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柞蚕的二化一放养殖技术探讨

关于柞蚕的二化一放养殖技术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d317116357.html,

关于柞蚕的二化一放养殖技术探讨

作者:孙雪巍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第21期

一、场地的管理与选择

柞蚕的主要饲料是柞树,因此场地的选择应以柞树角度的地点为宜,更应侧重对柞林场地的管理,以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与优化。其中,柞蚕养殖的场地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合理分析,高温地区多以东、西向的坡地,或阴坡向的场地为主,而低温带的场地选择多以向阳坡为主。为柞蚕提供优质的休憩生长环境。

其次,使用面积应精心处理,将每把剪子投种量控制在3500-4000粒计算,若林地面积为6hm2,其中稚蚕场地控制在1hm2,大蚕场地控制在2hm2,休闲场地控制在1.5hm2。

稚蚕期的应用树龄为1-2年的生芽棵,壮蚕期的应用数龄为2-3的生树,窝茧期的应用树龄为3-4年的生树。在养殖期间,要根据蚕的不同生长时期,对其给予不同的树龄。同时,柞树的管理也应重点关注,如柞树的轮伐。轮伐时要在数液停止之后进行,且时间最应在12月到次年2月份进行。同时,轮伐工作要科学开展,所留的枝条基部要不劈不裂,为潜伏的萌芽奠定基础。

幼虫期的饲养工作要注意清理,为幼虫提供干净的生存环境。包括小草的管理,为场地留有充足的水源,并起到调节场地湿度与温度的作用,以保证幼虫期健康生长。

二、蚕的饲养环节

在做好场地清理与了解场地管理的有关内容后,要进行放养的基本工作,以及稚蚕、成蚕等的饲养工作。

放养前的准备工作。为蚕的生产提供环境,清理蠶场的杂草,为柞树提供生长空间。并药杀害虫,一般分成两次,在出蚕前40天,以及出蚕的前两天。在前40天的时候,将玉米煮8分钟,再利用1605原液泡玉米,并用塑料包裹上,在太阳下晒一天。在洒玉米时,应袋塑胶手套,以免中毒。而在出蚕前2天时的药杀害虫工作,要利用毒饵进行药杀。

稚蚕保苗。出蚕后第二天,应将匀蚕与破卵工作结合起来,一般为上午匀蚕,下午破卵。这样,破卵工作完成后,匀蚕工作也能够随之结束。其中,匀蚕工作相对较为重要,要仔细的剪下小枝条上的小蚕,并均匀的撒在木墩柞树枝条上,彼此不会有打扰,又能够均匀的生长。密,但不朽,实现稚蚕的健康生长。在稚蚕生长期间,应做好蚕场的管理工作。在蚕上山之日起,就要做好防鸟工作,为蚕苗提供安全的生存空间。若发现质量不好的柞叶,要将蚕全部剪下来,并放在质量良好的柞叶上。

桑蚕养殖历史

养蚕历史 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经济昆虫之一。蚕的经济价值在于蚕丝。蚕丝是主要的纺织原料之一。中国是最早利用蚕丝的国家。古史上有伏牺“化蚕”,嫘祖“教民养蚕”的传说,又说黄帝元妃西陵氏为“先蚕”,即最早养蚕的人。新石器时代的考古表明,公元前2750年以前,今浙江吴兴钱山漾地区的先民已利用蚕丝织成绢片、丝带和丝线。公元前十三世纪,桑、蚕、丝、帛等名称已见于甲骨卜辞。蚕丝和大麻、苎麻,以及后来的棉花一道,为中国人主要的衣着原料,蚕桑也就成为中国农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达数千年的实践中,中国人积累了丰富的养蚕经验,这个经验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对于蚕病的防治方面。商周时期,蚕已在室内饲养。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养蚕已有专用蚕室,蚕病的防治受到重视,并采用了浴蚕种技术,公元三世纪后期,出现了小蚕恒温饲养,说明当时对于蚕的生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已有一定的认识,但直到元代《士农必用》中才对蚕的生长的各阶段所需温度有详细说明。晋代对于蚕的微粒子病和软化病已有所认识,时称“黑瘦”和“伪蚕”。公元六世纪三十年代,据《齐民要术》记载,人们还从种茧的选择和盐腌贮藏来防治蚕病。宋元时期,对于蚕病的防治更进一步,贮茧方法除盐渍之外,复又出现日晒和笼蒸。与此同时,做为防治蚕病的主要手段的浴蚕方法也得以改进,早期浴蚕主要在川中进行,宋代出现了朱砂温水浴法,元代出现了天浴,利用低温选优汰劣。《陈旉农书》中探讨了蚕生僵病与湿热风冷的关系,《农桑辑要》则总结了蚕病与叶质的关系。明代(1368-1664)出现了天露、石灰水、盐水浴种等方法。并采用了杂交方法培育嘉种,以提高蚕的防病能力,还出现淘汰病蚕防止蔓延的方法。中国的养蚕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对世界蚕业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公元前十一世纪,养蚕技术随箕子传入朝鲜,随后复又传到了日本。秦汉以后,中国的养蚕技术通过举世著名的丝绸之路传入到中亚、南亚及西亚地区,六世纪世纪中叶,君士坦丁堡国王通过印度僧侣从中国私运蚕种至该国,是为西方有蚕业之始。 文化价值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在浙江省吴兴的郊外,发现五千年人人类遗留的东西,其中有古代的丝织品,证明很早以前我国就会养蚕,传说黄帝的妃子螺,教人民种桑树、养蚕、抽丝、织布,让大家有好的衣服穿。二千多年前,中国人制造的丝织品传到欧洲,当时欧洲人还不会养蚕抽丝,不知道这么美丽的布料是怎麼做出来的,由于欧洲人很喜欢买丝织品,商人要运送很多丝织品到欧洲,於是开辟一条运送丝织品到欧洲的路,这条路称作丝绸之路。 我国广阔的原野上生长着许多桑树,有乔木,也有灌木。在桑树上生息着好几种昆虫,它们取食桑叶或蛀食树干。在些昆虫中,有一种吐丝作茧的鳞翅目昆虫引起了先民的注意,这就是桑蚕。桑蚕取食桑叶后吐丝结茧,然后钻出茧壳羽化为蛾子。人们发现这种茧壳浸湿后,可以拉出长长的银色丝缕,这丝缕可捻成线,也可织成绸。这比起当时的衣服原料麻布和葛布来,要漂亮得多了。随着先民生活的定居,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蚕茧,即开始了人工饲养,并把蚕移到室内来驯养。 我国除桑蚕外,还有柞蚕、樟蚕、樗蚕、天蚕等。柞蚕(AntheraeapernyiGuerin-Meneville)属大蚕蛾科(Saturniidae),原产山东莱州(掖县),是我国地位仅次于桑蚕的产丝昆虫,现盛产于辽宁、河南等省。柞蚕最早见于《尔雅》(公元前1200年),2700年前柞蚕丝已作为给皇帝的贡物,在汉代曾经由官方推广,经宋、元、明、清几代引种推广,分布到了全国很多省份。其主要饲料树种是栎属(Quercus)各种的叶子。 在古人眼里,蚕是一种神圣的动物。吐丝成茧,而后化为飞翔的精灵,这是一个美好、圆满的生命轮回,并赋予丝绸神秘,高贵的人文色彩,使之蕴涵浓厚的哲学意味。丝绸文化

工厂化养鱼现状及发展趋势

工厂化养鱼现状及发展趋势 工厂化养鱼,又名循环水养殖,工厂化养鱼是指运用建筑、机电、化学、自动控制学等学科原理,对养鱼生产中的水质、水温、水流、投饵、排污等实行半自动或全自动化管理,始终维持鱼类的最佳生理、生态环境,从而达到健康、快速生长和最大限度提高单位水体鱼产量和质量,且不产生养殖系统内外污染的一种高效养殖方式。应用学科主要为水产学和水产养殖学。使水产养殖过程达到理想状态,形成不受自然条件影响的循环式的高密度养殖方式,是取代传统池塘、流水、网箱、大棚温室等养殖方式的新型工业化生产方式。 1、我国工厂化养鱼的发展概况工 厂化养鱼亦称工业化养鱼,其特点是利用厂房设施及配套的机械仪器设备,高密度、集约化养鱼的一种类型。它立足于海洋环境保护,对养殖水体进行科学净化处理,营造出适合鱼类生长繁殖的良好环境条件,把养鱼置于人工控制状态,实现全年稳产、高产。 我国的工厂化养殖是逐步演进过来的,大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1978年我国开始发展对虾的大规模养殖以来,对虾养殖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海水工厂化养殖的概念。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90年代初以鲍鱼工厂化的养殖为代表的模式,对我国的工厂化养殖发生了重要影响,比较典型的是大连市水产研究所创造的工厂化养鲍。第三阶段时开始步入现代化设施的养殖方式,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于1998年建立了海水循环式养殖系统,建设模式比较先进,除生物净化外,还设立在线自动监测系统。 国内工厂化养鱼多数尚处在起步阶段,养鱼工厂的设施配套不完善,科研滞后于生产,工厂化养鱼应具备高溶氧、控温、生态式防病等条件,另外,水质净化技术还比较落后,养鱼水质较差,饲养密度小,饵料系数高,病害频发,直接影响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近年来,以天津市现代渔业技术工程中心为代表的工厂化养殖技术,已经趋于形成配套完善的现代化养鱼工厂,配套设施有生物净化、液态纯氧、臭氧灭菌、高效内循环和水质监控等,可进行高密度养殖生产,在完全封闭式内循环条件下建立了高产高效益的养殖模式。 2、工厂化养鱼的类型

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水处理技术

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水处理技术 工厂化水产养殖是应用工程技术、水处理技术和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进行渔业工业化生产的技术模式。随着水产养殖业向现代化水平的发展,工厂化水产养殖技术作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现代化的支撑技术,受到科学研究者和渔业生产部门的高度重视,在相关的养殖工艺、水质控制、净化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有些技术已经在生产中获得应用。其中养殖水体的处理技术,作为工厂化养殖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获得较快发展,形成了机械、化学、生物和综合处理等多项技术,为工厂化水产养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工厂化水产养殖水体的处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即:增氧、分离(分离固体物和悬浮物)、生物过滤(降低BOD、氨氮和亚硝酸盐)和暴气(去除二氧化碳等)、消毒、脱氮等处理过程,其中悬浮物和氨氮去除是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 本文根据近年的研究进展和国内外研究资料,对养殖水处理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为工厂化养殖的设计和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并期望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先进技术和处理方法、开发出相关的高效养殖工程设施和设备。 1. 增氧技术 养殖水体的溶解氧是养殖鱼类赖以生存和处理设备中的微生物生长的必备条件。在工厂化养殖系统中,鱼类正常生长的溶解氧应该达到饱和溶解度的60%,或者在5mg/l以上;溶解氧低于2mg/l,用于工厂化养殖水体处理的硝化细菌就失去硝化氨氮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工厂化养殖系统溶解氧消耗主要来自养殖鱼类代谢、代谢物的分解、微生物氨氮处理等,系统所需溶解氧根据所养鱼类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并随着养殖密度和投饵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工厂化水产养殖的工艺设计中,要根据养殖对象、养殖密度、水体循环量等因素来确定增氧方式。 1.1空气增氧 由于各种增氧机械设备在工厂化养殖池很难应用,因此,空气增氧多采用风机加充气器的办法,以小气泡的形式增氧。这种办法虽然具有使用方便、投资小的特点,但是增氧效率低,一般在1.3kg O2/kW-h(20 C温度),28 C时仅为0.455kg

陕西省畜禽标准化示范场管理办法 2

附件1: 陕西省畜禽标准化示范场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做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加强畜禽标准化示范场(以下简称示范场)管理,提升畜牧业标准化规模生产水平,根据《农业部畜禽标准化示范场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示范场指以规模养殖为基础,以标准化生产为核心,在场址布局、畜禽舍建设、生产设施配备、良种选择、投入品使用、卫生防疫、粪污处理等方面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经市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验收通过并由省畜牧兽医局正式公布的养殖场。 第三条示范场创建以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畜牧业为核心,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要求,通过政策扶持、宣传培训、技术引导、示范带动,实现畜禽标准化规模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产业竞争力,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畜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各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争取发改、财政、环保、工商和质检等部门的支 —1—

持,切实抓好示范场建设工作。 第五条各级相关扶持政策向示范场倾斜。鼓励畜牧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参与示范场创建,带动广大养殖场户发展标准化生产。 第二章示范场条件及建设要求 第六条示范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场址不得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明令禁止区域,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区域内土地使用规划; (二)达到陕西省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验收评分标准所规定的饲养规模; (三)按照畜牧法规定进行备案;养殖档案符合《农业部关于加强畜禽养殖管理的通知》(农牧发[2007]1号)要求; (四)按照相关规定使用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违禁药物及非法添加物,以及停用、禁用或者淘汰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五)具备县级以上畜牧兽医部门颁发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两年内无重大疫病和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六)从事奶牛养殖的,生鲜乳生产、收购、贮存、运输和销售符合《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奶牛场卫生规范》 (GB16568-2006)。设有生鲜乳收购站的,有《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生鲜乳运输车有《生鲜乳准运证明》; —2—

辽宁省凤城市传统柞蚕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辽宁省凤城市传统柞蚕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刘磊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辽宁凤城118100) 〔摘要〕在深入调研凤城市柞蚕产业状况的基础上,总结了凤城市发展柞蚕生产的优势,阐明了影响柞蚕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了巩固提升传统柞蚕业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凤城市;柞蚕业;发展现状;建议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3389(2017)03-04-03 1 凤城市柞蚕生产概况 中国作为世界上柞蚕业资源的第一大国,2000多年来,其茧、丝产量一直居世界第一位。柞蚕茧产量占世界90%,中国同时是世界柞蚕业科技成果的集中发源地,一直保持着柞蚕业实用技术的国际领先地位,几乎全部的柞蚕业实用技术均出自中国。在柞蚕品种改良与种质资源研究、柞蚕放养方法的技术革新、柞蚕病虫害防控、柞蚕场建设与利用、柞蚕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始终引领着世界柞蚕产业的发展方向[1]。其他几个柞蚕生产国包括印度、朝鲜、格鲁吉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目前所使用柞蚕品种及实用技术相当于中国20世纪50~60年代的水平。几个欧洲国家,仅有少量的柞蚕生产,利用的柞蚕种都是20世纪60~70年代从中国引进的传统品种,至今也没有柞蚕实用技术研究的相关报道。柞蚕业在我的家乡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已成为家乡农村一项重要的增收致富渠道。丹东市现有柞蚕场200万亩,其中凤城市有柞蚕场150万亩,年放养柞蚕1.7万

把,产茧1万吨左右,产量占全国18℅、全省20℅。凤城蚕业直接产值3.5亿元左右,相当于凤城市当年农林牧渔业直接总产值的10﹪左右,蚕业社会总产值达10亿元左右。经测算凤城市每年有8万多人依靠柞蚕业生活,占凤城市总人口的14﹪。蚕农仅70天时间就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日均纯收入300元左右。全市100%的镇区、93%的村及88%的居民组都放养柞蚕,有广泛的群众养蚕基础和很强的技术优势,全国柞蚕研究的中心“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座落在凤城,为发展凤城市柞蚕业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2 凤城市发展柞蚕业的优势 2.1柞林资源丰富 凤城市现有土地面积806万亩,林地面积616万亩,有林面积580万亩,其中柞林450万亩,有150万亩柞林开发为柞蚕场,其中40多万亩是群众靠养蚕收入自发建造的人工柞林,占柞蚕场面积的27﹪。 2.2自然条件适宜 凤城市隶属于丹东市,位于丹东市的西北端,东邻宽甸满族自治县,南靠东港市,东南与振安区交界,西与岫岩满族自治县接壤,西北与辽阳县相连,北与本溪满族自治县相邻。地处东经123°32′至124°32′,北纬40°02′至41°06′之间。全市下辖17个镇,3个乡,面积约570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0万人。沈丹铁路、沈大高速公路过境,交通便捷。 凤城市处于中温带亚湿润区内,属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辽宁省柞蚕场管理暂行办法

辽宁省柞蚕场管理暂行办法 【法规类别】农副产品 【发文字号】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14号 【发布部门】辽宁省政府 【发布日期】1991.09.06 【实施日期】1991.09.06 【时效性】已被修改 【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 【修改依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修订废止部分省政府规章的决定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和废止<辽宁省小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89件省政府规章的决定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省政府规章的决定(2014) 辽宁省柞蚕场管理暂行办法 (1991年9月6日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14号发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柞蚕场的管理,有计划地发展蚕茧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我省境内经营管理柞蚕场和在蚕场内从事其他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蚕场管理,应当坚持集约化经营、控制规模、改良蚕种、提高单产的方针,遵循保护生态环境和谁使用、谁建设、谁管护的原则。 第四条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人民政府蚕业生产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蚕场管理工作。并在柞蚕放养、蚕场建设和保护方面给予技术指导。凡有蚕场的乡(含镇,下同)人民政府,应当指定专职或者兼职人员负责蚕场管理工作。 第五条放养柞蚕用地,由县人民政府根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进行统一规划,标定蚕场边界,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权属。改变权属,必须依法履行变更登记手续。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开辟新蚕场。 第二章蚕场使用 第六条放养柞蚕的蚕场,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中刈蚕场每亩柞树一百五十株以上,根刈蚕场每亩柞树二百墩以上; (二)中刈蚕场郁闭度零点七以上,根刈蚕场郁闭度零点六以上。 第七条使用蚕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同一蚕场每年只能放养一次柞蚕,不准重复放养; (二)春蚕食叶量不准超过三分之二,秋蚕食叶量不准超过四分之三,不准过量放养;

对虾工厂化循环水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对虾工厂化循环水高效生 态养殖技术

一、技术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在市场需求量增加和土地资源紧缺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近年来对虾工厂化养殖发展迅猛,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但主要还是以较为粗放的换水养殖模式为主,普遍存在地下水资源浪费、病害频发、养殖成功率不稳定、排放水有机污染严重等问题。对虾工厂化循环水高效生态养殖技术以凡纳滨对虾为主要养殖对象,依托现代养殖工程和水处理设施,综合运用微孔增氧、免疫增强、水质调控、养殖尾水处理等技术,实现了全年的对虾高效、生态化养殖,具备水体循环利用、生态环境稳定、养殖过程人工调控、尾水达标排放等明显特点,是符合我国新时代渔业“高效、优质、生态、健康、安全”理念的对虾养殖新模式。近年来,该养殖技术在我国山东省青岛、潍坊、烟台等地的对虾养殖企业进行推广应用,养殖产量达4.3kg/m2,节约养殖用水90%以上,养殖尾水符合《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3-2007)二级标准,尤其在北方地区低温季节应用该养殖技术不仅可以节省部分升温环节的能源消耗,而且养殖水环境较换水养殖更加稳定,节能减排效果明显,产业化前景十分广阔。该技术是促进我国对虾养殖产业转方式调结构,实现“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高效利用和保护珍贵的水土资源也有重要意义。 二、技术要点 1.设施设备及循环水处理工艺 1.1 设施设备

主要包含蓄水池、养殖池、水循环处理设备和室外尾水处理池等四部分,养殖池、蓄水池和水循环处理设备可设置在封闭、保温性能好的养殖车间内,养殖池和蓄水池上方屋顶透光,而水循环处理设备安置区尤其是生物滤池上方需避光。 (1)蓄水池:蓄水池水容量应不低于养成总水体的三分之一且能完全排干,主要用于盐度调配和消毒处理等,可应用紫外线、臭氧或漂白粉等进行消毒处理。 (2)养殖池:长方形圆角或圆形对虾池,材质多以水泥或玻璃钢为主,面积25~100平方米,水深0.8~1.2米。池底平整光滑,中央设集污区和排水口,以3~5%坡度顺向排水口,并在池底靠近与池壁交接处设置条形纳米微孔增氧管,在保证养殖池充足供氧的同时,有利于水体集污和快速排污。排水口处设置独立的循环回水管道和排污管道,分别接入循环水处理系统和室外尾水处理池,平时较清的养殖水经回水管道进入循环水处理系统,需要排污操作时则打开排污管道排入尾水处理池。 (3)水循环处理设备: 悬浮颗粒的过滤:常用设备有微滤机和弧形筛等,以微滤机为宜,出水水质较好(可通过调节筛网网目、转速及反冲压力等改善水质);弧形筛无需动力和清洗用水,造价相对较低,但出水水质一般。 细微和溶解颗粒的去除:蛋白质分离器可将水体中70%的有机物在未分解成氨/铵盐等有害物质前去除,主要由气体扩散装置、反应容器(通常为圆柱形)和泡沫收集装置等组成,并可根据水质和水循

区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工作方案

XX区区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工 作方案 为加快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全面提升畜禽标准化规模生产水平,示范推广现代畜牧业生产技术,促进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上级相关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围绕生猪、奶牛、蛋鸡、肉鸡、肉牛、肉羊等畜种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全年创建区级示范场10个以上。其中,已被评为国家、省、市级示范场的规模养殖场(小区)不得上报。今后,申报市级以上示范场原则上从区级示范场中择优申报。 二、主要内容 (一)基本要求 参与创建的养殖场必须遵守《畜牧法》、《动物防疫法》、《XX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当地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备案,养殖档案完整,两年内未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和质量安全事件。在养殖规模上,须达到以下标准: 1、生猪:年出栏量500头以上。 2、奶牛:存栏奶牛100头以上。 3、蛋鸡:产蛋鸡养殖规模(笼位)在1万只以上。

4、肉鸡:单栋饲养量5000只以上,年出栏量5万只以上。 5、肉牛:年出栏育肥牛100头以上。 6、肉羊:年出栏肉羊500只以上。 7、鸭:单栋饲养量5000只以上,年出栏量5万只以上。 (二)创建内容: 1、畜禽良种化。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畜禽良种,品种来源清楚、检疫合格。 2、养殖设施化。养殖场选址布局科学合理,畜禽圈舍、饲养和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需要。 3、生产规范化。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生产过程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 4、防疫制度化。防疫设施完善,防疫制度健全,科学实施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对病死畜禽实行无害化处理。 5、粪污无害化。畜禽粪污处理方法得当,设施齐全且运转正常,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或达到相关排放标准。 6、示范区域化。采取传、帮、带等形式,推广在标准化生产、动物防疫条件管理、安全高效饲料推广、畜禽粪污处理和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提升区域养殖水平。 三、重点工作

利用牛油果叶饲养琥珀蚕的方法与设计方案

本技术涉及一种利用牛油果叶饲养琥珀蚕的方法,属于琥珀蚕饲养技术领域。本技术所述方法通过有目的的选择栽培饲料树的种类及选择饲养昆虫的种类,即用樟科鳄梨属的牛油果树叶饲养大蚕蛾科柞蚕属的琥珀蚕,同时可以得到2种产品——高价值的牛油果水果和高价值的琥珀蚕丝。这种设计能让两个看似不相干的产业得到融合,牛油果树除了能正常结果,其叶还能养蚕;琥珀蚕吃牛油果叶,生长发育正常,健康状况良好,能顺利吐丝结茧,化蛹化蛾,繁殖继代。两个产业协同发展,土地水光热资源共用,人员及管理重合,生产效益经济效益叠加,收入翻倍。 技术要求 1.一种利用牛油果叶饲养琥珀蚕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植牛油果树,建立牛油果园; 2)对牛油果树进行修剪,得到具有冠状树型的牛油果树; 3)牛油果树新叶长出后,将琥珀蚕放养到牛油果树上进行饲养; 4)40~60d后,琥珀蚕成熟,吐丝结茧2~3d后,收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牛油果树种植的株距为5m*(5~8)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具有冠状树型的牛油果树的高度 为3~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放养前,还包括琥珀蚕的保护操作,所述琥珀蚕的保护操作包括防止和/或降低捕食性动物对蚕的损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琥珀蚕的保护操作包括毒杀蚂蚁和/或蜘蛛、拉保护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放养为将待孵化的琥珀蚕卵直接 放养在牛油果树上或将琥珀蚕饲养到2~3龄再放养到牛油果树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放养为每棵牛油果树放养20~50头琥珀蚕。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对牛油果树进行水肥和农药管理。 技术说明书 一种利用牛油果叶饲养琥珀蚕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琥珀蚕饲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樟科鳄梨属的牛油果树叶饲养大蚕蛾科柞蚕属琥珀蚕的饲养方法。 背景技术 琥珀蚕(Antheraea Assamensis Helfer,1837),中文学名钩翅大蚕蛾,与天蚕、柞蚕一样,同属于鳞翅目大蚕蛾科柞蚕属昆虫,一般生长在雅鲁藏布江流域、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的丘陵气候条件下,主要分布在印度的阿萨姆邦(Assam)和与之相邻的缅甸部分地区。琥珀蚕丝具有天然的金黄色,有光泽,颜色稳固不易褪色,当前只有印度能少量生产利用,在印度称阿萨姆蚕或姆珈蚕(muga silkworm),阿萨姆邦是琥珀蚕丝的主产地,占85%以上。琥珀蚕丝主要用于纺织高品位的腰带、沙丽(saree)等,穿着舒适,吸湿性强,特别耐用,一般可用50年以上。琥珀蚕丝产量稀少,华丽高贵,享有盛誉,在古印度一直是皇家用品,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是家蚕丝的3~5倍。经调查发现,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红河、玉溪、文山等区域有野生琥珀蚕资源的发现和记录。

高效率的工厂化养殖

高效率的工厂化养殖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养殖工厂化的含义。 2.举例说出养殖工厂化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尝试饲养一种小动物,并结合所学到的知识对它们进行日常照顾。(三)情感目标 1.积极参与调查活动,交流自己的思想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高效率的工厂化养殖。 难点:养殖工厂化的进程,确立生态大农业的意识。 教学媒体 挂图,视频 课时建议 1课时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教学课程设计 (一)导入 1.导入:暑假里的一天,小明随着社会实践小组走进了一座机械化养鸡场,这里的环境干净整齐,冬暖夏凉,喂食、饮水、清粪、拣蛋的机器有条不紊地工作着。小明惊奇了,心想这里真象是生产鸡蛋的工厂。 2.讲授: 资料分析:阅读下面的资料,分小组讨论发展高效率的工厂化养殖业有哪些好处?(学生自己阅读课本94页三段资料) 总结:①养殖工厂化是综合运用现代高科技、新设备和管理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面机械化、自动化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能够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进行全过程的连续作业,从而摆脱自然界的制约。 ②目前,在创造适宜饲养环境、保证饲料营养和防治疫病的条件下,猪、鸡、奶牛、肉牛等已由分散、低效的放养走向集中、高效的工厂化生产。养殖工厂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品种日益增多,已形成商品生产的规模。在渔业生产上,封闭式的高密度养鱼已成为工业化养殖的一个主要趋势。但是,养殖工厂化投资大,管理技术水平要求高。学生自读:资料分析引导得出工厂化养殖的机械化、自动化、新设备、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高科技、连续作业。 3.小结:养殖工厂化是综合运用现代高科技、新设备和管理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面机械化、自动化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能够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进行全过程的连续作业,从而摆脱自然界的制约。 强调工厂化养殖的特点:投资大,管理水平要求高。 4.作业:同步训练 5.预习指导:第七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6.课堂回顾:内容少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应注重资料的分析。 板书设计 第六章高效率的工厂化养殖 一.高效率的工厂养殖。 二.高效率的工厂化养殖有什么好处。 3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加强柞蚕场治理的有效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d317116357.html, 加强柞蚕场治理的有效对策 作者:于宏伟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5年第03期 摘要:文中分析了本溪满族自治县柞蚕场存在树势衰退、缺株少墩等问题的原因,阐述了该县应用蚕场补植、柞树复壮等技术进行柞蚕场建设。 关键词:治理;柞蚕场;对策 中图分类号:S889.1文献标识码:A 1本溪满族自治县柞蚕生产的现状 本溪满族自治县地处辽东山区,拥有丰富的柞林资源,全县现有蚕场6000hm2,年放养柞蚕1100把左右。近年来由于柞蚕茧价格上涨刺激生产、蚕场体制等原因,蚕场使用出现了重蚕轻柞、只伐不养、过量投种放养,特别是柞蚕食光柞树叶的掠夺式放养等现象,超出了蚕场的承受能力,导致树势衰败、缺株少墩、水土流失沙化及地力下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形成只顾既得利益,忽视蚕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性这种态势。 本溪满族自治县柞蚕生产应把蚕场利用、保护和培育结合起来。即要进行天然林的改造开发营造蚕场;注重治理原有蚕场进行补植,杜绝使用“二毛子”蚕场,提高蚕场利用率;培肥地力和加强水土保持,科学放养柞蚕,保障蚕场输入输出的平衡,提升蚕场的生产力;推广中干树型,建设生态型柞蚕场。从而实现无公害柞蚕生产和蚕业资源的永续利用。 2蚕场治理对策 2.1蚕场补植 补植柞树苗木,提高蚕场利用率。我县二、三类蚕场共有2000hm2以上的面积缺墩少 株,按照180墩/667m2的标准补栽柞树苗木。 2.1.1直播橡实 春播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季随收随播;其中,穴状补植,即按株行距1.5~ 2m×2m挖穴点橡,深和直径为30cm,每穴10粒,覆土不用草皮土,防出苗困难,注意防旱 保墒。5~6a后即可养蚕。 2.1.2补植柞苗

天蚕养殖

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 天蚕是我国蚕业的珍稀蚕种,是农业部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的农业资源。我国早在唐太宗时期就有绿茧(天蚕)的记载,是世界上最早有此文字记载的国家。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辽宁省盖县曾开展过天蚕研究;1958年,黑龙江省在收获柞蚕茧时发现少量的天蚕蚕茧,但直到1980年,他们对外交流时才发现天蚕的价值,开始进行天蚕生产开发工作,1990年成立了黑龙江曙光天蚕保护区和黑龙江省天蚕保护管理站,开始了对天蚕这个品种进行保护。到了九十年代,中国农科院蚕业所、沈阳农大、黑龙江省等近四十多个单位对我国天蚕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饲养制种、丝及制品加工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形成我国天蚕开发研究的热潮。1990年,全国在杭州召开了我国首届天蚕学术讨论会,交流各类论文56篇;90-94年,我省蚕科所由政府拨款70多万元进行天蚕养殖与制种的研究;同期,湖南省科委科技人员进行了野生天蚕的驯化制种工作,经过数年的艰苦试验获得了成功。 历年来,桑蚕业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传统产业,湖南原是种桑养蚕的大省,但近十多年来,桑蚕业已大幅滑坡,远远落后于浙江两广一带。落败的产业要想重振旗鼓并非易事,必须另辟蹊径,类似湖南这样的情况在全国并非少见。加快对天蚕产业的培育和开发,这应该是蚕业界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 天蚕全身都是宝,其产品具有独特的卓越品质。 天蚕丝是我国极待开发的纯天然高分子蛋白纤维材料。其丝质坚韧、优美,用途广,是华丽和高贵的象征。国际市场价高达每公斤3000美元。天蚕丝具有天然的美丽色泽,结构性能好,经济价值高,是天然纤维中的“钻石”。天蚕丝长约600米左右,纤度5-6旦,强力(31.2cN/tex)和伸长率(40%)分别为桑蚕丝的2.5倍和1.5倍,缫丝后能保持其固有的天然绿色。日本市场对天蚕丝的需求量很大,每年都从我国进口野生蚕茧,代理商给我们的承诺是有多少要多少,我们没法满足要求(经济危机后市场有些疲软)。用丝素粉硏制成治疗大面积烧伤病人用的人工皮肤,大大超过美国目前研制的胶原膜;用天蚕丝做手术缝合线取代目前进口的、价格昂贵的高分子合成(PGA类)线和淘汰不完善的羊肠线。而且价廉物美,疗效独特。 1.天蚕蛹营养丰富,是我国北方歺桌上的美味佳肴。天蚕蛹的蛋白质可占干重的50%左右,氨基酸的含量全面而均衡,其中含游离氨基酸21种,水觧氨基酸17种,其中人体必需的氨基酸8种,氨基酸收率53%。还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且以锌55mg/g、镁1.36mg/g 含量最高,较人体血清中所含正常值高50倍以上,同时其它微量元素含量也很高。天蚕是人类昆虫食品的首选。国外一些先进发达国家以蚕蛹为原料已研究生产出近二十种食品及饮料。从天蚕蛹中提取的抗菌肽对肿瘤病人有显著疗效,而且没有副作用,不伤害正常的人体细胞。 2.蚕砂还具有明目,治疗夜盲症安神等药用。蚕砂提取叶绿色等物质,开发保健茶等前景也看好。 此外天蚕蛾、蛹壳等还是日用化妆品和医药的重要原料。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柞蚕生态蚕场建设方法

柞蚕生态蚕场建设方法 针对我市柞蚕场普遍存在的柞树密度不足、根刈柞产叶量不高、局部蚕场植被退化、个别地块出现砂化情况等现象,用单一方法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必须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即对密度不足的柞蚕场进行柞树育苗移栽和橡实直播补植、改根刈柞为中刈柞,扩大树冠面积,增加产叶量,采取小柞树穿带、种植草灌植物、增加地表植被,对已砂化和被侵蚀的蚕场实行休蚕养树、修建闸沟并培植植被。通过以上技术措施根本改善蚕场的生态环境,提高蚕场等级,使多数蚕场达到2类以上标准,蚕场生态结构实现三层覆盖,第一层为中刈拐枝型树冠,第二层为密植的草灌植物,第三层为枯草落叶形成的腐殖质土层,蚕场郁闭度在60~80%,蚕场输入输出平衡。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永续利用的能力。使蚕场生态环境和蚕区整体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 一、柞树中刈树型养成方法 (一)中刈留拳: 1、定千年限:根刈树龄5~6年生; 2、砍伐时期:在春分以后,树液流动以前;

3、留干数量:根据蚕场柞树密度,决定留干数量,每亩留干数量250~350个为宜,每墩柞树可留干1~3个,每墩双干或三干的,干的间距30cm。 4、留干高度:30~50cm,坡度大时宜高,坡度缓时宜低; 5、增加产叶量20%以上。 (二)中刈放拐;中刈放拐树型,即在中刈留拳树型的3步养成的基础上,抓住留桩定干并借枝放拐、清底育枝并剪除徒长枝、伐枝养拳并逐步放拐枝等3个技术环节: 1、留桩定干并借枝放拐,不仅要像培养中干留拳那样留桩定干,还要在留干时即选择干顶端向四周生长、姿势开张的侧枝,借枝放拐,留枝长30~50cm (蒙古柞宜短,辽东柞可稍长),一般每墩定干一个; 2、清底育枝并剪徒长枝,不仅要像培养中干流拳那样清底育枝,并且要向上生长的徒长枝。特别是顶端生长优势强的蒙古柞等树种,中期剪除徒长枝是养成中刈树型的关键。即将所留桩干上向上、单独、高大、有代替主干可能的徒长枝从基部剪掉;以迫使顶端优势分散平衡,加速其他侧枝的生长,以利养成好的拐枝; 3、伐枝养拳并逐段放拐,在所留桩干顶端和已放

市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工作方案

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精神,加快推进XX市畜禽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经市农业局决定,在2010和2011年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的基础上,继续在全市生猪、奶牛、肉牛、肉羊、蛋鸡、肉鸡、肉鸭和肉(獭)兔优势区域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为确保创建工作规范有序开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畜牧业为核心,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通过政策扶持、宣传引导、技术支持,建设一批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监管常态化的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 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实现畜禽标准化规模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产业竞争力,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畜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在2010和2011年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的基础上,继续在全市生猪、奶牛、肉牛、肉羊、蛋鸡、肉鸡、肉鸭和肉(獭)兔优势区域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力争到2015年建设100个符合标准化生产要求、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现代化畜禽养殖场。通过创建活动的示范带动,全市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个百分点,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排泄物基本实现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2012年全市力争完成创建部、省、市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23个,其中生猪标准化示范场5个(部级1个、省2个、市级2个)、奶牛标准化示范场市级1个、肉牛标准化示范场市级2个、肉羊标准化示范场市级1个、蛋鸡标准化示范场5个(部级1个、省2个、市级2个)、肉鸡标准化示范场5个(部级1个、省2个、市级2个)。肉鸭标准化示范场市级1个、肉(獭)兔标准化示范场3个(省级1个、市级2个)。 二、创建内容 (一)基本原则 实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应坚持四个结合的原则:一是坚持示范创建与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示范场建设必须坚持从当地实际出发,突出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发展,科学安排示范场发展重点。通过典型引导,带动当地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提升区域农业整体素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二是坚持政府扶持引导与社会多元投入相结合。加大公共财政投入,重点扶持示范场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为示范园区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引导和鼓励农民合作组织和养殖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研教育推广单位等参与示范场建设,引导各类建设主体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三是坚持示范创建与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有机结合。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社会稳定的大事。因此,各县市区畜牧兽医局要高度重视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要以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为抓手,让无公害畜产品认证成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助推器,使无公害产品认证成为示范创建活动的强大推动力,达到畜产品无公害化要求,力争将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作为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和畜禽项目实施的前置或验收条件。四是坚持示范创建与全市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绵江平、绵三盐、绵梓产业发展带)等规划相结合,通过集中优势资源和条件,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五是坚持示范场自我发展与示范带动相结合。示范场要通过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积极发

循环水工厂化养鱼技术规范

ICS 65.150 B 51 循环水工厂化养鱼技术规范 Guidelines for fish culture technology in industrial recirculation system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3

前言 本标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君卓、胡则辉、柴学军、吴祖杰。 Ⅰ

循环水工厂化养鱼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循环水工厂化养殖术语和定义、选址、设施设备及工艺流程、养殖管理、病害防治和收获。 本标准适用于海水鲆鲽类工厂化养殖,其它海水鱼类亦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2 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0 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 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T 5153 无公害食品大菱鲆养殖技术规范 NY/T 5275 无公害食品牙鲆养殖技术规范 SC/T 2006 牙鲆配合饲料 SC/T 2021 牙鲆养殖技术规范 SC/T 2031 大菱鲆配合饲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工厂化养殖industrial culture 指利用机械、生物、化学和自动控制等现代技术装备起来的车间进行水生动植物集约化养殖的生产方式。 3.2 循环水recycling water 指对使用过的养殖水,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符合无公害健康养殖水质要求,再用于养殖的水。 4 场址、设施设备及工艺流程 4.1 选址 宜选择环境安静、水资源充足、周围无污染源、交通供电便利、公共配套设施齐全的地点,并符合GB/T 18407.4的规定。 取水水源和水质符合GB 11607的规定,养殖用海水符合NY 5052要求。使用海水深井要特别注意海水中的二价铁离子和泥沙含量。 1

柞蚕场管理与柞蚕放养技术

柞蚕场管理与柞蚕放养技术 摘要:柞蚕起源于我国,属完全变态昆虫,是我国特 有的吐丝昆虫。在我国已有悠久的人工驯养、利用的历史。 柞茧缫丝色泽淡,解舒好、丝质优。为了增加蚕区农民的经济收入,并且对繁荣农村经济做出贡献。我们提倡在有条件的地区大力发展柞蚕生产。 关键词:柞蚕蚕场管理;柞蚕放养技术柞蚕是一个世代要经历卵、幼虫(蚕)、蛹(茧)、成虫 蛾)4 个发育阶段。养蚕前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准备:购种;低温保卵;暖卵;卵面消毒。二其蚕期在野外生长,以柞树叶为食,在有天然或人工柞林的地方均可放养柞蚕。 、柞蚕场的管理 1、柞蚕场的补植抚育 由于目前柞树缺株少墩现象相当普遍,因此坚持补植 树,是不断提高柞蚕场资源的利用和单位蚕场面积产茧量的有效方法,与此同时还改善了柞蚕场的生态环境。应该指出有些退耕地和荒山坡,只要适于栽植柞树,就可以营建人工林新蚕场。 1)补植时间:以晚秋或早春为宜,冷凉地区以春季 为好。 2)补植或栽植方法:用直播方法补植柞树,成本低, 柞苗成活率高,方法简单。先整地,再挖穴,穴深10?15 厘米,直径20?30厘米,每穴播优良橡实7?10粒,覆土5 6 厘米。

3)育苗移栽:择地做成床式或垅式苗床,分别以40 和20 厘米的行距,每米床长播种优良橡实40 粒左右,覆土 3?6 厘米。一年除草、松土3?4 次,春、夏季施肥。留苗:密 度,2 年苗,床式每公顷30?37 万株,垅式 52?67 万株。 出圃:2 年苗出圃,起苗容易,随起随栽,移栽成活率 较高。 4)蚕场补植柞树以后,需及时抚育。要做到除草松 土,平茬更新。还要防止牲畜踏、食和病虫危害。 2、柞蚕场的水土保持措施: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因地制 宜,以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分别进行。 3、肥培管理方法 可在早春或晚秋,对缓坡蚕场的柞树培土压盘,修成下 高上低的树下坑盘,来增加柞树根际的土层厚度,积聚蚕粪和枯落叶,蓄积雨水,提高土壤肥力;春、夏、秋三季均可施肥。通常每墩柞树的适宜施肥量尿素0.03?0.30 千克,过磷酸钙0.1 ?1 千克,或施堆肥5?10 千克。 4、蚕场柞树的轮伐修剪

工厂化水产养殖

我国目前现行的工厂化养鱼设施设备比较简单,一般只有提水动力设备、充气泵、沉淀池、重力式无阀过滤池、调温池、养鱼车间和开放式流水管阀等。前无严密的水处理设施,后无废水处理设备而直接排放入海,属于工厂化养鱼的初级阶段。另外,由于养殖密度大,病害时有发生。因此,要推广海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规范养殖模式,加强科学管理,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减少用药甚至不用药,解决养殖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等问题。 增产增效情况: 通过该技术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改善养殖水体的理化指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使养殖鱼类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选择优良的苗种和优质饲料,能够使鱼生长快速,疾病发生率显著下降,因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下降30%-50%,养殖成本降低12%左右。 技术要点: 1循环水工艺流程 (1)循环水养殖系统工艺 ①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循环水养殖系统工艺流程示意图 ②工作原理简介(按工艺流程顺序) a.养殖池一般为方形圆抹角鱼池,水面一般在40~50米2,平均水深一般在40~50厘米,池中心排水,每座大棚总水体一般在300~500米3。

对鱼池进行必要的改造。原有鱼池改造只需在池内增加一支循环水回水管兼拦沫排沫管,一般采用Φ110毫米PVC管;池外增设一条循环水回水总管至循环水处理系统,回水总管的直径根据池子的多少来确定,其余的如鱼池供水管道等维持原状即可。这样养鱼池内较清的水顺回水管流入循环水处理系统,需要排污操作时直接拔管即可。 b.固液分离装置。固液分离装置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采用微滤机,出水水质较好(筛网的目数决定),造价较高;二是采用弧形筛,无需动力和清洗用水,造价相应较低,出水水质一般;还可以采用筛绢网加过滤棉。 c.紫外线或微波消毒器消毒。待消毒的水经进水口进入消毒井,自下而上均匀的流经垂直插入的紫外线消毒灯管再由消毒井的出水口流出完成了消毒过程。紫外线消毒装置安装在循环水泵的前端,安装在这里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各种细菌进入循环水处理系统,包括有益的硝化菌,这样才能保证循环水处理系统内的有益菌群形成优势菌群,保持生物净化的活力。 d.循环水泵,经鱼池进行初步分离后较清的水则进入泵池,泵池又是循环水的调节池,可以稳定平衡循环水的水流量,循环水泵安装在泵池的后端,在这里采用低功耗、大流量的单相潜水泵。 e.气浮综合净化池,集气浮泡沫分离、蛋白质分离和生物净化的功能于一体。气浮综合净化池是由气浮反应槽、生物净化滤料、排沫槽和排污管组成。 气浮反应槽内安装一台沉水式气浮曝气机,最大流量的设计水停留反应时间大于240秒,分离净化池内安装弹性生物滤料(统称生物包),生物滤料的规格为Φ150×0.5比表面积296米2的弹性立体填料,生物滤料的数量根据循环水系统的基本(单独运用按最大)生物承载量确定。 f.生物净化池,主要的作用是降解氨氮,养殖密度比较高的大棚建议增加这一级生物净化,池内也是安装弹性生物滤料,生物滤料采用规格为Φ150×0.5比表面积296米2的弹性立体填料,生物滤料的数量根据循环水系统所增加的的生物承载量确定。 g.脱气池,在生物净化池后面设置了脱气池,在脱气的过程中同时进行末级生物净化,用于驱除水中的二氧化碳和氮气等有害气体使水中的总气体水平和水质接近和优于新鲜的自然海水,对水质要求比较高和养殖密度比较高的大棚建议采用脱气池。池内的脱气填料亦采用规格为Φ150×0.5比表面积296米2的弹性立体填料,脱气填料的数量根据循环水系统的生物净化填料来确定,一般为系统的1/4左右。底部设曝气装置,采用小型鼓风机供气。 h.充氧:用罗茨鼓风机和纳米微孔增氧管进行增氧,或者使用纯氧增氧设施进行增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