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换位思考 立足学生发展

换位思考 立足学生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d517605266.html,

换位思考立足学生发展

作者:麻若华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07期

【摘要】在数学学习方面,处在学习、摸索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当然与对数学知识了如指

掌的老师不一样。在教学过程中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应当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上去思考问题,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问题,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而确定教学要求,了解学生的认知困难而选择教学手段,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而组织课堂教学,立足学生发展。

【关键词】认知水平;教学要求;认知困难;教学手段;认知规律;课堂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这节数学课真无聊,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我们没听懂”,学生抱怨老师。很多时候,我们老师有这样的抱怨,“学生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听不懂,不会做,上课真是没有效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怎样改变这种现象?就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在教学过程中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应当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上去思考问题,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问题,立足学生发展。

二、换位思考,立足学生发展的具体内容

(一)思生之认知水平,确定教学要求。每个学生在各方面总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那么如何才能使他们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才能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在教学中,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确定有梯度的学习要求,让不同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案例1:在七下《4.3用乘法公式分解因式(1)》的例题教学中:分解因式 16(a-b)2-9(a+b)2,利用整体思想进行因式分解的题,对于中等生、学困生而言,显然难度较大,不易理解、掌握;如果把例题分成三个问题: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x2-9y2;(2)16x2-9y2;(3)16(a-b)2-9(a+b)2,这样层次就非常分明,第一二题要求学困生掌握,第三题要求中等生、优等生掌握,同时鼓励学困生也尽可能掌握。

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学有所获,兼顾了学困生,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懂,听得明,作业做得会,这便是学习上的一种良性循环。

(二)思生之认知困难,选择教学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示数学内容,既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帮助学生认同、理解数学概念、几何图形性质,解决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或难以直接感知的知识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