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涤纶织物的抗起球整理方法

涤纶织物的抗起球整理方法

涤纶织物的抗起球整理方法
涤纶织物的抗起球整理方法

涤纶织物的抗起球整理方法

涤纶织物由于具有强力高、拒水性好、手感柔软,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然而涤纶织物在使用过程中经常起毛、起球,影响外观的美感和服用性能。如何降低涤纶织物起球、起毛,一直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1 涤纶织物起球的原因及起球过程

涤纶织物容易起球的原因与纤维性状有密切关系,主要是纤维间抱合力小、纤维的强度高、伸长能力大,特别是耐弯曲疲劳、耐扭转疲劳与耐磨性好,故纤维容易滑出织物表面,一旦在表面形成小球后,又不容易很快脱落。在实际穿用和洗涤过程中,纤维不断经受摩擦,使织物表面的纤维露出于织物。在织物表面呈现出许多令人讨厌的毛茸,即为“起毛”,若这些毛茸在继续穿用中不能及时脱落,就互相纠缠在一起,被揉成许多球形小粒,通常称为起球。

2 影响起毛起球的因素

影响织物起毛、起球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组成织物的纤维;(2)纺织工艺参数;(3)染整加工;(4)服用条件。在这里主要介绍如何应用染整加工达到控制织物的起毛起球的措施。

3 生产工艺

3.1 生产品种

96cm T42/2× 21 124×69 涤卡,成品幅宽 91cm

3.2 工艺流程

3.1.1 烧毛

火口:一正一反;车速:130m/min;烧毛效果要达到4级以上。

3.1.2 精练

由于涤纶织物在纺织过程中要加入油剂、消光剂等组分,而这些组分的存在对染色、漂白加工工序非常不利,必须去除。在这里采用碱氧一浴法。

处方(g/L):烧碱(100%), 8~10 双氧水(100%), 3~4 精练剂UH 20 ,水玻璃 4 ,车速 50 m/min 。

3.2.3 热定形

温度: 200 ℃

车速: 40 m/min

落幅: 91 cm

3.2.4 染色

溢流染色机

处方(g/L):分散染料(%,owf)X,醋酸 1.1 ,醋酸钠 1.1,高温匀染剂 1 ,平滑剂 1 。

染色程序:室温入染,加入高温匀染剂、平滑剂、染料,调整ph值5~6,然后升温到80 ℃,从80 ℃缓慢升温到130 ℃,以1 ℃/min为宜,保温染色30~60 min。

3.2.5 后整理

打底(抗起毛、起球、树脂整理剂F4)→高温焙烘→拉宽→下付

工作液处方(g/L):树脂整理剂F4 50 ,催化剂氯化镁 10 ,柔软剂 20 ,平平加 2 ,焙烘温度 170~180 ,焙烘时间 60 s

4 讨论

(1)烧毛工艺关系到涤纶织物的内在质量和外观风格。对涤纶织物来说,烧毛不仅仅是为了去除茸毛、提高布面光洁度。而且也是一个热处理过程。高温处理能赋予织物一定的身骨和弹性,并能改善织物起毛、起球的状况。因此烧毛工序是关键,在烧毛时要求火要弱小,切不可用强火,以免引起过烧,使织物手感发硬。由于涤纶织物本身的茸毛并不多,采用一正一反,完全可以达到4级以上。级数越高,抗起球效果越好,因为织物的表面越光滑,抗起球效果越好。

(2)精练工序时要求去油要净,否则油剂在穿用、洗涤过程易吸附小颗粒、小花毛,影响抗起球效果,同时由于涤纶织物不耐强碱,在精练过程中烧碱对涤纶织物能起到碱减量的作用,使涤纶织物表面产生剥皮效果,提高了抗起毛、起球效果。

(3)染色工序时要求必须加入平滑剂,以保证布面平滑,在染色过程中,不会由于反复摩擦而引起小球等现象;染色升温速度不可太快,以免引起折皱,影响抗起球效果。另外,采用高温排液,

以去除低聚物对抗起球效果也有一定的作用。

(4)后整理时,浸轧防起球树脂整理剂F4。

树脂整理剂F4是丙烯酸酯粘合剂,属非离子型。树脂整理剂F4外观为有荧光的白色乳液,能以任意水稀释,1%水乳液的pH值为6~7。树脂整理剂F4具有交联作用,在织物整理中,树脂渗入纤维间,使纤维与毛茸粘结。经过高温焙烘形成不溶的网状结构,从而达到优质的防起毛、起球的效果。缺点是不耐强电解质,在使用过程中,催化剂氯化镁的量要适当,不能太多并且应先溶解稀释好后,在一边搅拌的情况下缓缓加入,以防引起树脂整理剂沉淀,影响抗起球效果。高温焙烘时要求温度必须达到规定的温度,温度太低时树脂整理剂交联效果差,不能粘结茸毛,而影响抗起球效果,但也不能太高,从而引起织物强力下降。

织物的起毛起球实验

织物的起毛起球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熟悉起毛起球的试验方法,掌握操作要领、指标评定。参阅GB/T 4802.1,GB/T 4802.2,GB/T 4802.3。 二、实验仪器、试样 YG502型圆轨迹织物起毛起球仪,YG511型箱式织物起球仪,YG401型织物平磨仪(马丁代尔仪),剪刀、取样器。标准样照,评级箱。机织物、针织物若干。 三、圆轨迹法实验方法、步骤 1.裁样 用剪刀或取样器裁取直径为(113 ±0.5)mm的试样5块,取样应距布边10cm以上,试样上不得有影响试验结果的疵点。 2.选定压力和起毛起球的次数,压力和刷揉次数因织物不同而不同,一般按表1选定。 3.夹入试样,在仪器上先刷毛后揉球(即先起毛后起球)。 表1 起毛起球的次数 4.评级,将起球后的试样放入评级箱和标准样照对比,评出等级。 5.结果计算与说明计算5个试样等级的算术平均数,修约至邻近的0.5级。需要时,可用文字加以说明。 四、马丁代尔法实验方法、步骤 1.在同一块样品上剪取2组试样。一组为直径40mm的试样4块,另一组为直径140mm 的自身磨料织物4块,如果4块试样未能包含不同的组织和色泽,应增加试样块数。 2.分别将4块试样装在仪器夹头上,测试面朝外。当试样不大于500g/m2时,在试样与试样夹金属塞块之间垫一片聚酯泡沫塑料;测试织物大于500g/m2或是复合织物时,则不需垫泡沫塑料。各试样应受到同样的张力。 3.分别将毛毡和磨料织物放在磨台上,把重锤放在磨料上,然后放上压环,旋紧螺母,把磨料固定在磨台上,4个磨台上的磨料应受到同样的张力。

4.把磨头放在磨料上,加上压力锤。 5.预置计数器为1000,开动仪器,转动摩擦达1000次,仪器自停。 6.取下试样,在评级箱内与标准试样对照,评定每块试样的起球等级,精确至0.5级。 7.计算4块试样等级的算术平均数,修约到小数点后2位。如小数部分小于或等于0.25,则向下一级靠(如 3.25级即为3级);如大于或等于0.75,则向上一级靠(如2.85级即为3级),如大于0.25而小于0.75,则取0.5。 五、起球箱法实验方法、步骤 1.剪取 114mm×114mm 试样4块(纵向与横向各2块),测试面向里对折后,在距边6mm 处用缝纫机缝成试样套。将其反过来,使织物测试面朝外(见图1)。 2.将试样在均匀张力下套在载样管上。 试样套缝边应分开平贴在试样管上。在试样边上包以胶带(长度不超过载样管圆周的一圈半),以固定试样位置并防止试样边松散。 3.清洁起球箱,箱内不得留有任何短纤维或其他影响试验的物质。 4.把4个套好试样的载样管放进箱内,牢固地关上箱盖,把计数器拨到所需转动次数。羔羊毛织物、粗纺织物为7200,精纺织物及其他为14400或根据协议要求。 5.启动起球箱,当计数器达到所需转数后,从载样管上取下试样,除去缝线,展开试样,在评级箱内与标准样照对比,评定每块试样的起球等级,精确至0.5级。 6.计算4块试样起球等级的算术平均值,修约至小数点后2位,然后根据小数值的大小靠整数级。如小数部分小于等于0.25,则向下一级靠;如大于等于0.75,则向上一级靠;如大于0.25而小于0.75,则取0.5。 图1 起球箱法试样形态及其尺寸(mm )

防止衣服起球起毛方法归纳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Standard International Group(HK) Limited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防止衣服起球起毛方法归纳 对于怎么防止衣服起毛起球,最根本的是从面料本身出发,通过改变纤维的结构、成分与性能,改变纱线的纺纱工艺及织物结构或改变染整工艺等方面来提高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 目前国内外对于控制棉织物起毛起球的一些方法如下: (1)、选择在纱线和织物生产过程中不易起球的纤维; (2)、在批量生产中减少摩擦,例如选用合适的纱线润滑剂如 Lubsoft ,在喷射染色中也可用一些润滑剂; (3)、在喷射染色机中采用活性染料染棉时,可使用结晶硫酸钠代替常用的食盐; (4)、纤维素和涤毛织物用适量超喂进行热定形,以使纱线更好定形; (6)、剪毛同时进行刷毛,可去除表面纤维以及突出的纤维; (6)、两面都烧毛,可去除表面纤维以及突出的纤维; (7)、对棉采用Cellusoft-L 酶生物抛光; (8)、在喷射染色中用专用助剂 Sraglow-CL 处理棉布,以清除布面松散纤维,该助剂也可用于成衣滚筒水洗中; (9)、有机硅用量需恰当,以避免过度柔软和润滑,否则会促使纤维移向表面引起起球; (10)、采用特种整理剂整理,如:Sarafeel-jy/Sarafeel-763,特种有机硅复配物,能赋予织物柔软性和通过成膜提高起球性;Sarasoft-MR 有机硅类聚合整理剂,有成膜性能,能提高耐磨性;Garfinish-As 有抗起球和抗擦伤的特性,可加在传统的整理液配方中[3]; (11)、用“树脂拍打”整理,在初次起绒后用树脂整理,使毛绒发脆,然后用机械拍打法使毛绒脱落; (12)、采用抗起毛起球剂 ATP 对织物进行抗起毛起球整理。 (13)、采用无甲醛树脂整理剂-聚氨酯(PU)对织物进行整理; (14)、对棉织物用Siroflash 法(S 法)处理时,最先用过氧化物来浸轧布料,接着连续进行UVC 照射;[注:Siroflash 法系对布料或衣服表面进行紫外线(UVC )照射之后,以过氧化氢或全单硫酸(PMS )进行氧化处理。此法可以减少棉织物的起毛球情形。

服装起球起毛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服装起球起毛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服装起球起毛的原因及改善方法 随着消费者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服装面料质量问题的投诉也与日俱增。这些投诉的一个共同点,都是穿过或洗过的服装面料。主要投诉的问题是:色牢度、洗后缩水、毗裂、起球、勾丝等等。起毛起球是影响织物手感、外观及服用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影响织物美观,还降低了其服用性能和使用寿命。1织物起毛起球的过程 ●起毛: 毛绒最初是沿纤维的纵向产生。织物受到外界摩擦时,当摩擦力大于纤维强力或纤维之间的摩擦力或抱合力时,纤维末梢就被拉出形成圈环和绒毛,织物表面生成绒毛使布面失去光泽. ●纠缠成球: 在毛绒密集区域,松散的纤维产生纠缠。当绒毛露出一定长度后,在一定距离间的绒毛因揉搓摩擦,反复伸长和回缩而纠结成球.生成的毛球并不大,也不形成死结,它的一端埋植在织物的纤维中,并连接于布面.毛球易藏污纳垢,影响织物美观. ●毛球增长: 纠缠的纤维靠紧形成小球,这些小球由强韧的纤维挂在织物表面,不断增长。 ●毛球脱落: 当织物继续受到摩擦时,连接毛球的纤维会因反复拉伸弯曲疲劳而断裂,自

布面脱落.人们感觉织物是否容易起球常常与真实情况不符,很容易起毛起球的织物因绒球的寿命短往往给人以不易起球的感觉. 2、起球速率 起球的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 ●摩擦的程度和力度 ●纤维是否容易从纱线中向外移动 ●突出纤维的挠曲性 ●“系球”纤维的抗弯刚度/强力

3、容易起球的织物 ●毛及其混纺织物: 针织毛衣类、毛呢类、羊毛衫等。 ●化学短纤及其混纺织物:涤棉、涤粘、腈棉等。 ●轻薄织物的针织类: 纯棉拉架、莫代尔、粘胶、天丝等再生纤维素纤维织物。 ●牛仔绣花 4、如何测试及评核起球 (1)测试方法: 将织物用各种摩擦方法作一定次数的摩擦,使之起毛、起球。 ?GB/T 4802.3-2008 起球箱法

纺织染整工艺 退浆

退浆 1.退浆的原理 去除织物上浆料的工艺过程。棉、粘胶以及合成纤维等织物的经纱,在织造前大都先经过浆纱。浆料在染整过程中会影响织物的润湿性,并阻碍化学品对纤维接触。因此织物一般都先经退浆。棉织物退浆兼有去除纤维中部分杂质的作用;合成纤维织物有时可在精练过程中同时退浆。 2.退浆方法 各类织物退浆的方法随浆纱所用的浆料而不同,常用的有下列四种方法。 热水退浆法 织物浸轧热水后,在退浆池内保温堆置十多小时,使浆料溶胀而易于用水洗去。这种方法对于用水溶性的海藻酸钠、纤维素衍生物等为浆料的织物,有良好的退浆效果。对于用淀粉上浆的织物,在25~40℃下堆置较长时间,任其自然发酵、降解,也可获得退浆效果。 碱液退浆法 淀粉在氢氧化钠(烧碱)溶液作用下能发生溶胀,聚丙烯酸聚合物在碱液中较易溶解,可利用精练或丝光过程中的废氢氧化钠溶液作退浆剂,浓度通常为10~20克/升。织物浸轧碱液后,在60~80℃堆置6~12小时;棉织物还可应用碱、酸退浆,其方法是先经碱液退浆,水洗后再浸轧浓度为 4~6克/升的稀硫酸堆置数小时,进一步促使淀粉水解,有洗除棉纤维中无机盐类杂质的作用。 酶退浆法 主要用于分解织物上的淀粉浆料,退浆效率较高。淀粉酶是一种生物化学催化剂,常用的有胰淀粉酶和细菌淀粉酶。这两种酶主要组成都是α-淀粉酶,能促使淀粉长链分子的甙键断裂,生成糊精和麦芽糖而极易从织物上洗除。淀粉酶退

浆液以近中性为宜,在使用中常加入氯化钠、氯化钙等作为激活剂以提高酶的活力。织物浸轧淀粉酶液后,在40~50℃堆置1~2小时可使淀粉充分水解。细菌淀粉酶较胰淀粉酶耐热,因此在织物浸轧酶液以后,也可采用汽蒸3~5分钟的快速工艺,为连续退浆工艺创造条件。 氧化剂退浆法 有多种氧化剂可以适用。将织物在浓度为3~5克/升的过氧化氢碱性溶液中浸轧,再经汽蒸2~3分钟,可促使淀粉、聚乙烯醇降解,同时对织物有一定的漂白效果。用亚溴酸钠退浆时,织物以pH为9.5~10.5、有效溴浓度为 0.5~1.5克/升的亚溴酸钠溶液浸轧,在常温下堆置20分钟左右,对羧甲基纤维素、淀粉或聚乙烯醇上浆的织物有良好的退浆效果。过硫酸铵盐或钾盐也有良好的退浆作用,但易使纤维素纤维脆损。 3.浆料的总类 经纱上浆所用桨料有天然浆料如淀粉、野生淀粉,化学浆料如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酸(PAA),纤维素制剂如羧甲基纤维素(CMC)等。上浆液中还加入其它成分如防腐剂、柔软剂、吸湿剂、减磨剂等。经纱上浆率的高低和纤维的质量、纱支、密度等有关,纱支细、密度大的织物,经纱上浆率高些,一般织物上浆率4%~8%。 淀粉浆多用于纤维素纤维织物,如棉织物、麻织物等,化学浆料多用于合纤织物。 4.织物上浆的原因 织物在织造前都经过上浆处理,以提高经纱的强力、耐磨性及光滑程度,从而减少经纱断头,保证织布顺利进行。 5.退浆剂

GB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简介

GB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简介 1.参照标准: GB/T 4802.4 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4部分:随机翻滚法 (GB/T 4802 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由四部分组成,分别为圆轨迹法、改型马丁代尔法、起球箱法、随机翻滚法这四种测试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方法。) 2.试验仪器:乱翻式起球测试仪 3试验原理: 将样品放入测试箱中,在叶轮的旋转作用下,置物盒软木衬壁连续随机摩擦,在到达设定时间后,取出样品进行评级。 4.主要仪器与用具: (1)起球箱 (2)软木圆筒衬垫:长452mm,宽146mm,厚1.5mm。软木垫使用1h后需更换。 (3)空气压缩装置:使试验仓达到一定压力(14-21KPa)。 (4)胶黏剂、灰色短棉。 (5)评级箱:用白色荧光管或灯泡照明。光源位置与试样平面保持5°—15°,观察方向与试样平面保持90°±10°。正常校正视力的眼睛与试样距离应在30cm—50cm。 5.试样的制作: (1)预处理:如需预处理,可采用双方协议的方法进行水洗或干洗样品。 (2)从织物样品上取3个试样,尺寸为(105±2)mm*(105±2)mm,另剪一块尺寸相同的布样作为评级所需的对比样。对试样进行标记,并使用粘合剂将试样边缘封住,悬挂晾干。 6.试验步骤: (1)将来自同一样品的3块试样分别放入不同的试验仓进行试验。 (2)将灰色短棉与试样一同放入试验仓(重25mg,长6mm) (3)将试验时间设为30min,启动仪器,打开气流阀。 (4)试验结束后,取样评级,并用真空除尘器清楚残留的棉絮。 7.试验结果评级:

评级箱应放在暗室中。 沿织物纵向将已测试样和一块未测试样并排放在评级箱的试样板中间(如果测试样在测试前经过预处理,则对比样也应经过预处理。相应的如果测试样测试前未经预处理,则对比样应为未经预处理的试样)。已测试样放左、未测试样放右。评级为主观评定,建议至少2人评级。试样外观及对应级别如下表: 记录每块试样的级数,单个人员评级结果为对所有试样评定级数的均值。样品的试验结果为全部人员评级的平均值,若均值不是整数,修正约至最近的0.5级,并用“—”表示,如3—4。如果单个测试结果与平均值之差超过半级,则应同时报告每一块试样的级数。

纺织品起毛起球的解决方案

纺织品起毛起球的解决方案 纤维原料选择 在进行纺织品设计时,要根据成品的最终用途进行原料选择,在符合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选择不易起毛起球的纤维材料。 在涤纶纤维大分子中引入第三单体可以制造抗起球纤维,如加入第三单体聚乙二醇、聚丙二醇、邻位或间位苯二甲酸、脂肪族二元酸共聚可得到抗起球纤维,可制成很好的西服面料,也可作运动衣、便服、衬衫、床上用品和装饰用品等;通过制造强力较低的涤纶或异形截面丝也可以赋予涤纶纤维抗起毛起球的效果。 此外,在进行纺纱之前合理配棉,综合考虑纤维的细度、长度、卷曲度等各项因素,合理掌握配棉比例,也可以减少织物的起毛起球。 改善纺纱织造工艺 纱线采用喷气纺的抗起毛起球性能要比环锭纺好。环锭纺纱,较长的纤维倾向于集中在纱线中间,而较短的则在外侧,从而导致起球。 在精梳之前的工序,对棉花或棉条进行充分的梳理,减少棉花或棉条中的杂质和棉通过控制纱线支数、纱线捻度,改变织物组织结构,提高紧密度等等来提高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有一定效果,但织物手感、外观等会受影响。 棉织物 烧毛和生物抛光,生物抛光是一种用纤维素酶改善棉织物表面的整理工艺,以达到持久的抗起毛起球性并增加织物的光洁度和柔软度的目的。生物抛光是去除从纱线表面伸出的细微纤维。酶的水解和机械的冲击共同去除了织物表面的毛绒和纤维的末梢,使织物组织变得更清晰,色泽更明亮,运用生物抛光降低织物起毛起球趋势的效果持久。 树脂整理,对于棉织物的抗起毛起球,可主要采用生物抛光,有时可以结合烧毛和树脂整理,但烧毛不耐久,重在治表,树脂整理会影响织物手感。 羊毛织物 氧化法 氧化法的机理是采用各种氧化剂结合树脂,剥除羊毛纤维表面的鳞片,去除定向摩擦效应,加上树脂整理,控制纤维向外滑移。该种方法的缺点是若控制不当,纤维强力损失过多,因此主要应用于羊毛纤维。还原法 还原法的机理与氧化法类似,只是通过还原剂来达到目的。

毛巾织物上浆工艺要点

毛巾织物上浆工艺要点 2008-01-11中国家纺网编辑:张康虎 毛巾织物的上浆与一般装饰或服装用织物的上浆有着许多不同,这些不同主要是由毛巾织物的特点和毛巾织造设备所决定,因此,在毛巾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浆纱工艺制定和设备调整都不能完全参照普通织物的浆纱工艺或在此基础上作简单的调整。 为本文的需要,这里需对毛巾织造设备和与之对应的部分工艺参数作简单说明,以利于对浆纱工艺的阐述。首先,与普通织机相比,毛巾织机有两套送经系统,一套是地经送经系统,主要用于织造毛巾织物的底布,另一套是毛经送经系统,主要用于织造织物的毛圈部分;其次,相对于一般织物而言,由于毛巾织物毛圈对底布的覆盖,因此毛巾织物不要求地经表面花纹清晰,所以地经纱所需要的张力可以比普通织布机低;第三,毛巾织机与普通织机相比,增加了一套专有的打纬起毛装置,由该装置控制者毛圈的高矮和有无;第四,毛经的张力在起毛圈的时候较小,但在织缎档时张力须增大,以利于缎档花型清晰;第五,相同宽度的织轴中,毛经纱或地经纱的头份远小于装饰或服装用织物等等。因此,基于上述这些方面的不同,毛巾织物的织造对织轴的上浆质量有着自己特殊的要求。 1. 毛巾产品对上浆的要求 毛巾产品的上浆主要是针对于毛经纱而言,因为对于一般的毛巾织机,用合股纱做地经能满足其织造的张力要求,即使用单纱做地经,也可参照一般织物处理。所以本文在这里只对毛经上浆做初步论述。 在客户要求的外观质量中,毛圈(或绒面)的丰满平整是基本的要求之一,特别对于割绒产品,如果整个货面出现不规则的高毛或凹毛(引起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毛羽粘连),不仅给后道工序增加不必要的劳动,而且会从整体上影响坯巾的绒面效果和质量。同时,基于上述第四点考虑,即毛经的张力在起毛圈和织缎档时有很大的变化,因此为了保证织缎档时毛经纱有足够的强力而不会使纱线在此时断头,就必须在浆纱时产生一定的上浆率以满足织机张力的需要。结合这些分析,我们在总结几年来生产经验的基础对毛经浆纱质量提出了以下基本要求,那就是:在保证经纱强力的条件下,适当增加浆液在经纱表面的披覆,提高耐磨性能,使经纱表面毛羽服帖并保持纱线良好的弹性,减少在织造过程中相邻毛经间的粘连,保证坯巾表面的毛圈平整度和丰满度。 2. 上浆工艺的分析与选择 我公司浆纱机为郑纺机产G142D单浆槽热风式浆纱机。为保证毛经纱上浆能满足织造上机需要,根据该设备性能,我们经过反复斟酌,按照以下几种上浆工艺参数分别

纺织染整工艺退浆

纺织染整工艺退浆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退浆 1.退浆的原理 去除织物上浆料的工艺过程。棉、粘胶以及合成纤维等织物的经纱,在织造前大都先经过浆纱。浆料在染整过程中会影响织物的润湿性,并阻碍化学品对纤维接触。因此织物一般都先经退浆。棉织物退浆兼有去除纤维中部分杂质的作用;合成纤维织物有时可在精练过程中同时退浆。 2.退浆方法 各类织物退浆的方法随浆纱所用的浆料而不同,常用的有下列四种方法。 热水退浆法 织物浸轧热水后,在退浆池内保温堆置十多小时,使浆料溶胀而易于用水洗去。这种方法对于用水溶性的海藻酸钠、纤维素衍生物等为浆料的织物,有良好的退浆效果。对于用淀粉上浆的织物,在25~40℃下堆置较长时间,任其自然发酵、降解,也可获得退浆效果。 碱液退浆法 淀粉在氢氧化钠(烧碱)溶液作用下能发生溶胀,聚丙烯酸聚合物在碱液中较易溶解,可利用精练或丝光过程中的废氢氧化钠溶液作退浆剂,浓度通常为10~20克/升。织物浸轧碱液后,在60~80℃堆置6~12小时;棉织物还可应用碱、酸退浆,其方法是先经碱液退浆,水洗后再浸轧浓度为 4~6克/升的稀硫酸堆置数小时,进一步促使淀粉水解,有洗除棉纤维中无机盐类杂质的作用。 酶退浆法 主要用于分解织物上的淀粉浆料,退浆效率较高。淀粉酶是一种生物化学催化剂,常用的有胰淀粉酶和细菌淀粉酶。这两种酶主要组成都是α-淀粉酶,能促使淀粉长链分子的甙键断裂,生成糊精和麦芽糖而极易从织物上洗除。淀粉酶退浆液以近中性为宜,在使用中常加入氯化钠、氯化钙等作为激活剂以提高酶的活力。织物浸轧淀粉酶液后,在40~50℃堆置1~2小时可使淀粉充分水解。细菌淀粉酶较胰淀粉酶耐热,因此在织物浸轧酶液以后,也可采用汽蒸3~5分钟的快速工艺,为连续退浆工艺创造条件。 氧化剂退浆法 有多种氧化剂可以适用。将织物在浓度为3~5克/升的过氧化氢碱性溶液中浸轧,再经汽蒸2~3分钟,可促使淀粉、聚乙烯醇降解,同时对织物有一定的漂白效果。用亚溴酸钠退浆时,织物以pH为~、有效溴浓度为~克/升的亚溴酸钠溶液浸轧,在常温下堆置20分钟左右,对羧甲基纤维素、淀粉或聚乙烯醇上浆的织物有良好的退浆效果。过硫酸铵盐或钾盐也有良好的退浆作用,但易使纤维素纤维脆损。 3.浆料的总类

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试方法和标准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试方法和标准 由于织物的原料、用途以及产品的出口地有较大差别,使得在对织物进行起毛起球测试时,测试方法上也有所不同,例如,马丁代尔法和箱式起毛起球法这两种测试方法主要是针对欧洲市场的,随机翻滚起毛起球法主要是对美国市场进行出口时采用的方法;而针对中国市场采用的测试方法是圆轨迹起毛起球法。下面就以上四种方法做简单介绍: 1.马丁代尔起毛起球法: 马丁代尔起毛起球测试方法主要模拟的是当织物受到自身不断摩擦后起球的情况,该方法适用于毛织物及其他易起球的机织物。原理是:圆形试样在规定的负荷质量下,与相同织物或羊毛织物磨料摩擦。织物以圆形的轨迹绕与试样平面垂直的中心轴自由转动,经规定的摩擦阶段后,采用视觉描述方式评定试样的起毛或起球等级。相对应的国家标准是GB/T 4802.2—2008《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2 部分改型马丁代尔法》。 2、起球箱起毛起球法: 该方法主要模拟了织物受到自身或者外界摩擦力时的起毛起球的状况,主要适用于毛织物。该方法对应的国家标准是GB/T 4802.3—2008《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3 部分起球箱法》。其原理是将试样按照规定方法和试验参数,安装在聚氨酯塑料管上,之后放入有恒定转速且衬有橡胶软木的木箱内随意滚动,经过规定的转数后,在标准的视觉条件下,对起毛起球后的试样进行视觉描述评定。 3.随机翻滚起毛起球法: 该方法主要模拟了织物在经过自身或者外界高频率的摩擦后布面的起毛起球的情况,相应的国家标准是GB/T 4802.4—2009《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 4 部分随机翻滚法》。其原理是:将三块试样放入随机翻滚式起球箱内,使织物在铺有软木衬垫并填有少量灰色短棉的圆筒状试验仓中随意翻滚摩擦。在标准光源条件下,对起毛起球后的试样进行视觉描述评定。 4.圆轨迹起毛起球法: 圆轨迹起毛起球仪法相对应的国家标准是GB/T 4802.1—2008《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1 部分圆轨迹法》。该测试方法的原理是:织物试样在规定的载荷作用下,沿着圆周轨迹做规定次数的摩擦。其中不同织物起球的条件会有所不同,例如有些织物(合成纤维长丝外衣织物等)在进行实验时,先用尼龙刷对织物试样摩擦一定次数,使织物表面产生毛茸,然后将试样与磨料织物进行摩擦起球;而有些织物(如精梳毛类织物)则直接在织物磨料上进行起球。然后在规定光照条件下,对起毛起球性能等级进行视觉描述评定。目前该方法是国内工厂以及实验室采用最为普遍的织物起毛起球的测试方法,操作简单方便。 Standard International Group(HK) Limited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服装起球起毛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服装起球起毛的原因及改善方法 随着消费者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服装面料质量问题的投诉也与日俱增。这些投诉的一个共同点,都是穿过或洗过的服装面料。主要投诉的问题是:色牢度、洗后缩水、毗裂、起球、勾丝等等。起毛起球是影响织物手感、外观及服用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影响织物美观,还降低了其服用性能和使用寿命。1织物起毛起球的过程 ●起毛: 毛绒最初是沿纤维的纵向产生。织物受到外界摩擦时,当摩擦力大于纤维强力或纤维之间的摩擦力或抱合力时,纤维末梢就被拉出形成圈环和绒毛,织物表面生成绒毛使布面失去光泽. ●纠缠成球: 在毛绒密集区域,松散的纤维产生纠缠。当绒毛露出一定长度后,在一定距离间的绒毛因揉搓摩擦,反复伸长和回缩而纠结成球.生成的毛球并不大,也不形成死结,它的一端埋植在织物的纤维中,并连接于布面.毛球易藏污纳垢,影响织物美观. ●毛球增长: 纠缠的纤维靠紧形成小球,这些小球由强韧的纤维挂在织物表面,不断增长。 ●毛球脱落: 当织物继续受到摩擦时,连接毛球的纤维会因反复拉伸弯曲疲劳而断裂,自

布面脱落.人们感觉织物是否容易起球常常与真实情况不符,很容易起毛起球的织物因绒球的寿命短往往给人以不易起球的感觉. 2、起球速率 起球的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 ●摩擦的程度和力度 ●纤维是否容易从纱线中向外移动 ●突出纤维的挠曲性 ●“系球”纤维的抗弯刚度/强力

3、容易起球的织物 ●毛及其混纺织物: 针织毛衣类、毛呢类、羊毛衫等。 ●化学短纤及其混纺织物:涤棉、涤粘、腈棉等。 ●轻薄织物的针织类: 纯棉拉架、莫代尔、粘胶、天丝等再生纤维素纤维织物。 ●牛仔绣花 4、如何测试及评核起球 (1)测试方法: 将织物用各种摩擦方法作一定次数的摩擦,使之起毛、起球。 ?GB/T 4802.3-2008 起球箱法

6、织物的整理(后处理、整理)

6、织物的整理(后处理、整理) 机织物、针织物及其他各类织物下织机后,须经过染整加工,如练漂、染色或印花整理等工序处理,才能成为投放市场的纺织商品。在这里讲的整理内容系指织物经漂、染、印加工后为改善和提高织物品质的最后加工整理。 近年来织物的后整理发展迅速,它已以单纯地发挥纤维固有特性和效果不耐久的整理向着运用新型整理剂和设备,赋予织物更优良性能和持久性效果的方向发展,如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在性能与外观上的互仿。通过后整理使织物获得纤维本身原先并不具备的功能等。 一、织物后整理按其整理目的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个方面(织物整理的目的); 织物整理的目的概括起来说就是使织物“完美化”,具体归纳如下: (1)使织物规格化。使织物门幅整齐,尺寸形态稳定(符合规定标准)如(拉)幅整理,防缩防皱整理和热定型等,称为定性整理。 (2)改善织物手感。如硬挺整理、柔软整理等。这类整理可用机械方法、化学方法或三者共同作用处理织物,以达到整理目的。 (3)改善织物外观。如光泽、度、悬垂性等。有轧光整理、增光整理以及其他改善织物表面的整理。 (4)其他服用性能的改善(赋予织物的新的特点)。如阻燃、拒水、化纤织物的亲水性,防静电,防起毛起球等整理。 织物后整理根据上述要求,其加工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机械后整理和化学后整理。通常将利用湿、热、力(力、压力)和机械作用来完成整理目的加工方法称为一般机械后整理。而利用化学药剂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改变织物物理化学性能的称为化学整理,但二者并无截然界线。例如柔软整理既可籍一般机械整理方法进行。也要用上柔软剂的方法获得整理效果,但大多数是两种方法同时进行。 上述是按织物整理加工的工艺性质来分的,还有就是按织物整理效果来分。这种分类方法是以织物保持整理效果的程度来区分的,具体可分为暂时性整理、半耐久性整理和耐久性整理三种。

织物起毛起球的影响影响因素有那些

织物耐磨仪实验测试方法 纺织品起毛器去测试是常见测检测类型,关于织物的起毛起球成因问题,在不同的环境下会有不同的结果情况产生,本文就简单的按照常规情况分析织物起毛起球的影响影响因素有那些。 理论上有下列步骤导致起球: ①由于机械作用将纤维拉伸至织物表面,并形成茸毛; ②茸毛缠结成球,通过固着纤维和织物表面相连; ③在磨擦、洗涤、穿着和清洁过和程中,连续的机械作用使球脱落。 任何短纤维都会起球,涤纶短纤的起球最为严重。这主要是由于涤纶的强力和抗曲性能高,使形成的球不易从纤维上脱落,而且涤纶的静电很容易吸附外来粒子产生起球。 纤维长度和细度,低捻度,多毛和膨松的纱线,单根纱、织造类型,及所用的整理剂种类等,都会促使纤维起球。具体影响因素如下:

1、如果形成的速度大于脱落的速度,球将堆积在表面。成球的速率与纱线中纤维的数量、长度、横截面、纱线念度、织物结构等有关。任何可使纤维滑向纱结表面的因素都可提高成球速率。 2、短纤长度越长,起球越少。因为凸出在单位面积上的纤维末端较少,而且长的纤维也可以被更牢固地固定在纱线上。 3、较粗纤维有刚性,不易起球。 4、横截面呈圆形且表面光洁可使纤维很容易滑移至织物表面,从而起球。不规则的横截面可降低起球趋势。 5、低强度纤维可提高小球脱落速度。 6、高卷曲可减少起球。 7、支数越细,越不易起球。而涤/毛混纺织物例外,相比同混纺比织物,纱线越细,表面涤纶更多,则更易球。 8、捻度高可使纱线更紧密,突出的纤维更少,降低了纤维的可移性,从而减少了起球。 9、在混绲纺织物中,涤纶含量越高,则越容易起球。 10、纱线毛羽少则不易起球。 11、单股加捻纱线织物比双股纱线的易起球。 12、针织物由于暴露的纱线表面积大,比机织物易起球。 13、相比斜纹织物,平纹织物由于交织数量多,交叉长度短,所以不易起球。 14、含少量低级棉的轻薄织物比厚重织物易起球。 选择下列方法可控制起毛起球现象: 1、织物的选择

起毛起球测试方法总结

起毛起球测试方法总结 1. 影响起毛起球的因素 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对纤维起球作如下定义:单种纤维或多种纤维制成织物因纤维缠结而在布面形成的小结节或球珠。织物起球的先决条件是布面有松散纤维绒头,而长丝织物一般缺少这种布面绒头,也不易起球。但水洗或干洗会助长这一条件形成。在穿着磨损中,光滑布面和圆形截面合纤会促使纱线从布面凸起并形成松散纤维,当这些纤维与另一些纤维相互交缠,这种交缠在线性摩擦和回转摩擦交互作用下很易发生,最终形成起球。这些纤维球在摩擦作用下变大。由于合纤强度较大,这种结节就不易被破坏或磨掉,因此会越积越多。 而天然纤维由于强度较低,纤维球易被磨掉,因此布面起球不明显。如果织物表面起球高度明显,但纤维球寿命很短,该织物可定为低起球织物。纤维挠曲性对织物起球有重要作用,低起球织物的纤维刚性应较高,纤维的抗挠曲性降低,纤维球就会较快脱落。此外,织物结构对布面起球也有影响。一般而言,纤维越短越细,布面越易起球。当毛球形成速度超过其脱落速度,布面就会积聚毛球。 毛球形成速度又与纱线中纤维根数、纤维长度、纤维横截面、纱线捻度、织物结构等有关。纤维长度越长,起球的机率越低;较粗纤维有刚性,因此不易起球;圆截面纤维表面光滑,纤维易滑移到布面,从而形成毛球,而不规则截面纤维则不易起球;低强度纤维会增加毛球脱落速度;高卷曲纤维会减少起球机率;喷气纺纱线的抗起球性比环锭纺纱线好,这是由于环锭纺使较长纤维位于纱线的中心,而较短纤维位于外围而容易起球,气流纺纱线则比环锭纺纱线更差;纱线支数越细则起球机率越小;纱线捻度越高使纱线较紧密,从而减少起球机率;单股纱织物比双股纱织物更易起球;针织物比梭织物更易起球,这是由于布面有较多的浮线,而紧密梭织物则较少起球;平纹织物比斜纹织物不易起球,这是由于平纹的交织点较多,交织长度较短。 1.1纱线的影响 纤维的卷曲波形愈多,加捻时纤维不容易伸展,在摩擦过程中纤维容易松动滑移,在纱线表面形成毛茸。为此,纤维卷曲性愈好,愈易起球。纤维愈细,显露在纱线表面的纤维头端就多纤维柔软性也愈好,因此细纤维比粗纤维易于纠缠起球。从纤维长度来看,较短纤维比长纤维易于起毛起球,除纤维头端数多的影响外,纤维间的摩擦力和抱合力也影响织物的起毛起球。长纤维之间的摩擦力及抱合力大使纤维难以滑到织物表面,也就难纠缠起球。纱线的捻度和表面光洁程度对起球也有较大影响,捻度高的纱线,纤维间抱合紧密,纱线在受到摩擦时,纤维从纱线内滑移相对少,起球现象减少;但是,针织物一般为柔软性织物,过高的捻度会使织物发硬,因此不能靠高捻度来防止起球。纱线光洁度的影响,纱线越光洁,表面毛茸则短而少,所以光洁纱线不易起球。

纺织色织物的经纱上浆

色织物的经纱上浆 经纱上浆是纺织加工过程中一道不町缺少的工序,也是极为复杂和关键的一道工序。浆纱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织造效率的高低和产品质量的优劣。 1色织布浆纱的特点及要求 色织布生产中经纱是先经过染色后再上浆,纱线经过煮、漂、染色、皂洗加工后,结构变松散,亲水性增加,有利十浆液的渗透,但同时纱线受到机械损伤,强力降低,强力不匀率增加,断裂伸长和耐磨性变差,毛羽增加。因此,上浆的目的应增加纱线强力,贴伏毛羽,增加纱线耐磨性,同时尽量保持纱线的弹性伸长。 包织生产对浆纱工序要求还体现在:(1)多数色织厂生产时都采用经轴染色,经轴染色会对经纱进入浆槽前的预烘温度和烘下率有要求;(2)色织物浆纱过程中要求各种色纱排列要均匀有序,色纱不能褪色和沾色。因此,浆槽温度不宜太高,住保证浆液流动性及渗透性的前提下,浆槽温度偏低为宜;(3)色织条格布颜色较多,一般在浆纱时需要排花,排花过程中纱线在烘燥区的时间较长,浆纱回潮不宜过低,否则,干分绞阻力增加,浆膜易破碎剥落;(4)色织条格布通常有多种颜色,根据产品花色要求,两个浆槽内经纱根数有时会差异较大,这给均匀上浆、纱线张力控制、烘温度控制等带来较大难度;(5)色织物的后整理加T艺比普通印染织物柔和,要求浆料退浆容易,使织物手感柔软、服用性能优良。 2色织物上浆工艺实践 在制订色织品种的上浆工艺时,应针对色织物的浆纱要求,结合不同原料、不同纱线结构特点、不同织物组织,以及企业生产设备技术特征、织物织造特点等,制订符合生产要求的上浆工艺。

2.1高支高密纯棉色织府绸的上浆 织物规格:JC7.3tcxx7.3tex645.7×370根/10cm(Jc80sX80s164×94)。 高支高密府绸由于纱号细,单纱强力较低,因而要求上浆时应有一个合适的上浆率,以增加纤维间的的抱合和纱线强力;织物经密大,织造时易开口不清,纱线粘连,使布帆断经增加,影响布面外观质量和生产效率,因此,浆纱应贴服毛羽;织物紧度高,总经根数多,织造过程中经纱摩擦和缠绕增加,因而浆纱浆膜和耐磨性应好;此外,经松式络筒和倒筒的纱线有害毛羽增加约400%。因而上浆的主要目的应增大纱线强力,贴伏毛垌,减小纱线摩擦。 浆料配方:选用环保绿色浆料马铃薯酯化淀粉PR—Su和CP—L浆料为主的浆料配方,PR—Su浆料具有较好的粘符力和耐磨性,浆液粘度低,流动性、渗透性好,可减少二次毛羽,同时易降解,易退浆,是绿色环保浆料。浆料配方:PR —su37kg,CP—L37,变性淀粉37kg,KT6kg,YL1kg。 设备:祖克S432型双浆槽浆纱机。浆纱工艺参数:浆槽含固量15.2%,浆液粘度9s,温度95℃,车速60m/min上二浆率17%,回潮率8.5%,压浆力16kN。对于深色品种. 浆槽温度可适当降低,避免纱线掉色。经上浆,纱线增强率20.5%,减伸率8.2%,毛羽(3mm以上)降低率70%,纱线伸长率0.9%。 2.2纯棉紧密纺色织布的上浆 紧密纺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纺纱形式。与传统纺纱方式相比,纤维受力均匀,抱合紧密,儿乎没有纤维的内外转移。故紧密纺纱身光洁,毛羽很少,强力,伸长小,纱线条干均匀,成纱结构及成纱质量很高,主要生产高支纱线。与环锭

纺织品起毛起球的综合因素分析

纺织品起毛起球的综合因素分析 一、影响起毛起球的因素 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对纤维起球作如下定义:单种纤维或多种纤维制成织物因纤维缠结而在布面形成的小结节或球珠。织物起球的先决条件是布面有松散纤维绒头,而长丝织物一般缺少这种布面绒头,也不易起球。但水洗或干洗会助长这一条件形成。在穿着磨损中,光滑布面和圆形截面合纤会促使纱线从布面凸起并形成松散纤维,当这些纤维与另一些纤维相互交缠,这种交缠在线性摩擦和回转摩擦交互作用下很易发生,最终形成起球。这些纤维球在摩擦作用下变大。由于合纤强度较大,这种结节就不易被破坏或磨掉,因此会越积越多。而天然纤维由于强度较低,纤维球易被磨掉,因此布面起球不明显。如果织物表面起球高度明显,但纤维球寿命很短,该织物可定为低起球织物。纤维挠曲性对织物起球有重要作用,低起球织物的纤维刚性应较高,纤维的抗挠曲性降低,纤维球就会较快脱落。此外,织物结构对布面起球也有影响。一般而言,纤维越短越细,布面越易起球。当毛球形成速度超过其脱落速度,布面就会积聚毛球。毛球形成速度又与纱线中纤维根数、纤维长度、纤维横截面、纱线捻度、织物结构等有关。纤维长度越长,起球的机率越低;较粗纤维有刚性,因此不易起球;圆截面纤维表面光滑,纤维易滑移到布面,从而形成毛球,而不规则截面纤维则不易起球;低强度纤维会增加毛球脱落速度;高卷曲纤维会减少起球机率;喷气纺纱线的抗起球性比环锭纺纱线好,这是由于环锭纺使较长纤维位于纱线的中心,而较短纤维位于外围而容易起球,气流纺纱线则比环锭纺纱线更差;纱线支数越细则起球机率越小;纱线捻度越高使纱线较紧密,从而减少起球机率;单股纱织物比双股纱织物更易起球;针织物比梭织物更易起球,这是由于布面有较多的浮线,而紧密梭织物则较少起球;平纹织物比斜纹织物不易起球,这是由于平纹的交织点较多,交织长度较短。 1.1纱线的影响纤维的卷曲波形愈多,加捻时纤维不容易伸展,在摩擦过程中纤维容易松动滑移,在纱线表面形成毛茸。为此,纤维卷曲性愈好,愈易起球。纤维愈细,显露在纱线表面的纤维头端就多纤维柔软性也愈好,因此细纤维比粗纤维易于纠缠起球。从纤维长度来看,较短纤维比长纤维易于起毛起球,除纤维头端数多的影响外,纤维间的摩擦力和抱合力也影响织物的起毛起球。长纤维之间的摩擦力及抱合力大使纤维难以滑到织物表面,也就难纠缠起球。纱线的捻度和表面光洁程度对起球也有较大影响,捻度高的纱线,纤维间抱合紧密,纱线在受到摩擦时,纤维从纱线内滑移相对少,起球现象减少;但是,针织

织物起毛起球及圆轨迹法织物起球仪常用检测标准

织物起毛起球及圆轨迹法织物起球仪常用检测标准 圆轨迹起球仪法 GB/T 4802.1-1997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试验圆轨迹法 马丁代尔法耐磨仪测试标准 GB/T 21196.1-2007纺织品马丁代尔法织物耐磨性的测定第1部分 GB/T 21196.2-2007纺织品马丁代尔法织物耐磨性的测定第2部分 GB/T 21196.3-2007纺织品马丁代尔法织物耐磨性的测定第3部分 GB/T 21196.4-2007纺织品马丁代尔法织物耐磨性的测定第4部分 GB/T 4802.2-1997纺织品织物起球试验马丁代尔法 GB 8690-88毛织物耐磨试验方法马丁旦尔法 ISO 12945-2:2002纺织品织物表面起球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马丁代尔法 GB/T 13775-92棉、麻、绢丝机织物耐磨性试验马丁代尔法 ASTM D4966-1988织物耐磨性测试马丁代尔耐磨测试仪 ASTM D4970-2002织物抗起毛起球试验方法马丁代尔测试仪 织物起球试验方法起球箱法 GB/T 4802.3-1997纺织品织物起球试验起球箱法

GB/T 4802.3-2008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起球箱法 ISO 12945-1:2002纺织品织物表面起球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起球箱法 JIS L 1076:1992机织物和针织物抗起球性试验方法 圆轨迹法起毛起球测试仪起球方法: 1、GB/T4802.1-2008标准中试验条件的选择分类不清晰,造成一块面料可能可选择多种试验条件或无条件可选择。如该标准的A试验条件适用于运动服,B试验条件适用于合成纤维长丝织物,而对于采用合成纤维长丝织物制成的运动服则可采用A、B两种测试条件。但对于纯化学短纤维制成的面料及纯棉、纯蚕丝等面料如参照该标准分类则无条件可选。虽然该标准中作出备注:未列的其他织物可以参照表中所列类似织物或按有关各方商定选择参数类别。但这样也给操作带来不确定性。因此,建议对该标准的试验条件的适用织物类型进行更加清楚细致的分类,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 我国国标与行标间存在同一检测项目的检测方法不统一的问题。 如在针织运动服产品标准FZ/T73007-2002中规定的试验条件为压力780cN,起毛次数0次,起球次数600次,即GB/T4802.1-2008标准中的E试验条件;但由于针织运动服较多都采用合成纤维长丝织物制成,在织物起毛起球性能测试标准GB/T4802.1-2008中,合成纤维长丝织物的试验条件为压力590cN,起毛次数50次,起球次数50次,即B试验条件。这样就可能出现同一种面料在面料检测时合格,制成服装之后再检测变成了不合格的情况,因此建议国标与行标条件统一。 同一块面料选择不同的测试条件,其起球测试结果最大相差1.5级以上。 所以如果产品标准需选用该标准进行考核实验时,建议注明选用A~F试验条件中的何种条件进行测试,以使检测方法具有唯一性,检测结果有可比性,这样才能保证产品标准中的指标有意义。

织物功能整理试卷参考答案

柯鹏同学整理,仅供参考。 一、试述酶的基本性能及其在纺织领域中的应用?(15分) 酶是一种特殊的催化剂,具有如下特点: (1)高催化效率——在可比的情况下,相对于其它非生物酶催化剂,酶的催化效率高达107~1012倍,某些酶甚至可加快反应速率高达1014倍。酶的这种高催化效率是因为酶能够显著降低反应过渡态能量。(2)高度的专一性——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结构相似的底物进行某种类型反应的特性。催化反应的专一性是酶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是酶与其它非酶催化剂最主要的不同之处。 (3)反应条件温和——酶来自生物体,因而一般酶催化反应均为非极端条件,除个别酶种外,均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进行,有利于生产控制,并可节约能源,降低设备成本。另外,酶催化反应都在弱酸、弱碱或中性条件下进行,对环境污染小,对设备的腐蚀轻,生产安全性高。 纺织领域中的应用:(1)退浆——传统的工业退浆剂为碱、酸或氧化剂等,操作不当,易使织物强力受到严重损失,而且碱、酸和氧化剂对环境有污染。利用生物酶退浆,既可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又不损伤纤维。(2)煮练——最早的生物煮练是用纤维素酶。虽然煮练后织物的润湿性和吸水性得到提高,但是织物强力和重量损失较大,因此可以认为纤维素酶有助于生物抛光,但不是前处理的合适选择。后来日本坂井拓夫发现原果胶酶可用于棉织物精练。处理后棉的润湿性和果胶质的游离与化学精练相同。(3)漂白——棉织物酶漂白可采用如下两种方法:①直接破坏天然素进行漂白,如在H2O2和O2存在下过氧化酶与虫漆酶对染料脱色有效。②将淀粉变为葡萄糖后产生H2O2,再利用其间接氧化漂白,所用酶为葡萄糖淀粉酶及葡萄糖氧化酶。其作用机理是,淀粉在葡萄糖淀粉酶的作用下转化为β-D葡萄糖,β-D葡萄糖再在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下产生H2O2和葡萄糖酸,一方面H202对织物漂白,另一方面葡萄糖酸能和金属离子螯合,使漂白浴稳定,防止纤维脆化。用此方法漂白(95℃,120min)的织物白度达到88.9,虽比常规相同浓度H202碱性漂白(白度为92.1)稍差,但织物手感柔软且厚实。(4)染色——染色方面主要研究织物经过酶前处理或整理后染色性能的改变。一般纤维毒酶处理棉后,织物变得多孔疏松,提高了染色速率,但又溶解了无定形区。造成染料对基质物的亲和性降低,对染料分子吸附的有效体积降低,使平衡上染率下降。(5)整理——生物酶在织物整理上的应用非常广,如牛仔布砂洗、生物抛光、羊毛的防毡缩处理等。其目的主要是改善织物的表面性能及手感、增进织物的吸水性、改善织物与染料的亲和力,给色率和色光。(6)废液与废物处理——对于棉、毛、蚕丝等天然纤维,因容易生物降解,可作为肥料或土壤调节剂。合成纤维可利用尼纶酶、聚酯酶、烯烃酶等分解菌使其降解。 二、分析棉织物含醛树脂防皱整理后释放甲醛的原因?如何降低或避免释放甲醛?(15分) 其产生主要在织物的防皱整理过程。防皱整理剂的种类很多,其中工业上普遍应用的以N-羟甲基作为活性基团的酰胺甲醛类,或称之为N-羟甲基酰胺类。酰胺与甲醛的加成反应常称为初步缩合,也就是初缩反应。因此常将加成产物称为初缩体。现以三聚氰胺和二羟基环次乙基脲为例,他们与甲醛的初缩反应分别表示如下:

马丁代尔起毛起球测试常用标准有那些

马丁代尔起毛起球测试常用标准有那些 耐磨性能是纺织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影响产品的耐用性和使用效果。具体指织物间或与其他物质在反复摩擦的过程中,抵抗磨损的特性。 纺织产品的磨损主要表现在下述五个方面: (1)摩擦过程中纤维之间不断碰撞,纱线中的纤维片段因疲劳性损伤出现断裂,导致纱线的断裂。 (2)纤维从织物中抽出,造成纱线和织物结构的松散,反复作用下纤维可能完全被拉出,导致纱线变细,织物变薄,甚至解体。 (3)纤维被切割断裂,导致纱线的断裂。 (4)纤维表面磨损,纤维表层出现碎片丢失。 (5)摩擦产生高温,使纤维产生熔融或塑性变形,影响纤维的结构和力学性质。 磨损表现在织物的形态变化主要是破损、质量的损失、外观出现变色、起毛起球等变化。 纺织产品的耐磨性能检测有多种方法,例如平磨法、曲磨法、折边磨法和复合磨法等。马丁代尔法属于平磨法的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服装、家用纺织品、装饰织物、家具用织物的耐磨性检测。 标准体系介绍 1.1国际标准 ISO12947.2—1998《纺织品用马丁代尔(Martindale)法对织物抗磨损性的测定第2部分:试样破损的测定》;

ISO12947.3—1998《纺织品用马丁代尔(Martindale)法对织物抗磨损性的测定第3部分:质量损失的测定》; ISO12947-4—1998《纺织品用马丁代尔(Martindale)法对织物抗磨损性的测定第4部分:外观变化的评定》。 1.2美国材料协会(ASTM)标准 ASTMD4966-2010《织物耐磨性测试马丁代尔耐磨测试仪》。 1.3欧盟标准 ENISO12947-2:1998《纺织品马丁代尔法织物耐磨性的测定第2部分:试样破损的测定》; ENISO12947-3:1998《纺织品用马丁代尔(Martindale)法对织物抗磨损性的测定第3部分:质量损失的测定》; ENISO12947-4:1998《纺织品用马丁代尔(Martindale)法对织物抗磨损性的测定第4部分:外观变化的评定》。 1.4德国标准化学会(DIN)标准 DINENISO12947-2-2007《纺织品.用马氏法测定纤维耐磨性.第2部分:试验破坏测定》; DINENISO12947-3-2007《纺织品.用马氏法测定纤维耐磨性.第3部分:质量损耗测定》; DINENISO12947-7-2007《纺织物.用马丁代尔法测定织物的耐磨性.第4部分:外观变化评定》。 1.5英国标准学会(BS)标准 BSISO12947.2-1998《纺织品用马丁代尔(Martindale)法对织物抗磨损性的测定第2部分:试样破损的测定》; BSISO12947.3-1998《纺织品用马丁代尔(Martindale)法对织物抗磨损性的测定第3部分:质量损失的测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