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PICC在小儿外科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PICC在小儿外科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PICC在小儿外科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PICC在小儿外科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PICC在小儿外科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关键词】PICC;小儿外科;护理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入导管,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方法。[1]PICC具有安全、可靠、耐高渗的特点,既减少了对患儿的过度刺激,又保证了静脉营养的供给,并发症少。PICC置管技术为小儿消化道畸形、肠穿孔、肠造瘘、肠吻合手术及危重患儿的抢救、治疗、营养供给提供了保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行PICC置管的患儿30例,其中肠造瘘15例、肠穿孔10例、消化道畸形5例,年龄出生1天~10月,穿刺静脉为贵要静脉25例、肘正中静脉5例,置管时间30~180d。

1.2方法

导管选择: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型号1.9Fr的PICC导管,是由质地柔软、刺激性小的硅胶材料制成。

置入导管的长度:导管顶端最佳位置为置于上腔静脉中上段,按测量结果裁剪导管。周雪贞等[2]报道,小儿行PICC置管时导管的测量方法有三种:(1)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右胸锁关节。(2)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右胸锁关节+1cm.(3)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右胸锁关节向下至第三肋间隙。

穿刺静脉的选择:上肢肘部静脉位置表浅易露,相对于周围浅表小静脉血管腔大,血流丰富,休克或缺水状态下不易塌陷,易于穿刺,术后方便观察,侧肢循环良好,可避免因血管堵塞所致各种不良后果,故为首选。其中贵要静脉管径最粗,静脉瓣较少,在置管体位下是导管顶端到位最直、最短的途径。[3]血管选择在左右侧均可,右侧较左侧行径短,故多选用。其次为肘正中静脉,第三为头静脉。

置管方法:患儿取去枕平卧位,穿刺侧上肢外展90度,外测量导管置入长度,常规消毒皮肤,戴手套,铺无菌巾,冲洗并检查导管,用穿刺针以15~30度穿刺进入选择的血管,见回血后减小穿刺角度,再进入1~2mm,轻压穿刺点上方止血,退出针芯导入PICC管。置管成功后,局部压迫30分钟,记录穿刺日期、血管名称及置入长度等,最后行X线透视确认导管达到理想的上腔静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