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

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

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
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

艾滋病教案

第一课:了解艾滋病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艾滋病病毒对人体免疫能力的破坏性;

2、让学生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病毒的性质和传播途径。

态度目标:通过对艾滋病病毒性质的基本了解,消除学生的恐惧感。

技能目标:结合艾滋病病毒性质,初步判断存在危险的生活事件。

教学用具:挂图、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通过上次调查,我发现在座同学对艾滋病的了解不是很多,大部分同学是第一次听说艾滋病,但是也有少数同学对艾滋病有一定的了解,不管怎样,我想首先听听同学们对艾滋病的看法,大家踊跃举手发言,好吗?

学生1:艾滋病是没有办法治好的,是非常可怕的

学生2:得艾滋病的人会很快死去,我在电视上看到的,真是骨瘦如柴啊学生3:艾滋病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所以要保护环境

学生4:那个……那个……男人和女人……

分析:

1、学生4还是没有把句子说完整,从同学们的嬉笑声可以判断出这个句子与性有关系,同学们的这种心有灵犀说明他们私底下已经谈及到与性有关的话题了。

2、学生们的看法有对有错,最明显的一点是,他们所表达的都是艾滋病可怕的一面,强调的是艾滋病带来的死亡和人类的无助。我们可以分析出学生潜意识里对艾滋病是存在恐惧的。

二、主体部分

教师:从刚才同学们回答问题的情况来看,你们对艾滋病的了解存在不足甚至是误解,这里我得首先纠正学生3的观点,艾滋病不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我们将在下面学习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和相关知识。(及时纠正学生错误观点,为下面教学铺垫)

教师:呈现图片。

教师:同学们,知道这副图上的东西是什么吗?大家摇头,好,老师来告诉你们,这副图就是艾滋病病毒,当然不是我们肉眼所能看到的,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艾滋病病毒模型。

学生:哇!

教师:艾滋病病毒专门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没有任何抵抗外界细菌等各种有害微生物的能力,所以一个人旦感染了这种病毒,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综合病症。

教师:(在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画三个人)大家看黑板上的三个人,一个是正常人,另外两个是与艾滋病有关的,但是为什么其中一个和正常人没有什么区别,而另外一个看上去痛苦不堪呢?哪位同学知道?

学生一致摇头。

教师:好,认真听我解释,第一个正常人他的体内没有艾滋病病毒,完全正常;第二个看上去正常的人,他的体内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是这个时候,艾滋病病毒并没有完全破坏它的免疫系统,所以他外表上没有什么异常;到了后期,人体免疫系统完全遭到破坏,各种细菌乘虚而入,所以这时候从外表上看已经有各种症状出现了。前者我们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后者我们称之为艾滋病病人。(语言和文字的结合,附表)

学生:那我们怎么区分正常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呢?他们看上去一样啊。

教师:这个问题问的好,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区分,所以才要学习预防知识啊,这牵涉到艾滋病传播途径,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

教师:刚才我们共同了解了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那么艾滋病病毒究竟是怎样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呢?

学生:艾滋病病毒是从哪儿来的?

(这时候学生的疑问非常多,教师对于自己拿不准的东西,不要敷衍,而实事求是)

教师:据说是在非洲的猴子身上发现了这种病毒,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我们今天就不探讨这个问题了。

教师:艾滋病病毒有三种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教师直接说出三种传播方式,揭开学生心中的悬念,学生知道了传播途径,但重点不是知道,而是要分辨生活中的危险行为)

教师:三种传播途径大家都能理解吧。

学生:什么叫性传播?(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来自农村,生活中接触到的性知识随意性比较大,并且都是口语表现出来的,带有粗野和不尊重,而很少接触科学用语“性”,对性传播途径不了解也在情理之中。)这时候,教师受到巨大的挑战,因为一时不知道怎样解释学生才能明白。行动研究中的问题随时可能在课堂上的出现,不断的促使教师增减教学内容或者改变教学策略。

教师:性传播有同学能说明一下吗?

学生嬉笑,有的同学大声喊到:XX知道!而后又是欲掩又遮的笑声。

学生的这种表现让教师课堂上就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让学生之间互相教育,是不是能起到好的效果。特别是性传播这点,比较敏感,但学生又急于想了解。这种想法是同伴教育策略实施的起点。

教师这时候必须严肃而冷静的说明正确看待性的态度,维护其纯洁性,同时也让学生感觉到了解性是每个人的权利。

教师:刚才讲到三种传播途径,大家都存在一定的疑惑。我会在下次课堂上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讲解。今天就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三、教学后记

1、教学内容应该考虑到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在教学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区别目的是强调预防的重要性,但结果似乎把问题复杂化了,学生理解起来容易混乱。

2、性话题敏感,但与艾滋病教学相关,不可能忽略。如何让学生正确认识性的严肃性,是非常重要的。

3、对于艾滋病,学生总是倾向于负性思维,让他们明白人类可以战胜艾滋病,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这种信心很重要。

4、学生对艾滋病表现出来的好奇与潜意识里的恐惧感矛盾,一方面,他们渴望了解艾滋病,另一方面,他们感觉艾滋病与她无关,但当感觉自己处于各种威胁时候,表现出来的却是无知。

5、原则性的问题:了解学生实际,切忌照搬;语言表达准确,切忌敷衍了事;

关注学生情感变化,及时强化;教师的态度决定学生的态度。

第二课:艾滋病传播的途径

教学目的:

1、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了解我国艾滋病的发展情况,认识到问题的严峻

3、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了解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消除恐惧心理

5、关爱他人,共享生命

教学方式:学生交流和教师讲解

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布置学生自己查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编制3~与艾滋病有关的问题;每个小组想一句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985年6月,一位美籍阿根廷人,来中国旅游,因得了怪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5天发病后死亡,这是首先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2001年9月30日止,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报告28,13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208例,死亡641例。专家估计,2001年底,全国实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已超过60万。艾滋病已经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如果不花大力气控制,到2010年,预计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会超过1000万。而如果控制的好的话,这一数字会降到150万。

二、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

1、有关艾滋病的基本概念如:什么是AIDS(艾滋病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的英文缩写)?什么是HIV(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 Deficiency Virus的略称)?HIV这种病毒有哪些生物特性?等。

2、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可重点介绍两方面。一是它在世界和中国的蔓延情况,如:(1)艾滋病被发现迄今仅20年,可已导致全世界7000多万人感染,300多万人死亡。(2)蔓延波及世界各国,我国各省区市也无一幸免;(3)我国已进入艾滋病快速蔓延阶段,截止2002年底全国HIV感染者已超过100万。二是青少年受到的危害,如:(1)全球HIV感染者约70%是15-39岁青壮年;(2)处于性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是主要受害者;(3)女青少年尤其易感。介绍目的是让学生看到:艾滋病就在自己身边;预防艾滋病工作已迫不及待,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

3、艾滋病的严重危害

可侧重于以下内容:(1)尽管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日以继夜研究,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可根治的药物,也没有能有效预防其发生的疫苗。(2)人一旦感染HIV,大多数将迟早发病、死亡。(3)艾滋病造成的损失不仅局限于个人,且牵连到家庭、子女和亲友。(4)艾滋病不是简单的疾病问题,而是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它导致的社会发展迟滞、劳动力损失、医疗费用急剧增加,社会福利水平下降等灾难性影响,波及整个国家和民众。

4、艾滋病的传播方式

内容可分两类,具同样的重要性。首先是它有非常明确的传播途径。HIV病毒存在于患者和HIV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液中。传播途径有三种:(1)性接触传播。通过混乱的男女间、男性(同性恋)间的性交传播。(2)血液传播。通过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使用未消毒的注射器;在纹身、穿耳朵眼、共用剃须刀等时使用污染的器械,因刺破皮肤或黏膜而感染。(3)母婴传播。母亲若感染HIV病毒,其所生婴儿有半数以上将在胎儿时,或通过母亲产道分娩,或出生后吃母乳而感染,绝大多数在5岁前死亡。其次,应明确告诉学生,一般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艾滋病。内容尽量具体,如:咳嗽、打喷嚏、握手、礼节性接吻;同在一个教室上课,一起吃饭,一起玩;共用电话、茶杯、马桶垫、游泳池、毛巾等;蚊子等昆虫叮咬;都不会传播艾滋病。懂得这些知识后,将使青少年明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明确,从而增强预防的信心;同时有助于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转而向患者提供必要的关爱和帮助。

5、艾滋病的症状

下列概念和临床表现十分重要:(1)人感染HIV后,一般经历多年后才出现症状。他表面上可是完全健康的,但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液中存在着大量HIV病毒,有很强的传染性。(2)若某人发生上述危险行为后,出现长期低热、体重急剧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和咳嗽、全身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注意排除艾滋病。(3)进入发病阶段后,患者体内免疫系统受到全面破坏,所以会出现肺炎、脑炎、结核、乙肝、病毒性疱疹、口腔霉菌感染等“条件性感染”(对正常人不会致病的病原体能在他们身上引起感染),以及恶性肿瘤等。上述病症一旦出现,表明患者已进入艾滋病晚期,生存时间将明显缩短。

6、艾滋病的诊断

重点介绍两个概念。第一,因为不同HIV感染者的潜伏期(从感染到发病)长短不同,短则2-3年,长则10年以上。这段时间没有表面症状。若有怀疑应尽快到医院,通过HIV血清检测来确诊。这样做,不仅使自己能通过服用药物等,使生存期明显延长,且可避免使他人受害。第二,在感染HIV初期,可能

因身体产生的HIV抗体数量还少,尽管已被感染但检测不出来。这段时间称“窗口期”。他应该一两个月后再去检测一次,真正确定是否感染。

7、预防措施

包括:(1)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不发生婚前和婚外性行为;(2)万一有性伴侣,又不知对方是否感染HIV,可通过使用安全套来保护自己免受感染;(3)不输用任何未经检测的血液和血制品;(4)坚决拒绝吸毒,尤其不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5)接受任何注射或验血,使用一次性器具;(6)不到未经许可的医疗单位进行注射、拔牙、针灸和手术;(7)不用未经消毒的器具穿耳朵眼、纹身、美容,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

8、反对歧视,提供关爱作为积极参与全民艾滋病预防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严格按政策和法律,采取以下措施:(1)不随意泄露患者和感染者的姓名、地址和个人隐私;(2)不随意渲染他们的病情和生活状态,使他们及家属的身心健康受伤害;(3)不以不正当理由拒绝为他们提供服务,如购物、孩子上学入托、就医等;(4)不对他们及其家属使用侮辱性的语言和行为,包括破坏其财产和生活用具,强迫他们搬迁,无理限制行动自由等。

三、学生交流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四、总结今天学到的有关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呼唤大家正确地对待艾滋病病人,学会正确地保护自己,关爱他人,共享生命!

第三课:认识艾滋病的危害及防治艾滋病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艾滋病的危害及传播途径

2、增强预防艾滋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方式:学生活动,师生交流和教师讲解

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

教学重点:

1、在活动中领悟到艾滋病的危害性及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

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3、通过活动,使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卡片、烧杯、注射器,纯水、氢氧化钠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85年6月,一位美籍阿根廷人,来中国旅游,因得了怪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5天发病后死亡,这是首先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第一张图片,标语内容是联合国发布的公告:艾滋病威胁不亚于核恐怖。艾滋病如今对世界造成的威胁并不亚于让恐怖分子获得核武器。

第二张图片:国家主席胡锦涛看望艾滋病人,与他们亲切握手交谈。

艾滋病,我们从听到这个名字到现在,已经有几十年了,多数人是谈艾色变。不错,艾滋病确实很恐怖,它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更重要的是,至今还没有药物可以医治,更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是当前医学界最关注的一种传染病。因此,它有“世界瘟疫”之称;又因损害性严重,被称为“超级癌症”。

截至目前,据官方统计,中国艾滋病感染最严重的地区云南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达三万七千零四十例。但专家透露,该省实际感染人数可能不少于八万人。他们估计,二00七年有可能成为云南艾滋病流行的高峰年。同学们知道,我们云南省是全国艾滋病高发地区,全省129个县(市、区)中的33个发现有孕妇感染艾滋病毒。平均感染率为0.38%,其中有5个县超过1%,最高达2%,这意味着云南艾滋病开始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因此,认识艾滋病,预防艾滋病成了每个同学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常识。

关于艾滋病,我们在平时的宣传中对它已经有了一点的了解,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看看我们掌握的怎么样?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

游戏:红灯、绿灯游戏

目的: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行为会感染上艾滋病

步骤:

1、给每个学生三张事先准备好的卡片,每张画上一个圆圈,分别涂上红色、黄色和绿色。

红色圆圈代表“高风险”行为----亦即“停止你正在做的事!”

黄色圆圈代表“低风险”行为----亦即“放慢速度,多加小心!”

绿色圆圈代表“无风险”行为----亦即游戏中的行为是安全的!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2、将游戏规则告诉学生,并让他们明白每种卡片颜色的象征意义。

3、指导学生按如下步骤进行游戏

如果你认为这一行为不会感染艾滋病,请举起绿色卡片;

如果你认为这一行为可能感染艾滋病,请举起黄色卡片;

如果你认为这一行为很有可能会感染艾滋病,请举起红色卡片;

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行为

使用安全套

接吻

一位感染了艾滋病的母亲给孩子哺乳

无防护的性行为

献血

清洗溅在衣服上的血液时不戴手套

用消毒液清洗重复使用的针头

用水清洗针头后重复使用

与艾滋病感染者共用坐式马桶

与吸毒者共用针头

给予或接受按摩

与感染者共用餐具

某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成你面前咳嗽或打喷嚏

小结:一个人一旦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就没有机会回到过去,这是严峻的事实。请记住,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并不在于你是什么人,而在于你所做的决定是否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调查研究发现:

(1)艾滋病被发现迄今仅20年,可已导致全世界7000多万人感染,300多万人死亡。

(2)蔓延波及世界各国,我国各省区市也无一幸免;

(3)我国已进入艾滋病快速蔓延阶段,截止2002年底全国HIV感染者已超过100万。

(4)是青少年受到的危害。全球HIV感染者约70%是15-39岁青壮年;处于性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是主要受害者;女青少年尤其易感。

通过上面的小游戏,我们已经了解了哪些行为是不安全的,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活动,这个活动将有助于同学们了解艾滋病病毒是如何传播的,使大家进一步清楚的意识到不采取保护措施所面临的风险。艾滋病就在自己身边;预防艾滋病工作已迫不及待,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

【活动二】

游戏:换水游戏

道具:纯水,氢氧化钠,烧杯,注射器

1、游戏介绍:我们用纯水代表健康人,氢氧化钠代表艾滋病毒,含有氢氧化钠的溶液代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纯水与氢氧化钠溶液,两者均为无色无味的液体,在外观上没有任何区别,表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普通人看上去完全一样。

2、游戏规则:准备7个盛有液体的杯子,其中只有一杯是氢氧化钠溶液,其它的杯子中全是纯水,这表示我们中间只有一人感染艾滋病毒。将告诉学生,并让他们明白每种卡片颜色的象征意义。

3、游戏指导:学生按如下步骤进行游戏

1)从全班叫7位同学上来,大家可以任意取一个盛有液体的杯子。

2)每人手中有一杯溶液,但是不告诉哪一个杯子里含有氢氧化钠呢?

3)每位同学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液体相互交换。每人从自己杯中用注射器抽出3ML溶液相互加入对方杯中,一个人与6个不同的人(注意是6个不同的人)进行液体交换。开始。

第一次换水……完毕。大家按原队形站好。

第二次换水……完毕。大家按原队形站好。

……

第六次换水……好,完毕。

4)液体交换完毕。

5)验证。在开始时我们只有一只杯子中含有氢氧化钠,现在是多少呢?让我们加入酚酞指示剂检验一下。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为阳性反应,说明已感染病毒。无变化为阴性反应,说明没有感染。结果如何呢?大家先估计一下。

让我们来数一数,好可怕!所有杯中的水全部呈红色,只不过由于浓度的不同,各个杯中呈现出的红色深浅不同,也就是说病毒感染程度不同,但是艾滋病病毒是可以在人体中繁殖的。

(这是一项非常可靠的科学实验。游戏模拟了艾滋病毒经体液传播的过程。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艾滋病传播的速度是何等的惊人。通过不安全行为,一个艾滋病毒感染者所感染的人群以指数递增形式发展。如果不加控制,若干年后我国将是怎样,有多少人将感染艾滋病,不堪设想。)

6)游戏小结:在游戏的基础上及同学们的分析后小结。

艾滋病传播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超出人们的想象,许多人并不了解自己所面临的危险;

性伴侣越多,危险越大;

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

三、课堂小练

那么,哪些行为会让我们感染上艾滋病毒?或者说,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这几道题(大屏幕显示)

判断:

(1)与艾滋病病毒者握手、拥抱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2)性病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感染和传播艾滋病()

(3)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针具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

(4)蚊虫叮咬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5)安全套既可以避孕,又可以预防性病、艾滋病的传播。()

(6)游泳池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7)咳嗽和打喷嚏会传播艾滋病。()

四、提出问题

如何预防艾滋病?(在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小结)

(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杜绝婚前、婚外性行为。

(2)正确使用安全套。

(3)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4)关爱下代,受病毒感染的女性应避免怀孕。

(5)医疗救护中的安全防范措施。

五、结束语

艾滋病虽然凶险,但它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认识的它的危害性,以及提高我们自身的保护意意识,因为我们完全可以预防艾滋病。

(1)经性交传播艾滋病病毒是目前艾滋病病毒感染中最主要的途径之一。一次不负责任的性行为也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许多人并不了解自己所面临的危险。

(2)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我们无法从人们外观判断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是否感染的可能取决于一个人的行为而不是其社会地位或职业。这方面的一些误解往往诱导我们放松警惕,采取不安全行为。

(3)艾滋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可以预防,注意自我保护。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

(4)要关爱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及艾滋病病人,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5)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青少年是最重要的力量。

总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屏幕显示)

第四课:艾滋病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艾滋病感染的各个时期以及其特点。

2、了解艾滋病对人体的伤害,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3、了解艾滋病的一些诊断方法。

二、教学重点:

1、患上艾滋病后的几个阶段。

2、在患病的不同阶段人体的状况如何。

三、教学难点:

1、患病后分为几个阶段。

2、患病不同阶段的表现状况。

四、教学安排:

1、教学内容:艾滋病的感染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表现。

2、新课导入:我们已经学习过艾滋病的集几种传播方式,在这几种方式中,性传染是最主要的方式,但是我们也知道艾滋病的潜伏时间很长,我们要怎么知道一个人是不是有艾滋病了呢?今天我们就要讲患上艾滋病后的分段和表现情况。

3、教学方法:陈述法

4、课堂内容:

(一)我国将HIV感染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1、急性期: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后2-4周左右。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

此期在血液中可检出HIV-RNA和P24抗原,而HIV抗体则在感染后数周才出现。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一过性减少,CD4/CD8比例可倒置。

诊断标准:病人近期内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即可诊断,或仅实验室检查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即可诊断。80%左右HIV感染者感染后6周初筛试验可检出抗体,几乎100%感染者12周后可检出抗体,只有极少数患者在感染后3个月内或6个月后才检出。

2、无症状期:可从急性期进入此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此期。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但也有快速进展和长期不进展者。此期的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诊断标准:有流行病学史,结合HIV抗体阳性即可诊断,或仅实验室检查HIV抗体阳性即可诊断。

3、艾滋病期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病人CD4+ 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多<200/mm3,HIV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升高。此期主要临床表现为HIV相关症状、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二)HIV相关症状:

主要表现为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重减轻10%以上。部分病人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性格改变、头痛、癫痫及痴呆等。另外还可出现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其特点为①除腹股沟以外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的淋巴结肿大;②淋巴结直径≥1cm,无压痛,无粘连;③持续时间3个月以上。

HIV相关机会性感染及肿瘤的常见症状:发热、盗汗、淋巴结肿大、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头痛、呕吐、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吞咽困难、食欲下降、口腔白斑及溃疡、各种皮疹、视力下降、失明、痴呆、癫痫、肢体瘫痪、消瘦、贫血、二便失禁、尿储留、肠梗阻等。

(三)常见的机会性感染:

①呼吸系统: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肺结核、复发性细菌、真菌性肺炎。②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弓形虫脑病、各种病毒性脑膜脑炎。

③消化系统:白色念珠菌食道炎,及巨细胞病毒性食道炎、肠炎;沙门氏菌、痢疾杆菌、空肠弯曲菌及隐孢子虫性肠炎。

④口腔:鹅口疮、舌毛状白斑、复发性口腔溃疡、牙龈炎等。⑤皮肤、淋巴结:带状疱疹、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真菌性皮炎、甲癣、淋巴结结核。

⑥眼部:巨细胞病毒性及弓形虫性视网膜炎。

⑦常见肿瘤:子宫颈癌、恶性淋巴瘤、卡波氏肉瘤等。

(四)疾病危害:

①对患者自身的危害: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未及时诊治、病毒耐药或药物的副作用等原因,而死亡或致残。同时由于社会对感染者的歧视,也常常给感染者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

②对他人的危害:感染者无保护的性行为、多个性伴、共用针具静脉吸毒及经过母婴途径等可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③对家庭及社会的危害:虽然我国早已实施对HIV感染者“四免一关怀”的政策,但晚期并发症的治疗仍可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问题。

(五)诊断鉴别:

1、HIV感染的辅助检查

(1)HIV抗体初筛试验(ELISA):敏感性高,可有假阳性出现。对于初筛阳性的患者,应经确证试验确证。

(2)HIV抗体确证试验(WB):WHO规定,只要出现2个env条带即可判定为阳性。

(3)HIV-RNA:敏感性为100%,但偶尔会出现假阳性,但假阳性结果通常低于2000cp/ml,而急性感染期病毒载量通常很高,平均在106cp/ml。

(4)p24抗原:有助于早期诊断,灵敏性及特异性均较高。

(5)快速检测试验:可采集全血或毛细血管的血液,一般15-30分钟可出结果。但假阳性及假阴性率均较高,不作为常规检测。

2、并发症的辅助检查

艾滋病是一种可以累及全身各个器官的疾病,因此总体上可能会涉及到所有种类的血液检查、排泄物、分泌物、体液检查(包括尿液、粪便、痰液、肺泡灌洗液、脑脊液、胸水、腹水)、骨髓检查及针对不同部位、不同种类的并发症的影像学检查(包括各部位的超声、X线、CT、MRI、PET-CT),活组织病理或细胞学检查(对肿瘤,分支杆菌、真菌、巨细胞病毒等感染的诊断及鉴别意义重大)。以上检查需要针对每名患者的不同并发症进行选择性检查。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各期的患者,无论病情是否稳定,均需要监CD4+ T 淋巴细胞计数和HIV-RNA,以便及时开始抗病毒治疗和抗病毒用药调

整。

诊断标准:

(1)有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HIV抗体阳性,加上述各项中的任何一项,即可诊为艾滋病。

(2)HIV抗体阳性,而CD4+ T淋巴细胞数<200/mm3,也可诊断为艾滋病。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艾滋病感染的几个阶段以及在这个阶段中不同的表现形式,同样,我们也讲了一些可以诊断艾滋病的方法。总之,艾滋病对我们人体、对我们的家庭、对我们的社会,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我们要积极预防艾滋病。

第五课:艾滋病的预防

一、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意识,选择科学正确的生活方式。

1、全面了解与预防艾滋病有关的安全行为和不安全行为。

2、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决定能力。

3、培养学生如何规避不安全行为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

讲解什么是预防爱滋病的安全行为和不安全性为。

三、教学难点:

1、危险行为与非安全行为的区分与把握。

2、课堂讨论活动的组织与协调。

四、教学安排:

(一)教学方法:讨论法、情景再现法

(二)教学内容:

引导:艾滋病的传播是与人的行为密切联系的。艾滋病主要通过高危行为传播,而一般的的无危行为则不能感染和传播艾滋病,下面我们就通过具体活动来判断哪些属于高危行为,哪些是低危行为,哪些是无危行为。

1、判断危险行为与非危险行为(分组活动与讨论)

(1)目的:通过活动与讨论使学生强化艾滋病预防相关知识,区分危险行为与安全行为的区别,判断日常生活中一般接触行为的危险与安全程度。

(2)教具准备:

①分别将写有“高危、低危、安全、不确定”的分类卡分发给四个小组,每组一份。

②将写有日常生活行为的小卡片数份,每组一份。

卡片内容:社交性拥抱、共同牙刷、共同餐具、输血、无偿献血、蚊虫叮咬、共同剪指甲刀、在游泳池游泳、使用公用电话、共坐公共汽车、用未经消毒的器械纹身、吸食毒品、共同剃须刀、共同牙刷、共同注射器、与艾滋病感染者同班学习、打篮球、打喷嚏、人工呼吸。

(3)具体步骤:

①教师讲解:“高危”行为即有被艾滋病感染的高度危险(感染率较高)的行为;“低危”即有被艾滋病毒感染的低度(感染率较低)的行为;“无危”即不会被艾滋病毒感染的安全行为;“不确定”即无法确定是高危、低危或无危行为。

②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小组10人)分别将行为分类卡(高危、低危、无危、不确定)和具体行为卡(日常生活行为)分到各组,并由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记录和总结,并主持本小组活动。

③将教室划分为四个区域,每小组由教师指定各自活动区域,让小组成员展开讨论。

④请各组成员按各自按自己的理解将这些具体的卡片(日常生活行为)放入行为分类卡所代表的区域内,让本组同学讨论这些行为归入相适应行为卡(高危、低危、无危、不确定)是否妥当,最后,全组形成统一意见。

⑤本组讨论完毕后,可让同学走动相互参观其他小组的分类情况,比较一下各组的差异并发表个人观点。

⑥请学生回到各组内,教师启发:同学们所持的观点有什么依据?自己是否同意他人的观点?

⑦教师公布正确答案:

A、高危行为:①有多个性伙伴②共用注射器③输血(输入未检测的血液制品)。

B、低危行为:①共用牙刷②共用前指甲刀③用未经消毒的器械纹身④穿耳

⑤徒手帮助流鼻血的人止血。

C、无危行为:①利益社交亲吻②共用餐具③无偿献血④蚊虫叮咬⑤在游泳池统统游泳⑥坐公共汽车⑦使用公共电话⑧与艾滋病感染者同班学习⑨打篮球⑩打喷嚏。

⑧教师总结:说明艾滋病传播的途径以及不传播的途径和预防方法。并且强调指出,只有危险行为才会传播艾滋病,无危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没有必要因此而产生正常交往的恐惧。并且着重指出,在现实生活中,一定要谨慎小心,避免高危行为,时刻作出明智的安全选择。

2、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拒绝危险行为

①引言:以上我们讨论和判断了日常生活中的安全行为和危险行为。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就应积极倡导安全行为,反对和拒绝危险行为,下面我们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思考并发表各自观点。

②情景表演并讨论:

你的一位亲友病了,现在需要输血,你是支持,还是反对?同班同学小王邀请你去纹身、穿耳朵,你是拒绝还是答应?

假如学校要组织你去艾滋病防治机构做义工,你愿意还是去还是拒绝?③教师小结(通过课件):日常生活中坚持安全行为坚持安全注射(包括注射疫苗)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用后及时销毁。伤口安全处理其他人处理伤口应戴上手套,避免直接接触伤口。

慎用血液制品、纹身、穿耳等刺破皮肤器具都必须经过严格消毒,最好不穿耳、纹身。

了解一般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所以应克服交往心理障碍。日常生活中应坚持安全行为,拒绝不安全行为。五、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通过“分辨危险行为”活动和“如何坚持安全行为”的思考,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安全行为和危险行为。教会学生区分、辨别安全行为和危险行为的标准与方法,使学生有了明辨行为是非的能力,自觉构筑行为的“防火墙”,更好地以自觉性为预防艾滋病。

第六课:认识红丝带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红丝带的含义、红丝带的由来,世界各地为预防和治疗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二、教学重点:

1、红丝带的由来

2、红丝带的发展

3、红丝带的含义

4、中国红丝带组织

三、教学难点:

1、红丝带的由来

2、红丝带的发展

3、红丝带的含义

四、教学内容:

1、课前导入:

我们以前都听过“世界艾滋病日”,也知道每一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在那一天,电视里会播放各种各样关于艾滋病的公益广告和宣传。大家还记的在广告中出现的艾滋病的标识吗?那就是红丝带,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红丝带的有关知识。

2、授课方式:陈述法

3、课堂内容;

(1)红丝带的由来:

20世纪80年代末,人们视艾滋病为一种可怕的疾病,艾滋病患者受到歧视。1991年,以纽约画家帕特里克和摄影家艾伦为首的15名艺术家成立了一个叫作“视觉艾滋病”的组织,希望创造一种视觉象征,以示对艾滋病患者的同情。组织内所有成员都是患有艾滋病的同性恋者。当时的美国社会对艾滋病患者漠不关心,甚至心怀恐惧。然而就是这样一些人大声疾呼,让整个美国社会无法忽视艾滋病。当时正值海湾战争期间,美国许多小镇的居民喜欢悬挂或佩戴丝带以表示对远在海湾地区美国士兵的支持。艺术家们从中获得灵感,选择了代表生机、激情和鲜血的红色作为丝带的颜色。这些艺术家用红丝带来默默悼念身边死于艾滋病的同伴们,倡导尊重艾滋病患者人权,推广预防艾滋病的社会公益活动。

那时,该年度世界著名的大型戏剧和音乐剧大奖“托尼奖”颁奖仪式即将在百老汇举行。“视觉艾滋病”的艺术家们制作了3000个红丝带,通过帕特里克在百老汇的朋友,把红丝带散发给明星与观众,呼吁关注艾滋病患者。这一举动

引起巨大轰动,百老汇剧院里几乎所有拿到红丝带的人都将其佩戴,红丝带很快在全世界流传开来。此后几年的奥斯卡和“托尼奖”颁奖典礼上,所有明星几乎都戴着这个标志。

(2)红丝带的发展:

在此后的一次世界艾滋病大会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齐声呼吁人们的理解,一条长长的红丝带被抛向会场上空,支持者们将红丝带剪成小段,并用别针将折叠好的红丝带别在胸前。红丝带从此成为艾滋病防治的象征,它象征着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平等的渴望,象征着要用“心”来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视觉艾滋病”组织没有因为红丝带挣一分钱。帕特里克等人从没有把它当成敛财工具,也根本没想过为其注册商标。艾伦则说:“我从来没有想到它会这么流行。我们当时根本就没有考虑这些。”

如今的帕特里克因患艾滋病而憔悴不堪,他回忆说,“那么多有才华的年轻人都死了,如今,我20来岁时认识的朋友只有一个还活着”。他表示愿意放弃作为红丝带发明人享受的知名度,愿意放弃一切,只要他能抗过体内的艾滋病病毒。

后来,许多关注艾滋病的爱心组织、医疗机构、咨询电话纷纷以“红丝带”命名。红丝带逐渐成为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的防治问题,理解、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国际性标志。

在第一届中国艾滋病性病防治大会等会议、活动现场,都有工作人员发送红丝带。我国为世界艾滋病日举办的大型公益文艺晚会,也命名为《飘动的红丝带》。

(3)红丝带标志的意义:

红丝带像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它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丝带是对HIV和艾滋病认识的国际符号,1991年在美国纽约第一次出现。它代表了:关心,这一标志被越来越多的人佩带,用来表示他们对HIV和艾滋病的关心,关心那些活着的HIV感染者,关心那些已经死去的病人,关心那些受艾滋病影响的人。

希望,红丝带愿意成为一种希望的象征,象征疫苗的研究和治疗感染者的成功,象征HIV感染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支持,红丝带代表着一种支持,支持HIV感染者,支持对未感染者的继续教育,支持尽全力去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疫苗,支持那些因艾滋病失去至爱亲朋的人。

“红丝带”是全世界关心艾滋病患者行动的标志,它鼓励我们大家伸出友爱、关怀之手,来帮助那些深受艾滋病毒折磨的人。

“红丝带”象征着希望,希望艾滋病在将来有结束的一天,希望受难的朋友能痊愈,希望整个社会的压力得以缓解。

别上“红丝带”的胸章,代表为一起战胜艾滋病而努力。“红丝带”表露着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者及照顾者的关怀与接纳,以及对艾滋病卫生教育、治疗方法和疾病研究的支持。

(4)中国组织: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简称协会,英文名称为

Chinese Association of STD&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英文缩写为CASPC)成立于1993年11月30日,属国家级社会团体,卫生部主管,挂靠在中国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会的宗旨是团结和动员广大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者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内,积极参与我国的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加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协会办事机构为秘书处,下设综合部、外联部、培训部和编辑部。协会设有四个分支机构,即关怀与治疗工作委员会、健康教育与大众传媒工作委员会、志愿者工作委员会和艾滋病工作网络工作委员会。十多年来,协会配合政府各个时期艾滋病防治的中心工作,围绕宣传教育、行为干预、技术培训和关爱护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形式多样的活动,为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做出了贡献,同时也扩大了协会在艾滋病防治领域的影响,使之逐步成为国内非政府组织(NGO)从事艾滋病工作的牵头单位。

起源于2002年开始的"艾滋孤儿救助行动"论坛,由各地爱心人士自愿发起,于2004年筹备,2005年初正式成立,作为一个以自愿、平等的方式结合起来的非政府、非宗教的民间公益组织,我们致力于通过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的互动,倡导公民意识,推广社会服务理念,使更多公众认识AIDS及艾滋孤儿救助工作,鼓励并创造机会让更多的人投入、参与到社会服务和社会发展工作. 我们的目的:防治艾滋.救助孤儿!专注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一方面为艾滋孤儿寻求、调动和整合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在自愿前提下的帮助,另一方面为所有愿意为预防艾滋及救助艾滋孤儿事业出力的志愿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为实现预防艾滋、救助艾滋孤儿的目的,我们欢迎一切有效的合作方式。

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

艾滋病的预防主题班会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相关基础知识,懂得艾滋病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艾滋病的危害。 2.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培养学生关爱艾滋病病人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不可能传播的途径和主要预防措施 2. 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没有洲界,没有国界,更不认种族和肤色。1998年底,全世界累计已有473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15岁以下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儿童已超过400万。在世界范围内艾滋病至少已使近1000万的儿童成为孤儿。预计到 2020年,全球将有4100多万15岁以下的儿童因失去母亲而变成艾滋病孤儿,并在为生存而挣扎!现在因艾滋病而死亡的总人数已超过1300多万,占据了世界死因排位的第四位。仅在1998年一年中,就约有580万人感染上艾滋病病毒,250万人因艾滋病而死亡。中国有84万艾滋病感染者,其中八成是青壮年。这是多么触目我惊心的数字啊! 所以我们一定要关注这个社会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艾滋病的相关基础知识。 二、授新课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疫病。 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对机体起着良好的“防御”作用,抵抗各种病原体的袭击。但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之后,人体的这种良好防御系统便会受到破坏,防御功能减退,因而这时病原体经血行及破损伤口长驱直入。此外,身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同样乘机迅速生长、大量繁殖起来,发展成各类癌瘤。也就是说,艾滋病病人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癌瘤。 艾滋病自1985年进入我国,据有关部门推测,在今后几年内艾滋病发展趋势是:发达中国家是呈下降趋势,而发展中国家则呈急剧上升趋势。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经 1、性接触传染 由于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体液中,男女不洁性行为可以导致艾滋病病毒迅速传播。

预防艾滋病教案

《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主题班会教案 玉溪第二中学 2019届2班郑棋方 【教学内容】 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活动 【教学目标】 1、什么是艾滋病; 2、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3、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4、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教学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 【教学形式】 教师讲解与学生交流 【教学准备】 学生上网搜集相关艾滋病的知识,教师准备与预防艾滋病相关的图片,视频素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述:请同学们想一下你身边有过艾滋病人会出现吗?他们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谈谈你所了解的艾滋病。 二、讲授 (一)什么是艾滋病? 教师展示关于艾滋病产生的实例图片,流程图等。 1.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疫病。 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对机体起着良好的“防御”作用,抵抗各种病原体的袭击。但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之后,人体的这种良好防御系统便会受到破坏,防御功能减退,因而这时病原体经血行及破损伤口长驱直入。此外,身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同样乘机迅速生长、大量繁殖起来,发展成各类癌瘤。也就是说,艾滋病病人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癌瘤。

2.艾滋病自1985年进入我国至今已有近万人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据有关部门推测,在今后几年内艾滋病发展趋势是:发达中国家是呈下降趋势,而发展中国家则呈急剧上升趋势。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经 1、性接触传染 由于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体液中,男女不洁性行为可以导致艾滋病病毒迅速传播。目前,性接触传播已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2、血液传播 目前通过输血传播艾滋病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一些非洲国家和地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几乎大部分非洲国家,主要以非志愿献血为主,他们大多是青壮年,都处在性活动高潮的年龄段,这意味着他们所提供的血液很可能具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会。将这些血及血液制品输给其它病人,便可能感染艾滋病。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及针头是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媒介。 3、母婴传播 患有艾滋病或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将艾滋病病 毒直接传染给胎儿子,另外还能够在产前、产程中(出生时通过产道)和产后(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

小学艾滋病日宣传教育教案

小学艾滋病日宣传教育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 了解我国艾滋病的发展情况,认识到问题的严峻。 3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 了解生活中哪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消除恐惧心理。 二、教学对象:五(2)班学生。 三、教学方式:学生交流和教师讲解。 四、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 五、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布置学生自己上网查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编制3~与艾滋病有关的问题;每个小组想一句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六、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 1985年6月,一位美籍阿根廷人,来中国旅游,因得了怪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5天发病后死亡,这是首先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2001年9月30日止,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报告28,13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208例,死亡641例。专家估计,2001年底,全国实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已超过60万。艾滋病已经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二、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 1.有关艾滋病的基本概念如:什么是AIDS(艾滋病的英文缩写)。什么是HIV(艾滋病病毒Human的略称)?HIV 这种病毒有哪些生物特性?等。 2.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可重点介绍两方面。一是它在世界和中国的蔓延情况,如:(1)艾滋病被发现迄今仅20年,可已导致全世界7000多万人感染,300多万人死亡。(2)蔓延波及世界各国,我国各省区市也无一幸免;(3)我国已进入艾滋病快速蔓延

阶段,截止2002年底全国HIV感染者已超过100万。介绍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艾滋病就在自己身边;预防艾滋病工作已迫不及待,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 3.艾滋病的严重危害 可侧重于以下内容: (1)尽管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日以继夜研究,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可根治的药物,也没有能有效预防其发生的疫苗。(2)人一旦感染HIV,大多数将迟早发病、死亡。(3)艾滋病造成的损失不仅局限于个人,且牵连到家庭、子女和亲友。(4)艾滋病不是简单的疾病问题,而是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它导致的社会发展迟滞、劳动力损失、医疗费用急剧增加,社会福利水平下降等灾难性影响,波及整个国家和民众。 4.艾滋病的传播方式 内容可分两类,具同样的重要性。 首先是它有非常明确的传播途径。HIV病毒存在于患者和HIV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液中。传播途径有三种:(1)性接触传播。通过混乱的男女间、男性(同性恋)间的性交传播。(2)血液传播。通过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使用未消毒的注射器;在纹身、穿耳朵眼、共用剃须刀等时使用污染的器械,因刺破皮肤或黏膜而感染。(3)母婴传播。母亲若感染HIV病毒,其所生婴儿有半数以上将在胎儿时,或通过母亲产道分娩,或出生后吃母乳而感染,绝大多数在5岁前死亡。其次,应明确告诉学生,一般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艾滋病。内容尽量具体,如:咳嗽、打喷嚏、握手、礼节性接吻;同在一个教室上课,一起吃饭,一起玩;共用电话、茶杯、马桶垫、游泳池、毛巾等;蚊子等昆虫叮咬;都不会传播艾滋病。懂得这些知识后,将使青少年明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明确,从而增强预防的信心;同时有助于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转而向患者提供必要的关爱和帮助。 5.艾滋病的症状

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

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艾滋病得基本知识 2、了解我国艾滋病得发展情况,认识到问题得严峻 教学方式:学生交流与教师讲解 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比较实用得知识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自己上网查有关艾滋病得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编制3~5个与艾滋病有关得问题;每个小组想一句宣传预防艾滋病得口号。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985年6月,一位美籍阿根廷人,来中国旅游,因得了怪病住进北京协与医院5天发病后死亡,这就是首先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2001年9月30日止,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报告2813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208例,死亡641例。专家估计,2001年底,全国实际感染艾滋病病毒得人数已超过60万。艾滋病已经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与直辖市。如果不花大力气控制,到2010年,预计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会超过1000万。而如果控制得好得话,这一数字会降到150万。 二、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得内容 1、艾滋病得流行状况

一就是它在世界与中国得蔓延情况,如:(1)艾滋病被发现迄今仅20年,可已导致全世界7000多万人感染,300多万人死亡。(2)蔓延波及世界各国,我国各省区市也无一幸免;(3)我国已进入艾滋病快速蔓延阶段,截止2002年底全国HIV感染者已超过100万。 二就是青少年受到得危害,如:(1)全球HIV感染者约70%就是15-39岁青壮年;(2)处于性发育阶段得青少年就是主要受害者;(3)女青少年尤其易感。介绍目得就是让学生瞧到:艾滋病就在自己身边;预防艾滋病工作已迫不及待,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 学生自主发言 2、艾滋病得严重危害 (1)尽管全世界得科学家都在日以继夜研究,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可根治得药物,也没有能有效预防其发生得疫苗。(2)人一旦感染HIV,大多数将迟早发病、死亡。(3)艾滋病造成得损失不仅局限于个人,且牵连到家庭、子女与亲友。(4)艾滋病不就是简单得疾病问题,而就是危及人类生存发展得重大社会问题。它导致得社会发展迟滞、劳动力损失、医疗费用急剧增加,社会福利水平下降等灾难性影响,波及整个国家与民众。 学生小组讨论 三、学生交流宣传预防艾滋病得口号。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到得有关预防艾滋病得知识。呼吁大家正确地对待艾滋病病人,学会正确地保护自己,关爱她人,共享生命!

【精品】《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主题班会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内容:防艾宣传活动内容。 教学目的:1、什么是艾滋病; 2、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3、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会有哪些表现; 4、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教学对象:五(3)班全体学生。 教学形式:教师讲解与学生交流。 教学准备:学生上网搜集相关艾滋病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述:请同学们想一下你身边有过艾滋病人会出现吗?他们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谈谈你知道的艾滋病。 (请一至三个学生谈谈) 生答(略) 二、授新课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疫病。

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KCB-300统对机体起着良好的“防御”作用,抵抗各种病原体的袭击。但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之后,人体的这种良好防御系统便会受到破坏,防御功能减退,因而这时病原体经血行及破损伤口长驱直入。此外,身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同样乘机迅速生长、大量繁殖起来,发展成各类癌瘤。也就是说,艾滋病病人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癌瘤。 艾滋病自1985年进入我国至今已有近万人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据有关部门推测,在今后几年内艾滋病发展趋势是:发达中国家是呈下降趋势,而发展中国家则呈急剧上升趋势。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经 1、性接触传染 由于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体液中,男女不洁性行为可以导致艾滋病病毒迅速齿轮油泵kcb 55传播。目前,性接触传播已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2、血液传播 目前通过输血传播艾滋病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一些非洲国家和地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几乎大部分非洲国家,主要以非志愿献血为主,他们大多是青壮年,都处在性活动高潮的年龄段,这意味着他们所提供的血液很可能具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会。将这些血及血液制品输给其它病人,便可能感染艾滋病。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及针头是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媒介。

1、小学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案[1]

五年级预防艾滋病教育课程大纲教案 第一课我们长大了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男孩、女孩以及男人、女人身体外在的区别; 2、认识自己身体有“公开”和“秘密”部分; 3、学会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 强化自我保护身体的隐 私部位。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点: 1、男孩、女孩以及男人、女人身体外在的区分; 2、身体的“秘密”部分和公开部分以及“秘密”部分意 味什么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以正面和积极的态度学习男孩、女孩以及男 人、女人的知识; 2、对保护隐私和预防性侵犯有初步认识。 四、教学方式:讲解、讨论 五、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40分钟) 教学内容时间(分 钟) 教学要点参考资料 1、男生、女10 了解男生、女生进而男性 和女性的身体的外在不 “广西小学”:“身 体的结构和功能,

生身体的外在区别同;知道身体有公开部分 和秘密部分 认识自己的身体” 15-22 2、我们就要长大10 了解男生、女生进入青春 期后身体外在发生的一 些变化,引导学生以正 面、积极的态度看待这些 变化。 “成长与性(上 册)”“男孩女孩不 一样”(P22-43); “指南”P21-23 “青春期基本知 识” 3、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学会自我保护的基本知识15 不能让别人随意看或触 摸自己身体的秘密部分, 也不随意看或触摸别人 身体的秘密部分; 案例讨论:学习在生活环 境中的基本行为要求以 及自我保护的基本知识。 《成长与性》上册 P1-20; 4、小结 5 我们的成长及身体发生 的一些变化是正常的,必 然的,我们要尊重自己和 他人的身体,学会自我保 护。

五年级预防艾滋病教育课程大纲教案 第二课艾滋病基本知识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艾滋病。 2、知道艾滋病的三个传播途径和日常生活不会被传播艾滋 病。 3、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是通过行为预防的。 二、教学重点 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不传播途径) 三、教学难点 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方式:讲解法、快速抢答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40分钟) 六、教学工具:挂图、小黑板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时间教学要点参考资 料

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 举办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艾滋病,如何预防艾滋病,那么,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仅供参考。 【班会主题】:《预防艾滋,平等关爱,携手共奏人生美好乐章》 【班会背景】:现在全社会都在关注艾滋病,艾滋病的危害及传播速度让人震惊,据统计目前艾滋病感染者在青少年中的比例也逐年增多,为让同学了解并远离艾滋病,并让他们有一份爱心来帮助关爱、不歧视艾滋病患者,高一(8)班以班会的形式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普及活动。 【班会目的】:开展艾滋病教育采取主题班会的形式,体现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相互渗透,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由来、传播途径、艾滋病的危害,使学生能够学会判断艾滋病病毒传播的相关行为,呼吁社会宣传与关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班会重点】了解艾滋病并不可怕,主要是正确良好的行为规范就可远离艾滋病。 【班会难点】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认识良好行为规范是什么,不可能传播艾滋病的途径和主要预防措施。 【班会重点】了解艾滋病并不可怕,主要是正确良好的行为规范就可远离艾滋病。 【班会准备】:

1告知同学班会主题及主要框架步骤 2发动同学在课下上网收集相关艾滋病的资料,图片等 3为让同学们更真实的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组织同学进行自编自导自演短片,来警告提醒同学们艾滋病 * 和危害。 4最后让同学把资料再给出建议并让同学串稿。 【班会过程:】: 一. 强调班会主题:预防艾滋,平等关爱,携手共奏人生美好乐章 二. 同学讲解 (一) 介绍艾滋病的流行趋势 图片1表格形式有关亚洲及非洲艾滋病的趋势,非洲是最严重的国家,和经济,当地卫生状况,人口等原因有关;亚洲是感染率上升最快的国家,以中国为例 图片2在1985年中国仅是沿海及河北少数出现艾滋病感染者,1995年除青海,甘肃和内蒙古外其余都有感染者,之后仅三年的时间1998年全国各地都出现感染者.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一分钟的时间里能做些什麽?回答... 讲解:在全世界一分钟里就有6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强调速度快,分布广,危害大。 (二)介绍艾滋病及艾滋病病毒 1、了解艾滋病英文缩写AIDS的全称和中文名称; 2、分别介绍艾滋病的窗口期,潜伏期,死亡期发病时间;

预防艾滋病教学设计

《预防艾滋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病因。 2.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3、做一个艾滋病宣传员。 二、教学准备: 1、课件 2、红丝带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出示课件) (1)一个小女孩不幸染上艾滋病的故事。 (2)出示感染艾滋病孩子的图片。 2、交流释疑: (1)什么是艾滋病?你了解多少有关艾滋病的知识? (2)同桌互相交流。 (3) 出示课件: 艾滋病(AIDS)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简称HIV)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4)你了解它的传播途径吗?(出示课件) ①性传播;②血液传播;③母婴传播。

(5)、艾滋病的传播有哪些危害?(出示课件) ①、艾滋病对个人的危害。②艾滋病对家庭的危害。 ③、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④艾滋病对儿童的危害。(6)、艾滋病的预防措施主要有哪些?(出示课件) ①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不歧视、刺激艾滋病毒携带者及患者, ②禁止进口和禁止使用进口的血液及血液制品 ③发现艾滋病人要及早报告,及早隔离,对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生活用具进行严格消毒。 ④查禁毒品,禁止吸毒。 ⑤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在输血、验血、注射时要注意安全和卫生。 (7)、艾滋病不会经以下途径传染(课件) ①食物、饮水、空气 ②公共场所的一般接触(同活动、工作) ③礼节性亲吻 ④礼节性拥抱 ⑤握手 ⑥公用马桶、浴缸 ⑦蚊虫叮咬 ⑧纸币、硬币、票证

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

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 课时一 教学目的 1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 了解我国艾滋病的发展情况,认识到问题的严峻 教学方式:学生交流和教师讲解 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布置学生自己上网查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编制3~与艾滋病有关的问题;每个小组想一句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985年6月,一位美籍阿根廷人,来中国旅游,因得了怪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5天发病后死亡,这是首先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2001年9月30日止,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报告2813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208例,死亡641例。专家估计,2001年底,全国实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已超过60万。艾滋病已经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如果不花大力气控制,到2010年,预计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会超过1000万。而如果控制的好的话,这一数字会降到150万。 二、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 1、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师可重点介绍两方面。一是它在世界和中国的蔓延情况,如:(1)艾滋病被发现迄今仅20年,可已导致全世界7000多万人感染,300多万人死亡。(2)蔓延波及世界各国,我国各省区市也无一幸免;(3)我国已进入艾滋病快速蔓延阶段,截止2002年底全国HIV感染者已超过100万。二是青少年受到的危害,如:(1)全球HIV感染者约70%是15-39岁青壮年;(2)处于性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是主要受害者;(3)女青少年尤其易感。介绍目的是让学生看到:艾滋病就在自己身边;预防艾滋病工作已迫不及待,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 学生自主发言 2、艾滋病的严重危害 可侧重于以下内容:(1)尽管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日以继夜研究,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可根治的药物,也没有能有效预防其发生的疫苗。(2)人一旦感染HIV,大多数将迟早发病、死亡。(3)艾滋病造成的损失不仅局限于个人,且牵连到家庭、子女和亲友。(4)艾滋病不是简单的疾病问题,而是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它导致的社会发展迟滞、劳动力损失、医疗费用急剧增加,社会福利水平下降等灾难性影响,波及整个国家和民众。 学生小组讨论 三、学生交流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四、课堂小结 总结今天学到的有关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呼唤大家正确地对待艾滋病病人,学会正确地保护自己,关爱他人,共享生命!

预防艾滋病知识教案

艾滋病预防知识及其预防措施教案 况登霞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有那些危害,艾滋病传播途经及预防措施。 2、使学生知道如何预防艾滋病,并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确保学 生在身心上保持良好的状态,积极面对学习。 3、使学生并养成良好的、健康的和文明的生活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类正面对着两个威胁,恐怖主义和艾滋病,与恐怖主义相比,艾滋病在过去一年里夺走了更多人的生命。 艾滋病对世界造成的威胁不亚于让恐怖分子获得核武器。 ——联合国报告二、授新课 (一)什么是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 1、艾滋病的医学名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 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艾滋"是它的英文缩写"AIDS"的音译。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具有一系列复杂症状的综合症。 2、艾滋病病毒的医学名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它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经 1、性接触传染 由于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体液中,男女不洁性行为可以导致艾滋病病毒迅速传播。目前,性接触传播已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2、血液传播 目前通过输血传播艾滋病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一些非洲国家和地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几乎大部分非洲国家,主要以非志愿献血为主,他们大多是青壮年,都处在性活动高潮的年龄段,这意味着他们所提供的血液很可能具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会。将这些血及血液制品输给其它病人,便可能感染艾滋病。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及针头是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媒介。 3、母婴传播

预防艾滋病教案

预防艾滋病 【教学目的】 1、正确认识艾滋病的危害及传播途径 2、增强预防艾滋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 1、在活动中领悟到艾滋病的危害性及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 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3、通过活动,使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 【辅导准备】多媒体设备、图片、课件、卡片、红丝带等。 【教学重点】 一、引入 1、学生观看濮存昕的关于预防艾滋病的公益广告。 2、老师手系红丝带,让学生通过红丝带结合刚刚看过的广 告引出艾滋病这个主题。 3、给学生介绍艾滋病的小故事,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起 源。 4、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艾滋病病毒。 5、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艾滋病,以及艾滋病的危害,其中包 括艾滋病的四期症状。 二、传播途径 1、观看视频(让学生从视频中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而 且动画视频能更好的让学生认识到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2、提问学生,让学生自己总结刚刚视频传达给他们的主要 信息,以此让学生更加深刻记忆。 3、介绍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三、判断 1、观看学生示范(语言交流、礼节性接吻、拥抱、握手、 打喷嚏、咳嗽),并让其他学生判断这些行为是否会传播艾滋病。 2、老师小结那些行为不会传染艾滋病。 四、诗歌朗诵 让学生上台朗诵汪国真的《热爱生命》,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朗诵的兴趣爱好,还可以达到让学生珍爱生命的目的。 五、提出问题 老师提出问题:如果你身边就有艾滋病患者,你会怎么对待他? 让学生上台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后老师讲述自己的做法。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平等的,我们应该平等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热爱每一个人的什么。 六、许下诺言 1、学生代表带领同学们宣誓,热爱生命,远离艾滋。 2、贴签名。老师事先在黑板拉好红丝带,让学生集体签名, 然后把便签纸贴在红丝带上。 七、老师做最后总结。 八、结束。

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主题班会教案

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主题班会教案 莆田华侨中学高三八班陈隆鑫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让中学生了解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传播途经及预防措施,艾滋病有那些危害,确保学生在身心上保持良好的状态,积极面对学习生活,完成学业,并为国家预防艾滋病行动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艾滋病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经 三、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四、如何预防艾滋病 五、消除一些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途径的顾虑 【教学过程】一、点入话题 师述:请同学们想一下你们见过的艾滋病人会出现的症状和在社会中带来的负影响,然后谈谈你自身是怎样解决这件事的。(请一至三个学生描述)生答(略) 二、授新课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疫病。 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对机体起着良好的“防御”作用,抵抗各种病原体的袭击。但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之后,人体的这种良好防御系统便会受到破坏,防御功能减退,因而这时病原体经血行及破损伤口长驱直入。此外,身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同样乘机迅速生长、大量繁殖起来,发展成各类癌瘤。也就是说,艾滋病病人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癌瘤。 艾滋病自1985年进入我国至今已有近万人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据有关部门推测,在今后几年内艾滋病发展趋势是:发达中国家是呈下降趋势,而发展中国家则呈急剧上升趋势。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经 1、性接触传染 由于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体液中,男女不洁性行为可以导致艾滋病病毒迅速传播。目前,性接触传播已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2、血液传播 目前通过输血传播艾滋病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一些非洲国家和地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几乎大部分非洲国家,主要以非志愿献血为主,他们大多是青壮年,都处在性活动高潮的年龄段,这意味着他们所提供的血液很可能具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会。将这些血及血液制品输给其它病人,便可能感染艾滋病。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 器及针头是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媒介。

小二班预防艾滋病教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预防艾滋病教案 小一班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艾滋病人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区别。 2、了解如何正确对待艾滋病病人 二、活动准备: 关于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二、活动过程: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12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那么你们了解艾滋病是什么吗?以及为什么12.1是世界艾滋病日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艾滋病和世界艾滋病日的知识吧。 1、艾滋病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是一种慢性致死性的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HIV感染后导致人体免疫机能缺陷,从而发生机会性感染等一系列临床综合症,病死率几乎达100%。HIV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灵长类免疫缺陷亚属。 2.艾滋病的定义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又译:后天性免疫缺陷症候群),英语缩写AIDS的音译。1981年在美国首次注射和被确认。曾译为“爱滋病”、“爱死病”。分为两型:HIV-1型和HIV-2型,是人体注射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

3. 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内脏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组织作为攻击目标,大量破坏T4淋巴组织,产生高致命性的内衰竭。这种病毒在地域内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平衡,使人体成为各种疾病的载体。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抵抗能力过低,丧失复制免疫细胞的机会,从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各种复合感染而死亡。艾滋病本身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无法抵抗其它疾病的状态或综合症状。人不会死于艾滋病,而是会死于与艾滋病相关的疾病。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12年至13年,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病人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 艾滋病被称为“史后世纪的瘟疫”,也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 4.艾滋病传播途径艾滋病传染主要是通过性行为、体液的交流而传播,母婴传播。体液主要有:精液、血液、阴道分泌物、乳汁、脑脊液和有神经症状者的脑组织中。其他体液中,如眼泪、唾液和汗液,存在的数量很少,一般不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 5、一般的接触并不能传染艾滋病,所以艾滋病患者在生活当中不应受到歧视,如共同进餐、握手等都不会传染艾滋病。艾滋病病人吃过的菜,喝过的汤是不会传染艾滋病病毒的。艾滋病病毒非常脆弱,在离开人体,如果暴露在空气中,没有几分钟就会死亡。艾滋病虽然很可怕,但该病毒的传播力并不是很强,

《预防艾滋病》教案

《预防艾滋病》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 了解我国艾滋病的发展情况,认识到问题的严峻 3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 了解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消除恐惧心理 5 关爱他人,共享生命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教学方式:学生交流和教师讲解 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布置学生自己上网查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编制3~与艾滋病有关的问题;每个小组想一句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985年6月,一位美籍阿根廷人,来中国旅游,因得了怪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5天发病后死亡,这是首先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2001年9月30日止,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报告28,13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208例,死亡641例。专家估计,2001年底,全国实际感染艾滋病病

毒的人数已超过60万。艾滋病已经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如果不花大力气控制,到2010年,预计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会超过1000万。而如果控制的好的话,这一数字会降到150万。 二、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 1、有关艾滋病的基本概念如:什么是AIDS(艾滋病Acquired Immuno- D eficiency Syndrome的英文缩写)?什么是HIV(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 Deficiency Virus的略称)?HIV这种病毒有哪些生物特性?等。 2、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可重点介绍两方面。一是它在世界和中国的蔓延情况,如:(1)艾滋病被发现迄今仅20年,可已导致全世界7000多万人感染,300多万人死亡。(2)蔓延波及世界各国,我国各省区市也无一幸免;(3)我国已进入艾滋病快速蔓延阶段,截止2002年底全国HIV感染者已超过100万。二是青少年受到的危害,如:(1)全球HIV感染者约70%是15-39岁青壮年;(2)处于性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是主要受害者;(3)女青少年尤其易感。介绍目的是让学生看到:艾滋病就在自己身边;预防艾滋病工作已迫不及待,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 3、艾滋病的严重危害 可侧重于以下内容:(1)尽管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日以继夜研究,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可根治的药物,也没有能有效预防其发生的疫苗。(2)人一旦感染HIV,大多数将迟早发病、死亡。(3)艾滋病造成的损失不仅局限于个人,

(完整版)珍爱生命--预防艾滋病教案

珍爱生命预防艾滋病 授课教师:黄珍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了解我国艾滋病的发展情况,认识到问题的严峻。 能力目标: 1.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了解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消除恐惧心理。 情感目标: 关爱他人,共享生命。 学习重点: 1.在活动中领悟到艾滋病的危害性及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 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3.通过活动,使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 学习准备:PPT课件 学习方式:学生活动,师生交流和教师讲解 学习内容: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预防艾滋病知识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2月1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2015年12月1日是第28个“世界艾滋病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宣传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依法深入推进艾滋病防治各项工作,为艾滋病防治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日前,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15 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的通知。 今年活动主题仍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副标题为“合力抗艾,共担责任,共享未来。”意在号召各级政府、部门及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都要勇于承担防治责任,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各尽其力,各负其责,同心携手加强合作,共同防治艾滋病,为实现健康中国梦努力奋斗。 艾滋病,我们从听到这个名字到现在,已经有几十年了,多数人是谈艾色变。不错,艾滋病确实很恐怖,它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更重要的是,至今还没有药物可以医治,更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是当前医学界最关注的一种传染病。因此,它有“世界瘟疫”之称;又因损害性严重,被称为“超级癌症”。 二、学习新课:

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

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了解我国艾滋病的发展情况,认识到问题的严峻 教学方式:学生交流和教师讲解 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自己上网查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编制3~5个与艾滋病有关的问题;每个小组想一句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985年6月,一位美籍阿根廷人,来中国旅游,因得了怪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5天发病后死亡,这是首先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2001年9月30日止,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报告2813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208例,死亡641例。专家估计,2001年底,全国实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已超过60万。艾滋病已经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如果不花大力气控制,到2010年,预计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会超过1000万。而如果控制的好的话,这一数字会降到150万。 二、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 1、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一是它在世界和中国的蔓延情况,如:(1)艾滋病被发现迄今仅20年,可已导致全世界7000多万人感染,300多万人死亡。(2)蔓延波及世界各国,我国各省区市也无一幸免;(3)我国已进入艾滋病快速蔓延阶段,截止2002年底全国HIV感染者已超过100万。 二是青少年受到的危害,如:(1)全球HIV感染者约70%是15-39岁青壮年;(2)处于性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是主要受害者;(3)女青少年尤其易感。介绍目的是让学生看到:艾滋病就在自己身边;预防艾滋病工作已迫不及待,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 学生自主发言 2、艾滋病的严重危害 (1)尽管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日以继夜研究,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可根治的药物,也没有能有效预防其发生的疫苗。(2)人一旦感染HIV,大多数将迟早发病、死亡。(3)艾滋病造成的损失不仅局限于个人,且牵连到家庭、子女和亲友。(4)艾滋病不是简单的疾病问题,而是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它导致的社会发展迟滞、劳动力损失、医疗费用急剧增加,社会福利水平下降等灾难性影响,波及整个国家和民众。 学生小组讨论 三、学生交流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到的有关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呼吁大家正确地对待艾滋病病人,学会正确地保护自己,关爱他人,共享生命!

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学教案

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学教案 联盟山学校何远友 【教案标题】艾滋病流行趋势及危害 【教学目标】1.了解艾滋病基本知识; 2.了解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和危害; 3.了解窗口期、潜伏期的概念; 4.了解艾滋病病毒检测。 【教学设计思路】 课前准备:让学生上网查询,了解相关的一些知识背景和数据,以备上课讨论。以防有的学生时间及条件限制,教师课前准备一些素材,上课时给学生使用。(推荐官方防艾网如《中国红丝带网》 课堂上教师介绍艾滋病的基础知识。然后将学生按4人一组即前后两桌同学组合,利用自己的课前材料和老师分发的学习材料分析讨论,得出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和危害的报告,15分钟后各组推出代表在班级汇报,最后由老师归纳出艾滋病流行现状和危害的报告。 然后由老师介绍窗口期、潜伏期的概念,了解艾滋病毒的检测方法,检测原理,检测机构,检测的意义。 课后可以和当地最近的医疗机构联系,组织参观并了解艾滋病毒检测过程,并请相关医生介绍艾滋病的一些症状,从而进一步树立自觉正确预防艾滋病的决心和正确认识。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过程】 上课! 同学们好! 请看老师手中的东西,(出示红丝带),这是什么?(答:红丝带。)红丝带的来源与红丝带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学生各种答案。)

总结:红丝带象征符号的构想,起源于1991年。由纽约一群热爱艺术的人所组成的一个慈善团体,他们希望用他们的才能和资源,为这全球流行的疾病贡献一份爱心。 红丝带的产生,使全球许多对关心艾滋病防治及预防宣导者有了统一的象征标致符号,佩戴红丝带代表对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的关怀与接纳,代表提醒世界人民,一起为征服艾滋病而战斗到底。 一、什么是艾滋病?(学生根据所查的知识回答) 教师总结: ?艾滋病病毒是在1983年美国首次成功分离出的病毒。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艾滋病是一种由艾滋病毒(HIV)引发的致命传染病。病毒主要破坏了人体的T 细胞,使它们丧失了对入侵细菌或病毒的杀伤能力,严重损害免疫系统而导致对病原体及多种疾病的易感性增加而致人死亡的传染病。 二、艾滋病的危害有哪些?目前在中国及世界的流行现状怎样? 下面前后两桌的四位同学为一个小组,利用手中自己查找的资料和老师分发给你们的资料阅读讨论,形成一个报告,推出一位同学来象全班同学汇报。(请班长帮老师分发材料) 教师依据学生们的汇报总结流行趋势 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越来越迅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第四大杀手。 自1985年我国首次报告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艾滋病疫情仍呈上升趋势,新发生的感染以注射吸毒和性传播为主;发病和死亡依然严重,疫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存在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 危害:展示图片数据,形成强烈的冲击艾滋病的危害实在是触目惊心从而激起自觉抵制和自我约束的决心。 三、窗口期与潜伏期: 但感染艾滋病毒和患艾滋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为人体感染 HIV的最初几周中,病毒在体内繁殖很快,并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艾滋病病毒抗体。从一个人感染上HIV到相应抗体产生需l一3个月,平均约45天,产生抗体的过程称为血清阳转,在这段时间医学上称为艾滋病感染的“窗口期”。 在抗体阳转过程中常常出现急性症状,大多以流感样的症状开始,如发热、淋巴结肿大、喉痛、皮疹等,一般持续约2周至几个月自行消退。有时也可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如全身关节和肌肉疼痛。 进入艾滋病病毒感染时期。其特点是没有症状,持续时间可短至数月,长至15年以上,平均约5~10年,这段无症状的时期,医学上称为潜伏期。 潜伏期的长短因机体感染HIV的数量、感染途径、个体免疫机制和一般营养、健康状态而各异。HIV在体内复制最初是缓慢的,随后复制速度加快。随着潜伏期的推延,由于病毒在体内不断复制,破坏免疫系统细胞,使周围血液中T4淋巴细胞数减少,最终发展至艾滋病临床阶段。 一般在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一般经过8~10年潜伏期,(少数HIV感染者潜伏期为半年或15年以上)当人体T淋巴细胞受艾滋病毒破坏下降到每立方毫米200个左右

二年级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

二年级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 了解我国艾滋病的发展情况,认识到问题的严峻 教学方式:学生交流和教师讲解 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布置学生自己上网查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编制3~与艾滋病有关的问题;每个小组想一句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现在对艾滋病了解多少呢? 二、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 1、艾滋病的症状 (1)人感染HIV后,一般经历多年后才出现症状。他表面上可是完全健康的,但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液中存在着大量HIV病毒,有很强的传染性。(2)若某人发生上述危险行为后,出现长期低热、体重急剧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和咳嗽、全身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注意排除艾滋病。(3)进入发病阶段后,患者体内免疫系统受到全面破坏,所以会出现肺炎、脑炎、结核、乙肝、病毒性疱疹、口腔霉菌感染等“条件性感染”(对正常人不会致病的病原体能在他们身上引起感染),以及恶性肿瘤等。上述病症一旦出现,表明患者已进入艾滋

病晚期,生存时间将明显缩短。 2、艾滋病的诊断 重点介绍两个概念。第一,因为不同HIV感染者的潜伏期(从感染到发病)长短不同,短则2-3年,长则10年以上。这段时间没有表面症状。若有怀疑应尽快到医院,通过HIV血清检测来确诊。这样做,不仅使自己能通过服用药物等,使生存期明显延长,且可避免使他人受害。第二,在感染HIV初期,可能因身体产生的HIV抗体数量还少,尽管已被感染但检测不出来。这段时间称“窗口期”。他应该一两个月后再去检测一次,真正确定是否感染。 3、艾滋病的传播方式 内容可分两类,具同样的重要性。首先是它有非常明确的传播途径。HIV病毒存在于患者和HIV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液中。传播途径有三种:(1)性接触传播。(2)血液传播。通过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使用未消毒的注射器;在纹身、穿耳朵眼、共用剃须刀等时使用污染的器械,因刺破皮肤或黏膜而感染。(3)母婴传播。母亲若感染HIV病毒,其所生婴儿有半数以上将在胎儿时,或通过母亲产道分娩,或出生后吃母乳而感染,绝大多数在5岁前死亡。其次,应明确告诉学生,一般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艾滋病。内容尽量具体,如:咳嗽、打喷嚏、握手、礼节性接吻;同在一个教室上课,一起吃饭,一起玩;共用电话、茶杯、马桶垫、游泳池、毛巾等;蚊子等昆虫叮咬;都不会传播艾滋病。懂得这些知识后,将使青少年明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明确,从而增强预防的信心;同时有助于消除对艾滋病

《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教案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学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 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 体现新课程理念和强烈的新的时代气息。反映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过程。 参考《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 教学活动背景分析: 这节课是基于当前本校学生对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还是很贫乏的基础上来开展的。教学过程除了在课堂上开展之外,更是贯穿在课前的准备和课后的采访。采用“参与式教学”,通过提供各种机会,发动学生以积极的方式和其他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促进了双向式交流,使学习动机得到提升,学习的趣味性大大增强。 教学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1)让学生深入认识艾滋病,树立正确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2)让学生了解常见的艾滋病症状、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及世界防治艾滋病宣传标志等。 (3)宣传并预防艾滋病,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能力目标: (1)关注世界艾滋病的流行问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艾滋病病人和谐相处。 (2)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学会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本活动适合的教学对象年龄以及参加者数量: 初中学生,班级人数在50人左右。 教学活动材料清单: 红色纸条60张(用途:折“红丝带”),大头钉60枚,有关防艾的视频及音乐若干,计算机。 教学活动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活动主题 1、课件投影“红丝带”图片(幻灯片1),让学生思考:这是个什么标志? 为配合学生思考,播放《红丝带,系住生命系住爱》视频。 2、认识“红丝带”,了解“红丝带”的象征意义。 (课件展示)红丝带像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她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平等的渴望;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3、指导学生利用各自准备好的红色纸条折一个“红丝带”,并用大头针别在左胸前。 引言:让我们系上“红丝带”,共同参与到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中。 《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课件展示本活动的主题图片—幻灯片2)

相关主题