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低碳城市建设在城市规划中的具体措施

低碳城市建设在城市规划中的具体措施

低碳城市建设在城市规划中的具体措施
低碳城市建设在城市规划中的具体措施

低碳城市建设在城市规划中的具体措施

董媛

摘 要: 本文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对如何建设低碳城市展开了具体的论述。主要从城市土地利用、城市交通、能源供给和绿地系统等方面结合实例探讨了具体的减排固碳的措施,并分析了这些措施的原理、成效、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 低碳;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交通;能源;绿地

specific methods of constructing low-carbon city

through urban planning

Dong Yuan

Abstract: This paper gives a spercific discussion on how to construct low-carbon city through urban planning. Mainly from the aspect of urban land use, urban transport, energy supply and green space systems, the paper discusses specific methods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and carban sequestration with detailed examples. Moreover, it analyzes the principles, effectiveness, problems in applic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se methods.

Key words: low-carbon; urban planning; land use; transport; energy supply; green space system

伴随着城市空气质量的日益下降、温室效应的日趋严重,以及全球气候的变暖,“低碳”成为了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简单地说“低碳”是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而绝大多二氧化碳是由城市中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因此“建设低碳城市”成了许多城市规划方案的核心理念之一。那么“低碳城市”的理念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具体地体现呢?即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讲,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可以实现“低碳城市”的建设?我认为概括地来讲,主要有两方面的途径,其一是减少CO2的排放量,例如规划者可以通过调整城市的土地利用方式来缩短市民的出行距离,从而减少机动车的使用率;或是发展地碳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轨道交通等,从而减少CO2的排放量;另外在城市供电供热等能源供给中也可以通过某些新的技术或方法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其二是增强碳汇,即提高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由于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吸收主要是由植物的光合作用完成的,因此在城市中绿地系统是二氧化碳的主要“吸收器”。而在城市总体规划中需要有专门的绿地系统规划,在城市详细规划中也需要对绿地的形式和面积做具体的设计,因此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与城市的碳汇息息相关。

那么在实际的城市规划中,什么样的土地利用形式是能促进低碳的交通出行的呢?怎样才能发展自行车交通及轨道交通呢?什么样的供电供热系统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呢?城市的绿地形态又该如何优化以增强碳汇?下面,本文就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具体的阐述与分析。

1 土地利用

城市的土地利用状况与城市的交通是密切相关的,集约式、混合式的土地利用方式能够有效缩短居住地、工作地以及商贸地之间的距离,减少长距离的出行,从而促进步行与自行

车等低碳的出行方式。

2.1 功能混合的土地使用方式

功能混合的土地使用方式是指在一个小

地块中同时具有居住、工作、娱乐等多种功能,

而非在一个城市这样的大尺度中进行严格的

功能分区。这样市民就不需要每天靠机动车往

返于相距甚远的居住区与工业区之间。例如天

津中新生态城含有4个综合片区,每个片区都

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市民可以在综合片区内部

进行日常的生活。每个综合片区有由4~5个

居住社区(800m ×800m )组成,每个居住社

区又由4个基层社区(约400m ×400m )组成

(见图1)。另外,除了在一个小范围的土地

中含有多种功能的土地使用方式,在一个建筑

群中也可以包含多种功能,即所谓的“多功能

建筑”(见图2)。 图

1 中新天津生态城

当然,这种功能混合的土地利用形式可能

在实际建设与使用中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首

先,我们可能会担心工作与居住相混合后,居

住环境的品质与安全性可能会下降。其次,由

于地价等因素的影响,在A 区工作的市民有

可能居住在C 区,尽管A 区中也有住房,但

如果A 区的地价普遍比C 区高,在A 区工作

的高层职员可能有经济能力购买A 区中的住宅,但在A 区工作的低层员工可能只能居住

在房价比较低的C 区,这样虽然每个区块都是

多种功能相混合的,但实际上部分居民的工作

地与居住地仍相距甚远,不在适于步行或自行

车出行的范围之内。

2 多功能建筑群

对此,曹妃甸生态城B3社区提供了一种

解决方式(见图3),即在一个社区中含有不

同档次的住宅(单身宿舍、双人宿舍、高级公

寓、别墅等)以满足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的需

求。初看这种布局结构,我们可能会觉得有点

混乱,但稍加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这个

地块隐含地分成了中低档住宅区、中档住宅

区、中高档住宅区以及高档住宅区(见图4),

这几个区是渐变过度的,而不是我们想像的那

样一幢别墅边上就是一幢保障性住房。 图3 曹妃甸生态城B3

社区

2.2 集约紧凑的土地使用方式

在参阅一些低碳或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

时,我发现一个普遍共有的现象,即这些城市

图4 曹妃甸生态城B3社区

的人均建设用地都较小,基本上在80(m2/人)左右,如天津中新生态城的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75(m 2/人)以下,北京长辛店生态城的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78.9(m 2/人)——而根据

《城市规划规范》新建城市的人均建设用地宜取90~105(m 2/人)

。并且这些生态城的规划中都明确地提出了集约、紧凑的土地利用方式。那么这种集约、紧凑式土地利用方式对于低碳城市的建设有什么帮助呢?首先,由于城市用地规模一般是根据人均建设用地与规划人口规模确定的,如果人均建设用地越大,则在人口规模一定的情况下城市的用地规模也越大,这样就会使城市不得不向外扩张,占用大量的耕地与林地。而这些大片的耕地与林地原本能吸收大量的CO 2含量。当这些林地与耕地被占用后,固碳作用也就丧失了。其次,城市的扩大会引起通勤距离的增大,这样就会增加机动车的使用量,从而引起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所以,如果采用集约、紧凑的土地利用方式,就能有效地减排固碳。

当然我们可能会担心降低人均建设用地是否会引起城市拥挤或用地不足,从而导致城市环境品质的降低。但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恰当、巧妙地规划城市结构,做到高效地使用土地,或许能避免土地不足或拥堵的问题。例如,利用上文提到的功能混合的土地缩短日常出行距离,并且结合轨道交通、公共交通与自行车交通大幅度地降低小汽车的使用量,从而减少机动车道,缩小道路宽度,同时大幅地减少停车场的面积。这样就能有效地减少道路用地的面积。

2 低碳交通

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大规模的扩张使小汽车

等机动车的使用率越来越大,而机动交通会产生大量

的温室气体,许多数据都表明由城市交通产生的CO 2

在城市总CO 2排放量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例如上海市

2000 CO 2排放总量中,由交通运输产生的CO 2占

10.87%;厦门市2008年由交通运输产生的CO 2占总

排放量的18%左右。而在所有的交通工具中(公共汽

车、轨道交通、小汽车),小汽车出行被认为是碳排放

量最高的交通方式,这主要是由于小汽车出行比例过

大。以上海为例,几种交通工具的人均次CO 2排放量

差异很大(见图5),其中出租车与民用载客汽车的人

均次CO 2排放量远远高于其它几种交通工具,而轨道

交通的人均次CO 2排放量是最低的,只有0.35(kg/

人次)。

图5 不同交通工具人均次CO2

排放量 因此许多城市都提出了要大力发展低碳交通,例

如通过集约式的、多功能的土地利用方式,缩短通勤

距离,并使道路变窄,营造出适于步行的空间尺度,

从而提高步行的出行比例。同时通过一些政策,如收

取高额的停车费、道路使用费、相关税费等政策措施

降低小汽车的使用率。并且由于自行车、轨道交通的

碳排放量很低(自行车基本上是零排放),国内外许多

城市都开始致力于自行车交通以及轨道交通的开发与

完善。那么,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怎样才能提高

自行车和轨道交通这些低碳交通工具的出行比重呢? 图

6 机动车道路以外的小径 图

7 自行车专用林荫道

2.1提高自行车出行比重的方式

2.1.1 自行车道

国外一些城市拥有一套独立的自行车系统,即自行车道路是与机动车道路相分离的,这种自行车系统对于自行车驾驶者来说是十分安全的,但会导致城市的道路面积增大,不利于集约式城市结构的建设。因此国外有不少城市是采用混合型的自行车系统。例如美国西雅图的自行车系统中有的自行车道是道路以外的小径(见图6),有的是道路上辟出的自行车道,有的则是自行车专用林荫道(见图7)。这种混合式的自行车系统更加灵活,在土地使用上也较为节约,因为在自行车流量较大的街区,可使一些道路只允许自行车及行人通行,例如高密度的市中心区。另外还可以将部分自行车专用道路与河岸、绿地等结合,这一方面节省了道路用地,另一方面也使自行车道路的环境更舒适宜人,同时也增强了公共绿地的可达性。

2.1.2 自行车相关设施

美国不少城市在《自行车总体规划》(美国许

多城市都会进行专门的自行车总体规划和步行总

体规划)中都会提到要完善自行车的相关设施,

例如在西雅图,会有专门的自行车站(见图8)这

些自行车站提供寄存、修理自行车,以及提供地

图、咨询等相关服务。另外公交车上和轨道交通

工具上也会有一些停放自行车的设施(见图9),从而方便自行车驾驶者换成公交或轨道交通。杭州近几年推行的公共自行车受到了杭州市民的广泛好评。目前在杭州市区,几乎在每一个公交车站边上都有一个公共自行车停放站。与传统的私人自行车或小汽车相比,这种公共自行车使市民不必再担心自己的自行车被盗或汽车无处停放,并且便于换乘公交,因此极大地促使了自行车出行。

8 自行车站

图9 公交车、轨道交通上的自行车停放处

2.2轨道交通

从土地利用的角度来讲,许多城市都尽量增大轨道沿线的土地开发强度,使之由轨道线附近向外围递减。这样就能使更多的人快速、方便地从出发地到达轨道站点。同时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也常会有大型的城市公共设施或商业中心。例如中新天津生态城的规划方案中,轨道线贯穿四个综合片区的中心及城市生态核(见图1)。日本的地铁车站也常与商场、宾馆、办公楼等人流量较大的建筑结合在一起,通过垂直交通,乘客能十分方便快速地从地铁车站到达目的地,中途不需再出地铁站换成公交汽车或自行车,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轨道交通的出行比重。

3 城市能源

建设低碳城市最有效且最普遍的方法之一便

是发展低碳能源。我认为主要有三种途径减少能

源使用中的CO2排放量。第一,发展低碳的新能

源,如风能、太阳能等。第二,发展节能建筑。

图10 电力需求与电力供给的关系

第三,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及循环使用率。对于第一点,西方不少国家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实践上已有很大的发展,例如2007年丹麦的风力发电达到其总发电量的19.4%,德国的太阳能供热与光伏发电都发展迅速。但是就目前而言,这些新能源的技术还不是十分成熟,绝大多数城市都无法将这些新能源作为其主要能源。因此若要减少使用化石燃料、降低碳排放量,还需要结合第二、第三种方法(见图10)。下面我主要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而非工程技术的角度来探讨一下如何实现低碳能源。

3.1 整合的基础设施系统

在传统的城市规划中,城市的供电系统、供热系统、燃气系统、排水系统、垃圾处理系统等是相互独立的,虽然有管线综合,但这只是综合地规划各系统的管线铺设,它们的处理中心(如发电厂、锅炉房、污水处理厂、垃圾厂等)是没有关联的,因此不能相互利用资源。而整合的基础设施系统能相互利用能源,从

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循环使用率。例如,电厂

在发电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这些热能完全可以利

用起来作为城市的供热,而无需再另外烧煤产热。

并且垃圾焚烧时产生的热与废水处理时产生的热

均能作为城市供热的一部分。而有机垃圾发酵后、

废水分解后都能产生沼气等生物燃料,并且迄今

为止,沼气被认为是最环保的燃气之一。这种整

合的基础设施系统已有不少应用实例,如曹妃甸生态城将能源、

水处图11 曹妃甸资源管理中心 理、垃圾处理等综合管理(见

3.2 节能建筑

被动式住房标准”作为欧盟

执行术与工程的角度研究的,

因此我不再深入地探讨。 4 城市绿地

图11)。

节能建筑在近几年都是十分热门的话题,关于

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也非常多。例如在2010上海世

博会上的“汉堡之家”是首座落户于中国的“被动

式住房”。在德国这种“被动房”消耗的外部能源仅

为普通住房的10%。之所以有如此好的节能效果,

首先是由于他的外墙、玻璃等的隔热效果十分好(见

图12)。例如“汉堡之家”的窗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

三层玻璃做的,且窗外配有防热辐射和可移动的网

状遮阳板(见图13),这些遮阳板会根据太阳光强弱

自动移动,从而极大地减少了屋内热量的散失。而

住房屋顶的光伏发电设备与地源热泵则为住房提供

了电能与制冷、供暖。这种被动式住房在德国、奥

地利、瑞士和意大利已有6000多栋被投入使用,并

且建议从2015年起将“的住房最低标准。

关于节能建筑的研究已有很多,且一般都是从

图12 “汉堡之家的隔热处理

图13 可自动移动的网状遮阳板

城市绿地对于建设低碳城市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首

先,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因而城市绿地能

有效地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引起固碳的作用。

其次,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城市温

度,因此使人们减少对空调等的使用,从而间接地起到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作用。许多研究都证实了城市中覆盖率的密切关系,即绿化覆盖

率越高,CO 2浓度越少(见图14)

。那么在具体规划与建设低碳城市的时候,城市的绿化覆盖率面积。假设杭州每年在工业生产中、建筑中、机动车交通

中等.34g 。并且草地的固碳作用比乔木要弱得多。另外,城市中的CO 2的总排放量也有一定的困难。不过如果有一些相关的数据资料,那么我认为可以按照上述这种简易的计算方法大概地估算一下绿化覆盖率,作为低碳城会给政府或开发商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但是,我认为任何矛盾总是有

事实上已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些矛盾的思路,而这些案例多半是心的出行距离。其次,绿楔起到了划

,例如天津中新生态城利用绿楔划分出来四大综合片区(见图1)

。另外CO 2浓度与城市的绿化该取多少?怎么样的绿地形式是最合适的呢?

4.1 绿化覆盖率

如果仅从低碳的角度来考虑城市绿化覆盖率,那么最简单、直接的想法就是使大气中的CO 2浓度达到平衡,即城市中产生的CO 2总量等于消耗的CO 2总量。而在城市中CO 2主要由生物(包括人)的呼吸作用、燃料的燃烧以及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并主要由植物的光合作

用消耗CO 2。

因此如果能得出一个城市的CO 2产生量,那么再除以平均单位绿地吸收的CO 2量,从理论上就能得到需要的绿地共产生X 吨CO 2,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Y 吨CO 2,平均每公顷绿地每年会吸收Z 吨CO 2,

那么仅从碳平衡的角度来计算,城市的绿地面积应为(X+Y)/Z(公顷),再除以城市总面积,就得到了杭州的绿化覆盖率值。

当然在实际的操作中肯定不会这么简单,而要复杂得多。首先,绿化率的确定除了从碳平衡的角度考虑外,还要考虑景观、城市现状、经济条件、气候等多种其它因素。其次,不同树种的碳汇作用相差很大,例如每平方米白兰每天消耗的二氧化碳94.36g ,而每平方米夹竹桃每天只消耗二氧化碳10图14 CO 2浓度与绿化覆盖率的关系 CO 2排放源也非常多,要统计出市规划与建设的参考。

4.2 绿地的形式

虽然从理论上讲,城市的绿化覆盖率越大越好,但在实际建设中却会受到很多的限制因素。首先城市用地非常紧张,特别是由于近年来许多城市都提出来降低人均建设用地,发展集约式的城市结构,这样就与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相矛盾。其次,面积过大或形式、位置不当的绿地会加大一些区块之间的距离,这与以步行以及自行车为导向的交通方式相矛盾。另外,城市绿地的建设要大量的财政投入,并且多数情况下公共绿地是非盈利的,很少能像商业、居住用地那样办法解决的。

从优化或创新绿地形式的角度出发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我觉得绿地形式比绿化覆盖率更为重要。

4.2.1 绿楔

近年来,不少城市中总体规划中,都提出来要建设城市“绿楔”,而不再是绿环。例如厦门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了六大生态绿楔,墨尔本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了“绿楔规划”, 并且在“墨尔本2030”规划中仍保留了绿楔并继续完善。那么楔状绿地有什么优势能?

首先,与绿环相比,绿楔一般不会造成城市边缘区或外围与市中心区过远,而绿环则会成为市中心区与外围的阻隔,加大边缘区市民到市中分城市结构的作用

绿楔比绿环更易实现。这是因为城市中一般都会有水系、公园、小山丘等,因此在规划时便可以结合这些自然的或是原有的绿地发展楔状绿地。

4.2.2 立体绿化

由于城市用地十分紧张,因此立体绿化日益受

到城市尽可能到减

是值得注意或考虑到。 憩场所。例如部分绿地中允许建低密度的建,如疗养院、度假村等,或是与农业有关的大学、研究机构等。

新天津生态城等项

都是得到了国家或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

无论是经济上的还是社会舆论上的。而技术的进则能使建设成本大大降低,并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与舒适性,从而降低成本与风险。例如

国等欧洲国家的城市之所以能成功地建设并推广低碳建筑、

低碳社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然城市规划能从大的层面上引导低碳城市的建设,好的土地利用方式、绿地统能在较大的区域范围中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低碳城市的建设需要政策、技术、城

[1] 乌哈根/Ulf Ranhagen. 曹妃甸国际生态城规划综述

/Introduction of Planning Work 建设者的重视与亲睐。一方面,立体绿化能

多地利用有限的空间加大城市绿化面积;另

一方面在建筑物外立面或屋顶进行绿化能降低建筑

温,从而减少空调等的使用,间接地起物的室排作用。其中,屋顶花园是立体绿化中最常见的形

式之一,例如日本的榉树广场(见图15)、奥克兰市博物馆等。

图15 榉树广场 鉴于绿地的固碳作用,许多城市在城市规划中越来越注重绿地系统的规划,并通过各种新的方法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我认为在规划绿地系统时,有几点 首先,要因地制宜,即根据城市的产业结构、城市职能、人口密度以及气候条件等来确定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及绿地形式。例如工业城市一般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因此可能需要较大的绿化率,或者尽量选择一些固碳作用较强的植物。而对于人口密度较大的消费型城市,则可以大力发展立体绿化。

其次,绿地可以是多功能的,而非仅作为休筑 另外,绿地的建设应与法律、经济效益相联系。例如纽约中央公园位于纽约高楼林立的中心地段,但它从19世纪建成以来至今仍未被其他用地“侵占”。中央公园之所以能够在寸土寸金的纽约市中心区幸存下来,一个关键因素是在建成之时便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它的用地性质。并且政府要求中央公园周边建筑的业主交纳一定的税费,用于中央公园的维护建设,这样政府就不必为绿地的财政支出而担心了。

当然低碳城市的建设光靠城市规划是无法实现的。这主要是由于在建设低碳城市时,会有许多阻碍因素,如在建设初期,投入成本可能较高,多数投资者可能不愿冒这样的风险。并且低碳的建筑、社区或城市中经济上的收益不是很显著,或回报周期较长。因此急于见到回报收益的开发商就没有耐心继续做下去了,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方案实施到一半就夭折的原因。所以,低碳城市的建设还需要政策上的扶持与技术上的进步。例如中目步德先进的技术。系市规划等多方面的配合与互补,从而在实际的实施中达到预期的成效。

参考文献

尔夫·

兰for Caofeidian Internantional Eco-City. 世界建筑 2009/06

[2] 尤n and City Image of Caofeidian Eco-City. 世界建筑 2009/06

Space,water system and Green Structure of Caofeidian Eco-City. 世界建[5] 谭曼/TAN Ying, Diana Millers-Dalsjo Peter Ullman

态城B3 社区设计理念与实践. 世界

建策略. 城市规

状问题及目标策略——以上海市实证

[9] Plan.

[10] T carbon transition plan: national strategy for climate and energy.

和北京丰台长辛店.

[14] 张. 低碳城市——一个新的视野. 城市规划. 2010年第34卷第

[15] 林总体规划研究. 建筑节能. 2010年第1期.总第38卷第227期.

[18] 康城市前沿——美国波特兰市成长的挑战和经验. 东南大学出版社.

[19] 理城市伯克利:为一个健康的未来建设城市.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 2005年4月第一版.

0] 杨士弘. 城市生态环境学. 科学出版社. 2003年2月第二版.

1] 顾朝林等. 气候变化、碳排放与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进展. 城市规划学刊. 2009年第3

期. 总第181期.

[22] 潘海啸. 面向低碳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新模式究17卷2010年1期.

城市规划0701

董媛 3071243003 纳斯·颜伯格,丁利/Jonas Jernberg, DING Li. 曹妃甸生态城城市形态与城市意象分

析/The Urban Patte [3] 刘小波,尤尔金姆·阿克斯/LIU Xiaobo,Joachim Ax. 曹妃甸生态城交通和土地利用整

合规划/Integrated land use and transport Planning of Caofeidian Eco-City. 世界建筑 2009/06

[4] 马提亚斯·奥格连,丁利/Mathias Ahlgren, DING Li. 曹妃甸生态城的公共空间及水系和

绿化/The Public 筑 2009/06

英,戴安娜·米勒-达雪,彼得·乌尔曹妃甸生态城的生态循环模型——能源、水和垃圾/The Eco-Cycle Model of Caofeidian Eco-City. 世界建筑 2009/06

[6] 王毅,史逸. 一个新形态社区的尝试——曹妃甸生筑 2010/01

[7] 潘海啸,汤諹,吴锦瑜,卢源,张仰斐. 中国“低碳城市”的空间规划划学刊 2008年第6期, 总第178期.

[8] 陈飞,诸大建,许琨. 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模型、现分析为例. 城市规划学刊 2009年第6期, 总第184期.

The documents of Seattle Bicycle Master Download from https://www.sodocs.net/doc/de15702071.html,/transportation/bikemaster.htm

he UK low [11] 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文本.

[12] 奥雅纳工程顾问. 北京长辛店低碳社区规划

[13] 叶祖达. 生态城市:从概念到规划管理实施——上海崇明岛东滩城市规划 2008年第32卷, 第8期

泉,叶兴平,陈国伟2期.

树枝. 厦门市低碳城市[16] 李迅. 低碳城市生态视角下对城乡规划的几点思考. 城市

[17] 仇保兴. 中国城镇化发展与低碳生态城规划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妮·小泽. 生态2010年1月第1版

查德·瑞杰斯特. 生态[2[2. 城市发展研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合集(一)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合集(一) 人类社会自从有了城市,城市就承载了人类大多数梦想与灾难。城市形态的出现第一次把人类分散居住的状态集中到城市里,同时,城市也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家园,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从约旦河边最早的城市--耶利哥城,到现在正在建设的阿布扎比“零排放”生态城,时间跨度超过一万年。

目录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一日本北九州.pdf1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二阿拉伯马斯达尔.pdf2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二阿拉伯马斯达尔1.pdf3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三.pdf4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三弗赖堡.pdf5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三弗赖堡1.pdf6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四马尔默.pdf7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四马尔默1.pdf8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四马尔默2.pdf9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五英国生态城镇.pdf10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五英国生态城镇1.pdf11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五英国生态城镇2.pdf12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五英国生态城镇3.pdf13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六法国生态城镇.pdf14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六法国生态城镇1.pdf15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六法国生态城镇2.pdf16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六法国生态城镇3.pdf17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六法国生态城镇4.pdf18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七巴西库里蒂巴.pdf19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七巴西库里蒂巴1.pdf20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七巴西库里蒂巴2.pdf21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八芝加哥中心区脱碳.pdf22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九美国吉奥斯零耗能地.pdf23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十瑞典哈马碧生态城建设.pdf24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十瑞典哈马碧生态城建设1.pdf25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十瑞典哈马碧生态城建设2.pdf26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十一布里斯班CitySmart项目的措施.pdf27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十一布里斯班CitySmart项目的措施1.pdf28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十二日本横滨的气候变化行动计划.pdf29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十二日本横滨的气候变化行动计划1.pdf30

2019年低碳城市建设工作计划

2019年低碳城市建设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碳排放下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3.7%以上,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上升率控制在6%以内。 2.非化石能源占比。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4%左右。 3.节能降耗。单位GDP能耗下降3.5%,完成省下达的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 4.主要污染物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4项污染物排放削减率达到0.1%以上,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5.新兴产业发展水平。新兴产业销售占规模工业销售比重达到46%以上。 6.服务业发展水平。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6%。 7.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23.5%。 8.绿化水平。林木覆盖率达到25%以上,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6.5%。 9.空气质量。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达到66%,PM2.5浓度下降率达到3%以上。 10.水环境质量。地表水断面水质好于Ⅲ类的比例达到70%以上。 11.绿色建筑。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二、主要工作 1.实施优化空间布局行动 一是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优化城镇布局结构;编制《中心城区多规合一规划》,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规合一”;推进国家高新区建设,建成“科技创新一条街”;建设生态工业园区,高新区获得省级生态工业园命名,经济技术开发区、丹徒经济开发区通过省级生态工业园技术考核;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按照“三基地、三中心”的定位,推进中瑞生态产业园建设;严格按照《市低碳高校园区建设规划导则》、《市低碳高校园区建设实施细则》要求,加快推进低碳高校园区建设;推进官塘APEC低碳示范城镇建设,达成中欧友好城市结对并推进项目合作。二是推进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推进20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区建设,应税销售收入增长15%,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推进30家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应税营业收入增长15%,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推进30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产值增长12%,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句容创建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狠抓“三集”园区配套和主导产业发展,抓成15个总投资30亿元以上先进制造业项目和20个总投资20亿元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产业集中度达60%以上。 2.实施发展低碳产业行动 一是大力发展低碳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航空航天、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等六大低碳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同比增长15%以上。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20亿元,启动西津渡5A级景区创建,建成30个省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现代物流业完成增加值238亿元,增长12%;文化产业新增投资10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550亿元,实现增加值180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3%。三是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深入开展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示范试点,力争工业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设计、生产、管理的比例达到90%,应用电子商务的企业比例达到60%;组织实施燃煤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改造工程30个以上,实现节能量10万吨标准煤以上;完成市区、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覆盖城市建成区面积80%以上。四是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淘汰38家企业落后产能,启动新一轮化工企业专项整治,关闭化工企业26家以上;开展铅蓄电池、电镀企业整治工作,对市内6家蓄电池企业集中整治,推进电镀集中区建设。

《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下

一、判断题(10 道) 1. 植被茂盛一定代表生态文明。 正确 错误 2. 生态文明是生态与文明的组合词。 正确 错误 3. 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各领域各环节,其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要围绕环境治理制定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 正确 错误 4. 低碳发展要求交通更顺畅。 正确 错误 5. 各国的节能建筑定义相同。 正确 错误 6. 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各领域各环节,其中在优化现代产业体系方面要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 正确 错误 7. 绿色的不一定是低碳的。 正确 错误 8. 没有发展,就没有财富的积累,会出现捧着“绿色”这个金饭碗讨饭吃的情形。

正确 错误 9. 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包括扩大环保产品和服务供给、发展环保技术装备。 正确 错误 10. 第一次工业革命造就了密集的城市核心区、拔地而起的工厂。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20 道) 1. 我国人均矿产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位。 A. 50 B. 51 C. 52 D. 53 2. 循环经济是()的循环式流程。 A.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 B. 产品—资源—再生资源 C. 再生资源—产品—资源 D. 资源—再生资源—产品 3. ()应当着眼于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加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流动。 A. 促进新型城镇化 B.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

C. 生态城市建设 D. 智慧城市建设 4. ()提倡变革自然需兼得天时、地利与人和。 A. 孔子 B. 荀子 C. 韩非子 D. 墨子 5. 20世纪90年代末,()概念被引入我国国内,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实践,循环经济由早期一种环境保护手段上升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 A. 可持续经济 B. 绿色经济 C. 低碳经济 D. 循环经济 6. 我国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21.9公斤,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亩8公斤),是美国的()倍。 A. 3.6 B. 2.6 C. 2.1 D. 1.9 7. 我国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 A. 环境安全格局 B. 规划科学格局 C. 生态安全格局

低碳生态视角下对城乡规划的几点思考

低碳生态视角下对城乡规划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18-12-14T17:06:05.65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4期作者:徐东升 [导读] 随着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低碳生活这种可促进社会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已经逐渐被更多人士接受。 徐东升 威海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低碳生活这种可促进社会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已经逐渐被更多人士接受。在现代的社会城乡规划中,低碳生活的理念完全可以对城乡规划做出指导,从而促进整个社会和生态和均衡发展。基于此,本文就从低碳生态的视角出发,对城乡规划提出几点建议,供以借鉴。 关键词:低碳生态视角;城乡规划;社会政策;技术支持 在世界发展的进程中,诸多国家开始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引起高度重视,并提出了追求低碳生产发展这一理念,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强调可持续发展这一观念。根据相关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即便人们坚持可持续的生态发展理念也无法控制当前世界对能源的供不应求。尽管已经开始采用低碳生产生活的方式,但在未来几十年内,废气的排放量也仍然还有不断上升。相信在数十年后,人们就会发现低碳生态观念起着十分显著的作用。因此,我国应该及时利用低碳观念来指导城乡进行规划。 1、低碳生态视角下城乡规划的简要概述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改变传统的能源使用结构,这就是低碳生态观念。减少废气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态理念,改变现有能源使用结构,减少传统能源利用,加强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在这一理念中并非是单纯减少碳的排放,主要为改善大气环境中的碳得以良性循环,最终使整个大气层的得到稳定发展。这一理念会成为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针对我国城乡规划而采用低碳理念进行引导,分别制定了三个不同阶段的目标,将整个规划的路径具体化,从而实现最终低碳社会这一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从当前社会发展阶段一直到2020年,城市开始采用节能减排的手法,通过规定进行引导和强制性关闭等手法来实现社会节能这一目标,并且综合性的提高整个节能减排的成效。 第二阶段,自2020年开始一直到2035年,这是城乡规划的中期阶段性目标。可以将保护环境新能源作为社会运转的主要能源,推动社会朝着低碳化甚至是无碳化的方向发展,并且最终实现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这一目标。 第三阶段,自2035年开始到2050年,这是长期的发展目标,并且希望在2050年最终实现社会整体低碳化这一发展目标。在这一阶段中,需要从应用的层面来开始实现低碳模式的推广,不仅仅是生产厂商的低碳化模式,更是在人民日常生活中节能减排的低碳化发展模式。 2、低碳生态视角下城乡规划所采用的方式 2.1政策性引导是城乡朝着低碳化方向发展的关键性手段 人们应当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对不同区域的低碳发展的手段做好适当的调整。对于重点地区来说,必须以优化消耗能源结构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并且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促使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从而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以本区域的环境承载力为基础,提高新能源的使用,从而优化整个产业消耗结构,发展生产销售和经营之间的循环,并为城乡发展留下空间。除此之外,需要减少高消耗高排放工业在整个社会中的比重,强调土地所有的包容力,使土地可以得到合理规划和使用,扶持企业发展新生技术,来推动整个城市产业经济可以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 在高速发展的开发区中,可以采取限制性政策来解决开发区环境以及经济效益的问题。将开发区人口进行集中,减少人口分散型居住对整个环境产生处理困难的问题。及时提高区域内的公共服务水平,从而优化整个区域的人口素质。立足区域长处,发展带有区域自身特色的优势产业,从而形发展具有自身独特性的产业优势。 (1)建立城市发展的长期环境和资源指标体系,重点采用环境评价和低碳指标,引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在于对城市发展中的环境问题起到预警作用,并能够为减缓城市发展建设的环境影响提出应对措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要遵循早期介入原则、整体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公众参与原则和与相关规划一致性的原则。 (2)改革财税体制和考核体系,为发展低碳生态城市营造制度环境。中央政府应加快完善立法、改革财税体制和行政考核体系,丰富对地方政府的监管和激励手段,为促进低碳生态城市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改革公共财政体制,逐步取消预算外财政。建立有利于促进地方政府实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财政激励机制。尽快进行转移支付立法,与中央政府对地方约束性指标挂钩。出台相关措施,对地方城市在国家标准规范下进行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实践创新予以财政扶持。 2.2加大技术上支持的力度,促使城乡规划可以得到不断的发展 (1)采取适宜的技术与新型科技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要求资源循环化,更需要通过新型技术和有关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只有这样才能系统地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 (2)凭借科学技术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运用再生科技,解决能源供给和水资源综合利用两项关键性问题。 (3)加大对清洁能源使用与倡导工作开展的力度。推广使用环保交通工具和燃料,并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和控制交通噪声污染措施与办法,及时采用主动式太阳能设计。除此之外,优化和巩固建筑能源利用体系。建立绿色建筑,降低能源消耗。 (4)研究推广绿色建筑技术。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整体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分布、节林等方面,促使环境得到保护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实用、高效的生活空间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总的来说,在我国城市发展绿色建筑,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全寿命周期分析原则、权衡优化和总量控制原则、全过程控制原则和精专化设计原则。 5、结语 综上所述,相关部门需要尽快对绿色建筑技术的方案加大推广力度。首先需要商讨出符合实际的政策,在短期需要以政府推进为主导,需要以市场化形式作为辅助。其次,将企业标准做好恰当的完善。再次,提高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科学指标研究质量。最后,技术产

低碳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低碳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03-17T15:36:34.8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第34期作者:姜广福 [导读] 本文主要对低碳城市理论的含义及现状、城市规划的基本内涵、城市空间规划、城市交通规划以及城市产业规划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 鸡西市规划设计院 158100 摘要:随着基本能源在人们生活中的大量使用,生态环境负担一步一步的加重。这给了生存在这个环境中的人们一个警示,生态环境恶化。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低碳理论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如何体现低碳的城市规划理念是每个城市规划者应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对低碳城市理论的含义及现状、城市规划的基本内涵、城市空间规划、城市交通规划以及城市产业规划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城市规划;低碳;理念;应用 一低碳城市理论的概述与现状分析 1 低碳城市理论的概述 对于低碳城市理论来说,其主要是指在城市的建设与规划中,以降低碳排放量为主要的设计方向和目的,其是以城市空间为载体,进行发展低碳经济,并实施绿色交通和建筑的城市发展理念。另一方面,其是通过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利用创新低碳技术,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低碳城市理论是一个结合城市空间、城市交通、城市的绿色景观设计等众多的综合项目的总称。从居民的角度上来看,要提高居民对于低碳的认识和了解,从物质与技术的角度,就要建立一个低能耗,低排放、高循环的城市的运行模式。 1.2 当前低碳城市建设规划的现状 对于当前我国的低碳城市的建设与规划来说,其还存在着极大的不足,对于城市的建设与规划还比较的粗放,没有在规划设计中融入低碳理论的设计与研究,这导致了城市碳排放量的大量的增加,给城市的空气质量造成了极大的污染。低碳城市建设规划的理论,就是以降低或者减少碳排放量为目的,或者以增加对带碳气体的消耗量为主要的城市规划设计的理念。 二城市空间规划的低碳发展引导分析 1 城市空间结构 在进行城市建设时,城市空间结构对于城市的运行效率有着直接的引导和限制作用。一个适合城市地理环境与发展目标的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能够引导城市理性生长,够使城市的交通出行趋于高效有序,也能使城市居民的生活更加便捷而不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将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阻碍。 2 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对城市各地块的用地性质进行合理安排协调的过程,在现在国内进行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往往容易出现为了追求图面效果而不顾实际土地利用效率和居民便捷生活造成规划用地性质混合程度偏低的现象,还有些规划中,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各类用地比例失调,开发区规划土地功能单一,城市功能不完善。这些都会使得城市中不必要的交通出行量增加,同时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最终导致碳排放增加。因此,为了配合低碳城市建设的要求,政府及规划师应当让规划趋于科学合理。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时,注重各类用地的比例均衡,在城市每个需要集中建设的部分都应增加土地功能的混合度,另外,还应注意各类用地地块的尺度,使城市居民能够用最低碳的出行解决生活、工作、休闲的各种需求。 三城市交通规划的低碳发展引导分析 城市空间形态如果发生变化,必然会引发交通方式也发生变化。每种城市空间结构都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交通结构体系,低碳城市空间结构亦不例外。进行低碳城市的交通规划,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进行城市道路网的规划时,其实用性应较强,以减少不必要干道,从而使城市中心区与主要生活区的支路有所增加,路网密度得到提高;同时,还要根据城市的发展目标对交通需求做出准确预测,并对道路的断面也进行确定;②对政府提出建议,应制定有关交通政策扶持低碳交通体系建设,并积极发展公共交通,加快轨道交通的建设步伐,合理控制私家车的出行量,倡导步行与自行车出行,保证交通方式得到顺利衔接,实现无碳出行。例如:可根据城市空间结构并结合TOP 模式,营造轨道车站为中心的城市生活空间。 四城市产业规划的低碳发展引导分析 进行低碳城市产业规划,要求产业结构应以低碳化为落脚点,包括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型产业两方面,最终使传统产业清洁化、多元化与高效化生产,产业结构升级。 传统的产业具有的特点主要是资源与能源消耗量较大,利用率不高,在生产中,废弃物与中间产物均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碳排放量非常大。因此,必须在以传统产业为立足点的基础上,加大力度进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在进行升级改造时,要加强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减少资源与能源的损耗,并将落后产能淘汰、关闭经过多次整改还不达标的企业。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逐步实现传统产业清洁化、多元化、高效化的生产,整体效益达到最大化。 不仅要注重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也要注重发展低碳绿色新型产业。发展新型产业,要对城市产业的内涵进行不断拓展,然后依托现有资源与能源,加大力度进行新能源与新材料的自主创新力度,并积极发展太阳能、生物能、城市垃圾发电等新型产业,减少城市碳排放量。 产业结构在进行升级改造中必然要投入大量的资本与技术,这要求有关单位或部门必须做到以下两点:①要加强完善与低碳有关的法律法规,要对各企业、各行业设定一定数量的强制性目标,使之对生产过程进行规范,对生产环节进行完善,最终实现低碳化、清洁化生产;②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低碳理念的宣传教育与推广力度,并利用财政、金融、税收等宏观调控手段,推进低碳产业的发展。总之,对城市产业进行规划,既要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型产业,又要注重区域整体发展,才能有效实现产业清洁化、多元化与高效化发展。 五结束语 中国低碳城市在理论体系建设、规划建设实践等方面目前正处在探索前行的阶段,观点繁杂、理论纷争。而且低碳城市涵盖城市规划、资源利用、交通体系、单体建筑、市政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现阶段的国情需要我们从认识论到方法论再到实践多头并举。如何能从

对低碳城市理念对城市规划的引导策略分析

对低碳城市理念对城市规划的引导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16-01-06T09:38:38.4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8期供稿作者:樊会霞彭学昌王驰 [导读] 周口市规划建筑勘测设计院本文论述了在城市进行规划设计之时如何应用低碳设计理念 周口市规划建筑勘测设计院河南周口 466000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的形势下,降低碳排放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在进行城市规划与设计时,要把低碳理论作为主要的城市规划设计的方针,这样才有利城市的绿色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基于此,本文论述了在城市进行规划设计之时如何应用低碳设计理念。关键词:低碳城市;城市规划 在循环经济时代,人类认识到资源是有限的,对自然的态度应该是和谐的,从消费产品到再生资源,是一种封闭式的物质流动模式。“低碳城市”是人类和工业走向文明的必然之路。城市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集中地,也是碳减排的关键,这就要求政府和相关人员大力进行低碳城市规划,旨在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碳排放的城市。当前低碳模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得到了认同和支持,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城市规划又是一个城市建设的基本依据,做好城市规划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工作人员深入了解并思考低碳发展模式。 1、低碳城市理念 所谓“低碳”,首次主张“低碳经济”的理念,之后又出现了“低碳社会”的理念,主要强调“生活和消费方式的转变”。当然,现代人大多生活在城市,经济生产的重要区域也在城市,因此城市是实现减少能源消耗的关键。所以,发展低碳城市可以达到碳减排的目的,由此就产生了“低碳城市”的概念。从本质上讲,发展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落实低碳理念,进而实现城市发展的低碳化。 2、低碳城市规划理论的研究概况 低碳城市规划理论涉及诸多学科且涵盖面很广,无法用一句话或者几句话来概括其概念。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本人认为低碳城市规划主要是对低碳城市的经济性、低碳城市模式建构、低碳城市生活方式、低碳城市运行系统及相关低碳城市规划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低碳城市规划研究在国外部分发达国家如英国、日本等起步较早。英国在此方面的研究走在世界前列,探讨了空间规划与低碳规划之间的关系,制定了相应的低碳计划,建有贝尔顿零碳生态社区;而日本则在2004 年就开始了对低碳社会领域的研究,先继著有《2050 年脱气候变暖项目》、《迈向低碳社会的12 种对策》等,提出了诸如紧凑型城市规划、导入可再生能源以及通过节能来有效减排等具体措施。国内研究方面,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在《2009 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提出了中国低碳城市的发展战略设想,并从经济、社会和环境3 个层面,初步提出了低碳城市的指标体系;另外同济大学的潘海啸等人也提出了适用于中国低碳城市的空间规划策略。 3、低碳城市理念对城市规划的引导作用分析 3.1、低碳城市规划的理念与策略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应以低碳的理念进行城市规划,传递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严重问题。具体的规划策略阐述如下: 3.1.1、将低碳城市规划与生态文明联系起来。实现城市的生态文明,是城市化发展的更高阶段,而基于低碳模式的城市规划应该注重二者之间的联系。无论是低碳城市,还是生态城市,其核心理念均是对环境的保护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生态文明注重的是城市发展中的内部环境,自然条件以及居民是否宜居等因素,而低碳城市则更为注重环保和绿色,因此可以说二者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生态城市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低碳城市则关注的是具体的污染问题和环保问题,将二者融合起来,能够构建出更为科学与健康的城市发展模式。 3.1.2、进行低碳城市的准确定位。在进行低碳城市规划的时候应该结合城市本身的实际情况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准确的定位。城市规划中的低碳部分也应在现有编制之外独立进行编制,或者在规划时单独以章节的形式与其他内容分离,从而起到示范作用。充分研究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和实践成果,结合我国城市的实际特征和环境需求,将低碳理念纳入城市规划编制中。 3.2、修订和完善低碳生态规划内容的标准与配套政策 由于现行的很多城市规划标准都是很久之前编制的,绝大部分规划设计标准并没有充分考虑低碳生态的技术要求。尽快对现行的城市规划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其能满足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只有有了合理科学的技术标准,才能让城市规划者做到有据可依,才能让低碳生态落到实处。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对积极响应城市低碳生态建设的企业进行鼓励和扶持,以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3.3、加大宣传力度 让“低碳环保”深入人心加大对低碳生态技术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将低碳生态运用到城市规划中时所能带来的好处,能充分的调动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建设的热情。只有公众有了节能环保的意识,城市规划中的相关低碳生态设备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3.4、倡导多样化的土地利用 倡导多样化的土地利用,规划好地块尺寸。20 世纪由雅典宪章所确立的功能分区思想一直影响着我国的城市规划布局,但是其表现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其中,由于城市功能过于割裂所造成的市民出行距离的增大是近年来较明显的问题,也是造成碳排放攀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多样化的土地利用重点强调功能的“有效混合”,当代复合性CBD 的HOPSCA 模式就是一个有效的尝试。另外通过相关研究表明,在中心城区过多强调快速路网、高效率的小汽车交通系统是收效甚微的。因此,结合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状况及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前人提出了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5D”模式。在规划设计适宜步行与自行车出行方式的城市地块尺度时,即要控制在人步行最大距离的限度内,也要逐渐在市区结合生态网格建设自行车网格系统(一般认为以500 米左右的格网为宜),并辅以发展B R T、燃料电池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营造地块尺寸合理,出行模式多样的绿色城市体系。 3.5、加强城市低碳化发展模式的研究 对城市进行基于低碳发展理念的规划,并非仅仅是理念的引入或者方法的罗列,而是系统性的、具有较长生命周期的工程,只有实现低碳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够真正使城市得到低碳的益处。这就需要加强对城市低碳化发展模式的研究,在现有的发展经验和相关理论上构建一套完整而科学的体系,通过低碳技术,结合城市的地理特点和地质条件,对其低碳路径进行科学设计。

低碳环保城市建设及管理策略

低碳环保城市建设及管理策略 发表时间:2019-10-10T13:21:14.83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3期作者:符康 [导读] 本文对低碳环保城市建设及管理策略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首先简要概述了加强低碳环保城市建设及管理的必要性 符康 汇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河南安阳 456550 摘要:本文对低碳环保城市建设及管理策略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首先简要概述了加强低碳环保城市建设及管理的必要性,其次详细深入剖析了当前我国低碳环保城市建设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接着笔者在结合自身多年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旨在更深层次的了解低碳环保城市建设的情况,从而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提供条件。希望本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关的专业学者提供参考与借鉴,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关键词:低碳环保;城市建设;管理策略 1低碳建筑的内涵 2009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是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暖的又一个重要时刻,对中国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契机,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的最佳战略机遇期。建筑行业为了响应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号召,开始了低碳建筑的研究。低碳建筑主要所提倡的是一种建筑理念,而不是简单的屋顶花园和立体绿化。所谓低碳建筑,指的是在建设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使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目前,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蒸蒸日。对于城市发展而言,首先要具备一套完善的中国城市的低碳发展战略,注重能源的充分利用,强化城市公共管理,全面配合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 2低碳环保城市建设及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一是坚持项目带动、责任落实,应该全面谋划一批示范性强、带动面广、关联度高的低碳项目,各个部门要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重点发挥低碳环保项目的载体和示范作业;二是坚持区域统筹、特色示范,应在发展过程中紧密结合不同区域的特点,强化互补互促互联,在整体目标统一的前提下推行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侧重的特色示范;三是坚持理念创新、技术引领,通过推广应用低碳技术来逐步提升碳生产力,还要将低碳环保城市发展理念与社会价值观念创新紧密结合;四是坚持资源整合、全民参与,要凝聚低碳城市建设合力,加强政府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引领作用;五是坚持科学谋划、重点突出,围绕转变发展方式的长期目标,重点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切实提高低碳环保的发展能力。 3当前我国低碳环保城市建设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发展排放增加,产业结构不合理。许多城市内产业的发展虽然赢得了经济总量的上涨,但也造成了较高的碳排放量和长期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例如许多城市内的房地产开发市场的竞争存在盲目比价格、争市场等不良行业潜规,使得建筑业的绿色环保难以完全达标,并且重工业所占的比例远大于轻工业,多数高耗能产业以煤、火电等传统能源为支撑,使得节能减排工作更加艰巨。此外,低碳环保城市建设的发展模式基本趋同,目前的低碳城市建设多半是通过发展新能源产业,尤其是光伏产业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但雷同的低碳城市发展定位会缺乏中央政府的引导与统筹规划,进而引发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容易造成能源的浪费与资金成本的损耗。 3.2低碳环保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协调性不高。许多城市内的生态城现阶段是国内低碳环保城市建设的焦点,但是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缺乏科学精准的评价标准,许多地方政府只是过度着眼于新城区、新兴产业的建设,完全忽视了对传统工业的节能降耗问题,更甚至引入了新能源产业中的高污染、高能耗的生产环节,实际上是增加了碳排放。另外,城市规划与建筑不符合低碳城市理念,尤其是近几年各个城市的新区、大学园区、政务新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在大规模的建设高楼大厦,但模式缺乏创新性,与“低碳环保”理念背道而驰,而且许多从事低碳环保城市建设管理的人员自身并不具备丰厚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经验。 4促进低碳环保城市建设及管理的有效对策 4.1推行特色试点工程,发展公共交通 各个城市应该积极争取国家低碳示范试点和各类国家级的低碳试点项目,扎實推进低碳城市发展的重点示范工程,可以采用地方申报、全市统筹的办法,明确试点方向,也可以健全各级财政投入机制,定期举办低碳环保试点交流研讨会,并建立低碳环保试点专项基金。此外,应尽快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城市交通体系,提高交通运输的能源效率,可以大力推进地铁、城际铁路等轨道交通发展,结合社区支路、景观支路、游步道等,加快建设城市绿道,同时推进智能化交通设施建设,鼓励购买小排量的环保节能型汽车等。 4.2推广利用清洁能源,建设低碳产业集聚区 一是增加天然气对煤炭和石油的替代,逐步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大力发展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在城市中的比重,还要加强农村沼气池建设,积极推广秸秆气化燃料和固化成型燃料;二是坚决淘汰高碳产业的落后产能,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积极推广分布式能源利用系统,还要推进各个城市利用空气源空调技术;三是构建废旧汽车、废旧家电、废旧机电和垃圾回收四大静脉产业链,建立一批低碳产业载体平台。 4.3构建低碳生活载体,优化城市功能结构 首先,社区规划布局要注重住宅和交通的生态设计,积极提倡低碳环保物业管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工作,强调从科普宣传入手,以家庭为载体,构建低碳展示宣传体系,形成低碳社区建设氛围;其次,组织编写低碳生活家庭行为手册,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以新城建设引领城市有机更新,构筑以市区为中心、中心镇为节点等互通为骨架的市域网络化大都市;再者,新建建筑在设计、施工、监督到验收等环节都要实行低碳监管制度,加快规划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还要全面推进系统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4.4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应用,推进森林城市建设 一方面,鼓励企业加强低碳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逐步推进低碳技术的标准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加强与发达国家在低碳技术领域的合作与贸易,还要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严格控制生态带内的建设开发内容与强度,完善环保基础设施,控制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还要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布局,同时加强森林固碳能力的计量与监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2019原文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2019原文 会议指出,中国的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最大,最快的城市化进程。在城市的壮观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就。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城市是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的总体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应该深刻理解城市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 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时期中国城市工作的指导原则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三,四,五次全体会议精神,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创新,协调,发展,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按照规律,转型的城市发展模式,完善城市管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努力解决城市疾病,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等突出问题,构建和谐宜居,朝气蓬勃的城市。拥有自己的现代城市特色,提高新型城市化水平,我们将与中国一起走上城市发展之路这些特征。 会议指出,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要坚持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定容

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立足国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 第一,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城市和经济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城市发展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农业用地按相应规模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人口和用地要匹配,城市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必须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切实做好城市工作。 第二,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要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基础上,结合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明确我国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功能定位。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要优化提升东部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发展一批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促进边疆中心城市、口岸城市联动发展,让中西部地区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也能分享城镇化成果。各城市要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强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协作协同,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要加强创新合作机制建设,构建开放高效的创新资源共享网络,以协同创新牵引城市协同发展。我国城镇化

低碳-生态化城市规划设计问题

浅析低碳\生态化城市规划设计问题 摘要:“低碳、生态、宜居,是21世纪的理想城市。”所谓“低 碳生态城市”,是指城市经济以低碳产业、生态城市建设为主导模式,市民以低碳、环保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生态型社会为建设蓝图的城市。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是顺应城市低碳化、生态化发展趋势的重要战略抉择,是转变发展方式、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低碳城市;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abstract: “low carbon, ecological, livable, is the ideal city in twenty-first century. “ the so-called “low carbon ecological city “, is refers to the city economy to low carbon industry,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as the dominant mode with low 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ublic life as the idea and behavior of the government, with low carbon, ecological society as a bluepri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the construction of low carbon ecological city,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choice to conform to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city, ecology,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transform the mode of developm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keywords: low carbon city;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低碳环保城市建设及管理策略

低碳环保城市建设及管理策略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促使工业经济、人们生产生活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进步,进而致使环境污染现象相对严重,环保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的现实性问题。新时期,社会的发展,应处理好经济、人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强调三者的有效协调,切记不可为了发展经济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得不偿失。为了更为深度的了解低碳环保城市建设的情况,必须对其进行深度的探究,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提供条件。 一、低碳环保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近几年,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机动车数量在不断增加,汽车尾气排放量在不断上升,尾气中含有大量CO2、甲烷、氧化亚氮等,这些气体会加剧温室效应的发生,全球变暖现象逐渐严重。大气污染现象越发严重,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各个国家都纷纷投入到环保工作中来,为缓解当前环境恶化的现状,必须加强低碳环保城市的有效建设,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私家车的出行量,我国就私家车出行限制方面实施单双号限行的政策,对城市的环境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但是必须从源头着手,是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有效途径。低碳环保城市的构建,其主要的关注点在于“低碳”,旨在减少“碳”的含量,如CO2、N2O、CH4、CFCS、PFS 等[1]。这些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导致现阶段温室效应严重的主要原因。面对以上问题,必须对温室气体的排放予以管制,强调对温室气

体的合理化规范,提倡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原则,旨在降低“碳”的排放量,同时,还应加强对新型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运用可替代型能源来代替高碳能源,可大大降低碳的消耗,进而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低碳环保城市的构建,其主要包含两个重要内容,一个是降低碳的排放量,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主张节能减排、节能降耗;一个是强化对环境的保护,优化经济产业结构,注重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友好协调。 二、低碳环保城市建设的有效策略 在21世纪,低碳环保城市的构建成为时下的重要目标,旨在提倡节能减排,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碳”的排放量,以达到低碳的目的。低碳环保城市的构建是形势所迫,当前中国的大气污染在众多国家中屈指可数,且近几年过于重视发展经济,忽视对环保问题、能源利用问题等的关注,导致大气污染现象相对突出,为构建新型的低碳环保城市,加强城市的规范性建设成为当前的首要工作。 1.做到低碳理念的及时更新 低碳环保城市的构建是时代发展的主题,各个国家都纷纷予以践行,若想达到低碳环保城市建设的目的,必须对低碳的理念予以及时的更新,将低碳的实施落实到每个公民身上,以更好的应对全球变暖现象。因此,国家环保部门应强化生态环境建设,注重对气候变化的实时监测,维持与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矛盾关系,注重对低碳环保城市相关定义、概念的宣传,让公民从心底重视环保问题。

调研报告 推进绿色低碳居住区建设

关于推进绿色低碳居住区建设的 调研与建议 进入21世纪以来,建设舒适、节能、高效、自然的居住环境,已成为规划者追求的目标。而随着低碳时代的来临,低碳理念的产生与发展必然对现有居住区规划中的规划思想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对规划中的住宅设施建设、交通布置、环境绿化等方面的自然生态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低碳的相关概念,探索性地研究在居住区规划过程中,低碳理念在"人本思想"方面的发展和在建筑、交通和绿地等方面的应用。进而从居住区建设入手,提升低碳社会建设的整体水平,以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日益增长的生态要求,以期对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新世纪以来,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与此同时,人们的居住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居住的要求不再停留于居住功能以及面积大小的层面,由简单的“生存性居住”向“生态性居住”转变。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居住以外的东西——居住环境,把接近、回归自然、绿色环保当作宜居建筑的基本要求。 新时期经济发展方向也使房地产发展模式转变成为必然,随着“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发展战略的实施,绿色低碳建设将成房地产开发建设转变的主趋势及新的增长点。

绿色低碳建设带来新机会 去年12月上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将“推进节能减排,抑制过剩产能”列为重要举措,同时,我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提出节能减排目标,使低碳成为国家发展重要国策之一,一年来,“绿色、低碳”已开始在各个领域生根开花,并逐渐成为房地产及其相关领域的新契机和增长点。这一点也体现在近期各地有关活动上:11月末,以“绿色经济,低碳建筑互利共赢”为题的“2010中国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高科技国际博览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企业机构在博览会上展示了新型节能材料、海水淡化、垃圾发电、水处理、太阳能、风能等先进产品和技术,显示出绿色低碳产业在我国的盛行之势。 如今,绿色低碳已从理念进入具体落实期,并成为国家和各地“十二五”规划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将突出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节能减排。这意味着城市建设将加快向绿色低碳转型。专家认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将结束粗放型的房地产业发展模式,绿色低碳建设模式将成主流,这个过程给整个行业带来了转型要求和发展机会,包括房地产开发中低碳材料、建筑等所有相关设计和技术的应用,以及低碳产业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等。 低碳建筑新标准促高品质人居建设 天津市在探索绿色低碳城市和人居建设中,从梅江生态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作者简介:张敏(1976-),女,安徽亳州人,工程师,从事能源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2-09-10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张 敏 (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合肥卷烟厂设备科,安徽合肥230081) 摘要:城市是人类物质投资和智力创新的中心。把发展低碳经济贯穿于生态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城市发展 的主流方向。除发达国家以外,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中最有能力开展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区域之一,必须以节能减排来减少城市碳源、增加有效的城市碳汇和发展低碳经济做为发展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将是引领未来城市发展的新趋势。该文通过对中国低碳生态城市的概念及其发展现状的剖析,继而提出引导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健康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低碳生态城市;低碳经济;城市建设中图分类号 F3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7731(2012)23-122-03 自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经济水平的增长、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高能耗生活方式的不断蔓延,使得大气层中的CO 2以及各种有害气体的浓度不断升高,并带来了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全球气候的变暖及相应恶劣天气的增多,在对各国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 特大洪水,受灾面积2000万hm 2 ,直接经济损失达1600多 亿元。2004年12月26日, 印度洋发生的地震及海啸,对其中影响最大的印尼造成遇难人数超过10万人,流离失所的灾民更高达百万之巨。2008年初的我国南方的特大雪灾和2011年底到2012年初的云南省的持续干旱造成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由于CO 2的过度排放导致的气候变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因此,如何有效限制和降低CO 2的排放,并且增加对CO 2的吸收,控制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7] 。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并且已成为世界上较大的碳排放国,在2009年哥本哈根召开的全球气候峰会上,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 的 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 45%[3] 。这是中国作 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全人类社会的承诺, 也是对我国如何合理的、有效的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提升竞争力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给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城乡协调发展等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城市既是碳排放的主体,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首要载体 [7] 。如今我国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 其聚集了全国经济总量的90%以上和全国人口的50%左右。所以,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是我们无法规避的现实选择 [7] 。 1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 从城市发展历史来看,城市发展的根本特征是城市的 发展对能源的消耗和资源的占用越来越多,同时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目前在国内很少提及“低碳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更多的是对低碳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的研究。2009年,仇保兴博士在“城市发展和规划国际会议”上将低碳经济和生态城市这两个关联度高、交叉性强的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了“低碳生态城市”。低碳生态城市是生态城市实现过程中的初级阶段, 但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础阶段,主要是以“减少碳源,增加碳汇”为主要出发点的生态城市类型 [4] 。低碳生态城市同时体现了低碳城 市的低污染、低能耗、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高效能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活宜居型、运行安全型及经济发展型的城市发展模式,是低碳理念在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可以这样理解:将低碳与生态理念相融合,形成“人—城市—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复合人居系统 [2] 。 2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总体方向 2.1 现阶段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总体概况 根据中 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的一项统计表明,截至2011年2月,中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提出“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城市有230个,提出“低碳城市”建设目标的城市有133个,所占比重分别为为80.1%和46.3%;尤其是2003年以后,提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城市数量增长较快(如图1) [3]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还处在起步摸索阶段,还需 要更多的人继续加以深化研究 。 图1 1996-2011年全国累计提出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数量 221安徽农学通报, Anhui Agri.Sci.Bull.2012,18(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