑料板1.7确定边界条件

在线教育教学系统毕业设计开题分析报告

在线教育教学系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作者:————————————————————————————————日期: 2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所在学院: 专业: 设计(论文)题目:在线教育教学系统指导网络教学: 年月日

一、课题来源及类型 本课题来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被广泛的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技术动力。而在计算机应用中,网络技术的作用十分突出,网络已经发展成为信息技术的核心,主导着信息产品的开发和信息技术市场的进一步的开拓。网络产业已成为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战略性产业。在网络技术的应用中,网络软件的开发技术尤其是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开发技术成了重中之重。不断开发适应用户需求、市场需要的新型软件产品,提高工作效率成为网络软件发展的潮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延伸和发展,网络技术已经逐步拓展到了学生领域,并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当然,近年来,学生在人们学习和工作中的作用也日益明显,也逐渐成为人们平日学习、工作的研究对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研究学生可以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为做出决策提供依据、还可以解决时间、减少资源的浪费,所以对学生越来越重视。 为了进一步推动学生在网络上的运用,更好地为学习学生的朋友特别是学生老师服务,特用AsP制作学生在线教学系统,以更好地为广大计算机学生服务。 本课题的类型是管理信息系统。

二、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情况、本课题特点 意义:现阶段,在市场上也有一些网络教学管理软件,但通过调查我发现有以下几个缺点。一是有的没有老师登录功能,老师不能在网上直接与同学交流。二是有的没有提供上传作业功能,不能把学生作用直接交给老师。三是没有专门为学生学习教育专门制作学生网络教学管理软件。这也是学生网上学习最重要的方面。四是有的系统制作质量粗糙,界面不美观,影响老师同学的使用热情。因为制作一款功能齐全、界面清晰美现、使用方面的学生在线教学系统。 国内外研究情况:国外由于计算机技术起步较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的也早。本课题在国外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善。虽然我国起步较晚,但经过10余年的努力,其发展速度还是很迅猛的,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管理信息系统。 特点:系统采用的是Brower/Server结构,它可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成本效益、支持跨平台访问。基于B/S结构的Web技术使用户能够控制信息,可以授权他们在需要的时候或地方直接访问数据。 本系统是在大学网站在线教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用户的需求具体体现在各种信息的提供、保存、更新和查询,实现这些功能主要是对数据的操作,这就要求数据库结构能充分满足各种信息的输出和输入。

简单机械教案

第一节杠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位置。能准确地画出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和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能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根据杠杆的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进行分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杠杆,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对实例的调研、分析和解释中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到杠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提高探究的乐趣。 2.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感受到生活和科学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杠杆平衡条件2.难点对力臂的引入和理解 【教学过程】 一、杠杆概念: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得出:支点、动力、阻力的概念。 1.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杠杆的共同点(以撬石头为例) (1)绕着固定点转动。固定点——杠杆的支点 (2)受到力的作用。动力和阻力 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展示一组图片,思考这些工具在工作过程中,是否是杠杆?若为杠杆,确定支点的位置、动力、阻力作用点和方向。

3.关于力臂的教学: 教师:动力的作用效果不是由支点到动力作用点间的长度决定,而是由支点到动力作用线间的距离决定。我们把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间的距离叫做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间的距离叫做阻力臂。出示动画实例: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下面请同学们画出图中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撬棒、抽水机(介绍杠杆示意图和力臂的画法)。 什么是杠杆我们已经比较清楚了,利用杠杆为什么能用小的力产生大的力呢?我们知道人们通常是在杠杆平衡或非常接近平衡的情况下使用杠杆的。下面我们请同学们通过做实验来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思考:为什么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步骤2,为什么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杠杆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从支点到动/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力臂的长度,才可从杠杆上的刻度值直接读出。) 提问:课本记录实验数值的表格中力和力臂的单位是什么? 要求学生答出是牛和厘米。教师指出,表中“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单位是牛·厘米,通常用牛·米表示。(用刻度尺量长度,不要求读出估计数值。) 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意义是: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例如用抽水机抽水时,加在抽水机手柄上的力是150牛,如果动力臂是60厘米,阻力臂5厘米,即动力臂是阻力臂的4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四分之一。由此可知抽水机的柄受到的阻力是600牛。 三、练习 1、什么叫动力臂?什么叫阻力臂?画出节后练习第3题各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2、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根据使用杠杆时的用力情况,我们可以把杠杆分为、杠杆和杠杆。在我们平常所使用的工具中,理发师用的剪刀属于杠杆,剪断钢筋用的剪刀就是杠杆,而我们在实验室中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则属于杠杆。 3、省力杠杆的动力臂______阻力臂,费力杠杆的动力臂_____阻力臂;若动力臂的长度是阻力臂长度的三倍,则动力是阻力的_______________。 4、用杠杆去撬动一块石头,如果杠杆的动力臂长2m,阻力臂长40cm,那么只要用 N的力就能撬起重500N的一块石头。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62951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模板(参考)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案例课程名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

学院及系: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育技术系 班级:06级教本二班 姓名:赵国杰 提交日期:2008年11月20日 题目:自己选择一节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依据系统的教学设计理论和过程模式对其进行教学设计。 《计算机硬件组成》教学设计 一、前端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基础知识中的一节,在教材中这一节叫“微型计算机系统”。是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介绍,它是针对高中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对计算机的本质进行介绍,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以便在学习后续知识时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本节课是其中的硬件系统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由哪些硬件组成,及其各部件的功能。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件操作。但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计算机内部结构认识不是很清晰,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差距,水平高的学生和一般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学生通过交流互相学习。教学实施规划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观察实物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有直观的认识,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并简单的了解其功能。? ? ? ? ?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观察、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概念和实物的对接。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简单机械 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杠杆和滑轮的工作原理; 2、能够分析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3、掌握动滑轮和定滑轮对力的改变方式,分析滑轮组的受力;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杠杆和滑轮现象。 教学内容 内容回顾 1、什么是力? 我们将一个物体对另外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做力。 2、二力平衡。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我们称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到的力叫做平衡力。如果物体只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二力平衡。 3、物体的受力分析。 一般情况下是一“重”、二“弹”、三“摩擦”四“场力”。其中重是重力指物体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而受到的力;弹是弹力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来的形状,对跟他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通常包括地面的支持力、水的压力和绳索的拉力等,方向总是与接触面垂直的;场力一般指电场力和磁场力。 【教法】引导学生回顾。 知识精讲 知识点一(杠杆) 【知识梳理】 1、概念:如下图所示,各种工具在使用过程中都是绕这某一点固定转动的,我们把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通常用O表示。 (2)动力:为达到目的而使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 F表示。 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 F表示。 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通常用 L表示。 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通常用 L表示。 2 【教法】 通过展示图片和举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知道什么使杠杆。 【例题精讲】 例1.一根棒在力的作用下,能够,这根棒就叫做杠杆。杠杆的支点是指,作用在杠杆上,促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做 ,杠杆转动的力叫做阻力。从到的距离叫做动力臂。 【教法】:逐步帮主学生疏导概念,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杠杆概念。 【解析】:根据杠杆的概念知道杠杆是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由杠杆的五要素可知支点是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使杠杆转动的力是杠杆的动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是杠杆的阻力,动力臂是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答案】:硬;绕固定点旋转;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动力;阻碍;支点;动力作用线;垂直。 【课堂练习】 1.画出图中各力的力臂。 【教法】:对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概念,进行认真的梳理和解剖。 【解析】:因为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就是支点到延着力的方向的最短距离,就是力臂与力的作用线垂直。

英语教学系统设计

英语教学系统设计

3.教学设计案例 本文以广州英语 Book 8 Module 5 Food and Drink 为例说明,此单元的整体教学目标为: 单词:coffee, coke, noodles, rice bun, best, tea, water, juice, chips, cabbage, soup, tomato, ice cream, chicken 和 beef 句型 : 询问平常吃什么 What do/would you like to have for breakfast/lunch/dinner?和其相应的答句 I like/would like to have ; 询问客人想喝/吃什么Would you like some ? 其相应的答句No, thanks./Yes, please. 等 语法点: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的特点;复习一般现在时的第三人称单数的肯定句式和否定句式:He likes He doesn t like 的句型。用频率副词 usually 表示人的习惯等。 能力:能与别人交流各自对食物的喜好;在餐厅能向营业员说清自己要买的食品;学会有关健康饮食以及了解中外饮食文化的差异等等现以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为例,本课由庞成方教师执教 一、概述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起点《Success with English》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13 中的第一课时,新单词有coffee, coke, noodles, bun, best, best 等,主要句型是Would you like some ?Yes, please./ No, thanks. 本课从学生兴趣出发,联系学生对饮食方面的认识,经过 dialogues, reading, picture talking 等多种活动,复习旧知,联系新知,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使学生经过俩俩交流、创

在线教育系统设计方案

在线教育系统解决方案

目录 1解决方案概述 (5) 1.1在线教育的现状与基本特征 (5) 1.2在线学习的优势及原动力 (6) 1.3采用E-LEARNING 的效益 (6) 1.3.1节约培训成本 (7) 1.3.2增长培训效果 (7) 2系统总体设计 (8) 2.1系统设计原则 (8) 2.1.1开放性原则 (8) 2.1.2安全性原则 (8) 2.1.3稳定可靠性原则 (8) 2.1.4兼容性原则 (9) 2.1.5先进性原则 (9) 2.1.6标准性和规性原则 (9) 2.1.7可管理性 (9) 2.1.8经济性原则 (9) 2.2主要技术路线 (9) 2.2.1基于J2EE技术架构 (9) 2.2.2中间件技术 (10) 2.3系统总体架构 (11) 2.3.1实现多层分级管理 (12) 2.3.2灵活、精细、强大的权限管理 (13) 2.3.3与课程体系相结合 (13) 2.3.4多层次的课程资源管理 (13) 2.4信息安全体系设计 (13) 2.5运行保障体系设计 (14) 2.6数据标准化设计 (14)

2.7二次开发能力保障 (15) 3系统部署结构设计 (16) 3.1系统部署 (16) 3.2逻辑结构 (17) 3.3技术指标 (17) 3.3.1系统运行环境 (17) 3.3.2数据库环境 (17) 3.3.3客户端配置 (18) 4系统安全设计 (19) 4.1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19) 4.2安全基础设施设计 (19) 4.3应用系统安全设计 (20) 4.4安全管理保障体系设计 (20) 5系统特点介绍 (22) 5.1完善的学习管理 (22) 5.2高效的管理能力 (22) 5.3可定制的学习容 (23) 6系统功能介绍 (24) 6.1学生端 (24) 6.1.1学生端界面 (24) 6.1.2个人空间 (24) 6.1.3课件库 (25) 6.1.4在线考试 (27) 6.1.5资源库 (28) 6.1.6通知通告 (29) 6.1.7教培咨讯 (29) 6.1.8学习档案 (30) 6.1.9评估调查 (31) 6.1.10交流园地 (3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