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政府如何支持企业自主创新

政府如何支持企业自主创新

政府如何支持企业自主创新
政府如何支持企业自主创新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原则,强调“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在这一发展方略的促动下,各地形成了“及时跟进”之潮,积极酝酿出台配套政策,并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导向,并在行政上强力推动(尽管表现出不理性)。经验表明,这种带有强烈路径依赖色彩“刮风式”的行政推进,往往因为急于冒进或准备不足走了很多弯路,也付出了高昂的成本和沉重的代价。因而,在中央大力倡导要形成强势创新的今天,各地政府有必要先进行理性的起点设计,以便取得预期成效。

一、政府过去支持企业创新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在遴选创新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

1.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被边缘化。在计划体制下,我国实施的一些涉及产业发展的国家计划中,项目实施主体或创新主体主要是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企业虽然被鼓励参加,但往往只是陪衬,一些计划项目即使获得了预想的关键技术,也没有能力使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获得自主创新能力。

2.支持创新理念和定位上存在着偏差。在转轨时期,一些官员认为,只有那些规模宏大、实力雄厚的企业才有创新力,所以在实践中就是帮助几个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创新。往往是政府确定即将创新的关键行业、技术(很多时候仅仅是感性上冲动),组织力量进行联合攻关,在人、财、物方面进行绝对倾斜。这种“政府主唱”的行政推动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随之而来的弊端是:创新与市场脱节,研发与经济两张皮,资源配置的不经济。当然,这种选择在性质上往往偏好“国字号”企业,这无疑使中小民营企业在政策倾斜、市场准入、融资支持上受到排挤。实践证明,在国有企业尚未到位的前提下,这是一个低效的选择。

(二)政府科技经费投入结构不合理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总量高速增长,陆续实施了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知识创新工程等重大科技计划与工程。但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的经费支持却很少,2003年全国20000多家大中型工业企业总共只获得51亿元支持,来自政府的科技拨款仅占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经费的3%,政府科技经费拨款中用于支持企业科技活动的经费仅占7%,而同期美国企业获得的政府科技经费占政府全部科技支出的比重超过20%。

(三)政府在创造外部环境方面不到位

1.过多的行政干预导致了政府职能错位,本该为企业创造良好外部市场条件的政府,因为职能越界导致政企关系扭曲,进而压制了企业创新的能动。一方面又因职能缺位,诸如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一些重要法律 (例如反垄断法、商业秘密法)缺失,干扰了企业创新进程。一些地方存在着行政效率低下、执法不严、违法行政,打击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2.由于政府“一股独大”,挤压了服务于企业自主创新中介组织的发育空间,尽管也渐次有一些服务于企业创新的中介组织,但是受体制机制、行业自律、法规不健全等因素的制约,难以担当提供优质专业服务的重任。

3.缺乏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由于一些改革滞后,特别是一些国有垄断企业改革滞后,某些行业和技术领域因为存在严重的垄断而导致竞争不足,企业无创新能动,已经成为影响企业自主创新内在动力最大的问题。

(四)政府支持创新政策方面存在的弊端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大量的有关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根据不完全统计,仅中央政府出台的与技术创新相关的政策就超过2500项),但这些政策政出多门,制定的时期不同,针对的问题也有着明显差异。政府问题的演变程度不同,使得国家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有重复,有空白,也有自相矛盾,政策信号不一致,政策设计不科学,有些华而不实,可操作性较差,政策成本预算和控制不力,朝令夕改等等,导致我国创新的

政策缺乏系统性、操作性、稳定性。

二、政府如何支持企业自主创新

党的十六大提出确立企业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为各类企业创新活动提供平等竞争条件。因此,政府支持企业创新的着力点应该是为企业全力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促使企业尽快成为创新主体。

(一)政府要引导企业增强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

引导企业树立创新观念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前提。企业创新热情不高,原因之一是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对于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认识尚未到位,相当数量的企业“不想”“不愿”“不敢”创新。首先是一些企业领导人早已习惯了靠别人的技术过日子,根本就不想去创新;其次是一些企业领导人认为自主创新不仅成本高、回收期长,而且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对技术投入的未来预期很难把握,在现有一些项目能够使资本快速增殖的前提下,根本就不愿意在创新方面花本钱;再次是一些有眼光的企业领导虽然意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但由于整个创新链条和创新环境尚未形成,往往孤掌难鸣,步履艰难。因而,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政府就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企业领导者树立危机意识,增强紧迫感,切实从“要我创新”向“我要创新”转变。

(二)政府必须确立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

由于一系列改革尚未到位,我国的多数企业仍然是理论上的创新主体,总体创新贡献率还很低。为了将企业锻造成为真正的创新主体,应采取的措施是:

1.政府必须进一步转变职能,有所为有所不为。必须从干预企业创新领域退出,成为市场的监管者和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不该政府管的事坚决不管,需要政府管的事政府不缺位,不当“运动员”“裁判员”,只当好“场地维护员”,营造激励环境推动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角。

2.各级政府制定的科技规划,应当充分体现企业和市场的科技需求。建立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紧密合作的机制,支持和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支持企业组建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在关键领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和技术标准;在投资、金融、消费和政府采购政策等方面都应当有利于企业的自主创新。

3.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要通过基金支持、创业投资、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其创新活动。不断完善企业孵化的软环境建设,重点办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等各类企业“孵化器”。

金融支持技术创新研究

金融支持技术创新研究 一、企业技术创新需要金融支持 (一)科技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需要相对应的金融支持。科技企业发展 的阶段性特征十分明显,大致能够分为初创期、成长期、发展期和成 熟期,各个阶段有不同的融资需求。科技企业大多是技术人员创办, 初创期最需要起步资本,这个阶段需要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的介入。 成长期以开发产品和进入市场为主要任务,最需要创业投资和生产条件,这个阶段需要创业投资和小额贷款的进入。发展期从创新链向产 业链转变,以商业模式的创新为主要任务,对于营销、经营和市场融 资的人才需求大幅度增加,需要得到银行信贷、PE的协助。成熟期以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为主要任务,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主要需求,需要使 用资本市场、并购基金等方式支持其进一步发展。(本文来自于《南 方金融》杂志。《南方金融》杂志简介详见) (二)各种商业模式需要不同的金融支持。科技企业最主要的特征是 掌握了一项或者多项先进技术,开发市场适用的产品,同时机制灵活、反应迅速,能很好地实现技术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对于高端装备制造 类企业,能够获得抵押贷款、租赁融资的支持;对于以互联网为代表 的轻资产企业,能够通过风险投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方式融资; 对于科技企业“走出去”,可通过贸易融资、出口信贷、信用保险、 境外项目融资等渠道融资。 (三)各个创新阶段需要相对应的金融支持。在研发阶段,投入主要 是以企业投入和政府研发投入为主。在成果转化阶段,主要依靠企业 投入、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在产业化阶段,一般的市场性金融开始 介入,银行信贷、资本市场等逐渐成为主流,包括民间资本的进入。 (四)金融促动技术创新的科技资源配置功能。除了上述融资功能以外,金融在促动技术创新方面还有资源配置功能。如在项目选择上, 金融通过有专业技能且受到收益激励的金融家挑选出最具市场前景的 潜在项目,能够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资源整

提高公司自主创新能力经验材料

提高公司自主创新能力经验材料要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在发挥市场调节功能的基础上,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当前要重点完善和落实好以下政策措施: 一、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这是从体制机制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有效整合产学研的力量,加快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目前,因为发展模式、市场条件、政策和体制环境等多方面原因,不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热情不高。必须从各个方面加大企业自主创新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促使企业把创新作为自身发展的头等大事。要通过深化改革和体制创新,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研究开发的主体和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带动市场导向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活动蓬勃开展。包括:进一步消除各种体制机制性障碍,打破行业和市场垄断,创造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进一步使国内企业参与、融入国家科技计划和重大工程项目,建立由企业牵头实施应用性重大科技项目的机制;进

一步整合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科技资源,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社会化、市场化服务;进一步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鼓励企业与科研部门、高校联合共建实验室、共性技术研发和工程化平台。同时,加快完善推动产学研结合的机制和政策,探索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模式。在技术创新中发挥大企业的骨干作用,发挥民营企业的重要作用,加大对中小企业、高技术企业的政策支持。 二、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落实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和政府采购政策 积极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是各国政府普遍实行的引导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国务院已经出台了《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若干配套政策》,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强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和激励政策。我们要认真研究WTO框架下政府支持企业研发和创新的做法,形成政府支持企业创新的投入机制。在财税政策方面,要加大支持研发和创新的财政资金投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关于促进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以及设备更新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推进并完善企业研发投入的税前扣除等激励政策,实施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快制定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

2019年金融机构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调研报告

金融机构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调研报 告 把自主创新资助、股权融资、债务融资。现代金融业的发展,最突出的是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创新逐步促进现代高科技的发展。 金融的运行具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它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有偿使用的资本。这个特点决定了借款人,无论是科研机构,还是科技企业,必须保证把贷款使用在能够产生经济效益、能够产生还贷资金的项目上。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设,核心是制度建设和信用体系建设。具体说来,应该从几个方面进行着手构建科技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 一、鼓励探索各种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机制 一个可行的运行模式是,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和科技担保公司合作,形成风险准备基金。由创新基金统一向银行申请贷款,提供资金给科技型中小企业、“863”“攻关”计划、重大专项等的承担单位,通过集成科技资源,利用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平台,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也可以通过科技贷款贴息,解决“风险与收益不对称”问题,适当提高银行对科技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的比例,企业承付基本利息,政府资金负担上浮利息。例如,厦门市科技局为帮助科技型企业解决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先后于20**年4月28日、8月8日,与中国工商银行厦门市分行、中国建设银行厦门市分行签订了“共同扶持科技型企业协议”,共同推进科技型企业的发展。20**年底,南京市科技局

与交通银行南京分行共同开展“银政合作”试点,交通银行在两年内向南京市科技局推荐的科技项目给予8亿元的授信额度,南京市科技局负责筛选重点项目向银行推荐,对部分重点项目采用贴息引导科技贷款。 二、探索建立科技产业发展银行或中小企业发展银行 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科技型企业设立专业化的科技发展银行是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的重要步骤。科技银行或中小企业发展银行的有效运作关键是要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如果银行具备足够的风险识别能力,就能够有信心、有能力对科技项目进行贷款支持。相反,银行如果没有足够的风险识别能力,可能选择放弃这个市场。这就要求银行要大力发展和应用现代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通过各种手段有效降低对企业的信贷风险,积极探索和开展多种担保形式,发放多种低风险的贷款;可以探索开展税款返还担保、股票股权抵押、保单抵押、债券抵押、应收货款抵押、其他权益抵押等多种贷款形式,解决企业合理的资金需要。 三、积极推进科技金融工具创新 科技部门可以联合金融部门以创新的金融工具(如对重大科技专项资产实行证券化、发放可转换债券、票据贴现等低风险业务)进行融资,既使银行降低风险增加收益,又可以有效弥补产业化的资金缺口,实现科技和金融、政府和社会多赢共利的目标。例如,“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债券”,捆绑了12个开发区、发债规模8亿元,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再例如,以股票作担保的表外研发证券

企业如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如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和社会财富增长的源泉,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科技创新则是提高竞争优势、实现持续增长的根本途径。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能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任何一个企业都应把科技创新放在首位,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来提高核心竞争力。 那么,企业该如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呢? 一、积极响应国家、地区相关政策,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企业在进一步发展中,按照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战略定位,把科技创新摆在企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要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和产业革命大方向,密切跟踪科技创新前沿动态和产业变革最新趋势,落实国家、地区产业政策导向。 要更自觉地重视学习,优化知识结构,增强自主创新信心,勇于自主创新,始终注重做深、做细、做实,确实把科技创新落到企业发展上。 二、建立、完善自主创新长效机制,保障企业自主创新的活力“科技创新需要体制机制保障”。 对于企业自主创新来说,不仅需要有一支强有力的自主创新核心团队,并且还需要一种能长期保障自主创新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长效机制,才能保障企业自主创新的活力。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 企业的核心竞争在于科技创新成果,而科技创新成果需要依靠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企业不但要培养现有人才,还要引进广大英才为我所用。 建立和完善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以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引进人才,为企业科技自主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2、建立多元化激励机制,激发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在当今的社会里,企业如何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让其都能够充分发挥才能和智慧,从而保持科技创新的高效率,是直接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 “健全激励机制、完善企业环境,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激发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企业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激励机制,对于不同员工采用不同的激励办法,灵活运用激励机制,尊重科技人才创新自主权,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企业氛围,激发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企业创造创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加强科技创新合作交流,提升科技创新的水平“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单打独斗,不是排斥学习先进,不是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 企业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也要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并且加强与国内外先进企业合作交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通过主动整合现有资源,不断消化吸收先进理念和技术,以提高企业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的能力,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 4、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保障科技创新的实施“任何一个科技创新,都必须要有大量的科技投入作为支撑”。 企业必须完善资金链,加强科技创新的投入,强化自主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高效合理配置,才能保障科技创新的顺利实施,才能实现科技创新成果。 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有效提高科技创新的绩效。 5、加强知识产权意识,保护科技创新的成果“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企业自主创新探讨(3篇)

企业自主创新探讨(3篇) 第一篇:供给侧改革下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研究 摘要: 供给侧改革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想在经济新常态下持续发展,取得突破,企业就必须在自主创新上狠下功夫,不能仅仅在低端产业链上挣扎,而是通过自主创新“创造新供给”,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满足市场的更高需求,企业才能持续向前发展,同时带动经济向好发展。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企业;自主创新 “十三五”开局,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新旧动能转换,供给侧改革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突破口,“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也被写入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供给侧改革的一大

重点就是要推动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更好激发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从有效供给侧入手,通过创新发展新产业、拓展新业务、研发新产品,满足市场的更高需求。本文重点探讨供给侧改革下企业如何自主创新发展,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一、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驱动因素发生质的转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在自主创新上下的功夫不多,在很多行业领域和国外比有一定差别。综合来讲有三方面原因: 1.改革开放初期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国企业面对的是一个规模巨大的未满足、短缺市场,也就是“卖方市场”,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品质、个性化的要求不高,导致企业更多考虑如何生产更多产品,提升产能,而不是如何在质量或者创新上增大投入。 2.企业的要素成本低,尤其是较低的人工成本和环境成本。这导致企业能够依靠成本优势打败竞争对手,而不用通过创新走差异化竞争策略。

3.国外有技术来源。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很多行业的技术水平与国外比有较大差别,我们能够通过招商引资、技术引进等方式引进国外较先进技术,而不用靠自主创新这种既花资金又耗时间的方式去积累,而且创新还有失败的风险。综合以上因素,导致以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在自主创新上重视水准还不够,投入不足,企业的自主创新基础相对薄弱。但我国经济发展到现在,新经济常态下,市场早已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和个性化需求增加;要素成本上涨,尤其是人工成本和环境成本;国外技术购买很难,我国企业已经融入到世界化的市场竞争中,国外领先的企业也不愿意将成熟技术转让出来。总来说之,以前影响我们企业不用花大力气自主创新的因素发生了质的转变,在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这就更需要企业增大自主创新投入,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二、供给侧改革下企业如何走好自主创新发展之路 1.企业要自主创新,离不开人的因素,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必须要有引进、使用、激励创新人才的好的机制。这里的人才要具备两个方面的要素,一是有创新的水平,二是有强烈的创新意愿。创新水平方面,企业需要在招聘引进、培养使用上采取有效措施,用更开放的心态和视野招聘高层次人才,敢于让员工在重大项目上锻炼水平、提升水平;创新意愿方面,则需要企业在人才激励上有创新机制,让员工的价值创造和贡献得到应有的回报,通过好的激励机制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只有两者兼备,让创新人才的活力充分迸发,企业才有可能在自主创新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企业如何推进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开发能力

企业如何推进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开发能力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兴旺发达的源泉和不竭动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不创新就等于慢性自杀。企业应当如何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推进技术创新的政策法规,结合企业实际推进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呢? 一、选择符合企业实际的技术创新战略技术创新战略是关于企业技术开发的目标、方向和路线的选择。制定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目的是使企业建立技术竞争优势,从而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投资回报。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的错误一般是有机会改正的,而战略失误往往是没有机会更改的。战略失误是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因此,要谨防技术创新战略失误的发生。企业选择的技术创新战略,可以是自主创新战略,可以是模仿创新战略,也可以合作创新。企业自主创新战略是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的研究开发力量,独立自主地进行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创新活动。 自主创新战略主要有三个优点:一是可以大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在专利制度的保护下,新技术的扩散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样企业就可以利用技术的壁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控制创新产品和工艺的核心技术,在竞争中处于竞争对手无法抗衡的有利地位。二是自主创新为企业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技术信息和科技研发能力,为企业进一步进行改进性、渐进创新打下基础。自主创新经常是一些根本性创新,它可以带动某一新兴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的兴起,这样创新企业就可以作为技术扩散和创新集群的源头,发挥带头和主导作用。三是自主创新企业一般是新市场的开拓者,在产品投入之初,创新企业可以首先建立起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网,率先占领产品生产所需的稀缺资源。自主创新的这些优点,要求企业有雄厚的研究开发实力和研究成果积累,处于技术领先地位。自主创新的缺点是对企业的科研开发能力、资金投入、承担风险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模仿创新战略是企业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吸收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通过合法手段,如通过购买专有技术或专利许可的方式,引进技术并在率先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模仿创新战略有两个优点:一是回避了风险。模范创新者可以通过率先创新者创新活动的市场表现,在众多的技术成果中选择最成功的成果加以消化吸收及改进,或者直接采用购买、引进的方式获取成果。这样可以降低新技术研究开发和市场开发的风险,享受到率先者开辟市场投入的诸多效

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体系

CONTEMPORARYECONOMICS 师学生吃住在一起,但孔子和弟子“一日为师,终生为师”的教育思想是我们现代教育很值得借鉴的优良传统。 (2)调整对教师的整个绩效评估体系和问责制。教育管理必须讲求管理实效,绩效是现代管理学的核心范畴和永恒主题。应该将绩效评估体系和问责制纳入普通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围,将贫困生的未来发展和教师的绩效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有利于教师对贫困生的重视,也符合教育公平的精神实质。 (3)加强教师沟通能力和现代网络技术使用能力的培养。除了教师各种技能和教学管理培训外,美国教学沟通领域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师的“亲切力”(指那些缩小师生之间空间和心理距离的教师语言和非语言沟通行为)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结果 和学习动机。同时,现代网络技术也为师生互动和沟通提供了便捷的途径,节省了师生的大量时间和精力。 5、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机制 贫困生的问题关系到家庭、学校和国家的未来发展,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协助者,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贫困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来,以更好地帮助贫困生健康成长。同时,相关部门也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学校、社会有关人士对贫困生问题的关注程度。 教育管理经济困难高校学生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不同的人亦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但并不是每种方法对每个地区,每个学校,每个学生都适用,这就要求我们要结合各个学校和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校而异,因生而异,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推陈出新,不让现在的“贫困”成为这些学生未来贫困的根源,以真正实现我国教育的公平和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峰、田志鹏: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心理贫困生”的心理援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7). [2]Slavin,R.E.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M].School and Classroom Organization.Hillsdale,NJ;Erlbaum,1989. [3]刘一鸣:经济困难学生群体行为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 [4]王毅武、康星华:现代管理学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5]舒运祥: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二卷)[M].贵州:贵州教育出版社,1990. [6]朱美燕: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后干预[J].教育评论,2011(1). [7]沈卫华:全纳教育理念下的英国教师专业发展评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9(3). (责任编辑:张琼芳) 【摘要】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正经受着非常严峻的考验,解决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特点,我国实践中已经构建了与科技型小微企业生命周期相一致的金融支持体系,但是该体系仍然存在着商业银行金融服务不足、创业投资机制不健全、证券市场发展滞后等诸多问题。因此要进一步解决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必须构建多层次、多阶段的多维科技型小微金融支持模式,包括加强创业投资引导、拓展和创新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完善证券市场体系等,以适应科技型小微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融资需求。 【关键词】科技型小微企业生命周期金融支持创业风险投资成长性评估 科技型小微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研发人员比例不低于10%,研发强度不低于6%,主要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科技产业领域从事科技研发、服务、咨询和高新产品生产、销售的智力密集型小型和微型企业。知识和科技是应对金融危机、战胜经济危机的根本力量,大力发展作为科学技术发展载体的科技型企业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而完善的金融支持又是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特点,我国已构建了相应的金融支持体系,但该体系的运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要进一步解决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必须对现行体系进行完善。 一、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主要特点 从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生命周期阶段来看,如表1所示,我国现行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体系呈现以下特点。 1、种子期 基于种子期科技型小微企业高风险和融资需求小的特征,企业很难获得外部的创业风险投资、大企业股权投资或银行贷款,其资金来源大部分来自于创业者的自有资金。现阶段我国种子期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政府的资金支持。政府资金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资金来源,我国很多省市地区都拨出专门资金设立了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吸引了大量资本投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第二,民间借贷。我国民间金融市场规模非常大,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大约1/3的融资来自于民间借贷。第三,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 ○李建林1赵玲2 (1、中国建设银行衢州市分行 2、杭州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经营战略

金融支持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de2333162.html, 金融支持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作者:汪芳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第07期 [提要]技术创新对于实现经济增长具有关键的作用,而金融体系已经成为影响技术创 新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之一。本文通过研究金融制度安排对于技术创新发展的作用机理与促进机制,揭示了技术创新与金融体系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促进技术创新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技术创新;金融支持;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2月23日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直以来,我国政府反复强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把它作为一项基本方针。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促使各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向更高层次发展,沿着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方向升级。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要想飞速发展,必须要由资金和资源拉动型向创新、知识和技术拉动型转换,因此必须处理好金融支持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生产率的提高是金融促进技术进步的直接反映。金融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科技成果的推广普及速度,有助于科技成果在国际间的传播。我国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还比较薄弱,因此客观分析现状从而找出存在的问题,对改变和优化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显得十分必要。 二、金融系统对技术创新的促进机制分析 第一,技术创新是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因而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金融部门正好满足了这样的需求。金融中介提供的贷款和金融市场提供的募股筹资、发行债券筹资等服务都是技术创新所需资金的重要来源,可以满足技术创新对大量资金的要求。因此,利用金融安排可以有效地利用多种金融工具融通外部资金,优化资源配置,有利地促进技术创新。 第二,金融中介能借助自己获取和处理信息的优势,甄别选择有前景的高科技项目,为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在金融市场上,高科技企业通过股票上市,可以募集到大量资金用于创新项目,只有那些迅速得到市场承认的技术才能生存下来,这也是保证创新能够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重要机制。

第二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方案 国家科技部

附件1 第二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8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9号)、《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等文件要求,通过改革创新深化科技金融工作,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下简称“双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联合开展“第二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试点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通过改革创新,充分发挥金融资源在支持科技创新创业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深化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深刻把握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的客观规律,找到符合中国国情、适合科技创业企业发展的金融模式,为双创建立可持续、多层次的投融资体制。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积极整合区域科技金融资源,推进科技金融改革创新,探索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新途径,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支持。 (二)基本原则。 1. 加强引导,协同推进。进一步发挥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部际协调指导小组的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形成政策合力,支持科技金融创新政策在试点地区先行先试,突出地方主体作用,为地方打开实践的政策空间。 2. 创新机制,优化方法。结合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和金融创新实践,从需求出发,着力在科技金融产品、服务模式和对接机制等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有特色的范本,放大政策效果,优化政策工具。 3. 营造环境,公平竞争。始终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科技金融结合立足于弥补市场失灵,不干预市场正常运行,通过政府引导,激发金融机构创新的内生动力,为双创创造良好金融环境,促进公平竞争。 4. 总结推广,发挥示范。及时总结推广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综合改革试验区以及首批试点地区形成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支持地方实施各具特色的试点实施方案,完善科技金

金融机构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调研报告

把自主创新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作为 中心任务,要求在经济和科技战略中集中体现自主创新;在科技任务 中切实落实自主创新;在体制机制上有效保障自主创新;在政策措施 上引导和激励自主创新。而其中关键的环节是,应当建立一个 功能完备的、高效的金融支持系统,以利于企业不断提高技术创新的 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范文先生网文章-找范文,到范文先生网] 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不仅对我国的科 技事业,而且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从世界各国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演进过程看,科技政策重点逐渐由促进 科技的发展转向促进自主创新,各国政府为刺激经济发展,趋向于更 积极地推动和指导技术创新,并努力将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金融政 策整合为一体。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金融市场的交易效率、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效率和金融机构的交易效 率逐步得以提高,使得金融业可以更好地为高科技发展和企业的自主 创新服务。另一方面,金融业一直都在持续推动科学技术进步, 世界各国经验表明,企业自主创新从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依赖外部 资金的支持。外源性资金的渠道主要是政府或其他社会团体资助、股权融资、债务融资。现代金融业的发展,最突出的是金 融创新的发展,金融创新逐步促进现代高科技的发展。金融的 运行具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它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有偿使用的资本。这个特点决定了借款人,无论是科研机构,还是科技企业, 必须保证把贷款使用在能够产生经济效益、能够产生还贷资金的项目

上。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设,核心是制度建设和信用体系建设。具体说来,应该从几个方面进行着手构建科技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一、鼓励探索各种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机制一个可行的运行模式是,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和科技担保公司合作,形成风险准备基金。由创新基金统一向银行申请贷款,提供资金给科技型中小企业、863攻关计划、重大专项等的承担单位,通过集成科技资源,利用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平台,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也可以通过科技贷款贴息,解决风险与收益不对称问题,适当提高银行对科技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的比例,企业承付基本利息,政府资金负担上浮利息。例如,厦门市科技局为帮助科技型企业解决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先后于2003年4月28日、8月8日,与中国工商银行厦门市分行、中国建设银行厦门市分行签订了共同扶持科技型企业协议,共同推进科技型企业的发展。2002年底,南京市科技局与交通银行南京分行共同开展银政合作试点,交通银行在两年内向南京市科技局推荐的科技项目给予8亿元的授信额度,南京市科技局负责筛选重点项目向银行推荐,对部分重点项目采用贴息引导科技贷款。二、探索建立科技产业发展银行或中小企业发展银行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科技型企业设立专业化的科技发展银行是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的重要步骤。科技银行或中小企业发展银行的有效运作关键是要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如果银行具备足够的风险识别能力,就能够有信心、有能力对科技项目进行贷款支持。相反,银行如果没有足够的风险识别能力,可能选择放弃这个市场。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措施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措施 要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在发挥市场调节功能的基础上,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当前要重点完善和落实好以下政策措施: 一、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这是从体制机制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有效整合产学研的力量,加快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目前,因为发展模式、市场条件、政策和体制环境等多方面原因,不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热情不高。必须从各个方面加大企业自主创新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促使企业把创新作为自身发展的头等大事。要通过深化改革和体制创新,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研究开发的主体和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带动市场导向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活动蓬勃开展。包括:进一步消除各种体制机制性障碍,打破行业和市场垄断,创造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进一步使国内企业参与、融入国家科技计划和重大工程项目,建立由企业牵头实施应用性重大科技项目的机制;进一步整合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科技资源,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社会化、市场化服务;进一步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

构,鼓励企业与科研部门、高校联合共建实验室、共性技术研发和工程化平台。同时,加快完善推动产学研结合的机制和政策,探索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模式。在技术创新中发挥大企业的骨干作用,发挥民营企业的重要作用,加大对中小企业、高技术企业的政策支持。 二、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落实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和政府采购政策 积极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是各国政府普遍实行的引导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国务院已经出台了《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若干配套政策》,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强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和激励政策。我们要认真研究wto框架下政府支持企业研发和创新的做法,形成政府支持企业创新的投入机制。在财税政策方面,要加大支持研发和创新的财政资金投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关于促进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以及设备更新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推进并完善企业研发投入的税前扣除等激励政策,实施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快制定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在金融政策方面,要通过完善相关政策,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自主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金融支持;建立健全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金融体系和信用担保制度,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条件。在政府采购政策方面,要改革政府采购的体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延长企业存活期、保持企业发展活力的内在动力。在当今世界全球一体化步伐加快、企业发展面临着强大竞争环境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战略意义,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放在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优先地位,正确认识和尽快解决影响企业创新发展的思想障碍和制度障碍,找出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努力实现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和人才创新,促进企业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作用,进而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发挥出更加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创新国家战略关键措施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就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通过有效运用企业内外各种创新资源,通过建立新的技术平台或改变核心技术,并取得自主知识产权,使企业能不断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从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有机综合。加强企业自主创新创业,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届

三中全会,提出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一重大理论创新。全会《决定》全文有41处提到“创新”,为中国企业以创新谋转型、谋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注入了新活力,增添了新动力。当前,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管理趋于更加理性规范;金融环境更加良好,市场活动增强;社会需求加大,商机时隐时现。作为市场主体——企业来讲,就是要紧紧抓住当前这个极其有利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这是因为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具有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内在推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及经济国际化的大环境中,企业始终面临着竞争的压力,不搞创新,企业就难以生存,更谈不上发展。 对于我国当前处于的历史时期来讲,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势在必行。加强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十分显著,但技术总体水平仍处于低端,绝大多数领域的技术制高点为发达国家所控制。由于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也不具有自主品牌,结果是企业虽还年轻,但产品已经老了,也就很难谈到可持续发展。据统计,我国发明专利授权中3/4为外国人所有。

企业自主创新的难点及措施

企业自主创新的难点及措施 创新驱动是我国现在及未来很长时期的重要发展 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 发展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世界 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 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随着我国科 学技术的持续进步,自主创新水平成为决定企业市场 竞争、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未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就 是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内容的发展。但当前企业在推动 自主创新的实践中,仍然困难重重。 一、企业自主创新的难点 (一)体制要求高,缺乏创新意识。 因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以数量和规模取胜 的宏观经济环境,导致了我国自主创新体制不完善, 缺乏持久发展动力,自主创新空间布局和投资结构分 布也不尽合理。创新主体的活力和动力不足,企业没 有从创新的“后台”走向“前台”。企业没有广泛建 立和形成技术创新的战略联盟或协作关系,集成创新 意识不强,存有“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的心态,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意识不强。

(二)科技要求高,缺乏创新基础。 从宏观层面看,科技创新、科技管理的统筹协调 不够,有限的科技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从中观层 面看,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其流通的渠道和方 式不健全,科技中介作为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 的桥梁沟通水平还较弱,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尚未 真正建立。从微观层面看,企业自主创新尤其是原始 创新少而弱,缺乏重大原创性的科研成果,缺乏具有 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导致了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先天 性发育不良、创新后劲不足,有“制造”无“创造”,有“产权”无“知识”。创新基础极为不强。 (三)人才要求高,缺乏创新人才 。人才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关键,缺乏人 才的企业,技术创新难以实行。仅就企业来说,很多 企业普遍缺少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的优秀人才, 给企业实行技术创新,特别是高水平的技术创新带来 了很大的困难,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水平的培养和提升。加之,企业内部激励制度不完善,一定水准上挫 伤了企业员工从事创新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 企业留不住大量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这种人才流动

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调查研究报告

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调查研究报告 2016-04-05 10:40:43 来源: 作者:7天论文网【大中小】浏览:0次评论:0条 摘要:加快发展科技金融,是支持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文中介绍了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调查 加快发展科技金融,是支持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为掌握科技与金融融合情况,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对辖区16家银行的48家科技类企业客户开展问卷调查。调查显示,科技金融体系已初步完善、科技型企业负债率普遍不高、银行贷款是科技型企业融资主要方式、大型科技类企业融资成本低于中小科技类企业,但仍存在科技金融政策体系不完善、金融机构开展科技金融积极性不足、担保评估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制约科技金融发展。 一、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1.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初步完善,科技信贷投入稳步增长近年来,重庆市政府大力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多措并举打造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投资组建了“重庆科技金融集团”,通过引导基金、风险投资、科技担保、科技保险和创投服务等系列投融资服务手段,对处于产业链上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进行扶持。设立了财政性科技投融资专项补助资金,利息最高补助高达同期贷款利率的50%。 在系列政策引导下,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企业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截止2014年4月底,重庆市科技专营支行数19家,同比增加18家,增长180%。信贷投入方面,截至2014年4月末,辖区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227.77亿元,较年初增加35.97亿元,同比增加67.1亿元,增长41.76%。其中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0.42亿元,同比增加0.1亿元。 2.融资需求额与资产规模正相关,企业负债率较低调查显示,科技型企业多处于成长期,且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融资需求也不断加大。参加调查的企业中,79.17%的企业处于成长期,6.25%的企业处于初创期。2011年-2013年,样本企业总资产规模由30 3.59亿元增长至663.03亿元,增长118.4%,年均增长率为47.78%;主营业务收入由235.73亿元增长至918.83亿元,增长289.78%,年均增长率97.43%;融资需求额度由2011年的56.43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87.61亿元,年均增速达2 4.91%。与资产规模相比,融资需求额偏低,以2013年为例,融资需求额与企业规模的比例仅13.21%,说明企业负债率不高。 3.银行贷款成为科技型企业融资主渠道,贷款用途主要用于生产经营调查显示,样本企业中85.42%的科技企业表示银行贷款是其主要融资渠道。贷款方式主要依靠抵押贷款等传统贷款模式,体现科技企业优势的无形资产贷款占比较低。样本企业中,56.25%的科技企业没有无形资产或未对无形资产进行专业评估。同时,科技企业获得风险投资、政府扶持资金和产业投资基金等融资机会较少。而调查显示,仅有6.25%、12.5%、6.25%的企业分别认为风

模仿创新的特点及实施模式

模仿创新的特点及实施模式 模仿创新即通过模仿而进行的创新活动,一般包括完全模仿创新,模仿后再创新两种模式,另外模仿创新还有积极跟随性等特点。自主创新不容易,模仿创新不丢人,哪种创新方式都不落后,关键取决于企业处在什么样的阶段,选择适合自身的创新模式。那么,模仿创新是什么,和抄袭有什么区别,有什么特点及优劣性呢? (一)模式特点 模仿创新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创新行为,具有许多独特之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技术引进,进行模仿创新获得了成功。如熊猫电子集团公司先后从日本、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引进彩电、卫星通信地球站、移动通信、航空电台、录像机等一批先进技术,使公司技术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该公司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逐步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在引进彩电生产技术中,他们只引进关键设备和技术,部分仪器和配套设备自行设计制造。 对于中国大多数企业来讲,为了开展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引进,进行模仿创新并逐步做到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是当前的一种现实选择。即使是靠模仿起家的如日本的松下、东芝,在国际市场上占据并保持领先韩国的三星等世界著名高技术它们在不具竞争能力的创业初期都曾模仿生产其他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发达国家企业的先进产品,不断汲取技术知识、获得营销技巧、积蓄经济实力,最终具有了强有力的自主创新能力,它们在市场上的良好形象也

就真正树立起来了。大量事实表明,实施自主创新是企业成长的最终目标和最高阶段,因此,它应成为每一个弱小企业的远大理想。而我国大部分高技术企业虽然还不具备推进自主创新、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推进自主创新的能力,但在现阶段积极宣传自主创新,引导我国企业为之努力奋斗是十分必要且具有重要意义的。 (二)模式的优缺点 模仿创新并非简单抄袭,而是站在他人肩膀上,投入一定研发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开发,特别是工艺和市场化研究开发。这种模式适用于技术力量尤其是研究与发展力量不足、资金不足的情况,可在有限资金和技术力量条件,迅速积累技术能力、提高研究与发展水平。另外,企业模仿过程中选择的是最成功的技术成果加以引进购买、消化吸收与改进,并将自己的研究开发活动集中于特定的领域、渐进性的改进,有效的回避了高技术的争夺,创新的过程针对性很强。因此模仿创新往往具有低投入、低风险、市场适应性强的特点。这表现在产品成本和性能上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成功率更高,耗时更短,也使得创新产品的市场适应性非常好。 模仿创新模式的主要缺点是被动性,在科技项目技术开发方面缺乏超前性,出让技术的发达国家仍然控制着某些核心技术,容易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控制,当新的自主创新高潮到来时,就会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模仿创新往往还会受到率先创新者技术壁垒、市场壁垒的制约,有时还面临法律、制度方面的障碍,如专利保护制度就被率先创新者利用作为阻碍

创新金融服务 支持经济发展

创新金融服务支持经济发展 当前,我省正处在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关键阶段,各方面对金融服务尤其是信贷资金的需求旺盛。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环境要求我们要转变观念,更加注重金融创新,以更多的金融产品、更好的金融服务来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为此,安徽省政协委员刘伟建在此间举行的安徽省“两会”上建议,在全省金融系统中广泛开展“创新金融服务,支持经济发展”竞赛活动。 一、创造性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 金融管理部门要深入研究分析宏观经济和政策走势,引导金融机构保持适度信贷投放,满足经济发展合理资金需要。着力优化贷款结构,围绕转变发展方式,使贷款真正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特别是对一些重大的在建项目、小企业和农业的支持。切实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尽量使贷款保持均衡性,防止季节之间、月度之间异常波动。加强财政、信贷、产业、环保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围绕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皖北发展等重大战略,加强信贷政策宏观指导,增强针对性、前瞻性和有效性。 各金融机构要按照有保有控的要求,科学合理安排信贷投放。对于符合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要求、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符合银行信贷原则的企业和项目,要及时高效保证信贷资金供给。对产业链中辐射拉动作用强的骨干重点产业企业,采取银团贷款等模式加大信贷支持。对基本面好、产品有市场、信用记录较好但暂时出现经营困难的企业的信贷需求,要按规定给予必要的信贷支持。对地区主导性重点产业的核心企业和关联中小企业,要综合考虑产业集群的周期性风险、组织协作网络、融资担保关系等,着力改进金融服务方式,不断提高金融支持的深度和广度。 二、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强对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创新信用模式和扩大贷款抵押担保物范围,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信用风险分散转移机制。对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可探索开展核定货值质押融资、买方付息票据贴现等业务。发展适合物流企业融资、结算特点的物流保理和联网结算等业务,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探索发展创投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组成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有效满足重点产业中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需求。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支持重点产业企业创新、引进和吸收成长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