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清华大学思修复习资料(完整慕课讲解)

清华大学思修复习资料(完整慕课讲解)

开篇的话

我们进入大学学习其实主要就是想解决两件事

那就是学会做学问和学会做人

要学好这门课需要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一是要注重学习科学理论,二是注重联系实际生活,三是要学以致用

0.1 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大学生活特点:首先,相对于高中而言大学的学习要求发生了变化,二是生活环境的变化

0.2 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养成优良的学风

进入大学,同学们要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综合素质,树立全面发展的目标,三是创新学习的理念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曾指出

新世纪的学生要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也是对全面学习的深刻解读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但很少有人知道还有“行胜于言”的校风

0.3 确立成才目标,塑造新的形象

下面我们谈谈最为重要的第三件事情

就是确立新目标

进行人生目标的选择和确立

在这个选择与成长的过程中

同学们要做到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知行统一、脚踏实地,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塑造起青年大学生新的时代形象

第一章人的青春之问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1 人的本质

人生观主要由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首先必须解决“人的本质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生是人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同时也改造和发展自身的生命历程

1.2 人生目的与意义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的意义是我们在追寻人生目的的实践中获得的不同的人生目的会有不同的人生选择

第二节端正人生态度创造人生价值

人生的意义,需要从人生价值的角度进行审视和评价。人们只有端正人生态度,找到自己对生活意义的正确答案,才会自觉地朝着选定的目标努力,以全部的情感、意志、信念去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3 端正人生态度

讨论人生目的与意义是为了明确人生应追求的目标和方向

讨论人生态度则有助于思考人应该如何对待生活

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端正人生态度就要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4 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人生价值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依据,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个体的人生活动不仅具有满足自我需要的价值属性还必然地包含着满足社会需要的社会属性个体通过努力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其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

我们在实现自我价值、追求自我利益的同时不能忽视个人和集体

个人和社会之间有着共进共退的关系,而必须重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1.5 人生价值的评价

人的社会性规定了人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

具体来说,人生价值的评价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标准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我认为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的统一是人生价值评价体系中最核心的一点,这也是一个社会能够不断获得发展的动力的重要原因

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1.6 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人生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实践过程

人生价值的评价也是对实践及其成果的评价

人生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人能够自觉地有意识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通过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把人生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因此,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对于大学生而言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具有特殊的要求:首先,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过程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其次,要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2.1理想的含义、类型与特性

一般而言,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

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是与现实相对的一个范畴,它可以说,是人所特有的思维形式,其特点是指向未来,它是作为主体的人,立足于客观现实及其规律把事物发展的可能性与人的主观需要结合起来所构象的未来生活图景,其内容表达的是人们所追求的更真、更善、更美的世界或人生。

人的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

从性质上划分,有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之分

从时间顺序上划分,有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

从主体上划分,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从内容上划分,有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等等

理想具有现实性,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

理想在现实中产生,源于现实,尊重现实,它遵循实际规律,不是空想、幻想、妄想;但是,它又高于现实,不是对现状的简单描绘,而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的现实,是人们的要求和期望的集中表达,它激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一步步地为实现理想目标而奋斗。

理想同时具有超越性,理想的追求意味着,你要不断地突破和超越既有的目标

理想反映了人的内在需要和利益,表达了人们对外部世界的不满足和改变它的愿望。

它产生于实践,又指引着实践,提供了人的实践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

理想与实践相互作用、不断循环上升的这个过程,就推动着人们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在奋斗中追求,在追求中奋斗

可以说,理想是人所特有的自觉能动性,创造性的最高表现。

2.2信念的含义、特征与结构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者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信念是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

它虽然产生于认识的基础,但强调的却是情感的倾向性和意志的坚定性

在本质上讲,信念表达的是一种态度,作为态度的信念则具有强烈的主观性

从信念和理想的关系上讲,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它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从特点上讲,信念具有稳定性,一定的思想或者事物成为一个人的信念需要有明确的认知和强烈的情感,因此,信念具有高于一般认识的稳定性

信念还具有多样性,这个多样性体现在它具有不同的内涵

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信仰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虚幻的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的盲目相信、狂热崇拜;另一种是在社会实践中对以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思想见解或理论主张的坚信不疑、身体力行

后一种就是我们所主张的信仰

对一个人来说,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持有。它构成了人个人行为的支柱

对民族而言,信仰构成凝聚民心的精神

对国家而言,信仰构成了国家意志的核心

而对于一个政党而言,信仰是她的精神旗帜,决定了这个政党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品格

2.3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是国家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要求和希望

进入大学后,首先就是要努力去想清楚的问题是做什么人,走什么路,为什么学的问题

做什么人:清华的同学们清华精神薪火相传同学们要以前辈清华人为榜样

笃志励学完善自我,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到祖国和人民的事业之中

走什么路:要站得高看得远,把个人的发展与祖国的需要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为什么学?今天这个时代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

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清华精神

2.4 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理想从哪里来

它源自于社会源自于实践

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阶段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它包括个人具体的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

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的理想,是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实质上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理想层面上的反映

个人与社会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发展

同样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也不是相互孤立的关系

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相互制约

个人理想的实现

也须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

2.5 理想如何转化为现实

如果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

理想是使人强大的力量

它能够指引人生的目标赋予人生的动力,升华心灵的境界

2.6理想转化为现实的三条基本原则

我为同学们讲述三条基本的准则

其一志存高远始于足下

其二长路漫漫莫畏艰难

其三坚定信念化为实践

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2.7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2.7.1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信仰

它是迄今为止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思想理论体系,人们对这种理论的相信和信奉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彻底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理论又具有强烈的价值性,正是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奉和追求

使马克思主义不仅作为理论而存在,而且也作为信仰而存在

共产主义是一种理想、一种学说一种制度更是一种实践

马克思主义信仰指的是人类崇高的社会理想是科学的共产主义信仰

同学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深刻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努力做到透过复杂的社会现象看到本质、明确方向,能够在你们的时代舞台上有所作为,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2.7.2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信仰可以分为四个基本的部分

一、唯物主义的世界图景

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三、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四、自由而全面的人生追求

2.7.3 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是完全不同的信仰体系

它们之间的区别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分析

第一,两者的世界观基础是不一样的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而宗教的世界观前提则是唯心主义

第二,它们对待科学的态度不同

马克思主义崇尚科学、坚持真理,对科学的全部成就都持一种欢欣鼓舞的支持和拥护的态度,正是立足于科学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人们来说是一种科学的信仰,它诉诸于并指导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

第三,它们对待自身理论观点的态度不同

马克思主义主张不断通过实践检验和理性的考察来审视自身的科学性和现实力量

而宗教则坚持对自身信仰的绝对认同

第四,它们对待人们自身命运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现实的信仰,它不以超自然、超人类的超越价值为目标,而是从人们的世俗生活和现实社会中吸取人生需要的价值因此,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对待人们自身命运时采取的是积极实践的态度,它主张不断自我超越自我实现,去争取自身的解放和个性的发展

宗教信仰的本质特征是人对神的信仰,神灵,无所不能的神灵是人们的理想实现的万能保全者2.8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8.1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我们的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首先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2.8.2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条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2.8.3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人民为信仰的政党

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

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3.1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使人们对于自己的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恰好地统一在一起

爱国主义的内涵包括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和爱自己的国家

每个爱国者都应把“爱我家乡”,“保我国土”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统一,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3.2 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3.3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和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集中体现在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

第二节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3.4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3.4.1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继续坚持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弘扬以民族精和时代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精神,献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促进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

马克思认为,国家起源的二重性理论,国家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二重属性,其中阶级性是其本质属性

3.4.2 经济全球化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3.5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3.5.1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新时期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首先,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其次,更为重要的是今天,其实只要我们讲爱国主义,只要我们谈论中国,都有意无意地却又必然地指向现实中这个社会主义的中国,是因为社会主义中国是以全体人民的福祉为目标

3.5.2 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祖国分裂是中华儿女爱国情怀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及民族情感的认同

民族最根本的含义是指人们经过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而形成的稳定的共同体

真正的爱国主义应该是如下几点的结合:即国际观、中国情和民族魂

3.6 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些民族精神始终服务于爱国兴邦这一主题

3.7 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二者有机统一构成了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

时代精神的内涵中改革创新居于核心地位

3.8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的特点

从救亡图存争取国家独立的背景下那种“我以为血荐轩辕”式慷慨以赴国难式的爱国主义

转变为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背景下更为日常化甚至可能是平淡的看似细水长流却静水流深式的爱国主义

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的另一新特点是爱国激情与现实压力之间的博弈

第三节做忠诚的爱国者

3.9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做忠诚的爱国者,首先要自觉正确地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自觉、正确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还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10 立志报国、成建国才

立报国之志、成建国之才具体来说就是要既对中国的发展充满自信,又要饱含忧患意识,认清

差距

3.11 履效国之行

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由来

中国共产党在2006年10月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系统性、总体性的框架,它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这一体系的灵魂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4.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4.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导航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我们可以用三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这三个比喻就是导航灯稳定器与栖息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盏导航灯

它指明了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凝聚了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最大价值公约数,奠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4.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维系社会团结的“稳定器”

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国家安定的根本

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价值认同,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就无法前进,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核心价值观就是一个国家的稳定器

4.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涵养心灵、守望道德的“栖息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这样一种信仰的力量,它能够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滋养青年的理想安顿普罗大众的心灵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第三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4.3.1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对于富强民主文明与和谐的追求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生动体现,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我们倡导的富强,是人民共同富裕和国家繁荣强盛的有机统一,是和平发展与共享共赢的崭新模式,

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我们倡导的民主是真实的民主,没有门槛不受财产地位民族性别宗教等因素限制,使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是广泛的民主,是高效的民主,是丰富的民主

我们倡导的文明,是以道路选择理论指引制度建构追求全方位的发展与进步,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让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制度文明有机统一,坚持开放包容的创新姿态

和谐,这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它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4.3.2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望和憧憬、是衡量现代社会是否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重要标志,这一价值追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重大问题,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契合,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从社会层面明确了每个社会成员应当共同遵守和践行的价值准则

自由是社会活力之源,也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

我们倡导的自由,不是少数人的形式上的虚伪的自由,而是绝大多数人的实质上的真实的自由,不是凌驾于社会利益之上的绝对的个人自由,而是受到法律和规范制约权利和义务对等的自由,不是超越发展阶段和现实承受能力的自由,而是与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相适应的自由。社会主义的自由不只是追求物质生活的改善,更重要的是保证人民充分享有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机会。使每个人都能人生出彩梦想成真

我们倡导的平等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平等,不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绝对平均主义,是实实在在的平等,不是落在法律字面上的形式上的平等,是要让人人都能公平行使社会权利、履行社会义务分享社会成果,政治上平等参与经济上共同富裕文化上共建共享,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

公正是捍卫权利的天平,它是衡量社会发展的价值准绳

我们倡导的公正不只是强调机会平等和程序正义的公正,而是兼顾结果正义,体现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公正,社会主义社会的各项制度安排。是要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尽最大努力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法治是社会保障之盾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我们倡导的法治,不是片面强调司法独立推行三权分立,更不是对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照抄照搬,而是立足中国的社会现实和文化传统,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法治是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体现人民意志保护人民权益,让法治成为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的坚强柱石

4.3.3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价值追求回答了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涵盖着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各个方面,是每一个公民都应当树立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

爱国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构筑起公民与祖国之间最深厚的情感纽带,也成为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

我们倡导的爱国,就是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同推动国家的繁荣发展对接,把人生意义的提升同增进最广大人民的福祉相连,不断加深对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就是让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紧密结合,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把我们的民族发展好

敬业是职业道德的灵魂,它为个人安身立命奠定了基础。为社会发展进步注入活力

我们倡导的敬业就是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追求崇高的职业理想、激发积极进取的奋斗热情、秉持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锻造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就是要让敬业成为实现梦想的动力之源

诚信是公民道德的基石,既是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也是社会运行的基本条件

我们倡导的诚信,就是要以诚待人以信取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激发真诚的人格力量,以个人的遵信守诺构建言行一致诚信有序的社会,激活宝贵的无形资产,以良好的信用关系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风尚,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友善是公民德行的阳光,它为人际关系注入正能量,为社会和谐提供润滑剂

我们倡导的友善,是爱心的外化,是与人为善与物为善,善待亲人以构建和谐家庭关系,善待他人以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善待万物以形成和谐自然生态

第四节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4.1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都是不能任意选择的,它的历史和文化就是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安身立命的基础。我们民族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是民族自信心的泉源,也是民族力量的文化底蕴。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闭上眼睛不看世界,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非其他基于宗教之上的排他性文明所能比拟

4.4.2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实践,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类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必须要同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正在进行的奋斗实践紧密结合

我们当前正在进行的奋斗就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这条道路就是我们今天所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的这场奋斗是一场没有成功经验和模式可以遵循的艰苦探索,是我们中国人自力更生独立奋斗的一场伟大的实践。我们这场奋斗实践的另一个鲜明特征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我们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场伟大革命。我们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立足于改革开放的奋斗实践,从改革开放的伟大觉醒中汲取智慧,从改革开放的实践与理论创造中丰富思想,从改革开放的方向立场原则中坚定信仰

4.4.3以当代中国面临的时代问题为指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们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立足于当代中国面临的时代问题。对于一个时代而言,问题意识和价值诉求,往往是相伴相生的。当前的时代环境特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提出了一系列崭新课题和现实要求。如果用几个词来描述当前世界的基本特征的话,那一定少不了全球化互联网软实力这几个词

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的硬实力。二是以文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等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以往国家间的竞争主要是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较量,然而当前软实力已经越来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制高点之一。我们需要有效解决“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这一时代问题,让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让世界真正认识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先进性人民性和真实性而居于人类社会的价值制高点,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

我们大学生要把握时代机遇直面时代问题,把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付诸于解决国家现实问题的奋斗实践之中,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和责任担当来引领自己的学习工作,用执着的信念和过硬的本领来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4.4.4 勤学修德明辨笃行,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知行合一,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

新一代清华人,理想的实现靠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靠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我们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只有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才能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宝贵人生。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

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当代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

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5.1 道德释义

道德既有影响人之行为的风俗、规范的意思,又有人之内在品性的意思

在中国古代道德最早分指两个概念道与德,道对人来说都是共同的,德却因人而异

遵循同样的道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德,德既指人的品德又指人的行为

5.2 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道德是人的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正是劳动创造了道德主体人,人们又是在劳动中结成生产关系,并产生需要调整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创造了人们的道德需要,同样人类也是在劳动中萌发出意识及其载体语言和思维,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

道德的本质就是指道德作为道德区别于其他物的根本性质

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属性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所谓经济关系,根本上是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与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相适应。

迄今为止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道德:一种是统一的社会道德一种是对立的阶级道德

道德对社会和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的

5.3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道德的功能就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功能是多样的同时也是多层次的,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调节功能和认识功能是最基本的,此外还有激励功能导向功能等

调节功能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所谓调节功能是指可以通过道德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从而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道德作为调节手段与法律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是人们认识和反映社会现实状况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道德往往借助于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理想等形式,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则和规律,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使人们的道德实践建立在明辨善恶的认识基础上,从而正确选择自己的道德行为积极塑造自身的道德人格。

除了上述主要功能道德还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比如导向功能,还有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

道德的社会作用就是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

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重大的影响,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等

5.4 道德的变化发展

道德不是千古不变的,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五种基本社会形态,也出现了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即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和社会主义

社会的道德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合乎规律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类型的道德,是对人类道德传统的批判继承,并必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第二节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5.5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它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体现,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的经验总结提炼和概括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对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意义重大

5.6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5.6.1 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及其一贯思想就是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这一思想主要体现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对群己关系公私义利之辩的重视和强调

正确地对待群与己公与私义与利,也就是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的根本问题,也是中国伦理道德传统区别于西方伦理道德传统的一个重要特点和优点,可以说它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优秀的部分

5.6.2 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仁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重视和谐观念,渗透到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之中,形成了中华民崇尚中庸讲求中和不走极端的思维方式,培养了中华民族谦恭礼让仁民爱物顾全大局克己奉公爱好和平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思想文化基础

5.6.3 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中国传统道德认为人之所以不同于其它动物是因为人有道德,因而人们除了有物质需要之外还有精神需要,而一切精神需要中最高尚的需要就是道德需要,道德需要是对道德理想的追求

理想人格往往特指一定道德所向往追求的,与其道德原则规范完全符合的具有崇高道德的完美人格典范,理想人格是该道德所认定的各种善的集合,因而也是它为人们树立的最高的行为标准,在中国历史上不同的道德总是有着不同的理想人格

要实现理想人格要靠自己不靠别人,没有主动自强的精神就永远也不会实现精神境界的升华

5.6.4 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立德立功立言被古人称为三不朽,立德比立功和立言更为重要

德被认为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无论个人身处何种社会阶层,重视道德践履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的又一优秀传统,值得我们重视和发扬

5.7 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属于精华的部分表现出积极革新进步的一面,属于糟粕的部分则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不能全盘肯定全面照搬

也不能全盘否定全面抛弃

在对待其他民族或国家的道德文明成果的问题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既反对全盘西化机械的照搬又反对全盘的否定盲目的排外在批判的基础上加以借鉴吸收,剔除其带有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糟粕,吸收带有普遍性和一般性对今天有积极意义的精华

5.8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中国革命道德,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延续和发展。传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应有之义,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激励大学生锤炼优良道德品质的必然要求

5.9 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革命道德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所形成的革命气概、精神品质和道德情操,它是对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弘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想源泉

中国革命道德继承了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摒弃了传统道德的糟粕是中国优良传统道德的延续和发展,是超越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局限而形成的一种崭新的道德

5.10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5.10.1 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上)

中国革命道德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为最终目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和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基础原则,高举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旗帜,形成了无私奉献、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革命精神

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中国革命道德的灵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革命道德的核心和集中体现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贯穿中国革命道德始终的一根红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个伟大创造,对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产生了极其重大的推动作用

5.10.2 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下)

共产党人和革命者从事革命活动的目的就是要为革命利益而奋斗,在个人利益与革命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

中国革命道德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致力于革除旧习气倡导新风尚,新型的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即人际关系是革命道德的重要内容

中国革命道德还体现在共产党人对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视方面,把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看成是能够影响革命成败的大事,因而践履中国革命道德的重要环节就是共产党人修身自律保持节操5.11 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

中国革命道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精神支撑和思想武器。其内容丰富历久弥新,对于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革命道德是先进价值观在道德领域的集中体现,蕴含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思想道德资源,弘扬中国革命道德对于帮助我们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底蕴、增强价值观认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5.12 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发展和道德进步,除了要注意继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和道德的优良传统之外,还必须积极的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成果

人类文化和文明发展进步的过程表明,一种文化与异质文化的交流碰撞冲突和融合,是保持其生命力实现自我更新和发展的重要机制,是文化演进发展的一种规律性现象

在对待其他民族或国家的道德文明成果的问题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既反对全盘西化机械的照搬又反对全盘的否定盲目的排外在批判的基础上加以借鉴吸收,剔除其带有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糟粕,吸收带有普遍性和一般性对今天有积极意义的精华

第三节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5.13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5.13.1“为人民服务”的提出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的现实状况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发展深化为人民服务的认识和实践的历史过程

5.13.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道德建设的核心即道德建设的灵魂,它决定并体现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规定并制约着道德领域中的种种道德现象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主要有三点理由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条件下,每个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建设者都在为社会为他人同时也是为自己而劳动和工作,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上在全体人民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权利和义务不再分属于两个对立的阶级,而是统一于人民自己身上每个人都是服务的对象又都为他人服务,全体人民通过社会分工和相互服务来实现共同利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必须通过向社会和他人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品,建立满足社会和他人需求的良好信誉即通过为社会和他人服务,并为社会和他人所接受以实现自己的利益,换句话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不排斥为社会和他人服务而且需要通过服务甚至是优质服务才能实现市场主体自己的利益。这一点说明为人民服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是必然对立的,我们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为人民服务

不仅在于人们在一切的经济活动当中应该正确地处理个人和与社会竞争与协作,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更在于强调在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引导下制约下,每个市场主体要有为人服务的思想,更自觉更积极更规范地在自主的基础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要求市场主体把自身的特殊利益同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

5.13.3 为什么要反对为人民币服务

有人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每个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天经地义的在有些人的心目中他们把能不能赚钱,有没有社会地位看做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有没有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他们中的少数人很少考虑为他人奉献为人民服务

成为一切向钱看的唯利是图者,甚至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与其提倡为人民服务,不如提倡为人民币服务这样才能调动全社会绝大多数人的积极性

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告诉我们,只有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才能得到人民币,只有为人民多服务服好务才能得到更多的人民币。所以为人民币服务喊得再响没有以为人民服务为基础也不能实现,为了人民币不能忘了人民不能不顾人民。如果为了人民币不顾人民的利益安危甚至生命这个社会将会怎样?因此我们千万不能随意地在为人民服务中加一个币字5.13.4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5.14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

5.14.1 关于“集体”的概念

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

关于什么是集体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把握

从集体包容的范围看,它既可以表现为作为国家民族社会等普遍的集体,也可以表现为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具体的特殊的个别的集体

从集体所反映的性质看以集体在代表整体或社会利益时的真假程度来界定的集体的性质5.14.2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基本要义

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性,使得集体主义应当而且能够在全社会的范围内贯彻实施,在社会主义中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体现着个人根本的长远的利益,是集体所有成员共同利益的统一,同时每个人的正当利益又都是集体利益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集体的兴衰与个人利益得失息息相关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冲突,尤其是发生激烈的冲突的时候必须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即个人应以大局为重使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

在必要时为集体利益作出牺牲,集体主义要求个人为集体作出牺牲并不是任意的,只有在不牺牲个人利益就不能保全集体利益的情况下,才要求个人为集体利益作出牺牲,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之所以强调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归根到底既是为了维护集体的共同利益也是为了维护个人的根本利益,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5.14.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还要提倡集体主义

有人会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还要提倡集体主义

我国目前虽然实行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关系仍然占主导地位

这种经济关系反映在道德领域中必然是维护大多数人利益的集体主义

5.14.4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实践

任何集体都是由个人来管理的,集体的管理者和集体权力的执行者如果没有高度的道德觉悟没有公仆意识那必然会化公为私把集体利益视为自己的囊中之物

这一问题只有通过真正发扬和实行人民民主真正实施人民对集体权力的监督来解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根本上保证了集体权力和国家权力永远掌握在人民的手中,从根本上防止了集体的异化和虚幻化

如何面对现实中代表某个单位或行业利益的形形色色的小集体

不论哪种利益群体只要是遵守国家法律,尊重所有雇员的权利尊重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尽其应尽的社会责任那么这种利益群体就属于国家政策允许存在和鼓励发展的单位,在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和法律制度约束下可以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积极力量,因此在私有制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就业的公民个人以尽职尽责的道德态度工作,并不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相抵牾然而值得指出的是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虽然也具有集体外形,但其本质上与社会主义的集体有根本的区别,其企业毕竟属于企业主而不属于雇员,社会主义国家才是现实的终极集体。实践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应当以国家利益为指归因此我们绝不能把任何形式上的集体都与社会主义国家集体等量齐观,甚至为了所在企业或公司的利益而牺牲国家的利益

5.15社会公德

5.15.1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是最普遍最基本的社会生活他能为社会成员所享有,不具有排他性它涉及的内容是公开的没有秘密可言

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它的公共生活规范和要求

公共生活领域越扩大对公共生活秩序的要求就越高,在当代社会维护公共秩序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5.15.2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当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在社会道德体系中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处于基础层次是公民都应该遵守的最起码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5.15.3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大学生应当积极地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加强公德自律。同学们要提高鉴别善恶美丑的能力做到不涉足不良网站不浏览不良内容,网络交往要做到诚实无欺不侮辱诽谤他人更不能参与网络色情游戏赌博等活动,同时在网络交往中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地相信约会网友避免受骗上当,适度上网对学习和生活是有益的但长时间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会导致耽误学业甚至放弃学业的现象。大学生应当在网络生活中培养自律精神在缺少外在监督的网络空间里自觉做到自律而不逾矩

上一个

下一个

5.16职业道德

5.1

6.1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是为了调节和约束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而形成的行为规范

它们广泛渗透于职业活动的各个方面不仅对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具有引导和约束作用,同时也是保障社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

都应遵守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

5.1

6.2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每个大学生都要面临就业的现实正确的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坚定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的意志和信念对于大学生顺利走进职业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的择业和创业应当适应时代的需要既要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更要符合社会的实际的需要

在实际生活中择业和创业往往是相互联系不能截然分开的,职业活动不仅是人谋生的方式和手段也是人奉献社会完善自身的必要条件,对于大学生来说首先应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人选择职业职业也选择人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要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的利益把自己对职业的期望与社会的需要统一起来,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择业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基础

大学生不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还应当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创业艰苦磨难多,因此只有创业的思想准备是不够的还需要创业勇气,努力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既要不拘泥于陈式又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条件创业的环境等各种现实的因素

5.17家庭美德

5.17.1 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恋爱作为一种人际交往必然也要受到道德的约束。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认识恋爱的道德责任处理好恋爱关系十分重要。恋爱的双方在人格上都是独立的如果把对方当成自己的附庸或依附对方而失去自我都是对爱情实质的曲解,文明的恋爱往往是恋爱双方既相互爱慕亲近又举止得体相互尊重,而绝不是在态度举止语言等方面的粗俗和放纵。

同学们在恋爱问题上应当处理好恋爱与学习恋爱与关心集体恋爱与关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家庭美德在维系和谐美满的婚姻家庭关系中具有十分重要而独特的功能

我们要大力提倡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5.17.2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婚姻观

大学生正值青春韶华树立正确的爱情恋爱与婚姻家庭观,遵守相关的道德规范处理好复杂的感情和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顺利成才

大学生对爱情应该持慎重的态度避免在恋爱关系上把握和处置失当,比如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奉行爱情至上主义而耽误学习虚掷光阴,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爱情因为那样无法产生真挚的感情也得不到真正的爱情,也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说什么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更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了人生方向失恋不失志不能消极颓废失恋不失德不能转爱为恨失恋不失学,不能贻误正常学习生活失恋不失命不能出现意外。恋爱是缔结婚姻组成家庭的前提和基础婚姻和家庭则是恋爱的结果

婚姻不仅需要爱情更需要责任,无论是法律责任还是社会责任都是任何一个婚姻承担者应尽的义务

5.18个人品德

5.18.1 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个人品德不是个人的某种先天的禀赋而是个人在实践中通过社会道德要求的内化锤炼而成的一种特殊品性,不是一种单纯的道德意识现象而是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方式

个人品德不是某种道德要素的表现而是个人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综合体现,不是个别的具体行为而是个人行为的统一整体

个人品德不是偶然的短暂的道德行为现象而是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的稳定倾向

它对社会规范作用的发挥对个体自我完善的实现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5.18.2掌握道德修养的方法

个人品德的养成既要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采取正确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也要自觉地向道德模范学习

高度的自觉性是道德修养的一个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

个人加强道德修养应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所提出的各种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并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当代人道德修养的实践经验身体力行

知行统一就是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以促进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

第四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5.19 向道德模范学习

道德模范是自觉践行社会道德要求的典范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

大学生应当在进行道德修养中自觉开展学习道德模范的活动

将道德模范人物作为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成长道路上的良师追求全面发展的榜样

5.20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服务的精神中奉献精神是精髓

志愿服务所体现出来的这种自愿地,不计报酬地服务他人和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奉献精神

有助于传递社会关爱,弘扬社会正气形成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良好社会风尚

如今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成长成才的重要舞台

5.21 引领社会风尚

良好的社会风尚是人们在社会道德实践中逐渐形成起来的

大学生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要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和引领者,促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社会风尚

第六章尊法守法学法用法

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6.1.1 法律的词源与含义

法治是现代文明的制度基石,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

现在我们说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

广义的法律是指法律的整体:主要包括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也包括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的军事法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等

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根据我国法学界的通说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6.1.2 法律的本质

法律的本质和现象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法的现象是法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外露的多变的通过经验的感性的认识就能了解到而法的本质则深藏于法的现象背后是法存在的基础和变化的决定性力量,是深刻的、稳定的不可能通过感官直接把握需要通过思维抽象才能把握

我们说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而这种意志归根结底,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这就是法律的本质

生产方式是决定法律的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

6.1.3 法律的特征

法律的特征是法律的本质的外化。是法律与其他现象或事物的基本关系的表现

法律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二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规范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主要有两点

1、是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普遍适用于一切社会成员的规范,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

2、别是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三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6.1.4法律的产生与发展

法律并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它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也将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资本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四个原则

一是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相适应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

二是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自由原则

三是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四是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相适应的人权保障原则

社会主义法律

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型法律,它以消灭阶级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历史使命和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法律有着与以往剥削阶级类型法律制度不同的经济基础与阶级本质,它是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而建立的上层建筑,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本

质要求的反映和表现,它为实现普遍意义的平等自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对人类历史上各种类型法律制度的超越

6.1.5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

我国的法律属于社会主义法律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之一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从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之二,是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这是从实质的内容上来看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规律,我国法律内容的调整完善与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是一致的,因此社会主义法律能够反映人民的共同期盼、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科学性和先进性

归纳起来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

二是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律和外国法律的成功经验

三是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不断改革创新、确保立法的质量和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具有五个方面的鲜明特征

一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二体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三体现具有结构内在统一和多层次的国情要求

四体现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

五体现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6.1.6 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的运行包括了法律制定、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这样四个主要环节

也可以说是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四个方面

一是法律制定:法律制定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在我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个部门可以依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部门规章,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但是不能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地方政府可以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制定地方政府规章,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根据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自主制定本行政区的法律

在立法中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和科学立法的原则,表达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诉求,从基本国情和实际情况出发,维护宪法秩序和法制统一

立法活动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大体包括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四个环节

二是法律执行

法律执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广义上

法律执行指的是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管理国家和公共事务过程中,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狭义上的法律执行则特指国家行政机关的执法活动也称之为行政执法

行政执法坚持合法性、合理性信赖保护和效率原则

三是法律适用

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法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人民

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司法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合理及时

司法原则主要有司法公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四是法律遵守

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

第二节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6.2.1 宪法实施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

宪法实施和依宪治国的重大意义三个方面得到体现

一是宪法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二是依宪治国体现了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

三是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宪法实施的基本要求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

二是加强宪法实施

三是要坚持依法执政

我们坚持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要注意划清与西方宪政的界限

宪政这个概念有其特定的含义,宪政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否定封建专制的产物,是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模式的概括,是西方法学理论对自身经验的理论总结,宪政在经过西方学者的反复阐释和演绎后,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指向和特定内涵的范畴,它主要包括三权分立、多党制等基本内容。因此西方宣扬的所谓宪政是特指西方的法治发展模式

一个国家怎么搞法治,选择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归根结底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我们中国已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法治道路在实践中已见成效,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根植于我们独特的文化传统符合我们的基本国情

我国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规定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这些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历史选择和历史形成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安排。

如果我们丢掉了这些根本,盲目地跟着西方所谓宪政跑,就无异于削足适履自毁长城,反观一些西方国家的法治发展历程。它们的所谓宪政模式也各不相同,而且也问题多多。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在世界上大打宪政牌,极力推行它们的宪政模式,它们并非真是为其他国家好,而是以此为手段来搞乱别国控制别国,最终维护其霸权地位。

我国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与西方宪政的本质区别

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制度基础不同

西方宪政建立在资本主义宪法基础上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而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的利益

二是领导力量不同

西方宪政表面看是不同政党轮流执政,其实都是资本和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言人。而我们是旗帜鲜明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是权利主体不同

西方宪政民主下的选举,起决定作用的是资本利益集团或少数精英群体力量。而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四是权力行使方式不同

西方宪政实行三权分立,通过分权制衡来维护资本和资产阶级利益。而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6.2.2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2014年的12月4日,我们迎来了我国的第一个国家宪法日

一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法治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

一是党的领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二是人民主权原则

主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我国宪法体现人民主权原则,强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三是人权保障原则

人权是指人作为人享有和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都是最重要的人权,它包括公民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公民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权利等

四是法治原则

法治是按照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规范行为,是对人治的否定,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五是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集中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我国宪法确立的国体和根本政治制度

国体是国家性质,是国家的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三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四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经济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是指一个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调整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核心的,各种基本经济关系的规则原则和政策的总和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6.2.3 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法律部门它指的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按照法律规范自身的不同性质,调整社会关系的不同领域和不同方法等所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其中实体法律部门包括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

6.2.4 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包括诉讼法和非诉讼程序法

诉讼法是规范国家司法机关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诉讼法包括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