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效果评价制度(20200515184206)

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效果评价制度(20200515184206)

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效果评价制度(20200515184206)
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效果评价制度(20200515184206)

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效果评价制度

为进一步贯彻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山东省医院临床输血管理规程(试行)》,加强我院临床用血管理,科学合理使用血液,保障

临床用血质量和安全,制定本制度。

一、临床医师在决定对患者输血治疗前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输血前评估,输血治疗后要做出输血疗效评价,评估、评价结果要记入病程记录。

二、输血前评估的内容主要是:

(一)患者是否符合用血的条件

1.急性大量出血病人和手术中用血病人。

2.慢性出血导致Hb<50-60g/L的病人。

3.血液病、各种血细胞减少及各种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异常导致的出凝血

障碍病人。

4.严重烧伤病人。

(二)患者病情及输血指征评估

1.患者的临床诊断;

2.引起失血或贫血的病因;

3.是否已进行病因治疗;

4.病因治疗与输血治疗哪个更有效;

5.相对于病因治疗输血治疗是否必须

6.根据实验室检测指标,患者是否具有输血指征

7. 如确需输血治疗,输用何种血液品种数量多少

8. 急性失血引起的血容量减低的扩容治疗是否遵循了先晶后胶原则扩容的疗效如

何是否确需输血如需输血,输全血还是红细胞制品

9.是否已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如老年人和小孩)及心功能情况,输血中应注意的

问题等。

10.是否已做好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治疗及抢救措施

(三)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

1.内科输血:(多为慢性贫血,患者对贫血已有较好的耐受。)Hb<60 g/L或HCT <20%时可考虑输血。(急性失血别论)

输血指征应根据贫血程度、心肺代偿能力、有无代谢率增高及患者年龄等因素综合

考虑。

2.急性失血病人的输血指征:失血量<血容量的20%时,用晶体液扩容后,HCT>30%,不必输血。

失血量>血容量的20% ~30%时,先通过晶体液或胶体液扩容,然后输血。因为在低

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情况下,输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携氧能力,改善组织低氧或缺氧,因此,最适输注品种为红细胞而不是全血。

急性失血时由于红细胞和血浆是等比例丢失,故测定Hb和HCT仍在正常范围,不能反映失血的程度。

3.血小板输注指征:

内科系统疾病:若>50×109/L,不需输注;20~50×109/L之间可根据病人情况给予

输注;若<20×109/L并伴有出血倾向,应立即输注;<10×109/L,不管病人是否有出血,立即输注。

手术科室病人:若<50×109/L,不能进行手术;产科手术>50×109/L可以进行;如果进行头颅、眼睛、脊柱手术一般要达到100×109/L;70~100×109/L可进行上腹部手术。

肾脏疾病晚期如尿毒症等,虽然PLT计数正常,但血小板功能伴有障碍,伴有出血

倾向,适当输注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ITP:严格掌握。

当伴有下列情况时,输注剂量要加倍。(1)同种抗原(抗原抗体反应)(2)伴有脾亢(3)DIC(4)严重G -杆菌感染。

因血小板多次输注后会产生同种抗体,而影响血小板的功能和寿命,因此,输用血

小板要严格掌握适应症,一次足量输注。不主张预防性输注。

(四)成份血的适应症

1.全血只适用于失血量已超过1000 ml~1200 ml,并同时有进行性出血,濒临休克或已经发生休克的患者。

2.悬浮红细胞:应用于临床各科输血,适宜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的输血者和外伤

手术等引起的急性失血患者。

3.浓缩红细胞(同悬浮红细胞)。

4.洗涤红细胞:①主要用于输注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②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贫血患者。③高血钾症及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④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

板抗体而引起发热的患者等。

5.白(粒)细胞:白(粒)细胞减少症。

6.血小板:①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计数低于2万的病人。

②血小板数量正常但血小板功能下降者。

7.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缺乏症或凝血功能障碍者。

8.冷沉淀:主要用于Ⅷ因子缺乏,纤维蛋白原缺乏,血管性血友病(vWD),儿童及成年人轻中型甲型血友病,各种大失血及低容量性休克并发的DIC以及白血病,肝衰竭所致的纤维蛋白缺乏,创伤、烧伤、烫伤、严重感染等患者。

在临床输血工作中,应当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即科

学合理的原则)。严格掌握输血的适应症,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或输入患者不需要

的血液成分而影响患者的健康。

三、输血后评价

(一)输血后疗效评价:

输血治疗患者的主管医师在输血治疗后第二天应根据输血治疗目的对患者进行血

常规或出凝血相应的实验室检测,并观察患者病情有无好转、临床表现是否改善等,做

出输血治疗疗效评价,并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二)临床输血质量评价:

1.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每个月对本科所有的输血病例临床用血质量进行评价。

主要评价内容是:(1)患者是否明确诊断;(2)病例是否符合临床用血条件;(3)主管医师是否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4)输血品种和数量是否与患者病情相符、

输血治疗是否恰当;(5)急性失血是否进行了先晶后胶的扩容、大量输注抗凝血后是

否根据病情变化补充了凝血因子(冷沉淀)和血小板;(6)非急症用血是否执行了备血制度和用血审批制度;(7)输血后是否及时进行了输血疗效评价、输血疗效如何;(8)输血治疗前是否履行了告知义务及是否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9)输血申请单填写是否规范,输血病程记录等各种输血文书记录是否及时、规范、完整;(10)输血不良反应治疗抢救措施是否得当,是否规范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并上报。

评价结果汇总形成书面材料一式三份,一份作为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的材料妥善

保存,其余两份分别送医务科、输血科,以供进行“临床科室用血质量考核”。

2.医务科应定期开展对各临床科室及临床医师合理用血情况的评价,评价结果与科室质量管理和医师个人业绩考核及用血权限认定挂钩。并针对各临床科室和临床医师输血质量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对出现较突出质量问题的相关医务人员进行输血技

术规范的学习、培训和奖惩意见。

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效果评价制度

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效果评价制度 为进一步贯彻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山东省医院临床输血管理规程(试行)》,加强我院临床用血管理,科学合理使用血液,保障临床用血质量和安全,制定本制度。 一、临床医师在决定对患者输血治疗前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输血前评估,输血治疗后要做出输血疗效评价,评估、评价结果要记入病程记录。 二、输血前评估的内容主要是: (一)患者是否符合用血的条件 1.急性大量出血病人和手术中用血病人。 2.慢性出血导致Hb<50-60g/L的病人。 3.血液病、各种血细胞减少及各种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异常导致的出凝血障碍病人。 4.严重烧伤病人。 (二)患者病情及输血指征评估 1.患者的临床诊断; 2.引起失血或贫血的病因; 3.是否已进行病因治疗; 4.病因治疗与输血治疗哪个更有效; 5.相对于病因治疗输血治疗是否必须? 6.根据实验室检测指标,患者是否具有输血指征? 7. 如确需输血治疗,输用何种血液品种?数量多少? 8. 急性失血引起的血容量减低的扩容治疗是否遵循了先晶后胶原则?扩容的疗效如何?是否确需输血?如需输血,输全血还是红细胞制品? 9.是否已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如老年人和小孩)及心功能情况,输血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10.是否已做好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治疗及抢救措施?

(三)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 1.内科输血:(多为慢性贫血,患者对贫血已有较好的耐受。)Hb<60 g/L或HCT<20%时可考虑输血。(急性失血别论) 输血指征应根据贫血程度、心肺代偿能力、有无代谢率增高及患者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 2.急性失血病人的输血指征:失血量<血容量的20%时,用晶体液扩容后,HCT>30%,不必输血。 失血量>血容量的20% ~30%时,先通过晶体液或胶体液扩容,然后输血。因为在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情况下,输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携氧能力,改善组织低氧或缺氧,因此,最适输注品种为红细胞而不是全血。 急性失血时由于红细胞和血浆是等比例丢失,故测定Hb和HCT仍在正常范围,不能反映失血的程度。 3.血小板输注指征: 内科系统疾病:若>50×109/L,不需输注;20~50×109/L之间可根据病人情况给予输注;若<20×109/L并伴有出血倾向,应立即输注;<10×109/L,不管病人是否有出血,立即输注。 手术科室病人:若<50×109/L,不能进行手术;产科手术>50×109/L可以进行;如果进行头颅、眼睛、脊柱手术一般要达到100×109/L;70~100×109/L可进行上腹部手术。 肾脏疾病晚期如尿毒症等,虽然PLT计数正常,但血小板功能伴有障碍,伴有出血倾向,适当输注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ITP:严格掌握。 当伴有下列情况时,输注剂量要加倍。(1)同种抗原(抗原抗体反应)(2)伴有脾亢(3)DIC(4)严重G -杆菌感染。 因血小板多次输注后会产生同种抗体,而影响血小板的功能和寿命,因此,输用血小板要严格掌握适应症,一次足量输注。不主张预防性输注。

输血治疗病程记录

输血治疗病程记录范本 2013年11月10日 9:00 输血前评估 患者现存在上消化道出血,贫血症状重,血液动力学不稳定,今日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56g/L,红细胞压积19%,血小板18×109/L。血色素低于60g/L,血小板低于20×109/L,有输血指征。为防止出血,纠正贫血,计划给予O型悬浮红细胞2U,O型单采血小板1个治疗量。 医师签名:2013年11月10日 13:00 输血记录 患者于今日11:30在医护人员核对无误后开始输注O型悬浮红细胞2U,于13:00输血完毕。紧接着输注1个治疗量的O型单采血小板,于14:00输注完毕。输血过程顺利,患者无畏寒、发热、皮疹、瘙痒、恶心等特殊不适,生命体征平稳,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已送输血科。明日复查血常规后评价此次输血治疗效果。 医师签名:2013年11月11日 10:00 输血后疗效评价 经治疗后,患者头晕乏力减轻,无明显心悸及气短,中度贫血貌。今日复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86g/L,红细胞压积28%,血小板24×109/L。从以上检测结果分析,昨日输血后,血红蛋白与血小板均有所上升,可确认为输血有效。考虑患者为恶性血液病患者,目前正在化疗期间,血小板计数还是明显偏低,患者随时有大出

血,甚至危及生命的可能,为防止出血,今日继续给予O型单采血小板1个治疗量。 医师签名:2011年11月11日 13:00 输血记录 患者于今日13:30开始输注O型单采血小板,14:30输血完毕。输血过程顺利,患者无畏寒、发热、皮疹、瘙痒、恶心等特殊不适,生命体征平稳,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已送输血科。即刻复查血常规后评价此次输血治疗效果。 医师签名:2013年11月11日 16:00 输血后疗效评价 今日复查血常规示:血小板44×109/L。从以上检测结果分析,昨日输血后,血小板有所上升,可确认为输血有效。暂不继续予以交叉合血,继续观察病情变化。 医师签名:

输血前评估输血后评价管理程序

输血前评估输血后评价管理程序 (一)目的 为规范临床医师输血前对患者的评估,确保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血液输注给正确的患者,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程序。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医疗机构临床医师在输血治疗前对患者的评估。 (三)职责 1、临床医师 (1)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仔细评估,决定是否需要输血及输何种血液成分。 (2)每一位患者在输血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对临床输血后效果进行评价。 (3)合理、科学、安全用血。 2、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1)对临床医师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进行监督检查及培训。 3、输血科 (1)配合临床输血管理委员和临床医师进行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 (2)指导临床合理、科学、安全用血。 (四)输血前评估管理程序 评估输血的必要性需要综合分析诸多因素和临床特征。血红蛋白(Hb)和血细胞比容(Hct)值最客观,但不是决定输血的最好指标。贫血原因(急性失血、慢性贫血或溶血)、患者心肺功能和组织供氧情况、患者对贫血的耐受力等因素对判断是否输血更有价值。 1、在决定输血之前临床医师应问自己下列10个问题 (1)输血的目的是什么? (2)能否减少出血以降低患者的输血需求? (3)是否应先给予其他治疗? (4)该患者是否具有输血的临床指征或者实验室指征? (5)输血传播艾滋病、肝炎、梅毒等疾病的风险如何? (6)给该患者输血是否利大于弊? (7)当无法及时获得血液时,有何其他治疗措施? (8)是否具有经验丰富的医师负责监护输血患者,并能在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迅速处理? (9)是否已将输血决定及理由写入病程记录和输血申请单? (10)如果患者是自己或自己的孩子,在此情况下,是否接受输血? 2、输血评估项目及内容见表1 表1 输血评估项目及内容 评估项目评估内容 失血外出血 内出血——非创伤性:如胃溃疡、脉管曲张、异位妊娠、产前出血、

输血病历检查情况反馈

输血病历检查情况反馈 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据此,抽查九分病历,结果如下: 消化内科:病案号:,主管医师:孟海 病历中有完整的《输血治疗同意书》,但病程记录中无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 妇产科:病案号:18082,主管医师:孙琦 病历中有完整的《输血治疗同意书》,但病程记录中无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 妇产科:12678,主管医师:李万云 病历中有完整的《输血治疗同意书》,但术中未输血,符合临床用血节约标准,能不输血尽量不输血。 骨科:1303025,主管医师:刘津、祁才 病历中有完整的《输血治疗同意书》,但病程记录中无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 骨科:13749,主管医师:张兵 病历中有完整的《输血治疗同意书》,但病程记录中无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 骨科:17132,主管医师:刘志东 病历中有完整的《输血治疗同意书》,但病程记录中无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

ICU:10935,主管医师:徐雷鸣 病历中有完整的《输血治疗同意书》,5月12日输入红细胞2个单位,5月14日输入红细胞5个单位,5月12、13无病程记录,5月14提及纠正贫血,输血过程未提及、输血后疗效未评价。 胸外科:14376,主管医师:唐维俊 病历中有完整的《输血治疗同意书》,但病程记录中无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 胸外科:6633,主管医师:陈成 病历中有完整的《输血治疗同意书》,但病程记录中无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

输血评估评价表.docx

手术科室输血评估表 科室:性别:□男□年龄:病案号: 血型: 女 诊断:输血史:□有□不良反应史:□有失血量: 无□无ml 输血时间:□术前□中贫血类型:急性/ 慢贫血原因:□失血□溶血□造□后性血障碍 病史 摘要 Hb(g/L Hc Plt PT(s APTT(s总蛋白蛋白 血液时间Fig )t))白 检验 晶体液品种及用量: 胶体液品种及用量: 治疗血液品数血液品 时间时间数量过程输血种量种 过程 临床输血指征掌握情况 红细胞血小板 合理输血理由:合理输血理由: 1、 Hb< 70g/L□ 9 /L□1、 Plt < 50× 10 2、 Hb在 70-100g/L,根据病情决定□2、术中出现不可控制性渗血□

3、严重创伤合并感染, Hct 可达 0.35 □不合理输血理由: 不合理输血理由: 9 /L□1、 Plt ≥ 100×10 1、失血患者补液扩容前输红细胞□ 9 /L ,无2、 Plt 在( 50-100 )× 10 2、 Hb> 100 g/L.□出血□ 3、失血量< 20%自身血容量□、量不足(一次性输注< 2.0 × 3 1011)□ 新鲜冰冻血浆 合理输血理由: 1、 PT或 APTT>正常 1.5 倍,创面弥慢性渗血 □ 2、输血量≥自身血容量□ 3、凝血功能障碍□ 4、紧急对抗华法林抗凝血作用□ 不合理输血理由: 1、无上述血浆输注指征□ 2、用于扩容□ 3、治疗低蛋白血症□ 4、与红细胞搭配输注□ 5、用于补充营养□ 6、用于提高免疫力□ 7、促进刀口愈合□ 8、 FFP量不足(< 10-15ml/kg )□全血 合理输血理由: 1、低血容量性休克□ 2、持续活动性出血,失血量超过 自身血容量的30% □ 不合理输血理由:无上述理由□初步评价 : 合理□ 部分合理□ 不合理□ 备注:在所有选项的□打√,未选项的□中不做任何符号。 医师签名:年

临床输血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制度(附评估表)

临床输血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制度 一、符合用血的条件 1、急性大量出血病人和手术中用血病人。 2、慢性出血导致血色素下降至50-60g/L的病人。 3、血液病、各种血细胞减少及凝血因子缺失病人。 4、严重烧伤病人。 二、成份血的适应征 1、全血只适用于失血量已超过1000 ml~1200 ml,并同时有进行性出血,濒临休克或已经发生休克的患者。 2、悬浮红细胞:应用于临床各科输血,适宜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的输血者和外伤手术等引起的急性失血患者。 3、浓缩红细胞:(同悬浮红细胞)。 4、洗涤红细胞:①主要用于输注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③高血钾症及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④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而引起发热的患者等。 5、白(粒)细胞:白(粒)细胞减少症。 6、血小板:①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计数低于2万的病人。 ②血小板数量正常但血小板功能下降者。 7、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缺乏症或凝血功能障碍者。 8、冷沉淀:主要用于对于Ⅷ因子、XⅢ因子缺乏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病,血管性血友病,儿童及成年人轻中型血友病,各种大失血及低容量性休克并发的DIC 以及白血病,肝衰竭病所致的纤维蛋白缺乏,创伤、烧伤、烫伤、严重感染等患者。 三、输血前评估: 1、医师在决定是否对住院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必须按照《临床输血前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表》,对患者进行输血前评估。评估必须由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进行,并由评估医师在评估表上签名。

2、患者或家属签订输血同意书: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需要输血治疗时,应切实负起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安全用血的责任。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输血的目的和可能发生输血反应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窗口期问题),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订输血同意书。这样使患者及其家属知道输血既有治疗作用,但又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从而杜绝输注“人情血”、“安慰血”、“营养血”、“新鲜血”,医院的输血人次减少总用血量下降,同时也减少了由于输血所引起的医疗纠纷。 3、临床输血申请和审批:输血申请单一律由主管医师填写,主治医生以上职称医生签字核准。严格控制<600 ml的输血申请,即失血量<600 ml原则上不输血;申请输血量1600ml以上,择期手术报医务科审批外,须经输血科医生会诊审核。紧急输血须由科主任或值二线的医生(或总住院医师)签字核准,急诊用血事后2个工作日内及时补办相关手续。 4、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指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如循环稳定的情况下,失血量不超过血容量的20%时不输血)。临床医师必须重视成分输血,根据不同病人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 5、医师应将相关记录写在病程记录中,麻醉医师记录于麻醉记录单中。 四、输血后评价: 1、每份输血病例(自评价)由本治疗组最高级别医师进行输血后评价,并在《临床输血前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表》填写结果、签名。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评价表作为科室医疗质控小组的材料妥善保存、备查,不得丢失。 2、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每个月对本科所有的输血病例临床用血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汇总形成书面材料一式三份,一份作为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的材料妥善保存,其余两份分别送医务科、输血科,以供进行“临床科室用血情况考核”。 3、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要根据每个月医院医疗质量检查通报中有关各科室输血质量内容,提出各自科室的整改措施,并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好整改措施。以确保临床用血质量不断提高。 4、医务科和输血科每个月抽查部分输血病例资料,对临床用血质量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每个月医疗质量通报的一部份内容。并针对医务人员输血质量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对出现较突出质量问题的相关医务人员进行输血技

输血前评估内容

输血前评估内容 (一)患者是否符合用血的条件 1. 急性大量出血病人和手术中用血病人。 2. 慢性出血导致Hb v 50-60g/L 的病人。 3. 血液病、各种血细胞减少及各种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异常导致的出凝血障碍病人。 4. 严重烧伤病人。 (二)患者病情及输血指征评估 1. 患者的临床诊断; 2. 引起失血或贫血的病因; 3. 是否已进行病因治疗; 4. 病因治疗与输血治疗哪个更有效; 5. 相对于病因治疗输血治疗是否必须? 6. 根据实验室检测指标,患者是否具有输血指征? 7. 如确需输血治疗,输用何种血液品种?数量多少? 8. 急性失血引起的血容量减低的扩容治疗是否遵循了先晶后胶原则?扩容的疗效如何?是否确需输血?如需输血,输全血还是红细胞制品? 9 . 是否已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如老年人和小孩)及心功能 情况,输血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10. 是否已做好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治疗及抢救措施?

(三)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 1. 内科输血:(多为慢性贫血,患者对贫血已有较好的耐受。) Hb v 60 g/L 或HCT v 20% 时可考虑输血。(急性失血 别论)输血指征应根据贫血程度、心肺代偿能力、有无代谢率增高及患者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 2. 急性失血病人的输血指征:失血量v 血容量的20% 时,用晶体液扩容后,HCT > 30% ,不必输血。 失血量>血容量的20%? 30% 时,先通过晶体液或胶体液扩容,然后输血。因为在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情况下,输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携氧能力,改善组织低氧或缺氧,因此,最适输注品种为红细胞而不是全血。 急性失血时由于红细胞和血浆是等比例丢失,故测定 Hb 和HCT 仍在正常范围,不能反映失血的程度。 3. 血小板输注指征: 内科系统疾病:若〉50 X109/L,不需输注;20? 50 X10 9/L之 间可根据病人情况给予输注;若V 20 X109/L并伴有出血倾 向,应立即输注;v 10 X109/L, 不管病人是否有出血,立即输注。 手术科室病人:若V 50 X10 9/L,不能进行手术;产科手术〉50 X10 9/L 可以进行;如果进行头颅、眼睛、脊柱手术一般要达到100 X10 9/L ;70~100 X10 9/L 可进行上腹部手术。 肾脏疾病晚期如尿毒症等,虽然PLT 计数正常,但血小板功能

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效果评价制度全

XX市人民医院 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效果评价制度 为进一步贯彻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加强我院临床用血管理,科学合理使用血液,保障临床用血质量和安全,制定本制度。 一、临床医师在决定对患者输血治疗前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输血前评估,输血治疗后要做出输血疗效评价,评估、评价结果要记入病程记录。 二、输血前评估的内容主要是: (一)患者是否符合用血的条件 1.急性大量出血病人和手术中用血病人。 2.慢性出血导致Hb<50-60g/L的病人。 3.血液病、各种血细胞减少及各种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异常导致的出凝血障碍病人。 4.严重烧伤病人。 (二)患者病情及输血指征评估 1.患者的临床诊断; 2.引起失血或贫血的病因; 3.是否已进行病因治疗;

4.病因治疗与输血治疗哪个更有效; 5.相对于病因治疗输血治疗是否必须? 6.根据实验室检测指标,患者是否具有输血指征? 7. 如确需输血治疗,输用何种血液品种?数量多少? 8. 急性失血引起的血容量减低的扩容治疗是否遵循了先晶后胶原则?扩容的疗效如何?是否确需输血?如需输血,输全血还是红细胞制品? 9.是否已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如老年人和小孩)及心功能情况,输血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10.是否已做好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治疗及抢救措施? (三)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 1.内科输血:(多为慢性贫血,患者对贫血已有较好的耐受。)Hb<60 g/L 或HCT <20%时可考虑输血。(急性失血别论) 输血指征应根据贫血程度、心肺代偿能力、有无代谢率增高及患者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 2.急性失血病人的输血指征:失血量<血容量的20%时,用晶体液扩容后,HCT>30%,不必输血。 失血量>血容量的20% ~30%时,先通过晶体液或胶体液扩容,然后输血。因为在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情况下,输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携氧能力,改善组织低氧或缺氧,因此,最适输注品种为红细胞而不是全血。 急性失血时由于红细胞和血浆是等比例丢失,故测定Hb和HCT仍在正常范围,不能反映失血的程度。

输血记录要求

输血记录要求 病历书写原则: 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 1、输血记录是整个输血诊疗活动的客观记录,它完整、连续地记录了血液从入库到临床输注的各个环节、各过程,与诊疗病史一样具可追溯性。输血记录的基本要求(十个字)真实、准确、及时,可追溯性。 2、在处理有关医疗纠纷、事故、法律诉讼时,可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法律效用。 3、同时,也为输血医学的科学研究、教学以及相关疾病调查提高回顾性的档案资料。 4、临床输血记录,除了“四单” (输血治疗同意书、临床输血申请单、输血交叉记录单、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以外,还包括病程记录、医嘱、护理记录、手术记录、麻醉记录单、辅助检查申请(报告)单以及病历首页的输血相关信息等等。 (一)、输血(血液制品)知情同意书 1、逐项填写,不得空项、漏项,字迹清楚;输血目的、预选输血成分填写必须符合输血技术规范。 2、紧急输血要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先配血输血,并在输血前应抽取血液备查各项输血前传染病检测后,补填检测结果;输血前传染病检测报告单应将送检时间、检验时间精确到分钟。 3、无近亲属签字、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必须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 4、输血(血液制品)知情同意书医患双方签字应精确到分钟;谈话时间与签名时间要有时间差;患者授权代理人签字时要注明与患者关系。 5、无近亲属签字、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必须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 (二)临床输血申请单) 1、输血由主治医师以上任职职称的医师提出申请,逐项、规范地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不缺项漏项,字迹工整。 2、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800 毫升(不含)以下的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发;800-1600 毫升由上级医师审核以后,报科主任核准签发;1600 毫升(含)以上的经科主任核准后,报医务科批准。 3、申请医师、上级医师、科主任必须本人亲笔签字,不得替他人签名。 4、未按规范履行审批签字手续的输血申请,输血科不得配血发血。 (三)配血、输血记录单 1、交叉配血报告单交叉配血中定血型和配血一定要一人操作,另一人核对,即使一人上班,也要反复核对并签名。 2、交叉配血报告单应逐项填写,配血、发血、取血时间精确到分钟。 (四)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其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输血适应症及评估模版

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医院 一.输血指征参考标准 一、红细胞(>14岁的成人标准) 内科: ◆ Hb<60g/L或Hct<0.20,慢性贫血患者 ◆ Hb<70g/L或Hct<0.22,急性贫血患者 ◆ Hb70~100g/,伴有: 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70岁高龄) 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 严重缺氧(晕迷、各种休克) 消化道活动性出血 外科: ◆ Hb<70g/L或Hct<0.22,扩容后病情稳定 ◆ Hb70~80g/L,择期手术前输血 ◆ Hb70~100g/,伴有: 急性大失血(50%血容量/3h、150ml/min) 伤口创面伴持续性出血,DIC 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65岁高龄) 严重缺氧(持续晕迷、难以纠正的休克) 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 △特别说明: ●怀疑患者血液浓缩导致血常规结果Hb假性偏高应首先采取合适的扩容剂扩容,然后再检测血常规。 ●输血前血常规:最接近输血决定时间的血常规报告; ●输血后血常规:首选第48小时;次选第24或72小时; ●逆推指征:输血前未做血常规,根据输血后血常规的指标扣除,每输2U红细胞=Hb-10g/L或Hct-0.03;

●活动性出血的多次输血:至少出现过一次符合输血的指征,既可以判定输血合理:●关于检测误差,判定标准可放宽+10% 二、冰冻血浆 ⑴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无生物制品时); ⑵DIC急性期; ⑶紧急对抗华法林抗凝血作用; ⑷急性大出血后的大量输血(≥自身血容量),PT或APTT延长>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⑸严重肝病患者手术(INR>2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血浆置换或人工肝;⑹肝素抗凝时补充抗凝血酶原Ⅲ(心外循环)。 △特别说明: 1、搭配血:整个住院期间并未发现血浆输注指征,但24小时内习惯性按照“2U红细胞+200ml血浆”或类似处方,或当天输2U红细胞,第二天输200ml血浆,两者反复轮替输注。 2、非血浆输注适应征: ★烧伤外科早期(<24h)复苏扩容; ★血液稀释,但出血量<70%血容量; ★心外术后抗凝治疗期PT或APTT显著延长或INR<5,但无出血症状; ★低体重早产儿PT或APTT显著延长,但无出血症状。 ★血浆输血目的为扩容、补充营养(白蛋白)、增强机体免疫力及全血再构成(红悬液+血浆)。 以上二者均为不合理输血; 三、血小板 内科: ◆血小板计数>50×109/L,不输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10~50×109/L,伴有出血或预防出血,可输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5×109/L,应立即输血小板

输血病历记录模板

都江堰市中医院 输血病历病程记录模板 (申请输血理由、何时开始、何时输注完毕、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 (输血后24小时内复查血常规指标,对输血疗效进行评价) 首次或第一次输血病程描述: 2013 年1月1 日 22:30 输血病程 患者今日查血常规:白细胞 1.22×109/L,红细胞2.04×1012/L,血红蛋白66g/L,红细胞压积0.192,血小板14×109/L。患者为恶性血液病患者,目前正在化疗期间,为防止出血,纠正贫血,今日给予O 型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2U 及O 型单采血小板1U 静点。于今日19:00 开始输血治疗,于今日23:30 输完上述血液成分。输血过程顺利,患者无寒战、皮疹、恶心等特殊不适。明日复查血常规后评价此次输血结果。医师签名 再次输血输血病程描述: 2013 年1 月2 日 19:30 输血病程 患者今日查血常规:红细胞2.43×1012/L,血红蛋白75g/L,红细胞压积0.216,血小板24×109/L。从以上检测结果分析,昨日输注血后,血红蛋白与血小板计数均有所上升,可确认为输注血液有效。考虑患者为恶性血液病患者,目前正在化疗期间,血小板计数还是明显偏低,避免(预防)患者随时有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的可能,为防止出血,今日继续给予O 型单采血小板1U 静点。于今日17 点开始输血,今日18:30 输完血小板。输血过程顺利,患者无寒战、皮疹、恶心等特殊不适。明日复查血常规后评价此次输血结果。 果。医师签名 2013年1月3日输血后病程 患者今日查血常规:红细胞2.75×1012/L,血红蛋白89g/L,红细胞压积0.28,血小板38×109/L。从以上检测结果分析,昨日输注血后,血红蛋白与血小板计数均有所上升,可确认为输注血液有效。 医师签名

输血前评估输血后评价管理程序

输血前评估输血后评价管理程序

输血前评估输血后评价管理程序(一)目的 为规范临床医师输血前对患者的评估,确保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血液输注给正确的患者,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程序。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医疗机构临床医师在输血治疗前对患者的评估。 (三)职责 1、临床医师 (1)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仔细评估,决定是否需要输血及输何种血液成分。 (2)每一位患者在输血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对临床输血后效果进行评价。 (3)合理、科学、安全用血。 2、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1)对临床医师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进行监督检查及培训。 3、输血科 (1)配合临床输血管理委员和临床医师进行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 (2)指导临床合理、科学、安全用血。 (四)输血前评估管理程序 评估输血的必要性需要综合分析诸多因素和临床特征。血红蛋白(Hb)和血细胞比容(Hct)值最客观,但不是决定输血的最好指标。贫血原因(急性失血、慢性贫血或溶血)、患者心肺功能和组织供氧情况、患者对贫血的耐受力等因素对判断是否输血更有价值。 1、在决定输血之前临床医师应问自己下列10个问题 (1)输血的目的是什么? (2)能否减少出血以降低患者的输血需求? (3)是否应先给予其他治疗? (4)该患者是否具有输血的临床指征或者实验室指征? (5)输血传播艾滋病、肝炎、梅毒等疾病

的风险如何? (6)给该患者输血是否利大于弊? (7)当无法及时获得血液时,有何其他治疗措施? (8)是否具有经验丰富的医师负责监护输血患者,并能在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迅速处理? (9)是否已将输血决定及理由写入病程记录和输血申请单? (10)如果患者是自己或自己的孩子,在此情况下,是否接受输血? 2、输血评估项目及内容见表1 表1 输血评估项目及内容 评估项目评估内容 失血外出血 内出血——非创伤性:如胃溃疡、脉 管曲张、异位妊娠、产前出血、子宫 破裂等 内出血——创伤性:如胸、脾、骨盆、 股骨等损伤出血等 溶血疟疾、败血症、D1C等 心肺情况和组织供氧 脉率、血压、呼吸频率、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外周脉搏、肢体温度、呼吸困难心力衰竭、心绞痛、知觉水平、排尿量等 贫血的评估临床:舌、手掌、眼、指甲等实验室:Hb或Hct

手术用血前评估和用血疗效评估制度

手术用血前评估与用血疗效评估制度 (一)手术用血标准: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与不断更新的相关专业临床输血指南相关标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确定手术用血执行标准: 1、失血量小于20%血容量、HCT>0、25或HB>70g/L者原则上不应输血,但应输注胶体液为主,晶体液为辅以补充血容量。 2、失血量大于20%血容量,HCT<0、25或HB<70g/L者,或需大量输血(24小时内输血量大于血容量)时,可先以胶体液为主,晶体液为辅的扩容液补充血容量,再输注红细胞以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输注红细胞适用于血容量正常或低血容量已纠正的贫血患者。胶体液指人造胶体溶液与白蛋白。 3、失血量过大有效循环血量30%,HCT<0、20,HB<60g/L者,且仍有进行性出血,濒临休克或已经发生休克的患者可输部分全血。全血适用于既需要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又需要补充血容量的患者,而不适用于血容量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临床适用全血的情况并不多见,应严格掌握输注全血的指征。 4、小儿、孕妇、70岁以上老年患者依据其心肺功能与免疫状态可适度放宽输血标准。 (二)成份血的适应症 1、悬浮或浓缩红细胞:可用于所有手术用血,适宜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输血者与外伤手术等引起的急性失血患者。 2、洗涤红细胞:①主要用于输注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③高血钾症及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④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而引起发热的患者等。 3、白(粒)细胞:白(粒)细胞减少症。 4、血小板:①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计数低于2万的病人。 ②血小板数量正常但血小板功能下降者。 5、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缺乏症或凝血功能障碍者。 6、冷沉淀:主要用于对于Ⅷ因子、XⅢ因子缺乏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病,血管性血友病(vWD),儿童及成年人轻中型血友病,各种大失血及低容量性休克并发的DIC以及白血病,肝衰竭病所致的纤维蛋白缺乏,创伤、烧伤、烫伤、严重感染等患者。

输血前后评估

输血前后评估 (一)输血前评估: 1、医师在决定是否对住院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必须按照《临床输血前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表》,对患者进行输血前评估。评估必须由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进行,并由评估医师在评估表上签名。 2、患者或家属签订输血同意书: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需要输血治疗时,应切实负起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安全用血的责任。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输血的目的和可能发生输血反应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窗口期问题),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订输血同意书。这样使患者及其家属知道输血既有治疗作用,但又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从而杜绝输注“人情血”、“安慰血”、“营养血”、“新鲜血”,医院的输血人次减少总用血量下降,同时也减少了由于输血所引起的医疗纠纷。 3、临床输血申请和审批:输血申请单一律由主管医师填写,主治医生以上职称医生签字核准。严格控制<600 ml的输血申请,即失血量<600 ml原则上不输血;申请输血量1600ml以上,择期手术报医务科审批外,须经输血科医生会诊审核。紧急输血须由科主任或值二线的医生(或总住院医师)签字核准,急诊用血事后2个工作日内及时补办相关手续。 4、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指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如循环稳定的情况下,失血量不超过血容量的20%时不输血)。临床医师必须重视成分输血,根据不同病人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 5、医师应将相关记录写在病程记录中,麻醉医师记录于麻醉记录单中。 (二)输血后评价: 1、每份输血病例(自评价)由本治疗组最高级别医师进行输血后评价,并在《临床输血前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表》填写结果、签名。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评价表作为科室医疗质控小组的材料妥善保存、备查,不得丢失。 2、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每个月对本科所有的输血病例临床用血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汇总形成书面材料一式三份,一份作为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的材料妥善保存,其余两份分别送医务科、输血科,以供进行“临床科室用血情况考核”。

临床合理用血评价

xxxx医院关于下发 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公示与用血权限管理制度的通知临床各科室、急诊科、检验科(输血科): 输血工作无小事。为进一步规范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促进更加科学、安全、合理、有效用血,避免因输血造成不良医疗(安全)事件发生,现将医院“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公示与用血权限管理制度”和“临床用血评价表”发给你们,望各科主任认真组织科室成员学习,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对临床用血评价六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科室评价,对合理用血及输血后的疗效逐一评价;检验输血科要对血库工作及每月临床医师合理用血抢救进行评价、总结、分析,并将评价结果报医务科;医务科根据报送的材料,每季度对临床科室及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分析,将评价结果用于科室质量管理评定和医师用血权限的认定工作,并进行全院公示。 xxxx医院 二零一四年一月二十日

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公示与用血权限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促进更加科学、安全、合理用血,将临床合理用血情况纳入临床医师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认定的指标体系。特制订本制度: 一、临床用血评价制度 评价临床科室和医师合理用血和输血后疗效评估的实施情况。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三十八条明确提出: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随病历保存。 1.用血合理性的评价:主要评价是否严格按照输血适应证进行输血,输血适应证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 2.输血后疗效的评价:主要评价在输血后是否有输血治疗的疗效评价及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处理、记录。 二、评价方法 1、评价内容: (1)《临床输血申请单》的填写是否规范; (2)输血前是否有免疫学检查; (3)输血前患者是否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输血评估、评价表(知识资料)

手术科室输血评估表 科室:性别:□男□女年龄:病案号:血型: 诊断:输血史:□有□无不良反应史:□有□无失血量: ml 输血时间:□术前□中□后贫血类型:急性/慢性贫血原因:□失血□溶血□造血障碍 病史 摘要 血液 检验 时间Hb(g/L) Hct Plt PT(s) APTT(s) Fig 总蛋白白蛋白 治疗过程晶体液品种及用量: 胶体液品种及用量: 输血 过程 时间血液品种数量时间血液品种数量 临床输血指征掌握情况 红细胞 合理输血理由: 1、Hb<70g/L □ 2、Hb在70-100g/L,根据病情决定□ 3、严重创伤合并感染,Hct可达0.35 □不合理输血理由: 1、失血患者补液扩容前输红细胞□ 2、Hb>100 g/L. □ 3、失血量<20%自身血容量□血小板 合理输血理由: 1、Plt<50×109/L □ 2、术中出现不可控制性渗血□ 不合理输血理由: 1、Plt≥100×109/L □ 2、Plt在(50-100)×109/L,无出血□ 3、量不足(一次性输注<2.0×1011)□ 新鲜冰冻血浆 合理输血理由: 1、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慢性渗血□ 2、输血量≥自身血容量□ 3、凝血功能障碍□ 4、紧急对抗华法林抗凝血作用□ 不合理输血理由: 1、无上述血浆输注指征□ 2、用于扩容□ 3、治疗低蛋白血症□ 4、与红细胞搭配输注□ 5、用于补充营养□ 6、用于提高免疫力□ 7、促进刀口愈合□ 8、FFP量不足(<10-15ml/kg)□全血 合理输血理由: 1、低血容量性休克□ 2、持续活动性出血,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 量的30% □ 不合理输血理由:无上述理由□ 初步评价: 合理□ 部分合理□ 不合理□ 备注:在所有选项的□打√,未选项的□中不做任何符号。

临床输血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制度

临床输血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制度 一符合用血条件 1 急性大量出血病人和手术中用血病人。 2 慢性出血导致血色素下降至50-60g/L的病人。 3 血液病、各种血细胞减少及凝血因子缺失病人。 4 严重烧伤病人。 二成分血的适应症 1 全血只适用于失血量已超过1000ML---1200ML,并同时有进行性出血,濒临休克或已发生休克的患者。 2悬浮红细胞:应用于临床各科输血,适用于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的输血者和外伤手术等引起的急性失血患者。 3 浓缩红细胞:【同悬浮红细胞】。 4 洗涤红细胞:①主要用于输注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③高血钾症及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④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而引起发热的患者等。 5 白{粒}细胞:白{粒}细胞减少症。 6 血小板:①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计数低于2万的病人。 ②血小板数量正常但血小板功能下降者。 7 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缺乏症或凝血功能障碍者。 8 冷沉淀:主要用于对于VII因子、XIII因子缺乏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病,血管性血友病,儿童及成年人轻中型血友病,各种大量失血及低容量性休克并发的DIC以及白血病,肝衰竭病所致的纤维蛋白缺乏,创伤、烧伤、烫伤、严重感染等患者。 三输血前评估 1 医师在决定是否对住院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必须按照《临床输血前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表》,对患者进行输血前评估。评估必须由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进行,并由评估医师在评估表上签名。 2 患者或家属签订输血同意书: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需要输血治疗时,应切实负起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安全用血的责任,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输血的目的和可能发生输液反应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窗口期问题),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订输血同意书。这样使患者及其家属知道输血及有治疗作用,但又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从而杜绝输注“人情血”、”安慰血”、”营养血”、“新鲜血”,医院的输血人次减少总用血量下降,同时也减少了由于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3 临床输血申请和审批:输血申请单一律由主管医师填写,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生签字核准。严格控制<600ML原则上不输血,申请输血量1600ML以上去,择期手术报医务科审批外,须经输血科医生会诊审核。紧急输血科主任或值二线的医生(或总住院医师)签字核准,急诊用血事后2各工作日内及时补办相关手续。 4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指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如循环稳定的情况下,失血量不超过血容量的20%时不输血)。临床医师必须重视成分输血,根据不同病人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 5 医师应将相关记录写在病程记录中,麻醉医师记录于麻醉记录单中。 四输血后评价 1 每份输血病例(自评价)由本治疗组最高级别医师进行输血后评价,并在《临床输血前评

输血后评价

输血后评价(总1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输血后评价 (一)输血后疗效评价: 输血治疗患者的主管医师在输血治疗后第二天应根据输血治疗目的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或出凝血相应的实验室检测,并观察患者病情有无好转、临床表现是否改善等,做出输血治疗疗效评价,并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二)临床输血质量评价: 1.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每个月对本科所有的输血病例临床用血质量进行评价。 主要评价内容是:(1)患者是否明确诊断;(2)病例是否符合临床用血条件;(3)主管医师是否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4)输血品种和数量是否与患者病情相符、输血治疗是否恰当;(5)急性失血是否进行了先晶后胶的扩容、大量输注抗凝血后是否根据病情变化补充了凝血因子(冷沉淀)和血小板;(6)非急症用血是否执行了备血制度和用血审批制度;(7)输血后是否及时进行了输血疗效评价、输血疗效如何;(8)输血治疗前是否履行了告知义务及是否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9)输血申请单填写是否规范,输血病程记录等各种输血文书记录是否及时、规范、完整;(10)输血不良反应治疗抢救措施是否得当,是否规范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并上报。 评价结果汇总形成书面材料一式三份,一份作为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的材料妥善保存,其余两份分别送医务科、输血科,以供进行“临床科室用血质量考核”。 2.医务科应定期开展对各临床科室及临床医师合理用血情况的评价,评价结果与科室质量管理和医师个人业绩考核及用血权限认定挂钩。并针对各临床科室和临床医师输血质量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对出现较突出质量问题的相关医务人员进行输血技术规范的学习、培训和奖惩意见。 - 2 -

临床输血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制度(附评估表)

临床输血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制度 符合用血的条件 1、急性大量出血病人和手术中用血病人。 2、慢性出血导致血色素下降至50-60g/L的病人。 3、血液病、各种血细胞减少及凝血因子缺失病人。 4、严重烧伤病人。 成份血的适应征 1、全血只适用于失血量已超过1000 ml~1200 ml,并同时有进行性出血,濒临休克或已经发生休克的患者。 2、悬浮红细胞:应用于临床各科输血,适宜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的输血者和外伤手术等引起的急性失血患者。 3、浓缩红细胞:(同悬浮红细胞)。 4、洗涤红细胞:①主要用于输注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③高血钾症及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④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而引起发热的患者等。 5、白(粒)细胞:白(粒)细胞减少症。 6、血小板:①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计数低于2万的病人。 ②血小板数量正常但血小板功能下降者。 7、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缺乏症或凝血功能障碍者。 8、冷沉淀:主要用于对于Ⅷ因子、XⅢ因子缺乏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病,血管性血友病,儿童及成年人轻中型血友病,各种大失血及低容量性休克并发的DIC以及白血病,肝衰竭病所致的纤维蛋白缺乏,创伤、烧伤、烫伤、严重感染等患者。 三、输血前评估: 1、医师在决定是否对住院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必须按照《临床输血前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表》,对患者进行输血前评估。评估必须由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进行,并由评估医师在评估表上签名。 2、患者或家属签订输血同意书: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需要输血治疗时,应切实负起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安全用血的责任。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输血的目的和可能发生输血反应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窗口期问题),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订输血同意书。这样使患者及其家属知道输血既有治疗作用,但又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从而杜绝输注“人情血”、“安慰血”、“营养血”、“新鲜血”,医院的输血人次减少总用血量下降,同时也减少了由于输血所引起的医疗纠纷。 3、临床输血申请和审批:输血申请单一律由主管医师填写,主治医生以上职称医生签字核准。严格控制<600 ml的输血申请,即失血量<600 ml原则上不输血;申请输血量1600ml以上,择期手术报医务科审批外,须经输血科医生会诊审核。紧急输血须由科主任或值二线的医生(或总住院医师)签字核准,急诊用血事后2个工作日内及时补办相关手续。 4、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指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如循环稳定的情况下,失血量不超过血容量的20%时不输血)。临床医师必须重视成分输血,根据不同病人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 5、医师应将相关记录写在病程记录中,麻醉医师记录于麻醉记录单中。 四、输血后评价: 1、每份输血病例(自评价)由本治疗组最高级别医师进行输血后评价,并在《临床输血前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表》填写结果、签名。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评价表作为科室医疗质控小组的材料妥善保存、备查,不得丢失。 1 / 2----------------------------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